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文学简答题汇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明文学简答题汇总

1、元杂剧的体制特征是什么?

元代杂剧创作在剧本体制上呈现出以下特征:(1)一本四折一楔子的结构形式:元杂剧一般是由一本四折、外加一个楔子,来演完一个完整的故事。在元杂剧的四折之间,大多可体现出戏剧情节的起、承、转、合。(2)角色行当:元杂剧的角色有旦、末、净、杂四类。但是女角,除了正旦的女主角,还有小旦、贴旦、搽旦等配角;末是男角,正末为男主角,外末、冲末等为男配角;净类似京剧的花脸,一般为性格刚猛的人物,也包括丑角的反派人物。杂是上述三类不能包含的杂角,例如,卜儿(老年妇女)、徕儿(小男孩)、孤(官员)、洁(和尚)、驾(皇帝)、邦老(强盗)等。(3)曲词:是杂剧的歌唱部分,全剧只能由正末或正旦一人主唱。由正末主唱的称为“末本”,由正旦主唱的称为“旦本”。它主要用以展示人物心理,抒发情感,有时也用来交代剧情,具有抒情兼叙事的双重功能。曲词的编排有一定的格式,四折戏用四个套数,每个套数都有固定的宫调。(4)宾白:元杂剧中的道白,称为“宾白”。唱为主,白为宾,故曰宾白。杂剧道白的样式很丰富,有口语化的散文白、韵文白。从功能来讲,宾白不仅用于叙事,还可用作除主角以外人物的抒情,对于表现剧情和人物性格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历来有“曲白相生”的说法。(5)科范:元杂剧的表演“唱念做打”俱全。科范就是做与打的做工表演,一般简称为“科”,在南戏中则称作“介”,或通称科介。“科”除表动作外还可规定某种特殊的情感表演,如“做忖科”;和某种特定的舞台音响效果,如《汉宫秋》中的“内做雁叫科”。(6)题目正名:元杂剧结尾有“题目正名”,用两句或四句对偶句总结全剧内容,交代剧名。它不是情节的组成部分,其功能在于广告宣传,可能在演出结束时由演员在下场前念出或写于戏报上。一般取末句作为全剧的全名,取末句最能代表戏剧内容的几个字作为剧的简名。

2、关汉卿杂剧创作的思想内容。

(1)揭露社会黑暗和人民苦难,在充分展示劳动人民强烈反抗精神的同时,寄托着作者对政治清明社会和清官廉吏的向往。这一类思想倾向的作品主要体现在《感天动地窦娥冤》、《包待制三勘蝴蝶梦》、《包待制智斩鲁斋郎》、《钱大尹智勘绯衣梦》四部杂剧中。通过这些杂剧,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到关汉卿的社会政治理想。

(2)表现下层妇女的爱情生活和斗争,在对她们生存处境给予表现和同情的同时,更多地赞美了她们的智慧和勇敢。具有这一思想倾向的作品主要有《救风尘》、《望江亭》、《金线池》、《谢天香》、《玉镜台》。这些作品的主人公大部分属于下层女性,尤其是妓女。他们不仅善良美丽,多才多艺,并且对自己的生存处境倍感凄凉,迫切希望从良。然而他们在追求爱情的道路上,却是困难重重,甚至身落陷阱。但最终,这些女主人公最终都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敢或者是姐妹们的帮助,实现了自己的生活理想。与关汉卿其他杂剧作品不同,关汉卿杂剧创作中具有这一思想倾向的作品几乎全部属于喜剧作品。在这些作品中,作者以明朗的语言,辛辣的讽刺,生动地表现了压迫者在斗争中的种种丑态和最终被战胜的结局。通过这样的结局,英豪就在普通大众之中,显示了作者对人民智慧的赞美。

(3)以历史上著名人物为刻画对象,在充分表现历史人物杰出才能和英雄气概精神的同时,又寄予着作者深重的历史悲剧意识。具有这一思想倾向的作品主要体现在《单刀会》、《西蜀梦》、《单鞭夺槊》、《哭存孝》等杂剧中,而以《单刀会》和《西蜀梦》成就最突出。《单刀会》中,作者从“今日三分已定,恐引干戈,又交生灵受苦”的理论出发,用两折的篇幅,通过乔公主和司马徽的唱辞,着重表现了关羽的英雄气概,在《西蜀梦》中,关羽,张飞被害而死。作品用一系列的唱词表现了对英雄被害的悲悼。

3、关汉卿杂剧创作呈现出什么样的语言特色。

关汉卿是驾驭语言的大师,他的戏剧语言向来以本色当行著称。王国维称赞他语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臧懋循在《元曲选序》中称赞说“人习其方言,事肖其本色,境无旁溢,语无外假。”总体说来,本色当行是关汉卿语言的基本特色,这种特色使其剧中人唱辞该雄壮时就雄壮,该妩媚时就妩媚,该文雅时就文雅。具体的说,关汉卿本色当行的语言特色主要表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1)关汉卿杂剧中人物的唱辞,在唱说过程中往往蕴涵着丰富的动作性,并且切合特定的戏剧演出情境。如《救风尘》杂剧第二折[后庭花]曲子中,赵盼儿一边写信安慰宋引章,一边又不停的絮叨,责备宋引章当初不听劝告,通过这段唱词,就把赵盼儿既有怜悯、牵挂、着急,又有不满和埋怨等种种复杂的情感生动传神地表现了出来,从而取得了很强的人物审美效果。

(2)关汉卿杂剧创作中运用的语言符合人物的身份和地位,当俗则俗,当雅则雅。如谢天香是个教坊名妓,她的语言有时显得粗俗不堪,象“臭尸骸”、“臭驴蹄”这些骂人的脏话她都会说。但在长官钱大尹面前,她则说话小心谨慎,“文邹邹施才艺”,从而使她的语言呈现出当俗则俗,当雅则雅的艺术特色。

(3)关汉卿在杂剧语言选择中,不仅选取了大量的民间俗语,三教九流的行语,而且巧妙地化用了古典诗词里的语言,这不仅丰富了关汉卿语言的艺术表现力,并且取得了雅俗共赏的艺术效果。

4、《西厢记》对元杂剧一般体制的突破体现在那些方面。

(1)它突破了元杂剧一本四折的惯例:它共包括五本20(或21)折。这五本分别是“张君瑞闹道场杂剧”、“崔莺莺夜听琴杂剧”、“张君瑞害相思杂剧”、“草桥店梦莺莺杂剧”、“张君瑞庆团圆杂剧”。这五本杂剧每本都有各自独立的题目正名和各自完整独立的故事情节。而且,在每一本杂剧的末尾,都会有[络丝娘煞尾]一曲,以联络上下本的故事情节。它是元杂剧作品中罕见的以多本杂剧连演一个故事的剧本。

(2)它突破了元杂剧一入主唱的通例,基本是由旦、末轮番主唱。王实甫《西厢记》对元杂剧体制的这种突破,扩大了剧本的艺术表现力,从而提高了该作品的艺术表现效果。

5、《西厢记》的戏剧矛盾主要体现在那些方面,他们是怎样推动崔张爱情繁荣发展的。

推动《西厢记》五本二十(或二十一)折故事进展的是一系列的戏剧冲突,而这些戏剧冲突是由相互制约的两组矛盾引起的,一类是以老夫人为代表的封建礼教和以崔、张、红为代表的年青一代对自由爱情的追求之间的矛盾,这是全剧的主要矛盾;一类是崔、张、红之间基于各自的身份、地位、性格不同而产生的误会性矛盾,它虽非主要矛盾,但同样使崔、张的爱情波澜突现。这两组矛盾相互制约和交错,在促进崔、张爱情不断成熟的过程中,也使其爱情发展备受曲折,从而使《西厢记》的戏剧情节不时给人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月圆便有阴云蔽,花发须教急雨催”的审美快感。具体讲,这两组相互制约的矛盾冲突使崔、张爱情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的曲折:

(1)第一本《张君瑞闹道场》杂剧中,崔、张爱情开始发生,但其进展不时受到代替老夫人对莺莺行使“行监坐守”权利的红娘的干扰。崔、张爱情的发展和以老夫人为代表的封建礼教之间的矛盾处于潜伏期。在此时期,莺莺之母治家严肃,有冰霜之操。她从“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封建礼教观念出发,“怕女孩儿春一心荡”,因而吩咐红娘对莺莺进行严格看管,不许私出闺门。但却阻挡不了二人爱情的发生,他们一见钟情,并通过隔墙酬韵、闹道场时眉目传进一步加深了感情,但他们的爱情不时受到红娘的干扰。(2)第二本《崔莺莺夜听琴》杂剧中,崔张爱情经历了由悲、喜、悲的发展里程。崔、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