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生物分离工程教学改革论文
“生物分离工程”课程案例式教学方法改革探析
“生物分离工程”课程案例式教学方法改革探析生物分离工程是化学工程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利用生物技朧对生物体内部物质进行分离和纯化的技术。
在生物医药、食品工业、环境保护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针对这一学科的特点,采用案例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改革,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本文将以“生物分离工程”课程案例式教学方法为切入点,探析其在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
一、案例式教学方法的特点与优势案例式教学是一种远离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新型教学方法,其特点在于以真实的案例为基础,通过问题导向的探究式学习,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案例式教学方法有以下几个优势: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教学能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使学生更加关注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式教学要求学生通过分析案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综合素质。
3.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案例式教学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能够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去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生物分离工程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学科,课程内容包含了生物分离的原理、方法、设备及其在生物医药、食品及环境等领域的应用。
针对这一学科特点,可以选择一些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1. 选择生物分离工程的经典案例。
教师可以根据生物分离工程领域的典型案例,如蛋白质纯化、药物分离、酶工程等,设计教学案例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
比如可以选择一些蛋白质分离的案例,让学生通过案例的分析,了解不同的分离方法和技术,并讨论其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2. 引入真实的生产案例。
生物分离工程在生物医药和食品工业有很广泛的应用,教师可以引入一些真实的生产案例,让学生了解实际生产中所遇到的问题,并分析解决方案。
比如可以选择某一种药物在生产过程中的分离纯化技术进行讨论,让学生了解实际生产中所需考虑的因素和技术选择。
“生物分离工程”课程案例式教学方法改革探析
“生物分离工程”课程案例式教学方法改革探析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黑板教学和单一的讲课方式已经不再适应学生的需求。
因此,以案例为教学方式,逐渐成为高等教育教学中的一种流行方式。
本文就“生物分离工程”课程案例式教学方法进行探析。
一、案例式教学法的定义及优势案例式教学法是基于真实的或虚拟的情境案例,配合解决问题的方法、技巧和决策等因素,突出学生主导学习和构建知识的过程。
1. 有助于学生问题解决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通过案例式教学,学生可以在真实或虚拟的情境中,拓展思路,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训练分析和解释现象的本领。
从而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2. 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式教学法可以提供一个切实而真实的情境,塑造鲜活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不仅能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知识点,而且还可以通过自我实践、积极参与等方式,增强自信心,并具备持续关注的能力。
3. 促进学生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案例式教学法可以通过小组形式的交流合作,鼓励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与思维启迪,从而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同时,通过讨论和交流,学生可以合理谈判,提高社交能力和沟通效果。
1. 结合实际情境和现实问题,互动性强“生物分离工程”课程属于生命科学类的高难度课程。
通过案例式教学,教师可以运用生物分离技术中实际应用案例设计课堂学习,切实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问题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引入生物分离过程中的真实情况,学生在观看实际视频的过程中,掌握工程操作步骤、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增加操作技能和注意事项的掌握。
使得学生在欣赏案例的同时,深刻理解案例中涉及的相关知识点,有效强化“知行合一”的教学效果。
2. 小组合作和讨论,互帮互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相关的案例以及问题,然后分配学生进入小组,让学生通过分析、发现、解决问题的方式,实施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同时,可以鼓励小组内成员依据自身的特长,进行分配协作,形成互补效应,共同完成学习目标。
生化分离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与探讨
( olg fLf c nea d Fc n lg ,C nrl o t U i ri f oeh n eh ooy h n sa4 0 0 C ia C l eo i S i c n e h ooy e t uh nv syo rsT a dT c n lg ,C a gh 10 4, hn ) e e e aS e t F
i r e mp o e t e la n n tr s a d ta h n u l y h e t y tm s as h n e o e au t h td n s o re s o e n o d rt i r v h e r i g i e e t n e c i g q ai . e ts se wa loc a g d t v l ae te su e t o n t F s c u s c r s
生 化 分 离 工 程 课 程 教 学 改 革 与 探 讨
王 卫, 黎继 烈 , 跃 飞 姚
( 中南林 业科技 大学生命科 学与技 术学 院生物 工程教研 室 , 沙 4 00 ) 长 104
摘 要 : 化 分 离技 术 是 生 物 工 程 专 业 的 必修 专 业课 , 一 f理 论性 和 实 践性 都很 强 的课 程 。在 高 等教 育 面 临 着 开 生 是 ]
Re o m a i n a d d t c i n o h i c e ia e a a i n e i e r n fr to n e e to n t e b o h m c ls p r to ng n e i g
“生物分离工程”课程案例式教学方法改革探析
“生物分离工程”课程案例式教学方法改革探析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生物分离工程作为生物工程领域的重要分支之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在生物分离工程课程中,通过案例式教学方法的改革,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本文将针对“生物分离工程”课程案例式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行探析,旨在为教学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案例式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案例式教学方法源于美国的哈佛商学院,是一种以实际案例为基础,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
它通过具体的案例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并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式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在不同学科领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生物分离工程”课程中,可以通过引入真实的案例,结合生产实际,对生物分离工程的原理、方法和应用进行系统的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具体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1. 解析真实案例:选取一些真实的工程案例,如生物药品的提纯、生物质燃料的生产过程等,对其中涉及到的生物分离工程技术进行解析和讲解,引导学生分析并总结相应的分离工程原理和方法。
2. 案例讨论与分析:组织学生围绕特定的案例展开讨论与分析,通过对案例内容的深入研究,学生可以发现问题所在,进而学习到如何运用生物分离工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案例的相关信息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呈现给学生,通过直观的展示方式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案例中的生物分离工程过程和技术细节。
通过以上方式的应用,可以使学生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逐步深入理解生物分离工程的原理和方法,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在应用案例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后,需要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从而发现问题并进行及时的调整和改进。
评估方法可以采取以下几种途径:2. 学生反馳:开展学生满意度调查,了解学生对案例教学的认可程度,收集学生对案例式教学方法的看法和建议,从而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高职生化分离技术实验教学的改革方法及其必要性分析
高职生化分离技术实验教学的改革方法及其必要性分析摘要:生化分离技术是生物工程和制药工程等领域中重要的基础技术之一。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实验教学的发展,高职生化分离技术实验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本文通过分析传统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改革方法,并进行了必要性分析。
一、问题分析传统的高职生化分离技术实验教学存在以下问题:实验操作单一、实验内容过旧、实验设备及材料不完善、实验教学资源匮乏、实验教学效果难以评估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了实验教学的效果不理想,制约了学生的实际能力的培养。
问题的产生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实验教学管理不规范,缺乏统一的教学教案和实验操作流程;二是实验教室设备老旧,难以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三是教材内容滞后,无法与最新的科技知识同步更新;四是实验教学资源有限,无法提供充足的实验材料和模型;五是缺乏有效的实验教学评估体系,无法准确评估学生的实验能力。
二、改革方法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改革方法:1. 实验教学管理的规范化。
建立统一的实验教学教案和实验操作流程,明确实验教学的目标和要求,提供教师和学生的参考依据。
2. 实验室设备的升级与完善。
对实验室设备进行更新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提供一个良好的实验环境。
3. 教材内容的更新。
及时更新教材内容,使其与最新的科技发展同步更新,提供最新的实验方法和技术。
4. 实验教学资源的丰富化。
增加实验教学资源,提供充足的实验材料和模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实验操作。
5. 实验教学评估体系的建立。
建立科学、全面的实验教学评估体系,包括实验报告评估、实验操作评估和实验效果评估等,以便准确评估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实际水平。
三、必要性分析1. 适应科技进步的需求。
随着科技的发展,生化分离技术的应用领域正在不断扩大,需要具备相关实验技能的人才。
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其能够满足科技发展的需要,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级专门人才。
2. 提高教学质量。
生物工程专业生物分离工程教学改革论文
生物工程专业生物别离工程教学改革论文《生物别离工程》是生物工程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课程,下游技术是生物产品商业化和产业化的关键,但是在一些高校这门课程不受重视,主要表现在课程设置不合理,实验设施不够完善。
《生物别离工程》需要一些其他学科的支撑,例如在固液别离技术中讲到的离心技术,沉析技术中讲到的大规模沉析,萃取技术中萃取率的计算都涉及到《高等数学》的相关计算方法,但是笔者发现在对计算进展讲解的时候,很多同学不能理解,在与学生交流的时候,了解到一些学生的《高等数学》根底薄弱,亟待提高。
生物别离工程是一门与实践联系比较严密的课程,一些高校在开设《生物别离工程》课程的时候,只有理论课,而没有开设实验课,这样就造成了学生只是学习理论而没有进展实践,会使学生感到非常抽象,实验课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兴趣非常重要。
没有开设《生物别离工程实验》的原因也有很多,实验设施不完善,学校重视不够,实验资源有限是最主要的几个原因。
在《生物别离工程》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如何使枯燥的工科课程生动有趣是关键,在教学过程中,不要一味的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要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例如在开始这门课程之前,笔者会先把相关的参考书告诉学生,例如毛忠贵主编的《生物工程下游技术》、刘国权主编的《生物工程下游技术》、刘叶清主编的《生物别离工程试验》等,让学生自己去图书馆借阅相关的参考书,这样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相关知识,不仅知识掌握的更加深刻,而且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有一种成就感,同时,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会激发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这样老师在讲述课程知识点的时候就相对容易,课堂气氛也会很活泼。
在进展章节学习的时候,可以先抛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或者是分成小组进展讨论,集思广益,这样掌握知识更加牢固。
教学方法也要有新的形式,目前智能教学系统已经在各大高校广泛应用[5],例如雨课堂,雨课堂由学堂在线与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共同研发,旨在连接师生的智能终端,将课前-课上-课后的每一个环节都赋予全新的体验,最大限度地释放教与学的能量,推动教学改革。
生物分离技术论文
生物分离技术论文《生物分离技术》课程是高职院校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中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下面是为大家精心推荐的生物分离技术论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高职《生物分离技术》教学模式初探摘要:教学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的核心内容,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在《生物分离技术》专业的教学中出现的一系列的弊端日渐凸显。
本文针对《生物分离技术》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对教学模式进行初探,提出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及教学做一体化的新模式,将教和学两个过程有效结合,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和强调职业能力培养,实现由学科知识本位向职业能力本位转变。
关键词:生物分离技术;传统教学模式;现代教学模式:G712 文献标志码:A :1002-2589(xx)15-0234-02《生物分离技术》课程是高职院校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中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旨在培养具备生物材料预处理、提取、初步纯化、精制等生化产品分离纯化岗位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和知识,具备相应岗位及岗位群所需的方法能力、个人职业可迁移能力和一定社会责任感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是一门对学生实践要求较高理论性较强的课程。
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重理论、轻实践,基于此,我系生物分离技术课程组教师对本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
一、传统教学模式及其不足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教科书以及课堂教学”为中心的“三中心论”,教学过程遵循“准备、复习旧课、教授新课(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巩固练习、归纳总结、布置作业”六步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按照教材章节顺序,教学评价注重考试结果性评价。
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学生则被动地接受知识。
因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其独立性显现不出来,因此其课堂教学有时难免生硬、呆板,教学效果不理想。
在我们传统的《生物分离技术》教学过程中,授课主要遵循课本章节的顺序,先上理论课,后上实践课,实践教学仅仅是为了辅助理论教学,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结合不紧密。
“生物分离工程”课程案例式教学方法改革探析
“生物分离工程”课程案例式教学方法改革探析“生物分离工程”作为现代化工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物制药、生物化工、医药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课程的针对性和实践性,是本课程改革的主要问题。
经过教师团队的多次研讨和探讨,本课程采用了案例式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添加了大量的实验教学环节,从而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一、案例式教学方法的优势案例式教学方法是以案例为核心,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
案例式教学方法具有以下优势:1、切实接近实际问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能够让学生从多种角度去考虑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4、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为将来的实际工作打下基础。
二、教学案例设计本课程采用了多种与生物分离工程相关的案例进行教学。
如通过实验设计来研究蛋白质的分离纯化方法、了解抗体的制备工艺、探索生物反应器的运行原理等。
通过有趣的案例,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理论知识,培养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让学生对生物分离工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提高了学生的课程掌握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及设计思路生物分离工程学科具有很强的实验性质,实验教学环节是课程教学的重要部分。
本课程增加了多个实验环节,如酵母发酵实验、蛋白质纯化实验、薄层色谱实验等。
实验教学可以很好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操作技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实验方案、购买实验材料、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结果。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还需要加强安全意识,确保实验安全进行。
实验教学的设计思路应该是从实际问题出发,注重实验内容的实用性,重视学生的操作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同时,还应该注意实验过程的安全,确保学生的身体健康。
浅谈生物分离工程课程教学改革
教改教法摘要“生物分离工程”是本科生物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目前课程教学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提出了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实验教学、考核形式等相应对策,以期提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
关键词生物分离工程课程教学改革Discussion on Teaching Reform of Biological Separation Engineering Course//Luo Bing,Liu Yaqin,Sun Huijuan,SunHaiyanAbstract"Biological Separation Engineering"is a required course for undergraduate biology majors,and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the course teaching.Therefore,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reform of teaching contents,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means,experi-ment teaching and examination mode,in order to enhance the application ability of teaching effect,cultivate students'learningability and problem solving.Key words Biological Separation Engineering;course;teaching; reform“生物分离工程”是大学本科生物制药、生物工程、生物科学等本科专业开设的专业必修课。
《生物分离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王 琳
( 吉林 院 , 林 四平 160 ) 吉 3 0 1
摘 要 : 文根 据 生物 技 术 专 业 的 特 点 , 生 化 分 离技 本 对 术课 程 的 教 学 改 革 进 行 探 索 在 明 确 课 程 定 位 的 基 础 上 对 教 学 内容 进 行 优 化 : 过 对 教 学 内容 、 通 实验 教 学 方 法 、 考核 方 式 等 方 面 的 改革 .对 生物 分 离技 术 课 程 的 实践 教 学改 革 进 行 探 索 , 教 学 实践 中取 得 了 良好 的 效 果 。同时 也 为提 高 学 生 的职 在 业 岗 位 能 力 , 其 将 来从 事 相 关 专 业 打 下 良好 的基 础 。 为 关 键 词 : 物 分 离技 术 教 学 改 革 实践 教 学 生 沿 的学 科 , 是 一 门专 业 性 、 术 性 和 实 践 性 都 很 强 的 课 程 。 也 技 作 为 现代 生 物 工 程 领 域 的 下游 技 术 .生 化 分 离是 生物 工程 实 现 产业 化 的关 键 之 一 学 生通 过对 该 课 程 的学 习 , 针 对 不 同 的产 品 的特 性 , 能 运 用 所 学 的 相关 知 识 , 计 合 理 的提 取 或 精 制 的工 艺 路 线 , 能 设 并 从 理 论 上解 释生 产 实 际 中 的 各 种现 象 ,提 高 学 生 分 析 和 解 决 问 题 的 能力 。 此该 课 程 的教 学 直 接 影 响 了 学 生 的专 业 素 质 。 因 1生 物分 离 技 术 主 要 内容 和 课程 特 点 . 生物 分 离技 术课 程 内容 主 要包 括原 材 料 的预 处理 、萃取 技 库 管理 、 内部 领 料 管 理 、 间 盘点 管 理 和 生 产业 务 分 析 。 产 计 车 生 划 员根 据 销 售 订 单 制定 物 料 需求 计 划 , 料 需 求 计 划进 行 物 料 物 分 解 , 成 物料 需 求 计 划 。车 间报 验 人员 进 行 企 业 内部 的 入库 生 报 验 , 括 生产 入 库 、 他 人 库 。 间 领 料 员进 行 企 业 内部 的领 包 其 车 料 开单 , 括 限额 领 料 、 产 补料 、 星领 料 、 他 领 料 。 包 生 零 其
《生物分离工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生物分离工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收稿日期:2018-11-19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7JGB245,2018JGB206)作者简介:李海云(1975-),男(汉族),江西信丰人,博士,桂林理工大学教授,研究方向:应用微生物。
高等学校承担着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项基本职能,其中为国家培养高级人才是核心职能。
高等教育的质量,将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兴盛衰亡。
在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定有力地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也为当前社会大变革形势下高等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也明确提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然而,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陷入依靠思政课程“单兵作战”的困境,专业教师只“授业、解惑”而不“传道”的现象普遍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严峻考验。
在此背景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课程思政应运而生。
作为一项系统工程[1],课程思政是高校教育理念变革、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复杂性本质和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发展的必然[2]。
课程思政的实施对落实教书育人的主体责任,确保全程、全员和全方位育人要求的实现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充分彰显了“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全课程育人”的重要性,有助于全面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水平和质量[3]。
一、《生物分离工程》实施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生物分离工程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综合性强,又密切联系生产实际的专业基础课,是生物工程专业主要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从“产出”的角度考虑,所有的生物过程都必须经过生物分离才能获得产品。
高校生物工程实验教学改革论文
高校生物工程实验教学改革论文【摘要】本文主要对当前高校生物工程实验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与措施。
针对轻视实验教学,侧重理论知识,在实验方面的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与教学理念的理念及相关的发展模式存在一定程度的联系,缺乏对实验能力的培养。
1.当前高校生物工程实验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1.1轻视实验教学,侧重理论知识在当前高校生物工程实验课中,大多数教学的模式主要以进行理论教学的模式为主,往往把较多的课时用于学生的理论学习,如此以往下去,学生就会缺乏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实验课上,导致教师对实验的原理反复讲述,并占用大量的实验课堂时间,在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下,往往以老师进行单独授课为主,经常忽略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实验的能力。
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时间缩短,因而导致学生不能正确的掌握实际的实验操作技能。
当前存在的状况只是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讲授,缺乏基本的实验操作能力。
1.2 实验内容更新缓慢,教学方法陈旧正确先进的实验方法能够引导学生快速的获得知识,在当前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由于一些教科书,实验指导书更新较慢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使用的实验方法仍然较为落后,知识体系仍然停留在原有的基础,没有对知识进行及时的更新,进行教学的理论知识较为浅显,而当前的科学技术,特别是在生物方面的实验技术更新速度较快,一些院校的实验教学方法不能进行及时的更新。
也是当前高校生物工程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基本问题。
1.3 对实验仪器与设备过于落后,资金投入不足当前阶段,一些院校对学生的实验设备,仪器的投入较少,导致不能对实验设备进行及时的更新。
进行实验时,步骤较为复杂,在实验过程中容易出现错误。
当前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实验仪器更新换代速度较快。
在实验的过程中可以省去一些较为复杂的步骤,提高实验的效率。
对于一些老化的设备和仪器,在实验过程中,对于精确度方面的要求也会大大的降低,造成实验结果出现误差。
一些高校的高层管理人员缺乏这种意识,导致缺少在实验仪器与设备方面的资金投入,成为当前高校生物工程实验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
“生物分离工程”课程案例式教学方法改革探析
“生物分离工程”课程案例式教学方法改革探析“生物分离工程”是一门涉及生物分离技术的专业课程,主要介绍生物分离的原理、方法和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以被动接受为主。
针对这门课程的特点,可以通过案例式教学方法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案例式教学方法是指教师通过案例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探讨。
在“生物分离工程”课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结合实际案例来解决生物分离技术中的问题。
可以通过分析某个具体的生物分离项目,让学生了解该项目的背景、目标和具体操作步骤,引导学生思考该项目所涉及的关键问题和解决方法等。
案例式教学方法的改革可以带来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
通过案例的引导,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这对于“生物分离工程”这门技术性课程来说尤为重要,因为只有理解了基本原理和方法才能进行实践操作。
案例式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学生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和实际情况,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非常有益。
案例式教学方法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通过具体实例的讲解和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应用和意义,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案例式教学方法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学生可以分组进行合作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在实施案例式教学方法时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教师需要选择适当的案例,确保案例的内容与课程的学习目标相符。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教师也需要在案例分析过程中起到引导和指导的作用,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和解决问题。
教师还需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评价,鼓励他们不断改进和提高。
“生物分离工程”课程案例式教学方法的改革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并提高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生物分离工程”课程案例式教学方法改革探析
“生物分离工程”课程案例式教学方法改革探析瞿朝霞,周偲,付明(怀化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湖南怀化418008)生物分离工程是指从微生物发酵液、酶反应液和动植物细胞培养液中提取、分离和纯化出生物产品的过程[1]。
“生物分离工程”课程是生物工程、生物制药、食品科学与工程等本科专业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系统地介绍了生物制品分离纯化的基本原理、过程操作、理论及应用等内容[2]。
该课程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除了课堂上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学习以外,还有实验操作[3]。
生物分离工程在生物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处于桥梁纽带的核心地位,对生物工程和生物制药等专业人才培养发挥着关键性作用[4]。
一、教学内容有的放矢,为案例化教学打下理论基础根据人才培养大纲的修订,生物分离工程课时已经缩减。
在有限的课时里,要把生物分离工程中的基本理论、过程操作、主要设备及应用范围讲透彻,难度较大[5]。
所以,系统条理地整理课本内容,并将其以案例的形式串联起来非常重要。
首先,可将生物分离工程的整个教学主线分四个部分:一是发酵液的预处理(包括预处理、细胞破碎、过滤和离心4个单元操作);二是初级分离(包括沉淀、萃取、膜分离和吸附4个单元操作);三是产品纯化(包括色谱分离和层析4个单元操作);四是成品加工(包括结晶和干燥2个单元操作)[6]。
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将各部分内容独立出来,注意区分,又要能组合连贯。
在明确了各分离技术的特点之后,可用一个案例将大部分重要的分离技术利用起来。
以红霉素的提取分离综合实验为例,从红霉素发酵液中提取分离红霉素,要经过发酵液预处理、过滤、离心、萃取、结晶、干燥等操作,就可以将这些单元操作整合,这样先理清理论课思路,然后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验课中,有效地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更深刻,实际操作方法的掌握也更牢固。
二、实验操作重点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要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必须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生物分离工程”课程案例式教学方法改革探析
“生物分离工程”课程案例式教学方法改革探析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工程的研究和应用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生物分离工程作为生物工程的一个分支,在生物制药、食品、化工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然而,由于生物分离工程理论复杂,实验操作繁琐,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理想等问题较为普遍。
因此,本文针对生物分离工程课程的教学现状,探讨了案例式教学方法在该课程中的应用,以提高学生对该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生物分离工程课程现状的问题1.课程理论难度大生物分离工程作为生物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理论体系极为复杂,涉及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多个学科知识,同时其相关的实验操作严谨精细,大多基于大型设备和高端仪器的操作,而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及相关理论之前就进行实验操作,学生难以充分理解课程知识和相关原理,课程效果难以达到教学目标。
2.无法满足实际需求生物分离工程技术包括蛋白质纯化、基因工程、发酵生产等多个方面,涵盖面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存在迷茫现象。
在实验操作方面,学生仅仅依靠理论知识进行操作,存在的误操作可能导致实验结果的失真,严重影响实际生产应用。
3.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生物分离工程课程的理论体系极为复杂,而且实验流程和操作繁琐,这对于萌生对该技术产生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存在一定的影响。
案例式教学法即以学生为中心,以案例为基础,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探究,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自主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设计课程案例针对生物分离工程课程的实际应用需求,通过整理相关企业经典案例,将实际工程问题转化成切实可行的案例,使学生对实际问题的掌握更加系统化、全面化,更协同的高质量解决问题。
同时,教师可以针对不同课程内容在各个课堂案例中的解析,集中学生的思想和经验,使案例教学效果发挥到最大。
2.案例请专业人士在案例式教学法中,专业人士的参与不仅可以为学生清晰生物工程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和思路,还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企业实际生产过程中的技术和市场方案,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生物工程生产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物分离工程”课程案例式教学方法改革探析
“生物分离工程”课程案例式教学方法改革探析生物分离工程是生物工程领域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其涉及到许多重要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课程教学方法往往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理论和实践脱节、学生参与度低等。
为了提高生物分离工程课程的教学质量,一些教师尝试采用案例式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本文将探讨案例式教学方法在生物分离工程课程中的应用,以及其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案例式教学方法概述案例式教学方法是一种以实际案例为教学载体的教学方式,它通过讲述或分析真实或虚拟的案例,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式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深层次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二、案例式教学方法在生物分离工程课程中的应用1. 以实际案例为学习载体在生物分离工程课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真实的案例,如生物药物的提取与分离、工业废水的处理与回收等,让学生通过案例了解生物分离工程的实际应用,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并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2.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进行讨论和总结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进行讨论和总结。
通过学生的讨论,可以促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案例,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组织案例实践活动生物分离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案例式教学方法可以通过组织案例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案例进行实验设计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生物分离工程的乐趣。
1.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式教学方法可以通过生动具体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2.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案例式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锻炼,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新工科”背景下生物分离工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学科探素Disciplines Exploration 噺工科胃景下生物分离工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杜丽平马立娟夏梦雷(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天津300457)摘要生物分离工程实践教学的好坏对生物工程整体的授课效果有着直接影响,本文根据生物工程专业的特点,对生物分离工程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进行了探索。
在“新工科”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学校应优化教学内容,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加強与其他学科间的联系,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实现多媒体与板书教学的有机结合,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重视工程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适应后期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对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要求,提升教学水平,推动培养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新工科生物分离工程实践教学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20.10.021Research on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of Biological Separation Engineer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New Engineering"DU Liping,MA Lijuan,XIA Menglei(College of Biotechnology,Tianjin University of Science&Technology,Tianjin300457)Abstract The quality of the practice teaching ofbiological separation engineering has a direct impact on the overall teaching effect ofbioengineering.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ioengineering,this paper explores the reform of practice teaching of biological separation engineering course.Under the guidance of"new engineering"education concept,the school should optimize the teaching content,enhance the pertinence of classroom teaching,strengthen the connection with other disciplines, make full use of m odem means,realize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multimedia and blackboard writing teaching,strengthen the practice teaching link,pay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engineering ability and innovation ability,so that students can adapt to the later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production practice.The requirements of engineering ability and innovation ability,improve the teaching level,and promote the realization of training objectives.Keywords new engineering;biological separation engineering;practice teaching0引言现阶段生物工程发展迅速,生物分离过程是生物工程中必不可少的也是极为专业的环节,分离技术是生物高新技术能否实现产业化的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生物分离工程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生物分离工程是生物工程专业核心课,本文分别从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课程考核入手,对该课程进行改革,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更好的为生物工程领域培养适用性人才。
关键词:生物分离工程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课程考核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a)-0075-01
生物分离工程又称生物工业下游技术,即对各种生物工业生产过程获得的生物原料,经提取分离、加工并精制目的成分,最终使其成为产品的技术。
它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是生物技术产品产业化的必经之路,很多工业生物技术产品,包括现代发酵工业产品,其质量的优劣、成本的高低、竞争力的大小,往往与生物分离技术直接相关[1]。
具有实用性强、应用面广的特点,是高校生物工程专业核心课程。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其不被列为考研科目,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不高。
如何通过教学方法的改进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知识掌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下是我对于该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探索。
1 “启发式”课堂教学
《论语·述而》有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愤”是指,百思仍不得其解,“悱”是指,想说却又不知怎样表达。
这句话的意思是:“不到他绞尽脑汁仍想不明
白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却不能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
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的给他举例。
”此为“启发式”教学的来源[2]。
要搞好“启发式”教学,我们必须处理好“传授式”与“启发式”教学的关系。
“启发式”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但这和传统的“传授法”教学并不矛盾。
我们不能动辄就将“传授法”教学称之为“填鸭式”教学,著名学者程树德先生曾说过:“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
物之有四隅者,举一可知其三;反者,还以相证之意[3]”。
即,当学生“不愤,不悱”,我们要采取“传授法”这种传统但高效省时的方法把新的基础知识系统的传授给他们,在学生对新知识有一定了解并形成自己的理解的基础上,达到“愤、悱”的状态,这时再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解决问题,组织语言,达到自我提高。
比如在讲离子交换树脂时,首先给出离子交换树脂的概念:一种带有官能团的网状结构的高分子化合物,接着按照高分子材料的不同、网状结构的大小、所带官能团的不同将其归为几大类。
在通过传授式教学了解其概念和分类的基础上,通过举例、提问等启发式教学手段促进学生掌握,比如硬水中ca2+、mg2+的去除,海水中br的去除,让学生判断分别用到哪种离子交换树脂,再让学生自己联系实际回答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实例用到了何种类型的离子交换树脂。
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促进知识的掌握。
2 “设计性”实验教学
设计性实验是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4]。
与普通的验证性试验相比,其更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求职欲和学习兴趣。
一般按以下几个步骤实施:(1)给出题目,分组,布置任务。
(2)各组查阅相关资料并上交实验预案,教师给出意见和建议。
(3)各组按既定方案进行实验,教师给予相应指导。
(4)实验结果汇报与总结,鼓励各组派代表以ppt的方式进行汇报,每人上交一份实验报告。
比如苏云金芽孢杆菌菌悬液伴孢晶体蛋白的提取,分三组,要求每组分别以高速离心法,液体双相分层法,等电点沉淀法提取,设计实验预案,交由教师审阅,确定方案,开始试验。
提取结束各组分别用可见光分光度计对三种不同方法提取的伴孢晶体蛋白进
行浓度分析,再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三种不同方法体的伴孢晶体蛋白进行纯度分析,最终总结出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并比较选择出最适方法,上交试验报告,各组派代表总结汇报。
最终成绩评定包括实验期间的清洁卫生习惯和考勤(20%),实验预案(30%),实验报告(50%)。
3 “开放式”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是全部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实践发现,学生重视课程考核的程度远远超过了教师的想象。
课程考核像一根无形的指挥棒,指挥着学生的学习、思考,乃至日常行为。
课程考核
的方式和内容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维过程,学习范围和主动程度。
课程考核可以诱导和激发学生潜能的发挥,同时也可以限制和扼杀学生创造力的展示与释放[5]。
目前,传统的考核模式主要是采取终结式考核,它易于操作,便于组织,但其不仅无法对学生的真实水平作出全面的评价,而且可能将学生引向死记硬背的学习轨道,阻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与发展,因此必须建立一个合理的课程考核体系[6]。
我们首先改变了课程考核体系,加强了平时成绩的比重。
总成绩由平时考查(占60%)和期末笔试(占40%)两部分组成,平时考查主要包括考勤(占10%),课外作业(占15%),课程论文(占15%)和实验成绩(占20%)5部分组成。
同时,期末试题以考核学生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为主。
本课程与生产实际结合比较紧密,试卷除了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考查,还有实验设计题,比如设计如何利用静电相互作用,通过反胶团萃取分离核糖核酸酶a,细胞色素c和溶菌酶;如何利用双水相peg/盐系统提取胞内酶等,要求写出实验原理、步骤和方法,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灵活应用能力。
通过对课程考核的改革,普遍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和以往的传统考核方式对比,能更加全面综合的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受到学生一致好评。
4 结语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实施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的动手能力、团队意识、
创新思维得到了明显的锻炼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相关单元操作的能力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 毛忠贵.生物工业下游技术[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2] 宋灵,李汉学.孔子启发式教学思想之再观[j].绥化学院学报,2011,6:165-166.
[3] 程树德.论语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2006.
[4] 朱铁群,成庆利.微生物学设计性实验教学个案分析[j].微生物学通报,2007(5):184-186.
[5] 陈剑锋,郭养浩.《生化分离工程》课程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改革实践[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s1):176-179.
[6] 王卫,黎继烈,姚跃飞.生化分离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与探讨[j].生物学杂志,2010(6):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