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必背课文

合集下载

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课文详解:断魂枪

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课文详解:断魂枪
《课文讲解》
一,本文主旨
1840 年鸦片战争,帝国主义用钢枪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伴随着政治经 济压迫,西方的物质文明涌进了中国。中国传统的文化被西方物质文明所代
替。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作品描写一个老拳师在社会急剧变化中既认识到大 势已去,对自己的生活方式有所调整,又在内心深处,背负着因袭的重担, 于是只能用温旧梦来慰藉自己的痛苦的心灵,以不传断魂枪作为与时代抗衡 的一种手段。
落伍孤寂,保守固执是他的主要性格特征。
王三胜,孙老者的性格特征。
王三胜;粗俗浅薄,争强好胜;
孙老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着进取,爽快利落。
小说主人公是沙子龙,王三胜,孙老者的性格对沙子龙性格起了鲜明对照 的,反衬的作用。
通过肖像,语言,动作刻画人物形象的白描手法。
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时主要采用白描手法。
这段运用画面描写,剪影勾勒的手法。
长按二维码关注即可获得成考报名
个比喻,赋予人物动感,活力,对丰满人物形象起了很大作用。
《重点段落简析》
文章结尾“夜静人稀,——又微微一笑,不传,不传!”
这段的意思及意义。作品结尾,交代了结局。沙子龙已被人们遗忘,然而 他仍像从前一样,既沉湎于往日的旧梦,又报定不传的宗旨。他的复杂心态, 再次展现,强化了主题。
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课文详解:断魂枪
《断魂枪》(重点课文)
《作家作品》
老舍本名舒庆春。现代小说家,戏剧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 堂》《月牙》,《我这一辈子》等等。解放后,创作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等。擅长描写北京底层平民生活,作品具有浓郁的京味,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
如对孙老者,王三胜的肖像描写;对人物的语言描写。

《大学语文》课文知识点汇总

《大学语文》课文知识点汇总

《大学语文》(专升本)重要知识点汇集第一课天之道1.老子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哲学家;主要主张2.《道德经》的地位、篇章结构。

3. 本文出自《道德经·第七十七章》4.背诵、默写全文5.主题思想6.全文论证方法:归纳推理论证第二课季氏将伐颛臾一、文学常识1.孔子的地位、思想及其主张2.《论语》的体裁、内容、作者3.本文的体裁:驳论文二、论证方法:1.全文论证方法:驳论点2.陈力就列,不能者止——演绎论证3.危而不持,颠而不扶——类比论证4.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类比论证三、修辞手法:1.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双重比喻)2.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比喻)3. “何以伐为?”、“则将焉用彼相矣?”、“是谁之过与?”(三处反诘)四、成语演化:1.既来之,则安之2.分崩离析3.祸起萧墙4.开柙出虎5.季孙之忧6.大动干戈7.陈力就列,不能者止五、重点字词1.过:动词,责备2.与:语助词六、通假字1.来:通“徕”,招徕,使归顺七、特殊句式何以伐为?——以何伐为?(倒装句)八、重点字词1.是:例句出处释义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正确,与“非”相对是社稷之臣,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判断词,是2.疾:例句出处释义君有疾在腠理,不治恐将深《扁鹊见蔡桓公》病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厌恶、痛恨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触龙说赵太后》快、急速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西门豹治邺》疾苦、痛苦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强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史记·孙膑传》妒忌3.止:例句出处释义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季氏将伐颛臾》停止河曲智叟笑止之曰《愚公移山》禁止、阻止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只是、仅仅4.见:例句出处释义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木兰诗》看见曹刿请见《曹刿论战》召见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伐颛臾》拜见、偈见秦诚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表被动,相当于“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xiàn,出现谡大笑曰:“汝真女子之见!”《失街亭》见解、见识5.过:例句出处释义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走过、经过过犹不及《论语·先进》超过以其境为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过分、过于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错误、过失(名)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责备且尔言过矣《季氏将伐颛臾》错(形)故尝与过宋将军《大铁椎传》拜访、访问第三课《国人之于国也》一、文学常识1.孟子的主张、地位2.《孟子》作品的作者、特点3.孟子散文的特点二、论证方法1.类比论证:五十步笑百步2.对比论证: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三、修辞手法1.五亩之宅……百亩之田(排比)2.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大学语文课文(选修)

大学语文课文(选修)

⼤学语⽂课⽂(选修)《⼤学语⽂》2012年6⽉⽬录⼀、诗经·卫风·氓⼆、诗经·卫风·采薇三、⽼⼦?第⼋章·上善若⽔四、⽼⼦·第⼆⼗⼆章·曲则全五、汉乐府·饮马长城窟⾏六、汉乐府·东门⾏七、短歌⾏⼋、鲛⼈泣珠九、菩萨蛮·⼩⼭重叠⾦明灭⼗、商⼭早⾏⼗⼀、⽆题⼗⼆、隋宫⼗三、遣悲怀·其⼆⼗四、离思五⾸·其四⼗五、春江花⽉夜⼗六、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七、谒⾦门·风乍起⼗⼋、菩萨蛮·枕前发尽千般愿⼗九、忆故⼈·烛影摇红向夜阑⼆⼗、蝶恋花·⼩⾬初晴回晚照⼆⼗⼀、青⽟案·凌波不过横塘路⼆⼗⼆、临江仙·梦后楼台⾼锁⼆⼗三、虞美⼈·听⾬⼆⼗四、⼀剪梅·⾈过吴江⼆⼗五、临安春⾬初霁⼆⼗六、双调夜⾏船·秋思⼆⼗七、牡丹亭·游园⼆⼗⼋、蝶恋花·⾟苦最怜天上⽉⼆⼗九、长相思·⼭⼀程三⼗、⽔调歌头·今⽇⾮昨⽇诗经⼆⾸(西周⾄春秋)⼀、《诗经·卫风·氓》氓(méng)之蚩(chī)蚩,抱布贸丝。

匪(fēi)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涉淇,⾄于顿丘。

匪我愆(qiān)期,⼦⽆良媒。

将(qi āng)⼦⽆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guǐ)垣(yuán),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

尔⼘尔筮(shì),体⽆咎(jiù)⾔。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xū)嗟(jiē)鸠(jiū)兮,⽆⾷桑葚!于嗟⼥兮,⽆与⼠耽!⼠之耽兮,犹可说(tuō)也。

⼥之耽兮,不可说也!桑之落矣,其黄⽽陨。

⾃我徂(cú)尔,三岁⾷贫。

淇⽔汤(sh āng)汤,渐(jiān)车帷裳(cháng)。

大学语文课文及译文

大学语文课文及译文

樊迟仲弓问仁《论语》原文:仲弓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仲弓问仁。

孔子说:“出门时要象会见贵宾一样庄重,建工程时要象举行盛大祭典一样严肃。

自己不愿做的,不要强加于人。

同事中相处融洽,亲属中和睦友爱。

”仲弓说:“我虽不才,愿照此办理。

”原文: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问智,子曰:“知人。

”樊迟未达。

子曰:“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

”樊迟退,见子夏曰:“向也吾见于夫子而问智,子曰:‘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

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译文:樊迟问仁,孔子说:“对人慈爱。

”问智,孔子说:“对人了解。

”樊迟不理解。

孔子说:“以正压邪,能使邪者正。

”樊迟退出来,见子夏说:“刚才我见到老师,问什么是智,老师说:‘以正压邪,能使邪者正’,是什么意思?”子夏说:“这话很深刻!舜管理天下,从群众中选拔人才,选了皋陶,邪恶之徒从此销声匿迹。

汤管理天下,从群众中选拔人才,选了伊尹,不法之徒从此无影无踪。

冯谖客孟尝君原文: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

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

”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

”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

”左右以告。

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鱼客。

”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

”左右皆笑之,以告。

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

”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

”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

孟尝君闻:“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

”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

于是冯谖不复歌。

后孟尝君出记,闻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乎?”冯谖署曰:“能。

语文选修上册必背课文

语文选修上册必背课文

语文选修上册必背课文一、古诗词部分。

-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 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

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

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

死而不亡者寿。

-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

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大学语文》课文重点

《大学语文》课文重点

《寡人之于国也》《作家作品》孟子:(1)名轲,字子舆。

战国时人。

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

(2)主张施仁政,行王道。

倡导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3)其散文善用“欲擒故纵,引君入彀”的论辩方法。

《主旨》文章体现了孟子的王道思想,并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战国时代社会的不平等。

《学习要点与难点》1.孟子王道政治的内容。

(1)反对霸道,推行仁政,反对战争,发展生产。

(2)使人民养生丧死无遗憾,再施以礼义道德教育。

2.本文论述的线索以“民不加多”“民如何加多”为线索。

3.本文的内容结构。

本文分为三大部分。

(1)梁惠王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

(2)孟子先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揭示梁惠王做法实际上与邻国没有本质的区别。

(3)阐述了使民加多的初步措施,根本措施,及应该持有的正确态度。

4.孟子实行王道的措施(1)初步措施:“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2)根本措施:“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申之以孝悌之义”。

5.善用比喻。

(1)“五十步笑百步”比喻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与邻国没有本质区别;(2)用拿刀杀人,说“不是我杀的,是刀杀的”比喻不顾百姓的死活,把“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的谬论。

6.排比句(1)“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2)“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7.抑扬兼施,循循善诱的说理风格先是用“五十步笑百步”的例子,批评梁惠王治理国家与邻国没有本质区别。

这是“抑”,然后又提出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这是“扬”;先批评梁惠王不顾人民死活的做法,又指出只要不怪罪年成,就可以称王天下。

8.本文采用的论证方法。

主要采用演绎法。

《秋水》《作家作品》庄子战国时人,老子后道家主要代表,与老子并称“老庄”;主张顺应自然,提倡无为而无不为;文章想象丰富,善用寓言。

《主旨》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为都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因而是十分有限的。

大学语文课文(60篇)

大学语文课文(60篇)

大学语文课文(60篇)大学语文课程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课程之一。

在这门课程中,学生需要通过阅读各种不同类型的文本,提高对语言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60篇经典的大学语文课文,每篇课文所代表的文体和主题。

1. 散文《茶经》—议论文,主题:茶文化的魅力与价值2. 诗歌《将进酒》—散文诗,主题:人生饮酒的豪情与哲理3. 散文《岳阳楼记》—游记,主题:岳阳楼的壮丽景色与历史背景4. 小说《红楼梦》—经典小说,主题:贾宝玉的成长与命运5. 诗歌《登鹳雀楼》—古体诗,主题:登高远眺的壮丽景色与深意6. 散文《赠汪伦》—人物描写文,主题:对好友汪伦的思念与赞美7. 诗集《唐诗三百首》—唐诗精选,主题:唐代文化与诗歌创作8. 散文《走向成功的人生》—励志散文,主题:追求成功的心态与方法9. 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冒险小说,主题: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应对与适应10. 诗歌《独在异乡为异客》—五言绝句,主题:离乡背井的孤寂与思乡之情11. 散文《红豆生南国》—描写自然文,主题:南国风光与红豆的浓情美景12. 诗歌《静夜思》—七言绝句,主题:月夜思念与寂静的思绪13. 散文《荷塘月色》—描写自然文,主题:荷花与月光交相辉映的美丽情景14. 小说《骆驼祥子》—现实主义小说,主题:贫困青年祥子的生活奋斗与悲剧命运15. 诗集《宋词三百首》—宋词精选,主题:宋代文化与词人的爱情抒发16. 散文《记承玺洞窟》—游记,主题:承玺洞窟的艺术价值与文化底蕴17. 诗歌《雨巷》—古体诗,主题:雨巷中的孤独与乡愁18. 散文《在那遥远的地方》—游记,主题: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与文化差异19. 小说《1984》—科幻小说,主题:官方威权与个人自由意志的冲突20. 诗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长诗,主题:冶炼工人的困境与成长故事21. 散文《致橡树》—私人书信,主题:爱情的甜蜜与伤痛22. 诗歌《黄河颂》—长诗,主题:黄河的壮丽与人民的英勇情怀23. 散文《母亲》—记叙文,主题:母爱的伟大与无私奉献24. 小说《傲慢与偏见》—社交小说,主题:爱情与婚姻的误会与积极解决25. 诗集《诗经》—古代诗集,主题:古代文化与诗人的感情寄托26. 散文《日本杂谈》—游记,主题:日本的自然风光与文化习俗27. 诗歌《枫桥夜泊》—七言绝句,主题:夜晚船泊枫桥的幽静与浪漫28. 散文《人生若只如初见》—随笔,主题:初见与深情的人生感慨29. 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现代小说,主题:追求梦想与财富的华丽与虚幻30. 诗歌《登高》—古体诗,主题:登高远眺的壮丽景色与人生思考31. 散文《让人心动的永远是不可及》—思辨散文,主题:追求完美与现实的差距32. 诗歌《水调歌头》—杂剧词,主题:爱情的欢乐与迷茫33. 散文《神秘的西藏》—游记,主题:西藏的圣洁与神秘之美34. 小说《平凡的世界》—现实主义小说,主题:中国农村的社会变迁与人性的展现35. 诗集《唐诗选》—唐诗精选,主题:唐代文化与诗人的人生触动36. 散文《漓江风光》—游记,主题:漓江的水乡风景与文化传承37. 诗歌《将军令》—七律,主题:战火中壮士的忠诚与荣耀38. 散文《人生如戏》—叙事散文,主题:人生的喜怒哀乐与真实情感39. 小说《白鹿原》—现实主义小说,主题:白鹿原的家族恩怨与历史变迁40. 诗歌《赋得古原草送别》—词,主题:离别的伤感与回忆之美41. 散文《旅程》—游记,主题:旅行中的心灵历险与人生体悟42. 诗歌《月夜》—五言绝句,主题:月夜的宁静与思念之情43. 散文《绿》—环境散文,主题:绿色环保与自然生态的重要性44. 小说《小王子》—幻想小说,主题:童心与人性的纯真与深思45. 诗集《全唐诗》—唐诗总集,主题:唐代文化与诗人的社会观察46. 散文《川西高原之旅》—游记,主题:川西高原的广袤美景与民族文化47. 诗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立场诗,主题:感叹时光流转与亲情传承48. 散文《温暖的人间》—社会散文,主题:关爱他人与传递温暖的力量49. 小说《围城》—现实主义小说,主题:城市中人们的焦虑与困境50. 诗歌《晚春》—古体诗,主题:春天的丰硕与自然的奇妙51. 散文《黄山之旅》—游记,主题:黄山的壮美与云海奇观52. 诗歌《明月几时有》—七言绝句,主题:月亮的幽静与恒久的爱意53. 散文《我的母校》—回忆散文,主题:对母校的热爱与感恩之情54. 小说《人间失格》—自传体小说,主题:内心的自我反省与精神困顿55. 诗集《清平乐》—清代诗集,主题:清代文化与诗人的江南情怀56. 散文《阳朔记》—游记,主题:阳朔的神秘山水与民俗风情57. 诗歌《春夜喜雨》—七言绝句,主题:春夜雨水的清新与喜悦58. 散文《岁月静好》—叙述散文,主题:岁月流逝与生活点滴的美好59. 小说《三体》—科幻小说,主题:人类与外星文明的交锋与命运60. 诗歌《情人》—赞美诗,主题:爱情的甜蜜与浪漫以上就是60篇经典的大学语文课文,涵盖了多种文体和主题,希望这些课文能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和欣赏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之处。

大学语文语文知识点大全

大学语文语文知识点大全

大学语文语文知识点大全大学语文语文综合知识点一、知识要点总括基本知识要点1、《秋夜》,作者鲁迅,现当代最的小说家、散文家之一。

这是一篇写人散文,其总体特点是通过秋夜在后园和室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来抒情写人、还多次运用象征手法。

2、《哭小弟》,作者宗法,当代女作家。

文章开头所用的叙述方式是倒叙。

文章的总体特点是抒情、叙事、写人相融合。

3、《都江堰》,作者余秋雨,当代艺术理论家,散文家。

这是一篇游记,具有较强的思辩色彩,文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

4、《我与地坛》,作者史铁生,当代作家。

这是一篇记事散文,通过行动描写、心理描写和侧面烘托三种方式来表现母爱。

文章写母爱,却落笔地坛,这实质上是一种象征性类比。

5、《毛伶传》,作者侯方域,字朝宗,明末清初的文人。

这是一篇人物传记,采用倒叙方式,使文章富于戏剧性的起落变化。

二、单元内容概要记叙文是一种记载和叙述事件由来,描绘事物和人物情景状态的文章。

它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传记、游记、小说、童话、寓言及记叙性的散文等文体。

学习记叙文单元,应当熟识四种叙述方式,熟知人物描写的五种具体方法,了解环境描写的两个方面,掌握记叙文的两种主要抒情方式。

常用的叙述方式有以下五种:1、叙事记叙文的叙事要用叙述这种表达方式。

叙述应具备记叙文六要素:时间。

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并用一定的人称、以一定的线索,采取某一种叙述方式。

(1)叙述人称。

主要有第一人称,如《哭小弟》、《我与地坛》等文章。

(2)有的以“题眼”为线索,如《哭小弟》,全文围绕“哭”字着笔。

(3)叙述方式。

有顺叙、倒叙(如《哭小弟》)、插叙、分叙(也叫平叙)。

2、写人写人主要有五种描写方法:外貌描写(即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即对话描写)、行动描写(即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3、写景景物描写,是对于人物活动或事件展开的特定背景的描写。

景物描写可分为两种: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

前者为时代特征的背景描写,后者则侧重于自然界各种景物的描写。

大学语文期末部分重点篇目复习整理

大学语文期末部分重点篇目复习整理

樊迟、仲弓问仁(《论语》)译文:仲弓问怎样做才是仁。

孔子说:“出门办事如同去接待贵宾,使唤百姓如同去进行重大的祭祀,(都要认真严肃。

)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做到在诸侯的朝廷上没人怨恨(自己);在卿大夫的封地里也没人怨恨(自己)。

”仲弓说:“我虽然笨,也要照您的话去做。

”樊迟问什么是仁。

孔子说:“爱人。

”樊迟问什么是智,孔子说:“了解人。

”樊迟还不明白。

孔子说:“选拔正直的人,罢黜邪恶的人,这样就能使邪者归正。

”樊迟退出来,见到子夏说:“刚才我见到老师,问他什么是智,他说‘选拔正直的人,罢黜邪恶的人,这样就能使邪者归正。

这是什么意思?”子夏说:“这话说得多么深刻呀!舜有天下,在众人中逃选人才,把皋陶选拔出来,不仁的人就被疏远了。

汤有了天下,在众人中挑选人才,把伊尹选拔出来,不仁的人就被疏远了。

”樊迟问怎样才是仁。

孔子说:“平常在家规规矩矩,办事严肃认真,待人忠心诚意。

即使到了夷狄之地,也不可背弃。

”评析:这里是孔子对他的学生仲弓论说“仁”的一段话。

他谈到了“仁”的两个内容。

一是要他的学生事君使民都要严肃认真,二是要宽以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只有做到了这两点,就向仁德迈进了一大步。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成为后世遵奉的信条。

本章谈了两个问题,一是仁,二是智。

关于仁,说是“爱人”,包含有古代的人文主义精神,把仁作为他全部学说的对象和中心。

著名学者张岂之认为儒学即仁学,仁是人的发现。

关于智,孔子认为是要了解人,选拔贤才,罢黜邪才。

历史表明,做到这一点并不易。

这里孔子对“仁”的解释,是以“恭”、“敬”、“忠”三个德目为基本内涵。

在家恭敬有礼,就是要符合孝悌的道德要求;办事严肃谨慎,就是要符合“礼”的要求;待人忠厚诚实显示出仁德的本色。

思考与练习:一、简述孔子仁学思想的主要内涵。

“仁”的思想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从本文所辑录的内容来看,“仁”体现了人与人之间彼此相爱的伦理关系——“爱人”。

大学语文必背课文

大学语文必背课文

《大学语文》教材必背课文杨建波主编(第三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诗经.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老子》四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

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小国寡民。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论语四则》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学而》)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

子帅以政,孰敢不正,”(《颜渊》)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长恨歌白居易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大学语文课文

大学语文课文
2月26日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八声甘州
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月5日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大学语文11篇背诵-小语版

大学语文11篇背诵-小语版

11篇背诵的课文1. 诗经. 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2. 将进酒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3.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4. 新婚别杜甫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

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

结发为君妻,席不暖君床。

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

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

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

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

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

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

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

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

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

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5.登高作者: 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6. 李商隐诗《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赏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7. 浪淘沙作者: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大学语文第一学期考试复习主要课文内容提要

大学语文第一学期考试复习主要课文内容提要

大学语文第一学期考试复习主要课文内容提要(一)《诗经》与《楚辞》1.《诗经·小雅·采薇》(1)战争题材。

《小雅·采薇》是一首征战诗。

是离家远征的士兵归途中的咏叹,表现了对战争的复杂情感和矛盾的心理。

(2)试分析《小雅·采薇》三段的内容表现层次。

第一段为前三章,描写士兵的征战之苦和他们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第段为四、五两章,写艰苦而紧张的军旅生活,同时也表现勇于征战的豪迈情感。

第三段为第六章,表达士兵归家途中的复杂心境。

(3)末章的艺术特色。

A写景抒情巧妙地结合,表现士兵离家远征的忧伤和有幸归来的喜悦,融借景抒情。

B在情景结合上,运用艺术上对立统一原则,如清代学者王夫之所说:“以乐景写乐,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收到了奇特的艺术效果。

2.《楚辞·离骚》(节选)(1)屈原的代表作。

《楚辞》一书收录了屈原的作品25篇,包括《离骚》、《九歌》(11篇)、《天问》、《九章》(9篇)、《远游》、《卜居》和《渔父》。

(2)“离骚”的含义。

A遭受忧患的意思;B离别的忧愁;C楚国歌曲《劳商》,意思就是“牢骚”:各家之说不尽相同,但“离骚”二字表现屈原在被楚怀王放逐以后,内心极度忧愤的情感,则是历来比较一致的看法。

(3)《离骚》的主要内容。

A表现屈原与楚国黑暗腐朽政治势力的激烈矛盾冲突;·B表现了屈原不愿同黑暗腐朽势力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抒发了对黑暗腐朽政治的愤慨,以及为家国效力而不得的悲痛以及自己遭遇不公的哀怨之情;C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忠于君王、热爱祖国的坚贞高洁的抒情主人公形象(4)试分析《离骚》的艺术特征。

A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B比兴象征手法;C结构宏伟严密;D创造一种新诗体。

(5)《离骚》的比兴艺术手法。

3.张若虚《春江花月夜》(1)张若虚及其作品。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赋予了乐府旧题以新的内涵,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A形式上改过去此题的五言为七言,变短章为长篇歌行;B在内容上写春江月夜美景,写宇宙与人生之哲理和游子思妇离别相思之情,完全消除了宫体诗的“猎艳”趣味;C体现出净美纯洁的格调。

浙江专升本21篇必背课文电子稿

浙江专升本21篇必背课文电子稿

1.《季氏将伐颛臾》《论语》《季氏将伐颛臾》是选自《论语》中的一篇散文,文中记述了孔子和冉有的一场对话,集中讨论鲁国贵族季氏企图发动战争,攻打小国颛臾的问题,明确表达孔子反对武力征伐,主张“仁者爱人”的思想。

全文虽由对话构成,但语言流畅,富于变化,有浓厚的论辩色彩。

2.《上善若水》《老子》第八章上善若水出自《道德经》第八章。

这一章以自然界的水来喻人、教人。

老子首先用水性来比喻有高尚品德者的人格,认为他们的品格像水那样,一是柔,二是停留在卑下的地方,三是滋润万物而不与争。

最完善的人格也应该具有这种心态与行为,不但做有利于众人的事情而不与争,而且还愿意去众人不愿去的卑下的地方,愿意做别人不愿做的事情。

他可以忍辱负重,任劳任怨,能尽其所能地贡献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别人,而不会与别人争功争名争利,这就是老子“善利万物而不争”的著名思想。

3.《郑伯克段于鄢》《左传》本篇记述了春秋时期,郑庄公和他的弟弟共叔段、母亲姜氏之间权利斗争的故事。

这一时期,周王室逐渐衰微,各诸侯国之间开始了互相兼并的战争,各国内部统治者之间争夺权势的斗争也加剧起来。

为了争夺王位,骨肉至亲成为殊死仇敌。

4.《谏逐客书》李斯《谏逐客书》是李斯的一篇优秀古代公文,是应用写作法定公文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这里的“书”不是书信,而是上书、奏章,为古代臣子向君主陈述政见的一种文体,是一种臣子向帝王逐条分析事理的公文名称,与表性质类似。

5.《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是浙江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大纲中要求背诵的重点课文,在往年的专升本考试中这篇课文的出题模式一般为——考查字词解释与词性,考查该文的文体,考察文中对比描写的句子,考察种树者与掌政者的形象等等。

6.《前赤壁赋》苏轼《前赤壁赋》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所作的赋。

此赋记叙了作者与朋友们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以作者的主观感受为线索,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畅,到怀古伤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脱的达观。

《大学语文》课文知识点汇总

《大学语文》课文知识点汇总

《大学语文》课文知识点汇总大学语文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的教学内容丰富多样。

在学习大学语文课文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并掌握其中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大学语文》课文的知识点进行汇总,帮助读者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该课程。

一、《大学语文》课文的主题与思想《大学语文》课文涵盖了丰富多样的主题和思想。

它们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深刻的哲理思考以及对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揭示,引导我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传达着作者对社会、人性和生活的认知与思考。

例如,在《骆驼祥子》一文中,主题是对贫困与社会不公的探讨。

通过祥子曲折动人的命运,揭示了社会底层人群的生活困境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这篇课文引导我们思考贫困与社会公平的问题,提醒人们关注社会弱势群体。

二、《大学语文》课文的语言特点《大学语文》课文不仅内容丰富,语言表达也具有独特的特点。

它们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文学技巧,使得文章更具吸引力和艺术性。

首先,课文中常常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使文章形象、生动。

例如,《呐喊》一文中,作者毕淑敏以“熊熊燃烧的篝火”比喻革命烈火,形象地表达了对旧社会的激烈批判和对新社会的向往。

其次,课文中的描写也非常细腻入微,用词精准。

例如,在《荷塘月色》中,作者朱自清通过细腻描写雨后荷塘的月色,表达了思乡之情和对家乡美好的回忆。

这种描写方式使课文更具艺术感,读来令人陶醉。

三、《大学语文》课文的文化内涵《大学语文》课文还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让我们不仅了解语言文学本身,还能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论语》是一部经典的文化遗产,也是《大学语文》的重要课文之一。

通过学习《论语》,我们可以了解到孔子的思想,领悟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君子和而不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原则,对我们的道德修养和人际关系的处理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此外,在《岳阳楼记》中,作者范仲淹对中国文化的传统美德进行了赞颂。

他说:“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这句话表达了对儒家传统美德的崇尚和继承,以及对社会风俗的希望和期望。

大学语文课文(60篇)

大学语文课文(60篇)

季氏将伐颛臾季氏将伐颛臾。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zhuān)臾(yú)。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xiàng)矣?且尔言过矣,虎兕(sì)出于柙(xiá),龟玉毁于椟(dú)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寡人之於国也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殍而不知发。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2018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60篇课文)+课文详解

2018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60篇课文)+课文详解

2018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60篇课文)+课文详解*第一课季氏将伐颛臾《论语》*第二课寡人之于国也《孟子》*第三课秋水(节选)《庄子》第四课大同*第五课谏逐客书第六课陈情表*第七课五代史伶官传序第八课答司马谏议书*第九课论毅力-梁启超*第十课灯下漫笔第十一课谈时间*第十二课论快乐第十三课选择与安排第十四课论学问*第十五课郑伯克段于鄢第十六课冯谖客孟尝君*第十七课李将军列传*第十八课张中丞传后叙*第十九课种树郭橐驼传第二十课报刘一丈书第二十一课马伶传第二十二课往事(一之十四)第二十三课背影第二十四课故都的秋*第二十五课香市*第二十六课爱尔克的灯光第二十七课箱子岩*第二十八氓第二十九课国殇*第三十课陌上桑*第三十一课短歌行(其一)*第三十二课饮酒(其五)第三十三课从军行(其四)*第三十四课山居秋暝*第三十五课行路难*第三十六课蜀相第三十七课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第三十八课杜陵叟第三十九课无题*第四十课关山月*第四十一课炉中煤*第四十二课发现第四十三课再别康桥*第四十四课我爱这土地第四十五课门槛*第四十六课虞美人第四十七课八声甘州*第四十八课水调歌头第四十九课声声慢*第五十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第五十一课天净沙·秋思*第五十二课前赤壁赋*第五十三课宝玉挨打*第五十四课风波*第五十五课断魂枪*第五十六课米龙老爹第五十七课苦恼*第五十八课麦琪的礼物第五十九课长亭送别第六十课日出2018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课文详解(一)《季氏将伐颛臾》1、作家作品:(1)《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体现儒家思想的主要著作。

(2)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3)孔子思想核心是“仁”。

具体来说,他提倡a.“仁者爱人”、b.“克己复礼”;在教育方面,他主张c.“有教无类”、d.“因材施教”。

2、课文要点:(1)文章体裁:这是一篇以对话形式展开驳论的记言散文。

选择性必修一上册语文背诵课文

选择性必修一上册语文背诵课文

选择性必修一上册语文背诵课文
1、《论语十二则》,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语录体散文,内容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2、《大学之道》,出自《礼记》,大学之道指:穷理、正心、修身、治人的根本原则。

3、《老子》四章,老子,春秋时期楚国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古代哲学家,思想家。

4、《五十之瓠》庄子,战国中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5、《兼爱》墨子,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思想家,教育家。

6、《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7、《将进酒》,李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语文》教材必背课文杨建波主编(第三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
诗经.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老子》四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

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小国寡民。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论语四则》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学而》)
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

子帅以政,孰敢不正,”(《颜渊》)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
乎,”(《学而》)
长恨歌
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
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展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到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回,珠箔银屏逦迤开。

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摇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清风摇情满江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