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初中学生为例略谈金文书法教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初中学生为例略谈金文书法教学

东莞市竹溪中学书法社团

摘要:金文,是指刻铸在青铜器物上的文字,又叫“钟鼎文”、“吉金文”。金文在商周时代,已达到登峰造极之境。本文将以初中学生为例,着重就初中学生如何学习金文书法来谈谈个人的一些教学体会。阐述了为什么要选择金文书法教学,列举了古文字识字教学,金文书法笔法线条教学,字形结构教学,章法教学,创作教学等方面的一些方法和体会。

关键词:金文教学笔法形态

金文书法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金文,是我国古代刻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旧时因金文多见于钟鼎故又称“钟鼎文”、“吉金文”。金文在商周时代,已达到登峰造极之境,极为特殊的金属熔铸产生的凝练感和后人捶拓的意外效果,使金文作品具备了普通契刻和书写无法企及的韵味。在大篆体系中,金文字数最多最全,金文线条圆厚沉实,格调高古,结构朴茂多变。学好了金文书法,即能解决笔力问题,又能提高审美眼光,培养高古的气息,还能增加古文字的知识,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将有一个全面的提高。

根据初中生的实际情况来看,学习金文有难度,但又有吸引力。金文形态多变,象形成分较多,把字形结构写准确对于造型基础好的学生似乎不难,但要写得生动就难。金文笔画线条粗细基本一致,用笔节奏上不太容易把握,写得太平稳易板,写得变化太大又恐失去了金文圆厚浑穆的特点。再者,很多学生原来写的是颜体楷书,要转换为金文篆书,似乎得从头开始,前景迷茫。而且金文属于古文字范畴,创作时比楷书难度更大。但由于我本人学习金文书法已有好几年了,略有体会,学生又非常感兴趣,思考再三,还是决定试试看。

要想学好金文书法,就必须从识字、笔法、结构、章法、创作几个方面着手,进行训练。

一、古文字基本知识教学

金文属古文字范畴,要学习金文书法,必须先识字。

对于初中生来说,识字先要理解古文字的构字原理,要了解“六书”,但不能只讲理论,这样很难理解。要结合字例,尽量逐个分析,先从简单的、身边常见的字开始。相对容易理解的有:象形字,如“日”、“月”、“马”、“鹿”字等;指事字如“上”“下”“本”“末”“一”“三”等;会意字,如前后二足为“步”,人倚木为“休”,手执耳为“取”等;形声字,如“江”“河”“物”等;转注和假借字相对繁杂,很容易搞混,这就要反复查证。还有一些合文也要注意,如“五十”,“小子”,“六百”等等。学习古文字要多看多记,从易到难,由少及多。理解多一些古文字的来龙去脉,知其所以然,才能深刻体会文字本身之美。这是学习金文书法的重要基础。学生的时间和理解能力有限,这就必须依靠教师的讲解,所以教师必须先掌握一定的古文字知识,提前备课。古文字知识的学习应当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针对每天练习的字具体分析,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笔法、线条教学

中国书法是线条的艺术,书法的线条之美就在于点画运笔之间,它能让我们感觉到行驻动静,流涩枯润,轻重缓急等多种审美意象。而且这些点画本身由于运笔的奇妙,也呈现出万千景象,呈现出不同的力量之美、形象之美。中国书法之美,源于其讲究的运笔、结体和布局。

《史墙盘》为西周恭王史官墙所作的礼器,铭文二百八十余字,铭文字体为当时标准字体,笔法严谨,字口清晰;线条圆润含蓄,厚实遒健,转折自如,粗细一致,笔势流畅;结体稳中求变,醇古朴茂,字字珠玑,总体呈现出一派远古千年的自然风韵。《史墙盘》非常适合初学者,写好这个再学其他应该不难,也不会造成太大的偏差,于是就以此铭文作为教材。

1、笔法“积点成画,逆势推行”

笔法为书法技法之核心,从笔法到字法(结构)是书写过程中必须涉及的要素。

此铭用笔以中锋为主,藏锋逆入,发力均匀平稳。刚开始应做基本笔画练习,由于学生们原来练的大多是颜体楷书,所以这个笔法的转换至关重要。颜体楷书运笔注重笔画的两端,横竖撇捺都有明显的提按变化,而金文则注重笔画的所有运行过程,发力始终要均匀平稳。在训练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出现起笔藏锋不够,笔锋没有裹起来,起笔部分出现了“尖笔”,继而导致运笔到线条中部时出现偏锋的状况,结果写出来的笔画显得单薄滑软。那么如何调整这个问题呢?我要求用“积点成画,逆势推行”的方法,在保证藏锋逆入、中锋行笔的前提下,笔竿与运笔方向相反,在阻力中行笔。往右行则笔竿稍微向左倾斜,往下行则笔竿稍微向上倾斜……使得毛笔与纸的接触所呈现的点画形态(即“笔触”)密实而凝重,力透纸背,入木三分。因为是积点成画,所以行进过程可随时调整笔锋,以保持中锋,但是这样容易造成线条臃肿,板滞。于是略微吸收吴昌硕石鼓文的笔法,即起笔逆锋动作稍夸张,起笔稍慢,待蓄好力再发,行笔相对稍快,速度略有变化。要求达到即流畅又不失凝重。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调整和强化训练,学生转换成功,笔画线条凝重、高古,渐渐透出一种苍润、雄浑之气息。

2.线条“圆而不滑,凝重高古”

青铜铭文,由于它是通过浇铸而成,会使线条的转折处和相交处出现粘并,产生圆浑苍润的美感。这种“粘并”像金属部件的焊接点一样,表现这种“焊接”的方法是加强转折处和笔画相交处的提按顿挫,写得慢一些,让水墨多渗透一些,能较好体现青铜铭文浇铸线条交叉部位的浑圆、厚重、饱满的体积感。古人论书强调筋骨血肉,这种粘并好比其中的“血”,血要润,润了才有生命的感觉。“焊接笔法”的运用在《史墙盘》中体现的可谓淋漓尽致,比如“田”字的“十”字线条交叉部位,有明显的先提笔意识,然后下按,顿笔,似乎被另外一笔给阻挡,而后奋力前行……这就生成了运笔的节奏感,线条圆润厚重之中又不失苍茫斑驳之感。

表现在技法形态上大多是圆笔圆意,适当方圆结合。大部分笔画转折处方圆兼备,如“有”、“西”、“田”、“年”等。如“田”字的“口”框上部分两角,似方还圆,在转角处应放慢速度,保持中锋,此处圆笔方意;而下部分两角则基本是圆笔圆意。这样方能在微妙中求变化,圆而不滑,方而不锐,力求线条圆厚而凝重,给人一种稳重、高古、静穆之气。

金文的点画线条不仅有方圆的变化,还有长短曲直的变化及线条与块面的对比。这些要逐个具体分析、示范,学生才能较好领悟。

三.字形结构“计白当黑,稳中求变”

“字的结构,又称布白,因字由点画连贯穿插而成,点画的空白处也是字的组成部分,虚实相生,才完成一个艺术品。”[1]空白处一般包括字的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空白要分布适当,邓石如曾说:书法要“计白当黑”,无笔墨处也成妙境!中国书法艺术这种空间美在金文篆书中有突出表现,《史墙盘》结体精严,取平正之势为主,纵横有序,其字构内空间圆转委婉,疏密基本均匀,“计白当黑”,例如“周”、“南”、“唯”字。另外,凡是笔画线条围合而成的小空间都要用心体会,观察每个空间的大小、形态、张力、方向等。如“口”部,大多数是上平直下圆凸,但要仔细观察比较每个“口”部内部小空间(即“白”形),有的很平正,有的向右上倾斜,有的向左上倾斜,这就是微妙处,须留意观察,用心体会。

《史墙盘》铭文字形体势略偏竖长,在稳定之中求灵动。结体不仅有正侧大小的变化,而且有方、圆和三角的对比。临写时要先用铅笔画出每个字的外接多边形,观察比较每个字的外形特征,字形的大小、形态、倾斜方向等。如“周”字为一中线对称的上平下尖多边形;“文”字为一五边形,上两边长度相等,下三边长度则不相等;“有”字为一缺了左上角的正方形。等等。

另外还要注意组成字的各部分笔画之间的向背、穿插、挪让、呼应等关系。除了对字形结构进行有形的勾画分析外,最重要的是用心灵去体会,去欣赏金文字形结构的美感。金文字形有很大的象形成分,具有图形美、装饰美,须用心去感受字形的微妙动态,如“天”字,就像一个头顶平板两手张开的人,两脚一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