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江采芙蓉 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优质课件)人教版必修2语文《涉江采芙蓉》(23张ppt)

(优质课件)人教版必修2语文《涉江采芙蓉》(23张ppt)
• 除了表达主人公黯然痛苦的 心情还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 两个彼此相爱的人的真挚笃 厚的感情。因爱之深才思之 深,因爱之长久才有“终老 ”之“忧伤”。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这两句表 达了主人公怎样的心情?
天地之间 一声幽叹
不思量 自难忘
名家观点
Ø 我选择了第二个注解(注:“还顾”者就是 所思者,不是“涉江”者)。这其中有两点 理由。头一点:“远道”与“旧乡”是对立 的,离“旧乡”而走“远道”的人在古代多 为男子,说话的人应该是女子,而全诗的情 调也是“闺怨”的情调。
Ø 其次,把“还顾”借“所思”,作为女子推 己及人的一种想象,见出女子对于男子的爱 情有极深的信任,这样就衬出下文的“同心 ”不是空话。而“忧伤”的也就不是女子一 个人。照这样的解释,诗的意味也就深刻些 。 ——朱光潜
对写手法
• 特定情境下,诗人在抒发 自己某种情思时,不直接 从自身写起,而是想象对 方此时此刻的情形,或先 描述自身情形,突然调转 笔墨,描述对方情形,以 便更深一层地表达自己情 感,并形成含蓄曲折的艺 术效果。
谢谢观赏
诗歌讲究“起、承、转、合”, 这两句在结构上是暗转过渡, 为表现主人公的情绪由欢欣洋 溢转变为下面的黯然销魂作铺 垫。
3.手法—效果—情感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还顾”“漫浩浩”这两个 词含蓄的传达了主人公极度痛 苦的心情, 不直写,给读 者留下想象空间,具有含蓄不 尽的艺术效果。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4、最后两句除了表达主人公黯 然痛苦的心情,还能体会到什 么?
还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两个彼 此相爱的人的真挚笃厚的感情。因 爱之深才思之深,因爱之长久才有 “终老”之“忧伤”。
问题探究
有人认为抒情主 人公是男性,“涉江” 者和“还顾”者都是 男子;也有人认为抒 情主人公是女性, “涉江”者是女子, “还顾”者则是“所 思”的男子,你怎么 看?

《涉江采芙蓉》PPT课件

《涉江采芙蓉》PPT课件

❖ 情节
艺术手法
❖12句:涉江郊游 采摘芙蓉 以乐衬哀(芙蓉、兰泽、芳草 )
❖34句:人在远方 心愿难遂 自问自答(设问)
❖56句:回望故乡 长路漫漫 动作细节(还顾)
❖78句:天各一方 忧伤难遣 联想想象(黯然消魂)
7
2021/3/27
2.找诗眼,抓主旨;
⑴什么是“诗眼”?找出本诗“诗眼”并根据 “诗眼”概括主旨。
主旨:表达远隔两地的爱人互相思
念的哀伤与惆怅之情。 17
2021/3/27
该诗处处都是未知,究竟故乡何在? 诗人身处何处?恋人何如?是否重聚 ?……皆未点出。
但当诗人把这一切都淡化后,诗中的情感 就很自然地被突显出来,引人想象。
这就是诗意所在:含蓄不尽、余味悠长
诗歌的艺术特点
18
15
2021/3/27
总结拓展
关于《涉江采芙蓉》,有人认为抒情主人 公是男性,“涉江”者和“还顾”者都 是男子,也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 ,“涉江”者是女子,“还顾”者则是 “所思”的男子。你怎么看?
1、游子思乡怀人。
2、女子思夫怀远。
16
2021/3/27
问题探究
古代一些诗评家大都认为主人公是女 子,理由有三:当时男子游宦京师洛阳, 远离江南;女子采莲是旧俗,“芙蓉” 即“夫容”,“莲子”即“怜子”; 《古》是文人独立创作的作品,可以用 悬想的方式,以女子的口吻来写。因此 思念的应该是双方,正如李清照《一剪 梅》“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所以诗中 有游子思乡思亲之缠绵,也有闺女思念 情人之真挚。
刻在他心头的,“涉江采
芙蓉”也是为了他,如果
诗首就开门见山地把他表
出,诗就平淡无味了。这
句话是全诗发展的顶点,

【语文高中】《涉江采芙蓉》优秀课件(61张PPT)

【语文高中】《涉江采芙蓉》优秀课件(61张PPT)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桃花源记》
————《五柳先生传 》
陶渊明(365--427)
又名:潜 字:元亮
自号:五柳先生 谥号:靖节先生
东晋最杰出的诗人,他的 诗情感真实,诗味醇厚,风格 平淡,语言清新自然。
开创田园诗一体,为古典 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他出生于没落的地主家庭,青少年时代有“大济苍 生”之壮志,到29岁时才出仕,不久又归隐。后又时隐 时仕。在39岁时,为彭泽县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里 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 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即日,他便解职而归, 从此过着躬耕自给的田园生活,死后,友人私谥“靖 节”,所以后代也称他为“靖节先生”。
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短促的感慨,但并(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第二层: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 子宁不嗣音?
--《诗经·郑风·子衿》
译文: 你那青青的衣领啊, 深深萦回在我的心灵, 虽然我不能去找你, 你为什么不主动传给我音信?
表达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说明贤才 若来投奔于已,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
yōu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duō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bǔ,天下归心。
抓题目
鉴 赏 诗 “四抓” 词 方 法
抓作者 抓注释 抓内容
写了什么 三
抒写诗人对犹豫不决的贤才的关切和渴望天下贤才尽 归自己的抱负。
研读探究
人生短暂
忧 求贤不得
功业未就

《涉江采芙蓉》ppt课件18张

《涉江采芙蓉》ppt课件18张

东汉末年,外戚宦官相交干政,官僚集团垄断仕途, 中下层士子为谋求前程,只能奔走交游。 他们背井离乡,辞别父母,“亲戚隔绝,闺门分离, 无罪无辜,而亡命是效”( 徐干《中论·谴交》) 。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西洲曲》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主人公难道不知道要送给谁吗?为何还要发问呢? 不是自问自答,是一句话,是自诘自嘲。——朱自清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请大家运用想象,描摹你所看到的人物与情境, 增加一些人物的动作、情绪、心理描写。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既然同心,为何不归家呢?
《古诗十九首》节选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行行重行行》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青青陵上柏》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生年不满百》 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冉冉孤生竹》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明月何皎皎》
文温以丽,意悲而远, 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钟嵘《诗品》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远离家乡, 他一步三回头,不舍地看向送别的妻子......
他的妻子站在门边, 忧心忡忡地看向远行的丈夫......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wèi赠送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回头看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形容路途漫长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广阔无边
作业:
请大家阅读《古诗十九首》的其他篇目,进一步体会 “文温以丽,意悲而远”的特点,感受其时代意义。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PPT课件

《涉江采芙蓉》PPT课件
显著标志,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 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 抒发了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全诗语言朴素自然, 描写生动真切,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处处表现了道家与儒家的 哲学意境,被刘勰称为“五言之冠冕”(《文心雕龙》)。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第贰部分
PARTTHREE
初读课文
包括诵读诗歌、初步感知、思考问题
企鹅老师
12月28日 星期一
如何把握古诗的思想感情?
1、通过朗读,直接品味诗歌的思想 感情。 2、通过分析,抓取意象,透过意象 把握思想感情。 3、寻找诗中关于文章主旨的表达情 感的语句。
1.谁在涉江采芙蓉,采下芙蓉赠予谁?(多角度解读) 姑娘赠予远在千里出门游学、游宦的恋人。
2.这是一首__忧__伤___的诗?
1.采芙蓉的过程是怎样的?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第叁部分
PART THREE
研读课文
包括品析诗歌、主题探究、诵读体会
用比兴手法写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及营造清幽、高洁的意境。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树与树的距离, 而是同根生长的树枝,却无法在风中相依;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鱼与飞鸟的距离, 一个翱翔天际,一个却深潜海底。(泰戈尔)
《涉江采芙蓉》以其独特的章法,让游子与思妇对唱表白。就像 这对鱼与飞鸟,它们深沉而真挚的情感使人涕下。诗歌语言直而 不野,令人满口生香,无愧于刘勰所说的五言之冠冕。
6.能否把“而”和“以”去掉,改为四言 诗呢?
而,表转折。突出从甜蜜相爱到痛苦分离的极 大反差,把相爱却不能相守的黯然心情表现得淋 漓尽致。 以,表结果。连接忧伤和终老,将思念的忧伤 所跨越的时间之久体现了出来。

《涉江采芙蓉》优秀课件 ppt课件

《涉江采芙蓉》优秀课件  ppt课件
ppt课件 8
整体把握
疏通诗歌大意,回答下列问题: 你认为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ppt课件
9
背景
• 东汉末年社会动乱,反映在《古诗十九 首》中,即大多写思妇游子的相思离别 之苦和士人失意的苦闷哀愁。 • 《涉江采芙蓉》就是抒写思妇游子相思 离别之情的作品。
ppt课件
10
问题探究
有人认为抒情主 人公是男性,“涉江” 者和“环顾”者都是 男子;也有人认为抒 情主人公是女性, “涉江”者是女子, “还顾”者则是“所 思”的男子,你怎么 看?
1
古 诗 十 九 首
1
汉代无名作家的作品合称 五言诗成熟期的代表作 被誉为“五言之冠冕” 以平浅质朴的文字展深情 南朝萧统合收于《文选》中
2
3 4
《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1、失志伤时、人生无 常的感慨。2、世态的炎凉与人情的冷暖。3、游子思 2 ppt课件 妇们离别相思之苦。
“芙蓉”又叫莲,荷花,芙蕖、菡萏。
• • • • •
相去:相距,相离。 阻:艰险。 胡马:北方所产的马。 越鸟:南方所产的鸟。 “胡马倚北风,越鸟朝南枝”,是当时习用 的比喻,借喻眷恋故乡的意思。 • 已:同“以”。 顾,返也。 弃捐:抛弃。 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这些都丢开不必再 说了,只希望你在外保重。 •
ppt课件
24
• 《古诗十九首》大约产生在东汉末年。这一 时期社会矛盾极为尖锐,下层人民深受水深 火热的痛苦。在统治阶级内部,政治腐败黑 暗,外戚宦官和地方豪强垄断政治,彼此又 争斗不息。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中下层知识 分子既无社会地位,又无政治前途,他们往 往落魄江湖,背井离乡,辛苦辗转,走投无 路,失意彷徨。这些人文化素养较高,熟悉 《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又能吸收汉乐 府的营养,来抒写自己的人生。

《涉江采芙蓉》 课件ppt(19张PPT)

《涉江采芙蓉》 课件ppt(19张PPT)

理解诗词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这两句诗有哪些意象? • 芙蓉”“兰泽”“芳草”等意象。 描述了怎样的情景? • 描述了抒情主人公涉江采摘芙蓉的情景,营造的是轻松欢快的氛围。 表达了抒情主人公怎样的感情? • “芙蓉”“兰泽”“芳草”等意象,表达出诗人情怀的高雅,感情的纯洁、美好。
理解诗词
曾主持编撰中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文选》,史称《昭明文选》。
文学常识
五言诗,古代诗歌体裁。全篇由五字句构成的诗。汉代以前,偶有五言的诗句,但没有完整 的五言诗。五言诗是在两汉民谣和乐府民歌中首先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据《汉书·五行志》和《尹 赏传》所引西汉成帝时歌谣,已成为完整的五言形式;东汉时的《陌上桑》《江南可采莲》等, 已是比较成熟的五言作品。东汉末年无名氏《古诗十九首》的出现,标志着五言诗已经达到成熟 阶段。至建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五言诗已“居文词之要”(钟嵘《诗品》)成为最盛行的诗体, 出现了大批名作。
• ⑷所思:所思念的人。远道:犹言“远方”,遥远的地方。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 ⑸还顾:回顾,回头看。旧乡:故乡。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⑹漫浩浩:犹“漫漫浩浩”,这里用以形容路途的广阔无边。漫,路长貌。 浩浩,水流貌。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 ⑺同心:古代习用的成语,多用于男女之间的爱情关系,这里是说夫妇感
文学常识
“古诗”的原意是古代人所作的诗。它与两汉乐府歌辞并称,专指汉代 无名氏所作的五言诗,形成一个特定含义的专类名称。并且发展为泛指后来 具有“古诗”艺术特点的一种诗体。初唐以后,产生了近体诗,其中有五言 律诗、五言绝句。唐代以前的五言诗体便统称为“五言古诗”或“五古”。
文学常识
萧统(501年―531年5月7日),字德施,小字维摩,南兰陵郡兰陵县 (今江苏武进)人,祖籍东海郡兰陵县(今山东兰陵)。南朝梁宗室、文学 家,梁武帝萧衍长子,梁简文帝萧纲、梁元帝萧绎长兄,母为贵嫔丁令光。

《诗三首》涉江采芙蓉PPT课件

《诗三首》涉江采芙蓉PPT课件
01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3、三、四句一问一答,在诗歌中具有怎样 的表达作用?
诗歌讲究“起、承、转、合”,这两句在结构上是暗转过渡,为表现主人公的情绪由欢欣洋溢转变为下面的黯然销魂作铺垫。
1
2
01
02
最后两句除了表达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情,还能体会到什么?
还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两个彼此相爱的人的真挚笃厚的感情。因爱之深才思之深,因爱之长久才有“终老”之“忧伤”。
离居终老之苦
天地之间一声幽叹
折芳馨兮遗所思
思念心上人的痛苦
试对本诗的艺术特点进行概括
一是意境高洁、清幽;
把“芙蓉、兰和芳草”放在一起看,容易想到的是屈原在《离骚》中,以各种香草比喻美德和高洁的品质。 ——抒情主人公似乎也可以是“他”!
延伸阅读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钟嵘在《诗品》中曾评《古诗十九首》说:“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它指的是《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其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体味一下这“一字千金”的语言魅力。
《古诗十九首》
02
汉代无名作家的作品 五言诗成熟期的代表作, 被誉为“五言之冠冕” 用平浅质朴的文字表现深厚的感情 梁萧统将之合收在《文选》中
二是含蓄不尽,余味悠长。
问题探究
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环顾”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涉江”者是女子,“还顾”者则是“所思”的男子,你怎么看?
“芙蓉”又叫莲,荷花,芙蕖、菡萏。
“莲”与“怜”谐音,“莲子”的谐音是“怜子”,换成今天的话,就是 “(我)爱你” 。——象征男女爱慕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芙蓉和涉江,兰泽,芳草,远道, 旧乡等意象一起组成了意境。
1、 “涉江”,除了渡江之外,还是屈原的 一部作品《楚辞· 涉江》,写屈原被贬流放, 暗含流浪在外之意。 2、“远道”“旧乡”,也似乎暗示是外出的 男子对故乡的回望 。 3、把“芙蓉、兰和芳草”放在一起看,容易 想到的是屈原在《离骚》中,以各种香草 比喻美德和高洁的品质。 ——抒情主人公似乎也可以是“他”!
第一步:诵读—疏通—感受
诵读
通译
• 渡过江水去采撷那莲花,岸边的洼地里, 还长着数不清的兰草。 • 采了花要送谁呢?我所思念的人啊,却在 遥远的地方。 • 回首眺望故乡,迢迢长路却是无尽的遥远。 • 虽然心意相同却分居两地,在思念的忧伤 中一直到老。
整体感知:
1、诗歌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
2、运用了哪些意象来表现情感?
涉 江 采 芙 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诵读理解诗歌 •能力目标:1.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画面 2.学习多角度理解诗歌 3.理解“悬想法”婉曲传情达意之 妙 •情感目标:体会诗歌感情
关于《古诗十九首》
• 《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 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 首五言诗。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集 。并非一人一时所作,从内容看,主要写 的是作者的失意和哀伤,写游子、思妇的 离愁和相思。 • 标志着五言诗歌已经成熟。钟嵘称之“惊 心动魄,一字千金”,刘勰称之为“五言 之冠冕”。
汉末文人不从自己的角度落笔,而借用思妇 的口吻来抒情,是什么原因呢?
• 首先,在那个时代,女性只能把全部的生命 寄托于爱情和婚姻。——“思人”是女性独有 的视角。 • 其次,女性情感的深婉细腻,是男性所不及 的。为诗人的创作提供了意蕴丰厚的意象和 意境。——女性为主人公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 第三,这些汉末文人对女性不仅有真诚的理 解与同情,抒写女性的不幸,也融入了自己 饱经忧患与痛苦的人生体验。——汉末文人 具备以女性角度抒写情感的可能。
• 杜甫 《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 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 双照泪痕干?” • 诗人从对方设想,写妻子“独看”鄜州之
月而忆长安,而诗人自己“独看”长安之 月而忆鄜州已尽在其中,写妻子心焦丈夫, 正是诗人牵挂妻子,这样思亲之情抒发得 更为深沉,更为曲折。
——全诗运用悬想。
夏秋之交,正是荷花盛开的美好季节。在风和日 丽中,我荡一叶小舟,穿行在碧波荡漾的湖泽之上, 但见湖面碧衣红裙,河岸芳草凄凄,耳边回荡着莲歌 阵阵和姐妹们的嬉笑声。多么叫人心醉!我看见了一 朵最美的芙蓉,我要摘下它送给我最思念的爱人,可 是他在哪里呢?此刻的他远在天涯!!(这时插入悬 想,空间转换到远方的爱人身边)我的心儿越过千山 万水来到他的身边,我想此刻的他也一定带着无限的 忧愁,回头望着我所在的故乡吧!可是展现在他眼前的 没有欢愉的场景,只有漫漫无尽的“长路”,和那阻 山隔水的浩浩烟云! 我们之间隔着层叠的山峦和浩荡的江河,虽然心意相 通情真意切,但相思却不能相见,就这样分隔两地。 我们恐怕要在这样的忧伤中一直到生命的尽头吧![汉 服照片短剧]涉江采芙蓉(流畅).f4v
• 《涉江采芙蓉》表现东汉末年这些外出游 子的思乡之情。为表现游子思乡的苦闷, 不仅虚拟了全篇的“思妇”之词,而且在 虚拟中又借思妇口吻,“悬想”出游境—情感
诗歌主要借什么意象来表 达情感? 芙蓉
关于“芙蓉”这个意象:
“芙蓉”又叫莲,荷花,芙蕖、菡萏。 1、“莲”:《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濯 清涟而不妖 。”——是纯洁的代表。 2、“莲”与“怜”谐音,“莲子”的谐音 是“怜子”,换成今天的话,就是 “(我)爱 你” 。——象征男女爱慕之情。 3、“芙蓉”的谐音是 “夫容” ,表现的 是妇人对丈夫的思念。 ——抒情主人公似乎是 “她”!
《楚辞· 离骚》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 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 苟余情其信芳。”
以荷喻自己的忠心,一再 表明在官场不改正道直行,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荷” 最恰切地形容屈原自身的品 质。
第三步:手法—效果—情感
• “悬想”:对某种未知情状作设想或悬拟 的手法。 • 具体来说:特定情境下,诗人在抒发自己 某种情思时,不直接从自身写起, 而是想 象对方此时此刻的情形,或先描叙自身情 形,突然调转笔墨,描叙对方情形, 以便 更深一层地表达自己情感。这里的悬想侧 重于空间转移。
•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 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 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这里诗人写故乡兄弟们因佳节缺少一人未
能完全团聚而遗憾,其实这也正是诗人自 己的遗憾;故乡的兄弟思念自己,也正是 诗人自己渴念着故乡的兄弟们。这里的悬 想,使得普通的思乡之情抒发得曲折有致, 也更为浓烈。 ——这是中间穿插运用悬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