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组技术概述
7.2. 成组技术
1.0pitz编码系统 Opitz的基本结构图 Opitz系统是一个十进制9位代码的混合结构分类编码系统(图6-5), 是由联邦德国Aachen工业大学H.Opitz教授提出的。在成组技术领 域中,它代表着开创性工作,是最著名的分类编码系统。 Opitz编码系统使用下列数字序列:1 2 3 4 5 6 7 8 9 A B C D
(2)链式结构 在链式结构中,那些有序符号酌意义是固定的,与 前级符号无关,这种结构亦可称为多码结构。它要复杂些,因而可 以方便地处理具有特殊屑性的零件,有助于识别具有工艺相似要求 的零件本原理图
(3)混合结构 工业上大多数商业零件编码系统都是由上述两种编 码系统组合而成的,形成混合结构。混合结构具有单码结构和多 码结构共同的优点,典型的混合结构都由一系列较小的多码结构 构成,混合结构能较好地满足设计和制造的需要
2.KK—3系统 KK—3系统是由日本通产省机械技术研究所提出的草案,并经日 本机械振兴协会成组技术研究会下属的零件分类编码系统分会多 次讨论修改而成,是一个供大型企业使用的十进制21位代码的混 合结构系统 KK—3系统分类编码系统的基本结构图 KK—3系统的特点; 1)在位码先后顺序安排上,基本上考虑到各部分形状加工顺序 关系,它是一个结构、工艺并重的分类编码系统。 2)KK—3系统前7位代码作为设计专用代码,这便于设计部门 使用。 3)在分类标志配置和排列上.便于记忆和应用。 4)采用了按零件功能和名称作为分类标志,特别便于设计部门 检索用。 5)系统的主要缺点是环节多,在某些环节上,零件出现率极低 ,这意味着有些环节设置不当。
3.JLBM—1系统 JLBM—1系统是我国原机械工业部为在机械加工中推行成组 技术而开发的一种零件分类编码系统,这个系统经过先后四 次的修改,已于1984作为我国机械工业部的技术指导资料 JLBM—1系统的结构可以说是Opitz系统和KK—3系统的结合 ,它克服了Opitz系统分类标志不全和KK—3环节过多缺点。 它是一个十进制15位代码的混合结构分类编码系统,如图所 示 JLBM—1系统的基本结构图 可看出JLBM—1系统的结构基本上和0pitz系统相似。为弥补 Opitz系统的不足 ,把Opitz系统的开头加工码予以扩充 ,把 Opitz系统的零件类别码改为零件功能名称码,把热处理标志从 Opitz系统中的材料、热处理码中独立出来,主要尺寸码也由一 个环节扩大为两个环节。因为系统采用了零件功能名称码,所 以它也吸取了KK—3系统的持点。此外,扩充形状加工码的做 法也和kK—3系统的想法相近。 JLBM—1系统增加了形状加工 的环节,因而比Opitz系统可以容纳较多的分类标志外,它在系 统的总体组成上要比Opitz系统简单,因此也易于使用。
生产系统学-2成组技术
MA MB MC
90% [MA],[MB],[ MC] 60% [MA,MB],[ MC] 30% [MA, MB,MC]
图 2-5 单链聚类二叉树图
第四节 成组技术中的零件分组 2.排序聚类法
方法是将原始机床-零件矩阵表中的每一行都 看成一个二进制数 并将矩阵中的行序按二进制的大小依递减顺序 重新排列 同样,也可将每一列的顺序按照大小重排(参 见图 2-6) 机床-零件的原始矩阵经重新排序后,将会在 矩阵中形成界线明确的方块图形显示出相应的 机床-零件组。
第一节 成组技术的发展
成组技术的核心问题:充分揭示和利用生产系 统中出现的各种相似性信息,使工厂企业以 最有效的工作方式得到统一的数据和信息, 从而为企业建成现代化的集成信息系统打下 基础。 成组技术已成为CAD、CAM、CAPP、FMS、 CIMS的基础。
第二节 成组技术的基本原理
基本原理:利用事物的相似性。由于许多问题是 相似的,把相似的问题归并成组,便可以找到一 个单一的解决一组问题的解答,从而节省了时间 和精力,这就是成组技术(Group Technology简 称GT)。
根据这些对应关系,编制出各类关系中间 的最佳作业顺序。这里主要讨论车间流程 分析,找出制造单元(机床组)与对应的 零件组。
第四节 成组技术中的零件分组 1.单链聚类分析
在聚类分析法中,常用作分类依据的数学统计量是相 似性系数。它是用来判别车间流程分析中一对机床I和 J的相似程度,由此确定这一对机床可否聚为一类。 这里相似性系数SIJ可用下式表示: KIJ KIJ─ 表示同时通过机床I和机床J SIJ= 的零件种数; KIj+KiJ+KIJ KIj─ 表示只通过机床I的零件种数;
第二章 成组技术
第二章成组技术2.1成组技术产生的意义2.1.1成组技术的涵义成组技术(GT-group technology)于20世纪50年代起源于前苏联与欧洲等一些国家。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已有少数企业利用成组技术组织生产。
20世纪70年代柔性制造系统(FMS)出现并成为解决中小批量生产新途径后,成组生产组织的思想被融到柔性生产系统中,有效提高了生产柔性,很好地解决了多品种小批生产的问题,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揭示和利用事物间的相似性,按照一定的准则分类成组,同组事物能够采用同一方法进行处理,以便提高效益的技术,称为成组技术。
它已涉及各类工程技术、计算机技术、系统工程、管理科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前沿领域。
日本、美国、苏联和联邦德国等许多国家把成组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结合起来发展成柔性制造系统,使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实现高度自动化。
全面采用成组技术会从根本上影响企业内部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方式,提高标准化、专业化和自动化程度。
在机械制造工程中,成组技术是计算机辅助制造的基础,将成组哲理用于设计、制造和管理等整个生产系统,改变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方式,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2.1.2 成组技术研究的问题成组技术所研究的问题就是如何改善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组织管理,以获得如同大批量那样高的经济效果。
成组技术的基本原则是根据零件的结构形状特点、工艺过程和加工方法的相似性,打破多品种界限,对所有产品零件进行系统的分组,将类似的零件合并、汇集成一组,再针对不同零件的特点组织相应的机床形成不同的加工单元,对其进行加工,经过这样的重新组合可以使不同零件在同一机床上用同一个夹具和同一组刀具,稍加调整就能加工,从而变小批量生产为大批量生产,提高生产效率。
2.1.3成组技术发展的原因工业生产倾向于产品品种更加多样而每种产品生产的数量减少,以此来满足当今社会不断增长的个性化需求。
工厂中分批式生产的产品占有率越来越高,预计交来占全部产品的75%左右。
CAPP- 第2章 成组技术
1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 CAPP系统设计主 讲:周学良E-mail:zhou_xueliang@2第二章 成组技术2.1 成组技术概述2.2 零件分类编码技术2.3 零件分类成组方法2.4 零件分类方法的新发展32.1 成组技术概述引言机械制造的传统观点:制造方法和制造手 段必须与加工类型相适应。
ü大批量生产:工作场地集中化和专业化,大量使用 自动化专用加工设备以及流水生产线,效率高ü单件、小批量生产:车间按机群式布置加工设备并 组织生产。
零件按各自的工艺流程交叉、往返于各生 产班组之间,采用通用设备,效率低、成本高、管理 困难42.1 成组技术概述2.1.1 机械类产品中零件的统计规律ü第一类(A类):复杂件或特殊件 零件量少,约占 总数的5%-15%,但结构复杂,价值高,如机床床身、 主轴箱、飞机和发动机中的大件等ü第二类(B类):相似件 数量大,品种多,约占 70%,相似度高,多为中等复杂程度,如轴、套筒、 法兰、齿轮等ü第三类(C类):简单件或标准件 结构简单,再用 性高,多为低值件,一般已组织大量生产,如螺钉、 螺母、垫圈等52.1 成组技术概述Ø结论:ü每类产品中各类零件的比例大体上一定ü占大多数的相似件之间存在大量的相似性充分利用这些特征,采取适当的技术和组织 措施,有可能使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水平大幅 提高——成组技术的任务和目标62.1 成组技术概述2.1.2 成组技术的概念和实质Ø成组技术的概念成组技术(GT)是一门生产技术科学和 管理科学,它研究如何识别和发展生产活动中 有关事物的相似性,并充分利用它把各种问题 按它们之间的相似性归类成组,并寻求解决每 一组问题相对统一的最优方案,以取得所期望 的经济效益。
72.1 成组技术概述零件的相似性是指零件所具有的特征的相似性, 可分为结构、材料和工艺等方面的相似性。
成组技术简介
关于成组技术一、成组技术定义成组技术GT(Group Technology)是一门生产技术科学,它研究如何识别和发掘生产活动中有关事务的相似性,并对其进行充分利用。
即把相似的问题归类成组,寻求解决这一组问题相对统一的最优方案,以取得所期望的经济效益。
成组技术应用与机械加工方面,乃是将多种零件按其工艺的相似性分类成组以形成零件族,把同一零件族中零件分散的小生产量汇集成较大的成组生产量,从而使小批量生产能获得接近于大批量生产的经济效果。
成组技术将品种众多的零件按其相似性分类以形成为数不是很多的零件族,把同一零件族中诸零件分散的小生产量汇集成较大的成组生产量。
这样,成组技术就巧妙地把品种多转化为“少”,把生产量小转化为“大”,由于主要矛盾有条件的转化,这就为提高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经济效益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成组技术的基本原理是符合辩证法的,所以它可以作为指导生产的一般性方法。
实际上,人们很早以来就在应用成组技术的哲理指导生产实践,诸如生产专业化、零部件标准化等皆可以认为是成组技术在机械工业中的应用。
现代发展的成组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设计、制造和管理等各个方面,并取得了显著的效益。
与生产事务的相关性是客观存在的,这不仅为人的一般常识所认可,而且也为统计学所证实。
国外通过对机床零件的统计分析,发现产品(同类型或相近类型)的更新换代将不会影响成组技术的继续实施,这就科学的证明了成组技术实施的延续性。
零件统计学是实施成组技术过程中充分认识和利用有关事物相似性的有用的科学方法,为成组技术的创立提供了可以信赖的科学依据。
成组技术基本原理要求充分认识和利用客观存在着的有关事物的相似性,按一定的相似标准将有关事物归类成组。
二、成组技术的发展现状成组技术从50年代提出到如今已经历了近50年的发展和应用。
成组技术作为一门综合性的生产技术科学是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CAM)和柔性制造系统等方面的技术基础。
成组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成组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摘要 在知识经济时代,个性化产品必将成为市场需求的主流,在这个前提下,介绍了成组技术的基本内容,分析了成组技术的技术经济效益和应用前景,提出应用成组技术用来降低生产成本和缩短产品的制造周期,提高生产能力及生产率,从而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进而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成组技术 机械制造 应用一、成组技术概述成组技术是一门先进生产技术科学是一项综合性的现代组织管理技术。
成组技术的广义定义是将许多不相同、但又具有相似信息的事物,按一定准则分类成组,使若干种事物能采用同一或相似解决办法,以达到节省精力、时间和费用之目的[1]。
成组技术在机械零件加工方面的应用,是将多种零件按其工艺的相似性分类,以形成零件族把同一零件族中生产量小的零件汇集成生产量大的组,从而使小批量生产能获得接近大批量生产的经济效益。
二、成组技术的产生20世纪初,企业生产主要是以福特制为代表的大量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所创立的生产标准化原理作业单纯化原理以及移动装配法原理等奠定了现代化社会大生产的基础,至今仍是制造企业的主要生产方式之一。
我国传统生产管理模式是以产品为中心组织生产,以调度为中心控制进程的管理方式,是与少品种大量生产方式相适的。
但是时代进展到今天,一方面在市场需求多样化而前,这种生产方式逐渐显露出其缺乏柔性,不能灵活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弱点;另一方面飞速发展的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从生产工艺技术以及生产管理方法两方面,使大量生产方式向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方式的转换成为可能。
生产管理面临着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与降低成本之间相矛盾的新挑战,从而给生产管理带来了从管理组织结构到管理方法上的一系列新变化,也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问题。
传统的机械制造技术,即无论是大批最生产,还是单件小批最生产,工厂所采用的制造方法和制造手段必须与加工类型相适应。
这导致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出现许多不合理的现象。
成组技术与成组流水线设计
成组技术起源于机械工业的产品生产,
传统的生产组织忽略了不同产品和不同零 件在结构上和工艺上的相似性和继承性, 而成组技术在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生产组 织方法。它不再以单一产品为生产对象, 而是根据若干产品零件的结构和工艺相似 性来组织生产。
二.成组技术的基本原理
成组技术是建立在相似性分析基础上 的,它所研究的对象不是单个零件而是按 相似性标准组成的“零件族”
通用分类系统:对针不同的设计工艺范围而建立的,它 可以解决从零件设计开始,经过工艺过程设计、制造、 装配等全过程的成组技术问题,企业之间可以通用
代码的特征和它所反映的设计信息时,至少包括 下列方面:
工件形状和加工表面相似标准 材料类别 零件加工工序的相似标准 零件加工设备的相似标准 与工件、工序、设备分类相对应的尺寸参数
传统的批量生产的缺陷:
(1)在进行生产技术准备时,都是围绕某一 种产品进行的,当这种产品变换零部件时或 增加新产品时,必须抛开原有的技术准备工 作,而重新进行技术准备;
(2)组织生产和进行工艺准备时,也是以某 一具体产品的需要量为根据,而在中小批量 生产的情况下,只能采用通用设备和通用工 艺装备.
27 B
26 C
25 D
24 E
23 F
22 G
2第28+1二2行5+2021=十进制 2H第4+三20=行I 数
排列
26第+2四4+行20=
11 2
1 1
12第27第8+五+2六213行1==行
290 17
1 7
3
1
1
2第6+七120行= 81
流水线组织设计
成组技术与单元制造
成组技术基本介绍及应用
成组技术基本介绍及应用成组技术基本介绍及应用成组技术基本介绍及应用xx-9-23:中国机床商务网一、成组技术的基本概念在现代机械制造领域中,由于新工艺新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需求的多样化,产品更新周期的日益缩短,使得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企业大量增加。
而单件、小批量生产的生产率低、成本高、制造周期长、工艺手段落后、管理也复杂。
能改变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企业的落后状况,提高生产率,又能充分利用设备,降低产品成本的有效办法,就是利用成组技术。
成组技术就是将企业的多种产品、部件或零件,按一定的相似性准则,分类编组,并以这些组为基础,组织生产各个环节,实现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产品设计、制造和管理的合理化。
从而克服了传统小批量生产方式的缺点,使小批量生产能获得接近大批量生产的技术经济效果。
对于零件第一文库网有相似的形状,那些相似的零件可以归并成设计族。
一个新零件可以通过修改一个现有的同族零件而形成。
应用这个概念,可以确定出复合零件。
复合零件是包含一个设计族的所有特征的零件。
它由设计族内零件所有几何要素组合而成。
图10-9所示是一综合零件例子。
对机械制造工艺而言,成组技术的应用显得比零件设计更重要。
不仅结构特征相似的零件可归并成组,结构不同的零件仍可能有类似的制造过程。
例如,大多数箱体零件都具有不同的形状和功能,但它们都要求镗孔、铣端面、钻孔等。
因此,可以得出它们都相似的结论。
这样可以把具有相似加工特点的零件也归并成族。
由此出发,工艺过程设计工作便可得到简化。
由于同族零件要求类似的工艺过程,于是可建立一个加工单元来制造同族零件。
而对每个加工单元只需考虑具有类似加工特点的零件加工,于是可使生产计划、工艺准备、生产组织和管理等项工作的水平得以提高。
另外,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控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成组技术也已成为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柔性制造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基础。
二、成组技术中的零件编码(一)零件分类编码的基本原理分类是一种根据特征属性的有无,把事物划分成不同组的过程。
什么是成组技术3篇
什么是成组技术第一篇:成组技术的定义与发展历史成组技术(Groupware),又称协同软件,是一种集成了多种功能的、支持多人协同工作的软件系统。
它是在计算机技术的推进下诞生的,使得人们可以在不同地理位置、不同时间、不同计算机设备上进行协同工作。
成组技术最初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企业在内部进行协同工作,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减少组织成本。
随着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场景的扩展,成组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跨企业或跨组织的协同工作,如跨公司的业务协同、跨国际机构的科研合作等。
成组技术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包括但不限于文档协同、讨论协同、进度协同、任务协同、会议协同、电子邮件协同等。
成组技术的应用也在不断地扩展和深化,目前较为火热的几个领域包括在线协同办公、在线游戏、在线教育等。
成组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在功能上不断添加新的特色功能,如视频会议、远程桌面、云存储等,以满足用户不断变化的需求。
成组技术还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如计算机科学、社会学、心理学等,需要进行多学科的交叉研究和整合,以进一步提高其应用效果和用户体验。
总之,成组技术是一种可以极大提高协同工作效率和方便协同工作的软件工具,它是网络技术的重要应用形式,发展前景也非常广阔。
第二篇:成组技术的主要特点和优势成组技术作为一种支持多人协同工作的软件工具,其具有很多独特的特点和优势。
1. 多人协同:成组技术可以支持多个用户同时进行协同工作,提供统一的工作环境和协同平台,使得相关人员可以同时查看、编辑、共享文档、任务、进度和其他资源。
2. 实时互动:成组技术可以提供实时通讯工具,如聊天室、即时消息等,使得用户可以实时互动,讨论工作内容和解决问题。
3. 分布式协同:成组技术支持分布式协同工作,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可以在不同地域、不同计算机或终端设备上进行协同,为远程协作提供了方便。
4. 共享资源:成组技术提供了统一的资源管理和共享机制,使得用户可以共享文档、进度、任务等,从而避免了重复制作和不必要的沟通。
生产运营成组技术
生产运营成组技术第五章成组技术一、成组技术的概念和发展概况成组技术是一种可以在小批量生产条件下取得类似连续流水线生产效果的方法。
英国成组技术中心曾这样定义成组技术:它是以零件结构和工艺相似为基础,合理组织生产技术准备工作和产品生产过程的一种高效率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
它涉及企业的产品设计、标准化、设备选择、制造工艺、生产组织、计划管理、劳动定额、投资规划和设备布置等许多方面。
对于改变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提高生产经营效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特别是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使它不仅对扩大零件生产批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产品设计,提高“三化”(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改善生产组织和劳动组织也具有重大意义。
二、成组技术的内容考虑到工艺工序的相似性与被加工零件的结构形状、尺寸大小、精度要求、毛坯种类的不同特点,成组技术应包括以下内容:1、对企业生产的所有零件,按其几何形状、尺寸大小、加工工艺、精度要求和光洁度要求以及毛坯种类的相似性,进行分类编号并划分零件组。
2、根据零件组的划分情况,建立成组生产单元和成组流水线。
成组生产单元是为了完成一组零件全部工艺过程所设置的一整套设备和工艺装备,这些设备按典型的工艺过程布置。
成组生产单元形式上与流水线相似,但不受节拍的限制,它是更高级的生产组织形式。
3、产品设计与零件选择应按照工艺的分类编号进行。
为此,要把零件的分类编号同标准化、通用化工作结合起来,按成组技术的要求编制工艺规程,设计制造工装,安排零件的加工和产品的装配。
成组加工是成组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组加工是在工艺过程典型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又不同于工艺过程典型化。
三、成组技术的发展概况成组技术应用历史不长,但其理论设想很早就被提出来了。
远在20世纪30年代,德国和苏联的工艺人员开始从理论上研究成组加工的可能性。
到了五十年代,苏联的米特洛凡诺夫首先提出以工序成组为主的成组加工,其内容是按加工类型(如车加工、铣加工……等),把加工特点相同的零件集中组织加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成组技术
产 品 设 计 质 量
工 装 利 用 率
设 备 利 用 率
加 工 质 量
生 产 效 率
预 算 可 靠 性
企 业 竞 争 力
可提高 多品种、小批量生产
GT
可降低 劳 动 强 度 废 品 率 生 产 周 期 总 投 资
设计制造管理合理化
产 品 设 计 周 期
产 品 图 纸 数 量
生 产 准 备 周 期
辅 助 时 间
总 成 本
期新 产 品 研 制 周
1 2 3
Benz(德) 轿车
航天产业结构
DELL(美) PC机 东芝水电 Barbie(美)
Text in 改变多品种 here
并行工程
中小批生产中 Text in 广泛存在的生产准备 here
技术 应用
成组技术
技术 结合
计算机集成制造
制造工艺和组织管理
产生
发展
现状
国外发展情况
GT开始 阶段
50年代初,米 特洛范诺夫提 出——工序成 组。 50年代中,“成 组工艺科学原 理”,57年试 行,初见成效。
GT推广 阶段
60年代,原苏 联→东欧→西 欧→日本→美 国(成组工艺, GT热) 捷克:卡洛滋 教授VUOSO四位 编码系统 西德:OPITZ九 位编码系统
成组加工
成组工艺
成组技术 GT (Group Technology)
成组技术
成组生产
广义
成组技术是以相似性原理为基础,运用系统工程学 的方法,采用统计学、计算机技术等为手段,将生 产工程和管理工程有机结合起来以提高多品种、中 小批生产水平,从而实现设计、制造、管理合理化 和科学化的一门综合性技术。
第四讲-成组技术
第四讲成组技术成组技术,又称群组技术,是一种生产管理技术,旨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成组技术将相似的生产任务组合在一起,形成生产单元,从而实现规模经济,提高生产效率。
成组技术的主要内容包括:生产任务分组、生产单元构建、生产流程优化、生产设备选择等。
生产任务分组是成组技术的核心。
生产任务分组就是将相似的生产任务组合在一起,形成生产单元。
相似的生产任务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和生产条件,因此可以共享生产资源,提高生产效率。
生产任务分组的方法有很多,如工艺相似性分组、设备相似性分组、生产条件相似性分组等。
生产单元构建是成组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产单元是指由相似的生产任务组成的生产单位,它可以是一个生产线、一个车间或一个工厂。
生产单元的构建需要考虑生产任务的相似性、生产设备的兼容性、生产流程的连续性等因素。
生产单元的构建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生产流程优化是成组技术的关键环节。
生产流程优化就是通过对生产流程的分析和改进,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生产流程优化的方法有很多,如生产线平衡、生产布局优化、生产流程再造等。
生产设备选择是成组技术的重要环节。
生产设备选择就是根据生产任务和生产单元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生产设备。
生产设备选择需要考虑生产设备的性能、生产设备的成本、生产设备的兼容性等因素。
合适的生产设备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成组技术,作为一种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的管理方法,已经在制造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它的核心思想是将相似的生产任务和工艺流程组合在一起,形成具有规模效应的生产单元,从而减少生产准备时间、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成组技术需要对企业现有的生产任务进行细致的分析,识别出哪些任务是相似的,可以合并在一起进行生产。
这通常涉及到对生产工艺、产品特性和生产设备的深入理解。
通过对生产任务的分析,企业可以更有效地分配生产资源,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什么是成组技术
什么是成组技术成组技术是一种管理团队的方法,通过将一个大型项目分成许多小团队,以便于更好地协调、计划、实施和监测任务。
在实践中,成组技术可应用于各种不同的领域和情境。
例如,它可用于研发、建筑、工业制造、科学研究等各种行业的项目管理。
成组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团队协作,提高生产效率,并最终促进整个项目的顺利进行。
通过成组技术,项目管理者将一个大型项目分割成许多独立的任务单元,每个单元与其他单元无关。
这样可以使团队成员更容易理解和承担他们的责任,同时也降低项目的复杂性。
成组技术将团队成员分治为不同的小团队,从而让每个小团队成员都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他们的工作任务,并且可以专注于自己的任务。
此外,由于每个小团队都有一个特定的任务目标,他们的思路更加集中,优先考虑任务的完成,而不是其他因素。
成组技术使得项目管理者可以更好地监控项目的各个细节,而不必花费大量时间。
通过细分任务分配给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可以跟踪自己的工作进展并保持高度积极,随时解决问题和确定优先事项。
通过实时跟踪每个小团队的进展情况,项目管理者可以有效地预测操作问题,并及时采取对策。
成组技术的另一个重要优点是,它提供了一个开放的沟通渠道,使团队成员可以在一个同等的平台上交流、讨论甚至建立社交关系。
因为每个小组有自己的任务,他们可以集中心思探讨与项目任务相关的问题,并能够自主解决。
该过程不仅可以提高团队的生产效率,而且还有利于小组以更开放的方式交流心得、经验和互相学习。
成组技术的最后一个优点是它具备可重复使用的组件,可以在以后的项目中复用。
项目管理者可以将这些组件以团队任务的方式打包提供给新的小组,以便快速启动新的项目。
虽然成组技术在项目管理中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工具,但在工作中也有一些缺陷和限制。
其中一些因素包括:首先,成组技术需要一个稳定且确定的项目范围。
如果项目过于复杂或不确定,那么可能很难确定每个小组所需完成的任务。
其次,成组技术需要项目管理者对团队成员有足够的了解。
成组技术
三、成组技术的应用 2、成组技术在工艺过程中的应用 复合零件法(又称为主样件法):按照零件 族中的复合零件来设计工艺规程的方法
复合零件即拥有同组零件的全部特征加工表 面要素的一个零件。
三、成组技术的应用 2、成组技术在工艺过程中的应用 复合路线法:以组内最复杂零件的工艺路线 为基础,添不组内其它零件需要的工序,最 终形成满足全组零件要求的成组工艺
成组技术在机械工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提高设计工作的标准化与合理化,减少设计工作量
减少生产准备时间 有利于生产管理科学化 成组技术是CAD、CAM的基础
成组技术基本原理简图
成组技术基本原理示意图
产品
分解
归并
标准化
零件分类之前与分类之后
成组生产的组织形式
根据目前成组加工的实际应用情况,成组加工系 统有三种基本形式:
成组单机
成组生产单元 成组生产流水线
成组单机
把一组工序相同或相似的零件族集中在一台机床 上加工。 特点:针对从毛坯到成品多数工序可以在同一类型 的设备上完成的工件;也可以只完成其中某几道 工序。 功用:成组技术的最初形式,是成组技术发展的基 础;减少机床调整时间,有一定经济效果。
VUOSO分类编码系统
这是原捷克斯洛伐克金属切削机床研究所为机床行 业制订的一个系统。 这个系统的结构属于10进制4位码。
I II III
IV
类
级
型
组
毛坯类型、材料、热处理 附在轮廓形状上的结构要素 尺寸大小、基本轮廓形状 回转体或非回转体、基本轮廓形状
VUOSO分类编码系统
回转体零件
类
0 1
三、成组技术的应用 3、成组技术在管理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章CAPP的使能技术-----成组技术一、制造企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问题:1.开发新产品的生产技术准备只针对一种产品2.生产管理落后的全能型企业3.零部件专业化和工艺专业化程度低解决对策:产品设计模块化工艺准备标准化生产体制专业化制造系统柔性化成组技术概述二、成组技术原理要实现生产技术和生产组织的统一,需要利用产品(零部件)之间的继承性和相似性,通过分类,归并成组。
通过合理化和标准化,制定统一的原则和方法,达到期望的生产效率。
设计标准化---结构工艺继承性工艺标准化---结构工艺相似性分类编码系统优越性:简化生产准备有效扩大批量同组零件专业化生产成组技术概述三、成组技术的发展2 成组技术的实质从广义上讲,成组技术就是将许多各不相同,但又具有相似性的事物,按照一定的准则分类成组,使若干种事物能够采用同一解决方法,从而达到节省人力、时间和费用之目的。
长久以来,人们从经验中认识到,把相似的事物集中起来加以处理,可以减少重复性劳动和提高效率。
这一类的例子几乎可以在各类工作和生活领域看到。
所以,成组技术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然而,要在工作中自觉建立和应用这一概念,并使之科学化、系统化和形成一整套具有完整体系而又行之有效的技术,则是近30余年来新的发展。
3 成组技术的定义成组技术(GT—Group Technology)是机械制造过程中一种先进的科学的生产和组织管理方法,它旨在识别和开发机械制造过程中各环节诸种信息间的相似性,采用适当的组织形式和先进技术,实现其工作的合理化、科学化,使多品种、中小批和单件生产的企业获得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成组技术概述四、成组技术的实施首先制定适合本企业的编码系统设计部门:检索同类零件图纸和其他信息工艺部门:结合生产流程,建立工艺相似零件组,制定标准工艺和生产单元劳资部门:制定检索相似零件标准工时定额财务部门:制定检索相似零件标准成本成组技术---零件分类编码系统一、概述视检法生产流程分析分选相似零件族建立零件分类编码系统二、零件分类编码的作用1.零件频谱反映某些零件的结构工艺特征2.设计--工艺标准化3.信息有效检索和存取4.实现专业化生产成组技术---零件分类编码系统三、分类与编码1 分类环节1)横向环节——码位2)纵向环节——特征项或特征信息2 分类标志分类标志是用来表示各分类环节的具体含义,如结构形状、尺寸、材料等。
分类系统层次:分类环节——横向环节(粗分)——纵向环节(细分)即:每个横向环节都有自己的一串纵向环节成组技术---零件分类编码系统3.分类系统供设计检索用标志偏重零件结构特征零件功能名称形状种类尺寸精度供工艺标准化标志偏重零件工艺特征被加工表面形状加工方法加工顺序装夹方式材料毛坯形状热处理尺寸精度设计工艺兼顾4.编码以数代形,描述复杂特征属性便于信息存取检索相同编码信息避免重复存储共用数据库三、零件分类编码系统随着成组技术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零件分类编码系统(Classing and Coding Systems)在成组技术研究和应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成为实施成组技术的一个重要工具。
所谓零件分类编码系统就是用符号(数字、字母)等对产品零件的有关特征,如功能、几何形状、尺寸、精度、材料以及某些工艺特征等进行描述和标识的一套特定的规则和依据。
1 零件分类编码系统的结构(一)、零件分类编码系统的总体结构从总体结构来看,零件分类编码系统有整体式和分段式两种结构形式:(1)整体式结构整个系统为一整体,中间不分段。
通常功能单一,码位较少的分类编码系统常用这种结构形式。
(2)分段式结构整个系统按码位所表示的特征性质不同,分成2~3段,通常有主辅码分段式和子系统分段式两种形式。
分段式结构的分类编码系统在使用上具有较发的灵活性,能适应不同的应用需要3、零件分类编码系统的信息容量所谓系统信息容量就是一个分类编码系统所容纳的零件特征信息总数量,它是评定分类编码系统功能的重要参数。
信息容量越大,零件特征就能描述得越详细。
系统信息容量取决于系统内码位数量、项数和结构。
六、JLBM-1零件编码系统JLBM-1系统是我国为在机械加工中推行成组技术而开发的零件分类编码系统,已于1984年作为机械工业部的技术指导资料。
JLBM-1系统的结构可以说是OPITZ系统和KK3系统的结合,它克服了OPITZ系统分类标志不全和KK—3系统外节过多的缺点。
它是一个十进制15位代码的混合结构分类编码系统七、kk3零件分类编码系统主要特点1.横向环节先后顺序安排上考虑了各部加工顺序2.与设计检索密切的7个环节安排在最前面,便于设计部门使用3.采用功能和名称作为标志,便与设计检4.缺点是环节多,但某些环节上零件出现率极低,只适合用计算机处理七、kk3零件分类编码系统成组技术---柔性编码系统OPITZ、KK3、JLBM都是刚性分类编码系统,有其明显的优点:(1)系统结构较简单,便于记忆和分类。
(2)便于检索和辨识。
但其缺点是:(1)最致命的缺点是不能完整、详尽描述零件结构特征和工艺特征(2)存在高代码掩盖低代码的问题(3)描述存在多义性。
(4)不能满足生产系统中不同层次、不同方面需要柔性码是指分类编码系统横向码位长度可以根据描述对象的复杂程度变化,即没有固定的码位设置和码位含义。
柔性分类编码的概念是相对于传统的刚性分类编码概念提出来的,是指分类编码系统横向码位长度可以根据描述对象的复杂程度而变化。
柔性编码=固定码+柔性码固定码用于描述零件的综合信息,如类别、总体尺寸、材料等;与传统编码系统相似,柔性码主要描述零件各部分详细信息,如形面的尺寸、精度、形位公差等。
成组技术---柔性编码系统柔性编码结构模型为柔性编码=固定码十柔性码固定码用于描述零件的综合信息,如类别、总体尺寸、材料等;与传统编码系统相似,柔性码主要描述零件各部分详细信息,如形面的尺寸、精度、形位公差等。
成组技术---柔性编码系统一、意义零件分组是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实现生产合理化的基础,根据零件结构--工艺相似性,将零件归并成组,然后分别对同组零件标准化,分类成组是否合理,显著影响成组技术推行的效果二、概念零件的相似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功能相似信息量较少2.结构相似从零件图中确定,信息量较大3.材料相似包括零件材料牌号与性能等4.工艺相似零件加工工艺过程所谓零件分类成组,就是按照一定的相相似性准则,将品种繁多的产品零件划分为若干个具有相似特征的零件族(组)。
一个零件族(组)是某些特征相似的零件的组合。
零件分类成组时,正确地规定每一组零件的相似性程度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性要求过高,则会出现零件组数过多,而每组内零件种数又很少的情况;相反,如果每组内零件相似性要求过低,则难以取得良好的技术经济效果。
零件分类成组的基本方法有下列三种。
1目测法该方法是由人直接观测零件图或实际零件以及零件的制造过程,并依靠人的经验和判断,对零件进行分类成组。
这种方法十分简单,在生产零件品种不多的情况下,可取得成功。
但当零件种数比较多时,由于受人的观测和判断能力的限制,往往难以获得满意的结果。
据国外资料报导,当零件种数大于200时,要取得完全成功是比较困难的。
2生产流程分析法生产流程分析包括工厂流程分析、车间流程分析和单元流程分析等,生产流程分析法主要是指车间流程分析。
该方法是通过分析全部被加工零件的工艺路线,识别出客观存在的零件工艺相似性,从而划分出零件族。
这种方法仅适用于成组工艺。
生产流程分析法是英国的伯贝奇(J.L.Burbidge)教授首先提出,并在成组工艺的实践中获得成功应用的。
生产流程分析是建立在分析工厂目前正在采用的零件工艺过程的基础上。
这种方法只涉及零件的制造方法,而不考虑零件设计特征的相似性。
具体方法有关键机床法、聚类分析法(单链聚类分析法、排序聚类分析法、模糊聚类分析法)等,其中用关键机床法划分零件族,通常按下列步骤进行:(1)整理和修订设备清单、每种零件工艺路线卡、产品零件明细表等资料。
(2)求出基本零件组,具体步骤包括形成机床使用表、选择关键机床(通常选择加工零件种数最少的机床为关键机床)、形成基本组。
(3)将基本组合并成零件族和机床组,这项工作与人的经验和判断有很大关系,存在一定的灵活性。
(4)检查机床负荷,进行机床负荷平衡。
生产流程分析法的主要特点:分组依据的不是有关零件的代码,而是有关零件的主要工序及其设备,即体现在工艺路线卡上的工序、机床和生产数据。
但问题是,它采用的数据来源于加工工艺过程,但加工工艺过程一般是由不同的工艺设计师完成的,从而可能会导致分组的不合理。
它可以将基本几何数据不相同而工艺路线相同或相似的零件归并到一个零件组。
3分类编码法该方法是利用零件分类编码系统对零件编码后,根据零件的代码,按照一定的准则划分零件族。
因为零件的代码表示零件的特征信息,所以代码相似的零件具有某些特征的相似性。
按照一定的相似性准则,可以将代码相似的零件归并成族。
零件分类编码可以在宏观上描述零件而不涉及零件的细节,零件节类编码系统是进行零件分类编码的重要工具。
采用分类编码法划分零件族时,首先考虑的问题是如何着手建立一套适用于本企业的分类编码系统。
通常有两条途径:一是从现有的系统中选择;二是重新研制新的系统。
成组技术---零件分组用分类编码系统划分工艺相似零件组建立在代码提供的工艺信息基础上,多数企业采用缺点:工艺相同、结构不同的零件无法划分在同一组中,而工艺不同结构相似的零件却归为一组零件分组和建立对应的机床单元需分两步完成零件分组的具体方法有特征位法、码域法和特征位码域法三种。
1 特征位法特征位法是在分类编码系统的各码位中,选取一些特征性较强、对划分零件族影响较大的码位作为零件分组的主要依据,而其余的码位则予以忽略。
仅从零件整个分类代码中选择和划分出与工艺相似零件组密切相关的部分代码作为分组依据例如,为了有利于实施成组工艺,零件分组时,要更多地考虑零件工艺特征的相似性。
在大多数情况下,零件的形状、材料等特征,对制造工艺的影响大小按下列顺序排列:(1)零件类别:回转件和非回转件,加工工艺路线相差甚大。
(2)材料:黑色金属零件和有色金属零件,不但加工条件不同,而且切屑也应分开。
(3)尺寸:加工尺寸不同的零件所选用的机床规格也不同。
(4)具体形状:零件具体形状的差别,不同程度地影响零件的加工工艺。
(5)精度:零件主要形状要素的精度不同,对零件的加工工艺可能会有较大影响。
2. 码域法码域法是对分类编码系统中各码位的特征项规定一定的允许范围,作为零件分组的依据。
分类步骤:1)按零件分类编码结果统计各分类标志出现的频数,2)制订各种零件组的相似性标准,按标准得到各组码域(No.1, No. 2,…)3)比较每个零件编码的各位代码是否包括在某一码域内(如No.1)3.特征位码域法特征位码域法是由特征位数据法和码域法结合而成的一种分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