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必修一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教案1

湘教版必修一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教案1
湘教版必修一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教案1

第一节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地壳的物质组成,矿物与岩石的关系。 2.了解三大类岩石的成因,相互转化及地壳物质循环过程。 3.通过运用三大类岩石的转化及地壳物质循环图,提高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4.初步掌握矿物、岩石的区别与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对不对矿物、岩石的对比,初步学会对常见岩石的识别方法。 2.通过对常见矿物和岩石的简易识别,了解矿物的基本特征,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 能力。 3.通过填绘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说明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从而提高学习能力和想像能 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探究关于地壳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提高学生地理审美情趣。 2.通过“岩石相互转化和地壳物质循环”的学习,培养学生关于物质是运动变化的,而运动 变化是有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研究地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和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1.三大类岩石的分类及成因 2.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以及地壳物质循环 (二)难点: 1.岩石的成因及其相互转化 2.地壳物质循环,包括对三类岩石转化示意图的理解以及在实践中的运用 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矿物、岩石标本 瓷板 多媒体教学软件 (二)学生准备: 从石材店中收集一些各不相同的岩石(课前布置) 、食盐晶体、小刀。 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内容的概念比较多,也比较抽象,因此要准备一些比较形象直观的岩石、矿物标本、电 子图片和相关的录像带。岩石与学生的生活关系比较密切,也容易收集到,可能通过对岩石 及岩石中的矿物进行简单的识别以此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实践欲。本节内容共分为两大模块: 1.地壳的物质组成;2.地壳的物质循环。第一模块由于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操作实践,采用 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按小组重新排列座位(6-8 人一组) ,每组桌子拼接在一起,放置岩石、 矿物标本、学生收集的岩石和自带的小刀。第二模块按照正常的座位就座。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师〗在第一章,我们从宇宙的角度了解了地球,现在让我们回到地球,站 在地球上来认识人类的唯一家园--地球。 我们知道, 地球从形成至今经历了 46 亿年,而在这漫长的时间里,其地表形态、大气环境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而这些变化是由于什么引起的呢? 〖启发学生思考回答〗 (答略) 〖教师〗引起这些变化的主要因素就是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那 么自然环境中的物质是怎样运动的?能量又是如何进行交换的呢? 〖板书〗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展示课件〗 图片:①建筑工人在盖高楼 ②农民在田地里收割水稻 ③杨利伟在太空中遨游 ④劈波斩浪的油轮 〖教师〗上面这些图片所展示的人类活动哪些是在陆地进行的?说明陆地环境 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如何? 〖启发学生思考回答〗 (答略) 〖教师〗陆地是人类的栖息之地和主要活动场所,人类自起源以来就居住、生 活在陆地环境中,与陆地环境之间发生着密切的关系,即使现在,人类在迎接 海洋时代、太空时代的到来,但陆地仍然是人类的唯一依托,人类对陆地环境 施加的影响也是最明显、最强烈。地壳是陆地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然地 理环境中众多要素的基本载体。那么,地壳到底由什么组成的呢? 第一节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板书) 一、地壳的物质组成(板书) 〖师生互动〗 师:在初三的化学课中,我们已经知道了,自然界中的一切物质都是由什么组 成的? 生: (化学元素) 师:我们的地壳也不例外,它是由各种化学元素组成的。组成地壳的化学元素 共有 90 多种。地壳中的化学元素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矿物。 (一)矿物(板书) 师:我们通过初三化学的学习已经知道,同种化学元素结合在一起我们称其为 什么? 生: (单质) 师:不同元素结合在一起的物质我们称其为什么? 生: (化合物) 。地球上的矿物中也有元素的两种结合情况,即单质和化合物。 这说明了无论是什么矿物都具有一定的化学成份。 师:玻璃和盐的化学成分分别是什么? 生: (玻璃由二氧化硅,盐由钠和氯组成) 师:不同的化学成份形成了不同的矿物,相同的化学成份能否形成不同的矿 物? 生: (石墨和金刚石同是“C”-碳,形成了不同的矿物) 师:请同学们观察桌面上的矿物标本,思考:你通过什么方法区别这些矿物? 请各组派代表阐述本组的看法。 生: (形态、光泽、硬度、密度等)
导入本章 内容
导入陆地 环境与地 壳
使学生从 关键词上 理解和掌 握矿物的 概念

师: (总结学生回答)我们区别矿物主要从结晶形状(如块状、六棱柱、片状 等) 、透明度、颜色、光泽(金属、玻璃、油脂等) 、密度、态度和条痕等进行。 请同学们对矿物标本进行识别后,每组完成下表中任选三种矿物的属性: (解释各种物理属性的特点) 〖学生活动〗 (在指导学生活动时,教师注意随时帮助学生,要求学生分工协作) 矿物名称 石英 长石 云母 方解石 石膏 〖师生互动〗 师: (实物投影仪展示各组活动成果,进行评价) ,上面我们区别矿物的各种指 标,都是根据矿物的什么属性进行的――物理的?化学的? 生: (物理) 师: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已经大致了解了矿物的情况,请同学们将其归纳其 概念。 生:矿物是具有确定的化学成份、物理属性的单质或化合物,是化学元素在岩 石圈中存在的基本单元。 师:目前地球上确认的天然矿物已经超过了 3000 多种,是不是每种矿物都能 开采利用呢?同学们看看桌面上的岩石标本中都含有矿物,它们是不是都具有 开采价值? 生: (有的具备、有的不具备) 。 师:矿物在自然界中富集起来,具有开采价值的我们称其为矿产(板书)[注 。 意“产”指的是生产,也就是矿物富集达到生产的最低要求] 。往往用品位表 示矿产的富集程度。不同的矿产品位要求的是不同的,如铁矿在 30%以下一般 不开采,而铜矿在 15%以上就相当好了。 形态 透明度 颜色 光泽 密度 硬度 条痕
培养学生 热爱科学 的情感和 实践操作 和分工协 作能力
培养学生 归纳问题 的能力
明确矿产 概念
简单介绍 矿物的分 类
师:自然界的物质一般都具有气、液和固态,矿物也不例外。象煤、铁、铜、 铝等属于固态,自然界中的大部分矿物属于固态,其中数量大、分布广的是石 英。请举出属于液态和气态的矿物。 生: (石油、水银――液态,天然气――气态) 。 师:这是从物态上进行划分的,但通常我们用的是另外的分类方法。请同学们 导 入 岩 石 阅读 P30 页“阅读” ,回答下列矿物属于什么类型:赤铁矿、方铅矿、石英、 内容 长石。 生: (金属矿、非金属矿) 师:金属矿中又可分为哪些类型?非金属矿中,最为重要的是什么? 生: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稀有金属等。能源类矿物和宝石类矿物。 将 学 习 的 知识与学 师:地球上的矿物有些是单独存在的,但大部分都是有几种矿物集合在一起, 生 的 生 活 相关联 这种集合体我们称其为什么呢?

生:岩石。 (二)岩石(板书) 〖学生活动〗 请同学们展示自己收集的岩石,并说明在石材店里的名称,你的家里是否有岩 石,它主要用在什么方面?你了解的岩石有哪些用途? 〖师生互动〗 师:同学们已经感觉到了岩石的多种用途,但并不是所有的岩石都具备这些功 能, 这与岩石的属性有关, 而岩石的属性与其成因又是密切相关的。 根据成因, 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板书) 。它们分别是如何形成的呢?请大 家仔细观看视频《岩石的成因》看完后每小组完成下面的表格。 〖播放录相带〗 (在播放视频时,教师给每小组发一张问题表) 名称 成因 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岩
岩石成因 的内容比 较抽象, 用 直观的方 法演示, 也 可做成动 画课件演 示。 另是让 学生学会 收集和分 析归纳地 理信息。 按组发放 表是希望 学生在讨 论中完成。
特征
----
----
代表性岩石 及用途 〖课后小结〗 (略) 1.请同学们将化学元素、矿物、矿产、岩石、地壳之间的关系填在下面的关 联图中
集合体 结合 矿物富集
组成
2.将下列矿物与岩石的对应关系与直线连接起来 石 英 长 石 云 母 方解石
石灰岩 花岗岩 3.将下面的岩石与变质后形成的变质岩用直线连接起来 石灰岩 页岩
〖布置活动〗 家庭装修选择岩石的技巧或如何区别各种石材? 参考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3f11565455.html,/(中国石材网) 第二课时 〖学生活动〗

请学生讲述家庭装修时如何选择石材 三、岩石的转化 地质循环(板书) 〖点击课件〗 三、岩石的转化 地质循环 (设计思路:构建知识的内在联系及地理事物的发展观念:三类岩石间相互转 化) 教师讲述三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及其与岩浆的关系,并用图表表示出来(多媒体 同步显示) 〖教师〗从前面所学的各类岩石的形成过程中不难看出,三大类岩石可以互相 转化,组成地壳的物质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地球内部的岩浆,在岩浆 活动过程中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岩浆岩在地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 运、沉积作用下,形成沉积岩。同时,这些已生成的岩石经过变质作用形成变 质岩。 而岩浆岩经过变质也可以形成变质岩, 变质岩随地壳的隆起, 突出地表, 在地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下形成沉积岩。各类岩石在地壳深 处或地壳以下被高温熔化,又成为新的岩浆。 风化、侵蚀、搬运、沉积 岩浆岩 沉积岩 上 变 变 风化 升 熔 质 质 侵蚀 冷 融 作 作 搬运 凝 熔融 用 用 沉积 岩浆 变质岩 熔融作用 〖教师〗同学们阅读这张图,我们会发现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 的产生,这一运动变化过程就形成一个循环,不断循环下去,这就是常说的地 质循环。 〖提问〗同学们阅读课文 33 页的第四段,思考地质循环发生在哪里?其能量 是怎样转化的? 〖学生〗阅读回答 〖教师〗 在岩石圈和其下的软流层之间存在着大规模的物质循环, 即地质循环。 推动地质循环的能量, 主要来自地球内部放射物质的衰变, 放射能转化为热能, 热能再转化为推动岩石圈和软流层物质运动的机械能。 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地壳的组成物质——岩石,通过识别和分析,了解了三大类岩 石的成因和特征。同学们要重视岩石的成因、特征。从岩石的成因可以知道, 各类岩石并非稳固不变,而是有着相互的转化。而各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关系、 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是这一节的重点。
我国天然装饰石材的命名方法 我国目前已探明自然界的石材品种有 1000 多种,它们被广泛用于建筑、装饰装修、雕刻、 工艺品领域。其中已成规模的品种有大理石 400 多种,花岗石 200 多种,板石 30 多种。像 大理石有红、黑、绿、黄、白、蓝、紫、杂色、彩色等多种颜色。大理石中的颜色是由于岩 石中含有微量金属、非金属的缘故。如含三氧化二铁的大理石呈红色,含褐铁矿的呈黄色,

含锰呈棕色,含铜、铬呈绿色,含碳则呈黑色或灰色,同时含有几种金属或非金属,大理石 就会呈现五颜六色,含较纯的方解石多就成了雪白色。 花岗石也有色彩斑斓颜色,这和花岗石中含矿物有关,含钾长石呈红色,含斜长石呈白色, 含云母多了呈黑色,含石英多了则呈浅灰色??同样,如果几种矿物混合存在一种矿体,就会 出现几种不同颜色的颗粒均匀混合在一起的色泽,石材的色彩很是好看。 在这绚丽多彩的石材世界里, 究竟怎样对它们命名呢?长期以来, 我国和世界石材界形成了 几种约定俗成的命名方法。 (1)地名加颜色即石材产地加颜色。如印度红、卡拉拉白(意大利) 、莱阳绿、天山蓝、石 棉红。 (2)形象命名 即以石材颜色、花纹的特征比喻出自然界里的实物形象。如金碧辉煌、雪花、碧波、螺丝转、 木纹、浪花、虎皮。 (3)形象加颜色命名 以石材花纹具有的实物形象加上颜色命名,如艾叶青、琥珀红、松香红、黄金玉、绿金玉、 玛瑙红。 (4)人名(官职)加颜色命名 以名人或官职加上颜色组成。如关羽红、贵妃红、状元红、将军红、关帝红。 (5)动植物加颜色 以动植物的名字加上该动植物本身颜色来命名。如芝麻白、孔雀绿、菊花红、菊花白。 …… 当然还有其他约定俗成的命名方法。 另外,为了出口和普查资源的需要,国家还对我国石材进行了统一编号工作,它是对我国天 然石材用科学方法进行的编号, 但实际工作中真正使用规范的编号并不多, 只是在工程图纸 和国际贸易中的一些文件中使用。 怎样选择大理石 大理石装饰材料有天然大理石和人工大理石两类。天然大理石质地坚硬、颜色变化多样、 深浅不一、有多种光泽,故形成独特的天然美。人造大理石比天然大理石重量轻、强度高、 厚度薄、耐腐蚀、抗污染、有较好的加工性,能制成弧形、曲面等,施工方便。但在色泽和 纹理上不及天然大理石美丽、自然柔合。为此,在选择大理石装饰材料时,应充分考虑自己 装饰的整体效果,如墙面、柱面、地面等不同部位;以及大理石磨光板有美丽多姿的花纹, 如似轻云飞渡的云彩花纹,似天然图画的彩色纹理。大理石还被广泛地用于高档卫生间、洗 手间的洗漱台面和各种家具的台面。 在选择大理石装饰料时, 还应对大理石的表面是否平整, 棱角有无缺陷,有无裂纹、划痕,有无砂眼,色调是否纯正等方面进行筛选。 慧眼巧识花岗石产品质量 饰面石材逐渐成为当今世界上不可替代的、 走俏的装饰材料,花岗石石材因其材质坚硬,花色 艳丽多样,更是受到人们的青睐。然而目前石材市场上花岗石石材品种繁多,五颜六色,可谓 是令人眼花缭乱。加上人们对花岗石石材二次加工技术的不断提高,染色、打蜡等借以改善 花岗石花色以及提高抛光光泽度的方法也正在为不少的石材生产商所利用。 这些经过二次加 工的石材是经不起时间考验的,它们会逐渐褪色、失去光泽等,达不到人们所追求的装饰效 果。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如果不懂得一些花岗石石材质量评估的方法,难免就会上当受骗。 本文的目的就在于介绍一些花岗石石材质量评价的简单方法,帮助人们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在选购饰面石材时能够分辨真伪优劣。 1.色线、色斑的鉴别 花岗石石材中的色线、 色斑是岩石在形成过程中或在后期的作用过程中由于某些矿物的局部

富集或被其它矿物所包裹而形成的,在花岗石石材中表现为条带状或结核状,主要矿物组成 为石英以及黑云母、 角闪石等暗色矿物;石英在岩石中多形成石英脉,在石材中主要以白色的 条带状出现,黑云母、角闪石等暗色矿物在石材中则由不同的成因而形成条带状或结核状。 色线、色斑除在极少的情况下可以构成某些特殊的图案而被人们所利用外,在石材中因其与 石材的花色不同而成为缺陷,如果在装饰中使用带色线、色斑的石材,会严重影响装饰效果, 同时由于色线、色斑的矿物组成与石材的主要矿物组成不同,会在色线、色斑的两侧或周围 形成应力集中的区域,石材在这些地方容易产生裂纹或破碎。 暗色矿物黑云母所形成的色线、 色斑在石材磨抛加工过程中由于其特殊的片状结构根本无法产生光面而凸凹不平。所以,在 石材的质量评价中色线、色斑是首先需要提出的,而且也是最易根据以上特征鉴别的。 2.花岗石石材的分级 花岗石石材的荒料分别取于岩石岩体的不同位置,在岩体不同位置的岩石由于所经受的各种 物质作用的强弱不同,岩石在成岩后发生的作用也各不相同。 以风化作用为例,在岩体的边缘 区域或表面的岩石所遭受的风化作用最强,从而岩石风化现象严重,使结构变得疏松,这样的 石材磨抛加工较困难,加工出的石材颜色不鲜艳,且抗折、抗压强度较低;在岩体内或中心的 岩石风化作用较弱,岩石的矿物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岩石新鲜,结构致密,颜色鲜艳。 一般来讲, 同一种花岗石石材根据石材荒料的品位可分为若干个等级,如将军红就根据荒料的来源不同 分为 A、B、C 等不同的等级。相同品种的花岗石不同的等级之间石材的质量和价格相差非常 悬殊,所以,石材的分级在石材选购中十分重要。区别不同等级的石材最有效的办法是比较, 单独观察同一等级的石材很难看出其优劣来,但是把不同等级的石材放到一起就很容易区分 出孰优孰劣。 故当你确定选购某一种花岗石石材后,更多比较几家同种的石材,看看该种石材 有没有分级,选购材质较新鲜、颜色较鲜艳、结构较致密的等级。 3.磨抛质量的评价 饰面石材的光泽度是评价石材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 光泽度的大小一方面取决于组成岩石的 各种矿物的折射率的大小,另一方面与石材表面的微观结构密切相关。同一种花岗石石材其 矿物组成是一定的,表面越光滑,凹凸缺陷越少,石材的光泽度就越高。石材表面的微观结构 是由磨抛加工的质量决定的。所以,在选购花岗石石材时,对石材磨抛质量的辨别至关重要。 如果不掌握一些技巧,对磨抛质量的辨别是一项非常困难的工作,因为在我们肉眼看来所有 的饰面石材的表面都光亮如镜。 然而实际经过磨削抛光加工后的饰面石材表面无论看起来多 么光骨,经高倍显微镜放大后其表现的微观结构都是粗糙不平的,有时甚至存在较大的缺陷。 4.石材表面是否打蜡的辨别 在一些小型的石材加工厂,他们为了节省成本,而又要使自己的石材达到高光泽度,便一方面 减少石材的磨抛加工工序,缩短加工时间,另一方面在石材抛光加工结束后在石材的表面打 上薄薄的一层石蜡,这样就可以把石材表面的一些凹坑和条痕等覆盖,增加了石材表面的光 洁度,从而提高石材的光泽度。然而这样经过打蜡的石材在使用中很快就会露出加工粗糙的 原貌,影响其装饰效果。那么如何辨别这种经过打蜡的花岗石石材呢?可以通过手摸,打过蜡 的石材表面有一种油腻感,另外我们可以点燃一根火柴放在石材表面烘烤,打蜡的石材表面 则会有小滴的石蜡油出现。 4.染色石材的分辨 在饰面石材中,石材的花色是决定品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为了追求好的价格,一些科研单位和 石材加工商几年前就开始研究石材的染色技术,目前在市场上经常可以看到经过染色的石材 板材,而且有的技术几乎能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其中尤以花风石石材品种最多。但是,这种 染色的饰面石材大部分是没有经过耐久性实验的,通过长时间的风吹雨淋,千踏万磨,或多或 少都会褪去一定的颜色,失去当初的装饰效果。所以,市场上染色石材还是很难为人们所接 受。 分辨这种染色石材的方法主要是仔细观察,由于花岗石石材多是由几种矿物构成的,矿物

与矿物之间往往有明显的缝隙,在这种缝隙中很容易造成颜料的富集,如果在矿物之间发现 了这种富集的颜料,那必是染色的石材。观察石材板材的侧面,不管花岗石石材的花色如何, 天然未染色石材的侧面一般为白色,而经过染色的花岗石石材的侧面多呈现所用颜料的颜 色。另外,染色石材的颜色总显得不太自然,给人以矫揉造作的感觉。 由于花岗石石材品种繁多,各种石材的岩体成因、 矿物组成各不相同,很难逐类将花岗石石材 都提出质量评价的标准。 然而通过对石材磨抛加工的质量及市场上经常出现的问题加以分析, 提出评价和鉴别的方法,对于指导人们如何选购花岗石石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辨别饰面石材五招 一观,即肉眼观察石材的表面结构。一般说来,均匀的细料结构石材具有细腻的质感, 为石材之佳品; 粗粒及不等粒结构的石材外观效果较差, 机械力学性能也不均匀, 质量稍差。 另外,天然石材中由于地质作用的影响,常在中间产生一些细微裂隙,石材最易沿这些部位 发生破裂,应注意剔除。至于缺棱少角更是影响美观,选择时尤应注意。 二量,即量石材的尺寸规格,以免影响拼接,或造成拼接后的图案、花纹、线条变形, 影响装饰效果。 三听,即听石材的敲击声音。一般而言,质量好石材敲击声清脆悦耳,若石材内部存在 微小裂隙或因风化导致颗粒间的接触变松,则敲击声粗哑。 四试,即用简单的试验方法来检验石材质量好坏。在石材的背面滴上一小滴墨水,如墨 水很快四处分散浸出,即表示石材内部颗粒较松或存在微小裂隙,石材质量不好;若墨水滴 在原处不动,则说明石材致密质地好。 五刷, 最好用涂上有机溶剂(如天那水)的白色抹布去抹洗石材表面, 如果抹布上沾有石材的 颜色,那么石材上的颜色就有可能是人工漂染的。 〖教师〗三大类岩石就构成了地壳,是构成地貌形成土壤的物质基础,也是地球上生命赖以 生存的必要条件和物质基础。但是这三类岩石之间又是怎样的关系呢? 〖学生〗思考 三、岩石的转化 地质循环(板书) 〖点击课件〗 三、岩石的转化 地质循环 (设计思路:构建知识的内在联系及地理事物的发展观念:三类岩石间相互转化) 教师讲述三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及其与岩浆的关系,并用图表表示出来(多媒体同步显示) 〖教师〗从前面所学的各类岩石的形成过程中不难看出,三大类岩石可以互相转化,组成地 壳的物质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地球内部的岩浆,在岩浆活动过程中上升冷却凝固, 形成岩浆岩。岩浆岩在地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下,形成沉积岩。同时,这 些已生成的岩石经过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 而岩浆岩经过变质也可以形成变质岩, 变质岩随 地壳的隆起,突出地表,在地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下形成沉积岩。各类岩 石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被高温熔化,又成为新的岩浆。 风化、侵蚀、搬运、沉积 岩浆岩 沉积岩 上 变 变 风化 升 熔 质 质 侵蚀 冷 融 作 作 搬运 凝 熔融 用 用 沉积 岩浆 变质岩 熔融作用 〖教师〗同学们阅读这张图,我们会发现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这一

运动变化过程就形成一个循环,不断循环下去,这就是常说的地质循环。 〖提问〗 同学们阅读课文 33 页的第四段, 思考地质循环发生在哪里?其能量是怎样转化的? 〖学生〗阅读回答 〖教师〗在岩石圈和其下的软流层之间存在着大规模的物质循环,即地质循环。推动地质循 环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放射物质的衰变,放射能转化为热能,热能再转化为推动岩石 圈和软流层物质运动的机械能。 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地壳的组成物质——岩石, 通过识别和分析, 了解了三大类岩石的成因和特 征。同学们要重视岩石的成因、特征。从岩石的成因可以知道,各类岩石并非稳固不变,而 是有着相互的转化。而各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关系、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是这一节的重点。 板书设计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一节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一、地壳的物质组成 结合 有用矿物 富集、达到工 农业利用要求 化学元素 矿物 固态矿物 按规律聚集 二、岩石的成因 岩石种类 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岩 成因 岩浆上升 外力作用 变质作用 分类/特征 侵入岩和喷出岩 层理构造,存在化石 片理构造
矿产 岩石
存 在 于
常见岩石 花岗岩和玄武岩 砾岩、砂岩、页岩 花岗岩→片麻岩 石灰岩→大理岩 砂岩→石英岩 页岩→板岩
三、岩石的转化 地质循环 风化、侵蚀、搬运、沉积 岩浆岩 沉积岩 上 变 变 风化 升 熔 质 质 侵蚀 冷 融 作 作 搬运 凝 熔融 用 用 沉积 岩浆 变质岩 熔融作用 课堂练习 (设计思路:让学生巩固前面所学的三类岩石的转化知识,强化重点、难点) 读下图回答: B
A
D
C
D
B
C

D 1、在图中方框内填出岩浆和三大类岩石的名称 2、写出图中各箭头所代表的含义 A 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 C ___________ D ___________ 火成岩---化学成分 地壳中所有元素在火成岩中均以发现,但其含量却很不相同。含量最多的是 O、Si、Al、Fe、 Mg、Ca、Na、K 和 Ti 等,这些元素称为造岩元素。它们的总和约占火成岩总重量 99.25%。
在火成岩中, 这些元素常用氧化物重量百分比表示, 在不同的火成岩中它们的含量变化 较大。各种氧化物含量变化范围:SiO2 34-75%,Al2O3 10-20%,Fe2O3 0-5%,MgO 1-25%, CaO 0-15%,Na2O 0-10%,K2O 0-10%。火成岩中除了造岩氧化物外,还有很多微量元素,如 Pb,Zn,W,Mo,Sn,Nb,Ta 等,这些元素含量虽然很低,但可富集成矿,有着重要意义。 另外, 岩浆的化学组成对矿物的形成影响很大。 不同化学成分的火成岩会有不同的矿物组合。 大理石 由 碳酸 盐岩 经区 域变 质作 用或 接触 变质 作用 形成 的变 质岩 称为 大理 岩, 又称 大理石 (marble) 。大理石主要由方解石和白云石组成,有时含硅灰石、滑石、透闪石、透辉石、 斜长石、石英、方镁石等,具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因原岩不同可形成不同类型的大理 石。 如纯钙镁碳酸盐岩变质后可形成方解石大理岩和白云石大理岩; 硅质灰岩变质后可形成 石英大理岩、硅灰石大理岩;碳质灰岩变质后可形成石墨大理岩等。还可根据结构构造、颜 色进一步划分为白色大理岩、灰色大理岩、粉红色大理岩、细粒大理岩、粗粒大理岩、条带 状大理岩等。通常白色和灰色大理岩居多。其中质地均匀、细粒、白色者称汉白玉。一般认 为,大理岩可形成于不同的温压条件下,如透闪石大理岩形成于低中温条件下,透灰石大理 岩、镁橄榄石大理岩则形成于中高温变质条件下。大理岩分布广泛,我国的山东、云南、北 京房山等地均产大理岩。 许多有色金属、稀有金属、贵金属和非金属矿产在成因上都与大理岩有关。其本身也是优良

的建筑材料和美术工艺品原料。大理岩硬度不大,属于中硬度石材,易于开采加工。板材磨 光后呈现出装饰性图案或色彩纹理, 非常美观, 可作室内外装饰材料。 开采和加工中的废料, 可制成工艺品或经轧碎作生产水磨石、 水刷石等的优质集料, 少数高度致密均质的可供艺术 雕刻和装饰用。 由于大理石基本是由纯的碳酸钙或碳酸镁构成, 因而对被酸污染的空气的溶 解作用极其敏感,城市大气中通常存在由二氧化碳分离出来的碳酸以及从烟尘中生成的硫 酸,它们不断与大理石接触,使大理石用品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不管怎样,在建筑装修和 雕刻中,大理石仍是较为理想的材料。 资源状况 我国大理石矿产资源极其丰富,储量大、品种多,总储量居世界前列。据不完全统计,初步 查明国产大理石有近 400 余个品种,其中花色品种比较名贵的有如下几种。 ● 纯白色的有:北京房山汉白玉;安徽怀宁和贵池白大理石;河北曲阳和涞源白大理 石;四川宝兴蜀白玉;江苏赣榆白大理石;云南大理苍山白大理石;山东平度和掖县雪花白 等。 ● 纯黑色的有:广西桂林的桂林黑;湖南邵阳黑大理石;山东苍山墨玉、金星王;河 南安阳墨豫黑等; ● 红色的有:安徽灵壁红皖螺;四川南江的南江红;河北涞水的涞水红和阜平的阜平 红;辽宁铁岭的东北红等; ● 灰色的有:浙江杭州的杭灰;云南大理的云灰等; ● 黄色的有:河南浙川松香黄、松香玉和米黄等。 ● 绿色的有:辽宁丹东的丹东绿;山东莱阳的莱阳绿和栖霞的海浪玉;安徽怀宁的碧 波等; ● 彩色的有:云南的春花、秋花、水墨花;浙江衢州的雪夜梅花等。 评价方法 选好等级:根据规格尺寸允许的偏差、平面度和角度允许的公差,以及外观质量、表面光洁 度等指标,大理石板材分为优等品、一等品和合格品三个等级;大理石板材的定级、鉴别主 要是通过仪器、量具的检测来鉴别的。 检查外观质量:不同等级的大理石板材的外观有所不同。因为大理石是天然形成的,缺陷在 所难免。同时加工设备和量具的优劣也是造成板材缺陷的原因。有的板材的板体不丰满(翘 曲或凹陷),板体有缺陷(裂纹、砂眼、色斑等),板体规格不一(如缺棱角、板体不正)等。按 照国家标准,各等级的大理石板材都允许有一定的缺陷,只不过优等品不那么明显罢了。 挑选花纹色调:大理石板材色彩斑澜,色调多样,花纹无一相同,这正是大理石板材名贵的 魅力所在。色调基本一致、色差较小、花纹美观是优良品种的具体表现,否则会严重影响装 饰效果。 检测表面光泽度: 大理石板材表面光泽度的高低会极大影响装饰效果。 一般来说优质大理石 板材的抛光面应具有镜面一样的光泽, 能清晰地映出景物。 但不同品质的大理石由于化学成 分不同,即使是同等级的产品,其光泽度的差异也会很大。当然同一材质不同等级之间的板 材表面光泽度也会有一定差异。此外,大理石板材的强度、吸水率也是评价大理石质量的重 要指标。 花岗岩 花岗石是一种深成酸性火成岩。二氧化硅含量多在 70%以上。颜色较浅,以灰白、肉红色者 常见。主要由石英、长石和少量黑云母等暗色矿物组成。石英含量为 20%-40%,碱性长石约 占长石总量的 2/3 以上。 碱性长石为各种钾长石和钠长石, 斜长石主要为钠更长石或更长石。 暗色矿物以黑云母为主,含少量角闪石。具典型的花岗结构或似斑状结构。按所含矿物种类 可分为黑云母花岗岩、白云母花岗岩、角闪花岗岩、二云母花岗岩等;按结构构造可分为细

粒花岗岩、中粒花岗岩、粗粒花岗岩、斑状花岗岩、似斑状花岗岩、晶洞花岗岩等;按所含 副矿物可分为含锡石花岗岩、 含铌铁花岗岩、 含铍花岗岩、 锂云母花岗岩、 电气石花岗岩等。 花岗岩是一种分布广泛的岩石,各个地质时代都有产出。形态多为岩基、岩株、岩钟等。在 成因方面,有人认为花岗岩是地壳深处的花岗岩浆经冷凝结晶或由玄武岩浆结晶分异而成。 也有人认为是区域变质和交代作用所引起的花岗岩化作用的结果。许多有色金属矿产如铜、 铅、锌、钨、锡、铋、钼等,贵金属如金、银等,稀有金属如铌、钽、铍等,放射性元素如 铀、钍等都与花岗岩有关。 花岗岩结构均匀,质地坚硬。抗压强度根据石材品种和产地不 同而异,约为 1000-3000 公斤/厘米。花岗岩不易风化,颜色美观,外观色泽可保持百年以 上,由于其硬度高、耐磨损,除了用作高级建筑装饰工程、大厅地面外,还是露天雕刻的首 选之材。 资源状况 花岗岩岩体在我国约占国土面积的 9%,达 80 多万平方公里,尤其是东南地区,大面积裸 露各类花岗岩体,可见其储量之大。据不完全统计,花岗岩石约有 300 多种。其中花色比较 好的列举如下: ● 红系列有:四川的四川红、中国红;广西的岑溪红;山西灵邱的贵妃红、桔红;山 东的乳山红、将军红等。 ● 黑系列有:内蒙古的黑金刚、赤峰黑、鱼鳞黑;山东的济南青等。 ● 绿系列有:山东泰安绿;江西上高的豆绿、浅绿;安徽宿县的青底绿花;河南的浙 川绿等。 ● 花系列有:河南偃师的菊花青、雪花青、云里梅;山东海阳的白底黑花等。 评价方法 加工好的成品饰面石材,其质量好坏可以从以下四方面来鉴别: 一观,即肉眼观察石材的表面结构。一般说来均匀的细料结构的石材具有细腻的质感,为石 材之佳品;粗粒及不等粒结构的石材其外观效果较差,力学性能也不均匀,质量稍差。另外 天然石材中由于地质作用的影响, 常在其中产生一些细脉和微裂隙, 石材最易沿这些部位发 生破裂,应注意剔除。至于缺棱少角更是影响美观,选择时尤应注意。 二量,即量石材的尺寸规格。以免影响拼接或造成拼接后的图案、花纹、线条变形,影响装 饰效果。 三听,即听石材的敲击声音。一般而言质量好的、内部致密均匀且无显微裂隙的石材,其敲 击声清脆悦耳;相反若石材内部存在显微裂隙或细脉,或因风化导致颗粒间接触变松,则敲 击声粗哑。 四试,即用简单的试验方法来检验石材质量好坏。通常在石材的背面滴上一小滴墨水,如墨 水很快四处分散浸出,即表示石材内部颗粒较松或存在显微裂隙,石材质量不好;反之则说 明石材致密,质地好。 在成品板材的挑选上,由于石材原料是天然的,不可能质地完全相同,在开采加工中工艺的 水平也有差别。多数石材是有等级之分的。花岗岩石材没有彩色条纹,多数只有彩色斑点, 还有的是纯色。其中矿物颗粒越细越好。 真假宝石的鉴别 宝石主要包括金刚钻、夜明珠、猫眼石、祖母绿、红宝石、蓝宝石等,价值昂贵,人造宝 石虽制作精美,但属假宝石之类。一般来讲,假宝石可分四类,一是塑料、玻璃仿制品;二 是用与宝石相似的石头粘合仿制而成; 三是用化学合成物假冒金刚石(如氧化铝); 四是将颜 料加入透明矿石,冒充宝石。下面介绍一些识别方法。 一、外观:真宝石有清晰自然的纹路,有云层、有晶体特征;假宝石没有自然纹路,无云层、 无晶体特征。

二、传热性:真宝石受热后传热慢,用手摸试有凉感;假宝石受热后传热快,用手摸有热感。 三、用放大镜观察:假宝石表面和内部有弯曲的旋状流纹,有圆形或椭圆形气泡,可见断口 铸造痕迹等,而真宝石无此现象。 四、硬度:钻石硬度为 10 度,红宝石、蓝宝石为 9 度,还有更低硬度的宝石。在不影响外 观的部位,用钻石在宝石上划一下,若可留下划痕为真钻石;也可将宝石在黄玉(硬度 8)上 划一下,若留下痕迹为真宝石。 五、色泽:有红、蓝、绿、橙、紫、黄及多种颜色。如红宝石,以鸽血红最好,天然宝石用 放大镜看,有包裹体和裂纹;而人造宝石特别纯净,无杂质、有气泡,有“做”的痕迹。 六、多色性:真宝石有多色性。如蓝宝石在太阳光下俯视是蓝色,侧看呈蓝绿色;假宝石无 此特征。 七、火烤:真宝石在火烤中不会破碎;假宝石一遇火烤,当温度上升到 90 摄氏度时就会破 裂,则可能为假货。 石材颜色 我们首先了解一下颜色的形成。 大理石中的主要化学成份是碳酸盐类, 矿物是方解石及白云 石,较为单纯的大理石应为白色或灰白色,但因容易受到其它颜色的混染,从而出现不同的 颜色系列,主要有白色、黑色、红色、绿色、黄色、灰色及其它具有花斑纹路的花色。 花岗岩中主要化学成份是二氧化硅,浅色花岗石中矿物成份含有石英,呈现无色或白色;含 有钾长石呈红色或粉红色;含钾钠或钙钠的斜长石呈粉红色;灰白色、灰色、深色花岗岩中 草药矿物成份含有角闪石、辉石呈黑绿色及黑色;含有钙石为暗灰色及灰黑色;含有橄榄石 呈黑色及黑绿色;含有蛇纹石为暗绿色及果绿色。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湘教版_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湘教版_高一地理必 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湘教版_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在高一的地理学习阶段,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总结,有利于我们的学习和掌握。下面是烟花美文网xx为大家收集整理的高一地理必修1知识点总结,相信这些文字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高一地理必修1知识点总结第一章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形成并存在液态水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2影响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影响地球气候。 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偏向力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

5、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赤道全年昼夜平分。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相反。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3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形成了四季北半球季节的划分3、4、5月为春季,6、7、8为夏季,9、10、11为秋季,12、1、2为冬季。 6、地球的圈层结构以地表为界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

新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地域文化与人口》教案

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 从容说课 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地理学对文化的理解是较宽广的,它包括思想观念、社会组织形式、工艺技术等。因此,地理学中的文化是指与自然界相对应的广义的人类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地域文化则是指在一定地域长时期形成的特定文化现象,如东亚稻米文化、南亚佛教文化、印第安人创造的玛雅文化等。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都会形成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传统,这些具有地域性的文化传统是由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同时,它也能够对人类自身的发展产生作用。 学习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在不同地区,人们对人口问题的看法不同。如晚婚的爱尔兰妇女,主要受婚俗的影响。我国农村传统上愿意多生孩子,并且愿意要男孩,主要是受传统农业文化的影响;当今大城市的许多年轻人不愿意要孩子或不愿意早要孩子,也是受现代大城市文化的影响。可见,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地域文化能够对人口的发展持续地产生作用。为加深学生对地域文化与人口的理解,教学中可多让学生收集我国和西方国家在生育观念问题上存在差异的材料,再结合这两个地域不同的人口发展状况,进行比较和讨论,从而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与人口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 教学重点 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及原因。 教学难点 文化的含义,地域文化的形成。 教具准备 收集我国和西方欧美国家在生育观念、婚俗、宗教信仰以及对其人口发展影响的相关资料、部分人口数据资料、典型地域文化景观图片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文化、地域文化的含义。 2.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分析产生影响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搜集资料,学会了解外国文化、中国文化的特点,总结归纳出地域文化对人口影响的方法。 2.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全面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社会调查,运用生活实例,深刻理解文化对人口的影响,激发学生探究社会问题的兴趣和热情。 2.通过与他人合作交流,形成正确的人口观、环境观和全球意识。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 “我国农村传统上愿意多生孩子,并且愿意要男孩,这是受当地传统农业文化的影响。当今大城市里的年轻人有不少不愿意要孩子或不愿意早要孩子,也是受现代大城市文化的影响。” 师以上文字材料揭示了人口发展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生文化传统。 师什么是文化? 生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师(总结)地理学关于文化的理解是较宽广的,是指与自然相对应的广义的人类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课件展示: 多媒体播放视频材料“希腊神庙”“荷兰风车”

高中地理锋面系统与天气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锋面系统与天气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1)本节选自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的第四课时。 (2)本节是继气压带、风带移动对气候影响之后,从微观角度介绍了锋面系统与天气,以点带面使学生理解不同时空的天气变化。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识读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常出现的简易天气图,听懂天气形势预报,说明锋面对所到达地区的天气产生的影响。为学气候做铺垫,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说出气团和锋的概念及类型 ②阅读简易天气图,识别常见天气系统图 ③掌握冷锋、暖锋的特点,以及它们过境前、过境时和过境后的天气状况。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分析锋的特点,画出示意图(冷锋、暖锋),训练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②锋面过境前、过境时和过境后的天气状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认识自然现象的发生原因,体会地理学的实用性。 3、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冷暖锋的形成及天气特点 理由:是因为锋面系统是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我国的降水和一些灾害性天气大都与锋面有联系。 (2)难点:冷暖锋过境前后的天气特征 理由:①锋面对天气的影响比较抽象 ②锋面两侧的温度、湿度、气压、风等有明显差异 二、说学情 学情分析:虽然此节内容贴近生活,但理论性很强,需要学生有一定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在初中的学习已经有了“大气冷而重下沉、暖而轻上升”的知识基础,这些知识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本节课概念较多学生要理解概念本质。高一年级的学生地理空间想象能力还比较差,冷暖锋过境前后的天气状况比较难理解。教师应该通过动画演示等手段提供给学生更加形象的画面。 应对方案:创设情景,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亲历天气系统对天气影响,将所学知识用于实际生活生产,运用科学知识服务社会的意识。 三、说教法学法 1、教法:学生是学习的中心,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利用多媒体作为辅助工具,采用课堂讨论法,启发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与能力。 2、学法: (1)自主探究的学习法 课前将学案发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学生通过预习,自我总结,形成基本的知识体系。 (2)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 教师设置问题,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教案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教案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第二节山地的形成 【课标导航】 课程要求要点提示 1.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1.了解褶皱的概念和基本形态,掌握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的方法,理解褶皱山的概念; 2.了解断层的概念,掌握断层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断块山的概念; 3.了解火山的形成、结构和规模。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褶皱、断层的概念,认识褶皱山、断层山、火山的形成及基本形态特征。2.过程与方法 (1)阅读褶皱、断层示意图,分析褶皱、断层的成因及地貌表现。 (2)通过读图分析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通过分析各种山地的成因,培养读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小组协作讨论的方法学习,培养学生大胆、主动分析问题和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联系所学知识和技能,对信息进行获取、收集、加工、处理,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小组协作讨论和案例探究,帮助学生建立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团结协作的良好习惯。学会倾听和欣赏别人,学会从分歧中尊重别人,从而提高人文素养。 [来源:学科网] (2)通过“背斜成谷,向斜成山”教学,树立事物是运动的,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材内容及分析〗 教材通过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等实例,向学生介绍内力作用是如何影响它们的形成和变化的。教材通过阅读褶皱、断层示意图分析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通过分析各种山地的成因,培养读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案例,尝试联系实际,培养动手演示、判读图像、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由于在实际生活中难以完整地对褶皱山和断块山进行观察,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观察示意图或借助动画演示,帮助学生加以理解。同时要注意列表对比背斜与向斜、褶皱与断层等内容,让学生综合理解和把握。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图片展示:用“喜马拉雅山珠穆朗玛峰喜马拉雅山鱼龙化石”三幅图片。〖提出设问学生思考〗:喜马拉雅山鱼龙是怎样上山的? 幻灯片展示【学习目标】 1.了解褶皱的概念和基本形态。 2.了解断层的概念。 3.掌握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的方法,理解褶皱山的概念。 4.掌握断层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断块山的概念。 学生活动:学生群读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重点与难点:1.掌握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的方法,理解褶皱山的概念。 2.掌握断层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断块山的概念。 〖新授过程〗 〖自主探究一〗

(完整版)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I总复习必背 1.1地球的宇宙环境 1.可见宇宙:也称为“已知宇宙”,是指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半径约为140 亿光年。 2.天体: 3.天体系统:天体之间因万有引力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层次划分如下图: 4.太阳系:八大行星(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和小行星带(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 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 5.地球与其他七大行星绕日运行的共同特征:方向的同向性(自西向东)、运行轨道的近圆性、轨道面的共面性。 6. 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和安全的宇宙环境 自身条件:日地距离适中(1.5亿千米)——适宜的温度 地球质量体积适中——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地球内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充足的液态水 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1.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2.特点: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波段分紫外光、可见光(0.4-0.76微米)、红外光。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 3.意义:①提供光热资源,维持地表温度。②促进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动力。③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二、太阳活动及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大气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2.对地球的影响:(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周期约为11年。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黑子与耀斑的发生具有相关性。) 外(大气层)太阳活动影响 日冕太阳风产生极光 色球耀斑①干扰电离层,阻断通信,②产生“磁暴”现象。 里光球黑子影响气候 1.3 地球的运动 比较项 目 自转公转 示意图

方向 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 空看呈顺时针。 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 呈顺时针。 周期一个恒星日:23时56分4秒一个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 速度(1)角速度:除极点为0外,其余各地均相等, 为150/h。 (2)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位于近日点(1月初)时速度快, 位于远日点(7月初)时速度慢。 (1)产生昼夜更替: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小时) 晨线(黑夜进入白天,对应日出)、昏线(白天进入黑夜,对应日落) 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6时, 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18时。 (2)产生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 计算:某地地方时=已知经线地方时±经度差/15(左减右加)注意画数轴解决 区时的计算:确定两地所在时区,计算两地区时相差几个小时,左减右加。若同在东时区(或西时区),时区差为两个时区序号之差。若一个在东时区,一个在西时区,则时区差为时区序号之和。注意画数轴解决 地方时与区时的关系:区时=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国际日期变更线:大致与1800经线重合;在日期的换算上,从右向左跨过日界线,日期加一天,从左向右跨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 (3)使地球表面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偏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 三、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约为23o26′。 如果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寒带扩大,温带缩小。如果黄赤交角变小,温带扩大,热带、寒带缩小。(2)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如下图: 四、地球公转的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1) 某时刻全球的情况:以北半球夏至日为例: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北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 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相反。 2) 北半球某地全年的情况:夏至日昼最长,冬至日昼最短。 3) 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 4) 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赤道上的点任何时候都是6点日出,18点日落)。 5)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日出、日落时(晨昏线上)太阳高度=0度,白天中的地区太阳高度大于0,黑夜中的地区太阳高度小于0。 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叫正午太阳高度,即地方时12时的太阳高度。 2) 某时刻全球的情况: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所在纬度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以北半球夏至日为例:此日全 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由北回归线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 3) 某地全年的情况:北回归线以北地区,6月22日出现最大值,12月22日出现最小值;南回归线以南地区, 6月22日出现最小值,12月22日出现最大值;回归线之间地区,最大值出现在直射点经过该纬度的时候(即当有太阳直射的时候)。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第一节教案

说课教案 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一、教材分析: 地壳是自然地理环境中众多要素的基本载体。了解地壳的物质组成与物质循环,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前提。地壳的物质组成主要为矿物与岩石,地壳物质的运动,构成了大大小小的物质循环过程,其中规模最大、历时最长、影响最为深远的就是地质循环。 二、教学目的: 1.了解矿物的定义及分类,能正确识别常见的矿物。 2.观察岩石标本,说明三大类岩石的特征及其成因 3.运用示意图说明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 4.结合实际,理解地质循环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5. 通过对不对矿物、岩石的对比,初步学会对常见岩石的识别方法。 6.通过对常见矿物和岩石的简易识别,了解矿物的基本特征,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 7.通过填绘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说明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从而提高学习能力和想像能力。 三、教学重点: 1.三大类岩石的特征及其成因。 2.地壳的物质循环。 四、教学难点: 1.正确识别常见的矿物。 2.地壳的物质循环。 五、教具:教师:矿物、岩石标本、瓷板、多媒体课件学生:采集岩石标本 六、教学方法:讲解法;图表对比法;多媒体课件演示法 七、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第一章,我们从宇宙的角度了解了地球,现在让我们回到地球,站在地球上来认识人类的唯一家园--地球。我们知道,地球从形成至今经历了46亿年,而在这漫长的时间里,其地表形态、大气环境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这些变化是由于什么引起的呢? 引起这些变化的主要因素就是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那么自然环境中的物质是怎样运动的?能量又是如何进行交换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课程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讲授新课】 一、地壳的物质组成(板书、图片、幻灯片并讲解) (一)矿物(板书并讲解结合用表格形式讲解)

锋面系统教学设计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 【上课题目】锋与天气 【教学课时】45分钟 【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学生 【 教 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 【新课标要求】 1.要求 通过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 关于地球上的大气的解读,本课时承载以下课标要求:运用有关资料,知道气团的定义,理解冷气团和暖气团的物理性质和天气特点,理解冷锋暖锋以准静止锋的定义;掌握锋面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天气的阴晴状况、气压状况、气温状况,掌握我国四个主要的准静止锋的分布和锋面天气对我国天气的影响,学生会运用锋面的知识分析一些天气情况。 2.解读课标 分析这两条课标,从四个动词“知道、理解、掌握、运用”把握其包含的具体要求有三个:首先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理解关键词语的能力,指导学生理解气团的特点以及锋的定义;其次,掌握锋面过境三个阶段的天气变化状况,学会结合已学知识从气温、气压以及阴晴状况等三面多角度思考;最后,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天气现象,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以求活学活用。 【教材分析】 由于各种天气现象的产生与大气的热力状况、大气的运动有密切的联系,所以,本节内容是本单元知识结构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同时,本课的学习还为后面气象灾害的学习提供了理论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而锋面系统又是本节《常见天气系统》中学习气旋与反气旋的理论基础,在实际生活中,锋面系统控制下的天气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通过锋面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锋面系统的相关知识,关注天气变化。 常见天 气 系 锋 气 旋 与 反 气 旋 冷 锋 暖 锋 准 静 止 锋 理 论基础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思维活跃,已具有一定的研究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对事物的认识多停留在感性认识上,理性分析问题的能力比较薄弱;高一学生还未涉及立体几何知识,空间想象能力欠缺,而锋面过境对天气的影响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 在生活中对常见天气现象有了一定的直观认识,但对引起天气变化的原因及天气形势的发展了解不多,认识上还存在着局限性,因此,学习本知识点有一定难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气团的概念及其性质;锋的概念及其分类。 (2)使学生通过锋面图学会判断锋的类型,学会分析锋面过镜的天气变化。 (3)能简单判断生活中的天气现象。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示意图的分析对比,结合天气变化现象,研读案例、分组讨论等活动,归纳阅读和简单分析锋面系统图的方法,归纳锋面天气系统的特点。通过学习锋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技能、探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用正确的理论解释一些天气现象,树立科学的环境观。 【教学重点】 (1)冷锋的形成及其天气变化过程。 (2)暖锋的形成及其天气变化过程。 【教学难点】 (1)锋面过境三个阶段的天气变化。 (2)冷暖锋的判别方法。 【课型】综合课 【教具】多媒体教学平台、板图 【教法】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教学目标 1、知道科学宇宙的概念、明白宇宙的物质性和运动性。 2、掌握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 3、了解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树立只有一个地球的思想。 4、树立正确的宇宙观、培养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方法。 重点、难点 1、宇宙处于有序状态之中,是有层次和结构的物质世界。 2、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天体系统的层次,天、地、人系统。 3、地球的特殊性和普通性。 [教学过程] 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绪论,知道了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地关系的科学。 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必修一主要学习人类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 [目录]:地球所处的自然环境包括宇宙环境(第一单元)、大气环境(2.1)、水环境(2.2)、地质环境(2.3)。各个环境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共同组成了自然地理环境这一整体(第三单元整体性与区域性),这种自然地理环境影响着人类的各种行为活动(第四单元)。 首先我们先学习一下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第一单元遵从:宇宙——太阳系——地球,这一顺序,学习了人类社会所处的宇宙环境。 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 [问题]关于宇宙您了解多少(随便说)? 宇宙一词最早出现在战国时代的《尸子》一书:“上下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即宇宙是时间与空间的总和。千百年来,科学家们一直都在探寻宇宙的奥秘。 一、宇宙: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及科技水平的提高,我们对于宇宙的认识也在逐渐地深入。

关于对宇宙的认识,建议:如果有时间,读一本书——霍金的《时间简史》 地球宇宙环境的特点: (1)物质性: 对于宇宙中物质存在的形式,我们称之为天体, 仰望夜空,我们会发现形态多种多样的天体: [问题]会看到哪些天体(随便说)? 这些天体在其物质组成,大小,质量,温度等各方面都存在很大的不同。 观察图1—1—1中的天体: A猎户座星云是一块巨大的暗星云中的一部分,这里不断诞生着新星球。猎户座上这块美丽的星云,为我们揭开恒星诞生的奥秘提供了宝贵的观测资料。 蟹状星云:这是一个超新星的遗迹,好像是一只螃蟹,所以,我们就叫他蟹状星云。它是900年前一颗超新星爆发之后遗留下来的星云物质。在星云的边缘,我们可以看见一些集中的绿色的、红色的和黄色的细丝,这些东西都是在当时的超新星爆发中被喷射出来的。 《宋会要》中记载:“至和元年(公元1054年)五月,晨出东方,守天关,昼见如太白,芒角四出,色赤白,凡见二十三日”。这是关于一颗超新星的记载,它的残骸,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蟹状星云。 B太阳: C土星:距离太阳的第六行星,有美丽的光环,是最美的天体之一,土星的平均密度是九大行星中密度最小的,是太阳系唯一比水轻的行星.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土星的大小和质量仅次于木星,占第二位。土星环是由无数个小卫星构成的物质系统。它的体积是地球的745倍,质量是地球的95.18倍。 D卫星:卫星是围绕行星运行的天体,月亮就是地球的卫星。卫星反射太阳光,但除了月球以外,其它卫星的反射光都非常微弱。卫星在大小和质量方面相差悬殊,它们的运动特性也很不一致。太阳系中,除了水星和金星以外,其它的行星各自都有数目不等的卫星。 E彗星:1997年能用肉眼观测到的彗星,称为“世纪彗星”。 哈雷彗星以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命名。周期为76年。 拖着一条长尾巴在满太阳系横穿的彗星从来就是地球的一大威胁。1910年哈雷彗星回归时,曾有预言说它将和地球相撞,造成许多受不了极度恐惧的人先行自杀。直到5月21日,地球安然通过了哈雷彗星稀薄的彗尾,世界才透过一口气来。 彗木相撞,1994年7月17日至22日的“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撞击木星事件。《彗星撞地球》

最新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

地理必修I复习提纲 1.1 地球的宇宙环境 天体系统:天体之间因万有引力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结构层次(略) 可见宇宙:也称为“已知宇宙”,是指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 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 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内部条件:日地距离适中(1.5亿千米)——适宜的温度 地球体积质量适中且原始大气经长期演化—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 地球内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 1.2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1.能量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应(4个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并放 出大量能量); 2.特点: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 3.意义: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太阳常数:表示太阳辐射能到达大气层上界的能量指标,大小为 8.24焦/平方厘米.分。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的外部结构:指太阳的大气结构,从内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 2.对地球的影响:(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周期约为11年) 1.3 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基本特征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h)。晨线和昏线的判读。 2.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东早西迟。 3.地转偏向: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 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 手判读) 三、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约为23.5o。如果黄赤交角 变大,热带寒带扩大,温带缩小。如果黄赤交角变小,温带扩 大,热带、寒带缩小。 2.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轴的指向保持不变,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之间的回归移动。 四、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某时刻全球的情况: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纬度越高,昼越长,极 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另一半球,昼短于夜,纬度越 高,昼越短,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 ②)某地全年的情况:夏至日昼最长,冬至日昼最短。 ③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 ④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日出、日落时(晨昏线上)时太阳高度=0度,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为正午太阳高度即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 ②某时刻全球的情况: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所在纬度向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 ③某地全年的情况:北回归线以北地区,6月22日出现最大值,12月22日出现最小值;南回归线以南地区,6月22日出现最小值,12月22日出现最大值;回归线之间地区,最大值出现在直射点经过该纬度的时候(即太阳直射),最小值出现在冬至日。 3.季节的形成和划分:天文四季(一年中太阳高度最高、昼长最长的季节为夏季,反之为冬季,例如我国传统的四季)、气候四季(北半球夏季6、7、8,冬季12、1、2) 4.五带的形成和划分:以回归线和极圈来划分。 回归线=黄赤交角度数,极圈=90度-黄赤交角度数 五、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数递增(或西经度数递减)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为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若北极圈为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直射点的经纬度确定:纬度由直射纬线的纬度确定,经度由地方时为12点的经线决定。 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即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为12点,夜半球的中央经线为0点,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为18点。 4.判断昼夜长短:昼长=(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5.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地球的运动教案

第三节地球得运动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得一些基本数据:方向、周期、速度、公转得轨道、黄赤交角。 2、理解由于地球自转运动造成得昼夜交替、地转偏向力、地方时差,掌握时间得有关换算,能正确判断晨昏线。 3、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得关系,理解黄赤交角及太阳直射点得南北移动过程,并能演示其运动规律。 4、理解昼夜长短与正午太阳高度得季节变化及纬度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运用地球仪或课件演示地球得自转与公转方向、周期、轨道与速度等,分析各自得特点及产生得地理现象。 2、能够准确地画出水平运动物体得偏向、“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并能据图分析全球各地得昼夜长短状况与正午太阳高度得变化。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地球运动、太阳高度得变化规律等自然现象得认识,提高探索自然奥秘得兴趣。进一步树立世界得物质性及物质运动规律性得价值观。 教学重点1、自转与公转得特征、黄赤交角得产生及其引起得太阳直射点移动。 2、时差、正午太阳高度得计算、昼夜长短与正午太阳高度得变化规律。 3、带范围与天文四季得划分。 教学难点 1、恒星日、太阳日得概念,时差得计算。 2、黄赤交角得存在及对太阳直射点得影响、正午太阳高度与昼夜长短得变化原因分析。 教具准备地球仪、手电筒、多媒体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4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太阳辐射及太阳活动对地球得影响,请同学们复习回顾并填写下表内容。 投影: 概念成因特点所处位置 黑子光球 耀斑色球 太阳风日冕 学生回答后,教师评价总结,并依次投影展示如下: 概念成因特点所处位置 黑子太阳光球上得暗黑得 斑点 它得温度比太阳表面其她 地方低,所以才显得暗一些 太阳活动得主要标 志;活动周期为11年 光球 耀斑太阳色球有时出现得 突然增大、增亮得斑块 太阳短时间内释放出巨大 能量造成得 耀斑爆发就是太阳活 动最激烈得显示 色球 太阳风日冕层大气带电粒子流脱离太阳引力飞向宇宙空间日冕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教案

第二节山地的形成 【课标导航】 课程要求要点提示 1.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1.了解褶皱的概念和基本形态,掌握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的方法,理解褶皱山的概念; 2.了解断层的概念,掌握断层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断块山的概念; 3.了解火山的形成、结构和规模。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褶皱、断层的概念,认识褶皱山、断层山、火山的形成及基本形态特征。2.过程与方法 (1)阅读褶皱、断层示意图,分析褶皱、断层的成因及地貌表现。 (2)通过读图分析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通过分析各种山地的成因,培养读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小组协作讨论的方法学习,培养学生大胆、主动分析问题和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联系所学知识和技能,对信息进行获取、收集、加工、处理,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小组协作讨论和案例探究,帮助学生建立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团结协作的良好习惯。学会倾听和欣赏别人,学会从分歧中尊重别人,从而提高人文素养。 [来源:学科网] (2)通过“背斜成谷,向斜成山”教学,树立事物是运动的,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材内容及分析〗 教材通过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等实例,向学生介绍内力作用是如何影响它们的形成和变化的。教材通过阅读褶皱、断层示意图分析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通过分析各种山地的成因,培养读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案例,尝试联系实际,培养动手演示、判读图像、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由于在实际生活中难以完整地对褶皱山和断块山进行观察,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观察示意图或借助动画演示,帮助学生加以理解。同时要注意列表对比背斜与向斜、褶皱与断层等内容,让学生综合理解和把握。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图片展示:用“喜马拉雅山珠穆朗玛峰喜马拉雅山鱼龙化石”三幅图片。〖提出设问学生思考〗:喜马拉雅山鱼龙是怎样上山的? 幻灯片展示【学习目标】 1.了解褶皱的概念和基本形态。 2.了解断层的概念。 3.掌握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的方法,理解褶皱山的概念。 4.掌握断层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断块山的概念。 学生活动:学生群读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重点与难点:1.掌握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的方法,理解褶皱山的概念。 2.掌握断层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断块山的概念。 〖新授过程〗 〖自主探究一〗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本73页第一自然段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分钟) 1、山地的类型有哪些? 2、山地的形成与发展与哪种地质作用有关?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低气压和高气压系统与天气》教学设计

《低气压和高气压系统与天气》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新课程湘教版第二章第三节:低气压(气旋)、高气压(反气旋)、锋面气旋系统与天气二、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主要设计三道问题,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学习”,体现新课程“以学生的发展为主体”。学生通过从近地面水平等压线图上大气水平运动的特点,探究在闭合的气压系统中气流的运动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又通过问题讨论锋面气旋两侧冷、暖锋面的形成,进而在简易天气形势图上整合已学知识,正确判读天气的变化。整节课重在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掌握方法和综合能力的发展。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低气压(气旋)系统与高气压(反气旋)系统的特点、对天气的影响。 2、了解锋面气旋的特点。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探究学习能力和作图能力。 4、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读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初步学会阅读简易天气形势图,正确判读天气的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有关示意图(气旋、反气旋、锋面气旋),训练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2、通过分析天气的空间差异和时间变化,培养学生空间想像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认识大气对整个地理环境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树立学生正确的人地观、科学 的环境观,培养学生探索大气环境的兴趣。 2、培养学生关心热爱自然的美好心灵,热爱科学的思想情感。 3、利用多媒体丰富精美的画面,给学生以美的感受。 五、教学重点 1、掌握气压系统对天气的影响; 2、认识锋面气旋的特点。 六、教学难点 1、气旋,反气旋的气流状况; 2、锋面气旋两侧冷、暖锋的成因。 七、教学方法 1、观察分析法 2、分组讨论作图法 3、问题探究法 4、多媒体辅助教学 八、教学过程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一教案:地球表面形态_1

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 第2课时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2.理解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某些地貌类型的成因。 一、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 1.外力作用 (1)表现形式:有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搬运、③________和固结成岩等。 (2)主要动力来源:流水、风力、冰川、波浪等。 (3)对地表影响:其结果使地表趋于④________。 2.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1)侵蚀作用:⑤__________________内力抬升、流水侵蚀——山高谷深; ⑥____________挤压抬升、流水下切——水拍云崖;⑦____________内力抬升、风力沉积、流水侵蚀——千沟万壑。 (2)沉积作用:a.大河中下游地区地壳下沉、泥沙沉积形成⑧____________和 ⑨____________;b.干旱地区,沙粒沉积形成⑩________,埋没村舍、道路、牧场,带来流沙危害。 二、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1.有利影响:修建梯田,?____________等。 2.不利影响:毁林开荒,?____________等。

探究点一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探究材料】 黄河三角洲国家地质公园位于东营市东北部,与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一致,占地面积1 530平方公里,主要地质遗迹面积520平方公里,分为南北两个区域,属水体景观中河流及地貌景观地质公园。 黄河三角洲国家地质公园主要地质遗迹有河流地貌景观、沉积构造及古海陆交互线遗迹。河流地貌景观主要有河成高地、边滩、心滩、天然堤、决口扇、沉积层序剖面等;沉积构造主要有流水作用形成的波痕、流痕、水位痕,冲刷作用形成的冲坑、冲槽,风化作用形成的风成构造,生物作用形成的虫迹泥球,以及其他作用形成的干裂、喷出等构造;区内分布着两条重要的古海陆交互线(贝壳堤),一条形成于5 000~6 000年以前,一条形成于1855年以前。 1.河流侵蚀容易形成沟谷地形,其形态呈________(“U”型或“V”型)。 2.黄河三角洲面积增长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黄河流域内,侵蚀作用最强的位置是________地区,其突出地形特点是________。 4.随着流域的治理和水电站的建设,黄河三角洲增长速度变化趋势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世界第一长河尼罗河对埃及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但随着阿斯旺大坝的建成,尼罗河下游的渔业和农业生产都受到影响,尼罗河三角洲出现后退。请你解释其中的原因。 【规律总结】 1.主要外力作用与地貌的关系 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的形成和发展与五种外力表现形式的共同作用密切相关,其中流水

(新高考)湘教版高中必修一地理复习考试知识点大全

必修一: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了解) .可见宇宙的范围:半径约140亿光年。【注意】:光年是表示距离的单位。1光年=94608亿千米(重要) 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重要) 1.常见天体:宇宙间的物质。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其他星际物质等。(重要)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通过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起来。(很重要) 3.天体系统的层次(很重要) 4.太阳系(很重要) (1)组成:太阳、行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卫星和行星际物质。太阳占整个太阳系质量的99.86%,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太阳。(重要) (2)八大行星: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冥)。(很重要) Ⅰ. 分类:按位置分:①地内行星——水、金;②地外行星——火、木、土、天、海。 按特征分:①类地行星——水、金、地、火;②巨行星——木、土;③远日行星——天、海。 Ⅱ.绕日运动特征:①共面性、②同向性、③近圆性。(重要) 三、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 1.普通:在八大行星中,就外观和所处的位置而言,地球毫不特殊,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2.特殊:目前所知道的唯一有生命的星球。 3.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原因... :(很重要) (1)外在:①公转轨道的安全性;②太阳光照的稳定性。 (2)内在:①日地距离适中和自转周期适中,使地球有了合适的温度,进而使液态水的存在成为可能;②地球的体积和质量(大小)适中,使地球有了合适的引力,形成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太阳辐射与地球(了解) 1.能量来源:核聚变反应:4H ———He+能量 (重要) 2.电磁波范围:0.15~0.4微米——紫外线,0.4~0.76微米——可见光,0.76~4微米——红外线。(重要) 3.太阳常数:在地球大气上界,在日地平均距离条件下,垂直于太阳光线,1平方厘米面积上,1分钟时间内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8.24焦/平方厘米·分钟)。 4.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重要) ①太阳辐射可以转化成生物化学能;②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能源;③太阳辐射本身以及大气运动、水循环等为人类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源。 二、太阳活动与地球(很重要) 1.太阳的外部圈层:由里向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很重要) 2.太阳活动:光球层——黑子;色球层——耀斑和日珥;日冕——太阳风。(很重要) 3.太阳活动的特征:①周期性:11年;②整体性:群发。(重要) 4.太阳活动对球球的影响:(很重要) ①影响地球气候,主要是气温和降水; ②影响地球电离层(即磁暴现象),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 ③太阳风,受地球磁场作用,产生极光现象; ④可能与地震有关联。 总星系 河外星系 银河系 太阳系 其他恒星系 地月系 其他行星系 (140亿光年) (1250多亿个) (2000多亿个) (地球和月球)

新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4.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教案

第三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本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由之路”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两部分。概念多、理论性强,知识间联系紧密。 在“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由之路”的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确可持续发展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及其迫切性,用前面学过的知识作铺垫,从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如资源紧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入手,让学生直观形象地通过分析数据、案例等,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通过“阅读”,让学生首先了解《21世纪议程》和《中国21世纪议程》的主要内容,知道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形成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通过学习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行动。 在“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的教学中,要充分运用教材“活动”中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逐渐递进,由材料理解推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核心思想、追求目标及基本内涵。四个基本内涵可概括为三个方面的发展: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持续发展,它们之间互相关联而不可分割。最后教师列举各年代“世界环境日”的主题,说明其所体现的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思想,让学生感受到人类对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决心和美好希望。 教学重点 1. 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教学难点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 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课件、填充图册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2.联系《21世纪议程》,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教材,掌握分析可持续发展思想本质的方法。 2.通过阅读分析案例学会归纳分析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逐步树 导入新课 师 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口激增、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突出,所有这些环境问题直接威胁到整个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人类要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就必须寻求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相协调之路,即可持续发展之路。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概念及其基本内涵等。 板书: 第三节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由之路推进新课 课件展示: 资源预期寿命图 图的右侧表示世界14种重要资源的预期寿命,其中深色条框表示按指数增长的预期寿命,浅色条框表示消费水平不增长条件下的预期寿命。左侧条框表示各种矿物消费的年增长率。据图谈一谈你对未来资源环境状况的看法。 板书: 历史背景及必然性 生(合作探究)维系人类生活、生产的重要自然资源,在不久的将来被消耗殆尽,人类将出现严重的资源短缺现象。

锋面与天气教案

第1 课时 教学过程 (要求学生提前一周收看天气预报,了解近期的天气状况;收集与台风、寒潮相关的资料; 收集1—2 条天气谚语) 导入新课从当天的天气状况引入。师有哪一位同学能够根据昨晚的电视天气预报,说出今 天的天气如何?生(据现实情况回答) 师大家回忆一下前两天的天气与今天有什么不同?生(据实际情况回答)师天气现象是我 们最能感受到的一种自然现象。这种自然现象是不断变化的,不仅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有 晴、阴、雨、雪等变化,而且同一时间不同地区的天气也不相同。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会弄 清其中的道理。在一定程度上,我们还可以进行初步的天气预报。下面我们就学习“第三节常见 的天气系统” 。 (板书)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 推进新课师常见的天气系统主要有锋、气旋和反气旋。我们首先来学习“锋与天气” 。 (板书)一、锋与天气 师要了解锋的形成,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气团?生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分布比较 均一的大范围空气,叫做气团。师“大范围”说的是气团的空间尺度;“性质均一”意味着气团 内部的一致性;围空气”指气团是由空气组成的。那么当冷暖气团相遇时,会出现什么情况? 大范(动画演示)锋的形成——冷暖气团相遇(学生合作探究、讨论回答老师提问)师冷暖气 团相遇时,它们的交界面能与地面垂直吗?生不能。 师冷暖气团相遇,它们的交界面与地面能平行吗? 生不能。师冷暖气团相遇,它们的交界面是倾斜的。冷暖气团的交界面两侧,哪个是冷气 团,哪个是暖气团,为什么? 生因为冷气团密度大,暖气团密度小,所以在交界面下方一侧的气团是冷气团,在交界面上 方一侧的气团是暖气团。 师很好。谁来回答一下,什么是锋?生冷暖两种性质不同的气团在移动过程中,它们之间的 交界面叫做锋面。锋面与地面相交的线,叫做锋线。一般把锋面和锋线统称为锋。 师很好。锋面两侧的冷暖气团的温度、湿度、气压有什么不同呢?生暖气团的温度高、湿度 大、气压低,冷气团的温度低、湿度小、气压高。 师正确。那么一上一下不同性质的气团会稳定存在吗?生不会。 师锋面附近是个天气变化剧烈的地带,锋面附近会造成什么样的天气呢?(动画演示)锋面 附近天气 生(合作探究)锋面附近会有一系列的云、雨、大风、降水等天气。师你看锋面降水雨区位 置主要在冷气团还是在暖气团一侧?生锋面降水雨区位置主要在冷气团一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