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暴力的成因分析及对策
社会学视角下的中小学校园暴力成因及对策探析

社会学视角下的中小学校园暴力成因及对策探析摘要:我国校园暴力现象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可以说,校园暴力的有效解决已成为教育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对此,本文基于社会学视角,首先分析中小学校园暴力的成因,接着探析有效预防中小学校园暴力的对策,希望提供有利参考,促进中小学校园和谐发展。
关键词:社会学视角;中小学校园暴力;成因分析;预防对策引言:近年来,中小学校园暴力事件时有发生,不仅不利于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还会对校园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的阻碍。
在此背景下,有效预防中小学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刻不容缓。
当然,这就必须要先了解校园暴力的主要成因,才能够对症下药,推动中小学校园管理工作有序开展。
一、中小学校园暴力的成因分析中小学校园暴力事件频频出现,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家庭层面。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不少中小学校园暴力的施暴者也扮演着受害者的角色,通常情况下,他们沦为了缺爱型家庭的牺牲品。
在人的一生发展中,一开始想象、扮演某个角色,模仿成年人的口吻、行为。
尤其是父母,是学生的主要模仿对象,好的习惯可以让孩子受益终身;反之,不当行为、习惯也会被孩子模仿。
不少中小学生可能遇到过家庭暴力,包括家长之间的暴力行为、家长对孩子实施暴力行为,这些都在无形之中给他们提供了攻击性示范,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开始用暴力来解决问题[1]。
其次,学校层面。
不少学生因为一些原因,跟不上学习进度,沦为班级的后进生、差等生。
部分教师对优等生关爱友爱,对后进生、差等生往往是忽视,甚至是冷言冷语、责骂、体罚等。
优等生可以得到耐心指导,后进生、差等生则存在明显的劣势。
其实,教师的态度、教学方式等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学生。
最后,学生层面。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当心情低落时,或是遇到问题、困难时,发生攻击行为的概率更大。
在遇到一些不平等对待,或是无法倾诉心声、不被他人理解时,学生常常会做出一些极端的事情,如自残、伤害他人等。
以上种种,都是导致中小学校园暴力的成因,值得引起重视。
校园暴力成因浅析及预防对策

校园暴力成因浅析及预防对策具有关报到显示:校园安全方面,将近一年的统计32%的中小学生曾被人踢打或恐吓索要金钱。
众所周知,校园不文明现象几乎每天都在上演,且触目惊心,愈演愈烈。
逃课、偷窃、打架、斗殴、拉帮结伙等,对社会、学校、家庭尤其是对学生自身的成长和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特别是以近些年来呈疯狂上升趋势的校园暴力行为造成的危害最为严重。
因此,校园暴力现象应引起各有关部门和个人的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校园暴力行为可分为学生暴力行为和教师暴力行为。
本文只针对中小学中的学生暴力行为,试对其成因及如何预防做一下简单探讨。
一、校园暴力行为成因分析校园暴力行为是发生在校园这个特定的范围内,如殴打、强奸、抢劫、侮辱、杀害等。
导致的原因并不是单一的,受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诸方面的影响,其原因大致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主观因素(内因)1、学生的自身认识不高,分辨力、抵御能力差随着计划生育的实施,现在的中小学生以独生子女居多。
蛮横、娇诈、自私、嫉妒、虚荣等性格的众多小皇帝随之出现,一旦在家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事事以自我为中心、遇事由家长解决的生活,再加上大多文化素质较低,分辨是非能力较差,处世无知、盲目、争强好胜、报复心强或怯懦、逃避、承受能力差等不良倾向,当接触群体(特别是学校)生活时,面对种种的不适,特别是遇事不为自己所愿,或受不良现象或文化影响时,往往经不起诱惑,被别人拉拢、利用,或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义气用事,不计后果等,导致了校园暴力的出现。
例如,某些学生因过早的不成熟的三角恋、钱财需求、青春性意识萌动或者仅仅是模仿录像某些情节,发泄心中怨气等面对其他学生施暴的行为。
因此,增强学生的自身认识显得尤为重要。
2、学生的法制意识淡薄这是暴力行为频频上演的主要因素。
由于现有教材内容和现实严重脱节,学校法制工作是非常有限的,再加上学校对此方面的教育重视不够,致使学生缺少此方面的教育,法律意识淡薄,法律知识缺乏,再加上学生的可塑性很大,他们在社会上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往往会不加选择地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社会信息,如电视中的“黑社会”团伙以及作案手法会成为他们模仿学习的一部分,他们也会模仿组织“××帮”或“××派”,抓一些班里的弱者作试验品,尝试作案的“威风”等,致使校园暴力频频上演。
校园暴力事件的原因

校园暴力事件的原因篇一:校园暴力事件典型案例判断校园武装冲突典型案例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原本安静宁和的校园这块净土上,现在也接二连三地发生校园暴力事件,因此校园已成为人们非常关注的焦点问题。
导致校园暴力事件时有发生的很大一部分一些是由于原因青少年学生的法制观念淡薄,自控能力差,是非不分,从而引发学生伤害事故频繁发生。
青少年在生理上和心理上正处于发育阶段,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尚未或者说形成,很容易自由民主受社会不良风气和因素的影响。
因此,本校安全并不是哪一个学校领导或少数教师的管理能够简单的行政管理完成的,必须要依靠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力量,大家共同努力,为我们的学生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给他们一个和谐、舒适、快乐的校园。
下面用具体案例事例来预测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在制止校园暴力事件,防止学生伤害事故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和影响。
一、具体案例:2021年9月某日,在二十五中的大门口外50米拐角处,高二某班詹某同学余某伙同本班5名同学对高一某班李某进行群殴,致使李某肋骨脱落2颗,身体多处受伤住院。
后经学校政教处调查,两位学校食堂的矛盾源于当天上午在同学打饭时其中李某同学插队,詹某同学上前制止,李某同学不怎么听劝告,两人在学生宿舍内发生了口角。
詹某回到班上以后,将事情告诉班上的其他几位男生,大家商议之后,决定下午放学的时候在校门口堵住李某同学,好好教训他一顿。
因此导致詹某等五位学生群殴李某学生暴力事件的发生。
事后学校邀请詹某、李某及另外五位参与打架的学生家长到校,经过协商进行谈判最后达成一致意见:詹某应负主要责任,承担50%的医药费,其他五位学生负次要责任,共同承担50%的医药费。
参与打架的学生经过学校和家长的教育,都表示承认错误,学校根据当事学生的责任大小和认错微小态度,给予较多的纪律处分。
二、案例分析:1、从学生自身角度来看校园暴力事件发生的原因。
詹某李某等学生在校属于经常违纪违规胡某的学生,他们安全管理缺乏自我安全防范观念,法制观念淡薄,是导致暴力事件校园暴力事件的主要就原因。
小学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小学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的原因及对策分析随着现代网络传播速度的加快,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已成为我们公众经常予以讨论的话题。
校园欺凌事件的频发,尤其是出现在小学校园中的暴力事件,其对学生及社会产生了一系列不良反应。
不仅伤害了被欺凌者本身,也对于其他学生和家长造成了恐慌心理。
针对这一现象,无论是从个人、学校还是社会层面,都应当给予重视,制定相应的制度措施,加强防范机制,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使学生健康成长。
一、欺凌和暴力事件发生的原因(一)学生自身因素所导致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身心成长都不完全的情况下,对自己的学习成绩迷茫,不善于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无法与同学达到很好的沟通,不懂得与人交往。
还有一些同学学习成绩不理想,对学习丧失兴趣,觉得自己比较笨,得不到老师同学的认可时,容易产生孤僻心理。
因此,这类学生本身经常处于一个独来独往,沉默寡言的生存状况下,很容易受到高年级同学的欺凌。
尤其是在受到欺凌之后,由于自身的孤僻心理,此类学生也不愿意与朋友家人倾诉内心的想法和遭遇,这更纵容了欺凌者的嚣张气焰,在欺凌者心情不愉快时,容易再次找此类学生解气,造成不可想象的后果。
(二)学生家庭原因所导致随着现代人们对婚恋观的不重视,不在乎,家庭矛盾层出不穷,尤其是对于婆媳关系不和谐,抑或是现代交友平台的不断出现和推广,父母间很容易产生矛盾,比如父母争吵,甚至家暴现象的出现,都极大的对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了创伤,导致孩子对父母失去了尊重感和信任感。
久而久之,这些孩子变得沉默寡言,不爱与人交流,学习成绩一度下滑。
容易引起其余强势同学的注意,稍有行为举止不恰当的时候,很容易受到那些同学的欺凌。
还有一部分由于自身的家庭经济情况不乐观,同学对其产生偏见,经常故意找茬,对此同学进行言语侮辱或者肢体冲突。
(三)学校因素所导致对于一些受到欺凌事件威胁的学生,作为学生的第一保护者,学校就应当承担起学生的人身安全保护责任。
我们经常听到诸如此类的消息,某某学校公开批评某某同学迟到早退现象,抑或是学习成绩不佳受到批评。
校园暴力事件成因与对策

浅析校园暴力事件的成因与对策沙河汉子受社会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中小学近年来不断发生打架斗殴,甚至群殴凶杀等严重暴力事件,这些非正常事件干扰了学校的正常的教学秩序,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了不安全的隐患,还严重影响了学校的师生生命安全,这种情况的存在,不利于和谐与安全校园的建设,如何制止校园暴力事件,防患于未然,是学校日常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校园暴力事件的成因从校园暴力的种类来看,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纠纷,也由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冲突;有高年级学生欺负低年级学生,如索要钱财或恫吓;有个别学生之间的单打独斗;有学生之间的群殴;也有本学校与外学校学生之间的斗殴;也有在学生与外来的社会青年之间的冲突;也有学生之间的矛盾导致纠集社会人员来校的斗殴或社会青年报复社会等等。
校园暴力主要表现为打架斗殴,造成的后果也有严重与轻微之分,有时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人身健康和生命,触犯法律。
校园暴力一般采用以下手段:拳脚相向,徒手肉搏;或利用现场的木棍和砖石瓦片等厮打;也有用事先准备好的器械如管制刀具等搏斗,不过使用器械往往会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
校园暴力活动的时间,一般而言,白天晚上,课上与课下都有可能,但往往发生在中午和下午放学后一段时间,或晚自习下课后,或者上课前,因为此时学校较乱,人来人往,闲人进出校园较为随意,管理不易。
就地点来说,可以发生在教室,操场,宿舍,校门口外或在校园一些角落里如厕所,楼梯等僻静处均可发生。
校园暴力一般有以下原因:从学生角度看,首先是学生法制观念淡漠,缺乏遵法守纪的习惯,即便学校有法律,但仍有一些学生抱有侥幸的心理,以身试法,或一时冲动,从而酿成较为严重的后果。
从导致校园暴力的诱因来看,原因有学生之间偶发的小摩擦,积累成大冲突;或平时言语失和,或高年级学生恃强凌弱,欺负低年级同学,若索要钱财等,或学生之间拉帮结派,甚至因早恋引发的纠纷;也有学生与校外人员在学校的冲突;也有因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或处分学生不当而导致学生的过激行为,以及社会上的人员怀着不同的心态寻衅滋事等等。
中职学校校园暴力的成因及对策

中职学校校园暴力的成因及对策中等职业学校(以下简称中职学校)已发展了十几年,各方面逐步走向成熟,但由于生源、社会环境的变化,中职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出现很多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其中,校园暴力已成为困扰中职学校的一个难题。
它不仅侵害了学生的合法权益,而且也扰乱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败坏了学校的声誉,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不安定因素。
一、中职学校校园暴力的成因(一)学生方面1、生源参差不齐,整体素质偏低现在中职学校普遍感到生存的压力,这种压力突出表现在招生难。
为了抢生源,各中职学校各显神通,通过行政干预、个人关系、支付回扣等多种方式获得生源。
这样招生的共同结果是生源参差不齐,质量明显下降,整体素质偏低,有些学生甚至初中都没念完,更有甚者是在初中学校因打架等违纪行为而辍学的。
这些学生中有的在初中已打架成瘾,“称王称霸”已久,到中职学校来后,恶习难改,稍不如意,便大打出手。
甚至,有些学生把初中的一些仇怨也带到了中职学校。
这给学校管理带来很大隐患。
2、一些学生思想政治觉悟低,尚未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他们有的是“称王称霸”已久,霸道习气严重,只许自己欺负别人,不能自己受一点委屈,没有一点互谅互让精神;有的是为满足自己的恶习,向同学要烟要钱,不能如愿便暴力解决;有的是因“谈恋爱”争风吃醋而“火并”;有的是“哥们义气”思想严重,事不关己,却为哥们挺身而出;有的是不能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纠纷而又不愿找老师解决从而酿成暴力事件。
这些都反映出了他们思想政治觉悟不高,缺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 学校方面1、教师工作不到位,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有时流于形式,重管理轻教育,不能真正打动学生,实效性差。
学生发生纠纷后不能通过正常渠道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并且,长此以往,形成有事不愿找老师,自己私下解决的观念。
更值得注意的是个别教师自身素质不高,工作方法不当。
他们言行粗鲁,且不善于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甚至存在个别的殴打学生的现象,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诱使学生崇尚使用暴力。
小学校园暴力行为的形成原因及解决策略

小学校园暴力行为的形成原因及解决策略摘要学校应该是文明的殿堂,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地方。
可在校园内和学校周围,屡次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
严重影响了师生的人身财产安全和心理健康水平,也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学和生活秩序,给师生和家长造成了相当大的困扰。
校园暴力事件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公共安全和社会问题。
这也是学校、家庭和社会需要共同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采用调查研究的方式了解小学校园暴力的现状,进一步探究影响校园暴力事件发生的深层次原因并对各方面原因进行梳理,为政府及教育部门有效遏制小学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从而提出具体防治对策,如父母提高自身素质学校加强管理,网络媒体正确引导等。
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主体的综合防治机制,形成良好的协同管理局面,从源头遏制小学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小学生;校园暴力;解决措施小学校园暴力行为的形成原因及解决策略1 绪论1.1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校园暴力事件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校园暴力直接危害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这已经引起了学校、家庭及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在我们所处的环境中,每所小学校园都存在不同形式的校园暴力。
最近这样一则报道让我震惊,重庆市荣昌法院审理了一起健康权纠纷案件,几名小学生联合殴打另一名女生兰兰,而造成此事件的原因,竟是兰兰在住校期间不注重个人卫生,引起同宿舍其他女同学公愤,五名女学生随即一起打耳光教育兰兰,导致其十级伤残[1]。
小学校园暴力作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已经引起全国人民的普遍关注。
要预防暴力,不仅需要惩罚,而且还需要心理建设。
当他们能够处理好自己的愤怒、恐惧、不安和其他负面情绪的时候,他们就不会寻求暴力。
只有国家、社会、学校、家庭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有效的预防和减少小学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使学生可以在一个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中健康成长。
1.2 研究目的随着新闻媒体的不断报道,我国校园暴力问题已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同时,孩子在学校内的安全问题成为饿了家长首要关心的问题。
中小学校园暴力问题的特点与对策

中小学校园暴力问题的特点与对策校园暴力问题在中小学教育中一直存在,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影响,也损害了教育环境的安宁和和谐。
本文将分析中小学校园暴力问题的特点,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中小学校园暴力问题的特点1. 多发性:中小学校园暴力问题呈现出多样性和多发性的特点。
不仅涉及到体罚、欺凌等肢体暴力行为,还出现了言语侮辱、网络欺凌等非肢体暴力形式。
2. 年龄层次广泛:中小学校园暴力问题涉及到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
从小学到初中、高中,都有可能存在校园暴力问题。
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对于暴力行为的理解和表达方式也不同。
3. 影响面广泛:校园暴力不仅会对受害者产生伤害,还会对目击者、同学和教师产生心理上的冲击。
暴力行为的持续存在会导致整个学校环境的紧张和不安全感。
二、中小学校园暴力问题的对策1. 加强教育宣传:学校应该通过教育宣传活动来增强学生对校园暴力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可以通过开展主题班会、讲座、宣传展板等形式,让学生了解校园暴力的危害性,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2. 建立监督机制:学校要建立健全的校园暴力监督机制,加强对学生行为的观察和管理。
可以通过设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设置纪律监督岗位等措施,及时发现并制止暴力行为的发生。
3. 提高教师素质:教师是校园暴力问题防治的重要力量。
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对校园暴力问题的认识和处理能力。
建立定期的教师培训制度,注重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学生之间的冲突和问题。
4. 加强家校合作:家庭和学校共同承担着培养学生健康成长的责任。
学校应该与家长密切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可以定期开展家长学校、家长讲座等活动,提醒家长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和行为异常,共同预防和处理校园暴力问题。
5. 建立调解机制:在校园暴力问题发生时,学校应该积极介入,及时开展调解工作。
通过学校心理咨询师、班主任等相关人员的参与,帮助当事学生进行沟通与化解,寻找问题的源头,并采取适当的惩戒措施和帮助措施。
中职学校校园欺凌行为的成因及对策

中职学校校园欺凌行为的成因及对策1. 引言1.1 校园欺凌的定义校园欺凌是指在学校或校园周围发生的恶意行为,其中一个人或一群人对另一个人造成精神或身体上的伤害。
这种行为可能是直接的,比如言语或身体暴力,也可能是间接的,比如排挤、传播谣言或刻意排斥某个人。
校园欺凌是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严重影响着受害者的身心健康,甚至可能导致受害者产生严重的抑郁和自杀的想法。
校园欺凌不仅给受害者带来巨大的痛苦,也会给整个学校的环境带来负面影响。
受害者可能会变得沮丧、孤立,甚至丧失对学校环境的信心,从而影响其学业和发展。
校园欺凌不仅仅是个人之间的矛盾,它还反映了整个学校社会的健康状况,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共同努力来解决。
校园欺凌是一种违反校规、违背社会伦理的行为,必须得到严肃对待和制止。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努力,才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打造一个和谐、友好、安全的学习环境。
在今后的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中职学校校园欺凌行为的成因及对策,希望可以为解决这一严重问题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
1.2 校园欺凌的危害校园欺凌是一种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行为,其危害不可忽视。
校园欺凌会严重影响受害学生的心理健康,导致他们产生恐惧、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甚至可能引发自杀倾向。
受欺凌者常常感到孤立无援,缺乏自信和自尊,对未来感到失望。
校园欺凌也会对受害者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影响其学业表现和社交能力,甚至导致学生逃学或辍学。
校园欺凌还会破坏校园和谐氛围,影响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甚至导致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
校园欺凌不仅会对受害者造成伤害,也会对整个校园环境和社会稳定造成不良影响。
有效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行为,对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中职学校校园欺凌行为的成因中职学校校园欺凌行为的成因主要可以分为家庭环境因素、学校环境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四个方面。
家庭环境因素在中职学校校园欺凌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浅析校园暴力的诱因与对策

或坐视不管 , 会给事故 的处理增加难度 。
因 此 ,学 校 要 经 常保 持 与 社 会 各 方 的 沟
通, 协调 好关 系 , 争取得 到他们 的支 持 , 共同预防或顺利处理 已发生的事故 。另
外 , 于学 校 办 学 经 费 一 般 比 较 紧 张 , 由 在
( 作者 单位 : 南 省 经济 贸 易技 工 学校 ) 湖
名 初 一 女 生 连 续 4晚 在 厕 所 内遭 同 学
往提出些过分要求 , 甚至采取过 激行 为 。
五 、争 取 当地政 府及 主 管
因此 ,学 校 应 要 求 学 生 购 买 个 人 意 外 伤
三是合 理适 当原则 。这 主要 是针对事故
发生后 的经济赔偿 问题 ,这个 问题是事 故链 中最难 处理的 问题 ,原 则上是要按 责任认定依 法赔 偿 ,现实 中却往 往是学 校本着息事 宁人 的 目的 ,在难 以说服对 方 的情况下 违背 自身意愿进行赔 偿。这 虽有悖 于合 理适 当原则 ,但确是无 奈之 举 。随着社会 主义 法制 的不断 健全 、 完 善 ,相信对这类 问题 的解决会提供更 为 合理 、 更具操作性的法律依据。四是及 时 妥善处理原则 。学生伤 害事故发生后 , 要 及时救治受伤学生 ,把伤害后果降低 到 最低程度 , 要及 时进行事故善后处理 。 久
、
案 例 回放
事件 , 接着 , 上海 “ 暴力熊 ” 的视频又在 网
络 上 引起 轩 然 大 波 。 段 用 手 机 拍 摄 的 5 这
2 0 年 5月 ,云 南 孟 连 一 中发 生 一 09
分多钟 的“ 暴力熊 ” 频 中 , 视 充斥着 抽 嘴 巴、 飞腿 踢腰 、 脚跺 腹部等 暴力镜 头 , 更 令 人发指的是 ,打人 和被 打的两名女生 均是 中学生模样 。 进入 21 0 0年 ,类 似案 件仍 时有 发
校园暴力频发的原因及对策

校园暴力频发的原因及对策袁贵仁部长在今年两会上说,校园暴力等威胁当前校园里2亿学生的安全问题,是教育部面临的压力最大的问题。
同时,一份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显示,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
校园暴力是滋生未成年人犯罪的温床,如不及时阻止、教育或惩治,这些年幼的孩子难免走上歧途。
70%的数据也从侧面证明了遏制校园欺凌行为的必要性。
近期,国务院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专门对“小孩打架”下达文件。
通过多年的一线教育经验,我分析当前校园暴力频发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社会原因。
1、我国改革开放后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逐渐吹进了校园,泛滥的不良文化误导着青少年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些成人世界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影响着心智尚未成熟的学生。
2、一些媒体对某些暴力事件的过度渲染,校园暴力自拍视频被频频上传,以及相关部门对网络暴力视频监管不严等,都对青少年产生了负面影响,误导学生将暴力行为及一些社会不良风气视为可接受的行为模式,成为暴力事件频频发生的诱因。
3、学生犯罪成本低,一些学生在校内犯罪错时老师只能是说服教育,没有一定的惩罚手段,学生发生矛盾都是因为一些小事引起的,问被欺负的学生为什么不告诉老师,他说:“告诉老师,老师也只能是说说打人者,你能怎么的?”而且告诉老师后,还有可能面临挨第二次打的可能。
二、家庭原因。
1、家教影响,通过多年来与家长打交道,发现一种现象,只要是孩子在校有暴力倾向,不服从管教的,大多数家长也是一些不可理喻的人。
2、家长的溺爱,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一、两个孩子,对孩子溺爱,有的在家中教育孩子不要打架,但不能吃亏,别人打咱们了咱不干,孩子只记住了在学校不能吃亏,却记不住家长说不让他打架。
甚至有的家长教育孩子别挨打就行,把别人打坏了咱给掏钱,从面出现了“5+2=0”的现象。
在4月27日打架的学生当中在八年级时就在校外用棒子把人打伤,家长没有重视,及时教育。
校园暴力现象思考及对策

校园暴力现象思考及对策近几年,校园暴力现象有逐步增长之势。
由于校园暴力形式多、原因杂,为了便于研究,我们根据校园暴力的来源及施暴者的不同将其分为以下几类:第一,教学过程的暴力现象此类校园暴力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或家长采取不恰当的、粗暴的方式对待学生,以致对其身心健康造成伤害的行为,如体罚、言语侮辱等。
这一现象在我们国家目前的教学过程中非常普遍,它不但会导致将学生致伤、致残等很严重的直接后果,同时,此类校园暴力往往会带来很多后发性的恶性事件,导致学生出走、报复、人格偏离,甚至自杀等。
第二,青少年学生的施暴行为学生施暴主要是指某些学生因过早的、不成熟的三角恋、钱财需求、青春性意识萌动或者仅仅是模仿录像某些情节,发泄心中怨气等而面对其他学生施暴的行为,如殴打、强奸、抢劫、侮辱、杀害等。
近期有关材料表明,学生施暴行为表现了以下特点:1、年龄小,大多集中在中低年级;2、对于录像中的暴力情节有很强的模仿性,其手段令人发指;3、以学生中非正式群体的“团伙”行动居多。
第三,校外人员对学生的暴力行为这一现象主要是指一些校外的闲杂人员或非法商家为了一定的物质利益,满足欲望或为了发泄心中不满而对于不谙世事的青少年学生施行的身心侵害行为。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一些非法之徒窜入学校或学校附近抢劫学生财物,对学生进行人身侵害、人格侮辱等;其二,在文化娱乐活动中,一些商家为了在竞争中取得优势纷纷将兜售目标定位于广大学生,其中不少用黄、毒诱骗以谋取暴利。
笔者在分析形形色色的校园暴力案例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对策:一、加强师德、师能及教师队伍的法制观念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从位置暴力的现象可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不恰当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体罚、变相体罚、人格侮辱是一种重要的校园暴力现象。
究其原因无外三点:其一、德低。
教育是面对人的工程,作为教育的主导者——教师,便必须具备热爱学生,公正对待每一个学生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
因为我们很难希求一位缺乏爱心的教师能耐心地帮助一位“差生”进步。
中学生校园暴力成因分析及对策

中学生校园暴力成因分析及对策中学生校园暴力成因分析及对策摘要:正因为中国的校园暴力事件造成的是一种隐性的心理伤害,而不是显性的身体伤害,所以很多时候都被忽视。
校园暴力由于其危害的特殊性而备受关注,而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校园暴力的趋势并没有下降,反而上升了。
本文主要探讨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关键词:校园暴力成因对策中学生一、前言:中学作为青山年成长的摇篮和教育场所,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能力培养、性格爱好与习惯形成具有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然而在中学这个组织中难免会存在不协调、不和谐因素,由于这些不协调、不和谐因素会造成中学校园暴力的发生。
近年来,各地中学不断出现了一些中学暴力事件。
为此,研究中学生校园暴力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中学校园暴力成因的深入探索,进而再次基础上提出预防中学校园暴力的一系列措施,对于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积极作用。
二、中学校园暴力现状(一)核心概念校园暴力指在校园内外发生的,目标直接或间接指向青少年学生,以辱骂、打斗、抢夺等多种暴力方式攻击。
有的专家认为,校园暴力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
广义的校园暴力是指发生在校园内外的,由同学或者校外人员等针对受害人身体和精神所实施的,达到一定严重程度的侵害行为。
狭义的校园暴力是指主要发生在校园中,由同学或者校外人员对学生身体和精神所造成某种伤害的侵害行为。
(二)近年来中小学校园暴力现状引发不同高中学校同学之间的相互群殴;因老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或学校处罚违纪学生不当而引发的过激行为。
2、对情绪自我管制能力的欠缺。
在青春期有一个普遍的特征,从儿提时期的伙伴关系过度到成人世界的社会关系,孩子们会建立一些游戏规则。
这些规则不完全是社会规则,还有这个年龄阶段非常独有的特征,那就是模仿。
中学阶段是未成年人走向成年人的过渡阶段,这个阶段也是少年处于情绪易冲动的年龄阶段,同时,以自我为中心,特别自尊,自己又不能够正确估计行为的后果,容易采取一些非常过激的行为。
关于近年来校园暴力犯罪的调查与治理对策研究

关于近年来校园暴力犯罪的调查与治理对策研究近年来,校园暴力犯罪引起了广泛关注和忧虑。
学校本应是培养优秀人才的地方,然而暴力犯罪事件却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甚至造成了人员伤亡。
为了解和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将对近年来校园暴力犯罪进行调查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首先,本文将对校园暴力犯罪的种类和原因进行调查研究。
校园暴力犯罪的种类主要包括欺凌、斗殴、校园枪击等各种形式。
这些暴力行为通常是由学生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所引发的。
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个性和性格特点的不同导致的矛盾;二是学习压力和心理问题的积累导致的情绪失控;三是网络暴力的传播和影响。
其次,本文将研究校园暴力犯罪的影响和危害。
校园暴力犯罪不仅严重危害到被害人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也对整个学校和社会带来了负面影响。
受害者在遭受暴力后可能引发情绪失调、注意力不集中、自卑等心理问题,并可能因此影响到学习成绩和人际关系。
而学校则因为校园暴力犯罪事件的发生而丧失了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声誉。
进一步,本文将提出一系列治理校园暴力犯罪的对策。
首先,加大校园暴力犯罪的宣传教育力度。
学校应该设置专门的暴力犯罪预防教育课程,向学生普及法律知识和暴力危害,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感。
其次,加强学校安全设施和人员配备。
学校应该加强对校园的警戒,安装监控摄像头等安全设备,增派保安力量以确保学生的安全。
同时,建立健全学校安全管理体系,及时发现和处理校园暴力犯罪事件。
此外,组织学校和家长共同参与的校园暴力干预和调解机构,为师生提供咨询和支持。
最后,本文将探讨对于侦破和惩治校园暴力犯罪的有效措施。
学校应加强与警方的合作,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在发生暴力犯罪事件时第一时间报警,保护受害者并追查犯罪嫌疑人。
同时,学校应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加强与社区、家庭等的合作,形成校园暴力犯罪的联防联控机制。
此外,对于犯罪嫌疑人的处理也要符合法律程序,加强对其的心理辅导和教育。
总之,校园暴力犯罪是当前社会面临的课题之一,需要学校、家庭和整个社会共同努力来解决。
中学生校园暴力问题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中学生校园暴力问题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摘要:当前校园暴力频发,已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问题。
校园暴力不仅严重威胁学生安全和身心健康发展,而且进一步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
文章通过对校园暴力概念界定以及校园暴力外部表现趋势进行分析,发现中学生攻击性行为与家庭学校社会以及学生自身因素密切相关。
处理校园暴力行为应多级配合,国家要加快校园安全法的制定,学校应提高学生的法制观念,加强学校周边环境管理,家长需要为学生创造良好家庭,学生应提高自控能力,共同创建文明校园。
关键词:中学生校园暴力一、校园暴力概念界定徐久生认为行校园暴力是行为人针对在校师生实施的影响受暴力者身体心理的暴力行为,简单说与在校师生直接有关的暴力行为,都可以被认为校园暴力[1]。
姚建龙认为:发生在中小学及其合理辐射地域,学生、教师或校外侵入人员故意攻击师生人身以及财产,破坏学校管理秩序的行为[2]。
笔者认为校园暴力行为也可以被理解为一种越轨行为,校园暴力是发生在学校内部和学校旁边地区的以语言、物品或肢体部位做出侵犯他人的身心和物质利益的进攻性行为。
二、校园暴力的类型及外部表现趋势(一)校园暴力类型1、语言类暴力语言类暴力包括沉默暴力和语言攻击型暴力两种。
沉默孤立型暴力是指某个群体或个人对某个体或者群体与群体之间实施孤立,冷漠态度,迫使其内心产生集体脱离感和丧失集体归属感,使被孤立者体会孤独恐惧之感,架空被孤立者的学习和社交圈。
语言攻击型暴力是指群体和个体之间因为不足轻重的小事情发生的互相辱骂,诅咒,以不文明的语言损害他人以及其家人朋友的名誉和尊严,以口头性语言对被施暴者进行语言攻击,致使其心灵受挫。
2、行为类暴力行为类暴力是最原始的暴力类型,它也包括肢体性暴力、器械暴力和强迫性暴力。
肢体暴力是采用拳打脚踢的形式对被害人身体实施攻击的行为;器械暴力是采用管制工具对受害人人身侵害的行为。
中学中常见的校园暴力行为类表现形式包括:打架斗殴、以大欺小、敲诈勒索以及校园性暴力等。
校园暴力问题分析及防治对策

校园暴力问题分析及防治对策摘要: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频出,在社会上已经产生越来越大的社会效果及社会危害性。
而未成年人犯罪的手段和残忍程度也存在超过成年人的趋势,由此可见,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已经不容忽视,其中最为恶劣的校园暴力问题更是引人深思。
在微博微信等网络媒体上搜素校园暴力,像“扇耳光、香烟烫、绳索绑、群殴侮辱、敲诈勒索……”这样的视频有很多,花季的少男少女,纯洁美好的校园生活却充斥着暴力和侮辱,学校、家庭、司法、社会又是谁的角色的缺失造成了如今的局面。
关键词:校园暴力;防治对策;概况一.校园暴力的概况校园暴力又称为校园欺凌,是指发生在学校校园内、学生上学或者放学的途中,学校的教育活动中,由老师、同学或校外人员蓄意滥用语言、躯体力量、网络、器械等针对师生的心理、生理、名誉、权利、财产等实施的身体达到某种程度的侵害行为。
提到校园暴力,第一反应便会是动手打架,头破血流但往往在学校所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中,打架动手只是最直观最简单的一种校园暴力形式,除此之外,嘲笑、谩骂、孤立等等也都是普遍存在的校园暴力。
针对目前的校园暴力事件,大体分为四种形式。
一是肢体暴力,它有着相当具体的表现形式,通常也会在受害者身上留下明显的伤痕,包括踢打同学、抢夺他们的东西等。
二是语言暴力,比如给别人起绰号、公开别人隐私、讽刺挖苦他人、嘲笑他人的生理缺陷等。
三是关系暴力,又称为“冷暴力”,她是最常见,也是最易被忽视的,通常是指通过说服同伴排挤某人,使弱势同伴被排挤在团体之外,或是借此切断他们的关系连接,让他们觉得被排挤。
四是网络暴力,一般是指通过网络发表具有攻击性、煽动性、侮辱性的言论,这些言论打破道德底线,造成当事人的名誉受损。
网络暴力不同于现实生活中的拳脚相加血肉相搏的暴力行为,而是借助网络的虚拟空间用语言、文字、图像等对人进行讨伐与攻击。
不但对当事人进行人身攻击,恶意诋毁,更是将这种讨伐从虚拟网络转移到现实社会中,对事件当事人进行“人肉搜索”,将其真实身份、姓名、照片、生活细节等个人信息公布于众。
校园暴力原因分析及对策

校园暴力原因分析及对策校园暴力是一种在学校内部发生的暴力行为,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环境。
本文将从校园暴力的原因分析以及相应的对策进行探讨。
一、校园暴力的原因分析1. 家庭因素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些家庭中存在家暴、亲子关系不和谐等问题,可能导致学生在学校中转移情绪,表现出暴力行为。
2. 同学关系同学之间的关系也是导致校园暴力发生的重要原因。
一些学生可能因为虐待、排挤等行为而产生对他人进行暴力的倾向。
3. 学业压力学业压力过大也是导致校园暴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些学生可能因为无法承受学业压力而选择以暴力的方式来发泄情绪。
4. 社会影响社会影响也是导致校园暴力的原因之一。
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可能会对学生产生不良的影响,导致他们在校园内产生暴力行为。
二、对校园暴力的对策1. 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需要注重与孩子的沟通、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以及注意自身的行为对孩子的示范作用。
2. 同学关系建设学校应该加强对同学间关系的引导和管理,促进同学之间的友好相处,减少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的发生。
3. 学业压力释放学校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学业压力,引导他们寻找适合自己的释压方式,避免以暴力的方式来发泄情绪。
4. 社会风气倡导社会应该积极建设良好的社会风气,减少不良信息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
综上所述,校园暴力的发生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来解决。
只有通过各方的合作和努力,才能有效预防和减少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创造一个和谐、安全的学习环境。
浅谈校园暴力案件发生的成因

浅谈校园暴力案件发生的成因浅谈校园暴力案件发生的成因、特点及对近年来,校园暴力案件频发,既有学生之间的打仗斗殴,也有男女同学之间搞对象争风吃醋,以及精神病人闯入校园肇事肇祸或是社会闲散人员到校内寻衅滋事、恐吓、勒索引发的暴力案件。
暴力案件的发生给学校正常教学、工作带来不利影响,也给社会秩序、公共安全、学生的心理及校园安全造成极大危害。
笔者就校园发生的暴力案件谈一点粗浅看法。
一、暴力事件的原因形成暴力事件的原因较为复杂,导致暴力事件发生的具体原因又多样化,但就其导致暴力事件的根本原因,又有一定的规律特点。
(一)社会因素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形形色色的外来文化思潮不断涌入,加之社会诸多不良因素风气的侵袭,严重地影响和毒害青少年的思想,同时,一些不法分子为追求高额利润,制造了防不胜防的众多暴力和色情垃圾文化产品,在网上设立了很多花花绿绿的不健康的娱乐场所,黄色的图书和图片,如同“洪水猛兽”侵蚀着青少年一代,给具有强烈好奇的青少年带来巨大的毒害与诱惑。
二)学校因素作为承担教育义务的学校,这么多年始终强调思想道德修养教育,也采取了许多方式方法,但对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奏效不大,效果不明显;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仍存在着追求数理化拔尖升学而忽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在加强法制教育的同时,未能使学生们真正认识到法律是其行动的准则;另外,学校在学生管理、校园安全等方面仍然存在很多漏洞,不规范,不达标,对“差等生”没有持之以恒的教育决心,缺乏有效的法制教育手段,半途而废,成为社会的“负担”,对辍学、失学生问题亟待加强研究解决。
(三)家庭因素家庭是社会组成细胞,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但家长普遍忽视家庭教育这一重要环节,家庭教育方法不当,往往采取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和手段,孩子犯错误了,也不分青红皂白,非打既骂;或者百般溺爱,放任自流,造成一些孩子“懒惰” 、“低能” 、“自卑” 、“自私”,带给孩子不良的习惯和心理素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园暴力的成因分析及对策近年来,校园暴力是全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既是一个新闻名词,也是一个社会名词。
当你在百度键入“校园暴力事件”,便约有714个相关视频弹出来,没有影像的更是不计其数。
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
校园暴力案件不断发生,在校学生的犯罪率呈上升趋势,“校园暴力”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十分普遍。
在世界各地,每天都会发生校园暴力的事件,其中还有一些性质相当严重的恶性案件。
案件中那些心灵被扭曲的孩子们作案手段之残忍,令人触目惊心。
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近年来所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2011年5月27日,瑞安市陶山中学发生了一件暴力犯罪事件,三名学生在短短几分钟内打死了一名学生;2010年3月17日,遂溪县乌塘中学发生了一起歹徒闯校园殴打学生事件,造成15名学生不同程度受伤;2010年4月5日,南海九江中学校内一座山上废弃的防空洞内发生割喉案,一名高三男生怀疑同班女同学造谣将其杀死;2007年4月16日,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发生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校园枪击事件,该校的韩国学生赵承熙在宿舍楼及教学楼,使用两支手枪和大量子弹,导致33人死亡。
2007年5月15日,广东电白第三中学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凶杀案:该校一名叫吴建国的初二级学生,用刀捅死两名学生、捅伤4名学生……硝烟没远,伤痛没去。
面对如此之多的事件重演,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重新反思校园暴力事件呢?一、根据目前校园暴力事件的情况,主要有三种类型:第一、学生之间相互实施的暴力。
在校学生之间的暴力行为在青少年暴力犯罪案件中所占的比例很高。
有的学生为了自身的安全,不得不加入不良群体,以此来反抗校园暴力侵袭;有的学生为了自卫,不得不带上刀具,以防不测;有的则采取以暴制暴的方法,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第二、校外不法势力对在校学生实施的暴力。
我们常常听到或看到校外的一些社会非法势力对在校学生勒索钱财,弄得这些学生往往害怕而不知所措的报道。
学生上学受到社会非法势力的勒索和敲诈,已具有普遍性的一种社会犯罪现象。
第三、师生之间实施的暴力。
校园师生之间的暴力日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老师和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在学校教学的过程中,有些老师对学生经常进行体罚,动手打耳光,挥拳头和踢学生,对学生身心发育造成很大伤害。
此外,有些道德品质恶劣的学生对老师的真诚批评教育怀恨在心,便纠集他人一起对老师实施暴力,动手殴打老师,这种现象有蔓延的苗头。
二、校园暴力是学生心理不健康,人格不健全的外显。
既是未成年人生理成长处于特殊阶段叛逆、逆反心理外化的反映,也是社会问题在未成年人的心理和行为中的蔓延和反映。
校园暴力是“先天不良”与“后天失调”的混合产物,因而它的产生必然涉及到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
它的成因主要可以归纳为:(一)学校因素:(1)教育体系功利性倾向明显,一切以升学率、成绩为重。
过于重视学业成绩,致使某些学生易生挫折而制造了失意者。
学生成绩不理想容易心灰意冷,产生矛盾易通过暴力解决。
(2)教师过分注重权威,不允许学生有任何藐视行为,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自主能动性。
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学习兴趣丧失,课堂失去了吸引力,因此功课不佳的同学容易自暴自弃。
对他们而言,每天校园的生活是不断的挫折、愤怒、失望。
日积月累,情绪上容易失控。
(3)学校片面强调学习,缺乏心理辅导,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引导较少,学生容易产生错误的认知,辨别是非能力薄弱。
(4)学校没有因材施教,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对学生过分苛求,学生没有得到学校期望值,容易产生自卑感,从而自甘堕落。
(5)由于文化与阅历的差异,学校与学生家长对于学生管教的看法存有差距。
沟通不到位或联系不足,致易生纷争。
学校与家长没有了教育合力,学生的教育效果就微乎其微了。
(6)由于种种原因,校园暴力处理不透明或处理不当,从而引起学生不满,并质疑师长偏袒或能力问题时,便加剧了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
教师辅导能力与技巧不足时,也容易引发师生冲突事件。
(二)家庭因素:(1)父母由于生计奔忙,疏于管教,长期没有团聚沟通,亲子关系疏离,形同陌路。
家庭气氛不和谐,子女感觉家庭冷漠、缺乏关爱及安全感,容易接受外面不良诱惑。
(2)父母对子女的管教缺乏指导能力,较少参与、配合学校举办的亲子教育活动,很少参加有指导意义的教育知识讲座。
(3)父母的管教方式不当或教育方法有失偏颇,如过分的严苛或溺爱、父亲与母亲的管教方式不一致、或父母对子女期望过高,致子女做不到而感到失望且失去信心,从而走到外面去,寻求负面的认同。
(4)父母染有恶习或犯罪行为,家庭暴力、虐待情形较频,子女耳濡目染到不良行为,有样学样,认为暴力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5)实质上或形式上的破碎家庭,离异家庭增多,直接推动了暴力事件的增多。
我所处理的校园暴力事件中,有70%左右的当事人其父母离异,亲子教育缺失。
(6)家庭经济收入较少,生活水平较低,思想不端正,怨气大,不思进取,寻求不当发泄,诉之于暴力行为。
(三)社会因素:(1)在经济建设的大潮中,社会风气较重功利和享乐,而轻忽伦理道德,人情冷淡,人性与良知遭到践踏,造成社会脱序与迷乱,青少年面对如此社会环境,往往得到负面暗示,导向错误。
(2)社会生活中的矛盾纠纷时有发生,经常出现以暴力解决问题的行为模式,青少年于不知不觉中模仿暴力行为,而易生暴力事件。
(3)有的农村还存在聚众滋事现象,有矛盾纠纷不是通过正常途径解决,而是聚众滋事,把问题放大、闹大,以暴力处理。
学生由于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能力较弱,往往得到错误启发,遇到问题也是采取暴力行为。
(4)文明风气得不得张扬。
好的没人学,坏的没人理,久而久之,社会风气沦落,文明气象弘扬不起来。
(四)传媒因素:(1)大众传播媒体的暴力犯罪新闻报导频率偏高。
为迎合观众追求感官刺激需求及赚取巨额利润,大众传播媒体对于暴力、色情与犯罪新闻的报导往往以夸大、煽情的方式将案件膨胀处理。
许多研究指出,暴力犯罪(如杀人、伤害、抢劫等)在新闻上有过度渲染、夸大报导现象。
(2)媒体过度渲染报导如犯罪分子细节性地描绘犯案的经过,极可能促使青少年发生积极模仿的效果。
根据实证研究结果,证实少年犯罪的主成因以犯罪新闻参照为主的占40﹪,这不得不引起社会的警惕。
(3)犯罪少年不仅较正常少年常看影视,同时更有喜欢观看暴力犯罪影视的倾向,调查表明,喜欢观看暴力倾向的收视者,更易引发暴力攻击行为。
(4)阅读暴力、色情的书籍、杂志等不良书刊,对于成长中的青少年极易激发其欲望,并为其未来暴力行为带来动机与方法。
阅读愈频繁,愈有可能对他人(尤其是女性)产生攻击行为。
三、远离校园暴力,构建和谐校园。
学校、家庭和社会是一个整体网络,只有这三者有机联结起来,才能共同防止校园暴力的发生,还校园宁静、和谐。
(一)学校方面:对于校园暴力,学校要承担重要责任。
(1)加强道德教育。
首先要对学校教职员工进行道德教育,努力提高教师素质,尤其注重教师政治素质和师德的培养,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使学校形成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根据学生、教师、家长的反馈信息及时对教师的师德进行评价,奖优惩劣,努力形成尊师爱生的教育观念,帮助老师们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最大可能地实现教育目标。
加强《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文件的宣传和执行力度,在保证法律精神深入人心的基础上,对于违法行为予以坚决打击,以保护广大师生的合法权益。
其次要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尽管他们还处于识别能力和自控能力都比较差的阶段,但认知能力发育已较好,对于真善美,假恶丑还是有一定的分辨能力的,应当培养他们遵守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道德规范的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以及自尊、自律、自强的意识,增强辨别是非能力,提高自救自护能力,自觉抵御各种不良行为的诱惑和侵害。
把社会公德规范内化为自觉的行为,严格自律,培养学生形成优秀道德品质,养成良好道德习惯。
(2)加强法制教育。
增强和提高学生法律观念和法制意识,加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学法用法能力的培养,法制课要作为必修课,配备专门的法制课教师,不仅要搞好课堂教学,同时还要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法制教育活动。
使他们懂得自己的权利和义务,知道什么行为是社会提倡和法律允许的,什么行为是法律禁止的,做到知法、懂法和守法。
宣传与法制教育落到实处,使学生将法律与日常生活和行为规范融为一体。
同时多邀请属地的公安派出所、司法机关到学校讲课,进行互动活动,对学生直观教育,增强法律知识。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现在许多学生由于长期处在应试教育和竞争的压力下,心理负荷沉重,长期受到压抑却得不到释放和疏导,大脑一时想不开,很容易产生心理疾病,出现偏激行为。
因此,学校应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学校不仅要给学生正面教育,也要教给学生抗暴御辱的道理和方法。
美国教育界不否认社会存在犯罪,存在罪恶,他们认为教给学生基本的生存防范意识,生存逃生技能,是教育者义不容辞的工作。
我们应该教给学生如何预防校园暴力、在面对暴力时的策略与勇气、遭遇暴力以后应该如何对待等。
如面对高年级同学以及校外人员的侵害要及时向父母和老师汇报;对于老师的侵害要及时向父母和学校领导汇报;对于严重的侵害行为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等。
教给学生应对危险的方法,帮助学生学会生活,适应社会,指导学生如何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生活幸福指数。
(二)家庭方面: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一种基本形式,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培养、教育子女是父母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只养不教,是父母的失职;教子不善,则是父母的罪恶。
一个家庭的环境,父母的教育方法、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对孩子良好品行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防范孩子走上犯罪道路的首要条件。
因此我们要强化家庭教育职能,增强父母教育子女的责任感,重视父母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培养健全的人格,明确家庭责任。
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家长首先应端正自己的言行,注重仪表,树立一个好榜样。
其次,家长应注意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克服简单粗暴或无原则的溺爱,凡事要讲原则、讲道理。
同时应从小注意培养子女不尚虚荣,自我克制等优良品格,对孩子的读书、交友等问题也该有所重视,加以指导。
另外家庭教育也要注意跟学校及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多方面相结合进行有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