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初中数学《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数学《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数学《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一. 教材分析《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让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数据的收集方法、数据的整理方法、数据的描述方法和数据分析方法。

二. 学情分析初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据处理能力,但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方法的掌握程度不同。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活动,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参与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数据的收集方法、数据的整理方法、数据的描述方法和数据分析方法。

2.教学难点:数据的收集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数据分析方法的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际操作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问题,作为教学案例。

3.学生活动材料:为学生提供一些实践操作的材料,如调查问卷、数据记录表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数据,如彩票中奖号码、天气情况等,引导学生了解数据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实际问题,如学校七年级学生的身高分布情况,让学生尝试用图表的形式展示数据,引导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

《数据整理与分析》 说课稿

《数据整理与分析》 说课稿

《数据整理与分析》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数据整理与分析》。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数据整理与分析》是信息技术课程中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所选用的教材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通过对数据整理与分析的学习,能够为学生后续学习数据挖掘、大数据处理等知识奠定基础。

教材在内容编排上,先介绍了数据整理的基本方法,如数据收集、数据清洗等,然后引入数据分析的常用工具和技术,如数据图表的制作与解读。

这样的编排逻辑清晰,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学情分析本次授课的对象是_____年级的学生。

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操作能力,但对于数据整理与分析的概念和方法还相对陌生。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喜欢动手实践。

但他们在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方面还有所欠缺,需要教师通过引导和实例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较为复杂的知识。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数据整理与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流程。

(2)掌握数据收集、清洗、整理的方法和技巧。

(3)学会运用常见的数据分析工具,如 Excel 等,制作数据图表并进行分析。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和操作,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2)在小组合作中,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数据整理与分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2)让学生体会到数据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数据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数据整理的方法,包括数据收集、清洗和整理。

(2)数据分析工具的使用,如 Excel 中数据图表的制作与分析。

2、教学难点(1)如何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数据整理和分析方法。

(2)对数据分析结果的准确解读和有效应用。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学设计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学设计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统计的意义与作用,认识并收集原始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多个数量单位),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2、数学思考:经历随机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与推测的全过程渗透“运用数据进行推断”的思考方法。

3、解决问题:能设计统计活动,根据结果检验某些预测;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中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

4、情感与态度: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数学方法的实用价值;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激发好奇心与求知欲。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将原始数据进行分类和整理的方法,让每个学生经历学习与探究活动的全过程。

【教学难点】用画“正”字等方法收集随机原始数据,在条形统计图中用1格表示多个数量单位。

【教学过程】一、设疑生趣、导入活动。

1、介绍朋友,以疑激趣。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好朋友——(课件)“嗨!大家好,我是小精灵贝贝。

你们想玩一个心理活动的游戏吗?它可以判断你是不是一个稳重的人,不过在玩游戏的时候需要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我们先来试一试,好吗?”2、收集整理,汇报方法。

“瞧!停车场,每种机动车的数量是多少呢?”(1)我们获得了什么信息?某停车场各种机动车停车情况:(课件出示)摩托车:3辆大客车:5辆小汽车:9辆载重车:2辆(2)我是用什么方法进行收集的?(将机动车分类收集)3、抓住起点,铺垫导入。

(1)发挥想象:你想制成一个什么样的统计表?(2)根据机动车的种类和数量,统计表分成了几栏?每栏画了几格?(“栏目”、“合计”各一格)推测:5、7种车要画几格?(合情推理)(3)你还能打算制成一个什么样的统计图?一格代表几辆车?导入板题:刚才大家统计得很好,为了玩好今天的心理测试游戏,我们进一步探究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二、创设情境、探究问题。

(一)数据的收集1、创设情境,确定问题。

(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小精灵:“同学们真棒!静止的机动车数量大家会统计了,可是象这样运动中的机动车数量又该怎样统计呢?”(演示机动车通过路口片断)2、观察思考、发现问题。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案例分析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案例分析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学案例遵义县三岔镇长山小学黄守凤一、创设情境,目标导入师:最近我的一个朋友开设了一个“少儿书店”,可那儿的生意并不很好,请同学们分析一下问题可能出在哪儿呢?生1:可能是书的价格太贵了。

生2:可能是店面所处的位置很偏僻。

生3:可能是店中的书不受同学们的欢迎。

生4:可能是书籍的品种太少了。

师:那好,下面我们不妨做一次现场调查,看看我们班同学平时都喜欢看哪些课外书。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益智类、名著类、科普类、辅导用书类、漫画类)] 师:在这几类课外书中,哪一类才是你最喜欢看的?[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师:同学们的爱好各不相同。

要想知道喜欢各类书的人数各有多少,哪类书最受同学们的欢迎,该怎么办?生1:举手表决,数出喜欢各类书的人数。

生2:站起来统计。

生3:投票表决生4:画“正”字师:刚才同学们都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为了把调查结果表示清楚就必须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这一节课,我们就围绕这一内容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板书课题: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评]从现实生活入手,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由问题的刺激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利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去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让学生充分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学生带着这种感受进入新课的学习活动。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1、观察现象,讨论问题师:请同学们在纸上写出自己最喜欢的一类书。

师:你们打算采用什么方法记录下喜欢各类书的人数各有多少人?[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

经过充分的合作学习之后,组织学生汇报]生1:我采用画“|”的方法,喜欢哪类的书,就在哪一类下面画“|”,然后数一数。

生2:我采用画“—”的方法,喜欢哪类的书,就在哪一类下面画“—”,然后数一数。

生3:我采用画圆圈的方法。

生4:我采用画“正”的方法。

生5:我采用画“√”的方法。

生6:我们是6人小组分工,每人只统计一类书。

很轻松,又快又对。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数据的分析》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数据的分析》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数据的分析》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数据的分析》是学生在掌握了统计学基础知识后,进一步学习数据分析的章节。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使学生能够了解数据的分布特征,掌握数据的处理方法,提高对数据的敏感度和分析能力。

教材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数据分析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八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统计学的基础知识,对数据的收集、整理、表示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学生在数据分析方面的能力还有待提高,特别是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力和对数据分析方法的理解。

此外,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也需进一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数据的分布特征,掌握数据的处理方法。

2.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提高对数据的敏感度和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数据的分布特征和处理方法的理解。

2.数据分析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学习数据分析的方法。

2.使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实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数据分析的知识。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实例。

2.准备教学PPT,进行课件的制作。

3.准备练习题和测试题,用于巩固和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数据分析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以一次考试的成绩数据为例,提出如何分析这次考试的成绩分布,找出优秀的学生和需要改进的学生。

2.呈现(10分钟)讲解数据的分布特征和处理方法,通过PPT展示相关的图表和数据,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数据的分布情况。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五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教学设计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五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教学设计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五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是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的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学会用图表和统计量描述数据,从而加深对数据分析的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算术运算和一些几何知识,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实际问题与数学知识的联系还不够明确,对数据分析的概念和方法可能较难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与数学知识相结合,提高学生运用数据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使用图表和统计量描述数据,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实际问题,运用数据分析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据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会用图表和统计量描述数据,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基本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际问题,运用数据分析的方法解决问题,对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解释。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际问题和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数据分析的方法。

2.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学会用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包含实例、问题和图表的PPT,方便学生直观地了解教学内容。

2.实例和问题:准备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和实例,用于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

3.学习材料:为学生准备一些相关的学习材料,以便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际操作和分析。

第七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第七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苏科版数学八(下)第七章《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兴化市楚水初级中学邓昌滨一、教材分析1、地位与作用为了对生活中的事物作出合理的决策或可靠的预测,必须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方法,并会对结果作科学地分析和恰当的描述.为了逐步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使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有必要给学生适当介绍一些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初步知识,这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是大有好处的.“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它通过对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以及对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刻画,来帮助人们作出合理的推断和预测.2、主要内容本章是统计部分的第一章,内容包括:利用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收集和整理数据;利用统计图表描述数据;展现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统计调查的基本过程.本章数据处理的一般过程如下:1、课标对教材的总体要求初中阶段关于“统计”的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即:能从统计的角度思考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能通过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作出合理的决策;能对数据的来源、处理数据的方法、以及由此得到的结果进行合理的质疑.2、课标对本章内容的具体要求(1)了解通过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收集数据;能根据问题查找有关资料,获得数据信息.——注意统计思想的渗透与体现,能根据数据思考与处理问题.(2)通过抽样调查,初步感受抽样的必要性,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注意用样本估计总体是归纳法在统计中的一种运用,抽样调查是一个重点内容.(3)了解频数及频数分布,掌握划记法,会用表格整理数据表示频数分布,体会表格在整理数据中的作用——注意引导学生参与到统计的活动中去,在过程(收集和整理数据方面)中学习.(3)学会用简单频数分布直方图和折线图描述数据的方法,进一步体会统计图表在描述数据中的作用,会根据问题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注意决定组距与组数是一个教学难点.(4)通过实际参与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经历统计的一般过程,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增强学习统计的兴趣,初步建立统计的观念,培养重视调查研究的良好习惯和科学态度——注意挖掘现实生活中的素材进行教学,同时在选择真实素材进行教学时还要注意数据的真实性,要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计算频数和频率.(2)从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中获取信息.2、教学难点(1)分析统计图表, 获取有用的信息.(2)认识各类统计图表的优缺点,选择恰当的统计图表来表示数据.四、教材编写特点从《标准》上看,内容的安排呈现螺旋上升,在三个学段均有安排,教学要求随着学段的升高逐渐提高.“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侧重在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上,涉及的分析数据比较简单,“数据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侧重分析数据上.五、教学建议1、组织学生开展活动,让学生明确调查对象,分析真实数据,提倡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使学生的学习在合作探究活动中进行.2、使学生经历数据处理的过程: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实践以及与他人的讨论,寻求合理的答案,获得数学说理的经验.如在第一节的第二课时可以做游戏:抛掷骰子.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游戏中设计必要的训练题巩固频数和频率的概念;分析数据时注意让学生自主观察、讨论、归纳,探索出频数和频率的性质.3、将统计图表的学习放在解决问题的情景中,作为数据处理的一部分.数学中采用的问题情景应尽量来源于实际,问题的解答要符合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实际世界的密切联系.在第二节的两节课之中设计相应的问题情境,情景的选择要贴近学生实际或者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背景.4、尽量在课堂上呈现典型的基本训练题,通过学生应用体验达到巩固概念、形成解题方法、灵活应用、提升技能的目的.可适当设计样本估计总体的统计思想的训练;对于统计图的综合运用放在第二课时.5、要教给学生结合统计图的特点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的方法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是反应每个对象的具体数值.因此从条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时,通常第一条信息是某些对象的具体数值;第二条信息可以由这些数据计算得出某对象比某对象多(少)多少或者是数据的变化趋势即折现统计图直接反映的内容;而第三条信息则可以进一步计算出某对象占总体的百分比,即算出扇形统计图直接反应的内容.折现统计图最大的优势是直接反映数据的变化趋势.在识图时第一条信息一定是说数据的变化趋势,可以从整体到局部叙述变化趋势,接下来则可计算出某对象的具体数据(条形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直接反映的是各部分(各对象)占总体的百分比.第一条信息则说某对象所占的百分比之最,接下来叙述各对象之间的相互关系,还可以由图中数据计算得出各对象的具体数据(条形统计图)。

七年级数学上册《数据的整理》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数学上册《数据的整理》教案、教学设计
-例如,通过比较班级同学的身高、体重等数据,引发学生对数据分析的关注。
2.分步教学,循序渐进:将数据整理过程分解为多个步骤,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每个环节的方法和技巧。
-首先,教授数据收集的方法,如问卷调查、观察记录等。
-其次,指导学生如何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如制作频数分布表、绘制统计图等。
-最后,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对整理好的数据进行分析,如计算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
教学设计:
1.导入:通过展示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数据,如班级成绩、身高、体重等,引发学生对数据的关注,激发学习兴趣。
2.基本概念:介绍数据整理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数据整理的意义和作用。
3.数据收集与整理:指导学生使用图表、统计图、频数分布表等工具整理数据,并从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4.数据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分析数据,如计算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并解释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
2.教师指导:在每个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数据整理与分析。
3.小组汇报:各小组汇报自己的数据整理与分析结果,分享学习心得。
(四)课堂练习
1.练习设计: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给出一个班级的数学成绩,让学生制作频数分布表、绘制统计图,并计算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
4.掌握运用计算器或计算机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的方法,提高数据处理效率。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学会与他人共同探究、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力。
3.学会运用数学方法分析数据,培养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4.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学会在现实生活中发现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据收集与整理教案

数据收集与整理教案

数据收集与整理教案“数据收集整理”是学生正式接触统计的起始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分类与整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统计的起始内容。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数据收集与整理教案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数据收集与整理教案1教学目标:1、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教学教法:谈话、指导相结合法,引导学生通过对情境问题的探讨,师生互动,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校服,你们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吗(指名3~5个学生说一说)。

师:有的同学喜欢这个颜色,有的同学不喜欢,如果我们学校要给一年级的新生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请你们当参谋,给服装厂建议下该选哪种颜色合适。

(指名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教师引导:张三喜欢红色,学校就决定将校服做成红色的,怎么样你有什么意见二、互动新授1、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1)教师提问: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的人数也不少,应该怎样调查呢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2)出示统计表。

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完成这张统计表呢(3)学生说出各种不同的方法。

(学生可能回答:把自己喜欢的颜色写在纸张上、举手、小调查等。

每人报喜欢的颜色,我们在自己的表中做记号,如画“正”;举手表示自己在哪一个范围的,老师数一下,再把结果填在表中……)(4)教师提问:你认为以上各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最方便师:在这些方法里,举手表示是比较简便的方法,现在由老师发布指令,每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最喜欢哪种颜色就举手表示。

初中数学教案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

初中数学教案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

初中数学教案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一、引言数学教学是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教案则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工具。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对于完善教案、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初中数学教案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以期提供一种有效的教学辅助工具。

二、数据收集方法数据收集是教案制作的首要步骤,只有获得充分的数据,才能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1. 学生调查:通过问卷或访谈的形式,了解学生对某个数学概念的理解程度、困惑点以及学习需求,从而为教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2. 教材分析:深入研读教材,分析每个知识点的要点、习题类型和解题思路,了解教材的难点和重点,为教案的编写提供指导。

3. 教学经验总结: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学生易错的知识点和解题方法,针对性地制定教案。

三、数据整理方法数据整理是为了方便教师查看和利用数据,提高教案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数据整理方法:1. 建立数据表格:将收集到的数据按照统一的格式整理成表格,包括学生姓名、学号、问题分类、解决办法等字段,方便查询和分析。

2. 制作图表:可以使用柱状图、折线图等可视化工具,将数据以图形的形式表现出来,直观地展示问题的分布和解决情况。

3. 分类整理:将收集到的数据按照问题的类型、学生的水平等进行分类整理,便于快速查找和分析。

四、数据分析方法数据分析是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对问题进行梳理和解析的过程。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1. 统计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计算各类数据的频数、比例等统计指标,分析问题的普遍性和程度。

2. 对比分析:将不同学生、不同问题之间的数据进行对比,找出问题发生的规律和差异性,为教案的个性化设计提供依据。

3. 问题解析: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深入挖掘问题的本质原因,通过查阅教材和学科研究文献,寻找相应的解决方法。

五、教案制定与调整在收集和分析完数据后,教师可以依据数据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教案,按照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逐步安排。

数据的收集整理教案5篇

数据的收集整理教案5篇

数据的收集整理教案5篇教师应提前准备教案,以便在课堂上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教案是教师教学目标达成的保障,能够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数据的收集整理教案篇1一、数据收集整理第二课时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整个过程,从中掌握一些基本的统计知识,并学会一些基本的统计方法。

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和合作意识,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用简单的符号进行记录的统计方法。

教学难点能根据统计的数据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准备主题图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导)学校要举办讲故事大赛。

班上准备从王明明、陈小菲两人中选一位参加比赛。

选谁去呢?能不能帮老师想一个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呢?二、自主构建(学)用什么办法来决定谁参赛呢?可以用举手的方法,再数一数。

想一想,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可以用投票的方式。

给每个人一张纸,每个人把选的人写下来,放在一起,最后只要数一数选票就行了。

三、互动互议(议)大家觉得投票的方法可以吗?那它有什么好处呢?投票这种方法不像点人数那么麻烦,只要整理大家交上来的选票就可以了。

那一起试试看吧。

学生投票交给老师。

整理选票。

想一想,怎样整理这些投票呢?学生回答。

老师报名,同学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记录。

学生活动。

展示和交流薛恒的记录单。

学生1、老师报谁的名字,我就在他下面写□;学生2、我是用写_的方法;学生3、我是用画○的方法;学生4、我是用打√的方法。

四、精讲点拨(讲)把上面的统计结果填入上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该选谁呢?学生回答想:今天班上有两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假如他们也参加投票,结果会怎样呢?五、当堂练习(练)1、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去哪里春游。

想一想怎样调查?学生回答。

出示统计表看表回答问题。

2、练习一第3题。

六、课堂小结:数据的收集整理教案篇2教学目标(一)初步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学会把一些原始数据进行分类和整理,填写完成简单的统计表。

《3.2.2 数据整理》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4-2025学年高中信息技术人教版必修1

《3.2.2 数据整理》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4-2025学年高中信息技术人教版必修1

《数据整理》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数据整理的意义和作用。

2. 掌握数据整理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 学会应用常见的数据整理工具和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数据整理的规则和原则,能够正确分类、归纳和统计数据。

2. 教学难点: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数据整理的方法和技巧,发现数据中的规律和趋势。

三、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数据,如销售数据、天气数据等。

2. 准备一些教学用具,如纸张、笔、计算器等。

3. 制作教学PPT,包含相关图片和案例。

4. 设计教学流程,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数据整理的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自我介绍,让学生了解教师的基本情况。

2. 引入数据整理的观点和重要性,通过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数据整理的实际应用。

3. 提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学习如何进行数据整理,并掌握一些基本的整理方法。

(二)新课教学1. 数据收集:介绍数据来源和收集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实地考察、访谈等。

2. 数据整理原则:强调数据整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原则,如真实性、准确性、完备性等。

3. 数据整理工具:介绍一些常用的数据整理工具,如Excel、SPSS等,并演示如何应用这些工具进行数据整理。

4. 数据整理方法:介绍一些基本的整理方法,如分类、排序、统计、图表制作等。

5. 案例分析:通过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数据整理,并分析数据结果。

(三)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主题进行数据整理实践操作。

2. 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进行指导,解答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效果展示: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实践效果,并分享数据整理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四)教室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数据整理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数据整理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自己的数据处理能力。

3. 预告下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后续课程做好准备。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九单元第2课《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九单元第2课《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九单元第2课《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九单元第2课《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主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掌握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基本方法,学会用图表来表示数据,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和统计观念。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基础,他们能够用简单的图表来表示数据。

但他们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如数据的准确性、分类方法的选择等。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注意数据的准确性和分类方法的合理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基本方法。

2.让学生学会用图表来表示数据。

3.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和统计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基本方法,学会用图表来表示数据。

2.教学难点:让学生在数据处理过程中,能够注意数据的准确性和分类方法的合理性。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和实践活动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途径,掌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提高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数据收集和整理的相关材料,如调查问卷、统计图表等。

2.学生准备记录数据的笔记本和绘图工具。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生活情境,如调查班级同学最喜欢的季节,引出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让学生思考:我们如何收集和整理这些数据呢?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调查问卷,让学生填写。

完成后,教师引导学生将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并用图表来表示。

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注意数据的准确性和分类方法的合理性。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实践活动。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巩固(10分钟)教师邀请几组学生分享他们的实践活动成果,让学生在交流中巩固所学知识。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我们还可以用哪些方法来收集和整理数据呢?学生可以自由讨论,提出自己的想法。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教学计划教材分析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教学计划教材分析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九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名称: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教学时间:
一、本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引导学生在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中,学习数据的简单汇总和简单的排序、分组,围绕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初步体会数据的意义和价值。
二、本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初步学会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简单汇总;通过简单的排序和分组,寻找一组数据的最大值、最小值,了解一组数据的分布情况。
四、本单元教学进度安排:
简单的数据汇总 1课时
简单的数据排序和分组 1课时
练习十二 1课时
上学时间 1课时
五、本单元教学注意点:
1.引导学生基于解决问题的需要开展相应的统计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数据对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作用,积累基本的统计活动经验。
2.引导学生用不同方法整理数据,从不同角度分析数据,初步体会相同的数据可以有不同的分析方法,而不同角度的分析可以得到不一样的结论。
3.精心选择统计活动素材,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吸引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统计活动,逐步感受统计的意义和价值。
2.使学生经历运用数据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作用,感受数据时蕴含信息的,培养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3.使学生在参与统计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与同伴合作与交流的价值,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初步培养尊重事实的理性精神。
三、本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运用数据。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基本方法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学习。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例了解和掌握复式统计表的编制方法,并能够运用复式统计表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基础知识,对于新的学习内容,他们渴望通过实践来理解和掌握。

但是,对于如何将复杂的数据整理成复式统计表,并运用统计表来解决问题,可能还需要一些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编制复式统计表,并能通过复式统计表来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践,提高数据整理和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据的敏感性,学会用数据说话,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独立编制复式统计表,并理解其含义。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复式统计表来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践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并通过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复式统计表的样表,练习题。

2.学生准备:前置学习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基础知识。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引导学生复习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基本方法。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我们想了解一个班级男女生的人数比例,我们应该如何收集和整理数据?”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个复杂的数据集合,例如一个班级男女生的人数、身高、体重等数据。

引导学生发现,简单的统计表已经无法满足我们的需求。

我们需要一种新的统计表——复式统计表。

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尝试编制复式统计表。

教师可以给出具体的指导,例如如何将数据分成几个类别,如何表示每个类别的数据等。

初中数学数据的整理教案

初中数学数据的整理教案

初中数学数据的整理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数据整理的概念和意义;2. 学会使用图表和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3. 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数据整理的概念和意义;2. 图表的种类和作用;3. 统计方法在数据整理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统计知识,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2. 提问:我们是如何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的?为什么要进行数据整理?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数据整理的概念和意义:数据整理是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排序、筛选等操作,以便更好地分析和解决问题;2. 介绍图表的种类和作用:如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它们可以直观地展示数据的特点和规律;3. 讲解统计方法在数据整理中的应用: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数据。

三、实例分析(15分钟)1. 给学生发放一份数据表格,要求学生根据表格内容进行数据整理;2. 引导学生使用图表和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如制作条形图、折线图等,计算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3.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分析结果,讨论数据的规律和特点。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给学生发放一份练习题,要求学生根据题目要求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2. 引导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查自己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数据整理的概念和意义、图表的种类和作用、统计方法在数据整理中的应用等;2. 提问: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数据整理?学习数据整理对我们有什么帮助?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的清晰度和连贯性;2. 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 学生对数据整理概念和方法的掌握程度;4. 学生完成课堂练习的情况。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第六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第六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对统计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学习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

本章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学会使用图表和统计量描述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从而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敏感性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过一些统计知识,对图表和统计量有一定的了解。

但七年级的学生刚接触初中数学,对一些概念和方法的深入理解还需加强。

此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也需在本章学习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学会使用图表和统计量描述数据。

2.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敏感性和数据分析能力。

3.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过程,图表和统计量的表示方法。

2.教学难点: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理解,以及动手操作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知识。

2.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

3.采用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采用动手操作法,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和实例,用于讲解和展示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

2.准备图表和统计量的模板,方便学生进行练习和操作。

3.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和指导,促进学生的团队协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案例,如调查学校学生的身高情况,引入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主题。

让学生思考如何收集和整理数据,以及如何用图表表示出来。

2.呈现(10分钟)讲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以及图表和统计量的表示方法。

通过实例演示和讲解,让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全过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动手操作,根据给定的数据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然后用图表表示出来。

《3.2.2 数据整理》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信息技术人教版必修1

《3.2.2 数据整理》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信息技术人教版必修1

《数据整理》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数据整理的基本观点和意义。

2. 学习掌握一些基本的图表制作和数据分类方法。

3. 培养数据整理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习掌握一些基本的图表制作和数据分类方法,如柱状图、折线图等。

2. 教学难点:如何根据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数据分类。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含相关图表和图片。

2. 准备教学视频,演示数据整理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 准备一些实际的数据样本,供学生实践操作。

4. 准备教学用具,如笔、纸张、计算器等。

5. 确定教学时间,安排好课时数。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举例展示数据,引发学生对于数据整理的需求和重要性。

可以让学生自己举出生活中的数据整理的例子,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二)新课教学(20分钟)1. 数据整理的观点和意义通过讲解数据整理的定义和基本步骤,让学生了解数据整理的基本观点和作用。

2. 数据整理的方法和工具介绍常用的数据整理工具和方法,如Excel、WPS表格等,让学生了解如何应用这些工具进行数据整理。

3. 数据整理的技巧和注意事项讲解一些数据整理的技巧和注意事项,如数据清洗、数据筛选、数据分类等,让学生掌握数据整理的基本技能。

(三)案例分析(1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的数据整理案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数据整理的方法和技巧。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案例进行讲解。

(四)教室练习(2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行选择一个数据整理任务进行实践操作。

教师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五)总结回顾(5分钟)对本节课所学的数据整理知识和技能进行总结回顾,强调重点和难点,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五、教学反思(5分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和表现,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和反思,以便不息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七年级数学下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数学下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教案、教学设计
3.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等方法,发现数据中的规律和趋势,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计算机、投影等,展示数据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提高学生对数据可视化的认识。
5.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敏感性和好奇心,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数据的欲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设计: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一个实际问题,如“调查班级同学的身高分布情况”,进行数据收集与整理的讨论。
学生需要共同商讨数据收集方法、整理技巧,并尝试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2.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数据收集与整理的方法,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2)设计丰富的课堂练习,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3)开展课后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4.教学评价:
(1)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提问、讨论、练习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2)实施多元化评价,结合自评、互评、师评等多种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3)结合实例,说明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统计学指标在生活中的应用。
3.拓展作业:
鼓励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开展以下拓展活动:
(1)了解其他统计学方法,如方差、标准差等,并尝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数据可视化工具,如Excel、Python等,尝试使用这些工具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
(3)参加学校或社区组织的实践活动,如环保调查、社会调研等,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升自身的数据分析能力。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教案(教学设计)

简单的数据和整理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2、培养学生分析数据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调查和记录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掌握画“正”字的方法。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提问:同学们,你今年几岁?学生交流:有的8岁,有的9岁。

老师想知道我们班同学中哪个年龄的人数比较多,怎么办呢?是不是可以把大家按照年龄分一分呢?是的,要知道大家的年龄情况,单凭眼睛是看不出来的,需要一个一个地问清楚,并把这些数据记录下来,才能知道结果。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二、交流共享1、分组活动:调查一下你们小组中8岁和9岁的人数各有几个?交流结果,并说说你们是怎样记录的。

在大家的调查和记录过程中,我们获得了一些数据,下面我们来整理一下,(出示各小组记录的结果)把这些数据合起来,就得到了老师想要的结果。

2、师:老师还想了解我们同学有无蛀牙情况。

(出示图片)蛀牙是什么样的呢?老师给大家看一些图片。

下面请同桌之间互相看看,帮助你的同桌看一看、找一找,有没有蛀牙?有几颗?现在把你看到的情况告诉给同桌,各人要记住自己的蛀牙情况。

老师想知道平时你们是怎样保护自己的牙齿的?学生交流。

指出:要想保护好我们的牙齿,首先应该做到坚持每天刷牙。

3、分组活动:小组内调查并做好记录。

4、提问:你们小组是怎样调查和记录的。

实物投影,出示记录的结果,指名说出是怎样记录的?将几种不同的记录放在一起比较一下:你喜欢哪种记录方法?它好在哪里?5、整理填表。

出示表格,让学生根据要求准确地数出人数并填在表里。

集体交流结果,提问:(1)小组同学中,是有蛀牙的人多,还是没有蛀牙的人多?(2)在有蛀牙的同学中,有几颗蛀牙的人最多?指名说一说,小结一下班级学生的蛀牙情况,作出恰当的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会用画图的方法整理和表示数据,并进行简单的分析。

2、让学生体验数据整理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学习重点
使学生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绘制较简单的点线统计图,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学习难点
使学生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绘制较简单的点线统计图,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准备
师:课件、作业纸,电脑安装好授课助手。

生:记好自己身高、睡眠时间等信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上星期老师陪同一位同学到南昌参加机器人竞赛。

这是我们从南丰到南昌的动车票。

(课件出示两张火车票)你发现这两张票有什么不同吗?标有“孩网折”的票就是儿童票比另一张成人票便宜不少。

那儿童票的购买有什么要求呢?课件出示:我国铁道部规定身高在120—150厘米的小朋友就可以买儿童票。

师:大家想不想去南昌参加机器人比赛?(想)那就请大家积极参加学校培训,争取明年去参赛。

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我们班上有多少同学可以买儿童票。

(板书课题:快乐成长)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师:这是我们班同学的身高数据统计表。

观察这个统计表,你能快速地告诉我身高是135的同学共有多少吗?140的呢?(稍等一会,指名回答)生1:……生2:……生2:……
(由于时间短,可能部分同学不能说出,可能说出不同的答案。

)师:看来大家不能很快地准确看出答案。

我们有没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呢?生:……
师:很好,请你采用这种画图的方法以第一组同学的身高数据为大家演示一下吧!(如果学生没说到老师直接说,老师有一种画图的方法,想不想一起来体验一下?)老师或同学演示时强调表示了的数据统计表上要作好记号。

并对下总数。

师:这里我们是用画“×”来表示,你还有其它表示方法吗?
生:……
师:能用其中一种符号继续表示全班同学的身高情况吗?(能)那就开始吧!看看谁画得又快又好。

画完之后要和统计表对一下总数是否一样。

确认没错的同学用你端正的坐姿告诉老师。

学生边画,老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有代表性的拍照,大家完成后进行展示。

师:好,看来大家都完成了,老师这里收集了几位同学画的,我
们一起来看看。

(依次点评)
师:看到这个统计图,你能很快找出身高是135的同学有多少名吗?全班还有多少同学能买儿童票呢?生:……
师:看来现在简单多了。

这说明(课件出示:)统计图能形象直观得表示数据。

板书:统计图形象直观师:从统计图中,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生:……
师:(课件出示姚明小学时的照片)大家知道姚明是我国著名的篮球运动员,现在身高226厘米,他刚入小学时的身高就有147厘米。

对照我们班同学的身高统计图,你有什么想说的?生:……
师:大家想不想自己以后长得更高一些呢?(想)据科学研
究得出要想长得高我们应该均衡饮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并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课件出示练一练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第(2)-(3)个问题。

请学生汇报。

2、绘制我们班同学的睡眠统计图,并回答问题。

3、根据三(3)班同学上网时间统计表绘制统计图,并回答问题。

4、根据旅游目的地调查数据,填写统计表、绘制统计图并分析数据。

四、及时梳理,形成知识网我们学到了什么?
师:今天我们学习把统计表绘制成统计图,通过统计图能形象直观地表示数据,使我们分析数据更容易多了。

最后,希望大家今后能
热爱学习、均衡饮食、保证充足的睡眠,做一个品尝兼优,健康雅实的好孩子。

五、板书:
快乐成长
统计图:形象直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