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法--于友西(教材整理)-精华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历史教学法(教材整理)
第一章绪论
1、简述中学历史教学法研究的对象。
答: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研究对象是中学历史教学的全过程:
1.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目的;
2.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内容;
3.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原则;
4.研究中学生在历史教学中的学习心理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5.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模式;
6.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学习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目的
①为了培养合格中学历史教师的需要
②为了提高中学历史教学的需要
③为了中学历史教师自我提高适合时代要求的需要
3、学习历史教学法的意义有哪些P12
(一)帮助学生最有效地掌握这一学科的基本内容的真谛,尽快地胜任自己的工作
(二)能帮助学习者自觉地意识到该向别人学什么,从而缩短自己成熟的过程。
4、学习历史教学法的基本要求P13
①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要重视这门课程的学习
②在学习中要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反复地联系
③要下大力气学习制作和使用直观教具的方法
④要多观摩、多揣摩
⑤要本着“诗外学诗”的精神随时学习、永远学习
第二章历史课程论
1、影响历史课程编制的因素P24
影响学校课程编制的因素:
①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具体反应在国家教育方针,教育指导思想教育制度和学校教育培养目标上
②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影响。取决于科学技术的现有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这种发展水
平
③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不同年龄段的学习需要和认知可能性不同,设置课程也不同
④民族传统文化对学校课程的影响。
⑥教育学理论对学校课程的影响。教育观念或对教育作用认识的差异,产生了不同的学校课程类型
⑦学校实际管理与操作对课程编制的影响
影响历史课程编制因素
①国家政治和政策导向。体现出国家的政治思想。
②社会对未来公民素养要求。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符合公民教育的总体需要
③历史学科发展现有状况。历史学科的研究传统,研究水平,影响到历史课程的编制。
④学生认识历史的规律和特点。
2、历史课程编制的原则P29
课程编制原则:囊括性、连贯性、可行性。
编纂历史遵循原则:
①遵循科学指导思想的原则
②符合基础教育要求
③建立在时序框架下
④全面展示历史发展
⑤促进学生认识历史
3、历史课程设计的模式P30
(一)学科中心设计模式,这种模式是以学科作为课程设计的中心,课程是以学科作为编制的基本依据。(二)学习者中心设计模式,这种模式是以学习者的学习与发展作为课程设计的取向,以学习者的动机作为编制课程的基础
(三)问题中心设计模式。这种模式是以社会问题为中心,以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探究和解决作为编制课程的出发点。
4、以学科为中心的学校历史课程的主要类型P32
以学科为中心的学校历史课程,设计方案类型:通史式、主题式、课题式的历史课程
5、中学历史课程的类型P34
①初中历史课程与高中历史课程
②历史学科课程与社会综合课程
③历史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6、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P46
①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
成为学习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②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本科学位、科目众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并设置综合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
发展要求,体现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③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化社会和科
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学习必备基础知识和技能
④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
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交流合作的能力。
⑤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⑥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
适应性。
7、新历史课程改革的特点P49
①进一步明确课程的定位。突出中学历史教育的基础性普及型发展性的性质,明确中学历史课程是基础
教育的范畴。提升学生历史意识文化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②全面阐释课程目标。心课程提出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对中学历史教育进行了
全新的诠释。
③适合中学生认知水平。
④精选历史教学内容。
⑤构建新的历史教学知识体系。力图将中学课程的教学内容编写为中学历史学习体系。避免教学内容上的
成人化和专业化倾向。
⑥初高中历史课程的区别与衔接。
⑦转变学生的历史学习方式。动手动脑,注重学生能力发展。
第三章历史教育目标伦
1、史学价值与社会功能的宗旨:
1.探寻历史发展规律,深刻把握历史认清国情为社会发展提供可靠依据
2.史学具有资治、借鉴、垂训、治乱兴衰的功能
3.史学与生俱来的鼓舞教育作用,能振奋民族精神,陶冶民族情操。
4.史学能帮助人们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人们的实践活动提供历史经验
5.吸纳消化古今优秀文化,增加知识
2、历史学科教育功能:文化功能、政治、经济、促进学生多方面协调发展的功能
3、历史课程功能转变:
1、“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提出:学生得发展是适应社会需要的全体学生的发展,不是部分学生的发展;只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而不是智力发展。学生个性发展,而不是一个模式发展,学生在可持续发展基础上终身发展。
2、历史课程功能转变:
①历史课程从强调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历史教育的社会本位,转向社会发展需要个人发展的辩证统一
②历史课程从注重“专业知识”转向“通识知识”。
③历史课程从关注历史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转向关注学生的发展性要求
4、历史学科教育目标的依据:
1.中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2.社会发展的需求
3.学生发展需要和社会发展需求的辩证统一
4.历史学特有的价值及其教育功能的发挥
5、历史教育目标的实质:
中学历史教育目标的实质是通过中学历史课程力图促进中学生在其主动发展中最终达到的国家所期望的要求和水准。四个要点:一是时限。二是强调学生的主动发展。三是学生在每一个学段的发展状态与最终的发展水平。四是国家的期望,即符合一定的社会需求。
6、学习历史基本要求:
1、历史基础知识。
2、历史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7、21世纪中学历史教育目标的特点:
1.积极吸纳当代建构主义的理论思想和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徕构建目标体系。
2.对以往的中学历史教育目标的继承发展和创新
3.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
8、以学生发展为本表现:
1.从学生学习历史的全过程学生人格发展的视角确立
2.目标确立的全面性,从健全人格发展的需要出发。
3.目标具有针对性,对时代需求和教育实际,强调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