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S分类系统早期胃癌诊断
中国早期胃癌筛查及内镜诊治共识(全文)

中国早期胃癌筛查及内镜诊治共识(全文)一、引言胃癌系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是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成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 感染率高达 40%-60%,属于胃癌高发国家,每年胃癌新发病例约 40 万例,死亡约 35 万例,新发和死亡均占全世界胃癌病例的 40%,降低我国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是亟待解决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胃癌的预后与诊治时机密切相关,进展期胃癌即使接受了以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5 年生存率仍低于 30%,且生活质量低,给家庭及国家带来沉重的负担。
而大部分早期胃癌在内镜下即可获得根治性治疗,5 年生存率超过 90%,大大节约了医疗资源,但是目前我国早期胃癌的诊治率低于 10%,远远低于日本 (70%) 和韩国(50%)。
《中国癌症预防与控制规划纲要 (2004-2010)》明确指出,癌症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是降低死亡率及提高生存率的主要策略。
因此,在胃癌高危人群中进行筛查和内镜早诊早治,是改变我国胃癌诊治严峻形势的高效可行途径。
目前,国际上胃癌相关共识主要有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 (NCCN) 指南,欧洲肿瘤内科学会 (ESOM)、肿瘤外科学会(ESSO)、肿瘤放射学会(ESTRO) 联合诊治随访指南和日本胃癌学会指南。
2011年我国卫生部颁布《胃癌诊疗规范(2011 版)》,随后印发了指导市、县级医院和农村居民重大疾病医疗保障的《胃癌规范化诊疗指南(试行)》,但国内尚缺乏涵盖胃癌筛查与内镜早期诊治等内容的共识意见。
为此,由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联合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内镜专业委员会,组织我国消化、内镜、病理、外科、肿瘤等多学科专家共同制定该共识意见。
二、定义及术语1.本共识所称的胃癌包括食管胃交界部癌(贲门癌)。
2. 早期胃癌:(1)早期胃癌 (early gastric cancer):癌组织仅局限于胃黏膜层或黏膜下层,不论有无淋巴结转移。
胃早期癌诊断--课件

图像表面精细微小结构的显示
ppt课件
8
Case1
ppt课件
9
Case2
ppt课件
10
i-SCAN CE (Contrast Enhancement) 对比增强
✌ 加强了光线亮度的对比显示,对凹陷处显示为 蓝线条,也不改变图像整体的自然色彩信息。
ppt课件
11
CE 对比增强
ppt课件
12
ppt课件
ppt课件
30
不典型增生
中重度不典
低度不典
ppt课件
31
ppt课件
32
靛胭脂组、肾上腺素组以及醋酸加靛胭脂混 合液的早癌检出率
检出人数 早癌确 检出率(%)
P
诊人数
靛胭脂组
419
48
11.5
肾上腺素组 427
94
22.0 <0.0001
醋酸加靛胭 319
31
9.7
脂混合液组
ppt课件
33
ppt课件
ppt课件
40
ppt课件
41
ppt课件
14
TE-P (pattern)纹理增强
TE p(pattern)纹理增强: 改变红光平衡,通过增强较暗的红光区, 加强显示黏膜表面的纹理结构。
ppt课件
15
色调
增强红色显色
ppt课件
16
TE-V (血管增强)
TE v: 通过减弱红光显示色调,从而使蓝色\绿色更突出,通过蓝光(波长 短)更清晰显示出黏膜血管的形态。
34
放大染色内镜评价
✌ 优点
精查 发现早癌
✌ 缺点
费时 设备特殊 不能用于常规检查
ppt课件
胃癌分型

众所周知胃癌在我国十分常见,然而胃癌还可分为不同的类型,不同类型的治疗措施各不相同。
早期胃癌是指局限而深度不超过粘膜下层的胃癌,且不论其有无局部淋巴结转移。
进展期胃癌深度超过粘膜下层,已侵入肌层者称中期,已侵及浆膜层或浆膜层外组织者称晚期。
胃癌可发生于胃的任何部位,半数以上发生于胃窦部、胃小弯及前后壁,其次在贲门部,胃体区相对较少。
一、具体形态分型胃的任何部位皆可发生胃癌,胃窦部最常见(48.8%~52.5%),大弯、小弯、前壁、后壁皆可受累,其次是贲门部(16.1%~20.6%),胃体部和累及全胃者相对较少(7%~16.6%)。
胃癌多为单发,少数也可多发。
胃癌发病起始于黏膜上皮层,多为单中心发生,少数为多中心发生。
后者也多因相距不远逐渐发展融合成一个癌灶,偶形成双癌。
癌灶逐渐发展,同时向水平方向和深层浸润和扩散,逐渐累及胃壁各层甚至周围脏器,也可通过多种途径转移。
病期早期对疗效和预后的影响很大。
按照胃癌侵犯胃壁的深浅,被分为早期胃癌与进展期胃癌。
侵犯深度不超过黏膜下层者称早期胃癌,侵至肌层者称中期胃癌,侵及浆膜及浆膜以外者称晚期胃癌,中、晚期胃癌合称进展期胃癌。
(1)早期胃癌:是指癌组织局限于胃黏膜或黏膜下层的胃癌,不论其有无淋巴结转移。
它的最大直径一般在5cm以下,直径小于1cm的称小胃癌,小于0.5cm称微小胃癌。
原位癌是指未突破固有膜的癌肿也属早期胃癌,但难于识别。
①日本早期胃癌分型:1962年日本早期胃癌大体形态分为3型:隆起型、浅表型和凹陷型。
A、隆起型(Ⅰ型):肿瘤表面呈结节状隆起或息肉状,边界清楚,高出周围黏膜约2倍以上。
B、表浅型(Ⅱ型):肿瘤表面高低与周围黏膜差别不甚大,癌灶较平坦,无明显隆起和凹陷,依其隆起或凹陷的程度又分3个亚型。
表浅隆起型(Ⅱa):肿瘤隆起高度不超过周围黏膜厚度的2倍。
表浅平坦型(Ⅱb):癌灶与周围黏膜同高。
表面无隆起或凹陷。
表面凹陷型(Ⅱc):癌灶较周围黏膜稍凹陷,侵犯深度不超过黏膜厚度。
胃癌的早期诊断

胃癌的早期诊断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早期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胃癌的早期诊断方法,包括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组织活检等。
一、体格检查体格检查是早期诊断胃癌的基础。
医生通过仔细触诊和听诊,检查患者的腹部是否有明显肿块或腹水,并观察患者有无黄疸、贫血等症状。
此外,医生还需检查患者的淋巴结是否肿大,以及是否存在腹腔内扩散等症状。
二、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是辅助胃癌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
常见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肿瘤标志物检测等。
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白细胞计数以及血小板计数等指标是否正常。
而肿瘤标志物检测主要是通过检测患者血液中某些特定蛋白质的含量来判断是否存在胃癌的可能性。
三、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胃癌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见的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摄影、超声检查、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等。
X线摄影可以清晰地显示胃的形态和解剖结构,对于胃癌的早期发现具有一定的帮助。
超声检查可以观察胃壁和胃内病变的形态特点,可以帮助医生了解病变的性质。
而CT和MRI可以更加全面地评估胃癌的分期和转移情况。
四、组织活检组织活检是确诊胃癌的最可靠方法。
常见的组织活检包括内窥镜下活检和手术切除标本病理检查。
内窥镜下活检在早期诊断胃癌中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可疑病变进行活组织的采集,并送至病理科进行细胞学检查和病理组织学检查,以明确是否患有胃癌。
总结胃癌早期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十分重要。
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组织活检等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提高胃癌早期诊断的准确性。
然而,早期胃癌往往无明显症状,因此,定期体检和高风险人群的筛查是至关重要的,可以帮助早期发现胃癌,提高治愈率和生存质量。
2023广东医学继续教育-胃癌的腹腔镜微创治疗答案

胃癌的腹腔镜微创治疗1.1以下关于粘膜下吲哚菁绿注射方法及应用说法正确的是()D1.2相较于普通腹腔镜手术,吲哚菁绿标记荧光腹腔镜在肥胖胃癌患者手术淋巴结清扫中的优势不包括()D1.3吲哚菁绿标记荧光腹腔镜相较其他腹腔镜在胃癌根治术中的主要优势不包括有()C 1.4关于胃癌合并肥胖患者腹腔镜手术中主要难点叙述错误的是()D1.5胃癌合并肥胖患者腹腔镜手术中增加手术空间的方式有()E1.6吲哚菁绿标记荧光腹腔镜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手术中可以帮助判断切线,以下说法最合适的是()D2.1荧光腹腔镜再腹部外科的应用范围中,不包括()D2.2以下关于浆膜下吲哚菁绿注射方法及应用说法错误的是()C2.3以下关于粘膜下吲哚菁绿注射方法及应用说法正确的是()D2.4吲哚菁绿标记荧光腹腔镜在腔镜胃癌根治手术中可协助判断血供,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2.5吲哚菁绿标记荧光腹腔镜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手术中可以帮助判断切线,以下说法最合适的是()D2.6关于吲哚菁绿说法错误的是()B3.1确认胃癌围手术期治疗地位的中国研究是()D3.2中国CSCO指南建议的胃癌新辅助治疗应用指征是()C3.3局部晚期胃癌最合理的治疗手段是()E3.4FLOT4-AIO研究采用的治疗方案是()B3.5下面说法正确的是()C3.6根据目前的研究结果,胃癌围手术期不能采用的治疗是()E4.1粘膜下浅层(SM1)/深层(SM2)浸润的界限为()μm A4.2微小胃癌是病灶最大径为()mm的早期胃癌C4.3下列关于靛胭脂染色说法错误的是()B4.4白光下怀疑早期胃癌的表现不会见到下列哪种情况()D4.5以下关于胃癌高危人群的说法错误的是()A4.6以下不属于HP现症感染的内镜下背景黏膜改变的是()E5.1下列不属于剥离后牵引的注意事项的是()C5.2生物组织的热效应切开的温度一般大于()℃B5.3以下对胃体中部小弯侧病变的策略说法错误的是()A5.4、Dual刀的操作优势不包括()B5.5、以下不属于ESD的基本手法的是D5.6粘膜内癌的ESD绝对适应症不包括()E6.1对于已被NMPA批准用于胃癌的药物,以下描述正确的是()C6.2小胃癌的定义是病灶直径为( )mmB6.3在2022版CSCO胃癌诊疗指南中,关于可切除胃癌手术规范更新要点陈述不正确的是()6.4、早期胃癌最常用的筛查方法是()D6.5胃癌TNM分期中T1b指的是()B6.6、2022版CSCO胃癌诊疗指南中,关于转移性胃癌的治疗更新要点,正确的是()D7.1早期胃癌T1a与T1b鉴别最有效的检查手段是()C7.2根据早期胃癌放大内镜简易诊断体系-VS分类系统,下面哪项可以诊断为早期胃癌()D7.3胃癌TNM分期中T1b指的是()B7.4小胃癌的定义是病灶直径为( )mmB7.5下列哪项不是eCura评价系统的分级()E7.6根据2002年巴黎分型,早期胃癌内镜下表现为浅表凹陷型表示为()D8.1最广泛应用在胃肠道手工缝合方法是()A8.2常用胃肠吻合器不包括()B8.3全胃切除常用消化道重建方式是()C8.4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率为()B8.5近端胃切除消化道重建方式不包括()D8.6胃癌发病率较低的国家是()D9.1下列哪项不是腹腔镜胃癌手术ERAS管理术前部分()D9.2胃癌患者NRS2002营养评分≤()分不需要术前营养支持B9.3胃ESD术后常用的药物不包括()A9.4下列哪项不符合ERAS腹腔镜胃癌手术术后镇痛理念()B9.5ERAS理念中胃癌患者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应术前()min给药B9.6加速康复外科的核心理念是()A10.1胃的早癌是指肿瘤侵犯()A10.2CT可疑肝转移,建议()C10.3肠系膜上动静脉根部淋巴结转移,属于哪一分期()D10.4胃壁的最内层是指()B10.5胃癌TNM分期中的T1b是肿瘤侵犯()C10.6胃癌患者,当发现3-6个区域淋巴结转移,属于哪一分期()B11.1胃切除、空肠间置术操作过程较为繁琐,术中共有()吻合口C11.2不连续间置空肠段一般选择距Treitz韧带下方15cm-25cm离断空肠;选取选择一段带血管蒂的空肠进行游离、切断;这段间置空肠的长度一般是多长,下面回答错误的是()C 11.3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的最新统计数据,2020年全球胃癌新发病例约109万例,位于恶性肿瘤发病率第()位D11.4下面哪项不是胃切除、空肠间置术后常见并发症()D11.5每针之间的针距、进出针点与吻合口的边距均约与胃肠壁厚度相等的缝合方法称为()C11.6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的基本原则不包括()B12.1BMI超过多少为肥胖D12.2BMI的单位是A12.3胃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时第11P淋巴结指B12.4肝总动脉前方淋巴结是第几组淋巴结B12.5远端胃D2淋巴结清扫不包括B12.6胃癌手术腹腔镜的优势不包括E13.1十二指肠残端瘘常见原因不包括C13.2全腹腔镜胃癌毕I式三角吻合在哪一年开展D13.3AJCC第8版胃癌根治手术推荐最少清扫多少枚淋巴结A 13.4全腔镜毕II式吻合最早在哪一年开展C13.5远端胃手术消化道重建方式不包括E13.6近端胃双通道吻合的优势包括E14.1我国第一例腹腔镜胆囊手术于哪一年完成B14.2腹腔冲洗液细胞学阳性属于几期E14.3N2淋巴结指淋巴结转移数目为C14.4T3N2属于几期B14.5库肯勃瘤指胃癌伴什么器官转移D14.6胃癌外侵直接浸润至肝脏属于C15.1下列淋巴结示踪剂属于荧光剂示踪剂的是C15.2下列淋巴结示踪剂不属于染料法的是E15.3淋巴结示踪技术的优点包括E15.4AJCC第8版胃癌根治手术推荐最少清扫多少枚淋巴结D 15.5胃癌常见转移部位不包括E15.6我国胃癌死亡率占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几位C。
蓝激光放大内镜VS分型对胃部癌前病变及早期癌的诊断价值探究

胃镜术前30分钟给患者口服5%碳酸氢钠50ml+羧甲司坦口服溶液10ml祛粘液,术前15分钟口服达克罗宁10ml祛泡、表麻咽部,嘱受检者在床上转动体位两周,有唾液可吐出来,尽量不要再咽下唾液。4对胃肠蠕动快者,及时注射654-2解痉。内镜前首先进行黑色橡胶帽的固定步骤,使得蓝激光放大内镜的前端口距离胃黏膜表层距离为3mm,先用白光观察进行筛查,也可以用LCI加强可疑病灶的发现能力。当发现可疑病灶时,再用BLI-bright、BLI模式进行低倍、高倍放大,观察病灶微表面和微血管结构。然后通过对比相邻的正常区域,对病灶微表面和微血管结构进行VS分型评价,完成以上步骤后,为提高此次诊断价值,可通过取得病灶处4点送至组织病理再进行检查,并通过4位高级内镜医师进行阅片,对此次内镜诊断结果进行分析。根据VS分型诊断标准进行判断:V:MV型,规则、不规则、消失,规则MV型:微血管的形态呈开放性襻状或闭合性襻状,其形状均一,分布对称且排列规则。不规则MV型:微血管的形态呈开放性襻状或闭合性襻状、蛇形状、分支状、奇异状等多样性,形状不均一、分布不对称、排列不规则。MV消失:黏膜表面呈现白色不透明物质(WOS),无法观察到黏膜上皮下的微血管,导致血管无法判定。S:MS型,规则、不规则、消失,规则MS型:隐窝边缘上皮形态呈现均一的圆形、椭圆形、多角形、弧线形、线形;长度和宽度比例正常。对称分布,排列规则。WOS存在且形态均一、排列规则。不规则MS型:隐窝边缘上皮形态呈现不规则的椭圆形、弧线形、线形、锯齿形等,长度和宽度比例失调。非对称分布且排列不规则。WOS存在,但形态不均一且排列不规则。MS形状消失:隐窝边缘上皮或WOS等微细结构无法观察。将病灶微表面和微血管结构中VS形态表现为不规则、消失同时存在分界线的病灶作为放大内镜胃部癌前的病变。对于VS规则但是边界存在或者消失以及VS不规则、消失,边界消失的情形,进行精准活检。送病理,但是对于VS不规则、消失,边界存在这种情况,需要进行ESD术,将切除病灶标本,通过10%福尔马林浸泡,对其做HE染色,成功染色完后,由2名资深医师进行病理检查读片,形成最终病理检查结果[3]。
VS分类系统早期胃癌诊断ppt课件

• 日本学者八尾建史提出了窄带成像(NBI) 联合放大内镜(ME)下的胃黏膜VS分类系 统,因其识别早期胃癌的准确性很高,逐 渐被内镜学家所接受。
• 什么是VS系统 • V代表微血管结构,根据NBI+ME观察到的血 管形态、管径粗细、排列和分布情况,将其分为 规则、不规则和血管消失三大类。 • S代表黏膜表面微结构,根据胃黏膜表面形态 结构、大小、排列和分布情况,其相应也被分为 微结构规则、不规则和消失三大类。 • 对胃癌诊断有重要意义的特征还有胃癌和周 围黏膜间存在的分界线。
• 为此,日本学者提出NBI+ME诊断早期胃癌 的VS分类标准,符合以下两条之一即可诊 断:不规则微血管伴有分界线;或不规则 黏膜微结构伴有分界线。该标准对早期胃 癌的诊断率达97% 。该标准不仅能够识别 早期胃癌,也有助于确定肿瘤边界,对于 进一步进行早期胃癌内镜下治疗有重要意 义。
• 图 NBI+ME下良性及恶性平规则,微血管规则,伴有分界线(白色 箭头) • B为早期胃癌,中央病变部位表现为微结构 不规则,微血管不规则,伴有分界线(白 色箭头)
• 对于诊断早期胃癌,微血管与黏膜表面微 结构不规则及分界线有重要意义。
• 胃癌的VS系统表现 • 胃癌周边黏膜表现为形态和分布均规律 的上皮下毛细血管网和黏膜表面微结构, 而肿瘤上皮下毛细血管网消失,取而代之 的是形态、粗细和分布不规律的肿瘤新生 血管,黏膜表面微结构也变得不规则,在 胃癌和周围黏膜之间形成分界线(见图)。 • 图 NBI+ME下良性及恶性平坦型胃黏膜病 变表现
•
北京协和医院对150处胃黏膜病变进行放 大色素内镜研究,最终诊断19例早期胃癌。 分析显示,不规则微结构或微结构消失诊 断早期胃癌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 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89.5%、 97.7%、85%、98.5%和96.7%;新生血管 或微血管消失的上述指标分别为94.7%、 93.1%、66.7%、99.2%和93.3%,分界线 分别为78.9%、79.4%、35.7%、96.3%和 79.3%。
早期胃癌内镜分类之一白光内镜大体分型及巴黎分型

早期胃癌内镜分类之一——白光内镜大体分型及巴黎分型早期胃癌指局限于黏膜层及黏膜下层的、无论有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其诊断的金标准依然是依赖组织病理学检查。
近年来,内镜技术不断发展,从传统常用的白光内镜到放大内镜、染色内镜、共聚焦内镜及细胞内镜,都有助于早期胃癌的诊断及评估。
来自日本的Mar y Raina Angeli Fujiyoshi等学者总结了几种被提倡的早期胃癌内镜分类体系,发表在Cancers杂志上,供大家学习参考。
本篇主要介绍白光内镜大体分型及巴黎分型。
白光内镜及大体评估胃表浅型病变通常没有症状,而是在内镜检查时偶然发现,在白光内镜下发现并识别这些病变,并评估其大体形态外观是决定其治疗方案、预后及结局的关键。
最早的早期胃癌大体分类标准由日本内镜学会于1962年提出,并成为后续大体分类标准的基石。
胃癌中,仅累及黏膜层和黏膜下层的表浅型病变归为0型(后续再进行亚分类,见下文),其余为1型(肿物型或结节隆起型)、2型(溃疡型)、3型(溃疡浸润型)、4型(弥漫浸润型)及5型(不可归类)巴黎分型在上文说到的表浅型病变的亚分类最常用的分类为巴黎分型。
巴黎分型将表浅型病变分为息肉型(即隆起型,0-I 型)和非息肉型,其中0-I型包括带蒂息肉(0-Ip型)、锯齿状息肉(0-Is型)及亚蒂息肉(0-Isp型)。
而非息肉型又可分为浅表型(0-II 型)及溃疡型(即凹陷型,0-III 型),前者进一步分为0-IIa 型(浅表隆起型)、0-IIb 型(浅表平坦型)及0-IIc 型(浅表凹陷型),如下图所示:巴黎分型来源1926 年提出的用于进展期胃癌的 Borrmann 分型,可以说是适用于早期胃癌的巴黎分型的前世。
Borrmann 分型分为 4 型,分别为 I 型息肉型或蕈伞型,II 型,溃疡型,III 型,溃疡浸润型,IV 型,弥漫浸润型。
1962 年,日本内镜学会提出了早期胃癌的分型,包括 I 型(息肉型),II 型为浅表型,又分为 IIa 型(浅表隆起型),IIb 型(浅表平坦型)及 IIc 型(浅表凹陷型)。
早期胃癌内镜诊治

1
定义
早期胃癌: • (1)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癌组织仅局限于胃黏膜层或黏
膜下层,不论有无淋巴结转移。
• (2)早期胃癌的特殊类型: 微小胃癌(micro gastric cancer):病灶直径≤5 mm的早期胃癌 小胃癌(small gastric cancer):病灶直径>5~10 mm的早期胃癌
整理课件
23
活检病理检查
活检块数视病灶大小而定: 病变>1 cm,取标本数≥2块;病变>2 cm,取标本数≥3块;病变>3 cm,取标本 数≥4块
标本应足够大,深度应达黏膜肌层。
整理课件
24
术前评估
病理分型标准及临床处理原则:
整理课件
25
术前评估
(1)对于无淋巴结侵犯的早期胃癌主张行内镜下微创治疗
(2)有淋巴结转移,或者尚未发现淋巴结转移但风险较高的SM2、SM3癌, 以及有远处转移的病变首选外科手术治疗
(3)肿瘤浸润范围的评估主要借助于化学和电子染色内镜来判断,对深度的 判断主要依靠超声内镜,但均缺乏统一的标准,准确的评估仍依靠术后标本 的病理诊断
整理课件
26
术前评估
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und,EUS):被认为胃肠道肿瘤局部分期的最精确 方法,常用以区分黏膜层和黏膜下层病灶
整理课件
2
定义
胃癌前状态(precancerous condition):
(1)癌前疾病(precancerous diseases):指与胃癌相关的胃良性疾 病,有发生胃癌的危险性,为临床概念,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 疡、胃息肉、手术后胃、Menetrier病(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
早癌知识简答

全省重点癌症筛查及早诊技能竞赛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项目内镜题库(简答题)样题一1.简述上消化道ESD出血的外科手术指征?答:经药物、内镜、介入等多种方法治疗后12个小时内不能止血者,或止血后又反复出血,内镜检查发现溃疡底有暴露大血管出血或较为严重的动脉出血。
2.简述上消化道肿瘤机会性筛查的禁忌证?答:1.严重心脏病,心力衰竭;2.重症呼吸道疾病,呼吸困难,哮喘持续状态;3.咽后壁脓肿,严重脊柱畸形,或主动脉瘤患者;4.身体虚弱不能耐受内镜检查,或难以镇静自控者;5.上消化道腐蚀性炎症急性期,或疑为上消化道穿孔者;6.大量腹水、严重腹胀,或有重度食管静脉曲张者;7.妊娠期妇女;8.有出血倾向者(出凝血功能不正常)。
3.简述血清胃功能标志物有哪些?答:胃泌素17 ( 6-17)、胃蛋白酶原1^61)、胃蛋白酶原H (PGII )和幽门螺旋杆菌(Hp)抗体。
4.内镜检查前的准备工作有哪些?答:1.应充分向受检者解释内镜检查的重要性,以及操作过程中可能的不适和配合的方法。
2.详细询问病史和服药史,判断有无禁忌证或相对禁忌证。
3.检查前受检者禁食、禁水6小时以上。
4.检查前20分钟口服去泡剂及去黏液剂(如西甲硅油、二甲硅油及链霉蛋白酶等),以去除上消化道内黏液与气泡。
5.隆起型早期胃癌内镜下表现?答:①多为单发境界明显的隆起性病变;②亚蒂或无蒂,有蒂者较少见;③表面黏膜充血、发红,表面黏膜粗糙,凹凸不平,呈颗粒状或结节状改变,表面黏膜的改变是诊断隆起性早期胃癌的要点;④判定病变浸润深度:据日本学者统计,1cm以下病灶100%是黏膜内癌,而1-3cm之间80%为黏膜内癌;直径较大的病变可根据病灶的侧面和非癌黏膜间的角度和表面形态进行辅助诊断,角度越锐其浸润深度越浅,而角度越钝其浸润深度越深;病变浸润较深时,其活动性较差,即伸展性差(可在胃内反复充气、抽气进行病变部位空气动力学观察判断)。
6.凹陷型早期胃癌的内镜下表现?答:①病变凹陷面内黏膜粗糙、糜烂,正常胃黏膜结构消失,呈颗粒状或结节状表现,部分病变可见凹陷面中央有散在的正常胃黏膜结构,而这种表现往往预示为分化差的癌;②凹陷表面黏膜可表现为充血、发红,亦可表现为黏膜褪色,或者红白相间,偶而有出血;③病变部位僵硬,伸展性较差。
胃癌的早期诊断

胃癌的早期诊断胃癌是发生在胃黏膜上皮的一种恶性肿瘤。
胃癌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全世界恶性肿瘤发病率中占第二位,在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中占第三位。
我国每年大约有17万人死于胃癌,占全部肿瘤死亡人数的23%。
居恶性肿瘤死亡率之首。
胃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早期胃癌通过手术可以治愈,5年生存率达到98%,微小胃癌5年生存率达到100%。
但由于胃癌的临床症状不典型,或不明显,没有特异性,极易被忽视,所以绝大多数胃癌患者确诊时已经是中晚期。
中晚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就大大降低。
因此,早期诊断是提高胃癌治愈率的关键。
怎样才能做到早期诊断呢?对高危人群的定期检查和自我发现,就完全可以在早期阶段检出胃癌。
一、对高危人群的定期检查:什么是胃癌的高危人群?胃癌的高危人群是指比一般人群更容易发生胃癌的人。
高危人群胃癌的发病率比一般人群高出几倍至10倍以上。
以下列出的是胃癌的高危人群:1、不良饮食习惯者:如经常饮食不节,饥饱失常,饮食过寒、过热、过量或长期偏食、素食者 ; 长期过量或过少摄取蛋白质、脂肪食者。
2、不良心理卫生者:如有长期的消极情绪 ( 愤怒、忧虑、恐慌、惊怕、悲伤、颓丧、嫉妒等 )O3、不良饮食结构者:如多食脂菜、腌鱼、腌肉、腌蛋、豆腐乳、油炸及烟熏食品 , 经常食用发霉变质的米类、花生、蔬菜及多盐食品者 , 或长期缺乏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者。
4、不良嗜好者:如长期吸烈性香烟、雪茄、烟斗者 ; 长期出饮烈性酒及长期酣酒者。
5、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者: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未愈者患胃癌的危险性增高。
6、埃巴病毒感染阳性者:曾有埃巴病毒感染阳性者患胃癌的危险性亦高。
7、有胃癌家族史者:单卵双胞胎发生胃癌者、 A 型血者 , 患胃癌的危险性均增高。
8、患有免疫缺陷病者:如先天性丙种球蛋白缺乏症、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重症联合型免疫缺陷症、慢性肉芽肿病、迟钝白细胞综合征、皮肌炎、黑棘皮病和红皮病等疾病的病人。
早期胃癌内镜下的诊断方法及治疗相关试题及答案

早期胃癌内镜下的诊断方法及治疗相关试题及答案
1、ESD手术步骤正确的是:1.预切开2.标记3.剥离4.粘膜下注射()
A、2-4-1-3
B、1-2-4-3
C、2-4-3-1
D、1-2-3-4
E、2-1-4-3
2、VS诊断系统主要用于()
A、诊断分化类型
B、诊断浸润深度
C、诊断有无淋巴结转移
D、诊断有无脉管浸润
E、诊断癌与非癌
3、关于早期胃癌的定义正确的是()
A、病灶局限于固有肌层
B、病灶局限于粘膜层或粘膜下层
C、无淋巴结转移
D、直径小于1cm
E、病灶局限于胃小弯
4、小胃癌的病灶直径是()
A、<1mm
B、>1mm,<5mm
C、>5mm,<10mm
D、>10mm,<15mm
E、>15mm,<20mm
5、年龄大于40岁者下列需要进行早期癌症筛查的人群是()
A、萎缩性胃炎
B、胃癌高风险地区人群
C、HP感染者
D、胃癌一级亲属
E、以上均是
答案:AEBCE。
消化内科:日本早癌的诊断与治疗(VS分型)

消化内科:日本早癌的诊断与治疗(VS分型)提示在观看本期讲座之前,首先应注意中日病理学诊断为癌的标准差异:【日本】○细胞异型(核大小的不同或肿大,核呈圆形,核极性消失,明显的核小体)○结构异型(腺体的复杂出芽以及分叉,背靠背结构)【中国\欧美】○浸润(黏膜固有层及黏膜下层的异型细胞浸润)普通观察下的性质诊断1.隆起型病变○非上皮性肿瘤:类圆形、平缓的隆起、表面光滑、与周围黏膜颜色相同。
○腺瘤:界限明显、较低的褪色扁平状隆起。
○癌:界限相对明显、发红、表面凹凸不平、有大小不一颗粒状变化、易出血、肿瘤直径在20mm以上。
图例:可以看到凹凸不平,周围有一些轻微发红,推断为癌。
2.凹凸型病变○癌:界限明显、边缘不规则、蚕食状、凹陷表面粗糙、凹凸不平、结节大小不同、易出血、皱襞先端变细及消失,棍棒状肿大及融合。
图例:可以看到皱襞在这个地方是中断的,并且增粗,推断为癌。
NBI观察下的性质诊断VS classification system是根据病变是否具有分界线、MV与MS是否规则判定病变癌或非癌的有效方法。
○MS:Microsuface pattern,表面微细结构。
○MV:Microvascular pattern,微小血管结构。
○Demarcation line:由于病变与非病变部位的微小血管结构与表面微细结构的不同,形成的可以识别的分界线。
根据以上原则,请您尝试判断下列病例的性质,并在原文寻找答案——此病例是否有分界线?MV和MS是否规则?此病例是否有分界线?MV和MS是否规则?组织类型诊断(凹陷型病变)内镜下首先判断分化型癌和未分化型癌,其理由在于,日本未分化癌基本上都要进行外科手术,而非内镜下治疗。
下图是NBI加放大内镜下,癌的性质分类。
血管形成了网络样结构的时候,分化型癌的可能性较大。
如果血管呈螺旋状的时候,则未分化型的可能性较大。
浸润深度诊断。
最新: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的诊断

最新: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的诊断早期胃癌内镜或手术治疗的总生存率可超过96%,而西方世界的大多数胃癌病例都是在晚期确诊的,累积 5 年生存率范围为20-40%。
通常,早期胃癌没有任何症状,因此降低晚期胃癌死亡率的办法是及时发现,无论是通过胃镜检查还是无创检查。
在韩国和日本推荐的胃癌内镜筛查在西方几乎是不可接受的,而且这种干预措施的成本效益在西方人群中是不合理的。
因此,用于在早期或癌前病变阶段识别胃癌的非侵入性标志物是最受关注的,特别是如果此类标志物可以允许在疾病发作和症状发展之间的窗口期检测疾病. 如果一个标志物是针对癌前病变(晚期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或上皮内瘤变)的检测,后期对高危患者的定期监测可能早期及时发现胃癌。
传统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 和传统肿瘤标志物,即糖类抗原72-4 (CA 72-4)、糖类抗原19-9 (CA 19-9)、糖类抗原15-3 (CA 15-3) 和糖类抗原12-5 (CA 12-5)主要用于治疗监测和预后判断,而不是早期检测或筛查胃癌。
尽管在胃癌中可以发现它们的水平升高,但它们既不敏感也不特异,而且它们通常在疾病晚期升高。
胃黏膜萎缩标志物胃蛋白酶原Michael Samloff 于1982 年提出胃蛋白酶原检测作为“胃黏膜的血清活检”。
这种方法已在日本的日常实践中使用了几十年,但在最近十年中,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也受到了高度关注。
必须强调的是,胃蛋白酶原是萎缩的标志物,而不是胃癌;然而,考虑到肠型的远端胃癌主要是在预先存在的癌前病变的背景下发展的,可以认为是胃癌风险的间接标志。
胃蛋白酶原可在血液中作为胃粘膜变化的间接标志物进行测量。
胃蛋白酶原I (PgI) 和胃蛋白酶原II (PgII) 两种同工酶原在胃的不同部位产生。
胃蛋白酶原I 的产生仅限于胃体(近端胃)的分泌酸的腺体,而胃蛋白酶原II 广泛存在于整个胃的不同类型的腺体以及十二指肠的Brunner 腺体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图 NBI+ME下良性及恶性平坦型胃黏膜病 变表现
• A为局灶性胃炎,中央病变部位表现为微结 构规则,微血管规则,伴有分界线(白色 箭头) • B为早期胃癌,中央病变部位表现为微结构 不规则,微血管不规则,伴有分界线(白 色箭头)
• 对于诊断早期胃癌,微血管与黏膜表面微 结构不规则及分界线有重要意义。
• 胃癌的 系统表现 胃癌的VS系统表现 • 胃癌周边黏膜表现为形态和分布均规律 的上皮下毛细血管网和黏膜表面微结构, 而肿瘤上皮下毛细血管网消失,取而代之 的是形态、粗细和分布不规律的肿瘤新生 血管,黏膜表面微结构也变得不规则,在 胃癌和周围黏膜之间形成分界线(见图)。 • 图 NBI+ME下良性及恶性平坦型胃黏膜病 变表现
VS分类系统助力早期胃癌诊断 分类系统助力早期胃癌诊断
• 本学者八尾建史提出了窄带成像(NBI) 联合放大内镜(ME)下的胃黏膜VS分类系 统,因其识别早期胃癌的准确性很高,逐 渐被内镜学家所接受。
• 什么是 系统 什么是VS系统 • V代表微血管结构,根据NBI+ME观察到的血 管形态、管径粗细、排列和分布情况,将其分为 规则、不规则和血管消失三大类。 • S代表黏膜表面微结构,根据胃黏膜表面形态 结构、大小、排列和分布情况,其相应也被分为 微结构规则、不规则和消失三大类。 • 对胃癌诊断有重要意义的特征还有胃癌和周 围黏膜间存在的分界线。
•
北京协和医院对150处胃黏膜病变进行放 大色素内镜研究,最终诊断19例早期胃癌。 分析显示,不规则微结构或微结构消失诊 断早期胃癌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 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89.5%、 97.7%、85%、98.5%和96.7%;新生血管 或微血管消失的上述指标分别为94.7%、 93.1%、66.7%、99.2%和93.3%,分界线 分别为78.9%、79.4%、35.7%、96.3%和 79.3%。
• •
VS系统识别早期胃癌的优势 系统识别早期胃癌的优势 八尾建史等对158例红色平坦型胃黏膜病变进 行分析后发现,在腺瘤患者中,仅25.3%有分界 线,22.9%有上皮下毛细血管网消失,微血管不 规则者仅占7%;而早期胃癌患者均有分界线和上 皮下毛细血管网消失,92.9%有微血管不规则。 分界线诊断早期胃癌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与 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100%、74.3%、 27.5%、100%和76.6%,微血管不规则的上述指 标分别为92.9%、99.3%、92.9%、99.3%和 98.7%。
• 为此,日本学者提出NBI+ME诊断早期胃癌 的VS分类标准,符合以下两条之一即可诊 断:不规则微血管伴有分界线;或不规则 黏膜微结构伴有分界线。该标准对早期胃 癌的诊断率达97% 。该标准不仅能够识别 早期胃癌,也有助于确定肿瘤边界,对于 进一步进行早期胃癌内镜下治疗有重要意 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