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导学案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导学案参考答案.doc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导学案参考答案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导学案参考答案(一)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知识梳理】
一:元谋、云南、元谋、170万、工具、天然火
二:周口店、70-20万、天然火三:周口店、3万、人工取火、骨
【自主检测】
选择题:B.A.B.A.A.C.
非选择题:
1、元谋人约170万年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山顶洞人约3万年懂得人工取火和缝制衣服北京人约70 20万年使用天然火和保存火种
2、⑴A ⑵北京人⑶C
【拓展视野】
B C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导学案参考答案(二)
原始的农耕生活
【知识梳理】
一:长江、浙江、余姚、七千、水稻、干栏式
二:黄河、陕西、西安、五六千、粟、半地穴式、彩陶
【自主检测】
选择题:B.D.D. D.D.
非选择题:
1、河姆渡人在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半坡人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蔬菜;
2、A:河姆渡遗址的干栏式房屋;B:半坡遗址的半地穴式房屋;
【拓展视野】1、C 2、D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导学案参考答案(三)
华夏之祖
【知识梳理】
一:炎帝、黄帝、涿鹿、蚩尤、华夏族、黄帝
二:尧、舜、禹、禅让制、2070、夏、奴隶制
【自主检测】
选择题:AABAB 非选择题:尧、舜、禹; 禅让制
【拓展视野】B D。
七年级历史导学案(上)
七年级历史导学案(上)
一、研究目标
1. 了解历史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2. 掌握历史学科的分支学科和研究对象;
3. 理解历史的意义和作用。
二、研究内容
1. 历史学科的基本概念
- 什么是历史学科?
- 历史学科的特点和研究方法有哪些?
- 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是什么?
2. 历史学科的分支学科和研究对象
- 古代史
- 近代史
- 现代史
- 世界史
- 中国史
3. 历史的意义和作用
- 历史的客观性和主观性
- 历史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 历史的启示和警示
三、研究方法
1. 阅读历史相关书籍和资料,增加对历史的了解;
2. 参观博物馆和历史遗迹,亲身感受历史的魅力;
3. 主动参与讨论和互动,拓宽视野,增强思辨能力。
四、研究评价
1. 课堂参与度(40%)
2. 作业完成情况(30%)
3. 考试成绩(30%)
五、研究资源
1. 教材:《七年级历史》上册
2. 参考书:《古代史入门》、《近代史导读》
3. 网络资源:历史相关网站、电子图书馆等
六、研究提醒
1. 勤记笔记,及时复;
2. 定期做题,加强知识掌握;
3. 若有问题,请随时向老师请教。
以上是七年级历史导学案的内容,希望同学们能通过认真学习和思考,对历史学科有更全面的了解,并能从历史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七年级历史导学案答案
七年级历史导学案答案【篇一: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及答案全册】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学习目标]1、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基础历史知识。
2、看图对比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的区别,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
3、使学生认识: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早期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是古代东方文明的中心,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学习重点:北京人难点:内容距今久远,时间跨度很大,学生掌握本课知识有一定难度。
【课堂导入】人自来就有喜欢寻根的天性。
“人类是怎样产生的?”,教师可利用“导入框”中提出的这个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说说他们所知的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并由此导入新课。
一、自主学习(用15分钟时间阅读课文,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一)我国最早的人类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距今时间:————;地点—————。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二)北京人1、距今时间:————;地点—————。
2、使用工具和火是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
北京人使用工具:____________;使用火:————。
3、北京人的生活:——————。
4、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址:————————;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三)山顶洞人1、距今时间:————;地点—————。
2、山顶洞人的生活与北京人相比,其进步之处:体质特征—————————;制造工具的技术————————————;火的使用————————;社会组织——————。
二、合作探究1、你同意教材中“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这一看法吗?2、打制石器和天然石块有何区别?3、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三、精讲点拨1、“远古社会”指的是原始社会;“传说时代”大体上是指人类进入氏族公社时期以来的原始社会时期。
远古社会也可以称为远古时代,与传说时代没有明显的界限,两者都属于模糊的时间概念,泛指原始社会。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导学案全册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导学案全册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自主学习(一)我国最早的人类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距今时光:;地点。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分:。
(二)北京人1、距今时光:;地点。
2、使用工具和火是人类长进的重要标志。
北京人使用工具:____________;使用火:————。
3、北京人的生活:。
4、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盛的遗址:;世界上发觉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三)山顶洞人1、距今时光:;地点。
2、山顶洞人的生活与北京人相比,其长进之处:体质特征;创造工具的技术————;火的使用;社会组织。
二、合作探索1、你同意教材中“会不会创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分”这一看法吗?2、打制石器和自然石块有何区分?3、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长进?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自主学习](用15分钟时光阅读课文,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 1、河姆渡的原始农耕距今时光是_ _____ ;生活位置:__ ___流域;使用___ ___石器。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_ ____和的国家。
河姆渡居民居住在,会创造陶器,容易的玉器和原始的乐器;半坡居民居住在_ __。
会创造,上面的符号是我国的雏形。
会纺线、织布、制衣。
2、半坡原始居民距今时光是_ ____;生活位置:__ 流域 __村;使用工具---_ ___石器;半坡居民种植___ _。
我国是世界上很早种植蔬菜的国家。
3、大汶口居民距今时光是_ _ ;地点__ __;浮现_ __陶和__ __陶;在后期,浮现了_ ____和,缘由是:_____ __的进展。
[合作探索】比较河姆渡的原始居民建筑的干栏式住房、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分小组研究、分析这两种房屋建造有什么不同?第三课远古的传奇[自主学习]。
七年级历史导学案(1-5课)
七年级历史导学案学段第三学段年级七年级学科历史单元第一单元课题繁盛一时的隋朝课型新授课主备学校东古学校主备人张立刚初审人李云霞终审人张官福合作团队张立刚杨志英黄芳教学目标1.了解下列基础知识:隋朝的建立、隋文帝杨坚、隋朝的富庶、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大运河的概况及影响。
2.通过识读“隋朝疆域图”和“隋朝大运河示意图”,逐步培养和提高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
教学重点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让学生感受和理解隋初经济的繁荣。
导学过程学案导案个案补充反思纠错预习检测一、南北重归统一(1)隋朝的建立:年,北周外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定都,杨坚就是帝。
(2)隋朝的统一589年,隋军南下,灭掉了南朝最后一个政权,南北重归统一。
(3)隋朝的繁荣①原因:、。
②表现:、。
二、大运河的开通①目的:。
②三点四段五大水系:大运河以为中心,北起,今北京市,南至,今杭州市,由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河流,全长两千多公里。
③地位和作用:大运河是。
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
上学期,我们学过三国两晋南北朝,请同学们回忆一下。
1.简单叙述从人类到南北朝的历史。
2.检测对本课内容的预习。
呈现目标1.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理解历史的发展。
2.能根据不同朝代的发展,有效地总结出隋朝短暂繁荣的历史。
本节课,我们要知道隋朝的统治和大运河开通的价值。
呈现目标导学过程合作探究1.利用导入框和〔活动与探究〕中提出的问题组织讨论:问题一:隋朝开通大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问题二:大运河对我国历史发展有什么重要作用?2.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材料二:“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1)材料一中的“河”指什么?此“河”是谁在位时开通的?(2)材料二中的“涿郡”“江都”分别指现在的什么地方?(3)此河的开通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怎样简评价此河?此河对生态环境方面会有哪些影响小组内讨论交流完成学案。
七年级下册历史学案(全册)
七年级下册历史学案(全册)七年级历史导学案总第1课时课题第1课繁盛一课型新授教者XXX备人时的隋朝班级研究目标】1、掌握隋的建立及统一,大运河的有关知识。
2、理解运河开凿的作用;客观公正的评价大运河的开凿。
研究重点】隋朝大运河。
研究过程】(精彩课堂,展现独特自我)一、独立试航一)南北重归统一1、建立:年,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姓名课时1课时审批(签字)2、统一:年,南下,灭掉了南朝最后一个朝代,南北重归统一。
3、隋朝统一南北的标志:589年灭XXX。
4、XXX改革1)内容:他在位时。
(2)作用:国家出现统一安定的局面,较轻,社会经济繁荣。
(二)大运河的开通1、目标:为加强,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概况:在在位时开凿。
在位时开凿。
从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三点:以为中心,XXX,南至,全长两千多米。
四段:大运河从北向南依次为永济渠。
邗沟。
二、常识拓展1.数字记忆法:一次统一,两位皇帝,三个端点,四段运河。
589年隋朝统一南北;XXX和XXX两位皇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到涿郡、南到余杭三个端点;大运河由北到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
2.动脑筋:想想看,XXX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答:(1)XXX在位二十多年里,国家治理得比较好,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这就使XXX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
(2)隋朝国家统一,使XXX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
(3)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3.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你能说出这句话是甚么意思么?在想一想,水运食粮在现代为甚么重要?答:意思:国家水上粮食运输全靠大运河。
中国古代在没有汽车、铁路等交通工具的条件下,陆路运输只能利用车、马,靠人力、畜力进行,运量小、速度慢、费用大。
而水运粮食比陆运,运量大、速度快、费用小。
4.XXX为什么要开通运河?主要是为了沟通南北,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三、巩固训练1、隋朝在历史上最大的贡献是A、重新统一南北B、设三省六部C、创立科举制D、开通大运河2、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开始于A、589年B、601年C、605年D、611年3、在中国的历史上,分裂和统一的局面曾交替出现。
七年级上册历史导学案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1课三国鼎立学习目标:1、识记: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交战双方、时间、特点、历史作用2、识记魏、蜀、吴三国建立的时间、都城、建立者;三国经济概况。
2、分析: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3、认识:从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到三国鼎立是分裂走向大统一过程中的局部统一或区域性统一,也是历史的进步;国家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重点难点: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新课导入: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开篇语就是“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你认为这句话正确吗?从春秋战国到三国的史实是否验证了这一点?三国鼎立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呢?一.自主学习:(用15分钟时间阅读课文,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我自信,我学习,我思考,我快乐!)要求:(1)认真阅读课文,完成自主学习;(1)在阅读课文时,要边阅读边勾画,对重点知识作出重要标记;(3)规范书写,认真完成;(4)力争把自主学习部分全部掌握(一)官渡之战:背景: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北方两大军阀曹操和袁绍,袁绍想灭曹操统一天下1、时间:公元年,作战双方:和。
2、结果:曹操以少胜多,大败。
3.历史作用:奠定了曹操统一的基础。
(二)赤壁之战:1、背景:官渡之战以后,曹操基本统一___________。
曹操想要统一南方。
依附于荆州割据势力的___________,请来了有才能的___________辅佐。
割据江东的__________,统治比较稳固。
2、时间:公元年,作战双方:和。
3、结果:以少胜多,打败了。
4.历史作用:奠定了局面的形成.(三)三国鼎立的形成(把建立时间、建立者标在课本地图上)三国经济的发展:三国的统治者都注重发展生产。
魏国修建许多_________,北方的生产明显恢复和发展起来;蜀国_______业兴旺;吴国__________业发达,促进了海上交通的发展,吴国船队曾到达_______,加强了内地与_______地区的联系。
七年级历史学科导学案
课题
第一课 隋朝的统一和灭亡
课时安排
1
学习目标
1.知道隋朝建立、统一与灭亡的史实,掌握隋朝大运河开通的目的,概况、地位和作用
2.知道科举制创建的史实,理解科举制开创的影响。
学习重难点
1.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的兴起及影响
2.通过学习探讨从隋朝灭亡中得到的正确启示
温故知新
复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朝代更替
A.科举制
B.三省六部制
C.九品中正制
D.中央集权制
3.科举制度作为一种人才选拔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它正式隋炀帝时
C.武则天时
D.唐玄宗时
4.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B)
A.土地兼并严重
B.过度役使民力
C.法律十分严酷
D.宦官跋扈专权
自我评价
2.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至涿郡,南到余杭,全长2000多千米。
3.大运河开通的意义: 大大促进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三.开创科举制
1.魏晋以来,官员多从世家子弟中选拔。
2.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3.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持续了1300多年。
四.隋朝的灭亡
隋炀帝残暴统治,导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618年,隋炀帝在( 江都 )被部下杀死,隋朝灭亡。
巩固练习
1.隋朝开凿大运河最主要的目的是(A)
A.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一
B.满足隋炀帝南巡的需要
C.加强北部边防,防止少数民族南侵
D.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
2.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制度40周年。追溯历史渊源,我国古代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的制度是(A)
七年级历史导学案答案
第10课“秦王扫六合”【自主学习】一、秦统一六国和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1、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咸阳。
2、拥有绝对的权力,国家重大事务由他决定。
丞相、太尉、御史大夫;郡县制。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度量衡;货币;小篆;“焚书坑儒”三、北筑长城和开发南疆1、河套;西起临洮、东到辽东“万里长城”。
2、灵渠;3、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课堂导学】1、说出秦始皇在我国历史上起了什么重要作用?首先,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
自秦统一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有的时期出现了割剧状态,但统一还是历史的主流。
其次,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其专制集权统治制度,在我国沿袭了两千多年,影响十分深远。
再次,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对我国以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维护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最后,修筑了万里长城和灵渠等古代工程。
3、正确评价秦始皇: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他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以上说明秦始皇是对我国历史作出过巨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的皇帝.但是他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
他广建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他还制定残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当堂评价方案】一、单项选择:1、D2、B3、C4、C5、A6、D7、A8、D9、A 10、A二、问题探究11、答:①胡曾的诗指出秦始皇滥用民力,役使百姓修筑长城,使天下苍生苦不堪言,终至祸起萧墙.天下反秦,秦朝迅速灭亡。
实际上是指出修长城是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导学案: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西汉建立的史实, 了解汉初的社会景象, 掌握汉高祖推行休养生息的原因、措施。
2.了解文景之治出现的社会背景, 知道和理解文帝、景帝所采取的措施及积极作用。
3.通过学习汉初统治者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具体措施, 认识到改革为西汉的强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改革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重点难点】1.重点: 西汉的建立 , “文景之治”。
2、难点: 休养生息政策。
【自主学习】1.西汉的建立: _______年, ________建立汉朝, 定都________, 史称西汉, 刘邦就是汉高祖。
2.休养生息政策: 汉高祖采取__________的政策, 减轻农民的赋税, 相应地减免_______及_______。
汉高祖死后, 继任的统治者继续实行__________政策, 注重________生产, 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 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3.“文景之治”:________和________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注重农业生产, 提倡以_______为本, 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 把田赋降到了__________。
文帝和景帝时期, 重视“__________”, 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 提倡__________, 反对奢侈浮华。
文景时期, 政治清平, 经济发展, 人民生活安定。
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 国家府库充盈。
这一时期在历史上被称为“__________”。
[【合作探究】1.汉初的统治者为什么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2.想一想, 为什么要实行以农为本的政策?3.与秦朝的统治政策相比, 汉初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对社会的安定和发展有怎样的好处?4.文帝和景帝的“勤俭治国”和“以德化民”给我们什么启示?对现在的国家治理有何现实意义?【当堂达标】1.西汉的都城是()A. 咸阳B. 镐京C. 长安D. 洛邑2.高祖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直接原因和根本目的是()A.稳定社会巩固政权B.安定天下发展生产C.人心思安以民为本D.借鉴前朝收揽人心3.西汉统治者在充分认识到“先富民, 再强国”的道理后, 在王朝建立之初采取的富民政策是()A. 力倡节俭B. 大兴文治C. 休养生息D. 平抑物价4.西汉初年, 汉高祖为了增加农业劳动力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 )①士兵还乡务农②提倡勤俭治国③奴婢释放为平民④废除断残肢体的肉刑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5.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采取的治国措施不包括...()A. 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B. 下令士兵回乡务农C. 废除断残肢体的肉刑D. 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来源:ZXXK]6.下列与“文景之治”相关的表述不准确是的 ( )A. 指刘邦统治的时期B. 指汉文帝和汉景帝的统治C. 前后近40余年D.“吏安其官, 民乐其业”7.“文景之治”这一盛世景象出现的原因有()①吸取秦亡的教训, 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②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奖励耕作的农民, 劝诫百官关心农桑③文帝、景帝提倡节俭, 并以身作则④重视“以德化民”, 社会比较稳定⑤“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用儒家思想进行统治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⑤8.阅读材料, 结合教材, 请回答。
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6课)
课题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课型新课学习时间学习目标1.掌握春秋和战国的历史分期,春秋大国争霸和战国七雄兼并战争的情况及其作用。
2.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分析看待历史的现象的能力。
大国间军事力量的较量,实际上是政治、经济和军事综合实力的较量,革故鼎新,才能富国强兵。
3.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建立霸业过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兴人是兴国的关键。
学习重难点重点:齐、晋称霸难点: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特点及其历史影响。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根据下列问题自学课文大约用15分钟。
):1.人物:①西周灭亡,建立东周的是_________。
②春秋时期著名霸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齐任_________为相,积极改革。
④战国初,三家分晋后,齐国大夫______取代原国君,建立______齐国。
2.地点:①东周都城迁至_________。
②齐国在今_________北部。
晋国强盛时,南方楚国势力已发展到_________。
晋楚双方在_______大战,大败楚军。
③在下图上填上战国七雄的位置,并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次战役地点也标出来。
3.时间:①东周建立于公元前_________年。
②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是在公元前_________中期。
公元前_________后期,晋楚双方于城濮进行决战。
③公元前_________年,秦赵之间进行了一次激烈战争。
二、合作探究:(一)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围绕疑难点讨论)(二)班内交流展示(师生、生生互动,点拨释疑,知识深化)第一子目:春秋争霸1、指名说出自己学到的知识,师适当引导、补充;2、《课本第30页右下角图》,师设层层疑问生探究抢答:“桓公”是谁?他在春秋时期的地位怎样?“管仲”又是何许人?他有什么业绩?“桓公”“霸诸侯”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他取得如此地位的原因是什么?。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导学案)(含答案解析)-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导学案)1)学习目标:1.了解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的基本史实,初步理清历史发展线索。
2.知道商汤灭夏、盘庚迁殷、武王伐纣、牧野之战、国人暴动等史实。
3.知道分封制的内容,理解分封制的作用。
4.通过学习夏、商、西周,分析归纳导致朝代兴亡的主要原因,得出明君兴国,暴君亡国的历史结论。
认识到人心所向是朝代更替的规律。
2)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夏商周的更替,西周的分封制。
学习难点:西周的分封制的作用与弊端。
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1.约公元前2070年,建立夏王朝。
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
2.考古学者在平原发掘出年代相当于夏王朝后期的一座都城遗址—— 遗址,这里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手工业作坊,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反映了夏王朝的和等级界限。
3.夏朝历经400多年,到夏王在位时期,国力衰弱。
,统治残暴,用武力伤害百姓,引起民众的反抗。
二、商汤灭夏、武王伐纣4.夏朝后期,分布于今河北、河南一带的部族逐渐强大,的首领联络周围部族,起兵攻伐夏王桀,桀大败,夏朝灭亡。
约公元年,建立商朝,都城建在。
5.商朝为巩固统治,设置,制定,加强对和的控制。
商朝后期,社会矛盾日趋尖锐,更加腐朽。
6.是商朝的最后一个王,他_,耗费国力,同时修筑豪华宫殿,对百姓征收繁重的赋税,还施用酷刑,残害人民。
7.公元年,周武王联合当时各地势力,组成庞大的政治联盟,与商军在决战,商军倒戈,周军占领商都,商朝灭亡。
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史称西周。
三、西周的分封制8.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诸侯具有较大的,但需要向周王进献,并服从周王。
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从而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 ”。
周代的贵族等级分为天子、、卿大夫、。
9.公元前841年,与民争利引起“ ”厉王逃亡。
七年级历史导学案答案
七年级历史导学案答案【篇一: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及答案全册】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学习目标]1、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基础历史知识。
2、看图对比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的区别,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
3、使学生认识: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早期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是古代东方文明的中心,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学习重点:北京人难点:内容距今久远,时间跨度很大,学生掌握本课知识有一定难度。
【课堂导入】人自来就有喜欢寻根的天性。
“人类是怎样产生的?”,教师可利用“导入框”中提出的这个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说说他们所知的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并由此导入新课。
一、自主学习(用15分钟时间阅读课文,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一)我国最早的人类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距今时间:————;地点—————。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二)北京人1、距今时间:————;地点—————。
2、使用工具和火是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
北京人使用工具:____________;使用火:————。
3、北京人的生活:——————。
4、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址:————————;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三)山顶洞人1、距今时间:————;地点—————。
2、山顶洞人的生活与北京人相比,其进步之处:体质特征—————————;制造工具的技术————————————;火的使用————————;社会组织——————。
二、合作探究1、你同意教材中“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这一看法吗?2、打制石器和天然石块有何区别?3、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三、精讲点拨1、“远古社会”指的是原始社会;“传说时代”大体上是指人类进入氏族公社时期以来的原始社会时期。
远古社会也可以称为远古时代,与传说时代没有明显的界限,两者都属于模糊的时间概念,泛指原始社会。
七年级上册历史导学案(7-11课)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教学目标1了解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和都江堰水利工程等情况;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2.通过学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化,提高学生初步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通过对商鞅、李冰等历史人物的评价,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通过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改革求发展、改革求进步,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
适应时代的需要,勇于投身改革的人,定会受到后世的崇敬。
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难点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导入新课:复习提问:西周末年,周幽王做出了哪一件蠢事?(烽火戏诸侯)后果怎样?(诸侯再也不听周天子的号令,西周在公元前771年灭亡了。
东周虽然建立起来,但周天子已处于傀儡地位。
)到了战国初年,相继发生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等事件,说明某些大夫的势力已超越诸侯了。
新生的政治势力要求改变旧的政治制度,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他们怎样进行改革变法呢?请看33页“导入框”。
自主学习:(自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15分钟 )1.______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
_____时,铁农具使用反围扩大。
2.______末年已使用牛耕,_____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
3.______和_____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4._______时期,___国蜀郡太守______在岷江中游修筑______,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5.公元前_____年,_____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
6.经过商鞅变法,_____国成为战国时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我国封建国家形成了。
7.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有哪些变化?对社会的发展起了怎样的作用?8.二概述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和意义合作探究:1.在春秋战国以前,农业和手工业工具以什么为主?在此基础上,教师出示《战国时代的铁制农具》图,通过观察,与今天的农具比较下,有什么异同?2.都江堰修建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作用是怎样的?以《都江堰水利工程平面图》为蓝图,小组分析为什么李冰要在这个地方修建呢?它是怎样起到防洪、灌溉作用的?3.引导思考:春秋战国时期大国争霸的主要目的、结果;社会阶级关系有哪些变化?战国时各国为什么纷纷进行改革?精讲点拨:1.学习商鞅变法,可以用下列图示去理解、分析,把握其内在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及答案全册1第1课祖国境的远古居民[学习目标]1、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人、山顶洞人的基础历史知识。
2、看图对比古猿、人和现代人的头部的区别,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
3、使学生认识: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早期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是古代文明的中心,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学习重点:人难点:容距今久远,时间跨度很大,学生掌握本课知识有一定难度。
【课堂导入】人自来就有喜欢寻根的天性。
“人类是怎样产生的?”,教师可利用“导入框”中提出的这个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说说他们所知的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并由此导入新课。
一、自主学习(用15分钟时间阅读课文,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一)我国最早的人类1、我国境已知的最早人类:——————;距今时间:————;地点—————。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二)人1、距今时间:————;地点—————。
2、使用工具和火是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
人使用工具:____________;使用火:————。
3、人的生活:——————。
4、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址:————————;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三)山顶洞人1、距今时间:————;地点—————。
2、山顶洞人的生活与人相比,其进步之处:体质特征—————————;制造工具的技术————————————;火的使用————————;社会组织——————。
二、合作探究1、你同意教材中“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这一看法吗?2、打制石器和天然石块有何区别?3、山顶洞人的生活比人有哪些进步?三、精讲点拨1、“远古社会”指的是原始社会;“传说时代”大体上是指人类进入氏族公社时期以来的原始社会时期。
远古社会也可以称为远古时代,与传说时代没有明显的界限,两者都属于模糊的时间概念,泛指原始社会。
本节课要学习的容都属于“远古社会”。
2、氏族公社的特点:有血缘关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结成的群体);财产共有(没有私有财产);地位平等(共同劳动,共同消费食物)。
3、山顶洞人的生活比人进步之处:类别人山顶洞人体质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使用工具使用打制石器仍用打制石器,但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火的使用天然火会人工取火社会组织原始群氏族公社四、达标检测(一)选择题1、目前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是()。
A、中国B、印度C、巴比伦D、埃及2、如果你到去旅游,除了登长城、看故宫、观颐和园等风景外,你还以能参观()。
A、元谋人遗址B、山顶洞人遗址C、大汶口遗址D、蓝田人遗址3、《非子》载:“上古之世,……有圣人作,钻木取火,以化腥臊。
”懂得“钻燧取火”的我国远古人类相当于()。
A、山顶洞人B、元谋人C、蓝田人D、人4、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在这块土地上生活繁衍。
有一种古人类,已经懂得人工取火,会制作装饰品,过着氏族社会生活。
请你判断这种远古人类是()。
A、元谋人B、人C、山顶洞人D、蓝田人5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A智商高低 B饮食习惯 C会不会制造工具 D出现时间早晚6、关于人的叙述,错误的是()A发现于19世纪前期 B过群居生活 C还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 D会使用天然火(二)材料题:材料一:人生活环境险恶,工具简单粗糙,只靠个人力量,他们无法生活下去,于是就几十个人在一起,共同劳动,分享劳动成果,过着群居的生活。
材料二:山顶洞人生活的集体是按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由共同的祖先繁衍的,他们使用公有的工具,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居住在一起,他们的生活很艰苦。
请回答:(1)根据材料归纳出人与山顶洞人在生活方面的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山顶洞人比人进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A 2 B 3 A 4 C 5 C 6 A(二)材料题:⑴共同之处: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成果,居住在一起。
不同之处:人生活环境险恶,使用工具简单粗糙,过着原始群居生活;而山顶洞人虽仍使用打制石器,但已会磨光和钻孔技术,过着氏族公社的生活。
⑵生产力的发展。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学习目标]1. 简述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2. 掌握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异同点。
(重点)3. 掌握大汶口文化时期出现的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这些概念和结论。
(难点)[自主学习](用15分钟时间阅读课文,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1、河姆渡的原始农耕距今时间是_ _____ ;生活位置:__ ___流域;使用___ ___石器。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_ ____和的国家。
河姆渡居民居住在,会制造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的乐器;半坡居民居住在_ __。
会制造,上面的符号是我国的雏形。
会纺线、织布、制衣。
2、半坡原始居民距今时间是_ ____;生活位置:__ 流域 __村;使用工具---_ ___石器;半坡居民种植___ _。
我国是世界上很早种植蔬菜的国家。
3、大汶口居民距今时间是_ _ ;地点__ __;出现_ __和__ __;在后期,出现了_ ____和,原因是:_____ __的发展。
[合作探究】比较河姆渡的原始居民建造的干栏式住房、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分小组讨论、分析这两种房屋建筑有什么不同?【精讲点拨】1、获得固定的食物来源并开始农耕生活是原始人类改善生存状态的关键。
2、河姆渡原始居民在农业方面的重要特征:用磨制石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
3、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其他情况:住干栏式房子,定居生活;会挖掘水井;饲养家畜;制造器和玉器;懂音乐。
4、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发明和创造,表明长江和黄河都是中国的母亲河,共同孕育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5、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异同点:相同:原始种植农业普遍、磨制石器的使用、制造器、定居村落;原始农耕生产对家畜饲养业、手工制和纺织业都有带动作用,对定居生活都有影响;原始农耕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存在着渔猎经济。
不同:河姆渡原始居民创造了长江流域农耕经济的典型——以水稻种植为主的水田农业;半坡原始居民创造了黄河流域农耕经济的典型——以粟种植为主的旱地农业。
6生产力的发展,促使了贫富分化和私有财产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进步。
7河姆渡、半坡、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原始农耕,是新石器时代中期、晚期原始农耕的不同典型;河姆渡文化和半坡文化是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的两个典型代表;大汶口文化是原始社会晚期的典型。
【达标检测】一、选择题:1.能够较典型的反映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是( )①元谋人②人③河姆渡聚落④半坡聚落A① B ② C①② D③④2.下列哪两种农作物最早是由我国劳动人民种植的()A.大豆和小麦 B.花生和高粱C.甘薯、玉米 D.水稻、粟3.不符合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居民生活实际的是( )A.饲养猪狗家畜B.种植粟等农作物C.住干栏式房屋D.住半地穴式房屋4.下列哪一考古遗址能够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之一( )A.元谋人遗址B.半坡原始居民遗址C.河姆渡原始居民D.大汶口原始居民5.下列哪一地区原始居民的房屋,对后世的阁楼和楼房样式的出现影响最大( )A.半坡原始居民 B.余河姆渡原始居民C.临潼寨原始居民 D.新政裴岗原始居民6.促使原始人过定居生活的根本原因是( )A.自然环境的优劣B.原始农业的发展C.氏族公社的形成 D.学会建造房屋技7.我国先民的足迹遍布于祖国的东西南北,已经发现的遗址数以万计,但是地域文化却各具风采,根本原因是( )A. 自然环境不同B. 使用的工具不同C. 生活习惯不同D. 思想意识不同二、材料分析题下面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郭沫若在参观某一古代人类遗址时写下的诗句:“彩精美,画纹亦多珠。
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
农耕既普及,人群已群居。
护壕深二丈,其广亦相如。
何奈遗址中,独不见文书。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中诗歌的容请你猜测出这是对哪一原始居民生活的描绘?(2)你能举出“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的一个彩文物代表吗?(3)“农耕既普及”诗中描绘的原始居民耕种的是什么农作物?⑷郭沫若参观此遗址最大的遗憾是什么?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D 2 D 3 C 4 C 5 B 6 B 7 A二材料分析题:(1)半坡(2)半坡人面鱼纹盆(3)粟⑷没有文字记载。
第三课华夏之祖【学习目标】(1)掌握黄帝对人类的贡献;夏朝的建立(重点);(2)为什么说黄帝是“人文初祖”?“禅让制”的含义(重点) 。
【课堂导入】播放录像《海外华夏子在黄帝陵举行盛大的祭祖活动》,以此导入。
[自主学习](用15分钟时间阅读课文,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一、炎黄战蚩尤1、“涿鹿之战”是怎么回事?2、华夏族是怎样形成的?二、黄帝----“人文初祖”三、尧、舜、禹的“禅让你能说说尧、舜、禹的故事吗?除了课本上的外你还知道哪些?你能根据课本容说说“禅让”的含义吗?观察教材中的插图《传说中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回答:“后人为什么称黄帝是‘人文初祖’ ?谈一谈什么样的人才能被选为部落联盟首领?[合作探究】远古传说和历史事实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精讲点拨】1、黄帝所进行的一系列战争,打破了氏族之间狭隘的界限,促进了相互间的交流和融合,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因而被尊为华夏族的祖先。
2、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是从中华文明的始祖黄帝算起的。
黄帝发明了衣裳、舟车、宫室、挖井等,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
后人还把其他一系列发明创造都归于黄帝名下,认为他对中华早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缔造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称他为华夏的“人文初祖”。
3、“禅让”的实质——是原始社会时期的一种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其表现有两点:新的部落联盟首领是通过部落联盟会议推选出来的,;被推举出的部落联盟首领没有特权。
4、远古传说与历史事实的联系和区别:远古传说:在文字发明以前,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是先民们对上古洪荒时代历史的一种夸的记述。
不可否认这里有神话的成分,但不难发现者其中蕴含着某些比较可靠的历史资料。
历史事实:完全真实存在的客观事实。
【达标检测】一、单项选择题1.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的是( );A炎帝 B黄帝 C蚩尤 D禹2.“赫赫始祖,吾华肇造。
胄衍祀绵,岳峨河浩。
聪明睿知,光被遐荒。
建此伟业,雄立。
此诗是纪念谁的碑文( )A.黄帝B.大禹C.蚩尤D.女娲3.下列有关炎帝和黄帝的说话中错误的是( )A.有关他们的传说是我们祖先经长期口耳相传保存下来的“历史”C.有关他们的传说已经被证明是真实的历史D.相传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距今约5000年前4.我国神话传说中,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先后出了三个有名的人物叫尧、舜、禹,他们都是通过推举的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