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一后外侧入路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临床体会

合集下载

胫腓骨骨折的护理体会及心得探讨

胫腓骨骨折的护理体会及心得探讨

《胫腓骨骨折的护理体会及心得探讨》摘要:结论:就胫腓骨骨折患者而言,在给予有效的临床治疗的前提下,还应该给予相应的临床护理,确保患者可以积极的配合临床治疗,改善患者焦虑及抑郁的情绪,提升患者满意度,由此保证患者可以尽早恢复健康,相关研究证实,就胫腓骨骨折患者而言,在给予有效的临床治疗的前提下,还应该给予相应的临床护理,确保患者可以积极的配合临床治疗,改善患者焦虑及抑郁的情绪,提升患者满意度,由此保证患者可以尽早恢复健康,总而言之,就胫腓骨骨折患者而言,在给予有效的临床治疗的前提下,还应该给予相应的临床护理,确保患者可以积极的配合临床治疗,改善患者焦虑及抑郁的情绪,提升患者满意度,由此保证患者可以尽早恢复健康马敏【摘要】目的:探究胫腓骨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临床护理效果。

方法:将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2例胫腓骨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回顾性的对全部患者的臨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

结果:本组62例胫腓骨骨折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及临床护理后,其中有59例(95.16%)患者骨折部位功能恢复良好;有3例(4.84%)患者踝关节或者膝关节存在轻微的功能障碍,经过后期功能锻炼逐渐恢复正常。

全部患者未由于护理不当而引发不良后果。

结论:就胫腓骨骨折患者而言,在给予有效的临床治疗的前提下,还应该给予相应的临床护理,确保患者可以积极的配合临床治疗,改善患者焦虑及抑郁的情绪,提升患者满意度,由此保证患者可以尽早恢复健康。

【关键词】胫腓骨骨折护理临床效果胫腓骨骨折是一种临床中常见与多发的骨折,具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各个年龄段的人群都可发病,一般为外伤,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产生了非常严重的影响。

因此,临床中在给予有效的临床治疗的前提下,还应该给予相应的临床护理,确保患者可以积极的配合临床治疗,改善患者焦虑及抑郁的情绪,由此保证患者可以尽早恢复健康[1]。

本研究中将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2例胫腓骨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意在探究胫腓骨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临床护理效果,现汇报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研究中将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2例胫腓骨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回顾性的对全部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

腓骨下端骨折手术入路

腓骨下端骨折手术入路

腓骨下端骨折手术入路引言腓骨下端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创伤,在骨科临床中十分常见。

骨折的治疗方法有很多,而手术治疗是一种常见有效的方法。

手术入路的选择对于手术治疗的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腓骨下端骨折手术入路的选择及其对治疗的影响。

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是手术治疗的关键,它与手术操作的顺利进行、骨折的复位和固定以及术后康复的效果密切相关。

针对腓骨下端骨折,我们主要考虑以下几种手术入路:1. 外侧切口入路外侧切口入路是一种常见的手术入路,它可以提供较好的可视化程度,适用于腓骨下端骨折的复杂情况。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 患者采取侧卧位,将患肢置于手术台上,确保足部外翻。

2. 麻醉患者后,医生在腓骨外踝下方做出一切口,切口长度视骨折类型和复杂程度而定,一般推荐在4-6cm左右。

3. 通过切口将软组织暴露,进一步探查断端,注意保护神经血管结构。

4. 按照骨折的类型和复位的要求,选择相应的内固定方法,如钢板、骨针等,将骨折复位并固定。

5. 关闭切口,进行术后伤口处理。

2. 胫前切口入路胫前切口入路是另一种常见的手术入路选择,它适用于腓骨下端骨折的疗效较好,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 患者采取仰卧位,将患肢置于手术台上。

2. 麻醉患者后,医生在胫前骨水平处做出一切口,切口长度视骨折类型和复杂程度而定,一般推荐在3-5cm左右。

3. 通过切口将软组织暴露,进一步探查断端。

4. 根据骨折的类型和复位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方法,如钢板、骨针等,进行复位和固定。

5. 进行术后处理,包括切口关闭和伤口处理。

影响手术入路选择的因素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 骨折类型和复杂程度针对不同类型和复杂程度的腓骨下端骨折,需要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以满足复位和固定的要求。

复杂的骨折往往需要较大的切口和更精细的操作。

2. 软组织损伤程度软组织损伤的程度也是选择手术入路的重要因素之一。

保留髂胫束止点Gerdy结节截骨外侧入路治疗单纯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

保留髂胫束止点Gerdy结节截骨外侧入路治疗单纯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

保留髂胫束止点Gerdy结节截骨外侧入路治疗单纯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XIE Ji-bao;ZHANG Shao-min;ZHENG Yong-mao;GUO Yong-jie【摘要】目的探讨保留髂胫束止点Gerdy结节截骨外侧入路治疗单纯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保留髂胫束止点Gerdy结节截骨外侧入路治疗16例单纯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摄X线片评估骨折愈合情况,随访观察膝关节活动度(ROM)、关节面塌陷程度及内固定物松动或断裂情况.采用HSS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5~20个月.患者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切口感染、重要血管神经损伤、后侧骨块再次移位、内固定物松动或断裂等并发症.术后3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线均模糊,术后12个月骨折线均消失.末次随访时,膝ROM 伸-3°~5°、屈100°~145°;胫骨平台关节面塌陷程度0~4(2.0±0.5)mm;HSS膝关节功能评分90~96(92.5±1.5)分,均达优.结论保留髂胫束止点Gerdy结节截骨外侧入路治疗单纯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临床疗效较好.【期刊名称】《临床骨科杂志》【年(卷),期】2019(022)001【总页数】3页(P93-95)【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前外侧入路;Gerdy结节【作者】XIE Ji-bao;ZHANG Shao-min;ZHENG Yong-mao;GUO Yong-jie 【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3.42;R687.3单纯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属于关节内骨折,非手术治疗后期易导致创伤性关节炎,并且易产生膝关节屈曲不稳;手术重建关节面的平整及高度、坚强固定是大多数医师的选择。

手术入路主要为外侧入路及后侧入路。

标准外侧入路需要剥离胫骨前肌起点及髂胫束在Gerdy结节的止点,骨折复位后将外侧钢板置于Gerdy结节上,最后将髂胫束和胫前肌筋膜在钢板上方缝合修补,该入路对胫骨平台后外侧髁显露有限,而且无法继续显露胫骨平台后内侧;后侧入路由于解剖结构复杂,易出现血管神经损伤并发症。

Carlson后内侧或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

Carlson后内侧或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

合干骺端的形状均可作为支撑钢板使用 ] T 型钢板的近 。“ ” 端有 3 个横向螺钉孑 , ~4 L置人的螺钉可以像“ 木筏” 样支撑 起塌陷的关节面l 。 6 若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的骨块小或 ]
分为多个小块, 用可吸收缝线穿过骨块或穿过后交叉韧带止
固定, 为骨折的直视复位和植骨内固定提供了很好的操作空 间, 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较满意, 值得推广运用。
术后伤肢功能锻炼需主、 被动相结合, 包括肌力及膝关节功
能康复两个方面, 被动锻炼可应用 C M 机辅助锻炼, P 从而促 进膝关节尽早恢复主动活动。 我们认为, 从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发生机制、 骨折的显 露及内固定、 内固定的稳定性来综合分析,a sn后内侧或 Cro l 后外侧入路对胫骨平台后侧骨折可以很好的显露并复位内
稳。
[] 张 俊 , 燕 国. 骨 平 台 后 侧 骨 折 的手 术 治 疗 E ] 实 4 沈 胫 J.
用 骨 科 杂 志 ,0 1 I ( O : 3 3 . 2 1 ,7 1 )9 39 6
E] 彭 阿钦 . s 骨折 手 术 治 疗 原 则 I . 3版 . 京 人 民 - M] 第 北 :
[] 王 亦 璁 . 与 关 节 损 伤 [ ] 第 3版 . 京 : 民 卫 生 1 骨 M . 北 人
[] C r o 2 al nDA. i n ya f cueo h otr ra— s Bc d lr r tr ftep sei s o a o
p c f h i ilp a e u: a e r p r n d f d e to e t a l t a a c s e o ta d a mo i e t h i
参考文献 :
出 社 , 0 1:0 3 20 13.

改良的后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22例临床分析

改良的后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22例临床分析

G a s t r i c C a n c e r . 2 0 0 0 . 3 ( 1 ) : 5 0 — 5 5 .
[ 7 ] O r s e n i g o E , D i P a l o S , T a m b u i r n i A, e t a 1 . L a p a r o s c o p y —
张建 华 .李 玉前 ,王晓 东 , 施 峻峰 .王 震
( 江 苏 省 南 通 市 第 三 人 民 医 院骨 科 ,南 通 2 2 6 0 0 6 )
『 摘
要1 目的 : 探 讨 改 良的 后 外侧 人路 治疗 胫 骨 平 台后 外 侧 髁 骨 折 的手 术 方 法 及 其 临 床 疗效 。 方 法 : 我院 自 2 0 0 9
年 3月 一 2 0 l 1 年 3月 期 间共 收 治 2 2例胫 骨 平 台后 外 侧 髁 骨 折 患 者 . 所 有 患者 均 采 用 改 良 的后 外 侧 腓 骨截 骨手 术人 路 . 暴 露 胫 骨 平 台后 外 侧 髁 , 直视 下 进 行 骨 折 复 位 , 采用 “ T ” 形 钢 板 内 固定 。 术 后 定 期 回访 , 采用膝关节 H S S 评 分 进 行 功 能 评 价。 结果 : 2 2例 患 者 均 获 随访 。 平均 随访 时 间 1 5 - 3 个月f 1 2 ~ 1 8个 月) 。 所 有 骨 折 均 一 期愈 合 , 未 发 生 关节 面继 发 移 位 和 塌 陷 。术 后 1 2个 月膝 关 节 HS S评 分 平 均 9 2 . 5分 f 8 5 ~ 9 6分1 , 未 发生 血管 、 神经损伤 、 皮肤坏死 、 感 染 等 并 发 症 。结 论 : 改 良 的后 外 侧 人 路 治 疗 胫 骨 平 台 后 外 侧 髁 骨 折 . 具有手术创伤相对小 . 骨 折 直 视 下 复 位 和 实 施 可 靠 内 固 定 等优 点 。 『 关键 词1 胫 骨 平 台 ; 骨折 ; 后外侧入路 ; 内固 定

后外侧入路治疗外后踝骨折的疗效分析

后外侧入路治疗外后踝骨折的疗效分析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2018 年第 5 卷第 8 期2018 Vol.5 No.833后外侧入路治疗外后踝骨折的疗效分析陈金亮,成 欣(江苏省丹阳市人民医院骨科,江苏 镇江 212300)【摘要】目的 对一组后外侧入路治疗外后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进行疗效分析。

方法 我院自2013年7月~2015年7月共收治20例外后踝骨折,在侧俯卧位,采取后外侧手术入路进行内固定术。

结果 本组20例患者获得完整随访,时间为12~20个月,平均13个月。

据AOFAS 踝-后足评分系统:优16例,良4例,优良率100%。

结论 后外侧切口后外侧切口入路显露清楚,可直视下解剖复位、固定方便,增加内固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疗效满意。

【关键词】外后踝骨折;后外侧入路;内固定【中图分类号】R683.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8.8.33.01踝关节骨折临床上较为常见,后踝骨折常合并内、外踝骨折、下胫腓联合损伤、胫距关节半脱位、脱位,使踝关节稳定性下降,致踝关节不稳及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发生[1]。

我院自2013年7月~2015年7月共收治20例外后踝骨折,采取后外侧手术入路的治疗结果进行疗效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3年7月~2015年7月共收治20例后踝骨折,年龄20~55岁,男15例,女5例,均为闭合性新鲜骨折,手术时间为伤后5~14天肿胀消退。

1.2 手术方法患者采用腰麻麻醉,患肢用止血带。

取侧俯卧位,后外侧切口入路,显露并保护腓肠神经,外踝或腓骨下段解剖复位钢板螺钉固定,沿踇长屈肌外侧纵形切开并向内牵开,显露骨折,复位后据骨折块情况选择空心螺钉或(管形钢板、小型支持钢板固定。

如伴有下胫腓联合不稳定,在胫骨远端关节面上方2~3 cm 、平行于胫骨远端关节面且从后向前倾斜约30°打入1~2枚3.5 mm 皮质骨螺钉,固定3~4层皮质。

后外侧入路治疗单纯胫骨平台后外髁骨折

后外侧入路治疗单纯胫骨平台后外髁骨折

后外侧入路治疗单纯胫骨平台后外髁骨折汪平;夏春明;何振华;徐明;刘胜【摘要】目的探讨经后外侧入路治疗单纯胫骨平台后外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 1年9月至2014年10月单纯胫骨平台后外髁骨折行手术治疗的1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5例,女7例;年龄34 ~ 62岁,平均49.8岁.手术均采用后外侧人路显露,对骨折进行钢板螺钉内固定.采用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对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5个月,平均12.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12~16周,平均13.6周.无伤口感染、骨筋膜室综合征、神经血管损伤、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膝关节HSS评分80~ 96分,平均89.3分.结论采用后外侧入路治疗单纯胫骨平台后外髁骨折是安全有效的,术后近期疗效满意.【期刊名称】《实用骨科杂志》【年(卷),期】2016(022)001【总页数】3页(P69-71)【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后外侧【作者】汪平;夏春明;何振华;徐明;刘胜【作者单位】武警湖北总队医院骨科,湖北武汉430000;武警湖北总队医院骨科,湖北武汉430000;武警湖北总队医院骨科,湖北武汉430000;武警湖北总队医院骨科,湖北武汉430000;武警湖北总队医院骨科,湖北武汉4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3.41单纯胫骨平台后外髁骨折是胫骨平台骨折的一种特殊类型,对于这类骨折,采用传统的前侧入路,难以进行显露并有效地复位和固定,采用后侧入路则可直视下进行复位和固定[1]。

本文对我科2011年9月至2014年10月单纯胫骨平台后外髁骨折的患者通过后外侧入路治疗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疗效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12例,男5例,女7例;年龄为34~62岁,平均49.8岁。

均为闭合性骨折。

致伤原因:电动车摔伤6例,坠落伤3例,车祸伤3例。

患者术前均行X线片、CT扫描及三维重建检查。

后外侧入路固定后踝治疗踝关节骨折的疗效分析

后外侧入路固定后踝治疗踝关节骨折的疗效分析
一 嘧回国窝凰
后 外 侧 入 路 固定 后 踝 治 疗踝 关 节 骨 折 的疗 效 分 析
金 铭 华
(无锡市锡 山区鹅湖社 区卫生 服务 中心,江苏 无锡 214000)
【摘要 】目的 探讨后外侧入 路 固定后踝治 疗踝 关节骨折 固定 ,并将 患肢抬高 ,手法 复位后踝关 节仍不稳 定者行跟 骨牵
维持踝关节稳定性 的重要结构 ,如 骨折 后不 能得到 良好复位 和 即可暴 露外踝骨 折 ,常规 方法 固定外 踝 ;联 合 内侧切 口常规 方
固定 ,踝关节 的功能恢复就不能达 到满 意效 果 。传统外侧手术 法复位并 固定 内踝 ;合并 下胫 腓联合分离者 以拉力螺钉 固定 。
入路常通过 由前 向后 的螺 钉在 固定外踝 的同时间接固定后踝 , 骨折 固定完毕 ,c臂 x线机透视复位 固定满 意后放置负压引流
侧 活动度 (21.5±3.2)o差异无 统计 学意义( 0.05)。结论 后 拇长屈肌 间隙小心钝性分 离 ,向外侧牵 开腓骨长肌 ,掀 起拇长
外侧入路 治疗涉及后踝的踝 关节骨折 手术野暴露骨折 端充分, 屈肌并向内侧牵拉即可暴露后踝骨折块 。注 意保 护关节囊 、局
可以直接 固定后踝 ,术后 并发症 少,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效。结果 43例 患者术后平均随访时间 16个月(12个月  ̄25个 (5d 13 d)。
月),末次随访 AOAFS评分 (92.4±7.8)分 ,优 良率为 90.7%;改
1.2.3 手术方法 患者取侧卧位 ,采用硬膜外麻醉或腰硬
良 W eber评 分平均 6.0分 ,优 良率为 81.4.1%;手术侧踝 关节屈 联合麻 醉 ,常规消毒 、铺单 ,使 用充气止血带 。沿腓骨后缘和跟

后外侧入路固定踝关节骨折的体会

后外侧入路固定踝关节骨折的体会
关 节面 , 并且可 以可 以同一切 口完成外踝及后踝骨块的 内固定 , 临床效果优 良。
【 关键词 】 踝 关节 ; 后外侧 ; 手术 人路
踝关节骨折是骨科中较为常见的关节 内骨折 , 的长度向近端和远端延伸 。切开皮肤 , 注意保护小 据统计 , 约占全身骨折的 3 . 9 2 %, 青壮年多见。 常由 隐静 脉和腓肠神经 , 分离后向内侧牵开 , 从深筋 膜
后缘 , 于二者 中线作一纵手术切 口, 根据外踝 骨折 针 固定骨折块 , 术 中床边 C臂透视 , 若见外踝及后 踝骨折块位置 良好 , 关节面平整后 , 选用两枚松质
DOI : 1 0 . 3 7 6 0 / c ma . i s s n . 1 0 0 7 -1 2 4 5 . 2 01 3 . 0 6 . 0 2 6
后, 再次 c臂透视踝关节正侧位 , 见 内固定在位 , 骨 m m时才有切开复位内固定 的手术指征。但从文献 折端解剖复位 , 关节面平整 。合并有胫腓联合分离 了解 到 , 近 年来 生 物 力 学 等 的研 究 表 明 , 当后 踝 的病例[ 2 1 , 在下胫腓联合上约 2 c m处用 1 枚皮质骨 的骨折块 大于或等于胫 骨远端关节面 的 1 / 1 0时 , 螺钉穿过外踝及胫骨外侧皮质 , 将 足背屈 9 0 。, 拧 即有 行切 开 复位 内固定 的手 术指 征 , 否 则将 会 改变 紧螺钉 , 并使螺钉由后 向前倾斜约 2 5 。一 3 O 。, 使 关节 内的接触应力 ,增加创伤性关节 炎的发生率 , 其与胫骨关节面平行 , 尽量使分离 的下胫腓关节达 另有 研 究发 现同 , 如果 后 踝 V o l k m a n n骨 折块 未 能 进 到解 剖复 位 。术后 按层 缝合 各 切 口。 行有 效 固定 , 极易 导 致距 骨后 外 侧半 脱 位 。 因此后 1 . 4 术后 处 理 若 术 中发 现 患 者 骨 质疏 松 明 显 , 踝 骨折 切开 复位 内固定变 得 越来 越普 遍 。 后踝 骨折 则术后予小腿石膏托 固定于踝关节功能位 2 3 周 解 剖 位 置较 深 , 显 露及 固定 较 为 困难 , 多 种手 术 方 防止固定失效。 麻醉苏醒后即可进行足趾 的跖屈背 法均不能令人满意传 统的后踝 骨折一般在外踝及 伸活动, 抬高患肢 , 使用脱水剂至肿胀消退 , 术后予 内踝复位 固定后 , 再于踝关节前方或后方作一小切 抗生素 2 4 h , 复查 x线平片 。术后 3 d 可开始在床 口, 并在 c臂透视下间接复位 , 使用拉力螺钉固定 ,

后外侧入路治疗开放性Pilon骨折

后外侧入路治疗开放性Pilon骨折
1 , 清 创 、 期 皮 瓣 移 植 术 后 创 面 愈 合 。按 照 例 经 二 Mau踝关 节评 分 系 统 评定 疗 效 , 组 优 l zr 本 8例 , 良
2 1 术 前准备 .
固定 , 待符合 手术 条件后 再手 术 。 2 2 手 术方 法 . 采 用 硬 膜外 麻 醉 或 全身 麻 醉 , 者 患
性 Pln骨折 患 者 3 i o 8例 , 2 男 2例 , 1 女 6例 。 年 龄 2 7—6 1岁 , 位 数 3 . 中 6 5岁 。 左 侧 1 1例 , 右侧 2 7例 。合 并腓 骨 骨 折 3 1例 。 按
R ei Al w r i fd — lO e 骨折分类 :型 1 , 2 g Ⅱ 3例 Ⅲ型 5例。按 开放性骨折 的 G sl — n e o uto A dr n分类 : 7例 ,型 2 i s I 型 Ⅱ 5例 , Ⅲ型 6例。结果 : 所有 患者均获得随访, 随访 时间6— 4个月, 7 中位数 3 . 0 5个月。术后感染 2例 , 经清创、 持续灌洗、 负压引: 二期植骨 内固定术后骨折愈 l 虎、
占胫 骨骨 折 的 7 ~1 % ¨ 。2 0 % 0 0 3年 8月至 2 1 0 0年
后 踝及 近侧 的胫 骨 后 肌 、 骨 外 侧 缘 , 膜 下 剥 离胫 胫 骨 骨 后肌 , 与拇 长 屈 肌 一 起 向 后 牵拉 , 露 胫骨 远 端 并 显 骨折端 及腓 骨后侧 。准 确 复位腓 骨 骨折 后 , 1 3管 用 / 型接骨 板或 重建 钢板 固定 , 复腓 骨 的长度 。视 胫 骨 恢
创 口 , 以其 为辅 助 切 口 , 确 保 2处 切 口间距 大 于 或 在 7e m的情 况下 , 取患 侧踝 关节 后外 侧手 术 切 口。逐 层

外侧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临床疗效

外侧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临床疗效

静脉血栓形成 , 肌萎 缩等 并发症 , 同时亦 有利于骨折早 期愈合 。骨折愈 合后 外 固 定架易于祛 除。二次 手术创 伤小 。② 缺 点: 不能早期 负重行 走 , 三维外 固定 架 固 定骨折起支撑 作用 , 是 十分坚 强 固定 , 不 而胫骨粉碎骨折属不稳定骨折 , 期完全 早
三 维 外 固定 架 治 疗 胫 骨 中 下 段 开 放 骨 折 的 临 床 分 析
高 永进 4 70 6 10河 南 郏 县 人 民医 院
加压装置加压 并 固定牢 固 , 有血 管 、 若 神 经损 伤修 复损 伤 的血管 、 神经 , 最后 缝合 伤 口, 术后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及对 症支
外侧解剖 型锁定钢板 的优点 : 依据胫
骨 远 端 的解 剖 特 点 、 目前 的 治 疗 观 点 和 手 术 器 械 的选 择 , 用 胫 骨 远 端 外 侧 解 剖 型 应
穴及骨折端 , c型骨折先复位胫骨远 端骨 折, 使关节 面平 整 , l~ 用 2枚 4 5 m松 .r a 质 骨螺钉或克 氏针 固定 , 引直视 下复位 牵

情况 , 手术 时机 和术 中软组织 的保 护。对
于小 腿 远 端 软 组 织 损 伤 重 , 肤 条 件 差 , 皮
不行 内固定 而行外 固定治 疗 。闭合 骨折
手 术 时机 在 伤 后 7~1 O天左 右 为 宜 , 术 手 过 早 , 肤 软 组 织 肿 胀 张 力 大 , 后 易 发 皮 术 生皮 肤 缺 血 坏 死 , 术 过 晚 , 部 软 组 织 手 局
术后处 理 : 术后 使用 弹力 绷带 3~7 天, 以减 少伤 口积 血和肿 胀 , 后不 需要 术 外 固定 , 小腿可放置于舒适 的软枕上抬高 患肢 , 按围术期应用抗 生素 预防感染 。换 药时局部切 口处酒 精纱 布湿敷 。术 后第 2天即开始不负重下 的踝 关节 主动、 被动 屈伸锻炼 , 四头肌肌 力训练 , 序渐进 股 循 逐步增加 主动 锻炼 的次数和 时 间。一 般 于术后 4周骨折初步愈合 , 开始部分 负重

后外侧入路在治疗踝关节骨折中的应用

后外侧入路在治疗踝关节骨折中的应用

后外侧入路在治疗踝关节骨折中的应用目的:评价后外侧入路在踝关节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0月,25例踝关节骨折采用后外侧入路切口复位内固定,同一切口中外踝骨折钢板内固定,后踝骨折行空心螺钉和/或钢板固定治疗。

观察术后伤口愈合、骨折恢复及内固定情况。

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12~19个月,平均13.5个月,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3~6个月,平均4.1个月。

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皮肤坏死发生。

1例术后出现腓肠外侧皮神经损伤症状,给予口服甲钴胺,3个月后明显缓解。

根据Baind-Jackson踝关节评分标准评定优15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92%。

结论:后外侧入路能同时完成后踝、外踝骨折的治疗,具有手术创伤小、显露充分、便于精确复位及牢靠内定固定的优点。

标签:后踝骨折;手术入路;内固定后踝骨折在全部踝关节骨折中占7%~44%[1]。

当踝关节骨折累及后踝时,创伤性关节炎的概率要明显增加,临床功能恢复会较差[2]。

对于后踝骨折的正确治疗对降低创伤性关节炎,获得较满意的术后功能恢复有重要意义。

2010年1月-2013年10月,笔者所在科室采用经后外侧入路同时固定治疗后踝和外踝骨折25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25例,其中男17例,女8例,年龄20~71岁,平均42.6岁。

致伤原因:交通伤6例,扭伤15例,高处坠落伤4例。

左踝11例,右踝14例,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

根据Lauge-Hansen分型标准:旋后外旋型Ⅲ度4例,旋后外旋型Ⅳ度16例,旋前外旋型Ⅳ度5例。

入院时间为伤后3~13 h,平均4.5 h。

1.2 手术方法入院后给以抬高患肢、冷敷、消肿对症治疗,对于存在半脱位的患者给以牵引复位及石膏制动,其中不稳定者给以跟骨牵引制动,牵引重量3~5 kg。

本组患者均为择期手术,手术时间为伤后3~7 d,手术时机为软组织肿胀基本消退,皮肤皱褶出现。

胫骨Pilon骨折临床治疗

胫骨Pilon骨折临床治疗

胫骨Pilon骨折临床治疗探讨【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胫骨pilon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与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10月1日至2012年12月1日期间共收治各种原因导致的pilon骨折患者86例,随机将上述患者进行分组处理,即对照组的43例患者运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的43例患者运用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式进行治疗,对比上述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本组患者术后6~60个月的术后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43例患者的优良率为7907%,与对照组患者的6512%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为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为切开内固定,其具体的手术操作过程如下。

严格遵循ruediallgower所倡导的组织切开复位的相关固定原则,对患者的腓骨骨折进行依次固定,重建其胫骨干骺端和关节面,重新连接患者的骨干和干骺端。

同时,根据患者的骨折情况,注意如下操作:其一,在为患者选择手术切口时,除了应仔细考虑其软组织条件等因素外,还应根据患者胫骨pilon骨折的部位。

对于以胫骨外侧柱为主要骨折部位的患者而言,应选取外侧入路;对于胫骨内侧柱骨折的患者而言,则应选取内侧入路;复杂的、需要多处手术切口的患者则可选择联合切口,在进行联合切口时,操作者应注意患者切口之间的皮肤宽度。

其二,为患者选取内固定材料的时候,需根据患者的骨折部位、骨折块的粉碎情况、骨皮质的连续性以及骨折远端初始方向等综合情况,以保证内固定材料发挥最为有效的临床治疗效果。

现代临床中,内固定的主要类型为非锁定钢板、固定锁定钢板和可变锁定钢板等。

其三,对于pilon骨折、ruediallgowerⅱ、ⅲ的患者而言,大部分均需要进行植骨治疗,对于骨折缺损较少、关节面大部分均较为完整的患者而言,可运用游离自体髂骨填塞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对于关节面严重粉碎、修复较为困难的患者,可运用带骨膜的髂骨板植骨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

后外或后内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

后外或后内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
20 年, 08 我院共收治累及胫骨后侧平台后柱骨折患者 1 例, O 采用膝关节后外或后 内入路手术人路 , 支撑钢板内固定治
疗, 经随访效果 良 , 好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病例资料 本组 1 例 , 例 , 例 ; . 0 男8 女2 年龄1 ~ 8
并腓骨小头骨折, 无血管、 神经合并伤。 所有病例术中采用同 种异体骨给予植骨。 12 手术方法 采用膝关节后内或后外侧“ ” . S 形入路。 取俯 卧位, 于膝关节平面上 6 m处股二头肌肌腱的内侧缘, c 沿该
4h 8 拔除引流, 行膝关节C M 机功能锻炼, P 鼓励患者行患肢 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 早期患肢不负重活动, 定期摄 X线
骨内后髁内缘向下走行至关节线下 1 在浅筋膜内保护 0 m, c
较少。治疗上采用传统的前外或前内手术入路, 骨折部位常
隐神经和大隐静脉, 显露出半膜肌腱及其在胫骨内侧后关节 囊的附着处, 切开部分半膜肌附着处, 显露胫骨平台的后内 髁和后内侧关节囊, 探查后交叉韧带及后 内侧骨折的情况;
上述骨折部位暴露后行骨块复位, 如有缺损可取腓骨小头或 同种异体骨填充, 放置桡骨远端“ ” T 型或“ ” L 型支撑钢板, 克 氏针临时固定后, C臂机透视骨折复位好, 螺钉固定, 注意螺 钉勿进入关节腔, 术野止血, 术口留置负压引流, 关闭术口0
难以暴露固定, 导致临床并发症增加而影响疗效。20 至 06
6 5岁, 平均 4. 45岁。 致伤原因: 交通伤 9 高处坠伤 l 例, 例。 所有患者术前均摄膝关节正侧位 x线片, T冠状面、 C 矢状
面、 水平面扫描及三维重建 。 涉及后外 6 、 例 后内 4 , 例合 例 2

浅谈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及体会

浅谈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及体会

浅谈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及体会发表时间:2010-05-18T09:45:05.78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1期供稿作者:李利[导读] 胫骨平台是膝的重要负荷结构,一旦发生骨折,使内、外平台受力不均,将产生骨关节炎改变。

李利 (黑龙江省鸡西矿业总医院医疗集团滴道中心医院 158159)【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0)01-0056-02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治疗方法及体会胫骨上端与股骨下端形成膝关节。

与股骨下端接触的面为胫骨平台。

胫骨平台是膝的重要负荷结构,一旦发生骨折,使内、外平台受力不均,将产生骨关节炎改变。

由于胫骨平台内外侧分别有内、外侧副韧带,平台中央有胫骨粗隆,其上有交叉韧带附着,当胫骨平台骨折时,常发生韧带及半月板的损伤。

病因:胫骨平台骨折可由间接暴力或直接暴力引起。

高处坠落伤时,足先着地,再向侧方倒下,力的传导由足沿胫骨向上,坠落的加速度使体重的力向下传导.共同作用于膝部,由于侧方倒地产生的扭转力,导致胫骨内侧或外侧平台塌陷骨折。

当暴力直接打击膝内侧或外测时,使膝关节发生外翻或内翻,导致外侧或内侧平台骨折或韧带损伤。

本科自2002年10月~2008年10月共收治胫骨平台骨折65例,经过1~6年,的随访,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65例,男性42例,女性23例;左侧36例,右侧29例;年龄19~62岁。

致病原因:车祸伤42例,坠落伤15例,砸伤5例,其他伤3例。

1.2骨折分类胫骨内踝骨折15例,外踝骨折45例,双踝骨折5例。

1.3合并伤侧副韧带损伤5例,交叉韧带损伤5例,半月板损伤5例,同侧腓总神经损伤1例,腓骨头骨折5例,颅脑外伤17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6例,四肢其他部位骨折31例。

1.4治疗方法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以恢复关节面的平整和韧带的完整性,保持膝关节活动为目的。

1.4.1 单纯劈裂骨折若无明显移位,采用下肢石膏托固定4—6周,移位明显者,应切开复位,松质骨螺钉内固定或支撑钢板固定,以保持关节面的平滑或恢复侧副韧带张力的目的。

经后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

经后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

经后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朱金强;沈柏晓;杨自荣;吴杰;李炳楠【摘要】目的:探讨经后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手术治疗21例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采用后外侧入路显露胫骨后外髁,对骨折进行支撑钢板内固定,关节面塌陷者采用异体骨或自体髂骨植骨。

结果21例均获随访,时间13~19个月。

1例膝关节伸直轻度受限(-5.0°),其余患者无膝关节伸直障碍。

膝关节总伸屈度95.0°~135.0°(122.6°±12.8°)。

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9~16周。

Rasmus-sen放射学评分:术后即刻13~18(16.2±2.7)分,末次随访时11~18(15.5±3.2)分。

后倾角:术后即刻6.0°~9.0°(7.8°±1.5°),末次随访5.5°~10.0°(7.6°±1.8°)。

HSS膝关节评分65~98(83.9±8.2)分。

结论经后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尽管暴露范围较局限,但可直视下进行复位固定位置,具有一定优势,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入路。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results of treatment for the posterolateral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 via posterolateral approach. Methods 21 cases with posterolateral tibial plateau fracture were treated with buttress plate fixation via posterolateral approach. Autogenous ilium graft or allograft were used if necessary. Results All cases were followed up for13~19 months. One patient got knee extension limitation (-5. 0°). The rest got good extension. The range of motion was 95. 0°~135. 0°(122. 6° ± 12. 8°). At the final follow-up, bone union was obtained in all ca-ses,the healing time was 9~16 weeks. The mean Rasmussen score was 16. 2 ± 2. 7 (range,13~18) and 15. 5 ± 3. 2 (range,11~18)among immediate and final follow-up postoperation. The PA was 7.8° ±1.5°(range,6° ~9°)and 7. 6° ± 1.8°(range,5. 5°~10°) amo ng immediate and final follow-up. The mean HSS was 83. 9 ± 8. 2 (range,65~98). Conclusions The operative treatments for the posterolateral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 via posterolateral approach can provide direct visual positioning and fixation, it can be effectively used to treat posterolateral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期刊名称】《临床骨科杂志》【年(卷),期】2014(000)006【总页数】4页(P683-685,688)【关键词】胫骨骨折;骨折固定术,内;后外侧入路【作者】朱金强;沈柏晓;杨自荣;吴杰;李炳楠【作者单位】平湖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浙江平湖 314200;平湖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浙江平湖 314200;平湖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浙江平湖 314200;平湖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浙江平湖 314200;平湖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浙江平湖314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3.42;R687.32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临床上并不少见,文献报道超过7%的胫骨平台骨折累及后外侧髁[1],其损伤机制是膝关节屈曲时遭受轴向暴力、股骨髁撞击胫骨平台所致[2]。

胫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技巧-丁香园

胫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技巧-丁香园

胫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技巧-丁香园胫骨远端骨折是创伤骨科常见的骨折类型,传统手术方法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现在的手术方法较以往已经有了较大的改进,来自美国Geisinger Health System 的Raveesh Daniel Richard 和University of Utah 的 Erik Kubiak 对于胫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做了综述,并发表在 Orthop Clin N Am 杂志 2014 年第 45 期上。

解剖胫骨远端干骺端骨折是指那些骨折线距离胫距关节面 4cm 以内的骨折。

当骨折线未累及胫距关节面或虽累及关节面但无移位的骨折,则视为关节外骨折。

从胫骨干至胫骨远端,胫骨的横断面形状由尖端向前的三角形逐渐变成类圆形。

和骨干相比,干骺端的骨皮质明显更薄,其中央的皮质更是为松质骨所替代,这就给螺钉固定带来了难度。

松质骨密度会随着患者的年龄和活动能力不同而有所差异。

通常50 岁以下的患者骨量较好,对螺钉也有着更好的把持力。

胫骨髓腔呈近似沙漏的形状,即为一个骨干窄而干骺端宽的结构,而膨大的干骺端又会对髓内钉的固定造成影响,此时髓内钉和髓腔间的匹配度完全取决于骨干中部几厘米长的峡部。

腓骨位于胫骨外后方,其远端关节面和胫骨远端形成下胫腓关节,该关节处的下胫腓韧带和远端骨间膜使得高能量损伤常使腓骨受累,但另一方面,下胫腓关节对于骨折愈合又非常重要,保持腓骨的完整有利于对胫骨骨折进行复位。

胫骨远端的血供主要有两个来源。

胫骨皮质的外 1/10 至 1/3 的血供源于胫骨前后动脉分支分布于胫骨内侧皮质骨膜的血管网,而胫骨皮质内2/3 的血供则源于胫后动脉分支形成的骨内营养动脉。

在多段骨折的情况下,骨内血供可能受损而仅靠骨外维持血供。

因此在行内固定手术时,如果过多剥离骨膜就有可能损伤残留的血供,进而导致包括骨坏死等在内的并发症。

在胫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时,容易损伤大隐静脉和隐神经。

大隐静脉和隐神经的主要分支在内踝尖上方10cm 平面于胫骨后方皮质相交,并于内踝尖上方约 3cm 越过胫骨前方皮质。

经腓骨后侧入路治疗踝关节骨折临床观察

经腓骨后侧入路治疗踝关节骨折临床观察
( ) 9 9— 6 . 8 :5 9 0
[ ] Y u gJ , ugs R,rm akR ,t 1P lcf c r : 1 on W B rs A Bu bc Je a. e i r t e v a u
v l fp an rdig a hyi a l s e s e n a a g — aue o l i a o r p n e ry a s s m nta d m n e
[ ] 王 光 林 , 晖 , 雷 , . 关 节 周 嗣 骨 折 的 治 疗 建 议 2 张 刘 等 膝 [ ] 中华 创 伤 骨 科 杂 志 ,00 1 : 10 J. 2 1 ,2 1 5 . [ ] 鲍 自立 , 桂 平 , 3 耿 朱金 华 . 创 内 同定 系统 治 疗 股 骨 远 端 微 复杂骨折 l 4例 [ ] 使 用 骨 科 杂 志 ,0 0 1 :9 7 2 J. 2 1 ,0 7 1— 9 . [ ] 袁 天祥 , 宝 通 , 宝 成 , . 骨 远 端 、 骨 近 端 骨 折 4 马 王 等 股 胫 LS IS手 术相 关 因 素 分 析 [ ] 中 华 骨 科 杂 志 ,0 6 4 : J. 20 ( )
后 骨 折 的 稳 定 性 大 大 增 强 , 利 于 膝 关 节 的早 期 活 动 有
参 考 文 献

[ ] 杨 维全 , 炎 , 学 军 . 骨 远 端 髁 钢板 治疗 股 骨 髁 部 复 5 郑 喻 股 杂 骨折 [] 中 国 矫形 外 科 杂 志 ,0 6 1 (4 : 12 J. 2 0 ,4 1 ) 1 1 . [ ] 程 维 , 长 有 , 晓 华 , . 剖 型 钢 板 在 四 肢 近 关 节 端 6 李 李 等 解 骨 折 中 的 临 床 应 用 [ ] 中 华 创 伤 骨 折 杂 志 ,04,6 J. 2 0 2

后侧入路在胫骨平台后侧骨折11例中应用

后侧入路在胫骨平台后侧骨折11例中应用
交通 医 学 2 1 年 第 2 0 1 5卷 第 6期 M旦 f o mu iai s 0 Vo. .o 』 m nc t n , 1 , 1 5N . C o 2 1 2 6
[ 苹 编 号 】0 6 2 4 ( 0 1 0 — 5 9 O 文 10 — 4 0 2 1 )6 0 7 一 2
a一 。
暴露并游离腓总神经 , 橡皮条牵开保护。 分离侧头连 同胭 动、 静脉向内侧牵开 , 剥离 比目鱼肌在胫骨上端后侧
的肌 起暴 露骨 折端 。所 有 病 例术 中均 采 用 同种 异体 骨植 骨 ,于外 侧半 月板 下 方 打开关 节 ,清 除血 肿组
头肌等长舒缩锻炼 。早期 患肢不负重活动 , - 周 46
开始 部分 负重 , 片确 定 骨折愈 合 后 , 摄 进行 下 肢完 全
1 一般资料 . 1
胫骨平台后侧骨折 l 例 , 7 , 1 男 例
负重 行走 。
2 结 果
女 4例 ; 龄 2 ~ 9岁 , 均 4 . 。致 伤 原 因 : 年 16 平 86岁 交
神经合并伤及骨筋膜间室综合征 。术前常规摄膝关 节正侧位 x线片 ,T C 冠状面、 矢状面 、 水平面扫描及
三维 重建 。
1 手 术方法 . 2
单纯 内侧髁后侧骨折选择平 卧位
或侧卧位 ,外侧髁后侧骨折或后侧广泛骨折采用俯 卧位。 外侧髁后外侧骨折于膝关节后方作倒“ ” L 形切
口。 口起 于胭窝 横纹 中线 偏 内侧 , 皮肤横 纹 向外 切 顺 侧 , 腓肠 肌外 侧 头 、 行 于腓 骨延 伸 向下 。避 开或 沿 平 结 扎切 断位 于 胭筋 膜浅 面 的小 隐静 脉 ; 开胭 筋 膜 , 打
・7 ・ 5 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一后外侧入路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临床体会王新亮刘永轶邝炯祥张光明侯之启广州是第一人民医院【摘要】目的:探讨后外侧入路治疗胫腓骨下段开放性骨折的优缺点。

材料与方法:本组28例28处,男15例,女13例,均为新鲜胫腓骨下段开放性骨折,按照Gustilo分型,Ⅱ型10例,ⅢA型10例,ⅢB型8例;按AO分型,43A3型21例,43C1型7例。

所有骨折均Ⅰ期清创缝合和外固定,待消肿后Ⅱ期经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治疗。

结果:全部病例获12-41个月随访(平均随访23个月),骨折均获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4.9个月。

无感染和其他软组织并发症发生,1例因严重伸肌腱损伤并足下垂,术后半年行跟腱延长和肌腱转位术,术后2年发生创伤性关节炎而行胫距关节融合术。

按照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Foot and Ankle Society, AOFAS)制定的前足-踝评分系统评价,优15例,良9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5.7%。

结论:Ⅱ期经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是治疗胫腓骨下段开放性骨折的一个有效方法,它固定牢靠,术后软组织并发症少,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关键词】胫骨;腓骨;开放性骨折;手术入路The preliminary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single-incision posterolateral approach on distal tibia and fibula open fractures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The Guangzhou First People’s Hospital, Guangzhou 510180.【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dvantage and shortage of the treatment of distal tibia and fibula open fractures through a posterolateral approach. Methods:28 cases in this group, From July 2003 to September 2005,24 cases of distal tibia and fibula open fractures was reviewed, which involved13 males and 11 females with an average age of 38.2 years(range 18-56 years). According to Gustilo classification ,there wereⅡin 7, ⅢA in 7 and ⅢB in 10.The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though single-incision posterolateral approach were performed within 10 days after injury. Results:All the cases were fellow uped 6-32 months(average,17 months),the fractures healed well,no infection happed and ankle function recovered satisfactorily. According to Baird scoring system,15 were assessed as excellent,good 6 and 3 fair,and the excellent-good rate was 87.5%.Conclusion:The technique of treating distal tibia and fibula open fractures through single posterolateral approach offers many advantages, such as sufficient exposure, anatomical reduction ,stable fixation, less wound complications, earlier exercise and satisfactory ankle function .【Key words】: tibia ;fibula ;open fractures ;surgical approach胫腓骨下段开放性骨折小腿前方皮肤软组织损伤常常比较严重,经常规前内侧或前外侧切口治疗该类骨折往往会出现较多软组织并发症。

2003年7月至2005年12月,我院采用单一后外侧入路Ⅱ期内固定治疗28例胫腓骨下段开放性骨折,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28例28处骨折,男15例,女13例,年龄18-56岁,平均年龄38.2岁。

其中车祸伤21例,高处坠落伤7例。

均为新鲜胫腓骨下段开放性骨折,按照Gustilo分型,Ⅱ型10例,ⅢA型10例,ⅢB型8例,按AO分型,43A3型21例,43C1型7例。

所有骨折均未严重累积胫骨关节面,远折端距离关节面3.5-6.0cm(平均4.2cm)。

合并其发部位骨折7例,轻度累及关节面7例。

治疗方法:所有骨折均Ⅰ期彻底清创,合并皮肤脱套者削薄后回植。

清创后选择石膏托、外固定支架或跟骨牵引对进行外固定。

待局部肿胀消退,软组织坏死界限清楚后,于伤后7-16天(平均13天)行Ⅱ期经后外侧入路行内固定手术。

连续硬膜外麻醉,采用俯卧位或键侧卧位。

取小腿后外侧入路(图1),在腓骨远段与跟腱之间做直切口,向近侧延长,长约10-15cm。

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保护小隐静脉和腓肠神经。

切开小腿深筋膜和部分腓骨肌支持带,将腓骨长、短肌拉向前方,显露踇长屈肌并将其牵向内侧显露后踝及胫骨后肌。

剥离附着在腓骨上的踇长屈肌和胫骨后肌,紧贴骨间膜将踇长屈肌和胫骨后肌拉向内侧,显露胫腓骨骨折处。

对骨膜做有限剥离,将胫骨骨折复位克氏针临时固定。

C型臂透视证实骨折对位和对线良好,胫骨上下关节面平行。

选用4.5mm T型钢板或锁定加压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 LCP)进行内固定,一般远折端至少固定3枚螺钉。

一般情况下胫腓骨骨折在相同平面,经过同一切口将腓骨骨折复位并以1/3管型钢板固定。

胫腓骨复位的顺序根据各自损伤的程度决定,一般先固定损伤轻的,后固定损伤重的。

对于合并骨缺损者同时取自体髂骨或者人工骨植骨。

小腿前方皮肤有坏死者同期行转移皮瓣修复。

术后一般不做外固定,早期开始功能锻炼,如果认为不稳定者石膏外固定4周。

结果术中无神经、血管损伤,骨折复位良好,内固定可靠(图2)。

术后无切口开裂、感染及钢板外露等软组织并发症出现。

全部患者获12-41个月(平均23个月)随访,所有骨折均获得愈合,平均愈合时间4.9个月。

1例因胫骨前肌腱和趾长伸肌腱缺损致足下垂,术后半年行肌腱转位和跟腱延长矫正,术后2年发生创伤性关节炎而行胫距关节融合术。

按照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制定的前足-踝评分系统评价[0],96-100分为优,91-95分为良,81-90分为可,0-80分为差,本组优15例,良9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5.7%(图3-5)。

讨论1 胫腓骨下段开放性骨折的治疗方法选择外固定支架在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治疗中应用较多,可以用作短期固定,也可以用于骨折的最终固定。

外固定支架作为一种紧急装置用于开放性骨折和多发伤的病人优点非常明显,但作为骨折治疗最终方式也存在许多缺点:装置笨重,影响日常生活;需要长期针道护理;长时间固定可能发生针道并发症;在某些部位固定的强度不够,骨折容易发生移位;在胫腓骨远段骨折常常需要跨越踝关节进行固定,限制关节的活动和锻炼,导致踝关节僵硬[3]。

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优点是众所周知的,固定可靠,可早期功能锻炼。

而对于合并有严重软组织损伤的胫腓骨下段骨折,由于距离关节面较近,同时合并较高的感染率(20%),一般不适合使用髓内钉内固定。

目前普遍认为,钢板螺钉系统治疗胫腓骨下段骨折固定效果确切,术后关节僵硬并发症较少。

胫腓骨骨折钢板内固定常用的手术入路为前内侧和前外侧入路,后方入路并非常规入路。

前内侧入路为AO推荐入路,主要是因为遵循了张力带原则,骨折复位固定操作简单。

但是胫骨前内侧仅有皮肤覆盖,开放上术后容易发生皮肤软组织坏死。

强行将钢板放置在胫骨前内侧,骨、钢板外露常使内固定失败,导致骨折不愈合或慢性骨髓炎。

前外侧入路有较为丰富的肌肉覆盖,是早期最常采用手术入路,即使是开放性骨折,只要能彻底清创并良好覆盖钢板和骨折部位,仍能使骨折达到愈合。

但骨折距离胫距关节面较近时,由于下胫腓联合阻挡,很难在前外侧放置钢板。

外伤往往累及小腿远端前方和前内侧的皮肤软组织,选用胫骨远端解剖型钢板内固定同样存在软组织并发症问题。

当对腓骨骨折行内固定时,单一前内侧或前外侧入路都不能同时完成胫、腓骨骨折固定,需要另外附加外侧切口固定腓骨。

2 后外侧入路治疗胫腓骨下段开放性骨折的优点经后外侧入路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国外早有报道[4,5],具有以下优点:1)胫骨后方软组织丰富,血运良好,能够很好的覆盖内固定物。

无前内侧入路钢板直接置于皮下引起的不适感,术后很少发生钢板和骨外露。

2)可以通过一个切口同时完成胫骨和腓骨骨折内固定,无需另作切口固定腓骨。

由于腓骨远端参与构成踝关节,骨折后会对踝关节的稳定性定性造成影响,晚期引起踝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所以应重视腓骨远端骨折复位固定,恢复踝关节正常解剖关系。

3)在胫骨下段后方除踇长屈肌外,所有肌肉均移行为腱性结构,解剖层次比较清晰,胫后神经血管已经走向胫骨内侧,术中不易损伤。

4)内固定可靠,可以早期行踝关节功能锻炼,防止关节僵硬。

3 后外侧入路适应症[1]1)后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2)胫骨下段后方良性骨肿瘤切除术;3)踝关节后方关节囊松节术;4)跟腱和或踝关节后方其它肌腱延长术;5)距跟关节后方融合术;6)胫腓骨骨折内固定;7)胫骨骨折不愈合和延迟愈合的治疗。

本组28例开放性胫腓骨下段骨折,43A3型21例,43C1型7例,均采用Ⅱ期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治疗,效果满意。

此入路不能显露胫骨关节面前方,所以对于累及胫骨前方关节面的移位骨折不宜采用此入路。

4 后外侧入路治疗胫腓骨下段开放性骨折操作要点和不足后外侧入路内固定胫腓骨骨折相对于前内侧和前外侧入路操作复杂,主要因为解剖结构较复杂,存在腓肠神经、小隐静脉以及胫后血管、神经损伤的风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