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塔区年黄土高原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项目
首批四个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重点内容

首批四个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重点内容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印发了《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这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家层面出台的第一个生态保护和修复领域综合性规划。
《规划》囊括了山、水、林、田、湖、草以及海洋等全部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工作,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推进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的指导性规划,是编制和实施有关重大工程建设规划的主要依据。
《规划》围绕全面提升国家生态安全屏障质量、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永续利用的总目标,以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为主线,提出了“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难点,坚持科学治理、推进综合施策,坚持改革创新、完善建管机制”等基本原则,明确了到2035年全国生态保护和修复的主要目标。
到2035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6%,森林蓄积量达到210亿立方米,天然林面积保有量稳定在两亿公顷左右,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60%;确保湿地面积不减少,湿地保护率提高到60%;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5640万公顷,75%以上的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海洋生态恶化的状况得到全面扭转,自然海岸线保有率不低于35%;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占陆域国土面积18%以上,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得到全面保护。
《规划》的总体布局是“三区四带”,在总体布局的基础上,从各重点区域的生态本底和主要问题出发,通过“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方式设置了9项重大工程。
将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规划布局在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黄河重点生态区(含黄土高原生态屏障)、长江重点生态区(含川滇生态屏障)、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南方丘陵山地带、海岸带等“三区四带”,根据各区域的自然生态状况、主要生态问题,研究提出了主攻方向。
《规划》以上述工程布局为基础,统筹山水林田湖草各生态要素,结合各类工程的建设特点,提出了9项重大工程,包括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等七大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以及自然保护地及野生动植物保护、生态保护和修复支撑体系等两项单项工程,明确了各项重大工程的建设思路、主要任务和重点指标,并在专栏中列出了47项具体任务。
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案例

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案例您知道塞罕坝不?那可真是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一个超棒的例子呢!以前的塞罕坝啊,那就是个风沙肆虐的地方。
树没几棵,土地沙化严重,山水也是一片荒芜的景象,湖干巴巴的,草都快绝迹了,更别说啥田了,整个就是个生态灾难现场。
但是呢,咱中国人有股子不服输的劲儿。
一大群勤劳勇敢的人就来到了塞罕坝,开始搞治理。
先从植树造林说起吧。
那些造林人可太不容易了,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每一棵小树苗。
他们顶着风沙,在贫瘠的土地上挖坑种树。
刚开始的时候,小树苗夭折的可不少,但是他们不放弃啊。
经过几十年如一日的努力,树一棵一棵地长起来了,慢慢地就形成了一片又一片的森林。
这森林一起来,那可不得了。
就像一个超级大的保护伞,首先挡住了风沙。
以前呼啸而过的风沙,现在只能在林子外面打转了。
而且啊,树林像个巨大的海绵,下雨的时候,能把水留住。
这水呢,就慢慢汇聚到了那些干涸的湖泊里,湖又重新有了生机,水也变得清澈起来。
有了水,草就开始疯长了。
以前那稀稀拉拉的草,现在是一片绿油油的大草原。
这草一长起来,就像是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厚厚的绿色地毯,各种小动物也都跑来了。
野兔啊、小鹿啊,在这里安了家,整个地方变得生机勃勃。
再说说田吧。
因为生态环境变好了,周边的农田也受益了。
以前老是被风沙欺负,产量低得可怜。
现在呢,风调雨顺的,农作物长得可好了,农民伯伯们脸上都笑开了花。
还有啊,塞罕坝的山也跟着变样了。
以前那光秃秃的山,现在被森林覆盖,远远看去,就像绿色的波浪。
而且山上的植被好了,就不容易发生水土流失这些问题了。
这塞罕坝林场就是把山水林田湖草沙当成一个整体来治理的。
要是光种树,不管水,那树也长不好;光想着草,不顾山,那草也发展不起来。
只有每个环节都照顾到,让它们互相帮助,互相促进,才能让这个地方从一片荒芜变成如今的人间仙境。
咱来唠唠黄河流域的治理,这也是个超有代表性的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事儿。
以前的黄河啊,那是出了名的“脾气暴躁”。
青藏高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模式

23 期
王振波 等:青藏高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模式———以拉萨河流域为例
8967
multi⁃channel collaboration, and multi⁃objective coupling management model. Based on the multi⁃ecological elements, the practical framework of precise implementation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i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was summarized. It is expected to have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the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of multi⁃ecological elements i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and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other areas of China to systematically carry out the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of multi⁃ecological elements.
Key Words: Qinghai⁃Tibet Plateau; multi⁃ecological elements; technology system; governance mode; practical framework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事关“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的重要内容[1] 。 《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 指出要将生态文明建设专项资金重点用于青藏高原生态屏 障、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等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保护修复[2] 。 《 关于推进山水林 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通知》 要求在国家重要生态屏障区、国家公园试点区、重点战略水源涵养区选取具 有全国性和区域性重大影响的地区加速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工作[3] 。 为了进一步明确 生态保护修复方向与目标,十九大报告提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亟需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 系,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全面开创“ 美丽中国” 建设新局面[4] 。 具体来看,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5] ,有利于生态系统综合管理,推动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促进生态资源可持续发展。
延安市黄土高原生态保护修复实施方案

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延安市黄土高原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实施方案延安市人民政府二o一六年十一月目录一、基本情况 (5)(一)延安市概况 (5)(二)试点范围 (7)1、试点范围的选择 (7)2、自然地理概况 (9)3、经济社会概况 (14)4、土地利用状况 (15)5、生态系统变化趋势与生态服务功能 (17)(三)试点范围黄土高原生态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19)1、主要问题 (19)2、问题的成因 (22)3、主要危害 (25)(四)影响生态系统的相关问题 (29)二、开展生态保护修复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32)(一)前期工作及主要经验 (32)1、前期工作情况 (32)2、主要经验 (35)(二)当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36)1、管理工作条块分割,协同不够 (37)2、资金缺口大,来源过于依赖财政资金 (37)3、项目布署碎片化,叠加效应不足 (38)4、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协调不够 (38)5、体制机制不健全,长效机制尚未有效建立 (39)(三)开展系统治理和生态修复的意义 (39)1、维护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 (39)2、改善黄土高原生态功能 (41)3、促进试点区农牧民减贫脱贫 (43)4、创建生态环境治理新模式 (43)5、实现延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45)三、主要工作内容 (46)(一)总体思路、原则与目标 (46)1、总体思路 (46)2、原则 (46)3、目标 (48)(二)主要任务 (49)1、安塞县主要任务 (50)2、宝塔区主要任务 (51)3、延长县主要任务 (52)4、吴起县主要任务 (53)5、志丹县主要任务 (53)6、延川县主要任务 (54)7、其它任务 (54)(三)重点工程 (54)1、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与区域生态修复 (55)2、农田生态功能提升 (60)3、水资源保护与综合利用 (62)4、废弃矿山综合整治 (66)5、荒漠化土地生态修复 (67)6、农村面源污染综合整治 (67)7、辅助项目 (70)四、投资测算 (74)(一)测算依据、方法 (74)1、测算依据 (74)2、投资测算方法 (75)(二)投资安排情况 (76)1、延安试点区总投资及各项投资比例 (76)2、项目投资测算及分年度投资计划 (78)(三)项目资金来源 (82)1、投资来源 (82)2、地方配套资金来源 (82)五、组织实施和管理 (87)(一)强化政府领导职能 (87)(二)制定长期发展战略 (88)(三)健全项目管理制度 (88)(四)加强项目过程管理 (89)(五)加大宣传教育 (90)六、项目效益分析 (92)(一)生态效益分析 (92)1、提升国家生态安全保障功能 (92)2、改善延安地区生态环境质量 (93)(二)经济效益分析 (94)1、直接经济效益 (94)2、间接经济效益 (95)(三)社会效益分析 (96)1、推动现代农业经济体系建设 (96)2、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 (97)3、提高农牧民劳动技能和素养 (97)4、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 (97)附件:1、延安市黄土高原生态保护修复实施方案工程部署图图1 延安市黄土高原生态保护修复实施方案工程部署图图2 延安市黄土高原生态保护修复实施方案(吴起县)工程部署图图3 延安市黄土高原生态保护修复实施方案(志丹县)工程部署图图4 延安市黄土高原生态保护修复实施方案(延川县)工程部署图图5 延安市黄土高原生态保护修复实施方案(安塞县)工程部署图图6 延安市黄土高原生态保护修复实施方案(宝塔区)工程部署图图7 延安市黄土高原生态保护修复实施方案(延长县)工程部署图2、延安市项目分年度计划表3、延安市项目简介一、基本情况(一)延安市概况延安市位于陕西省北部,居黄河中游,北连榆林地区,南与渭南、延安、咸阳市毗邻,西以子午岭为界与甘肃省庆阳地区接壤,东临黄河与山西省吕梁地区相望。
延安市宝塔区水保综合治理现状及发展对策

延安市宝塔区水保综合治理现状及发展对策一、现状分析延安市宝塔区地处陕甘宁交界之地,是延河、凤鸣河源头所在地,因地处关中平原北部,原有自然湿地丰富,河流纵横交错,水资源丰富。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的发展,宝塔区的水资源保护、水土保持和水环境治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1. 水资源短缺: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农业、工业的发展,宝塔区的水资源供应已经无法满足需求,大部分地区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水资源的短缺严重制约了宝塔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2. 水土流失严重:由于宝塔区地势起伏,地形复杂,土壤脆弱,长期以来受到水土流失的严重影响。
水土流失严重不仅导致土地退化,还加剧了水资源的紧缺,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和水生态系统的恢复。
3. 水环境污染严重: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加快,宝塔区的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主要表现为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和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导致水质恶化,水生态系统的破坏,对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以上种种问题表明,宝塔区的水保综合治理亟待加强,需要制定出一系列对策来解决现有问题,保护地方水资源并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对策1. 加强水资源保护针对宝塔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需要加强水资源的保护,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可以通过加大水利设施的建设投入,增加水库的建设和维护,提高水源地保护意识,减少过度开发和污染,保护河流和湖泊的自然生态系统。
可以推行水资源的动态监测和调度制度,积极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和设施,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减少浪费。
还可以加强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设立专门的水资源保护局,负责水资源的规划调度和监测评估,以及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措施。
为了解决宝塔区的水土流失问题,需要实施综合的水土保持措施。
可以加大对脆弱地区的土地整治力度,采取植树造林和封禁荒山荒坡等措施,恢复土地植被覆盖,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
可以推广水土保持农业和生态农业技术,改善农田排水条件,减轻水土流失的危害。
延安市宝塔区水保综合治理现状及发展对策

延安市宝塔区水保综合治理现状及发展对策一、现状延安市宝塔区地处陕西省中部,是延安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也是中国革命圣地之一。
宝塔区境内水资源丰富,但同时也存在着水土流失、水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为了加快解决水保问题,改善地区的生态环境,宝塔区政府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的综合治理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与此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进行改善。
1. 水资源环境状况:宝塔区地区水资源相对丰富,但受气候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水资源的分布不均,有些地区水资源短缺,一些地区则出现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和水体污染。
特别是在农业生产活动中,由于耕地面积的扩大、植被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导致农田水土流失严重,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
2. 水保综合治理现状:为了改善水资源环境,宝塔区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水保综合治理措施,包括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农田水利建设、农业生产技术推广等方面的工作。
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是重点,包括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水土保持梯田等措施,大大减轻了水土流失的程度。
农田水利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改善了农田排灌条件,提高了农田水利效益。
3. 存在问题:虽然宝塔区在水保综合治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
水保综合治理工程建设进度不够快,资金投入不足,导致工程建设滞后,影响了水保综合治理效果。
农田水利设施老化严重,运行维护不到位,影响了农田水利效益。
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不高,农业生产方式和生产结构不合理,导致了农田水土流失严重,也影响了水保综合治理效果。
水保综合治理过程中存在的宣传教育不到位、监管不力等问题,也影响了工作的效果。
二、发展对策为了进一步加大水保综合治理工作力度,改善地区的生态环境,宝塔区政府应该积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从各个方面提高水保综合治理效果。
1. 加大资金投入:宝塔区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加大对水保综合治理工程的建设力度。
黄河生态保护,黄土高原是重点

黄河生态保护,黄土高原是重点作者:肖金成来源:《小康》2022年第31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连接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的重要生态廊道,在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把黄河生态治理和保护作为治国兴邦的大事来抓,创造了黄河岁岁安澜的历史奇迹。
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区(以下简称“黄土高原区”)地处山西、陕西和河南三省接壤地区。
受土质疏松、地形破碎、降雨集中等自然因素和陡坡开垦、过度开发等人为因素的影响,水土流失面积广、土壤侵蚀强度大,是黄河粗泥沙的主要来源地。
改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加快推进黄土高原生态综合治理,对于维系黄河安澜、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黄土高原生态保护与治理,持续开展了以坡面治理和沟道治理相结合的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针对黄土高原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开展了水土保持理论、技术研究和水保试验站建设,不断完善和丰富治理措施和治理手段,实现了治理理念由人工治理向人工治理与自然修复相结合转变,治理方式由分散治理向国家主导的规范治理转变,治理区域由全域治理向粗泥沙集中来源区重点治理转变。
通过实施梯田和淤地坝建设、小流域治理、防护林体系建设、退耕还林还草和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等重大工程,历经数代人的不懈努力,黄土高原林草覆盖率由不到20%提高到63%,梯田面积由1.4万公顷增加到5.5万公顷,入黄泥沙从16亿吨减少到2.5亿吨左右,昔日山光水濁的黄土高原正向“绿水青山”迈进。
受土质疏松、地形破碎、降雨集中等自然因素和陡坡开垦、过度开发等人为因素的影响,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面积广、土壤侵蚀强度大,是黄河粗泥沙的主要来源地。
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末,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从营造梯田、修建淤地坝、植树造林等单一工程治理向以小流域为单元强调坡面、沟道联合治理,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转变。
陕西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及生态保护修复

陕西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及生态保护修复储诚山1,刘伯霞2(1.天津社会科学院 城市经济研究所,天津 300191;2.甘肃省社会科学院 农村发展研究所,兰州 730070)提要:黄土高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是全国水资源贫乏地区和气候变化敏感区,也是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区之一。
陕西黄土高原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水资源短缺和植被较少且质量较差,旱涝、地质灾害频发,对国家生态安全、黄河中下游防洪安全以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
分析了陕西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产生的危害,在此基础上,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以问题为导向,有针对性地提出陕西黄土高原生态保护修复的对策措施,为提高陕西黄土高原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和环境承载能力,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
关键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生态安全;生态保护修复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637(2019)05-0125-07 DOI:10.13483/j.cnki.kfyj.2019.05.018 我国黄土高原位于北纬32°~41°,东经107°~114°之间,东起太行山,西到青海日月山,南界秦岭,北抵鄂尔多斯高原,总面积64.87万平方千米,包括山西、内蒙古、河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共7个省(区)341个县(市),总人口1.08亿。
黄土高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是全国水资源贫乏地区和气候变化敏感区,也是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区之一。
陕西黄土高原位于陕西省的中北部,东隔黄河与晋西黄土高原相望,西以子午岭为界与甘肃宁夏黄土高原相邻,北接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南界关中平原。
陕西黄土高原地区位于黄土高原的中心地带,总面积8.3万平方千米,占黄土高原地区总面积的1/8,占陕西省总面积的40%,涉及陕北、关中6个地级市的41个县区,总人口约956万①②,占陕西省总人口的25%左右。
自然资源部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2056号(资源环境类225号)提案答复的函

自然资源部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2056号(资源环境类225号)提案答复的函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自然资源部•【公布日期】2021.08.09•【文号】自然资协提复字〔2021〕039•【施行日期】2021.08.0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2056号(资源环境类225号)提案答复的函自然资协提复字〔2021〕039 杨鸿生、谌爱东委员:你们提出的《关于提升生态脆弱区域治理水平,助推生态文明建设的提案》收悉。
你们通过分析我国生态脆弱区超载发展、资源错配、保护与利用错位现象,生态脆弱区在规划、管控、研究方面的不足,提出把生态脆弱区管控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实施“分区、分类、分策”空间治理、构建与生态脆弱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生产力布局、加强生态保护红线内生态脆弱区的管控、建立完善生态脆弱区治理科技支持体系等建议,对于确保国家安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维系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现结合科技部、生态环境部会办意见,答复如下。
一、背景情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一体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
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科技部等部门高度重视,结合部门职责,全力做好生态文明建设相关工作。
二、已开展工作(一)关于将生态脆弱区管控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实施“分区、分类、分策”空间治理,构建与生态脆弱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生产力布局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要求,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以下称“双评价”)是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完善空间治理的基础性工作。
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的理解

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的理解习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指出:“我们要认识到,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
2016年,财政部、原国土资源部、原环境保护部印发了《关于推进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通知》,开展国家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2017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七次会议将“草”的内容补充纳入。
随后,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系统性推进生态环境的整体保护、系统修复以及综合治理。
“山水林田湖草”的空间内涵在传统的空间内涵上,山水属于一个空间系统,林田草属于另一个空间系统,其指标均单独统计,但“山水林田湖草”是有机的自然生态系统。
山按高度分为山和丘陵。
山的海拔在500米以上,分为极高山、高山、中山、低山;按相对高度可分为大起大落、大起大落、中起小落。
丘陵是相对高差小于200米的起伏地形,按其相对高度可分为缓丘、低丘、中丘和高丘。
水,包括河流和湖泊,根据流域和水域的大小,可以分为河流廊道和湖泊、水库和湿地。
河流廊道按流域面积可分为干流、主要支流和其他支流。
森林包括林地、灌木林地和其他林地。
田泛指田园,包括水田、水浇地、旱地、果园、茶园和其它园地。
草包括天然牧草地、人工牧草地和其它草地。
林田草空间互不交叠,但是共同依存于山水之上,与人类共同组成了一个有机、有序的“生命共同体”。
国内其他城市已开展的工作“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概念提出以来,国内相关城市开展的工作主要体现在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方面。
自2016年以来,陕西黄土高原、京津冀水源涵养区、甘肃祁连山、江西赣州、广安华蓥山区、泰山区域、玉溪市等不同地区陆续被列入工程试点,围绕“山水林田湖草”理念内涵和基本特征,探索符合自身发展特色的行动路径。
延安市宝塔区水保综合治理现状及发展对策

延安市宝塔区水保综合治理现状及发展对策1. 引言1.1 研究背景延安市宝塔区位于陕西省中部,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域之一。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该区域的水土资源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污染,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水保综合治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延安市宝塔区开始加大力度进行水保综合治理工作。
由于区域内的生态环境状况复杂多变,存在诸多挑战和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为了更好地了解延安市宝塔区水保综合治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本文将通过对现有文献资料的梳理和分析,结合实地调研和专家访谈,全面评估该区域的水保综合治理状况,为未来的发展提供科学的建议和对策。
1.2 研究意义宝塔区水保综合治理是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增长加速,资源环境压力不断增加,水土流失、水污染等问题日益凸显,亟需加强水保综合治理工作。
研究延安市宝塔区水保综合治理的意义在于深入了解当前面临的挑战与问题,为科学制定改进措施提供依据,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通过对水保综合治理现状的分析和问题原因的探讨,可以为未来制定合理有效的发展对策提供参考,推动宝塔区水保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深入研究延安市宝塔区水保综合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推动当地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深入了解延安市宝塔区水保综合治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的根源,提出有效的发展对策,为改善区域水资源和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和政策建议。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延安市宝塔区水保综合治理工作的改进和优化提供参考,为实现可持续水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贡献力量。
也旨在提升专业水保知识技术,为当地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培养。
通过对现有状况进行深入剖析,并制定相应的发展对策,期望能够为延安市宝塔区水保综合治理工作的长远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促进区域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延安市宝塔区延河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延安市宝塔区延河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12.10.22•【字号】陕发改农经〔2012〕1617号•【施行日期】2012.10.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延安市宝塔区延河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省林业厅:你厅《关于审批〈延安市宝塔区延河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请示》(陕林计发〔2012〕211号)收悉,为了更好地保护和恢复延河湿地及其周边生态系统,经研究,原则同意延安市宝塔区延河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项目建设。
现就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如下:一、项目名称延安市宝塔区延河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建设项目二、项目法人宝塔区国营南郊林场三、项目建设地点项目区位于延河中游,涉及柳林镇、河庄坪镇、枣园镇、桥儿沟镇、川口乡、李渠镇、姚店镇及甘谷驿镇8个乡镇。
四、项目建设规模及主要内容项目保护湿地总面积11000公顷,具体措施内容包括建设延河湿地保护管理站、保护设施以及科研监测中心、宣教中心等,购置必要的设备;延河封滩育草200公顷,汇水区植被恢复450公顷,退耕还湿14公顷。
五、项目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项目估算总投资1672万元。
资金来源:申请中央投资669万元,占总投资的40%;地方配套1003万元,占总投资的60%。
六、建设期限1年(2013年)。
请据此批复抓紧组织编制项目初步设计,初步设计由你厅审批,报我委备案。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2年10月22日。
黄土高原流域整治工程方案

黄土高原流域整治工程方案一、地理环境分析黄土高原流域位于中国中部,东临黄河,西靠秦岭,南依巴壁山,北濒汾河。
地处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少雪。
年平均气温6~13℃,年降水量400~650毫米。
由于地势起伏,土地斜坡多,植被薄,水土流失严重,导致土地贫瘠,生态环境恶化,影响了农业生产和人民的生活。
二、问题分析1. 植被覆盖率低:因地势起伏,土地脆弱,植被覆盖率低,土壤容易遭遇风蚀、水蚀。
2. 水土流失严重:由于植被覆盖率低,降雨时土壤容易被冲刷,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贫瘠。
3. 生态环境恶化:由于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影响了当地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的生活。
三、整治方案为了改善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保护农业生产,应采取以下整治措施:1. 加强植被修复:通过大规模的植树造林、草原恢复工程,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2. 加强水土资源保护:在黄土高原地区增设沟渠治理工程,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土壤质量。
3. 发展节水农业:在黄土高原地区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护土地资源。
4. 发展综合治理项目:增加能源开发利用,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引进外资设立生态园区,发展生态旅游业,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结构。
5. 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对当地农民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知识宣传教育,使他们树立生态环境保护的观念,维护当地生态环境。
四、工程实施方案1. 植被修复工程:在黄土高原地区实施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和草原恢复工程,提高植被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
2. 沟渠治理工程:在黄土高原地区增设沟渠治理工程,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土地质量。
3. 节水灌溉工程:在黄土高原地区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护土地资源。
4. 综合治理项目:在黄土高原地区增加能源开发利用,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引进外资设立生态园区,发展生态旅游业。
5. 宣传教育工程:开展当地农民的生态环境保护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延安市宝塔区水保综合治理现状及发展对策

延安市宝塔区水保综合治理现状及发展对策延安市宝塔区位于陕西省中部,是陕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延安市的城市中心区。
宝塔区境内水资源丰富,但由于长期以来的人为破坏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水质污染严重,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水灾频发等问题较为突出。
为了保护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宝塔区积极开展了水保综合治理工作。
本文将针对宝塔区水保综合治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一、水保综合治理现状分析1. 水资源状况宝塔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但由于长期以来的过度开发和污染,部分河流已经出现了水量减少、水质下降的情况。
特别是白河、河湾河等主要河流,河水已经淤积、污染严重,对周边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2. 水土流失治理宝塔区的水土流失严重,尤其是在山区和坡地地区,长期以来的不合理开发和植被破坏导致了大量的水土流失。
不仅对农田产生了严重的影响,还对下游水域造成了泥沙淤积。
3. 水质污染状况宝塔区的工业和生活污水排放量较大,其中生活污水处理不规范,很多地方直接排放到河流中,导致了河流污染严重。
尤其是在城镇化进程中,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滞后已经成为制约水质改善的重要原因。
4. 水资源利用效率宝塔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农业灌溉和工业用水存在浪费严重的情况,一方面是由于传统的灌溉方式存在浪费;另一方面是由于水资源的价格过低,缺乏合理的节水意识。
5. 水灾防治宝塔区地势较为复杂,易发生山洪、泥石流等灾害。
在防范水灾方面,还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尤其是山区和河滩地带的防洪设施建设不足。
二、发展对策1. 加强水资源保护加强水资源保护是宝塔区水保综合治理的首要任务。
要加强对主要水源地的保护,严格控制对河流、湖泊、水库等水体的破坏行为。
加强水源地的管理,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管理与保护体系,推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要加大对水土流失的治理力度,重点对山区和坡地地区加强植被恢复、水土保持和农田治理等工作。
延安市宝塔区水保综合治理现状及发展对策

延安市宝塔区水保综合治理现状及发展对策延安市宝塔区是陕西省延安市下辖的一个市辖区,地处黄土高原腹地,地形起伏,水土流失严重。
为了改善水土流失状况,保护生态环境,宝塔区实施了一系列的水保综合治理措施。
目前宝塔区的水保综合治理成效显著。
一方面,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宝塔区加大了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力度,修建了多个水土保持项目,如林网工程、沟壑治理、护坡工程等,有效地减少了土壤侵蚀,提高了水土保持能力。
宝塔区加强了水资源管理,推行河湖长制,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宝塔区还加大了水污染治理力度,建设了污水处理设施,提高了水环境质量。
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宝塔区的水保综合治理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宝塔区的水土流失问题依然严重,特别是在护坡措施的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施工不规范、维护不到位等,导致部分工程的效果不佳,需要加强管理和监督。
宝塔区的水资源仍然存在着过度开发和浪费的问题,需要加强水资源管理和调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宝塔区的水环境治理还存在一定的压力,特别是对于农村地区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还亟需加强。
针对以上问题和挑战,我认为宝塔区应采取一系列的发展对策来进一步加强水保综合治理。
应加强水土保持工程的建设和维护管理,确保工程的质量和效益。
应加强对农村地区的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水土保持意识和能力,推行科学耕作和合理施肥,减少土壤侵蚀。
应加强水资源管理和调度,建立健全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应加大对农村地区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推动农业生产的绿色发展。
应加强水环境治理,继续改善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严格控制工业和农业废水的排放。
应加强对水环境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宝塔区的水保综合治理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只有进一步加强水保综合治理,采取有效的发展对策,才能实现宝塔区水土流失的根本治理,保护好生态环境。
也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共同推动宝塔区的可持续发展。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怎样做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怎样做?文/寇江泽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生态屏障和“国家粮 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我国重 大国家战略。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怎么样?如何推动流域生 态保护修复?近曰,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举办 的首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战略研讨会在北京 召幵,与会专家进行了热烈讨论。
黄河流域仍是生态脆弱区黄河流经青海、甘肃、山西、山东等9省 区,连接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以仅占全国2%的水资源量,承担了全国12%的 人口、15%的耕地以及50多座大中城市的供水 任务。
82中国科技财富丨2021年第1期新产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过去 4◦年间,通过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三北防护 林体系建设、退耕还林还草、黄土高原综合治 理等重大生态工程,黄土高原森林面积增加563 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从11.06%提高到21.83%,植被综合盖度达到59%。
植被水源涵养能力显 著提升,年人黄河泥沙减少4亿吨左右,黄河 含沙量近20年累计下降超过8成,大大减轻了 下游泥沙淤积的压力,入渤海水量年均增加约 10%。
“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黄河流域森林生 态系统加快恢复,森林年涵养水源量达到443.4 亿立方米,相当于7个三门峡水库库容量;年固 土量达到6.2亿吨,是上世纪末的3倍。
”这位负 责人说。
“我国初步构筑起黄河流域绿色生态屏障,但黄河流域仍然是生态脆弱区,脆弱生态类型最 多,加之受黄河自身特点和发展阶段的制约,推 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仍面临诸多困 难和挑战。
”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有关负责人 表示。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一个关键难点 在于缺水。
“黄河流域水量很少,但供水量占了 全国的8.6%,除了流域内供水,还有20%是向 流域外供水。
目前,黄河水资源开发量基本达到 了80%以上,远远高出国际水资源安全警戒线,使得黄河确实有些不堪重负。
”中国工程院院 士、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胡春宏说,用水需求超出黄河水资源承载力,生态用水保障 严重不足。
黄土塬整治措施

黄土塬整治措施1. 引言黄土塬是指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山体侵蚀下的溜塬地貌。
由于长期的水土流失和过度的人类活动,黄土塬地区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包括土地退化、水源枯竭、生态系统受损等。
为了保护黄土塬地区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整治措施。
2. 植被恢复植被恢复是黄土塬整治的关键措施之一。
通过大面积的植物种植,可以有效地保护土壤,并增加土壤的保水能力。
同时,植被还能减少风蚀和水蚀,提高土地的耕作价值。
选择适宜的植物品种,并采取合理的种植密度和管理措施,可以实现快速的植被恢复和生态系统建设。
3. 水土保持工程水土保持工程也是黄土塬整治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构筑堰坝、建设沟渠等工程措施,可以有效地收集和利用降水资源,减少土壤侵蚀。
此外,还可以在山坡上建设防护墙和梯田,以防止水流冲刷和土壤流失。
水土保持工程的实施需要充分考虑地形、土壤类型等因素,确保工程的稳固性和可持续性。
4. 水资源管理黄土塬地区水资源的合理管理对于整治措施的成功实施至关重要。
通过建设水库、修建灌溉系统等措施,可以有效地保证农田的灌溉和生产需要,并增加农业生产的稳定性。
此外,还需要加强水资源的监测和管理,合理调度水资源的利用,以防止过度开采和浪费。
5. 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对于黄土塬整治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农业活动是造成黄土塬地区环境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合理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和农业经营方式,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可以有效地降低对土壤和水环境的污染。
同时,推广科学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促进农民的增收。
6. 生态旅游开发黄土塬地区独特的地貌和生态环境为发展生态旅游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通过开发生态旅游资源,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增加当地的经济收入。
同时,生态旅游的发展还能促进当地居民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推动整个社区的环境改善。
7. 社会参与与宣传教育黄土塬整治需要广泛的社会参与和宣传教育。
山西省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项目技术指南

山西省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项目技术指南
前言
山西省地处黄土高原和太行山区,生态环境脆弱,生态修复任务艰巨。
为保护和修复这些重点生态区域,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技术指南。
1. 总则
1.1 指导思想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注重系统修复、持续治理,遵循自然规律,保护生物多样性,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
1.2 基本原则
(1)坚持问题导向,突出薄弱环节治理
(2)统筹规划布局,系统修复生态系统
(3)因地制宜,分类施策
(4)注重科技创新,提高生态效益
(5)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2. 重点区域界定
2.1 生态脆弱区
2.2 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
2.3 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
2.4 重要生态功能区
3. 主要任务
3.1 水土保持
3.2 植被恢复
3.3 生物多样性保护3.4 环境综合整治
4. 技术措施
4.1 封山育林
4.2 退耕还林(草) 4.3 人工种草
4.4 水土保持
4.5 生物多样性保护4.6 生态廊道建设4.7 环境综合整治
5. 实施保障
5.1 组织领导
5.2 政策支持
5.3 资金投入
5.4 科技支撑
5.5 宣传教育
5.6 监测评估
本指南为山西省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提供技术支撑,各地可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陕北黄土高原生态治理现状及发展趋势探究——以延安市为例

陕北黄土高原生态治理现状及发展趋势探究——以延安市为例张瑞杰;张红娟;元凯军;刘精慧【期刊名称】《环境生态学》【年(卷),期】2024(6)5【摘要】黄土高原地区生态修复治理是落实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是提出新时期生态系统功能提升治理的发展趋势。
本研究通过收集延安市相关数据进行区域生态本底分析,识别土壤侵蚀、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保护、水环境等存在的生态问题,分析延安市采取的生态修复措施取得的生态效果。
得出以下结论:通过植树造林、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方式等措施,提高区域水土流失治理程度;开展森林抚育、森林质量提升、退化林修复等工程建设,提升区域水源涵养能力;建立生物迁徙廊道、珍贵野生动植物名录等举措,促进区域生物多样性维护;实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村污水处理、工农业水污染集中治理等生态修复方法,改善区域水环境。
结合国内先进生态修复策略,为高质量推动黄土高原地区生态修复工作,应在精准识别生态问题的基础上,科学制定生态修复方案,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落实系统治理修复措施,重视生态修复的辅助再生功能,加大监测检查力度,加强保障与落实受损生态环境的修复工作。
本研究策略为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系统稳定性建设实施提供理论指导。
【总页数】9页(P93-100)【作者】张瑞杰;张红娟;元凯军;刘精慧【作者单位】陕西华地勘察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71.4【相关文献】1.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生态环境现状及对策--以延安市杜甫川流域为例2.陕北黄土高原农村户用沼气区域适宜性评价——以延安市为例3.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治理中生态私有对策实证分析——以榆林市佳县梁家岔村为例4.陕北高西沟村坚持不懈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与时俱进发展农村事业黄土高原生态治理的一个样板5.延安市安塞区黄土高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南沟~魏塔片区综合治理项目设计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宝塔区年黄土高原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项目贺沟口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与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万花垃圾转运站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表
力舟环保咨询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年月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项目名称:宝塔区年黄土高原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
修复项目贺沟口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与生态
保护修复工程万花垃圾转运站
建设单位(盖章): 市宝塔区山水林田湖工作办公室
编制日期: 年月
国家环境保护部制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 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 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 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
. 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
.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围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 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
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
. 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的项目,可不填。
. 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表垃圾压缩设备表
、项目总体布置
⑴生活垃圾收集设施设置
对于万花山乡生活垃圾收集设施已基本完善,本工程将对万花山乡所包含的个行政村的垃圾收集设施进行配置,万花山乡生活垃圾仅配置运输设施,将其产生的生活垃圾运输至转运站进行二次压缩后,由转运站运至市垃圾填埋场。
居住区、商业文化大街、城镇道路以及商场、集贸市场、影剧院、体育场(馆)、车站、大型公共绿地等场所及其他公众活动频繁处,设置垃圾收集容器等环境卫生公共设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环境质量现状
图垃圾收运系统工艺流程图
、压缩转运站工艺流程
垃圾收集车或人力三轮车从后平台直接往压缩腔卸料,然后用垃圾压缩机进行水平斜上压装,最后用勾臂车将垃圾箱运往填埋场填埋场。
垃圾压缩及转运工艺流程见图。
⑴进料:装满垃圾的收集车(或人力三轮车)进入垃圾转运站,沿压缩房外侧坡道
图垃圾压缩及转运工艺流程图、营运期工艺流程及产污节点见图。
环境影响分析
通过上式计算出施工期不同阶段中机械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围,见表。
由表可知,施工机械噪声在无遮挡情况下,如果使用单台机械,对环境的影响围为白天约,夜间约,在此距离之外可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的要求。
根据建设项目特点并结合现场勘查,本次项目建设施工区处在万花乡家沟,
运行期环境影响分析:
一、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项目建成后每天处理生活垃圾,其恶臭污染属于无组织排放,项目拟建的垃圾转运站的废气处理方案如下:
、所有的垃圾运输车均采用密闭式车辆,并安装了垃圾渗滤液收集装置,运输过程中垃圾不外露,也不会遗洒垃圾和渗滤液,因此,垃圾运输车几乎不产生扬尘、和,对中转站周边大气环境影响很小。
、在转运站设立套除尘除臭系统。
、转运车间采用密闭式建筑,减少垃圾的恶臭污染物散发,在垃圾卸料入口加装空气帘幕,防止臭气及灰尘外泄。
为保证实现厂界达标排放,本次评价根据类比法建议使用微生物除臭剂恶臭处理措施。
该处理系统依据在此方面的多项工程经验以及结合国外先进技术,其处理方法如下。
①工艺原理
该项目异味控制技术的除臭原理可以表述为:通过布置在垃圾压缩站四周的雾化喷嘴装置将空间除臭工作液充分雾化成微小液滴后均匀喷洒在空间,与站的恶臭气体分子充分接触,由于微小的液滴表面能形成极大的表面能,该表面能可以吸附空气中构成恶臭气体的氨、硫化氢等臭气分子,并使臭气分子的结构发生变化,变得不稳定;此时,溶液中的有效分子可以向恶臭气体分子提供电子,与臭气分子发生反应;同时,吸附在液滴表面的臭气分子也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
经过空间除臭工作液的作用,臭气分子将被吸附、分解,从而达到净化的效果。
同时,垃圾中转站除臭装置布置在垃圾压缩坑上方的雾化喷嘴将除臭微生物溶液充分雾化后喷洒在垃圾表面,抑制垃圾倾倒时扬起的粉尘,并与垃圾混合,抑制垃圾中腐败细菌的滋生,使垃圾压滤液不再发臭。
氨与除臭剂作用,由于除臭工作液含有的有效分子起着催化剂的作用,可以使氨在常温下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氮气和水。
而硫化氢与除臭和降尘专用异味控制技术系统中的除臭剂的反应原理为:
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
结论与建议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