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地压预测与控制体系
防治煤矿冲击地压细则

防治煤矿冲击地压细则
煤矿冲击地压是指在采煤过程中,由于覆岩层的倾斜或厚度变化等原因,引起岩层失稳,产生顶板及底板的剧烈运动和变形,对矿井和矿工的安全造成威胁的现象。
为了有效防治煤矿冲击地压,制定了以下的细则:
1. 应加强预测和监测,制定合理的覆岩层稳定性评价方法和指标。
通过实时监测,及时评估岩层的稳定性,及时预警和采取措施。
2. 采取合理的采煤工艺和支护方式,如合理的采煤工作面开采尺寸、配合适当的支护方式和采煤方法,减少岩层破碎和位移,降低冲击地压的发生。
3. 加强掘进前后支护的质量管理,确保支护体系的稳定性。
掘进过程中及时检查和维护支护体系,防止质量缺陷和漏洞的出现。
4. 采取合理的排水措施,确保井下水分和地下水位的控制。
水分过多会导致岩层的稳定性下降,增加冲击地压的发生风险。
5. 加强岩层动力学研究,提高岩层应力分析和预测的准确性。
通过岩层动力学模拟和数值模拟等方法,预测冲击地压的发生概率和程度,为采取相应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6. 加强矿井工作面和巷道的监理和管理,确保工作面和巷道的稳定性。
对于出现冲击地压问题的工作面,采取及时停产、加固和处理等措施,确保矿井和矿工的安全。
总之,防治煤矿冲击地压需要从岩层稳定性评价、采煤工艺和支护体系设计、质量管理、水文方面的控制以及岩层动力学研究等多方面入手,综合防治,确保煤矿的安全生产。
冲击地压防治管理制度

2023冲击地压防治管理制度•冲击地压防治管理体系•冲击地压防治技术措施•冲击地压现场管理与监测•冲击地压应急管理与处置目•冲击地压防治培训与演练•冲击地压防治管理制度的完善与修订录01冲击地压防治管理体系1冲击地压防治管理组织架构23由公司领导、安全监察、生产技术等部门组成,负责决策、协调和指导工作。
冲击地压防治领导组负责日常管理,组织协调各单位冲击地压防治工作。
冲击地压防治办公室负责技术研究、方案制定、监测预警等工作。
冲击地压防治技术中心冲击地压防治职责分工公司主要负责人是冲击地压防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防治工作全面负责。
生产技术部门负责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协同其他部门开展工作。
安全监察部门负责监督、检查冲击地压防治工作的落实情况。
基层单位负责具体实施冲击地压防治措施,保障工作效果。
冲击地压防治管理流程方案制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冲击地压防治方案,明确具体措施和责任人。
监测预警利用监测系统对冲击地压危险区域进行实时监测,及时预警并采取措施。
实施治理按照方案采取治理措施,确保工作效果。
反馈调整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反馈和调整,持续改进冲击地压防治管理制度。
效果评估对治理效果进行评估,确保治理措施落实到位。
02冲击地压防治技术措施采用国内外行业认可的冲击地压防治技术标准,包括工程设计、施工、监测、验收等环节的标准。
冲击地压防治技术标准制定符合矿井实际情况的冲击地压防治规范,明确防治流程、技术要求和责任分工等。
防治规范冲击地压防治技术标准与规范预测预报利用先进的地质勘查技术和设备,对矿井冲击地压危险区域进行预测和评估,确定危险等级和影响范围。
数据监测与分析安装监测设备,对矿井围岩和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分析监测数据,发现和预测冲击地压危险。
冲击地压预测与评估工程设计根据矿井实际情况和冲击地压危险评估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防治工程设计,包括巷道布置、支护方式、排水系统等设计。
施工管理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指导和现场管理,确保防治工程按照设计要求施工,达到预期的防治效果。
我国煤矿冲击地压的研究现状:机制、预警与控制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Vol.34 No.11 Nov.,2015
陈宗基讲座
我国煤矿冲击地压的研究现状: 机制、预警与控制
姜耀东 1 2,赵毅鑫 1
, ,3
[2-3]
2
冲击地压机制研究
2.1 煤矿工程特点与冲击地压分类 冲击地压、岩爆与矿震[7-8]是地下工程和采矿工 程领域常见的岩石动力破坏现象,由于行业背景的 差异,在我国水电交通隧道等行业将这种现象称之 为岩爆,而在煤矿和冶金等采矿行业称之为冲击地 压或矿震。 应当指出,采矿行业的井巷工程和水电交通行 业的隧道等地下工程由于工程性质的不同,对围岩 稳定性的控制措施的要求是存在差异的。隧道等地 下工程是百年大计,这些工程在完成后是不能容许
(1. 中国矿业大学 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3;2. 中国矿业大学 力学与建筑 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3. 中国矿业大学 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
摘要:从机制研究、预警技术和防治方法 3 个方面出发,概述我国冲击地压研究现状。从地质赋存条件与冲击地 压相互作用机制、采动应力和能量场时空演化规律与致灾机制、覆岩空间结构与冲击突出触发机制等方面阐述近 年来我国冲击地压机制研究的热点问题及相关成果;介绍冲击地压监测预警系统的主要技术体系,包括“震动场– 应力动态”一体化监测预警系统、冲击危险预测与监测预警体系、ZOS 矿用分布式微震监测系统、无线冲击地压 实时监测预警系统和冲击地压电荷监测技术;探讨快速让位吸能防冲支护技术、新型恒阻大变形锚杆(索)支护技术、 基于应力控制的冲击地压区域防范技术体系对冲击地压的防治作用及其在大同、义马等矿区的应用情况。 关键词:采矿工程;冲击地压;机制;监测预警;防治 中图分类号:TD 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915(2015)11–2188–17
冲击地压防治措施

冲击地压防治措施1. 监测与预警系统监测与预警系统是冲击地压防治的首要任务。
通过建立全面的地下矿山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地应力、地震波、微震、应力波、声波等多种物理量,分析地下岩体的变形和应力状态,及时预警冲击地压的发生。
同时,预警系统还应结合地质资料和工程实践,构建预警模型,对潜在的危险区域进行预测和评估。
2. 地质勘查与分析地质勘查是冲击地压防治的基础工作。
通过详细的地质勘查,了解矿区的地质构造、岩性、地层厚度、断层分布、水文地质条件等基本情况,分析冲击地压发生的可能性和危险性。
同时,结合历史冲击地压事件,总结冲击地压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后续的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3. 工程设计与施工工程设计与施工是冲击地压防治的关键环节。
在工程设计阶段,应根据地质勘查结果和冲击地压危险性评估,合理确定巷道的布置、断面形状和尺寸、支护形式等。
在施工阶段,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防止因施工不当引发的冲击地压事故。
4. 爆破震动控制爆破是矿山生产中的重要环节,但爆破产生的震动也是引发冲击地压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爆破震动控制是冲击地压防治的重要措施。
通过优化爆破参数、采用减震爆破技术、控制爆破频率和强度等措施,降低爆破震动对地下岩体的影响,减少冲击地压的发生。
5. 支护与加固技术支护与加固技术是冲击地压防治的重要手段。
通过采用合理的支护形式和加固措施,提高地下岩体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防止冲击地压的发生。
常见的支护形式包括锚杆支护、喷浆支护、钢拱架支护等,加固措施包括注浆加固、充填加固等。
6. 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管理是冲击地压防治的重要保障。
通过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和任务,加强现场管理和监督,确保各项防治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同时,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防止冲击地压事故的发生。
7. 人员培训与应急人员培训和应急响应是冲击地压防治的重要环节。
分析冲击地压防治关键理论与技术

分析冲击地压防治关键理论与技术一、冲击地压防治理论冲击地压的发生机理至今没有一套成熟完善的理论研究机理,导致了冲击地压防治难度的增大,防治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矿井在对于冲击地压灾害的认识上存在两种极端:第一种是不重视冲击地压的防治,对其采取不治理态度。
第二种是全面治理,建立多种防治体系,管理混乱,没有针对性,资金投入增大却效率低下。
结合最新的理论研究及实际的防治效果,本文总结出如下几个冲击地压防治理论。
1.1确定冲击地压与矿震之间的关系矿震主要是指受到矿区内岩层断裂、构造活化与矿柱破碎以及采动塌陷等的影响,使得矿区内出现震动的现象。
而冲击低压则主要是指巷道四周与采场承压变形、破坏而产生的一种灾害。
而冲击低压与矿震之间互为因果关系,冲击低压可能会引发矿震,而矿震也可能会导致冲击低压,因此,二者之间的关系需要人们注意。
还有一种微震现象是受到金属矿开采作业的影响而导致围岩被破坏而出现位移的现象。
由此可知,对于防治原发性矿震的难度极大,而防治巷道与采场等的冲击低压灾害则相对较为容易。
因此,工作人员必须能够明确区分冲击低压与矿震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够制定合理的工作方案。
1.2应用“上盘岩层空间结构理论”对动力灾害区域进行划定、预判矿井进行深部开采时,影响采场应力分布的岩层范围超出了基本顶和直接顶的范围,此时需要用到上覆岩层的空间结构理论来对采场周围的应力分布进行分析研究。
岩层的多层结构往往诱发多次的矿震和冲击。
1.3采用“水平应力突变理论”预测矿震及其诱发型冲击地压当顶板中存在坚硬厚岩层时,容易发生矿震及其诱发的冲击地压灾害,而这类灾害的预测是比较困难的。
基于厚层坚硬岩层中水平应力突变、水平应力超过岩层强度作为判据,可以估计矿震发生的位置。
通过在兖矿集团南屯、鲍店等金属矿进行试验,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矿震诱发冲击地压的主要原因是关键岩层中水平应力突变引起围岩中垂直应力突变。
根据矿震诱发冲击地压的力学机理,可以对矿震发生的位置和强度进行预测,并圈定动力灾害危险区,采用关键部位断顶和在金属层中打大直径卸压孔等措施,防止“震—冲”型动力灾害的发生。
浅析煤矿冲击地压类型特征及防治方法

浅析煤矿冲击地压类型特征及防治方法煤矿冲击地压是指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采矿方法、支护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地层岩石发生破碎、变形等现象,使在地面以上的岩体向地下挤压,形成的压力作用于煤层及煤柱上,导致煤层变形、破裂,甚至煤壁、煤柱垮塌。
煤矿冲击地压不仅是煤炭生产安全生产的一大难题,也是制约我国煤炭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深入研究煤矿冲击地压的类型特征及防治方法,对于煤炭生产和工人的安全保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煤矿冲击地压的类型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种:一、复合冲击地压复合冲击地压是指多种地质因素同时作用于煤层,使煤层出现多种地质事故的一种综合性地质现象。
例如,同一个采区内既有一些基本地质特征导致的冲击地压,也有由于采煤技术、支护方式等因素引起的地压现象。
因此,复合冲击地压具有多种类型、区域广、难以预测等特点。
动态冲击地压是指地质应力发生突变或振动,引起煤体发生瞬间应变,在煤层内形成破碎、变形的一种地质现象。
动态冲击地压通常是发生在一些特殊的地质条件下,例如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如果遇到一些煤体差异度大、应力较大的地段,或是震波或爆炸等自然或人为因素造成的地质变化,都可能引发动态冲击地压。
静态冲击地压是指在局部的地质条件作用下,立即产生地面以上岩体的挤压力,直接作用于煤层及煤柱上,形成地质断层和裂缝,使煤层受到静态之力作用的冲击地压。
这种类型的冲击地压往往具有突然性、零散性及影响范围小等特点,它可以在采掘过程中随时发生,容易给煤矿生产带来威胁。
横向冲击地压是指煤层在固定范围内侧向受到大规模挤压力作用,并向煤层中心形成横向断裂及煤层变形的一种地质现象。
横向冲击地压与煤层在垂直方向上的冲击地压和顶板坍塌密切相关,它们形成的共同机制是地面以上的岩体向煤层挤压力度过大,负荷超过了煤柱和支护的承载能力。
一、采用先进科技采用现代化、节能化、安全化的采煤技术,优化煤柱分割方法,提高支护稳定性,改变单纯的机械施工方式,采用数字化煤矿等技术,以减小采煤对煤层地质环境的破坏,从而降低产生冲击地压的可能性。
防治煤矿冲击地压细则

防治煤矿冲击地压细则背景冲击地压是煤矿生产中常见的一种地质灾害,通常指煤层发生断裂后,地质应力分布重新调整所造成的地面突然下沉的现象。
冲击地压不仅给矿山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而且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变化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煤矿生产过程中,防治冲击地压显得尤为重要。
防治措施煤层措施1.根据煤 seam 的特殊性,如断层、塌陷柱、泥潭、柔沙、煤柱等构造程度进行合理开采。
2.加强煤层学科研究。
合理推断断层、裂缝、岩体构造和煤层应力等参数,预测难以稳定开采区段,预测煤层冲击危险性,制定科学合理的开采方案。
3.优化支架体系。
根据煤层岩性、地质构造和透水性情况,制定支架方案和支架合理安装准则。
工作面措施1.合理安排工作面工作面位置并控制巷道斜度。
2.组建技术力量强、经验丰富的工作面专业队伍,加强队伍培训和技术交流。
3.严格煤矿采掘规程。
严格按照煤矿采掘规程进行生产操作,如严格采区控制、强制顶板标高、缓慢采挖等。
通风措施1.选择合适数量的风机和风筒。
通风系统应该考虑到工作面的产量要求以及煤矿深度等因素。
2.保持通风道路和风筒的清洁。
定期清理通风道路和风筒内部的灰尘和杂物,以保证通风系统的畅通。
3.关注通风系统工作状态。
保持通风系统在正常的运转状态,确保风流和压力的平衡。
职业健康1.对生产部门工人进行培训和技能提高。
2.严格落实职业健康规范。
生产部门工人要按规定穿着劳动防护用品,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并进行职业健康培训。
总结针对煤矿冲击地压这一常见的地质灾害,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既要从煤层方面入手,又需要从工作面、通风和职业健康等方面进行综合治理,不断提高煤矿生产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为煤矿安全生产作出积极的贡献。
煤矿安全规程冲击地压章节解读潘俊锋

煤矿安全规程冲击地压章节解读前言作为煤矿行业从业者,每日面对着复杂多变的矿井环境,我们不得不认真学习掌握相关的安全规程,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本文将重点介绍冲击地压章节的相关内容,帮助广大煤矿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落实煤矿安全规程。
煤矿冲击地压煤矿冲击地压是指在岩层破碎及失稳的过程中,岩层在破碎失稳的过程中,产生了激烈的挤压作用,导致巨大的冲击力量作用在矿井、支护体系和矿工身上的现象。
冲击地压在煤矿行业中往往是一种威胁性较大的灾害。
冲击地压要素主要包括煤层规律、掘进因素与矿柱结构。
针对冲击地压,煤矿安全规程中有非常详尽的章节进行规定,保障了员工的生命安全。
煤矿安全规程中的冲击地压章节冲击地压的定义和分类煤矿安全规程中明确指出,冲击地压是指在岩层破碎及失稳的过程中,产生的激烈挤压作用作用于矿井、支护体系和矿工身上的现象。
按冲击地压的挤压形式,可分为下行式、上行式和垂直式等多种形式,并对不同形式的冲击地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此外,安全规程还对不同形式的冲击地压可能引起的灾害进行了归纳总结,并提出了相关的应急处理方法。
冲击地压的分类和应对方法,对于煤矿从业者而言非常重要,需要熟记于心并将其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冲击地压预测和评价冲击地压是需要预测和评价的,这一点在煤矿安全规程中也得到了明确的规定。
在煤炭采掘过程中,需要对煤层的破坏情况、煤岩突出的速率、地应力变化等进行实时监测,预测和评价冲击地压的可能性。
如有必要,还需要采取预防性措施,及时有效地控制冲击地压的发生。
冲击地压防治需要重点强调的是,冲击地压的防治是非常重要的。
规程对冲击地压的防治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包括煤矿开采设计、掘进工作、支护系统设计和临时支护等。
在确保煤炭资源开采的同时,要尽可能地避免冲击地压带来人身伤害和物质损失。
此外,规程还对预防冲击地压、抗击冲击地压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要求。
煤矿从业者需要认真学习和执行这些规定,将安全工作做到最好。
冲击地压防治原则

冲击地压防治原则冲击地压是指在煤矿等地下工程中,由于采煤工作导致的岩层破裂、沉陷以及地压的瞬时性和局部性变化。
为了预防和控制冲击地压,制定了一系列的防治原则。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冲击地压防治原则:综合防治原则:原则:采用多种综合措施,包括技术、管理和法规等手段,综合治理冲击地压。
说明:综合防治强调不仅仅依赖某一项技术手段,而是通过多种手段协同作用,全面提高地压控制水平。
提前预测原则:原则:提前对地压进行预测和评估,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说明:在采矿前对矿区的地质和地压条件进行详细的预测,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治方案,减少地压对采矿过程的影响。
强化支护原则:原则:通过加强巷道支护,提高巷道的稳定性,减轻地压对巷道的影响。
说明:采用有效的支护材料和技术,结合地质条件,合理设置支护结构,确保巷道在采煤过程中的稳定性。
分区分段原则:原则:对采煤区域进行合理的分区分段管理,根据地质条件和采煤进度制定相应的防治方案。
说明:根据不同地段的地质条件和采煤进度,有针对性地制定不同的防治措施,保证不同区域的地压控制。
适时适度原则:原则:在采煤过程中,根据地质变化和地压情况,及时调整和改进防治措施。
说明:对于地质条件的变化或者地压反应的变化,需要及时调整防治策略,保持其适时适度。
科学监测原则:原则:建立科学的地压监测体系,通过实时监测数据指导防治工作。
说明:利用地压监测仪器和技术,对巷道、煤柱等进行实时监测,及时获取地压信息,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预留留采原则:原则:在采矿过程中预留足够的支柱或留煤柱,以减缓地压的传递速度。
说明:针对地质条件,合理设计采矿方案,留取足够的支柱或煤柱,降低地压的传递速度,减轻地压对巷道和设备的冲击。
这些原则为冲击地压的防治提供了指导,结合具体矿井的地质条件和采煤方案,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有助于确保地下工程的安全和稳定进行。
防治煤矿冲击地压细则范本(4篇)

防治煤矿冲击地压细则范本煤矿冲击地压是煤矿生产中的常见问题,其给矿井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为了规范煤矿冲击地压的防治工作,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和矿井的正常生产,制定了以下细则。
一、建立健全矿井冲击地压防治组织机构为了确保煤矿冲击地压防治工作的有序进行,煤矿应建立健全冲击地压防治组织机构。
该机构应包括冲击地压防治领导小组、技术指导组和工作组。
冲击地压防治领导小组应由矿长或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牵头负责煤矿冲击地压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工作。
技术指导组应由矿井设计专家、地质专家、安全专家等组成,负责提供技术指导,制定冲击地压防治方案,对矿井的稳定性进行评估和监控,及时预警和处理地压危险。
工作组由矿井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矿工代表等组成,负责实施冲击地压防治方案,加强矿井巡检和监测,提醒矿工注意地压危险,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二、建立完善的矿井冲击地压监测系统为了及时发现和预警地压危险,煤矿应建立完善的冲击地压监测系统。
该系统应包括地压传感器、数据采集器、监测终端和数据分析软件。
地压传感器应布设在矿井不同位置,能够准确测量地压的大小和变化趋势。
数据采集器负责收集地压传感器的数据,并将其传输至监测终端。
监测终端负责接收和存储地压数据,并进行实时监控和报警。
数据分析软件负责对地压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提供决策依据。
三、加强矿井巡检和预防措施执行为了避免煤矿冲击地压事故的发生,矿井管理人员应加强矿井巡检工作,确保矿井的安全稳定。
首先,要加强巡检力度,每天至少进行两次巡检,发现问题要及时报告和处理。
其次,要落实瓦斯抽采和通风系统的安全运行,确保通风系统畅通,并及时清理瓦斯积聚物。
然后,要加强巷道支护工作,及时修复或更换损坏的支护设施。
再次,要加强矿井涌水防治工作,确保矿井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最后,要加强对煤层顶板和底板的监测,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支护措施。
四、加强矿工安全教育和培训为了提高矿工对冲击地压的认识和防范能力,煤矿应加强矿工安全教育和培训。
冲击地压各项管理制度

冲击地压各项管理制度1. 简介冲击地压是指开采和施工等活动对地下和地表造成的压力变动,可能引发地质灾害或地面沉降问题。
为了保障工程安全和环境保护,需要建立和实施冲击地压各项管理制度。
本文将详细介绍冲击地压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包括管理目标、责任管理、监测与评估、风险管控等方面。
2. 管理目标冲击地压管理制度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合理的管控措施,减少工程活动对地下和地表造成的压力变动,降低地质灾害和地面沉降的风险,保障工程的安全性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管理目标包括:•减少地质灾害:通过有效的监测和预警措施,及时发现和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保护人员和财产安全。
•降低地面沉降:通过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和土体加固措施,减少地面沉降的程度,保护地表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完整性。
•环境保护:控制施工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减少噪音、震动和尘土扬扬等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健全监测与评估体系:建立健全的监测和评估体系,为冲击地压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
3. 责任管理冲击地压管理制度中应明确各方的责任和管理职责,确保各项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具体责任分工如下:•政府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冲击地压管理政策和标准,组织相关培训和指导,并对冲击地压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
•企业单位:负责制定冲击地压管理方案和施工方案,并按照要求进行组织实施;对冲击地压风险进行评估和管控,确保工程安全和环境保护。
•监测机构:负责冲击地压的监测和数据采集工作,根据监测结果及时向相关单位报告,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建议和措施。
4. 监测与评估监测与评估是冲击地压管理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地下和地表变形、压力变化等参数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监测与评估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地质敏感点监测:对于地下水位、地表沉降、地面裂缝等敏感点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地质灾害和地面沉降问题。
•建筑物监测:对周边建筑物进行监测,观察其变形和破坏情况,判断冲击地压对建筑物的影响程度。
冲击地压防治管理制度大全

冲击地压防治管理制度大全目录一、总则 (2)二、组织与职责 (3)2.1 管理机构设置 (4)2.2 职责分工 (6)2.3 协调机制 (7)三、监测与预警 (8)3.1 监测网络建设 (9)3.2 数据采集与分析 (11)3.3 预警等级划分 (11)3.4 预警响应措施 (12)四、防治技术与措施 (13)4.1 防治技术选择 (14)4.2 施工工艺要求 (15)4.3 工程措施设计 (16)4.4 安全防护措施 (18)五、培训与教育 (19)5.1 培训内容 (20)5.2 培训方式 (21)5.3 教育普及 (22)六、监督检查 (23)6.1 监督检查计划 (24)6.2 监督检查实施 (26)6.3 监督检查结果处理 (27)七、应急管理 (28)7.1 应急预案制定 (29)7.2 应急资源储备 (31)7.3 应急演练 (32)7.4 应急处置 (33)八、考核与奖惩 (34)8.1 考核体系建立 (35)8.2 考核方法与标准 (36)8.3 奖励与惩罚措施 (38)一、总则为了加强冲击地压防治工作,保障矿井安全生产,提高矿井生产效率,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结合本矿实际情况,制定本管理制度。
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本矿范围内的冲击地压防治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冲击地压隐患排查、监测预警、防治措施落实、应急救援等方面的管理。
本矿成立冲击地压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矿冲击地压防治工作的组织实施、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价。
本矿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冲击地压防治工作,切实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确保各项防治措施落到实处。
本矿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作,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及时掌握冲击地压防治相关信息,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本矿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广应用先进的冲击地压防治技术和装备,提高矿井冲击地压防治水平。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有未尽事宜,由本矿冲击地压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二、组织与职责为有效防治冲击地压,应成立冲击地压防治领导小组,负责全面指导、协调和监督防治工作。
煤矿区冲击地压灾害分析与防治建议

区域治理CASE煤矿区冲击地压灾害分析与防治建议陕西彬长小庄矿业有限公司 拜鹏,张保喜摘要:在当前我国煤矿开采行业中,大部分浅层煤都已经得到了充分开采,深层开采活动已经变得比较频繁。
在这种情况下,煤矿开采活动就会面临较大的地压,同时冲击地压灾害也变得比较突出,容易带来较多安全事故,必须要引起充分的重视。
本文先阐述了煤矿区冲击地压灾害的实际情况,接着从充分提高冲击地压灾害防治的重视程度、结合采煤情况制定完善防治策略、全面布设冲击地压灾害的预警体系三个方面,探讨了煤矿区冲击地压灾害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煤矿区;冲击地压;灾害分析;灾害防治中图分类号:TD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0)22-0170-0001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冲击地压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动力灾害,会造成巨大的破坏力,直接威胁井下人员的生命安全。
在煤矿开采进行的时候,应该加强对于冲击地压灾害的分析与探索,并做好这类灾害的防治,避免这些灾害的爆发。
但结合当前我国煤矿企业开采活动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企业对于冲击地压灾害的研究水平还存在显著不足,并没有真正明确冲击地压灾害的力学原理,因此也就很难采取针对性的防范对策。
在这种情况下,就有必要结合煤矿区冲击地压灾害的实际情况,做好灾害防治策略的构建与探索。
一、煤矿区冲击地压灾害分析结合当前煤矿开采活动的实际情况来看,冲击地压灾害主要可以分为重力型、构造型和重力-构造型。
其中重力型主要是因为煤矿开采活动导致煤岩层重力能量不断累积,最终达到土层承受的应力极限值,引发冲击地压灾害。
构造型则是因为煤岩层自身内部构造的特殊性,导致土层不断累积能量,最终发生冲击地压事故。
而重力-构造型则是融合上述两种特性,导致煤岩层的脆性非常突出,最终引发冲击地压事故。
冲击地压事故发生的内部机理是比较复杂的,目前并没有形成相对统一的理论。
但是立足于力学角度,也可以对冲击地压灾害的产生进行全面分析,并提前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冲击地压预测与控制体系(3篇)

冲击地压预测与控制体系引言:在地下工程施工中,地压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它直接影响到施工的安全性和工期。
特别是在冲击地压情况下,地下工程施工的风险更加显著。
因此,为了确保地下工程施工的安全和顺利进行,研究和探索冲击地压预测与控制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冲击地压的成因冲击地压是指在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地层水文地质条件变化、巷道开挖造成的地层破裂、塌方、结构变形等造成的地压变化。
主要成因包括:1.地质条件变化:地层中存在的隐患包括煤与岩层接触面破裂、构造面断裂等。
2.巷道开挖导致的地压变化:巷道开挖过程中,地质应力突然释放,导致片剥、角解、冲击地压等现象。
3.水文地质条件变化:地下水位变化、水压变化等因素也会导致地压发生变化。
二、冲击地压预测方法为了预测冲击地压,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地质勘察和监测:通过对地质情况进行详细勘察和监测,包括地层岩性、构造断裂、地下水位等,来提前预测地压的变化。
2.物理模型实验:通过建立地下工程模型,模拟地层变形和地压变化,来预测地压的变化。
3.数值模拟方法:通过使用有限元、有限差分等数值模拟方法,建立地下工程数值模型,模拟地层破坏和地压变化,预测冲击地压。
三、冲击地压控制方法为了控制冲击地压,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巷道支护:在巷道开挖过程中,采用合理的支护措施,如锚杆、钢架、喷射混凝土等,来增加巷道的稳定性,减轻地压对巷道的冲击。
2.预应力锚杆:通过预应力锚杆的施工,使巷道周围围岩形成一定的预压力,从而减轻地压对巷道的冲击。
3.合理爆破:在巷道开挖过程中,通过合理控制爆破参数和顺序,避免过大的地压变化。
4.水文地质处理:通过对地下水位进行控制、降低地下水压力等措施,减轻地下水对地压的影响。
冲击地压预测与控制体系(二)为了有效地预测和控制冲击地压,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预测与控制体系。
该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质勘察和监测:通过详细的地质勘察和监测数据,了解地层状况、构造情况、地下水位等因素,为冲击地压的预测提供依据。
冲击地压安全技术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煤矿冲击地压事故,保障煤矿安全生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煤矿安全规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矿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冲击地压防治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坚持预防为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减少冲击地压事故的发生。
2. 严密监控,及时预警。
建立健全冲击地压监测预警体系,对冲击地压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预警,确保安全。
3. 科学防治,技术创新。
积极引进、推广先进的冲击地压防治技术,提高防治效果。
4. 责任明确,奖惩分明。
明确各级人员责任,严格执行奖惩制度,确保防治工作落到实处。
三、冲击地压防治职责1. 矿长对本矿冲击地压防治工作全面负责。
2. 总工程师负责组织制定冲击地压防治技术方案,并组织实施。
3. 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监督、检查冲击地压防治工作,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查处。
4. 技术部门负责制定冲击地压防治技术措施,指导现场施工。
5. 采掘区队负责执行冲击地压防治技术措施,确保现场安全。
四、冲击地压防治技术措施1. 冲击地压危险性评价与危险等级划分。
根据煤层地质条件、开采深度、构造应力等因素,对矿井进行冲击地压危险性评价,划分危险等级。
2. 监测预警。
采用微震监测、钻屑法监测等方法,对矿井冲击地压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预警。
3. 防治技术。
根据冲击地压危险等级,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如:卸压、加固、支护、留设保护煤柱等。
4. 效果检验。
对防治措施实施效果进行检验,确保防治效果。
5. 安全防护。
加强现场安全管理,制定冲击地压避灾路线,确保人员安全。
五、冲击地压防治工作要求1. 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全体员工对冲击地压防治的认识,增强安全意识。
2. 定期培训。
对从业人员进行冲击地压防治知识培训,提高防治技能。
3. 严格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确保各项防治措施落实到位。
4. 强化监督检查。
对冲击地压防治工作进行全面监督检查,确保防治工作质量。
防治煤矿冲击地压细则范文(2篇)

防治煤矿冲击地压细则范文煤矿冲击地压防治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煤矿冲击地压的防治工作,确保煤矿生产安全和矿工的身体健康,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各类煤矿的冲击地压防治工作。
第三条冲击地压防治应遵循“预测、预防、控制和处置”的原则。
第四条冲击地压防治应综合运用技术、管理和法律手段,全面提高煤矿冲击地压的防治水平。
第五条煤矿冲击地压防治应根据煤层地质条件、采矿方法和工作面参数等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
第六条冲击地压防治工作应落实责任,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矿工和相关人员的职责和义务。
第七条冲击地压防治工作应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不断推进冲击地压防治技术和设备的创新。
第二章预测与评价第八条冲击地压的预测应结合地质勘察、地质灾害历史资料和工作面的采矿参数等数据进行。
第九条冲击地压的评价应综合考虑煤层的岩性、厚度、倾角、构造及应力等因素,并按照规范化的方法进行。
第十条冲击地压的预测和评价结果应及时上报煤矿管理部门,并作为决策制定的依据。
第三章预防与控制第十一条冲击地压的预防应首先从采矿方法和工作面参数等方面入手,合理布置采矿工作面,减少冲击地压的发生。
第十二条冲击地压的预防应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确保各类防护设施有效运行。
第十三条冲击地压的预防和控制应推广应用安全矿柱、支护和固定装置等技术措施,防止采动区域发生大面积塌陷。
第十四条冲击地压的预防和控制应加强巷道支护和负荷控制,确保通风和人员疏散通道的安全。
第四章应急处置第十五条冲击地压事故发生时,煤矿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进行救援和处置工作。
第十六条冲击地压事故的救援工作应按照优先救援人员和控制事故扩大的原则进行。
第十七条冲击地压事故的处置工作应迅速进行,调查事故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第五章监督与管理第十八条煤矿冲击地压防治工作应设立专门的机构或部门,负责冲击地压防治的监督和管理工作。
第十九条冲击地压防治工作应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冲击地压综合防治技术体系

弹性能量指数x2
WET<2
2≤WET<5
WET≥5
冲击能量指数x3
KE<1.5
1.5≤KE<5
KE≥ 5
f1 a1x1 a2 x2 a3x3
0, f1 0.5
1
(
f1 0.5)2 ,0.5 0.333
f1
0.833
1, f1 0.833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开采前预评价
kabel pomiarowy 3m kabel pomiarowy 3m kabel pomiarowy 3m
PC
C
C
Pc P(kN)
P(kN)
应力
E DT D T(ms) 0
ΦSP
ΦSE
△L(mm) 0 E
As
Ax
Q
岩层弯曲能量指数
5
UWQ
102.6
(Rt
)
1
2
h2
q2E
D F 应变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煤岩冲击倾向性指标
煤体冲击倾向性分类
岩石冲击倾向性分类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冲击地压的发生条件
距巷道距离/m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开采中动态评价
指标
开采深度
煤层冲击倾向性
自
顶板冲击倾向性
然
因 素
硬厚顶板距煤层距 离
底板单轴抗压强度
构造应力集中
沿空巷煤柱宽度/m
距残采区距离/m
开
距构造区距离/m
采
解放层卸压效果
技 术
初撑力合格率(%)
因
距残采区垂直距离
素
/m
解危措施应用效果
冲击地压管理规定

冲击地压管理专项规定第一条为加强公司冲击地压防治工作,防止冲击地压事故的发生,促进安全生产,根据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及行业规范,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工程处主要负责人是冲击地压防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负责防冲的全面管理工作;工程处总工程师是冲击地压防治工作的技术负责人,负责防冲的技术管理工作;其他副职在分管范围内负落实责任.第三条冲击地压防治工作的基本程序是冲击倾向鉴定—采取防范措施—冲击危险预测预报—实行解危措施—进行效果检查。
第四条项目施工前,工程处必须安排专人搜集冲击危险性评估报告和预测预报资料,并于施工组织设计中明确冲击地压危险性、防治措施及冲击地压危害处置方案。
第五条冲击地压风险区域应避免双巷同时掘进,两个掘进工作面的前后错距不得小于50m。
相向爆破掘进的巷道相距30m(机掘60m)时,必须停止一个头掘进.停掘的巷道要加固,继续掘进的巷道除加强支护外,冲击地压危险严重时,还必须采取解危措施。
第六条有冲击地压风险的巷道施工前,项目部必须编制防治冲击地压专项技术安全措施,并严格控制作业人数,报工程处总工程师批准。
第七条有冲击地压风险的巷道掘进专项技术安全措施应包括作业地区冲击危险程度的预测,地质构造说明与简明图表,掘进方法及工艺,支护形式与加强支护的措施,爆破作业制度,防治冲击地压的措施以及发现严重冲击危险时的应急措施。
第八条有冲击危险掘进工作面,必须采取卸压措施,并定期开展现场监测,重点区域必须每班监测.第九条有冲击地压风险的巷道支护应采用带整体性结构的可缩性金属支架,严禁采用混凝土支架和金属刚性支架。
采用锚喷网联合支护时,各金属网片应连接成整体,且锚杆与金属网应有效的连接在一起,确保锚杆失效时不会单独弹射出来。
第十条在有冲击地压风险的巷道中进行爆破作业时,应符合下列要求:延长躲炮时间;加大撤人范围;躲炮地点必须宽敞,支护必须完整牢固;人员不得撤在巷道交叉口处;在有瓦斯突出危险的煤层中撤人还应满足突出矿井防突要求规定.第十一条对于没有进行冲击危险性鉴定,没有建立冲击危险性评估体系和冲击地压监测系统以及冲击地压危险预测预报制度的项目,不得组织施工。
张双楼煤矿冲击地压防治技术管理体系

第42卷第2期煤 炭 科 技Vol 42 No 2 2021年4月COALSCIENCE&TECHNOLOGYMAGAZINEApr. 2021 收稿日期:2020-12-01; DOI:10.19896/j.cnki.mtkj.2021.02.013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519743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资助(5163400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资助(2016YFC0801403)作者简介:何 岗(1975—),男,江苏沛县人,高级工程师,硕士,2010年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现从事煤矿生产调度管理工作。
引用格式:何岗,贺虎,陈朋磊.张双楼煤矿冲击地压防治技术管理体系[J].煤炭科技,2021,42(2):84 87.HEGang,HEHu,CHENPeng lei.ManagementsystemofrockburstpreventiontechnologyinZhangshuanglouCoalMine[J].CoalScience&TechnologyMagazine,2021,42(2):84 87.文章编号:1008-3731(2021)02-0084-04张双楼煤矿冲击地压防治技术管理体系何 岗1,2,贺 虎3,陈朋磊4(1.江苏省煤矿冲击地压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徐州 221018;2.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调度指挥中心,江苏徐州 221001;3.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江苏徐州 221116;4.河南省煤炭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南郑州 450001)摘 要: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张双楼煤矿为冲击地压矿井,为做好冲击地压防治工作,该矿构建了区域和局部相结合的防冲技术管理体系,通过实施冲击地压危险性预测、监测预警、防范治理、效果检验、安全防护等综合性防治措施,取得了良好防治效果。
关键词:冲击地压防治;张双楼煤矿;防冲管理体系中图分类号:TD323 文献标志码:AManagementsystemofrockburstpreventiontechnologyinZhangshuanglouCoalMineHEGang1,2,HEHu3,CHENPeng lei4(1.JiangsuEngineeringTechnologyResearchCenterforCoalBurstPreventionandControl,Xuzhou 221018,China;2.ProductionDispatchingCommandCenterofXuzhouMiningGroupCo.,Ltd.,Xuzhou 221001,China;3.SchoolofResourcesandEarthSciences,ChinaUniversityofMiningandTechnology,Xuzhou 221116,China;4.HenanCoalResearchInstituteCo.,Ltd.,Zhengzhou 450001,China)Abstract:ZhangshuanglouCoalMineofXuzhouMiningGroupCo.,Ltd.isarockburstmine.Inordertodoagoodjobinrockburstpreventionandcontrol,theminehasconstructedaregionalandlocalcombinedtechnologymanagementsystemforrockburstpreven tion.Throughtheimplementationofcomprehensivepreventionandcontrolmeasuressuchasrockburstriskprediction,monitoringandearlywarning,preventionandcontrol,effectinspectionandsafetyprotection,goodpreventionandcontroleffecthasbeenachieved.Keywords:rockburstprevention;ZhangshuanglouCoalMine;managementsystemofrockburstpreventionCLCnumber:TD323 Documentidentification:A 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张双楼煤矿1986年12月建成投产,2020年12月剩余可采储量7833万t,2020年10月矿井核定生产能力为180万t/a。
预防冲击地压事故安全技术管理

预防冲击地压事故安全技术管理1. 引言在煤矿、隧道、地下工程等施工现场中,冲击地压事故是一种常见但又极其危险的事故类型。
冲击地压事故不仅会导致人员伤亡,还会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
因此,预防冲击地压事故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预防冲击地压事故的安全技术管理措施。
2. 冲击地压事故的特点和危害冲击地压是指在岩石和土体中,由于矿山开采、地下施工等活动引起的地表下岩石或土体的破裂和运动。
冲击地压具有以下特点和危害:•突发性:冲击地压事故常常是突然发生的,给施工人员带来极大的威胁。
•破坏性强:冲击地压事故会造成地表塌陷、支护结构崩塌等严重破坏,对工程造成重大损失。
•影响范围广:冲击地压事故会引起连锁反应,影响周边环境和设施。
3. 预防冲击地压事故的安全技术管理措施为了预防冲击地压事故,必须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技术管理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措施:3.1 前期勘探和设计阶段在项目的前期勘探和设计阶段,应当进行全面的地质勘探和力学参数测试。
这样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地质情况,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支护设计。
3.2 施工阶段在施工阶段,应当加强对冲击地压事故的监测和预警。
常见的监测手段包括振动监测、应力监测和位移监测等。
一旦监测到异常情况,应立即采取措施停止施工并疏散人员。
此外,在施工前应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并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和安全教育。
施工人员应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作业,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
3.3 支护与加固措施对于可能存在冲击地压的区域,应采取适当的支护与加固措施。
常见的措施包括预应力锚杆支护、喷射混凝土支护、钢支撑等。
支护和加固措施的选择应根据地质情况和设计要求进行。
同时,还应定期检测和维护支护结构,防止支护结构出现破坏和脱落。
4. 管理体系建设为了实施有效的冲击地压事故预防措施,必须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
管理体系应包括以下内容:•预防冲击地压事故的制度和规章制度;•安全技术培训和教育体系;•监测与预警体系;•支护与加固方案的审批体系;•事故应急处理和救援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冲击地压预测与控制体
系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冲击地压预测与控制体系冲击地压是采动诱发高强度的煤(岩)弹性能瞬时释放,在相应采动空间引起强烈围岩震动和挤出的现象。
是我国煤矿常见的重大事故灾害。
冲击地压引起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坏,不仅发生在推进的工作面现场,而且可能波及弹性释放范围的巷道、峒室,特别是存在应力集中的空间部位。
迄今为止,冲击地压的控制处在统计管理与条理决策阶段,没有形成冲击地压的防治理论、监测方法及控制决策的一体化体系。
本文基于对冲击地压发生的机理,对冲击地压事故进行了分类,提出了冲击地压事故预测与控制动力信息基础,形成了实用的冲击地压预测控制的体系。
1冲击地压发生的原因及实现的条件
具有冲击倾向的煤(岩)层,受构造运动和采场推进影响而形成的高度应力集中和高能级的弹性变形能的储存,是冲击地压发生的根本原因。
没有采取释放应力和能量的措施,在可能有高应力集中和高能级弹性能释放的区域推进采掘工作面,是冲击地压得以实现的条件。
有冲击倾向的高强度煤(岩)中储存的高能级弹性能,包括煤(岩)受构造运动挤压储存的弹性能、坚硬顶板条件下大面积推进采场
聚集的压缩弹性能及高强度大厚度坚硬岩层大面积悬露的弯曲变形弹性能。
因此,了解煤田构造运动的历史和残余构造应力的现实分布,掌握具体煤层条件下不同开采方法、不同开采参数和不同开采程序,对煤(岩)应力和能量积聚和释放的影响,是冲击地压预防的关键[1,2]。
2冲击地压的分类及其发生和破坏的特点
冲击地压是一种复杂的矿山动力现象。
其形成的力学环境、发生的地点、宏观和微观上的显现形态多种多样,冲击破坏强度和所造成的破坏程度也各不相同。
由于冲击地压发生的机理存在不同的理论,有各自不同的发生条件和判别准则。
客观上不同矿井的冲击地压的成因和显现特征也不同,即使同一矿井,由于地质构造(变化)、开采条件和开采方法的差异,也使得冲击地压的成因、性质、特征、震源部位和破坏程度不同。
综上所述,冲击地压存在不同的种类,不能用同一机理去解释不同冲击地压的成因和现象,更不能用单一方法或措施去预测和防治冲击地压。
通过对我国冲击地压严重的矿井进行案例分析,综合冲击地压案例研究成果,将冲击地压分为巷道发生的冲击地压与工作面发生的冲击地压两类。
(1)掘进冲击地压发生的条件和破坏的特点
掘进冲击地压发生在掘进工作面推进的过程中。
其中,在原始应力场中掘进煤巷发生冲击的条件是:
1)煤层强度较高、含水率低,加压时发生脆性破坏,即有“冲击倾向性”。
2)巷道围岩中的应力达到冲击破坏的极限。
在单一重力应力场条件下达到这一极限的“临界开采深度”,一般在700-800m以上。
对于存在构造应力的原始应力场,在开采深度超过500-600m的厚煤层中掘进,即有可能出现顶煤冲击破坏的事故。
在受采动影响的应力场中掘进巷道,发生冲击地压的煤层条件和应力极限要求与原始应力场中掘进的巷道一样。
但考虑极限应力实现的条件时,不能再只是简单的与原始应力的性质大小和相应的开采深度联系在一起。
相反必须把掌握不同开采深度和不同采动条件下,重新分布的应力场特征及其形成和发展规律放在首要的地位。
(2)回采冲击地压发生条件和破坏的特点
回采冲击地压发生在回采工作面推进的过程中。
回采冲击地压发生的条件是:煤层具有“冲击破坏的倾向”,煤层和上覆岩层中积聚的应力和弹性,能达到足以产生冲击震动和围岩破坏的极限。
回采工作面冲
击地压的力(能)源,包括煤层在大面积悬露的上覆岩层压力作用下被压缩弹性能,和高强度大厚度坚硬顶板弹性弯曲变形储存的弹性能。
煤层埋藏深度及由高强度坚硬顶板所决定悬露面积愈大,相应的能级将愈高。
采动诱发和顶板自身裂断破坏诱发和释放的能量愈高,波及的范围将愈大,工作面及相临巷道中的冲击破坏也将愈严重。
回采工作面推进过程中发生的冲击地压,包括工作面采动或老顶裂断诱发煤层压缩弹性能释放及处于大面积弹性弯曲状态的厚煤层坚硬顶板裂断,造成的冲击地压两种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