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治疗

合集下载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胆道金属内支架介入治疗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胆道金属内支架介入治疗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胆道金属内支架介入治疗【摘要】目的评价支架植入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临床效果及价值。

方法对80例恶性胆管梗阻患者选择适当的胆管穿刺,成功后利用导丝引导置入胆管支架。

术前术后测定血清总胆红素及碱性磷酸酶。

结果术后造影所有病例胆道均开通, 术后2周TBIL由36~410 mol/L降至16.2~53.8 mol/L,较术前有明显下降,AKP也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结论经皮肝穿刺置入内支架是缓解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创伤小,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关键词】亚性梗阻性黄疸;金属内支架恶性胆道梗阻是临床较常见的疾病,无法切除或不能耐受手术的恶性胆道梗阻患者,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是一种较好的姑息性介入治疗方法,它创伤小,对患者损伤小,避免了由于引流导管引起的各种不便与并发症。

我们自2002年起开展此项目,到现在共完成80例经皮肝穿国产胆道支架置入术,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80例,其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39~89岁,平均年龄59.1岁。

术前至少2种影像学检查结合临床表现得出诊断,明确胆管扩张范围及梗阻部位,并对梗阻原因做出临床诊断。

18例经病理学或细胞学检查证实。

所有患者均有皮肤巩膜重度黄染,60例有全身瘙痒。

血清总胆红素(TBIL)为36~410 mol/L,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

碱性磷酸酶(AKP)明显升高,达180~2200 IU/L。

胆道梗阻部位于胆总管65例,肝门部15例,其中肝总管阻塞4例,累及左或右肝管11例。

梗阻的原因包括胆管癌40例,胆囊癌9例,胰腺癌19例,转移性肿瘤12例。

1.2 操作方法①采用DSA监视,先行PTC了解胆管扩张程度、梗阻部位及范围;②选择适当的胆管穿刺,成功后将导丝通过狭窄段,并使之进入十二指肠;③沿导丝送入球囊导管,对狭窄段进行充分扩张,依据病变对球囊的压迫进行精确定位;④置入胆管支架。

支架主要为国产镍钛合金网状支架,直径8~10 mm,支架释放套管6~8.5 F。

介入疗法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

介入疗法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
生 期 变 化 或 增 生 过 长 , 无 分 泌 期 出 现 而 确 诊 ,还 可 以 通
数 为 卵 巢 轻 度增 大 、饱 满 多呈 圆球 形 或椭 圆体 ,失 去正
致 ,不 但 要 观察 子 宫 内膜 的厚 度 ,还 需要 注 意 其 形 态 以 及 内部 回声 等 。超 声 根 据 子 宫 内膜 厚 度 、 回声 、卵 巢 卵 泡 囊 肿 或 黄 体囊 肿 、子 宫均 匀 性 增 大 、 两侧 卵 巢 或 一侧 卵巢 饱 满 或 稍大 结 合 临 床表 现 一 般 可 诊 断功 能 失 调 性 子 宫 出血 ,最 后诊 断则 需 要 依靠 诊 断 性 刮 宫病 理 检 查 见增
作 为 研 究 对 象 ,男 3 0 例 ,女 1 2 例 ,年 龄 4 1 8 2 岁。
主 要 临 床 症 状 为 黄 疸 ,皮 肤 和 巩 膜 黄 染 。 尿 黄 、 大 便 颜 色 为 陶 土 色 、 皮 肤 瘙 痒 。 实 验 室 检 查 :4 2 例 患
者 TBI L 为 ( 3 1 5. 1 ±1 9 8. 1 ) I . t mo l・ L一1 , DBI L为
个 月。结 论 :介 入疗 法 治疗 恶性胆 道梗 阻性 黄 疽 效 果 良好 。 【 关键 词 】 介 入疗 法 ; 胆 道梗 阻 ; 黄疸 ; 恶性 肿 瘤
胆 道 梗 阻 主 要 是 由 于 胆 管 系 统 管 壁 本 身 或 者 内管 腔 、外 管腔 的恶 性 病变 或 者 良性病 变 造 成 的 ,常常 合 并 胆 道 感 染 以及 胆 管 近 端扩 张等 症 状 。 一旦 梗 阻的情 况无 法 得 到 有 效 的 治 疗 ,则 会 出 现 肝 肾综 合 征 、肝 功 能 衰 竭 、胆 汁性 肝 硬 化 、脓毒 血 症 等 严 重 并 发症 ,临 床上 最 为 常 见 的 是胆 道 梗 阻所 致胆 汁瘀 积 性 黄疸 症 状 ,内 外科 治疗 效果 往往 不佳 …。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治疗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治疗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治疗作者:廉东延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08年第10期[关键词] 恶性;梗阻;介入[中图分类号] R57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4(a)-022-05恶性梗阻性黄疸(m alignant biliary obstruction)是一组由胆管系统管腔内、外或管壁本身的恶性病变引起的胆管机械性阻塞,包括胆管癌、胆囊癌、原发性肝癌、壶腹癌、胰头癌及转移癌等,常伴有阻塞近端的胆管扩张、胆道感染。

临床表现主要有皮肤、巩膜黄染,尿色变深、粪色变浅呈陶土色,全身皮肤瘙痒,伴或不伴肝区疼痛、恶心、呕吐、发热等,实验室检查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

随着梗阻时间的延长,可造成胆管内压力增高、胆管内皮细胞通透性增加,胆红素进入血液,发生脓毒血症、胆汁性肝硬化、肝功能衰竭和肝肾综合征等,病情凶险,足以致命。

一般来说,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外科手术治疗仍是目前最重要和根治的方法。

手术的方法主要为切除病变、胆管改道。

但恶性梗阻性黄疸被发现时已多属晚期,能作外科根治术仅占7%,姑息行胆肠吻合术也仅适用于19%的病例, 而且胆肠吻合术后并发症和术后病死率较高[1~3]。

不宜手术的患者,平均生存期不足3个月[4]。

近年来,由于介入治疗方法和器材的不断进步,使其取代了部分外科手术疗法,或成为外科手术前、后的重要协助手段。

尤其对年老体弱不能耐受手术治疗的胆管梗阻患者,无疑介入治疗的微创性、可重复性、易于操作、安全准确以及不受梗阻部位限制等优点使其成为解除梗阻的首选疗法[5~8]。

介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为一种姑息性治疗手段,着重于胆道系统的再通,并不能对肿瘤本身起直接的治疗作用,但对于减轻梗阻所致的黄胆、提高患者晚期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以及为放、化疗创造条件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9~11]。

早在1921年,Burkhardt及Muller等就对胆管造影术进行报道,但在1952年以前,各种胆管造影技术由于受到设备条件的限制,未被广泛认识和利用。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双介入治疗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双介入治疗
a o tte me o sdo l ne v ni n ea ista r tlse lc me ti l r r c o bn d w t nra tra n u in o re d p h t d wa u e itre to a t rpe h twe emea tntpa e n nbia yta tc m ie ihi ta re ilifso ra t— h b l h i ra mb lz in c e i e oiat h motea y. eul 1 a e r l s c e s t lc tn n blay ta t l o h rp R s t c s swe al u c s o pa e se ti i r r c .Th y wee gv n49 t so nratr nu— s: 2 e i e r ie i fita ei if me l a so n 3 tme fa tra mb lz t n c e oh rp in a d 1 i so re ile o ia o h m t ea y.2 p te t o e tm o ime e s rdu e v r5 i ai ns wh s u rd a trwa e c d o e 0% ,a d3 p insb t e 0% n at t ewe n 3 e
【 e r 】 B iy utt o; J n c; Ie etn em n Ky Wod i r dc r a d e n r noata et s l su a m ui tv i lr t
19 9 8年 3月 至 2 0 年 1 我科 血 供 的 动脉 主 干 , 选 择 插 管 灌 注 化 疗 药 物 或 超 栓 塞 , 次间 隔 3 每 ~4周 。灌 注 药 物 : 一 脲 嘧 啶 、 5氟 阿 霉 素或 表 阿霉 素 、 裂 霉 素 、 铂 或 卡铂 , 用 其 中 丝 顺 选 的 2种 或 3种 联 合 应 用 , 6例 加 用 白介 素 一 0 Ⅱ2 0~ 5 0万 单 位 给 予 辅 助 治 疗 。 栓 塞 药 物 选 用 超 化 碘 0

探讨介入灌注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

探讨介入灌注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
3 讨 论 2 结果 2 1 首 次治疗5 后 . 天
改善生活质量 ,保 持胆道再通有重 要意义 …。但 由于肝 内胆 管发育变异,胆管扩张度差等因素,不能或不愿做Pc T治疗者 。 有文献报 道 ,由于早期诊断 困难 而失去外科根 治性 切除的 机会 ,且放、化疗等治疗效果亦令人失望 。也有学者认为 , 化疗灌注 具有肿瘤组织血 药浓 度高 ,正常组织血 药浓 度低 的 特 点,化 疗药物直接在肿瘤 的供养动脉 内灌注 ,充分利用 了 药物 的首 过效应,它能够有效地 作用于肿瘤 ,全 身反应小 , 尤 其 适 应 于 梗 阻性 黄 疸 患 者 。 采 用 经 皮 经 肝 穿刺 胆 汁 引 流 ,可 解 除病 人 黄 疸 , 但 是 大 量胆汁 的丢失易造 成 电解质紊 乱,携带引流管有 的患 者精 神 上 不 易 接 受 , 也给 患 者 带 来 诸 多不 便 , 感 染 、 引流 管 堵 塞 、 脱落等并发症 。 内支架置入使黄疸 的引流基本接近 正常人体 的生理功能, 对肿 瘤的治疗创造 了机 会 ,但是置入 内支架 是根据肿瘤发 生 的部位、大小 、梗 阻程 度来决定 ,而不 是每例均可置入 。经 皮肝穿胆道 内、外 引流, 内支架置入作 为一种姑息性减轻梗 阻性黄疸 手段,对肿瘤 不起治疗作 用 ,只 能起 到减压 、 退黄 作用 ,起不到对肿 瘤的控制、缩小 ,不 能完全达到治疗 的 目的。能改善肝功 能,提高生存质量 ,为放疗化疗创造条件 有 意 义 ,关 键 是如 何 合理 选 择 治疗 方 法来 进 一 步提 高疗 效 。 恶性梗 阻性黄疸 ,根据肿瘤来源于 不同部位 ,造影显示 时有 部 分 是 少 血 供 ,血 管表 现 有 受 压 、 牵 拉 、狭 窄 , 因 而 我 们 选 择 插 管 时 尽 可 能 插 入 供 血 动 脉 进 行 灌 注 治疗 , 而 且 要 强 调 治 疗 次 数 和 掌 握 化 疗 间 隔 时 间 , 第 一 疗 程 间 隔4 , 以 后 周 可 延 长 至 8 1周 再 行 治 疗 , 对 生 存 期 、提 高生 存 质 量有 利 。 一0 本组 以经股动脉插 管灌注化疗为主 ,依然有 效,而且肝 功能 、总胆 红素明显好转下 降,最长者 已存活 l个 月,这种 8 方法对 晚期恶 性梗阻性黄疸 可有 效抑制 ,缩小肿瘤 生长,临 床症状 明显 改善,有效改善 患者 生存 质量,延长生存 时间, 是除手术外非常有效可 具选 择的临床 应用价值 。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放射学治疗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放射学治疗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治疗周金彬许成平江苏省第二中医院210017 【摘要】目的提高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方法根据上腹超声及增强CT确诊的18例老年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行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o choledochal drainage PTCD)术。

结果穿刺置管引流手术成功率100%。

术后患者的皮肤巩膜黄染及皮肤搔痒迅速消退;1周内血清胆红素和转氨酶明显下降;病情好转。

5例患者在PTCD术中即成功植入胆道内支架;6例患者在PTCD1周后经原引流管植入胆道支架;7例患者终身携带胆道外引流管。

结论 PTCD是微创、快速、安全有效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方法,其中60%的患者可以通过PTCD植入胆道内支架,提高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

【关键词】介入治疗;非血管性;恶性梗阻性黄疸;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

肝总管癌、胆总管癌、胆囊癌、壶腹部胰头癌及肝门部转移癌等肿瘤所致的胆道梗阻,往往导致不可逆性梗阻性黄疸,严重降低晚期肿瘤病人的生活质量。

剖腹胆肠吻合等外科治疗多有手术禁忌,创伤大,风险高,尤其是左右肝管汇合处的胆管癌,外科手术难于进行胆肠吻合引流。

收集18例恶性梗阻性黄疸并接受PTCD及胆道内支架植入术患者,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18例,男10例,女8例,平均年龄68.5岁(年龄60-84岁).其中胆管癌6例,壶腹癌6例,胰头癌3例,肝癌2例,胃癌肝门部转移1例。

均有剑突下及右上腹胀痛不适、食欲减退及消瘦症状,总胆红素136.8一547.2umol/L (平均为321.6umol/L),其中8例伴有重度皮肤巩膜黄染及皮肤搔痒。

经皮经右肝管至胆总管穿刺引流14例,经左肝管至胆总管穿刺引流2例,分别经左右肝管穿刺引流2例。

其中5例患者在PTCD术中即成功植入胆道内支架;6例患者在PTCD 1周后经原引流管植入胆道支架。

患者取仰卧位,消毒铺巾,局麻下在于患者平静吸气后憋气时透视确定右腋中线肋隔角以下的肋间隙、肋骨上缘为穿刺点。

一种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的新方法-经皮肝穿刺胆道内射频消融内支架置入术

一种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的新方法-经皮肝穿刺胆道内射频消融内支架置入术

一种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的新方法-经皮肝穿刺胆道内射频消融内支架置入术何国林;徐小平;周陈杰;程远;潘明新;高毅;蒋泽生【摘要】Objective To explore a new approach to the management of malignant biliary obstruction using 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biliary radiofrequerncy and endoprothesis. Methods 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biliary radiofrequemcy and endoprothesis were performed in 2 cases of malignant biliary obstruction, including 1 of hilar cholangiocarcinoma and 1 of pancreatic head carcinoma. The tumor was ablated with radiofrequency followed by placement of matched metal stents into the biliary duct. Results The surgical procedures were carried out smoothly in the 2 cases. The symptoms of the patients were obviously improved after the operation with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the serum levels of total bilirubin, and CA-199 level decreased to the normal level in 1 case. Conclusions This new approach is safe for management of malignant biliary obstruction. Compared with the more conventional interventional therapy, radiofrequency can reduce the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and arrest the local tumor growth to promote the patency of the stent as well as the postoperative survival of the patients.%目的探讨介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新方法:经皮肝穿刺胆道射频消融内支架置入术的临床经验.方法经临床筛选2例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其中肝门部胆管癌1例,胰头癌1例.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内肿瘤射频消融,然后置入相匹配的金属内支架.结果 2例患者均完成手术,血清总胆红素明显下降,其中一例CA-199降至正常,临床症状显著改善.结论经皮肝穿刺胆道内射频消融内支架置入术率先在国内开展,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新的手术方式.相对于传统的介入治疗方式,射频消融能减少操作时肿瘤的出血,进一步阻止肿瘤的局部增长,从而延长内支架的通畅期和患者的存活期,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期刊名称】《南方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1(031)004【总页数】3页(P721-723)【关键词】恶性梗阻性黄疸;胆道内;射频消融术;支架【作者】何国林;徐小平;周陈杰;程远;潘明新;高毅;蒋泽生【作者单位】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肝胆二科,广东广州510282;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肝胆二科,广东广州510282;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肝胆二科,广东广州510282;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肝胆二科,广东广州510282;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肝胆二科,广东广州510282;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肝胆二科,广东广州510282;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肝胆二科,广东广州51028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5.6恶性肿瘤所致的胆道梗阻引起黄疸的患者经常处于晚期,基础状况较差,甚至呈现恶病质表现,外科手术切除率较低,约10.4%[1]。

介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价值

介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价值
Ciia v leo tre t n ltet n o l n n b tu t ej u dc LuY ,i hb ,agWe hn ,hn nirD i l c l au fi evni a rame tfrmai a t s ci a n i n n o g o r v e i ue L ioTn n egZ agJ x年第 l 09 0卷第 l 期
J M ,0 9V 1 0N . P I 0 ,o. ,o1 2 i

论 著 ・
介入 治 疗恶 性梗 阻性 黄疸 的临床 价 值
刘玉娥 , 波, 文恒 , 李志 唐 张婧娴 , 苏华 戴
( 山西省人民医院介入科 , 山西 太原 00 1) 302
穿刺引流成功 , 单纯外引流 1 例 、 引流 3 例 、 人金属支架内引流 3 例 。 4 内外 1 置 4 术后患者一般症状 、 肝功能血清学指标 , 较术前 明显
【 关键词 】 恶性梗阻性黄疸 ; 放射学 , 介人性 ; 胆道引流 【 中图分类号 】 85R 5. 【 R 1;67 文献标识码 】 A 【 4 文章编号 】 096 1(09O—080 10— 8720 )105— 3
d a n g o i e n e n la d e t r a r i a e o i a y d c t n l c me ta e M i g t r c ia t t f t e l so s r i a ec mb n d i t r a n x e n ld a n g r b l r - u ts e tp a e n c o n o p a tc lsa e o h e i n .Af r t e i i t h n— e t r e to a pe ai n , lt e p t n s we e f l we p wi iiu i e e n l i a v l a in Re u t l t e p t n s wh o e v n i n l o r t sa h a i t o l e r l d u t b lr b n l v l a d c i c le a u to . s ls Al h a i t o e m- o o h n e p i e 1 n e we t sn l xe a r i a e 31 u d r n o i e n e a n x e a r i a ea d 3 n e e t i tr a r a e rs d 4 u d r n i g e e t r ld a n g , n e we tc mb n d i t r la d e tr l d a n g ,n 4 u d r n n e n l d Mn g n n n w p u t l c se tp a e n c u r d s c e su r ame t at r t e i t r e to a p r t n . h o l s mea l t n l c me ta q ie u c s f lte t n fe h n e v n i n o e a i sT e c mmo y t ms a e u —i d c s i l o n s mp o nd s r n n ie o e h p tc f n t n i l p t n s we e mo e o v o s i r v me tt a r o e a ie t o e . e e we e n e e e c mp i a i n e ae ft e ai u c i n a l a i t r r b i u mp o e n h n p e p r t h s Th r r o s v r o lc t sr lt d h o e v o t h n e v n i n r c d r .Co l i n I e v n i n r a me ti a e a d ef c i e me n o o s r a i ey t a i g mai n n b o t e i tr e t a p o e u e ol ncuso ntr e t a te t n s a s f n fe t a s fr c n e v t l r tn l g a to - ol v v e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治疗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治疗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治疗摘要】目的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治疗方法及其疗效。

方法对23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采用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及胆道金属内支架置入术(PTIBS)或结合局部动脉化疗术,所有患者均经B超、CT或MRI明确诊断,并确定梗阻部位。

结果 23例采用经皮经肝穿刺置入外引流管及支架置入术。

术后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碱性磷酸酶均明显下降。

术后23例患者黄疸消退满意;16例黄疸消退,置入内支架术后4周在DSA下行局部灌注化疗术。

结论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外引流加内支架置入术是姑息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安全、有效方法,结合局部动脉灌注化疗,能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及延长生存期。

【关键词】梗阻性黄疸胆管梗阻介入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常由于胆管癌、胰头癌、原发性肝癌、肝脏转移瘤、肝门淋巴结转移等压迫和侵及胆管所致,外科手术切除率低,预后较差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1]。

患者常由于早期诊断困难而失去手术机会,随着介入放射学技术的发展,经皮肝穿刺引流术加内支架置入术作为恶性梗阻性黄疸姑息性治疗手段,具有安全、简便、并发症发生率低、临床疗效显著等优点,近年来已被临床医师和患者所认知和接受。

可缓解黄疸,改善由于梗阻性黄疸引起的种种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2]。

现将我们进行的23例资料完整的外引流加内支架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23例,男16例,女7例,年龄33~84岁,平均64岁;其中胰头癌3例,胆囊癌2例,肝门部胆管癌18例。

临床表现为全身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小便赤黄、白陶土样大便、全身瘙痒、乏力纳差、恶心呕吐。

术前均经B超、CT、MRI影像学检查。

所有患者术前均查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动度和生化检查,心电图。

术前给予安定10mg肌注,术中用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

穿刺器械包括胆道穿刺套盒,超滑导丝、超硬导丝、5F Cobra或猎人头造影导管:内支架用10例。

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新技术

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新技术

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新技术标签:恶性梗阻性黄疸;胆道造影;胆道支架自1921年Burkhardt及Muller率先报道了经皮经肝胆道造影术至今,历经70余年,该技术被不断地改进,器械不断地更新,已成为一项较成熟的诊断(经皮经肝胆道造影术PTC)及治疗(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PTBD)梗阻性黄胆的方法[1]。

在PTBD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胆道支架植入术现已成为治疗恶性梗阻黄疸的重要方法[2]。

笔者导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李选教授研究设计了一种双导丝经单通道双支架植入新技术,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患者,张××,男,53岁,病历号:4446841,该患以上腹部胀痛2周,皮肤、巩膜黄染1周为主诉于2006年8月14日入院。

该患者于入院2周前始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胀痛,为持续性钝痛,并伴有尿色加深,大便渐呈陶土色,体重减轻2 kg。

入院1周前出现皮肤及巩膜黄染,无发热、恶心、呕吐等其他不适。

既往高血压病30年,糖尿病3年。

入院查体:一般状态良好,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清语明,自动体位,查体合作。

皮肤、巩膜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无显著变。

腹部平坦、软,肝、脾未触及,全腹未触及压痛及反跳痛,肝区叩击痛阳性,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4~6次/min。

双下肢未见浮肿。

生理反射正常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入院后实验室检查:WBC:7.2×109/L,RBC:4.62×1012/L,Hb:140 g/L,PLT:236×109/L,ALT:174 U/L,AST:65 U/L,TB:262.9 μmol/L,DB:202.8 μmol/L,CEA:2.72 ng/ml,AFP:1.87 ng/ml,凝血功能未见异常。

B超:肝门部占位性病变,伴肝内外胆管扩张。

腹部CT:肝门部及腹腔内多发占位性病变。

入院诊断:肝门部胆管癌,侵及近端胆总管,腹腔内淋巴结转移,恶性梗阻性黄疸。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治疗ppt课件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治疗ppt课件

综合治疗的内容及研究进展 1 2 3 近距离放疗 经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TACE)
光动力疗法
综合治疗
相关文献
综合治疗 |覆膜支架|粒子链植入|粒子支架植入|胆道消融技术
综合治疗|覆膜支架|粒子链植入|粒子支架植入|胆道消融技术
综合治疗|覆膜支架|粒子链植入|粒子支架植入|胆道消融技术
综合治疗|覆膜支架|粒子链植入|粒子支架植入|胆道消融技术
适应症
良性胆道狭窄但经多次胆道修补、胆道重建等
通过引流管行化疗、放疗、光动力治疗、细胞学检查等
PTCD
适应症及禁忌症
1 2 3
4 5
凝血功能严重障碍 脓毒血症或脓毒败血症 大量腹水
禁忌症
终末期患者
肝门以上多支肝内胆管阻塞,无法有效引流
PTCD
操作方法
PTCD
预后及相关文忌症
支架置入
适应症及禁忌症
目录
发展历史
传统治疗
治疗弊端
新的尝试
治疗弊端
传统方法的弊端及处理原则
重新放置支架、单纯外引流 血培养、胆汁培养、抗生素 止血、补血等对症处理
定期冲洗、更换 引流管
胆系感染 胆道出血 引流不畅
支架内、外 再狭窄
新的尝试
治疗弊端
支架再狭窄的预防及治疗原则
病 因
十二指肠 乳头癌
临 床 症 状
黄疸进行 性加重 肝肾功能 恶化
皮肤瘙痒
腹水加重
1
发展历史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
传统外科治疗
介入治疗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原则: 1、求通过有效的姑息性减黄术使梗阻的各级胆管得到充分引流; 2、防止肝功能逐渐恶化和胆管感染。
2

《2024年不同介入方式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对比研究和预后分析》范文

《2024年不同介入方式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对比研究和预后分析》范文

《不同介入方式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对比研究和预后分析》篇一一、引言恶性梗阻性黄疸(MOJ)是一种由于胆道系统恶性肿瘤或淋巴结压迫导致的胆汁排泄障碍的疾病。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介入治疗已成为MOJ的重要治疗方法。

本文旨在对比分析不同介入方式治疗MOJ的疗效及预后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二、方法1. 研究对象本研究纳入2018年至2022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按照介入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四组:内镜鼻胆管引流(ENBD)组、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组、胆道支架植入(Stent)组和综合治疗组(包括化疗、放疗等)。

2. 治疗方法详细描述各组患者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过程、术后护理等。

3. 数据收集与分析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黄疸原因、治疗方式、治疗效果及预后等数据。

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三、不同介入治疗方式的对比1. 治疗效果ENBD组和PTCD组在短期内可有效缓解黄疸症状,但长期效果不佳,需反复进行引流。

Stent组通过植入胆道支架可长期保持胆道通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综合治疗组结合了化疗、放疗等手段,可在一定程度上缩小肿瘤,缓解症状。

2. 并发症ENBD组和PTCD组患者可能出现出血、感染等并发症。

Stent组患者可能出现支架移位、再次梗阻等问题。

综合治疗组则可能出现化疗、放疗的副作用。

四、预后分析1. 生存期综合治疗组患者的生存期相对较长,可能与肿瘤缩小、症状缓解有关。

ENBD组和PTCD组患者的生存期受黄疸缓解程度和肿瘤进展的影响。

Stent组患者的生存期与支架的通畅程度及肿瘤控制情况有关。

2. 复发率各组患者均有可能出现复发,复发率与肿瘤类型、分期及患者身体状况有关。

综合治疗组通过化疗、放疗等手段可降低复发风险。

ENBD组和PTCD组患者需定期进行引流,以维持胆道通畅。

Stent组患者需定期复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再次梗阻的问题。

五、讨论不同介入治疗方式在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中各有优缺点。

36例肝门部恶性胆管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介入治疗

36例肝门部恶性胆管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介入治疗

36例肝门部恶性胆管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介入治疗
王威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年(卷),期】2013(007)020
【摘要】目的评价支架置入治疗肝门部恶性胆管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36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进行双侧胆管同时引流,并联合多支架置入胆道,并对支架置入前、置入后7 d、14 d患者的肝功能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并对全部患者的临床症状及黄疸消除进行进行观察.结果全部患者均成功行胆管支架植入术.术后7 d患者的皮肤、巩膜黄染,皮肤瘙痒等症状均消失或显著好转.黄疸消除率为86.1%.术后7 d及术后14 d的各项肝功能指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联合胆道支架置入术在治疗肝门部恶性胆管梗阻性黄疸临床效果较好,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肝功能.
【总页数】2页(P23-24)
【作者】王威
【作者单位】463000,驻马店市中心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胆道内照射支架应用于肝门部胆管癌致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初步临床研究 [J], 贡桔;夏宁;陈志瑾;郑云峰;孙锦跃;王忠敏
2.恶性肝门部高位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治疗 [J], 苏泽文;谢春明;冯对平;杨敏玲;庞宁东;陈毅
3.肝门部胆管癌伴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治疗 [J], 熊壮;赵本胜
4.肝门部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治疗 [J], 林亚超;韩新巍;李臻
5.T/Y型胆管支架治疗肝门部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价值 [J], 许林锋;陈耀庭;张靖;陈斌;崔斌;杨志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介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疗效及并发症分析

介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疗效及并发症分析

不退 , 虽在超声 下穿刺 引流 , 仍未 得到有 效控制 , 术后
2个月死亡。( ) 3 急性 胰腺 炎 9例 , 血淀 粉酶升 高 , 部
土样改变 , 食欲 下降 , 部分 患者皮 肤瘙 痒 、 发热 。所 有 患者术前均 有 B超 、 T M IM C C 、 R 、 R P及肿 瘤标 志物 检
查( 2种 以 上 检 查 ) 所 有 患 者 术 前 均 有 不 同 程 度 的 肝 ,
分患者出现腹痛 、 发热 、 恶心 、 呕吐等 消化道症状 , 经抗
胰 腺 炎 治疗 均 治 愈 。
3 讨 论
功能损害 , 胆红素升高 , 均(3 5 ) o/ 。 平 35± 1 m LL 12 方法 . 术前 常规化验血 常规 、 肝功 能 、 血凝 四项 及血 三检等 , 介入 手术首先 经皮肝 穿胆道 造影 。穿 刺 点选 择 : 穿刺右肝 内胆管穿刺 点选择在 右腋 中线肋膈 角下 2~ m处 , 肝 内胆 管穿刺 穿刺点 选择 在剑 突 3c 左
广东医 21年1 月第3 卷第2 期 G ag n d aJ m l c 21’ 1 , 02 学 00 0 1 0 und g i l0 a o Mec u Ot 00 _ N. 0 . 0
. 67 28 .
介 人 治疗 恶 性 梗 阻性 黄 疸 疗 效及 并 发 症 分 析
下或 稍 偏 右 , 影 后 根 据 穿 刺 针 进 入 胆 管 的 位 置 决 定 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恶性梗阻性黄疸往往在出现黄疸 时已是肿瘤 的 中 晚期 , 已丧失外科 的手术 机会 。阻塞性 黄疸 常常 引起
肝功能受损 , 如果 不解除 胆道梗 阻 , 情将 迅速恶 化 , 病 患者将死于肝功能衰竭或感染 …。 对于经皮肝穿胆管 引流 的穿刺定位 很重 要 , 右肝 管穿刺我们 一般 选 择 在右 腋 中线 肋膈 角 下 2~ m 3c

经皮经肝穿刺介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并发症的效果研究

经皮经肝穿刺介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并发症的效果研究

经皮经肝穿刺介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并发症的效果研究引言恶性梗阻性黄疸是一种常见的内科疾病,其主要表现为胆道受阻引起的胆红素排泄受阻,导致黄疸、恶心、呕吐等症状。

目前,内镜下手术治疗已经成为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手段,但是对于一些病情复杂的患者,手术治疗的效果并不理想。

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开始采用经皮经肝穿刺介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并发症,该方法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症状,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本文旨在总结经皮经肝穿刺介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并发症的效果和临床应用价值。

一、经皮经肝穿刺介入治疗的原理经皮经肝穿刺介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原理是通过引流胆道积液,减轻胆道压力,缓解黄疸并发症。

首先在患者的肝脏表面进行定位,然后使用无菌手术器械进行穿刺,进入患者的胆道系统,将导管置入胆道内,通过导管引流胆道积液,减轻患者的症状。

二、经皮经肝穿刺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经皮经肝穿刺介入治疗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该方法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症状,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目前,该方法在恶性梗阻性黄疸并发症的治疗中已经成为一种常用的治疗手段,得到了临床医生的广泛认可。

三、经皮经肝穿刺介入治疗的效果研究1.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经皮经肝穿刺介入治疗可以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显著的改善作用。

一项关于经皮经肝穿刺介入治疗效果的研究表明,经过该治疗的患者疼痛感明显减轻,恶心、呕吐等症状得到明显缓解,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3.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经皮经肝穿刺介入治疗可以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有研究表明,在经过该治疗后,部分患者的生存时间得到了显著延长,且治疗组的总体生存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四、经皮经肝穿刺介入治疗的安全性研究经皮经肝穿刺介入治疗在临床上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且其安全性得到了充分验证。

一项关于该治疗方案的安全性研究表明,经过该治疗的患者术后并发症率较低,术后感染、出血等并发症风险较小,治疗的安全性较高。

结论经皮经肝穿刺介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症状、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具有显著的疗效。

医院介入科恶心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诊疗常规

医院介入科恶心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诊疗常规

医院介入科恶心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诊疗常规恶心梗阻性黄疸是由于胆道恶心肿瘤或气体多种恶心肿瘤侵犯或压迫肝内外胆管造成的胆管阻塞,引起梗阻性黄疸的一组综合征。

常见的恶性肿瘤包括:胆管癌,胰头癌,壶腹周围癌,胆囊癌,原发性肝癌,肝门淋巴结转移瘤,肝转移瘤等。

临床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皮肤瘙痒、尿液深黄、陶土色大便,患者常伴有食欲下降。

患者就诊后实验室检查提示:总胆红素升高,并以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影像学超声、MRCP、增强CT、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等提示肝内和(或)肝外胆管扩张并排除胆结石等良性病变所致;临床上常由于病变生长部位较高、病变较晚期或高龄合并其他杂症不能通过外科手术切除肿瘤缓解黄疸。

需行姑息性介入治疗,经皮肝穿刺胆汁外引流、内外引流、内引流、支架植入等缓解黄疸。

一、适应症(一)胆汁引流1.恶性胆管梗阻伴黄疸;2.合并胆道感染;3.血清总胆红素≥4mg/dl(70μmol/L);4.肝内和(或)肝外胆管扩张;5.肝内外胆管多发性、多段狭窄。

(二)胆道支架植入1.恶性胆管梗阻伴黄疸;2.胆管引流后黄疸消退,希望拔出引流管者可行植入支架;3.沿引流管周围渗出腹水较多者可行支架植入;4准备在减黄后行放疗或介入灌注化疗者可尽量植入支架;5.短期内支架出现再狭窄重复放置支架;6.复杂的多支胆管梗阻可部分放置支架,部分使用引流管。

二、禁忌症1.凝血功能障碍;2.重度肝性脑病患者;3.严重的低蛋白血症;4.严重肾功能不全者;5.患者临终状态。

三、术前准备1.完善各种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资料;2.术前推荐使用维生素K;3.使用抗生素预防胆道感染;4.支持治疗、纠正一般情况;5.术前禁食、水;6.推荐使用监护仪对生命体征进行实时监测;7.签署知情同意书。

四、介入操作技术1.右侧入路:腋中线(腋后线/腋前线)肋膈角下方进针;2.左侧入路:剑突下进针;3.常采用局麻,必要时采用全身麻醉;4.可采用一步法或两步法穿刺肝内扩张胆管;5.应尽量避开肝内肿瘤病变部位进行穿刺;6.扩张穿刺道,置入外引流导管;亦可通过狭窄部位和壶腹,置入内外引流管;7.胆管炎症明显者,常在控制感染后放置胆管支架;胆管感染不明显者可直接放置胆管支架;8.放置金属支架前后可以选择球囊扩张成形术;9.放置支架后亦可同时保留外引流管,观察支架通畅情况,尔后择拔除;10.必要时封堵穿刺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治疗
发表时间:2011-10-14T16:46:09.78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21期供稿作者:付国文丁堃
[导读] 目的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治疗方法及其疗效。

付国文丁堃(江西省玉山县人民医院消化科 334700)
【中图分类号】R73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1-0180-02
【摘要】目的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治疗方法及其疗效。

方法对23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采用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及胆道金属内支架置入术(PTIBS)或结合局部动脉化疗术,所有患者均经B超、CT或MRI明确诊断,并确定梗阻部位。

结果 23例采用经皮经肝穿刺置入外引流管及支架置入术。

术后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碱性磷酸酶均明显下降。

术后23例患者黄疸消退满意;16例黄疸消退,置入内支架术后4周在DSA下行局部灌注化疗术。

结论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外引流加内支架置入术是姑息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安全、有效方法,结合局部动脉灌注化疗,能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及延长生存期。

【关键词】梗阻性黄疸胆管梗阻介入性治疗
恶性梗阻性黄疸常由于胆管癌、胰头癌、原发性肝癌、肝脏转移瘤、肝门淋巴结转移等压迫和侵及胆管所致,外科手术切除率低,预后较差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1]。

患者常由于早期诊断困难而失去手术机会,随着介入放射学技术的发展,经皮肝穿刺引流术加内支架置入术作为恶性梗阻性黄疸姑息性治疗手段,具有安全、简便、并发症发生率低、临床疗效显著等优点,近年来已被临床医师和患者所认知和接受。

可缓解黄疸,改善由于梗阻性黄疸引起的种种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2]。

现将我们进行的23例资料完整的外引流加内支架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3例,男16例,女7例,年龄33~84岁,平均64岁;其中胰头癌3例,胆囊癌2例,肝门部胆管癌18例。

临床表现为全身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小便赤黄、白陶土样大便、全身瘙痒、乏力纳差、恶心呕吐。

术前均经B超、CT、MRI影像学检查。

所有患者术前均查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动度和生化检查,心电图。

术前给予安定10mg肌注,术中用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

穿刺器械包括胆道穿刺套盒,超滑导丝、超硬导丝、5F Cobra或猎人头造影导管:内支架用10例。

1.2 PTCD并内支架置入术操作方法
患者仰卧于DSA检查床上,右季肋区消毒铺巾,局麻下,选用21G穿刺针,腋中线肋膈角下2cm左右的肋骨上缘进针,针尖向第11胸椎下缘方向水平穿刺,至距离胸椎2~3cm时停止进针,拨出针心,在透视下边退针边注射少量造影剂,证实穿刺针位于胆道系统后,多抽出一些胆汁,然后通过穿刺针注入稀释的造影剂,显示胆道系统。

为了保证安全,胆道进入点应距离阻塞上端4cm以上,否则需重新穿刺。

通过穿刺针置入0.018吋导丝,退出穿刺针后,顺细导丝置入穿刺套管针,套管针置入后,送入超滑导丝,变换导丝头端的方向使之通过狭窄段,沿导丝送入Cobra导管或猎人头导管,导管通过狭窄后,更换成超硬导丝,使其头端位于十二指肠内,退出导管,根据情况判断是否需要球囊扩张狭窄段。

撤出球囊,送入支架释放系统,准确定位后在透视监视下小心释放支架。

沿导丝送入外引流管,使引流管侧孔完全位于胆道内,然后固定外引流管。

2 结果
2.1 疗效本组23例外引流及内支架置入术均成功。

术中无胆道出血、胆瘘等并发症发生,而且无手术死亡病例。

2.2 不良反应情况 23例患者经皮经肝外引流术加内支架置入术后,全身皮肤瘙痒症状消失,大部份患者食欲明显改善,其中有2例胰头癌患者食欲无明显改善。

大部份患者术后1~3d有上腹部不适,轻度憋痛,未经处理自行缓解,余无明显并发症发生。

5例患者在支架置入4周后进行了肝动脉或胃十二指肠上动脉灌注化疗。

3 讨论
采用经皮经肝穿刺胆汁引流,可解除病人黄疸,但是大量胆汁的丢失易造成电解质紊乱,携带引流管患者精神上不易接受,也给患者带来诸多不便及并发症[3]。

内支架的置入使黄疸的引流基本接近正常人体的生理功能,并为下一步针对肿瘤的治疗创造了机会[4]。

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并内支架置入术的操作要点是:1.PTCD前准确定位,再决定皮肤进针点,避免发生气胸、血胸。

2.PTCD后,应选择外周二、三级胆管分支作为穿刺插管进入点,以便使导管有较大的活动余地和释放支架时近端有较多的空间,靶胆管直径应≥3~4mm,靶胆管与主肝管呈钝角延续。

穿刺过细胆管,当进行置入引流管时,引流管将堵塞靶胆管所属小分支造成局限性胆汁淤积而继发胆道感染。

3.在Cobra导管或猎人头导管和导丝配和下调整导管方向,打通梗阻段,将导丝送入十二指肠内。

操作中导丝应始终位于十二指肠内,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少并发症。

4.选择的球囊直径应略小于支架直径。

在释放支架过程中及时调整支架位置,避免支架错位或滑脱。

内支架两端需超过狭窄1cm以上。

5.支架置入术后引流管应保留2~3周,待纤维窦道形成及无任何并发症出现时,关闭引流管2d,复查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及碱性磷酸酶,如无升高患者无不适出现再拔出外引流管。

6.对低分化类肿瘤,为了预防胆道再狭窄应对肿瘤进行灌注化疗。

经皮经肝胆道外引流加内支架置入术对梗阻性黄疸的解除近期疗效满意,血清胆红素值下降明显,很少发生严重并发症,是姑息性治疗外科不能手术切除的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有效且安全的方法,可以替代外科姑息性胆肠吻合术,但对肿瘤本身并无治疗作用,结合局部动脉灌注化疗,能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及延长生存期[5]。

参考文献
[1]姜卫剑,姚力,任安,等.经皮胆道内支架置入术姑息性治疗恶性梗阻黄疸[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9,31(11):729-733.
[2]钱晓军,仁友,戴定可,等.老年人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回顾性分析[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8,34(11):342-345.
[3]李麟荪,贺能树.介入放射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49-164.
[4]杨建勇,陈伟.介入放射学临床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109-119.
[5]翟仁友,戴定可,于平.金属内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8,31(11):734-73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