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实词的推断练习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有牧人御众之才.该句中的“牧”是一个左右结构的会意字,左为“牛”,泛指牲畜,右为“人手中拿着一条鞭子”,把两者的意思联系起来,就是“放牧牲畜”;引申一下,对象如果是人,自然就是“统治,治理”之意了。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信”是一个会意字,一个“人”一个“言”意为人言真实。此句中的“信”就解为“真实”。
3、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形旁为舟,意思为大船
4、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形旁为石,意思为石阶.
5、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绳子).
6、短绠不可以汲深井之泉(井绳).
7、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田地).
8、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造”的义符为“之”,联系下文“袁所寓之法华寺”,不难推测与处所关联的词义应是“到”、“去”的意思,“造”的其他意义“制造”、“成就”显然与文意不符
1、梅以欹为美,正则无景(倾斜).根据“无景”与“美”意思相反,可推断“欹”与“正”意思也相反,即“倾斜”。
2、天保中,郡县大水、人灾,绝食者千余家。(断粮)
..
现代汉语中“绝食”指断绝饮食,以示抗议或自杀;而本句前文已交代“天保中,郡县大水、人灾”,下文又写太守苏琼“贷粟以付饥者”,那么这个“绝食”当指水灾后断了粮食。今义是主动地断绝饮食,此处则是被迫无奈断了粮,古今异义。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六国论》
46.讽帝大征西方奇技。
.邹忌讽齐王纳谏
7.李超,字魁梧,淄之西鄙人.联想:
“蜀之鄙有二僧”《为学》(边境)
8、素与郭善,登门造访.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词义为友好
9、魏明帝于阁上见而奇之.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词义为认为……奇异
10、"阮籍与浑为友。戎年十五,随浑在郎舍。戎少籍二十岁,而籍与之交。籍每适浑,俄顷.辄去,过视戎,良久然后出。
3、优孟,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2005年全国卷Ⅱ第8题A项).1“辩”用于动词谓语“多”(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富有”)之后,作宾语,应该是名词。由此可推断,选项释为动词“辩驳”有误。(“辩”的正确解释是“辩才”)
4、及去东阳归家,经年岁,口不言荣辱,士类益以此多之。
.在古汉语中,“多”有五个义项:
(三)语法分析法
语法分析推断法就是分析所要解的词在句中充当何成分,然后根据成分推断其词性,进而推断出其意义。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是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是由副词充当。根据字词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
1.资生之业,靡不毕书。
由语法结构可以看出“资生”一词应为动宾结构,“生”应为“资”的宾语,故这里解释为“资财”显然有误,应理解为“凭借、获取,本文指用来谋生的方法”。
3.其文约,其辞微。
我们可和成语“微言大义”相联系,就可解为“精微,含蓄”之意。
4.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jié
“堪”字联系成语“狼狈不堪”,可推知为“忍受”义。
5.拜住袖其疏入谏。
“袖”字联系成语“袖手旁观”,可推知为“藏在袖里”之义。
6.止宿公署,终日无少怠。
“少”字联系成语“少安毋躁”,可推知为“稍微”义。
2006."
年高考湖北卷)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徒:
只是
1
4."使老弱女子乘城。
.乘彼陒垣,以望复关《氓》
(七)代入检验法
古汉语单音词占多数,一词多义的现象很普遍,确定一个多义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意义,可先把这个多义词素组成若干个双音词,然后用“代入法”把这些词放在具体语境中去体会,可以推断一些词语的意义。
小箱子
2、解释“弄璋”、“弄瓦”在文中的含义并说说你的理由。
隆庆时,绍兴岑郡侯有姬方娠。一人偶冲道,缚至府,问曰:
“汝何业?”曰:
“卖卜。”岑曰:
“我夫人有娠,弄璋乎?弄瓦乎?”其人不识所谓,漫应之曰:
“璋也弄,瓦也弄。”怒而责之。
未几,果双生一男一女,卜者名大著。(冯梦龙《古今谭概》)
“我夫人有娠”(娠:
8.周穷振乏,家无余财。
应为“赈济”,因为对于“穷乏”当然只能是“赈济”而不是“振作”了。
9.吏误收访,访奋击收者。
应为“抓获、扣留、收监”既然官吏错误地“收访”,若是“收留”,周访不用奋力反抗了。根据语境即可得知理解错误。
1
0."其罪当与童贯等。
等:
一样,等同。句中主语为“其罪”,“与童贯”是状语,而“等”应该是句子的谓语。所以它是“一样”、“等同”之义,而非“等人”、“等等”。
9、若少屈,冀得一归觐。
.觐,义符为“见”,联系下文推断为“拜见”之义。
10卒然边境有急,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馈”的意义可由它的“饣”旁推断出它是供军队吃的东西,即“军饷”,这里活用作动词,发放军饷。
(二)语境分析法(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
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的,词义是不定项的,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来判定实词的含义,上下文这个语境是相对稳定的,语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词义的。语境可分为句子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所谓内部语境指的是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所谓外部语境就是针对整段文字、整篇文章而言的大语境,即上下文的语言环境。
2.庭除甚芜。
从句子结构形式看“庭除”是句子的主语,从而推断“除”是名词,解释为“废弃”显然有误。联系《苏武传》可知“除”是“台阶”的意思。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水”受助动词“能”的修饰,并处在谓语位置,便可推断它是动词“游泳”之意
4.自放驴,取樵饮爨。
把“樵”解为“打柴”,看上下文“樵”字之前有动词“取”,其后又有动词“饮爨”,整体意思为取柴做饭,因此“樵”字应是名词,当解为“木柴”而非“打柴”。
7.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狐假虎威假:
借助
1、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桑怿,开封雍丘人。举进士,再不中,去游汝颍间,得龙城废田数顷,退而力耕。岁凶,汝旁诸县多盗。怿白令:
“愿往来里中察奸民。”因召里中少年,戒曰:
“盗不可为也!吾在此,不汝容也!”少年皆诺。里老父子死未敛,盗夜脱其衣。里老父怯,无他子,不敢告县,裸其尸,不能葬。怿闻而悲之,然疑少年王生者。夜入其家,探其箧,不使之知觉。明日遇之,问曰:
1.李斯,相也,具于五刑。
.我们就应联想到现代汉语的“具备”一词,那么“具”就可解为“备”,句意为“备受五刑的折磨”。
2.不营产业,常丐食诵《诗》。gài.我们根据“乞丐”一词,就可推出“乞求”之意。
1.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jīn
“顽鲁”一词的含义,我们可以参照原文,找到与这句话相对应的句子“贤俊者自可赏爱”,从而可得出“顽鲁”是相对“贤俊”而言的,即“才德不出众,愚昧蠢笨”之意,而非“顽皮”、“固执”抑或“鲁莽”。
2.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3结构整齐,“忠”“贤”近义,“用”和“以”处于同一位置,那么语法功能应该一致,并且词义相近。那么“以”也解释为“任用”,这种解释虽不常见,但却可以据此推断出来。
①数量多;②重要,重视;③赞美;④多数,大都;⑤实足,只。我们根据语境“及去东阳归家,经年岁,口不言荣辱,士类益以此多之”来推断,原文说何远离开东阳回到家乡后,数年不谈荣誉耻辱之事,士大夫们更因为这样而赞赏他,由此可以判定解释为“称赞”是正确的。
5.郦道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
.根据前文语境可知,郦道元对石钟山的命名,有自己的看法,只是在观点表述上说得不够详细,由此推知这句中“言”为“叙述”之意。
身孕)
“果双生一男一女”
“璋也弄,瓦也弄”弄璋:
生男弄瓦:
生女
(五)相似结构推断法
上下文中有对偶,对比,排比,并列,互文等相近似的语言结构。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处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有相同、相近,或者相反、相对的特点,利用它可以推断处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的意义。一个词也好,一个句子也好,如果形式比较整齐,那么处在相同位置上的字的意思很可能不是相同或相近,就是相反。
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及练习
(一)字形推断法
汉字中形声字占80%以上,其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提供了有利条件。如:
“理”,从玉(左偏旁写作王),凡形旁从“玉”的字,本义都与玉石珠宝有关,据此可知,“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韩非子》)中的“理”字的意思是“治玉、雕琢”。
“禾”与五谷有关;“贝”与金钱有关;“皿”与器具有关;“宀”与房舍有关;“阝”与地名有关;“求”与毛皮有关;“言”与说话有关;“隹(zhuī) ”与鸟雀有关;“尸”与身体关;“冖”与笼罩有关;“系”与捆绑有关;“纟”与丝织品有关;“歹”与死亡有关;“月”与肉有关;“页”与首有关;“自”关鼻,“目”关眼。“攴(pū) ”与敲击有关;
1.金人曳
.yè出,击之败面。
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2.岁凶,汝旁诸县多盗。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寡人之于国也》)
3.齐人追亡逐北。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过秦论》)
4.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
.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过秦论》)
5.时富室多以罪倾宗,而郑氏数千指独完。
1
0."据殽xiáo函之固,拥雍yōng州之地。
“据”与“拥”相对,“固”与“地”相对,“地”是地方之意,名词,那么“固”也应是名词,据此推断“固”为“险固的地方”之意。
1
1."齐人追亡逐北。
北:
指败逃者”,“亡”与“北”对应,也应译为“败逃者”。
1
2."秦无亡矢遗镞之费。zú
“亡矢”与“遗镞”的结构是一样的,词的配搭是一致的。“亡”与“遗”相应,“矢”与“镞”相应。
“尔诺我不为盗矣,今又盗里父子尸者,非尔邪?”少年色动,即推仆地缚之。(2004年全国Ⅱ卷)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岁凶,汝旁诸县多盗。凶:
不吉利
B.怿白令:
“愿往来里中察奸民。”白:
禀告
C.戒曰:
“来自百度文库…不汝容也!”少年皆诺。诺:
答应
D.夜入其家,探其箧,不使之知觉。箧:
从而知道“亡”、“遗”都是失,就不会把“遗”理解为遗留或馈赠了。同样,可从“矢”是箭推知“镞”也是武器了。
1
3."变姓名,诡踪迹。
借助“变”可以推断“诡”应为动词,就可以避免将“诡”解为“诡秘”的错误,而较为顺利地将“诡”解为“隐蔽”。
(六)课文求义法
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
适千里者,三月聚粮《逍遥游》,词义为往,到
11、"我,孙叔敖子也。父且死时,属我贫困往见优孟.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词义为嘱咐
12、"敌见,惊退。逐至东门,左右稍集,合战破之,韩轨遂投城遁走。(2004辽宁卷).
投笔从戎投,扔掉,舍弃
13、"夫君子之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不徒高谈虚论,左琴右书,以费人君禄位也。(
5.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
“渔樵”作句子的谓语,而谓语一般由动词、形容词充当,故“渔樵”应释为动词“捕鱼砍柴”。
6.人皆得以隶使之。(《五人墓碑记》)
“使”是动词,很显然这个动作是由“人”而不是“隶”发出的。这样“隶”只能作状语来修饰“使”,是“像奴隶那样”的意思。
7.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伶官传序》)句中“梁君臣之首”是名词性短语,作宾语,而“函”带这个宾语,由此可推知“函”此时应由名词(“匣子”)活用为动词,可理解为“用匣子装”。
(四)成语印证法
即借助熟知的成语推断词义。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我们在掌握了一定量的成语2
后,便可以根据一些成语的意义、用法,推断出文言词义。
1.始速祸焉。《六国论》
“速”我们可联系成语“不速之客”而推知其应为“招致”。
2.举类迩而见义远。《屈原列传》ěr
我们可联想成语“遐迩闻名”而推出其为“近”。
5.党同伐异。
6.无父何怙,无母何恃
“怙”对“恃”,词义为依仗、凭借
7.文过饰非
(“过”与“非”同义)“文”对“饰”,词义为掩饰
8.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弥”对“愈”词义为更加
9.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逍遥游》)
既然“誉”(赞美)与“非”(非难)构成反义关系,那么由“沮”(沮丧)可推知“劝”与“沮”意思相反,应释为“奋勉”。
3.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
根据“恶人者”即是“憎恶别人的人”,那么“利人者”中的“利”应该是个动词,而不是名词“利益”,那么这句话应该翻译为:
有利于别人的人,别人也跟这做有利于他的事;憎恶别人的人,别人也跟着憎恶他。
4.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谏太宗十思疏》)
“简”对“择”词义为选择,选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