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程课标

合集下载

小学新课标数学课程标准2024

小学新课标数学课程标准2024

小学新课标数学课程标准2024小学新课标数学课程标准2024根据教育部发布的《小学新课标数学课程标准(2024版)》,数学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数学思维能力,使其掌握数学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备解决实际问题和继续学习数学的能力。

新课标数学课程标准(2024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核心素养要求1.数学基本概念的理解:通过学习数学基本概念,如数的认识和运算、几何图形的识别和构造等,培养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能力。

2.数学基本技能的掌握:包括计算技能、测量技能和绘图技能等,通过反复练习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对数学基本技能的熟练掌握和正确运用能力。

3.数学基本方法的运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利用数学模型分析实际问题、运用数学方法进行推理和证明等。

二、课程内容框架1.数与式:包括整数、分数、小数、比和比例的认识与运算。

2.代数与函数:包括代数式的认识、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理解与应用。

3.几何与图形:包括几何图形的认识和构造,空间图形的认识。

4.统计与概率:包括统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概率的认识与应用。

三、教学要求1.学科思维要求: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包括观察问题、提炼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运用数学方法进行推理和证明等。

2.学科过程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和小组合作,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学科方法要求:灵活运用各种学习方法,如讲解法、启发法、发现法等,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能力。

四、学科评价要求1.形成性评价:教师通过课堂讲解、小组合作、实验与实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维能力,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2.综合性评价:通过期中、期末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全面评价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上述内容是根据《小学新课标数学课程标准(2024版)》的要求所概括的,希望能对你理解小学数学课程的目标和内容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新课标内容

小学数学新课标内容

小学数学新课标内容数学作为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学科,其教学内容和方法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而不断进步。

小学数学新课标(课程标准)的制定,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以下是小学数学新课标内容的概述:# 一、课程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包括数的认识、运算、几何图形、度量、统计与概率等。

2. 数学思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如逻辑推理、问题解决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4. 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 二、课程内容1. 数与运算:- 整数的认识和运算,包括加、减、乘、除。

- 分数和小数的认识及其运算。

- 比例和百分比的初步认识。

2. 几何与图形:- 平面图形的认识,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

- 空间图形的认识,如立方体、圆柱体等。

- 图形的对称、旋转、平移等变换。

3. 度量:- 长度、面积、体积的度量单位和度量方法。

- 时间的度量,如小时、分钟、秒。

4. 统计与概率:- 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

- 简单的统计图表,如条形图、折线图。

- 概率的初步认识。

5. 综合与实践:- 数学问题的解决策略。

- 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如购物、时间管理等。

# 三、教学方法1. 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方式主动探究数学知识。

2.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团队精神。

3. 情境教学: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数学。

4. 信息技术的应用:利用计算机、互联网等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 四、评价方式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参与度、合作能力等。

2. 结果性评价:通过测试、作业等方式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3. 自我评价与互评: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和评价他人的能力。

# 五、课程资源1. 教材:选择与新课标相匹配的教材,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2023最新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育部部编版

2023最新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育部部编版

2023最新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育部部
编版
本文档介绍了2023年最新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育部部编版的内容和特点。

简介
- 出版单位:教育部部编版社
- 适用年级:小学一到六年级
- 实施时间:2023年起
内容概述
1. 数的认识与计数
- 数的读法和书写
- 认识数字的大小及比较大小
- 用适当的单位计数
2. 四则运算与口算
- 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规则- 算式的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快速计算和口算技巧
3. 分数与小数
- 分数的认识和表示
- 分数的大小比较和运算
- 小数的认识和读写
4. 几何与图形
- 基本几何概念的认识
- 二维图形的名称和特征
- 通过图形的旋转、平移和对称进行变换
5. 数据与统计
- 数据的搜集和整理
- 制作图表进行数据分析
- 数据的描述和解读
特点
1. 强调数学思想与方法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

2. 重视数学与生活、数学与科技的联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 引入了现代教学技术和资源,运用多媒体教学、互联网资源等提升教学效果。

4. 突出数学的趣味性和启发性,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创新思维能力。

以上是2023年最新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育部部编版的简要介绍。

此文档提供了课程的内容概述和特点,供教师、家长和学生参考。

数学课标课程内容解读

数学课标课程内容解读

数学课标课程内容解读
数学课标是指国家教育部所制定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标准,旨在规范中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课标包括了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阶段的课程内容。

小学数学课标内容:
小学数学课程包括了数的认识、简单的四则运算、简单数学应用、计算技能的培养、空间形象的认识等基础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数与运算、列方程、几何图形、数学语言和符号、数的应用等。

初中数学课标内容:
初中数学在小学数学的基础上,进一步系统化、深化和扩展了数学知识和技能,包括了数学的形式化、抽象化和推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初中数学主要包括:初中代数、初中几何、初中概率、初中统计等。

高中数学课标内容:
高中数学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并为后续大学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数学主要包括:微积分、向量代数、线性代数、数学分析等。

总之,数学课标是中国教育部所正式颁布的数学教学标准,用
于指导学生阶段性的数学学习,提高数学素养,以帮助学生在未来有更好的数学应用和研究能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解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解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解读一、主要变化与2011版课标相比,2022版课标围绕“核心素养”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教学建议等方面做了调整。

1.课程目标——核心素养内涵的些微变化2022版课标明确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概况为三方面(“三会”):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并将学生核心素养的表现由2011版课标中的十个关键词(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发展为2022版的十一个方面:数感、量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意识、数据意识、模型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增加了量感,量感主要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

)这一改变能更强烈的感觉到小学阶段核心素养更偏具体,更侧重对经验的感悟和意识的培养。

2.课程内容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内容还是由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领域组成。

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以数学核心内容和基本思想为主线循序渐进进行,每个学段的主题有所不同。

综合与实践强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采用主题式和项目式学习方式,以跨学科主题学习为主。

(1)数与代数数与代数里面,把负数、方程和反比例移到了初中,把常见的量的学习移动到了综合与实践领域。

把百分数相关知识移动到了统计与概率领域。

内容的调整,势必会引起教学重点的变化。

调整后小学阶段数与代数领域就彻底被划分成了“数与运算”和“数量关系”两个主题。

(2)图形与几何图形与几何领域内容变化不大,但是侧重点有所调整。

2022版课标中更强调几何直观,增加了尺规作图相关内容,加强了动手操作。

(3)统计与概率为了适应大数据时代,把百分数放到了统计与概率里,放到该领域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了解百分数的统计意义。

同时,引导学生了解扇形统计图可以更好地表达和理解百分数,体会百分数中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最新版小学数学课标(全)

最新版小学数学课标(全)

最新版小学数学课标(全)小学数学课标第一章绪论一、课程简介小学数学课程是以儿童的体验和认知能力为基础,以儿童的生活、学习和社会实践为依托,通过情境和活动设计,帮助儿童理解数学知识和概念,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小学数学课程的核心内容包括数的认知、数的运算、形状和空间、量的比较和应用。

二、课程目标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是:1、激发儿童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促进儿童对数学的积极心态和信心的形成。

2、培养儿童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儿童的数学素养。

3、使儿童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如数的认知、数的运算、形状和空间、量的比较和应用。

4、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如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新能力、自我意识、社交能力等。

5、提高儿童的应用能力,培养儿童的实际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小学数学课程的内容包括:1、数的认知:自然数概念、数线图、数码、单、十、百位。

2、数的运算:加法、减法、乘法。

3、形状和空间: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空间位置关系、方向、运动和变换。

4、量的比较和应用:长、面积、体积、重量、时间、温度、价值、概率等。

第二章数的认知一、自然数概念小学数学课程中,数的认知是数学重要的基础。

儿童的数的认知按照发展顺序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前数阶段(2~4岁):孩子通过各种活动,理解数字的概念,初步认识数字,了解数字的顺序,掌握序数概念。

2.形数阶段(5~6岁):孩子学会了一些数字,认识事物的数量和高低等,开始理解数字之间的大小和数量的概念,借助实物进行数字的意义转换。

3.数符阶段(7岁及以上):孩子通过数量的大小关系掌握数的大小,学习数的加减法,掌握数的运算方法,跨越了抽象数字认知的门槛。

二、数线图数线图能够帮助儿童理解数的大小关系、顺序关系和加减法运算。

它是一条水平的线条,标示着自然数的顺序。

儿童可以根据数线图上的位置,快速判断数的大小关系,可以通过加减法的移动理解数的运算方式,也可以使用数线图开展有趣的数学游戏。

数学新课标

数学新课标

前言1. 随着义务教育全面普及,教育需求从“有学上”转向“上好学”,必须进一步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优化学校育人蓝图。

2. 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 各课程标准针对“内容要求”提出“学业要求““教学提示”,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注重实现“(教一学一评)”一致性,增加了教学、评价案例,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做到好用、管用。

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学业质量、课程实施1.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2.(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

数学教育承载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素质教育的功能。

3.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4.学生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掌握适应现代生活及进一步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合作交流的意愿;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

5.数学源于对(现实世界)的抽象,通过对数量和数量关系、图形和图形关系的抽象,得到数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关系;基于抽象结构,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符号运算、形式推理、模型构建等,形成数学的结论和方法,帮助人们认识、理解和表达现实世界的本质、关系和规律。

6.义务教育数学课程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逐步形成适应终身发展需要的核心素养。

7.义务教育数学课程五大核心理念包括(确立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设计体现结构化特征的课程内容)、(实施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探索激励学习和改进教学的评价)、(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融合)。

数学新课标课程内容解读

数学新课标课程内容解读

数学新课标课程内容解读近年来,教育部及其他相关教育管理部门在数学课程的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0年,教育部正式发布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明确了新课标数学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

新课标数学课程内容旨在培养学生“智慧与品格”,让其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增强学生认知能力、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及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一、新课标数学课程的基本要求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是:1)把学生的学习视为一个全面的过程,以增强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2)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维能力的提升为中心;3)以求解实际问题和探究为主要任务,注重实践性。

二、新课标数学课程内容新课标数学课程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初等数学、中学数学和高中数学。

初等数学课程内容包括:数,量和空间,数和运算,代数和几何,概率统计等。

中学数学的主要内容有:解析几何、代数、概率统计和数学建模等。

高中数学的基本内容有:实变函数、空间解析几何、三角函数、矩阵方法、概率统计和数学建模等。

三、新课标数学课程对学生的要求在新课标数学课程中,对学生的要求是:1)建立科学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2)锻炼学生求解实际问题和探究能力;3)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4)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及全面发展的能力。

四、新课标数学课程的教学实施新课标数学课程的教学实施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采用多元的教学方法,如口头和书面的讲解、实际应用活动、专题讨论等,以提高学习效果;2)采用提问、思考和讨论等,以培养学生思维及分析能力;3)注重实践,采用模拟实践等形式,使学生具有实际操作能力。

五、新课标数学课程的总结新课标数学课程可以说是朝着理论与实际结合,注重学生实践经验,考虑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力求深化学生的认知能力、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一次里程碑式的改革。

它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与创新能力,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与技能,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2022》

《数学课程标准2022》

《数学课程标准2022》《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出“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数学新课标还有许多新内容。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义务教育课程规定了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学基本要求,体现国家意志,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200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和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各课程标准,坚持了正确的改革方向,体现了先进的教育理念,为基础教育质量提高作出了积极贡献。

随着义务教育全面普及,教育需求从“有学上”转向“上好学”,必须进一步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优化学校育人蓝图。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网络新媒体迅速普及,人们生活、学习、工作方式不断改变,儿童青少年成长环境深刻变化,人才培养面临新挑战。

义务教育课程必须与时俱进,进行修订完善。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

以人民为中心,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

坚持德育为先,提升智育水平,加强体育美育,落实劳动教育。

反映时代特征,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义务教育课程体系。

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修订原则:(一)坚持目标导向:全面落实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培养要求,确立课程修订的根本遵循。

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安全、生命安全与健康等重大主题教育有机融入课程,增强课程思想性。

(二)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梳理课程改革的困难与问题,明确修订重点和任务,注重对实际问题的有效回应。

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加强一体化设置,促进学段衔接,提升课程科学性和系统性。

进一步精选对学生终身发展有价值的课程内容,减负提质。

新课标数学课程标准

新课标数学课程标准

新课标数学课程标准新课标数学课程标准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以下是对新课标数学课程标准的概述:一、课程目标新课标数学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学习数学,能够:1. 理解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数学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3. 培养数学思维和数学应用能力。

4. 形成科学的数学态度和价值观。

二、课程内容新课标数学课程内容涵盖以下几个方面:1. 数与代数:包括数的认识、运算法则、代数表达式与方程等。

2. 几何与量度:涉及图形的性质、变换、测量和证明。

3. 统计与概率: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以及概率的基本概念。

4. 函数与方程:学习函数的概念、性质和应用,以及方程的求解方法。

5. 空间与图形:探索空间图形的性质和关系。

三、教学方法新课标提倡以下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他们自主探索数学知识。

2.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思想,共同解决问题。

3. 探究式学习:通过问题驱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数学。

4. 信息技术应用: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资源,辅助数学教学和学习。

四、评价方式新课标数学课程的评价方式多样,包括:1. 形成性评价:通过课堂观察、作业、小测验等方式,持续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展。

2. 总结性评价:通过期中、期末考试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3. 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鼓励学生自我反思,以及相互评价,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和全面性。

五、课程实施新课标数学课程的实施需要:1. 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技能。

2. 教学资源的整合:充分利用各类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辅、网络资源等。

3. 家校合作:家长和学校应共同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形成教育合力。

六、结语新课标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育的全面性和实践性,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学习环境。

通过这一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数学知识,更能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数学最新课标

小学数学最新课标

小学数学最新课标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最新版的小学数学课标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对小学数学最新课标的详细解读。

# 一、课程目标小学数学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学习数学,能够:1. 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2. 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发展数学兴趣和创新意识。

4. 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态度。

# 二、课程内容最新课标将小学数学内容分为四个领域: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1. 数与代数:包括数的认识、运算及其应用。

重点培养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和运算能力。

2. 图形与几何:涉及空间观念、图形的识别、测量和变换。

旨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几何直观。

3. 统计与概率: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以及概率的基本概念。

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和随机观念。

4. 综合与实践:通过数学问题的解决,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 三、教学建议1. 注重基础:确保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 激发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 培养思维: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4. 联系实际: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 四、评价方式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学习态度、参与度等。

2. 结果性评价:通过测试和作业等形式,评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综合性评价:结合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 五、课程资源1. 教材:选用符合最新课标要求的教材,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2. 教辅材料: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师培训:加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 六、课程实施1. 课时安排:合理安排数学课时,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学习和练习。

《数学新课标》课件

《数学新课标》课件
网络资源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创新教学方式和手段。
创新教学方式
根据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及时更新和调整教学内容,保持课程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更新教学内容
探索新的学习领域和方向,如数据分析、算法设计等,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拓展学习领域
THANKS
THANK YOU FOR YOUR WATCHING
多元评价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互评,促进自我反思和相互学习。
自我评价与同伴互评
数学课程资源
利用学校内的图书馆、实验室、计算机房等设施,提供丰富的数学学习资源。
校内资源
利用校外机构和场所,如博物馆、科技馆、企业等,提供实践性的数学学习机会。
校外资源
利用网络平台和数字化资源,提供多样化的数学学习素材和工具。
创设真实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数学问题,培养协作能力。
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及时反馈指导,调整教学策略。
过程性评价
根据学生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检测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结果性评价
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考试、作品评定、口头表达等。
安排各学段内容标准中的“四个部分”内容要求的层次。
划分内容领域。将数学课程内容分为四个部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整体设计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统筹小学和初中课程内容,为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素养提供保证。
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发展。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2022版义务教育数学课标解读

2022版义务教育数学课标解读

何其荣幸又不甚惶恐,有机会把鄙人的一些陋识拙见“班弄”于方家,不当之处敬请雅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 读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数学等16个课程标准(2022年版)。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调育人为本,依据“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时代新人培养要求,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培养目标。

序言有理想 有本领 有担当 培养什么人 怎样培养人 为谁培养人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新要求,中央作出关于义务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双减”工作决策部署要求强化课堂及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 落实这些要求必须修改完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 对教与学的内容、方式进行改革。

蔡元培先生在北大提出“要兼容,要包容。

”这句话告诉我们:教师要有适应性和包容性。

容忍自己的同事有不同的教学方案和教学模式、容忍不同的学科有不同学科的教学特点、容忍不同的学校有不同学校的要求、容忍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偏好和兴趣。

教育需求从“有学上” 转向“上好学”, 教育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 必须深化课程改革, 加强义务教育课程建设对教与学的内容、方式进行改革。

细化学校课程实施方案,建立高质量育人体系。

新修订的课程方案,进一步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育人目标,强化课程育人导向。

做好学段衔接,为完整的人的培养创造更加通畅的成长环境 。

新修订的课程方案立足学段一体化设计,删除了一些学科间内容简单重复和交叉现象。

特别对幼小衔接和小初衔接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学校要做好相应的调整,为教师提供专业引导。

探索跨学科主题学习,提升不同课程对核心素养发展的贡献度。

注重加强学科实践和跨学科主题学习,用跨学科的思维培养学生整体认知世界的能力,是这次课程方案修订重点之一。

想得到的美丽(培养目标)看得见的风景(课程标准)走得到的景点(教学目标)三、核心素养(经验)(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中教育)(课程核心经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012年 教育部(课程核心素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 教育部(学科核心素养)《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 教育部(学科核心素养)《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2020年 教育部基于经验的感悟(意识)基于概念的理解(观念)基于实践的掌握(能力)四、培育核心素养基于真实情境,获得“四基”,发展“四能”,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新课标

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新课标

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新课标《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新课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课程性质:初中数学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抽象思维、逻辑推理、创新精神等具有重要作用。

2. 课程理念:初中数学课程应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注重数学实践与应用,促进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3. 课程目标:初中数学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通过数学学习,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提高抽象思维、推理能力、创新意识等数学素养,具有初步的创新能力、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4. 课程内容:初中数学课程内容包括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概率与统计等几个主要部分。

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应注重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同时要符合数学本身的规律和特点。

5. 课程实施:教师在教学中应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6. 课程评价:课程评价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的有机结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书面测试、口头表达、实践操作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进步情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其全面发展。

7. 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包括教材、教具、学具、图书、网络资源等。

教师应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总之,《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新课标》对于指导初中数学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师在教学中应认真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实质,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2024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内容解读

2024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内容解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内容解读大家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理念、目标、内容等方面都有明显变化,明确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体现了数学学科育人价值的课程理念,确定了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

课程内容的结构化是课程修订的重要理念,在这一理念下数学课程内容的结构和具体内容都有调整。

为体现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根据课程内容结构化整合的理念,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内容由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领域组成。

根据学段目标的要求,四个学习领域的内容按学段逐步递进,不同学段主题有所不同。

每个领域的课程内容按“内容要求”“学业要求”“教学提示”三个方面呈现。

数与代数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领域,新课标把“数与代数”原有的六个主题: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常见的量、探索规律、式与方程、正反比例,调整为“数与运算”和“数量关系”两个主题。

学段之间的内容相互关联,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螺旋上升,构成相对系统的知识结构。

“数与运算”包括整数、小数和分数的认识及其四则运算。

数是对数量的抽象,数的运算重点在于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数与运算之间有密切的关联。

学生经历由数量到数的形成过程,理解和掌握数的概念;经历算理和算法的探索过程,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初步体会数是对数量的抽象,感悟数的概念本质上的一致性,形成数感和符号意识;感悟数的运算以及运算之间的关系,体会数的运算本质上的一致性,形成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

“数量关系”主要是用符号(包括数)或含有符号的式子表达数量之间的关系或规律。

学生经历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过程,感悟加法模型和乘法模型的意义,提高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模型意识和初步的应用意识。

将负数、方程、反比例移到了初中学习,常见的量移到了综合与实践领域,数的认识与数的运算统称为数与运算,加强了对字母表示数的理解,还增加并单列了“数量关系”这一知识子领域,其中包含探索规律、式、正比例。

2024年版数学新课标解读

2024年版数学新课标解读

2024年版数学新课标解读2024年版数学新课标解读近年来,我国教育部门对数学课程进行了多次改革,旨在提高教学质量和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最新版的数学新课标——2024年版,已经正式发布并将在未来几年内逐步实施。

本文将对这一版数学新课标进行解读,分析其变化和意义。

一、课程性质与理念的调整与旧版相比,2024年版数学新课标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强调数学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

课程性质明确指出,数学课程是一门以数学素养为核心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课程理念方面,强调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多样化发展。

二、课程目标的细化2024年版数学新课标将课程目标细化为四个方面: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

这些目标不仅关注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他们对数学的态度和兴趣。

同时,新课标还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

三、课程内容的变化在课程内容方面,2024年版数学新课标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

首先,加强了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比重,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基础素养。

其次,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模块化设计,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概率与统计、综合与实践四个模块,更加注重知识的整合和交叉。

此外,新课标还增加了实践性强、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内容,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四、教学方式的创新为了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2024年版数学新课标强调了教学方式的创新。

提倡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情境教学、问题解决、合作学习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新课标还强调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数学问题。

这些创新教学方式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五、评价体系的完善最后,2024年版数学新课标完善了评价体系。

强调评价要多元化、全面化,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还要关注学生的数学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情感态度等方面。

数学新课标课程标准

数学新课标课程标准

数学新课标课程标准
初中有算术、代数、实验几何和几何;高中有三角、平面几何、立体几何、代数和解
析几何,后三项分甲、乙两组规定教材,甲组程度较深。

主要介绍在教学方面,初中强调
直观、归纳和技能训练,高中重视论理、演绎。

强调培养自动探索、研究能力;注意引起
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重视学生志趣和才能差异,加强因材施教;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及解读一、数学课程标准的性质:《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
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数学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

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是国家
对国民在数学方面的基本素质要求,它对数学教材、数学教育和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其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其灵魂。

二、课程标准的特点:(1)体现素质教育观念(2)突
破学科中心(3)引导学生改革学习方式4)加强评价改革的指导(5)拓展课程实施空间三、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
发展性,使数学面向全体学生。

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运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
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考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
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
种文化。

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课程课标》指出:数学是人们在生活、劳动和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它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学科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具有数学学习的好习惯是学好数学的根本保证。

关键词:倾听与阅读思考与合作发现与应用整理与构建
一、培养学生专心倾听和认真阅读课本的好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大的动力。

学生的求知兴趣一旦被调动起来,他们就会积极参与,努力探索,专心倾听的学习习惯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而兴趣也是专心倾听的根本。

因此针对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控制能力差、精神集中不持久等特点,在课堂上,教师尽可能把枯燥乏味的单纯的知识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上课专心听讲,教师上课时一定要精神饱满,力求语言生动有趣,条理分明,使课堂引人入胜,使每个学生乐意听。

学生比较容易做到专心倾听老师的语言,但是一旦指名发言或小组员讨论发言时,大部分同学又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未能做到专心倾听同学的发言。

针对这一情况,我常常利用学生喜欢表现的年龄特点,让他们都来做小老师,对发言的同学作一个评价,如:说一说你认为发言的同学说得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你给他什么建议等等。

很多时候,都是由于这一环节,让学生能够做到坚持专心倾听,并在专心听讲的基础上,让学生能更快更牢的掌握课堂知识,让学生的语言和表达能力也得到更大的提高。

课本是学生获得系统数学知识的主要源泉。

在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
方法、良好的思维习惯,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从阅读教材中,通过分析、想象、概括、推理等有规律的思维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没有认真阅读的好习惯,会在多方面体现到其弊端:如做练习时不会审题、,读题目时只读一半,不会分析问题、不能理解概括题意,导致不能正确完整地解决他完全有能力解决的题目。

如:我记得在一次测验中,其中一题目为:请在下面的方格纸中画一个直角,再标出它的各部分名称。

对于后面一个问题有三分之一的同学未能完成,原因在于没把题目读完。

对于解决问题的题目,大多数同学只读一遍,更有甚者只看数字或个别词语做题,不作深入思考,而是凭着感觉做。

如:在解决问题的题目中,看两个数字相加超过一百肯定不对,一定用减法做了,因为1-3册只学了100以
内的加减法。

又如:在求两数相差的题目时,看到“多”就用加法,看到“少”就用减法。

由此
可见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习惯是多么的重要。

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好习惯。

赞可夫有句名言:“教会学生思考、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

”数学是思考性
极强的学科,在数学教学中,必须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低年级的学生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主观意识差,在课堂上容易跟随大流,别人说什么,他
也跟着说什么,不经过自己的思考。

因此在课堂中,教师要创设思考的情景,在提供思考材料的同时,要给学生留足够的思考时间,提问学生时,要多方考虑,照顾各种层次的学生。

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可以让优生多发言,鼓励他们多开动脑筋,让他们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对于显而易见容易解决的题目,多把机会留给一些稍微差的弱势群体来回答,及时鼓励他们,只要他们答对或答对一点,都给予及时的表扬,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乐趣,激发他们动脑筋的欲望。

学生的潜能是个不竭的宝藏,你对他有多大的信心,他们就能给你多大的惊喜。

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助精神,团队观念和交流能力,并在思想的碰撞中并发创新的火花。

如:我在教学《统计》时,先给学生播放一段路口视频,让学生统计在一分中之内过往的车辆有几辆货车、几辆面包车、几辆小汽车,几辆公共汽车,一遍放完后,很多他同学都说:“老师,太快了,再来一次。

”我不吭声,满足了他们的要求,再播放了一次,播完了
以后,同学们还是来不及记录。

然后我问学生:为什么看了两次都为未能记录下来呢?你们在小组里讨论一下,有没有办法能又快又准确的记录下来呢?同学们各抒己见,很快就想到了分工合作,有的组员记录面包车、有的记录货车、有的记录小汽车、有的记录公共汽车,1分钟视频播完后,各个小组都有了统计结果。

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明白了一个人的量力有限,自然而然就进行了小组合作,从而使合作成为学生的一种需求。

三、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好习惯。

数学来源于生活。

本着“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并把数学应用于生活”的思想,要激发学生学
习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充分参与的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会从生活实际出发,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实物开始,在具体、形象中感知数学、学习数学、发现数学和实践数学的兴趣。

如:我在教学《观察物体》中“镜面对称”的内容时,先让同学都去照一下镜子,然后在小组立交流:人在镜子里的特点,镜子内外人的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有没有变化,学生通过活动和交流能总结出:照镜子时内外的人上下、前后不会发生改变,而左右位置发生对换。

四、培养学生整理知识、构建知识结构的好习惯。

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整理、内化的知识,进而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个性化知识结构的思维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整理知识,构建合理的、有利于后继发展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学会一些学习数学的思想方法,为创新提供一定基础。

如:我在教完“5
的口诀”时,给学生出了很有兴趣的一道题,我问:你知道罗老师今年几岁吗?猜出来有奖品哟!学生们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

然后出示一幅有规律排列的糖果图,横排7颗,有5排我接着说:“罗老师的年龄数隐藏在这幅糖果图里,看谁能很快数出一共有多少颗糖果的办法。

”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说:我把7看成6,就有5个6,
再加上5就是35;有的说:我先看成5个5,再加2个5-------。

就这样让学生把所学
的知识得到进一步整理与内化。

虽然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非一朝一夕之事,但由于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活跃,接受新鲜事物快,因此,只要教师引导得法,训练效果好,就可以使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的速度加快,并使良好的学习在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中扎根、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