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诊治流程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治指南
耳石症BPPV
? 3.影像学检查:颞骨高分辨率CT、含内听 道一桥小脑角的颅脑MRI。
? 4.平衡功能检查:静态或动态姿势描记、 平衡感觉整合能力测试以及步态评价等。
? 5.病因学检查:包括钙离子、血糖、血脂、 尿酸、性激素等相关检查。
耳石症BPPV
? (三)存在争议的综合征 ? 1.相对于重力方向改变头位后出现反复发作的、短暂的
眩晕或头晕。 ? 2.位置试验诱发出的眼震不符合相应半规管兴奋或抑制
的表现、难以和中枢性位置性眼震相鉴别,或多个位置试 验中出现位置性眼震、但无法确定责任半规管,或同时出 现外周和中枢性位置性眼震,或位置试验中出现眩晕、但 未观察到眼震。
? 注:存在争议的综合征是指具有位置性眩晕的症状、但可 能不是BPPV的一类疾病,包括前半规管管结石症、后半 规管嵴帽结石症、多半规管管结石症等,对此类患者需要 重点和中枢性位置性眩晕相鉴别。
耳石症BPPV
? 轻嵴帽是近年来新提出的一种外周性位置 性眩晕学说,可部分解释持续向地性位置 性眼震(direction-changingpositional nystagmus, DCPN)的产生,但尚需进一步验证。此类 眩晕多源于外半规管,其临床特征包括: 双侧滚转试验中出现持续DCPN,且无潜伏 期、无疲劳性;低头位及俯卧位时水平眼 震向患侧,仰卧位时水平眼震向健侧,可 以找到眼震消失平面。考虑轻嵴帽时,需 排除中枢病变
? 注:描述眼震垂直方向时,向上为指向眶上缘, 向下为指向眶下缘。眼震扭转方向是以眼球上极 为标志、其快相所指的方向。
耳石症BPPV
? 诊断分级 ? (一)确定诊断 ? 1.相对于重力方向改变头位后出现反复发作的、短暂的
眩晕或头晕。 ? 2.位置试验可诱发眩晕及眼震,眼震特点符合相应半规
头晕眩晕基层诊疗指南
评估
1.病史问诊:
(2)表现形式("晕"的性质)
④姿势性症状[2](postural symptoms):发生在直立体位 (如站位)时,与维持姿势稳定相关的平衡症状,可表现为 不稳感和摔倒感。姿势症状发生在直立体位(坐、站、行), 但不包括改变体位时与重力有关的一系列症状(如"站起来" 这一动作)。
发病机制
03 诊断、评估、鉴别诊断与转诊
诊断
头晕/眩晕的病因复杂,诊断涉及多个学科,但作为一种常见 临床症状,其诊断思路仍遵循疾病诊断的基本原则。 在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之后,有针对性地选择辅助检 查进行诊断佐证,综合分析得出病因诊断。 在头晕/眩晕疾病的病因诊断中,病史问诊至关重要,根据病 史可使70%~80%的患者明确诊断方向。病因学诊断需要各 相关学科的知识积累。
定义
2009年Barany协会首次提出的前庭症状分类除眩晕、头晕 症状外,还包括前庭-视觉症状和姿势性症状[2]。前庭症状国 际分类目录见表1。
定义
分类
按照解剖部位划分的头晕/眩晕疾病分类:
既往在病因学诊断方面,国内较多采用既有解剖部位又有疾 病性质的分类[1,2,3,4,5],分为 前庭系统性头晕/眩晕(前庭周围性头晕/眩晕、前庭中枢性 头晕/眩晕) 和 非前庭系统性头晕/眩晕(眼源性、本体感觉性、全身疾病 性和颈源性)。
定义
头晕的定义不包括眩晕性感觉,眩晕和头晕术语是明确区分 的。在患者描述的症状中,一些症状可以共存或依次出现, 如眩晕合并头晕。一个症状的存在并不排斥同时合并存在其 他的症状(如患者存在眩晕的症状,不排斥患者还可并存非 眩晕性头晕)。因此,需要指出,任何"晕"的症状都不完全 具有特异性定位诊断或病因分类的作用,临床上应避免仅根 据"晕"的类型孤立片面地进行病因学诊断。
眩晕诊治的专家共识
发作期的治疗
前庭抑制剂:
1
(1)抗组胺剂(异丙嗪、苯海拉明等) (2)抗胆碱能剂(东莨菪碱等)
(3)苯二氮卓类
内科 治疗
2 止吐剂:胃复安和氯丙嗪等
3
心理治疗: 帕罗西汀等抗抑郁、抗焦虑药物
4
微循环改善药物: 倍他司汀、氟桂利嗪、二氢麦角碱等
发作期的治疗
多卡因等。
中枢性眩晕-少见类型
偏头痛性 眩晕
癫痫性 眩晕
颈性 眩晕
外伤后 眩晕
少见的中枢性眩晕
周围性眩晕-分类
• 无听力障碍的周围性眩晕 ➢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 ➢ 前庭神经元炎(vestibular neuronitis,VN)
• 有听力障碍的周围性眩晕 ➢梅尼埃病(Ménières disease) ➢迷路炎(labyrinthitis)
周围性眩晕-梅尼埃病
• 病因未完全明确,病理机制多与内淋巴积水有关。无性别差 异,多发于20岁至70岁者。
• 诊断标准:
①发作性眩晕2次或2次以上,持续20min至数小时。常伴自主 神经功能紊乱和平衡障碍,无意识丧失。
②波动性听力损失,早期多为低频听力损失,随病情进展听力 损失逐渐加重,至少1次纯音测听为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可 出现重振现象。
(1)单次或首次:前庭神经炎、脑干或小脑 卒中或脱髓鞘、首次发作的MV、首次发作 的梅尼埃病、迷路炎、外淋巴瘘和药物性。
(2)复发性:BPPV、梅尼埃病、TIA、MV、 前庭阵发症、外淋巴瘘、癫痈性眩晕、自
体免疫内耳病、听神经瘤、耳石功能障碍、
常见眩晕发作时的症候学特点
发作持 续时间
伴随 症状
(1)数秒或数十秒:BPPV、前庭阵发症、变压性 眩晕、颈性眩晕、癫痫性眩晕和晕厥前等。
眩晕诊治流程(1)
3)迷路卒中(labyrinthine apoplexy): 又称内听动脉血栓形成,也可由内听动 脉痉孪、栓塞或出血所致。急性发作的 眩晕,伴有剧烈的恶心、呕吐、面白, 可伴有耳鸣及听力障碍。
眩晕诊治流程(1)
4)颈性眩晕(cervical vertigo):也称椎 动脉压迫综合征。病因可能是颈部病变 对椎动脉压迫而至椎动脉缺血,如颈椎 病、颈部肿瘤及畸形等。真正颈性眩晕 较少见。临床上以反复发作的眩晕伴恶 心、呕吐,平衡障碍;发作与头部突然 转动有关,症状持续时间短暂。
眩晕诊治流程(1)
2020/11/29
眩晕诊治流程(1)
一、眩晕的定义及解剖基一种运动幻觉或空间位象体 会错误,病人主观感觉自身或外物 旋转、摆动、升降及倾斜。
l
眩晕诊治流程(1)
l 头晕 常表现以间歇性或持续性的 头重脚轻和摇晃不稳感为主症,多 于行立起坐中或用眼时加重。常见 而重要的有:
眩晕诊治流程(1)
2)内耳眩晕综合征(Meniere’s Syndrome)
(1)良性位置性眩晕:又称内耳耳石症,发病年 龄30-60岁,以老年人最常见。内耳耳石由于头 部改变重力作用而移位,刺激前庭神经末梢引起 眩晕和眼震。当处于某种头位时,突然出现眩晕, 历时短暂,数秒至数十秒。眼震呈旋转性或水平 性,持续10-20秒,无听力障碍,重复变换头位 可诱发。头位或体位试验阳性可能是唯一的体征。 本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大多数患者 几天或数月后渐愈,一般6-8周缓解。诊断此病 需慎重,注意与眩晕常见原因相鉴别。
眩晕诊治流程(1)
五、门诊如何诊断眩晕患者
1. 根据有无伴视物旋转或自身晃动确定是眩晕 还是头昏、头晕。
2. 眩晕根据有无听力损害及其他特点确定是中 枢性还是周围性。
眩晕中医诊疗方案新
连云港市中医院脑病科眩晕的中医诊疗方案(2008版)定义:眩晕是指头晕目眩、如坐舟车、不能站立并多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的疾病,其病因可分为外感六淫和内伤。
一诊断参照五版中医内科教材,诊断依据:1 患者自觉头晕目眩,甚或天旋地转如坐舟中。
2 检查可见患者站立不稳,不能平衡或见眼球震颤。
3 常伴有耳鸣、恶心、呕吐及听力下降等。
西医诊断标准参考《眩晕》(粟秀初,黄如训主编,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第二版)。
诊断依据:1 眩晕为发作性视物或自身旋转、晃动感,不稳感,多因头位或(和)体位变动而诱发。
2 眩晕同时或伴有其他脑干的一过性缺血的症状,如眼症(黑蒙、视物变形、复视等)、肢体麻木无力、猝倒、昏厥等。
3 有轻微脑干损害的体征,如角膜和(或)咽反射减退、调节和(或)辐辏障碍,自发性或转颈压迫一侧椎动脉后诱发的眼震以及阳性的病理反射等。
4 测血压,查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及心电图,电测听,脑干诱发电位、颈椎X线摄片、经颅多普勒超声等有助明确诊断。
有条件做CT、MRI或MRA检查。
5 应注意除外肿瘤、严重血液病脑梗死、脑出血等所致的眩晕。
二中医治疗证候分型、治法方药(1)肝阳上亢:症状:眩晕伴面红目赤,口苦易怒,重者肢麻震颤,眩晕欲仆,头痛,语言不利,恶心呕吐,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平肝潜阳。
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
天麻10克、钩蘑10克、石决明30克、生牡蛎30克(先煎)、代赭石30克(先煎)、川牛膝10克、益母草10克、黄芩10克、山栀10克、杜仲10克、桑寄生12克、茯神12克。
恶心呕吐者加半夏12克、陈皮6克以降逆止呕,头痛明显者加羚羊角粉3g(冲服)、夏枯草12g以清熄风阳。
中成药:院内制剂镇脑平肝丸。
每次6g,每日三次(2)痰浊中阻:症状:眩晕伴头重昏蒙,胸闷乏力,纳呆,或时吐痰涎,苔浊腻,脉滑。
治法:祛痰健脾。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半夏10克、白术10克、天麻10克、橘红10克、茯苓10克、生姜2克、大枣6克、甘草6克。
眩晕诊治最新进展
三、诊疗措施和流程
(一)眩晕及有关症状解释 (二)病史采集 (三)体格检验 (四)试验室和辅助检验 (五)定位和定性诊疗原则
(一)眩晕及有关症状解释
目前庭系统受到损伤、人为强烈刺激或两侧功能不
平衡协调(还未代偿)时,常引起下列症状:
中枢突 (前庭神经)
周围突
前庭神经节 (双极细胞)
前庭神经节及前庭神经
(四)前庭神经传导通路解剖
前庭神经内听道段解 剖
前庭神经和蜗神经构成 位听神经(第Ⅷ对颅神经 ),经内耳孔入颅腔.
内听道
位听神经穿过内听道
内听道内前庭神经与其他颅神经关系
(四)前庭神经传导通路解剖
脑干前庭神经核
前庭神经终止于脑桥和延髓旳前庭神经核群(二级神 经元)。前庭神经核群发出上、下行纤维到达小脑、 脊髓等构造。
前庭脊髓束、前庭红核小脑脊 髓、前庭网状脊髓束、前庭迷 走神经束功能为调整身体平衡。
(四)前庭神经传导通路解剖
前庭感觉皮层投射区
颞上回前庭投射区
(四)前庭神经传导通路解剖
前庭神经系统功能总结
凡人体头位和姿势旳变化均可刺激相互垂直旳三 个半规管壶腹嵴和三个囊斑耳石器,毛细胞受刺激产生 旳神经冲动经前庭神经传入脑干、小脑、大脑、脊髓 等神经构造,经过一系列旳神经反射,引起反射性旳 眼球、颈部、躯干和肢体肌张力变化以维持平衡和视 力清楚。
前庭性眼球震颤:不自主旳一种节律性眼球颤抖,先 向一侧慢慢转动(慢相运动),然后急速转回(快相 运动)。一般以快相为眼震方向。
一度眼球震颤 二度眼球震颤 三度眼球震颤
眼球震颤分度 仅向快相侧注视才有 向前看时仍有
向各个方向看时都有
头晕病例的精准诊治
病例五
2019/9/4
病例五
2019/9/4
病例五
2019/9/4
病例五
2019/9/4
病例五
前庭性偏头痛
佳,母亲有偏头痛史
2019/9/4
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
曾用过的概念:
偏头痛相关性眩晕/头晕(Migraine-associated vertigo/dizziness) 偏头痛相关性前庭病(migraine-related vestibulopathy) 偏头痛性眩晕(migrainous vertigo) 偏头痛等位征 基底型偏头痛
2019/9/4
海军总医院神经内科
后循环缺血PCI
病例四、男85y.眩晕,胡言乱语伴发热1天就诊于某院
饮水呛咳、加重伴行走不稳
1a ~ 1c: 发病后33h T1、T2、DWI均未见脑干异常信号; 2a ~ 2c: 发病后第5d ,T2、DWI均可见右侧桥脑有片状高信号。
王志伟, 邱峰, …戚晓昆.起病时头颅磁共振成像阴性的恶性眩晕患者三例并文献复习.中华内科杂志, 2014, 54(04):334-335.
[辅诊]
温度试验:半规管功能低下
听力曲线:听力下降
2019/9/4
史:女性,24岁。1月前有面神经炎史,逐渐 恢复。2天来突发眩晕、呕吐。行走不稳。
查体:直立行走时易向左侧倾倒,指鼻时左侧偏指 ,Romberg征睁闭眼均向左倒,余正常.
良性发作位置性眩晕-BPPV[耳石症]
试验结束时 58.74±9.83 50.62±6.64
75.82
80
72.63
63.78 57.82
耳眩晕(梅尼埃病)中医临床路径
耳眩晕(梅尼埃病)中医临床路径(2018年版)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梅尼埃病发作期住院患者。
一、耳眩晕(梅尼埃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诊治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耳眩晕(TCD编码:BRE09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梅尼埃病(ICD-10:H81.000)(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耳鼻咽喉科常见病诊疗指南》(2012)。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梅尼埃病诊断和治疗指南(2017)》。
2.病情分期诊断梅尼埃病是发作性眩晕疾病,分为发作期和间歇期。
参考《梅尼埃病诊断和治疗指南(2017)》。
3.临床分期诊断:参考《梅尼埃病诊断和治疗指南(2017)》。
4.证候诊断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耳鼻咽喉科常见病诊疗指南》(2012)拟定。
风热外袭证肝阳上扰证痰浊中阻证寒水上泛证髓海不足证上气不足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考《梅尼埃病诊断和治疗指南(2017)》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耳眩晕(梅尼埃病)。
2.患者病情适合并自愿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耳眩晕(梅尼埃病)的患者。
2.耳眩晕疑似梅尼埃病患者,按照病情分级进入住院治疗路径。
3.中枢性眩晕及其他外周性眩晕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或门诊就诊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观察眩晕发作特点及耳鸣、耳聋、耳胀闷堵塞感等症状的变化。
其次观察患者舌、脉变化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发作期入院检查1.必需的检查项目包括专科基本检查、电耳镜或耳内镜检查、纯音测听和声导抗检查,填写眩晕、耳鸣评估量表。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1)听力学检查:包括脱水剂试验、耳蜗电图(EcochG)、耳声发射(OAE)、听性脑干反应(ABR)等。
(2)前庭功能检查:包括自发性眼震、凝视眼震、视动、平稳跟踪、扫视、位置试验、冷热试验、旋转试验、摇头试验、头脉冲试验、前庭自旋转试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MP)、主观垂直视觉/主观水平视觉等。
眩晕诊治l新版流程
发作期
一般处理
对症治疗
静卧减免刺激 控制水盐摄入 防止并发症 预防跌伤
镇静剂:如安定类 抗晕药:如西比灵、敏使朗 抗胆碱能制剂:如东莨宕碱 脱水利尿剂:如速尿 营养代谢剂:如ATP
病因诊断明确者 进行相应处理 (抗感染、手术等)
间歇期
减免诱因 增强体质 药物预防
理疗 体疗 重点加强 平衡功能 的锻炼
眩晕诊治流程介绍
流程建议的背景: 眩晕为神经内科临床常见病状、多发病、对病人生活质量造成很大影响。眩晕易与头昏、头晕等假性眩晕混淆,也作为幕下结构(小脑、脑干)出血、梗塞、肿瘤的临床症状之一,临床实践常有漏诊、误诊和误治。为探求诊疗工作的共识,在国内著名神经病学专家贾秀初、黄如训、孔繁云牵头下,由杨森学术委员会支持,拟稿形成“眩晕的临床诊断治疗流程建议”。并在2003年4月召开眩晕专题会议,邀请全国部分省市神经病学专家、教授 ,会议讨论定稿。相信此流程建议将对目前眩晕的治疗、提高诊断质量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眩晕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因眩晕多因耳和神经系统疾病所引起,也可继发于其它系统疾病,故在定性诊断时应根据眩晕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和有关专科检查综合进行分析。临床上的常见病因有: 1、感染性 起病急或亚急性,病情于数日或数周内达到高峰。神经体征较广泛,病前或/和病中多伴有感染、发热史,血象和脑脊液检查可有炎性反应。如耳部感染、前庭神经元炎、脑炎和脑膜炎等。高热病人的眩晕发作多因高温血液刺激了半规管神经纤维所致。 2、血管性 起病急骤,病情可于数分钟、数小时或数天内达到高峰。病前多有相应的血管性疾病既往史,并可有相应的阳性查体和影象学检查所见。多见于内耳迷数、椎动脉或后下小脑动脉缺血性损伤、以及小脑出血等。
(二)眩晕的伴发症状及其各自的临床表现
急诊眩晕疾病分类、鉴别要点、诊断流程、临床急诊眩晕诊断流程及急性前庭综合征和发作性前庭综合征疾病表现
急诊眩晕常见原因、疾病分类、处理步骤、鉴别要点、诊断流程、急诊科和神经耳科临床急诊眩晕诊断流程及急性前庭综合征和发作性前庭综合征疾病临床表现急性眩晕最常见的原因是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但在年轻人中,前庭性偏头痛可能更常见。
眩晕患者可能被误诊为良性内耳疾病,如迷路炎或梅尼埃病,远远超过应该诊断的BPPV和前庭性偏头痛。
良好的病史和检查是达到正确诊断的关键,并确保卒中或其他危险的病变不被漏诊。
急性眩晕的中枢性(脑)病因比外周(内耳)病因更有可能需要紧急分诊和处理。
急诊眩晕分类根据目前前庭疾病国际分类,前庭疾病可分为急性前庭综合征(AVS)、发作性前庭综合征(EVS)和慢性前庭综合征。
急诊眩晕主要包括所有的急性前庭综合征和发作性前庭综合征首次及病程早期的部分发作;发作性前庭综合征在其病程的中后期,由症状的反复发作性,患者已部分适应并了解眩晕的规律,恐慌程度多显著低于急性前庭综合征患者。
急性前庭综合征是:①急性发作的前庭症状,常持续数十分钟以上乃至数天;②前庭功能检查常可见到前庭功能障碍的证据(自发性或诱发性眼震、视眼动障碍、前庭-眼反射(VOR)障碍及姿势或步态障碍);③常需要首先确定有无急性脑血管病,其次完善其他中枢性和外周前庭疾病的鉴别。
发作性前庭综合征指的是:①反复发作的前庭症状,常持续数秒~数小时;②发作间期的前庭功能检查或可见前庭功能障碍的证据;③需要完善外周与中枢性眩晕的鉴别。
急性眩晕急诊全科处理步骤:①生命体征监测:血压呼吸、脉搏等;②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③瞳孔和眼动检查;④检查脑膜刺激征、病理反射、肌力与肌张力;⑤其他有关的颅神经检查:三叉神经、面神经、舌咽及迷走神经、舌下神经等。
异常者可先行头颅CT或者头颅MRI检查。
如果是神经耳科医生接诊,由于专业知识、检查手段的便利,更快进入眩晕鉴别诊断流程。
急诊眩晕鉴别要点根据眩晕症状的特征,可以基本确认是急性前庭综合征还是发作性前庭综合征,然后酌情配合专科检查,如:在急性发作期可以选择进行自发性眼震、位置性眼震和头脉冲试验(vHIT),前庭双温、转椅试验等需要急性期过后择期进行。
内科眩晕临床路径
周围性眩晕临床路径(2016年版)一、周围性眩晕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周围性眩晕。
(二)诊断依据根据《眩晕诊治专家共识2010》、《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和治疗指南2017》及《梅尼埃病诊断和治疗指南2017》1.起病突然,发作性病程2.伴有视物旋转,伴植物神经症状(恶心、呕吐、出汗),或伴有听力障碍;3.神经影像学未发现小脑、脑干病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眩晕诊治专家共识2010》、《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和治疗指南2017》及《梅尼埃病诊断和治疗指南2017》1进行系统的病因学检查及前庭功能检查,明确眩晕类型,并排除中枢性病变,制定治疗策略;2.止晕治疗,症状明显,给药缓解头晕药物。
3.如考虑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给予复位治疗。
4.如考虑梅尼埃病、前庭神经元炎,给予脱水、激素等治疗。
5.病因、危险因素、并发症的治疗;)标准住院日为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6.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周围性眩晕;7.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的检查项目。
1.必需检查的项目:(1)头颅MRI或CT,眼震电图,TCD,颈部血管超声,声导抗测听,言语测听。
(2)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3)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心肌酶、凝血功能、同型半胱氨酸、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4)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脑电图;2.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1)颈椎X线或CT;(2 ) CTA、MRA、磁共振高分辨血管扫描或DSA;(七)选择用药。
1.止晕药物::甲磺酸倍他斯汀、地芬尼多、溴米那普鲁卡因、异丙嗪等;2.改善内耳供血药物;(八)出院标准。
1.患者病情稳定;2.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辅助检查异常,需要复查和明确异常原因,导致住院治疗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2.住院期间病情加重,出现并发症,需要进一步诊治,导致住院治疗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3.既往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眩晕可能导致合并疾病加重而需要治疗,从而延长治疗时间和增加住院费用;二、周围性眩晕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周围性眩晕: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一年一月一日出院日期:一年一月一日标准住院日:10天。
8.眩晕(后循环缺血)中医诊疗方案
涞源县中医院内科眩晕中医诊疗方案(2019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颁布的《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合订本-眩晕诊疗方案》[1]。
(1)主症:眩晕或头晕,闭目即止,甚如坐舟船;也可仅表现为头昏、伴或不伴头痛、睡眠差等。
(2)伴随症:可伴有短暂意识丧失、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心悸、面色晄白等;可同时伴视物重影、面舌麻木、肢体麻木、肢体无力等症状。
(3)发作持续时间与体位:发作持续时间在数秒、数分钟、数天到数月长短不等;可反复发作;眩晕可与体位有关或无关。
(4)病程:发病在8小时以内为超急性期;发病8小时至2周为急性期;2周至6个月为恢复期;6个月后为后遗症期;把部分病情缓慢的急性期患者称为发作后期。
本治疗方案选择发作后期及恢复期患者。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后循环缺血的专家共识[2]及《眩晕》[3]。
(1)常见症状:头晕、眩晕、肢体麻木、头痛、呕吐、复视、短暂意识丧失、血压增高、平衡障碍,站立不稳和双下肢无力等。
(2)常见体征:眼球运动障碍、肢体瘫痪、感觉异常、步态/肢体共济失调、构音/吞咽障碍、视野缺损、声嘶、Horner征等。
出现一侧脑神经损害和另一侧运动感觉损害的交叉表现是后循环缺血的特征表现。
(3)常见综合征:后循环TIA、小脑梗死、延脑背外侧综合征、基底动脉尖综合征、Weber综合征、闭锁综合征、大脑后动脉梗死、腔隙性梗死(共济失调轻偏瘫、构音障碍-拙手综合征、纯运动性轻偏瘫、纯感觉性卒中、感觉运动性卒中)。
(4)伴随症状:可伴有小脑前下动脉缺血、或迷路动脉(也称内听动脉)缺血、或小脑后下动脉闭塞、或小脑上动脉闭塞、或脑桥支动脉缺血、或基底动脉主干闭塞、或大脑后动脉闭塞的症状。
(5)检测指标:双臂血压,查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及心电图、心功能超声检查、经颅多普勒超声(TCD)、颈椎X线摄片、电测听、脑干诱发电位等有助明确诊断。
有条件做CT、MRI(+DWI)、CTA、DSA等检查。
耳眩晕(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中医临床路径
耳眩晕(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西医诊断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住院患者一、耳眩晕(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耳眩晕(ICD10:BRE09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SD)(ICD10:H81.100)(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为标准:(2)西医诊断标准:以旋转性眩晕为主要症状,目闭难睁,伴眩晕多在翻身、起卧、低头抬头时发作,持续时间小于1分钟,眩晕时无耳鸣及耳聋,伴有恶心呕吐,神志清楚,无肢体麻木、无构音障碍、无饮水呛咳等不适,发病诱因常有疲劳、思虑过度、情绪波动等;鼓膜检查多无异常表现,行耳石诱发实验阳性。
2、证候诊断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6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耳眩晕(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常见证候:肝阳上亢证痰湿中阻证瘀血阻络证气血亏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中华人民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耳鼻喉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及国家十一五重点专科耳眩晕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耳眩晕(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0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按标准确诊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能配合研究治疗者。
2、年龄6~80岁,病程不限。
3、患者同时患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住院检查项目1、必须的常规检查项目(1)专科常规检查;(2)纯音听阈测听检查;(3)声导抗检查;(4)双温实验(心脏病及脑血管病急性期禁忌)视动检查,SRM-Ⅳ眩晕诊疗系统检测(5)入院全身情况评估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肾功、血糖、血脂、甲状腺功能、乙肝五项离子1、离子2 心电图);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听性脑干诱发电位检查及影像学检查(CT/MR)等检查。
头晕眩晕的临床诊疗
诊疗思绪
严格按照诊疗标准 严格按照诊疗标准诊疗
确定确眩定晕眩性晕质性质
确定眩晕性质是属于周围性眩晕 还是中枢性眩晕
区分真假眩晕
正确区分真性眩晕和假性眩晕
判别头昏、头晕、晕厥 需与头昏、头晕和晕厥等判别,正确识别眩晕
头晕眩晕的临床诊疗 董万利.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6(1):1-3.
第9页
判别头昏、头晕、眩晕、一过性晕厥
规管或 /和前庭神经 感 “眩晕 ” (大多是
、前庭神经核和小
头晕 )则统称为假性眩
脑等处病变 , 所引发
晕 ;甚至将头昏也归
含有明确旋转感眩
类于假性眩晕 。
晕发作 ,特定称为真
性眩晕
假性 眩晕
上述临床表现实质上是因受损伤解剖部位或系统不一样 , 甚至病理机制上差异所致 ,而并不存在真性和假 性之分 。
头部
头脉冲(甩头)HIT(HTT)试验(+)
肢体
步态检验
Fukuda(+)
位置检验 注:BPPV: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CPPV位:置中眼枢震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
体位
变位检验
变位眼震(+):BPPV
头晕眩晕的临床诊疗 杨旭. 中国卒中杂志. ;10(5):373-381.
中中枢性眩晕
眼侧倾(+) 眼倾斜反应(OTR)(+),较持久 从刺激开始无潜伏期 常双向,可能单向、单侧水平,垂直、扭转
脑神经或肢体瘫痪:后 颅窝或颅底病变。
耳聋、耳鸣或耳胀:梅 尼埃病、听神经瘤、突 发性聋、迷路炎、外淋 巴瘘、大前庭水管综合 征、前庭阵发症、耳 硬。化症和自体免疫性 内耳病。
畏光、头痛或视觉先 兆:MV。
眩晕(后循环缺血)中医诊疗方案
眩晕(后循环缺血)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颁布的《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合订本-眩晕诊疗方案》[1]。
(1)主症:眩晕或头晕,闭目即止,甚如坐舟船;也可仅表现为头昏、伴或不伴头痛、睡眠差等。
(2)伴随症:可伴有短暂意识丧失、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心悸、面色晄白等;可同时伴视物重影、面舌麻木、肢体麻木、肢体无力等症状。
(3)发作持续时间与体位:发作持续时间在数秒、数分钟、数天到数月长短不等;可反复发作;眩晕可与体位有关或无关。
(4)病程:发病在8小时以内为超急性期;发病8小时至2周为急性期;2周至6个月为恢复期;6个月后为后遗症期;把部分病情缓慢的急性期患者称为发作后期。
本治疗方案选择发作后期及恢复期患者。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后循环缺血的专家共识[2]及《眩晕》[3]。
(1)常见症状:头晕、眩晕、肢体麻木、头痛、呕吐、复视、短暂意识丧失、血压增高、平衡障碍,站立不稳和双下肢无力等。
(2)常见体征:眼球运动障碍、肢体瘫痪、感觉异常、步态/肢体共济失调、构音/吞咽障碍、视野缺损、声嘶、Horner征等。
出现一侧脑神经损害和另一侧运动感觉损害的交叉表现是后循环缺血的特征表现。
(3)常见综合征:后循环TIA、小脑梗死、延脑背外侧综合征、基底动脉尖综合征、Weber综合征、闭锁综合征、大脑后动脉梗死、腔隙性梗死(共济失调轻偏瘫、构音障碍-拙手综合征、纯运动性轻偏瘫、纯感觉性卒中、感觉运动性卒中)。
(4)伴随症状:可伴有小脑前下动脉缺血、或迷路动脉(也称内听动脉)缺血、或小脑后下动脉闭塞、或小脑上动脉闭塞、或脑桥支动脉缺血、或基底动脉主干闭塞、或大脑后动脉闭塞的症状。
(5)检测指标:双臂血压,查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及心电图、心功能超声检查、经颅多普勒超声(TCD)、颈椎X线摄片、电测听、脑干诱发电位等有助明确诊断。
有条件做CT、MRI(+DWI)、CTA、DSA等检查。
眩晕诊治流程ppt课件
复发性或发作性眩晕:偏头痛性眩晕、梅尼埃氏
病、前庭阵发症、良性反复发作性眩晕、VB-TIA。
慢性不稳感或头晕感:不稳感可由双侧前庭功能
缺损引起,但更多时候与神经系统疾病有关,如小脑性共 济失调、帕金森综合症、脊髓病、周围神经病等;非特异 性头晕常见病因:内科系统疾病、心因性疾病。
50步。向一侧偏移,大于30度为异常。 6、 Tandem行走:先睁后闭,两脚前后成一线走 7、行走转头检查:向前行走过程中,边走边向左
右转头。
17
位置试验
1、Dix-Hallpike试验 2、Roll试验
18
Dix-Hallpike检查法
19
Roll test(头高于床面300 )
20
6
病史-持续时间
每次眩晕发作持续时间:秒?分?小时?天?
数秒:良位(BPPV)、前庭阵发症(VP)、上半规管裂 (SSCD)、外淋巴瘘。
数分钟:后循环缺血(TIA)、前庭阵发症(VP) 数十分钟至数小时:Meniere病(MD) 数天至数周:前庭神经元炎(VN)、迷路炎、MS、突聋。 偏头痛性眩晕(MV):可变,数秒至天。 持续性:头晕,常为精神源性。
9
病史-发作次数
是首次发作还是反复发作? 首次发作呈持续性(超过24小时),常考
虑VN、PCI、突聋。 反复发作的疾病主要考虑:BPPV、MV、
MD、VP。 掌握字母表示的6个疾病,再加上精神源性
头晕,大概可以解次临床85%的头晕性疾 病。
10
发作类型
单发性急性眩晕发作:前庭神经炎、血管性原因
22
六、前庭康复训练
23
2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伴随 症状
听力障碍
中枢性
性质较周围性轻,持续时 间长,头部或体位改变眩 晕加剧不明显。 持续时间长,方向为水平、 垂直和旋转。垂直性眼震 为前庭神经核损害。
植物神经症状不明显
冷热水试验正常
脑干、小脑和颞、顶叶体征
四、眩晕的病因诊断
1、脑血管性眩晕
1)椎基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眩晕最常见的病因,这是 因为椎动脉在解剖上有三个重要的特点: (1)正常人大约2/3两侧椎动脉管径不等, 甚至单侧缺如。(2)两侧椎动脉走行在一 个骨性管道中,50岁以后发生颈椎病易造成 椎动脉迂曲。(3)椎动脉极易发生动脉硬 化。临床特点为50岁以上反复发作的眩晕伴 恶心、呕吐,平衡障碍,一般不伴有耳鸣耳 聋,常常合并颈椎病,TCD可查见椎动脉痉 挛。
– 改善脑组织代谢 – 0.25 im qd; 0.5-1.0 ivdrop qd
其他(3)
类固醇治疗 自身免疫或变态反应因素有关的眩晕,可口
服或静滴类固醇。 地塞米松片0.75mg tid,1周后递减;或地塞
米松5~10mg ivdrop qd, 3-5d后可递减。 维生素类
维生素B族、C和烟酸等
眩晕(vertigo)
一、眩晕的定义及解剖基础
1、眩晕的定义
眩晕是一种运动幻觉或空间位象体 会错误,病人主观感觉自身或外物 旋转、摆动、升降及倾斜。
头晕 常表现以间歇性或持续性的 头重脚轻和摇晃不稳感为主症,多 于行立起坐中或用眼时加重。常见 而重要的有:
1、眼性头晕, 2、深感觉性头晕,
1. 根据有无伴视物旋转或自身晃动确定是眩晕 还是头昏、头晕。
2. 眩晕根据有无听力损害及其他特点确定是中 枢性还是周围性。
3. 若中枢性眩晕进一步确定中枢性病因:血管 性或后颅窝病变。
4. 若周围性眩晕进一步确定周围性病因:内耳 眩晕病或内耳眩晕征。
5. 排除器质性原因,考虑功能性眩晕。
六、眩晕的治疗
(4)迷路炎:起病较急,多为急、慢性中
耳炎的并发症,或由腮腺炎、麻疹及带 状疱疹病毒引起。表现为:A、发热、B、 发作性眩晕、恶心、呕吐。C、进行性耳 聋、耳痛。D、中耳炎及鼓膜穿孔。其明 显的感染症状可与内耳眩晕病(Meniere 病)相鉴别。
3、后颅窝疾病:
后颅窝疾病也是引起眩晕的常见原因之 一,这些疾病包括桥脑小脑角综合征 (肿瘤、蛛网膜炎)、小脑病变、脑干 病变、Brun征。
–治疗慢性眩晕症1个月或突发性眩晕症2个月后, 如症状未见任何改善,则应停药。
改善血循环类(2)
敏使朗(merislon),为组胺衍生物。 机制
– 有强烈血管扩张作用,改善脑、小脑、脑干和内 耳微循环,增加脑内血流量。
– 可调整内耳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促进内耳淋巴液 的分泌和吸收,消除内耳水肿。
– 可抑制组胺释放,产生抗过敏作用。 – 控制内耳性眩晕效果较好。 用法 – 敏使朗6-12mg;一日3次
侧共济失调。
3)迷路卒中(labyrinthine apoplexy): 又称内听动脉血栓形成,也可由内听动 脉痉孪、栓塞或出血所致。急性发作的 眩晕,伴有剧烈的恶心、呕吐、面白, 可伴有耳鸣及听力障碍。
4)颈性眩晕(cervical vertigo):也称椎 动脉压迫综合征。病因可能是颈部病变 对椎动脉压迫而至椎动脉缺血,如颈椎 病、颈部肿瘤及畸形等。真正颈性眩晕 较少见。临床上以反复发作的眩晕伴恶 心、呕吐,平衡障碍;发作与头部突然 转动有关,症状持续时间短暂。
利尿剂(2)
双氢克尿噻(HCT) 机制
–直接作用肾髓襻升支和远曲小管,抑制Na+的再吸 收,促进水、钠排泄,也增加钾的排泄。
剂量
–口服lh出现利尿作用,2h达高峰,持续12h;25~ 50mg,bid或tid,口服1周后停药或减量,长服此药 可引起低血钾故应补钾。
其他(1)
低分子右旋糖酐
机制 – 降低血液粘稠度防止血管内凝血,能吸附、改变红细胞、 血小板表面电荷,红细胞相斥不易凝聚; – 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有增加血容量,稀释血液作用; – 在体内停留时间较短,易从尿中排出,有渗透性利尿作 用; – 改善耳蜗微循环。
2)内耳眩晕综合征(Meniere’s Syndrome)
(1)良性位置性眩晕:又称内耳耳石症,发病年 龄30-60岁,以老年人最常见。内耳耳石由于头 部改变重力作用而移位,刺激前庭神经末梢引起 眩晕和眼震。当处于某种头位时,突然出现眩晕, 历时短暂,数秒至数十秒。眼震呈旋转性或水平 性,持续10-20秒,无听力障碍,重复变换头位 可诱发。头位或体位试验阳性可能是唯一的体征。 本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大多数患者 几天或数月后渐愈,一般6-8周缓解。诊断此病 需慎重,注意与眩晕常见原因相鉴别。
盐酸氟桂利嗪(西比灵,sibelium) 机制 对中枢及末梢性眩晕均有效
–选择性Ca2+通道阻滞剂,可阻滞在缺氧条件下 Ca2+跨膜进入细胞内造成细胞死亡;
– 可抑制血管收缩,降低血管阻力; –降低血管通透性,减轻膜迷路积水,增加耳蜗
内辐射小动脉血流量,改善内耳微循环。
剂量
–10mg(65岁以下)5mg(65岁以上)qn,应在控 制症状后及时停药,初次疗程常小于2个月。
椎基动脉供血不足,椎基动脉TIA, 颈椎病-椎动脉型, 颈性眩晕如何鉴别?
2、内耳性眩晕
1)内耳眩晕病(Meniere病):眩晕最 常见的病因之一,原因未明。典型的 症状是:(1)反复发作的眩晕伴恶心、 呕吐,平衡障碍。(2)听神经损害: 耳鸣、耳聋,耳聋随发作次数增加而 加重,至完全性耳聋发作停止。
乙酰唑胺(Diamox)
机制
–为碳酸酐酶抑制剂,使肾小球H+与Na+交换减慢, 水分排泄增快,消除内耳水肿;
–动物试验证明静注Diamox后外淋巴渗透压明显 降低,血清渗透压无改变。
剂量
–250 mg bid 或 tid,早餐后服药疗效最高,服 药后作用可持续6—8h。
–急性发作疗效较好,长期服用,可同时用氯化 钾缓释片 0.5g tid 。
10~15 d为一疗程。
前庭神经镇静剂
地西泮(安定)
–机制:γ--氨基酸T受体抑制剂,可抑制前庭神 经核的活性,有抗焦虑及肌肉松弛作用。
–剂量:2.5 ~ 5.0mg口服,1~2次/日,若呕 吐严重可改用10mg肌注或静滴。
利多卡因
–机制:静滴能阻滞神经冲动,作用于脑干及前 庭终器。
–剂量:可按1~2mg/kg加入5%葡萄糖100— 200ml静滴或缓推,减轻眩晕,也可减轻耳鸣, 注意心脏问题。
Are you vertigo ?
每一次的加油,每一次的努力都是为 了下一 次更好 的自己 。21.1.1 021.1.1 0Sunday , January 10, 2021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0 5:30:51 05:30:5 105:30 1/10/20 21 5:30:51 AM
2)延髓背外侧综合征(Wallenberg Syndrome):病因多为椎动脉或小脑后下
动脉血栓形成。临床主要表现为:(1)急性 起病,眩晕伴恶心呕吐、眼球震颤。(2)病 变同侧Ⅸ、Ⅹ对颅神经损害:声音嘶哑、吞 咽困难、喝水呛咳,病变侧咽反射消失;病 变侧Horner征。(3)交叉性感觉障碍,病变
抗胆碱能制剂
机制
能阻滞胆碱能受体,使乙酰胆碱不与受体结合,能 解除平滑肌痉挛,使血管扩张,改善内耳微循环, 抑制腺体分泌。
适用于自主神经反应严重,胃肠症状明显者。 青光眼患者禁忌应用抗胆碱能药。
东莨菪碱
–副交感神经阻滞剂,0.3 ~ 0.5mg口服、肌注或稀释于 5%葡萄糖溶液10ml静注。
2. 止呕吐:应用上述治疗后一般多能立即入睡 数小时,醒后症状多缓解;仍有眩晕、呕吐者, 可据病情重复以上药物1~2次,需要时可选用 吗丁啉 10mg 3次/日、胃复安10mg肌注或口服。
3.其他:合并焦虑和抑郁等症状的者行心理治疗;
需要时予喜普妙等;进食少、呕吐重者注意水 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必要时静脉补液。
东莨菪碱透皮治疗系统(TTS-S)
–东莨菪碱口服或注射半衰期短,需频繁给药,较难掌握 用量。
–贴剂疗效快,可持续给药,据观察疗效优于晕海宁及敏 克静。
–对控制眩晕效果良好。对恶心、呕吐严重者尤为适用。
阿托品 0.5 mg 皮下注射或肌注。
山莨菪碱(654-2) 10 mg 肌注或静滴。
利尿剂(1)
剂量 – 250—500m1 ivdrop qd ,7-14d。
其他(2)
三磷腺苷(ATP) 机制
–ATP及代谢产物腺苷,直接使血管平滑肌舒张,降低血压; –参与体内脂肪、蛋白、糖核苷酸代谢,并在体内释放能
量,供细胞利用。
剂量
– 20-40mg肌注或ivdrop qd 1-2周为1疗程。
胞二磷胆碱(CDP)
(3)内耳药物中毒:某些药物可引起第8对颅 神经中毒性损害,多使耳蜗和前庭神经同时 受累。这类药物有链霉素、苯妥英钠、水杨 酸制剂、卡那霉素、庆大霉素、酒精和奎宁 等。药物中毒引起的眩晕多为渐进性和持续 性,一般不剧烈,常伴有耳鸣和听力障碍。 发生中毒的主要因素是个体的易感性,也与 剂量及用药时间长短有关。急性中毒常在用 药后数日或当日出现眩晕、恶心、呕吐和平 衡障碍,停药后症状缓解。慢性中毒多在用 药后2-4周出现眩晕,并在一段时间内逐渐加 重。
(一)发作期的一般治疗
1.注意防止摔倒、跌伤; 2.安静休息,择最适体位,避声光刺激; 3.低盐低脂饮食; 4.可低流量吸氧; 5.适量控制水和盐的摄入,以减免内耳迷路和前
庭核的水肿;
(二)发作期的对症治疗
1.抗眩晕:可选服西比灵5-10mg、1次/日,敏 使朗 6mg、眩晕停25-50mg、3次/日,也可安 定(10 mg)或非那根(25~50 mg)、鲁米那 (0.1g)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