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
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
日本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的 目标
从事 职 业 生 活 , 应 当 重 视 培 养 其 作 为 国 家 和 社 会 的 一 员 所 必需 的 正 义 感 、
孙好 勤 , 通讯作 者, 男, 1 9 6 4年 5月,山西万荣 入, 研 究员 , 大学本 科 ,
农学 学士 / 经 济学 学 士 , 主要 研究方向 : 休 闲农业与区域 发展。
日本思 想 政 治 教育 的 目标 与 内容
恩勤 途 内蒙古 民族 大 学政 法与 历史 学 院
摘要 :当前, 思想政 治教育工作也要 与时俱进, 必须 坚持 开拓 创 新。 思 想政 治教 育的 创新 , 不 能 局 限在 手段 和 方 法上 的创 新 , 也 需要 在思想政治教_ 育 的目标与内容上与时俱进 , 才能适应时代发展 的需要。
参考文献
[ 1 】 贾连 奇 . 高层 次农业 科技 人才 队伍建 设若 干 问题 的思考 [ C 】 . 农业 农
村 人 才 工作 的 理 论 与 实 践 , 2 0 1 ’ : 2 2 — 2 6
济学学术研讨会 论文集 , 2 0 0 4: 2 2 8 — 2 3 1
作者简介
温春生 , 男, 1 9 8 0年 1月 , 福 建三明人 , 助理 研 究 员 , 大学 本 科 , 法 学 学 士 主 要研究方 向: 农 业 经 济 与 政 策 、人 力 资 源 管 理 。
本 文旨 在 通 过 阐述 和 分 析 日 本 思 想政 治教 育 目标 、 内容 , 试 图提 供 对
学 教 育 骱 段 ,“ 通 过 培 养 日常生 活 必 备 的 各 种 能 力 , 使之 掌 握 社 会 生 活所 需
要 的基本的素质 、 能 力 。同时 , 培 养能 发 现 自身 个 性 的 素 质 ”; 中学教育阶 段 ,“ 培 养 自立 于 社 会 所 需要 的 素 质 、 能力, 同 时 根 据 学 生 多样 化 的 兴 趣 、 爱 好、 能力及适应 性等, 进 行 选 择 性 的 学 习”; 高 中 教 育 阶 段 ,“ 培 养 学 生
日本思想政治教育

日本思想政治教育之剖析一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从古至今,日本民族都是一个善于消化和吸收他国文化为我所用的民族,因而日本文化实际上是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杂糅体。
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理论也不例外,也有本土理论和外来理论两大来源。
(一)本土思想和理论1、神道教理论教义。
神道教是日本最早的宗教,神道教的理论教义包涵:神国观念。
日本以神国自居,大肆宣传大和民族的优越性,吹嘘上天赋予了日本统治世界的权利。
靖国神社就是当时日本社会为大力推行神国观念教育而确立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爱国”场所。
事实上,神国主义观念历来就是日本军国主义穷兵黩武和法西斯独裁统治的终极劣根:皇国史观和天皇崇拜。
这一观念的主要内容是:既然大和民族是由神选定的最优秀的民族,都是天照大神的子孙,那么天皇就是现实人间的“活神”,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日本要以天皇的名义统一世界,因而日本民族所进行的一切都是为了完成神的意志而进行的“圣战”。
这实际上是赤裸裸的军国主义思想政治教育。
因为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造就一代又一代绝对服从天皇指挥、忠诚于大和民族、可为天皇尽忠殉节的忠臣良民,为日本天皇发动侵略战争赢得万民拥护。
当然,正如前面所说,日本的神道教理论并非纯粹的本土理论。
在古代社会,神国主义思想在其形成过程中,吸收了儒学、佛教和道教思想;在近代社会,神国主义思想又掺入了国家主义和军国主义思想,融合成为日本发动对外侵略战争的理论支持。
2、武士道精神。
日本人崇拜一切形式的武士道精神。
武士以刀剑效忠主君为职业生活、社会生活,以修文练武为业,自幼接受超斯巴达式的严格军事训练和忠诚及献身等思想教育,以培养实干能力、尚武精神和奉献精神。
武士道的主要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传授武艺,这是武士的职业技能教育;另一方面就是灌输武士道精神,这实际上就是武士的思想政治教育。
日本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武士道精神不仅要求武士信佛敬祖、崇尚武勇,而且还要求武士们忠于主君、忠于日本国,重恩义轻生死、甘愿为主君和本家族的利益牺牲自己。
日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其现实启示

日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其现实启示日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过程。
这种教育始于日本明治维新后,旨在培养新一代的国家建设者和领导者。
经过多年发展,日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备的教育体系和教育方法。
日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担当意识。
在思想政治课程中,学生被引导去思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了解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并被鼓励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公共事务。
这种教育使得学生们具备了为社会贡献的意识和实践能力,并且有助于塑造他们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日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追求知识与实践的结合。
传授理论知识的教育者还引导学生们了解社会动态和时事热点,鼓励他们通过参加模拟法庭、辩论赛、实地调研等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提升其思维和判断能力。
这种教育方式使得学生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和理论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培养了他们的综合素质。
日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视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
学生们在课堂上不仅仅是被动接受知识,更多是通过课题研究、小组讨论等形式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这种教育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思维。
日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课程内容的过度理论化和教学方法的单一化导致学生们对这门课程缺乏兴趣。
尽管以实践为主题的教育活动有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但由于缺乏相关的评估体系,这些活动往往无法被有效地纳入学生的综合成绩中。
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容易被政治利益所影响,存在着被用于灌输某种特定政治思想的风险。
日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也对其他国家的教育发展具有启示。
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教育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教育应该鼓励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使得他们成为主动学习者和创造者。
日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知识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不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内容的异同

不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内容的异同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和引导人们正确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和伦理道德观念的一门科学。
不同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内容会因历史、文化、制度等方面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本文将对中国、美国和日本三个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内容进行比较分析。
一、中国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内容的特点与异同点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内容有以下特点:1.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强调旗帜鲜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并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革命意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强调国家利益和集体主义。
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强调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倡导全体人民团结一心为实现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而奋斗。
与中国不同,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内容有以下特点:1.强调个人权利和自由主义。
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个人权利意识和自由主义观念,强调个体的自由选择和个人价值的实现。
2.重视民主和公民素质。
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公民素质,强调公民的参与和社会责任,在教育内容上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
再来看日本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内容,它有以下特点:1.注重社会责任和公共利益。
日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共利益意识,强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强调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也要为社会作出贡献。
2.重视传统和道德教育。
日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道德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礼貌、诚实、努力等美德,在教育内容上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日本传统价值观。
以上是对中国、美国和日本三个国家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内容的简要比较。
虽然不同国家之间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总体来说,其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健康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和伦理道德观念,以推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每个国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都注重培养不同的价值观念和能力,以适应不同的历史、文化和制度环境。
日本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 ppt课件

05.09.2020
2
1.达成共识。 日本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表现出高度的政治性和组织化。 1984年,中曾根康弘曾指出:“教育荒废”的现象实际上是青 少年“心灵荒废”的表现,呼吁全社会动员起来关心青少年思 想道德教育。中曾根康弘曾亲自出马,领导日本进行第三次教 育改革,他所提出的教育改革的七条设想之一就是加强道德情 操教育。1988年,日本临时教育审议会在其发表的教改报告中 指出,“能否培养出在道德情操和创造方面都足以承担起21世 纪的日本的年轻一代,将决定未来的命运,当务之急是要加强 学校的道德教育”。日本文部省1988年度教育白皮书强调:道 德教育在培养心灵丰富的人的过程中,担负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针对这种状况,近年来,日本下决心提高道德教育的地位,在 学校培养目标的表述上,把战后提出的“智德体”的排列顺序 改为“德智体”。把思想政治教育列在了突出的地位。
日本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 经验及启示
一、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
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创新
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
05.09.2020
1
一、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 日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明确的政治目标。早在1950 年,日本政府就明确提出:“在远东,反共的最大 武器就是要启蒙日本国民。”因此,必须在日本开 展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使之成为培养反共防共国 民的工具。中曾根康弘上台后,把“国际国家”视 为他任期内的最大任务,认为实现“国际国家的日 本”是日本制定并推行自己德育政策的出发点,要 教育国民懂得在国际事务中,不仅要增加日本“作 为经济大国的分量”,而且要增加日本“作为政治 大国的分量”。可见,无论何时,日本思想政治教 育的中心内容都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民 主,其政治色彩十分突出。本的“道德教育”由政府指挥、文部省操作执行。如日本 政府在战后确立了全面主义道德教育体制,后来又确立了特 设道德教育体制;文部省实施教科书审定制度,通过审定教 科书,使其内容与当时政府的政治主张相吻合。日本对其道 德教育采取了国家全面干预的办法,由政府统一管理、统一 布置,有一整套强有力的行政干预措施和政策。通过建立从 文部省、德育研究机构、研究会、地区教育机构、学校等一 整套管理体制,国家从整体上抵制消极因素的副作用,推行 统一的民族价值观,促进学校道德教育系统化;较好地运用 行政和法律的力量来加强道德教育,使之适合社会发展的要 求;调节所有社会机构的作用,合理利用各方面资源。如 2000年,日本文部省决定对现行中小学德育课教学进行全面 改革,责成日本国立教育研究所对德育课教育问题进行研究, 并要求其在2001年以内提出关于中小学生德育课教学的指导 纲要建议等等。
日本的思想政治教育

➢ (三)突出学生的个性,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开展德育的基本前提和最终归宿点,因此,高度关 注和深入研究学生,有利于德育目标的实现。借鉴日本中小学 道德教育中以学生为出发点,开展特别活动课,进行阶段性分 层教育,不仅有利于我们克服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弊端,而且 有利于我们培养独立自主、全面发展并融入国际社会的中国人 。
的教育,是日本军国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 完完全全起到了为日本侵略扩张服务的政治目的。它教育国民 要信佛敬祖、崇尚武勇,而且还要求国民们忠于主君、忠于日 本国,重恩义轻生死、甘愿为主君和本家族的利益牺牲自己。 这种思想政治教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甚至极端的发展到 “武士道就是死,离开死非武士道”的地步。
(二)战后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惨败的日本在美国的影响下不得不走 上“民主化”的道路。政治体制的巨大变化使得日本思想政 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也随之而变,从而有了不同于战前的新鲜 内容。
1、民主主义教育:承认个人的价值和尊严,追求真理和正义, 注重劳动与责任,提倡独立自主的精神。民主政治下的教育 制度应该是根据个人的能力和素质提供教育机会的机构,避 免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科书的统一化,承认教师在教育 中的自由。《教育基本法》第八条规定说:“(政治)教育必 须尊重作为有健全判断能力的公民所必要的政治教养。”
➢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紧密联系,显示社会和学生的实 际,注重现实性和针对性。日本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本国的实 际相结合,针对社会中出现的问题施以教育,有效地预防了 社会问题的扩大化。
➢ (二)少图形式,重求实效。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大 弊端是形式主义严重,创造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不够,实 效性有待加强。我们看到,日本的思想政治教育表面上不动 声色,不图形式,但重实效。这样做不但没有削弱思想政治 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反而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这给 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较好的参照。
日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其现实启示

日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其现实启示近年来,日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备受关注,不仅是因为日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发展进程中所取得的成就,更是因其在提升学生素质和培养社会有用人才方面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而日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启示对于其他国家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至关重要。
日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启示在于其不断完善的体系建设。
在日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停留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范畴,而是通过建立“综合主义”的教育体系,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各个学科和方面中,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这种体系建设的完善,不仅确保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性和科学性,更是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思想政治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机会。
日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启示在于其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培养。
在日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再是单向、僵化的灌输式教育,而是强调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讨论、互动、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这种学生主体性的教育理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社会责任感,使其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现代人才。
日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启示在于其注重实践与体验教育。
在日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关注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更加重视学生实践和体验的机会。
通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社团活动等方式,学生可以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增长经验、锻炼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使其具备更强的应对社会挑战的能力。
日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启示在于其注重价值观塑造和人格培养。
在日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关注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培养,更加重视对学生的品德修养和价值观塑造。
通过开设伦理道德、公民教育等课程,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的提升,引导学生正确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其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良好公民素质的现代公民。
日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启示为其他国家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参考。
日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其现实启示

日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其现实启示日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对高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教育形式。
它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思想道德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并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日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始于1947年,当时日本新宪法颁布后,要求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恢复战前日本的错误思想观念。
由于历史背景的复杂性和社会环境的变化,日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直存在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日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内容不够丰富、教学方法不够灵活等问题。
教材内容有限,并且往往偏重于灌输知识,缺乏交流和探讨的平台。
教学方法普遍偏向于传统的讲授式,缺乏互动和实践的机会。
日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着政治立场不中立的问题。
由于政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干预,导致了一些教师和教材倾向于宣传特定的政治主张,影响了学生思想独立性的发展。
日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和监督机制不完善。
当前的考试和评价体系过于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考试技巧,而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效果。
而这种导向又进一步加剧了对于知识灌输和应试教育的倾向。
对于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从日本经验中得到一些启示。
应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包括丰富多样的内容,既要传授基本的法律和政治知识,又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注重互动和实践,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思想政治教育应坚持中立原则。
教师和教材在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时,应坚持中立公正的原则,不偏袒某一特定政治立场。
学生应该具备思想独立性,能够客观、理性地对待社会和政治问题。
需要建立有效的评估和监督机制。
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建立科学、全面的评估机制,可以更好地反映教育的实际效果。
日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启示为我们提供了一些重要的经验和教训。
在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我们应该注重内容和方法的丰富多样性,坚持中立原则,并建立有效的评估和监督机制,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日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其现实启示

日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其现实启示日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直备受关注,因为它承载了许多国家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
近年来,日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应运而生。
它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需要关注现实问题和思考未来发展。
本文将探讨日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其现实启示。
1、宪法意识教育宪法意识教育是日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
日本法律规定,所有学生必须学习宪法。
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许多高校在宪法教育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教材过时,教师缺乏经验等。
此外,很少有学校将宪法教育与校内活动、学生家长会议等结合起来,使教育的有效性受到了质疑。
2、思想性课程的落实问题思想性课程是日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然而,它由于其广泛性、个性化等特点,很难被完全发挥。
除此之外,思想性课程在实践中缺乏切实可行的指南。
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经济压力等问题,也限制了学生参与思想性课程的积极性。
3、跨文化交流教育日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着重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但是,跨文化交流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的。
一些学生由于其工作、家庭责任等原因,无法参加国际教育项目。
另外,大多数高校的跨文化交流教育仍然缺乏实践性和现实性,只是以简单的语言交流、海外旅游等单纯的形式存在。
加强宪法意识教育应从教材、教师、教学以及校内外活动等方面入手。
首先,应更新教材,注重对宪法的新解释和新理解。
其次,应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经验,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开展宪法教育。
此外,应与社区、政府机构、媒体等建立更好的沟通渠道,关注社会问题和公众意见,提高宪法意识教育的质量。
推进思想性课程的创新改革,需要采取多种形式,结合学科特点;建立与市场、企业的合作,针对性地提供职业技能和职业质量的提高;促进学生与师生之间的互动沟通、生成文化、文化创造力,以及课程的质量保证与成果公开。
提高跨文化交流教育实效,应从项目的组织、内容、形式等多方面进行。
例如,组织学生参加一年或两年的海外交流学习计划;增加学生参加国际院所开设的课程和培训;建设校内与外部机构的合作项目,包括国际学术交流、社区参与、集体旅游等多种形式。
日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其现实启示

日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其现实启示日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直以来备受关注,作为东亚国家的一员,日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中国的影响,但也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发展轨迹。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日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但同时也蕴含着许多值得借鉴和学习的经验和教训。
本文将对日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深入探讨,并对其现实启示进行分析。
一、日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1. 推崇自由和平等日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直倡导自由和平等的理念,鼓励学生思考问题、发表观点,提倡多元化的思想交流和碰撞。
在日本高校,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科和研究方向,发表个人观点和见解,不受传统观念和权威约束。
这种自由开放的教育环境,培养了很多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为日本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2. 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日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重视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除了传授学科知识,日本高校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交流能力、领导能力等综合素质,使他们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3. 多元化的教育模式日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倡导多元化的教育模式,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外,还注重实践教学和社会实习,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而且,学校还鼓励学生参加社会活动和义工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使他们不仅在学术上有所成就,更能在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
1. 教育资源不均衡日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教育资源不均衡。
由于日本高校数量众多,不同学校之间的教育资源配置存在较大差异,一些名校拥有丰富的师资力量和先进的教学设备,而一些地方性的学校则面临着师资力量匮乏和教学条件欠佳的困境。
这种教育资源不均衡导致了学生的学习机会和发展空间不均等,制约了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的实现。
2. 学术腐败问题严重日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一些学术界存在严重的学术腐败问题,一些教授和学者以权谋私、贪污腐化,干扰学术正常秩序,损害学生和社会的利益。
第六章 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简介

第六章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简介第二节日本近代的思想政治教育一、明治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1868年倒幕派的宫廷政变,明治维新开始掀起了日本近代历史的篇章明治维新遇到的难题:客服幕藩体制造成的国内危机改革封建制度对抗欧美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达到的目标:取得国家和民族的独立采取的措施:科教兴国一是为建设富国强兵的资本主义国家早就一大批管理人才和科技人才。
另一个是培养国家统一、社会发展的思想基础——国民意识儒学家元田永孚派为代表的保守势力,想方设法左右明治维新变革,强调“仁义忠孝”。
以伊藤博文为代表的实权派力主学习德国的国家主义,建立君主立宪制,保留君主制。
1884年,森有礼把德国的国家主义与”日本的天皇制国体”结合起来,建立起天皇制近代教育体质。
《教育敕语》教导学生忠皇室、爱国家、孝父母。
成为皇朝长治久安的国民教育原则。
天皇成为最高的道德化身,享有绝对的权威,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主宰者。
二、大正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1912—1926年)时期:垄断资本主义国家行列公民教育:以培养国家主义的理想公民为目的,强调受教育者对国家的绝对服从,具有浓厚的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气息。
公民思想教育产生的背景:1、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世界经济危机2、1918年首先爆发于富山县而后扩展至日本全国的米骚动。
3、1923年的关东大地震,给日本带来极大震动,是的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经济遭受沉重打击。
为专家为己,转移矛盾,日本统治者推行扩张主义政策。
三、昭和前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军国主义教育:是指日本政府和军部为加紧向外发动侵略战争,把国家置于军事控制之下,实行法西斯独裁统治。
军国主义思想教育:经济危机的扩大、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尖锐,日本变本加厉的扩大侵略战争。
1931年制造九一八事件,侵占中国东北,建立伪满洲国。
1937年,制造卢沟桥事变,向中国发动大规模全面进攻。
1940年,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挑起太平洋战争。
特点:忠君爱国、天皇至上。
日本思想政治教育演讲稿(20页)

.....
3 、 20 世纪 80 年代后, 日本经济大国的 地位已经牢固, 在国际经济 新秩序中的位置已相当突出, 因而开始谋求政治大国的国际地位 。 在这样 的背景下, 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在深入了解日本传统文化的同时, 广泛了解 异国文化, 主动为和平的国际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以取得国际 社会的信 任和支持 。 声称 : 只有做一个真正的国际人, 才是一个出色的日本人 。
4• /1 8/2021
.....
•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 一)家庭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包括基础文化与儿童道德的教育 、 日本民族和日本社会各机构所接受的基 本行为规则的教育 、家庭中人与人基本行为规则的教育, 日本的妇女为了具备教育 孩子的能力,往往通过继续教育的方式来丰富自己的知识 。 日本有自发形成的母亲 读书会,通过读书和相互交流来提高培养孩子的能力, 日本还举办有有组织的家庭 教育组织,其中最重要的是家庭教育协会, 该协会通过开展家庭教育的学习讨论会 、 家长和教师的交流会,提高教育子女的能力 。(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现为道德教育,侧重于道德品质的培养和道德行为的塑造, 也包含了特定意义 的思想政治教育 。培养能承担各项社会义务的合格公民, 形成一定的道德价值观和 道德判断能力,直接的有规范的道德课 、 间接的有学科渗透 、特别活动 、 学生指导 、 隐蔽课程 。
4• / 8/2021
.....
• 当今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3 、 集团主义教育: 日本的封建武士道在日本现代化过程中衍生了两个精 神胎儿 , 一个军国主义, 另一个集团主义 。 这种日本式的集团主义把武士的 “ 忠诚意识 ” 升华为公民强烈的集体主义责任感, 因而同集体化程度最高 的社会的公民相比, 日本人对自己所属的团体, 如社会 、 公司等, 更有责任 感 。 看起来近乎荒谬, 然而事实确实如此, 这正是他们的干劲和效率的一部分 。 这种集体主义精神在日本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随处可见 。 日本的社会 和学校都强调树立集体观念 、 养成和群的性格 。 日本企业特别重视对职工进 行富有日本特点的企业精神教育 , 通过这种教育来培养职工对团体的忠心, 培养团体价值观, 难怪有人称日本的工作人员叫 “ 工作狂 ” 、“ 工蜂 ” 。 这种对企业的忠心意味着对自己所属的团体的忠诚, 从对小团体的忠诚逐 渐上升为对大团体 — — — 国家的忠诚, 形成了举国上下的推动日本飞速发展 的集体力量 。
日本思想政治教育

集团主义把武士的“忠 诚意识”升华为公民强 烈的集体主义责任感。
Thank you!
以“神道皇国”为信仰的道德教育
• 三教合流的民族文化(神儒佛) • 神祗信仰,突出地位 • 天皇信仰,天皇是权力的代表,民族统一和最高 利益的代表,具有超乎一般国家君主的特殊权威 • 效忠天皇 效忠企业
• 推动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没有彻泛起
伊势神宫
金阁寺
民 众 到 神 社 祈 求 新 年 好 运
以“武士道”为精神的道德教育
• 培养家臣对主君的忠节为核心 吸收 儒家的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理论化系统 化 日本军人的信条 • 集中表现为一种皇国主义的“忠君爱国” 思想,强烈的封建性欺骗性以及巨大的渲 染力和号召力
以“集团主义”为目标的道德教育
• 培养天皇制需要的工具,极端国家主义, 军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日本德育 的特点
日本德育的特点
• (一)日本传统德育的特点 • 1.以“忠诚”为中心的道德教育
• 2. 以“神道皇国”为信仰的道德教育 • 3.以“武士道”为精神的道德教育
• 4.以“集团主义”为目标的道德教育
以“忠诚”为中心的道德教育
• 日本著名学者森岛通夫: • 忽视“仁”和强调“忠”,应当被认为日本儒学 所独有的特征。 • 日本本土化的儒家思想与武士道精神结合,日本 传统的神道教(日本的神国观念与改造后的中国 道家思想) • 早在江户时代,对君主的义务观已远远优先于对 血缘者的义务观。从藩上升到国家,强调对领主 及天皇的顺从和忠诚
• 通过集团的力量来达到学生的个性发展( 集团主义与个性发展相结合)
(二)当代日本德育的特点
1. 德育目标: (1)大众性的德育目标;
(2)宽泛性的目标理解;
日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其现实启示

日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其现实启示【摘要】日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日本教育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体系结构。
通过对日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演变、体系结构和特点的探讨,可以发现其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起到了积极作用。
日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也给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益借鉴。
加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凸显,借鉴日本经验推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亦显得迫切。
未来的发展展望中,我们应该从日本的成功经验中吸取教训,不断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这对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日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历史演变,体系结构,特点,启示,我国高校,必要性,借鉴经验,发展展望。
1. 引言1.1 日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日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其在塑造学生思想觉悟和价值观念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高等教育阶段的重要一环,思想政治教育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具有正确的政治立场和社会责任感。
在当今日益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应该紧密结合时代背景和社会需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加强日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个人全面发展,更有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国家的长远发展。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日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直被认为是日本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社会责任感和民主意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日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演变、体系结构、特点以及启示,从中发现其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通过对日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日本教育体系中的成功经验和教训,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提供宝贵的启示。
对比研究日本和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异同,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和问题所在,指导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进和提升。
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21世纪日本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21世纪日本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21世纪日本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引言:21世纪日本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一个引人注目的话题。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迅猛发展,社会变革愈发加速,教育在塑造新时代的公民素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在这一背景下,日本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重点关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价值观和公民意识,以便他们能够适应全球化社会的挑战并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
一、历史回顾与主题意识培养:日本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历史回顾与主题意识培养。
教育者通过教授日本历史和文化,引导学生了解和理解自己的国家和民族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同时,通过讨论历史事件和问题,培养学生对社会和世界的敏感度,激发其对时事问题的关注,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主题意识。
这有助于学生从多个角度审视问题,并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力。
二、价值观培养与民主教育:价值观培养与民主教育是日本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另一个核心内容。
通过教育理念、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的传授,学校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并给予他们相应的道德指导。
民主教育是重要的一部分,学校鼓励学生参与学校事务管理和社区活动,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和参与感。
学生通过投票、辩论和社交活动等方式学会尊重他人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民主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国际视野与全球意识:21世纪日本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
在全球化社会中,学校教育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沟通和合作能力。
学生需要了解不同国家和文化的差异性和相似性,尊重并学习他人的文化。
学校可以组织文化交流活动、国际实习和交流项目,以帮助学生增进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了解和认知。
此外,学校还应提供日本和世界各地的时事教育,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分析国际社会中的重大事件和问题。
总结:综上所述,21世纪日本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历史回顾与主题意识培养、价值观培养与民主教育以及国际视野与全球意识三个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11/24
3
2.国家全面干预。 日本的“道德教育”由政府指挥、文部省操作执行。如日本 政府在战后确立了全面主义道德教育体制,后来又确立了特 设道德教育体制;文部省实施教科书审定制度,通过审定教 科书,使其内容与当时政府的政治主张相吻合。日本对其道 德教育采取了国家全面干预的办法,由政府统一管理、统一 布置,有一整套强有力的行政干预措施和政策。通过建立从 文部省、德育研究机构、研究会、地区教育机构、学校等一 整套管理体制,国家从整体上抵制消极因素的副作用,推行 统一的民族价值观,促进学校道德教育系统化;较好地运用 行政和法律的力量来加强道德教育,使之适合社会发展的要 求;调节所有社会机构的作用,合理利用各方面资源。如 2000年,日本文部省决定对现行中小学德育课教学进行全面 改革,责成日本国立教育研究所对德育课教育问题进行研究, 并要求其在2001年以内提出关于中小学生德育课教学的指导 纲要建议等等。
2019/11/4
7
2.感恩教育。
在日本特别重视对青少年的感恩教育。孩子们 最崇拜的就是自己的父母,这是家庭教育的成 功,让孩子知道父母为自己成长所付出的艰辛。 教育孩子知道感恩师长,是他们给了自己知识, 启迪了自己的智慧。教育孩子知道感恩自己的 朋友,是他们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候给了自己无 微不至的关怀,为自己排忧解难,渡过难关。
2019/11/24
2
1.达成共识。 日本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表现出高度的政治性和组织化。 1984年,中曾根康弘曾指出:“教育荒废”的现象实际上是青 少年“心灵荒废”的表现,呼吁全社会动员起来关心青少年思 想道德教育。中曾根康弘曾亲自出马,领导日本进行第三次教 育改革,他所提出的教育改革的七条设想之一就是加强道德情 操教育。1988年,日本临时教育审议会在其发表的教改报告中 指出,“能否培养出在道德情操和创造方面都足以承担起21世 纪的日本的年轻一代,将决定未来的命运,当务之急是要加强 学校的道德教育”。日本文部省1988年度教育白皮书强调:道 德教育在培养心灵丰富的人的过程中,担负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针对这种状况,近年来,日本下决心提高道德教育的地位,在 学校培养目标的表述上,把战后提出的“智德体”的排列顺序 改为“德智体”。把思想政治教育列在了突出的地位。
2019/11/24
5
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创新
战后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随着政治 体制的巨大变化而变化,以求更加贴近现实、 贴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贴近学生。内容 也是随着时代发展需要而不断补充和完善。 除了民主主义教育、团体教育和集团主义教 育三大类内容外,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2019/11/24
2019/11/24
4
3.加强立法。 立法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以全面深入的保证, 又是教育工作实施的依据。日本政府就是以立法的 形式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日本的《教育基本法》 和《学校教育法》是日本教育实施的依据,也是思 想政治教育实施的依据。在此基础上,日本设立了 一整套教育法令,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工作准 绳。日本政府亲自制定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内容, 并明确由政府主管教育的文部省执行。责权非常明 晰。
2019/11/24
8
3.体验性教育。 日本文部省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大力提倡并推广“体验学习” 活动。目的是培养青少年的生存能力、创造力、劳动观念和集 体协作精神。充分发展青少年的个性,充实学生的内心精神世 界,养成内在的道德性。主要内容有:自然体验、家务劳动体 验和耐苦生活体验等。日本文部省在1997年实施了“青少年野 外教育推进事业”,在全国范围开展让青少年走向野外进行自 然体验活动,规定每年7月20日至8月19日为“青少年野外教育 体验活动月”,以此使青少年形成刻苦、忍耐、自治、自理等 刚强之心和积极向上进取之心。为了培养青少年的吃苦耐劳精 神,日本学校给中小学生人为地设置磨难课程,对青少年进行 家庭劳动体验磨难教育。以此来增强青少年的人际交往能力、 组织活动能力和应变能力,同时也增强了青少年的学习兴趣和 动力。另外,在日本一些学校还开展“上山下乡”等活动。组 织学生到生活条件较差的农村、岛屿和边远地区去体验艰苦生 活,磨练青少年的意志,培养他们的“生存能力”和劳动品格。
日本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 经验及启示
一、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
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创新
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
2019/11/24
1
一、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 日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明确的政治目标。早在1950 年,日本政府就明确提出:“在远东,反共的最大 武器就是要启蒙日本国民。”因此,必须在日本开 展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使之成为培养反共防共国 民的工具。中曾根康弘上台后,把“国际国家”视 为他任期内的最大任务,认为实现“国际国家的日 本”是日本制定并推行自己德育政策的出发点,要 教育国民懂得在国际事务中,不仅要增加日本“作 为经济大国的分量”,而且要增加日本“作为政治 大国的分量”。可见,无论何时,日本思想政治教 育的中心内容都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民 主,其政治色彩十分突出。
2019/11/24
10
2019/11/24
11
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
日本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全方位的特征,非常注重 家庭、学校、社会的相互配合,形成一个辐射全社会的全方 位的思想政治教育网。除学校、家庭外还调动各种社会力量 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有:宗教教育、社区和社会工 作体系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主要有:灌输性、渗透性、体 验性、疏导性和全方位性。它的方法创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 面。
6
1.国际意识教育。
日本的国情是地小人多,资源匮乏,如果离开了国际 社会,它就难以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 育要求在深入了解本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广泛了解异 国文化,主动为和平的国际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以 此取得国际社会的信任和支持。强调“只有做一个真 正的国际人,才是一个出色的日本人”。所以,日本 特别强调对青少年进行国际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