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史前文明到夏商

合集下载

第一单元 从史前文明到夏商王朝

第一单元  从史前文明到夏商王朝
—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1046 公元前1046年 从史前时期到夏商王朝 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 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02年 公元前1046 1046年 公元前202年 公元前202 从两汉到南北朝的分合 公元前202 202年 589 589年 公元前202年—589年 隋的创制和唐的鼎盛 589年 960 960年 589年—960年 960年 1368 1368年 960年—1368年 两宋的繁荣和元的统一 1368年 1840 1840年 明的兴亡与清前期的强盛 1368年—1840年
【经典题示例】 经典题示例】
6.右图为山东嘉祥县汉代画像石上的黄帝像(拓片),对此材料的史学价值 右图为山东嘉祥县汉代画像石上的黄帝像(拓片),对此材料的史学价值 右图为山东嘉祥县汉代画像石上的黄帝像 ), 判断较合理的一项是 A.黄帝其人其事纯属后人想象不可信 . B.黄帝确有其人 . C.要证明黄帝确有其人还需材料佐证 . D.黄帝为汉代人 .
南朝(420--589) 南朝(420--589) (420-隋 (581-(581--618) 唐
(618--907) (618--907)
西夏(1038--1227) (1038--1227) 辽(916--1125) (916--1125) (1115--1234) 金(1115--1234) 五代 北宋(960) 唐

(前22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楚汉战争) 楚汉战争)
(前206(前206-前202)
西汉
(前 (前202)

(公元9) 公元9)
东汉
(25--220) (25--220)
东汉
(25-(25--220) --220)
魏(220--266) (220(221---263) 蜀(221--263) (222---280) 吴(222--280)

从史前时期到夏商王朝

从史前时期到夏商王朝

第一单元从史前时期到夏商王朝一、考试要求从史前时期到殷商社会中华文明的摇篮原始农耕诞生的时间;姜寨遗址的特征A原始农耕诞生的标志和意义A神话是早期先民创世的集体记忆A中华考古文化遗址的分布特征A 夏朝与二里头文化文献记载中的夏朝B二里头考古发现C 商朝与青铜文化商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直接文字记载的王朝;商朝的历史是信史B商朝青铜器的特征;甲骨文B 【单元导读】●距今一万年前后,我国远古先民已学会栽培稻、粟,进入农耕时代。

中国是世界农业主要起源地之一。

新石器时代考古发现,揭示出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八方雄起、丰富多彩的特点。

●夏朝完成了从原始社会到阶级社会的历史转折。

到商朝,国家形态是以商王为天下共主的方国联盟。

农业、手工业与商业的发展,特别是精美的青铜器制作技术和成熟的甲骨文字,说明商王朝是当时世界上发达的文明古国之一。

二、知识梳理1、时间观念中国历史分期中国古代王朝更替图2、空间观念:距今5000—4000年前,中华大地文明起源已如满天星斗,八方雄起。

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是部族迁徙、分合、冲突最集中的区域,也是中华文明融合、诞生的核心地区。

3、基础知识①中华文明的起源A.原始农耕:距今1万年新石器时代,南稻北粟。

(陕西临潼姜寨遗址、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B.神话传说:早期先民的集体记忆口耳相传;炎黄子孙。

C.中华文明诞生的核心地区:距今5000—4000年前,中华大地文明起源已如满天星斗,八方雄起。

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是部族迁徙、分合、冲突最集中的区域,也是中华文明融合、诞生的核心地区。

②《礼记》中的夏王朝:夏朝建立之前是“大同之世”,夏朝建立之后进入了“小康之世”。

“大同之世”是“天下。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从史前时期到夏商五朝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课件1华东师大版第二册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从史前时期到夏商五朝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课件1华东师大版第二册

盘古氏
伏羲氏
神农氏
有巢氏
炎黄二帝雕像
人类的早期文明为什么多以神话传说为 主要形式?其价值体现在哪里? 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对自 然的认识有限,因而往往借助想像解释周围 的各种现象,于是产生了神话。而传说中的 人和事,也往往被赋予神话的色彩。 神话传说不是真实的历史,但可以折射 出早期历史的影子,从中我们可以了解文明 起源的一些风貌,也可以将此作为文明起源 的证据。
900-1000万。
四川抽样调查: 26% 举家外出农户 20% 留守农户
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一)深刻背景
◆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老人农 业”“妇女农业”“小学农业”问题日益凸显
陕西抽样调查:
72%
55岁
“80后”“90后”青壮年劳动力(农民工) 务农农民平均年龄 妇女 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
——聚焦“谁来种地”“地如何种”
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二)紧迫课题 ◆“谁来种地”“地如何种”是一个问题的 两个方面
一、原始农耕
1、农业革命 2、中国农业的起步
•黄河流域
形成这种格局 的决定因素是 什么?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的国家。
•长江中下游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的国家。
南稻北粟 南北并立
•其它农作物的培育 黍、稷、菽、大豆
五 谷
黍 菽
稻 稷

原始农耕产生后的有什么意义?
对中国的历史发展带来哪些重大影响?
63% 83%
四川抽样调查: 务农农民 50 岁以上 54% , 60 岁以上 30%,70岁以上13%; 妇女60%; 初中及以下90%。
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一)深刻背景

第1课 史前时期与夏商西周更迭

第1课 史前时期与夏商西周更迭

二、夏商西周更迭
二、夏商西周更迭
明尊卑,分上下,区分阶级。
不同阶级有不同待遇。 要求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要符合自 己的身份,贵贱长幼之间要有明显的差别。
二、夏商西周更迭
(三)西周的兴衰 1. 西周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繁荣时期。各个民族、部落之间就
开始不断融合,华夏民族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形成。 2. 西周后期,奴隶主贵族统治日益腐朽。公元前782年,西周
(2070BC—1600BC) (1600BC—1046BC) (1046BC—771BC)
(771BC—476BC)
封建社会:
战国(475BC—221BC)——秦(221BC—207BC)——西汉(202BC—AD8)——东汉(25—220年)— —三国两晋南北朝(220—589年)——隋(581—618年)——唐(618—907年)——五代十国 (907—960年)——北宋(960—1127年)——南宋(1127—1276年)——元(1271—1368年)——明 (1368—1644年)——清(1636—1840—1911年)
• 义务:①服从周天子的命令;

②捍卫王室、镇守疆土、缴纳贡赋、朝觐述职、领兵从征
等义务。
“一不朝,削其职;二不朝,削其地;三不朝,六师移之。”
二、夏商西周更迭
王位之争
王位之争:周天子年老了,打算立下继承人。假如周天子有四个儿女:大儿子—— 二夫人所生,二儿子——大夫人所生,三女儿——大夫人所生,四儿子——大夫人所 生。王位应该由谁来继承呢?四个儿女各抒己见:
中国历史分期图解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 社会主义
半封建社会
社会
当今
距今约 170万年

高中历史高一历史《从史前时期到夏商王朝》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高一历史《从史前时期到夏商王朝》教案、教学设计
4.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史前时期和夏商王朝的社会性质及其演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史前时期和夏商王朝的历史资料、图片、文物等教学资源的观察、分析,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感知能力和思维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归纳法等方法,对史前时期和夏商王朝的历史现象进行总结,提高学生的历史概括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某一历史事件或现象进行深入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后作业: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4.教学评价: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包括课堂提问、小组讨论表现、课后作业、期中考试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和进步,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培养自我反思的能力。
5.教学拓展:
-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加深学生对史前时期和夏商王朝的认识。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实地了解史前文明和夏商文化的实物证据。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历史书籍,拓宽知识视野,提高历史素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环节,教师首先展示一幅史前时期的壁画或陶器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幅画或这件陶器来自哪个时期吗?它们又能告诉我们哪些关于史前时期的信息?”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我国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2.通过对史前时期和夏商王朝历史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从而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3.引导学生了解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积极意义,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夏商周的更替与文明发展的演变》

《夏商周的更替与文明发展的演变》

《夏商周的更替与文明发展的演变》古代中国历史上的夏、商、周三个朝代,是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中国文明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这三个朝代相继兴起和更替,见证了中国古代社会从原始部落向国家文明的转变,展现出了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积淀。

夏朝的兴起与特点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传说中由大禹建立,是中国史前文明向史书记载的过渡时期。

夏朝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青铜器,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提升,文字的出现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商朝的繁荣与衰落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封建王朝,商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有显著的发展。

商朝的兴盛时期,商人与手工业者的阶级逐渐形成,青铜器制作技术达到了高峰。

然而,商朝后期因为统治者腐败和社会矛盾激化而走向衰落。

周朝的建立与文明的继承周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古代社会从部落联盟向封建王朝的转变,周文王建立了封建制度,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基础。

周朝时期,礼乐教化开始兴盛,儒家、道家等思想开始形成,中国古代文明也在这一时期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文明的传承与发展夏商周三代的更替,标志着中国古代文明的不断发展和演变。

这一时期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传承,深刻地影响了后世的中国社会发展方向。

文明的传承和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各个朝代在这个过程中相互借鉴、发展,最终形成了中华文明的独特风貌。

古代中国的夏商周三代,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中国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这一时期的历史演变和文明发展的深入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变迁和发展规律,也能够更好地把握当下社会的发展方向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夏商周三代的更替,是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重要历史节点,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后世文明的传承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高一史前时期与夏商周更迭知识点

高一史前时期与夏商周更迭知识点

高一史前时期与夏商周更迭知识点史前时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人类通过石器等原始工具进行生产和生活。

随着时代的演进,史前时期向古代文明的兴起过渡,夏商周时期成为中国历史的重要里程碑。

本文将介绍高一史前时期与夏商周更迭的相关知识点。

一、史前时期的定义和特征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之初,史前时期是指人类尚未发展出文字,没有留下书面记载的阶段。

史前时期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石器时代:史前时期的最显著特征是人类使用石器进行生产和生活,根据所使用的石器材料和制作工艺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2.狩猎采集经济:史前时期的人类主要以狩猎采集为生,他们通过狩猎采集食物来维持生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程度较高。

3.社群生活:在史前时期,人类生活以部落或部落联盟为单位,形成原始社会。

社群成员之间通过血缘关系和彼此的合作来维持生活。

二、夏商周的背景和特点夏商周是中国历史上连续的三个朝代,其相继更迭与史前时期的结束及新的文明的兴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1.夏朝: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传说中的始祖是大禹。

夏朝的政治制度以封建制为核心,大禹治水等一系列的功绩被流传至今。

2.商朝:商朝继承了夏朝的政治制度,建立了更加完善的封建制度,并逐渐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国家。

商朝的历史记载较为详尽,铜器的使用也成为了商朝文化的重要特征。

3.周朝: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朝代,其建立者周武王击败商朝王朝建立了周朝,自称“天命”取代了商朝的统治地位。

周朝的政治制度以封建制为核心,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

三、史前时期与夏商周更迭的关系史前时期与夏商周更迭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过程,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1.物质文化传承:夏商周时期的社会制度、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等都承袭了史前时期的基础,例如石器的使用在夏商周时期得以延续并逐渐发展出更加复杂的铜器。

2.社会演进:夏商周更迭标志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演进,从原始部落的生产方式转变为封建制社会的形成。

第一讲:从史前到夏商周

第一讲:从史前到夏商周

第一讲:从史前到夏商周陈明华在探究本单元内容之前,我们先一起来分析两段单元概述。

【引例】单元概述的阐述单元概述是一个教学单元的教学内容、主题思想的高度概括。

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它是一个单元教学内容的灵魂。

如何阐述单元概述呢?举两例说明之:例一:教学参考资料上关于“第一单元从史前时期到夏商王朝”的阐述:本单元所讲述的是中国上古历史的一个重要阶段,即史前时期到夏商王朝时期的历史进程。

这是一个极其漫长的演化进程,大约经历了近五六千年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两个重要的历史时期。

第一个历史时期大约起始于距今1万年至七八千年间。

在此期间,生活在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原始先民率先发明了粮食的种植,开始进入农耕生活。

农耕的发明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伟大的经济变革,标志我国先民的生活方式,已由单纯依靠自然物的采集、狩猎的经济活动,逐渐过渡到生产性的经济活动。

从世界范围来看,以谷物的驯化种植为特征的生产性经济活动,在我国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各自经历了独立的起源和发展,这是我国先民对世界农业文明的重大贡献。

第二个历史时期最迟起始于距今四五千年前后,至夏商最终完成。

这是我国历史由原始平等的农耕社会逐渐向阶级社会的转化时期。

在我国境内各地发现的新石器后期的遗址遗物,向我们显示了此时的社会状况:原始平等关系已破坏、社会等级分层已经存在,凌驾于一般聚落或部落的政治实体也已产生。

文献记载的夏朝,古人遗址视为是“大同”到“小康”的历史转折点;已获得考古证实的商朝,不仅有成熟的文字,而且进入了青铜时代,说明阶级社会完全形成。

本单元通过对上述历史内容的叙述、讲解,向学生大致勾勒出我国早期文明的起源以及最终形成的历史轨迹和基本特征。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懂得神话与史实、传说与信史之间的关系与差异,了解史学研究是如何运用文献记载与考古资料的相互印证来获得确切可靠的历史知识。

【引例】单元概述的阐述(续)例二:教科书上的“第一单元从史前时期到夏商王朝”单元概述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

第1课 史前时期与夏商西周更迭

第1课 史前时期与夏商西周更迭

世袭制与禅让制的区别
制度
禅让制
开始人物 尧
王位

世袭制
产生方式
民主推举
父死子继 兄终弟及
时代
天下为公
天下为家
想一想:世袭制与禅让制有什么区别?
禅让制是我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民主推举首领 的制度,开始于尧担任部落联盟首领时。 公天下
世袭制是指一个家族世世代代世袭王位(帝位), 或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开始于夏朝。
前 1046 年
商纣
酒池肉林 修建鹿台 宠爱妲己 荒淫无道
商朝的发展?
(1)政治:商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 的国家,建立了庞大的军队。 (2)经济: ①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 还有规模较大的畜牧业;
②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明
(3)文化:甲骨文发展到成熟阶段
世界上迄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商代青铜器中最为精致的!
三星堆青铜人像
商朝虽然很强大也很成 熟,但是商朝末年,商纣王奢 侈残暴,最终和夏桀一样走向 了灭亡!
“武王伐纣”,思考商朝灭亡的原因以及西周建立的相关史实有哪些!
•夏桀,商纣的极端残暴统治激起了平民和奴 隶的不满和反抗;
•商汤和武王伐无道,除暴君,深得人心
•商汤和武王能重用人才,联合周边小国,部 落,抓住时机一起取胜
“禅让时代”结束,王位世袭制开始,“公天下”变 成“家天下”。
3 、夏朝建立强大的国家机器 设各种官吏;组建军队;制定刑法;修造监狱
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尧舜 禹

禅让制 王位世袭制
思考: 世袭制和禅让制有什么区别?
思考:启是怎样继承王位的? 世袭制与禅让制有什么区别?
禅让制
世袭制
才德 推举
血缘 相传

中国通史:从古史传说到夏商西周-今日头条

中国通史:从古史传说到夏商西周-今日头条

中国通史:从古史传说到夏商西周-今日头条新石器时代以来,父系氏族制度逐渐确立并出现了贫富分化以及阶级分化,原始社会开始解体,从此文明进入不平等时期。

在这之后,部落联盟开始建立。

著名的部落有黄帝部落,炎帝部落,三苗部落等。

后来,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盟,不断发展势力,他们击败三苗部落和东夷。

之后,炎帝和黄帝争斗,最终败北,黄帝成为诸夏首领。

一、古史传说关于古史传说的故事有很多,其中三皇五帝的流传比较广泛。

三皇,说法不一,有天皇、地皇、人皇的说法;也有人认为三皇是指伏羲、女娲、神农、燧人、轩辕、祝融等,总之都是早期领袖级别的人物。

五帝,现在采取的大多都是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的说法。

而舜帝之后,就是大禹。

大禹,实际上已经是站在文明诞生的十字路口了。

二、夏商西周(一)夏关于夏朝是否存在,现在的话,在考古学上仍然存疑。

但是,二里头文化相关遗址的发掘,倒是给人们不少启示。

不少人认为,二里头文化就是夏文化的遗存。

我们需要进一步的探究。

关于夏朝的记载,不多,但是也有。

发生在夏朝的著名事件有太康失国、少康中兴、孔甲乱夏、夏桀亡国等。

(二)商“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其后,经过发展,商强大起来,在鸣条击败夏成为强大的领袖。

商朝前期,虽然短暂兴盛,但是后来经历九世之乱,一直是荡析离居,不常厥邑;后来盘庚迁殷,才算稳定下来。

商朝至此才算走向兴盛,因此商朝也称作殷商。

武丁时期,商朝一度中兴。

而商朝最著名的当然还要算青铜业的繁荣。

对外的话,商朝采取的是内外服的统治制度。

(三)西周周的始祖是“弃”,后来经过公刘、古公亶父等人的努力,周逐渐强盛起来。

而后,牧野之战,周人击败商,成为天下共主。

之后,三监之乱爆发,周公东征。

再后,周朝一度兴盛。

到周厉王时期,爆发国人暴动,赫赫宗周开始江河日下。

然后,周召共和,即公元前841年,这是我国历史上有明确文字纪年的开始。

后来,虽然周宣王也一度中兴,但是周朝颓势不减。

周幽王时期,更是国事日颓,甚至“烽火戏诸侯”,结果最后被犬戎攻破镐京,西周灭亡。

第一二单元 从史前时期到夏商(必修)

第一二单元  从史前时期到夏商(必修)

A.①②③ C.②③
B.①③④ D.①②

练: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是 这样描述他认为的中国“第一个王朝”的: 兴起于黄河流域北部。那时,中国人已经 学会织造丝帛,发明了他们独特的文字系 统,掌握了制造美观的陶器和青铜器的技 术„„。依材料推断,作者认为的中国 “第一个王朝”应是 ( )
A.夏 C.周
(2)司母戊鼎b;商朝青铜器的特征b: 商朝的青铜器主要是礼器,专用于王室和贵族 的礼典、祭祀等重要活动。青铜器的大小、形制 和数量组合,是器主等级身份和政治地位的象征。 青铜器上还铸有浅浮雕的动物纹饰,商代人相信 这些动物能帮助他们与祖先或神灵沟通,以庇护 其世间的权力和财产。青铜器被赋予沟通天地和 支持政治权力的功能。 出土和传世的青铜器数以万计,著名的“司母 戊鼎”等大型青铜器,制作精良,造型独特,纹 饰瑰丽为世界青铜文化史上所罕见。
(4)皇帝与中央集权体制c: 为了有效控制大一统的新局面,秦朝统治者建 立起一整套中央集权国家机器:规定最高统治者 为皇帝(嬴政自称“始皇帝”),裁决一切军国 大事;中央政府设三公九卿制(三公:丞相、御 史大夫、太尉);地方政府设郡、县两级,郡县 长官由朝廷直接任命。 秦朝为巩固和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统一 货币、度量衡、文字;建造驰道和直道,保证政 令畅通;建筑长城,抵御匈奴侵扰;开边移民, 充实边地实力;焚书坑儒,统一思想舆论。 秦虽短命而亡,但秦创立的中央集权体制,却 成为我国历代王朝政治制度的蓝本。
B.商 D.秦训来自练:有学者把文字的发明作为文明出现的 标志之一,作为史料,下列所选取的一 组甲骨文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的( )
A.分封制 C. 郡县制
B. 宗法制 D. 内外服制

练:
【探索历史的奥秘】(10分) 甲骨文的发现以及对安阳 殷墟的考古发掘,证明了商王 朝的存在。这给了中国学者以 极大的鼓舞,他们希望能从考 古学上寻找夏王朝的文化遗存。 材料一 如果你对尧舜的 盛世给予过多的颂赞,好吧, 拿出你的证据来。如果你论及 公元前3000年大禹在工程上的 伟绩,证据也得拿出来。我们得先记住,在这种怀疑的精神之 下,单纯的文字记载已不复被认为是有效的佐证了。 ——中国著名考古学家李济(1955年) 材料二 二里头遗址平面示意图(右图)

一单元从史前文明到夏商王朝ppt课件

一单元从史前文明到夏商王朝ppt课件





南朝(420--589) 隋 (581--618) 唐
(618--907)
西夏(1038--1227)

(907--960)
辽(916--1125) 金(1115--1234) 五代 北宋(960)
十国
(907--979)
金(1125) 北宋 南宋

(1276)
(979)
(1127--1276)
【经典题示例】
4.我国早期的农耕文明形成南稻北粟特点主要原因是 A.北方处于父系氏族阶段而南方处于母系氏族阶段 B.北方土质松软肥沃而南方土质坚硬贫瘠 C.北方气候相对干冷而南方气候相对暖湿 D.北方人居以半地穴式房屋而南方人居以干栏式房屋 5.文明和文明的意义只有在历史的长时段中才能凸现,站在今天,回 顾人类从早期游徙不定到定居生活的转变过程,最具决定性意义 的一步是 A.建造房屋 B.种植谷物 C.制作陶器 D.饲养牲畜
11. 20世纪50年代以来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发掘出了很多居室、 宫殿、陵寝、作坊等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玉器、石器、陶器 等文物,被考古学界认为是寻找“夏墟”的重大发现。但是50多年来, 史学界对夏朝历史的“信史”地位还是存在较多的质疑,这主要是因 为遗址中没有出现 A.兽骨 B.文字 C.铁器 D.龟甲
15.商朝历史较之夏朝之所以成为信史的最主要依据是 A.文献记载 B.青铜礼器 C.甲骨卜辞 D.神话传说
【经典题示例】
16.古书上有“桀有昏德,鼎迁于商”“商纣暴虐,鼎迁于周”,这里鼎的 主要用途是 A 礼器 B 食器 C 酒器 D 乐器 17.商代号称“青铜时代”,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当时情况的是: A. 商代青铜器已经广泛用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 B. 商代青铜业生产具有较高技术水平 C. 商代青铜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D. 商代青铜制造是手工业生产的主要部门

浩瀚的历史长河从远古到夏商周的历史演变

浩瀚的历史长河从远古到夏商周的历史演变
文化繁荣
随着政治变革的推进,文化领域也呈现出繁荣景象。孔子 、老子等伟大思想家的出现,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 富。
战国时期七雄并立与纷争
七雄并立
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并立,相互间征战不 休。各国通过变法图强,力图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合纵连横
为应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各国纷纷采取合纵连横的策略。苏秦、张 仪等纵横家的游说活动,对战国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成为后世主流思想,影响深远。
03
科技成就
春秋战国时期在科技领域也取得了显著成就。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水
利工程的兴修以及天文历法的进步等,为后世科技发展奠定了基础。
06
从远古到夏商周历史 演变总结
社会形态演变趋势分析
部落联盟到国家形成
远古时期,人们以部落联盟形式生活,随着生产力发展,逐渐出 现阶级分化,最终形成国家。
思想文化的创新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儒家、道家、墨家等学派纷纷涌现,为后世思想文 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科技与艺术的进步
夏商周时期在农业、手工业、天文历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同时青铜器、玉器、陶瓷 等艺术品也达到了较高水平,体现了当时科技与艺术的进步。
THANK YOU
政治制度
商朝实行分封制,将土地和权力分封 给贵族和功臣,形成多个诸侯国。同 时,商朝还建立了官僚制度,设立各 种官职来管理国家事务。
统治特点
商朝统治者注重神权和王权的结合, 通过祭祀祖先和神灵来加强统治。此 外,商朝还实行严刑峻法,以维护社 会秩序和稳定。
商朝经济发展与文化成就
要点一
经济发展
商朝时期,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都得到了显著发 展。农业生产工具不断改进,耕作技术提高,农作物产量 增加。畜牧业在商朝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马、牛、羊等 家畜被广泛饲养。手工业分工更加细致,青铜器制造、玉 器加工、纺织等技艺达到较高水平。商业活动也日益频繁 ,出现了以贝为货币的交换方式。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从史前时期到夏商五朝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课件1 华东师大版第二册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从史前时期到夏商五朝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课件1 华东师大版第二册

源明中 的华 起文
神话传说中的历史
考古发掘中的历史
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
1. 2.
满天星斗 八方雄起 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是中华文
明的核心地区
编后语
折叠课件作用 ①向学习者提示的各种教学信息; ②用于对学习过程进行诊断、评价、处方和学习引导的各种信息和信息处理; ③为了提高学习积极性,制造学习动机,用于强化学习刺激的学习评价信息; ④用于更新学习数据、实现学习过程控制的教学策略和学习过程的控制方法。 对于课件理论、技术上都刚起步的老师来说,POWERPOINT是个最佳的选择。因为操作上非常简单,大部分人半天就可以基本掌握。所以,就可以花心思
意义: ①标志着人类历史实现了第一次伟大的经济变革。 ②提供了可以持续生产的食物来源,加快了人口的增长。 ③生产活动趋于安定,人们聚族定居,形成最初农耕聚落。
3.定居和聚落
说明:已经开始定居生活,早期的农耕聚落是一种集 体生产、平均分配的血缘共同体,没有私有财产,没 有贫富之分,尚处于农业文明起源的最初阶段。
第一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请问人类在原始农业 诞生以前主要通过哪些途 径获取食物?
采集
渔猎
※ 观察下列两组图片,想—打制石器
生产工具
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
形状
用途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打制石器 磨制石器
较粗糙 精细尖锐
用于采集 狩猎
用于农耕 生活
一、原始农耕
2019/12/31
23
谢谢欣赏!
2019/12/31
24
一、原始农耕
1、农业革命 2、中国农业的起步
•黄河流域
形成这种格局 的决定因素是
什么?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的国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 中华民族的起源 考纲: 1、原始农耕 A 2、炎黄传说 A 3、中华文明起源的特征和核心地区 A 一、原始农耕: 1、开始 (1)原始农耕诞生时间:距今1万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 (2)标志:人们学会了栽培谷物和驯养牲畜 (3)使用工具:磨制石器 (4)生产方式:栽培谷物和驯养牲畜,开始农耕生活。 2、中国原始农耕的概况 (1)地位:中国是世界农业最早的起源地之一 (2)特点: ①粟类旱地作物起源于黄河流域,人工栽培的水稻起源于长江中下游地区 ②稻作农业与旱地农业同时出现、南北并立的格局 (3)起源于中国的农作物:粟、黍、稷、稻、大豆等 (4)意义:历史悠久的农业,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和文明创造产生了深远的 (3)中国早期农耕聚落典型:陕西临潼的姜寨遗址 ①特点:共同耕作,平均分配 ②历史时期:原始社会阶段
用文献与考古相互印证的方法探究历史
(2010•上海单科•33)曹墓之争 2009年12月,河南安阳发现一座东汉大墓,一些学者依据该墓的规模、形制、 遗物及文献记载等,认定这是曹操墓,由些引发了各界热议。
学者质疑的主 要理由 √ 刻有“魏武 王”的石枕是 从盗墓者手中 缴获的: √ 曹操生前常 把自用的石枕 等赐予近臣; √ 文献中对曹 墓方位的记载 十分复杂,与 该墓所处的地 貌、地形不太 相符。
C.农业生产发达 D.已有成熟文字
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 1.(2012•上海单科•1)在古代世界的文明成果中,被 视 为王权象征和灵魂安息之所的建筑是( ) A.长城 B.二里头宫殿 C.金字塔 D.帕特农神庙 2、(2011•上海单科•30)夏朝没有留下直接的文献史料, 有关记载多为转手材料,有些具有传 说性质,所以夏的存在引起学者的怀疑。二里头遗址发现 后,怀疑的看法逐渐减少。这是因为 ( ) A.该遗址的发现证明夏的传说有一定真实性 B.该遗址的考古发现与有关夏的文献记载一一对应 C.该遗址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夏的存在 D.该遗址的考古发现属于原始材料
中华文明的起源 1.(2013•上海单科•1)中国史前社会经历过一个集体生 产、平均分配的农耕聚落阶段。能反映这种情景的是( ) A.姜寨遗址 B.炎黄传说 C.二里头遗址 D.尧舜禹传说
2.(2010•上海单科•1)新石器时代,人类迎来了第一场 重大的经济革命,其标志是( ) A.农耕逐渐取代采集 B.采集逐渐取代狩猎 C.狩猎逐渐取代驯养 D.渔猎逐渐取代采集
学者持有的另一种意见 此项研究在众多证据 的支持下公布学术成果, 似乎并无不妥,之所以 招来众多质疑,是因为 学界存在着抄袭造假的 现象,影响了公众对学 术成果的信任度。
问题(10分) (1)此事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原因之一在于墓主曹操是一位 重要的历史人物。请你列举两个与曹操有关的史实。(2分) (2)从材料一来看,质疑者的依据是什么?(4分,不得摘抄原 文) (3)根据材料二,你认为史家怎样才能增加学术可信度,写出 信史?(4分)
商朝与青铜文化 1.(2013•上海单科•3)商代青铜冶铸技术日臻完善,留下 了众多青铜礼器。这表明商朝人已将其用于他们最看重的 ( ) A.经济生产 B.政治活动 C.艺术审美 D.日常交往
2.(2012•上海单科•2)《左传》曰:“桀有昏德,鼎迁于 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下列成语中的“鼎” 与材料中的“鼎”含 义相同的是( ) A.人声鼎沸 B.鼎鼎有名 C.三足鼎立 D.问鼎中原
3.(2011•上海单科•6)在商代,商王和许多邦国首领都 称“王”。不过,商王不仅是本国君长,他还是邦国的 ( ) A.国主 B.领主 C.盟主 D.君主
4.(2009•上海单科•2)将右图陶尊上的刻画符号与楔形 文字 、甲骨文 、圣书字 和腓尼基字母文字 相比照可推断 该陶尊最有可能出土于( ) A.两河流域 B.中国 C.地中海东岸 D.埃及
3、(三分题)史前社会的领袖,多为选举而来。唐虞揖 让,舜禹禅逊,即推举拥戴的别称。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历史上的禅让制真实可信 B.史前领袖必源自创业英雄 C.源自神话传说寄寓着理想 D.出自文献可作为史料引用 4、如右图,中华古代文明融合、 诞生的核心地区位于(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解读姜寨
3、原始农耕产生对经济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1)农业的起源,使人类不再单纯依靠采集与渔猎谋生,这些生产性经营 活动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历史实现了第一次伟大的经济变革。 (2)农业生产为人们提供了可以持续供给的食物来源,使比较稳定的居住 有了保障。随着生产能力的提高和人口的增加,人们聚族定居。形成最初 的农耕聚落 二、中华民族的起源: 1、炎黄传说: 在华夏族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炎帝、黄帝的传说,在春秋战国以来的历史 文献中占有突出地位。近代以来,中国人普遍以炎黄子孙自称。 2、中华文明起源的时间、特征和核心地区: 时间:最迟至据今5000—4000年前 特征:满天星斗,八方雄起。 核心地区: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是部落迁徙、分合、冲突最为集中的地区, 是中华文明融合、诞生的核心地区。
第2课
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
从“公天下”到“家天下” A 二里头遗址 A 一、从“公天下”到“家天下”——传说与文献中的夏朝: 转折: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第一个国家。 (1)社会的变化:大同之世到小康之世——儒家典籍《礼记·礼运》的描述 ①夏朝建立之前是“大同之世” , “大同之世”是“天下为公”的社会,即原始 社会。 ②夏朝建立之后进人了“小康之世” , “小康之世”是“天下为家”的社会,即奴 隶社会。 (2)制度的变化:禅让制到世袭制 传说, 禹在晚年暗中培植儿子启的势力。 禹死后, 启杀死公举的继承人伯益, 夺取权位,尧舜以来的禅让制至此遭到破坏。传子不传贤的“家天下”式的王位 继承方式,是国家产生后出现的现象。大约到夏中期之后,王位的更迭已看不见 选举和罢免的痕迹, “天下为公”的禅让制遂为“大人世及以为礼”的世袭制所 替代。 (3)国家特征: 从文献记载来看,夏朝已经具备了国家的基本特征。夏朝已设官分职,夏 王的左右设有各种专职的文武官员。夏朝有一定数量的军队,设置了监狱,并制 定刑法以镇压反抗者。
五帝时代天下有“万国”、“万邦”,他们在各自建立 邦国的同时,还曾联合起来建立地缘性联盟,盟主由强 有力的邦国君长出任,随着实力的变化而发生权力的和 平的更替。这就是尧、舜、禹禅让的实质。 后世儒家典籍把它加以美化,成为“天下为公、选贤与 能”的大同社会,儒家津津乐道的理想社会。 对照考古发掘的资料,尧舜时代大约相当于新石器时代 晚期,当时黄河流域已是氏族社会活动频繁的地区,文 明的萌芽已相当可观。 ——樊树志《国史概要》,复旦大学出版社
二、二里头文化与夏史探究——考古印证文献的记载: 二里头文化在时间与地域上与夏朝最吻合: (1)时间:距今3900——3500年,已进入青铜时代 (2)地域:河南偃师(中原地区) (3)社会分化:出现了宫殿式的建筑 (4)社会经济: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农具有石制和 骨制的铲、镰、斧等。饲养的家畜有猪、狗、鸡、羊等 (畜牧业)。 (5)社会等级:青铜器和玉器大多属于礼器和祭器 (6)意义:二里头遗址发现的大量文化遗迹和遗物, 为夏史探究提供了重要而丰富的资料
1、有学者认为,文明社会是从有社会规则开始的。据此判 断,可作为文明社会标志的是( ) A. 制造石器工具 B. 采集与渔猎食物 C. 农耕聚落形成 D. 文字与法律产生 2、某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起源作了如下归纳,其中符合史实的 是( ) A.距今约一万年前后,先人的食物主要依赖农耕生产 B.早期农耕聚落时期,先人们实行共同耕作按劳分配 C.中国人以炎黄子孙自居,因为炎黄传说已经被证实 D.从史前墓葬品的差别中,可以透视到社会等级存在
第一单元 从史前时期到夏商王朝
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据今1万年前后,我国远 古先民已学会栽培稻、粟,进入农耕时代。中国是世界 农业的主要起源地之一。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发现,揭示 出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八方雄起、丰富多彩的特点。夏 朝完成了从原始社会到阶级社会的历史转折。到商朝, 国家形态是以商王为天下共主的方国联盟。农业、手工 业与商业的发展,特别是精美的青铜器制作技术和成熟 的甲骨文字,说明商王朝是当时世界上发达的文明古国 之一。
1、至今仍有史学研究者质疑二里头文化即夏文化的结论,其主要原因 是( ) A.在时间和地域上不吻合 B.传世文献记载不可靠 C.出土文物有限不足为证 D.未找到直接文字证据
以下二里头遗址中发现的青铜器可以直接证明 二里头文化爵
镶嵌十字纹青铜方钺
二里头遗址中共发现青铜器 18个种类104件。 A.国家体制完备 B.手工业技术先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