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释义样本
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释义
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释义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释义:让医生治病更“靠谱”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医疗质量安全这个话题。
其实,看病是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的问题,有时候病了,就希望能够找到一个好的医生,治好自己的病。
那么,什么样的医生才能让我们觉得靠谱呢?答案就是:遵循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的医生!接下来,我给大家详细讲解一下这个制度的要点。
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医疗质量安全。
简单来说,就是指在医疗服务过程中,能够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降低医疗费用。
这个制度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我们的医疗服务更加安全、有效、便捷。
那么,这个制度有哪些要点呢?我们可以分成以下几个部分来讲解:一、规范诊疗行为1.1 严格遵守诊疗规范医生在看病的时候,要严格按照诊疗规范来进行,不能随意开药、乱用抗生素等。
这样才能确保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的治疗。
1.2 尊重患者意愿医生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要充分尊重患者的意愿,不能强迫患者接受某种治疗方式。
只有患者同意了,才能进行治疗。
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2.1 优化诊疗流程为了让患者能够更快地得到诊治,医院要不断优化诊疗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比如,可以通过预约挂号、分时段就诊等方式,减少患者等待的时间。
2.2 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医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掌握更多的诊疗技能。
这样才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三、保障患者权益3.1 保障患者知情权在诊疗过程中,医生要充分向患者解释病情、治疗方案等内容,让患者充分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
这样才能让患者做出明智的选择。
3.2 保障患者隐私权医院要建立健全患者隐私保护制度,严格保密患者的个人信息。
这样才能让患者在看病的过程中感到安心。
四、降低医疗费用4.1 合理使用医疗资源医院要合理分配医疗资源,避免浪费。
比如,可以通过合理的药品采购、提高床位利用率等方式,降低医疗费用。
4.2 加强医疗费用监管政府要加强对医疗费用的监管,打击各种违法违规行为。
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释义
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释义医疗质量安全是医疗服务的重要保障,而核心制度是实现医疗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出发,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的要点进行释义。
一、医疗质量安全的概述医疗质量安全是指医疗机构在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医疗质量安全是医疗服务的核心要素,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财产安全,也是医疗机构声誉和社会信任的基础。
二、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的意义制度是指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规范和机制。
在医疗质量安全方面,核心制度是促进医疗机构合理运作、规范医疗行为的重要保障。
核心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提升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三、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的要点1. 安全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制定医疗质量管理规范、设立安全管理职责、完善安全责任追究机制等。
通过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医疗机构可以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和责任,促进医疗服务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2. 信息化建设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医疗信息化建设制度,推动医疗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开展。
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减少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患者风险,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权益。
3. 医疗质量评价评估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医疗质量评价评估制度,定期对医疗质量进行评估和评价。
通过对医疗质量的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医疗服务中的问题,提升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
4. 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要求医务人员将医疗事故和不良事件进行及时报告。
通过建立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可以及时掌握医疗安全风险信息,采取措施防范潜在风险,确保患者的安全。
5. 继续教育培训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医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医务人员的专业学习和技能培训。
提升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是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的基础。
6. 医疗纠纷解决机制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医疗纠纷解决机制制度,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协商,妥善解决医患纠纷。
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解读
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解读目录1. 基础理念 (2)1.1 质量安全文化建设 (3)1.2 风险管理意识 (4)2. 组织体系建设 (5)2.1 质量安全责任制 (6)2.2 质量安全管理机构 (7)2.3 职权和责任边界 (8)2.4 跨部门协作机制 (9)3. 医护人员素质提升 (10)3.1 继续教育和培训制度 (12)3.2 医德医风建设 (13)3.3 专业技能提升 (14)3.4 诊疗决策规范化 (15)4. 制度标准和规范建设 (17)4.1 诊疗流程规范 (18)4.2 病例记录规范 (20)4.3 药品管理及安全使用规范 (21)4.4 医疗设备管理和安全使用规范 (22)4.5 感染和医疗废物管理规范 (24)5. 质量安全密切监控 (25)5.1 事件报告和分析机制 (27)5.2 绩效考核和评估体系 (28)5.3 质量安全数据收集和分析 (29)5.4 持续改进机制 (31)6. 应对突发事件 (32)6.1 应急预案和演练 (33)6.2 危急情况下诊疗决策 (34)6.3 沟通协调机制 (35)7. 信息化和智慧化应用 (37)7.1 电子病历和数据共享 (38)7.2 医疗质量安全信息平台 (39)7.3 人工智能辅助诊疗 (41)1. 基础理念医疗质量与安全是医疗服务的生命线,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
在医疗实践中,我们必须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将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作为医疗机构的核心任务。
患者至上:医疗服务应以患者的健康需求和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确保患者在就诊过程中得到及时、有效、安全的治疗。
全面质量管理:医疗质量涉及多个环节和方面,包括医疗技术、医疗安全、诊疗规范、医患沟通等。
我们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对各个环节进行持续监控和改进。
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患者需求的提升,我们需要不断更新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推动医疗质量的持续提升。
医疗质量核心制度要点释义
医疗质量核心制度要点释义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医疗质量核心制度要点释义(一)医务讲一讲医务讲一讲2018-11-18一、什么是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医疗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和对医疗服务的切身感受。
持续改进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是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基础。
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水平呈现逐年稳步提升的态势。
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作为一项长期工作任务,需要从制度层面进一步加强保障和约束,实现全行业的统一管理和战线全覆盖。
2016年,我委以部门规章形式颁布施行《医疗质量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通过顶层制度设计,进一步建立完善医疗质量管理长效工作机制,明确了医疗质量管理各项要求,促进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步入制度化、法治化管理轨道。
《办法》对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的,对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的一系列制度凝练为18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 以下简称核心制度)。
二、18项核心制度和《要点》的主要内容有哪些18项核心制度分别为首诊负责制度、三级查房制度、会诊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值班和交接班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查对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危急值报告制度、病历管理制度、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要点》对每项核心制度的定义进行了明确,并对每项核心制度实施的基本原则和关键环节提出了要求,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制订和执行本机构核心制度提供了基本遵循。
三、如何落实和执行《要点》《要点》的颁布实施,对于提高我国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精细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释义(第二版)(2)
值班与交接班制度--要点释义
定义 :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通过值班和 交接班机制保障患者诊疗过程连续性的制度。
It refers to the system of medical institutions and their medical personnel to ensure the continuity of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process of patients through the duty and shift mechanism
【注】有修改 :第一版原文为——医疗机构内的会诊医师必须到现 场亲自诊查患者 ,不允许以电话形式进行会诊。若遇有紧急抢救 , 会诊医师一时无法在10分钟内到达现场时 ,可以在电话中先进行 病情交流 ,随后再到现场会诊。
术前讨论制度--要点
诊意见或建议的执行情况如何在病程记录中体现?
会诊请求人员应当在病历中将会诊意见或建议的执行情 况进行记录 ,对未执行的会诊意见或建议应在病程记录 中注明理由。
如何理解三级查房 ?
三级查房 ,重在表明对于每一位住院患者都必须有三种不同级别的医师开展查房活动。 医疗机构应当根 据本机构医师队伍和管理体制建立本机构的三级查房和相应的诊疗体系。所谓三种级别 ,即分别具有高 级、 中级和初级三个不同层次或资质的医师 ,包括但不限于科主任 (第二版删除)主任医师/副主任医 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
普通会诊应由主治及以上技术职称医师或三级查房医 师中级医师及以上的医师提出 ;多学科会诊的请求人 员原则上为科主任、主诊医师、医疗组长等医师 ;邀 请机构外专家会诊原则上应征得科主任同意。非特殊 原因 ,不得越级开展工作。
普通会诊受邀医师应当具有主治医师资质或医疗管 理部门认定的医师。急会诊的请求医师和受邀医师 不受资质限制 ,但应首选在岗的最高资质医师。
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释义
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释义一、引言医疗质量安全是卫生健康系统的首要任务,核心制度是确保医疗质量安全的重要保障。
本文旨在解释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的要点,以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和应用。
二、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的定义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是指在医疗机构内部,建立和完善的与医疗质量安全相关、具有指导性和操作性的制度体系。
其目的是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三、核心制度的要点1. 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明确质量管理职责和分工,确保全员参与质量管理,实现全员质量意识。
2. 制定和实施医疗质量标准医疗机构应制定和实施医疗质量标准,包括诊疗规范、手术操作规范等,以规范医疗活动并提高医疗水平。
3. 建立医疗质量评估体系医疗机构应建立医疗质量评估体系,定期进行医疗质量评估、数据分析和患者满意度测评,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不断改进医疗质量。
4. 强化医疗安全监测与事件报告医疗机构应加强医疗安全监测,建立健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时报告、处置和追踪医疗事故和不良事件,防患于未然。
5. 推行风险管理和预警机制医疗机构应推行风险管理和预警机制,对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评估和控制,提前预警,确保医疗安全。
6. 加强医疗质量数据管理医疗机构应加强医疗质量数据的管理,建立健全数据采集、分析和利用机制,为质量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7. 完善患者投诉处理机制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患者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受理和调查患者投诉,妥善处理投诉事项,保护患者合法权益。
8. 强化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医疗机构应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为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
9. 加强科学研究与创新医疗机构应加强科学研究与创新,促进医疗技术进步和服务质量提升,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医疗手段。
四、结论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是确保医疗质量安全的关键措施。
通过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制定医疗质量标准、加强质量评估和事件报告等方面的措施,可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释义
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释义
一、基本概念
1、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是一系列重要的制度,这些制度的落实,直接影响到医疗机构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也是改善和提高医疗质量的
重要基础和保障。
2、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主要涉及的内容:包括医疗质量体系建设、医疗机构内部组织管理、医院病例审查、医疗安全事故处理等。
二、病例审查
1、病例审查的作用:病例审查作为质量安全的一个重要手段,旨在
检验医院提供的医疗服务是否符合医疗质量标准,保证患者享受到安全、
有效、经济的医疗服务,减少医疗质量事故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
2、病例审查的主要内容:包括病例检查、病历记载检查、技术检查、比较检查、专家对病例的会诊检查等,病例审查有助于提高医疗服务的水平,控制医疗费用。
三、医疗安全事故处理
1、医疗安全事故:是指影响患者安全的医疗行为,包括引发的不良
结果。
2、医疗安全事故处理的目的:旨在及时发现和处理医疗安全事故,
减少医疗安全事故的发生,减少患者遭受的伤害,并从事故中吸取教训,
以确保患者安全。
3、事故处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收集和分析事故资料,及时处理事故
中受害患者,分析事故原因。
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释义(国家卫健委)
目录一、首诊负责制度 (4)二、三级查房制度 (6)三、会诊制度 (11)四、分级护理制度 (14)五、值班和交接班制度 (17)六、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20)七、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22)八、术前讨论制度 (25)九、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27)十、查对制度 (29)十一、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31)十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34)十三、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 (37)十四、危急值报告制度 (41)十五、病历管理制度 (44)十六、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47)十七、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50)十八、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54)医疗质量管理办法 (60)导言医疗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和对医疗服务的切身感受。
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是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基础。
医疗质量管理作为一项长期工作任务,需要从制度层面进一步加强保障和约束,实现全行业的统一管理和制度全覆盖。
2016 年,原国家卫生计生委以部门规章形式颁布施行《医疗质量管理办法》,通过顶层制度设计,进一步建立完善医疗质量管理长效工作机制,明确了医疗质量管理各项要求,促进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步入制度化、法治化管理轨道。
其中,对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的,对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的一系列制度凝练为18 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以下简称核心制度),要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严格落实。
2018 年,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相关专家对18 项核心制度的定义、内容和基本要求进行了细化,广泛征求意见,制定并印发了《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国卫医发[2018]8 号,以下简称《要点》),以更好地指导地方和医疗机构进一步理解和贯彻落实核心制度,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要点》将多年来医疗行业内落实核心制度的共识、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进行了精炼概括,对每项核心制度实施的基本原则和关键环节提出了要求,对一些新的管理模式和工作要求进行了固化,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制定和执行本机构的核心制度细则提供了基本遵循和统一的规范要求。
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释义
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释义《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解读一、什么是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医疗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和对医疗服务的切身感受。
持续改进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是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基础。
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水平呈现逐年稳步提升的态势。
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作为一项长期工作任务,需要从制度层面进一步加强保障和约束,实现全行业的统一管理和战线全覆盖。
2016年,我委以部门规章形式颁布施行《医疗质量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通过顶层制度设计,进一步建立完善医疗质量管理长效工作机制,明确了医疗质量管理各项要求,促进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步入制度化、法治化管理轨道。
《办法》对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的,对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的一系列制度凝练为18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 以下简称核心制度)。
二、18项核心制度和《要点》的主要内容有哪些?18项核心制度分别为首诊负责制度、三级查房制度、会诊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值班和交接班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查对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危急值报告制度、病历管理制度、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要点》对每项核心制度的定义进行了明确,并对每项核心制度实施的基本原则和关键环节提出了要求,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制订和执行本机构核心制度提供了基本遵循。
三、如何落实和执行《要点》?《要点》的颁布实施,对于提高我国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精细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各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根据《要点》,制定本辖区的具体细则和实施工作要求,加强解读和宣贯培训,指导和规范辖区内医疗机构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建设,不断夯实基础医疗质量,筑牢医疗安全底线。
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释义
目准入制度)
•
(七)其他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
•
其他卫生技术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的,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理。
•
《侵权责任法》
• 第五十四条 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 机构承担赔偿责任。
• 第五十七条 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未尽 到与当时的医疗水平相应的诊疗义务,造 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 任。
• 10.如何理解各级医师的医疗决策和实施权 限?
• 答:医疗行为权限分为两种:医疗决策权限和医疗实 施权限。医疗决策权限是指医师或医疗团队根据 患者评估和医疗机构、医疗团队或医师个人的诊 治能力制定患者个性化的诊疗方案,一般情况下, 对于门、急诊患者,限于具备独立承担责任能力 的门、急诊医师;对于住院患者,限于科主任、 医疗团队负责人或医疗管理部门指定的医师。
知患者或其法定代理人,并建议患者前往相应医
疗机构就诊。
首诊负责制度
目的—— 消除拒推患者的不良作风,杜绝“踢皮球”现象
●适用范围—— 适用于门、急诊患者的诊疗过程
• 核心词——“责任主体” • ●意义—— • 在具有随机性变化的医疗环境中,明确医疗责
任主体制度
首诊医师负责制度
核心——责任主体划分
入院后,二级医师首次查房不得超过48小时。
• 查房内容:要求对所管患者进行系统查房。尤其
对新入院、急危重、诊断未明及治疗效果不佳的患 者进行重点检查与讨论;听取住院医师和护士的意 见;倾听患者的陈述;检查病历;了解患者病情变 化并征求对医疗、护理、饮食等的意见;核查医嘱 执行情况及治疗效果
• 住院医师查房 • 查房次数:对所管的病人每日至少查房2次,早晚
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释义
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释义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是指医疗机构为了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而建立的一系列重要制度。
这些制度包括医疗质量管理制度、不良事件管理制度、医疗安全管理制度、患者满意度调查制度等。
下面就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进行详细的释义:一、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是指医疗机构为实施全面的医疗质量管理而建立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组织体系。
它包括医疗质量目标、医疗质量控制、医疗过程评估和医疗质量保证等方面的内容。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的目的是通过科学、规范、系统地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满意度。
二、不良事件管理制度:不良事件管理制度是指医疗机构为防止、控制和减少不良事件发生而建立的一系列制度和流程。
不良事件是指医疗过程中发生的对患者健康造成或可能造成伤害的事件,包括医疗事故、医疗纠纷等。
不良事件管理制度应包括事件报告、风险评估、事故调查、责任追究和改进措施等方面的内容,旨在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和预防不良事件的再次发生,保护患者的安全和利益。
三、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医疗安全管理制度是指医疗机构为保障医疗过程中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而建立的一系列制度和流程。
医疗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医疗场所安全、医疗设备安全、医疗用品安全、医务人员安全等方面的内容。
医疗安全管理制度的目标是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在医疗过程中的安全,预防和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四、患者满意度调查制度:患者满意度调查制度是指医疗机构为了了解患者对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的评价而建立的一系列调查制度和流程。
患者满意度调查主要包括对医疗过程、医务人员服务态度、医疗结果等方面的评价。
通过患者满意度调查,医疗机构可以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意见,及时进行改进和调整,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满意度。
以上就是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的详细释义。
这些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可以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医疗机构应该严格按照相关制度要求开展工作,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制度,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释义
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释义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聊聊医疗质量安全的那些事儿。
别担心,咱们不打算用一大堆专业术语来绕弯子。
咱们就像聊天一样,简单明了地把这些核心制度说清楚,确保大家在医院看病的时候既能安心又能高效。
让我们轻松愉快地一探究竟!1. 医疗质量管理首先,咱们得了解医疗质量管理的核心是啥。
简单来说,就是为了确保大家在医院里能够得到最好、最安全的治疗,我们得有一整套制度来管理。
想象一下,这就像是做饭之前,咱们得把所有的调料都准备好,确保做出的菜既美味又安全。
1.1 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是啥呢?就是一整套流程和标准,比如说医院里怎么管理医护人员,怎样评估和改进医疗服务,确保每个环节都做到位。
就像你在家里做家务,要有分工,才能把家里打理得妥妥帖帖。
医院也是一样,有了这套体系,大家才能在医疗过程中更加放心。
1.2 标准化操作流程在医院里,所有的操作都得有标准,比如给病人用药,做手术,都是按照固定的步骤来。
这些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就像是我们平时做事时的“说明书”,有了它,大家才能避免出错。
否则,就像买了个新手机,却没仔细看说明书,那可真是麻烦。
2. 患者安全接下来咱们聊聊患者安全。
安全是医疗的重中之重,没错,咱们都希望在医院里是“无忧无虑”的。
为了实现这一点,医院得做到几个方面:2.1 风险评估医院得定期进行风险评估,看看可能存在的隐患,比如说医疗设备是否正常,药品是否过期等等。
就像是我们开车之前要检查车况一样,确保万无一失。
2.2 事件报告与处理万一真的出现了问题,医院得有个机制来报告和处理这些事件。
这样做的目的不仅是解决眼前的问题,更是为了总结经验,避免类似的情况再次发生。
这就像是咱们干家务时,出了点小差错,也得总结下,才能下次避免。
3. 医疗人员培训再来聊聊医疗人员的培训。
大家觉得是不是所有的医生护士天生就会工作?当然不是啦!他们也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
培训就像是“不断进修”的过程,保证他们的技能和知识都在不断更新。
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释义
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释义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医疗质量安全这个话题。
其实啊,这个话题可大可小,涉及到很多方面。
但是呢,我们会尽量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让大家都能看懂。
所以,咱们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聊聊吧。
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那就是医疗质量。
医疗质量是指医疗服务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
也就是说,一个好的医疗质量,应该是既能让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又能保证病人的生命安全,还要让病人花最少的钱。
那么,怎么才能保证医疗质量呢?这就需要我们建立健全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有哪些要点。
其实啊,这个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人员素质人员素质是医疗质量安全的核心。
要想保证医疗质量,首先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医务人员队伍。
这包括医务人员的专业技能、道德素质和服务意识等方面。
所以,我们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服务水平。
2. 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是医疗质量安全的重要保障。
我们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对医疗服务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全面、严格的监控。
这包括对诊疗方案、用药、检查、手术等各个环节的质量把关,确保医疗服务的每一个细节都符合标准。
3. 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医疗质量安全的关键环节。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医疗行为中存在的各种风险,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预防和控制。
这包括对医疗事故、医疗纠纷等风险的预警和应对,确保医疗服务的安全可控。
4. 信息安全信息安全是医疗质量安全的基础。
我们要加强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管理,确保病人的个人信息和医疗资料的安全。
这包括对信息系统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的保护,防止信息泄露和系统故障带来的风险。
5. 服务评价服务评价是医疗质量安全的反馈机制。
我们要建立健全医疗服务的评价体系,对医疗服务的质量、效率、满意度等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这有助于我们了解医疗服务的优缺点,不断改进和完善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
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是我们保障医疗服务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手段。
医疗质量核心制度要点释义
医疗质量核心制度要点释义(一)医务讲一讲医务讲一讲2018-11-18一、什么是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医疗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和对医疗服务的切身感受。
持续改进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是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基础。
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水平呈现逐年稳步提升的态势。
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作为一项长期工作任务,需要从制度层面进一步加强保障和约束,实现全行业的统一管理和战线全覆盖。
2016年,我委以部门规章形式颁布施行《医疗质量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通过顶层制度设计,进一步建立完善医疗质量管理长效工作机制,明确了医疗质量管理各项要求,促进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步入制度化、法治化管理轨道。
《办法》对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的,对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的一系列制度凝练为18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 以下简称核心制度)。
二、18项核心制度和《要点》的主要内容有哪些?18项核心制度分别为首诊负责制度、三级查房制度、会诊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值班和交接班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查对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危急值报告制度、病历管理制度、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要点》对每项核心制度的定义进行了明确,并对每项核心制度实施的基本原则和关键环节提出了要求,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制订和执行本机构核心制度提供了基本遵循。
三、如何落实和执行《要点》?《要点》的颁布实施,对于提高我国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精细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各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根据《要点》,制定本辖区的具体细则和实施工作要求,加强解读和宣贯培训,指导和规范辖区内医疗机构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建设,不断夯实基础医疗质量,筑牢医疗安全底线。
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释义
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释义(二)(总9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二、三级查房制度(一)定义指患者住院期间,由不同级别的医师以查房的形式实施患者评估、制定与调整诊疗方案、观察诊疗效果等医疗活动的制度。
(二)基本要求1.医疗机构实行科主任领导下的三个不同级别的医师查房制度。
三个不同级别的医师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
2.遵循下级医师服从上级医师,所有医师服从科主任的工作原则。
3.医疗机构应当明确各级医师的医疗决策和实施权限。
4.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明确查房周期。
工作日每天至少查房2次,非工作日每天至少查房1次,三级医师中最高级别的医师每周至少查房2次,中间级别的医师每周至少查房3次。
术者必须亲自在术前和术后24小时内查房。
5.医疗机构应当明确医师查房行为规范,尊重患者、注意仪表、保护隐私、加强沟通、规范流程。
6.开展护理、药师查房的可参照上述规定执行。
[释义]1.何谓查房?答:查房是指医护人员在病房里对住院患者实施患者评估、制定与调整诊疗方案、观察诊疗效果等医疗活动,其核心是检查患者,了解、分析与预测患者疾病相关的信息,包括患者生理、心理、家庭和社会信息,旨在制定与调整诊疗方案,观察诊疗效果,开展医患沟通等医疗活动。
2.何谓患者评估?答:由具有法定资质的医师和护理人员,按照制度、程序、诊疗指南或规范,对患者进行疾病诊断与评估,并结合患者心理、家庭和社会因素分析、综合判断,据其结果制定诊疗计划并实施规范的同质化服务。
查房是最常见的患者评估方式,但不仅限于此形式。
3.医疗机构如何制定“患者评估管理制度和流程”答:医疗机构应制定患者评估管理制度和流程,包括评估项目、评估人及资质、评估标准与内容、时限要求、记录文件格式等,且规定由医疗管理、护理管理等部门监管患者评估工作。
患者评估的重点范围至少应包含住院患者评估、手术前评估、麻醉风险评估、危重患者评估、危重患者营养评估、住院患者再评估、手术后评估、出院前评估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三级查房制度
(一)定义
指患者住院期间, 由不同级别的医师以查房的形式实施患者评估、制定与调整诊疗方案、观察诊疗效果等医疗活动的制度。
(二)基本要求
1.医疗机构实行科主任领导下的三个不同级别的医师查房制度。
三个不同级别的医师能够包括但不限于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
2.遵循下级医师服从上级医师, 所有医师服从科主任的工作原则。
3.医疗机构应当明确各级医师的医疗决策和实施权限。
4.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明确查房周期。
工作日每天至少查房2次, 非工作日每天至少查房1次, 三级医师中最高级别的医师每周至少查房2次, 中间级别的医师每周至少查房3次。
术者必须亲自在术前和术后24小时内查房。
5.医疗机构应当明确医师查房行为规范, 尊重患者、注意仪表、保护隐私、加强沟通、规范流程。
6.开展护理、药师查房的可参照上述规定执行。
[释义]
1.何谓查房?
答:查房是指医护人员在病房里对住院患者实施患者评估、制
定与调整诊疗方案、观察诊疗效果等医疗活动, 其核心是检查患者, 了解、分析与预测患者疾病相关的信息, 包括患者生理、心理、家庭和社会信息, 旨在制定与调整诊疗方案, 观察诊疗效果, 开展医患沟通等医疗活动。
2.何谓患者评估?
答:由具有法定资质的医师和护理人员, 按照制度、程序、诊疗指南或规范, 对患者进行疾病诊断与评估, 并结合患者心理、家庭和社会因素分析、综合判断, 据其结果制定诊疗计划并实施规范的同质化服务。
查房是最常见的患者评估方式, 但不但限于此形式。
3.医疗机构如何制定”患者评估管理制度和流程”?
答:医疗机构应制定患者评估管理制度和流程, 包括评估项目、评估人及资质、评估标准与内容、时限要求、记录文件格式等, 且规定由医疗管理、护理管理等部门监管患者评估工作。
患者评估的重点范围至少应包含住院患者评估、手术前评估、麻醉风险评估、危重患者评估、危重患者营养评估、住院患者再评估、手术后评估、出院前评估等。
患者评估内容能够各不相同, 可能需要由一位或多位有资格人员完成, 也可能在不同的时间点完成, 但所有的评估结果都必须在患者诊疗过程中完成。
诊疗措施需要评估结果来决策时, 该评估应当在诊疗措施实施前完成。
4.何人可为患者提供评估服务?
答:由执业医师和注册护士, 或是经医疗机构授权的其它岗位卫生技术人员实施对患者的评估工作。
执行患者评估工作的应是在本机构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注册护士, 或是经医疗机构授权的其它岗位卫生技术人员。
医疗机构对具备资质的医师、护士及相关专业的卫生技术人员进行评估标准与内容、时限要求、记录文件格式等内容的培训与教育。
患者评估和再评估是一个医疗质量管理的重点过程, 它要求评估者受过专业教育、训练, 具有专门的知识和技能。
因此, 对进行各种评估的人员的资格要求和职责必须以书面形式加以规定。
特别要对进行急诊患者评估的人员资格进行明确规定。
每一个专科必须在执业范围、相关的法律法规或要求的资格证书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患者评估。
5.如何使用患者评估的结果, 指导医师的诊疗活动?
答: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对患者进行初次评估与再评估活动, 明确患者的医疗和护理服务需求, 评估结果记入住院病历中。
患者评估资料供临床科室直接负责患者诊疗、护理工作的医师、护士合理使用, 为制定诊疗(手术)方案(计划)和会诊、讨论提供支持, 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保护患者隐私。
为了尽快给予患者正确治疗, 首次患者评估必须尽快完成。
医疗机构应规定各科完成患者评估的时间框架, 特别是医疗和护理评估。
6.如何确立患者评估的时间框架?
答:患者评估的时间框架取决于许多因素, 包括医疗机构为患
者提供的服务类型、治疗的复杂程度、持续时间及治疗过程中的病情动态变化。
医疗机构能够对不同的部门和服务规定不同的患者评估时间框架。
参与患者服务的相关人员能及时获得这些评估信息。
至少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 在紧急情况下, 患者的初次医疗和护理评估可能仅限于对患者显而易见的需求和状况的评估。
当紧急手术前没有时间为急诊手术患者记录完整的病史和体检时, 在病历中必须有一个包含术前诊断的简要病情记录。
(2)初次医疗和护理评估结果在患者入院后24小时内或根据病情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 应明确患者最紧急或重要的治疗需求。
(3)根据急诊科患者需求和病情初次评估决定患者去向, 包括回家休养、留观、收入住院、转院。
(4)在麻醉或手术、介入治疗前应完成相关评估记录。
(5)对急、危重症的评估。
患者应及时完成是否应进入重症医学科诊疗。
(6)诊疗过程中应及时对患者进行再评估, 以判断患者对治疗的反应, 适时调整医疗、护理方案, 或根据评估结果确定出院或转院。
(7)住院时间一个月以上或明显超过本科室平均住院天数的患者, 应每月或及时进行一次再评估。
(8)患者评估结果应记录在住院病历中。
7.如何理解三级查房?
答:三级查房, 重在表明对于每一位住院患者都必须有三种不同级别的医师开展查房活动。
医疗机构应当根据本机构医师队伍和管理体制建立本机构的三级查房和相应的诊疗体系。
所谓三种级别, 即分别具有高级、中级和初级三个不同层次或资质的医师, 包括但不限于科主任/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 -主治医师-住院医师。
8.为什么要实行科主任领导下的三级查房?
答:《医疗质量管理办法》规定科室主任是科室医疗质量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所有本科室的诊疗活动应是在科主任领导下完成, 实行分级分层管理。
科主任根据科室/病区床位、工作量、医师的专业资质层次和能力等要素可组建若干个医疗团队( 或称主诊医师制、医疗组长制、主任医师制等), 指定医疗团队的负责人(含医疗组长、主诊医师和带组的主任医师等), 中间级别和最低级别的医师可参照职称、个人技术能力等因素选拔和认定, 报医疗管理部门审核和相关委员会批准并定期调整。
医疗团队的负责人应对本组经治患者为确保医疗质量与的诊疗活动承担责任安全, 医疗管理部门应对各级各类人员有明确的岗位职责与技能要求。
医疗团队的组织模式能够多样化, 应根据本机构的功能任务、专业设置、医疗资源分布以及科研教学需求等要素, 确立适合于本医疗机构运行需要的三级查房和诊疗责任体系, 应采用本机构官方文件形式予以公布, 医疗管理部门应履行监管责任。
9.科室人力资源不足, 如何实施三级查房?
答:医疗机构应当根据本机构医疗服务能力提供的实际情况, 结合当地患者的医疗需求合理设置临床科室, 积极配置相关科室必须的人力资源。
对不能满足每一位住院患者必须有三个不同级别的医师进行诊疗管理的专业部门/科室, 医疗机构可采用专业类别相同或相近的专业部门/科室合并运行, 或实行大外科、大内科管理体制开展医疗活动。
确无法满足要求的, 应当停止提供相关住院诊疗服务。
10.如何理解各级医师的医疗决策和实施权限?
答:医疗行为权限分为两种:医疗决策权限和医疗实施权限。
医疗决策权限是指医师或医疗团队根据患者评估和医疗机构、医疗团队或医师个人的诊治能力制定患者个性化的诊疗方案, 一般情况下, 对于门、急诊患者, 限于具备独立承担责任能力的门、急诊医师; 对于住院患者, 限于科主任、医疗团队负责人或医疗管理部门指定的医师。
医疗决策权限的具体内容在不同医疗场所可有不同, 但以保证医疗质量与安全为目标, 由医疗机构和所在专科共同制定。
医疗实施权限是指患者的诊疗方案制定后, 逐项予以实施的权限, 每一位医师应当根据其个人能力经医疗机构授权后方可拥有相应权限。
医疗行为的医疗决策权限包括舌但不限于诊疗方案的制定与确认, 特别是手术(含介入、内镜下手术)、麻醉等高风险操作的决策权; 医疗行为的实施权限包括但不限于处方权、特殊药品处方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