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等数论与小学数学的关系

合集下载

“初等数论初步”简介“初等数论初步”简介

“初等数论初步”简介“初等数论初步”简介

“初等数论初步”简介初等数论是研究整数的性质和不定方程(组)的整数解的一门学问,它与几何学是最古老的两个数学分支。

初等数论中至今仍有许多没有解决的问题,如哥德巴赫(Goldbach)问题,孪生素数猜想,奇完全数的存在性问题等,它们对人类智慧产生了极大挑战。

人们在解决一些初等数论问题的过程中所作的贡献,对数论乃至整个数学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产生了一些直接与数学有关的新的重要数学分支。

初等数论在计算机科学和信息工程中有许多重大的实际应用。

在本专题中,同学们将通过具体的问题,学习初等数论的一些基本知识,如有关整数和整除的知识,用辗转相除法求解一次同余方程(组)和简单的一次不定方程等,初等数论中蕴含的一些思想方法,以及我国古代数学在初等数论的研究方面取得的一些重要成就。

一、内容与课程学习目标本专题的学习初等数论的一些基本知识,具体包括:整数的整除、同余与同余方程、一次不定方程和数论在密码中的应用四部分内容。

通过本专题的学习,要引导学生:1.通过实例,认识带余除法,理解同余和剩余类的概念及意义,探索剩余类的运算性质(加法和乘法),并且理解它的实际意义。

体会剩余类运算与传统数的运算的异同(会出现零因子)。

2.理解整除、因数和素数的概念,了解确定素数的方法,如埃拉托斯特尼(Eratoshenes)筛法,知道素数有无穷多个。

3.了解十进制表示的整数的整除判别法,探索整数能被3,9,11,7等整除的判别法。

会检查整数加法、乘法运算错误的一种方法,如弃九验算法。

4.通过实例,探索利用辗转相除法求两个整数的最大公约数的方法,理解互素的概念,并能用辗转相除法证明:若a能整除bc,且a,b互素,则a能整除c。

探索公因数和公倍数的性质。

了解算术基本定理。

5.通过实例,理解一次不定方程的模型,利用辗转相除法求解简单的一次不定方程。

并尝试写出算法的程序框图,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上机实现。

6.通过实例(如物不知其数问题),理解一次同余方程组的模型。

初等数论(闵嗣鹤版)

初等数论(闵嗣鹤版)

近代初等数论的发展得益於费马、欧拉、拉格朗日、
勒让德和高斯等人的工作。1801年,德国数学家高斯集
中前人的大成,写了一本书叫做《算术探究》,开始了
现代数论的新纪元。高斯还提出:“数学是科学之王,
数论是数学之王”。
精选版ppt
3
由于自20世纪以来引进了抽象数学和高等分析的 巧妙工具,数论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从而开阔了新 的研究领域,出现了代数数论、解析数论、几何数 论等新分支。而且近年来初等数论在计算机科学、 组合数学、密码学、代数编码、计算方法等领域内 更得到了 广泛的应用,无疑同时也促进着数论的发 展。
下一个具有同样性质的数是28, 28=1+2+4+7+14. 接着是496和8128.他们称这类数为完美数.
欧几里德在大约公元前350-300年间证明了:
若 2n 1 是素数,则 2n1(2n1) 是完全数
注意以上谈到的完全数都是偶完全数,至今仍
然不知道有没有奇完全数。
精选版ppt
10
四、初等数论在中小学教育中的作用
精选版ppt
2
二 数论的发展
自古以来,数学家对于整数性质的研究一直十分重 视,初等数论的大部份内容早在古希腊欧几里德的《几 何原本》(公元前3世纪)中就已出现。欧几里得证明了 素数有无穷多个,他还给出求两个自然数的最大公约数 的方法,即所谓欧几里得算法。我国古代在数论方面亦 有杰出之贡献,现在一般数论书中的“中国剩余定理”, 正是我国古代《孙子算经》中的下卷第26题,我国称之 为孙子定理。
精选版ppt
4
• 我国近代:在解析数论、丢番图方程,一致分布 等方面有过重要贡献,出现了华罗庚、闵嗣鹤等 一流的数论专家,其中华罗庚在三角和估值、堆 砌素数论方面的研究享有盛名。

整除理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初等数论问题

整除理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初等数论问题
图4分解质因数
图5辗转相除法
而在大学的初等数论教材中,也提到了“最大公因数与辗转相除法”这一章节,其中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同样是辗转相除法.具体方法见下列例题:
(1)a=-1859,b=1573,求最大公因数
即求(-1859,1573)=(1859,1573)
(2)a=169,b=121,求最大公因数
经常使用的数的整除特征都有
①2|N?2|a_0
②5|N?5|a_0
③3|N?3|a_0+a_1+?a_n
④9|N?9|a_0+a_1+?a_n
⑤11|N?11|〖(a〗_0+a_2+?)-〖(a〗_1+a_3+?)
根据初等数论中所提到的可除性基本定理,就可以证明经常使用的数的整除性特征成立,虽然所使用的证明方法和过程在小学的数学学习阶段难以使用,但是如果教师本身能够掌握住其中所渗透的数论原理,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进行有针对性地进行渗透,便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吸收知识.
②若所取的五个正整数中同类的个数有两个,必然有一类可取一个,把各类各取一个:
3n_1+3n_2+1+3n_3+2=3(n_1+n_2+n_3)+3
例2写出一个正整数能被11整除的必要条件并证明.
解一个正整数能被11整除的充要条件:
该正整数a=a_n1000^n+a_(n-1)1000^(n-1)?+a_11000+a_0(0?a_i?1000),11能整除
截止到目前,已有众多的学者对数论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前景进行了深刻的研究,更有学者强调了数论在大学阶段小学教育专业开设课程的必要性.同时,也有部分学者对初等数论在离散数学和高中数学知识竞赛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但是从整体方面来看,对数论在中小学数学知识学习中的研究相对而言较少.所以,本文主要研究初等数论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的应用.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班级学生情况分析本学期我接任五年级的数学教学任务。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后,发现大部分的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学习态度端正,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基本上能积极思考,举手发言,少数学生能主动、创造性的进行学习。

但也有一部分男同学学习自觉性差,不能及时完成作业,对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

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提高合格率和优秀率。

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内容包括:小数乘法、小数除法、观察物体,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数学广角等。

(一)数与代数方面,精心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乘法和轻便方程。

并使学生在认知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在尚无科学知识基础上,自己积极探索出来小数乘法和乘法的计算方法。

并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撷取内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

并使学生认知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于,并可以运用这些定律展开一些小数的方便快捷排序(二)在空间与图形方面,安排了观察物体和多边形的面积两个单元。

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渗透平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三)在统计数据与概率方面,使学生自学有关可能性和中位数的科学知识。

介绍什么叫做“中位数”,并可以找到“中位数”,可以区分“平均数”与“中位数”。

(四)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五)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自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还精心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领域的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积极探索活动,运用所学科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积极探索的快感和数学的实际应用领域,体会用数学的惬意,培育数学意识和课堂教学能力。

数论--5年级1

数论--5年级1

4.5米=4500毫米
2.75米=2750毫米
12.375米=12375毫米
[4500,12375]=49500
[2750,12375]=24750
49500÷4500=11(秒)24750÷2750=9(秒)


例:有三个数字能组成 6个不同的三位数,这6 个三位数的和是2886, 求所有这样的6个三位 数中最小的三位数.


例:一个5位数,它的 各位数字之和为43,且 能被11整除,求所有满 足条件的5位数。


例:一个5位数,它的各数数字之和为43,且能被11整除 ,求所有满足条件的5位数。
设:奇数位数字之和为A,偶数位数字之和为B


例:有12张卡片,其中有三 张上面写着1,三张写着3, 三张写着5,三张写着7。问 :能否从中选出五张,使它 们上面的数字之和为20?为 什么?


例:有一串数:1,1,2,3,5,8,……,从第三个数起,每个数都是 前两个数之和,在这串数的前2009个数中,有几个是5的倍数?
除以5得到的余数列: 1、1、2、3、0、3、3、1、4、0、 4、4、3、2、0、2、2、4、1、0、 1、1、2、3、0……


例:一个数减去100 是一个平方数,减去 63也是一个平方数 ,问这个数是多少?


例:有几个四位数满足 以下条件:它的各位数 都是互不相同的奇数; 它的每个数字都能整除 它本身。


例:有几个四位数满足以下条件:它的各位数都是互不相 同的奇数;它的每个数字都能整除它本身。
(1、3、5、7) • 不能被3整除。 (1、3、5、9) • 个位为5即可 (1、3、7、9) • 不能被3整除 (1、5、7、9) • 不能被9整除 (3、5、7、9) • 不能被9整除

初等数论在中小学数学教科书中的融合应用

初等数论在中小学数学教科书中的融合应用

初等数论在中小学数学教科书中的融合应用一问题提出初等数论在国内主要开设于高等院校,在中小学并未直接设立课程,但在该阶段的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许多关键概念及原理都渗透着初等数论的理论,如:数的整除、带余数除法、因数与倍数、质数与合数、勾股定理等。

尽管初中阶段的数学以代数、几何为主,没有较多初等数论的内容,然而,在高中甚至后续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关于整数的部分,必不可少地将会涉及到初等数论的理论,故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必要补充和延伸与教学内容相关联的数论知识。

较多学者对初等数论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教学改革进行了考察与研究,尤其强调在高等师范院校的小学教育专业开设这门课程的必要性;也有大量期刊论文、硕士论文对初等数论在数学竞赛试题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但从整体上看,针对初等数论具体应用于中小学数学教科书的研究相对较少。

另一方面,人教版数学教材是全国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习的主流教材之一,具有较广的普及范围和较强的影响力。

本文将主要分析初等数论在现行一至九年级新人教版教科书中的融合应用。

二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等。

基于数据资料库、图书馆等途径,进行大量文献检索,并搜集、梳理、分析相关资料;同时,通过研究案例,将理论与实际结合,梳理初等数论在中小学数学教科书中的具体应用,并对案例进行系统理解与深入分析,了解初等数论在中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意义与价值。

三初等数论融合于中小学数学教科书中的案例分析(一)有余数的除法学生在小学阶段已接触初等数论中最基本的内容——整除理论,但结合儿童心理发展规律,代入具体数值,联系生活实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知识。

学生将在二年级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教材呈现出用小棒摆出正方形的活动情境,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归纳,让学生发现“余数要比除数小”的特点在本单元中,最典型的实际问题是与“日历”相联系的题型(如图2),例如:六月份有30天,有几个星期?还多几天?观察生活中的日历,便能发现其中蕴含着同余理论,假若知道某月2号是星期二,则9号、16号均是星期二,日历中位于同一列的整数被7除后的余数相同。

初等数论与小学数学

初等数论与小学数学
数论的产生
人类从学会计数开始就一直和自然数 人类从学会计数开始就一直和自然数打交道了, 自然数打交道了, 由于实践需要,数的概念被扩充,自然数称做正整 数,而它们的相反数叫做负整数,介于两者间的中 性数叫做0(但现在,自然数的概念包括了0 性数叫做0(但现在,自然数的概念包括了0),它 们合起来叫做整数 们合起来叫做整数。 整数。 人们在长期对整数进行运算的应用和研究时逐 步熟悉了整数的特性. 步熟悉了整数的特性.而利用整数的一些基本性质, 可以进一步探索更多趣味复杂的数学规律。这门学 科最初是从研究整数开始的,被称为整数论。后来 整数论进一步发展,逐渐产生了新名词——数论。 整数论进一步发展,逐渐产生了新名词——数论。 确切的说,数论就是一门研究整数性质 确切的说,数论就是一门研究整数性质的学科 研究整数性质的学科
初等数论& 初等数论&小学数学 The Relation
小学教学与初等数论关系密切(尤其 体现在小学奥数中)最基本的问题包 含:数的整除,余数问题,奇数与偶 数,质数与合数,约数与倍数,完全 平方数的整除 接下来将挑选以上内容的一部分,给 出小学例题进行实际说明。
一、余数问题
例题1:一个三位数恰等于它各位数字乘积的5 例题1:一个三位数恰等于它各位数字乘积的5倍, 请求此三位数。 解法: ①设此三位数是“abc” ①设此三位数是“abc”=100a+10b+c ② 根据题意:100a+10b+c =5abc, 根据题意:100a+10b+c =5abc, 推理可知c整除5且不可为0 推理可知c整除5且不可为0,∴ c=5 ③将c=5带入,25ab= 100a+10b+5 c=5带入,25ab= 得5ab=20a+2b+1;可知5∣(1+2b) 5ab=20a+2b+1;可知5 1+2b) b是0~9之间一位的整数, ∴ b=2或7 0~9之间一位的整数, b=2或 ④ b=2时,a=-0.5;不合理,舍去 b=2时,a=-0.5;不合理,舍去 b=7时,a=1;合理,可取 b=7时,a=1;合理,可取 结论:推得此数为175 结论:推得此数为175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分析可以从一一﹣三个方面进行。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分析可以从一一﹣三个方面进行。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分析可以从一一﹣三个方面进行。

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图形的变换,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综合应用等。

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等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减法。

因数与倍数,在前面学习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学初等数论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与合数。

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减法,结合约分教学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

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想学生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的进行约分和通分。

2、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的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初等数论》课程渗透数学文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初等数论》课程渗透数学文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 T e a c h e r s C o l l e g e / B i n g t u a n E d u c a t i o n I n s t i t u t e , S h i h e z i U n i v e r s i t y , S h i h e z i , X i n j i a n g 8 3 2 0 0 3 , C h i n a )
在计算方法 、 代数编码 、 组合论 、 信息安全 与密码学 应把它作为一种理念 、 一种价值取向体 现到数学教 等 方 面有着 广 泛 的应 用 , 并 且 该 课 程 包 含 了 现行 基 学 的设计 之 中 , 渗透 到数 学教 学 的过 程之 中 , 并 贯穿

要: 数学课程是实施数学文化教育 的主渠道 和主阵地 , 是学生触摸 、 体悟数 学本质 , 感受、 体 验数学 内在 文
化气息 的畅享地 。本文重点从课程 导言 、 核心概念 、 符 号语 言及命题 、 定理 、 法则教学等方面来 探讨数学 文化 在《 初 等数论》 课程教学 中的渗透和实施。
关键词 : 数学文化 ; 渗透 ; 初 等数 论 ; 整除 ; 同余
中图分类号 : G 4 2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9—1 5 4 8 ( 2 0 1 3 ) 0 1 — 0 0 3 9— 0 5
XI E Ho n g —m e i
S t u d y a n d P r a c i t c e o f P e n e t r a i t o n o f Ma t h e ma ic t a l Cu l t u r e i n El e me n t a r y Nu mb e r Th e o r y
兵 团 教 育 学 院 学 报

初等数论在中小学的背景

初等数论在中小学的背景

初等数论在中小学的背景
初等数论课程是高等院校初等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课程。

初等数论是主要用算术方法来研究整数性质的一门学.科,是数学中最
古老的分支之-。

初等数论研究的主要研究整除理论、同余理论、不
定方程及原根与指标四大部分。

其中整除理论是初等数论的基础;同
余理论是初等数论的核心内容,是初等数论所特有的思想、概念和方法;以整除和同余理论为基础,初等数论主要研究整数的性质和不定
方程。

目前高等院校中的初等数论课程教学内容相对陈旧,教学方法比较单一,而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不明显,这些问题对于提高数论的教学质量而言十分不利,同时对我们培养具有灵活思维能力、具有创
造力的未来中小学数学教师也更加不利。

为此,本文针对初等数论课
程的特点,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对数论课程的教学进行改进。

我国初等数论课程的教学现状数学不仅仅是逻辑推理和数、式
的简单演算,而且还是活生生的科学现实。

数学史、数学意识及数学
思维方法的形成都是数学教学应当涉及的范畴,然而,在初等数论的
教学中这些几乎是盲区。

数学基础知识固然重要,但是初等数论的产生、演化、发展数学事件、数学思维方法的孕育、萌芽、形成过程及划时代的意义等也非常重要。

我们的初等数论教材中对数学史的渗透、融合重视程度还很不够。

因而,应该改变初等数论课程的现有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数学史知识在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及进行国家提倡的素质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

数学史进入中小学数学课程的意义和影响

数学史进入中小学数学课程的意义和影响

数学史进入中小学数学课程的意义和影响(一)数学史在新一轮中小学数学课程中的地位和意义在课程改革前的中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和教材中,数学史主要起两方面作用:通过介绍中国古代数学成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提供少量“花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新一轮中小学数学课程中,数学史首先被看作理解数学的一种途径。

义务教育阶段各科课程目标都围绕三个基本方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价值观,对于理科课程,还进而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尝试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

数学史对于揭示数学知识的现实来源和应用,对于引导学生体会真正的数学思维过程,创造一种探索与研究的数学学习气氛,对于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对于揭示数学在文化史和科学进步史上的地位与影响进而揭示其人文价值,都有重要意义。

附录:《数学史与数学教育》构思本书通过多个侧面和大量具体案例论述数学史的教育价值,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为教师将数学史内容用于实际教学提供直接的指导和帮助。

第一章读史使人明智——数学史的教育价值一、揭示数学知识的现实来源和应用历史往往揭示出数学知识的现实来源和应用,从而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文化史和科学进步史上的地位与影响,认识到数学是一种生动的、基本的人类文化活动,进而引导他们重视数学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并且关注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

二、理解数学思维一般说来,历史不仅可以给出一种确定的数学知识,还可以给出相应知识的创造过程。

对这种创造过程的了解,可以使学生体会到一种活的、真正的数学思维过程,而不仅仅是教科书中那些千锤百炼、天衣无缝,同时也相对地失去了生气与天然的、已经被标本化了的数学。

从这个意义上说,历史可以引导我们创造一种探索与研究的课堂气氛,而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

这既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历史上许多著名问题的提出与解决方法还十分有助于他们理解与掌握所学的内容。

历史的发展过程可以告诉我们,在一个专题、一个概念或一个结果的发展中,哪些思想、方法代表着该内容相对于以往内容的实质性进步,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它。

大学数学初等数论

大学数学初等数论

大学数学初等数论在数学的学习中,数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它研究的是数的性质和规律。

在大学数学中,初等数论是数论的基础课程,它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整除性理论:整除性理论是数论的基础,它主要研究的是整数之间的除法性质。

通过研究素数和分解定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整数的内部结构和性质。

同余理论:同余理论是数论的核心内容之一,它主要研究的是整数之间的同余关系。

通过研究同余方程和模逆元,我们可以解决许多与整数相关的问题。

椭圆曲线理论:椭圆曲线理论是数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的是椭圆曲线上的点的性质和规律。

椭圆曲线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对象,但通过一些特定的方法和技巧,我们可以找到它的内部结构和性质。

密码学应用:数论在密码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RSA加密算法就是基于数论中的一些特殊性质和规律设计的。

通过学习数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密码学的原理和方法。

在学习初等数论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如代数、分析、几何等。

我们还需要具备一些基本的数学素养,如逻辑推理、抽象思维、证明能力等。

只有具备了这些基础和能力,我们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大学数学初等数论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整数的基本性质和规律,还可以在密码学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和思维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学数学奥林匹克是培养学生数学兴趣和选拔数学人才的重要途径。

其中,初等数论问题作为数学奥林匹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本文将对中学数学奥林匹克中的初等数论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背景、特点及解决方法。

初等数论是数学的基础分支之一,主要研究整数的性质和结构,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中学数学奥林匹克中的初等数论问题,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整除与因数分解:研究整数的整除性质和因数分解的方法,以及它们在数学奥林匹克中的应用。

初等数论简介

初等数论简介

初等数论
勒让德[法]1752~1833,在分 析学、数论、初等几何与天体 力学,取得了许多成果,是椭 圆积分理论奠基人之一。对数 论的主要贡献是二次互反律, 还是解析数论的先驱者之一.
雅可比[德]1804~1851,在偏 微分方程中,引进了“雅可比 行列式。对行列式理论作了奠 基性的工作,在代数学、变分法 复变函数论、分析力学 、动 力学及数学物理方面也有贡献。
初等数论
陈景润1933-1996,主要研究 解析数论,他研究哥德巴赫猜 想和其他数论问题的成就,至 今仍然在世界上遥遥领先。其 成果也被称之为陈氏定理。
王元1930-50年代至60年 代初,首先在中国将筛法 用于哥德巴赫猜想研究, 并证明了命题3+4,1957年 又证明2+3,这是中国学者 首次在此研究领域跃居世 界领先地位.
初等数论
欧几里得[前330年~前275年] 丢番图Diophante 246~330 欧氏几何学的开创者 , “代数学之父” 古希腊数学家,以其所著的 古希腊数学家,著《算术》 《几何原本》闻名于世。
初等数论
刘徽,生于公元250年左右, 三国时期数学家,是世界上最 早提出十进小数概念的人,著 《九章算术注》10卷;《海岛 算经》;《九章重差图》.割圆 术求圆面积和圆周率.
初等数论 三 、 几个著名数论难题 初等数论是研究整数性质的一门学科,历史上遗
留下来没有解决的大多数数论难题其问题本身容易搞
懂,容易引起人的兴趣,但是解决它们却非常困难。 其中,非常著名的问题有:哥德巴赫猜想 ;费 尔马大定理 ;孪生素数问题 ;完全数问题等。
初等数论 1、哥德巴赫猜想: 1742年,由德国中学教师哥德巴赫在教学中首先发 现的。1742年6月7日,哥德巴赫写信给当时的大数学

小学数学解题研究修订本教学课件第六章初等数论

小学数学解题研究修订本教学课件第六章初等数论

若干个偶数的和是 偶数;另一类是送出奇数张贺年卡
【分析】 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将全体
的人,他们送的贺年卡总张数也是偶数(总张数-送偶数
人数分成奇数和偶数两类,然后逐步研究
张贺年卡的总数=偶数-偶数)。因为只有偶数个奇数
解决。 类似的如互相通电话、互相握手、
相加,其和才能是偶数,所以送奇数 张贺年卡的人数一
(2)如果偶数是a+1,那么a+ (a+1) +( a+2 )+ (a+4 )=11,解得a=1。
这四个数是1,2,3,5,它们的积是30
二、教学实例分享
(1)定理1
根据性质(1)和性质(3)不难得到一个数被2,4,8与5,25,125整除的特征。
一、主要理论
(2)定理2
根据性质(1)和性质(3)不难得到一个数被3与9整除的特征。
一、主要理论
(3)定理3
根据性质(1)不难得到一个数被11整除的特征。
二、教学实例分享
【例6-1】 两个整数相除商8余16,并且被除数、除数、商及余数的和是463,被除数是 多
提高学生学科素养、文化自信。
第一节
数的整除性
一、主要理论
1.整数的概念
通常用Z表示全体整数组成的集合,用N表示全体自然数组成的集合,用 N+ 表示全体 正
整数组成的集合。
注意:本章以后若无特殊说明,a,b,c…或α,β,γ…均表示整数。
当几个字母连写在一起并在上面标注横线时,每个字母均代表数字,如表示一个四 位数,
(1)如果两个整数都能被同一个不为零的整数整除,那么它们的和或差也能被这个数整 除,即若
bІa,blc,则bl( a±c )。

初等数论知识在小学数学中的渗透

初等数论知识在小学数学中的渗透

初等数论知识在小学数学中的渗透
赵艳;李凤清
【期刊名称】《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2(32)3
【摘要】本文通过案例分析的形式介绍初等数论知识在小学数学中如何渗透,通过突出整数以及整除特性、明确整除特征、发掘教材内容、重视整数标准分解、拓宽素数知识面等措施,扩宽学生视野,增强其解决问题能力,同时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感受数学文化,强化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

【总页数】5页(P50-54)
【作者】赵艳;李凤清
【作者单位】蓬溪县实验小学;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23.5
【相关文献】
1.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数学史知识
2.用初等数论知识巧解小学数学题
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中草药知识的探究——课题实践课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2)》教学例谈
4.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想方法--以《圆的面积》教学为例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想方法——以《圆的面积》教学为例
5.试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数学史知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初等数论与小学数学的关系
——“同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姓名:胡燕尔班级:070214 学号:15
刚翻开人教版大学本科小学教育专业教材《初等数论》的目录,许多在校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包括我都存在这样的感觉,那就是觉得这些是再简单不过的内容:整除、质数与合数、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同余等等,这些内容在我们读小学的时候都已经学习过,似乎觉得没有必要再去研究,直到接触学习了这门课程,才扭转了我们的看法。

初等数论是小学教育专业,尤其是理科方向学生的必修专业课程,也是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老师的进修课程。

其中包括整数的整除性、同余、同余方程、不定方程、不定方程、简单连分数几方面的知识。

这些方面的内容在符合了小学数学教师应具有的教学思维外,也有利于学习者积累从事小学数学教育工作必备的能力与知识。

有人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科学的王冠,数论是王冠上的明珠。

”这颗明珠在小学数学中早已是熠熠闪光——我们小学所学习到的数论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几类:
整除问题:(1)整除的性质;(2)数的整除特征(小升初常考内容)
余数问题:(1)带余除式的运用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余数总比除数小)
(2)同余的性质和运用
奇偶问题:(1)奇偶与加减运算;(2)奇偶与乘除运算
质数合数:重点是质因数的分解
约数倍数:(1)最大公约最小公倍两大定理(2)约数个数决定法

可见,初等数论的应用与小学数学教育事业是息息相关的。

对于初等数论,我学到的也只是九牛一毛,谈不上有什么有建设性的问题,只能粗略地谈谈初等
数论中的核心内容——同余,并通过其在初等数论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来说明两者的关系。

同余是由德国数学家高斯首先提出并系统地进行研究的,它是初等数论的核心部分。

其中蕴含大量的数论所特有的思想、概念和方法,它的出现使数论成为一个独立的数学分支的标志。

在这一内容中包括其性质,剩余类与剩余系,欧拉定理和循环小数等几个知识点。

在没接触初等数论学习之前,我们对同余这个概念很陌生,其实同余在我们小学数学学习,奥数中已经有了很深入的运用。

在小学中主要体现在余数的运用上,余数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数学竞赛的热门话题,其中有关概念多,方法性强。

在小学,关于余数问题我们知道:如果整数a除以正整数m,商为q,余数为r,则a=qm+r,其中q与r都是自然数,并且0≤r<m.而现在我们学的同余
知识是:如果两个正整数a,b被非零自然数m除时所得的余数相同,
a=qm+r,b=pm+r,那么就说a与b关于模m同余,记为a≡b(mod m).此时a与b 的差能被m整除,记为a-b ≡0(mod m).因此同余问题常常转化为整除问题求解。

下面,我以一个例题来反应同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例题、a除以5余1,b除以5余4,如果3a>b,那么3a-b除以5余几
这道题目出现在小学奥数中,小学生一般的解答方法是:
方法一:凑数法。

取a为6,取b为9,这样满足了条件a除以5余1,b
除以5余4,3a-b=9,9/5余数为4。

方法二、设a=5x+1 b=5y+4 3a-b=15x-5y-1=15x-5y-5+4=5(3x-y-1)+1 3a-b除以的余数是4 a=5x+1 (x为正的整数) b=5y+4( y为正的整数)
(3a-b)/5 =(15x+3-5y-4)/5 =3x-y-1/5 =(3x-y-1)+4/5
根据x,y均为正的整数,并且3a>b,所以余数为4。

而在初等数论中的解法:
解:∵a≡1(mod5),
∴3a≡3(mod 5),
或者3a≡8(mod 5).(1)
又∵b≡4(mod 5),(2)
∴(1)-(2)得:
3a-b≡8-4≡4(mod 5).
因此,3a-b除以5余4.
在小学生解法中我们可以看出,两种方法,尤其是第二种,都是以同余知识出发去处理问题,只是在形式表达上相对于大学里初等数论练习中较为简单化。

在小学的奥数思维训练中,同余思想的应用更是数不胜数,如“抽屉原理”是同余应用中最典型的例子,可以说,同余理论是近世代数中一个很重要的数学模型。

除此之外,其他很多数学知识都涉及到了同余,比如像欧拉函数,它也是初等数论中的重要函数之一,在证明过程中就大量地体现了同余的思想。

学过初等数论的人应该都知道,小学数学和初等数论之间最大的不同在于小学数学在于如何应用定理、法则,而初等数论则要明白为什么这么应用。

显然,初等数论是更为深层次的学习,在难度上有了一个跨越。

那么数论部分在小学数学考试题型中占据什么地位呢可以说,翻开任何一本数学辅导书,数论的题型都占据了显著的位置。

有专家在小学各类数学竞赛中研究发现,直接运用数论知识解题的题目分值大概占据整张试卷总分的30%左右,而在竞赛的决赛试题中,这一分值比例更高。

出题老师喜欢将数论题作为区分尖子生和普通学生的依据,这一部分学习的好坏将直接决定学生在选拔性考试中成绩的好坏。

综上所述,初等数论作为一门为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开设的课程,在培养学生扎实的数学基础之外,更多的是有利于师范生更好地将初等数论的理论灵活地应用于小学教育中,进一步培养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