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日本多次侵略中国的原因
浅析近代以来日本连续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
浅析近代以来日本连续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摘要】日本是中国的邻邦,然而近代以来日本曾两次大规模地入侵中国,对中国奉行战争政策,其原因有:日本具有军国主义传统;弱肉强食的国际化背景;战争冒险的一再成功助长了日本军国主义。
【关键词】近代日本;连续发动侵华战争;军国主义日本与中国虽有远古友好,但近代以来却纠葛不断。
从1874年日本侵略台湾开始,中国就不断遭到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使中国人民蒙受巨大的灾难,并一步又一步的打断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步伐。
本文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日本对中国采取战争政策的原因,通过分析,有助于我们以史为鉴,更好的服务现在。
一、日本具有军国主义传统日本是一个国土面积有限的国家,仅37万平方公里,其中85%的面积为山地,呈狭窄形。
而且资源极为匮乏,但就这样一个地狭资源少的国家在曾多次入侵朝鲜、中国,同中朝两国人民为敌,使日本成为近代最富侵略性的国家之一。
(一)历史上日本曾多次与中朝交恶。
历史上日本对朝鲜发动过四次大规模的入侵行动,两次侵华战争,这充分证明日本人尚武,好战的本性。
第一次侵朝战争:4世纪中期,当时朝鲜半岛正值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鼎立,百济想借日本对抗两国,结果引狼入室。
经过战争,日本迫使百济臣服成为朝贡国。
此后,随着大和国的日益强盛,日本进一步控制百济和新罗。
第二次侵朝战争:7世纪中叶,朝鲜半岛纷争升级。
655年,高句丽与百济联合进攻新罗,新罗向唐朝求援,百济请求日本援助。
大化改新后的日本,开始由农奴制向封建制转化。
为了转移国内守旧势力的锋芒和人民群众的不满,扩大在朝鲜半岛的影响,日本借机出兵朝鲜半岛。
第三次侵朝战争:其发动者是赫赫有名的丰臣秀吉。
丰臣秀吉是彻底的扩张主义者,面对日本孤悬海外的生存空间,他梦想有朝一日能够染指东亚大陆,迫使朝鲜、菲律宾和中国等地向日本朝贡。
1591年16万日本陆军从斧山登陆,战火熊熊燃烧。
第四次侵朝战争:日俄战争后,日本强迫朝鲜政府承认“保护条约”,并设“统监”统治日本。
日本侵略中国时的原因
日本侵略中国时的原因1.日本地小资源少人多经常地震。
关东大地震几乎摧毁了东京。
占领中国后可往中国移民。
2.日本自古就有占有大陆,称霸世界的野心。
比如明朝时候的侵朝战争,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
3.因经济危机使日本国内经济萧条,社会动荡。
政府扩大军事开支和军火产业规模。
这样结果只能选择战争。
4.日本国内少壮派军人纳粹思想严重。
自行其是,擅自发动918事变。
5.30年代中国相对稳定,虽有国共相争。
但因为底子薄,经济发展较快。
日本国内却经济危机停滞不前。
日本当权者坐不住了,再这样发展下去日本就没机会了于是发动战争。
问题的提出作为研究抗日战争的学者,笔者常常会被人问起这样一个问题:一个小小的日本为什么会侵略一个比它大得多的中国?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实际上很大的问题,涉及中日战争广阔而复杂的历史背景,包括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地理等种种因素,以致我们常常不知如何才能简明扼要地加以回答。
从地理规模来说,日本的面积是37万多平方公里,只相当于中国的云南省。
但令人不解的是,就是这样一个小国,却连年不断地发动对外战争,给亚洲的许多国家尤其是中国带来了罄竹难书的浩劫和灾难。
事实上,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不是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的,也不是从1874年日军侵略台湾开始的,而是从16世纪中国的明王朝时就开始了,那就是倭寇对中国东南沿海的骚扰和侵略。
日本军国主义者对这个问题倒是有一个答案:日本列岛是一个蚕,中国则是一片桑叶,蚕就是要吃桑叶。
日本的老师就在课堂上给自己的学生们灌输这个观点:日本的形状像个蚕,支那则像个桑叶,蚕吃桑叶天经地义,否则蚕岂不要饿死吗?要回答日本为什么侵略中国,既要看日本的因素,也要看中国的情况。
从日本方面看,首先是它想侵略中国,其次是它有能力侵略中国。
前者解释日本侵略中国的必然性,后者则回答日本侵略中国的可能性。
从中国方面看,日本之所以将中国而不是其他国家作为主要侵略对象,是因为中国地大物博,是一块“肥肉”,且距日本很近,便于日本用兵;更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国力衰弱,中华民族存在着重大弱点和缺陷,给了日本侵略者以可乘之机。
历史上日本制造的侵华事变及借口
历史上日本制造的侵华事变及借口九一八事变——柳条湖事件经济危机波及日本后,蓄谋侵华提上议事日程。
1931年9月18日夜十时许,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由铁道“守备队”自行炸毁了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
很快,关东军河本中尉随即向我东北军北大营的方向射击,并向日军独立守备队报告“北大营的中国军队,炸毁铁路,攻击守备队。
”于是,关东军高级参谋板垣征四郎下令关东军向中国军队开火,炮轰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
就这样,日本侵略者使用贼喊捉贼的伎俩,精心策划并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事发后,东北军司令张学良完全执行将介石国民政府“绝对不抵抗”的命令,不战自退。
不到半年,东北三省全部沦入敌手。
一·二八事变——日僧事件1932年1月中旬,按照关东军高级参谋板垣征四郎的策划,日本驻上海公使馆的武官,唆使一个自称是日僧的人,在上海三友实业社门前挑衅;又通过一个日本女特务指挥打手,冒充三友实业社义勇军殴打这个“日僧”,然后煽动日侨闹事。
日本以“保护侨民”为借口,派遣大批军舰、飞机、装甲车和海军陆战队来华。
日本领事馆向国民党上海市政府提出,向日本道歉、惩办凶手、赔偿损失、取缔抗日救国会等无理要求,并限48小时之内给予满意答复。
国民党上海市长吴铁城,秉承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答应件件照办。
日本并不满足,又借口保护闸北日侨,于28日深夜,派兵开始进攻上海。
面对敌人的袭击,驻守上海的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在全国人民抗日热潮的推动和影响下,违背了南京国民党中央政府的意志,奋起抵抗。
这就是著名的“一·二八事变”。
华北事变——张北事件九一把事变后不久,日本侵略势力逐步深入我华北地区。
1935年,日军借口亲日的天津《国权报》社社长胡恩溥被暗杀,向国民党北平军分会代理委员长何应钦提出一系列无理要求。
双方正交涉间,发生了“张北事件”。
一日本特务潜入察哈尔省偷绘地图被中国驻军扣留,时察哈尔省主席宋哲元为避免引起纠纷,下令释放。
近代日本侵华原因及侵华政策的形成
• 1904年-1905年,日本为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发 动日俄战争 。 • -1915年,日本利用袁世凯急欲称帝的心理,以支 持袁世凯称帝为条件,向中国提出了臭名昭著的" 二十一条",企图将中国完全变为日本的附庸国。 • -1931年9月18日,日本在沈阳制造“九一八事 变”,在3个多月时间里占领我东北全境,实行杀 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所到之处横尸 遍野,中国无数同胞沦为日军铁蹄下的奴隶。 • -1937年7月7日,日军制造“卢沟桥事变”, (也就是“七七事变”)开始全面侵华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强调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 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只有不忘过去、 记取教训,才能避免历史悲剧重演。 —— 胡锦涛
日本侵华原因
日本是四面环水的岛国,国家的资源匮乏,民 族单一,主要是大和民族,人口很少。日本作为一 个岛国,该民族本身就有很强的宽展疆土的意识。 1923年,日本大地震,由于对本国人民的掠夺, 使80%的日本人失业,为了转移人民对日本政府的反 对,为了达到个人的利益,并纠集寺院、学校、工人、 军队开始训练刺杀演习和学习武士道精神,开始誓死 效劳天皇,而且大量的征兵入役 。
三、"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的《田中奏折》出笼始末
你听说过田中奏折吗?
奏折中说: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亚洲;欲征服 亚洲,必先征服中国;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洲。
亦称“新大陆政策”。1927年田中义一内阁在金 融危机中上台。1927年6月27 日至7月7日,在田中义 一内阁亲自主持下,召开“东方会议”。会议议题就 是制定对华政策。 《田中奏折》的提出,标志着“大陆政策” 的最后形成。
一、日本军国主义的历史传统与"大陆政策"的形成
日本侵略中国的原因
日本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的原因日本自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后,曾长期不断地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这当然有一系列的复杂的原因和背景,但归根结底,经济问题是日本侵华的最本质的和最重要的原因。
一、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固有的特点决定其必然对外侵略扩张首先,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带有浓厚的封建性,这是日本对外特别具有侵略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日本明治维新虽然实行了一系列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但是并没有彻底根除封建制度残余,它在经济领域遗留了大量封建因素。
如:日本的财阀组织,象三井、三菱、住友、安田等,这些组织不是以银行为中心形成的,而是以家族血缘关系为中心结成的特殊形式的“家族康采恩”,其组织内部维持着森严的宗法式家族统治;在日本的工矿企业中,封建式的剥削方式,象师徒制度、包身工制度、罚款、减薪、减食等盛行;特别突出的是封建土地制度仍被部分地保留下来,因为明治政府在农村中实行的土地制度改革主要是根据土地的实际支配权确立土地所有权,即由农民世袭租种的土地、农民短期租用的土地归出租人所有,典押的土地归受押人所有。
这就使在明治维新以前已拥有耕地面积三分之一支配权的地主、商人和高利贷者成为了土地的合法所有者,而占全国农户1/3的贫困农民则因丧失份地而成为佃农,出现了作为天皇专制政权在农村支柱的新的地主阶级。
与土地制度改革相适应的税制改革是由国家统一征收地税,并按地价计征,用货币交纳,地租一律直接向土地所有者征收。
所以,地税改革加强了地主对农民的掠夺。
由于高额地租和商人高利贷剥削,再加之农业商品化的扩大,加剧了自耕农的破产,进一步扩大了佃农的队伍。
然而,农村中个体农民的破产和土地所有权的集中并没有引起资本主义大农业的发展。
因为高额地租比经营农场更有利可图,因此,占有了破产农民土地的大部分地主和商人高利贷者,并不去雇佣农业工人经营资本主义大农场,而是把土地分成小块,租佃给破产农民,从中取得高额地租。
明治维新后,直至20世纪30年代,日本作为一个落后的封建的农业国的特征仍十分明显。
中国抗日战争历史背景与原因解析
中国抗日战争历史背景与原因解析中国抗日战争是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期间中日两国之间爆发的一场全面抗日战争。
这场战争带有强烈的民族解放色彩,在中国现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就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和原因展开探讨,以期更加深入地理解这段历史。
一、历史背景抗日战争爆发之前,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于长期的封建统治和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社会无法真正实现独立、统一和现代化。
此外,中国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危机、社会动荡和政治混乱等问题。
这些背景加剧了中国人民对外来侵略的不满和反抗情绪。
二、日本侵华的原因日本对华侵略的原因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即政治原因和经济原因。
政治上,日本国内出现了极端民族主义思潮和军国主义势力的崛起,他们试图通过扩张疆土来实现国家的强大。
日本的侵略行动被披上民族自卫的幌子,然而实质上是为了满足其军国主义的野心。
经济上,日本需要获取更多的资源和市场来维持其工业化和军事扩张的需求。
中国作为一个资源丰富、人口众多的国家,成为了日本的主要目标。
三、中国抵抗的原因中国决定抵抗日本侵略的原因在于民族精神的觉醒和国家利益的危机。
中国人民意识到只有奋起反抗,才能保卫家园和民族独立。
此外,中国还拥有强大的人力资源和地理优势,以及舆论战和游击战的经验。
这些因素使得中国决心与日本进行长期抗战,并争取最终的胜利。
四、抗战爆发与初期抵抗抗日战争最初爆发于1937年的七七事变,这是中国历史上对日本侵略最严重的一次事件。
中国中央政府发布了抵抗日本侵略的号召,全国人民纷纷响应并投入到抗战中。
起初,中国的抵抗力量相对薄弱,但中国人民展示了顽强的斗志和抵抗精神。
中国共产党起到了重要的领导和组织作用,中国红军的游击战战术成为中国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中国抗战胜利的关键时期中国抗战的发展经历了曲折和艰难,但其关键时期出现在1941年后。
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遭到美国的全面入侵,从而分散了其对中国的兵力。
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加强了统一战线和民族团结,提高了国内生产能力和武器装备水平。
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与原因研究
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与原因研究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在抵抗日本侵略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全面抗战。
这场战争持续了长达八年的时间,对于中国和整个亚洲地区来说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与原因。
一、历史背景1. 日本对华侵略的先兆20世纪30年代,日本国内的军国主义势力逐渐加强,他们的目标是通过扩张和侵略来获取更多的资源和疆土。
1928年,日本发动了对中国东北的入侵,成立了“满洲国”,并将其作为进一步侵略中国的跳板。
2. 卢沟桥事变的爆发1937年7月7日,日本在卢沟桥制造了一起冲突,作为对中国的侵略行动铺路。
这次事变引发了全面的抗日战争,标志着中国政府和人民正式宣布对日本的抵抗。
二、抗战的原因1. 民族危机感的觉醒在日本的侵略行动之前,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政治动荡和社会问题。
经过长期的内乱和割据,中国人民逐渐认识到国家的危机,民族主义思潮兴起。
中国的知识分子和普通民众开始意识到,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对抗外敌。
2. 强大的民族团结除了民族危机感之外,抗战的成功还离不开中国人民的强大团结。
中国各阶层、各派别的人民团结起来,共同对抗日本侵略者。
抗战中涌现出了许多令人敬佩的英雄和抗日武装,例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以及国共合作所形成的统一战线。
3. 敌人的过度侵略日本军国主义者的过度侵略行为加速了抗战的爆发。
他们犯下了许多暴行和杀戮,严重侵犯了中国人民的尊严和权益。
这导致了更多的中国人民团结起来抵抗,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他们抗战的决心。
4. 国际环境的变化中国抗日战争发生在全球战争的背景下,这为中国提供了一定的机会和支持。
随着法西斯势力在欧洲的崛起,各国开始认识到必须对抗侵略者。
中国抗日战争得到了一些国际援助,例如苏联的支持,并通过加入盟国对日本施加了一定的压力。
结论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为抵抗日本侵略而进行的全面抗战。
在历史背景的推动下,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觉醒并寻求团结抵抗。
中国抗日战争日本侵略的历史背景与原因
中国抗日战争日本侵略的历史背景与原因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从1937年至1945年间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全面抗战。
这场战争的发生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多方面的原因。
本文将从中国的社会状况、国际政治形势和日本扩张主义等方面来探讨这一问题。
一、社会状况:中国国内的腐败和分裂20世纪初,中国正处于封建社会的最后阶段。
帝国主义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侵占了中国的领土,并向中国输出大量商品,加剧了中国国内的经济危机。
这种经济困境使得中国社会的矛盾日益加深。
同时,中国内部也受到了政治分裂和军阀割据的困扰。
国民党和共产党在1927年后发生决裂,使得中国的统一受到了巨大的困扰,各个地区陷入割据局面。
这种内部分裂导致了中国应对日本侵略的能力的丧失。
二、国际政治形势:世界大战与联合国的无力上世纪三十年代是世界大战爆发前的动荡时期。
在欧洲,纳粹党逐渐崛起,希特勒的侵略行为引起了整个欧洲的不安。
面对这一情况,各种国际联盟如国际联盟和后来的联合国无力应对日本和德国的威胁。
同时,日本政府在扩张方面也加大了力度。
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并逐渐向南方拓展领土。
然而,由于国际社会力量分散和国际联盟的无力,中国无法获得外部力量的有效支持,只能依靠自己对抗日本侵略。
三、日本扩张主义:对资源和市场的渴求日本扩张的根本原因是对资源和市场的渴求。
20世纪初,日本国内的资源和市场已然饱和,而其产业的需求仍在不断上升。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日本政府决定通过侵略中国等亚洲国家来获取更多的资源和市场。
此外,日本军事集团也掌握了国内政权,他们对军事扩张采取了极端的态度。
这种侵略政策是日本社会的一种极端思潮的体现,也直接导致了中国抗战的爆发。
结语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为了捍卫国家的独立和尊严而发动的一场正义战争。
这场战争的发生是由于中国的社会状况、国际政治形势和日本扩张主义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
通过对这些历史背景和原因的了解,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中国抗日战争的背景和原因,进一步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认识。
中国抗日战争与日本侵略的惨痛历史
中国抗日战争与日本侵略的惨痛历史中国抗日战争是二战期间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伟大战斗。
自1937年至1945年,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与损失,也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坚韧和抵抗精神。
一. 背景介绍20世纪上半叶,日本的军国主义壮大,开始实施扩张政策。
1931年,日本发动了所谓的“九一八事变”,并侵占了中国的东北地区。
接下来,日本继续对中国进行侵略,意图建立一个大东亚共荣圈。
二. 中日战争的爆发1937年,中日两国爆发了全面战争,战争爆发的导火索是“七七事变”,即日本在上海发动的一系列侵华事件。
中国采取了积极的抵抗措施,全国上下形成了抗战的大联合,中国人民开始了浴血奋战的抗日战争。
三. 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中国人民经历了艰苦的岁月。
面对强大的日本军队,中国的抵抗力量显得十分脆弱。
然而,中国人民并没有退缩,他们组织抵抗,进行游击战争,同时还面临着日本的轰炸和屠杀。
许多城市被日军占领,无数的无辜百姓被杀害、奴役和掠夺。
四. 抗战胜利的重要事件抗日战争中,有许多重要的战役和事件。
比如,百团大战、淞沪会战和台儿庄战役等,这些战役都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和军队的勇气。
此外,中国的抗日游击战争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们使用游击战术进行袭击和骚扰,给日军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五. 国际援助与战争结果抗战期间,中国获得了一定的国际援助。
小泉秀树所领导的援华医疗队在敌后的抗战医院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包括美国等国家也向中国提供了物资和经济援助。
最终,中日战争的胜利多亏了中国人民的努力和国际援助。
六. 抗战的启示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段重要历史。
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些重要的启示。
首先,抗战展示了中国人民的团结和抗争精神,在困难时期保持坚定的信念和勇气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国际援助的重要性也得到了体现,国际合作对于战争的结果具有重要影响。
七. 结束语中国抗日战争的惨痛历史使我们铭记着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
日本侵略中国的原因
日本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的原因日本自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后,曾长期不断地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这当然有一系列的复杂的原因和背景,但归根结底,经济问题是日本侵华的最本质的和最重要的原因。
一、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固有的特点决定其必然对外侵略扩张首先,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带有浓厚的封建性,这是日本对外特别具有侵略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日本明治维新虽然实行了一系列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但是并没有彻底根除封建制度残余,它在经济领域遗留了大量封建因素。
如:日本的财阀组织,象三井、三菱、住友、安田等,这些组织不是以银行为中心形成的,而是以家族血缘关系为中心结成的特殊形式的“家族康采恩”,其组织内部维持着森严的宗法式家族统治;在日本的工矿企业中,封建式的剥削方式,象师徒制度、包身工制度、罚款、减薪、减食等盛行;特别突出的是封建土地制度仍被部分地保留下来,因为明治政府在农村中实行的土地制度改革主要是根据土地的实际支配权确立土地所有权,即由农民世袭租种的土地、农民短期租用的土地归出租人所有,典押的土地归受押人所有。
这就使在明治维新以前已拥有耕地面积三分之一支配权的地主、商人和高利贷者成为了土地的合法所有者,而占全国农户1/3的贫困农民则因丧失份地而成为佃农,出现了作为天皇专制政权在农村支柱的新的地主阶级。
与土地制度改革相适应的税制改革是由国家统一征收地税,并按地价计征,用货币交纳,地租一律直接向土地所有者征收。
所以,地税改革加强了地主对农民的掠夺。
由于高额地租和商人高利贷剥削,再加之农业商品化的扩大,加剧了自耕农的破产,进一步扩大了佃农的队伍。
然而,农村中个体农民的破产和土地所有权的集中并没有引起资本主义大农业的发展。
因为高额地租比经营农场更有利可图,因此,占有了破产农民土地的大部分地主和商人高利贷者,并不去雇佣农业工人经营资本主义大农场,而是把土地分成小块,租佃给破产农民,从中取得高额地租。
明治维新后,直至20世纪30年代,日本作为一个落后的封建的农业国的特征仍十分明显。
九一八日本侵略对中国人民的苦难与痛楚
九一八日本侵略对中国人民的苦难与痛楚九一八事变,即1931年9月18日,是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一次严重侵略行为,也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
这一事件标志着日本在东北地区的侵略扩张正式拉开帷幕,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苦难与痛楚。
一、侵略的背景与原因九一八事变发生前,中国处于内忧外患的困境中。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巨大的国土和丰富的资源成为了列强觊觎的对象。
因此,中国首先面临的是列强的侵略和瓜分。
这种外来侵略,使得中华民族遭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和苦难。
在日本方面,其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军事实力的逐渐增强,使得日本对中国的野心日益膨胀。
加上日本天皇主义和军部的崛起,对外扩张成为他们的必然选择。
东北地区的丰富资源和地理位置,成为日本军国主义觊觎已久的目标地区,因此日本帝国主义选择了在东北地区发动侵略行动。
二、侵略行动与结果九一八事变发生于辽宁省沈阳市,日本军队以一个所谓的铁路爆炸事件为借口,发动了对中国军队的袭击。
此后,日本军队迅速占领了沈阳和辽宁地区,并扩大了侵略的范围。
中国政府对此采取了外交抗议、武装抵抗等多种手段,但由于内外交困的局势,未能有效阻止日本军队的进攻。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日本军队逐步向中国内地扩张,控制了更多的省份和城市,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苦难。
大批中国人民被迫背井离乡,生活财产遭到严重损失,许多人失去了家园和生命。
同时,日本军队还采取了残暴的手段,对中国人民实施了种种暴行,包括杀戮、强奸、抢劫等残忍行径,使得中国人民深受其害,苦不堪言。
三、中国人民的抗战与抵抗面对强大的侵略者,中国人民并没有屈服。
九一八事变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情怀和抵抗意志。
中国政府和军队组织了坚决的抵抗,同时,广大的民众也踊跃参与到抗日斗争中,用实际行动表达了他们的抗日情感。
在中国的抗战中,九一八事变成为了中国人民面对侵略者的重要转折点。
虽然初始阶段中国并没有取得明显的抵抗成果,但九一八事变的发生使得中国政府和人民意识到,只有团结一心、坚定抵抗,才能够保卫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日本侵华的原因探究论文
日本侵华的原因探究【摘要】中国近代历史上有两个基本问题:第一,民族不平等;第二,社会未能实现工业化、近代化。
民族不平等是由于外国侵略造成的,没有实现工业化和近代化是封建统治造成的。
由于这两个基本问题的并存致使中国逐渐趋于灭亡的境地。
然而,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打破了封建主义的禁锢,带来了近代文明,迫使中国走向近代化。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我们可以知道这样一个事实: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任何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矛盾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并且有主次之分,这就要求我们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在日本侵华过程中,日本的力量逐渐由强变弱,军事上也逐渐由起初的军事胜利到最后的彻底失败,相反,中国方面则由起初的不全面抗战变为全民族的抗战,军事上则由起初的相对失败变成最终取胜。
那么,是何种原因推动日中双方向相反方向演变的呢?中日战争已经结束60多年了,时至今日,仍有一些日本人对侵华战争的历史回避抵赖,死不认账,甚至颠倒黑白,美化战争。
但也有不少有良知的日本史学家能做到秉笔直书,对日本侵华的事实毫不客气的加以揭露和批判。
纵观日本侵华的全过程,日本侵华可谓蓄谋已久。
早在明治年间,日本军国主义就制定了以征服中国为目标的大陆政策。
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日本取胜,同时也使得日本步入了世界强国的行列,成为西方列强在东方的侵略伙伴,并积极参加瓜分中国的罪恶活动。
日俄战争以后,日本成为军事帝国主义封建国家,接着又继承军国主义的传统,变本加厉的推行侵华政策。
在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步入了全面侵华阶段,点燃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战火。
针对日本侵华的原因,本文试从日本国内政治、经济、人口和思想,以及国际关系和中国方面的态度等六个方面来探究日本长期侵华的历史原因,以便让读者对待日本侵华的原因有全面的科学化的认识。
【关键词】:政治原因,经济原因,人口方面的原因,思想原因,国际关系方面的原因,中国的态度方面的原因。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历史原因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历史原因2009-12-18 16:06:43| 分类:历史如镜| 标签:|举报|字号大中小订阅《中共党史研究》198705五十年前的7月7日,日本军国主义者在北平西南郊卢沟桥附近挑起事端,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奋起抵抗,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开始。
日本侵略军在七·七事变以后的八年侵华战争中,践踏了我国半壁河山,实行了灭绝人性的大屠杀,成千上万的中国人民惨死在侵略者的屠刀之下,上千亿美元的财富毁于战火之中。
今天,我们在纪念这个饱蘸着血与泪的事件时,回顾历史,探讨日本军国主义者当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历史原因,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七·七事变的发生,战后,日本史学界有人认为仅是日本少数少壮派军人的行为,而不是日本的整个国策;有人认为这是一次偶然事件,而不是日本预有布置、预有计划的行动。
甚至现在日本还有人根本否认日本侵略了中国。
但是,大量的历史事实证明,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绝不是一起偶然事件。
它是日本军国主义势力恶性发展,长期推行对外侵略扩张政策,而国际绥靖主义对日本的侵略又采取姑息纵容政策的必然结果。
一、日本军国主义者制造"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是其长期推行以灭亡中国为首要目标、进而吞并亚洲的大陆政策的必然结果日本的对外侵略扩张由来已久。
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随着天皇制的建立,以及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原料和市场的限制,日本便逐步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帝国主义道路,并且逐步形成以灭亡中国为首要目标、进而吞并亚洲的大陆政策。
从明治维新初期起,到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止,这70余年间,日本军国主义者不遗余力地推行大陆政策,对邻国实行野蛮的侵略。
日本的大陆政策的推行和发展,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明治维新初期到20世纪20年代后期。
日本军国主义者一面鼓吹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思想,一面推行大陆政策、从入侵台湾、朝鲜着手,逐步染指中国大陆。
日本侵略军为何凶残屠杀中国人
日本侵略军为何凶残屠杀中国人?日本侵略军为何凶残屠杀中国人?——与军旅作家、《沧桑旅顺口》作者陈明福对话日本对中国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实施所谓“国有化”的举动,严重侵犯了中国的领土主权,严重伤害了中日关系,激起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懑和抗议,也唤起人们对日本侵略军在中国所犯滔天罪行的痛苦回忆:1894年11月,日本侵略军在攻占旅顺口过程中,杀害清军2000人左右。
占领旅顺口后,对手无寸铁的百姓挨户搜杀,1.8万市民惨遭杀戮,全城仅逃出六七百人,旅顺口成了一座空城、死城、血城。
1905-1945年的40年,日本对旅大地区进行殖民统治,仅在旅顺“关东都督府监狱署”(今旅顺日俄监狱),就关押过成千上万中国人,其中多为中国抗日志士与和平居民。
1930年日军对27.6万人次实行酷刑。
1940年被折磨者达44.3万人次,被迫害致死者也激增。
1936年受重刑而亡者150人。
1942~1945年8月,被累死、饿死、冻死、打死和绞死者有700多人。
1931-1945年,东北沦陷的14年间,日军残杀群众无数。
仅在抚顺平顶山,一次便屠杀了3000多无辜平民。
美国记者爱德华·汉特于1932年11月下旬,化装成神父模样,进入“禁止各国侨民前往”的屠杀现场,得出结论:“抚顺三千人之大屠杀,男女老少,无所幸免,乃系确凿事实。
”1935年5月中旬,日军在吉林省吉林市老黑沟(今榆树沟乡)杀人放火达5天,把抓到的人用铁丝穿进锁骨,三五个人一串,然后用刺刀将其挑死,再扔进火海,或用铁丝捆绑居民双手,用木杆将20多人串起来,推入河泡子溺死。
全村300户1000多人全部被杀。
1936年5月,日军放火烧毁吉林省通化县的白家堡子,枪杀无辜百姓368人。
1937年4月至11月,日军在哈尔滨一带杀害民众198人。
1937年9月,日军杀害修建孙吴县飞机场劳工250余人。
此外,日军还在抚顺、营口、虎石沟、辽源方家柜等地各杀害万余人。
1895—1945年,日本对台湾进行殖民统治的50年,制造许多杀人惨案。
中日关系
一、古代中日关系:中强日弱友好为主(一)隋唐时期:以华为师隋唐时期:日本派遣隋使、遣唐使(13次)来华学习。
唐朝时,日本留学生阿倍仲麻吕(汉名晁衡)后来中了进士,留在唐朝做官。
唐玄宗时鉴真和尚六次东渡抵日本,留居十年,对建筑、医学、艺术有突出贡献。
日本都城平城京的建筑类似长安。
唐诗、书法、饮食和风俗习惯在日本广泛流传。
(二)明朝时期:侵犯失败明朝时期:倭寇侵犯;戚继光抗倭。
1565年,浙东、福建、广东倭寇基本肃清。
二、近现代中日关系:日强中弱日本侵华(一)清朝时期:屡次侵华在过去历史中,由于中国长期处于世界前列,日本曾是中华东亚秩序的一员。
但是,甲午之战中国战败,中国被迫向日本割地、赔款,从此中日力量对比彻底倒置。
中国丧失转变为一个现代国家的历史机遇,而日本却由此进入世界强国行列。
此后,日益强盛起来的日本多次对中国进行武装侵略,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1945年日本战败无条件投降。
中日关系由古代的友好相处转为近代日本多次对中国侵略欺压,甲午战争是转折点。
甲午之战,即发生在东亚文明板块内的激烈撞击,是由东亚秩序与西方秩序之间的冲突引发的。
西方列强入侵中国使东亚秩序遇到破坏,而日本随后成为东亚秩序挑战者。
一些政治学家认为,西方秩序是以帝国式等级体系将许多国家联系在核心国家周围。
即强国将弱国作为经济政治附庸,进行商品倾销和资源掠夺。
这种国家关系结构是西方社会强盛的制度基础。
东亚秩序则是自由松散地组成宗主国与其藩属国之间的关系。
即“封贡”关系。
尽管藩属国“纳贡”也有贸易的成分在其中,但不占主要地位。
东亚秩序是僵化的、未受挑战的。
在此之前的几千年中,虽然有一些少数民族对东亚秩序进行挑战,并取得一些成功,但从未改变这种秩序结构。
而西方秩序则呈现着现代结构,充满竞争活力。
大陆型封闭式的中华秩序,最终被海洋型开放式的西方秩序撞了个粉碎。
西方列强入侵中国使东亚传统秩序遭到破坏,日本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当日本发现西方力量的强大,便决定与之合流;对西方列强来说,他们在向中国进击时如能有一个东亚同谋者,那将极为有用。
日本侵华计划
日本侵华计划
日本侵华计划是指日本帝国在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对中国进行侵略的一系列计划和行动。
这一计划的实施导致了长期的战争和深远的影响,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日本侵华计划的根源可以追溯到日本对亚洲的殖民扩张野心。
日本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通过对朝鲜、台湾等地的侵略,逐渐扩大了其在亚洲的势力范围。
而中国作为亚洲最大的国家,自然成为了日本侵略的主要目标之一。
在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开始在中国东北建立伪满洲国,实际上是对中国东北的侵略和割据。
接着,日本又发动了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等一系列侵华行动,最终导致了全面的抗日战争爆发。
日本侵华计划的实施,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伤害,也给整个亚洲乃至世界带来了极大的动荡和灾难。
长期的战争给中国的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都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极大的苦难和痛苦。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努力,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然而,日本侵华计划给中国留下的伤痕至今仍然存在,成为了中日关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总之,日本侵华计划是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侵略的一系列行动,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苦难。
这段历史不仅是中国人民的痛苦记忆,也是对侵略战争的警示和反思。
我们应当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共同努力,让世界远离战争和灾难。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综合基础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综合基础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综合基础人类自第二次世界大战至今,已经走过了整整60年的时间历程。
日本以一弹丸小国,多次对中国这个泱泱大邦发动侵略战争,且最后一次能在华夏腹地进行殖民统治达八年之久,原因何在?秘密在哪里?为善良不再被暴力蹂躏,为正义不再因受欺凌哭泣,也为和平之光不再被强权扑灭,今天,很有必要对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综合基础进行一番分析。
战争是一对矛盾。
和一切矛盾一样,它的发生发展都是有条件的。
同时,战争作为敌对双方互动式的矛盾运动,其条件又可以从矛盾双方加以认识。
具体到中国的抗日战争,因为它由日本的侵略引起,所以日本处于战争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战争得以发生起决定作用的内因;不分析这个内因,就不知道战争为什么会发生。
对于中国来说,尽管因为战争是被日本强加的,因此处在战争矛盾的次要方面,是日本侵华战争的外因;但不分析这个外因,同样无法了解战争为什么能够发生。
由日本在侵华战争所处地位决定,我们的分析首先必须从日本这个矛盾的主要方面开始。
一、关于日本方面世纪70年代日本明治维新之前,它还只是一个屈从于欧美列强、仰西洋人鼻息的弱小国家。
但是,明治维新仅仅过了四年,日本仿佛被施用了什么法术似的,便把欧美列强强加于它的炮艇外交政策转用于其亚洲邻国,之后直到1945年战败投降,使这70年基本上变成一部侵略、奴役他国的扩张史。
那么,是什么神奇的力量使日本侵略扩张的欲望之火在遇到强力阻隔之前能持续燃烧70余年经久不熄呢?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以下因素无疑是应该格外重视的。
(一)携带强烈战争扩张基因的天皇制军事政治体制明治维新之前,日本天皇还只是全国最高的精神上统治的象征,一切权力实际上都掌握在德川幕府将军手中。
经过一场“尊王攘夷”和倒幕运动,才确立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政体。
但是,和从前一样,这种新建立的中央集权的国家权力仍然不能单靠观念上的权威来维持,无论这种权威是怎样被传统神圣化了的,它必须拥有足以制服反对者和维护并加强自己权威的物质力量。
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与原因
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与原因抗日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次重大战斗,始于1937年的七七事变,结束于1945年的日本无条件投降。
这场战争对于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以及其发生的原因。
一、历史背景1.1 军阀混战与国家分裂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国进入了军阀混战时期。
各大小军阀相互争斗,各自成立了自己的政权,国家分裂为多个割据势力,没有真正统一的中央政府。
这种内部混乱和分裂形势成为了日本侵略的机会。
1.2 世界经济危机与日本扩张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
同时,日本从1928年开始遭受到经济衰退的影响,为了获取资源和市场,开始了对中国的扩张。
通过发动九一八事变并建立伪满洲国,日本企图控制整个东北地区,并向南方扩张。
1.3 江浙沪抗日风潮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东北和华北实施的殖民统治,引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
江苏、浙江和上海地区爆发了大规模的抗日示威,形成了强烈的抗日氛围。
这些抗日运动为后来的全民抗战积蓄了力量。
二、抗日战争的原因2.1 经济因素中国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尤其是东北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铁矿和粮食等资源。
日本通过侵略中国获得了这些资源,满足了自己的工业和军事需求。
同时,日本还希望将中国作为自己的经济市场,扩大自己的贸易领域。
中国人民认识到,如果不抵抗日本的侵略,中国将变成一个被掠夺的资源供应国。
2.2 政治因素在日本侵略中国之后,国共两党的合作关系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毛泽东、蒋介石等领导人以保卫国家和民族尊严为目标,通过联合抵抗日本侵略。
此外,国共两党也看到了这场战争为自己获取更多政治力量和影响力的机会。
2.3 民族尊严与民众情绪长期以来,中国人民饱受列强的侵略和屈辱,日本的侵略行为激起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怀。
中国的抗日运动迅速扩大,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和参与。
人们普遍认为,只有通过武力抵抗,才能保卫国家的尊严和独立。
日本侵略中国的原因
日本侵略中国的原因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很多次被日本侵略的经历。
从明朝时的倭寇侵犯,到1937年的全面侵华战争,可以说,中国的历史画卷上有日本极其残忍的一笔。
那么日本为什屡次侵略我国呢?有三大方面的原因:一、日本方面,国内矛盾重重,法西斯和军国主义严重,这些不稳定因素促使日本想要通过战争转移民众注意力。
1、日本资源匮乏。
日本地狭人稠,当本国的资源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是,它就开始对外扩张,掠夺财富,依靠侵略中国,朝鲜等东亚国家来达到维持国内稳定的目的。
比如全面侵华战争初期,日本国民因为源源不断滴运送回国的物资而欣喜,也不认为侵华战争有什么坏处,直到战争末期,日本国内也因为战争创伤累累时,战争才结束。
2、武士道精神。
日本武士形成于公元7世纪“大化改新”之后的时期。
11世纪末,社会动荡,多年的战乱生活让武士道从一开始就成了典型的杀人于战争之道,到了江户时代,杀伐渐息,武士也从战斗者的角色中脱离出来,不再进行战争和杀戮。
3、天皇制。
日本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天皇制”日本1889年得宪法规定“天皇神圣不可侵犯,总览政治权”,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这种保留封建残余的政治制度也是日本军国主义的重要根源。
日本国民从小就被灌输“天皇是至高无上的”这样的思想,以至于日本天皇亲自宣布战争结束,日本战败时,还有日本国民不相信。
而在战场上的所有日本兵都被教导成“为天皇而战”的战争机器。
4、明治维新。
19世纪60年代明治维新以后,日本摆脱了封建落后的状况,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逐步废除了不平等条约,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并逐渐发展成为军国主义国家,其野心也日益膨胀。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军国主义实力进一步控制本国政权,对内镇压人民,对外侵略扩张。
5、世界经济危机,1929年10月,由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日本社会动荡,政局不稳,而日本国内资源匮乏,不能像美国那样靠拉动内需缓解经济危机,为了摆脱危机,福泽谕吉力主“进行东洋战略,使国内人心转而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工程学院考查课
专业论文
历史上日本多次侵略中国的原因
学生姓名:
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电气班
专业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任课教师:徐岩
2014 年 5 月12 日
历史上日本多次侵略中国的原因
摘要:
中日之间战争渊源很长,从唐代开始,中国强,日本来学习仰慕,中国弱,日本来侵略蚕食。
日本这个国家表面是很善于学习其他先进文明的思想,骨子里,还是很野蛮也原始的。
可以说是一个披着资本主义外衣,有唐代文化特色的奴隶制军国主义国家。
日本侵华是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其中不断的试探和评估,国家力量的综合力量的起伏。
二次大战虽然结束,但是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在抗日战争中没有得到充分惩罚,由于美国为了自己在远东势力的私利。
中国政府虽然作为战胜国,却没有占领日本,而且日本完全没有像德国人那样做出充分的战争反思。
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人带来的痛苦,是中国历史不可磨灭的痛。
关键词:中日侵略原因
正文:
历史上日本多次侵略中国的原因有好多种说法,我认为可以从地理、文明、经济、政治、历史这几个方面去考虑这个问题。
地理方面:从地理规模来说,日本的面积是37万多平方公里,日本之所以将中国而不是其他国家作为主要侵略对象,是因为中国地大物博,是一块“肥肉”,且距日本很近,便于日本用兵;更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国力衰弱,中华民族存在着重大弱点和缺陷,给了日本侵略者以可乘之机。
文化方面:从明亡之日起,日本人就不认可满洲人统治的中国,认为他们曾经无限向往和狂热学习的华夏汉文化已亡,胡人统治中土已无先进性可言。
而日人认为日本却比较完好保留了华夏文明的衣冠文物,他们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者,是有理由和有资格去与清国为敌的,日人一直想成为东亚文化圈的精神领袖。
满清入主中国后,让日本人觉得野蛮在中国已经战胜了文明,尤其是满清的中国人,都脱下了原来的汉族衣服,剃掉了受之父母的头发,编上了蛮人的辫子,这一点就让日本人觉得很鄙夷。
因为日本读书人虽然对历史上的中华文化有钦慕之意,但是对现实清国的存在却相当蔑视。
清朝的出现,唤起了日本人对当年元寇的回忆,所以打心眼里对满清有一种敌意。
经济方面:日本人口众多,耕地稀少、资源匮乏、灾害不断这是日本的真实写照。
在当时生产力低下的十六、十七世纪,以及后来十八、十九世纪资本主义高能耗的大生产时期,广袤的土地和丰富的资源对日人来讲就是朝思暮想的东西。
只隔着一个朝鲜的中国具备了他想要的一切,他能不打歪主意吗?日本对中国东北的移民政策由来已久。
日俄战争刚过,日本殖民政策制定者曾鼓吹向中国东北移民一百万人。
大规模移民的实施,始于“九·一八”事变。
因为日本移民,中国农民的大片土地被剥夺。
日本侵略者不仅夺占了大面积的官公土地和东北军政要员、抗日将领的所谓“逆产”,而且以收买不在地主土地之名,强行剥夺了大量普通农民的耕地。
他们强行收缴地照,低价收购,如有拒绝,即施高压。
政治方面:日人要想征服世界,中国的战略地位就显的非常重要。
如果有了中国这个大宝库,要人有人,要粮有粮,要钱有钱,那么日人必定能称霸世界,所以这个战略高地一定要拿下。
后来日本敢对美国宣战,很大因数是他们认为基本上已经征服中国,所以认为自己有本钱与洋人为敌,所以他们一直打着从洋人
手中解放亚洲人民旗号。
这是他们称霸世界野心的最好表露。
从地缘政治来讲,拿下中国就等于拿下整个东北亚,同时为征服世界夯下牢固基础。
向北可取俄国和欧洲,西可进军印度和中亚,向南可控制整个大洋。
总之,进可以攻退可以守,后来日本的整个战略部署也是按这个方针进行的。
同时,清朝末年的政治形势是多国列强染指中国,日本是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经过“中日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之后,其元气大伤,国民厌战争情绪严重,反战暴动不断。
“五一五事件”的影响极广,最重要的结果是陆军的权力大增,结束了八年的政党内阁。
从此日本内阁由主战派的军人长期把持着,为全面侵华打下了政治伏笔。
历史方面:无论过去和现在一些出于政治目的的御用文人对元和清如何歌功颂德,但都不能掩盖其对中华古文化的迫害。
以中华文化继承者自居的日人,感到征服中国的可能性很大。
因为他们老要比那些胡人更有资格入主中原。
中国国力衰弱,使日本侵略者认为中国不堪一师击中国综合国力落后,表现在各个方面,政治腐败,经济落后,人民愚昧而不觉傻醒。
当清军入朝时,日本以保护使馆和侨民等为名大军入朝,突袭中国北洋舰队,挑比起中日甲午战争。
时隔多年以后的,“九一八事变”以及“七七事变”,只不过是上面的历史延续罢了。
总而言之,日本多次侵略中国,与中国当局政府的腐败和中国人民不思进取的思想有很大联系。
以史为鉴,我们必须努力丰富自己的知识、掌握先进的思想与技术,才能在世界立于不败之地。
中国虽然处于和平时期,我们仍不能松懈。
为了中国美好的未来,我们必须前进。
参考文献: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年出版
2.《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胡绳著,人民出版社 1981年6月出版
3.《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胡绳著,人民出版社 1978年3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