教学反思(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反思(情感)
于雷
一、情感教育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的社会性需要的态度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需要的态度体验以及相应的行为反应。如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情感教育主要是育人之情的教育,人对现实生活中的现象总是持有各种各样的态度,产生不同的内心体验和情绪情感,并逐步演变成稳定的性格特征,而幼儿情感的发展对其以后心理的发展影响是大的,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和心理活动发展,情感教育越来越占主导作用,有着其他学科教育无法替代的作用。情感教育对人生的生存具有积极的意义,它可以促进孩子认知的发展和交往能力的提高。
二、如何将情感教育渗透在教育中
(1)以富有情趣的语言,调动幼儿的情感。
幼儿教师要形成优良的情感品质并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从某种角度看,教学活动其实也是一种艺术表演,只是其形成程度与歌舞、戏剧不同而已。如同演员一样,幼儿教师要在教育教学这个舞台上感动幼儿,教师就应该先感动自己,这是幼儿教师需要练就的“内功”。没有这种“内功”,就难以真正教书育人。而要提高情感素养,就要在语言方面下点功夫,因为幼儿教师的语言有吸引力或声情并茂的导入,或抑扬顿挫的过渡,或富有启发性的提问,都会使教学活动增添韵味。在教育教学中,常常碰到有的孩子对语言活动不感兴趣,有的却过于兴奋,如何寻找到幼儿的最佳唤醒状态呢?我认为除了老师的爱,还需要老师善于控制把握幼儿的情绪,以自身的情绪感染幼儿。教与学是双边活动,情感是联系双边的纽带,教师对幼儿的满腔热爱、关心、爱护,使幼儿得到精神上的满足,这样老师提出的要求容易转化为幼儿学习需要的动力。教师通过表情、动作、语言的作用把活动进行得有声有色,以牵动幼儿的情感,帮助幼儿更准确地感知和理解。如在“认识春天”的语言教育活动时,多半限于让幼儿掌握春天的气候特征和动植物的变化,使幼儿感觉衣服的增减等,这样孩子们所获得的只是知识。而我们除了知识的传授外,还注意了情感教育,如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就可以启发幼儿的情感:“小朋友,春天到了,池塘里的蝌蚪也出生了,它们的妈妈是谁呀?为什么它们长得跟妈妈不一样呢?”孩子们通过思考和讨论,知道春天里蝌蚪的生长变化过程。接着,我又用拟人的手法问:“小蝌蚪找不到妈妈,会怎
么样?”孩子们发挥了想象力,有的说:“小蝌蚪伤心地哭了。”有的说:“没有妈妈照顾,小蝌蚪会生病的。”这时,我便说:“让我们帮帮小蝌蚪的忙吧!”孩子们的情绪明显高涨,有的说:“我们帮它找妈妈。”有的说:“我把它带回家照顾它。”有的说:“我们要爱护它,让它感受到我们的爱。”孩子们说了很多各种各样充满爱心的想法。在这样的活动过程中,孩子们既领略了知识世界的内容,又进入了情感世界,不知不觉地获得了关心他人和帮助弱小者的品质。
(2)学习《弟子规》,培养幼儿传统美德。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传统文化璀璨夺目。现如今在我们幼儿园里,都能听到孩子们用稚嫩的声音抑扬顿挫的背诵我国最传统的一些简单古文《弟子规》等。“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让幼儿从小就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有益于传统文化的弘扬,有利于孩子陶冶情操、丰富语言能力,为培养孩子的思想道德和品格修养都有好处。
幼儿在园参加的每一项活动都是有规则的,然而由于幼儿的年龄较小,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特别是现在的幼儿,大多数都是生活在四二一的家庭中,很多时候他们都会以自我为中心,因此规则对他们来说显得尤其重要,如果幼儿没有学会遵守规则,那他们在活动中就很难学会与人交往、游戏。所以通过学习《弟子规》,并让幼儿在一日活动中践行《弟子规》显得尤其重要。
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包括:晨间接待、区域活动、点心、集中活动、午餐、餐后安静活动、午睡、游戏活动、离园等。如一些孩子入园时和老师、同伴打招呼或与父母道别时,总是心不在焉、应付式的说一声“早上好”、“再见”等,这时我们老师及家长就要及时纠正幼儿的这一错误表现,告诉他们和别人问好、打招呼时一定要做到《弟子规》中所说的“问起对,视勿移”。在班级的图书角,我们张贴“列典籍,有定位,读看毕,还原处”的图片,提醒幼儿阅读图书时应该遵守的规则。同时我们还充分发挥幼儿的管理能力,通过“值日生”“小组长”“小桌长”等来协助老师提醒、帮助幼儿遵守规则。如集中活动时一些幼儿坐姿不端正,歪歪扭扭,这时本组的小组长马上就会提醒该幼儿要做的“勿箕踞,勿摇髀”。每天进餐时,老师都会朗诵“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并在日常教育中提醒幼儿“路遇长,疾趋揖”“长者先,幼者后”等礼貌行为。在生活中贯穿《弟子规》教学,从生活的点点滴滴规范了幼儿行为,提高了幼儿素质。
通过学习《弟子规》,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发生改变,通过国学经典的力量改变孩子的日常行为习惯,让传统礼仪规范幼儿的行为,从而培养幼儿儒雅的气质,高尚的美德。
(3)丰富幼儿的情感世界,获得审美的心理体验
在语言教学中,感受和理解应该放在第一位,由于幼儿的经验贫乏,教师必须帮助幼儿积累经验,丰富幼儿的生活,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
①引导观察植物角,爱护植物。引导幼儿了解植物的种类与多样性,指导幼儿认证观察植物生长变化,鼓励幼儿参加种植活动,使他们感受和享受自然的美,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会在他们心里油然而生。
②通过文学艺术作品,培养幼儿的情感。文学艺术作品最富有感染力,也为幼儿所喜爱,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征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如儿歌、诗歌的语言均有鲜明的节奏感、韵律感,童话故事中优美的语句,生动有趣的情节,幼儿易懂、易记、易学,既能满足幼儿求知识的需要,又萌发幼儿的审美情感。
③组织幼儿观看视频,提供丰富多彩的图画故事书、图片等途径,不仅引导幼儿去认识它、了解它,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富有感情地接受它,使幼儿感到美的天地有多么宽广,从而真正体会美的真谛。
(4)和谐师幼、幼幼气氛,产生感情共鸣。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师生之间心灵交往的和谐境界是教育技巧的顶峰。”教学活动是师生间的双边活动,课堂上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教师的语言、表情都有意无意地影响着幼儿,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感必须是积极的、肯定的,只有教师全身心地投入,才可能较好地从整体上把握活动过程的重点和难点之间的联系,用自己的情绪去带动、感染幼儿,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教师亲切的态度是诱发幼儿良好情感的纽带。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更要注重在活动上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
在幼儿做错事情,或幼儿之间发生矛盾时,要及时纠正和引导,教导幼儿学习正确的相处方式和做人的道理,培养幼儿团结有爱、互帮互助的思想美德。创设和谐的班级家园气氛,使幼儿收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促进幼儿之间相互学习,快乐健康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