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学重点个人整理版
【中医】中医儿科学重点总结
【中医】中医儿科学重点总结总论起源:春秋战国至两汉时期已有小儿医。
第一部儿科著作:唐代《颅囟经》。
提出“纯阳”理论。
纯阳:指小儿在生长的过程中,表现为生机旺盛,蓬勃发展,好比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并非说小儿有阳无阴或阳亢阴亏之体。
专科:宋代。
钱乙“儿科之圣”《小儿药证直诀》。
儿科四大证:痧、痘、惊、疳。
论述小麻、痘、斑、疹的第一部专著——北宋董汲《小儿斑疹备急方论》。
年龄分期(1)胎儿期——受孕—分娩,共40周;(胎龄满28周到出生后7足天,定为围产期。
)(2)新生儿期——出生—28天;(3)婴儿期——出生后28天—满1周岁;(4)幼儿期——1—3周岁;(5)幼童期——3—7周岁,即学龄前期;(6)儿童期——7—12周岁,即学龄期。
(7)青春期体重:清晨空腹排尿后初生:3公斤1—6个月:体重=3+0.6*月龄7—12个月:体重=6.6+0.5*(月龄-6)=3.6+0.5*月龄2—12岁:体重=(年龄-2)*2+12=8+2*年龄身长:初生:50厘米,第一年增长25厘米。
2岁后:75+5*年龄头围:初生:33-34厘米。
胸围:初生32厘米。
1岁时,胸围接近头围,约44厘米;2岁以后,胸围超过头围。
佝偻病及营养不良者胸围较小。
囟门:后囟关闭:出生后2—4个月内(部分出生时);前囟关闭:出生后12—18个月。
后囟关闭比前囟关闭早。
牙齿:出生后4—10 个月开始出牙。
2—2.5 岁出齐。
2岁以内:牙齿数=月龄-4(或6)。
呼吸:年龄愈小,呼吸愈快。
脉搏:年龄愈小,脉搏越快。
血压:年龄愈小,血压愈低。
收缩压=10.7+0.27*年龄;舒张压=收缩压*(1/2—2/3)。
动作发育:由上而下,由不协调到协调,由粗到细。
1岁时能独立站立,扶1只手可行走;1岁半左右会走路。
语言发育:单语单句阶段:1岁以后。
小儿生理特点:(1)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纯阳”学说;(2)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稚阴稚阳学说。
《中医儿科学》学习重点
《中医儿科学》学习重点1、小儿生理特点,病理特点(1)生理特点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2)病理特点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清灵,易趋康复2、小儿感冒的致病特点夹痰,夹滞,夹惊2、小儿感冒发病特点是什么?为什么?特点:婴幼儿更为常见,易出现夹痰、夹惊、夹滞的兼证。
夹痰:肺常不足,气机不利,津液不得敷布生痰,痰阻气道--咳嗽加剧,喉间痰鸣—加用三拗汤、二陈汤夹滞:脾常不足,脾失健运,食滞内停—脘腹胀满,不思乳食,呕吐,腹泻—保和丸夹惊:小儿神气怯弱,热郁化火,热扰肝经—心神不宁,睡卧不实,惊惕抽风—镇惊丸风寒感冒—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风热感冒--辛凉解表--银翘散暑邪感冒—清暑解表—新加香薷饮时邪感冒—清热解表—银翘散合普济消毒饮3、何为惊风?惊风的四证八候概念:以抽搐伴神昏为特征的小儿常见急危重征候。
可见于多种疾病中。
四证八候1四证:即痰、热、惊、风。
2八候:搐、搦、颤、掣、反、引、窜、视。
4、麻疹、风疹以及猩红热的鉴别表:(1)麻疹、幼儿急疹、风疹、猩红热(2)好发年龄:6月~5岁;6月~1岁;1~5岁;2~8岁(3)潜伏期:6~21天;7~17天;5~25天;1~7天(4)初期症状:发热,咳嗽,流涕,泪水汪汪;突发高热,一般情况好;发热,咳嗽,流涕,枕部淋巴结肿大;发热,咽喉红肿化脓疼痛(5)出疹与发热的关系:发热3~4天出疹,出疹时发热更高;发热3~4天出疹,热退疹出;发热1/2~1天出疹;发热数小时~1天出疹,出疹时热高(6)特殊体征:麻疹黏膜斑;无;无;环口苍白圈,草莓舌,帕氏线(7)皮疹特点:玫瑰色斑丘疹自耳后发际→额面、颈部→躯干→四肢,3天左右出齐。
疹退后遗留棕色色素斑、糠麸样脱屑;玫瑰色斑疹或斑丘疹,较麻疹细小,发疹无一定顺序。
疹出后1~2天消退,疹退后无色素沉着,无脱屑;玫瑰色细小斑丘疹自头面→躯干→四肢,24小时布满全身,疹退后无色素沉着,很少有脱屑;细小红色丘疹,皮肤猩红,自颈、腋下、腹股沟处开始,2~3天遍布全身。
中医儿科学重点个人整理版-
今天上午热又起而来诊。 证见身热无汗,鼻塞流清涕,咽不红,口不渴,脘腹胀满,呕吐酸
腐,不思饮食,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浮滑。 请按上述病情回答以下问题 1中医诊断(病名,证型)(2分) 2症候病机分析(4分)
第二节 咳嗽 ★风热咳嗽 证候 咳嗽,痰黄黏稠,+风热表证(口渴咽痛,鼻流浊涕,伴发热恶 风微汗出),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指纹浮紫。 治法 疏风解热,宣肺止咳 方药 桑菊饮加减 第三节 肺炎喘嗽 一、肺炎喘嗽主要特征:是以发热、咳嗽、气急、鼻煽、痰壅
(热、咳、喘、痰) 二、中医病因病机 病因:外因风邪或他病传变 ;内因形气未充,肺脏娇嫩,卫外不固
第二节 小儿年龄分期 1. 胎儿期:男女生殖之精相合受孕,直至分娩断脐(40周)。 2. 新生儿期:出生脐带结扎开始,到出生后满28天。 3. 婴儿期:出生28天后,至一周岁。 4. 幼儿期:1-3岁。 5. 学龄前期(幼童期):3-7岁。 6. 学龄期7周岁-青春期来临(女12,男13)。 7. 青春期:女11-12至17-18;男13-14至18-20. 胎龄:孕妇末次月经的第一天算起为40周,共280天,以4周为一个妊娠 月。 妊娠早期12周的胚胎期:最易受到各种病理因素影响。 围生期:胎龄满28周—出生后7天。 胎儿期死亡率最高-------围生期。 出生后死亡率最高-------新生儿期 小儿生长发育最快时期-----婴儿期 小儿非脾肾不足时期-------婴儿期 第3节 小儿生长发育 一、体重 初生:3kg 前半年:0.7kg/月,后半年:0.5kg/月 。 1岁以上:2 kg每年。波动范围±10%,低于标准15%以上时为营养不 良。
中医儿科学重点
中医儿科学重点一、咳嗽1、风寒:金沸草散。
(风寒兼湿):杏苏散加厚朴、白术。
(风寒挟热):三拗汤加黄苓2、风热:桑菊饮。
(风热兼湿)加苡仁、半夏、茯苓。
3、痰热:清宁散。
4、痰湿:二陈汤。
5、阴虚燥咳:沙参麦冬汤。
6、肺虚久咳:六君子汤。
7、食积:曲麦二陈汤。
8、气阴两虚:生脉散。
二、肺炎咳嗽1、风寒闭肺:三拗汤合葱鼓汤或华盖散。
2、风热闭肺:(轻证)银翘散。
(重证)麻杏石甘汤。
3、痰热闭肺: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
4、阴虚肺热:沙参麦冬汤5、肺脾气虚:人参五味子汤。
变证;(心阳虚):参附龙牡救逆汤。
(气阴两虚):生脉散。
(内陷厥阴):羚角钩藤汤、牛黄清心丸。
三、哮喘发作期:1、热性哮喘:麻杏石甘汤、苏葶丸。
2、寒性哮喘: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
缓解期:1、肺虚:玉屏风散。
2、脾虚:六君子汤。
3、肾虚:金匮肾气丸。
(肾阴虚):六味地黄丸、麦味地黄丸、四、鹅口疮1、心脾积热;清热泻脾散。
2、虚火上浮;六味地黄丸加肉桂。
五、□疮1、脾胃积热:凉膈散。
2、心火上炎:泻心导赤汤。
3、虚火上浮:六味地黄丸。
4、脾肾火虚:理中汤加肉桂。
六、呕吐1、伤食:保和丸。
(伤乳)消乳丸。
2、胃热:加味温胆汤。
3、胃寒:丁萸理中汤。
4、肝气犯胃:解肝煎。
5、惊恐:定吐丸。
七、泄泻1、伤食:保和丸。
2、风寒:藿香正气散。
3、湿热:葛根黄连黄苓汤。
4、脾虚:参苓白术散。
5、脾肾阳虚:附子理中汤。
(偏肾阳虚)四神丸。
变证;1、伤阴:连梅汤。
2、伤阳:参附龙牡救逆汤。
八、腹痛1、腹部中寒:养脏散。
2、乳食积滞:香砂平胃散。
3、脏腑虚冷:小建中汤合芍药汤。
4、气滞血瘀:少腹逐瘀汤。
九、厌食1、脾运失健:曲麦枳术丸。
2、胃阴不足:养胃增液汤。
3、脾胃气虚:参苓白术散。
十、积滞1、乳食内积:消乳丸或木香大安丸。
2、脾虚夹积:健脾丸。
3、脾虚不运:香砂六君子汤。
十一、疳证1、疳气:资生健脾丸。
2、疳积:疳积散。
3、干疳:八珍汤。
(眼疳)石斛夜光丸。
中医儿科学自己整理
证
治法
方
药
肝亢风动(最常见)
清热泻火,平肝熄风
四逆散
痰火扰神
泻火涤痰,清心平肝
黄连温胆汤
合
半夏、陈皮、竹茹、枳实、茯苓、炙甘草、大枣、黄连
礞石滚痰丸
礞石、沉香、大黄、黄芩
脾虚肝旺
健脾益气,平肝熄风
钩藤异功散
合
钩藤、人参、茯苓、白术、甘草、陈皮
四逆散
阴虚风动(少见)
滋补肝肾,潜阳熄风
寒热夹杂
散寒清热,化痰定喘
(热为主)麻杏石甘汤
麻黄、杏仁、石膏、甘草
(饮郁化热)小青龙加石膏汤
麻黄、桂枝、芍药、甘草、干姜、细辛、半夏、五味子、生石膏
虚实夹杂
祛邪扶正,降气平喘
(早期)小青龙汤
麻黄、桂枝、芍药、甘草、干姜、细辛、半夏、五味子
(后期)射干麻黄汤
射干、麻黄、细辛、紫菀、款冬花、半夏、五味子、生姜、大枣
中医儿科学
一、感冒P45
证
治法
方
药
风寒★
辛温解表
荆防败毒散
荆芥、防风、人参、羌活、独活、前胡、柴胡、桔梗、枳壳、茯苓、川芎、甘草
风热
辛凉解表
银翘散
金银花、连翘、豆豉、牛蒡子、薄荷、荆芥穗、桔梗、甘草、竹叶、鲜芦根
暑邪
清暑解表
新加香薷饮
香薷、金银花、鲜扁豆花、厚朴、连翘
体虚
调和营卫
桂枝汤
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甘草
二、咳嗽P48
证
治法
方
药
外感
风寒
疏风散寒,宣通肺气
(轻)杏苏散
苏叶、杏仁、前胡、紫苑、款冬花、百部、甘草
中医儿科学-重点-复习整理
中医儿科学-重点-复习整理气 - 指生理功能活动,如肺气,肾气,脾气等;充 - 指充实之意●清代吴鞠通<温病条辨,解儿难>: “稚阳未充,稚阴未长也”阴 - 指体内之精,血,津液等物质阳 - 指人体各生理功能活动稚阴 - 指上述精血津液等有形之物皆为充实,不完善.稚阳 - 指人体各生理功能活动均为幼稚不足和处于不稳定状态.◎从以上脏腑娇嫩的内容分析,机体五脏六腑的形与气皆为不足,但又以肺,脾,肾三脏更为明显.二. 生机蓬勃,发育迅速1.分析: 指小儿时期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无论是机体的形态结构,还是各种生理功能活动,都是处在迅速的,不断的向着成熟,完善方面发展.而且是年龄越小,发育的速度越快,而且是遵循着一定规律.●病理特点: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一. 发病容易,传变迅速:1.分析: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为稚阴稚阳之体. 机体功能均较脆弱,对病邪抵抗力差,且小儿冷暖不知自调,饮食不懂自节,对自然界适应能力差,一旦调护失宜,则外易为六淫所侵,内易为饮食所伤,故表现出较成人易于发病. 且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的特点.发病容易,表现出五脏的损伤,但以肺,脾,肾三脏病证为多见.1.肺伤: 肺主气而司呼吸.外邪侵袭,首先犯肺,故临床多见肺系疾病.如感冒,咳嗽,肺炎喘嗽等.2.脾伤: 脾常不足,易为食滞而生厌食,泄泻,甚至引发疳证.3.肾伤: 肾常虚,指肾气需随日渐盛.但感邪则可使肾气先天禀赋不足.4.肝伤: 肝常有余,肝受邪犯,则其升发疏泄受阻,邪郁肝经,则易化热化火,扰动肝风,引发惊搐.5.心伤: 心有余,一指小儿心气旺盛,生机蓬勃之意,二是指小儿心经受邪,易化热化火,扰乱神明.二. 传变迅速: 表现为“易虚易实,易寒易热”易寒易热–是指在疾病过程中,由于“稚阴未长”,故易出现阴伤杨康,表现热的证候. 又由于“稚阳未充”,机体脆弱,感邪严重则容易出现阳虚甩脱的一面,而表现出阴寒之证.小儿脏腑娇嫩,五脏六腑形与气皆不足,而肺脾肾三脏不足更突出。
中医儿科学 重点 复习整理
中医儿科学重点总论●起源:春秋战国至两汉时期已有小儿医。
●第一部儿科著作:唐代《颅囟经》。
提出“纯阳”理论。
纯阳:指小儿在生长的过程中,表现为生机旺盛,蓬勃发展,好比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并非说小儿有阳无阴或阳亢阴亏之体。
●专科:宋代。
●钱乙——儿科之圣《小儿药证直诀》1.概括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2.首创儿科辨证体系,提出“心主惊,肝主风,脾主困,肺主喘,肾主虚”的辨证纲领.●儿科四大证:痧、痘、惊、疳。
●论述小麻、痘、斑、疹的第一部专著——北宋董汲《小儿斑疹备急方论》。
●南宋名医- 陈文中著 <小儿痘疹方论> <小儿病源方论>● <幼幼集成> 陈复正-清代: 指纹诊法●万全: 著作: <片玉心书> <幼科发挥> <育婴家秘>提出“两有余,三不足”的观点.●小儿药证直诀提出- 五部配五脏: 左腮为肝,右腮为肺,额上为心,鼻为脾,?为肾●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万全的“两有余,三不足”的观点: “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常有余,肺常不足;肾常虚.”1. 肝常有余:有两个含义: 其一是小儿时期肝主疏泄,具有疏泄升发全身气机的功能,且其升发疏泄的功能与日俱增,并非肝阳亢盛. 其二,是由于小儿脏腑经络柔弱,气血未充,故感邪之后易化热引动肝风而致惊搐等.2. 脾常不足: 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小儿生长发育迅速,对精微需求较多,但小儿又脾胃薄弱,饮食稍增,则易引起运化功能失常,故谓“脾常不足”.3. 心常有余:有两个含义: 其一是指小儿发育迅速,心气旺盛有余,呈生机蓬勃之象, “心属火,旺于夏,所谓壮火之气也”.并非指心火亢盛. 其二是指小儿脏腑柔弱,感邪后易化火扰乱心神,出现心火上炎之证.4. 肺常不足: 肺与脾胃子母关系,肺之气有赖于脾化精微以滋养,脾胃旺则肺胃自固, “脾常不足”,故气亦弱,故称“肺常不足”.5. 肾常虚: 肾为先天之本,肾中之元阴元阳为生命之根,其余四脏之阴阳均有赖于肾阴之滋润及肾阳之温阳,但小儿肾气未盛,气血未充,肾气当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充盛,这就是“肾常虚”之意.试述“纯阴”与“稚阴稚阳一. 纯阳与稚阴稚阳学说是古代医家用来说明小儿生理特点的理论.1. 稚阴稚阳: 指小儿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分析其含义:脏腑- 指五脏六腑;娇 - 指娇气,不耐外邪侵袭;嫩 - 即嫩弱,幼稚之意;形 - 形体结构,即四肢百骸,筋肉骨骼,精血津液等;气 - 指生理功能活动,如肺气,肾气,脾气等;充 - 指充实之意●清代吴鞠通<温病条辨,解儿难>: “稚阳未充,稚阴未长也”阴 - 指体内之精,血,津液等物质阳 - 指人体各生理功能活动稚阴 - 指上述精血津液等有形之物皆为充实,不完善.稚阳 - 指人体各生理功能活动均为幼稚不足和处于不稳定状态.◎从以上脏腑娇嫩的内容分析,机体五脏六腑的形与气皆为不足,但又以肺,脾,肾三脏更为明显.二.纯阳: 指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纯阳之体”:最早是用来说明宇宙间的气候变化,是指四季气候之时令之首.<颅囟经.脉法>:“凡孩子三岁以下,呼为纯阳,元气未散”,将小儿这种蓬勃生机,迅速发育的生理特点概括为“纯阳”.纯是指小儿先天所禀赋的元阴元阳未曾耗散, 阳指小儿生命活力,犹如旭日之初生,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 欣欣向荣.●生理特点: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篷勃,发育迅速一.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分析其含义:脏腑- 指五脏六腑;娇 - 指娇气,不耐外邪侵袭;嫩 - 即嫩弱,幼稚之意;形 - 形体结构,即四肢百骸,筋肉骨骼,精血津液等;气 - 指生理功能活动,如肺气,肾气,脾气等;充 - 指充实之意阴 - 指体内之精,血,津液等物质阳 - 指人体各生理功能活动稚阴 - 指上述精血津液等有形之物皆为充实,不完善.稚阳 - 指人体各生理功能活动均为幼稚不足和处于不稳定状态.◎从以上脏腑娇嫩的内容分析,机体五脏六腑的形与气皆为不足,但又以肺,脾,肾三脏更为明显.二. 生机蓬勃,发育迅速1.分析: 指小儿时期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无论是机体的形态结构,还是各种生理功能活动,都是处在迅速的,不断的向着成熟,完善方面发展.而且是年龄越小,发育的速度越快,而且是遵循着一定规律.●病理特点: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中医儿科学重点总结
中医儿科学重点总结
中医儿科学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儿童的生长发育、疾病防治、保健等方面。
中医儿科学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中医儿科学的重点总结。
一、儿童常见病的辨证施治
儿童常见病包括感冒、发热、咳嗽、腹泻等,中医儿科学强调辨证施治。
感冒、发热等病因多为外感风寒或风热,治疗时应根据病情辨证选择温散或清热解毒的方剂。
咳嗽则可根据咳嗽的声音、咳嗽的时间、咳嗽的性质等进行辨证,选择不同的方剂治疗。
腹泻则可根据腹泻的次数、质地、颜色等进行辨证,选择相应的方剂治疗。
二、儿童营养不良的预防和治疗
儿童营养不良是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医儿科学强调平补阴阳、调理脾胃的治疗原则。
在预防方面,应注意婴幼儿的母乳喂养和适当添加辅食;对于营养不良的儿童,应根据病情辨证施治,选择补益脾胃、调理气血的方剂进行治疗。
三、儿童多动症的中医治疗
儿童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疾病,中医儿科学强调平衡
阴阳、调理脾胃、疏通经络的治疗原则。
治疗中可使用针灸、按摩、艾灸等中医疗法,同时还可以采用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四、中医养生对儿童健康的影响
中医养生是中医学的重要内容,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医养生注重调整饮食、生活习惯、身体锻炼等方面,通过中医药的调养和饮食的调理,可以增强儿童体质,提高身体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中医儿科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分支,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在临床实践中,中医儿科医师应根据儿童的特点和病情,科学运用中医理论和技术,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全面的保障。
中医儿科学-重点整理
胎黄生理性胎黄大多在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一般无其他临床症状。
若生后24小时内即出现黄疽,3周后仍不消退,甚或持续加深,或消退后复现,均为病理性黄疸。
黄疽出现早(出生24小时内),发展快,黄色明显,也可消退后再次出现,或黄疸出现迟,持续不退,日渐加重。
肝脾可见肿大,精神倦怠,不欲吮乳,大便或呈灰白色。
血清胆红素,黄疽指数显著增高。
尿胆红素阳性,尿胆原试验阳性或阴性。
咳嗽因感受外邪或脏腑功能失调,影响肺的正常宣肃功能,造成肺气上逆作咳,咯吐痰涎。
病因:感受外邪,痰热蕴肺,痰湿蕴肺,肺气亏虚,肺阴亏虚。
病位主要在肺脾。
病机:肺主气,司呼吸,肺为邪侵,壅阻肺络,气机不宜,肃降失司,肺气上逆,则为咳嗽。
内伤病因小儿脾虚生痰,上贮于肺,致肺之清肃失司而发为咳嗽。
肺炎喘嗽是小儿时期常见的肺系疾病之一,以发热、咳嗽、痰壅、气急、鼻煽为主要症状,重者涕泪俱闭、面色苍白发绀。
病因:外因主要是感受风邪,内因禀赋不足,或喂养失宜,久病不愈,病后失调,肺炎喘嗽的病变主要在肺。
病机:感受风邪,首先侵犯肺卫,致肺气郁闭,清肃之令不行,而出现发热、咳嗽、痰壅、气促、鼻煽等症。
痰热是其病理产物,常见痰热胶结,阻塞肺络,亦有痰湿阻肺者,肺闭可加重痰阻,痰阻又进一步加重肺闭,形成宣肃不行,症情加重。
肺气郁闭,气滞血瘀,心血运行不畅,可致心失所养,心气不足,心阳虚衰的危重变证。
亦可因邪热炽盛化火,内陷厥阴,出现高热动风证候。
若影响脾胃升降,浊气停聚,大肠之气不行,可出现腹胀、便秘等腑实证候。
以宣肺平喘,清热化痰为主法。
1.风寒闭肺治法:辛温开肺,化痰止咳。
方药:三拗汤合葱豉汤2.风热闭肺治法:辛凉宣肺,清热化痰。
方药: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加减。
3.痰热闭肺治法:清热宣肺,涤痰定喘。
方药: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4.痰浊闭肺治法:温肺平喘,涤痰开闭。
方药: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中医儿科重点知识点整理汇总
中医儿科重点知识点整理汇总一、中医儿科学基础。
1. 小儿生理特点。
- 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小儿机体各系统和器官的形态发育及生理功能都处在不断成熟和完善的过程中。
五脏六腑功能皆属不足,尤以肺、脾、肾三脏更为突出。
- 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小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无论在机体的形态结构方面,还是在各种生理功能活动方面,都是在不断地、迅速地向着成熟、完善方向发展。
2. 小儿病理特点。
- 发病容易,传变迅速:由于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御邪能力较弱,抗病能力不强,容易被外邪所伤,感邪之后又易于传变,病情变化迅速。
- 脏气清灵,易趋康复:小儿为纯阳之体,生机蓬勃,活力充沛,脏气清灵,对药物反应灵敏,病情好转的速度较成人快,疾病治愈的可能性也较成人高。
3. 年龄分期。
- 胎儿期:从受孕到分娩共40周。
- 新生儿期:自出生后脐带结扎时起至生后28天。
此期小儿发病率高,死亡率也高。
- 婴儿期:出生28天后至1周岁为婴儿期。
这一时期是小儿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
- 幼儿期:1周岁至3周岁为幼儿期。
此期小儿智能发育较快,但易发生意外事故。
- 学龄前期:3周岁后(第4年)到入小学前(6 - 7岁)为学龄前期。
此期小儿体格发育速度减慢,但智力发育更趋完善。
- 学龄期:从入小学起(6 - 7岁)到青春期(女12岁,男13岁)开始之前称学龄期。
此期儿童的体格生长稳步增长,除生殖系统外,其他器官的发育到本期末已接近成人水平。
- 青春期:女孩从11 - 12岁开始到17 - 18岁,男孩从13 - 14岁开始到18 - 20岁。
此期生殖系统迅速发育,体格生长也明显加速。
二、儿科诊法概要。
1. 望诊。
- 望神色:- 神:小儿精神状态的好坏直接反映病情的轻重。
有神表现为精神振作,目光有神,反应灵敏等;无神则表现为精神萎靡,目光呆滞,反应迟钝等。
- 色:主要观察面部气色。
正常小儿面色红润光泽。
面色红赤多为热证;面色苍白多为虚寒证或失血证;面色萎黄多为脾虚证;面色青灰多为惊风或寒证;面色晦暗多为病重。
中医儿科学重点
肌肤松弛,皮色萎黄—脾气虚弱
发枯易落—气血虚亏
指甲菲薄,苍白质脆—营血虚亏
指甲色紫或呈杵状—心阳不足,气血瘀滞
仰面伸足,揭衣踏被—热证
踡卧缩足,喜复衣被—寒证
喜伏卧—乳食内积;喜侧卧—胸胁疼痛
仰卧少动,二目无神—久病重病
踡卧不安,捧腹哭叫—腹痛
端坐喘促,痰鸣哮吼—哮喘
咳嗽鼻煽,呼吸急促—肺炎喘嗽
耳背络脉隐现,高热眼泪汪汪:麻疹先兆
- 3-
3. 囟门 前囟早闭:脑发育不良、小头畸形、某些遗传性疾病等。
前囟大、闭合晚:佝偻病、先天性甲低、脑积水等。
前囟饱满:脑积水、脑炎、脑膜炎、脑肿瘤等。 前囟凹陷:失水
4. 头围——与脑发育有关 头围过小,常提示脑发育不良; 头围过大,常提示解颅。
5. 胸围——与肺和胸廓发育有关
胸围过小,常见于佝偻病、营养不良
寒湿阻滞
温中化湿退黄
茵陈理中汤
小儿脏腑娇嫩,五脏六腑形与气皆不足,而肺脾肾三脏不足更突出。
①肺脾肾三脏成而未全,全而未壮。②小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肺脾肾功能需求大。
传变迅速——小儿在疾病过程中容易发生转化,变化多端,其主要表现为 “易虚易实”,“易寒易
热”
清代医家吴鞠通将小儿胜利特点概括为“稚阳未充,稚阴未长”
● 病因特点:外感因素(六淫加疫疠之气),乳食因素,先天因素,情志因素,意外因素,
- 1-
气 -指生理功能活动,如肺气,肾气,脾气等; 充 -指充实之意 ● 清代吴鞠通<温病条辨,解儿难>:“稚阳未充,稚阴未长也” 阴 -指体内之精,血,津液等物质 阳 -指人体各生理功能活动 稚阴 -指上述精血津液等有形之物皆为充实,不完善. 稚阳 -指人体各生理功能活动均为幼稚不足和处于不稳定状态. ◎ 从以上脏腑娇嫩的内容分析,机体五脏六腑的形与气皆为不足,但又以肺,脾,肾三脏更为明显. 二.纯阳:指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纯阳之体”:最早是用来说明宇宙间的气候变化,是指四季气候之时令之首.<颅囟经.脉法>:“凡孩 子三岁 以下,呼为纯阳,元气未散”,将小儿这种蓬勃生机,迅速发育的生理特点概括为“纯阳”. 纯是指小儿先天所禀赋的元阴元阳未曾耗散,阳指小儿生命活力,犹如旭日之初生,草木之方萌,蒸 蒸日上,欣欣向荣.
中医儿科学重点复习整理
中医儿科学重点总论• 起源:春秋战国至两汉时期已有小儿医。
• 第一部儿科着作:唐代《颅囟经》。
提出“纯阳”理论。
纯阳:指小儿在生长的过程中,表现为生机旺盛,蓬勃发展,好比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并非说小儿有阳无阴或阳亢阴亏之体。
• 专科:宋代。
• 钱乙——儿科之圣《小儿药证直诀》1.概括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2.首创儿科辨证体系,提出“心主惊,肝主风,脾主困,肺主喘,肾主虚”的辨证纲领.• 儿科四大证:痧、痘、惊、疳。
• 论述小麻、痘、斑、疹的第一部专着——北宋董汲《小儿斑疹备急方论》。
• 南宋名医- 陈文中着<小儿痘疹方论> < 小儿病源方论>• <幼幼集成> 陈复正-清代: 指纹诊法• 万全: 着作: <片玉心书> < 幼科发挥> <育婴家秘>提出“两有余,三不足”的观点.• 小儿药证直诀提出- 五部配五脏: 左腮为肝,右腮为肺,额上为心,鼻为脾,?为肾• 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万全的“两有余,三不足”的观点: “肝常有余,脾常不足; 心常有余,肺常不足;肾常虚.”1. 肝常有余:有两个含义:其一是小儿时期肝主疏泄,具有疏泄升发全身气机的功能,且其升发疏泄的功能与日俱增,并非肝阳亢盛. 其二,是由于小儿脏腑经络柔弱,气血未充,故感邪之后易化热引动肝风而致惊搐等.2.脾常不足: 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 为气血生化之源.小儿生长发育迅速,对精微需求较多,但小儿又脾胃薄弱,饮食稍增,则易引起运化功能失常,故谓“脾常不足”.3.心常有余:有两个含义: 其一是指小儿发育迅速,心气旺盛有余,呈生机蓬勃之象,“心属火,旺于夏,所谓壮火之气也”.并非指心火亢盛.其二是指小儿脏腑柔弱,感邪后易化火扰乱心神,出现心火上炎之证.4.肺常不足: 肺与脾胃子母关系,肺之气有赖于脾化精微以滋养,脾胃旺则肺胃自固, “脾常不足”,故气亦弱,故称“肺常不足”.5. 肾常虚: 肾为先天之本,肾中之元阴元阳为生命之根,其余四脏之阴阳均有赖于肾阴之滋润及肾阳之温阳,但小儿肾气未盛,气血未充,肾气当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充盛,这就是“肾常虚”之意.试述“纯阴”与“稚阴稚阳一. 纯阳与稚阴稚阳学说是古代医家用来说明小儿生理特点的理论.1.稚阴稚阳: 指小儿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脏腑娇嫩, 形气未充”分析其含义:脏腑- 指五脏六腑;娇- 指娇气, 不耐外邪侵袭;嫩- 即嫩弱, 幼稚之意;形- 形体结构,即四肢百骸,筋肉骨骼, 精血津液等;气- 指生理功能活动, 如肺气,肾气,脾气等;充- 指充实之意• 清代吴鞠通< 温病条辨,解儿难>: “稚阳未充, 稚阴未长也”阴- 指体内之精,血,津液等物质阳- 指人体各生理功能活动稚阴- 指上述精血津液等有形之物皆为充实,不完善.稚阳- 指人体各生理功能活动均为幼稚不足和处于不稳定状态.◎ 从以上脏腑娇嫩的内容分析, 机体五脏六腑的形与气皆为不足,但又以肺,脾,肾三脏更为明显.二.纯阳: 指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纯阳之体”:最早是用来说明宇宙间的气候变化,是指四季气候之时令之首.<颅囟经.脉法>:“凡孩子三岁以下,呼为纯阳,元气未散”,将小儿这种蓬勃生机,迅速发育的生理特点概括为“纯阳”.纯是指小儿先天所禀赋的元阴元阳未曾耗散, 阳指小儿生命活力,犹如旭日之初生,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 欣欣向荣.• 生理特点: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篷勃,发育迅速一.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分析其含义:脏腑- 指五脏六腑;娇- 指娇气,不耐外邪侵袭;嫩- 即嫩弱,幼稚之意;形- 形体结构,即四肢百骸, 筋肉骨骼, 精血津液等;气- 指生理功能活动,如肺气,肾气, 脾气等;充- 指充实之意• 清代吴鞠通<温病条辨, 解儿难>: “稚阳未充, 稚阴未长也”阴- 指体内之精,血,津液等物质阳- 指人体各生理功能活动稚阴- 指上述精血津液等有形之物皆为充实,不完善.稚阳- 指人体各生理功能活动均为幼稚不足和处于不稳定状态.◎ 从以上脏腑娇嫩的内容分析, 机体五脏六腑的形与气皆为不足,但又以肺,脾,肾三脏更为明显.二. 生机蓬勃,发育迅速1.分析: 指小儿时期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无论是机体的形态结构,还是各种生理功能活动,都是处在迅速的不断的向着成熟,完善方面发展.而且是年龄越小,发育的速度越快,而且是遵循着一定规律.• 病理特点: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中医儿科学复习重点
中医儿科学复习重点1临床如何区别肺炎喘嗽风热闭肺证与风热咳嗽?肺炎喘嗽风热闭肺证与咳嗽风热犯肺证临床都可见发热,咳嗽,苔黄,脉数,除此以外,肺炎喘嗽风热闭肺证还伴见气急,鼻煽,涕泪俱无,喉间痰鸣等肺闭证候;而咳嗽风热犯肺证则见肺气失于清肃,卫表不和的症状,如咳嗽不爽,鼻流浊涕,头痛恶风等症状,一般不会出现气喘、鼻煽症状.2如何鉴别生理性胎黄和病理性胎黄?生理性胎黄:大部分新生儿在出生后第2—3天出现黄疸,于4—6天最重,足月儿在生后10—14天消退,早产儿可延长至第3周才消退,在此期间,小儿一般情况良好,不伴有其他临床症状.病理性黄疸:黄疸出现早,大多在出生后24小时内,发展快、程度重、消退迟大多超过2—3周或黄疸退而复现.3厌食、积滞、疳证病证都有厌食症状,临床怎样鉴别?厌食是以厌食为主要症状,时间较长,一般在2个月以上,其他症状不明显.厌食是由脾胃不知,运化受纳失健所致,无食积征象.积滞是乳食停聚中脘,积而不消,气滞不行所致,有脘腹胀满疼痛,嗳气酸馊,大便腐臭,烦躁多啼等证.所见厌食症状,是由乳食停积不行产生,故有明显的食积征象.疳证患儿在饮食方面的表现除有食欲不振,还有食欲亢进或嗜食异物者,形体明显消瘦,可涉及五脏,出现烦躁不宁或萎靡不振,以及舌疳、眼疳、疳肿胀等兼证.4小儿水肿观察尿量有何重要意义水肿的临床主证是肌肤浮肿、小便短少.尿量是反映肾气蒸化功能是否正常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西医观察肾功能的主要指标之一,尿量的多少与病情关系密切,少尿时往往浮肿加重,高血压、心力衰竭、氮质血症也容易发生,当尿量恢复时,其并发症可相应缓解或消失.小儿水肿的尿量多少,是观察水肿进退的指征之一.一般来说,尿量愈少,浮肿愈甚,变证易出现,病情愈重;尿量增多,浮肿即逐渐消退,而病情开始缓解.尿量的多少关系到浮肿的轻重,尿量的多少又关系到变证的有无及轻重,尿量的多少与病情、预后密切相关,故小儿水肿观察尿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5如何从小儿大便的性状初步辨别常证的各型泄泻?凡大便稀溏夹乳凝块或食物残渣,气味酸臭,或如败卵,便前腹痛,泻后痛减者,多为伤乳伤食所致,是为伤食泻.大便清稀多泡沫,色淡黄,臭气不甚,多由感受风寒所致,是为风寒泻.大便水样或呈蛋花汤样,泻下急迫,量多次频,气味秽臭,或见少许粘液,腹痛时作,多为感受湿热所致,是为湿热泻.大便稀溏或烂糊,色淡不臭,多于食后作泻,时轻时重,是为脾虚所致,属脾虚泻.大便清稀,完谷不化,色淡不臭,多为脾肾阳虚所致,是为脾肾阳虚泻.6麻疹、风疹、猩红热、水痘等病的病邪所犯脏腑经络各有不同,试述其机理.麻疹的主要发病原因为感受麻毒时邪.麻毒时邪从口鼻吸人,侵犯肺脾.肺主皮毛,属表,开窍于鼻,司呼吸.毒邪犯肺,早期邪郁肺卫,宣发失司,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喷嚏、流涕等.脾主肌肉和四末,麻毒入于气分,正气与毒邪抗争,驱邪外泄,皮疹透发于全身. 风疹病因为感受风热时邪,从口鼻而入,郁于肺卫,与气血搏,邪毒外泄,发于肌肤,故见恶风,发热,咳嗽,皮肤发出浅红色皮疹.发病重者,热毒内传,其病机重点在肺胃气分,涉及营血,则可见高热烦渴,疹点红艳紫赤、密集等.邪毒与气血相搏,阻滞于少阳经络则发为耳后及枕部淋巴结肿大.猩红色的发病原因,为感受痧毒疫疠之邪,从口鼻侵入人体,蕴于肺胃二经.肺胃之邪热蒸腾,上熏咽喉,而见咽喉糜烂、红肿疼痛.肺胃之邪毒循经外泄肌表,则肌肤透发痧疹. 水痘病因为外感时行邪毒,上犯于肺,下郁于脾而发病,其病在肺脾两经.时行邪毒由口鼻而入,蕴郁于肺,故见发热、流涕、咳嗽等肺卫症状.病邪郁于肺脾,肺主皮毛,脾主肌肉,时邪与内湿相搏,外透于肌表,则发为水痘.7小儿的生理特点与病理特点之间有何联系?小儿的生理特点与病理特点之间有密切的联系.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的生理特点,是发病容易、传变迅速的病理特点的基础,由于小儿稚阴稚阳,才造成其体质嫩弱,御邪能力不强,易受各种致病因素的伤害而患病,而且一旦患病之后,病情变化多而又迅速.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生理特点,是脏气清灵、易趋康复的病理特点的原因,由于小儿为纯阳之体,充满生机活力,才使他们患病之后修复再生能力强,治疗反应敏捷,能取得较好的疗效和预后.8同是以发热为主要症状,怎样区别夏季热与暑邪感冒?夏季热与暑邪感冒,都好发于夏季,以发热为主要症状,两者病因不同,性质有别,夏季热是冒受暑气而发病,来势慢,病程较长,身热随气温高低而升降,无流涕鼻塞等外感症状,伴有口渴、汗闭、多饮、多尿的典型症状,一般精神好;暑邪感冒因感受暑邪而致,病程短暂,发热无汗或少汗,体温不受气温影响,伴头痛身重,咳嗽咽红,恶心呕吐等证.9怎样从临床症状上区别胎黄的湿热郁蒸证和寒湿阻滞证?湿热郁蒸证和寒湿阻滞证的鉴别可以从黄疸的色泽及全身寒热证象来区分.湿热郁蒸证的特征是湿热壅盛,见面目皮肤发黄,色泽鲜明如橘,哭声响亮,不欲吮乳,口渴唇干,或有发热,大便秘结,小便深黄,舌质红,苔黄腻.寒湿阻滞证虚寒之象明显,见面目皮肤发黄,色泽晦暗,持久不退,精神萎靡,四肢欠温,纳呆,大便溏薄色灰白,小便短少,舌质淡,苔白腻.10为什么说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的根本治疗原则是调和阴阳?因为儿童多动综合征的主要病机特点是阳动有余,阴静不足.所以调和阴阳是本病的根本治疗原则.而调和阴阳主要在于调整脏腑功能和调理气血,以达到“五脏安定,血脉和利,精神乃居”的目的.贯彻以和为贵,治病求本的原则,补虚泻实,做到补而不滞,泻不伤正,方能“阴平阳秘,精神乃治”.11试述疳证与积滞在临床表现上有何不同?二者之间又有何联系?疳证与积滞在临床表现上有所不同.疳证以形体消瘦,面色无华,毛发干枯,精神萎靡或烦躁,饮食异常,舌苔厚腻为特征;积滞以不思乳食,食而不化,脘腹胀满,嗳气酸腐,大便溏薄或秘结酸臭为特征.疳证与积滞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积滞积久不消,损伤脾胃,影响水谷精微化生,致形体日渐消瘦,可以转化为疳证.但是疳证并非全由积滞转化而来,其他多种病证如厌食、泄泻、肺痨等病程迁延日久皆可转化成疳.另一方面,疳证患儿脾胃薄弱,运化功能差,若有饮食不节,或进食难以消化之食物,又易于形成积滞之虚实夹杂证候.12试就参苓白术散药物组成,从治疗脾虚泻的角度分析方义,并说明常用加减法.参苓白术散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薏苡仁、山药、白扁豆、莲子肉、砂仁、桔梗、大枣组成.用于治疗脾虚泻,方中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大枣补脾益气,薏苡仁、山药、白扁豆、莲子肉健脾化湿,砂仁温脾理气,桔梗和胃升清,共用有健脾益气、助运止泻之功,故可治疗脾虚泄泻.如胃纳呆滞,舌苔腻,加藿香、苍术、陈皮、焦山楂芳香化湿,消食助运;腹胀不舒加木香、乌药理气消胀;腹冷舌淡,大便夹不消化物,加炮姜以温中散寒,暖脾助运;久泻不止,内无积滞者,加煨益智仁、肉豆蔻、石榴皮温脾固涩止泻.13简述癫痫的治疗原则.癫痫的治疗,宜分标本虚实,实证以治标为主,着重豁痰顺气,熄风开窍定痫;虚证以治本为重,宜健脾化痰,柔肝缓急;癫痫持续状态可用中西药配合抢救.14如何鉴别痄腮与发颐.痄腮是感受腮腺炎时邪所致,表现以耳垂为中心的漫肿,边缘不清,皮色不红,压之疼痛或有弹性,常见两侧腮肿,有痄腮接触史,具有传染性.发颐常继发于热性病之后,以颊部肿胀疼痛,表皮泛红,腮腺化脓为主症,多为一侧肿痛,无传染性.15试述肾病综合征脾肾阳虚兼湿热证的临床表现.肾病综合征脾肾阳虚兼湿热证,首先有脾肾阳虚证的基本证候,如:全身明显浮肿,按之深陷难起,腰腹下肢尤甚,面白无华,畏寒肢冷,神疲蜷卧,小便短少不利,可伴有胸水、腹水,纳少便溏,恶心呕吐,舌质淡胖或有齿印,苔白滑,脉沉细无力.脾肾阳虚证患儿易于感邪,如皮肤脓疱疮、疖肿、疮疡、丹毒、尿频等,由此兼见湿热证候,如:口粘口苦,口干不欲饮,脘闷纳差等;或小便频数不爽、量少、有灼热或刺痛感、色黄赤混浊、小腹坠胀不适,或有腰痛、恶寒发热、口苦便秘.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21试述肾病综合征脾肾阳虚证的临床症状、治疗原则和治疗主方.全身明显浮肿,按之深陷不起,腰腹下肢尤甚,面白无华,畏寒肢冷,神疲蜷卧,小便短少不利,可伴有胞水、腹水,纳少便溏,恶心呕吐,舌质淡胖或有齿印,苔滑,脉沉细无力.治法以温肾健脾,化气利水为主,偏于肾阳虚者选真武汤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偏于脾阳虚者选实脾饮加减.16试述猩红热毒炽气营证的证候、治法、主方及常用药证候:壮热不解,烦躁口渴,咽喉肿痛,伴有糜烂白腐,皮疹密布,色红如丹,甚则色紫如瘀点,疹从颈、胸开始,继而弥漫全身,压之退色,见疹后的1~2天舌苔黄糙、舌质红起刺,3~4天后舌苔剥脱,舌面光红起刺,壮如草莓,脉数有力.治法:清气凉营,泻火解毒.方药:凉营清气汤加减.常用药:水牛角,赤芍,丹皮,生石膏,黄连,黄芩,连翘,板蓝根,生地,石斛,玄参,芦根等. 17肺炎喘嗽为什么会出现神昏痉厥?怎样治疗?神昏痉厥是肺炎喘嗽出现的危重变证.小儿肝常有余,神气怯弱,若受邪较重,毒热炽盛,•正气不足以驱邪外出,则邪热内陷厥阴,扰乱神明,引动肝风,而产生神昏痉厥等危重之证.治宜平肝熄风,•清心开窍,选用羚角钩藤汤加牛黄清心丸,或紫雪丹、安宫牛黄丸等治疗.若痰多昏迷加菖蒲、郁金开窍解郁,天竺黄、竹沥、猴枣散豁痰.18哪些情况下的小儿啼哭属于生理现象?小儿与成人相同,啼哭可能是悲伤的表示,也可能是病痛的反映.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小儿啼哭属于生理现象,不哭反而是病态.例如,新生儿刚离母腹,便会发出响亮的啼哭,随之开始呼吸,若初生不啼,便是病态,需紧急抢救.婴儿的啼哭是他的一种运动,啼哭时全身气血流畅,精神焕发,其哭声清亮而长,伴有泪液,无其他症状表现.若因某种不适,如过暖、过冷、饱食、饥饿、要抚抱、要睡觉、尿布潮湿、偶然受惊等情况而引起的啼哭,解除不适后,啼哭便能停止,也属于生理范畴.19怎样区别夏季热和暑邪感冒?夏季热和暑邪感冒都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病发于夏季,临床症状颇为相似,很少传变.但二者病因不同,病性有别,需加以区别.夏季热是冒受暑气而发病,来势缓慢,病程较长,身热随气温高低而变化,无明显鼻塞、流涕、咳嗽等外感症状,一般精神尚好,多伴有口渴多饮、多尿、汗闭等特征.暑邪感冒因感受暑邪所致,病程短暂,发热不受外界气温影响,可因高热发生一时性惊厥,精神欠佳,伴有无汗或少汗,头痛身重,咳嗽流涕,食欲不振,胸闷泛恶,或呕吐、腹泻等,一般经过一周左右病情康复. 20如何从病因病机、临床症状上区别疳肿胀与小儿水肿?疳肿胀有疳证病史,是在疳证严重阶段出现的兼症,由脾阳不振,脾病及肾,气不化水,水湿泛溢肌肤所致,临床以足踝浮肿,甚则颜面,四肢浮肿,小便短少,面色无华为特征.小儿水肿是由多种原因引起肺失通调,脾失运化,肾失开合,水液潴留,泛溢肌肤所致,临床以肌肤浮肿,小便短少为特征.22试述小儿肾病综合征标证辨证属水湿证的临床表现、治法、主方.全身浮肿,肿甚者可见皮肤光亮,可伴见腹胀水臌,水聚肠间,辘辘有声,或见胸闷气短,心不痞满,甚有喘咳,小便短少,脉沉.治法:一般从主证治法,伴水臌者、悬饮者可短期采用补气健脾、逐水消肿法.方药:防已黄芪汤合已椒苈黄丸加减.23试述遗尿脾肺气虚证的临床证候、治则、方药.遗尿脾肺气虚证候是睡中遗尿,少气懒言,神倦乏力,面色少华,常自汗出,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舌淡,苔薄,脉细少力.治法为益气健脾,培元固涩.主方用补中益气汤合缩泉丸加减.常用药:黄芪、党参、白术、炙甘草、当归、升麻、柴胡、陈皮、五味子、益智仁、山药、乌药等.24怎样从临床症状上区别胎黄的湿热郁蒸证和寒湿阻滞证?湿热郁蒸证和寒湿阻滞证的鉴别可以从黄疸的色泽及全身寒热证象来区分.湿热郁蒸证的特征是湿热壅盛,见面目皮肤发黄,色泽鲜明如橘,哭声响亮,不欲吮乳,口渴唇干,或有发热,大便秘结,小便深黄,舌质红,苔黄腻.寒湿阻滞证虚寒之象明显,见面目皮肤发黄,色泽晦暗,持久不退,精神萎靡,四肢欠温,纳呆,大便溏薄色灰白,小便短少,舌质淡,苔白腻.25试述反复呼吸道感染营卫失和,邪毒留恋证的临床证候、治法及首选方.证候反复感冒,恶寒怕热,不耐寒凉,平时汗多,肌肉松弛;或伴有低热,咽红不消退,扁桃体肿大;或肺炎喘嗽后久不康复;脉浮数无力,舌淡红,苔薄白,或花剥,指纹紫滞.治法是扶正固表,调和营卫.首选方是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26临床上如何鉴别感冒夹惊和温热病邪陷厥阴?感冒夹惊是由于风邪在表,郁而化热,热扰肝经而致的一过性惊厥,属于外风,这种惊厥,常见于6个月 ~ 3岁的小儿,一般随着年龄增长,发作次数逐渐减少,6岁以后不再发生;多见于起病后1 ~ 2天内,发生在体温骤升时,持续时间短,只发作一次,很少发作二次以上,热退后惊厥即止,惊厥停止1周后脑电图检查正常.邪陷厥阴的肝风内动,是邪毒内陷,引动肝风,属于内风,任何年龄都可发生,多属于西医的脑病、脑炎、脑膜炎范畴.常见于温热病过程中,惊搐时间长,可反复发作,或持续不解;同时伴有昏迷.27试述肾病综合征肺脾气虚证的临床证候、治则、方药.证候是全身浮肿,面目为著,小便减少,面白身重,少短乏力,纳呆便溏,自汗出,易感冒,或有上气喘息,咳嗽,舌淡胖,脉虚弱.治法为益气健脾,宣肺利水.主方用防已黄芪汤合五茯散加减.常用药:黄芪、白术、茯苓、猪苓、泽泻、车前子、桂枝、防已.28试述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脾肾阳虚证的临床症状、治法、选方及常用药物.证候面色苍白,唇舌爪甲苍白,精神萎靡不振,纳谷不馨,或有大便溏泄,发育迟缓,毛发稀疏,四肢不温,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指纹淡.治法温补脾肾,益阴养血.方药右归丸加减.常用熟地、山茱萸、枸杞子、菟丝子、仙茅、淫羊藿、补骨脂、鹿角片、山药、焦山楂. 29从病因病机、临床症状上区别疳肿胀与小儿水肿疳肿胀有疳证病史,是在疳证严重阶段出现的兼症,由脾阳不振,脾病及肾,气不化水,水湿泛溢肌肤所致,临床以足踝浮肿,甚则颜面,四肢浮肿,小便短少,面色无华为特征.小儿水肿是由多种原因引起肺失通调,脾失运化,肾失开合,水液潴留,泛溢肌肤所致,临床以肌肤浮肿,小便短少为特征.31试述哮喘外寒内热证的症状、治法、主方.症状:喘促气急,咳嗽痰鸣,鼻塞喷嚏,流清涕,或恶寒发热,咯痰黏稠色黄,口渴,大便干结,尿黄,舌红,苔白,脉滑数或浮紧.治法:解表清里,定喘止咳.主方:大青龙汤加减.32如何辨识病毒性心肌炎的中医辨证分型?病毒性心肌炎中医辨证可分为5个证型.一般发病早期,以风热表证为主,伴有心悸、气短、胸闷等,为风热犯心证;出现心慌胸闷、寒热起伏、呕吐腹泻、舌红苔黄腻等,为湿热侵心证;病程较久,见心悸不宁、动则尤甚、神疲乏力、烦热口渴、舌红苔黄腻等,为气阴亏虚证;病情较重,见心悸怔忡、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舌质淡胖或淡紫等,为心阳虚弱证;出现心前区痛如针刺,唇甲青紫,舌质紫暗有瘀点等,为痰瘀阻络证.33试述温病气营两燔证出现急惊风时怎样治疗?温病进入气营两燔证时,往往是其进入极期、重症阶段的典型证候.因温病邪毒炽盛,热势枭张,常出现肝风煽张的急惊风证候,高热、神昏、抽风并见.此时治疗,首当清气凉营,同时熄风平肝,以标本并治.常用清瘟败毒饮加减.常用药:石膏、知母、连翘、黄连、黄芩、栀子、水牛角、生地、赤芍、玄参、丹皮、羚羊角、石决明、钩藤等.还可以配合使用至宝丹、紫雪丹等中成药以解毒熄风开窍.34试述百日咳痰火阻肺证出现变证的机理.百日咳痰火阻肺证见于痉咳期,邪毒痰热壅盛,而又易因体禀不足见正气不支,故易于出现变证.若是痰热壅盛,闭阻于肺,宣肃失司,可并发咳喘气急鼻煽之肺炎喘嗽变证;若是正气亏虚,痰热内陷,神明失主,肝风内动,则可致昏迷、抽风之邪陷心肝变证.35肺炎喘嗽心阳虚衰证的症状、治则、方药是什么?症状:突然面色苍白,紫绀,呼吸困难加剧,汗出不温,四肢厥冷,神萎淡漠或烦躁不宁,右胁下肝脏增大、质坚,舌淡紫,苔薄白,脉微弱虚数.治法:温补心阳,救逆固脱.方药:参附龙牡救逆汤加减.常用药:人参大补元气,附子回阳救逆,龙骨、牡蛎潜阳敛阴,白芍、甘草和营护阴.36临床上如何判断麻疹的顺逆?顺证:身热不甚,常有微汗,神气清爽,咳嗽而不气促.3~4天后开始出疹,先见于耳后发际,渐次延及头面、颈部,而后急速蔓延至胸背腹部、四肢,最后鼻准部及手心、足心均见疹点,疹点色泽红活分布均匀,无其它合并证候.疹点多在3天透发完毕,嗣后依次隐没回退,热退咳减,精神转佳,胃纳渐增,渐趋康复.逆证:见形期疹出不畅或疹出即没,或疹色紫暗;高热持续不降,或初热期至见形期体温当升不升,或身热骤降,肢厥身凉者.并见咳剧喘促,痰声漉漉;或声音嘶哑,咳如犬吠;或神昏谵语,惊厥抽风;或面色青灰,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等,均属逆证证候.37如何鉴别流行性腮腺炎与化脓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初病时可有发热,1~2天后,以耳垂为中心腮部漫肿,边缘不清,皮色不红,压之疼痛或有弹性,通常先发于一侧,继发于另一侧.口腔内颊黏膜腮腺管口可见红肿.有传染性,不化脓.化脓性腮腺炎以两颊肿胀疼痛,表皮泛红,腮腺化脓,按摩腮部可见口腔内腮腺管口有脓液溢出为特点.多为一侧腮部肿痛,无传染性,常继发于热病之后.38肺炎喘嗽和哮喘在临床上有何区别?肺炎喘嗽是小儿时期常见的肺系疾病之一,以发热、咳嗽、痰壅、气急、鼻煽为主要症状,重者涕泪俱闭、面色苍白发绀.肺部听诊可闻细湿罗音,如病灶融合,可闻及管状呼吸音.X线检查见肺纹理增多、紊乱,肺部透亮度降低或增强,可见小片状、斑片状阴影,也可出现不均匀的大片状阴影.实验室检查,细菌引起的肺炎,白细胞总数较高,中性粒细胞增多,若由病毒引起,白细胞总数减少,稍增或正常.哮喘也是小儿时期的常见肺系疾病,以发作性喉间哮鸣气促,呼气延长为特征,严重者不能平卧.肺部听诊,两肺满布哮鸣音,呼气延长.哮喘如有继发感染或为哮喘性支气管炎,可闻及粗大干湿罗音.血象检查:支气管哮喘,白细胞总数正常,嗜酸粒细胞可增高;伴肺部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可增高.39急性肾小球肾炎风水相搏证的证候、治则、方药是什么?证候:水肿自眼睑开始,迅速波及全身,以头面部肿势为甚,皮肤光亮,按之凹陷即起,尿少或有尿血,伴发热恶风,咳嗽,咽红咽痛,肢体酸痛,苔薄白,脉浮.治法:疏风宣肺,利水消肿.方药: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苓散加减.常用药:麻黄、桂枝发散风寒、宣肺利水;连翘清热解毒;配杏仁、茯苓、猪苓、泽泻、车前草等宣肺降气、利水消肿;甘草调和诸药. 43如何辨别病毒性心肌炎的虚与实?凡病程短暂,见胸闷胸痛,气短多痰,或伴咳嗽,舌红,苔黄,属实证;病程长达数月,见心悸气短,神疲乏力,面白多汗,舌淡或偏红,舌光少苔,属虚证.44简述消食导滞法在儿科的运用.消食导滞法用于小儿饮食不节,乳食内滞之证,如积滞、伤食吐、腹痛、伤食泻、疳证等.主要分证及选方:乳积证用消乳丸,食积证用保和丸,积滞不消化热用枳实导滞丸,乳食积滞腹痛用香砂平胃散.40如何理解小儿“易虚易实”、“易寒易热”的病理特点?小儿不仅易于发病,既病后又易于传变.小儿发病后传变迅速的病理特点,主要表现为寒热虚实的迅速转化,即易虚易实、易寒易热.虚实是指人体正气的强弱与致病邪气的盛衰而言,如《素问·通评虚实论》说:“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小儿患病,邪气易盛而呈实证,正气易伤而呈虚证,因正不敌邪或素体正虚而易于由实转虚,因正盛邪却或复感外邪又易于由虚转实,也常见虚实夹杂之证.例如,小儿不慎冒受外邪而患感冒,可迅速发展而成肺炎喘嗽,皆属实证;若邪热壅盛,正气不支,可能产生正虚邪陷,心阳虚衰的虚证变证.又如阴水脾肾阳虚证,若是不慎感受外邪,可在一段时间内表现为阳水实证证候,或者本虚标实的虚实夹杂证候等.均属临证常见.寒热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疾病证候属性.小儿由于“稚阴未长”,故易呈阴伤阳亢,表现为热证;又由于“稚阳未充”,故易见阳气虚衰,表现为寒证.寒热和虚实之间也易于兼夹与转化.例如,风寒外束之寒实证,可迅速转化成风热伤卫,甚至邪热入里之实热证,若是正气素虚,又易于转成阳气虚衰的虚寒证或者阴伤内热之虚热证.湿热泻暴泻不止易于产生热盛阴伤之变证,迁延不愈又易于转为脾肾阳虚之阴寒证等.认识小儿易虚易实、易寒易热的病理特点,要在临床上充分意识到小儿发病后证情易于转化和兼夹的特性,熟悉常见病证的演变转化规律,特别是早期预见和发现危重病证的出现,防变于未然,才能提高诊断的正确率与治疗的有效率.41试述哮喘之肺实肾虚证的症状、病机、治法、主方及常用药.症状病程较长,哮喘持续不已,喘促胸满,动则喘甚,面色欠华,畏寒肢冷,神疲纳呆,小便清长,常伴咳嗽、喉中痰吼,舌淡苔薄腻,脉细弱.病机正虚邪恋,虚实夹杂.痰浊阻肺,肺失宣肃,故咳嗽,喉间痰吼;肾虚不纳,故病程迁延,哮喘反复,动则喘甚.治法泻肺补肾,标本兼顾.方药偏于上实者用苏子降气汤.常用药:苏子、杏仁、前胡、半夏降气化痰,厚朴、陈皮理气燥湿化痰,肉桂温肾化气行饮,紫菀、款冬花温润化痰平喘.偏于下虚者用都气丸合射干麻黄汤加减.常用药:麻黄、射干平喘化痰,款冬、紫菀宣肺化痰,法半夏、细辛、五味子化饮平喘,山茱萸、熟地、补骨脂益肾培元,淮山药、茯苓健脾化痰.42试述厌食与疳证的鉴别诊断要点?厌食病以厌食为主要症状,时间较长,一般在2个月以上,其他症状不重;是由脾胃不和,受纳运化失健所致,为脾之本脏轻症,不涉及他脏,形体无明显消瘦.疳证患儿在饮食方面的表现除有食欲不振,还有食欲亢进或嗜食异物者;形体明显消瘦;可病涉五脏,出现烦躁不宁或萎靡不振,以及口疳、眼疳、疳肿胀等兼证.45试述蛔虫病用使君子仁单方驱虫治疗的方法?用使君子仁单方驱蛔,将使君子炒黄,嚼服,小儿每岁每日1~2粒,最大剂量不超过20粒,晨起空腹,连服2~3天.服时不进热汤热食.平素大便难排者,可于服药后2小时以生大黄泡水服,导滞下虫.46肺炎喘嗽的病位在肺,为什么会导致心阳虚衰,出现心阳暴脱的危重证?肺主气而朝百脉,心主血而运营阴,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肺炎喘嗽的病机以肺气闭郁为主.肺气闭则气滞,而致心血瘀滞.心血瘀滞加重则心失所养而致心阳不振,血脉不得温运,进一步加重了血瘀和肺闭,以致心阳虚衰,阳气暴脱.47试述通腑泻下法在儿科中的应用?通腑泻下法是通过通便、下积、泻实、逐水,以消除燥屎、积滞、实热及水饮等的治法.本法又常分为以下几种治法:①导滞泻下法,用于里实积滞之积滞、便秘、肠梗阻等病。
中医儿科学重点(精华版)
中医儿科学重点(精华版)《绪论》1.最早的小儿医: “扁鹊”2.儿科最早的医案: 西汉淳于意—下气汤治气鬲病3.现存最早儿科专著:《颅囟经》,提出的小儿为“纯阳之体”观点4.儿科著名医家:“儿科之圣”“儿科奠基人”钱乙《小儿药证直诀》主要学术贡献。
图片《小儿年龄分期》小儿年龄共分为7期:1.胎儿期:受孕到分娩—40周—“十月怀胎” 。
2.新生儿期:出生—满28天。
3.婴儿期:出生28天—1周岁。
4.幼儿期:1周岁—3周岁。
5.学龄前期:3周岁—7周岁。
6.学龄期:7周岁—(女11-12、男13-14)。
7.青春期:女17-18、男18-20。
《小儿生长发育》1.体重1—6个月:体重(kg)=出生体重+月龄*0.7。
7—12个月:体重(kg)=出生体重+6*0.7=(月龄-6)*0.4。
2—12岁:体重(kg)+年龄*2+7或8。
身高:初生:50cm ;1周岁:75cm;2岁-12岁:70+7×年龄。
※囟门:前囟闭合时间:12—18个月。
后囟闭合时间:出生时或生后2—4个月内。
头围:新生儿34,一岁46,二岁48,五岁50。
《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生理)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病理)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儿科诊法概要》察指纹: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三关测轻重《婴幼儿保健》1.新生儿喂养方式:母乳喂养、人工喂养、混合喂养。
2.母乳喂养的优点:营养丰富,易消化吸收,含优质蛋白,促进脑部发育,增进免疫能力,简便经济。
《胎黄》※1.胎黄的生理病理鉴别?生理性胎黄在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高峰,10-14天消退,无其他临床表现。
病理性胎黄在出生后24小时或生后1周或数周出现黄疸,2-3周仍不消退。
伴有临床症状和体征。
2.分证论治:(常证)湿热郁蒸——清热利湿—— 茵陈蒿汤加味寒湿阻滞——温中化湿—— 茵陈理中汤加味气滞血瘀——化瘀消积—— 血府逐瘀汤加减(变证)胎黄动风——平肝熄风,利湿退黄——羚角钩藤汤加减胎黄虚脱——大补元气,温阳固脱——参附汤合生脉散加减《感冒》分证论治:主证:(1)风寒感冒——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2)风热感冒——辛凉解表——银翘散(3)暑邪感冒——清暑解表——新加香薷饮(4)虚证感冒——调和营卫——黄芪桂枝五物汤(5)时邪感冒——清热解毒——银翘散合普济消毒饮兼证:(1)夹痰——风寒夹痰——(麻、杏、半、陈)风热夹痰——(桑、菊、瓜、贝)(2)夹滞——保和丸加减便秘、溲黄、壮渴——(大黄,枳实)《肺炎喘嗽》分证论治:(常证)风寒闭肺—辛温宣肺,化痰止咳——华盖散加减风热闭肺—辛凉宣肺,清热化痰——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加减痰热闭肺—清热涤痰,宣肺定喘——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毒热闭肺—清热解毒,泻肺开闭——黄连解毒汤合三拗汤阴虚肺热—养阴清肺,润肺止咳——沙参麦冬汤加减肺脾气虚—补肺健脾,益气化痰——人参五味子汤加减(变证)※心阳虚衰—温补心阳,救逆固脱——参附龙牡救逆汤加减邪陷厥阴—平肝熄风,清心开窍——羚角钩藤汤合牛黄清心丸加减《哮喘》分证论治:(发作期)寒性哮喘:温肺散寒,化痰定喘——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热性哮喘:清肺涤痰,止咳平喘——麻杏石甘汤合苏葶丸外寒内热:解表清里,定喘止咳——大青龙汤加减虚实夹杂:泻肺补肾,祛邪扶正,降气平喘(偏于上盛者)——苏子降气汤加减(偏于下虚者)——射干麻黄汤合七味都气丸加减(缓解期)肺气虚弱:益气固表——玉屏风散加减(肺脾气虚:健脾益气,补肺固表——人参五味子汤合玉屏风散)脾气虚弱—健脾化痰——六君子汤加减(脾肾阳虚:健脾温肾,固摄纳气——金贵肾气丸)肾气虚弱—补肾固本——肾气丸加减(肺肾阴虚:养阴清热,补益肺肾——麦味地黄丸加减)《泄泻》分证论治:(常证)风寒泻:疏风散寒,化湿和中——藿香正气散加减※湿热泻:清肠解热,化湿止泻——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减。
中医儿科学 复习重点
精心整理中医儿科学总论起源:春秋战国至两汉时期已有小儿医。
第一部儿科着作:唐代《颅囟经》。
提出“纯阳”理论。
纯阳:指小儿在生长的过程中,表现为生机旺盛,蓬勃发展,好比旭日之初升,草 1. 2. 保健重点:保暖、喂养、消毒隔离、清洁卫生等。
出生后4~6h 可喂奶3. 婴儿期——从生后28天到满1周岁。
这是小儿出生后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第一次高峰)。
易患脾胃疾病、感染性疾病。
保健重点:提倡母乳喂养,指导合理营养,及时添加辅食,预防疳证、佝偻病的发生;按时接受计划免疫接种注意护理和教养。
4.幼儿期——1周岁后到3周岁保健重点:防止意外创伤和中毒、营养不良、消化紊乱及传染病。
5.学龄前期——3周岁后到7周岁。
性格特点形成的关键时期。
6.7.1.体重出生体重3kg1~6个月体重(kg)=3+月龄×0.77~12个月体重(kg)=7+0.5×(月龄–6)1岁以上体重(kg)=8+年龄×2过重:肥胖症;过轻(↓15%):营养不良2.身高——反映骨骼发育的重要指标之一。
出生时身长50cm;生后第一年75cm;生后第二年85cm;2~12岁身高(长)的估算公式:身高(长)(cm)=70+7×年龄过矮(↓30%):侏儒症、克汀病、营养不良3.囟门前囟早闭:脑发育不良、小头畸形、某些遗传性疾病等。
前囟大、闭合晚:佝偻病、先天性甲低、脑积水等。
4.5.6.牙齿27.8.9.血压——年龄越小,血压越低。
收缩压=年龄×2+80mmHg舒张压=收缩压×2/310.小儿动作语言发育歌二月抬头三四笑,五六认人咿呀叫;七坐八爬九扶栏,十站岁走学讲话。
生理特点: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篷勃,发育迅速。
病理特点: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小儿脏腑娇嫩,五脏六腑形与气皆不足,而肺脾肾三脏不足更突出。
①肺脾肾三脏成而未全,全而未壮。
②小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肺脾肾功能需求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春秋战国扁鹊为最早小儿医☆西汉淳于意—下气汤治气鬲病,记录了儿科最早的医案。
☆儿科最终形成在---宋朝☆儿科现存最早专著:《颅囟经》提出的小儿为“纯阳之体”观点。
☆儿科著名医家:“儿科之圣”钱乙《小儿药证直诀》。
概括小儿生理病理特点为“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辨证方面首创小儿五脏辨证体系。
☆董汲:《小儿斑疹备急方论》是天花、麻疹类专著之始。
☆《幼幼新书》:南宋刘昉,整理、汇集了宋代以前的儿科学术成就,是当时世界上内容最完备的儿科专著。
☆朱丹溪——“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注重养阴认为六味地黄丸立意极好。
☆明代万全提出三有余四不足: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常有余,肺常不足,肾常虚。
☆清-吴瑭: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第二节小儿年龄分期1.胎儿期:男女生殖之精相合受孕,直至分娩断脐(40周)。
2.新生儿期:出生脐带结扎开始,到出生后满28天。
3.婴儿期:出生28天后,至一周岁。
4.幼儿期:1-3岁。
5.学龄前期(幼童期):3-7岁。
6.学龄期7周岁-青春期来临(女12,男13)。
7.青春期:女11-12至17-18;男13-14至18-20.胎龄:孕妇末次月经的第一天算起为40周,共280天,以4周为一个妊娠月。
妊娠早期12周的胚胎期:最易受到各种病理因素影响。
围生期:胎龄满28周—出生后7天。
胎儿期死亡率最高-------围生期。
出生后死亡率最高-------新生儿期小儿生长发育最快时期-----婴儿期小儿非脾肾不足时期-------婴儿期第三节小儿生长发育一、体重初生:3kg 前半年:0.7kg/月,后半年:0.5kg/月。
1岁以上:2 kg每年。
波动范围±10%,低于标准15%以上时为营养不良。
六个月以内体重(kg)=3+0.7×月龄7---12个月体重(kg)=7+0.5×(月龄-6)1岁以上体重(kg)= 8+2×年龄kg二、身高初生:50cm ;1周岁:75cm2岁-12岁:70+7×年龄三、囟门前囟闭合时间:12—18个月。
后囟闭合时间:出生时或生后2—4个月内。
四、头围、胸围一周岁头围等于胸围,以后胸围大。
五、牙齿乳牙:萌出:4-10个月(平均6个月),出齐:2-2.5岁颗数:20颗;2岁以内乳牙颗数公式乳牙数=月龄-4或6恒牙:6岁:开始换恒齿、第一恒磨牙;12岁:第二恒磨牙;17岁以后:第三恒磨牙(智齿)。
成人28-32颗牙。
六、血压收缩压(mmHg)=80+2×年龄;舒张压=收缩压×2/3七、智能(一)感知发育出生时即有视听觉,1个月时,视听反应明显,3个月:追视(头眼协调)寻声源(转头向声源)。
(二)运动发育三抬四撑五抓六翻七坐八爬九扶站十二走(三)语言发育初生哭叫 3咿呀 4月笑声 7爸妈 1岁单词渐成句 5岁完成来表达第四节生理特点、病因、病理特点一、生理特点1、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突出表现:肺脾肾三脏不足)2、生机蓬勃、发育迅速二、病理特点(一)、发病容易,传变迅速传变迅速: 小儿在疾病过程中容易发生转化,变化多端,其主要表现为“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二)脏气清灵,易趋康复▽如何理解清代吴鞠通“稚阳未充,稚阴未长”?字义:阴,是指体内精、血、津液及脏腑、筋骨、脑髓、血脉、肌肤等有形物质;阳,是指体内脏腑的各种生理功能。
含义:从阴阳学说,说明小儿无论在物质基础还是生理功能上都是幼稚和不完善的。
▽如何理解《颅囟经》“凡孩子三岁以下呼为纯阳”?字义:“纯”指小儿所禀元阴元阳未增耗散;“阳”指小儿生命力旺盛,犹如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荣,蒸蒸日上,欣欣向荣。
含义:纯阳概括了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生理特点,并非说正常小儿是有阳无阴或阳亢阴亏之体▽怎样认识肺脾肾不足生理病理特点?答:小儿脏腑娇嫩,五脏六腑的形与气皆不足,但其中以肺脾肾三脏不足更为突出。
一方面小儿出生后肺脾肾三脏皆成而未全,全而未壮所致;另一方面,小儿不仅与成人一样需要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而且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肾气生发,脾气运化,肺气宣发的功能状况要求更高。
所以相对小儿生长发育要求,经常会出现肺脾肾不足的特点。
第五节儿科诊法概要1 辨斑疹疹:形小如粟米,高出皮面,压之退色斑:大小不一,不高于皮面,压之不退色2 察二便胎粪:新生儿生后3-4天内所排大便,呈褐色,粘稠无味,称为胎粪。
母乳喂养儿:大便呈卵黄色,稍有酸臭气,稠度均匀,日行3次左右。
牛羊乳喂养为主者:大便色淡黄,质较干硬,有臭气,日行1~2次。
3 察指纹适用年龄:二、三岁以内的小儿部位:自虎口向指端依次为风关、气关、命关正常小儿指纹:淡紫隐隐不显于风关以上。
辩证纲要: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三关测轻重。
4 问个人史胎产史、喂养史、生长发育史、预防接种史5 脉诊切脉的方法:一指定三关,正常小儿脉以平和为常,较成人软而稍数,年龄越小脉越快。
小儿基本脉象:浮、沉、迟、数、有力、无力6 按诊——按头囟囟填:囟门隆凸,按之紧张。
多为风火痰热上攻,肝火上炕,热盛生风囟陷:囟门凹陷。
常为阴津大伤,7 儿科治法概要——用药原则掌握用药剂量:新生儿:成人1/6;乳婴儿:成人1/3;幼儿:成人1/2;第二章儿童保健婴儿期保健喂养方式:母乳喂养人工喂养混合喂养(一)母乳喂养:生后6个月之内,以母乳为主要食品者称母乳喂养。
纯母乳喂养:生后4—6个月内的婴儿,除了吃自己母亲的奶不给其他食物和饮料,也不给其他母亲的奶,称纯母乳喂养。
原则:按需哺乳1)开乳时间:生后早吸吮,一般半小时内。
2)按需哺乳;每次 15 ~ 20 分钟。
3)断奶时间:1~2岁断奶。
夏季或患病后不断奶。
(二)添加辅食※原则 :由少→多,由稀→稠,由细→粗,由一种→多种。
①鱼肝油——1个月后可用,纯母乳4个月。
②蛋黄:富含铁,婴儿可从母体获得一定的铁贮备,够用3-4个月,4个月以后需自己摄取,否则缺铁性贫血。
第三章新生儿病胎黄胎黄以婴儿出生后皮肤面目出现黄疸为特征,因与胎禀因素有关,故称胎黄又称胎疸*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特征①黄疸出现和消退时间足月儿:生后2~3天出现黄疸,4~6天最重,10~14天消退;早产儿:可延迟到3周消退;②胆红素水平:血清总胆红素<221μmol/L (早产儿小于257)③一般情况:良好;*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特征①黄疸出现和消退时间:出现早(出生后24小时内),消退迟(超过2—3周),或退而复现早产儿4周②胆红素水平发展快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85.5μmol/L ;程度重总胆红素>221μmol/L 早产儿257③一般情况:常伴有其他症状;溶血性败血症肝炎先天胆道闭锁辨证论治★湿热熏蒸证候:面目皮肤发黄,色泽鲜明如橘,哭声响亮舌质红,苔黄腻。
或发热,大便秘结。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茵陈蒿汤加味若无大便秘结——茵陈五苓散第四章肺系疾病第一节感冒▽小儿感冒发病特点是什么?为什么?特点:婴幼儿更为常见,易出现夹痰、夹惊、夹滞的兼证。
夹痰:肺常不足,气机不利,津液不得敷布生痰,痰阻气道——咳嗽加剧,喉间痰鸣夹滞:脾常不足,脾失健运,食滞内停——脘腹胀满,不思乳食,呕吐,腹泻夹惊:小儿神气怯弱,热郁化火,热扰肝经——心神不宁,睡卧不实,惊惕抽风疱疹性咽峡炎-------柯萨奇病毒咽----结合膜热-----淋巴结肿大-------腺病毒★风热感冒证候发热重,恶风,鼻塞,流黄涕,咳嗽声重,痰粘白或稠黄,咽红或痛,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指纹浮紫。
治法辛凉解表方药银翘散加减小儿感冒容易化热。
病案分析:严女5岁,1月13日初诊主诉:发热1天伴呕吐2次患儿昨起发热,体温39.6℃(肛温),家长给服泰诺感冒糖浆热退,今天上午热又起而来诊。
证见身热无汗,鼻塞流清涕,咽不红,口不渴,脘腹胀满,呕吐酸腐,不思饮食,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浮滑。
请按上述病情回答以下问题1中医诊断(病名,证型)(2分)2症候病机分析(4分)3治法(1分)4方药(3分)诊断:感冒风寒感冒夹滞病机分析:外感风寒腠理闭郁,卫阳被遏故发热无汗;鼻为肺窍,风寒外束,肺气失宣,故鼻塞流清涕;感受外邪、影响脾运导致食滞不化,阻止中阻,出现脘胀腹满,不思饮食胃失和降则呕吐酸腐,咽不红,口不渴,舌苔百腻,脉浮紧为风寒夹食滞之象。
治法:辛温解表消食导滞主方:荆防败毒散合保和丸加减荆芥、防风、姜半夏、茯苓、枳壳、羌活各9克川芎、柴胡、薄荷6克,谷麦芽神曲山楂各15克甘草6克生姜3片大枣5枚为引。
第二节咳嗽★风热咳嗽证候咳嗽,痰黄黏稠,+风热表证(口渴咽痛,鼻流浊涕,伴发热恶风微汗出),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指纹浮紫。
治法疏风解热,宣肺止咳方药桑菊饮加减第三节肺炎喘嗽一、肺炎喘嗽主要特征:是以发热、咳嗽、气急、鼻煽、痰壅(热、咳、喘、痰)二、中医病因病机病因:外因风邪或他病传变;内因形气未充,肺脏娇嫩,卫外不固——肺气郁闭肺失宣降—肺炎喘嗽病机:常证:风热闭肺或风寒闭肺→邪郁化热炼液为痰→痰热闭肺(毒热闭肺)→肺气郁闭→阴虚肺热,肺脾气虚→正虚邪恋变证:邪盛正虚热炽化火——内陷厥阴邪盛正虚肺闭血瘀,心失所养——心阳虚衰三、诊断要点1、相关病史2、症状:起病急,热、咳、喘、痰典型表现,新生儿多见不乳吐沫、精神萎靡。
3、体征:双肺听诊固定中细湿罗音。
4、胸片:小斑片影或不均匀大片影。
实验室:血象检查细菌引起的肺炎wbc总数较高,中性粒细胞增多;若由病毒引起,wbc总数正常或降低。
四、辨证论治★风热闭肺证候:轻症:热(风热)咳嗽、气促、痰(多粘稠黄),口渴咽红重症:高热咳嗽剧烈、气急鼻煽、痰多粘稠+内热之象(喉中痰鸣,面色红赤),烦躁、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数大治则:辛凉宣肺,止咳化痰方药: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加减★痰热闭肺证候:发热、咳嗽、气喘鼻煽、两肋煽动、摇身撷肚、面唇青紫发绀、喉间痰鸣,声如拽据、泛吐痰涎+内热证:烦躁不安、面赤口渴、便干赤、舌红、苔黄、脉弦滑。
治则:清热、涤痰、定喘方药: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心阳虚衰证候:突然面色苍白而青,发绀,烦躁,呼吸困难急促(60次/分),脉微弱疾数(160—180次/分)右肋下痞块:肝脏肿大,额汗不温、四肢厥冷——阳气虚脱征象治法:温补心阳,救逆固脱方药:参附龙牡救逆汤加减病案分析:主诉:发热、咳嗽5天。
现病史:患儿王某,女,3岁。
发热、咳嗽已5天,经服西药“感冒药”治疗效果不明显。
现患儿发热,T:39度,咳嗽喘促,面赤气粗,口渴鼻煽,唇红而干,喉间痰鸣,痰多而稠,舌质红苔黄而腻,脉滑数。
查体:两肺呼吸音粗,右下肺有少量细湿罗音。
要求:(1)写出病名、证型(2分)(2)分析病机(3分)(3)治则(1分)(4)方剂、药物(名称及剂量)(2分)病名:肺炎喘嗽(1分)证型:痰热闭肺证(1分)病机分析:此证多为肺炎极期,痰热内盛,搏结于内,阻滞肺络,肺气失于宣降,肺逆于上,则咳嗽喘促,气急鼻翼(1分)里热壅盛,则高热烦躁、面赤口渴或痰多黄稠,舌红太黄而腻,脉象滑数为痰热内蕴之象(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