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的化学性质》说课稿
《酸和碱的性质研究》 说课稿
《酸和碱的性质研究》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酸和碱的性质研究》。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酸和碱的性质研究》是初中化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
这部分知识不仅是对之前所学化学知识的深化和拓展,也为后续学习盐的性质以及化学实验探究的方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教材编排上,先介绍了常见的酸和碱,然后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逐步了解它们的性质。
教材注重实验的设计和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化学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化学实验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具备了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
但是,对于酸和碱的性质,学生的认识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实验探究和分析来深入理解。
此外,初中学生的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但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
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直观的实验现象出发,逐步上升到对化学原理的理解。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常见酸(盐酸、硫酸)和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掌握酸和碱的化学性质,能正确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3)学会通过实验探究酸和碱的性质,并能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和总结。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体验化学的乐趣,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2)酸和碱与指示剂的反应。
(3)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2、教学难点(1)酸和碱化学性质的微观本质。
(2)中和反应的实质。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酸和碱的性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常见的酸教案
常见的酸教案引言:酸是化学中常见而重要的概念之一。
在教学过程中,掌握酸的性质、特点和应用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基础。
为了帮助教师设计更有效的酸教案,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酸教案及其教学策略。
一、酸的基本概念和性质1. 引入酸的概念: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柠檬汁酸味强烈、胃酸能够消化食物等,让学生了解酸的基本概念。
2. 酸的性质实验: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总结酸的常见性质,如酸的腐蚀性、酸的酸味、酸的电离性等。
3. 酸的pH值:介绍pH值的概念和测量方法,让学生了解不同酸溶液的pH值,并讨论酸溶液的酸强度。
二、常见的酸及其应用1. 醋酸:介绍醋酸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应用,如制作醋酸酱、除去金属氧化物表面的氧化皮等。
2. 盐酸:学习盐酸的性质和应用,如酸碱中和反应、清除钙镁碱性盐等。
3. 硫酸:介绍硫酸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应用,如制备肥料、脱色剂和电池等。
4. 磷酸:学习磷酸的性质和应用,如肥料制备、水处理和食品加工等。
5. 碳酸:介绍碳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讨论碳酸与酸的反应,如制备二氧化碳和矿泉水等。
三、酸碱中和反应1. 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通过实例,如酸性土壤中加入石灰能够中和酸性等,引导学生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
2. 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设计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酸碱中和反应的现象,并通过实验数据计算酸碱的摩尔比例。
3. 酸碱指示剂:介绍酸碱指示剂的种类和工作原理,让学生了解酸碱指示剂在酸碱中和反应中的应用。
四、酸的应用和安全性1. 酸的应用:通过案例,如酸的应用于化学实验中的调节酸碱度、酸的应用于医疗和工业生产等,让学生了解酸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 酸的安全性:学习和讨论酸的安全操作规程,如佩戴防护眼镜、手套等,以及合理储存酸的注意事项。
结语:酸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设计合理的酸教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酸的性质和应用。
本文讨论了一些常见的酸教案,希望能够对教师在酸的教学中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以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化学说课稿范文6篇
化学说课稿范文6篇化学说课稿篇1化学科授课教师在拟写说课稿时,应当先充分了解研究化学学科特点,这样才能写出具有化学学科特点、符合新课改要求的说课稿。
一般来说,有以下几个具体的要求:对教材的解析教材是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________。
因此,教师在展开具体教学工作前比较要吃透教材、了解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材内容部分要求说明讲稿内容的科目、册数及所在单元或章节;2 教材的具体内容,涵盖了哪些知识点;3 本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前后的联系;4 明确教学大纲对本部分内容的要求;5 教学目标的确定,从知识目标、智能目标、德育目标几个方面来确定;教学的重难点和关键的确定、教学重点是教材的重中之重。
它的确定要遵循大纲、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
教学的难点是学生学习时的困难所在,它是依据化学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认知水平而确定的。
阐述教法在熟悉教材的前提下,教师需要考虑怎样运用教材、引导学生搞好学习。
教法选择是否恰当往往是一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
在撰写说课稿时应简要地说明:1 教法的总体构造及依据2 具体采用了哪些教法以及为什么选用这些教法3 说明所用的教具、学具。
一般来说,一堂课需选用集中不同教法结合,才能最大程度地增强教学效果。
指导学法学法包括“学习方法的选择”、“学习方法的指导”、“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等等。
在拟定说课稿时应突出书名:学法指导的重点及依据、学法指导的具体安排及实施途径;教给学生哪些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哪些学习能力、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概说教学程序这部分内容实际就是课堂教学设计,但要与流水账式的条款罗列区别开,既要有具体步骤安排,又要把针对性的理论依据阐述融会其中。
拟定时应科学地阐述:①课前预习准备情况;②完整的教学程序(主要是:怎样铺垫、如何导入、新课怎样进行、练习设计安排、如何小结、时间如何支配、如何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加大课堂的密度、强化认知效果);③扼要说明作业布置和板书设计;④教学过程中双边活动的组织及调控反馈措施;⑤教学方法、教学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学法指导的落实;⑥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及各项教学目的的实现。
初中化学碱与酸的性质教案
初中化学碱与酸的性质教案
主题:碱与酸的性质
目标:学生能够区分碱和酸的性质,理解其常见的性质和应用。
一、导入(5分钟)
1. 引导学生回顾酸和碱的定义和特点。
2. 提出一个问题:碱和酸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二、学习(20分钟)
1. 理解碱的性质:
- 碱的定义及常见的碱物质有哪些?
- 碱的性质有哪些?如碱性、电解质等。
- 碱的应用:肥皂、清洁剂等。
2. 理解酸的性质:
- 酸的定义及常见的酸物质有哪些?
- 酸的性质有哪些?如酸性、电解质等。
- 酸的应用:食品添加剂、电池等。
三、实践(15分钟)
1.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用酚酞指示剂测试酸碱性质。
2. 学生小组合作,制作一份关于碱和酸性质的小册子。
四、总结(10分钟)
1.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酸碱性质。
五、作业(5分钟)
1. 完成小册子的设计。
2. 思考并记录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酸碱性质及其应用。
六、拓展
1. 学生可自行探索更多酸碱性质的实验。
2. 学生可进一步了解酸碱反应的原理。
初中化学酸的性质教案
初中化学酸的性质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酸的定义和常见的酸的性质;
2. 能够区分强酸和弱酸;
3. 能够简单地进行酸和碱的实验性质鉴别。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酸的性质及其实验性质鉴别;
难点:强酸和弱酸的区分。
教学准备:
实验器材:试管、试管夹、试管架、乙醇、蓝石蕊指示剂等;
教学工具:多媒体投影仪、教学PPT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通过展示一些与酸有关的实际生活课例,引导学生思考酸是什么以及它们可能具有的性质。
二、展示
通过多媒体投影仪展示酸的定义和常见的酸的性质,让学生对酸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三、实验操作
1. 实验一:酸与金属的反应
将少量的盐酸滴入试管中,然后将锌片放入试管中,观察两者之间的反应现象。
2. 实验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将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入试管中,并加入酚酞指示剂,再滴入适量的盐酸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四、实验结果分析
根据实验结果,让学生总结酸的性质,包括:有酸味、能导电、与金属反应生成氢气等。
五、强化训练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区分强酸和弱酸,探讨其在实验中的表现。
六、课堂讨论
老师引导学生就酸和碱的实验性质鉴别进行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七、课堂小结
老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酸的性质和实验鉴别方法。
八、布置作业
布置与本课内容相关的作业,加强学生对酸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反思:
本节课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思维训练,通过实验操作和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酸的性质和实验鉴别方法,达到学生学以致用的目的。
初中化学教案酸
初中化学教案酸教材分析:本课涉及酸的基本性质、通用性质和常见酸的名称、性质及应用等内容。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关于酸碱盐的知识,本次课程将对酸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和探讨。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会酸的基本性质、通用性质,掌握常见酸的名称、性质及应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酸的基本性质、通用性质和常见酸的名称、性质及应用。
难点:学生对酸的强度和酸碱中和的认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请学生讲述一下自己对酸的理解,并简单描述一下酸的性质。
2. 提出问题:什么是酸?酸有哪些基本性质?二、讲解与实验操作(30分钟)1. 讲解酸的基本性质和通用性质,并通过实验展示酸的酸性、导电性、金属反应等。
2. 实验操作: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观察酸与金属、酸与碱的反应,并记录实验现象。
三、小组讨论与总结(10分钟)1. 小组讨论:同学们分组讨论酸的应用场景,列举出常见的酸及其用途。
2. 总结归纳:学生结合实验结果,总结酸的特点和应用。
四、作业布置(5分钟)1. 完成课堂作业:完成相关课堂练习,复习本节课所学知识。
2. 拓展阅读: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的酸的知识和应用。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酸的基本性质和通用性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实验操作也增强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化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
九年级化学下册7.1酸及其性质(第1课时)优秀教案
第一节酸及其性质课标要求:认识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知道酸碱的腐蚀性;初步学会常见酸碱溶液的稀释方法;了解用酸碱指示剂(酚酞、石蕊)和pH试纸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知道酸碱性对人体健康和农作物的影响。
内容和学情分析:酸和碱是“课标”中“主题二身边的化学物质、生活中的常见化学物质、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中的主要内容。
本单元的知识线索为H+和OH—,要求用微观构成和变化的观念认识酸和碱的组成和性质。
科学方法(概括、分类、演绎等)也是本单元的线索之一,也是重要学习内容。
通过上册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水及溶液、氧气、二氧化碳、化石燃料等代表性物质,并以这些代表性物质为载体,分别从宏观组成、微观构成和符号表征三个领域,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学习了物质组成与结构、性质与变化等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初步认识了学化学知识及做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形成了一些重要的化学基本观念,领悟到化学科学与其他科学的不同点及独特的思维方式。
在此基础上,准确定位学生的认知发展的起点,能够自然而然地引导学生进入“酸碱世界”来系统地认识最具代表性的两大类化合物酸和碱。
学习目标:1.单元目标,整体展示(以知识树的形式,见后)2.了解酸的概念。
能根据化学式指出哪些物质是酸。
3. 通过展示样品及演示实验,知道浓盐酸、浓硫酸的物理性质及注意事项和用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实验准备:多媒体、浓盐酸、浓硫酸、烧杯、玻璃棒、温度计、胶头滴管、白纸、蒸馏水、橡胶手套、火柴梗、木片等。
知识点(重点、难点):重点:知道一些常见的酸浓盐酸、浓硫酸的物理性质。
难点:理解浓硫酸的吸水性和稀释时的注意事项。
酸与石蕊、酚酞试液的作用。
实验准备:多媒体;试管、试管架、玻璃棒、温度计、烧杯、镊子、药匙、浓盐酸、浓硫酸、稀盐酸、镁条、生锈铁钉、Na2CO3溶液、AgNO3溶液、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
板书设计:一、酸的物理性质二、盐酸的化学性质1、与指示剂作用2、与金属反应Mg + 2HCl = MgCl2 + H2↑ Fe + 2HCl = FeCl2 + H2↑师生互动活动意图【创设情境】投影展示几种常见食品的照片:提问:大家食用过这些物质吗?它们味道的有什么共同点。
《酸及其性质》说课稿
《酸及其性质》说课稿《酸及其性质》说课稿1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今天的某某号考生,我说课的题目是《酸及其性质》,根据新课标的理念,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等几方面加以说明。
(过渡:教材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纽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酸及其性质》这节课是选自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了解常见酸(盐酸及硫酸)的物理性质及掌握酸的化学通性,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之后学习碱及其性质和酸碱中和反应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对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动手操作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节课在初中化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初中化学的重点知识。
(过渡:不仅要对教材非常的熟悉,同时对所教授的对象也要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能够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二、说学情我所面对的是九年级的学生,他们刚接触化学这门学科,对化学学科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尤其对反应中的实验现象兴趣更加浓厚,所以在授课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兴趣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另外虽然已经积累一定的化学知识,但是实验设计和动手操作能力还相对较弱,所以教师要注意进行启发引导,同时也给予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这样更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
(过渡: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了解常见酸的物理性质及掌握酸的化学性质。
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不断提升实验观察能力和总结归纳的能力。
逐步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从而感受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广泛应用。
(过渡:新课标指出: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
考虑到学生原有的基础,现有的困难以及学习上的心理特征)四、说教学重难点掌握常见酸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
通过实验探究归纳酸的化学性质。
(过渡: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准备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五、说教学方法演示法、提问法、讲授法、自主学习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小组讨论法、习题巩固法。
化学键教案(优秀9篇)
化学键教案(优秀9篇)化学说课稿篇一各位领导、同仁:你们好!首先感谢学校给我提供了这样一次机会,同时也希望在座的各位领导、老师、同仁给我的课提出宝贵的意见。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如何复习酸的化学性质。
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设计、教学反思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一、说教材(一)本节课在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本节课是九年级化学人教版第十章的一节复习课。
人类认识事物的过程,总是先认知个别的事物然后逐步的扩大到认识一般的事物,它是基于前面盐酸和硫酸性质学习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虽然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上没有明确以章节形式呈现,但在学生学习初中化学知识体系中占有相当大的分额,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知识的基本技能。
这是初中比较系统总结一类物质的性质,具有归纳总结提高的一节课,并且有助于以后碱和盐的学习中树立一个常规。
(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目标:了解酸分类、命名和酸的通性。
通过系统回顾复习,让学生知道酸的化学性质;2、能力目标:掌握从个别到一般的认识事物的过程。
知道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及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勇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归纳总结知识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从感性到理性的科学认知方法。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体会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和勇于实践对于人们认识物质的意义。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酸的通性。
教学难点: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辨证唯物注意观点的培养。
二、说教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它通过教师演示实验或组织学生亲手实验操作,能把书本知识由抽象变成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学生易于获取多方面知识,巩固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结合这一节课的知识特点和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培养的目标,我采用“发现问题”——实验探究教学法。
主要是通过学生:发现问题(创疑)→实验探究(探疑)→谈论问题(释疑)→演绎推理解决问题(解疑)→创新思维等一系列学习活动过程。
初中化学酸碱的性质教案
初中化学酸碱的性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酸碱的定义和性质;
2. 掌握常见酸碱化合物的性质和特点;
3. 能够区分酸碱溶液的鉴别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酸碱的定义和性质;
2. 酸碱溶液的鉴别方法。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举例子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酸和碱,引出酸碱的定义和性质。
2. 学习酸的性质(10分钟)
讲解酸的定义和性质,包括有酸味、酸会与碱中和、酸与碱反应会产生气体等。
3. 学习碱的性质(10分钟)
讲解碱的定义和性质,包括有碱味、碱会与酸中和、碱与酸反应会产生盐等。
4. 区分酸碱的鉴别方法(10分钟)
介绍酸碱溶液的鉴别方法,包括用pH试纸、酚酞指示剂、酚酞溶液等进行实验。
5. 实验操作(15分钟)
请学生进行酸碱溶液的鉴别实验,观察实验结果并记录。
6. 总结(5分钟)
让学生回答酸碱的性质和鉴别方法,巩固所学知识。
四、作业:
1. 完成课堂练习;
2. 思考生活中酸碱的应用,并写一篇小结。
五、教学反思:
本课程设计主要围绕酸碱的定义、性质和鉴别方法展开,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酸碱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在实验环节,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进一步加深对酸碱的认识。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多引入生活中的案例,使学生更好地了解酸碱在生活中的应用。
初中化学说课稿《酸的通性》
初中化学说课稿《酸的通性》一、教材分析《酸的通性》是在学生学习稀硫酸、稀盐酸后对一类物质化学性质的概括,而且是学生第一次概括一类物质的化学性质,它对学生今后学习“碱的通性”、“盐的化学性质”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培养学生从诸事物的个性中概括出共性并达到认识事物的能力,使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能力。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以及在教材中的特殊地位,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㈠知识目标:1、了解酸的涵义。
2、了解酸的通性(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3、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及其意义。
㈡能力目标:1、使学生逐步懂得从个别到一般的认识事物规律的过程(即从现象到本质)。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㈢情意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一般规律有其局限性。
二、教法学法设计为了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对教法和学法作如下设计:1、贯彻“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在教学中采用问题和演示实验为教学情境,配以讲授、讨论、归纳、对比等方法的综合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提问、思考、议论(讨论)、讲解、练习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动口、动脑,引导学生分析、讨论、释疑,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解释一些简单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课程标准中指出: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更要关注他们在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
本课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让学生通过想象、描述、合作交流,从实物观察、到动手操作等多种方式来认识圆柱,并运用多媒体课件,及时有效的分散了难点,突破了重点,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扎实的掌握了所学的知识,突出“做数学”这个数学理念。
也使学生在合作中共同进步,体验成功。
教学过程是特殊的认识过程,只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才能如期完成教学目标。
因此,教学过程是学生认知过程和情意活动的有机结合。
结合本课的实际,对教学过程作如下的设计:㈠总体思路:⑴导入⑵回忆已学知识⑶归纳酸的通性⑷分析变化的本质⑸酸的通性的本质⑹酸的涵义⑺巩固练习及迁移(编有酸与金属不能发生反应的题目)⑻质疑⑼金属与酸反应⑽金属活动性顺序⑾本质⑿巩固迁移1、以信息加工理论为基础的设计思想本课的总体设计思想是根据基于现代认知(信息加工)理论的学习和记忆基本模式构建的。
初中化学《酸碱盐》说课稿
初中化学《酸碱盐》说课稿(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条据书信、合同协议、评语大全、演讲致辞、心得体会、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texts, such as work repor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policy letters, contract agreements, comprehensive reviews, speeches, insights, teaching materials, and other sample text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初中化学《酸碱盐》说课稿初中化学《酸碱盐》说课稿(精选9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
《常见的酸》说课稿
《常见的酸》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实验中学的李锐琴,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十单元的课题一《常见的酸和碱》。
该课题从知识内容上分为三部分,我将围绕其中第二部分常见的酸进行说课。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一下我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和设想:首先,请看教材分析,《常见的酸和碱》这节课位于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课题一。
本课题共包括三个课时,第一课时较为简单,教学内容仅包括酸碱指示剂,第二课时学习常见的酸,第三课时学习常见的碱。
常见的酸是在学习了氧气、碳及其化合物、金属等简单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基础上进行的更高层次的学习。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为碱、盐的学习打下基础,完善无机物之间的关系网络;其学习方法,又为下节课碱的学习提供了知识基础和学法帮助,所以可以说这部分内容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盐酸、硫酸与日常生活、生产联系紧密,对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有着非常重要作用,研究他有现实意义,这体现出了化学课程的社会应用价值。
本节课通过对盐酸、硫酸性质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对比的学习方法,形成物质鉴别的一般思路,并且在探究盐酸、硫酸性质的过程中,学生将进一步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因此,有利于学生学科思想和科学能力的发展。
请看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再结合教材,我制订的三维目标是这样的: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几种常见的酸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认识酸的腐蚀性及使用时的安全注意事项,能完成简单的探究实验;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对盐酸、硫酸性质的探究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学会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酸的性质探究,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同时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原理的学习态度。
本课的重点是盐酸、硫酸的性质和用途,会用酸的性质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难点是有关酸的化学性质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学情分析,在知识方面,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以及在生活中已经了解了氧气、碳及其化合物、金属等简单物质的性质以及溶液,也接触过盐酸和硫酸溶液,但并未深入学习了解。
硝酸的性质专题知识说课稿
试验结论 :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3)强氧化性: 试验操作 :
试验现象预测 :
铝条插入NaOH溶液后,溶液中产生 大量气泡;插入CuSO4溶液后,铝条 表面附着一层红色物质;再置于浓 硝酸中,铝条表面有气泡产生,液 面上方充斥红棕色气体,一段时间 后,红色物质消失,反应停止。
B.浓硝酸
C.浓硫酸
D.稀硝酸
5.下列有关硝酸正确旳是( B )
A.稀硝酸能与Fe发生反应,浓硝酸不能
B.浓硝酸和稀硝酸都是强氧化剂
C.稀硝酸是弱酸,浓硝酸是强酸
D. 稀硝酸与Cu反应,生成NO2,而浓硝酸 与Cu反应只生成NO,稀硝酸得电子
更多,故稀硝酸氧化性不小于浓硝酸
2HNO3+CuO=Cu(NO3)2+H2O 4. 与碱起反应
HNO3+NaOH=NaNO3+H2O 5. 与某些盐起反应
2HNO3 +CaCO3=Ca(NO3)2+CO2 ↑ +H2O
(2)不稳定性:
密封于 棕色瓶中,并放在
阴暗处!
△
4HNO3 或光照 O2↑ +2H2O + 4NO2↑
硝酸应怎样保存? 久置浓硝酸为何呈黄色?
(3)强氧化性:
①硝酸能与许多非金属反应:
C+4HNO3(浓)
1CO2 ↑ +4NO2↑+2H2O
②硝酸能与许多还原性化合物反应:
如:SO2、Na2SO3、KI、FeCl2等。
3、用 途:
氮肥
硝化纤维塑料
炸药
染料
硝酸盐
4、工业制取硝酸:
NH3 O2 NO O2 NO2 H2O HNO3
硝酸的性质说课稿
《硝酸的性质》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硝酸的性质,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反思来阐述我对这节课的理解。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从历年高考题中出现的频率就可以看出硝酸性质的重要性,它不仅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也是高中化学的学习重点之一。
硝酸是三大强酸之一,是重要的化工产品,不仅具有酸的通性,也有其本身的特性,掌握它的性质、制造方法等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它在工农业生产和国防上的重要用途,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因此,必须要切实做好本节课的教学工作。
2、教学目标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根据我对教材结构和内容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规律,我确立的如下的学习目标⑴、知识与技能:掌握硝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硝酸的工业生产流程和化学原理,了解硝酸在工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强化双线桥法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应用;⑵、过程与方法:通过与硫酸性质的比较,分析其可能具有的性质,并设计实验证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实验设计能力、分析能力;通过观察浓、稀硝酸与铜反应的实验,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硝酸与工农业生产的联系,使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社会、技术的关系;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和敢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4、教学重难点(根据新课标要求和课本内容确立)重点:硝酸的性质和用途;难点:硝酸的强氧化性二、说教法与学法1、教法分析:为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任务驱动方式展开教学;引导过程则通过自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具体方法是:⑴情境激学,即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习兴趣⑵实验促学,通过实验,分析实验现象,推理硝酸的性质。
2、学法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能够知道硝酸具有酸性和氧化性,也初步具备了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结合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应该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以下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⑴知识迁移法:即由此及彼的方法,同类物质间在性质上可能具有相似性⑵观察法:学会观察实验现象,通过现象分析本质⑶对比法:通过对物质性质的分析对比,掌握浓稀硝酸性质的异同。
常见的酸 说课稿
《常见的酸》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
我是××号选手,我说课的课题是《常见的酸》,我说课主要内容包括: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科模式、教学设计、板书设计、课堂评价、资源开发。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常见的酸》是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1的内容,是在学习了酸碱指示剂和常见溶液的酸碱性之后更深层次的探究,同时也为以后常见的碱和碱的性质提供了理论基础。
因此从本单元来看这节课即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2.《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提出了明确的要求(1)认识常见酸的性质和用途,特别是酸的化学性质。
(2)初步学会酸性溶液的稀释方法。
3.教学目标根据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特制订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要求学生掌握常见的酸和用途,掌握酸的化学性质,知道浓硫酸的稀释方法。
(2)过程与方法要求学生在探究酸的性质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能熟练运用类比、概括、迁移等方法,进一步提升化学科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好奇心,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次之前学习了酸碱指示剂,对常见溶液的酸碱性和用途有了初步的了解,其次,在第八单元中学生系统学习了金属与酸的反应。
因此,学生学习本节课时已经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另外,学生也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例如生活中常见溶液的酸碱性、浓硫酸的强腐蚀性等,也为学生学习本节课打下了良好基础。
三、学科模式《常见的酸》是一堂新知探索课,本节课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完成新知的探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教师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激发兴趣;对难点重点进行讲解总结,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配以有效训练让学生对自己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自我评价。
四、教学设计《常见的酸》中的重点内容是酸的化学性质,难点是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以及浓硫酸的稀释方法。
因此,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展示目标教师首先展示一组含有蓄电池、食醋、酸牛奶的图片,直接提出问题:你知道它们含有什么酸吗?学生回答后直接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常见的酸。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生活中的化学酸的化学性质复习说课稿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准确掌握酸的五大化学性质,熟练运用酸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能独立完成相关实验。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使学生学会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解决化学问题。
3.互动白板:方便教师在课堂上实时展示和标注,提高课堂互动性。
4.网络资源:提供拓展学习资料,引导学生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三)互动方式
为实现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我计划以下设计环节:
1.教师提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问题进行讨论,促使学生相互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1.生活实例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酸的应用实例,如柠檬汁、醋等,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就在身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实验演示:进行一个简单的酸的性质实验,如用醋与小苏打反应,观察产生的气体(二氧化碳),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为后续学习酸的性质打下基础。
3.提出问题:在实验演示过程中,提出与酸的性质相关的问题,如“为什么醋会与小苏打反应?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学习。
1.酸与盐反应的规律,尤其是复分解反应的判断;
2.酸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3.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尤其是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面向的初中学生,年龄大约在13-15岁,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具有一定的探究欲望。他们的认知水平在逐步提高,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在学习兴趣方面,学生对化学实验和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表现出较高的热情,但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可能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各异,部分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经验。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10.1 《酸的性质》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10.1 《酸的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酸的性质,包括酸的味道、对蓝色石蕊试液的变化、与金属的反应等;–掌握酸的分类和常见的酸的名称、化学式;–掌握如何使用指示剂测试物质的酸碱性。
2.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提高观察和实验技巧;–促进学生与他人合作,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化学实验中的安全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酸的性质,包括酸的味道、对蓝色石蕊试液的变化、与金属的反应等的介绍;–酸的分类和常见的酸的名称、化学式的掌握。
2.教学难点:–酸的性质的描述和观察;–酸的化学式的记忆和应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常见的物质,如柠檬汁、醋、柠檬酸等,请学生尝试描述它们的味道,并与同桌分享;–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的共同特点是什么?2.观察与实验(30分钟)–教师安排学生进行以下实验:•实验一:将几滴柠檬汁滴在蓝色石蕊试液上,观察颜色变化并记录;•实验二:将锌片放入稀盐酸中,观察有无气泡产生并记录;•实验三:将铁末放入稀硫酸中,观察有无气体生成并记录。
–学生观察酸的性质,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3.知识总结(20分钟)–教师总结酸的性质,包括味道酸、蓝色石蕊试液的颜色变化、与金属的反应等;–引导学生回顾实验结果,总结酸的分类和常见酸的名称、化学式。
4.拓展与应用(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未知溶液,引导学生使用酸碱指示剂进行测试,并判断它们是酸性溶液还是碱性溶液。
5.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小结,并布置作业:完成课后习题。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亲自观察和感受酸的性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同时,通过与同桌的交流和课堂的讨论,学生也增强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温故知新 梳理旧知并及时联系生活,例如:在已学习 过的活泼金属与酸反应的基础上思考生活中的 应用。在学生理解的知识层面上促进知识向应 用层面的转化。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合作交流, 思考深刻。学习成为一种才艺展示和心理愉悦 的享受。 4、反思评价 归纳总结所得的结论,并在讨论交流中提高分 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酸的化学性质》 说课稿
育红中学
雷硕
一、设计理念:
酸和碱、常见的盐的教学是初中化学的重点。这部分的学习 对激发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一 定的技能和能力均将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关系到今后学生 对化学的学习。因此,结合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把培养学 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科学素养放在首要的位臵”的精神 内涵和化学学科的特点。在“酸、碱、盐”的教学中采用 “实验探究教学”模式。 在进行教学时,首先教师应根据 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在每一个教学 环节的安排上,都应充分考虑如何让所有学生都能动脑动手, 保证他们有足够的思维空间。其次是对整个教学内容的安排 要体现出层次性,要面对全体学生,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 能,注重培养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
二、说教法:
1、实验探究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实验能给学生带来直观的认识。为了鼓励学生主动 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本节课采用实验探究 法,发挥实验对学生认知、情感、意志、以及态度、 方法的激励和引导作用,最终做到实验引导和启迪 思维相统一。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地 进行实验,讨论,观察,归纳,激发和调动学生的 学习兴趣。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学习,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多媒体辅助法 用投影仪显示有关演示实验,用课件显示要点强 化感受。
花的种类
花汁在酒精中 的颜色 粉红色
黄色 粉红色
花汁在稀盐酸 中的颜色 粉红色
黄色 橙色
花汁在稀硫酸 中的颜色 粉红色
黄色 橙色
玫瑰
万寿菊 大红花
教师:同学们的创造力都很强,如果我们要检验某种物质 是否是酸,手头又没有石蕊溶液的情况下,就可以用上述 方法。
教师:结合探究活动1和探究活动2的体会,思考稀盐酸中 的什么成分使石蕊溶液变红? 学生:石蕊溶液本身含有水,因此不是水的作用;NaCl溶 液中有Cl-,而NaCl溶液不能使石蕊溶液变红,那么也不是Cl-的 作用;应该是酸中的H+使石蕊溶液变红。 教师:(教师从知识的角度及时提升方法)同学们分析正 确,而且我们做出这些结论时用到的就是推理方法。请同学 们再用我们已经探索出来的方法去认识我们所知道的其他酸 是否也具有这些性质。 学生:(学生探究活动3)用稀醋酸、稀硫酸酸做正面证 明;用Na2SO4溶液等非酸溶液做反面证明。 老师前面就有两种常见的酸——浓盐酸和浓硫酸,请各小 组同学认真观察并完成教材186页的表格(浓硫酸、浓盐酸 属于危险品所以没有直接给学生)——总结浓酸的物理性质
文字表达式 三氧化二铁+盐酸→氯化铁+水 化学方程式 Fe2O3+6HCl==FeCl3+3H2O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做一次实验。 学生:(学生分组实验,由于没能掌握好酸的用量,出 现了多种实验现象。开始时观察到铁锈逐渐消失,溶液由 无色慢慢变成黄色,当铁锈消失以后,铁钉表面会冒出气 泡,溶液颜色变淡,最后由黄色变成浅绿色。学生之间发 言出现多种内容,一种与老师实验现象相同,另一种是如 实描述实验现象) 教师:(强调应当实事求是地汇报实验现象,即使实验 失败,也可以从失败的实验中得到教训) 学生:(学生通过争论一致赞同第二种意见)
学生:(对教师提问)能否用酚酞溶液来区别? 教师:(将矛盾交给其他同学)哪些同学能解答 这一问题? 学生:不能!酚酞溶液遇酸和中性的NaCl溶液都 不变色。 教师:我今天还准备了其他一些新鲜蔬菜、鲜花 等含指示剂的材料,请同学们自己设计各种实验, 进一步探究“认识酸的方法”。 学生:(探究活动2:设计几种实验,并在表格内 容填写实验报告)
环节四:盘点收获 教师: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掌握了什么 学习方法?明确了哪些道理? 学生:知识类:酸的三条化学性质,酸的化学 性质是由它的H+体现出来的。 ①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遇无色酚酞 溶液不变色; ②酸与金属活动顺序表中H以前的金属反应,越 靠前的金属与酸反应越剧烈。
③酸能与一些金属氧化物反应。我们可以利用这一性质除 锈。 方法类: 类比迁移方法──盐酸、硫酸使石蕊溶液变红,则硝酸、 醋酸、苹果汁、桔子汁都能使石蕊溶液变红;酸能除铁锈, 也能除掉铜表面的氧化铜等。 归纳推理方法──已知:2HCl+CaCO3=CaCl2+H2O+CO2↑、 2HCl+Na2CO3=2NaCl+H2O+CO2↑则可归纳推理出:含有 CO32-的化合物能与酸反应生成H2O、CO2与另一种化合物。 实验对比鉴定方法──应用酸的化学性质鉴别稀盐酸和 NaCl溶液等。
教师:原因是什么? 学生:取用的稀盐酸或稀硫酸的量不同造成实验现象 不一样。我们认为:当酸不足或适量时,铁锈与酸反应; 当酸过量时,与铁锈反应剩余的酸就会继续与铁反应。 教师:同学们从自己实验、观察、汇报及大家的讨论 中得到什么启示? 学生1:酸也能和铁发生反应,所以清除铁锈时不能 把铁制品长时间浸在酸中。 学生2:反应产物氯化铁与氯化亚铁颜色不同。 学生3: 做实验一定要有科学的态度,要实事求是地 描述所发生的现象。 教师:为了进一步证明酸是“除锈专家”,请你们利 用桌上的仪器和药品,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酸能否 除掉铜表面的氧化铜)。
六、说板书设计:
第二节 常见的酸和碱 一、常见的酸 浓硫酸和浓盐酸的物理性质 稀硫酸和稀盐酸的化学性质 (1)与指示剂反应 (2)活动性较强的金属+稀硫酸(盐酸)→盐+氢气 (3)某些金属氧化物+稀硫酸(盐酸)→盐+水 (4)碳酸盐+稀硫酸(盐酸)→盐+水+二氧化碳
运动员 铜 铁 锌 镁
肢体语言 摇晃、抖 腿 耸肩、腿 颤 浑身乱晃
表情 冷笑 皱眉、 抽冷气 呲牙咧 嘴 翻白眼
变化 无气体产生 Fe+H2SO4=FeSO4+ H2 ↑ Zn+H2SO4=ZnSO4+ H2↑
名 次
1 2 3 4
双手紧掐 颈部
Mg+H2SO4=MgSO4 +H2↑
如果没时间表演可以用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如上表)
排名次的理由是:镁反应最快,在酸中呆的时间最短, 名次最后;铜不反应,应得冠军。 教师:请同学们总结酸的这一条化学性质,还要小结原 因。 学生:(用文字表达式和化学方程式快速描述出酸与活 泼金属反应的性质,后分析原因)原因:酸只能与金属活 动顺序表中H以前的金属反应;是酸中的H+与活泼金属发生 了反应,放出氢气,另一种生成物的阳离子是相应的金属 离子,阴离子是酸的阴离子。 教师:通过学习酸的这一条性质,能不能将它提升成为 我们的技能(日常生活中注意些什么)? 学生:(讨论,形成多种答案,一组学生代表发言)不 可将醋放在锅中长时间烹调,不可用铝制品调拌要放醋的 凉菜。
五、说教学设计:(四个环节)
实验准备 学生分组:每张实验桌上摆放试管若干、滴 管、稀盐酸、稀硫酸、稀醋酸、NaCl溶液、 Na2SO4溶液、石蕊溶液、酚酞溶液、洁净紫甘 蓝叶片、剪刀、镁、锌、铁、铜、生锈严重的 铁钉、粗铜丝、试管夹、酒精灯。
【鉴别引入】 环节一:慧眼识酸 教师:实验桌上有未贴标签的稀盐酸和NaCl 溶液,请同学们通过实验验证后给它们贴上标 签,注意实验安全。 学生:(探究活动1)①滴加石蕊溶液;②将 紫甘蓝剪成细丝浸泡;③放入洁净小铁钉观察 实验现象。 教师:我们按“安全、科学、简便、明显” 的原则,来评价同学们的方案。 方案①最优,方案③次之,方案②第三。
环节三:除锈专家 教师:同学们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除铁锈的方法,用到过哪些 除锈的方法? 学生:小瓦片磨铁锅;砂纸打磨生锈的部位等。 教师:这都是物理方法除锈。在化工生产中人们用什么化学原 理除锈?(教师演示实验,用稀盐酸除铁锈,量掌握合适,请学 生描述实验现象、找生锈严重的铁钉铁的成分少) 学生:观察到铁锈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慢慢变成黄色。 教师:我还要请同学们帮助我分析其中的原理。(教师强调用 文字表达式和化学方程式来说明) 学生:(一组学生展示自己小结的表格内容)
四、说学法:
让学生主动的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主动、探 究、合作的学习方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设计实验 让学生根据疑问创设试验,例如浓硫酸的稀释能 像一般溶液的稀释那样直接加入蒸馏水吗?采用小 组讨论的方法,激发调动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 的思维方式。 2、实验验证 通过推测、实验、观察、记录、归纳总结,获取 知识,例如:酸溶液能和金属氧化物进行反应吗? 反应会有什么现象?据此进行探究。并进一步了解 化学探究的方法,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学习方法。
环节二:猜它是谁 教师:(设置游戏场景,有四个金属王国的“潜水运动 员”要比赛潜水时间)学生分别装稀盐酸、稀硫酸设置“ 游泳池”。学生用肢体语言、表情、声音等表现比赛的过 程,同组学生在纸上写出“运动员姓名”(金属名称)和 潜水时的变化(化学方程式)。 学生:(此时游戏化)各组学生用桌上的药品做实验,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后讨论结论,并商量“表演方法”。 各组学生的表演形式不一样。现举一组学生表演例子: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盐酸、硫酸的性质和用途,会用酸碱 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 教学难点:认识溶液具有酸碱性的原因。有关酸 的性质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四)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酸的性质,培养学生 动手、观察、思考、归纳等能力;并能运用所学知 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有关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盐酸、硫酸性质的探究学会 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学会用归纳、概 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酸的性质探究,培 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同时培养学生尊重科 学原理的学习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