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文化对我国文学的影响
古代中国宗教的文化价值及其影响
古代中国宗教的文化价值及其影响古代中国宗教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历史、艺术、文学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价值体系。
本文就古代中国宗教的文化价值及其影响展开探讨。
一、道教的文化价值及其影响道教是中国的一种宗教信仰,它强调个体的自我实现和心灵升华。
道教教义也与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合拍,被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道教在文化上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道教的思想启迪了中国文化道教思想中的“道”一词被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重要的概念之一,它具有指引作用和哲学深度。
道教让人学会如何做人、如何生活、如何思考,为中国文化作出了重大贡献。
2、道教为中国文化注入了精神力量道教注重人的自我修养和内在升华,并强调“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为中国文化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这种精神力量表现在中国文化艺术、哲学等各个方面,为中国文化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3、道教对当代社会的影响人们常说“道家思想是中国的精神源头”,这也说明了道教在当代社会的重要性。
尤其是在当代社会推崇“回归自然”的思潮越来越强烈的情况下,道家思想更是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二、佛教的文化价值及其影响佛教是中国五大宗教之一,其思想与中国文化融合深入,传统文化都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影响。
佛教在文化上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佛教为中国带来了全新的思想体系佛教的教义强调了人生苦难和人生的意义,使中国人们开始重新思考人类的意义和人生的真谛。
佛教所表达出的“离苦得乐”的理念、涅槃的境界也为中国传统文化带来了全新的思想体系。
2、佛教对中国文学创作的影响佛教思想风靡于唐朝时期,具有民众基础,也是当时文学创作的重要源泉。
在唐朝文学史上,佛教诗歌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占据了很不可忽视的地位。
3、佛教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佛教崇尚平和、宽容、慈悲、缘起、禅定,这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和谐建设等方面都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同时,佛教也为中国社会制度和民俗传统注入了重要的文化因素。
文学作品中的宗教
文学作品中的宗教文化探究宗教是人类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与文学作品之间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从古代传说故事到现代小说,宗教在文学作品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这篇文章将从多个角度探究文学作品中的宗教文化。
一、宗教视角下的文学创作很多文学作品都来源于宗教故事和传统,如《圣经》、《古兰经》、《金刚经》等。
宗教作为一种文化传统,渗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文学创作的重要源头。
通过对宗教文化的探究和借鉴,文学作品得以传递深刻的思想内涵,突出环境、角色、情节的内在关联和情感体验,增强了读者对文学作品的认同感和共鸣度。
例如,英国作家约瑟夫·康拉德的小说《黑暗之心》以非洲作为背景,通过主人公马龙卡特的经历,揭示了人性的黑暗和残酷,蕴含着宗教、人文、哲学的寓意。
而康震雨所著的《择天记》则借鉴了佛教、道教和古代中国神话的元素,构建出一个未来世界的想象,讲述了一个少年从自闭到走向强大之路的成长之路。
二、宗教与文学的交叉影响文学作品也是一种向社会传达宗教文化的媒介。
通过尊重和重视宗教文化的传承,文学作品在宗教传统和文化环境中寻找灵感,从而提高了作品的文学价值和美学品位,同时也促进了受众对于宗教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神话、传说、诗歌、小说、影视等各种文艺作品都涉及着宗教元素,它们都成为推动人们理解宗教文化的载体。
比如古希腊神话、北欧神话、埃及神话等在全人类文化中扮演着极具意义的地位,当它们成为文学作品的一部分时,便能通过文学的表达方式来丰富它们的文化内涵。
三、宗教与文学的相互影响在众多文学题材中,宗教背景的作品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反思。
宗教文化在文学作品中的呈现,常常触动了读者的内心和信仰,给他们带来深刻的思想启迪和体验。
著名的美国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的小说《丧钟为谁而鸣》以西班牙内战作为背景,通过美国志愿者裴瑞汉的经历,探讨了人性、勇气、爱情、自由等多重主题。
其中宗教元素贯穿全书,对于人物内心感受与思考有着深刻的阐释。
道教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探究
道教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探究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情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过程中,道教作为一种重要的宗教文化传统,对古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道教的哲学思想、宇宙观念、修身养性理念等方面,都渗透在古代文学作品中,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内涵和灵感。
本文将探究道教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分析道教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以及道教对文学创作思想的启示。
一、道教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体现1. 道教哲学思想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道教强调“道法自然”,主张顺应自然、顺势而为。
这种思想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广泛体现。
例如在《庄子》中,庄子通过“逍遥游”的寓言,表达了超然物外、顺应自然的思想。
在《道德经》中,道家思想的“无为而治”、“反者道之动”等理念,也为后世文人所推崇。
这些思想在古代文学作品中被广泛引用,影响了文学作品的创作风格和主题取向。
2. 道教宇宙观念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道教对宇宙的看法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这种宇宙观念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得到了生动的表现。
在《山海经》中,记载了古代人们对宇宙的探索和想象,描绘了神话般的宇宙图景。
在《西游记》中,孙悟空等人物的奇幻经历,也体现了道教宇宙观念中的“万物一体”、“虚空无边”的思想。
这些作品中对宇宙的描绘,反映了道教宇宙观念对文学作品的影响。
3. 道教修身养性理念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道教注重修身养性,追求心灵的净化和升华。
这种理念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
在《红楼梦》中,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的修身养性之路,展现了道教对人性的关怀和启示。
在《诗经》中,诗人们歌颂了美好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体现了道教修身养性理念的影响。
这些作品中对人性的探讨和塑造,反映了道教修身养性理念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二、道教对文学创作思想的启示1.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道教强调顺应自然,尊重自然规律。
在文学创作中,我们也应该尊重文学创作规律,顺应文学创作的内在需求。
中国文学与宗教文化
中国文学与宗教文化中国文学作为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形式,深深地融入了中国的宗教文化中。
宗教文化在中国历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与中国文学之间形成了紧密的纽带。
宗教文化不仅为中国文学提供了重要的题材和灵感源泉,也塑造了中国文学的独特风貌与精神追求。
中国文学中反映宗教文化的最为明显的莫过于佛教文化。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的到来引入了种种新的宇宙观念以及人生哲学,在中国文学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
例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以及李白的"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仍岳上摩天",都表达了佛教对于自然与人生的认知。
这些诗句中蕴含了佛教的禅宗思想,透露着诗人虚空感、万物空等观念对于文学创作的深刻影响。
佛教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诗歌领域,它也渗透到了小说、戏剧以及评论和理论著作中。
例如,明代小说《西游记》讲述了孙悟空等人去西天取经,修行得道的过程,体现了佛教的修行思想和解脱追求。
而元曲中的"天人合一"思想,也借鉴了佛教的空灵理念。
甚至在唐诗、宋词等各个文学流派中,佛教的题材和意象也时常出现,充实了中国文学的内涵与广度。
除了佛教文化,道家文化也对中国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道教的独特理念贯穿了中国历史和文化的方方面面,无疑也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在中国文学上。
道家的追求长生不老、修身养性等思想主张,塑造了中国文学中的仙侠文化和修真文化。
从《世说新语》中的道家智慧故事,到明代长篇小说《聊斋志异》中的仙魔奇缘,道教的影响无处不在。
道家的哲学观念中的"无为而治"、“随缘而安"也成为了中国文学中创作和审美的重要指导原则。
儒教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宗教文化,对于中国文学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儒家的思想主张强调人伦道德、心性修养和社会责任,为中国文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与灵感。
从儒家典籍中的经史子集,到古代四书五经的研究与理解,儒家思想在中国文学创作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宗教信仰对古代中国的影响
宗教信仰对古代中国的影响宗教信仰,在古代中国时期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
以中国古代主要的宗教——儒教、道教、佛教为例,它们对于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政治、社会等诸多方面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一、儒教对古代中国的影响儒教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影响贯穿了整个古代中国。
在古代社会中,儒家思想是统治者和士人的主导思想,成为了古代中国的国学。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义、礼、智、信”,这些思想对古代中国的道德、政治、社会等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
儒家思想认为,“仁”是最高的道德准则。
它让人们明白,仁者就是心存仁爱之心,对身边的人表达自己的关心和爱心。
这种关爱,对于古代中国的家庭价值观有着重大的影响。
在古代中国的婚姻观念中,传统婚姻观念认为男主外、女主内,女性应该安于家中,传承家族价值观念,而男性则应该在外开疆拓土、经商养生。
古代中国是一个农业社会,恪守儒家礼仪自有其道理,即尊师重道、尚德尚行。
家庭伦理和家族传承都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
二、道教对古代中国的影响道教在古代中国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道教的思想理念相较于儒家稍显神秘。
道教认为,追求“道”的过程,就是走向一种合乎自然的生活方式。
在古代中国的文化观念中,道教与儒教相辅相成,对中国的文化艺术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
道教主张“虚心而谨缜,无为而治”。
这句话虽然短小,但却把道家思想的精髓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古代中国的道德观念中,多强调以道德自律为中心,也就是自我训练、自我提升。
而道家重在自我发挥、自我开放,很多哲学和文学思潮都带有道教的影响。
例如,中国古典文学中,道教最常被用在有诗意的景色描写中;中国篆刻、山水画则在它们的画意中隐蔽着道教思想。
三、佛教对古代中国的影响佛教作为古代中国的一种宗教信仰,对中国文化的导入和社会的积累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佛教倡导的慈悲心和化觉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的道德观念产生了广泛影响。
中国传统社会注重道德教育,中华文化中依据佛教思想而消除了很多不良思想和行为。
关于中国宗教与中国文学相互影响的研究
关于中国宗教与中国文学相互影响的研究[摘要]中国宗教对于中国文学发展的影响极其广泛和深刻。
在中国古代专制政治体制下,儒、佛、道(道家和道教)形成支撑思想、文化发展的三大支柱,因而更加强化了宗教与文学的关系。
宗教与文学二者在发展中相互影响,相互推动,情形十分复杂,包括积极的、消极的方面;宗教作用于文人生活、思想、文学创作的内容与艺术形式、表现技巧以及文学思想、文学批评等等诸多层面,成果极其丰硕,成为推动文学发展的重要力量。
因此,深入探讨中国宗教与文学的关系,对于宗教史、文学史与文化史等领域的研究均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中国宗教;中国文学;相互影响一、中国宗教影响文学发展广泛而深刻关于宗教对于民族发展的意义,梁漱溟曾指出:人类文化都是以宗教开端,且每依宗教为中心。
人群秩序及政治,导源于宗教;人的思想知识以致各种学术,亦无不导源于宗教……非有较高文化不能形成一大民族;而此一大民族的统一,却每都有赖于一大宗教。
这是基于宗教与文化并生的观念,阐发宗教对于民族及其文化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性。
同样,被认为与马克思、韦伯并列为三大近代社会学奠基人的涂尔干也曾说:涂尔干所说的“宗教”取其广义,包括信仰、思想、观念、感情、情绪、习俗、社会组织等各个层面。
按照他的说法,宗教包含了“全部现实——物质的世界和道德的世界”,即与人类全部物质和精神生活紧密相关联。
那么研究一个民族的发展及其文化,包括文学艺术,不了解它的宗教是难以全面和深入的。
中国宗教的发展呈现独特形态。
在中国,任何宗教神权在任何时代都没有居于统治地位,更没有形成“政教合一”的国家体制。
另一方面,中华民族具有强固的重理性、重人文、重伦理的传统,宗教性明显是相对淡薄的。
可是,这种状态并不意味着宗教在中华民族发展中没有发挥重大影响,而且这种影响也并不比宗教对于其他民族的影响弱小。
就历史渊源说,夏鼐曾概括指出:胡适也曾明确说,“我们看殷墟(安阳)出土的遗物和文字可以明白殷人的文化是一种宗教的文化。
宗教文化对我国文学的影响
宗教对我国文学的影响摘要:宗教作为一种成熟的意识形态,是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观念、情绪和活动的相当严整的体系,具有极宽广的文化涵盖功能。
梁漱溟曾指出:“人类文化都是以宗教开端,且每依宗教为中心。
人群秩序及政治,导源于宗教;人的思想知识以致各种学术,亦无不导源于宗教……非有较高文化不能形成一大民族;而此一大民族的统一,却每都有赖于一大宗教。
”[1]自然宗教对我国的文学发展或多或少都是会产生影响。
对我国文学产生影响的宗教主要是从上古时期便开始的一种并不统一且系统的天帝的崇拜和一种灵魂观念、本土的道教、外来的佛教以及到了近现代才有较大影响的基督教。
伊斯兰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在我国也有众多教徒,但是其主要存在与我国少数民族当中,对我过主流的汉文学影响并不大。
关键词:宗教 中国文学 影响内容目录摘要: (2)1. 宗教丰富了古代文学创作题材 (4)2. 佛教丰富了古代文体和词汇 (4)3. 道教与佛教影响了古代文人的意识 (5)4. 基督教对我国近、现代文学的影响 (5)参考文献: (7)1. 宗教丰富了古代文学创作题材早在道教诞生和佛教以及更后来传入中国的基督教之前我国就有了原始的天帝崇拜以及灵魂观念。
胡适也曾明确说,“我们看殷墟(安阳)出土的遗物和文字可以明白殷人的文化是一种宗教的文化。
”[2]只是这些并没有系统的形成某个宗教而仅仅是对某个神进行崇拜,望其保护一方平安,如屈原《九歌》的众神。
”战国时代楚墓中的'镇墓兽'和漆器花纹上的怪兽,是楚人'信巫鬼'的表现。
”[3]而之所以产生这些鬼神的原因是因为当时的科学技术并不发达,很多的现象无法作出集体解释,同时人类也无法对抗自然的强大力量,然而当某个人掌握了某些事物发展的规律并作出语言的时候,众人发现通过其预言可以避免灾祸时对其产生一种敬畏之情。
久之在当时容易产生一种偶像崇拜将其神化,便诞生了一些神灵如伏羲神农等。
现代文学与宗教文化
现代文学与宗教文化现代文学与宗教文化之间存在着密切而又复杂的关系。
宗教文化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形态,充分融入了现代文学的创作中,同时也为现代文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灵感。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现代文学与宗教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与互动。
一、宗教主题在现代文学作品中的体现现代文学作品中普遍存在着对于宗教的探索和思考。
比如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中,作者通过兄弟们的生活经历和内心矛盾,探讨了人性、善恶、存在的意义等宗教话题。
同样,中国作家余华的小说《活着》也出色地展现了人与宗教以及生命的关系,在生死、信仰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表达。
二、宗教符号与意象在现代文学中的运用现代文学中常常运用宗教符号与意象来丰富作品的意义和内涵。
例如,玛格丽特·杜拉斯的小说《情人》中,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基督教中的“罪与赎”主题,以及《圣经》中的夏娃形象来突显主人公的罪恶感和自我救赎的过程。
宗教符号的运用既可使作品更具深度和内涵,又可让读者对作品产生更多的联想和思考。
三、现代文学对宗教的批判与反思现代文学作为一种自由、开放的表达方式,对宗教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批判和反思。
作家们用文字和故事来探讨宗教所带来的束缚、矛盾和冲突,进而引发读者对宗教的思考。
著名的英国作家索尔·贝儿的小说《人权宣言》就是对宗教的批判之作,通过对人类信仰的揭示和探讨,批判了宗教在操纵和控制人们思想的过程中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四、宗教文化对现代文学的启示与影响宗教文化的深厚底蕴为现代文学提供了丰富的创作资源和启示。
作家们不仅可以从宗教传统中获取故事情节、形象符号等素材,还可以从宗教哲学中汲取智慧和思想的火花。
例如,中国著名作家鲁迅在其文学作品中常常运用佛教、道教等思想,表达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反思。
总结起来,现代文学与宗教文化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互动。
宗教主题在现代文学中得到广泛的体现,宗教符号与意象的运用丰富了作品的意义和内涵。
同时,现代文学对宗教进行了批判和反思,展现了自由思想的力量。
古代文明的宗教信仰:古代宗教对现代文化的影响
古代文明的宗教信仰:古代宗教对现代文化的影响
古代文明的宗教信仰在今天的文化中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从古埃及的多神教到古希腊的奥林匹斯众神,再到古印度的印度教和佛教,每种宗教体系都塑造了其后文化的方向和发展。
首先,古代宗教信仰影响了艺术与建筑。
例如,古埃及的宗教信仰深深植根于他们的宗教崇拜和墓葬文化,这不仅导致了金字塔和法老墓的建造,也影响了雕塑、绘画和宗教祭祀仪式的艺术表现形式。
在希腊,宗教信仰以奥林匹斯众神为核心,激发了古典时期的建筑、雕塑和戏剧艺术的繁荣。
其次,宗教信仰影响了道德观念与法律体系的发展。
古代宗教往往提供了一套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成为社会秩序和法律体系的基础。
例如,犹太教的十诫对于西方法律和伦理道德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印度教的教义则反映在印度的法律体系和社会结构中。
最后,古代宗教信仰也塑造了文学和哲学的发展。
宗教文本和神话传说成为了许多文学作品的灵感源泉,不仅在当时,也在后来的文化中继续发挥作用。
例如,希腊的神话故事对于西方文学和戏剧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印度的史诗《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则成为了印度文学的基石。
总结来说,古代宗教信仰不仅影响了当时社会的各个方面,也在今天的现代文化中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们不仅仅是宗教仪式和信仰体系,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塑造了我们今天的价值观、艺术形式和社会结构。
中文文学与宗教传统的关系
中文文学与宗教传统的关系中文文学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
而宗教传统作为中国人民的信仰体系,深深地渗透到中文文学的各个方面。
本文将探讨中文文学与宗教传统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宗教主题在中文文学中的体现。
一、中文文学中的宗教元素中文文学中融入了丰富多样的宗教元素,其中最为显著的便是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
这些宗教传统在中文文学中的体现,既体现在内容上,也体现在艺术手法上。
首先,中文文学的内容深受宗教传统的影响。
佛教的“般若”思想渗透到了许多文学作品中,例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追求拥有真正的般若智慧;道教的“无为而治”思想也在中国文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例如《庄子》中的各种寓言故事;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仁、义、礼等也在文学作品中被广泛呈现。
其次,中文文学的艺术手法也受到了宗教传统的启发。
例如,在诗歌中常常运用典故和象征手法来表达人生哲理,这种手法的运用与佛教教义的修行观念不谋而合;在小说中,描写人物修行和转世轮回等题材也是宗教传统对文学艺术的影响。
宗教传统丰富了中文文学的艺术表现形式,使其更加多元化和丰富。
二、宗教主题在中文文学中的体现宗教主题在中文文学中占据重要地位,既是为了传递宗教思想,也是为了表达人性的关怀和追求。
这些宗教主题的体现使得中文文学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文化特色。
在古代文学中,著名的《红楼梦》以其宏大的艺术构思和丰富的人物描写闻名于世。
然而,在这部作品中,宗教主题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作者曹雪芹通过对宗教传统的融入,展现了对人生、命运和超越个人欲望的思考与探讨。
通过对贾母修建宝钗菩萨庙和林黛玉抉择出家的描写,展现了对宗教信仰的追求和个人命运的反思。
同时,在现代文学作品中,宗教主题仍然占据重要地位。
例如贾平凹的《高兴》,通过对佛教信仰和修行背景的描写,表达了对人生意义、个体自由和超越物质欲望的思考。
这种宗教主题的体现使得文学作品具有更深层次的内涵和思想性。
三、中文文学与宗教传统的互动与发展中文文学与宗教传统之间呈现出一种互动与共生的关系。
我看宗教对东方文学的影响
我看宗教对东方文学的影响文学作品无论在陶冶情操、提高修养等方面,还是在增进不同族群理解、促进各国文化交流等方面都具有日益广泛的作用。
自古以来,文学便与宗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二者作为人类情感的表达方式,都是人们对世界进行评说和把握的方式,它们所共同关心的焦点都是人及人生、人性。
希腊文学中的史诗、神话和悲剧作品包含人本精神和开拓精神,无不显示出原始初民自然崇拜的特征。
事实上,《圣经》、《古兰经》、《道德经》以及佛教、印度教的大量宗教经典在一定意义上也是文学作品,包含了丰富的文学元素。
在我国禅宗兴盛的时期,许多僧人也是诗人,创作了大量内容深刻、风格独特的诗歌。
随着宗教对社会生活及文学家自身影响的增大,即使一般性的文学作品,也不同程度的受到了宗教或其他超自然信仰的影响。
无论是西方文学还是东方文学,在其发展的各个阶段上都不同程度的留下了宗教印记,从而显示出不同地域的精神追求及对人生的终极关怀。
这是因为,文学可以借助宗教的内容题材、宗教的精神内涵、宗教的伦理道德来解答生命中的疑问,建构理想世界,阐释个体生命可能的存在方式。
在我国古典小说中,也都或多或少的带有宗教因素。
《西游记》等直接以神仙鬼怪为主题;《红楼梦》则穿插了很多灵异事件,宣扬因果报应理论。
我国现代文学也充满了与宗教的关联。
几乎所有有特色、有影响的作家都创作过与宗教文化相关的文学作品。
鲁迅在《摩罗诗力说》中高度评价了希伯来文学的特殊意义,称其“虽多涉信仰教戒,而文章以幽邃庄严胜,教宗文书,从此源泉,灌溉人心,迄今未艾”。
周作人则直接指出“文学的发达,大部出于宗教”。
古代东方文学(主要是指中国古代文学以外的亚洲文学,包含古代和中古时期的文学,但不排除在论述中涉及到中国古代的作家作品)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受宗教文化的影响既广又深,究其原因,除了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的前身是犹太教)均产生于古代东方之外,更重要的是宗教被封建统治者利用并作为政权的精神支柱和统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教的某些教义被作为评判人们言行的善恶标准和约束人们的行为准则。
宗教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
2.佛经中大量的奇幻故事的描写,对小说 的艺术创作有很大的帮助
• 《大方广佛华严经》中所写的善财童子 五十三参对之后的《西游记》中九九八 十一难和《封神榜》中三十六路诸侯伐 西岐的先行影响。
• 诗人与佛教文化。唐宋时期,许多文人学士都 研习佛教,很多文学大家的是个的创作中透露 着浓浓的佛教情节和“出世”、“入世”思想。 白居易。《赠草堂宗密上人》诗云:“口藏宣 传十二部,心台照耀百千灯”,《感悟妄缘题 如上人壁》:“弄沙成佛塔,锵玉谒王宫。彼 此皆儿戏,须臾即色空。”
6.佛教文化为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带来了新 的意境、新的文体。
4.佛教的传入丰富了古代汉语的词汇量, 为中国的语言文字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
• 比如:佛教、佛曰、佛界、佛祖、佛塔、 佛门弟子、佛法无边等等。
• 菩提”、“般若”、“刹那”、“尘埃”
5.佛教与诗歌相互影响丰富了中国诗歌作 品的内容。
• 僧人与诗歌创作。就诗歌体裁来说,佛教在宣 传教义的时候,出现了跟中国古体诗相近的一 种新的体裁,叫做“偈”。“菩提本无树,明 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① “境界说” “境界”一词来源于佛教之中,如“了知境 界,如幻如梦”,之后唐代诗人王维提出 “物镜、心境、情境说”,范仲淹在《岳阳 楼记》中说道:“不以物喜,不易己悲”, 把人的快乐和痛苦直接与环境联系起来。
“顿悟说”
• 顿悟之说,在佛教经典中早有记载。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一即有 “速疾解脱顿悟涅盘”之语。
文学与宗教文化的关系
文学与宗教文化的关系引言:文学和宗教文化是人类社会中两个重要而又复杂的组成部分。
文学以艺术形式传达情感和思想,而宗教文化则给予人们信仰和意义。
本文将探讨文学与宗教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它们在人类历史和个人精神层面的影响。
一、文学中的宗教文化元素1.1 宗教主题的文学作品在文学作品中,宗教主题经常被描绘出来。
例如,在《圣经》中的故事启发了无数的文学作品,如《失乐园》这一史诗巨著。
宗教崇拜、神话和神秘主义也经常成为文学作品的背景和题材,从而丰富了作品的内涵和表达方式。
1.2 宗教象征的运用文学作品中经常使用了宗教象征来传递作者的意图并激发读者的共鸣。
例如,光明通常象征着真理和救赎,在文学中常被用来表达人类对于宗教信仰和精神解放的渴望。
而类似的象征还有十字架、信仰之舟等,这些意象深入人心,赋予了文学作品更加丰富和深远的内涵。
二、宗教文化对于文学的影响2.1 形成思辨性文学传统宗教文化为文学提供了大量的思考、探索和思辨的素材。
例如,哲学家圣奥古斯丁的思想影响了西方文学中的许多作品,如《上帝之城》。
宗教信仰对于人类的理解和探索具有深刻的启发作用,这种启发在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充分展现,使得文学成为了人类智慧的结晶。
2.2 获得灵感和创作动力宗教文化的精神力量和信仰寄托可以给予作家们无穷的灵感和创作动力。
在世界文学中,许多作家的创作都受到了宗教文化的深刻影响。
例如,荷马史诗中的神话故事、但丁的《神曲》中的天堂地狱、卓别林的喜剧与苦难、托尔斯泰的宗教哲学等,这些作品都源于作者对于宗教文化的独特理解和灵感的启迪。
三、文学对于宗教文化的贡献3.1 传播宗教教义和价值观文学作为一种沟通人类内心的艺术表达形式,可以传递宗教教义和价值观。
通过文学作品,人们可以深入体悟宗教信仰的智慧,了解宗教文化背后蕴含的道德观和人类命运的思考。
例如,但丁的《神曲》展示了宗教价值观念对个体灵魂的决定性影响,使读者对于善恶抉择和道德观念有了深刻的思考。
中国古代文学与宗教文化的关系
中国古代文学与宗教文化的关系中国古代文学与宗教文化紧密相连,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古代的中国社会中,文学承载了宗教信仰和价值观念,宗教文化则为文学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和题材。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文学与宗教文化之间的密切联系,并分析它们在历史中的交互作用。
一、儒家文学与儒教文化之合儒家文学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儒教文化形成了密不可分的关系。
儒教是中国古代最主要的一种宗教形态,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儒家文学以经典《论语》、《大学》等为代表,宣扬儒家的价值观念,如仁爱、孝道、忠诚等,深受读者喜爱。
儒家文学将儒教的思想融入其中,通过文学形式传达儒家的教义和道德观念,有效地宣传和影响了社会中的众多群体。
二、佛教与诗歌的契合佛教是中国古代的重要宗教之一,它的引入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佛教传入中国后,它与当时的文人雅士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佛教诗歌。
佛教诗歌以唐代杜牧、杜甫、白居易等为代表,诗人们运用卓越的艺术表达手法,把佛教的哲理融入到诗歌中,使诗歌具有了更加深远的意义和内涵。
佛教诗歌与诗人个体的感悟相结合,既弘扬了佛教的宗教文化,又展示了诗人的艺术才华。
三、道教与小说的交融道教是中国古代独特的宗教文化,它与小说的结合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学与宗教文化的另一种关系。
中国古代小说中,常常出现一些与道教相关的题材和元素,如仙人、神仙、修炼等。
这些内容反映了人们对超自然力量和神秘现象的向往和猎奇心理。
道教文化为小说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和创作素材,同时也为人们传递了道教的哲理和教义。
四、宗教文化对文学的启迪与影响宗教文化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启迪和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宗教信仰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和素材,丰富了作品的内涵和审美意义。
其次,宗教文化激发了文人们追求真理和探究人生意义的思考,促使他们在文学作品中表达自己的感悟和思想。
最后,宗教文化赋予了文学作品一种宗教仪式的性质,使其具有一种超凡脱俗的韵味。
古代文学与宗教文化的关系
古代文学与宗教文化的关系古代文学和宗教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两者互为影响、相互融合。
古代文学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宗教文化的影响,同时也成为了宗教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表达形式。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古代文学与宗教文化的关系。
一、宗教文化对古代文学的影响古代文学的发展离不开宗教文化的影响。
在古代,宗教文化常常是人们信仰和崇拜的对象,是人们头脑中最崇高、最神圣的存在。
古代文学作品中常常融入了宗教的思想和哲学,表达了人们对神明、生死和超越世俗的追求。
例如,在中国古代文学中,佛教的传入对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的思想崇尚智慧、慈悲与无私,这些思想在古代诗歌、文言小说等文学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就表达了对佛教信仰的敬意:“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种对智慧和超脱世俗追求的表达方式,正是佛教思想对古代文学的影响所体现的。
另外,希腊古代文学也受到宗教文化的影响较大,希腊神话中的众多神祗成为古代希腊文学中丰富多彩的创作源泉。
荷马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等史诗作品就以希腊神话为背景,描绘了众神的威力、英雄的传奇和战争的荣辱,极大地丰富了古希腊文学的内涵和形式。
二、文学作品成为宗教文化的载体古代文学作品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宗教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表达形式。
宗教文化需要一种恰到好处的表达方式来传播宗教思想和哲学,而文学作品正是这样的载体。
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哈姆雷特》中,通过对主人公哈姆雷特的内心冲突和思想挣扎的描写,探讨了生死、宿命和复仇的问题,涉及到了宗教信仰和永恒命题。
这一作品无疑成为了当时英国宗教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在中国文学中,明代小说《西游记》被誉为宗教化的艺术巨作。
小说中通过对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艰险历程和佛教教义的渗透,展现了对佛教信仰的高度推崇和尊重。
《西游记》以小说的形式将宗教思想融入其中,成功地成为了中国宗教文化的代表之一。
三、宗教文化对文学创作的启发宗教文化对于文学创作的启发是不可忽视的。
古代文学与宗教文化的相互渗透与影响
古代文学与宗教文化的相互渗透与影响引言在古代,文学与宗教文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与相互影响。
宗教文化是人类精神世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文学则是人们表达思想感情、传播价值观念的重要载体。
本文将探讨古代文学与宗教文化之间的渗透与影响,并通过具体的例子来阐述它们的关系。
文学与宗教文化的共同根源古代文学与宗教文化有着共同的根源,在宗教活动中,人们通过祭祀、祈祷等方式来与神灵沟通,表达对神灵的崇拜与敬畏之情。
而文学作为一种表达形式,在宗教仪式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古代的祭祀歌曲、祷文、经文等都是通过文学语言来表达人们对神灵的崇拜与感恩。
这种共同的根源造就了古代文学与宗教文化之间密切的联系。
宗教文化对古代文学的影响1. 影响文学主题与题材的选择宗教文化的信仰与思想体系对古代文学的主题与题材选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佛教为例,佛教思想强调人生的苦难与解脱,这种思想逐渐融入古代文学创作中。
所谓 "薄命者长命,寿者速危" 的观念就是佛教思想中 "生老病死" 的表达方式。
这种观念的出现使得古代文学作品更注重描写人生中的苦难与人们对解脱的追求。
2. 丰富了文学形式与表达手法宗教文化的影响还体现在古代文学的形式与表达手法上。
例如,中国古代文学中的 "赋" 就受到了佛经的影响。
佛经中有大量的譬喻、比喻手法,这种手法被引入文学创作中,赋作品常常使用生动的比喻、形象的描写,极富感染力,使作品更具艺术性与表现力。
3. 促进了古代文学的传播与流传宗教文化对于古代文学的传播与流传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宗教活动中的朗诵、歌唱等形式使得文学作品广泛传播。
特别是佛教与基督教的传播,使得佛经、圣经等文学作品通过宗教活动传遍大地,成为古代文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古代文学对宗教文化的渗透1. 彰显宗教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古代文学作品可以渗透并彰显宗教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
例如,中国古代文学中的 "道德经" 中提倡的 "无为而治" 的思想,与道教的 "无为而治" 理念相契合。
《中国古代文学与宗教文化的关系》
中国古代文学与宗教文化的关系在中国古代,文学和宗教文化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古代中国文学的发展不仅受到宗教文化的影响,而且宗教文化也在很大程度上通过文学得到传承和表达。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文学与宗教文化的关系,并从不同角度深入分析。
1. 文学与宗教的起源1.1 儒家文学与儒教文化儒家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最为重要的一支。
儒家思想倡导的是人伦道德和社会秩序,具有丰富的道德伦理内涵。
与儒教文化相结合,儒家文学通过诗、词、赋等文体来传承和弘扬儒家思想。
例如,孔子的《论语》被称为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集大成之作,其中的经典语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儒家文学通过它的哲学观点和人文关怀,为中国古代文学注入了深厚的宗教文化色彩。
1.2 佛教文学与佛教文化佛教文学在中国古代文学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随着佛教传入中国,佛教文学开始在中国大地上开花结果。
佛教经典、佛教故事和佛教诗歌等成为了佛教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诗人王维的作品《登鹳雀楼》就表现出了他对佛教思想的追求和倾慕。
佛教文学通过它独特的审美和智慧,将中国古代文学带入了宗教的境界。
1.3 道教文学与道教文化道教文学也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道教强调自然、宇宙和人的和谐相处,这种思想在道教文学中得到了良好的体现。
道教经典、道教典籍和道教诗歌都是道教文学的重要表现形式。
例如,《庄子》是中国古代道家哲学的重要著作,它通过寓言和譬喻来展示了道教的理念和思想。
道教文学通过它的哲学和修行方法,为中国古代文学增添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2. 宗教文化对文学的影响宗教文化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宗教的信仰、价值观和思想深深地渗透到了文学作品中,为文学赋予了深邃的内涵和精神意义。
2.1 宗教信仰的表达宗教文化通过文学作品来表达宗教信仰。
例如,佛教文学中的经典和诗歌表达了对佛陀和佛教教义的崇拜和尊敬;道教文学中的道德经典和修行经验记录了修道者的修炼历程和悟道体悟。
佛教和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民间信仰的融合
佛教和道教的相 互影响:佛教传 入中国后,与本 土的道教相互融 合,形成了独特
的民间信仰。
佛教的影响:佛 教的传入带来了 新的思想、文化 和艺术,对中国 传统文化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
道教的影响:道 教作为中国本土 宗教,其思想、 文化和艺术也对 佛教产生了影响, 使佛教在中国得 以传播和发展。
文学艺术的繁荣
佛教和道教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丰富了文学题材,增加了文学创 作的灵感来源
佛教和道教对中国音乐的影响: 丰富了音乐形式,增加了音乐创 作的灵感来源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佛教和道教对中国艺术的影响: 促进了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 的发展,丰富了艺术表现形式
佛教和道教对中国哲学的影响: 促进了哲学思想的发展,丰富了 哲学理论体系
养生方法:包括 饮食、运动、心 理调节等方面
中医理论:吸收 道教医学理念, 形成独特的医学 体系
养生文化:影响 中国人的生活方 式和价值观念
民间信仰
道教信仰:神仙、鬼魂、风水等 民间习俗:祭祀、占卜、祈福等 道教文化:道教音乐、道教建筑、道教文学等 道教对民间信仰的影响:丰富了民间信仰的内容和形式,影响了人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民间信仰的融合: 佛教和道教的相 互影响,使得民 间信仰更加丰富 和多元,形成了 独特的中国文化
特色。Leabharlann 文学艺术的相互影响佛教和道教的文学相互影响:佛教的经文和道教的经典都对中国的文学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
佛教和道教的艺术相互影响:佛教的雕塑、绘画和道教的建筑、绘画都对中国的 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和道教的音乐相互影响:佛教的梵呗和道教的音乐都对中国的音乐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
文学中的宗教影响力
文学中的宗教影响力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中重要的一部分,而文学作为一种表达和传承文化的艺术形式,自然也无法独立于宗教的影响。
宗教在文学中的影响力不仅体现在作品的主题和表达方式上,也在作品所传达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中留下了深刻的痕迹。
首先,宗教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主题和素材。
众多的宗教故事和信仰传说构成了文学的宝库。
例如,基督教中的《圣经》以及其中的故事、比喻和启示为许多文学作品提供了灵感。
但除了基督教外,佛教、伊斯兰教、印度教等宗教的经典和故事也启迪了作家创作。
比如,印度作家兰迪普·特格尔的小说《吠陀的颂诗》以印度教的起源和故事为背景,勾勒出人性的深刻和宗教的神秘。
其次,宗教在文学中塑造了丰富多样的人物形象。
许多文学作品中的角色承载着不同宗教信仰的思想和情感。
这些人物形象既可以是虔诚信仰者,也可以是怀疑者、怀疑论者甚至是非信教者。
例如,美国作家伊迪丝·怀顿的小说《失乐园》通过描绘一个牧师的信仰危机,深刻地探讨了宗教对信仰者内心的冲击与启示。
这些人物形象的刻画丰富了作品的内涵,也引发了读者对宗教和信仰的思考和探索。
此外,宗教还影响着文学作品的价值观传达。
宗教往往具有强烈的道德观念,而这种观念常常渗透进文学作品中的价值观念中。
例如,基督教中的爱、宽恕和仁慈被广泛地注入到文学作品中,使作品中的人物和情节更具深度和内涵。
同时,宗教对罪孽和救赎的思考也常常在文学作品中得到体现。
尤其是在经典文学中,如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和法国作家雨果的《悲惨世界》,宗教的思考和教义贯穿了整个作品,对主人公的命运和行为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最后,宗教对文学作品的形式和表达方式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不同宗教的仪式、神话和诗歌形式为文学提供了丰富的表达工具和写作技巧。
例如,宗教仪式和祈祷常常被用作作品中的场景描写和情感表达。
另外,在诗歌创作中,宗教的神秘和超越性常常被用来表达诗人的内心感受和思考。
这种影响使得文学作品更具有独特的语言美感和思想深度。
古代文学与宗教文化的互动关系
古代文学与宗教文化的互动关系引言自古以来,文学与宗教一直是人类文化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文学和宗教文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它们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共同构建了丰富多彩的人类文明。
文学作为载体和表现形式,传递着宗教信仰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而宗教文化则为文学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和主题。
本文将以古代文学与宗教文化的互动关系为主线,探讨它们在古代社会中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古代文学与宗教的渊源古代文学和宗教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的早期。
在人类原始社会,宗教文化是一种原始的信仰体系,而文学是以口头传承的方式传递知识、智慧和价值观的工具。
在这个时期,人们通过神话、祭祀和口头传统的形式表达他们对神灵的崇拜和信仰。
这些神话和祭祀的内容被后来的文学作品所吸收和表达,逐渐演化成了古代文学的重要主题。
宗教文化对古代文学的影响1. 神话与史诗在古代文学中,神话和史诗是最典型的宗教题材表现形式。
神话通过描述神灵的形象、故事和传说,揭示了人类的起源、命运和宇宙的本质。
同时,史诗作为古代文学的重要流派,以史实为基础,探讨人类的价值观和信仰体系。
史诗中经常出现的英雄和神话人物,都是宗教文化的象征和代表。
例如,《荷马史诗》中的众神和神话英雄形象,既是古希腊神话信仰的产物,也是文学作品的重要构成部分。
古代文学通过神话和史诗的形式,将宗教文化融入到艺术创作中,丰富了文学作品的内容和意义。
2. 宗教故事和寓言宗教故事和寓言在古代文学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宗教故事以宗教信仰的教义和经验为基础,通过故事的叙述和人物的塑造,表达对宗教事实和价值观的追求。
在古代文学中,宗教故事往往与道德教育和人生哲思密切相关,通过寓言的形式,以生动有趣的方式传达出宗教的审美理念和道德准则。
例如,中国古代的众多寓言故事,如《伊尹传》、《孔子讲寓言》等,都以宗教信仰为背景,通过故事的情节和人物的形象,道出了宗教文化所强调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
3. 宗教音乐和诗歌宗教音乐和诗歌是古代文学和宗教文化互动的另一重要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宗教对我国文学的影响
摘要:
宗教作为一种成熟的意识形态,是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观念、情绪和活动的相当严整的体系,具有极宽广的文化涵盖功能。
梁漱溟曾指出:“人类文化都是以宗教开端,且每依宗教为中心。
人群秩序及政治,导源于宗教;人的思想知识以致各种学术,亦无不导源于宗教……非有较高文化不能形成一大民族;而此一大民族的统一,却每都有赖于一大宗教。
”[1]自然宗教对我国的文学发展或多或少都是会产生影响。
对我国文学产生影响的宗教主要是从上古时期便开始的一种并不统一且系统的天帝的崇拜和一种灵魂观念、本土的道教、外来的佛教以及到了近现代才有较大影响的基督教。
伊斯兰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在我国也有众多教徒,但是其主要存在与我国少数民族当中,对我过主流的汉文学影响并不大。
关键词:宗教 中国文学 影响
内容目录
摘要: (2)
1. 宗教丰富了古代文学创作题材 (4)
2. 佛教丰富了古代文体和词汇 (4)
3. 道教与佛教影响了古代文人的意识 (5)
4. 基督教对我国近、现代文学的影响 (5)
参考文献: (7)
1. 宗教丰富了古代文学创作题材
早在道教诞生和佛教以及更后来传入中国的基督教之前我国就有了原始的天帝崇拜以及灵魂观念。
胡适也曾明确说,“我们看殷墟(安阳)出土的遗物和文字可以明白殷人的文化是一种宗教的文化。
”[2]只是这些并没有系统的形成某个宗教而仅仅是对某个神进行崇拜,望其
保护一方平安,如屈原《九歌》的众神。
”战国时代楚墓中的'镇墓兽'和漆器花纹上的怪兽,是楚人'信巫鬼'的表现。
”[3]而之所以产生这些鬼神的原因是因为当时的科学技术并不发达,很多的现象无法作出集体解释,同时人类也无法对抗自然的强大力量,然而当某个人掌握了某些事物发展的规律并作出语言的时候,众人发现通过其预言可以避免灾祸时对其产生一种敬畏之情。
久之在当时容易产生一种偶像崇拜将其神化,便诞生了一些神灵如伏羲神农等。
而另一些则是在自己无法解释的前提下臆造出某些神灵,并其拥有某些神秘力量,以此来解释无法解释的事情,这样的神灵就诞生了,比如盘古等。
或是将某些自然灾害的起因归为鬼怪作恶。
就在当时的人民对某些偶像进行神化或者臆造出某些神灵时,必定会附上一些超自然的力量,以显示其力量的异于常人,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解释他们为什么能抵抗自然的力量。
然而很明显,这些神的力量是不存在的或者这些神根本连原型都没有。
所以必须对其进行创作,当其以文字形式保存下来的时候就形成了早期的神话。
诸如《后裔射日》、《嫦娥奔月》之类。
之后又有人将这些内容进行了总结于是便产生了诸如《山海经》、《搜神记》之类的书籍。
然而这时的宗教并未形成体系,这时的此类文学作品算是神话作品。
真正系统的宗教在我国出现则是古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以及道教的诞生。
“佛教传入以前中国传统的思想中只有今生此世,既无前世也无来世,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论语 先进》)庄子说:‘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
’(《庄子 大宗》)佛教带来了三是(前世、今世、来世)的挂念,因果、轮回的观念,以及三界、五道的
挂念。
”[4]因此,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丰富了文学家的想想世界,有了三世、轮回这些题材可
以创作。
像《西游记》就是一个集我国各种宗教文化进行创作的结果,其中既有道家的天庭,又有佛教的轮回转世因果报应,又有传统的对天地、山川、湖泊的敬畏和崇拜。
如果没有宗教,必定不会产生这些内容的。
2. 佛教丰富了古代文体和词汇
“因了印度文学的输入,我们乃于单纯的诗歌和散文之外,产生许多伟大的新文体,像变文、像戏文、像小说等等出来。
在思想方面,在题材方面,我们也收到了不少从印度来的恩惠。
我们可以说,如果没有中印的结婚,如果佛教文学不输入中国,我们的中世纪文学究竟要成了一个什么样子的局面却是无人能指的”[5]佛家信徒为了布道自然要四处唱颂佛经,讲述佛经
中的故事。
这种形式到了唐五代转变成了说唱变文,因为古梵文是一种表音文字,所以梵文经文颂唱起来音韵优美。
故“在翻译佛经的过程中,梵语的拼音法启发人们去分析汉语的声音结构,分析出海域的神木和韵母,于是产了了反切”[6]。
然而这种对音韵的探索和对音韵体系
的完善,对与对音韵有极高要求的骈体文和诗歌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推进作用。
再来佛教的内容与中国的传统诗歌结合产生了一中完美的产物,及佛谒。
如我们耳熟能详
的“菩提本无树,灵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便是用佛家思想创作出来的诗歌。
“随着佛经的大量翻译,反映佛教概念的词语,也大量进入汉语,使汉语的词汇丰富起来。
其中有的是用原有的汉字翻译佛教的概念,使之具有了新的意义,如‘因缘’、‘境界’等。
”[7]于是就这样汉语的可使用词语便多了起来,同时许多佛经或者僧众中的故事也形成
了一些典故,发展成了成语如醍醐灌顶就出自《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
因此佛教的传入还扩充了汉语的词汇量。
使文学创作时有丰富的词句、典故可使用。
3. 道教与佛教影响了古代文人的意识
道教作为我国本土的宗教,对我国文学的影响是对我国文人从思想上的一种意识形态上的影响。
道教的“清净无为”与儒家的积极入仕相对,虽然看似互相矛盾,但实际上正是这么一种互相对立的矛盾,文人可以进行自我调节。
出仕则需“乘长风破万里浪”,但是当深感仕途太过辛苦,或者觉得官场黑暗之时,便可隐居山林,大呼“归去来兮”,过着“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刑”的生活。
使得文人在不同的阶段可以以不同的姿态来生活,来进行文学创作。
而佛教作为一种外来文化,其带来的是一种不同于以往的思考方式,引发了当时人们对世事万物新的看法。
使当时的人能够跳出传统的儒家强调的一些观念。
引发了时人对真与空的讨论,对心性的看法和对境界的思考。
丰富了当时的文学观念。
正如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写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生就是如此的循环往复,这正是佛教轮回思想的体现。
而他在《答毕仲举书》中写的“学佛老者本期于静而达,静似懒,达似放;学者或未至其所期,而先得其所似,不为无害”则更是直接说明了佛教对他对人生看法产生的影响。
4. 基督教对我国近、现代文学的影响
基督教早在唐朝之前就传入我过,成为“景教”,但是并没有产生较大的影响。
直到清朝末年,国门被外国人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之后,欧美列强进入中国,基督教才得以大面积广泛存在于我国各地。
在此之后,国人虽蒙受许多屈辱,但却有了机会开眼看世界。
许多人开始留学国外,接受外国的思想。
而在近代最终要的几次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以及五四运动中,站在最前面的文化斗士们几乎都接受过外国文化的熏陶,因此都有机会接触基督教。
至此,基督教对我国文学才有了较大的影响。
我们知道欧美的文学作品很多都取材于基督教的故事,比如但丁的《神曲》与歌德的《浮士德》,而欧美的思想中也有非常深重的基督烙印。
他们向往自由,寻找属于自己的王国,并认为这本就是命运的安排,是上帝的旨意,因像摩西那样带领希伯莱人走出埃及的苦海,走过红海,回到原本属于自己的家园。
然而这种自由的思想在封建的中国是不允许的,所以当年的文化斗士们都开始拿起自己的笔来唤醒人们,告诉他们,什么是自由。
鲁迅当时怒吼道:“钉杀了‘人之子’的人们的身上,逼钉杀了‘神之子’的尤其血污,血腥!”[8]此处的神之子便是指耶稣基督,他便用次典故来说明当时的执政者杀戮的行为比当年钉杀耶稣的人更加残忍血腥。
正是因为有了新的宗教的注入,才更加丰富了我国文学的内容,以及人们的思想,使人们向往自由,在那个年代告诉了大家自由应该是人人都该追求的。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起到了特殊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M].北京:学林出版社,1987;95-96.
[2]胡适.说儒 [A].胡适精品集:第 7 卷[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8;17.
[3]夏鼐.敦煌考古漫记[M].广州: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147.
[4]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2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9.
[5]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一册[M].北京:北平朴社.2005;227.
[6]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2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0.
[7]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2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0.
[8]鲁迅.复仇(二)[A].鲁迅全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