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必修一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教案1

合集下载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2.1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教案设计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2.1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教案设计
2、通过资料收集,加工整理各种地理信息,提高发现问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常见矿物(如石英、方解石)的简易识别,知道矿物的基本特征,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
4、通过绘制简单的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示意图,说明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关于地壳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2、通过“岩石的相互转化和地壳物质循环”的学习,学生认识到物质是运动变化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
3、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创新课堂。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潜移默化的认识到21世纪是知识与信息时代。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岩石按其成因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2、三大类岩石的转化和地壳物质循环。
教学难点
电子白板板书:矿物
过渡:矿物是具有确定化学成分、物理属性的单质或化合物,是化学元素在岩石圈存在的基本单位。那么常见矿物有哪些呢?
多屏互动:同学们分小组,每小组发放不同3~4块不同矿物标本, 让同学们观察和利用曲别针、指甲等工具识别这些矿物标本,并利用网络或其他手段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后对标本拍照并附上文字简介上传到老师客户端。(限时8分钟)
1、岩石的成因及其相互转化
2、地壳物质循环,包括“三大类岩石转化示意图”理解及其在实践中的运用
五、教学方法
教法
多媒体教学法、实物教学法、互动评价法
学法
小组合作讨论法、观察实验法
六、教学过程
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课件播放:关于地球内部圈层及对地壳的介绍。同学们带着一个问题进行观看,地壳是自然地理环境中众多要素的基本载体,那么地壳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呢?

2024学年高中地理2.1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教案湘教版必修1

2024学年高中地理2.1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教案湘教版必修1
在行为习惯方面,大部分学生能够遵守课堂纪律,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然而,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可能需要通过增加趣味性和互动性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此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有待提高,需要通过引导自主学习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来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针对以上学情分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同时,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此外,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给予每个学生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详细介绍地壳的组成部分或功能,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物质循环原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地壳物质循环的原理和过程。
过程:
讲解地壳物质循环的原理,包括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石、风化侵蚀等环节。
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展示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虚拟仿真:通过虚拟仿真技术,模拟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让学生更直观地感知和理解地壳内部的物质运动。
5.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地质考察,观察岩石标本、地质现象等,增强学生对地壳物质组成和循环的直观感受。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教学手段:
1.多媒体设备: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地壳物质组成和循环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2.教学软件: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教学软件,进行地质图的分析和处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地理信息意识。

地壳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教案

地壳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教案

地壳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教案第一章:地壳物质组成1.1 教学目标了解地壳的基本概念掌握地壳的物质组成认识地壳中的主要元素1.2 教学内容地壳的定义与分类地壳的物质组成:岩石、矿物、元素地壳中主要元素的特征与分布1.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图片观察、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地壳物质的组成1.4 教学活动引入地壳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地壳的物质组成展示地壳物质组成的相关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或观察,了解地壳中主要元素的特征与分布1.5 教学评价通过小组讨论或问答方式,检查学生对地壳物质组成的理解程度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第二章:地壳物质循环2.1 教学目标理解地壳物质循环的基本概念掌握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与特点认识地壳物质循环的意义2.2 教学内容地壳物质循环的定义与分类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壳物质循环的特点与意义2.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验等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与特点2.4 教学活动引入地壳物质循环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其过程与特点展示地壳物质循环的相关案例,让学生分析并讨论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或观察,了解地壳物质循环的意义2.5 教学评价通过小组讨论或问答方式,检查学生对地壳物质循环的理解程度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第三章:岩石的与变化3.1 教学目标理解岩石的过程与条件掌握岩石变化的原因与特点认识不同类型岩石的特征与区别3.2 教学内容岩石的过程与条件: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岩石变化的原因与特点:构造运动、岩浆活动、沉积作用不同类型岩石的特征与区别3.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实验、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岩石与变化的过程3.4 教学活动引入岩石与变化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其原因与特点展示不同类型岩石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并讨论其特征与区别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或观察,了解岩石与变化的过程3.5 教学评价通过小组讨论或问答方式,检查学生对岩石与变化的理解程度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第四章:地壳资源的利用与保护4.1 教学目标理解地壳资源的概念与分类掌握地壳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方法认识地壳资源的重要性与可持续发展4.2 教学内容地壳资源的概念与分类: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地壳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方法:合理开发、节约利用、环境保护地壳资源的重要性与可持续发展4.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验等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地壳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方法4.4 教学活动引入地壳资源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其利用与保护的重要性展示地壳资源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并讨论其利用与保护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或观察,了解地壳资源的可持续发展4.5 教学评价通过小组讨论或问答方式,检查学生对地壳资源利用与保护的理解程度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第五章:地壳环境与人类活动5.1 教学目标理解地壳环境的概念与特征掌握人类活动对地壳环境的影响认识地壳环境保护的重要性5.2 教学内容地壳环境的概念与特征:气候、土壤、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地壳环境的影响: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生产地壳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与措施5.3 教学方法地壳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教案第六章:人类与地壳环境的相互作用6.1 教学目标理解人类活动对地壳环境的影响掌握地壳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认识人类与地壳环境相互作用的复杂性6.2 教学内容人类活动对地壳环境的影响:矿产资源开发、土地利用变化、污染排放地壳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灾害、资源枯竭、环境质量变化人类与地壳环境相互作用的案例分析6.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验等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人类与地壳环境的相互作用6.4 教学活动引入人类与地壳环境相互作用的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其复杂性展示相关案例,让学生分析并讨论人类活动对地壳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或观察,了解地壳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6.5 教学评价通过小组讨论或问答方式,检查学生对人类与地壳环境相互作用的understanding程度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第七章:地壳环境监测与评估7.1 教学目标理解地壳环境监测的概念与意义掌握地壳环境评估的方法与工具认识地壳环境监测与评估的重要性7.2 教学内容地壳环境监测的概念与意义:数据收集、状态监测、变化分析地壳环境评估的方法与工具: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模型模拟地壳环境监测与评估的案例分析7.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验等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地壳环境监测与评估的方法与工具7.4 教学活动引入地壳环境监测与评估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其重要性展示相关案例,让学生分析并讨论地壳环境评估的方法与工具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或观察,了解地壳环境监测与评估的实际应用7.5 教学评价通过小组讨论或问答方式,检查学生对地壳环境监测与评估的理解程度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第八章:地壳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8.1 教学目标理解地壳环境保护的概念与意义掌握地壳环境保护的方法与策略认识地壳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8.2 教学内容地壳环境保护的概念与意义:资源保护、环境恢复、生态平衡地壳环境保护的方法与策略:法律法规、政策管理、环境保护技术地壳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8.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验等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地壳环境保护的方法与策略8.4 教学活动引入地壳环境保护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其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展示相关案例,让学生分析并讨论地壳环境保护的方法与策略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或观察,了解地壳环境保护的实际应用8.5 教学评价通过小组讨论或问答方式,检查学生对地壳环境保护的理解程度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第九章:地壳环境问题的解决途径9.1 教学目标理解地壳环境问题的成因与影响掌握解决地壳环境问题的途径与方法认识地壳环境问题解决的重要性9.2 教学内容地壳环境问题的成因与影响: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解决地壳环境问题的途径与方法:资源节约利用、环境治理、生态保护地壳环境问题解决的案例分析9.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验等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解决地壳环境问题的途径与方法9.4 教学活动引入地壳环境问题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其解决的重要性展示相关案例,让学生分析并讨论解决地壳环境问题的途径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或观察,了解地壳环境问题解决的实际情况9.5 教学评价通过小组讨论或问答方式,检查学生对解决地壳环境问题的理解程度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第十章:地壳环境教育的意义与实践10.1 教学目标理解地壳环境教育的地壳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教案第十一章:地壳环境教育的意义与实践11.1 教学目标理解地壳环境教育的概念与意义掌握地壳环境教育的实践方法与途径认识地壳环境教育的重要性11.2 教学内容地壳环境教育的概念与意义:提高环保意识、培养环保行为、促进可持续发展地壳环境教育的实践方法与途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社区参与地壳环境教育的案例分析11.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活动等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地壳环境教育的实践方法与途径11.4 教学活动引入地壳环境教育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其重要性展示相关案例,让学生分析并讨论地壳环境教育的实践方法与途径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地壳环境教育的实际应用11.5 教学评价通过小组讨论或问答方式,检查学生对地壳环境教育的理解程度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第十二章:地壳环境研究的最新进展12.1 教学目标了解地壳环境研究的最新动态掌握地壳环境研究的最新技术和方法认识地壳环境研究对人类社会的贡献12.2 教学内容地壳环境研究的最新进展:气候变化、地质灾害、生物多样性地壳环境研究的最新技术和方法: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模型模拟、生物技术地壳环境研究对人类社会的贡献12.3 教学方法采用讲座、小组讨论、实验等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讲座和实验了解地壳环境研究的最新技术和方法12.4 教学活动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讲座,分享地壳环境研究的最新进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地壳环境研究对人类社会的贡献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亲手操作,了解地壳环境研究的最新技术和方法12.5 教学评价通过小组讨论或问答方式,检查学生对地壳环境研究最新进展的理解程度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第十三章:地壳环境与人类未来的关系13.1 教学目标理解地壳环境与人类未来的密切关系掌握保护地壳环境的方法和策略认识人类与地壳环境的和谐共处的重要性13.2 教学内容地壳环境与人类未来的关系: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环境的保护与修复、生态系统的平衡保护地壳环境的方法和策略:法律法规、政策管理、科技创新人类与地壳环境的和谐共处的重要性13.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讲座等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和讲座了解地壳环境与人类未来的关系13.4 教学活动引入地壳环境与人类未来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其重要性展示相关案例,让学生分析并讨论保护地壳环境的方法和策略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讲座,分享地壳环境与人类未来的关系13.5 教学评价通过小组讨论或问答方式,检查学生对地壳环境与人类未来的关系的理解程度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第十四章:地壳环境教育的资源与材料14.1 教学目标掌握地壳环境教育的资源与材料了解地壳环境教育资源的获取与利用方法认识地壳环境教育材料的重要性14.2 教学内容地壳环境教育的资源与材料:教材、网络资源、实地考察地壳环境教育资源的获取与利用方法:图书馆、数据库、教育平台地壳环境教育材料的重要性14.3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讨论、讲座、实践活动等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讲座和实践活动了解地壳环境教育的资源与材料14.4 教学活动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讲座,分享地壳环境教育的资源与材料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地壳环境教育材料的获取与利用方法安排实践活动,让学生亲手操作,了解地壳环境教育材料的重要性14.5 教学评价通过小组讨论或问答方式,检查学生对地壳环境教育的资源与材料的理解程度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第十五章重点和难点解析。

高中地理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教案1湘教版 必修1

高中地理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教案1湘教版 必修1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如何区分花岗岩和玄武岩?花岗岩属于侵入岩,是岩浆侵入地壳上部,在地表以下缓慢冷却凝固而成的,晶粒粗大,清晰可辨。

玄武岩属于喷出岩,是岩浆喷出地表后,在地表迅速冷却凝固形成的,晶粒细小,用肉眼难以分辨。

岩浆喷出地表后,温度骤降,压力骤减,岩浆中的气体逸出,岩浆迅速凝固,因而玄武岩形成许多气孔。

为什么说沉积岩是地球历史的记录,岩层和化石则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通过研究沉积岩层和化石,可以恢复地球历史。

在正常情况下,沉积岩层总是按顺序排列的。

一个未经变动的沉积岩层,下面的岩层总是比上面的岩层古老。

依据岩层的顺序,就可以确定其时代。

然而,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往往错综复杂,有的已缺失,有的甚至层序颠倒,层序已遭破坏,这就需要根据化石来确定地层顺序和时代。

化石是已经变成岩石的古生物的遗体和遗迹。

地球生物总是从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不断进化的。

生物进化既有不可逆性,又有阶段性。

地黄时期的多种生物,在地球上生活了一段时间就灭绝了。

因此,不同时代的岩层中一般含有不同的化石,而在同时代的岩层中往往保存着相同或相似的化石。

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岩层中的化石来恢复其顺序,从而确定地质时代。

研究沉积岩层和化石,还可以重塑古地理环境。

根据岩层的组成物质和化石特征,可以推知沉积时的地理环境。

例如,含有珊瑚化石的石灰岩,表示的是温暖的浅海环境;有丰富植物化石的含煤岩层,表示当时是森林茂密的湿热环境。

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从18世纪开始,科学考察深入地下,并开始研究地球的物理性质、化学组成。

人们认识到地球不仅具有表层,而且还有深度,它不再被看做是静止的,而是不断变化的,并在曲折动荡的46亿年里形成和组成一套包括地核、地幔、地壳、大气圈、水圈在内的复杂系统。

地球内部并不是均一的整体,通过地震波记录获得的地球物理资料揭示固体地球是由不同圈层构成的。

由地球的中心至地表可分为:地核、地幔和地壳。

地壳是地球最表面的构造层,只占地球体积的0.8%。

2020-2021年高中地理《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教案1 湘教版必修1

2020-2021年高中地理《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教案1 湘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地理《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教案1 湘教版必修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地壳的物质组成,矿物与岩石的关系。

2.了解三大类岩石的成因,相互转化及地壳物质循环过程。

3.通过运用三大类岩石的转化及地壳物质循环图,提高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4.初步掌握矿物、岩石的区别与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对不对矿物、岩石的对比,初步学会对常见岩石的识别方法。

2.通过对常见矿物和岩石的简易识别,了解矿物的基本特征,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

3.通过填绘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说明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从而提高学习能力和想像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探究关于地壳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地理审美情趣。

2.通过“岩石相互转化和地壳物质循环”的学习,培养学生关于物质是运动变化的,而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研究地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和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重点:1.三大类岩石的分类及成因。

2.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以及地壳物质循环。

(二)难点:1.岩石的成因及其相互转化。

2.地壳物质循环,包括对三类岩石转化示意图的理解以及在实践中的运用。

教学准备:(一)教师准备:矿物、岩石标本瓷板多媒体教学软件(二)学生准备:从石材店中收集一些各不相同的岩石(课前布置)、食盐晶体、小刀。

教学设计说明:本节内容的概念比较多,也比较抽象,因此要准备一些比较形象直观的岩石、矿物标本、电子图片和相关的录像带。

岩石与学生的生活关系比较密切,也容易收集到,可能通过对岩石及岩石中的矿物进行简单的识别以此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实践欲。

本节内容共分为两大模块:1.地壳的物质组成;2.地壳的物质循环。

第一模块由于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操作实践,采用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按小组重新排列座位(6-8人一组),每组桌子拼接在一起,放置岩石、矿物标本、学生收集的岩石和自带的小刀。

高中地理2.1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教案湘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2.1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教案湘教版必修1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1.了解地壳的物质组成,矿物和岩石的关系。

2.理解三大类岩石的特征成因及相互转化过程。

3.运用示意图,简要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4.通过对常见矿物及图片的观察识别,提高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1.激发探究关于地壳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的兴趣和
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2.通过“岩石相互转化和地壳物质循环”的学习,培养关于物质是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激发学科学的兴趣,培养分析研究地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和精神。

1.三大类岩石的特征及其成因。

2.地壳的物质循环。

1.三大类岩石的特征及其成因。

2.地壳的物质循环。

本节主要讲述的是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重点要理解岩石的成因及岩石的相互转化。

地壳物质循环需要的时间很漫长,往往需要几十万年,有的要经过几亿年,远远超出了人类历史的长度。

从这个意义上说,岩石和矿产是不可再生的;因此,我们要提倡保护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

地壳的物质循环一刻也不停地进行着,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地表形态,只是地壳的物质循环一段时期内留在地表的痕迹而已。

因此,在自然界中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地壳的演化。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教案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教案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壳的物质组成,掌握主要元素和矿物;(2)理解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分析地壳中元素的分布规律;(2)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模拟地壳物质循环过程。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球科学兴趣,增强保护地球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地壳的物质组成及其分布;(2)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2. 教学难点:(1)地壳中元素分布的规律性;(2)地壳物质循环的动态过程。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1)教科书《地球科学》;(2)多媒体课件;(3)实验器材(如显微镜、岩石标本等)。

2. 教学设施:(1)教室内的投影仪、电脑等设备;(2)实验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展示地球表面地貌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壳的作用;(2)学生分享对地壳的认识,教师总结并板书课题。

2. 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科书,了解地壳的物质组成;(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地壳中主要元素和矿物的分布规律;(2)学生跟随教师思路,掌握地壳物质组成的基本知识。

4. 实践环节:(1)学生在实验室观察岩石标本,认识矿物;(2)教师指导,解答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地壳物质循环的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6. 总结与布置作业:(1)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2)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六、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发言、讨论、实验操作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程度。

2.1《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教案(湘教版必修1)

2.1《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教案(湘教版必修1)

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地壳物质的组成和物质循环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岩石是矿物的集合体2.了解矿产的形成3.理解三大岩石的成因4.了解几种常见的岩石及其特点5.理解三大岩石的相互转化及地壳物质的循环能力目标:1.提高地理学习能力2.提高地理思维能力、地学研究的方法和地理实践活动能力品德目标:1.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观念2.提高科学素质,强化科学的人地观念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三大类岩石的成因及其相互转化;地壳物质的循环2.难点:对图《岩石》、《根据化石确定地层时代示意图》《三大类岩石循环转化示意图》的理解及其在实践中的运用三.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提问法、观察法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板书:一.岩石圈的组成和作用㈠.组成: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㈡.岩石的重要性:1.岩石是形成陆地环境(构成地貌、形成土壤)的基础2.地球上生命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3.提供各种矿产资源二.岩石的组成地质条件聚集组成三.岩石的成因类型和相互转化教学过程:导入:地球表面是由陆地和海洋两大部分组成的,陆地虽然面积只占全球面积的29%,可是人类的一切活动大多在陆地上进行,陆地与人类最为密切,所以从这节课开始,我们来研究一下人类赖以生存的“陆地环境”提问:陆地为人类生存提供了哪些保障?举例说明回答: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了生长场所,解决人的吃穿;土地解决了人类居住地;河流、地上水为人类提供了生命之水;地下矿藏为人类提供了大量的宝贵财富承转:陆地环境的组成要素:地壳(岩石、地貌)、气候、水、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第一节:陆地环境的组成—岩石提问:岩石在陆地环境的构成中起到什么作用?二.岩石圈的组成和作用㈠.组成: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读图:绪论“地球外部圈层示意图”提问:岩石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回答:岩石组成了固体地球的坚硬外壳—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㈡.岩石的重要性:4.岩石是形成陆地环境(构成地貌、形成土壤)的基础5.地球上生命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6.提供各种矿产资源二.岩石及其成因提问:同学们喜欢旅游,去过许多地方,你见过哪些岩石?是否注意过各种岩石有什么区别?这些岩石又是怎么形成的?一.岩石的组成:承转:先弄清几个概念“什么是岩石?什么是矿物?什么是矿产?什么是矿石?”思考:化学元素、矿物、矿产、矿石、岩石、地壳之间的关系1.化学元素:阅读:第二自然段讲解:自然界一切物质都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根据地球化学分析,地壳中自然存在的化学元素已经发现的有90多种①含量差别大读图:地壳中主要元素的质量分数提问:此图说明地壳中各种元素的含量由什么特点?回答:各种元素在地壳中含量差别很大,含量居前两位的是氧48.60%、硅26.3%,有的元素的含量非常少②分布不均:讲解:即使同一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分布也是不平均的,有的地方多,有的地方少,一些稀有的元素如金、铂等,尽管在地壳中含量甚少,但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也可能在一定的地段富集起来被人类开采利用2矿物:是地壳物质最基本的组成单元⑴.定义: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下结合而成的天然化合物或单质⑵.种类:石英、云母、长石、方解石①.造岩矿物:石英、云母、长石、方解石读图:几种常见矿物和花岗岩的矿物组成讲解:种类很多,但常见的只有几十种,其中组成岩石主要成分的造岩矿物不过二三十种,如石英、云母、长石、方解石,在岩石中的含量是大量的石英:六方柱锥状晶体,无颜色或各种颜色,玻璃光泽,是做玻璃的原料长石:柱状厚板状晶体,白色或肉红色,玻璃光泽云母:片状,白色或黑色,玻璃光泽方解石:菱面状晶体,白色,玻璃光泽②.一般矿物:石墨:黑色的,做铅笔芯铁矿是:炼铁用的⑶.矿产:①.定义:有用矿物富集起来达到能够被开采利用的品位(含量),就形成了矿产②.举例:如铜矿石品位达到0.5%,铁矿石达到30%③.作用:是人类生产资料⑷矿产:矿物有规律聚集形成岩石,在岩石的形成过程中,含矿产的岩石是矿石⑸.岩石的定义及组成:⑴.定义:地壳中的矿物按照一定的规律聚集在一起,形成岩石⑵.组成:岩石的组成的图示地质条件聚集组成标本:这些岩石在我们的生活中也能看到,比如:常见的玻璃(石英)、铺地用的大理石(大理岩)、建筑材料中的花岗岩、可以烧制的石灰岩等等。

公开课教案-《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公开课教案-《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公开课教案-《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Ⅰ)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教学设计李斌/西安高新第一中学(710065)【课程标准】本节教材相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的过程。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高中地理必修Ⅰ第二章第一节,主要由地壳的物质组成、地壳物质循环两部分构成。

两部分内容的逻辑结构是地壳的物质组成是学习地壳的物质循环的知识基础,地壳物质间的循环是通过三大类岩石及其岩浆间的相互转化过程实现的,故而地壳物质循环是地壳物质的成因。

地壳的物质组成。

这部分内容教材主要介绍“矿物”和“岩石”两大类物质,同时衍生出两种物质形式“化学元素”和“矿产”。

矿物是化学元素在岩石圈中存在的基本单元,有用矿物在自然界富集到有开采价值被称为矿产,体积较大的固态矿物集合体就是岩石,因此,化学元素、矿物、矿产、岩石之间存在着明显的逻辑关系。

按照成因,教材介绍了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岩石,所以有关三大类岩石知识的掌握,应建立在理解其成因的基础上,这样做的好处还可以帮助学习“地壳的物质循环”。

地壳的物质循环。

湘教版教材《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开篇就是“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可见这部分内容很重要。

地壳的物质循环是本课标的中心内容,自然是本节教材的重点内容。

湘教版教材介绍的地壳的物质循环过程包括三大类岩石及其岩浆之间的转化过程与推动其循环的能量转化和交换过程,重心是三大类岩石及其岩浆之间的转化过程。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地壳的物质组成,矿物与岩石的关系。

2.了解三大类岩石的成因,相互转化及地壳物质循环过程。

3.通过运用三大类岩石的转化及地壳物质循环图,提高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导入】生活导入——“A diamond is for ever.”堪称20世纪最为经典的广告语之一,最早是由全球钻石市场龙头企业戴比尔斯(DEBEERS)的广告,后经香港著名的词作家黄霑翻译成“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之后可以说红遍中国的大江南北,甚至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经济活动。

高中地理 2.1 地壳物质组成和循环教案 湘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2.1 地壳物质组成和循环教案 湘教版必修1
☆教学反思
传统的地理教学中,绝大部分自然地理的知识都是教师在上课时通过“讲授”交给学生的。本节课,教师打破了向学生直接呈现知识的做法,最大限度地扩大了学生的地理视野的同时,组织学生开展了一些活动,来让学生体验和亲历知识产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锻炼地理学习能力,提升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
2、通过“岩石相互转化和地壳物质循环”的学习,培养学生关于物质是运动变化的,而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研究地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和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1、三大类岩石的分类及成因。
2、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以及地壳物质循环。
(二)难点:
高中地理2.1地壳物质组成和循环教案湘教版必修1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节内容的概念比较多,也比较抽象,考虑到学生尚未具备相关的基础知识,采用教师讲解、引导学生实物观察、归纳比较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岩石与学生的生活关系比较密切,也容易收集到,通过对岩石及岩石中的矿物进行简单的识别以此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实践欲。
通过课堂的分组活动,引导学生观察,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地壳的物质组成,矿物与岩石的关系。
2、理解三大类岩石的成因,相互转化及地壳物质循环过程。
3、通过运用三大类岩石的转化及地壳物质循环图,提高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4、初步掌握矿物、岩石的区别与联系。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一节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一、地壳的物质组成
(一)矿物
1、概念
2、矿产

湘教版地理必修1《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word教案

湘教版地理必修1《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word教案

湘教版地理必修1《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word教案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龙海江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能够识别、描述常见的矿物的差不多存在形式,并举例说明。

2、能够识别、描述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及其代表性岩石。

3、能够运用文字、图像说明地壳的物质循环和岩浆、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之间的转化。

【学习重点、难点】1、岩石的成因类型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及其代表性岩石。

2、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学习方法】自学探究法【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二地壳的物质循环1、地质循环①概念是指和其下的之间的大规模物质循环。

②能量来源推动地质循环的能量,要紧来自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衰变产生的热能。

③产生阻碍在地质循环过程中,有一些地点岩石圈不断地产生,在另一些地点岩石圈则逐步地消逝。

与之相伴的是大地的沧桑巨变以及地壳物质形状的连续转化。

2、岩石的转化①→岩在岩浆活动过程中相伴侵入作用和喷出作用,岩浆冷却凝固而形成②差不多形成的岩石→岩在地表外力的风化、腐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③差不多形成的岩石→岩高温高压经变质作用形成④差不多形成的岩石→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地幔深处)被高温熔化(重熔再生作用)成为新的岩浆二、合作交流、释疑解难:地壳的物质循环和岩石转化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图16—1),完成下列要求:(1)图中有五条连线没有箭头,请依照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在图中画出箭头。

(2)图中序号所表示的地质作用过程分别是: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3)以上地质作用过程中,属于外力作用过程的有,属于内力作用过程的有。

(只填序号)三、巩固检测1.化学元素在岩石圈中存在的差不多单元是A.岩石 B.矿物 C.矿床 D.矿产2. 下列四种物质的组成与被组成关系正确的是A.地壳--------化学元素--------岩石---------矿物B.地壳--------矿物---------化学元素--------岩石C.化学元素--------矿物---------岩石--------地壳D.矿物---------化学元素---------地壳--------岩石3、具有层理构造的岩石是A .变质岩 B.沉积岩 C.喷出岩 D.侵入岩在家庭装修中,各种大理石(岩)已越来越被宽敞用户选用,请回答8-9题。

高中地理第一节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教案 湘教版 必修1

高中地理第一节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教案 湘教版 必修1

高中地理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教案湘教版必修1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一、课程标准●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1)标准解读本条“标准”关注的对象是自然环境组成要素之一——岩石,要求的重点落在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目的是以物质循环运动的观点看待岩石的形成和演变。

地壳是由岩石构成的,地壳内部物质可理解为岩石。

要说明地壳内部物质的循环过程,首先要了解地壳内部物质——岩石的分类,即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其次要了解每一类岩石是怎样形成的,这需涉及各种地质作用,但一般不必深入讲述三大类岩石的成因。

第三,理解三大类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之间,及其与岩浆间的相互转化。

这是本条“标准”要求的重点。

第四,从“过程”来看,需要把握转化的起点、终点,以及先后顺序,并由此过程形成“循环”的认识。

根据本条“标准”的要求,学生要能熟练阅读“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示意图”,同时能绘简单的示意图说明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

这样的示意图不仅要绘出三大类岩石及岩浆,还应反映它们之间的转化过程,如岩浆上涌侵入地下或喷出地表转化成岩浆岩,岩石在外力作用下转化成沉积岩,岩浆岩和沉积岩在压力和热力作用下转化为变质岩,各类岩石在地下深处重熔为岩浆等。

本条“标准”对地壳、岩石、地质作用等内容未作明确要求,因此,对理解地壳内部物质循环所不必要的知识最好不涉及。

但是,从人地关系主线出发,介绍岩石的形成和转化时,应联系人类对岩石的开发和利用。

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人类大规模利用的矿产资源都来源于矿物,因此,可根据条件适当介绍矿物、矿产等内容。

(2)教学重点●地壳的物质循环(3)教学目标●能说出矿物的概念、存在形态及其分类。

并能利用肉眼和简单的工具,识别一些常见的矿物。

●能说出岩石的概念,并能按照成因将岩石进行分类、列举常见的具有代表性的岩石;同时能分析说明沉积岩的两个特征。

●能解释地质循环的能量来源,并通过绘制三大类岩石转化示意图,分析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地壳的物质组成,矿物与岩石的关系。

2.了解三大类岩石的成因,相互转化及地壳物质循环过程。

3.通过运用三大类岩石的转化及地壳物质循环图,提高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4.初步掌握矿物、岩石的区别与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对不对矿物、岩石的对比,初步学会对常见岩石的识别方法。

2.通过对常见矿物和岩石的简易识别,了解矿物的基本特征,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 能力。

3.通过填绘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说明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从而提高学习能力和想像能 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探究关于地壳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提高学生地理审美情趣。

2.通过“岩石相互转化和地壳物质循环”的学习,培养学生关于物质是运动变化的,而运动 变化是有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研究地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和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1.三大类岩石的分类及成因 2.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以及地壳物质循环 (二)难点: 1.岩石的成因及其相互转化 2.地壳物质循环,包括对三类岩石转化示意图的理解以及在实践中的运用 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矿物、岩石标本 瓷板 多媒体教学软件 (二)学生准备: 从石材店中收集一些各不相同的岩石(课前布置) 、食盐晶体、小刀。

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内容的概念比较多,也比较抽象,因此要准备一些比较形象直观的岩石、矿物标本、电 子图片和相关的录像带。

岩石与学生的生活关系比较密切,也容易收集到,可能通过对岩石 及岩石中的矿物进行简单的识别以此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实践欲。

本节内容共分为两大模块: 1.地壳的物质组成;2.地壳的物质循环。

第一模块由于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操作实践,采用 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按小组重新排列座位(6-8 人一组) ,每组桌子拼接在一起,放置岩石、 矿物标本、学生收集的岩石和自带的小刀。

第二模块按照正常的座位就座。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师〗在第一章,我们从宇宙的角度了解了地球,现在让我们回到地球,站 在地球上来认识人类的唯一家园--地球。

我们知道, 地球从形成至今经历了 46 亿年,而在这漫长的时间里,其地表形态、大气环境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而这些变化是由于什么引起的呢? 〖启发学生思考回答〗 (答略) 〖教师〗引起这些变化的主要因素就是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那 么自然环境中的物质是怎样运动的?能量又是如何进行交换的呢? 〖板书〗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展示课件〗 图片:①建筑工人在盖高楼 ②农民在田地里收割水稻 ③杨利伟在太空中遨游 ④劈波斩浪的油轮 〖教师〗上面这些图片所展示的人类活动哪些是在陆地进行的?说明陆地环境 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如何? 〖启发学生思考回答〗 (答略) 〖教师〗陆地是人类的栖息之地和主要活动场所,人类自起源以来就居住、生 活在陆地环境中,与陆地环境之间发生着密切的关系,即使现在,人类在迎接 海洋时代、太空时代的到来,但陆地仍然是人类的唯一依托,人类对陆地环境 施加的影响也是最明显、最强烈。

地壳是陆地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然地 理环境中众多要素的基本载体。

那么,地壳到底由什么组成的呢? 第一节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板书) 一、地壳的物质组成(板书) 〖师生互动〗 师:在初三的化学课中,我们已经知道了,自然界中的一切物质都是由什么组 成的? 生: (化学元素) 师:我们的地壳也不例外,它是由各种化学元素组成的。

组成地壳的化学元素 共有 90 多种。

地壳中的化学元素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矿物。

(一)矿物(板书) 师:我们通过初三化学的学习已经知道,同种化学元素结合在一起我们称其为 什么? 生: (单质) 师:不同元素结合在一起的物质我们称其为什么? 生: (化合物) 。

地球上的矿物中也有元素的两种结合情况,即单质和化合物。

这说明了无论是什么矿物都具有一定的化学成份。

师:玻璃和盐的化学成分分别是什么? 生: (玻璃由二氧化硅,盐由钠和氯组成) 师:不同的化学成份形成了不同的矿物,相同的化学成份能否形成不同的矿 物? 生: (石墨和金刚石同是“C”-碳,形成了不同的矿物) 师:请同学们观察桌面上的矿物标本,思考:你通过什么方法区别这些矿物? 请各组派代表阐述本组的看法。

生: (形态、光泽、硬度、密度等)导入本章 内容导入陆地 环境与地 壳使学生从 关键词上 理解和掌 握矿物的 概念师: (总结学生回答)我们区别矿物主要从结晶形状(如块状、六棱柱、片状 等) 、透明度、颜色、光泽(金属、玻璃、油脂等) 、密度、态度和条痕等进行。

请同学们对矿物标本进行识别后,每组完成下表中任选三种矿物的属性: (解释各种物理属性的特点) 〖学生活动〗 (在指导学生活动时,教师注意随时帮助学生,要求学生分工协作) 矿物名称 石英 长石 云母 方解石 石膏 〖师生互动〗 师: (实物投影仪展示各组活动成果,进行评价) ,上面我们区别矿物的各种指 标,都是根据矿物的什么属性进行的――物理的?化学的? 生: (物理) 师: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已经大致了解了矿物的情况,请同学们将其归纳其 概念。

生:矿物是具有确定的化学成份、物理属性的单质或化合物,是化学元素在岩 石圈中存在的基本单元。

师:目前地球上确认的天然矿物已经超过了 3000 多种,是不是每种矿物都能 开采利用呢?同学们看看桌面上的岩石标本中都含有矿物,它们是不是都具有 开采价值? 生: (有的具备、有的不具备) 。

师:矿物在自然界中富集起来,具有开采价值的我们称其为矿产(板书)[注 。

意“产”指的是生产,也就是矿物富集达到生产的最低要求] 。

往往用品位表 示矿产的富集程度。

不同的矿产品位要求的是不同的,如铁矿在 30%以下一般 不开采,而铜矿在 15%以上就相当好了。

形态 透明度 颜色 光泽 密度 硬度 条痕培养学生 热爱科学 的情感和 实践操作 和分工协 作能力培养学生 归纳问题 的能力明确矿产 概念简单介绍 矿物的分 类师:自然界的物质一般都具有气、液和固态,矿物也不例外。

象煤、铁、铜、 铝等属于固态,自然界中的大部分矿物属于固态,其中数量大、分布广的是石 英。

请举出属于液态和气态的矿物。

生: (石油、水银――液态,天然气――气态) 。

师:这是从物态上进行划分的,但通常我们用的是另外的分类方法。

请同学们 导 入 岩 石 阅读 P30 页“阅读” ,回答下列矿物属于什么类型:赤铁矿、方铅矿、石英、 内容 长石。

生: (金属矿、非金属矿) 师:金属矿中又可分为哪些类型?非金属矿中,最为重要的是什么? 生: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稀有金属等。

能源类矿物和宝石类矿物。

将 学 习 的 知识与学 师:地球上的矿物有些是单独存在的,但大部分都是有几种矿物集合在一起, 生 的 生 活 相关联 这种集合体我们称其为什么呢?生:岩石。

(二)岩石(板书) 〖学生活动〗 请同学们展示自己收集的岩石,并说明在石材店里的名称,你的家里是否有岩 石,它主要用在什么方面?你了解的岩石有哪些用途? 〖师生互动〗 师:同学们已经感觉到了岩石的多种用途,但并不是所有的岩石都具备这些功 能, 这与岩石的属性有关, 而岩石的属性与其成因又是密切相关的。

根据成因, 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板书) 。

它们分别是如何形成的呢?请大 家仔细观看视频《岩石的成因》看完后每小组完成下面的表格。

〖播放录相带〗 (在播放视频时,教师给每小组发一张问题表) 名称 成因 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岩岩石成因 的内容比 较抽象, 用 直观的方 法演示, 也 可做成动 画课件演 示。

另是让 学生学会 收集和分 析归纳地 理信息。

按组发放 表是希望 学生在讨 论中完成。

特征--------代表性岩石 及用途 〖课后小结〗 (略) 1.请同学们将化学元素、矿物、矿产、岩石、地壳之间的关系填在下面的关 联图中集合体 结合 矿物富集组成2.将下列矿物与岩石的对应关系与直线连接起来 石 英 长 石 云 母 方解石石灰岩 花岗岩 3.将下面的岩石与变质后形成的变质岩用直线连接起来 石灰岩 页岩〖布置活动〗 家庭装修选择岩石的技巧或如何区别各种石材? 参考网站:/(中国石材网) 第二课时 〖学生活动〗请学生讲述家庭装修时如何选择石材 三、岩石的转化 地质循环(板书) 〖点击课件〗 三、岩石的转化 地质循环 (设计思路:构建知识的内在联系及地理事物的发展观念:三类岩石间相互转 化) 教师讲述三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及其与岩浆的关系,并用图表表示出来(多媒体 同步显示) 〖教师〗从前面所学的各类岩石的形成过程中不难看出,三大类岩石可以互相 转化,组成地壳的物质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地球内部的岩浆,在岩浆 活动过程中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

岩浆岩在地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 运、沉积作用下,形成沉积岩。

同时,这些已生成的岩石经过变质作用形成变 质岩。

而岩浆岩经过变质也可以形成变质岩, 变质岩随地壳的隆起, 突出地表, 在地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下形成沉积岩。

各类岩石在地壳深 处或地壳以下被高温熔化,又成为新的岩浆。

风化、侵蚀、搬运、沉积 岩浆岩 沉积岩 上 变 变 风化 升 熔 质 质 侵蚀 冷 融 作 作 搬运 凝 熔融 用 用 沉积 岩浆 变质岩 熔融作用 〖教师〗同学们阅读这张图,我们会发现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 的产生,这一运动变化过程就形成一个循环,不断循环下去,这就是常说的地 质循环。

〖提问〗同学们阅读课文 33 页的第四段,思考地质循环发生在哪里?其能量 是怎样转化的? 〖学生〗阅读回答 〖教师〗 在岩石圈和其下的软流层之间存在着大规模的物质循环, 即地质循环。

推动地质循环的能量, 主要来自地球内部放射物质的衰变, 放射能转化为热能, 热能再转化为推动岩石圈和软流层物质运动的机械能。

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地壳的组成物质——岩石,通过识别和分析,了解了三大类岩 石的成因和特征。

同学们要重视岩石的成因、特征。

从岩石的成因可以知道, 各类岩石并非稳固不变,而是有着相互的转化。

而各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关系、 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是这一节的重点。

我国天然装饰石材的命名方法 我国目前已探明自然界的石材品种有 1000 多种,它们被广泛用于建筑、装饰装修、雕刻、 工艺品领域。

其中已成规模的品种有大理石 400 多种,花岗石 200 多种,板石 30 多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