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Y-电力系统课程设计.doc

ZY-电力系统课程设计.doc
ZY-电力系统课程设计.doc

山东交通学院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

系(部) 信息科技与电气工程学院

专业

班级

指导教师

学生姓名

学号

12月 2 日至12月13日共2 周

指导教师(签字)

系主任(签字)

2013年12月13 日

摘要

本文先对电力系统的短路故障做了简要介绍,分析了线路运行的基本原理及其运行特点,并对短路故障的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在深入分析三相短路故障的稳态和暂态电气量的基础上,总结论述了当今三相短路的的各种流行方案,分别阐述了其基本原理和存在的局限性。并运用派克变换及d.q.o坐标系统的发电机基本方程和拉氏运算等对其中的三相短路故障电流等做了详细的论述。并且利用Matlab中的simulink仿真软件包,建立了短路系统的统一模型,通过设置统一的线路参数、仿真参数。给出了仿真结果及线路各主要参数的波形图。最后根据仿真结果,分析目前自动选线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以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短路故障;派克变换;拉氏运算;Matlab

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 on the three-phase short circuit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 is briefly introduced, analyzed the basic principle of operation of three-phase circuit and its operation characteristic, and the three-phase short circuit fault process undertook theoretical analysis. In depth analysis of three-phase short circuit fault of steady state and transient electrical quantities based on the summary, the three-phase short circuit of various popular programs, respectively, expounds its basic principles and limitations. And the use of Peck transform and d.q.o coordinate system of the generator basic equation and Laplace operator on the three-phase short-circuit current in detail. And the use of Matlab in the Simulink simulation software package, to establish a unified model of three-phase short-circuit system, by setting the unified circuit parameters, the simulation parameters.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re presented and the main parameters of the waveform of line.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automatic line selection method the main existing problems and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Keywords:Short-circuit failure ;Peck transform;The Laplace operator;M atlab

目录

第一章序言 (4)

1.1 短路故障研究依据 (4)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4)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

1.2.2 国内电力系统研究现状 (2)

第二章电力系统对称短路分析 (5)

2.1 电力系统中短路的基本概括 (5)

2.1.1 短路的分类 (5)

2.1.2 短路发生的原因 (6)

2.1.3 短路发生的危害 (6)

2.1.4 短路故障分析的内容和目的 (7)

2.2 简单无穷大电源系统三相短路电流分析 (7)

2.2.1 简单无穷大电源供电系统的三相短路暂态电流 (7)

2.2.2 短路后的暂态过程分析 (8)

2.2.3 短路冲击电流 (10)

2.2.4最大有效值电流 (11)

第三章电力系统短路电流的实用计算 (12)

3.1 交流电流初始值的计算 (12)

3.1.1计算的条件和近似 (12)

3.2 简单系统''I计算 (14)

第四章短路系统的调试与仿真 (17)

4.1 仿真模型的设计与仿真 (17)

4.1.1 实例分析 (17)

4.1.2 仿真参数设置 (17)

4.2 仿真结果分析 (18)

4.2.1 单相短路故障波形 (18)

4.2.2 相间短路故障波形 (19)

4.2.3 三相短路故障波形 (21)

4.3 仿真分析小结 (22)

第五章结论与展望 (24)

5.1 主要研究结论 (24)

5.2 待解决的问题和展望 (24)

参考文献 (26)

致谢 (27)

第一章序言

1.1 短路故障研究依据

电力系统的短路故障是严重的,而又是发生几率最多的故障,一般说来,最严重的短路是三相短路。当发生短路时,其短路电流可达数万安以至十几万安,它们所产生的热效应和电动力效应将使电气设备遭受严重破环。为此,当发生短路时,继电保护装置必须迅速切除故障线路,以避免故障部分继续遭受危害,并使非故障部分从不正常运行情况下解脱出来,这要求电气设备必须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热稳定度,开关电气设备必须具备足够的开断能力,即必须经得起可能最大短路的侵扰而不致损坏。因此,电力系统短路电流计算是电力系统运行分析,设计计算的重要环节,许多电业设计单位和个人倾注极大精力从事这一工作的研究。由于电力系统结构复杂,随着生产发展,技术进步系统日趋扩大和复杂化,短路电流计算工作量也随之增大,采用计算机辅助计算势在并行。

通过运用MATLAB软件进行的仿真,了解在输电线路上发生各种故障时的系统变化情况。有针对性的改善输电线路所装设的保护装置,使其能够在线路出现故障时迅速做出反应,保证线路安全运行,同时运行人员也可以根据保护装置动作情况很快地判断出故障点所处位置,为线路检修争取宝贵时间并减少因故障而带来的巨大损失。

安置在输电线路上的保护装置,当被保护的元件发生故障时,能自动、迅速、有选择的将故障从电力系统中切除,以保证其余部分恢复正常运行,并使故障元件免于继续受伤害。当被保护元件发生异常运行状态时,经一定延时动作于信号,以使值班人员采取措施。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电力系统市场发展中的自动控制技术趋向于控制策略的日益优化,呈现出适应性强、协调控制完善、智能优势明显、区域分布日益平衡的发展趋势。在设计层面电力自动化系统更注重对多机模型的问题处理,且广泛借助现代控制理论及工具实现综合高效的控制。在实践控制手段的运用中合理引入了大量的计算机、

电子器件及远程通信应用技术。而在研究人员的组合构建中电力企业本着精益求精、综合适用的原则强调基于多功能人才的联合作战模式。在整体电力系统中,其工作方式由原有的开环监测合理向闭环控制不断发展,且实现了由高电压等级主体向低电压丰富扩展的安全、合理性过度,例如从能量管理系统向配电管理系统合理转变等。再者电力系统自动化实现了由单个元件到部分甚至全系统区域的广泛发展,例如实现了全过程的监测控制及综合数据采集发展、区域电力系统的稳定控制发展等。相应的其单一功能也实现了向多元化、一体化综合功能的发展,例如综合变电站实现了自动化发展与提升。

经过了数十年的研究发展,国外先进的计算机管理技术、通信及控制技术实现了跨越式提升,而新时期电力系统则毋庸置疑的成为集计算机、通信、控制与电力设备、电力电子为一体的综合自动化控制系统,其应用内涵不断扩充、发展外延继续扩展,令电力系统自动化市场中包含的信息处理量越来越庞大、综合因素越来越复杂,可观、可测的在数据范围越来越广阔,能够合理实施闭环控制、实现良好效果的控制对象则越来越丰富。

1.2.2国内电力系统研究现状

我国电力发展的基本方针是:提高能源效率,保护生态环境,加强电网建设,大力开发水电,优化发展煤电,积极推进核电建设,适度发展天然气发电,鼓励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带动装备工业发展,深化体制改革。在此方针的指导下,结合近期电力工业建设重点及目标,我国电力发展将呈现以下四个鲜明特点:

1.自动化水平逐步提高、安全性和可靠性受到充分重视。先进的继电保护装置、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以及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系统得到广泛应用。随着电网建设和网架结构的加强、电网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大陆电网安全稳定事故大幅下降。电网供电可靠性也有较大提高,平均供电可靠性为99.820%。

2.经济、高效和环保。随着大容量机组的应用、电网的发展以及先进技术的广泛采用,煤耗与网损逐年下降。新建火电厂将广泛采用大容量、高效、节水机组,采用脱硫技术和控制NOX的排放。到2020年,在人口密集地区,将建设60GW 的天然气发电机组和40GW的核电机组。在电网建设方面,将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单位走廊输电能力、降低网损,加强环境和景观保护,城市电网将逐步提高电缆化率、推广变电站紧凑化设计。

3.结构调整力度将会继续加大。将重点推进水电流域梯级综合开发,加快建设大型水电基地,因地制宜开发中小型水电站和发展抽水蓄能电站,使水电开发率有较大幅度提高。合理布局发展煤电,加快技术升级,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节约用水,提高煤电技术水平和经济性。实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工程设计、设备制造本土化、批量化的目标,全面掌握新一代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站工程设计和设备制造技术,积极推进高温气冷堆核电技术研究和应用。在电力负荷中心、环境要求严格、电价承受力强的地区,因地制宜建设适当规模的天然气电厂,提高天然气发电比重。在风力资源丰富的地区,开发较大规模的风力发电场;在大电网覆盖不到的边远地区,发展太阳能光伏电池发电;因地制宜发展地热发电、潮汐电站、生物质能(秸秆等)与沼气发电等;与垃圾处理相结合,在大中城市规划建设垃圾发电项目。

4.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步伐将会加快。电力工业要着眼于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电力设备的本土化。需要重点发展以下几方面工作:

推广单机容量60万千瓦及以上大容量超(超)临界机组。加大大型水电站建设关键技术的研究,加快大容量水电机组设备制造本地化。积极发展洁净煤发电技术;掌握空冷系统设计制造技术和机组节水改造技术;掌握大容量机组烟气脱硫的设计制造技术。加快100万千瓦级大型核电站设备制造本地化进程。实现600千瓦至兆瓦级风电设备本地化。引进第三代核电技术。

建设功能完善、信息畅通、相互协调的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建立适应电力市场竞争需要的技术支持系统,电力行业的信息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加快电网建设,优化资源配置。加快推进西电东送三大通道的输电线路建设,合理规划布局,积极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提高线路输送容量,节约输电通道资源。建设坚强、清晰、合理、可靠的区域电网。推进大区电网互联,适当控制交流同步电网规模。

继续推进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形成安全可靠的配电网络。完善城乡配电网结构,增强供电能力。加快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城网自动化水平和供电可靠性,满足城乡居民用电的需求。完善县城电网的功能、增强小城镇电网的供电能力,扩大电网覆盖面。

发展循环经济,创建节约型社会。加强发电、输变电、用电等环节的科学管理,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在加快电力建设,保障电力供给的同时,将节约资源和提高能效提升到与电力供应同等重要的地位。通过深化电力需求侧管理,加强全国联网,调整产业结构,逐步降低单位产值能耗等节能、节电的综合措施;通过节能、节电,加强全国联网,调整产业结构,逐步降低单位产值能耗等综合措施。

第二章电力系统对称短路分析

2.1 电力系统中短路的基本概括

2.1.1短路的分类

在电力系统的运行过程中,时常会发生故障,如短路故障、断线故障等。其中大多数是短路故障(简称短路)。

所谓短路,是指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情况以外的相与相之间或相与地(或中性线)之间的连接。在正常运行时,除中性点外,相与相或相与地之间是绝缘的。表2-1示出三相系统中短路的基本类型。电力系统的运行经验表明,单相短路接地占大多数。三相短路时三相回路依旧是对称的,故称为对称短路;其它几种短路均使三相回路不对称,故称为不对称短路。

表 2-1 常见短路基本分类

短路种类短路类型示意图符号发生几率

对称短路三相短路f(3)5%

产生短路的主要原因是电气设备载流部分的相间绝缘或相对地绝缘被损坏。例如架空输电线的绝缘子可能由于受到过电压(例如由雷击引起)而发生闪络或由于空气的污染使绝缘子表面在正常工作电压下放电。再如其它电气设备,发电机、变压器、电缆等的载流部分的绝缘材料在运行中损坏。鸟兽跨接在裸露的导线载流部分以及大风或导线覆冰引起架空线路杆塔倒塌所造成的短路也是屡见不鲜的。此外,运行人员在线路检修后未拆除地线就加电压等误操作也会引起短路故障。电力系统的短路故障大多数发生在架空线路部分。总之,产生短路的原因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只要运行人员加强责任心,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就可以把短路故障的发生控制在一个很低的限度内。

2.1.2 短路发生的原因

电力系统发生短路的原因很多,其根本原因是电气设备的各相载流部分的绝缘遭到破坏,导致相与相之间或者相与地之间发生击穿放电现象。产生短路的原因很多,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雷击等各种形式的过电压以及绝缘材料的自然老化,或遭受机械损伤,致使载流导体的绝缘被损坏;

(2)不可预计的自然损坏,例如架空线路因大风或导线履冰引起电杆倒塌等,或因鸟兽跨接裸露导体等;

(3)自然的污秽加重降低绝缘能力;

(4)运行人员违反安全操作规程而误操作,例如运行人员带负荷拉刀闸,线路或设备检修后未拆除接地线就加上电压引起短路等。

2.1.3 短路发生的危害

电力系统发生短路故障后,通常会产生很大的短路电流,对电力系统的正常不对称短路 单相接地短路

f (1) 10% 两相短路

f (2) 65% 两相接地短路

f (1,1) 20%

运行带来很大的危害:

(1)短路发生时往往会伴有电弧产生,它不仅能烧坏故障元件本身,也可能烧坏周围设备和伤害周围的人员;

(2)产生从电源到短路故障点巨大的短路电流,可达正常负荷电流的几倍到几十倍;短路电流通过电气设备,一方面会使导体大量发热,导致设备因过热而损坏;另一方面巨大的短路电流还将产生很大的电动力作用于导体,使导体变形、扭曲或损坏;

(3)短路也同时引起系统电压大幅度降低,特别是靠近短路点处的电压降低得更多,从而可能导致部分用户或全部用户的供电遭到破坏。网络电压的降低,使供电设备的正常工作受到损坏,也可能导致工厂的产品报废或设备损坏,如电动机过热受损等;

(4)电力系统中出现短路故障时,系统功率分布的突然变化,可能破坏各发电厂并联运行的稳定性,导致整个系统解列甚至瓦解和崩溃。

(5)发生不对称短路时,三相不平衡电流会在相邻的通讯线路感应出电动势,产生的不平衡交变磁场对周围的通信网络、信号系统、晶闸管触发系统及自动控制系统产生干扰。

2.1.4 短路故障分析的内容和目的

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首先是电力设备的安全运行,当电力设备发生短路故障时,首先要求快速准确的切除故障,这就要求在电力系统的设计和运行中,需要合理的选择电气设备、电气接线,正确的配置和设计继电保护以及限制短路电流的措施。例如,选择断路器,必须保证断路器的开断容量大于系统发生短路时流过本支路的最大短路电流,同时还要进行短路后的热稳定和动稳定校验。再比如,继电保护的整定,也需要对系统进行短路计算和分析。

短路故障的分析和计算,主要是短路电流的计算和分析。当系统突然发生短路时,短路电流将从故障前的正常运行电流过渡到故障后的稳态电流,短路电流是从短路后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有必要对电力系统三相短路后的故障暂态过程进行分析。另外,同步发电机转子中的暂态电流将导致在定子中感应出衰减的工频分量、衰减的倍频分量和衰减的直流分量。下面将分别对无穷大电源系统和同步发电机机端发生三相短路后,短路电流的过渡过程进行分析和计算。

2 .2 简单无穷大电源系统三相短路电流分析

2.2.1 简单无穷大电源供电系统的三相短路暂态电流

如图2-1所示的简单对称三相系统,电源为无限大功率电源,即恒定电势源,A 相的电源)cos()(0α+ω=t E t e m A ,B 相和C 相的电源依次与A 相相差120度。假设在t=0时刻,突然在F 点发生三相短路时,分析其暂态过程。

图2-1 无穷大电源三相系统

2.2.2 短路后的暂态过程分析

对于图2-1所示的三相电路,短路发生前,电路处于稳态,其a 相的电流表达式为:

)sin(00?αω-+=t I i m a (2-1) 式中2220)()(L L R R U I m m '++'+=ω (2-2)

)()(0R R L L arctg '+'+=ω? (2-3)

当突然发生三相短路时,这个电路即被分成两个独立的回路。左边的回路仍与电源连接,而右边的回路则变为没有电源的回路。在右边回路中,电流将从短路发生瞬间的值不断地衰减,一直衰减到磁场中储存的能量全部变为电阻中所消耗的热能,电流即衰减为零。在与电源相连的左边回路中,每相阻抗由原来的()()R R j L L ω''+++减小为R j L ω+,其稳态电流值必将增大。短路暂态过程的分析与计算就是针对这一回路的。

短路的全电流为:

a T t m m m a e I I t I i ---

-+-+=)]sin()sin([)sin(00?α?α?αω (2-4)

由于三相电路对称,只要用)120(?-α和)120(?+α代替式(2-4)中的α就可分别得到b 相和c 相电流表达式。现将三相短路电流表达式综合如下:

???????????-?+--?++-?++=-?---?-+-?-+=---+-+=---a a a

T t m m m c T t m m m b T t m m m a e I I t I i e I I t I i e I I t I i )]120sin()120sin([)120sin()]120sin()120sin([)120sin()]sin()sin([)sin(000000?α?α?αω?α?α?αω?α?α?αω

(2-5)

图 2-2三相电流短路波形图

图2-2示出三相电流变化的情况(在某一初始相角为α时)。由图可见,短路前三相电流和短路后三相的交流分量均为幅值相等、相角相差120?的三个正弦电流,直流分量电流使t=0时短路电流值与短路前瞬间的电流值相等。由于有了直流分量,短路电流曲线的对称轴不再是时间轴,而直流分量曲线本身就是短路电流曲线的对称轴。因此,当已知一短路电流曲线时,可以应用这个性质把直流分量从短路电流曲线中分离出来,即将短路电流曲线的两根包络线间的垂直线等

分,如图2-2中c i 所示,得到的等分线就是直流分量曲线。

由图2-2还可以看出,直流分量起始值越大,短路电流瞬时值越大。在电源电压幅值和短路回路阻抗恒定的情况下,由式(2-4)和(2-5)可知,直流分量的起始值与电源电压的初始相角α(相应于α时刻发生短路)、短路前回路中的电流值0m I 有关。由式(2-4)可见,由于短路后的电流幅值m I 比短路前的电流幅值0m I 大很多,直流分量起始值0a i α的最大值(绝对值)出现在|0a i | 的值最小、|0pa i |的值最大时,即?=-90||?α,00=m I 时。在高压电网中,感抗值要

比电阻值大得多,即R L >>ω,故?≈90?,此时,?=0α或?=180α。

三相中直流电流起始值不可能同时最大或同时为零。在任意一个初相角下,总有一相的直流电流起始值较大,而有一相较小。由于短路瞬时是任意的,因此必须考虑有一相的直流分量起始值为最大值。

根据前面的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当短路发生在电感电路中、短路前为空载的情况下直流分量电流最大,若初始相角满足?=-90||?α,则一相(a 相)短路电流的直流分量起始值的绝对值达到最大值,即等于稳态短路电流的幅值。

2.2.3 短路冲击电流

短路电流在前述最恶劣短路情况下的最大瞬时值,称为短路冲击电流。 根据以上分析,当短路发生在电感电路中,且短路前空载、其中一相电源电压过零点时,该相处于最严重的情况。以a 相为例,将00m I =、?=0α、90?=?

代入式(2-5)得a 相全电流的算式如下:

a T t m m a e

I t I i -+-=ωcos (2-6)

图2-3 直流分量最大时短路电流波形

a i 电流波形示于图2-3。从图中可见,短路电流的最大瞬时值,即短路冲击电流,将在短路发生经过约半个周期后出现。当f 为50Hz 时,此时间约为0.01s 。由此可得冲击电流值为:

0.01

0.011a a T T M m m m M m i I I e e I K I --??≈+=+= ? ???

(2-7) 式中M K 称为冲击系数,即冲击电流值对于交流电流幅值的倍数。很明显,M K 值为1~2。在使用计算中,M K 一般取为1.8~1.9。

冲击电流主要用于检验电气设备和载流导体的动稳定度。

2.2.4最大有效值电流

在短路暂态过程中,任一时刻t 的短路电流有效值t I ,是以时刻t 为中心的一个周期内瞬时电流的均方根值,即

222

/2/22/2/2)2/()(11at m T t T t at pt T t T t t i I dt i i T dt i T I +=+==??+-+- (2-8) 式中假设在t 前后一周内at i 不变。

由图2-4可知,最大有效值电流也是发生在短路后半个周期时

()2

222)()2/(01.0)2/('m M m a m M I i I s t i I I -+=

=+=2222)1(212)1()2/(-+=-+=M m

M m m K I K I I (2-9)

9.1=M K 时,)2(62.1m M I I =;8.1=M K 时,)2

(52.1m M I I =。

第三章 电力系统短路电流的实用计算

上一章讨论了无限电源供大电的系统三相短路电流的变化情形,认为短路后电源电压和频率均保持不变,忽略了电源内部的暂态变化过程,但是当短路点距电源较近时,必须计及电源内部的暂态变化过程,这个衰减变化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即:次暂态阶段、暂态阶段和稳态阶段,每一阶段发电机都呈现不同的电抗和不同的衰减时间常数,此过程的分析较复杂。对于包含有许多台发电机的实际电力系统,在进行短路电流的工程实用计算时,没有必要作复杂的分析。实际上,电力系统短路电流的工程计算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要求计算短路电流基频交流分量的初始值,也称为次暂态电流I ''。这是由于使用快速保护和高速断路器

后,断路器开断时间小于0.1s ,此外,若已知交流分量的初始值,即可以近似决定直流分量以至冲击电流。交流分量初始值的计算原理比较简单,可以手算,但对于大型电力系统则一般应用计算机来计算。工程上还用一种运算曲线,是按不同类型发电机,给出暂态过程中不同时刻短路电流交流分量有效值对发电机与短路点间电抗的关系曲线,它可用来近似计算短路后任意时刻的交流电流。

3.1交流电流初始值的计算

在短路后瞬时发电机可用次暂态电动势和次暂态电抗等值,所以短路交流分量初始值的计算实质上是一个稳态交流电路的计算问题,只是电力系统有些特殊问题需要注意。

3.1.1计算的条件和近似

(1) 各台发电机均用次暂态电抗d x ''作为其等值电抗,即假设d 轴和q 轴等

值电抗均为d

x ''。发电机的等值电势则为次暂态电势: 00

0''''''d E U jI x =+&&& (3-1) E ''虽然不具有q E ''&和d

E ''&那种在突然短路前后不变的特性,但从计算角度考虑近似认为E

''&不突变是可取的。 调相机虽然没有驱动的原动机,但在短路后瞬间由于惯性,转子速度保持不变,在励磁作用下同发电机一样向短路点送短路电流。在计算''I 时它和发电机

一样以d x ''和0

E ''&为其等值参数。调相机在短路前若为欠激运行,即吸收系统无功,根据式(3-1),其0E ''&将小于端电压0U &,所以只有在短路后端电压小于0

E ''&时,调相机才送出短路电流。

如果在计算中忽略负荷,则短路前为空载状态,所有电源的次暂态电动势均取为额定电压,其标幺值为1,而且同相位。

当短路点远离电源时,可将发电机端电压母线看作是恒定电压源,电压值取为额定电压。

(2)在电网方面,作为短路电流计算时可以比潮流计算简单。一般可以忽略线路对地电容和变压器的励磁回路,因为短路时电网电压较低,这些对“地”支路的电流较正常运行时更小,而短路电流很大。另外,在计算高压电网时还可

以忽略电阻。对于必须计及电阻的低压电网或电缆线路,为了避免复数运算可以

近似用阻抗模值Z =虑变压器的实际变比,而认为变压器的变比均为平均额定电压之比。

(3)负荷对短路电流的影响是很难准确估计的。最简单和粗略的估计方法是不计负荷(均断开),即短路前按空载情况决定次暂态电动势,短路后电网上依旧不接负荷。这样近似的可行性是基于负荷电流较短路电流小的多的原故,但对于计算远距离短路点的支路电流可能会有较大的误差。 短路前计及负荷只需要应用潮流计算所得的发电机端电压0

i U &和发电机注入功率.

0i S ,由下式求得各发电机的次暂态电动势: 00000

''''?i i d i i i P jQ E U j x U -=+&&& 1,2,i G =L (3—2)

G 为发电机的台数。

短路后电网中的负荷可以近似用恒定阻抗表示,阻抗值由短路前的潮流计算结果中的负荷端电压0

Di U &和.

0Di S 求得: 002Di Di Di Di jQ P U Z -= 1,,i L =L (3—3) L 为负荷总数。

这种近似的方法没有计及短路后瞬时电动机倒送短路电流的现象。短路同时电动机和调相机一样可能送出短路电流。异步电动机也可以用一个与转子绕组交

链的磁链成正比的电动势,称为次暂态电动势E

''&以及相应的次暂态电抗x ''(d 、q 轴相同)作为定子交流分量的等值电动势和电抗。次暂态电动势在短路前后瞬间不变,因此同样可以用0

E ''&和''x 计算短路初始电流''I 。当短路瞬间异步电动机端电压低于0''E &时,异步电动机就变成了一个暂时电源向外供应短路电流。

0''E &由正常运行方式计算而得,设正常时电动机端电压为0

U &,吸收的电流为.

|0|I ,则:

|0||0||0|''''d

E U jI x =-&&& (3-4) 其模值为:

0''E =&|0||0||0|''sin U I x ?≈-

(3—5) 式中|0|

?为功率因数角。若短路前为额定运行方式,''x 取0.2,|0|''0.9E ≈&,电动机端点短路的交流电流初始值约为电动机额定电流的4.5倍。

异步电动机没有励磁电源,故短路后的交流最终衰减至零,而且由于电动机转子电阻相对于电抗较大,该交流电流衰减较快,与直流分量的衰减时间常数差不多,数值约为百分之几秒。考虑到此现象,在计算短路冲击电流时虽仍应用公式''M M m i K I =,但一般将冲击系数M K 取得较小,如容量为1000KW 以上的异步电动机取K M =1.7~1.8。

实际上,负荷是综合性的,很难准确计及电动机对短路电流的影响,而且一般电动机距短路点较远,提供的短路电流不大,因此在实用计算中对于短路点附

近,显著提供短路电流的大容量电动机,才按上述方法以|0|''E

&、''x 作为电动机的等值参数计算''I 。

3.2简单系统''I 计算

图3-1 简单系统等值电路

(a )系统图;(b )等值电路;(c )简化等值电路;(d )应用叠加原理的等值电路 图3-1(a )所示为两台发电机向负荷供电的简单系统。母线1、2、3上均接有综合性负荷,现分析母线3发生三相短路时,短路电流交流分量的初始值。

图3-1(b )是系统的等值电路。在采用了|0|''1E

≈&和忽略负荷的近似后,计算用等值电路如图3-1(c )所示。对于这样的发电机直接与短路点相连的简单电路,短路电流可直接表示为:

2

12"|0|21"|

0|1"

11x x x E x E I f +=+= (3-6) 另一种方法是应用叠加原理,其等值电路图如7-6(d )所示,因正常情况下短路点的电流为零,则短路电流可直接由故障分量求得,即短路点短路前的开路电压(不计负荷时该电压的标幺值为1)除以电网对该点的等值阻抗。即:

∑?

∑??=--=jx U jx U I f f f |0||0|" (3-7) 用标幺值表示则为:

电力系统规划课程设计

机电工程学院 《电力系统规划》课程设计 第二组 题目:某地区电网规划初步设计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年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日期: 云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目录 摘要 (2) 课程设计任务书 (3) 第一章原始资料的分析 (5) 1.1发电厂技术参数 (5) 1.2发电厂和变电所负荷资料 (5) 1.3 负荷合理性校验 (5) 第二章电力网电压的确定和电网接线的初步选择 (7) 2.1电网电压等级的选择 (7) 2.2 电网接线方式的初步比较 (9) 2.2.1电网接线方式 (9) 2.2.2 方案初步比较的指标 (11) 第三章方案的详细技术经济比较 (12) 3.1导线截面参考数据 (12) 3.2方案(B)中的详细技术经济计算 (12) 3.2.1先按均一网对其进行粗略潮流分布的计算 (13) 3.2.2导线截面面积的选择 (13) 3.2.3根据查阅的导线截面面积,计算线路的阻抗 (15) 3.2.4计算正常运行时的电压损失 (15) 3.2.5投资费用(K) (15) 3.3方案(C)中的详细技术经济计算 (17) 3.3.1先按均一网对其进行粗略潮流分布的计算 (17) 3.3.2 导线截面的选择 (19) 3.3.3、线路阻抗计算 (20) 3.3.4正常运行时的电压损失 (20) 3.3.5投资(K) (21) 3.3.6、年运行费用(万元)年运行费用包括折旧费和损耗费 (21) 第四章最终方案的选定 (23) 第五章课程设计总结 (25) 参考资料 (26) 课程设计指导教师评审标准及成绩评定 (27)

摘要 该课程设计是进行地方电网规划设计。规划设计一个容量为5×25MW+1×50MW的发电厂和4个变电站的地方电力网。 本设计根据地方电力网规划的要求,在对原始资料系统负荷、电量平衡分析的基础上,运用传统的规划方法,并结合优化规划的思想,从拟定的五种可行方案中,通过技术和经济的比较,选择出两个较优的方案作进一步的深入分析:先对电网进行潮流计算,然后根据潮流计算结果,从最大电压损耗、网络电能损耗、线路和变电站的一次投资及电力网的年运行费用等角度,详细的分析两个较优方案,以此确定最优规划设计。 【关键词】方案拟定潮流计算导线截面选择投资年运行费用

电力系统分析毕业设计

目录 引言 (1) 1 电力系统有功功率平衡及发电厂装机容量的确定 (2) 2 确定电力网的最佳接线方案 (4) 2.1 方案初选 (4) 2.2 方案比较 (5) 2.3 最终方案的确定 (18) 3 发电厂及变电所电气主接线的确定 (18) 3.1 电气主接线的设计原则 (18) 3.2 发电厂电气主接线的设计原则及选择 (19) 3.3 变电所电气主接线的设计原则 (19) 3.4 主接线方案确定 (20) 4 选择发电厂及变电所的主变和高压断路器 (20) 4.1 发电厂及变电所主变压器的确定 (20) 4.2 短路电流计算 (23) 4.3 高压断路器的选择与校验 (37) 5 各种运行方式下的潮流计算 (42) 5.1 潮流计算的目的和意义 (42) 5.2 丰水期最大负荷的潮流计算 (43) 5.3 丰水期最小负荷的潮流计算 (49) 6 电力系统无功功率平衡及调压计算 (55) 6.1 电力系统无功功率平衡 (55) 6.2 调压计算 (56) 7 浅谈电力网损耗及降损节能措施 (60) 7.1 损耗计算 (61) 7.2 电网电能损耗形成的主要原因 (62) 7.3 降损节能的措施 (64) 参考文献 (68) 谢辞 (69) 附录一计算机潮流计算程序: (71)

引言 本次设计的课题内容为电力网规划设计及降损措施的分析,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学习完该专业的相关课程后,在毕业前夕所做的一次综合性的设计。 该次毕业设计的目的在于:将所过的主要课程进行一次较系统而全面的总结。将所学过的专业理论知识,第一次较全面地用于实践,用它解决实际的问题,而从提高分析能力,并力争有所创新。初步掌握电力系统(电力网)的设计思路,步骤和方法,同时学会正确运用设计手册,设计规程,规范及有关技术资料,掌握编写设计文件的方法。 其意义是对所学知识的进行总的应用,通过这次设计使自己能更好的掌握专业知识,并锻炼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此外,在计算机CAD绘图及外文资料的阅读与翻译方面也得到较好的锻炼.。 本设计是电力系统的常规设计,主要设计发电厂和变电所之间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灵活的调度,把安全、经济、优质的电能送到负荷集中地区。发电厂把别种形式的能量转换成电能,电能经过变电所和不同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输送被分配给用户,再通过各种用电设备转换成适合用户需要的各种能量。这些生产、输送、分和消费电能的各种电气设备连接在一起而组成的整体称为电力系统。本设计是一门涉及科学、技术、经济和方针政策等各方面的综合性的应用技术科学。 设计的基本任务是工程建设中贯彻国家的基本方针和技术经济政策,做出切合实际、安全使用、技术先进、综合经济效益好的设计,有效地为国家建设服务。从电力系统的特点出发,根据电力工业在国民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对电力系统运行要达到以下的技术要求:保证安全可靠的供电;保证良好的电能质量;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经济性。

电力系统远动课程设计

新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课程设计报告 远程监控技术课程设计 专业电力工程与管理 班级电力1201 姓名周勇 学号201211321 指导教师王书平 2015年7月

兰州交通大学新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名称:远程监控技术课程设计指导教师(签名): 班级:电力工程与管理1201 姓名:周勇学号:201211321 一、课程设计题目 电力系统远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设计。 二、课程设计使用的原始资料(数据)及设计技术要求: 初步掌握变电站监控设计步骤和方法;了解变电站监控系统的整体构成。 三、课程设计的目的 主要目的是通过该课程设计使学生了解变电站监控系统的整体构成及关 键性技术,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能够合理利用。 四、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包括原始数据、技术参数、设计要求、工作量要求等) 1. 主要设计原则和主要设计标准; 2. 根据原始资料确定系统应实现的功能,包括调度中心及RTU应实现的功能。 3. 变电站监控系统的系统构成及配置; 4. 调度中心:系统构成、系统网络结构、软硬件配置等; 五、工作进度安排 7月 9 日熟悉课程设计内容及要求制定方案。 7月10日设计电路及软件测试。 7月11日采购数字电压表组件按照设计电路进行焊接。 7月12日产品整理并完成设计报告及答辩。 六、主要参考文献 [1] 柳永智,刘晓川主编.电力系统远动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年7月。 [2]刘功,合肥供电公司,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发展。 审核批准意见 系主任(签字)年月日

指导教师评语及成绩指 导 教 师 评 语 成绩设计过程 (40) 设计报告 (50) 小组答辩 (10) 总成绩 (100)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

电力系统课程设计

《 电力系统课程设计《三相短路故障分析计算机算法设计》 一. 基础资料 1. 电力系统简单结构图如图 25MW cos 0.8N ?=cos 0.85 N ?=''0.13 d X =火电厂 110MW 负载 图1 电力系统简单结构图 '' 0.264 d X = 2.电力系统参数 如图1所示的系统中K (3) 点发生三相短路故障,分析与计算产生最大可能的故障电流 和功率。 (1)发电机参数如下: 发电机G1:额定的有功功率110MW ,额定电压N U =;次暂态电抗标幺值'' d X =,功率因数N ?cos = 。 … 发电机G2:火电厂共两台机组,每台机组参数为额定的有功功率25MW ;额定电压U N =; 次暂态电抗标幺值'' d X =;额定功率因数N ?cos =。 (2)变压器铭牌参数由参考文献《新编工厂电气设备手册》中查得。 变压器T1:型号SF7-10/,变压器额定容量10MV ·A ,一次电压110kV ,短路损耗59kW ,

空载损耗,阻抗电压百分值U K %=,空载电流百分值I 0%=。 变压器T2:型号,变压器额定容量·A ,一次电压110kV ,短路损耗148kW ,空载损耗,阻抗电压百分值U K %=,空载电流百分值I 0%=。 变压器T3:型号SFL7-16/,变压器额定容量16MV ·A ,一次电压110kV ,短路损耗86kW ,空载损耗,阻抗电压百分值U K %=,空载电流百分值I 0%=。 (3)线路参数由参考文献《新编工厂电气设备手册》中查得。 线路1:钢芯铝绞线LGJ-120,截面积120㎜2 ,长度为100㎞,每条线路单位长度的正 序电抗X 0(1)=Ω/㎞;每条线路单位长度的对地电容b 0(1)=×10﹣6 S /㎞。 对下标的说明 X 0(1)=X 单位长度(正序);X 0(2)=X 单位长度(负序)。 / 线路2:钢芯铝绞线LGJ-150,截面积150㎜2 ,长度为100㎞,每条线路单位长度的正 序电抗X 0(1)=Ω/㎞;每条线路单位长度的对地电容b 0(1)=×10﹣6 S /㎞。 线路3:钢芯铝绞线LGJ-185,截面积185㎜2 ,长度为100㎞,每条线路单位长度的正 序电抗X 0(1)=Ω/㎞;每条线路单位长度的对地电容b 0(1)=×10﹣6 S /㎞。 (4)负载L :容量为8+j6(MV ·A ),负载的电抗标幺值为=* L X ** 22 *L L Q S U ;电动机为2MW ,起动系数为,额定功率因数为。 3.参数数据 设基准容量S B =100MV ·A ;基准电压U B =U av kV 。 (1)S B 的选取是为了计算元件参数标幺值计算方便,取S B -100MV ·A ,可任意设值但必须唯一值进行分析与计算。 (2)U B 的选取是根据所设计的题目可知系统电压有110kV 、6kV 、10kV ,而平均额定电压分别为115、、。平均电压U av 与线路额定电压相差5%的原则,故取U B =U av 。 / (3)'' I 为次暂态短路电流有效值,短路电流周期分量的时间t 等于初值(零)时的有效值。满足产生最大短路电流的三个条件下的最大次暂态短路电流作为计算依据。 (4)M i 为冲击电流,即为短路电流的最大瞬时值(满足产生最大短路电流的三个条件 及时间K t =)。一般取冲击电流M i =2×M K ×''I ='' I 。 (5)M K 为短路电流冲击系数,主要取决于电路衰减时间常数和短路故障的时刻。其范围为1≤M K ≤2,高压网络一般冲击系数M K =。 二.设计任务及设计大纲 1.各元件参数标幺值的计算,并画电力系统短路时的等值电路。 (1)发电机电抗标幺值 N B G G P S 100%X X ?= N ?cos 公式①

远动课程设计

电力系统监控技术课程设计 题目:牵引供电系统的遥信数据采集系统 班级:电气084班 姓名:戚懋 学号:200809320 指导教师:李亚宁 设计时间:2012年3月10日 评语: 成绩

1 设计原始资料 1.1 具体题目说明 远动系统的核心是SCADA系统,即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在电力系统中,远动系统应用最为广泛,技术发展也最为成熟。针对图1.1提供的开闭所主接线电路图,进行远动系统模块的设计,设计出牵引供电系统的遥信数据采集系统。 图1.1 纽结型开闭所主接线电路图 1.2 要完成的内容 (1) 计算机绘制开闭所通用系统结构框图; (2) 设计一个具体的MCS-51单片机数据采集最小系统,开关量输入数据,路数为16路,开关量输入数据类型为各断路器、隔离开关的状态信息; (3) 选用问答式传输规约,以16路开关量为例,编写上传调度中心的遥信数据报文的帧结构; (4) 计算机绘制相应的遥信数据采集程序流程图。

2 硬件设计 2.1 各开关原件及数据采集点编号 2.1.1 各开关元件编号 如图2.1所示,对纽结型开闭所主接线电路中的开关元件进行编号,其中QS1—QS10为隔离开关编号,QF1—QF6为断路器编号。 TV1TV2 TV3TV4 QS1 QS4 QF1 QF2 QF3 QF4 QF5 QF6 QS3 QS6 QS2 QS7 QS8 QS9 QS5 QS10 TA1 TA2 TA3 TA4 TA5 TA7 TA6 TA8 TA9 TA10 TA11 TA12 图2.1 各开关元件编号图 2.1.2 数据采集点定义 根据图2.1中各开关元件的编号,对需要进行数据采集的开关元件进行十六制定义,数据定义如表2.1所示。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毕业设计题目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毕业设计题目 变电站电气主系统毕业设计题目1 一、题目 XZ市郊110kV变电站设计 二、原始资料 (一) 变电站性质及规模 本变电站位于XZ市郊区,向市区工业、生活及近郊区乡镇工业与农业用户供电,为新建变电站。 电压等级:110/10kV 线路回数:110kV近期2回,远景发展1回; 10kV近期12回,远景发展2回。 (二) 电力系统接线简图 电力系统接线简图如图1-1所示。 图1-1 电力系统接线简图 注:①图中系统容量、系统阻抗均为最大运行方式的数据。 ②系统最小运行方式时,S1=1300MVA,XS1=0.65;SⅡ=150MVA,XSⅡ=0.8。 (三) 负荷资料负荷资料如表1-1所示。 (四) 所址地理位置及环境条件 1.所址地理位置图(如图1-2所示)。 2.地形、地质、水文、气象等条件 站址地区海拔高度500m,地势平坦,地震烈度6度。年最高气温+40℃,年最低气温-20℃,最热月平均最高温度+32℃,最大复冰厚度10mm,最大风速为25m/s,土壤热阻率ρt=100℃·cm/W,土壤温度20℃,地下水位较低,水质良好,无腐蚀性。

电压等级负荷名称 最大负荷MW穿越功率MW负荷组成%自然 力率 Tmax (h) 线长 (km)近期远期近期远期一级二级三级 110kV 市系1线152060市系2线152025备用20 10kV 棉纺厂12 2.50.7555002棉纺厂22 2.50.7555002印染厂1 1.520.785000 2.5印染厂2 1.520.785000 2.5毛纺厂220.755000 1.5针织厂1 1.50.7545001柴油机厂1 1.520.840002柴油机厂2 1.520.840002橡胶厂1 1.50.7245002市区1 1.520.825001市区2 1.520.825001食品厂 1.2 1.50.840000.5备用1 1.50.78 备用2 1.5 .所址地理位置图(如图1-2所示)。 图1-2 所址地理位置图 - 1 - / 7

数字电路课程设计

数字电路课程设计 一、概述 任务:通过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巩固和加深在课程教学中所学到的知识和实验技能,基本掌握常用电子电路的一般设计方法,提高电子电路的设计和实验能力,为今后从事生产和科研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为毕业设计和今后从事电子技术方面的工作打下基础。 设计环节:根据题目拟定性能指标,电路的预设计,实验,修改设计。 衡量设计的标准:工作稳定可靠,能达到所要求的性能指标,并留有适当的裕量;电路简单、成本低;功耗低;所采用的元器件的品种少、体积小并且货源充足;便于生产、测试和维修。 二、常用的电子电路的一般设计方法 常用的电子电路的一般设计方法是:选择总体方案,设计单元电路,选择元器件,计算参数,审图,实验(包括修改测试性能),画出总体电路图。 1.总体方案的选择 设计电路的第一步就是选择总体方案。所谓总体方案是根据所提出的任务、要求和性能指标,用具有一定功能的若干单元电路组成一个整体,来实现各项功能,满足设计题目提出的要求和技术指标。 由于符合要求的总体方案往往不止一个,应当针对任务、要求和条件,查阅有关资料,以广开思路,提出若干不同的方案,然后仔细分析每个方案的可行性和优缺点,加以比较,从中取优。在选择过程中,常用框图表示各种方案的基本原理。框图一般不必画得太详细,只要说明基本原理就可以了,但有些关键部分一定要画清楚,必要时尚需画出具体电路来加以分析。 2.单元电路的设计 在确定了总体方案、画出详细框图之后,便可进行单元电路设计。 (1)根据设计要求和已选定的总体方案的原理框图,确定对各单元电路的设计要求,必要时应详细拟定主要单元电路的性能指标,应注意各单元电路的相互配合,要尽量少用或不用电平转换之类的接口电路,以简化电路结构、降低成本。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

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课程设计(论文) 课程名称电力系统分析 题目名称复杂网络N-R法潮流分析与计算设计学生学部(系)电气工程系 专业班级08电气2班 学号12030802020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罗洪霞

2011 年 6 月12 日 目录 一. 基础资料 (3) 1.1 系统图的确定 (3) 1.2 各节点的初值及阴抗参数 (4) 二. 基本公式和变量分类 (5) 三. 设计步骤 (7) 3.4基本步骤 (8) 3.4方案选择及说明 (8) 四. 程序设计 (9) 4.1 MATLAB编程说明及元件描述 (9) 4.2源程序 (10) 4.3结果显示 (11) 五. 实验结论 (12) 六.参考文献 (13)

复杂网络N-R 法潮流分析与计算设计 一. 基础资料 1. 系统图的确定 选择六节点、环网、两电源和多引出的电力系统,简化电力系统图如图(1)所示,等值阻抗图如图(2)所示。运用以直角坐标表示的牛顿—拉夫逊计算如图(1)系统中的潮流分布。计算精度要求各节点电压的误差与修正量不大于510ε-=。

2.各节点的初值及阻抗参数 该系统中,节点①为平衡节点,保持 11.050 U j =+为定值,节点⑥为PV节点,其他四个节点都是PQ节点。给定的注入电压标幺值、线路阻抗标幺值、输出功率标幺值分别为表a、表b、表c中的数据。 线路对地导纳标幺值一半 00.25 Y j =及线路阻抗标幺值、输出功率标幺值和变压器变比标幺值如图(2)所示的注释。 表a 各节点电压标幺值参数

二. 基本公式和变量分类 本例所需公式有以下几类: (1).节点电压U 和节点导纳矩阵Y 。 (2).变量分类。在潮流问题中,任何复杂的电力网和电力系统都可以归结为以下元件(参数)组成。 1).发电机(注入电流或功率)。 2).负载(负的注入电流或功率)。 3).输电线支路(电抗、电阻)。 4).变压器支路(电阻、电抗、变化)。 5).变压器对地支路(导纳和感纳,本例中忽略)。 6).母线上的对地支路(阻抗或导纳,本例中忽略)。 7).线路上的对地支路(一般为线路电容导纳)。 (3).功率方程。电力系统的潮流方程的一般形式为: 1 n i ij i i i i i j j S P jQ U I U Y U * * * ==+=?=?∑ 1 ()(123n i i i ij j j i P jQ I Y U i U * ** =+===∑、、、...、n) (1-1) 潮流方程具有的特点是:①他能表征电力系统稳态运行特性; ②其为一组非线性方程,只能用迭代方法求其数值解;③方程中的电压U 和导纳Y 即可表示为直角坐标,又可表示为极坐标。因而潮流方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某冶金机械修造厂总降压 变电所一次系统设计 课程名称电力系统分析课程分析 一、概述 (2) 课程设计目的要求 (2) 设计原则 (2) 设计具体内容 (2) 二、设计课题基础资料 (3) 生产任务及车间组成 (3) 设计依据 (3) 本厂负荷性质 (4) 三、负荷计算及无功功率补偿 (4) 负荷计算 (4) 无功功率补偿 (5) 四、变压器台数和容量的选择 (6) 变电所主变压器台数和容量的选择 (6) 车间变压器台数和容量的选择 (7) 五、一次系统主接线方案设计 (7) 六、架空线路的设计 (8) 35kV架空线路的选择 (8) 35kV母线的选择 (8)

总降压变电所10kV侧电缆的选择 (8) 总降压变电所10kV侧母线的选择 (9) 七、短路电流计算 (9) 短路计算的目的 (9) 短路电流计算过程 (9) 八、总降压站的电气主接线图及其设备选择与校验 (11) 电气主接线图 (11) 一次设备的选择与校验 (12) 九、心得体会 (13) 参考文献 (14)

一、概述 课程设计目的要求 目的:通过课程设计进一步提高收集资料、专业制图、综述撰写的能力,培养理论与实际应用结合的能力,开发独立思考的能力,寻找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毕业设计与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要求:(1)自学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复习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 (2)要求初步掌握工程设计的程序和方法,特别是工程中用到的电气制图标准,常用符号,计算公式和编程技巧。 (3)通过独立设计一个工程技术课题,掌握供配电系统的设计方法,学会查询资料,了解电力系统中常用的设备及相关参数。 (4)在设计过程中,要多思考,多分析,对设计计算内容和结果进行整理和总结。 (5)完成《课程设计说明书》及相关的图,可以手写,可以计算机打印。 设计原则 (1)必须遵守国家有关电气的标准规范。 (2)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标准。 (3)满足电力系统的基本要求(电能质量、可靠性、经济性、负荷等级) (4)必须从整个地区的电能分配、规划出发,确定整体设计方案。 设计具体内容 该冶金机械厂总降压变电所及高压配电一次系统设计,是根据各个车间的负荷数量和性质,生产工艺对负荷的要求,以及负荷布局,结合国家供电情况,解决对电能分配的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问题。其基本内容有以下几方面: (1)一次系统主结线方案设计 (2)确定全厂负荷 (3)主变压器容量和台数的选择 (4)选择35kV架空(8km长)输电导线截面积(根据额定电流)计算并说明选择的理由。 (5)画出等值电路简图 (6)画出总降压站的电气主结线图

电力系统综合课程设计

电力系统分析 综合课程设计报告 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和故障分析 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 2014年 10月 29 日

目录 一、设计目的 (1) 二、设计要求和设计指标 (1) 2.1设计要求 (1) 2.2设计指标 (2) 2.2.1网络参数及运行参数计算 (2) 2.2.2各元件参数归算后的标么值: (2) 2.2.3 运算参数的计算结果: (2) 三、设计内容 (2) 3.1电力系统潮流计算和故障分析的原理 (2) 3.1.1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的原理 (2) 3.1.2 电力系统故障分析的原理 (3) 3.2潮流计算与分析 (4) 3.2.1潮流计算 (4) 3.2.2计算结果分析 (8) 3.2.3暂态稳定定性分析 (8) 3.2.4暂态稳定定量分析 (11) 3.3运行结果与分析 (16) 3.3.1构建系统仿真模型 (16) 3.3.2设置各模块参数 (17) 3.3.3仿真结果与分析 (21) 四、本设计改进建议 (22) 五、心得总结 (22) 六、主要参考文献 (23)

一、设计目的 学会使用电力系统分析软件。通过电力系统分析软件对电力系统的运行进行实例分析,加深和巩固课堂教学内容。 根据所给的电力系统,绘制短路电流计算程序,通过计算机进行调试,最后成一个切实可行的电力系统计算应用程序,通过自己设计电力系统计算程序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短路计算的理解,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 熟悉电力系统分析综合这门课程,复习电力系统潮流计算和故障分析的方法。了解Simulink 在进行潮流、故障分析时电力系统各元件所用的不同的数学模型并在进行不同的计算时加以正确选用。学会用Simulink ,通过图形编辑建模,并对特定网络进行计算分析。 二、设计要求和设计指标 2.1设计要求 系统的暂态稳定性是系统受到大干扰后如短路等,系统能否恢复到同步运行状态。图1为一单机无穷大系统,分析在f 点发生短路故障,通过线路两侧开关同时断开切除线路后,分析系统的暂态稳定性。若切除及时,则发电机的功角保持稳定,转速也将趋于稳定。若故障切除晚,则转速曲线发散。 图1 单机无穷大系统 发电机的参数: SGN=352.5MWA,PGN=300MW,UGN=10.5Kv,1=d x ,25.0'=d x ,252.0''=x x ,6.0=q x , 18.0=l x ,01.1'=d T ,053.0"=d T ,1.0"0=q T ,Rs=0.0028,H(s)=4s;TJN=8s,负序电抗:2.02=x 。 变压器T-1的参数:STN1=360MVA,UST1%=14%,KT1=10.5/242; 变压器T-2的参数:STN2=360MVA,UST2%=14%,KT2=220/121;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课程设计(终极版)

目录 摘要................................................. - 1 - 1.设计意义与要求..................................... - 2 - 1.1设计意义 ...................................... - 2 - 1.2设计要求(具体题目)........................... - 2 - 2.题目解析........................................... - 3 - 2.1设计思路 ...................................... - 3 - 2.2详细设计 ...................................... - 4 - 2.2.1节点类型.................................. - 4 - 2.2.2待求量 ................................... - 4 - 2.2.3导纳矩阵.................................. - 4 - 2.2.4潮流方程.................................. - 5 - 2.2.5牛顿—拉夫逊算法.......................... - 6 - 2.2.5.1牛顿算法数学原理:................... - 6 - 2.2.5.2修正方程............................. - 7 - 2.2.5.3收敛条件............................. - 9 - 3.结果分析.......................................... - 10 - 4.小结.............................................. - 11 - 参考文献............................................ - 12 -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

河南城建学院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任务书 班级0912141-2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课程名称电力系统分析 指导教师朱更辉、何国锋、芦明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2015年12月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时间及地点 1、设计时间:2015年12月 2、设计地点:2号教学楼 二、设计目的和要求 1、设计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加强对电力体统分析课程的了解,学会查寻资料、方案比较,以及设计计算、分析等环节,进一步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设计要求 (1)培养学生认真执行国家法规、标准和规范及使用技术资料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努力思考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理解所学知识,使其巩固和深化,拓宽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4)懂得电力系统分析设计的基本方法,为毕业设计和步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设计课题和内容 课题一:110KV 电网的潮流计算 (一)基础资料 导线型号:LGJ-95,km x /429.01Ω=,km S b /1065.261-?=; 线段AB 段为40km ,AC 段为30km ,BC 段为30km ; 若假定A 端电压U A =115kV ,变电所负荷S B =(20+j15)MVA ,S C =(10+j10)MVA 。 某110KV 电网 (二)设计任务 1、不计功率损耗,试求网络的功率分布,和节点电压; 2、若计及功率损耗,试求网络的功率分布,和节点电压,并将结果与1比较。 课题二:某电力系统的对称短路计算 (一)基础资料 如图所示的网络中,系统视为无限大功率电源,元件参数如图所示,忽略变压器励磁支路和线路导纳。

matlab电力系统分析报告课程设计--110kV终端变电站设计

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110kV终端变电站设计

目录 摘要 (3) 前言 (4) 一、毕业设计的目的、意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电气设计的地位和作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对本次初步设计的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对本次初步计算的基本认识.........................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设计题目原始参数及其它 (5) 第一章变电站电气主接线设计 (6) 第一节电气主接线设计知识概述 (6) 一、电气主接线设计依据 (6) 二、电气主接线设计的基本要求 (6) 三、10~110 kV高压配电装置的常用电气主接线条文说明 (8) 第二节电气主接线的方案设计 (10) 第三节确定电气主接线图 (10) 第四节主变及站用变选择 (11) 第二章短路电流计算 (13) 第一节短路计算慨述 (13) 一、短路电流计算的目的意义 (13) 二、短路电流计算的基本假定和计算方法 (13) 第二节计算方法 (14) 第三节电抗器的选择 (21) 第三章导体的选择 (22) 第一节主变高压侧导体选择 (22) 第二节主变低压侧导体的选择 (23) 第三节选择支柱绝缘子及穿墙套管 (29) 第四章选择断路器和隔离开关 (31)

第一节 110kV断路器和隔离开关选择和效验 (31) 第二节 10kV母联及主变10kV侧断路器和隔离开关选择 (31) 第三节 10kV出线断路器和隔离开关选择 (32) 第五章选择其它电气设备 (34) 第一节 10kV并联电容器组的选择 (34) 第二节避雷器的选用 (34) 第三节电压互感器的选用: (35) 第四节选择电流互感器 (37) 第五节选择阻波器 (39) 第六章继电保护 (40) 第一节主变压器保护的种类 (40) 第二节 110kV线路及备用电源自投装置 (40) 第三节 10kV线路保护配置 (40) 第四节 10kV电容器保护配置 (40) 第五节站用变自投装置 (40) 第七章操作闭锁 (41) 第八章设备安全距离 (42) 第一节 110kV安全净距离 (42) 第二节 110kV安装尺寸 (42) 结论 (44) 设计总结与体会 (45) 毕业(论文)设计参考书籍 (46) 附图 1、变电站电气主接线图(A1) 2、高压配电装置平面图(A1) 3、高压配电装置断面图(A1)

电力系统课程设计

信息工程系 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 电力系统短路故障的计算机 算法程序设计 姓名 学号 班级K0309414 指导教师钟建伟

信息工程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

电力系统短路故障的计算机算法程序设计 目录 1前言 (4) 1.1短路的原因 (4) 1.2短路的类型 (4) 1.3 短路计算的目的 (4) 1.4 短路的后果 (5) 2电力系统三相短路电流计算 (6) 2.1电力系统网络的原始参数 (6) 2.2制定等值网络及参数计算 (6) 2.2.1标幺制的概念 (6) 2.2.2有三级电压的的网络中各元件参数标幺值的计算 (7) 2.2.3计算各元件的电抗标幺值 (7) 2.2.4系统的等值网络图 (10) 3程序设计 (11) 3.1主流程图 (11) 3.2详细流程图 (12) 3.2.1创建系统流程图 (12) 3.2.2加载系统函数流程图 (13) 3.2.3计算子函数流程图 (14) 3.2.4改变短路点流程图 (15) 3.3数据及变量说明 (15) 3.4程序代码及注释 (16) 3.5测试例子 (17) 4结论 (23) 5参考文献 (24)

1前言 因为它们会破坏对用户的供电和电气设备的正常工作,而且还可能对人生命财产产生威胁。从在电力系统的设计和运行中,都必须考虑到可能发生的故障和不正常运行的情况,电力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看,这些故障绝大多数多数是由短路引起的,因此除了对电力系统的短路故障有一较深刻的认识外,还必须熟练掌握电力系统的短路计算。 短路是电力系统的严重故障。所谓短路,是指一切不正常的相与相之间或相与地(对于中性点接地的系统)发生通路的情况。 1.1 短路的原因 产生短路的原因很多,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1)元件损坏,例如绝缘材料的自然老化、设计、安装及维护不良所带来的设备缺陷发展成短路等;(2)气象条件恶劣,例如雷击造成的网络放电或避雷器动作,架空线路由于大风或导线覆冰引起电杆倒塌等;(3)违规操作,例如运行人员带负荷拉闸,线路或设备检修后未拆除接地线就加上电压等;(4)其他,如挖沟损伤电缆,鸟兽跨接在裸露的载流部分等。 1.2 短路的类型 在三相系统中,可能发生的短路有:三相短路、两相短路、两相短路接地和单相接地短路。三相短路也称为对称短路,系统各项与正常运行时一样仍处于对称状态。其他类型的短路都是不对称短路。 电力系统的运行经验表明,在各种类型的短路中,单相短路占大多数,两相短路较少,三相短路的机会最少。三相短路虽然很少发生,但情况较严重,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况且,从短路计算方法来看,一切不对称短路的计算,在采用对称分量法后,都归结为对称短路的计算。因此,对三相短路的的研究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1.3 短路计算的目的 在电力系统的设计和电气设备的运行中,短路计算是解决一系列问题的不可缺少的基本计算,这些问题主要是: (1)选择有足够机械稳定度和热稳定度的电气设备,例如断路器、互感器、瓷瓶、母线、电缆等,必须以短路计算作为依据。这里包括计算冲击电流以校验设备的电动力稳定度;计算若干时刻的短路电流周期分量以校验设备的热稳定度;计算指定时刻的短路电流有效值以校验断路器的断流能力等。 (2)为了合理地配置各种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并确定其参数,必须对电力网中发生的各种短路进行计算和分析。在这些计算中不但要知道故障支路中的电流值,还必须知道电流在网络中的分布情况。有时还要知道系统中某些节点的电压值。 (3)在设计和选择发电厂和电力系统主接线时,为了比较各种不同方案的接线图,确定是否需要采取限制短路电流的措施等,都要进行必要的短路电流计算。 (4)进行电力系统暂态稳定计算,研究短路对用户工作的影响等,也含有一部分短路计算的内容

电力系统远动复习总结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远动技术的内容和实现的技术手段也在不断发展、更新,大体可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 (20世纪30年代):以继电器和电子管为主要部件构成远动设备。这些设备中用继电器、磁心构成遥信、遥调、遥控设备;用电子管和磁放大器构成脉冲频率式遥测;调制解调采用脉冲调幅式。这些设备的运行是可靠的,在电力系统的调度管理中发挥过一定的作用。 第二阶段 (50~60年代初):以半导体器件为主体,采用模数转换技术和脉冲编码技术、信息论中抗干扰编码,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综合远动设备;将遥信、遥测、遥调、遥控综合为循环式点对点远动设备;调制解调器采用调频制为主。 第三阶段 (60年代以后):采用微型计算机构成远动系统,其主要特征是在主站端(调度端)形成前置机接收、处理远动信息,可以接收多个远方站的信息,前置机并可以向上级转发信息和驱动模拟盘。前置机应能接收处理符合标准的远动信息,还要能接入各类已在使用的远动设备的信息。后台机完成数据处理、驱动屏幕显示和打印制表等安全监控功能。后台机可采用超小型机、小型机或高档微型计算机。远方站的远动设备也采用微型机。这种系统除了传统的远动功能、模拟转换、遥信扫描、遥控之外,还扩展了事故顺序记录、全系统时钟对时、事故追忆、发(耗)电量统计和传送,增加当地功能,如电容器投切、接地检查,当地屏幕显示和打印制表以及其他需要的功能,远方站扩大功能时要发展成多机系统或采用高功能微型机。为了保证整个安全监控系统的可靠性,在远方站和主站端分别采用不停电电源,以及主站端采用双机备用切换系统。为保证信息传输的可靠性,需采用双通道备用。为适应电力系统调度管理中采用分层控制的方式,远动信息网也采用分层式结构,以保证有效地传输信息,减少设备和通道投资。 远动规约 由于电力生产的特点,发电厂、变电所和调度所之间的信息交换只能经过通道实现。信息传送只能是串行方式。因此,要使发送出去的信息到对方后,能够识别、接收和处理,就要对传送的信息的格式作严格的规定,这就是远动规约的一个内容。这些规定包括传送的方式是同步传送还是异步传送,帧同步字,抗干扰的措施,位同步方式,帧结构,信息传输过程。远动规约的另一方面内容,是规定实现数据收集、监视、控制的信息传输的具体步骤。例如,将信息按其重要性程度和更新周期,分成不同类别或不同循环周期传送;确定实现遥信变位传送、实现遥控返送校核以提高遥控的可靠性的方式,实现发(耗)电量的冻结、传送,实现系统对时、实现全部数据或某个数据的收集,以及远方站远动设备本身的状态监视的方式等。远动规约的制定,有助于各个制造厂制造的远方终端设备可以接入同一个安全监控系统。尤其在调度端(主站端) 采用微型机或小型机作为安全监控系统的前置机的情况下,更需要统一规约,使不同型号的设备能接入同一个安全监控系统。它还有助于制造设备的工厂提高工艺质量,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因而提高整个安全监控系统的可靠性。远动规约分为循环式远动规约和问答式远动规约。在中国这两种规约并存。

电网规划课程设计

电网规划课程设计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摘要 电力工业是国家的基础工业,在国家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十分重 要的地位。电能是一种无形的,不能大量储存的二次能源。电能的发、变、 送、配和用电,几乎是在同一瞬间完成的,须随时保持有功功率和无功率的 平衡。电力工业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电力系统愈大,调度运行就愈合理, 经济效益愈好,应变事故的能力就俞强,这也是我国电力工业必然的发展趋 势。然而联合电网也是由地方电力网相互联接而成的。要满足国民经济发展 的要求,电力工业必须超前发展,因此,做好电力规划,加强电网的建设十 分重要。电力规划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能源资源和负荷的分布,确 定合理的电源结构和战略布局。确立电压等级,输电方式和合理的网架结构 等,电力规划合理与否,事关国民经济的发展,直接影响电力系统今后的运 行的稳定性,经济性,电能质量的好坏和未来的发展。 关键词:地区力电网规划设计技术比较调压计算分接头 引言 根据电能生产、输送、消费的连续性,瞬时性,重要性的特点,对电力 系统的运行也必须保证对第一类负荷的不间断供电,对第二类负荷的供电可 靠性,同时,保证良好的电能质量,除此之外降低变换、输送、分配时的损 耗,保证系统虑供电的可靠性、灵活性和经济性的基础上,使方案达到最合 理化。保证良好的电能质量和较好的经济效益运行的经济性也极为重要。于 是在规划电力网时应该根据各个负荷点对电能要求的不同和保证运行的灵活 和操作时的安全来选择合适的接线方式和合理的电压等级。在选择电网设计 方案时,首先考虑系统对负荷供电的可靠性,在保证供电可靠性的基础上, 对供电的灵活性和经济性进行设计和规划。为保证供电的可靠性,对有一类 负荷的负荷点采用双回或环网供电。对于灵活性,系统主要通过变电所的接 线来实现。在本电网设计中,电压中枢点是变电所,故通过调节变电所的电 压来实现电压调整。 总之:进行电网规划设计时,要根据当地地理条件,合理选泽方案,综 合考虑。 目录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报告完整版

课程设计报告书题目: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 院(系)电气工程学院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 课程名称电力系统课程设计 课程学分 1 起始日期 2020.1.2—2020.1.6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目的和要求 1、设计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加强对电力体统分析课程的了解,学会查寻资料、以及分析计算等环节,进一步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设计要求 (1)培养学生认真执行国家法规、标准和规范及使用技术资料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努力思考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理解所学知识,使其巩固和深化,拓宽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4)懂得电力系统分析设计的基本方法,为毕业设计和步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设计课题和内容 各元件参数标幺值如下(各元件及电源的各序阻抗均相同): 接线,非标准变比侧Δ接T1:电阻0,电抗0.2,k=1.1,标准变比侧Y N 线; 接线,非标准变比侧ΔT2:电阻0,电抗0.15,k=1.05,标准变比侧Y N 接线; L24: 电阻0.03,电抗0.08,对地容纳0.04; L23: 电阻0.023,电抗0.068,对地容纳0.03; L34: 电阻0.02,电抗0.06,对地容纳0.032;

G1和 G2:电阻0,电抗0.15,电压1.1;负荷功率:S1=0.5+j0.2; 任务要求:当节点2发生B、C两相金属性接地短路时, 1 计算短路点的A、B和C三相电压和电流; 2 计算其它各个节点的A、B和C三相电压和电流; 3 计算各条支路的电压和电流。 三、设计工作要求 1、理解设计任务书,原始设计资料。 3、掌握以下设计内容及方法:电力系统组成、标幺制的原理、短路类型、短路原因、短路危害与短路计算的目的;同步发电机暂态过程、系统元件各序(正、负和零)参数计算、对称分量法原理、电力系统各序网络、不对称故障边界条件确定以及正序等效定理。最后撰写设计报告,绘图工程图,考核。 4、认真独立完成课程设计,若有抄袭他人设计课程设计或找他人代画设计图纸、代做等行为的弄虚作假者一律按不及格记成绩,并依据学校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5、在设计周内完成所规定的设计任务,提交《课程设计报告书》一份。 四、成绩评定 1、考核办法:提交课程设计报告;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考勤情况。 2、成绩构成:平时考核20%,口试考核占40%,设计报告书占40%。 3、成绩评定: 成绩评定采取五级记分制,分为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在设计中的综合情况和评分标准确定成绩。 4、评分标准 (1)优秀:遵守纪律,设计报告详实、内容认真,报告内容条理清晰,认识深刻、具体; (2)良好:遵守纪律,设计报告完整,内容完整无缺,报告充实,分析较具体; (3)中等:遵守纪律,设计报告较完整,内容比较详细,分析较具体;(4)及格:遵守纪律,设计报告完整,内容简单,分析粗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