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生态学之景观的生态过程

合集下载

景观生态学景观三要素

景观生态学景观三要素

景观生态学景观三要素1. 引言好啦,今天咱们就来聊聊景观生态学。

别担心,不是那种严肃得让人打哈欠的学问,而是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的探索。

你知道吗,景观生态学就像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每一个细节都让人忍不住想要多看几眼。

简单来说,景观生态学关注的就是自然环境中的三大要素:景观、生态过程和生物多样性。

听起来有点复杂?没关系,咱们一个一个慢慢拆开来,聊得轻松一点。

1.1 景观首先,咱们得从“景观”说起。

这个词听上去挺高大上的,但其实就是咱们眼前看到的那些自然和人造的元素的组合。

想象一下你走在公园里,周围有高大的树木、绿油油的草地,还有那些活泼可爱的鸟儿在枝头唱歌。

哎呀,这些不就是景观吗?它们构成了一个个独特的“小世界”,让你不禁想深吸一口气,感受那份清新。

而且,景观可不是静止的,它们随着时间和季节变化而变化,真是妙不可言。

春天的花开得绚烂,夏天的树叶绿得发光,秋天的落叶飘零,冬天的白雪皑皑,样样都是一幅画!每一个景观都在诉说着自己的故事,让人忍不住想要靠近、探索。

1.2 生态过程接下来,咱们聊聊“生态过程”。

简单点说,就是自然界中发生的那些变化和互动。

就像大自然的“日常工作”,每一个元素都在为这个大家庭的运转而努力。

比如说,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食物,动物又通过吃这些植物获得能量,接着它们的粪便又成为了土壤的营养。

这一来一往,简直就是生态界的“你来我往”。

再说说那些自然现象,比如洪水、干旱和火灾。

听起来有点可怕,但这些其实都是生态过程的一部分。

它们能让某些植物种子更容易发芽,促进生物多样性。

大自然就像个调皮的小孩,时不时地制造点“惊喜”,让生态系统更加丰富多彩。

2. 生物多样性好了,最后咱们得聊聊“生物多样性”。

这个词一听就让人觉得很重要,是不是有种“闻之色变”的感觉?其实,生物多样性就是地球上各种生物的总和,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就好比一场盛大的派对,每种生物都是其中的参与者,缺了谁都不行。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可不小,想想看,如果只有一种植物,那不仅没意思,生态系统也会变得脆弱。

景观生态学原理——景观格局与分析

景观生态学原理——景观格局与分析

景观生态学原理|——景观格局与分析景观的三个特征:1、格局:生态系统的大小、形状、数量、类型及空间配置相关的能量、物质和物种的分布2、功能:景观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生态系统组分间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物种流3、动态:斑块镶嵌结构与功能随时间的变化3.1 景观发育景观格局的形成,受到生物与非生物两个方面的影响3.2 景观要素景观要素包括景观斑块、廊道、基质,以及附加结构3.2.1 斑块(patch)空间的非连续性以及内部均质性1. 斑块起源主要因素:环境异质性(environmental heterogeneity)自然干扰(natural disturbance)人类活动(human activity)1、环境资源斑块由于环境异质性导致,稳定,与自然干扰无关,由于环境资源的空间异质性和镶嵌规律2、干扰斑块由于基质内的各种局部干扰引起,具有最高的周转率,持续时间最短3、残存斑块是动植物群落受干扰后基质内残留的部分4、引进斑块人们把生物引入某一地区后形成的斑块1)种植斑块2)聚居地2. 斑块面积1、对物质和能量的影响2、对物种的影响1)岛屿,面积效应——生境多样性(habitat diversity)——物种多样性2)陆地,基质异质性高3. 斑块形状斑块的形状和走向对穿越景观扩散的动植物至关重要1、圆形和扁长形斑块,内缘比(interior ratio)2、环状斑块3、半岛4. 斑块镶嵌相似的斑块容易造成扩散不同类型的斑块镶嵌,能够形成对抗干扰的屏障、5. 斑块化(缀块性,patchiness)与斑块动态1、斑块化机制斑块化:斑块的空间格局及其变异,大小、内容、密度、多样性、排列状况、结构、边界特征对比度(contrast):斑块之间以及斑块与基质之间的差异程度空间异质性(spatial heterogeneity):通过斑块化、对比度以及梯度变化所表现出来的空间变异性生物感知(organism-sensed):生物对于斑块化的反应最小斑块化尺度(smallest patchiness scale):粒度(grain)最大斑块化尺度(largest patchiness scale):幅度(extent)斑块化动态:斑块内部变化和斑块间相互作用导致的空间格局及其变异随时间的变化斑块化产生的原因:物理的和生物的,内部和外源的2、斑块化的特点1)可感知2)内部结构,时空等级性,大尺度斑块是小尺度斑块的镶嵌体3)相对均质性4)动态特征5)生物依赖性6)斑块的等级系统(patch hierarchy)7)等级间的相互作用8)斑块敏感性(patch sensitivity)9)斑块等级系统中的核心水平:最能集中体现研究对象或过程特征的等级水平,相应的时空尺度称为核心尺度(focal scale)10)斑块化原因和机制的尺度依赖性3、斑块化的生态与进化效应3.2.2 廊道(corridor)廊道是线性的景观单元,具有通道合阻隔的双重作用1. 廊道的起源干扰廊道、残存廊道、环境资源廊道、种植廊道、再生廊道2. 廊道的结构特征1)曲度:廊道的弯曲程度,影响物质、能量、物质的移动速度2)宽度3)连通性:廊道单位长度上间断点的数量表示4)内环境:较大的边缘生境和较小的内部生境3. 廊道分类1)线状廊道:全部由边缘物种占优势的狭长条带2)带状廊道:较丰富的内部种的内环境的较宽条带3)河流廊道:分布在河流两侧3.2.3 基质(matrix)1. 基质的判定1)相对面积2)连通性3)控制程度4)3个标准结合2. 孔隙度和边界形状孔隙度(porosity):单位面积的斑块数目3.2.4 附加结构(add-on)异常景观特征,在整个景观中只出现一次或几次的景观类型3.3 景观格局特征目的:从无序的斑块镶嵌中,发现潜在的有意义的规律性3.3.1 斑块-廊道-基质模式(patch-corridor-matrix model)3.3.2 景观对比度1. 低对比度结构自然形成的,热带雨林,相邻景观要素彼此相似2. 高对比度结构自然、人工3.3.3 景观粒径(landscape grain)粗粒(coarse grain)和细粒(fine grain)生物体粒径(home range):生物体对其敏感或利用的区域粒径大小取决于整个景观的尺度3.3.4 景观多样性(landscape diversity)由不同类型生态系统构成的景观在格局、功能和动态方面的多样性或变异性,反映景观的复杂性程度1)斑块多样性:数量、大小、形状的多样性2)类型多样性:景观类型的丰富度3)格局多样性:景观类型空间镶嵌的多样性3.3.5 景观异质性(landscape heterogeneity)多样性——斑块性质的多样化异质性——斑块空间镶嵌的复杂性,景观结构空间分布的非均匀性、非随机性1)空间异质性2)时间异质性3)功能异质性梯度分布镶嵌结构3.4 生态交错带与生态网络3.4.1 边缘效应与生态交错带景观单元之间的空间联系:生态交错带、网络结构1. 边缘效应(edge effect)边缘地带由于环境条件不同,可以发现不同的物种组成和丰富度边缘物种:仅仅或主要利用景观边界的物种内部物种:远离景观边界的物种2. 生态交错带(ecotone)描述物种从一个群落到其界限的过渡分布区,由两个不同性质的斑块的交界及各自的边缘带组成生态过渡带(transition zone)景观边界(landscape boundary)1)特征:生态应力带(tension zone)、边缘效应、阻碍物种分布(半透膜)、2)描述:结构:大小、宽度、形状、生物结构、限制因素、内部异质性、密度、分形维数、垂直性、外形或长度、曲合度功能:稳定性、波动、能量、功能差异、通透性、对比度、通道、过滤、屏障、源、汇、栖息地3)尺度效应:某一尺度上可以明辨的交错带在另一尺度上可能模糊不清4)气候变化:更为敏感,迟滞(lag)5)生态交错带与生物多样性:农业生产把异质的自然景观变成大范围同质的人工景观,消灭了自然生态交错带,扩展了人为生态交错带3.4.2 生态网络与景观连通性生态网络(network)将不同的生态系统相互连接起来两类物种:生活在网络包围的景观要素内部的物种,廊道是一种障碍;生活在廊道内、沿着廊道迁移的物种1. 廊道网络由节点(node)和连接廊道构成,分布在基质上形式:分支网络(branching network):树状的等级结构环形网络(circuit network):封闭的环路结构1)廊道网络的结构特征网络交点、网状格局、网眼大小、网络结构的决定因素(历史和文化的)2)廊道网络描述连通性:在一个系统中所有交点被廊道连接起来的程度,指示网络的复杂度,用r指数方法来计算r指数:连接廊道数与最大可能连接廊道数之比r=L/Lmax=L/3(V-2),V为节点数环度:用α指数衡量,表示能流、物流、物种迁移路线的可选择程度。

景观生态学——景观生态过程 ppt课件

景观生态学——景观生态过程 ppt课件

第二节 景观生态流
一、概述 景观的功能就是景观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即能量
流、养分流和物种流以一种景观元素迁移到另外一 个景观元素。通过大量的“流”,一种景观元素对 另外一种景观元素施加控制作用。 景观生态流的运动机制:半透膜观点、源和汇的观 点。
与景观生态流有关的两个重要概念
景观边界:在特定时空尺度下,相对均质的景观之间 所存在的异质性过渡区域。类似半透膜,能对进入 和要离开景观要素的生态流进行过滤
物质流:是物质在重力和扩散力 作用影响下沿能量梯度的运动
运动:是物体消耗本身能量从一个地 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
扩散:最少的聚 集格局;
物质流:居中;
运动:最明显的 聚集格局
二、媒介物(vector)
景观生态流在景观中的流动,主要依靠风、水、地面动物、 飞翔动物和人等5种媒介物。
风可以携带热能、水分、尘埃、烟、污染物、雪、种子、 孢子和很多小昆虫。植物种子传播的主要途径。
不同景观元素对养分流的影响
水平 运动
态起
环到合
境对理
的养组
保分合
护 具 有 重
的 过 滤
和 设 计
要作景
意用观
义,结
这构
对可
生以
三、物种流—动植物在景观中的运动
影响运动的两个因素
1) 取决于廊道、障碍和斑块等结构因素 同质地区,物种流稳定、连续 物种从一景观进入另一景观时会发生变速或停顿 例:大草原上的牛羊,沙漠上的狼群
扩散是与空间异质性相联系的具有普遍性的作用力,是 一种低能耗过程。基本动力之一。
2、质量流(重力)
质量流:物质沿能量梯度的移动过程。 重力:是物质沿重力梯度移动的基本作用力。 陆地水流就是重力作用下水由高处向低处的运动 过程;滑坡、山崩、塌岸、融冻土溜和土层蠕动等 都是岩屑或块体在重力作用下的移动。

景观生态学 第三章 景观结构与格局

景观生态学 第三章 景观结构与格局
扰。
2.常见的干扰
① 火干扰 ② 放牧干扰 ③ 土壤物理干扰:翻耕、平整 ④ 土壤施肥干扰 ⑤ 践踏干扰 ⑥ 外来物种入侵干扰 ⑦ 其他干扰:洪水、森林采伐、旅游等
3.干扰的特征因子与性质
• 干扰的特征因子可由4个方面分析:①干扰频率,或称干 扰演替之间的时间间隔;②恢复速率,或称为从受干扰状 况中恢复所需的时间长短;③干扰事件影响的空间范围; ④景观范围的大小。
• 柯本气候类型分类法:
– 首先按最冷月温度、最热月温度和年降水量将赤道至 极地分为5种气候带(热带多雨气候、干燥气候、温带 气候、寒冷气候、冰雪气候);
– 然后再根据季节雨量及干湿的程度等指标进行二、三 级划分出亚类等,综合为12个气候类型。
中央气象台采用三级指标 将全国划分为9个气候带和1个高原气候区域(1966)
气候带
≥10℃天数
≥10℃积温
最冷月平均气温
备注
Ⅰ寒温带 Ⅱ中温带
Ⅲ暖温带
Ⅳ北亚热带
﹤100 100-171
171-218
218-239
﹤1 600℃ 1 600℃至3 200-3
400℃
3 200—3 400℃ 4 500-4 800℃
4 500-4 800℃ 3 500-4 000℃
﹤-30℃ -30℃至-16
• 也有人指出,无论干扰怎样定义,它都强调干扰和干扰对 象的结构状态及动态变化密切相关,并进而得出干扰是能 够改变景观组分或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的重要生态因素, 并且是促进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及整个景观生态变化的 驱动力。
• 在景观生态学中,干扰因其普遍存在和重要性而一直受到 重视,但对这一明显的生态过程的定义至今尚没有形成统 一的认识。
• 在景观中,地貌的作用有以下3点:

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及应用pdf

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及应用pdf

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及应用一、引言景观生态学是研究自然和人类活动对景观格局和功能的影响的学科。

它是生态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理解景观变化的原因和后果,并提供可持续土地管理和保护策略。

本文将介绍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并探讨其在环境保护和土地规划中的应用。

二、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1.景观格局:景观生态学关注的重点是景观的空间结构和组成。

通过研究景观格局,可以了解景观内各种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对自然过程的响应。

2.生态过程: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另一个关键领域是生态过程。

这些过程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种间相互作用等。

了解这些过程对景观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3.景观变化:景观生态学通过研究景观变化的原因和模式,揭示人类活动对景观格局和生态过程的影响。

这有助于制定有效的土地管理和保护策略,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景观生态学的应用1. 环境保护景观生态学在环境保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研究和评估景观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和生态过程的影响,可以制定合理的保护策略。

例如,通过保护和恢复关键的景观连接和栖息地,可以促进物种的迁移和种群的稳定。

2. 土地规划景观生态学为土地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通过分析和评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景观格局和生态过程的影响,可以优化土地利用规划,提高土地利用的效益和可持续性。

此外,景观生态学的方法还可以用于评估和预测基础设施建设对景观的影响。

3. 生态恢复景观生态学可以指导生态系统的恢复工作。

通过了解景观格局和生态过程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可以制定合理的恢复策略。

例如,通过恢复破碎的景观连接和栖息地,可以促进物种的迁移和重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 城市规划景观生态学在城市规划中也有广泛应用。

城市景观的合理规划和设计可以提供更好的生态服务,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通过研究城市景观的空间结构和组成,可以优化城市绿地系统的布局,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弹性和可持续性。

四、总结景观生态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关注景观格局和生态过程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景观生态学—格局、过程、尺度与等级

景观生态学—格局、过程、尺度与等级

景观生态学—格局、过程、尺度与等级邬建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Landscape Ecology Pattern,Process,Scale and Hierarchy,Higher Education Press景观生态学中得基本概念起源与发展起源于中欧与东欧,可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

德国区域地理学家Troll于1939年创造了“景观生态学”一词,并将其定义为研究某一景观中生物群落只见错综复杂得因果反馈关系得科学。

Naveh与Lieberman(1984)继承并发展了欧州景观生态学得概念,提出“景观生态学就是基于系统论、控制论与生态系统学之上得跨学科得生态地理科学,就是整体人类生态系统科学得一个分支。

”在北美,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逐渐兴起。

如今,等级理论、分形理论、渗透理论、尺度观点以及一系列空间格局分析方法与动态模拟途径在景观生态系中得广泛应用,为该科学增添了新内容与新特点。

研究范畴研究对象与内容(1)景观结构:景观组成单元得类型、多样性及其空间关系。

景观功能:景观结构与生态学过程得相互作用,或景观结构单元之间得相互作用。

主要体现在能量、物质与生物有机体在景观镶嵌体中得运动过程。

景观动态:景观在结构与功能方面随时间得变化。

也就就是景观结构单元得组成成分、多样性、形状与空间格局得变化,以及由此导致得能量、物质与生物在分布与运动方面得差异。

研究得重点:(1)空间异质性或格局得形成与动态及其与生态学过程得相互作用;(2)格局—过程—尺度之间得相互关系;(3)景观得等级结构与功能特征以及尺度演绎问题;(4)人类活动与景观结构、功能得相互关系;(5)景观异质性(或多样性)得维持与管理。

格局、过程、尺度格局(Pattern)就是指空间格局,广义地讲,它包括景观组成单元得类型、数目以及空间分布与配置。

过程强调事件或现象得发生、发展得动态特征。

尺度(Scale),广义地讲,就是指在研究某一物体或现象就是所采用得空间或时间单位,同时又可指某一现象或过程在空间与时间上所涉及到得范围与发生得频率。

景观生态学第五章 土地/景观动态过程及模型

景观生态学第五章 土地/景观动态过程及模型

1.数据
利用遥感数据获得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 化的信息,可以监测到土地退化的发生或发 展情况。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县为单位的, 遥感资料和大比例尺地形图。
2.土地资源退化过程辨析
土地退化的质变过程是生产力或生态服务功 能高的土地资源类型向难以利用或生产力极 低的沙地、裸土地、盐碱地和非农用地等类 型的转化过程,另外还包括陆地“三大”生 命支持系统——森琳、天然草地和湿地资源 的丧失过程。
3.土地退化评价指标层次结构体系
4.土地资源退化指数
单一土地利用类型的退化指数:
C i P = 100% i S i
每种土地资源退化过程指数Bi,Bi反映某一土地 退化过程,如沙漠化的状况,计算公式为:

B = P 100% i i
i=1
土地资源总体退化指数:
A= (B -K ) 100% j j
建立定量模型(或概念模型的定量化) (1)选用适当的数学方法 (2)确定变量间的函数关系 (3)估计参数值 (4)编写计算机程序 (5)确定模拟的时间步长 (6)运行模型,获得最终结果
模型检验 模型确认(model verif ication) :仔细检查数学公式和计 算 机程序 模型验证(model validat ing) : (1)对模型结构和变量间关系合理性的检验 (2)模型输出结果与实际值的直接比较 (3)模型的敏感性分析(sensitiv ity analys is ) (4)模型的不确定性分析(uncertainty analysis )
第二节 土地/景观变化模型
一、模型的含义
• 模型的定义 是某种对现实系统或现象的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象或简化; 具体地说,模型是对真实系统 或现象最重要的组成单元及其相互 关系的表述。

景观生态学之景观的生态过程..

景观生态学之景观的生态过程..

2 土壤流
土层表面和土壤内部的流不太明显,但十分重要。 一 部分由风造成,大部分由水形成。
土壤流速的决定因素:
1)水的输入量和时间 2)土壤的结构,尤其是孔隙度 3)土壤对水中携带物质的渗滤效果,包括土壤颗粒 对物质的吸附作用。 土壤流携带物质分成两类: 一种 颗粒物质,如细菌、孢子、腐烂的泥沙树叶等 二种 溶解性物质,如腐殖质、尿素、硝酸盐、可溶 性盐等
4.3 物种流
4.3.1 物种流的运动特征
物种流即动、植物穿越景观的运动。 1 影响运动的两个因素 1)取决于廊道、障碍和斑块等结构因素
较同质的地区,流较稳定、连续;当物种从一 景观进入另一景观时会发生变速或停顿。
例如:大草原上的牛羊,沙漠上的狼群
2)取决于运动方向景观元素是有利于运动还是障 碍运动,所以分析物种运动,首先需要分析景观的异质 性程度和景观中的对比度。
移动:是消耗本身能量从一个地方运动到另一个地方。
例如:采蜜的蜜蜂,捕食的动物 运动最组要的生态特征就是高度聚集性格局。
4.2 空气流和土壤流
1 空气流 空气层流是平行流动的层状气流。 而湍流则是质点的无规则运动,向上或向下运动。 三种防护林带 (紧密结构、疏通结构、通风结构)
第一种类型 风速降低到树高的30倍处,其它为树
A=f(R、K、L、S、C)
A-土壤侵蚀 R-降水程度 K-土壤侵蚀因子 L-坡长 S-坡度 C-植被覆盖
对空气流与土壤流研究发现 有两种空间运动模式: 一是连续运动 速度不存在或为零时 如:水流(遇湖除外) 二是跳跃运动 如:土壤流 两种运动形式的差别在于景观结构的异质性 异质性增强 1 运动由连续运动变为跳跃运动 2 运动中的停顿点增强,流的物质与流程环境间的 关系越密切 3 速度降低

景观生态学课件第五章 景观生态流与景观功能

景观生态学课件第五章 景观生态流与景观功能

整理ppt
4
扩散:使物体在景观 中的随机运动。
整理ppt
5
梯度力:是物质在重力和扩散力 作用影响下沿能量梯度的运动
整理ppt
6
整理ppt
7
运动:是物体消耗本身能量从一个地 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
整理ppt
8
2、媒介物:
景观生态流在景观中的运动,主要依 靠风、水、飞行动物、地面动物和人等 媒介物来传递。
整理ppt
14
(1)连续运动 流的主体在从源到汇移动的过程中
,不存在运动速度为0的状况,既为连续 运动。
整理ppt
15
整理ppt
16
(2)间歇运动
流的主体从源到汇移动的过程中,其 间出现过运动速度为0的状况,即流的主 体在某地出现过停歇,既为间歇运动。
间歇运动又可以分为两种: ①休息站式:即该物种在某地做短暂停留后再继 续运动; ②暂住站式:指该物种不仅在某地停留休息,而 且在该地成功地生长和繁殖,从而为物种的进 一步扩散提供了新的种源。
染物质; 湍流能增加空气上下运动,逆温能阻止污染物扩散
; 风可以影响地球表面人类居住的环境质量。
整理ppt
33
整理ppt
34
热岛环流与焚风
整理ppt
35
整理ppt
36
3、景观要素对空气流的作用
(1)景观要素特征对风的影响 景观结构特征会对风型和风速造成影
响,因此在景观规划设计中必须考虑到 风的运动规律和作用。
1、空气运动的方式
(1)风:不同地段或区域气压的差异所 形成的空气流动称为风。
风的格局有两种,一种是层流,即: 平行流动的层状气流;一种是湍流,即
:质点的无规则运动,向上或向下运动

景观生态学-4格局与过程

景观生态学-4格局与过程

景观生态学-4格局与过程景观生态学是一个关注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其研究对象不仅包括自然生态系统,还包括人工生态系统和不同尺度的景观空间。

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和角度主要分为两个方面:格局和过程。

格局是指景观空间的空间结构、组织、形态和分布,描述了景观的形状、大小、分布和连接方式。

景观格局的特点和变化对生态系统功能和生物多样性产生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在景观格局中,联结性是一个重要的特征。

景观联结性指各个空间要素间通过生态过程的连通程度。

高连通性的景观可以促进物种迁移和种群扩散,降低遗传分化和物种灭绝的风险。

反之,低连通性的景观使得物种无法迁移和扩散,导致物种灭绝和生态系统崩溃。

景观连通性的维护可以通过提高景观的空间复杂度来实现。

景观复杂度指景观中要素间空间关系的多样性和复杂程度。

提高景观复杂度可以增加景观内部的空间异质性,增强生态系统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相反,降低景观复杂度会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弹性,提高对外部干扰的敏感程度。

在景观格局中,景观斑块大小和分布格局也是重要的因素。

斑块大小对物种领域分布、头数大小和维持时间有着重要影响。

斑块的分布格局直接影响物种在景观中的连通程度。

一般来说,大面积、集中分布的斑块会提高物种的连通程度,增加物种迁移和扩散的可能性。

所谓的过程,是指景观中在空间中发生的生态作用,包括物质、能量和信息传输以及地管理作用。

生态过程是指物种在景观空间中的交互作用,包括食物链、捕食和繁殖等过程。

能量和物质循环是景观生态系统维持的重要过程。

通常将景观生态系统中的生态过程分为两类:小区域过程和大区域过程。

小区域过程是指在景观中小面积内发生的相对封闭的生态过程。

典型的小区域过程包括物种之间的关系、食物链的关系和生态圈中微生物的生物地理和化学作用。

大区域过程是指在大规模景观空间范围内发生的宏观生态学过程,例如物种迁移、鸟类迁徙和气候变化。

大区域过程对小区域过程有重要影响,因为大区域过程决定了物种的来源和去向以及其生态系统中的连通性。

简述景观生态学理论

简述景观生态学理论

简述景观生态学理论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是研究在一个相当大的区域内,由许多不同生态系统所组成的整体(即景观)的空间结构、相互作用、协调功能及动态变化的一门生态学新分支。

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简述景观生态学理论,希望对大家有帮助!简述景观生态学理论许多学者对景观生态学基础理论的探索已经作出了重要贡献,例如Risser等提出的5条原则,Forman等提出的7项规则等等。

但从景观生态学理论研究现状来看,目前用理论这一术语表达景观生态学的基础理论,比用原理、定律、定理等方式更适宜些。

相关学科为景观生态学提供的基础理论,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7项。

1.生态进化与生态演替理论达尔文提出了生物进化论,主要强调生物进化;海克尔提出生态学概念,强调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开始有了生物与环境协调进化的思想萌芽。

应该说,真正的生物与环境共同进化思想属于克里门茨。

他的五段演替理论是大时空尺度的生物群落与生态环境共同进化的生态演替进化论,突出了整体、综合、协调、稳定、保护的大生态学观点。

坦斯里提出生态系统学说以后,生态学研究重点转向对现实系统形态、结构和功能和系统分析,对于系统的起源和未来研究则重视不够。

但就在此时,特罗尔却接受和发展了克里门茨的顶极学说而明确提出景观演替概念。

他认为植被的演替,同时也是土壤、土壤水、土壤气候和小气候的演替,这就意味着各种地理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连续顺序,换句话说,也就是景观演替。

毫无疑问,特罗尔的景观演替思想和克里门茨演替理论不但一致,而且综合单顶极和多顶极理论成果发展了生态演替进化理论。

生态演替进化是景观生态学的一个主导性基础理论,现代景观生态学的许多理论原则如景观可变性、景观稳定性与动态平衡性等,其基础思想都起源于生态演替进化理论,如何深化发展这个理论,是景观生态学基础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2.空间分异性与生物多样性理论空间分异性是一个经典地理学理论,有人称之为地理学第一定律,而生态学也把区域分异作为其三个基本原则之一。

第四章景观生态过程

第四章景观生态过程

(一)景观中水分和养分运动的形式与特征
水分和养分循环是推动景观生态系统演替与 发展的重要因素,景观中水分和养分的运动主要 有两种形式: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水平运动: 水分的水平运动主要表现为地表径流和
地下径流。 养分的水平运移较水分在景观中的运动复 杂得多,但常常与景观中水分的运移紧密地结合在一 起。 垂直运动: 景观中水分和养分的垂直运动主要表现 为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被植物或农作物吸收,经过蒸 腾作用挥发至大气中,又经过降水或降尘进入土壤, 或者经过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其他方式将养分带入土壤 中,形成一个局部的水分和养分小循环。
(5)廊道与动物运动 廊道一般指在景观中存在的狭长的、具有一定宽度的 斑块体。通常人们认为廊道的存在可以有利于物种在不同 斑块之间的交换、迁移,有利于物种的保护,其实不然。 对于生物群体而言,廊道具有多重属性,它可以起到通道、 隔离带、源、汇、栖息地和过滤的作用。对于某些物种起 通道作用的廊道,对于其它物种来说很可能就是隔离的作 用,主要取决于廊道的宽度、长度、物质组成和质量。
(4)景观格局与动物运动 生物生存的必要条件之一是必须具备面积适宜的栖息 地,其二是在栖息地及其周围应有足够的食物来源可以满 足物种的生存需求,同时要求这些食物资源在空间上可以 为物种所获得。适宜的居住环境,可以为物种提供一个基 本的生活和休息场所,使其免遭外来物种的袭击。景观中 食物资源斑块的空间分布决定了食物的可获取性。
(二)景观中的动物运动 景观中动物的运动可以有3种方式: ①巢域范围内的运动:指它们用作取食和进 行其他日常活动的“家”(如巢、窝)的周 围地区。 ②疏散运动:指动物个体从它们的出生地向 新巢域进发的单向运动。 ③迁徙运动:动物在不同季节所利用的不同 栖息地间进行的周期性运动。

景观生态学的一般原理包括

景观生态学的一般原理包括

景观生态学的一般原理包括景观生态学是研究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主要探讨人类活动对景观格局和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人类如何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来维护和促进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景观生态学的一般原理如下:1. 联系和相互作用:景观生态学认为景观格局和生态过程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景观格局的变化会影响生态过程的进行,而生态过程的变化也会反过来影响景观的格局演化。

例如,人类活动导致景观的大规模碎片化,破坏了生物多样性的连通性,进而影响了生态过程,如物种迁移、食物链的稳定性等。

2. 尺度和层级:景观生态学研究通常涉及到多个尺度和层级,从微观的个体和种群层级到宏观的景观和区域层级。

不同尺度的景观格局和生态过程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因此,景观生态学要综合考虑和分析不同尺度和层级上的信息,以更好地理解景观的生态功能和动态变化。

3. 模式与过程:景观生态学强调模式与过程之间的关系。

模式是指景观格局的空间组织特征,过程是指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非生物组成部分之间的物质和能量流动。

模式和过程相互作用和互相决定,共同塑造了景观的结构和功能。

因此,景观生态学要研究和揭示模式与过程之间的关系,以更好地理解景观生态系统的功能和运行机制。

4. 功能与服务:景观生态学关注景观的生态功能和服务价值。

景观的生态功能是指景观提供的生态系统过程,如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碳循环等。

景观的服务价值是指景观对人类提供的各种生态服务,如水源涵养、大气净化、自然风景、休闲娱乐等。

景观生态学要研究和评估景观的功能与服务,以支持景观的可持续管理和规划。

5. 生态系统管理:景观生态学的目标是为了实现景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管理。

可持续管理包括保护和恢复景观生态系统的健康状态、维护物种多样性和生态过程的正常运行、提供人类需求的生态服务等。

景观生态学通过研究和应用生态学原理和规律,提出合理的管理策略和方法,以实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景观生态学1

景观生态学1

土壤,流水和水文变化,植被变化,干扰。 8、全球气候变化与景观变化二者之间的相互关 系: 全球气候变化会显著改变现有地球植被的类型 和比例, 亚热带森林,极地沙漠、面积增加;气 候变暖引起海平面上升将改变沿海生态系统, 造 成一些物种的局部就地灭绝; 全球气候变化还会 对全球生物多样性、 土地利用格局及降雨模式等 长生间接影响,进而影响或改变人类的未来发 展。 (1)海平面升上对海岸景观的影响:气候变化 对海平面上升的影响主要是气温升高导致高山 冰川和两极冰盖的融化以及海水体积的膨胀。 随 着冻原和北方森林的面积将大幅度下降, 而热带 稀疏草原、 热带雨林和热带沙漠会大海平面的上 升, 沿海地区高出海平面的弟弟将官有可能被海 水淹没,也影响延安的岛屿景观。 (2) 景观单元中物种流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 热别是气温变化, 物种的 分布有岩海拔和纬度梯度移动的趋势。 全球气候 变化会显著改变现有地球植被的类型和比例。 由 于吴中为了适应气候变化而以不同的速度迁移, 景观单元中的物种流可能会分离成为若干个单 一的物种, 从而影响整个景观生态系统中的能量 流、物质流和物种流。 10 斑块类型,特点,形状,意义 斑块是在外观上不同于周围环境的非线性地表 区域, 具有相对同质性, 是构成景观的基本结构 和功能单元 类型:影响斑块起源的主要因素包括环境异质 性、 自然干扰和人类活动。 根据起源可以将其分 为①环境资源斑块(特点:寿命较长,周转速率 很低,板块与本底之间的生态交错带可能很宽, 常形成逐步变化的阶梯) ②干扰斑块(特点:形 成和发展伴随群落的演替过程, 如干扰斑块的演 替过程反复受阻斑块可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和较 长的保留期。 )③残存斑块(特点:具有较高的 周转率, 残存斑块形成后版块内物种有一段变动 速率增高的时期, 本底干扰和也进入松弛期) ④ 引入斑块 (特点: 它的存在取决于人的维护程度 和持续时间, 明显的具有不稳定性) ①种植斑块

生态学中的景观生态研究

生态学中的景观生态研究

生态学中的景观生态研究景观生态学是生态学研究的一个分支,其主要研究对象是由生物群落、土地利用、气候等因素构成的景观。

景观生态学的研究范围广泛,涉及到生物多样性、景观格局、生态过程等诸多方面,尤其对于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及改善人类居住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以生态学中的景观生态研究为主题,介绍景观生态学的概念、研究方法及应用价值。

一、景观生态学的概念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由生物群落、土地利用、气候等因素构成的景观,在景观尺度上探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涉及到生物多样性、景观格局、生态过程等多个方面。

景观生态不只研究生态系统的内部结构和关系,还关注生态系统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的连续性和连通性,研究生态系统在人类活动干扰下的演变过程。

景观生态学将生态学研究从点标度拓展至空间尺度,将传统的物种保护和生态系统保护提高到景观水平,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进展。

二、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景观生态学有许多研究方法,包括景观分析技术、遥感技术、GIS技术、模型分析等。

下面将介绍其中一些常用的研究方法。

1. 景观分析技术景观分析技术是通过对景观的格局和功能进行量化分析,评估不同景观格局与功能之间相互作用的方法。

通过对景观要素的分类、测量和统计分析,能够获得分析结果,了解景观中生态系统的空间分布及生态过程的变化。

其中最常用的景观指数有景观多样性指数、景观分离度指数、路径长度指数、边缘密度指数、面积分维数指数等。

这些指数可以用于评估景观格局对于生态过程的影响。

2. 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通过在空间上获取景观信息,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来推测出地表和地表以下的环境特征和过程的方法。

遥感技术常用于获取景观的生态信息,包括植被类型、植被密度、土地利用类型、地形高程等。

使用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到海量的数据,结合GIS技术的分析和处理,可以深入地了解到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的关系。

3. GIS技术GIS技术是将空间数据和非空间数据相结合的信息系统。

通过对地理实体进行特征抽象、规约和编码,实现快速呈现和分析数据,对研究生态系统、制定环境规划、资源管理、土地利用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

景观生态学—格局过程尺度与等级

景观生态学—格局过程尺度与等级

景观生态学—格局过程尺度与等级
景观生态学关注的主要内容包括景观的格局、过程、尺度和等级。


观格局是指在一定空间(尺度)范围内,各种景观元素(如森林、草地、
湖泊等)在空间分布上的组织结构。

它反映了不同景观要素之间的相互配
置关系,以及它们在空间上的相对丰富程度。

景观格局的特征对物种分布、种群数量和生态过程都有重要影响。

景观过程是指景观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动力,以及这些作用和
动力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景观过程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种群迁移等
一系列生态过程,通过研究景观过程可以深入了解景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
功能。

景观尺度是指研究对象在空间上的观测尺度,它可以是点、面或者是
整个景观。

不同的研究尺度可以揭示出不同的景观特征和生态过程,有助
于理解景观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景观等级则是指在不同空间尺度下,景观的组织结构和生态过程的变
化规律。

景观生态学研究不同等级的景观格局和过程,从小尺度的景观单
元到大尺度的景观矩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通过研究景观的等级,可以揭示出不同尺度下的景观生态系统的特点和机制。

总之,景观生态学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它通过研究景观的格局、过程、尺度和等级,揭示了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为保护和管理自然
资源提供了理论和方法。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景观生态学-4格局与过程

景观生态学-4格局与过程

设置多条样线 变换尺度 信息指标计算
方法1-游程法
11

例子:法国海岸景观异质性的线性测度
12

某一景观要素在线段上出现的频率f,为线段数量除 以剖面线分割成的线段总数,计算公式为:
f

F 100% S
测定景观要素沿线分布的异质性,根据信息论的公式 可以计算指数H:
S! H log F ! ( S F )!
l—斑块的周长 s—同一斑块的面积
16
2.4 景观格局的测量软件
17
18

单个斑块的指标
– – – – 面积; 周长(边缘); 类型/值; 相邻情况 单个斑块的隔离度 斑块间的易达性 斑块间的相互作用 多个斑块的分散度 异质性指数 多样性指数 分维数 聚集度指数 空间镶嵌度指数 景观破碎化指数 景观斑块形状破碎化指数 聚合度指数
对生态系统功能的保护的基本原则(Meyers,1997)




1. 生态系统是开放的,所以应该把保护的重点放在跨越生态系统边界的 通量(fluxes)上,以及与周围系统的联结(linkages)上。 2. 生态系统在时间上是可变的,而且还是不停变化的,而现有的生态系 统有都带有过去所受干扰的痕迹。 3. 生态系统在各种尺度上都是空间异质的,而每个基本的生态过程又要 依赖于这种空间上的异质性。 4. 在大多数生态系统中,间接影响都是规律性的,而不是例外性的。如 果某个生态系统的某个部分发生了变化,那就会对其他部分产生意想不 到的敲击效应(knock-on effect). 5. 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依赖于其生物学结构,因而生态系统中的群落组 成能在系统功能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土壤微生物的有机质分解作 用)。因此,要保持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就必须保持这样一些群落。 6. 尽管有些物种在生态系统中会执行同样的功能,但它们对生物和非生 物环境的变化反应却是不同的,从而也减少了生态系统功能在变化环境 中所出现的差异。 7. 人类是所有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因为没有哪一个生态系统没有受到 过人类活动的影响。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
9斑块:在外观上不同于周围环境的非线性地表区域,具有相同性质,是构成景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元。
10景观生态规划:是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生态经济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与方法,从景观生态功能的完整性、自然资源的内在特征,以及实际的社会经济条件出发,通过对原有景观要素的优化组合或引入新的成分,调整或构建合理的景观格局,使景观整体功能最优,达到人活动与自然过程的协调发展。
*28.景观生态规划 景观生态规划是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生态经济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与方法,从景观生态功能的完整性、自然资源的内在特征,以及实际的社会经济条件出发,通过对原有景观要素的优化组合或引入新的成分,调整或构建合理的景观格局,使景观整体功能最优,达到人活动与自然过程的协调发展。原则:自然优化原则、持续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多样性和综合性原则。步骤:⑴确定规划范围和规划目标⑵进行景观调查和规划资料的收集⑶景观生态分类和制图⑷景观空间格局与生态过程分析⑸景观生态适宜性分析和景观评价⑹景观功能区划分⑺景观生态规划方案编制和评价⑻景观生态方案的实施和调整。
*27.生态交错带 生态交错带也称生态过渡带,它是指生态系统中,不同物质能量体系、结构功能体系之间形成的界面;基本特征:①生态交错带是一个应力带:生态交错带代表两个相邻群落间的过渡带,两种群落成分处在激烈竞争的动态平衡之中②生态交错带的边际效应:生态交错带的环境条件趋于异质化,明显不同于两个相邻群落的环境条件③生态交错带阻碍物种分布:生态交错带犹如栅栏一样,对一些物种的分布起着阻碍和限制作用④生态交错带的空间异质性:表现为界面上的突变性和对比度,体现出多个生态系统共存的多宜性。
22景观稳定性及影响因素包括生态系统保持其原有状态的能力,即景观的抗干扰能力;生态系统受干扰后回归原有状态的能力,即景观的恢复能力。影响因素:(1)气候变化:特定地区的气候指标具有一定统计学的特征,而且也总是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中。(2)地貌形态:一般认为地貌是稳定的,是景观稳定性的基础。(3)岩石和土壤:在没有植被覆盖的地区,土壤的抗侵蚀力极为脆弱。在岩石大面积出入的戈壁、侵蚀剧烈的黄土高原等类似地区研究景观,土壤可能会成为景观变化极为剧烈的因素(4)流水和水文变化:流水是景观中较为活跃的组成和影响因素。水既是结构的组成要素,又是强大的自然干扰力量,是景观变化中最具影响里的干扰因素。(5)植被变化:植被是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植被变化必然导致景观变化,植被稳定性是景观稳定性的重要指标。(6)干扰:干扰是引起景观变化的主要动力,自然界得干扰是普遍存在的。所以景观也可以看作是干扰的产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土壤流
土层表面和土壤内部的流不太明显,但十分重要。 一 部分由风造成,大部分由水形成。
土壤流速的决定因素:
1)水的输入量和时间 2)土壤的结构,尤其是孔隙度 3)土壤对水中携带物质的渗滤效果,包括土壤颗粒 对物质的吸附作用。 土壤流携带物质分成两类: 一种 颗粒物质,如细菌、孢子、腐烂的泥沙树叶等 二种 溶解性物质,如腐殖质、尿素、硝酸盐、可溶 性盐等
移动:是消耗本身能量从一个地方运动到另一个地方。
例如:采蜜的蜜蜂,捕食的动物 运动最组要的生态特征就是高度聚集性格局。
4.2 空气流和土壤流
1 空气流 空气层流是平行流动的层状气流。 而湍流则是质点的无规则运动,向上或向下运动。 三种防护林带 (紧密结构、疏通结构、通风结构)

第一种类型 风速降低到树高的30倍处,其它为树
2 赤狐
赤狐也广泛分布于北美,栖息在地下的巢穴里,以各 种小动物为食,一种夜行动物,研究表明赤狐的窝几乎 都筑在高地生境中,比如,林地、谷物地、草场、树篱、 沙石地等。并且在调查的517个巢穴中只有8个位于居 民区275米以内。说明与建筑物的距离是赤狐巢穴分布 的主要限制因素,巢区比臭鼬大,一般4千米、2-4千米, 形状长方形。 在秋季和冬季,快成年和成年狐狸离开巢穴,原因不 明,目标也不能预测,运动的平均直线距离雄性为31千 米(最远211千米),雌性为11千米(最远为108千 米),赤狐的扩散为不规则扩散,分析具体个体
A=f(R、K、L、S、C)
A-土壤侵蚀 R-降水程度 K-土壤侵蚀因子 L-坡长 S-坡度 C-植被覆盖
对空气流与土壤流研究发现 有两种空间运动模式: 一是连续运动 速度不存在或为零时 如:水流(遇湖除外) 二是跳跃运动 如:土壤流 两种运动形式的差别在于景观结构的异质性 异质性增强 1 运动由连续运动变为跳跃运动 2 运动中的停顿点增强,流的物质与流程环境间的 关系越密切 3 速度降低
4.4.5 河流廊道与周围土地的相互作用 大量试验表明,河水的质量与周围土地密切相关,河 流廊道的植被将周围土地与河流分隔,植被对河流有 许多影响. 例如: 蔽荫阻隔了一定的热能流动枯枝败叶、种子以及 节肢动物的粪便进入河流之中倒下的树阻挡水流,形 成小池塘物质从土地想河流廊道运动,河流廊道起过 滤作用
4.4.4廊道与本底的相互作用 线状廊道、带状廊道和河流廊道,不但结构与功能
不同,而且与围绕本底的相互作用也不同本底气候对 线状廊道具有主导性影响,此外,大多数作用的方向 都是从廊道到本底。
比如:灰尘、车辆污染会从公路进入农田。 廊道对本底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隔离种群,从而限 制流动。
带状廊道与本底之间的流数量众多,是互相依赖的, 过是由于宽度效应使带状廊道可以具备许多开阔区的 物种。
2 植物的传播以散布为主 1)散播的媒介物:水、风、动物重力等。 不同繁殖体,媒介物不同,散布的距离也不一 样。 比如:蒲公英靠风传播而且距离较远。 杨树靠重力传播距离较近。 2)靠风散布的种子一般都有种翅 比如:糖槭 飞散距离取决于种粒大小、风速、地形等因素。 3)种子散布方式和距离与该种在演替中的地位和 生活史对策有关。 先锋树种(r对策)多靠风或水散布,距离远。比 如:杨树 顶级群落种(k对策)一般种子重,多靠动物、重力 散布,散布距离近例如:红松
林带影响到农田的小气候、土壤湿度、动植物和作物产量。
(1)小气候 a 风速降低30%-40% b 减弱湍流交换,降低农田蒸发,保持水分 c 保持积雪,防止沙尘暴 d 避免干热风 e 温度 白天略增加,夜间略降低 土湿 (2)水分状况
2)维持河流生物的能量和生存环境 河流中的有机物99%是外面引入的,比如:落叶 林冠影响水温,防止水温过热,不利于氧气的存留 河岸森林对溶解性的矿物营养和固体、颗粒进入河 流有过滤和调节作用。
养分进入溪流有三个途径:
a 养分直接穿过河岸森林进入溪河 b 养分积累在河岸森林中的土壤中,通地下流或通 过土壤进入河流 c 养分随植物生长而进入生物是成为木材的一部分
3 影响三种流运动的力 1)扩散 扩散原指分子运动,从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的运 动。 扩散:溶质物质或悬浮物质由高浓度区向低浓度 区的移动,物质通过自身的布郎运动作无规则的运 动。 例如:将香水洒在屋子的一角,满屋都是香水味。
山区的水泥加工厂的粉尘扩散。
市区采暖的火烟囱、滇池的污染等
2)物质流 物质流是物质沿能量梯度的运动。 风是一种重要的物质流,由大气压产生。 水流是由高处向低处 3)移动
4 景观的生态过程
景观的功能就是景观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即
能量流、养分流和物种流以一种景观元素迁移到另 外一个景观元素。通过大量的“流”,一种景观元 素对另外一种景观元素施加于控制作用。
4.1 景观间流的运动机制
关于景观要素间的流有两个基本观点:其一是
半透膜观点,其二是关于源区和汇区的观点。
1 通过景观的流有三种: 1)能量流 例如:热能、生物能 2)养分流 例如:无机物质、有机物质、水 3)物种流 例如:各种类型的动植物以及遗传基因 2 导致景观元素之间相互作用的5种媒介物 1)风 它携带水分、灰尘、雪、种子、小昆虫、热 量等 2)水 包括雨水、冰、地表径流、地下水、河流、 洪水等,能够携带的物质同上 3)飞行动物 如鸟、蜜蜂、可携带种子、孢子等 4)地面动物 功能同飞行动物 5)人
的运行路线发现有建筑物地区是它们穿越景观的障碍, 在距农家场院92米以内极少发现这种动物,湖泊迫使 赤狐改变运行路线,没有狐狸游水过去。小河、小溪 不是重要障碍,河宽成为赤狐的障碍,赤狐的运动是 跳跃的,不是连续的。 在夜间,赤狐的运动时间占85%,停顿时间占15%, 用来休息或进行其他活动。赤狐都躲避廊道没有一只 狐狸沿着河流大道,高速公路等主要廊道运动(也不 于廊道平行运动),甚至白天睡觉也远离大道92米以 外。在这个实例中,廊道只起“过滤器”作用,而没 有显示廊道的功能。
例如:南美北部一些物种,以一系列岛屿为中途站, 越过加勒比海进行传播的 领地: 指的是用来防御同种其他个体侵入的地区范围.
4.3.2 动物的运动
动物有三种运动方式: 1 巢区内运动
即动物在窝的周围进行觅食和其他日常活动。
2 疏散运动 即动物个体离开出生的巢区到达一个新的巢区 的运动新巢区距老巢一般很远,近成年动物离开父 母到新处筑巢。疏散运动扩大小物种的分布范围。 例如:鸟
雨量大小对于颗粒物质与溶解性物质有很 大的差异。 颗粒物质流和溶解物质流还有一个不同: 颗粒物质流发生在土壤表面,而溶解物质流发生在 土壤内。 如图:
物 质 浓 度 可溶性物质
颗粒性物质
雨量
水流侵蚀 侵蚀发生的三个因素:
1 地表失去植被覆盖,更多的雨水冲刷
2 失去腐殖质后,矿质土壤暴露在降雨中,形成冲沟 3 植物根系死亡,土壤颗粒凝聚力
3 迁徙 动物在不同季节利用的不同地域之间进行的周期性 运动。 典型例子:鸟类在冷暖地区的运动 垂直迁徙:动物在山地高海拔和低海拔间的迁徙 例:鸟类夏季在高海拔地区繁殖,冬季到低海拔越冬 欧洲山羊夏季在高山植被觅食,冬季到低海拔草 地越冬
举例说明景观结构对动物的影响 1、臭鼬
在北美分布很广,美国的伊利诺斯州臭鼬的巢穴 多沿树篱构筑,树篱处的积雪到春天才融化,只有 极少数臭鼬的活动范围超过巢穴附近1000米。说明 它们的穴区一般在1千米平方之内,他们的往返距 离随季变化,春天繁殖季节之后,雄臭鼬跑的更远, 主要吃树篱上的小动物。夏季在窝附近活动,可能 此时食物丰富不需远行,秋季降雪之前主要沿树篱 运动。
灰尘沉 积 雪的积累 烟 雾影响淤积
风是主要驱动力 D 栖息地(斑块)—本底(森林)
引进的植物移植 驯养的动物移植 人捕获原生物种 人阻止自生干扰
风、水、动物
主要以斑块流向本底 驱动 机制、人、和非原生物种
4.4.2 斑块之间的相互作用
斑块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是由生物动力所致, 风的作用很小,一般说来,能量和养分传输不重要 而物种的迁移很重要,尤其是动物中的特有种,可 以从一个斑块中到另一个斑块中觅食,斑块中发生 物种的局部灭绝时,可以由相邻斑块得到补充。 4.4.3 斑块—廊道的相互作用 类似于斑块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的流是物种流。 廊道有利于伴随着斑块内部种局部灭绝后的再迁移。 斑块是廊道的物种源。
4.4.5 山地森林和河岸森林与河流的相互作用 1 河流时河岸森林的作用 河流创造了一种特殊生境,使河岸植被成为一中特 殊的类型。 (1)能为河岸植被供给充足的水分 (2)提供充足的空气湿度 (3)养分丰富、耐淹、植被变化 湿生-旱生 2 河岸森林对河流的作用 1)维持经管稳定性和保持水土 山地-河流之间的侵蚀以及水流作用力为主,免受 侵蚀取决于植被对土壤的保护作用。 例如:黄河 、长江
比如:沙漠中的绿洲,对沙漠动物比如狼就是水源。
4.3.3 植物的运动
1 植物的传播存在三种模式:
1) 植物种的边界在短期发生移动,由于环境条件 的周期性变化引起 比如:降雨
2) 长期环境条件变化,使物种灭绝、适应或迁移。
比如:自最近的冰川期以来,许多树种适应了气 候变化,越过温带地区存活下来。
3)非本地种成功地移植到新的地区,广泛繁殖和传 播。 比如:仙人掌的入侵毁灭了澳大利亚的主要地区。
例如:狐狸遇河,鹿遇森林。(速度变快) 边界穿越频率:(Boundary crossing frequency)
即物体在景观中运动时,单位长度上越过边界的数 量。反映景观的连通性。
2 动、植物的运动类型同样分成连续和跳跃运动
跳跃运动分成两类:
1)一个生物体滞留一短的时期后继续运动叫休息停 顿。 2)一个生物体移动到一个地点后能成功地生长繁殖 叫中途站。
高的25倍,所以第一种防风最佳。障碍物的穿透性也 影响空气的流动。 密实的屏障(如密林带)产生严重湍流;孔隙多的 屏障可以大量气流通过,而防止湍流发生,因此孔隙大 的林带防风距离长,但风速降低较小,而密实的林带, 防风距离短但风速降低大。 上述气流原理广泛地应用在景观规划、设计和土地 管理之中。 比如:飓风、污染、河流热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