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液矿床类型及特征(斑岩型矿床)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斑状结构的形成:斑晶由早阶段岩浆结晶产生,形成于地下 较深部位;而细粒或隐晶质基质为浅部晚阶段岩浆结晶物, 岩浆裹挟着早期结晶的矿物(即斑晶)上升到浅部冷凝结晶。
斑岩型矿床
--概念
• 斑岩型矿床( porphyry deposit )
• ——凡是在时间上、空间上和成因上与浅成或超浅成中酸性 斑岩体有关的细脉浸染型矿床,通称为斑岩型矿床;
斑岩型矿床
--特点
• 经济特点
矿床埋藏深度浅,适合于大规模、机械化露天开采。
矿石品位较低( Cu 一般为 0 .4 - 1 % ) ,但矿化分布均匀, 矿石工艺性能稳定,可选性好。
矿床常成群、成带分布,规模巨大;
矿石中常伴生有多种有用组份可供综合利用,除 Cu 、 Mo 、Au 、W 、Sn 、Pb 、Zn 外,尚可综合回收 Ag 、 Re(铼)、 Co 、S 、Se(硒)、Te(碲)等元素。
斑岩型矿床
--特点
• 地质特点-时空分布
• ——空间上集中分布于滨太平洋带( Cu 储量 > 500 万 t 的超大型斑岩矿床的 90 % ) ,次为特提斯-喜马 拉雅带( ~5 % )和中亚-蒙古带( ~ 4 % )。
• ——时间上集中分布于新生代( ~ 60 % ) ,其次是 中生代( ~ 35 % ),在中生代则主要是在燕山期。
斑岩型矿床
--特点
德兴 玉龙
斑岩型矿床
--特点
斑岩型矿床
--特点
• 地质特点-大地构造背景
• ——斑岩型矿床主要产于汇聚板块的边界;
• 大洋板片俯冲产生的岛弧和陆缘弧环境(滨太平洋带),
• 陆一陆碰撞造山环境(特提斯一喜马拉雅带,中亚一蒙 古带)。
斑岩型矿床
大地构造背景
岛弧环境的斑岩型矿床: 主要环绕西太平洋广泛分 布(印尼、菲律宾、巴布 亚新几内亚、澳大利亚等 国)
片理等); 斑岩铜矿中常伴有角砾状地质体和角砾岩筒,这些角砾岩筒(或
地质体)对矿化,特别是对原生矿的富集起着重要作用。
斑岩型矿床
--特点
形成条件——构造条件
角砾岩体(筒)在一些斑岩型矿床中起重要控矿作用。角 砾岩体的成因有爆发型 、崩塌型、热液侵入型三类,它们 均与剧烈的气液活动有关。它们的形成深度一般不超过2-3 km 。
斑岩型金矿的储量一般为几十吨至几百吨,有的达上千吨 ( 印 尼 Grasberg 1952 t , 乌 兹 别 克 斯 坦 Almalyk 1980 t)
斑岩型矿床
• 地质特点
• 时空分布 • 大地构造背景 • 围岩蚀变及分带 • 矿体形态、产状 • 矿石组分、组构 • 矿床的氧化和次生富集作用
--特点
斑岩型矿床
--特点
• 经济特点
斑岩型 Cu 矿是当今世界铜矿的最主要类型,占探明储量的 50 %以上; Mo 产量> 70 %来自斑岩型矿床;
斑岩型铜矿的储量一般为几百万吨,有的达几千万吨(智利 Chuquicamata(丘基卡马塔)~5300万t, 该铜矿坑是全球生产铜 最多的矿场。这个矿洞现有850米深。美国Bingham ~2000万t)
Fe(OH)3脱水形成褐铁矿(针铁矿、水针铁矿、 水赤铁矿),构成“铁帽”
CuFeS2 (黄铜矿) + O2 + H2O → CuSO4 + FeSO4 + H2SO4 2CuSO4 + 2CaCO3 + 5H2O → Cu2[CO3](OH)2 (孔雀石)
+ 2CaSO4·2H2O + CO2↑
潜水面以下的还原带:
CuSO4 + 5CuFeS2 + 8H2O → 8Cu2S + 5FeSO4 + 8H2SO4
黄铜矿
辉铜矿
含铜量 34.6 %
79.8 %
CuSO4 + 4FeS2 + 4H2O → 7CuS + 4FeSO4 + 4H2SO4
黄铁矿
铜蓝
含铜量 0%
66.5 %
上述过程使原生矿石的品位大大提高,即所谓的 “次生硫化物富集作用”
• ——斑岩型矿床过去又称为“细脉浸染型矿床”;
• ——19 世纪 20 年代初最早发现于美国西部;
• ——斑岩型矿床的主要矿种有 Cu、Mo、Au、Sn、W、Pb-Zn (- Ag )等。
发现的第一个斑岩型铜矿—— 美国的宾汉姆铜矿(Bingham)
露天铜矿的直径有4公里, 深达1.2公里,面积 7.7平方 公里。矿石含铜量很低,采 用露天大规模开采方法,通 过提高产量来盈利。
自然Cu + 孔雀石 + 蓝铜矿
本节内容Biblioteka Baidu
斑 斑岩型矿床的概念 斑岩型矿床的形成条件
岩 斑岩型矿床的特点 型 斑岩型矿床的成因
斑岩型矿床的类型
矿 床
斑岩型矿床
--成因
❖含矿斑岩体和大部分矿质是来自地壳深处-上地幔和地壳分界 面附近分异出来的中-中酸性岩浆。它们通过深大断裂,上侵 到1.5-3 km或更浅部,由于温度、压力骤然降低,岩浆迅速 冷却成斑状岩石,随即开始钾长石化、石英-绢云母化,以及 各阶段的矿化作用,形成一个统一的连续的过程。
矿体由细脉浸染状矿石组成,赋存于岩筒内。据统计:南 北美洲58个斑岩铜矿床,产在角砾岩筒中的占70%。我国 河南、江西、海南岛等地也有发现。它是寻找斑岩型矿床 的重要标志之一。
本节内容
斑 斑岩型矿床的概念 岩 斑岩型矿床的形成条件
斑岩型矿床的特点(经济、地质)
型 斑岩型矿床的成因 矿 斑岩型矿床的类型 床
--特点
斑岩型矿床
--特点
陆缘弧环境的斑岩型矿床: 广泛太平洋东海岸,经典成矿省包括安第斯中部(智利、阿根廷、秘
鲁)和美国西部
斑岩型矿床
--特点
碰撞造山环境的斑岩型矿床:主要分布于特提斯
喜马拉雅带(西起西班牙,经克罗地亚、罗马尼亚、 保加利亚、土耳其、亚美尼亚、伊朗、巴基斯坦,东 到中国西藏和缅甸等地)和中亚 蒙古带(西起乌兹
若次生硫化物进一步氧化(潜水面下降):
含铜量
4Cu2S + 9O2 → 2Cu2O + 4CuSO4
辉铜矿
赤铜矿
79.8 %
88.8 %
含铜量
4Cu2S + 2O2 → Cu + CuSO4
辉铜矿
自然铜
79.8 %
100 %
上述过程使矿石的品位进一步提高,即所谓的 “次生氧化富集作用”
黄铜矿 + 铜蓝 黄铜矿 + 斑铜矿
热液矿床类型及特征 ----斑(玢)岩型矿床
本节内容
斑 斑岩型矿床的概念 岩 斑岩型矿床的形成条件
斑岩型矿床的特点
型 斑岩型矿床的成因 矿 斑岩型矿床的类型 床
斑岩型矿床
--概念
——斑岩是具有斑状结构的火成岩。斑岩主要分为喷 出岩和浅成岩两大类。喷出岩是火山岩浆喷出后冷 凝形成的,浅成岩是火山岩浆侵入地壳浅层冷凝形 成的。
本节内容
斑 斑岩型矿床的概念 岩 斑岩型矿床的形成条件
斑岩型矿床的特点
型 斑岩型矿床的成因 矿 斑岩型矿床的类型 床
斑岩型矿床
① 物理化学条件 ② 岩浆岩条件 ③ 地层条件 ④ 构造条件
--形成条件
斑岩型矿床 形成条件——物理化学条件
• 温度 • ——斑岩型矿床的形成经历了高、中温热液阶段 • ——黑云母化和钾长石化形成于 700 ~ 600 ℃ • ——石英-绢云母化形成于 420 ℃ 左右 • ——泥化蚀变形成于300 ~ 100 ℃ • ——硫化物形成于 350 ~ 250 ℃ • 深度 • ——中深到浅成的范围(2 ~ 5公里) • (次火山环境的产物)
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经中国新疆、甘肃和内蒙, 东到黑龙江)
Porphyry CuAu depoaits
斑岩型矿床
--特点
冈底斯斑岩Cu-Mo矿带
玉龙斑岩Cu-Mo矿带
斑岩型矿床
--特点
• 地质特点-围岩蚀变及分带
围岩蚀变十分发育,范围可达数 百米至数千米,并具明显的、规 律的水平和垂直分带; 由岩体中心向外:钾化带 (potassic zone ) →石英-绢云母化 带(绢英岩化带、似千枚岩化带, phyllic zone) →泥化带(粘土化带, argilli zone ) →青磐岩化带 ( prophylitic zone )
典型的实例有美国克拉玛祖斑岩铜矿,我国江西德兴铜矿。
海相火山 岩型10%
沉积岩型 12%
铜镍硫化物 矿床8%
热液脉型 4%
矽卡岩型 21%
斑岩型 45%
我国主要铜矿床类型分布概况
斑岩型矿床
❖ 工业意义 ➢ Cu、Mo为主,其次为W、Sn、Au、Ag、 Pb、Zn等 ➢ 品位低、规模大、矿化均匀 ➢ 埋藏浅,易开采 ➢ 矿石成分简单,易选 ➢ 可供综合利用的矿种多
非金属矿物主要为石英,次为绢云母、绿泥石、重晶石等。
斑岩型矿床
--特点
• 地质特点-矿石组构
矿石构造以细脉浸染状为主; 由矿化中心向外依次为:浸染状→细脉浸染状→细脉状、脉状。
斑岩型矿床
--特点
斑岩型矿床典型矿化及其分带
斑岩型矿床典型矿石构造及其分带
斑岩型矿床
--特点
• 地质特点-矿床的氧化和次生富集作用
斑岩型矿床在近地 表常发生各种复杂 的氧化和次生富集 作用。
既提高了矿石品位, 又是一种重要的找 矿标志。
西藏厅宫铜矿区 地表氧化矿石
Butte,Montana 美国蒙大拿州比优特矿坑
近地表氧化带(潜水面以上):
2FeS2 (黄铁矿) + 7O2 + H2O → 2FeSO4 + 2H2SO4 4FeSO4 + O2 + 2H2SO4 → 2Fe2(SO4)3 + 2H2O Fe2(SO4)3 + 6H2O → 2Fe(OH)3(胶体) + 3H2SO4
这是当前世界上最大的人为挖掘矿坑
斑岩型矿床
--概念
斑岩型铜矿床是铜矿石的重要来源,也是一类最为重要的 陆相次火山热液矿床。其特点的是矿石品位低,矿量大,即一 贫二大,铜一般0.4~1%。目前,世界各国均在斑岩出露的地区 注意寻找这类铜矿床。
除了斑岩铜矿外,与中酸性浅成-超浅成侵入体有关的矿床 还有“斑岩钼矿”、“斑岩钨矿”、“斑岩锡矿”,“斑岩铅锌矿”等,其 成矿作用大体相似。
斑岩型矿床
形成条件——岩浆岩条件
在时间上、空间上和成因上均与斑状结构的中酸性浅成-超浅 成侵入体有关,如花岗闪长斑岩、石英二长斑岩、二长斑岩、 石英斑岩、粗安斑岩、英安斑岩等,它们常与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等钙碱性系列喷出岩有联系;
含矿斑岩体的形态多为岩株、岩筒或岩钟状;
矿化集中在斑岩体上部或顶部的内外接触带中,出露面积一 般较小(多< 1 km2)。如江西德兴朱砂红岩体仅有0.02 km2。
斑岩型矿床常与脉状矿床或矽卡岩矿床伴生。可见,在一定 的地质条件下,在已知有矽卡岩铜矿床或脉状铜矿床的地区及 其附近,应注意找寻斑岩型铜矿床,反之亦然。
斑岩型矿床
--特点
斑岩型矿床
形成条件——构造条件 含矿斑岩体受区域性断裂构造控制,尤其是两组断裂的交汇
处; 矿体受岩体和围岩中的微裂隙控制(原生裂隙、层间裂隙、
斑岩型矿床
岀露面积 岩体数 所占数量比 有关矿床所占储量比
<1
25
73
86.3
1—2
3
9
0.9
>2
6
18
12.8
据我国34个斑岩铜矿床及矿化点的统计, 岩体出露面积小于1 km2,矿床所占储量最大。
斑岩型矿床
形成条件——地层条件
含矿斑岩体的围岩岩性多样,造成矿化类型的多样性。 ➢致密的硅铝质岩石:可作为岩体顶盖的隔挡层,有利于矿 液在岩体内部和接触带成矿; ➢活泼的碳酸盐岩:易于交代形成品位较富的脉状或似层状 矿体,或在接触带附近形成矽卡岩矿体。
斑岩型矿床
--特点
—矿化主要与钾化带和石英−绢云母化带关系密切。
由钾化带 石英绢云
母化带,硫化物总量 增加,黄铜矿/黄铁矿 比值减小
—围岩蚀变的带状分布 规律是斑岩型矿床的 重要找矿标志。
斑岩型矿床
--特点
• 地质特点-矿体形态产状
矿化多集中在岩体的顶部或附近围岩中,矿体多受 岩体和围岩中的微细裂隙控制或受斑岩体中角砾岩 筒控制
同一矿区,由于围岩岩性不同,可出现不同的矿化 类型
斑岩体内部的细脉浸染型矿化——柱状矿体、筒状矿体
与碳酸盐岩或凝灰岩接触带附近的矽卡岩型矿化——透镜状 矿体、似层状
围岩断裂中的次火山热液脉型矿化——脉状矿体
斑岩型矿床
--特点
• 地质特点-矿石组分
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黄铜矿、辉钼矿,次为斑铜矿、黝铜矿, 伴生方铅矿、闪锌矿、磁铁矿、磁黄铁矿以及金、银等矿物。
——斑岩以石英和碱性长石为斑晶,以中、酸性岩石 为主,如石英斑岩、花岗斑岩等。
石英斑岩
花岗斑岩
斑岩型矿床
--概念
❖斑状结构:是指岩石中的矿物颗粒可以分为明显的两群,一 群结晶较为粗大肉眼可以识别矿物颗粒,而另一群则颗粒细 小以至于肉眼无法辨认(如玻璃质和隐晶质),这粗大的一 群矿物颗粒就是所谓“斑晶” ,而细小到肉眼无法辨识的一大 群矿物集合体就叫做基质。
斑岩型矿床
--概念
• 斑岩型矿床( porphyry deposit )
• ——凡是在时间上、空间上和成因上与浅成或超浅成中酸性 斑岩体有关的细脉浸染型矿床,通称为斑岩型矿床;
斑岩型矿床
--特点
• 经济特点
矿床埋藏深度浅,适合于大规模、机械化露天开采。
矿石品位较低( Cu 一般为 0 .4 - 1 % ) ,但矿化分布均匀, 矿石工艺性能稳定,可选性好。
矿床常成群、成带分布,规模巨大;
矿石中常伴生有多种有用组份可供综合利用,除 Cu 、 Mo 、Au 、W 、Sn 、Pb 、Zn 外,尚可综合回收 Ag 、 Re(铼)、 Co 、S 、Se(硒)、Te(碲)等元素。
斑岩型矿床
--特点
• 地质特点-时空分布
• ——空间上集中分布于滨太平洋带( Cu 储量 > 500 万 t 的超大型斑岩矿床的 90 % ) ,次为特提斯-喜马 拉雅带( ~5 % )和中亚-蒙古带( ~ 4 % )。
• ——时间上集中分布于新生代( ~ 60 % ) ,其次是 中生代( ~ 35 % ),在中生代则主要是在燕山期。
斑岩型矿床
--特点
德兴 玉龙
斑岩型矿床
--特点
斑岩型矿床
--特点
• 地质特点-大地构造背景
• ——斑岩型矿床主要产于汇聚板块的边界;
• 大洋板片俯冲产生的岛弧和陆缘弧环境(滨太平洋带),
• 陆一陆碰撞造山环境(特提斯一喜马拉雅带,中亚一蒙 古带)。
斑岩型矿床
大地构造背景
岛弧环境的斑岩型矿床: 主要环绕西太平洋广泛分 布(印尼、菲律宾、巴布 亚新几内亚、澳大利亚等 国)
片理等); 斑岩铜矿中常伴有角砾状地质体和角砾岩筒,这些角砾岩筒(或
地质体)对矿化,特别是对原生矿的富集起着重要作用。
斑岩型矿床
--特点
形成条件——构造条件
角砾岩体(筒)在一些斑岩型矿床中起重要控矿作用。角 砾岩体的成因有爆发型 、崩塌型、热液侵入型三类,它们 均与剧烈的气液活动有关。它们的形成深度一般不超过2-3 km 。
斑岩型金矿的储量一般为几十吨至几百吨,有的达上千吨 ( 印 尼 Grasberg 1952 t , 乌 兹 别 克 斯 坦 Almalyk 1980 t)
斑岩型矿床
• 地质特点
• 时空分布 • 大地构造背景 • 围岩蚀变及分带 • 矿体形态、产状 • 矿石组分、组构 • 矿床的氧化和次生富集作用
--特点
斑岩型矿床
--特点
• 经济特点
斑岩型 Cu 矿是当今世界铜矿的最主要类型,占探明储量的 50 %以上; Mo 产量> 70 %来自斑岩型矿床;
斑岩型铜矿的储量一般为几百万吨,有的达几千万吨(智利 Chuquicamata(丘基卡马塔)~5300万t, 该铜矿坑是全球生产铜 最多的矿场。这个矿洞现有850米深。美国Bingham ~2000万t)
Fe(OH)3脱水形成褐铁矿(针铁矿、水针铁矿、 水赤铁矿),构成“铁帽”
CuFeS2 (黄铜矿) + O2 + H2O → CuSO4 + FeSO4 + H2SO4 2CuSO4 + 2CaCO3 + 5H2O → Cu2[CO3](OH)2 (孔雀石)
+ 2CaSO4·2H2O + CO2↑
潜水面以下的还原带:
CuSO4 + 5CuFeS2 + 8H2O → 8Cu2S + 5FeSO4 + 8H2SO4
黄铜矿
辉铜矿
含铜量 34.6 %
79.8 %
CuSO4 + 4FeS2 + 4H2O → 7CuS + 4FeSO4 + 4H2SO4
黄铁矿
铜蓝
含铜量 0%
66.5 %
上述过程使原生矿石的品位大大提高,即所谓的 “次生硫化物富集作用”
• ——斑岩型矿床过去又称为“细脉浸染型矿床”;
• ——19 世纪 20 年代初最早发现于美国西部;
• ——斑岩型矿床的主要矿种有 Cu、Mo、Au、Sn、W、Pb-Zn (- Ag )等。
发现的第一个斑岩型铜矿—— 美国的宾汉姆铜矿(Bingham)
露天铜矿的直径有4公里, 深达1.2公里,面积 7.7平方 公里。矿石含铜量很低,采 用露天大规模开采方法,通 过提高产量来盈利。
自然Cu + 孔雀石 + 蓝铜矿
本节内容Biblioteka Baidu
斑 斑岩型矿床的概念 斑岩型矿床的形成条件
岩 斑岩型矿床的特点 型 斑岩型矿床的成因
斑岩型矿床的类型
矿 床
斑岩型矿床
--成因
❖含矿斑岩体和大部分矿质是来自地壳深处-上地幔和地壳分界 面附近分异出来的中-中酸性岩浆。它们通过深大断裂,上侵 到1.5-3 km或更浅部,由于温度、压力骤然降低,岩浆迅速 冷却成斑状岩石,随即开始钾长石化、石英-绢云母化,以及 各阶段的矿化作用,形成一个统一的连续的过程。
矿体由细脉浸染状矿石组成,赋存于岩筒内。据统计:南 北美洲58个斑岩铜矿床,产在角砾岩筒中的占70%。我国 河南、江西、海南岛等地也有发现。它是寻找斑岩型矿床 的重要标志之一。
本节内容
斑 斑岩型矿床的概念 岩 斑岩型矿床的形成条件
斑岩型矿床的特点(经济、地质)
型 斑岩型矿床的成因 矿 斑岩型矿床的类型 床
--特点
斑岩型矿床
--特点
陆缘弧环境的斑岩型矿床: 广泛太平洋东海岸,经典成矿省包括安第斯中部(智利、阿根廷、秘
鲁)和美国西部
斑岩型矿床
--特点
碰撞造山环境的斑岩型矿床:主要分布于特提斯
喜马拉雅带(西起西班牙,经克罗地亚、罗马尼亚、 保加利亚、土耳其、亚美尼亚、伊朗、巴基斯坦,东 到中国西藏和缅甸等地)和中亚 蒙古带(西起乌兹
若次生硫化物进一步氧化(潜水面下降):
含铜量
4Cu2S + 9O2 → 2Cu2O + 4CuSO4
辉铜矿
赤铜矿
79.8 %
88.8 %
含铜量
4Cu2S + 2O2 → Cu + CuSO4
辉铜矿
自然铜
79.8 %
100 %
上述过程使矿石的品位进一步提高,即所谓的 “次生氧化富集作用”
黄铜矿 + 铜蓝 黄铜矿 + 斑铜矿
热液矿床类型及特征 ----斑(玢)岩型矿床
本节内容
斑 斑岩型矿床的概念 岩 斑岩型矿床的形成条件
斑岩型矿床的特点
型 斑岩型矿床的成因 矿 斑岩型矿床的类型 床
斑岩型矿床
--概念
——斑岩是具有斑状结构的火成岩。斑岩主要分为喷 出岩和浅成岩两大类。喷出岩是火山岩浆喷出后冷 凝形成的,浅成岩是火山岩浆侵入地壳浅层冷凝形 成的。
本节内容
斑 斑岩型矿床的概念 岩 斑岩型矿床的形成条件
斑岩型矿床的特点
型 斑岩型矿床的成因 矿 斑岩型矿床的类型 床
斑岩型矿床
① 物理化学条件 ② 岩浆岩条件 ③ 地层条件 ④ 构造条件
--形成条件
斑岩型矿床 形成条件——物理化学条件
• 温度 • ——斑岩型矿床的形成经历了高、中温热液阶段 • ——黑云母化和钾长石化形成于 700 ~ 600 ℃ • ——石英-绢云母化形成于 420 ℃ 左右 • ——泥化蚀变形成于300 ~ 100 ℃ • ——硫化物形成于 350 ~ 250 ℃ • 深度 • ——中深到浅成的范围(2 ~ 5公里) • (次火山环境的产物)
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经中国新疆、甘肃和内蒙, 东到黑龙江)
Porphyry CuAu depoaits
斑岩型矿床
--特点
冈底斯斑岩Cu-Mo矿带
玉龙斑岩Cu-Mo矿带
斑岩型矿床
--特点
• 地质特点-围岩蚀变及分带
围岩蚀变十分发育,范围可达数 百米至数千米,并具明显的、规 律的水平和垂直分带; 由岩体中心向外:钾化带 (potassic zone ) →石英-绢云母化 带(绢英岩化带、似千枚岩化带, phyllic zone) →泥化带(粘土化带, argilli zone ) →青磐岩化带 ( prophylitic zone )
典型的实例有美国克拉玛祖斑岩铜矿,我国江西德兴铜矿。
海相火山 岩型10%
沉积岩型 12%
铜镍硫化物 矿床8%
热液脉型 4%
矽卡岩型 21%
斑岩型 45%
我国主要铜矿床类型分布概况
斑岩型矿床
❖ 工业意义 ➢ Cu、Mo为主,其次为W、Sn、Au、Ag、 Pb、Zn等 ➢ 品位低、规模大、矿化均匀 ➢ 埋藏浅,易开采 ➢ 矿石成分简单,易选 ➢ 可供综合利用的矿种多
非金属矿物主要为石英,次为绢云母、绿泥石、重晶石等。
斑岩型矿床
--特点
• 地质特点-矿石组构
矿石构造以细脉浸染状为主; 由矿化中心向外依次为:浸染状→细脉浸染状→细脉状、脉状。
斑岩型矿床
--特点
斑岩型矿床典型矿化及其分带
斑岩型矿床典型矿石构造及其分带
斑岩型矿床
--特点
• 地质特点-矿床的氧化和次生富集作用
斑岩型矿床在近地 表常发生各种复杂 的氧化和次生富集 作用。
既提高了矿石品位, 又是一种重要的找 矿标志。
西藏厅宫铜矿区 地表氧化矿石
Butte,Montana 美国蒙大拿州比优特矿坑
近地表氧化带(潜水面以上):
2FeS2 (黄铁矿) + 7O2 + H2O → 2FeSO4 + 2H2SO4 4FeSO4 + O2 + 2H2SO4 → 2Fe2(SO4)3 + 2H2O Fe2(SO4)3 + 6H2O → 2Fe(OH)3(胶体) + 3H2SO4
这是当前世界上最大的人为挖掘矿坑
斑岩型矿床
--概念
斑岩型铜矿床是铜矿石的重要来源,也是一类最为重要的 陆相次火山热液矿床。其特点的是矿石品位低,矿量大,即一 贫二大,铜一般0.4~1%。目前,世界各国均在斑岩出露的地区 注意寻找这类铜矿床。
除了斑岩铜矿外,与中酸性浅成-超浅成侵入体有关的矿床 还有“斑岩钼矿”、“斑岩钨矿”、“斑岩锡矿”,“斑岩铅锌矿”等,其 成矿作用大体相似。
斑岩型矿床
形成条件——岩浆岩条件
在时间上、空间上和成因上均与斑状结构的中酸性浅成-超浅 成侵入体有关,如花岗闪长斑岩、石英二长斑岩、二长斑岩、 石英斑岩、粗安斑岩、英安斑岩等,它们常与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等钙碱性系列喷出岩有联系;
含矿斑岩体的形态多为岩株、岩筒或岩钟状;
矿化集中在斑岩体上部或顶部的内外接触带中,出露面积一 般较小(多< 1 km2)。如江西德兴朱砂红岩体仅有0.02 km2。
斑岩型矿床常与脉状矿床或矽卡岩矿床伴生。可见,在一定 的地质条件下,在已知有矽卡岩铜矿床或脉状铜矿床的地区及 其附近,应注意找寻斑岩型铜矿床,反之亦然。
斑岩型矿床
--特点
斑岩型矿床
形成条件——构造条件 含矿斑岩体受区域性断裂构造控制,尤其是两组断裂的交汇
处; 矿体受岩体和围岩中的微裂隙控制(原生裂隙、层间裂隙、
斑岩型矿床
岀露面积 岩体数 所占数量比 有关矿床所占储量比
<1
25
73
86.3
1—2
3
9
0.9
>2
6
18
12.8
据我国34个斑岩铜矿床及矿化点的统计, 岩体出露面积小于1 km2,矿床所占储量最大。
斑岩型矿床
形成条件——地层条件
含矿斑岩体的围岩岩性多样,造成矿化类型的多样性。 ➢致密的硅铝质岩石:可作为岩体顶盖的隔挡层,有利于矿 液在岩体内部和接触带成矿; ➢活泼的碳酸盐岩:易于交代形成品位较富的脉状或似层状 矿体,或在接触带附近形成矽卡岩矿体。
斑岩型矿床
--特点
—矿化主要与钾化带和石英−绢云母化带关系密切。
由钾化带 石英绢云
母化带,硫化物总量 增加,黄铜矿/黄铁矿 比值减小
—围岩蚀变的带状分布 规律是斑岩型矿床的 重要找矿标志。
斑岩型矿床
--特点
• 地质特点-矿体形态产状
矿化多集中在岩体的顶部或附近围岩中,矿体多受 岩体和围岩中的微细裂隙控制或受斑岩体中角砾岩 筒控制
同一矿区,由于围岩岩性不同,可出现不同的矿化 类型
斑岩体内部的细脉浸染型矿化——柱状矿体、筒状矿体
与碳酸盐岩或凝灰岩接触带附近的矽卡岩型矿化——透镜状 矿体、似层状
围岩断裂中的次火山热液脉型矿化——脉状矿体
斑岩型矿床
--特点
• 地质特点-矿石组分
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黄铜矿、辉钼矿,次为斑铜矿、黝铜矿, 伴生方铅矿、闪锌矿、磁铁矿、磁黄铁矿以及金、银等矿物。
——斑岩以石英和碱性长石为斑晶,以中、酸性岩石 为主,如石英斑岩、花岗斑岩等。
石英斑岩
花岗斑岩
斑岩型矿床
--概念
❖斑状结构:是指岩石中的矿物颗粒可以分为明显的两群,一 群结晶较为粗大肉眼可以识别矿物颗粒,而另一群则颗粒细 小以至于肉眼无法辨认(如玻璃质和隐晶质),这粗大的一 群矿物颗粒就是所谓“斑晶” ,而细小到肉眼无法辨识的一大 群矿物集合体就叫做基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