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四宝中的墨文化研究
关于墨字的研究报告
关于墨字的研究报告摘要“墨”字是一个常用的汉字,其语义特征和语用特征都非常丰富。
本篇研究报告从语言学和文化学的角度来探讨“墨”字的意义和用法。
在分析了“墨”字的语义特征和语用特征后,我们进一步探究了它在文化、历史、演变、语法、用法方面的研究。
引言“墨”是一个充满文化内涵的汉字,它既可以作为名词、形容词、动词、量词,还可以用来组成各种成语、词语,如“中国画的四宝之一水墨”,“墨客”,“墨汁”,“墨迹”,等等。
它的用法相当广泛,在汉字中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和韵味。
本文从语义和语用两个层面来探讨“墨”字的意义和用法。
首先,我们将分类讨论“墨”字的语义特征和语用特征,然后更进一步的探究它在文化、历史、演变、语法、用法方面的研究。
“墨”字的语义特征“墨”字作为一个名词,主要指某些颜色较浓淡的液体,如黑色的墨汁、墨水、彩墨等等。
在汉字中,“墨”字还有“国画的四宝”之一的“水墨”二字。
作为形容词,“墨”字则指的是墨汁留下的痕迹,表现出黑白分明的效果。
例如,“墨迹斑斑的纸张”。
“墨”字作为动词则表示迹上沾了墨汁,或是涂抹墨汁,例如,“墨汁洒在衣服上了”或“用毛笔墨汁刻画山水风景”。
此外,“墨”还可以做为量词,代表依照字数计算的多少,如“一文字一墨”或“一百字一墨”。
“墨”字的语用特征作为一个汉字,不仅仅是指事物的具体含义,还有其在语境中的语用作用。
在“墨”字的语用方面,它有着多种不同的含义和用法。
首先,“墨”可以做为一个形容词,形容文字颜色深沉,精雕细琢。
例如,“一篇墨迹斑斑的书信”,这句话中的“墨迹斑斑”形容这封书信的内容、格调及艺术风格。
其次,“墨”还有熟词成语的形式,例如,“墨守成规”,意思是把规矩死死地守着,不愿意改变、创新。
此外,“墨客”这个词表示文人雅士用墨为媒介描绘文房四宝,是一个文化的象征。
“墨”还可以代表文学作品及文化遗产。
例如,中国古代建筑起源于“木、砖、石、墨”的四种建筑材料,这些材料分别代表了建筑所用的木材、砖块、石料和涂料。
【精选】文房四宝中的墨文化研究
松柴不能随意砍伐,应先用锋利的斧头轻砍松树,查看渗出树脂的反应,树脂分泌丰富时方可砍伐,砍下后以3到5根松柴烧。距离火焰愈远愈能采到好煤,在距离火焰最远的顶部收集的煤叫做顶烟。有的墨标明了由顶烟所制,以示为品质优良的好墨。
根据材质、烟料品类的不同,有了不同特点的松烟墨与油烟墨,油烟性柔,松烟性刚;油烟性润,松烟性燥;油烟色黑而泛紫,松烟色黑而光泛蓝;相同墨体的油烟墨稍重,而松烟墨稍轻。另外,松烟更适宜写字,不适宜作画。
墨以黑色、深褐色为多,但也有彩色墨,颜色多是红、黄、蓝、白、石绿和紫色,墨质好,价格昂贵。
三、墨的制作
文房四宝中的墨文化研究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墨的起源与发展的陈述和对墨的特点的描绘,以及对墨的制作过程、方式的具体介绍,使人们初步了解了墨的发展历史、特征形态、墨的制作方式和制墨的材料,最后通过对墨的鉴别赏识来说明历代喜爱书画的人对墨的热爱之情,以及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价值。
【关键词】墨文房四宝艺术文化书画制作鉴赏
墨之所以在中国的历史上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中国的经济文化对其发展与繁荣起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从春秋时期开始,墨已经被广泛使用在竹帛上写字,随着人工制墨的不断推广,优良的品质逐渐被人们所认可,得到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隋唐五代是中国古代经济文化高度繁荣的时期,这些为制墨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使得唐代的制墨业异常的兴盛。宋代,由于统治者轻文事,制墨业没有特别显著的发展。元代制墨以朱万初为代表,他所取的墨材为摧朽之松,三百年不坏,所制作的烟墨非常好。明代,随着经济发展的稳定,文化得到了不断地推进,制墨业也变得发达起来,特别以徽墨为盛,徽州制墨业因此分为了“歙派”和“休派”。到了清代,徽墨的发展更加多元化,更加丰富多彩,曹素功、汪近圣、汪节庵、胡天柱形成了各领风骚的四大家。至新中国解放以前,徽墨业已经处在了微衰阶段,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积极支持各地墨厂墨店的恢复和发展,在安徽各县成立墨厂、生产合作社,久负盛名的徽墨得到了继续发展。
文房四宝墨的介绍
文房四宝墨的介绍
文房四宝是指中国古代文人必备的书写工具,包括笔、墨、纸、砚四种物品。
其中,墨是最为核心的一种,因为它代表了文化和文明的象征。
下面是对文房四宝之墨的介绍:
一、墨的种类
1. 块墨:是中国传统的墨种之一,由水和墨汁制成,通常用于书法和国画。
2. 颜料墨:是用植物、矿物或动物材料制成的颜料,具有不同的颜色和质地,可以用于绘画和印刷。
3. 液墨:是指加入少量胶体或其他溶剂,在墨汁中形成一定的粘性,使墨水更加流畅,方便书写。
二、墨的制作
1. 块墨的制作:首先要选用优质的墨汁,然后将其加热蒸发,待其蒸发至一定程度时停止加热,然后将其放入模具中压制,最后晾干。
2. 颜料墨的制作:根据不同的颜色需要,选取不同的植物、矿物或动物材料,经过研磨和混合后制成。
3. 液墨的制作:将墨汁加入适量的胶体或其他溶剂中,搅拌均匀即可。
三、墨的保存
墨的保存非常重要,因为墨质一旦受到氧化或污染,就会失去其原有的品质和特性。
因此,我们应该将墨存放在干燥、通风、阴
凉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或潮湿。
在使用时,我们也应该注意保持笔洁净、墨池清洁,避免将灰尘或其他杂质带入墨汁中。
四、墨的用途
墨的用途非常广泛,可以用于书法、国画、篆刻、印章等方面。
在书法和国画中,墨是最基础的工具,它可以通过渐变、浓淡、粗细等变化来表现不同的情感和意境。
在篆刻和印章中,墨可以通过不同的刻法和印章材料来实现不同的效果,表达不同的含义。
秦朝的文房四宝毛笔墨纸砚的发展与传承
秦朝的文房四宝毛笔墨纸砚的发展与传承秦朝的文房四宝:毛笔、墨、纸、砚的发展与传承自古以来,文房四宝一直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其中,秦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重要王朝,对于文房四宝的发展与传承有着重要的贡献。
在秦朝时期,毛笔、墨、纸、砚开始逐渐成为重要的文具,对于后世的书法、绘画等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毛笔的发展与传承在秦朝,毛笔作为写字工具,开始受到重视。
相传,秦始皇曾命人从外地采集各种鹿毛、羊毫等材料,经过精心加工制作成毛笔。
这标志着毛笔在秦朝期间开始逐渐成为主流的写字工具。
随着时间的推移,毛笔在秦朝后期逐渐得到改良与完善。
毛笔的制作过程更加精细,工艺更加考究,笔头的锋利度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书写流畅度也有了显著的增强。
这些改进对于后世毛笔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成为毛笔在中国历史上的里程碑。
二、墨的发展与传承在秦朝,墨作为书写与绘画工具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一定的发展与传承。
秦朝时期,墨的主要原料为石墨和柏木,经过煅烧、研磨等工艺加工成墨。
在秦朝后期,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墨的制作技术不断提升。
通过不断改进制作工艺,墨的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墨的颜色也更加纯正鲜艳。
秦朝时期的墨在后世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成为中国古代墨的起源之一。
三、纸的发展与传承秦朝是纸的重要发展时期,纸从当时的辅助工具发展成为重要的书写材料。
在秦朝时期,纸的制作工艺逐渐完善,使用纸张书写成为主流。
利用秦墓出土的文献证明,秦代的纸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质量。
但由于制作工艺的限制,纸质较为粗糙,无法达到后世纸的质量水平。
然而,秦朝的纸制作工艺为后世纸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纸张成为主要书写载体打下了重要的基石。
四、砚的发展与传承秦朝时期,砚作为重要的文房用具,也经历了一定的发展与传承。
秦代的砚主要以石料制作,采用磨制的方式将石块打磨成形。
在秦朝后期,随着砚的使用范围的扩大,砚的制作工艺逐渐提高。
磨制技术变得更加精细,砚的质量和使用寿命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故宫的文房四宝之墨
故宫的文房四宝之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文房四宝是指书法、绘画等文人雅士所必备的四种文具,包括笔、墨、纸和砚。
作为其中之一,墨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故宫作为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代表,也是收藏和展示文房四宝的重要场所之一。
本文将重点介绍故宫的文房四宝之一——墨。
墨,是一种独特的文房用品,用于中国传统书法、绘画和篆刻等艺术形式。
它是由植物染料、水和胶结材料混合研磨而成的墨汁,其制作工艺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和完善。
墨的原料主要来源于某些质地坚韧、色泽鲜艳的植物,如松烟墨、油烟墨等。
选择合适的原料并运用独特的制作工艺,才能制作出品质优良的墨汁。
故宫收藏的文房四宝中的墨,不仅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更是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在故宫的文房收藏中,有着众多墨的精品。
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清代乾隆皇帝御用的“神墨”了。
神墨是乾隆帝特别命人研制的一种墨,它色泽纯正,墨汁渗透力强,书写流畅。
为了制作神墨,乾隆帝特意派遣御匠与墨工配合,历经层层筛选和磨研,终于成功研制出这种极具特色的墨汁。
墨作为文房四宝之一具有广泛的用途,既可以用于书法与绘画等艺术创作,也可以用于文化传承与教育。
它可以通过配合不同的笔触和纸张,展现出丰富的墨色层次和独特的艺术效果。
无论是颠簸的山石还是繁华的都市,无论是激越的情感还是深邃的意境,墨都能够以独特的方式抒发出来,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文化的魅力。
而在故宫的墨藏中,我们可以欣赏到许多优秀的墨迹作品。
这些作品既是艺术家们才情与功力的结晶,也是中华文化珍贵的遗产。
墨迹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底蕴深厚的文学艺术之一。
故宫藏书楼中,珍藏着许多著名文人墨客的墨迹作品,如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等。
通过欣赏这些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的才情和墨迹艺术的独特魅力。
在现代社会,尽管墨已经不再是日常书写的主要工具,但它依然被广泛用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无论是书法、绘画,还是篆刻、工艺制作,墨都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
中国文房四宝精粹之——墨
中国文房四宝精粹之——墨徽墨墨的发明是我国先民对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的一项重大贡献。
徽墨是我国制墨技艺中的一朵奇葩,也是闻名中外的'文房四宝'之一。
因产于古徽州府而得名。
它是书画家至爱至赖的信物。
古人曾云:'有佳墨者,犹如名将之有良马也。
'安徽省的绩溪县、黄山市屯溪区、歙县两地为徽墨制造中心。
徽墨特征鲜明、技艺独特、流派品种繁多、科技内涵丰富,在中国制墨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但是,由于原料不足和工匠后继乏人,徽墨生产前景堪忧,相关的制作技艺也有失传的危险,急需保护与抢救。
徽墨起源与鼎盛墨与笔砚的出现几乎同时发端于新石器时代的晚期。
作为一种消耗品,在人工制墨发明之前,一般都利用天然墨或半天然墨作为书写材料。
据《述古书法纂》记载:'邢夷始制墨,字从黑土,煤烟所成,土之类也。
'也就是说人工墨的历史起始于周宣王。
邢夷制墨也就是人工墨的开始,人工墨的出现,无论是从它的质量、使用价值,还是审美观等方面都大大超过了天然墨,天然墨因此被渐渐淘汰。
至汉代,墨之原料开始取自松烟,其次是漆烟和桐烟。
最初是用手捏合而成,十分松散,后来改用模制,经过入胶、和剂、蒸杵等工序制成墨锭,才使墨质坚实耐用。
徽墨,作为“徽州所产之墨”的统称,起始于北宋宣和年间(1119—1125年),而此前则誉为“新安香墨”。
徽州制墨历史,不晚于唐朝末年,名声鹤起,则在南唐后主李煜执政之时。
徽墨的成名宋时,随着制墨业的繁荣,形成了“徽人家传户习”以及“新安人例工制墨”的盛况。
黟县的张遇、黄山的沈桂、歙州的潘谷、新安的吴滋,等等,都是十到十一世纪制墨业的著名人物。
张遇是油烟墨的创始人,以制“供御墨”闻名于世,其“龙香剂”为历代收藏家追来的瑰宝;沈以占松煤用脂、漆滓烧之,得烟极黑,名为漆烟,人称其墨“十年如石,一点如漆”;吴磁所造之墨的妙处在于“滓不留砚”,曾得宋孝宗犒赏缗线二万的奖励。
风靡一时的制墨高手潘谷,被世人誉为“墨仙”。
中国文房四宝之二——墨
中国文房四宝之二——墨
墨给人的印象似稍嫌单一,但却是古代书写中必不可缺的。
借助于这种独创的材料,中国书画奇幻美妙的艺术意境才能得以实现。
墨的世界并不乏味,而是内涵丰富。
作为一种消耗品,墨能完好如初地呈现于今者,当十分珍贵。
墨的制作非常讲究,选料纯正加工精细,上等的墨极为细腻、香醇.而细腻的程度主要取决于加工时捣杵的次数,捣杵次数愈多愈细腻,据说一臼捣杵有上十万次的。
在人工制墨发明之前,一般利用天然墨或半天然墨来做为书写材料。
史前的彩陶纹饰、商周的甲骨文、竹木简牍、缣帛书画等到处留下了原始用墨的遗痕。
文献记载,古代的墨刑(黥面)、墨绳(木工所用)、墨龟(占卜)也均曾用墨。
经过这段漫长的历程,至汉代,终于开始出现了人工墨品。
这种墨原料取自松烟,最初是用手捏合而成,后来用模制,墨质坚实。
据东汉应劭《汉官仪》记载:"尚书令、仆、丞、郎,月赐愉麋大墨一枚,愉麋小墨一枚。
"愉麋在今陕西省千阳县,靠近终南山,其山古松甚多,用来烧制成墨的烟料,极为有名。
从制成烟料到最后完成出品,其中还要经过入胶、和剂、蒸杵等多道工序,并有一个模压成形的过程。
墨模的雕刻就是一项重要的工序,也是一个艺术性的创造过程。
墨之造型大致有方、长方、圆、椭圆、不规则形等。
墨模一般是由正、背、上、下、左、右六块组成,圆形或偶像形墨模则只需四板或二板合成。
内置墨剂,合紧锤砸成品。
款识大多刻于侧面,以便于重复使用墨模时,容易更换。
墨的外表形式多样,可分本色墨、漆衣墨、漱金墨、漆边墨(一定要是古代的那种磨的墨也可以是专门的黑墨)。
文房四宝之墨(上)
文房四宝之墨(上)中国人使用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当时使用的主要是天然墨。
原始人已经学会用天然的有色矿石来作画,被用来作画的矿石可以看做最早的墨。
它们虽然称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墨,但已经具备墨的书画功能,原始人用它们可以绘画出红、黄、黑、白等不同的颜色。
当历史发展到奴隶社会的时期,人们使用的墨便开始由天然墨向人工墨转化。
人工墨的出现扩大了墨的来源,使得墨的大量运用成为可能,因此人工墨的出现是墨史上的第一个转折点。
人工墨诞生以后,又经过了漫长的时期才慢慢发展起来。
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是墨初步发展的三个重要时期。
隋唐时代,制墨技术逐渐趋于成熟。
两宋时期,徽州成为了全国制墨的中心。
元代制墨业在宋代的基础上又有了一定的发展。
到了明清,中国制墨业发展到了最高峰。
早期的墨是以天然石墨来制作,到了人工墨发明之后,制墨材料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先后经历了松烟墨、油烟墨、炭黑等时代。
古墨分类,通常要按照用材、形制、图绘、用途四种方法划分。
按用材来分,古墨可分为松烟墨、油烟墨、油松墨、彩墨、清墨、茶墨、再和墨、药墨、蜡墨等。
按形制分为圆形墨、正方形墨、长方形墨、多边形墨和杂佩墨。
按墨身上的图绘名目,明朝制墨名家方于鲁将墨分为六种,即与皇帝有关的称“国宝”,与国家精粹有关的称“国华”,与神话有关的称“博古”,与人类生活有关的称“博物”,与佛教有关的称“大莫”,与老子、庄子有关的称“太玄”。
墨按用途分为贡墨、御墨、文人自制墨、礼品墨、集锦墨等几种。
徽墨是中国“文房四宝”之一,因产于古徽州府而得名。
现在的黄山市屯溪区、绩溪县、歙县等地为古代徽墨的制造中心。
徽墨的创始人是南唐制墨名家奚超和其子奚廷?,发展已历经千年。
徽墨品种繁多,传统品种有漆烟墨、油烟墨、松烟墨、全烟墨、净烟墨、减胶墨、加香墨等。
现代徽墨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改良了茶墨、青墨、朱砂墨、五彩墨和手卷墨等品种,并增添、开发了许多新品种,同时恢复了一些古代名品,如“苍天珍品”、“廷?遗法”、“潇湘八景”、“十六罗汉”等。
中国的文房四宝与笔墨文化
中国的文房四宝与笔墨文化中国的文房四宝是指文化传统中的文具,它们分别是笔、墨、纸、砚。
这些文房四宝的使用,已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这些文具不仅仅是中国书法和绘画的绝佳工具,更是对中国文化的重要传承。
因此,笔墨文化的讲究和学习已经成为了一个深深根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一、笔中国的书法文化源远流长,而落在纸上的文字则是书法家的笔端之所至。
笔的选择,是中国书法中很关键的一部分。
在中国古代,笔起源于毛笔,而现代书法中所用的毛笔,则是一种刚性柔和的笔杆和柔软的笔头。
在选择毛笔时,需要考虑笔头的大小、材质、细节、形状、和悬挂的硬度。
通常,毛笔分为羊毛、兔毛、兽毛等不同材质的笔。
它们各有千秋,可以满足书法家在书写不同字体和风格上的需求。
对于擅长绘画的人来说,则可以考虑使用硬笔。
硬笔是由金属或其他刚性材料制成的笔,在绘画方面表现出色。
近年来,对硬笔作品的研究和收藏愈加流行,展现出这类创作的魅力。
二、墨中国的墨,与毛笔一样,也是来自于中国古代。
中国的墨主要由墨汁和墨块两部分组成。
在汉朝时期,中国制作墨是以木炭为原材料的。
然而,墨块是由凝固了的墨汁制成的,墨汁则是由木炭和少量其他物质煮沸而成。
这样的制作过程,可以使墨汁内部的成分逐渐混合,并最终形成厚重的黑色液态墨,造就了中国千年来的独特墨色。
目前,在中国,有许多不同种类的墨可以选择,比如从含白花油到老墨,不同的墨种可以创造不同深浅的黑色。
另外,中国的墨还有水墨和油墨之分。
水墨是由水和墨块混合而成的,特别适合绘画和写字的花纹。
油墨则是一种比较流畅的液体,本质和现代印刷墨水类似,适用于高速写字和印刷加工。
三、纸纸是用于书法和绘画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国书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中国千年的文化历史长河中,纸的应用时代也不断变幻。
最早的纸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被大众广泛使用。
而宋朝时期,则开始流行使用更吸水性更好的宣纸。
这种纸,表面光滑,特别适合用于中国的毛笔书法和细高的绘画。
文房四宝详细介绍:墨
质细
选墨首重质地细致,则所谓制煤时所得煤灰粗细得中,无白灰夹杂其间,胶亦可均匀,两 者完全融合,故质地精纯,上砚自然无声。这点只须磨了自然知晓,用看的并不能完全明白。
胶轻
指含胶不宜过重,过重则黏性多而滞笔,过轻又质地 而无光彩。“凡煤一斤,古法用胶 二斤。”此即为煤、胶的“黄金比”,所谓“对胶”。胶过轻或太重皆不好,但选择之法,须 待书写后才能知道,如果墨虽浓而不黏稠,又容易施笔,就是好的了。也有另一种以轻重判别 的方法,胶多则轻,胶含量适中的话就没有畸轻畸重的感觉。
程君房继罗小华之后成为墨业巨头,着“墨苑”十二卷,刊500式墨。“归马牧牛图” 墨、“大国香墨”是程氏佳墨。方于鲁原与程氏二人所制墨“九玄三极墨”被誉为“前无古 人”的佳作,他着《墨谱》六卷,广为流传,并载385式墨。“双鸳鸯彩墨”、“文犀照水 墨”、“兰台长方墨”是方式的代表作。
休宁派有汪中山,邰青山等,有首创“集锦墨”的功劳。
墨味香而轻
墨以有恶臭的煤,易腐的动物胶为主要原料,所以需要加点龙麝,一来可以散发宜人清 香,二来可以防腐,但是含量也需适中,太多会降低煤与胶之成份,太少又不能达到功效,皆 非善类也。
YINGE`s EBOOK
页码:4/5
四、墨的使用 以清水逐渐加入 研墨需加清水,若水中混有杂质,则磨出来的墨就不纯了。至于加水,最先不宜过多,以 免将墨浸软,或墨汁四溅,以逐渐加入为宜。 墨正 柳公权有所谓的“笔正”,磨墨也是如此,心正墨亦正,墨若不正偏斜,既不雅观,磨出 的墨也不均匀。 力匀而急缓适中 磨墨时用力过轻过重,太急太缓,墨汁皆必粗而不匀。用力过轻,速度太缓,浪费时间且 墨浮;用力过重,速度过急,则墨粗而生沬,色亦无光。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指按推用力”, 轻重有节,切莫太急。 浓度适中 这里要先澄清一下,即使是董其昌的淡笔,也是用浓墨写的,差别是在蘸墨的多寡,而不 是墨的浓淡。如果墨汁含水过多,笔一下到纸上便迅速扩散,形成一团团大小不一、形态各异 的墨团,怎么有笔画可言?但也别矫枉过正了,拿浓到像半凝果冻的墨来写字也是很可怕的。 还需记得用洁白纸,以浓墨为佳,若用有色纸,则可以稍淡。 随磨随用 用墨必需新磨,因墨汁若放置一日以上,胶与煤逐渐脱离,墨光既乏光彩,又不能持久, 故以宿墨作书,极易褪色。而市面上所售的现成墨汁,有些胶重滞笔,有些则浓度太低,落纸 极易化开,防腐剂又多,易损笔锋,不宜采用。 储放匣内 研墨完毕,即将墨取出,不可置放砚池,否则胶易黏着砚池,干后不易取下,且可防潮湿 变软,两败俱伤。也不可以曝放阳光下,以免干燥。所以最好还是放在匣内,即可防湿,又避 免阳光直射,不染尘,是最好方法。
文房四宝中的墨
墨是中国书画不可缺少的用品,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就已经有墨的生产和使用了。
近年从湖北云梦出土的秦代墨块,南京老虎山出土的晋代墨块就是证明。
最有名的徽墨创始于南唐,相传奚超、奚廷珪父子避乱到江南,定居于歙州新安,总结了易水制墨之法,制成的奚氏香墨。
父子二人也因此受到南唐后主李煜的特别赏识,并赐姓封官。
故在文房四宝的专著中有“李墨”之称,又名新安香墨。
有“落纸如漆”、色泽黑润、经久不褪、掭笔不胶、香味浓郁、丰肌腻理之誉。
明清两代有许多制墨专家,他们严格选料和别具匠心的图案造型设计,使墨成为了工艺美术品和陈设品。
清代有曹素功、汪近圣、汪节庵、胡开文四大家。
都有名墨传世,视为文物。
近代各地都有制墨厂家,但徽墨仍居首位。
墨的种类可分两大类:松烟墨和油烟墨,松烟墨是用松脂烧烟收集加工制成,油烟墨是用猪油经灯芯引烧而后提取顶烟,加入麝香、冰片、公丁香、生漆等中药材,加水烊后的皮胶,反复打坯入模压制,最后填金而成干块墨锭。
油烟墨除用猪油作原料外,还有漆烟、桐烟、菜油烟等。
其中漆烟的顶烟墨最好,桐烟不及猪油烟和菜油烟,松烟最差。
过去讲写字用松烟,作画用油烟,还是有道理的。
松烟写字墨色浓重乌黑,显得沉稳。
这种墨只能用浓墨或焦墨,若加水就会暗淡灰滞,故不能用来作画,仅在工笔画中用来画头发、胡须或草虫的钩线、擦染蝴蝶翅膀等。
油烟墨发墨后有光泽,加水后能形成不同的墨色,所以古往今来公认油烟墨适宜作画。
传统绘画讲的“笔墨”中的墨法,实际就是在油烟墨中加入不同分量的水,在绘画时形成不同的色阶,是为所谓的墨分“五彩”。
即焦墨、浓墨、重墨、淡墨、清墨。
焦墨是落纸乌若焦炭而有光,浓墨仅次干焦墨但不闪光亮,重墨比浓墨含水多,看上去有厚重感,淡墨是中灰色相,清墨是比中灰更清的浅灰,在纸上可显相而在墨盘中则若有若无。
传统的水墨画之所以耐人寻味就是书画家用这“五彩”之墨在宣纸上发挥得淋漓尽致的缘故。
在用墨法方面,除水墨法外,还有胶水墨法和矾水墨法。
文房四宝墨的介绍和用途
文房四宝墨的介绍和用途文房四宝是传统的中国文化象征之一,其中之一就是"墨"。
墨是一种由植物材料制成的有色液体,通常呈现黑色,用于书写和绘画。
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它是中国文化独特的象征之一,也是古代中国文人雅士必备的工具之一。
墨可以分为固墨和液墨两种,固墨是以固体形式存在的墨,液墨则是以液体形式存在的墨。
固墨通常是在使用前需要用水混合搅拌,使其溶于水中,然后使用墨块或墨坛来磨擦墨汁。
液墨则是直接使用水母、菱角、松烟、桑蘿等材料提炼出的墨汁。
无论是固墨还是液墨,它们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用途。
墨的用途非常广泛,主要可以分为书法和绘画两个方面。
在书法方面,墨被广泛用于写字。
中国的书法发展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而墨正是书写的必备工具之一。
使用墨进行书写可以产生浓淡不一的线条,极富变化,有一种独特的美感。
同时,墨在纸上产生的渗透效果使得书法作品更具有艺术效果。
墨的颜色和延展性使得文字在纸上形成逼真的效果,从而展现出书写者的个人风采。
在绘画方面,墨同样被广泛应用。
墨画与西方绘画不同,它更注重捕捉物象的神韵和意境,强调笔墨的运用和艺术表现力。
墨画的特点是淡墨胜彩,以少量的线条和墨色刻画形象,经由观者的联想和想象,营造出一种空灵淡雅的艺术效果。
墨的运用也使得画面形成层次感和立体感,增加了艺术作品的韵律和动态。
墨的特点不仅在于其独特的颜色和延展性,还在于其所表现出的哲理和审美观念。
中国古代文人视墨为一种精神意象的载体。
中国的文人重视书法和绘画的精神和意境,他们追求的是墨意和画意的表达。
墨所形成的线条和渗透效果以及加之用意的表达,都体现了中国文化中独特的审美观念和文化哲学。
总结来说,墨是文房四宝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材料。
墨汁的用途广泛,既可以用于书法,又可以用于绘画。
墨的特点和用途使其在中国的文化和艺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墨也是中国文人儒雅情怀和审美追求的象征。
墨汁的含意和审美内涵使得它成为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艺术遗产。
文房四宝——墨
文房四宝——墨墨发端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发现的陶器以黑色作为美术装饰。
在发明人工制墨之前,一般利用天然墨、半天然墨作为书写材料,主要是天然的石墨以及鼎、鬲蒸煮过后腹下所积炭黑。
最早的墨是用漆和石粉做成。
古代的“石墨”是最原始的墨,用天然石炭制成,使用时,在砚石上以研石研磨成粉末,再渗水融成墨汁。
陕西临潼姜寨遗址出土的绘写工具中,就有一根用以研墨的磨杵(即研石),可见5000年前仰韶文化时期就已出现了原始的石墨。
西周宣王时邢夷制墨差不多是人工墨的开始。
经过漫长的历程,秦汉时期终于出现很正式的人工墨品,成为墨的一个重要发展时期。
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1975年出土的墨块,是迄今所见的最早的墨,属松烟墨。
江陵凤凰山西汉墓中也发现有松烟墨的遗物。
制墨首先要通过燃烧获得烟料(古代主要的烟料是松烟、漆烟和桐烟,松烟最早使用,漆烟、桐烟接着出现)。
秦汉墨主要是松烟墨,也有将漆烟、松烟混和制墨的。
汉代制墨已成一定规模,采用松烟作原料。
东汉以前,只是将墨用手捏合成小圆块“墨丸”,没有制成锭,使用时不能直接用手握着磨墨,必须用研石碾压。
所以出土的秦、西汉砚台一般都包括砚石、研石(磨杵)两部分。
东汉发明了墨模,经过压模、出模等工序,墨质坚实而且形状规整。
墨丸改进为墨锭,可以执握着直接研磨,研石也就渐渐地绝迹了。
汉代已形成了全国制墨中心,喻麋墨在当时最有名气。
喻麋在今陕西省千阳县,靠近终南山,山右丛生松树,松枝烧出烟料宜于制墨。
三国时,制墨业进一步发展。
三国魏“韦诞墨”被赞誉为“百年如石,一点如漆”,是古墨的珍品。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载:韦诞制墨,“参以真珠、麝香,捣细合烟下铁臼,捣三万杵。
”墨中用药始于韦诞,用以益色、增香。
后人加入墨中的药料渐多,配方各异,多者达24味。
以致以墨入药,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七《土部·墨》云:“墨,亦名乌金、陈玄、玄香、乌玉块。
气味辛温,无毒。
主治止血,生肌肤,合金疮,治产后血晕崩,中卒下血,醋磨服之。
论文房四宝的审美特征与文化根源
论文房四宝的审美特征与文化根源
论文房四宝是指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具历史、艺术、审美价值的文化遗产。
论文房四宝的审美特征与文化根源如下:
一、审美特征
1. 笔:笔的审美特征在于其形状、笔锋和书写线条。
不同的笔形、笔锋和书写线条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情感、气韵和艺术效果。
2. 墨:墨的审美特征在于墨色的深浅、清浑、厚薄和融合。
墨可以表达出情感、气质和气韵,同时也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
3. 纸:纸的审美特征在于纸张的材质、质地、柔韧、光泽和纹理。
不同的纸张可以展现不同的观感、气质和艺术效果。
4. 砚:砚的审美特征在于其形状、材质和墨汁的渗透。
砚可以表现出古朴、典雅和精湛的艺术效果。
二、文化根源
1. 历史背景:文房四宝源于古代文化背景,经历了长时期的历史演变和发展,沉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2. 哲学思想:文房四宝的审美特征和文化根源也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密切相关,如儒家的美德、道家的自然、佛教的禅境,这些精神将文房四宝融入到人们的精神生活中。
3. 文学艺术:文房四宝也是中国文学艺术的重要媒介,如古诗词、书法、绘画等,都离不开文房四宝的作用和贡献。
综上所述,论文房四宝的审美特征与文化根源具有深远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它们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美学价值。
浅谈文房四宝之笔墨论
墨 的外 表 形式 多样 , 可 分 本 色墨 、 漆衣墨、 漱金墨、 漆边墨。
必 先利 其 器 ” 。因篇 幅所 囿 , 本 文 主 要 对 文 房 四 宝之 中笔 与 墨 墨之造型大致有方 、 长方 、 圆、 椭圆 、 不规则形等 。墨模一般是 及 其 由此 延 伸 的笔 法 、 墨 法 展 开 简 单 的研 究论 述 。 由正、 背、 上、 下、 左、 右六块组成, 圆形或偶像形墨模 则只需四 1 文 房 四 宝 之 一— — 笔 及 笔 法 的 鉴析 1 . 1 笔 的种 类 及 其 工 艺 板 或 二板 合 成 。 内置 墨 剂 ,合 紧锤 砸 成 品 。款 识大 多刻 于 侧
2 . 2中 国画 的 墨 法 书 写劲 直 方 正 之 字 , 向为 书 家 看 重 。 狼毫笔就字面而言,是以狼毫制成 。前代 也确实 以狼毫 在中国画中, 墨、 笔 与水பைடு நூலகம்是 紧 密 相 关 的 , “ 笔 精 墨 秒” , 要 求 制笔; 但今 日所称 之狼毫 , 为黄鼠狼之毫 , 而非狼之毫 。狼毫 用 笔精 致 , 用 墨 则应 从浓 到淡 , 从 淡到 浓 极 尽 变 化 之 能事 。所
笔之种类甚多, 但 以紫毫、 狼毫 、 羊毫及兼毫最为重要 。
面, 以便于重复使用 墨模 时, 容易更换 。 中国画 的用墨也是很讲 究的。 墨分“ 松烟” 和“ 油烟” 两种 ,
紫毫笔乃取野兔项背之毫制成 , 因色呈 黑紫而得名, 所 以 松烟墨用松枝烧烟加工制成;油烟墨用桐油或添烧烟加工制 也可称 兔毫 。南北方之兔毫坚韧程度不 同,也有取南北毫合 成 。 松烟墨的特点是色乌 , 无光泽 ; 油烟墨的特点是色泽黑亮, 制 的 。兔 毫 坚 韧 , 谓之健毫笔 , 以北 毫 为 尚, 其毫长而锐, 宜 于 有 光 泽 。
文房四宝墨的介绍
文房四宝墨的介绍墨是中国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器具,是文房四宝之一。
它以炭、油、水等原材料为主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调配加工得到不同的颜色和质地。
墨的使用时间长达数千年,作为书法、绘画、印章等艺术和日常文化使用的工具,它承载了大量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以下是对文房四宝墨的详细介绍。
1. 墨的历史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最早的墨是用于绘画的软笔墨。
随着印刷术和书写技术的发展,硬笔墨具备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墨的生产和加工方法也在不断改进和发展,如印泥、彩色墨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墨是孔孟之道的重要体现。
2. 墨的种类墨可以分为硬笔墨和软笔墨。
硬笔墨是指用于书法、印章、绘画等用途的坚硬墨条。
软笔墨是指用于绘画和水墨画的消解墨和蜡笔墨。
除此之外,还有彩墨、宣纸墨、金箔墨等多种墨类。
3. 墨的用途墨作为文化器具,有着广泛的用途,不仅可以用于书法、绘画、印章、文房卫生等方面,还可以用于医药、印染等领域。
其中,书法和绘画是最重要的应用领域。
通过不同的用法和工艺,可以创造出各种不同的风格和效果。
4. 墨的制作工艺墨的制作工艺通常包括研碎、浸泡、熬煮、晾干等过程。
首先将炭灰、油麻等原材料经过研碎,制成墨粉,然后把墨粉和胶体溶解在水中,挑选合适的草药、矿物质等添加到水中,进行浸泡和煮沸,以提高墨的质量。
最后将制成的墨干燥晾干,放入池中存储备用。
墨的制作需要专业技术和长期经验,以确保制成的墨色纯正、结构紧密、易操控。
5. 墨的保存方法墨的保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切勿与酸、碱等有害物质接触;二是要在干净、干燥、通风的地方储存;三是要避免阳光直射、高温、潮湿等环境;四是墨要定期保养和翻新,以确保其品质和保存时间。
总之,墨作为文房四宝之一,承载了中国千年文化的精髓和文化记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墨的传统和创新,体现了中国文化的进化和发展历程,对于宣扬和传承中华文化具有重大的意义。
文房四宝之古墨的发展史:墨香悠远,源远流长
文房四宝之古墨的发展史:墨香悠远,源远流长墨,是国人及世界大多数人所使用的书写或绘画颜料;而中国的古墨,是中国古代的历史性创造品,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绚丽辉煌的一部分。
中国古墨的历史悠久,最先可见实物是出土的甲骨文,在刻制甲骨文时已经有应用天然墨来染迹的历史,而最早的文献记载则是在西周的周宣王时“邢夷始制墨,字从黑土,煤烟所成,土之类也。
“——书鼓书法汇编。
但直到秦朝,大多数人使用天然墨水。
虽然有人造油墨,但没有得到普及,这可能是因为天然油墨之间的区别。
直到秦汉时期,人造油墨的生产和推广才开始,直到成品取得巨大进展。
在秦汉之前,没有固定形状的墨块,只有片张。
古人使用的墨水是小片状的墨。
使用于砚台,在墨上加水。
然后,墨被石头磨制并加以使用。
直到东汉后期,松木和油墨的成熟生产技术才出现了大批量生产的固定油墨。
从那时起,油墨是块状的成品,油墨块的形状越来越漂亮。
魏晋南北朝时期,墨生产有一定规模。
著名的油墨生产商改进了松烟油墨的生产工艺。
正是油烟油墨的生产趋于完美。
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将药物用在墨水中的历史,称为药物墨水,它不仅具有独特的风味,而且具有药物的功能。
在盛唐时期,墨业有一个完整的过程和一个固定的规模,还有许多著名的墨家。
其中,北墨一度成为宫廷御品,北墨以伊州墨为代表,被誉为“"易墨"”。
在安石混乱的出现之后,这场战争造成了大量的墨水工匠离开家园,墨水行业受到了极大打击。
在这类后台下易州闻名墨工奚超带着儿子奚廷珪离开江南之地歙州,幽美的江南之地和千年黄山松木使得他们重新看到了但愿,他们改进了捣松、和胶等要领,形成为了一整套操作规程,制成的墨在品质上超过了易州墨,为徽墨的历史开创了先河,父子二人所制得墨后来得到了南唐后主李煜的赏识,赐姓为李;后来又将独特的制墨之法传与耿姓和盛姓,一时皖南歙县、休宁等地墨家林立世代相沿,至此徽墨便开始闻名于世。
南宋时期是制墨的转折点,由于商业的繁荣,国家的稳定,书院众多,使得当时的墨用量巨大,而松烟墨的主要原料是松木,松木的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古代文房四宝——墨水
古代文房四宝——墨水墨是中国古代书写和绘画用到的墨锭。
墨的主要原料是炭黑、松烟、胶等,是碳元素以非晶质型态的存在。
通过砚用水研磨可以产生用于毛笔书写的墨汁,在水中以胶体的溶液存在。
墨给人的印象似稍嫌单一,但却是古代书写中必不可缺的。
书法讲究点墨。
用墨要富有感情、赋予激情,才能力透纸背,入木三分。
借助于这种独创的材料,中国书画奇幻美妙的艺术意境才能得以实现。
墨的世界并不乏味,而是内涵丰富。
作为一种消耗品,墨能完好如初地呈现于今者,当十分珍贵。
墨的制作非常讲究,选料纯正加工精细,上等的墨极为细腻、香醇.而细腻的程度主要取决于加工时捣件的次数,捣杵次数愈多愈细腻,据说一臼捣杵有上十万次的中国的墨是碳墨。
墨,是书写、绘画的色料。
唐代制墨名匠奚超、奚廷父子制的好墨,受南唐后主李煜的赏识,全家赐国姓“李氏”。
从“李墨”名满天下。
宋时李墨的产地歙县改名徽州,“李墨”改名为“徽墨”。
徽墨我国古代素来以“徽墨”为墨中之魁。
徽墨,顾名思义,就是产在古徽州的墨。
“徽墨”的“徽”,当然指的是由安徽省古徽州府所辖歙县、黟县、祁门县、休宁县、绩溪县、婺源县等“一府六县”组成的“古徽州”。
徽墨以松为基本原料,掺入20多种其他原料,经过点烟、和料、压磨、晾干、挫边、描金、装盒等工序精制而成。
成品具有色泽黑润、坚而有光、入纸不晕、舔笔不胶、经久不褪、馨香浓郁及防腐防蛀等特点,宜书宜画,素有“香彻肌骨,渣不留砚”之美称。
徽墨的色泽可分为焦、重、浓、淡、清“”五个层次,墨色历千年而不褪,油墨黑润赛漆,淡墨丰韵如神;用于书画变化无穷,妙趣横生。
它的两面还镌绘各种图案,美观典雅,是书画艺术的珍品。
色素制造用色素制造的墨水一般参有其它物质来防止色素被擦掉。
这样的墨水一般不渗入纸内,因此在印刷时使用的墨水可以降低印刷的成本。
染料制造用染料制造的墨水更强烈,但这样的墨水一般是溶在水中的,它们渗入纸内,并可能渗到纸的背部,因此它们在印刷中有一定的技术障碍。
中国古代文房四宝中的艺术与文化
中国古代文房四宝中的艺术与文化中国古代文房四宝是指毛笔、墨、宣纸和砚台,它们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这四种文房用具不仅仅是书写工具,更是艺术和文化的象征。
它们的存在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书写需求,更是展现了中国人的审美观和文化精神。
首先,毛笔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书写工具之一。
毛笔的制作需要选取优质的动物毛发,如黄鼠狼、羊毛等。
制笔的工艺非常讲究,需要将毛发修整成合适的形状,然后用丝线固定在笔杆上。
毛笔的笔尖柔软而富有弹性,能够根据书写者的力度和角度变化而产生不同的笔画效果。
毛笔的特点使得中国书法能够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艺术美感。
毛笔书法的魅力在于它能够通过线条的粗细、墨色的浓淡来表达文字之外的意境,使得书法作品更具有艺术性。
其次,墨是古代中国文房四宝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墨的制作需要将植物磨碎并加入水中,经过多次搅拌和沉淀后得到。
墨的制作过程需要耐心和技巧,以获得理想的墨色和质地。
墨色有浓墨、淡墨、干墨等不同种类,每一种墨色都可以用于不同的书法风格和题材。
墨的使用不仅仅是为了书写,更是一种艺术表达。
墨的墨色和墨香能够给人带来视觉和嗅觉上的享受,使得书写过程更加愉悦和有趣。
宣纸是中国古代文房四宝中的一种特殊纸张。
宣纸的制作需要选取优质的桑树皮,经过多道工序制成。
宣纸质地轻薄而坚韧,透气性好,非常适合书写和绘画。
宣纸的纹理和质感能够增加书法作品的层次感和艺术美感。
同时,宣纸的耐久性也非常好,可以保存很长时间而不会褪色或变形。
宣纸的使用不仅仅是为了书写和绘画,更是一种文化传承。
宣纸承载了中国人的智慧和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砚台是中国古代文房四宝中的一种特殊工具。
砚台用于研磨墨块,使其溶解在水中成为墨汁。
砚台的制作需要选取坚硬的石材,并经过精细的雕刻和打磨。
砚台的形状和纹理各不相同,每一块砚台都具有独特的美感。
砚台的使用不仅仅是为了研磨墨块,更是一种审美和文化的享受。
砚台的存在使得书写过程更加庄重和有仪式感,也使得书法作品更具有历史和文化的沉淀。
北京故宫馆藏文房四宝(墨)赏析(上)
北京故宫馆藏文房四宝(墨)赏析(上)文房四宝是中国独具特色的文书工具。
文房之名,起于我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公元420-589年),专指文人书房而言,以笔、墨、纸、砚为文房所使用,而被人们誉为“文房四宝”。
四宝品类繁多,丰富多彩,名品名师,见诸载籍。
四宝以湖笔、徽墨、宣纸、端砚著称,至今仍享盛名。
文房四宝不仅有实用价值,也是融汇绘画、书法、雕刻、装饰等各种艺术为一体的艺术品。
可称笔砚精良,人生一乐。
文房用具除四宝以外,还有笔筒、笔架、墨床、墨盒、臂搁、笔洗、书镇、水丞、水勺、砚滴、砚匣、印泥、印盒、裁刀、图章、卷筒等等,也都是书房中的必备之品。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文房四宝多为清代名师所作,皇家御用,其用料考究、工艺精美,代表了我国数千年来文房用具的发展水平和能工巧匠们的创造智慧与艺术才能,是文房用具中的瑰宝。
下面介绍故宫馆藏各式墨,请欣赏。
罗小华一池春绿墨罗小华一池春绿墨,直径8.0cm,厚1.3cm,墨圆式,两面凸边,通体涂金。
一面中心阳文行书“一池春绿”四字。
另一面为阳文画面:海水中凸起蟠螭,回绕如蚰蜒形。
墨一侧阳文楷书“水云居制”四字,另一侧“小华逸史”四字款。
“一池春绿”墨是罗小华墨品中流传有绪的珍品。
墨名“一池春绿”,系由南唐词家冯延巳《谒金门》中的“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而来。
此墨的图文设计颇具匠心,形制精美。
其字体流畅,挥洒自如,遒劲有力。
水纹荡漾,一蟠螭嬉游其间,悠闲自得,给人以超脱世俗之感。
江正玄玉墨江正玄玉墨,明嘉靖,直径8.1cm,厚0.9cm,墨圆形。
墨饼两面均凸起边框,墨面雕刻一条螭龙升降于云水间,墨背题阳文篆书“玄玉”,墨侧题“嘉靖庚子晴川江正制”。
江正制墨在明代麻三衡的《墨志》和清代《渔洋精华录》等书中均有记载,但传世实物仅见此锭。
“嘉靖庚子”为嘉靖十九年(1540年),此纪年可佐证文献关于江正生活年代的记载。
墨饰螭龙戏水纹始见于明嘉靖时期并流行于晚明,这一题材的时代风格鲜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房四宝中的墨文化研究【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墨的起源与发展的陈述和对墨的特点的描绘,以及对墨的制作过程、方式的具体介绍,使人们初步了解了墨的发展历史、特征形态、墨的制作方式和制墨的材料,最后通过对墨的鉴别赏识来说明历代喜爱书画的人对墨的热爱之情,以及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价值。
【关键词】墨文房四宝艺术文化书画制作鉴赏墨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中国的书法和绘画皆有赖于墨这一重要的物质,有了墨信息文字得于交流传播,有了墨绘画艺术得于增光添彩,它使中国的书写文化独树一帜,使中国的绘画艺术在世界美术之林中别具一格。
因为有了它才使得我国古代的典籍以及拓片流传于世,使今天的人们得于享受古老珍贵的文化遗产。
此外墨锭本身的造型则汇集了中国绘画、书法和雕刻技巧于一身,也是一种独具特色的工艺品。
我本人在学习中国画的过程中,对中国画的材料特别是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资料的查阅,图片的搜集,以及现实中对墨的运用体验,丰富了对中国传统绘画材料的认识,加深对中国传统绘画的情感,对中国绘画艺术的独特内涵认识更加深刻。
一、墨的起源与发展墨在中国拥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属于文房四宝之一的墨远在毛笔出现之前,就已经被我们的祖先用来作为着色的颜料。
中国古代使用墨品最早的历史是凭借着有限的出土文物以及古代文献中的相关记载整理而推演出来的,据此我们可以对墨的历史起源和发展有一些认识。
墨可以分为天然墨和人工墨两类。
天然墨始于新石器时代,在1980年时山西临潼姜寨村仰韶文化墓葬中出土了一套有石研、研石、水孟和黑红色氧化铁组成的绘画工具,其中黑红色氧化铁矿石就是天然墨。
关于古墨,《尚书》中记载:“墨,墨刑也。
臣下不能匡正其君,则以墨刑加之。
”说明古代有过“墨刑”这种刑罚。
《礼仪》中也有记载:“绳墨诚陈,不可欺以曲直。
”由此可以看出在古代建筑中多以墨线截木,这是墨的又一用途。
人工墨普遍认为是出现在西周时期。
最初的墨是墨粉,使用的时候调制,同调制绘画时使用的颜料一样。
随后由于书画的需求,促使墨在形式上有了很大的变化,从粉末状进化到了固态。
《考古通讯》1957对河南一座东汉墓的发掘简报上写:“……墨做成圆馒头形,已稍残,外边还保留真人手捏制作的痕迹。
”从墨粉到墨丸的改变是制墨发展史上一次重大的进步,纸的发明以及笔的改进带来了这种进步。
纸笔的进化极大促进了书画业的发展,所需要的墨也随之增加,墨粉的使用就较为不便了,于是产生了成锭的墨。
利用天然材料粘合制作墨是古代人类在日常、文化生活的需求和发展中不停探索的结果。
墨之所以在中国的历史上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中国的经济文化对其发展与繁荣起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
从春秋时期开始,墨已经被广泛使用在竹帛上写字,随着人工制墨的不断推广,优良的品质逐渐被人们所认可,得到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隋唐五代是中国古代经济文化高度繁荣的时期,这些为制墨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使得唐代的制墨业异常的兴盛。
宋代,由于统治者轻文事,制墨业没有特别显著的发展。
元代制墨以朱万初为代表,他所取的墨材为摧朽之松,三百年不坏,所制作的烟墨非常好。
明代,随着经济发展的稳定,文化得到了不断地推进,制墨业也变得发达起来,特别以徽墨为盛,徽州制墨业因此分为了“歙派”和“休派”。
到了清代,徽墨的发展更加多元化,更加丰富多彩,曹素功、汪近圣、汪节庵、胡天柱形成了各领风骚的四大家。
至新中国解放以前,徽墨业已经处在了微衰阶段,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积极支持各地墨厂墨店的恢复和发展,在安徽各县成立墨厂、生产合作社,久负盛名的徽墨得到了继续发展。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承载体,墨经过数千年的持续发展,无数能工巧匠的精雕细刻,历代文人的使用和赏味,已经成为一种在悠远历史长河中留下自己深刻印记的富有博大文化内涵的文化用品,得到人们的欢迎和广泛使用。
二、墨的特点墨由于各方面特征不同,从用途上分实用墨和观赏墨;从材质上分为松烟墨、漆烟墨、油烟墨等;从色彩上分有素色墨与彩色墨等;从形制上大体分为两类,实用性墨多为长方形或椭圆长条形,便于研磨,另一类观赏性墨,制作精致,形制多样,造型优美。
实用墨和观赏墨具有不同的用途,实用墨注重实用性,主要用于绘画和书写,而观赏则墨侧重形状、色彩和装潢,主要用于赏玩。
另外墨的用途还可细分为:御墨、贡墨、礼品墨、自制墨、玩赏墨等。
御墨和贡墨多为皇家和达官贵人所用之物,属于优质高档墨,御墨通常多在墨上著有“御制”二字,民间所见御墨多为制墨名家汪近圣“鉴古斋”所出的御墨。
礼品墨——装饰性强、造型美观,大部分属于观赏性、纪念性,实用性不好,中品多上品少。
礼品墨根据送赠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寿礼墨,如“福绿寿”、“八仙”,“寿屏”等;二是婚礼墨,如“凤九雏”、“龙九子”、“百子榴”等;三是赠送学生的学习用墨。
自制墨也有自用和观赏两种,其制作精致,包装讲究,价格上等。
玩赏墨形态奇趣,小巧玲珑,人见人爱,是收藏家热切所求之物。
此外还有药墨、茶墨等。
根据材质、烟料品类的不同,有了不同特点的松烟墨与油烟墨,油烟性柔,松烟性刚;油烟性润,松烟性燥;油烟色黑而泛紫,松烟色黑而光泛蓝;相同墨体的油烟墨稍重,而松烟墨稍轻。
另外,松烟更适宜写字,不适宜作画。
墨以黑色、深褐色为多,但也有彩色墨,颜色多是红、黄、蓝、白、石绿和紫色,墨质好,价格昂贵。
三、墨的制作制墨是东方独有的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手工艺,墨从粗糙的原料变成可以让人使用、赏析、收藏的珍贵艺术品,期间要经历非常复杂和精细的制作过程。
首先是备料,煤、胶、香料是制墨所需要的原料。
制作墨使用的煤是指燃烧各种油脂后所产生的黑色烟尘,如松脂、桐油等,在其燃烧的火焰上方采集,主要成分是碳元素单质。
从菜籽油、胡麻油、椿油、大豆油的燃烧中采集的煤较好,用松树脂燃烧之后采集的煤就是有名的松烟,用松烟制成的墨属于上品,享有很高的声誉。
宋代晁贯之在《墨经》中有关采集松烟有这样的描述:松柴不能随意砍伐,应先用锋利的斧头轻砍松树,查看渗出树脂的反应,树脂分泌丰富时方可砍伐,砍下后以3到5根松柴烧。
距离火焰愈远愈能采到好煤,在距离火焰最远的顶部收集的煤叫做顶烟。
有的墨标明了由顶烟所制,以示为品质优良的好墨。
采集松烟的设备是四周围起来约18米的方形空间,排着大小不同的灶,小的灶采集的煤品质比大的灶采集的好。
除了选烟之外,胶是决定墨质的首要因素,好的胶能造出好的墨,胶质通常用兽皮、兽骨、鱼皮、鱼骨、鱼鳞等制得。
另外在制墨过程中加入香料是为了消除墨中胶的气味,动物性的麝香和植物性的龙脑(冰片)都是受到重视的珍贵材料。
由于科技进步,人造香料已经取代天然香料被广泛使用。
人造香料主要是用蔷薇花和茉莉花,进行加工,制造出比天然香料更为复杂的香味。
其次是炼墨。
煤和胶正式融合的时候是开始炼墨时。
煤的颗粒很小,连人呼吸的震动也会使粒子飞散,很容易和灰尘混在一起,墨的品质会因此受到影响,为了除去煤中的夹杂物,必须先过滤。
然后在火上架好一米宽的木板,通常放煤600—700克,胶120—140克,煤和胶就在这块木板上调和均匀,不同的墨所放的份量不一样。
技巧、火候的掌握决定产品的好坏,另外如何搅拌、软硬的程度、色泽等,都不能忽视。
除了揉搓之外,墨匠们还是用木臼、石臼、铁臼来捣。
然后是墨的成型。
将揉拉、搓好的墨团放入模具中使其成型。
模具大部分用梨木、樱花木来做,模具设计好后将墨团放入加压,即产生形态丰富、具有匠意的墨碇。
将墨团放入模具时大小要合适,密度不能过密或者过松,其温度最好接近人的体温,温度过高墨团会太软,过低的温度又会太硬。
从模具中取出的墨碇要经过干燥处理,第一步是放入草灰中干燥,必须每天更换草灰,先在箱中铺上2-3厘米的草灰,再将纸铺在上面,然后将墨放在纸上,翌日换灰。
用同样的方法反复来做,直到墨色固定,光泽不变,而且不致断裂、弯曲为止。
结束了草灰干燥之后便可自然干燥,将墨条用稻草根绑紧吊起来,不能直接受大风吹,放在通风处即可,所需时间约2—3个月,根据天气情况,干燥的时间也不一样。
在一块墨的从诞生到完全干燥这个过程中被认为不合格的墨就会被淘汰。
这一切完成之后就需进行最后的装饰。
干燥后的墨变得坚硬且结实,但外表附着灰尘,要用水洗,洗后再以同性质的烟料涂在上面,等到干燥之后进行抛光,可以用野猪牙、贝壳、棕叶、兽皮等来磨,贝壳磨出的墨较为光亮,而棕叶或兽皮磨出来的墨,色泽较沉静。
现在就可以在其上进行文字、图样、花纹的雕绘了,为了使其更加夺目,画工还会使用金粉、银粉、朱砂等珍贵颜料。
一块墨就这样制作完成了,但是磨墨也是非常有讲究的,不能太用力,轻轻磨就可以。
如果磨时有若即若离的感觉,便是软墨;如果磨的时候像有什么东西阻碍着便是硬墨。
磨墨的时候最好是倾斜一个角度来磨,其磨口惠呈现V字形,此方法水不易溅起,磨角不会产生残渣。
人们常说磨墨最好叫小孩子来做,用力适中,不致造成不良后果。
此过程还需考虑砚台的品质,因为以同样的墨在不同的砚台上来磨,其成色不尽相同。
墨被研磨后写在纸上、绢上,显出特有的光彩,墨的生命就算真正诞生了。
四、墨的赏鉴墨不仅具有书写绘画的功能,还是许多书画家和收藏者赏玩的宝物。
古墨的收藏与鉴定要通过“一看、二比、三记忆”,墨的气味、大小、轻重都与墨的品质有关。
如果墨掂起来轻,摸起来硬,微微清香,几十年不会损坏,就是好墨。
中国的制墨技术在晋代已发展得很纯熟,不但墨香萦绕,而且手感细腻,纹理出色。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曾对朋友说:“一日不闻墨香,三天不知食味”,而他对书法的专注和对墨的迷恋更使得他直接将墨食下。
他食墨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说有一天,王羲之正在书房里书写,妻子端了糯米饼和一碟米糖,叮嘱他趁热快吃,吃完再写。
他左手顺手抓起了个饼,妻子见状微笑离开了书房,待她再次来到书房,看到王羲之居然还是左手抓着饼,右手奋笔疾书,只好再次提醒他赶快吃,王羲之虽然点头却依旧没停下手中的笔。
等到妻子第三次走进书房时,发现桌上的饼已吃完,一旁的米糖碟子依然满当,一转脸看到王羲之嘴角全是浓浓一片墨迹就全明白了,就问王羲之:“你把糯米饼都吃了?”,“是啊。
”王羲之头也不抬,“好吃吗?”,“好吃。
”“蘸的糖甜吗?”“甜!”妻子终于忍不住大笑起来,王羲之抬头看见妻子指着他的嘴唇,便用手往嘴上一抹,看到满手墨迹,再低头看看糖碟和砚台,也哈哈大笑起来:“墨糖、墨糖,人间美味啊!”这虽然只是一个传说,不可征信,但以此可见当时的墨制作精良,具有独特的香味,致使书圣墨入口却不被察觉。
墨也常常被古代诗人赋予诗句给予赞美:珍重岁寒烟,携来路几千。
只应真典浩,消得苦磨研。
正色浮断言,精光动蜀笺。
因君强濡染,舍此即忘荃。
①由于墨锭不仅具有使用功能,还具有独特的收藏价值,所以在这种需求之下,墨质要求越来越精良,并追求形式与装饰美观,这使得中国古代的工艺美术就专门有墨的形制这一门类,墨锭也就随之成为了人们的珍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