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诵读四首

合集下载

新版七上课外古诗词四首

新版七上课外古诗词四首
“落花时节”包含不少内容,既是交代与友 人相逢的季节——暮春,又暗喻唐帝国由盛入 衰的局面,还暗指作为人生的岁月,两人又到 了落花时节的暮年。这四字写得十分深沉含蓄。
5、赏析后两句诗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
答:表现手法: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 沉沦身世。思想感情:抒发对时世之凋敝 丧乱与人生凄凉飘零的感慨之情。
2、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公元712—公元770):汉族,河南巩县 (今巩义市)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 陵,杜工部等,盛唐现实主义诗人,世称杜工 部、杜拾遗,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 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 老别》《无家别》)。原籍湖北襄阳,初唐诗 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 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 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他 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 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译文:那天夜里,我从清溪出发驶向三峡,幽
黑的峡谷隔开了你我,怀了诗人 (江行思友之情。)和朋友依依惜别的无 限情思,语短情长。
1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这在绝句中是独一无二的, 请写出这五个地名,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样写 的作用。 答:峨眉山、 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连 用五个地名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 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的江行体验和对故乡 (朋友)的思念之情。
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 回乐烽:唐代有回乐县,灵州治 所,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西 南。回乐峰即当地山峰。 • 受降城:回乐县的别称。 • 芦管:笛子。 • 征人:戍边的将士。 • 尽:全。

初一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四首

初一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四首

初一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四首《观沧海》【】曹操【朝代】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朝代】唐在容易的容易的秋天之后,布谷鸟钟,我听见你经过五条溪流。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王湾【朝代】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朝代】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主旨,体会思想感情。

2.通过朗读,我们可以欣赏诗歌中描绘的意境,并学会如何把握诗歌的意象。

3、激发学生诵读古代诗歌的兴趣,提高审美和鉴赏能力。

重难点:1、《观沧海》中“大海”这一意向的准确把握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杨花”“子规”“明月”等意象的理解3、《次北固山下》中重点分析颈联蕴含的自然理趣4、《天净沙·秋思》中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结合《观沧海》教学目标:1、熟读并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

3.品味语言,体验诗中描绘的壮丽景象。

4、体会诗人广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慨。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理解诗人的博大胸怀和英雄气概。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一代枭雄曹操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话题,这一切都缘于河南省文物局的高调宣布--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抢救性发掘的一座东汉大墓被确定为文献中记载的魏武王曹操高陵。

曹操是一位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在老百姓的眼里,他是阴险狡诈的白脸*雄;在读书人眼里,他是文才卓异的文坛巨擘;在政治家的眼里,他是叱咤风云的乱世枭雄;在历史家的眼里,他是雄才伟略的盖世英豪,真实的曹操是一位怎样的人呢:让我们通过一首诗来初步了解一下这位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五、教学反思
在上完这节《课外古诗词诵读》的课程后,我对于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做了一些思考。我发现,在课堂上,学生们对于古诗词的兴趣还是很高的,他们愿意去探索那些美丽的诗句和深远的意境。但是,我也注意到,在理解一些生僻字词和诗句的深层含义时,学生们的掌握程度并不理想。
首先,我意识到,对于古诗词的字词理解,我可能需要更多地采用生动有趣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记忆。比如,通过故事、图片或是在课堂上做一些小游戏,让这些字词变得更有生活气息,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诵读体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古诗词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其次,我发现学生在诗句解析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我考虑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引入更多的对比分析,让学生通过比较不同诗词的异同,来加深对修辞手法和意象的理解。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对诗句的理解,这样可以更好地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实践活动方面,我觉得分组讨论和诵读体验对学生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在互动中学习,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合作能力,也使得古诗词的学习变得更加生动和有趣。不过,我也观察到,在小组讨论中,部分学生还不够积极主动。我打算在之后的课程中,更多地给予这些学生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自信,积极参与到讨论中来。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词的字词理解和诗句解析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修辞手法、意象等,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七上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诵读四首

七上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诵读四首

1.近体诗一般是要避免字面重复的,这首诗却有意打破 常规,“期”字的两次出现,特别是“巴山夜雨”的重 复使用,具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期”字的两次出现,特别是“巴山夜雨”的重复,正 好构成了音调与章法的回环往复之妙,恰切地表现了时 间与空间回环往复的意境之美,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 美结合;两个“期”一问一答,写出诗人羁旅难归的愁 苦。
潼关
潼关 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 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 山入潼关不解平。
【谭嗣同】(1865—1898), 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 清末维新派政治家、思想家,戊 戌变法“六君子”之一。其所著 的《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部 哲学著作,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 中的重要著作。
久远。
1、试分析诗歌所体现的意境。
天色苍茫,万古高耸的云山簇拥着这座古城,秋风 起,呼啸而至,吹散了细碎的马蹄声。莽莽大河冲向山 谷,可惜河谷狭窄,河水似乎也受到了极大的束缚。秦 岭山脉蜿蜒至潼关,只知道巍峨险峻,不知晓平坦为何 物了,此等桀骜不驯之态真令人赞叹佩服!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簇拥。
潼关:在今陕西潼关县北,关城临黄
潼关 河,依秦岭,当山西、陕西、河南三 省要冲,历来为军事重地。
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拘束。
这首诗反映着诗人豪迈奔放的激情和冲 决封建束缚、追求思想解放的愿望,而这愿 望,这激情,同当时神州大地上正在崛起的 变革图强的社会潮流,是完全合拍的。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 )
A. 《秋词》描绘了一幅鹤飞冲天的画面,在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倾诉诗人
的情 怀。
B. 这首诗采用了直抒胸臆的写法,形象地表达出作者对秋天的独特感悟。

课外古诗词诵读《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夜上受降城闻笛》-七年级语文上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夜上受降城闻笛》-七年级语文上册

诗歌朗读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xiáng
回乐烽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lú
诗意速通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烽火台名
译文:回乐烽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 月色犹如秋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芦笛
指出征或戍边的军人
译文: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笛,惹得征人们 一夜都在望乡。
走近作者
李益(748—约829),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 人 , 中唐边塞诗的代表诗人 , 其边塞诗虽不乏壮词, 但偏于感伤,主要抒写边地士卒久戍思归的怨望心 情 , 不复有盛唐边塞诗的豪迈乐观情调。擅长绝句, 尤其工于七绝。代表作有《送辽阳使还军》《夜上受 降城闻笛》。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贞元元年(785) 起,李益佐灵州大都督杜希全幕,约四五年之久,诗 当作于此时。受降城,指西受降城,故址在今内蒙古 杭锦后旗乌加河北岸。一说,指唐代灵州的受降城, 故址在今宁夏灵武西南。
岑参
cén shēn
强欲/登/高去,
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
bàng 应傍/战场/开。
诗意速通
强欲登高去 ,无人送酒来。
勉强
重阳节有登高、赏菊、饮酒以避 灾祸的风俗
译文:(九月九日重阳节)我勉强地想要(按照 习俗)去登高(饮酒),却没有人来送酒助兴。
旁边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译文:(我)在远方怜惜故乡长安的菊花, (这时它们)应在战场旁边盛开。
2.“寻常”“几度”在诗中有什么作 用?
这两个词语体现了诗人与李龟年当年 正值人生盛时,同处权贵之家的经历, 表达了诗人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峨眉山月歌等四首)课件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峨眉山月歌等四首)课件

以及对彼此现状的感叹。诗很短,刚开头即煞尾,连一句也不
愿多说,更让人体味到那种深沉的悲哀。
边塞诗 反映边塞生活的诗歌。
思想内容: 1、描写边塞奇特风景。 2、表现建功立业的豪情,报效祖国的激情或壮 志难酬的愤懑。 3、反映战争的残酷和战士的艰苦生活。 4、表现征人思乡、闺中念远的边愁。
整体感知
让我们回顾下课文内容
不舍地去向渝州。
主旨归纳
这首诗通过对月夜
行船所见的描写,描绘
了一幅优美的峨眉山夜
间的景象,抒发了诗人
江行思友之情。
重点赏析
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全诗意境明朗, 语言浅近,音韵流畅。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秋”字既点 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 巧妙。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次句
诗词解读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半圆的秋月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月光
青衣江
今夜
夜发清溪向三峡,
出发 下:顺流而下
思君不见下渝州。
指峨眉山 月。一说 指作者的 友人。 渝州:重庆一带。
诗词翻译
高峻的峨眉山巅悬挂着半圆的秋
月,月影静静地倒映在缓缓流动的平
羌江水之中。夜间乘船从青溪驿出发,
直奔三峡,想念你却难以相见,恋恋
诗词解读 江南逢李龟年
李龟年:唐玄宗 时著名乐师,擅 长唱歌。安史之 乱后,流落江南。
杜甫
经常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指殿中监崔涤, 唐玄宗的宠臣。
今湖南一带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春末。落花的寓意甚多,人衰 老飘零,社会的凋敝丧乱都在 其中。 李龟年

部编版七上课外古诗词诵读精练题(四首诗全)

部编版七上课外古诗词诵读精练题(四首诗全)

《江南逢李龟年》
一、理解性默写: 1、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常被用来表达久别重逢,幸会难 得的心情的两句是: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2、《江南逢李龟年》中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表明对开元盛世 的无限眷恋的两句是: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二、选择题:
1、对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一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诗的前两句中,“寻常见"“几度闻”,既写出李、杜交往之密、友谊之深,又 从一个侧 面表现“开元盛世"的繁华。 B.诗的最后一句中,“落花时节"比喻诗人和李龟年潦倒凄凉的处境和唐王朝国运 的衰落。 C.诗的前两句叙事,后两句直抒胸臆,全诗运用映衬对照的手法来凸现主题。 D.全诗既流露出对"开元盛世"的留恋,又流露出"风景依旧,人事全非"的感慨。 【解析】C 后两句直抒胸臆,映衬对照的手法来凸现主题。非直抒胸臆,对照反 衬手法。
3、赏析“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 答:现在正好是江南风景秀美的时候,在这暮春季节再次遇见了您。“落花时节” 比喻 国运衰微,人生落魄,盛时不再。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沉沦身世,表 达了诗人 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对自身身世飘 零的深切感 伤。
D 、整首诗寄托着诗人对饱经战争忧患的 人民的同情,对早日平定 安史之乱的渴望。 解析:C 表达的是诗人的思乡之情。
三、简答题
1.这首诗写到了哪个传统节日?从诗中哪些地方能够看出?
答:重阳节;“登高”“送酒”“菊”。(出此中一点即可)
2.遥怜”二字别有神韵,请从艺术表现手法以及表达思想感 情这双方面加以简析。
4、请写出你对“落花时节”的三种理解。 答:既是明叙相逢的季节,又暗喻唐帝国由盛入衰的局面,作为人生的岁月,两 人又 到了落花时节的暮年。

七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诵读四首

七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诵读四首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故乡
岑参
勉强
重阳节有登高赏菊饮酒以避灾祸的风俗。
强 欲 登 高 去,
无 人 送 酒 来。
可怜
遥 怜 故 园 菊,
应 傍 战 场 开。
靠近
诗词翻译
九月九日重阳佳节,我勉强登 上高处远眺,然而在这战乱的行军 途中,没有谁能送酒来。我在远方 想念长安故园中的菊花,这时大概 靠近在这战场零星的开放了。
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 官归京》。现存诗三百六十首。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 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 佳作。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有《岑参 集》十卷,已佚。今有《岑嘉州集》七卷(或为八卷)行世。 《全唐诗》编诗四卷。
诗词解读
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诗词解读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李龟年:唐玄宗 时著名乐师,擅 长唱歌。安史之 乱后,流落江南。
经常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指殿中监崔涤, 唐玄宗的宠臣。
今湖南一带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春末。落花的寓意甚多,人衰 老飘零,社会的凋敝丧乱都在 其中。
李龟年
பைடு நூலகம்
诗词翻译
当年在岐王府里经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 也曾多次听到你的歌声。如今正是江南一派大好风光 的时候, (没想到)在这落花时节又与你重逢。
主旨归纳
这首诗通过诗人追忆 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及描 写现实两人重逢的场景, 表达了诗人对唐王朝盛衰 变化的苍凉感叹,以及对 彼此现状的悲叹。



日 思 长
岑 参



作者名片
岑参(约715—770),唐代边塞诗人,江陵(今湖北荆州 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 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 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 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 其幕府判官。大历五年(770年)

七上《课外古诗词诵读四首》专练(附答案)

七上《课外古诗词诵读四首》专练(附答案)

七上《课外古诗词诵读四首》专练(附答案)秋词(其一)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因支持变法而遭贬谪时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B.诗的前两句先弃“逢秋悲寂寥”的常情,后立“秋日胜春朝”的新见。

C,“排”是排开、推开的意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白鹤一飞冲天的气势。

D.全诗通过对秋景的细腻描绘,营造了萧瑟空虚、冷落凄凉的感伤氛围。

2.刘禹锡的《秋词》(其一)中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唱出了昂扬的励志高歌(或直接赞颂秋天胜春天)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后两句诗通过描绘晴空中排云而上的白鹤形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诗的前两句采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5.简析“涨”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古诗词诵读四首

课外古诗词诵读四首

【理解诗意】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回乐烽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 月色有如秋霜。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
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
【赏析】
本诗的前两句描写了一幅边塞月夜的 独特景色:举目远眺,蜿蜒数十里的丘陵 上耸立着座座高大的烽火台,烽火台下是
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 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现存诗三百六十首。对 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 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风格 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有《岑参 集》十卷,已佚。今有《岑嘉州集》七卷(或为 八卷)行世。《全唐诗》编诗四卷。
【理解诗意】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 强:勉强 强 欲 登 高 去, 无 人 送 酒 来。 登高:重阳节有登高赏菊 遥 怜 故 园 菊, 饮酒以避灾祸的风俗 怜:可怜 应 傍 战 场 开。
2、请写出对“落花时节”的三中理解。
(1)明写相逢的季节。 (2)暗喻唐帝国由盛入衰的局面。 (3)作为人生岁月,两人又到了落花时 节的暮年。
3、赏析后两句诗“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 又逢君”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
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时世和沉沦身 世,抒发对时世之凋敝丧乱与人生凄凉飘 零的感慨之情。
【主旨归纳】
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 诗歌通过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从多角 度表现了戍边将士浓烈的乡思和满心的 哀愁之情。
【练习题】
1、诗中“沙似雪”、“月如霜”两个生动 的比喻,形象地描绘出边塞怎样的环境特点?
“沙似雪”和“月如霜”两个生动 的比喻描绘出一种寒冷、凄凉的环境特 点。
2、“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描写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教授《课外古诗词诵读》这一课时,我发现学生们对于古诗词的兴趣还是比较浓厚的。在导入环节,通过提问日常生活中的体验,成功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为后续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在理论介绍环节,我尝试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解释古诗词的基本概念和韵律特点,但从学生的反应来看,这部分内容可能还需要更生动的例子或者更直观的演示来帮助他们理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考虑使用多媒体课件或实物展示,让抽象的理论变得更具象,便于学生吸收。
2.培养审美情趣:感受古诗词的音韵美、意境美,学会品味和欣赏诗词艺术,提高审美能力;
3.提升思维品质:通过分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培养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提升思维品质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朗读技巧与节奏感: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古诗词,掌握诗词的韵律和节奏,感受古诗词的音韵美。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古诗词的基本概念,包括它的结构、韵律和修辞手法。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们用精练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情感和意境。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以《登鹳雀楼》为例,分析这首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这首诗如何通过短短的几行字,展现出壮阔的景象和深刻的哲理。
举例:《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要求学生通过朗读,体会诗句的平仄和节奏。
(2)诗词基本意思和主题: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内容,掌握诗词的主题思想。
举例:《望庐山瀑布》中描绘了瀑布壮丽的景象,要求学生理解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修辞手法与表达技巧:分析古诗词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朗读效果。

七上前四首课外古诗词诵读

七上前四首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外古诗词诵读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作家作品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2.诗歌大意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

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上。

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到了渝州就看不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了,多么思念啊!3.诗歌主旨本诗描写了峨眉山月的优美景致,描绘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的江行体验和对朋友依依惜别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家乡恋恋不舍的无限情思。

4.名句赏析“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

“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

以“秋”字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

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入”和“流”两个动词,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

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5.推荐阅读铁杵成针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相传李太白在山中读书,还没有读完,就放弃离去了。

过了小溪,看见一位老婆婆正在磨铁杵,李白感到奇怪便问她,老婆婆回答:“我想要做针。

”李白问道:“铁杵磨成针,能行吗?”老婆婆答道:“只需功夫深!”李白被她的毅力与意志所感动,就回到了山上完成学业。

老婆婆自己说她姓武,现在磨针溪旁有武氏岩。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作家作品杜甫(712—770),字子美,诗中常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

其先代由原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

其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而被称为“诗史”。

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

七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诵读四首

七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诵读四首

23
精品教学课件PPT
诗词解读
夜上受降城闻笛
烽火台名。在 李益
西受降城附近。
回乐烽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一作“城上”, 一作“城下”
24
精品教学课件PPT
笛子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指出征 或戍边 的军人。
25
精品教学课件PPT
诗词翻译
回乐烽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 秋霜。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一夜间征人个个 眺望故乡。
10
精品教学课件PPT
诗词解读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李龟年:唐玄宗 时著名乐师,擅 长唱歌。安史之 乱后,流落江南。
经常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指殿中监崔涤, 唐玄宗的宠臣。
11
精品教学课件PPT
今湖南一带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春末。落花的寓意甚多,人衰 老飘零,社会的凋敝丧乱都在 其中。
7
精品教学课件PPT
主旨归纳
这首诗通过对月夜行 船所见的描写,描绘了 一幅优美的峨眉山夜间 的景象,抒发了诗人江 行思友之情。
8
精品教学课件PPT
江 南 逢 李 龟杜 年甫
9
精品教学课件PPT
作者名片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河南巩县(今河南巩 义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 后人尊称为“诗圣”,与 “诗仙”李白并称为 “李杜”。其诗多是反映现实、忧国忧民的诗 篇,被称为“诗史”,风格沉郁顿挫。代表作 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 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 《无家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 军收河南河北》《春夜喜雨》

七上前四首课外古诗词诵读-

七上前四首课外古诗词诵读-

---------------------------------------------------------------最新资料推荐------------------------------------------------------七上前四首课外古诗词诵读-课外古诗词诵读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作家作品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2.诗歌大意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

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上。

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到了渝州就看不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了,多么思念啊! 3.诗歌主旨本诗描写了峨眉山月的优美景致,描绘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的江行体验和对朋友依依惜别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家乡恋恋不舍的无限情思。

4.名句赏析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

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

以秋字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

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入和流两个动词,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

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1/ 8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5.推荐阅读铁杵成针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相传李太白在山中读书,还没有读完,就放弃离去了。

过了小溪,看见一位老婆婆正在磨铁杵,李白感到奇怪便问她,老婆婆回答:我想要做针。

李白问道:铁杵磨成针,能行吗?老婆婆答道:只需功夫深!李白被她的毅力与意志所感动,就回到了山上完成学业。

老婆婆自己说她姓武,现在磨针溪旁有武氏岩。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作家作品杜甫(712770),字子美,诗中常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

七上课外古诗词四首

七上课外古诗词四首

七上课外古诗词四首
《七上课外古诗词》是中国初中七年级语文课本中的一本课外
读物,其中包括了许多经典的古诗词。

下面我将为你介绍其中的四
首古诗词。

第一首是《登鹳雀楼》。

这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描述了
登高远眺的壮丽景色,表现了诗人豪迈的抱负和追求卓越的精神。

第二首是《静夜思》。

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通
过描绘寂静的夜晚和孤独的心境,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第三首是《春晓》。

这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通过描绘清
晨的景色和万物初醒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命的
热情。

第四首是《江雪》。

这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作品,通过描绘江
边飘雪的壮丽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命的热爱。

这四首古诗词涵盖了登高远眺、寂静夜晚、春天清晨和飘雪江
边等不同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感悟,展现了古代诗人对
自然和生命的独特理解,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人文内涵。

这些诗词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珍贵遗产,对于我们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秋词》《夜雨寄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潼关》PPT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秋词》《夜雨寄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潼关》PPT课件

再 读 诗 词
七言绝句的节奏一般可这样划分:或2/2/3,或2/2/2/1,或2/2/1/2。 韵脚诵读的重音和语调处理也应根据诗歌的情意表达而定,韵脚一般要读 出延长音。
诵读练习建议:(1)节奏要读得分明;(2)古人常常击节而歌,可 以用指关节轻击课桌来配合诵读节奏;(3)韵脚要读出延长音;





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中国清末著名
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其所著的《仁学》,是维新派
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
公元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谭嗣同参加领导戊戌变法, 失败后被杀,年仅33岁,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方法小贴士

1.阅读课本上关于四首诗的注释和解读,初步理解
《秋词》其一 《夜雨寄北》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潼关》
部编版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汇报人:XXX
壹 本课目标 贰 初读诗词 叁 再读诗词 肆 诵读创作
本 课 目 标
1.诵读古诗词,读出古诗词的节奏、韵律,体会诗歌的声韵美。 2.通过诵读,理解诗歌大意,学习品味赏析诗歌。 3.背诵四首诗。

知 人 论 世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 在公元1192年写的一首抒情诗。作者积极主张抗金,却 备受排挤,年近七旬被斥罢归乡,虽远离朝堂,但报国 之志却从未消退。
知 人 论
《潼世关》
谭嗣同写这首诗时才十多岁, 当时随父赴甘肃上任,途经陕西 潼关,被北方的特有的壮阔风景 所震撼,欣然下笔,遂有此诗。



方法小贴士


(1)在反复诵读、感知诗意的基础上背诵诗歌。

七上《课外古诗词诵读》后四首

七上《课外古诗词诵读》后四首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状元成才路
何时将要。
回头说,追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今对译
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 定归期,今晚巴山下着大雨,秋 水涨满池塘。何时将要与你重新 聚首,在家中的西窗下一起剪烛 长谈。追述我独居巴山的客栈中 面对夜雨的心情。
主旨归纳
这首诗通过写在巴山 夜雨时思念妻子并想象重 逢时的情景,抒发了诗人 漂泊他乡时对妻子的思念 之情。
考题演练
1. 诗中两次提到“巴山夜雨”,你分别是怎样 理解的?
前一句是写实,后句是想象会面时对此 时情景的描述,两次出现构成了音调和章法 的回环往复之妙。
2. “巴山夜雨涨秋池”中“涨”字用得极其生 动,说说妙在哪里。
“涨”既写出巴山秋水注满池塘的夜雨 景象,又流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从 而衬托出诗人深重绵绵的愁思。“涨”字一 词,用词准确,富于动态感。
3. 结合诗境体会“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 夜雨时”这一虚写的妙处。
这两句是想象两人相逢后畅谈的景象, 以相见的欢乐来衬托自己思念的寂寞,把 思念的深情转化为重聚的希冀,更显得思 念情深。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陆游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诗 《秋词》(其一)刘禹锡
词 课 《夜雨寄北》李商隐
题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陆游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览 《潼关》谭嗣同 状元成才路
秋 词(其一)
刘禹锡
秋词(其一)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古诗词诵读
《峨眉山月歌》李白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峨 眉 山 月 李白 歌
作者名片
李白 (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李白是唐代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 仙”。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 代表作品:《静夜思》《春夜洛城闻笛》《将进酒》 《蜀道难》等。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半圆的秋月 月光 青衣江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今夜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出发 指峨眉山 月。一说 指作者的 友人。
诗词翻译
高峻的峨眉山巅悬挂着半圆的秋
月,月影静静地倒映在缓缓流动的平
羌江水之中。
夜间乘船从青溪驿出发,直奔三
峡,想念你却难以相见,恋恋不舍地
去向渝州。
主旨归纳
这首五言绝句通过写诗人在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望远,
表现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这
是一首言简意深、耐人寻味的抒情佳作。
夜 上 受 降 李益 城 闻 笛
作者名片
李益(748—约829), 唐代诗人,字君虞。以边 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代表作:《塞下曲三首》《夜上受降城闻笛》。
代表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勉强
重阳节有登高赏菊饮酒以避灾祸的风俗。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故乡
强 欲 登 高 去,
可怜
无 人 送 酒 来。
靠近
遥 怜 故 园 菊,
应 傍 战 场 开。
诗词翻译
九月九日重阳佳节,我勉强登上 高处远眺,然而在这战乱的行军途 中,没有谁能送酒来。我在远方想 念长安故园中的菊花,这时大概靠 近在这战场零星杜甫
李龟年:唐玄宗 时著名乐师,擅 长唱歌。安史之 乱后,流落江南。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指殿中监崔涤, 唐玄宗的宠臣。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春末,寓意甚多, 人衰落飘零、社会 凋敝都在其中。
李龟年
诗词翻译
当年在岐王府里经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
曾多次听到你的歌声。如今正是江南一派大好风光的
夜上受降城闻笛
烽火台名。在 西受降城附近。
李益
一作“城上”, 一作“城下”
回乐烽前沙似雪,
笛子
受降城外月如霜。
指出征 或戍边 的军人。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诗词翻译
回乐烽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 秋霜。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一夜间征人个个
眺望故乡。
主旨归纳
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 情的诗作,诗歌通过边塞月 夜的独特景色,从多角度表 现了戍边将士(包括吹笛人) 浓烈的乡思和满心的哀愁之 情。
时候, (没想到)在这落花时节又与你重逢。
主旨归纳
这首诗通过诗人追忆往 昔与李龟年的接触及描写 现实两人重逢的场景,表 达了诗人对唐王朝盛衰变 化的苍凉感叹,以及对彼 此现状的悲叹。
行 军 九 日 岑 思 参 长 安 故 园
作者名片
岑(cén)参(约715—770),唐代边塞诗人。 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
主旨归纳
这首诗通过对月夜行
船所见的描写,描绘了
一幅优美的峨眉山夜间
的景象,抒发了诗人江
行思友之情。
江 南 逢 李 龟 年 杜甫
作者名片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 诗人。 杜甫被后人尊称为“诗圣”,与 “诗仙”李白 并称为“李杜”。其诗多是反映现实、忧国忧 民的诗篇,被称为“诗史”。 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 《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 别》《无家别》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