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高三阶段性测试(六)A卷 语文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高三阶段性测试(六)(A卷)英语Word版含答案byfen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天一大联考 2016-2017学年高中毕业斑阶段性测试(六)英语本试题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
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2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例:How much is the shirt?A. £19.15.B.£9.18.C. £9.15.答案是C.1.What will the man probably do next?A. Watch TV.B. Go out for dinner.C. Do his homework.2.Why did the woman's son fail to notice the milk boiling over?A. His mind was wandering.B. He was not standing nearby.C. He was thinking of taking something to London.3. Who might the man go to see a movie with?A. The woman.B. HU daughter.C. His wife.4. When did the man leave for home?A. At ten.B. At ten thirty.C. At eleven.5. What are the speakers talking about?A. Jerry's acting in the play.B. Their dissatisfaction with Jerry.C. The man's worry over his sickness.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25届高三语文阶段性测试六
绝密★启用前大联考2024—2025学年中学毕业班阶段性测试(六)语文考生留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依据当时文献,北宋山水以李成、关仝、范宽三家为主要代表。
三家各有特征,今人曾概括说,“关仝的峭拔,李成的旷远和范宽的雄杰,代表了宋初山水画的三种风格”。
据说关、范、李三家都学五代画家荆浩。
传闻是荆浩继六朝谢赫关于人物画的“六法”之后,提出山水画的“六要”(气、韵、思、景、笔、墨),其核心是强调要在“形似”的基础上表达出自然对象的生命,提出了外在的形似并不等于真实,真实就要表达出内在的气质韵味,这样,“气韵生动”这一产生于六朝、本是人物画的审美标准,便推广和转移到山水画领域来了。
它获得了新的内容和含义,最终成为整个中国画的美学特色:不满足于追求事物的外在模拟和形似,要尽力表达出某种内在风神,这种风神又要求建立在对自然景色、对象的真实而又概括的视察、把握和描绘的基础之上。
所以,一方面是强调“气韵”,以之作为首要的美学准则;另一方面又要求对自然景象作大量详尽的视察和对画面构图作细致严谨的支配。
特别重视自然景色随着季节、气候、时间、地区、位置、关系的不同而有不同,要求画家精细精确地去视察、把握和描绘。
但是,虽求精细精确,又照旧具有较大的灵敏性。
日有朝暮,并不计时辰迟早;天有阴晴,却不问光暗程度;地有江南北国山地水乡,但仍不是一山一水的写实。
无论是季候、时日、地区、对象,既要求真实又要求有很大的概括性,这构成中国山水画一大特征。
届河南天一大联考高三阶段性测试六A卷-语文
届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高三阶段性测试(六)A卷-语文————————————————————————————————作者:————————————————————————————————日期: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天一大联考2015--2016学年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六)语文本试题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中国绘画是中国文化的表征,它构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国文化精神之视觉图像。
南朝刘宋时期的颜延之说:“图载之意有三,一曰图理,卦象是也;二曰图识,字学是也;三曰图形,绘画是也。
”这三种图载,都是先民在观察自然的过程中,进行视觉抽象的结果,是先民视觉思维和精神世界的呈现。
八卦用高度抽象化的长短横线排列成为“图理”的符号,成为中国哲学的源头之一。
八卦这种“图载”,是古人仰观天象、俯察万物的结果,其精神作用可以通神明之德,类万物之情。
中国方块文字是象形文字,是一种“图识”,无论是象形、形声、指事都和形有关,依类象形谓之文,形声相益谓之字,著于竹帛谓之书。
按照唐代张彦远的说法,古时“书画同体而未分,象制肇创而犹略。
元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书画起源与创作,都是“天地圣人之意”。
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
”中国的象形文字经过书写,成为一种特殊的艺术门类即书法艺术。
中国书法又和绘画相联,以书入画,书画用笔同法。
中国绘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承载特定的文化内容。
如在汉代,现留存下来的上万块画像石,既有远古传说,也有历史名人和现实生活,如伏羲女娲、孔子见老子、荆轲刺秦王等,是我们了解汉代及先秦文化的图像资料。
魏晋南北朝,卷轴画得到发展,出现了顾恺之、陆探微等大家,如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女史箴图》,根据文史作品即汉魏曹植的《洛神赋》和西晋张华的《女史箴》而作,反映了绘画与文学作品的密切关系。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高三阶段性测试(六)A卷 文综历史 Word版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天一大联考2015 2016学年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六)文科综合——历史本试题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l40分)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春秋以前,姓氏是贵族及其后裔的特权;春秋时期,姓和氏的区别逐渐泯灭,大量的氏转化为百代不变的姓,普通民众也开始有自己的姓。
春秋时期姓氏的变化反映出A.礼乐文化秩序瓦解 B.平等思想观念流行C.宗法制度趋向崩溃 D.分封制度遭受冲击25.据《史记》《汉书》记载,汉初黄老之学在从最高统治者皇帝、太后到外戚、官僚、学者直至民间士人、卜者的社会各阶层中受封普遍的崇奉。
这说明汉初黄老之学A.在文化思潮中居主流地位 B.能够胜任社会教化职能C.承袭了儒家仁义思想学说 D.带有文化专制主义色彩26.1439年,明朝正式颁布了《宪纲条例》,对监督官员的地位、职权、选用、监督对象及行使权力的方式和监察纪律作了详细的规定。
这主要表明此时A.监督机构获得独立地位 B.政府对监察官员加强考核C.特务机构职能得到发挥 D.监察法规得到进一步完善27.明清时期很多知识分子远离政治,专心对古籍加以整理、校勘、注疏等,考据学兴起,与之相关的历史学在这一时期也得到很大的发展。
上述现象的出现主要在于A.学以致用风气盛行 B.理学确立为官方哲学C.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D.统治者重视文化建设28.下面是根据冯杨《低关税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中的相关数据编制的清政府财政收入情况表(单位:万两),这说明A.民族工商业发展迅速 B.清廷鼓励兴办近代实业C.农业的经济地位下降 D.中国日益卷入世界市场29.“新三民主义共和国”是毛泽东在抗战初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刚刚形成的特定历史条件下代表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种过渡性建国方案。
2016届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
郑州一中教育集团16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科目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A (A项是讲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性,与题目中“作者建议‘建立南海文化博物馆’的依据”无关。
)2、D (范围有误。
原文的“民众”不仅指“国内外的游客”,还应包括“当地居民”。
)3、B (“沉睡着多条古船”不能反证“大洲岛地理位置特殊”及“自古以来便是海南岛以东海域航行船只的避风港”。
)二、古代诗文阅读(一)古文4、D (解答文言断句的题目,要注意考虑语句中的主语、谓语、宾语等,以此判断语句的停顿点。
如“殷富”的主语是“天下’,其后要停顿;“二千石”是修饰“死官”的,中间不能断开;而“受”的主语是“妻子”,宾语是“之”,可以判断“妻子”前、“之”后要停顿。
)5、A (谥号并非皇帝专有,大臣等人也可以有。
)6、C (导致其死亡错,是家奴逃跑;另外,致使尹公大怒的原因还有原涉没有拜见他。
)7、(1)宾客都争着问应该怎样做才行,原涉于是侧着身子坐着,削竹片子作为记事牌,详细地记下所需的衣服寿被棺材,一一吩咐(或分配托付)宾客准备。
(“所当得”“具”“分付”各1分,大意2分)(2)申屠建觉得蒙受了耻辱因而对原涉怀恨在心。
他假意说:“我要和原巨先共同镇抚三辅一带,怎么会因死了一个小吏就改变主意呢!”(“恨耻”“阳”“易”各1分,大意2分)(二)古诗8、俞诗写翡翠和鹭鸶鸟的“闲”居,刻画鸟栖宿的状态,是静景;王诗写月下鸟鸣,着意于写声,是动景。
(2分)俞诗用鸟“闲”居来衬托诗人的“闲”望,是正衬(或以静衬静);王诗用鸟鸣来衬托春山月夜的幽静,是反衬(或以动衬静)。
(3分)(意思对即可,有其他解读,言之成理即可)9、诗歌前三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1分),描摹了一幅静美恬淡的水村图,表现了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2分);尾联抒怀(直抒胸臆)(1分),可惜这一幅栩栩如生的水墨画,没有人画了寄到京华去,表达了诗人鄙弃官场,寄情山水、喜爱无羁绊的自然生活、与世无争的情怀。
天一大联考2015-2016高中毕业班阶段检测汇总
天一大联考2015-2016学年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2016年4月7 日~8日)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宋代作为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没落的后期代表,在审美文化方面却出现了一个反弹式的小高峰。
宋代民俗文化审美的一大特点,就是以人为核心,注重个体内在心灵对社会人生的感受,侧重对人生存在意义、人生境界和人生价值等方面的诗意思考串追问。
宋代延续了五代十国呵战乱,自开国以来国家虽得以生平安宁,但依旧内忧外患额仍,社会矛盾冲突尖锐,统治阶级权且力求自保。
宋代繁荣的农业、手工业与商业发展表象下,隐藏着一系列不稳定的因素。
同时科举制度规模在宋代得以扩大扩张,统治阶级重视文人,形成了重文抑武的局面。
相比于唐王朝的鼎盛繁荣和武力强盛,宋代的经济与军事表现出明显的落后与软弱,客观的社会现实和对国笨、社会理想状态之间的差距带给宋人巨大的心理落差,宋人普遍存在一种对文化、社会淡漠隐忧的精神氛围,不满于社会现实的宋人往往选择以诗性隐逸的方式应对。
因此,诗意以隐逸安闲、诗性栖居的表现形式成为构成宋代审美文化的重要基因和关键内容,也无形中成为宋代审美民俗文化的主流审美特质之一。
宋人在白居易提出的“中隐”基础上,考量现实,融会贯通,博采众长,对宋初“中隐”型仕隐文化进行有效的改造,由此他们在隐逸中畅享自由,诗意地栖居在理想境界,这一切从根本上给以人生哲学为核心的宋代美学带来了巨大变革。
宋代诗人的隐逸审美观念亦有不同的形式,但出发点和目的却殊途同归。
根据隐逸的真实原则,可将其划分为两类,即“根据正义原则的隐选和根据自由原则的隐选”。
根据正义原则隐逸的先导便是孔子提出的“无道则隐”,在孔子看来,士人隐逸的原因在于自己生活的国家“无道”,而且表明了士人选择隐选的最佳时机。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16——2017学年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二)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16~2017学年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二)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哲学与文化的内在超越品质成就了中国人的“境界”意识。
中国文化是一种以描述和体验为特征的文化,其中蕴含着“物我合一”“道器不离”“体用不二”“和谐共生”等中性智慧。
在中国哲学看来;人性是一个“向善”的不断自我实现、不断自我超越的过程,伴随着这种向善过程的就是人的境界的提升。
在中国文化的实践中,境界是一种修为,境界是一种格调,境界更是一种层次。
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对“境界”的领悟成了中国人实现自我人生超越的重要标志。
中国哲学强调个体的人生理想必须依托于个体的人生境界来实现,即人生理想需以完善最高人生境界为基础才能得以实现。
我们首先以孔子为例,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认为个体的生命展示其实是一个文化成长的过程。
孔子在总结他一生时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文化成长的最终目标就是养成像文武周公那样的君子人格。
在《论语》中我们看到,“君子”与“小人”是一个张力结构,这个张力正是君子所修为的空间。
在孔子那里,境界与一个人的理想、志向有着内在的关联性,当主体确定了人生的理想目标之后,必须通过提升修养以确立一种人生志向,并把外在的礼、乐转化为主体的内在需要,自觉地加以运用并有所取舍,才可能自觉地建立起君子人格境界,实现人生的超越。
孔子的人生境界是成为谦谦君子,而孟子的人生境界则是成为尧舜。
在孟子看来“人皆可以为尧舜”,但是在谈到人与动物的区别时,孟子也曾有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孟子强调人虽绝大部分同于动物,但却具有“异于禽兽者”的部分。
高三六联【语文】参考答案
天一大联考(原豫东、豫北十所名校联考)2014—2015学年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六)语文·答案(1~6题,13~15题,每小题3分)1.A2.C3.B4.C5.C6.D7.(1)后来事情泄露,李怀光把高郢与李鄘带到整顿好的士卒前审讯责问。
李鄘的言辞激烈气势雄壮,三军将士都认为他有义节。
(关键词“严兵”“诘责”“义”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2)李鄘在朝廷内外都担任的是重要职务,但从不以宰相之位自夸炫耀,再加上年岁渐长权势已重,更安心于外镇之任。
(关键词“显重”“侵”“安”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参考译文】李鄘,字建侯,江夏人。
大历年间进士及第,又因为书法优美被判为高等,官授秘书正字。
被李怀光征聘,屡次擢升官至监察御史。
等到李怀光占据蒲津反叛,李鄘与母亲、妻儿俱陷贼中。
担心祸害牵及亲人,于是欺骗李怀光说:“兄长在洛阳患病,请让家母前往探视。
”李怀光应允,但警告他不许让妻儿跟着去。
李鄘却将妻子、儿女都送走了。
后来被李怀光得知,以此责问李鄘。
李鄘回答说:“我名列军籍,因此不能随行侍候老母,怎么能不让妻子随婆婆前往呢?”李怀光没有理由将他定罪。
当时李鄘同前宰相高郢同在叛贼朝廷,便向皇上密奏贼军虚实的情况及如何攻取的策略。
德宗赐给亲笔诏书以慰劳他们。
后来事情泄露,李怀光把高郢与李鄘带到整顿好的士卒前审讯责问。
李鄘的言辞激烈气势雄壮,三军将士都认为他有义节。
李怀光不敢杀他,只将他囚禁狱中。
李怀光死后,马燧到狱中看望,上表推荐他为河东从事。
不久由于马燧的建议未被采用,他便返回洛中休养。
不久被任命为检校礼部尚书、凤翔尹、凤翔陇右节度使。
该镇承袭旧例任命主帅,多用武将,有“神策行营”的称号。
受命之初,便要到军中接受拜谒。
李鄘受命之后,上表陈说此做法是不对的,皇上便下诏书让取消了“神策行营”的字样,只称凤翔陇右节度。
等到王师征讨淮西贼寇,郓州的贼寇李师道又与淮西贼寇内外相援。
李鄘调集楚、寿等州两万余兵,分路压逼贼境,虽然每日费用很大,却从未向主管官署请求援助。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高三语文阶段性测试试题(四)(含解析)
河南天一大联考2015--2016学年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四)语文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直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对丝绸之路的研究是把丝绸之路作为一条实存的道路来研究,这当然是无可厚非的。
但是,也正是这种坚持对史实的研究,使得丝绸之路的另一项作用,即它在文学上所起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了,因为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丝绸之路还是一条传闻中的道路,一条存在与想象中的道路。
那些出于各种目的而四处流动的人,商人、旅行家、冒险者和传教僧,也许他们不是决定习性,但却是丝绸之路上文化传播最为活跃的因素。
他们在求取自己目的的同时,也把自己的信仰、途中的见闻以及关于其他地方的种种信息,沿途撒播,并随时吸取新的信息,以作新的谈资。
他们的谈论,由于目的不同而各有取舍,再加上口头传播的随意性以及临时的即兴表演,都使得信息本身的真实性得到削弱,而臆想的成分却在加强,于是千奇百怪的事情都可以在丝路上的某一时段某一点发生了。
总之,他们在传播神话的同时又在制造着神话,在取信于听众和取悦于观众上极尽所能地发挥着天赋。
以丝路道路的艰辛和古人对神的虔诚,我们不难想见,神们自然会与他们一道辗转流动,这使得丝绸之路又成为一条神话传播的大道。
但是,信任总是有底线的,在信息来源极度缺乏的地区,人们比较容易相信外来的传闻,而在丝绸之路这样一个各种信息汇聚的场所,却更容易培养出人们的怀疑精神。
特别是在同一个地方流传着关于同一个人或者同一件事的各种相互矛盾的传闻的时候,人们往往就面临选择了。
有趣的是,人们在做选择时的态度,他们更倾向选择那些和精神深处密切相关的事物作为应该相信的对象,并以此来印证和加固传统的信仰,也就是说,比起真相来,人们更容易选择他们一贯相信和愿意相信的事作为“事实”,而其他的事,哪怕是确曾发生,也会慢慢地被当做奇闻轶事来处理。
好在人们对奇闻轶事的兴趣,一点也不逊色他们对“真相”的追求。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16届高三数学5月阶段性测试试题(六)理(A卷)
天一大联考 2015—2016 学年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六)数学(理科)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 个小题,每小题5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已知集合 A{ x | x 2 x12 0}, B { x | y log 2 ( x 4)} ,则 A BA . 0,3B.0,4C .3,3 D . 3,42、复数 z1 3i,复数 z 是 z 的共轭复数,则 z z3iA .1B .1C .4D .1243、已知 S n 是等差数列 a n 的前 n 项和,若 4S 6 3S 8 96 ,则 S 7A .7B .14C .24D .484、已知 x, y 的取值如下表:若依据表中数据所画的散点图中,所有样本点 (x i , y i )(i 1,2,3,4,5) 都在曲线 y 1x 2 a 附近拨对,2则 aA .1B .1C .1D .12 3 25、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后输出的S 值为3 A .0B .3C .3 D .26、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正视图与俯视图完全相同, 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A .56B .192 8C .648D .161654(21)3337、若直线 x y 1与曲线 yax 2 (a 0) 恰有一个公共点,则 a 的取值范围是A . a1 B . a 1 或 a1 C .1 a 11 a 12 22D .28 、 如 图 ,AA 1 , BB 1均 垂 直 于 平 面ABC 和平 面A 1 B,1 C 1B AC 19 10A 1,B CA CA BA AB 1C 12 ,则多面体 ABCA 1B 1C 1 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A . 2B . 4C . 6D . 89、已知过抛物线 y 2 4x 的交点 F 作直线 l 交抛物线于 A 、B 两点,若 BF 2FA ,则点 A 的横坐标为A .2B .1C .1D .1323410 、 如 图 所 示 , 函 数 f xsin( wx)( w0,) 的图象与二次函数2y3 x 2 1x 1的图象交于 A(x 1,0) 和 B( x 2 ,0) ,则 f x 的解22析式为A . fx sin( 1x )B . fxsin( 1x)6 323C . fx sin(x ) D . fxsin( x )232611、已知双曲线x 2y 21(a b 0) 与两条平行线 l 1 : yx aa 2b 2与 l 2 : y x a 的交点相连所得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6b 2 ,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A .2B .23C .3 D . 2312、已知函数f xln x 的图象总在函数 g xax 21(a 0) 图象的下方,则实数a 的2取值范围是A . (0, 1 ]B .(0, 1 )C . [ 1 , )D .(1 , )2222第Ⅱ卷22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卷的横线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天一大联考2015--2016学年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六)语文本试题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中国绘画是中国文化的表征,它构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国文化精神之视觉图像。
南朝刘宋时期的颜延之说:“图载之意有三,一曰图理,卦象是也;二曰图识,字学是也;三曰图形,绘画是也。
”这三种图载,都是先民在观察自然的过程中,进行视觉抽象的结果,是先民视觉思维和精神世界的呈现。
八卦用高度抽象化的长短横线排列成为“图理”的符号,成为中国哲学的源头之一。
八卦这种“图载”,是古人仰观天象、俯察万物的结果,其精神作用可以通神明之德,类万物之情。
中国方块文字是象形文字,是一种“图识”,无论是象形、形声、指事都和形有关,依类象形谓之文,形声相益谓之字,著于竹帛谓之书。
按照唐代张彦远的说法,古时“书画同体而未分,象制肇创而犹略。
元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书画起源与创作,都是“天地圣人之意”。
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
”中国的象形文字经过书写,成为一种特殊的艺术门类即书法艺术。
中国书法又和绘画相联,以书入画,书画用笔同法。
中国绘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承载特定的文化内容。
如在汉代,现留存下来的上万块画像石,既有远古传说,也有历史名人和现实生活,如伏羲女娲、孔子见老子、荆轲刺秦王等,是我们了解汉代及先秦文化的图像资料。
魏晋南北朝,卷轴画得到发展,出现了顾恺之、陆探微等大家,如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女史箴图》,根据文史作品即汉魏曹植的《洛神赋》和西晋张华的《女史箴》而作,反映了绘画与文学作品的密切关系。
隋唐人物画达到很高的水平,无论是帝王题材还是仕女画,唐代人物画向现实生活进行了开拓。
宋代的《清明上河图》,则向世俗化方向发展。
唐宋人物画现实题材及形象塑造。
取得杰出成就。
而此时西方还处于中世纪所谓黑暗时代,流行的主要是圣像画。
中国的山水画在东晋已经产生,在南朝刘宋时期得到较快发展。
隋唐青绿山水和水墨山水分别得到发展。
而到五代和宋代,山水画进入黄金时代,元明清山水画进一步发展,山水画成为中国绘画的主流画科。
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画的产生和发展,是老庄道法自然、清静无为、返璞归真、热爱自然的精神表现。
遁迹山林,对自然的无限向往和对自然的观赏与精神享受,也催发了中国文人士大夫想象性的韵律文学即山水诗的发展。
中国的山水画的本质精神被北宋山水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揭示出来,这部著作是至今概括绘画中表现人和自然审美关系的最佳著作。
郭熙不但总结山水画创作规律,包括平远、深远、高远的“三远”视觉规律,而且揭示山水画的本质和功能在于“林泉之志”。
当中国山水画已发展千年进入黄金时代之时。
西方人的自然风景意识还在沉睡之中。
西方人在资本主义工业革命之间,才开始想到大自然的可贵,才唤醒他们的自然意识。
到17世纪,荷兰的荷贝玛、雷斯达尔才创作出独立的风景画。
(摘编自陈池瑜《中国绘画之文化价值》)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为我国文化精神的视觉图像,中国绘画历史悠久,承载着不同历史阶段特定的文化内容,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B.南朝的颜延之提出的三种“图载”说,代表了先民在通过视觉观察自然的过程中抽象形成的结果,包含了先民的视觉思维和精神世界。
C.八卦指的是用高度抽象化的长短横线排列成的符号,这种“图理”的卦象是古人观察天地万物的结果,也是中国哲学的源头之一。
D.汉字是一种带有“图识”性质的象形文字。
无论古人所说的“文”或“字”。
都和形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象形字、形声字、指事字等。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依据张彦远的看法,书法和绘画原本同体同源,关系密切,它们的产生与创作,代表着“天地圣人之意”,这一观点在许慎的《说文解字·叙》中可以得到些许印证。
B.人们借助历史上留存下来的汉代画像石可以对汉代社会,甚至对先秦文化也有所了解,可以直观感受伏羲女娲的神话传说和荆轲刺秦王的历史故事。
C.作为中国绘画重要画科的山水画,东晋已经产生,在南朝和隋唐得到较快发展,五代和宋代则迎来了其发展的黄金期,其后山水画又进一步得到发展。
D.老庄道法自然、清静无为、热爱自然等思想精神推动了山水画的产生和发展;中国早期的山水诗,与文人士大夫对自然的无限向往、观赏与精神享受密不可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曹植《洛神赋》、张华《女史箴》的内容为基础,画家顾恺之创作了卷轴画《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体现了绘画与文学作品的密切关系。
B.当西方尚处于圣像画时代时,中国的人物画就已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特别是宋代《清明上河图》的出现.将人物画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C.中国山水画的本质精神是“林泉之志”,郭熙的《林泉高致》作为概括绘画中表现人和自然审美关系的最优秀作品,还总结出了山水画创作的“三远”规律。
D.我国的山水画发展比西方早了上千年。
直到工业革命期间西方人的自然意识才被唤醒,真正独立的风景画的出现要到l7世纪,我国则可以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徐广,字野民,东莞姑幕人也。
家世好学,至广尤精,百家数术,无不研览。
晋孝武帝以广博学,除为秘书郎,校书秘阁,增置职僚。
转员外散骑侍郎,领校书如故,李太后..薨,广议服曰:“太皇太后名位允正,体同皇极,理制备尽,情礼弥申,《阳秋》之义母以子贵既称夫人礼服从正故成风显夫人之号文公服三年之丧子于父之所生体尊义重若嫌明文不存,则疑斯从重。
谓应同于为祖母后,齐衰三年。
”时从其议。
义熙初,高祖使撰《车服仪注》,乃除镇军咨议参军,领记室:二年,尚书奏曰:“臣闻左史述言,右官书事。
而太和以降,世历三朝,玄风圣迹,倏为畴古。
臣等参详,宜敕著作郎徐广撰成国史。
”诏曰:“先朝至德光被,未著方策,宜流风缅代,永贻将来者也。
便教撰集。
”六年,迁散骑常侍。
时有风雹为灾,广献书高祖曰:“风雹变未必为灾,古之圣贤辄惧而修己,所以兴政化而隆德教也。
好安愿逸,万物之大趣,习旧骇新,凡识所不免。
要当俯顺群情,抑扬随俗,则朝野欢泰,具瞻允康矣。
言无可采,愿矜其愚.款.之志。
”初,桓玄篡位,安帝出宫,广陪列悲恸,哀动左右。
及高祖受禅,恭帝逊位,广又哀感,涕泗交流。
谢晦见之,谓之曰:“徐公将无小过?”广收泪答曰:“身世荷晋德,实眷恋故主。
”因更歔欷。
永初元年,诏曰:“秘书监徐广,学优行谨,历位恭肃,可中散大夫。
”广上表.曰:“臣年时衰耄,朝敬永阙,端居都邑,徒增替怠。
臣坟墓在晋陵,臣又生长京口,恋旧怀远,每感暮心。
息道玄谬荷朝恩,忝宰此邑,乞相随之官,归终桑梓。
微志获申,殒没无恨。
”许之,赠赐甚厚。
元嘉二年....,卒,时年七十四。
(节选自《宋书·徐广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阳秋》之义/母以子/贵既称夫人/礼服从正/故成风显夫人之号/文公服三年之丧/子于父之所生/体尊义重/B.《阳秋》之义/母以子/贵既称夫人/礼服从正/故成风显夫人/之号文公/服三年之丧/子于父之所生/体尊义重/C.《阳秋》之义/母以子贵/既称夫人/礼服从正/故成风显夫人之号/文公服三年之丧/子于父之所生/体尊义重/D.《阳秋》之义/母以子贵/既称夫人/礼服从正/故成风显夫人/之号文公/服三年之丧/子于父之所生/体尊义重/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后,是封建时代对皇帝生母的尊称。
太皇太后便是皇帝祖母的尊称。
B.愚款,谦指己之诚意:愚,自称谦词,表示自谦的词还有卑、鄙、拙、敝等。
C.表,中国古代臣子向皇帝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往往带有抒情色彩。
D.元嘉二年,采用的是年号纪年法,在中国古代,纪年法还有王公年次纪年法、干支纪年法等。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徐广学识广博,受到重用。
徐广对各种学派方术无不涉猎;由于博学多才.孝武帝任命他为秘书郎,并给他增加下属官员,后来转任员外散骑侍郎。
B.徐广以礼进谏,得到采纳。
李太后逝世后,徐广在谈论服丧时,引用典故,按孝义为先,认为应为李太后守孝三年,他的建议得到朝廷认可和采纳。
C.徐广重情重义,深念旧恩。
徐广身为旧臣,当安帝被迫离开皇宫和退位时,他悲痛万分;徐广曾经有过错却蒙受到晋朝的大恩,因而愈发思念旧主。
D.徐广不慕高位,极力辞官。
朝廷打算让徐广担任中散大夫。
他以年老力衰,难以胜任,恋忆故旧,怀念过去为由推辞,最终得到高祖同意。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风雹变未必为灾,古之圣贤辄惧而修己,所以兴政化而隆德教也。
译文:(2)息道玄谬荷朝恩,忝宰此邑,乞相随之官,归终桑梓。
译文:(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和使君五郎西楼望远思归王维高楼望所思,目极情未毕。
枕上见千里,窗中窥万室。
悠悠长路人,暖暖远郊日。
惆怅极浦外,迢递孤烟出。
能赋属上才,思归同下秩。
故乡不可见,云水空如一。
8.诗歌中的“毕”“空”两字用得极妙,请简要分析。
(5分)答9.诗歌在抒发“思归”之情时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分)答:(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自居易在《琵琶行》中采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描摹琵琶声从“暂歇”中突然爆发的两句是“,”。
(2)苏轼的《赤壁赋》中“,” 两句,阐述了从“变”的角度去看,万事万物每时每刻都处于一种变化的状态。
(3)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写历史上强大王朝的宫殿最终都化为尘土,蕴含兴亡之叹的两句是“,。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
(25分)槐花湿亚军扬金水掏出手机看看上面的时钟,又快到两点,该上班了。
他揣好手机.匆匆回到洋槐树下,看看头顶麦穗一般挂满枝头的串串白花,不死心地扫眼周围还在转悠的老人,犹豫一下,还是骑上自行车走了。
其实,扬金水只想捋几把洋槐花,给小昭做顿槐花饭吃,也就是他们老家说的麦饭。
可是,树下有人,他不敢上树捋,怕城里人骂他捋走了他们的花和香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