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题总结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专题05光现象实验(解析版)含答案
专题05 光现象实验(解析版)类型一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方法技巧】考点:(1)验证三线共面。
(2)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
(3)入射角变化时反射角的变化规律总结、光路可逆性。
技巧:解答时从实验器材的特点入手,通过纸板的翻折验证出三线共面、根据两角的关系得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专项训练】1.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白色硬纸板EF 垂直于平面镜放置,能沿ON 折转,ON 垂直于平面镜.(1)让入射光贴着纸板EF 沿AO 射向平面镜上的O 点,观察反射光的方向.多次改变入射光的方向,观察并描绘光的径迹,量出入射角i 和反射角r ,记录如上表.比较r 和i ,可以得出:光反射时,反射角________入射角.(2)纸板EF 右侧没有沿ON 折转时,能观察到反射光,有折转时,观察不到反射光,说明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____________.(3)将一束光贴着纸板EF 沿BO 射到O 点,光沿图中的OA 方向射出,说明光反射时,光路是________的.(4)由于光在纸板上发生了________(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所以从不同方向都可以观察到光在纸板上传播的径迹.【答案】(1)等于 (2)同一平面内 (3)可逆 (4) 漫反射【解析】(1)由表中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度数,可得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纸板EF 右侧没有沿ON 折转时,能观察到反射光,有折转时,观察不到反射光,是因为折转时左右两侧不在同一平面,说明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3)将一束光贴着纸板EF沿BO射到O点,光沿图中的OA方向射出,可知将反射光线改为入射光线,光路图照样成立,表明:光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4)实验时从不同方向都可以观察到光在纸板上传播的径迹,是由于纸板表面凹凸不平,光在纸板上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2.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同学们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1)为了完成实验,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
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探究题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探究题总结物理学习包括科学内容和科学探究两部分,科学知识的学习也是建立在科学探究的基础之上的,在各年各地的中考试题中也都占有较大的比重,因此要求我们大家必须学好科学探究的内容。
现就八年级上册物理中的探究总结如下,以便大家参考使用。
八年级物理上册内容包括: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第三章声的世界;第四章多彩的光;第五章质量与密度;第六章熟悉而陌生的力;第七章力与运动。
其中的实验探究有以下一些:一、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例1、(2015•乌鲁木齐)如图,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提供的实验器材有:木板(长为120.0cm,底端有金属挡板)、小车(长15.0cm)、秒表、木块.(1)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时间(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误差.(2)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大(填“大”或“小”);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大(填“大”或“小”).(3)一次实验中,小华测得小车从静止开始运动到两个车长的距离所用时间为1.2s,则小车的平均速度为0.25m/s.(4)若保持斜面倾角不变,利用本实验提供的器材最多可测出7组小车由静止释放到撞击金属挡板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例2、(2015•淮安)为研究小物块在足够长斜面上的运动规律,小物块每次均从斜面上A点由静止释放,沿斜面向下运动,利用秒表和刻度尺测出其运动时间和通过的路程,记录的数据如下表.从A点开始计时的时间t/s 0 1 2 3 4 5从A点开始的路程s/cm 0 4.00 16.00 36.00 64.00 100.00 相应的平均速度v/(cm•s﹣1)/ 4 8 12 16 20(1)物块5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20cm/s.(2)物块做变速(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3)实验前,小萌对物块的运动情况作了以下可能猜想:①物块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②物块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平方成正比;③物块的平均速度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④物块的平均速度与通过的路程成正比.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上述猜想中正确的是②(选填序号),并推测:物块自A 点开始计时的6s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144cm.二、科学探究:光的反射定律例1、(4分)(2015•茂名)如图所示是我们做过的“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装置,其中使用可绕ON转动的纸板的目的是①呈现反射光线;②验证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实验过程中,纸板与平面镜必须垂直放置.当光线沿NO方向入射平面镜时,反射角为0度.例2.(3分)(2015•扬州)如图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将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个可以沿ON向前、向后折的纸板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1)让一束红光贴着纸板沿AO射到O点,为了便于测量和探究,需要在纸板上记录的是反射光线的传播路径;将纸板的右半边沿着ON向后折去,则在折过去的纸板上不能(能/不能)看到反射光线.(2)为了得到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规律,应当改变入射角大小,进行多次实验,进行多次测量.例3.(4分)(2015•武汉)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某同学将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纸板ENF放置在平面镜上,如图甲所示(1)使一束光贴着纸板EON沿某一角度入射到O点,纸板FON上没有观察到反射光,原因可能是纸板EON与FON不在同一平面上(纸板没有与平面镜垂直).(2)正确操作实验,并在纸板上记录每次光的径迹,如图乙所示.取下纸板,接下来进行的操作是测量入射角和对应反射角的大小,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并比较反射角与入射角.(3)纸板ENF是用两块纸板连接而成的,这样做的目的是验证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三、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例1、(4分)(2015•荆州)艺馨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1)将一块薄玻璃板竖直立在铺有白纸的水平桌面上;(2)取两支相同的蜡烛A和蜡烛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并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在玻璃板后所成的像完全重合,并用笔在白纸上标记出蜡烛A和蜡烛B的位置;(3)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重复前面的步骤;(4)用刻度尺分别测量蜡烛A和蜡烛B到玻璃板的距离.在此实验中:①我们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②我们选取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③实验中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多次进行实验,使结论具有普遍性;④如果实验中采用厚玻璃板,观测到蜡烛A通过玻璃板在不同位置成了两个清晰的像,且测得两个像之间的距离为0.8cm,则玻璃板的厚度为0.4cm.追加问题:1、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B,她(选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接收到蜡烛A的像,由此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像。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必考7大实验题
一、测量平均速度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当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时:分:秒”)如图所示。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v=s/t进行速度计算的(2)实验中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选填“大”或“小”),目的是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
(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大(选填“大”或“小”)。
(4)若s2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则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0.20 m/s,小车通过全过程的速度大小变化情况是变大(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二、探究声的传播请按要求回答:音叉微小的振动放大。
(2)图乙:抽气机不断向罩外抽气的过程中,罩内被拨打的手机的铃声越来越小,直到听不见,这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
三:探究音调的影响因素(1)图丙: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
保持拨动钢尺的力不变,逐渐增加钢尺伸岀桌面的长度,钢尺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会逐渐变低(选填“高”或“低”),它的响度不变(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图丁: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听到硬卡片产生的声音发生变化。
这个实验用来探究声音音调的高低与频率的关系。
四: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2)交流讨论:①实验中石棉网的作用是使烧杯受热均匀;②固体颗粒大小的选择:尽可能选择粉末状,这样容易受热均匀③实验中使用水浴法的目的是让固体受热均匀;④利用描点、连线的方法绘制熔化的温度—时间曲线.(3)实验结论:晶体熔化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在熔化时吸热,物质先变软再变稠,然后变稀,温度一直在升高.五: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2)交流讨论:①烧杯上面纸板的作用:防止加热时水蒸发吸热,造成实验时间过长;②实验中观察气泡的变化:沸腾前气泡很少,由下而上逐渐变小;沸腾时产生大量的气泡,气泡上升过程中越来越大;③实验中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一是用初温较高的水直接加热;二是水的量尽可能少一些;④撤去酒精灯,水中气泡会慢慢消失,而不是马上消失的原因:石棉网的温度较高,还可以向烧杯中的水提供热量;⑤实验中水的沸点小于100 ℃的原因:水面上方的大气压小于1标准大气压.(3)实验结论:水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水的沸点与水面上方的气压有关,气压越大,水的沸点越高.六:探究光的反射定律(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2)交流讨论:①光屏的作用:显示光的传播路径_;②如何验证三线是否共面:将反射光所在的一半光屏向后折,观察能否看到反射光线;③当光线逆着原来的反射光线射到反射面时,必会逆着原来的入射方向反射出去,说明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3)实验结论:①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②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_两侧;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七: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2)交流讨论:①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②采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便于观察像的位置;③选取A、B两只相同的蜡烛,目的是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④实验中看到两个不重合的像的原因是玻璃板太厚,前后两个面均反射成像;⑤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不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原因是玻璃板与水平桌面不垂直.(3)实验结论: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八年级物理上册电学实验题汇总
八年级物理上册电学实验题汇总
实验一:串联电路实验
实验目的:观察和探究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的变化关系。
实验步骤:
1. 准备好一组电池、电灯泡、导线和电流表。
2. 将电池、电灯泡和电流表依次串联连接。
3. 记录电流表的读数。
4. 分别记录不同电压(使用不同数量的电池)下的电流表读数。
实验结果:随着电压的增加,电流表的读数也增加。
实验二:并联电路实验
实验目的:观察和探究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的变化关系。
实验步骤:
1. 准备好一组电池、电灯泡、导线和电流表。
2. 将电池、电灯泡和电流表并联连接。
3. 记录电流表的读数。
4. 分别记录不同电压(使用不同数量的电池)下的电流表读数。
实验结果:电流表的读数不随电压的变化而改变。
实验三:电阻与电流实验
实验目的:观察和探究电阻对电流的影响。
实验步骤:
1. 准备好一组电池、电阻、导线和电流表。
2. 将电池、电阻和电流表串联连接。
3. 调节电池的电压并记录电流表的读数。
4. 更换不同大小的电阻,记录电流表的读数。
实验结果:电流表的读数随着电阻的增加而减小。
总结:
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和探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变化关系,以及电阻对电流的影响。
这些实验有助于我们理解电学原理,并且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更好地应用物理知识。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大单元整合复习 实验探究题
大单元整合复习实验探究题实验一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1.(2024·广州质检)小明同学用如图1的装置研究小车在斜坡上的运动。
(1)若小明用秒表测量一段时间如图2所示,则测得的时间为337.5 s。
(2)图1中所用刻度尺分度值为 1 cm ,小车从A处滑到坡底C处所通过的路程s AC= 80.0 cm。
(3)实验中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是v=s。
t(4)小明将小车从顶端A处由静止释放,用秒表测出小车从A处滑到中点B处所用时间t1=1.8 s,滑到坡底C处所用时间t2=2.6 s,则下半程的平均速度v BC= 0.5 m/s,v BC> (选填“>”“=”或“<”)全程的平均速度v AC。
(5)若在测量前半程AB段平均速度时,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的平均速度v AB会偏小(选填“大”或“小”)。
(6)实验结果总有误差存在,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消除误差B.误差是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产生的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D.选用精密仪器测量可以减小误差实验二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2.(2024·湛江质检)在“探究水的沸腾现象”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1)如图1所示,实验装置的组装顺序应为自下而上(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图1中装置有处明显错误,请指出来: 温度计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
(2)如图2中小芳正在对温度计进行读数,其中正确的操作方法是b。
(3)水沸腾前后的气泡变化情景如图3所示,则表示水沸腾时的是A图。
(4)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数据如表所示: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温度(℃) 90 92 94 96 98 100 100 100 100 100由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100 ℃;水沸腾时的特点是: 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5)通过这个实验,小芳终于明白妈妈用炉火炖老母鸡时,在沸腾后总是调为小火(选填“保持大火”或“调为小火”)的道理。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总结
中考指引:八年级上册的重要实验主要分为机械运动实验、物态变化实验、光学实验和测量密度的实验四大类,从实验性质上来说,第一项和第四项属于测量型实验,第二项和第三项属于探究性实验。
(物态变化实验又可精细为探究晶体熔化特点的实验、探究液体沸腾条件的实验,光学实验又可精细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八年级上册属于物理基础部分,实验要求更加侧重实验仪器的使用、实验步骤的操作等,牵涉到的设计性实验并不太多,在中考题中常在第18题出现,所占分值为4——5分。
考生在具体的备考过程中,对此部分基础实验必须有一个侧重点,紧抓住这部分基础分。
一、实验场景重现1、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重点掌握知识:速度的公式、刻度尺和秒表的使用、测量小车下半程平均速度的方法。
(1)测量原理:(2)实验器材:求平均速度一般需要测量路程和时间两个物理量,所以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长度的工具刻度尺和测量时间的工具停表或手表(机械表可以读到0.1s ),在计时过程中尽量保证停表的操作与物体运动的始终同步。
除了刻度尺和停表之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斜面、小车、垫块和金属片。
(3)实验表格:(4)实验注意事项:① 斜面的作用:使小车获得向下的动力 ② 金属片的作用:便于计时③ 斜面角度不能过大,以防小车运动过快不好计时。
(5)实验结论:小车在斜面上做变速运动。
2、探究晶体熔化(凝固)特点的实验重点掌握知识:温度计的使用、各仪器的作用、晶体熔化图像的画法及分析、晶体熔化条件及特点 (1)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盛水的烧杯、试管(装有蜡或海波)、温度计、搅拌器、秒表、(火柴)。
(2)实验表格:(3)实验注意事项:● 石棉网的作用:均匀热量。
● 搅拌器的作用:使物质均匀受热。
次数 路程(m ) 运动时间(s ) 平均速度(m/s ) 全程 1.6 5.0 0.32前半程 0.8 2.8后半程时间/min 0 1 2 3 4 5 …海波的温度/℃蜡的温度/℃● 图表的作用:将规律反映在图上,便于总结。
2024年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专题四实验题
编号 1 2 3
长度/cm 20.50 31.00 48.50
直径/cm 1.50 2.00 2.50
频率/Hz 2 131 1 284 65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小明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根风铃管时,发出声音 的 响度 不同,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不同风铃管 时,发出声音的 音调 不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实验3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3. [2023·贵州]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中,器材有:激
光笔、可折转光屏、平面镜和喷雾器。 (1)将平面镜置于水平桌面,如图甲所示。激光笔的光束
射向平面镜上O点,在平面镜上方喷水雾, 从前向后观察,可在镜面上方看到 2 条 光束。
(2)装置如图乙所示放置时,光屏上恰好呈现清晰的像, 这与生活中 照相机 (选填“放大镜”“照相机”或 “投影仪”)的原理相同。此时从A点观察,蜡烛火焰 的形状如图丙,则光屏上所成像的大致形状是图丁中 的 D (选填下列选项的字母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线 。同时根据光屏上的信息可得结论, 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 相等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实验4 探究光的折射特点
4. [2024·南京鼓楼区期末]小华利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光的
折射特点”。
实验序号 1
2
3
4
入射角 15° 30° 45° 60°
折射角 11° 22° 33° 44°
(4)多次改变棋子A的位置,并记录棋子A的像的位置,用
八年级物理实验题汇总
八年级物理实验题汇总(总24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汇总1.刻度尺是测量的工具,测量前要观察刻度尺的、和。
(1)使用时,要正确放置刻度尺:零刻度线对准,有刻度线的一边要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不能歪斜。
(2)读数:视线要刻度线;估读到。
(3)记录:数据包括和。
(4)如图:是用厚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测量图是。
(5)小明同学用刻度尺测出一个物体的长度为172.5mm,下面物体中最接近这个数值的是()。
(6)小明利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cm,2.36cm,2.36cm,则测量结果应为()A.2.36cmB.2.357cmC.2.35cmD.2.4cm2.用停表测量,请观察如图甲机械停表的表盘,大表盘指针走一圈等于,使用停表测量时,用手握住停表,按一下按钮,表针立即走动,按第二下,表针走动,按下归零按钮时,秒针和分针都回到零点。
甲乙丙(1)图乙停表的读数为。
(2)图丙秒表的读数为 s。
3.利用公式可求出平均速度,因此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时需要测量的是和,需用到的测量工具是和。
(1)在图中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让小车由斜面的A点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2)图中AB段的路程SAB = cm.如果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 cm/s.(3)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会偏。
(4)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由B点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对吗?。
理由是。
4.拨动张紧的橡皮筋,观察到橡皮筋在;边说话,边用手摸颈前喉头部分,感觉喉头部分在;由此,我们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经典实验题汇总
八年级上册实验一、实验题(共20小题;共400分)1. 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点和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
(1)根据实验的原理,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小车运动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
对小车运动的各段长度进行测量并分段做了标记,因的测量误差较大,需多次测量。
(2)图中段的距离,测得时间,则段的平均速度。
(3)如果小车过了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会偏。
(4)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由静止开始下滑。
(5)(填“”、“”或“”)(6)物体的运动常常可以用图象来描述,图中能反映图小车运动情况的是(选填“A”或“B”)。
2. 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点和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
(1)根据实验的原理,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小车运动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
对小车运动的各段长度进行测量并分段做了标记,因(选填“路程”或“时间”)的测量误差较大,需多次测量;(2)图中段的距离,测得时间,则段的平均速度;(3)如果小车过了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会偏;(4)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由静止开始下滑;(5)段的平均速度(填“”、“”或“”);(6)物体的运动常常可以用图象来描述,图中能反映图甲小车运动情况的是(选填“()”或“()”)。
3. 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1)该实验原理是;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的;(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选填“较大”或“较小”)(3)实验时,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4)实验中测得路程上的平均速度为,路程上的平均速度为,路程上的平均速度为,那么,、、的大小关系是。
(5)实验中若让小车过了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的平均速度偏。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实验探究题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实验1、在“测定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如图所示:(1)物体运动的路程用 刻度尺 测量(注意事项路程数据一定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即便是整数)。
运动时间用 停表 测量,这个实验依据的原理是 (2)小车所放的斜面应保持较 小 (填“大”或“小”)的坡度,这样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间会长些,目的是便于测量小车运动时间,减小误差。
(3)实验中测量得的数据:斜面全长1m ,通过全路程的时间为18s ,通过前半程的时间为10s ,那么小车运动前半程的平均速度是_5_cm/s ,后半程的平均速度是__6.3__cm/s ,整个路程平均速度是__5.6___cm/s (保留一位小数)。
(4)小车在运动过程中做 变速运动 ,平均速度大小:V 下半>V 全>V 上半(5)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平均速度越大;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倾角越大,小车的平均速度越大。
(均选填大或小)2、如图是探究声音产生及其特性的小实验:(1)用手拨动塑料尺,塑料尺会发出声音,说明声音是由物体__振动__产生的.(2)用不同的力拨动塑料尺,改变了塑料尺振动的幅度,则声音的__响度__改变.(3)用相同的力,改变塑料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会使声音的_音调__发生改变.塑料尺越短,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补充:①弦乐器:弦越短,音调越高;弦越细,音调越高;弦越紧,音调越高②管乐器(吹奏类):空气柱短,音调高;空气柱长,音调低。
③吹瓶子(瓶中有水)和向暖壶倒水:水少,即空气柱长,音调低;水多,即空气柱短,音调高;④编钟越小,音调越高,编钟越大,音调越低)3、小丽等同学“探究声音的产生”的装置如图所示,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1)当小丽同学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 小球被弹开 .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 将不易观察到的音叉的振动转化为乒乓球的振动 .这种思维方法叫做 转换法 (3)若实验过程中小丽同学加大敲击音叉的力度,将发生的变化:①听到和看到的现象会有什么样的变化?__听到的声音响度增大,看到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增大 。
八年级物理上册必考实验题及答案 命题点 说明
八年级物理上册必考实验题及答案命题点说明常见命题点:常见命题点:1.采用水浴加热的目的是使物体受热均匀。
2.图中物体熔化过程持续了6min 。
3. BC段,物体处于固液共存(固/液/固液共存)态。
4.图中加热的固体为晶体(晶体/非晶体)。
5.铁架台组装顺序从下到上(从下到上/从上到下)。
6.第9min和第8min相比,物体的内能变大(变大/变小/不变)。
7.该晶体的熔点为48 ℃ 。
8.选择大颗粒的海波还是小颗粒的海波进行实验?为什么?答:小颗粒,更容易受热均匀。
9.冰的熔化实验,冰全部熔化成水后,继续加热,试管中的水不会(会/不会)沸腾说明:因为烧杯中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试管中的冰温度也为0℃,试管中的冰无法吸热,所以不能熔化。
10.液态阶段的比热容比固态阶段的比热容大(大/小)。
说明:固态阶段,相同时间内温度变化更快,证明此时的比热容更小。
三、水的沸腾常见命题点:常见命题点:1.玻璃板盖在烧杯上的作用是减少热量散失,加快水的沸腾。
2.小明加热的时间比较长,可能水的质量较大或水的初溫较低导致的。
3.停止加热之后,烧杯内的水还在继续沸腾的原因是石棉网的温度仍高于水的沸点,水可以继续吸热。
4.甲、乙温度曲线不同,是因为甲、乙质量不同,乙的质量大于甲的质量。
5.乙、丙温度曲线不同,是因为乙、丙初温不同。
6.水沸腾的特点是持续吸热,温度不变。
7.图甲为沸腾时气泡的变化情况。
8.图中,水的沸点为98 ℃。
9.实验中,当地的大气压低于(低于/高于/等于)标准大气压。
说明:气压越低,沸点越低。
10.图中操作错误之处是温度计接触到烧杯底部。
四、光的反射常见命题点:1.实验用到的纸板的作用是便于观察和记录光的传播路径:验证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实验除了图中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量角器。
3.如图乙所示,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这样做的目的是验证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实验考点汇总与练习题附答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实验考点汇总与练习题附答案一、实验考点汇总1. 计算速度- 实验一:利用直尺和秒表确定物体的速度- 实验二:利用测速计测量物体的速度- 实验三:利用小球在不同坡度上滚动的实验,研究速度与坡度的关系2. 测量物体的质量- 实验一:利用弹簧秤测量物体的质量- 实验二:利用天平和弹簧秤测量物体的质量- 实验三:利用测力计测量物体的质量3. 研究物体的密度- 实验一:利用密度瓶测量物体的密度- 实验二:利用称量法测量物体的密度- 实验三:利用天平和密度瓶测量物体的密度4. 研究物体的膨胀- 实验一:利用热胀冷缩实验观察物体的膨胀与收缩- 实验二:利用铁环和铝环的热胀冷缩实验验证膨胀系数的大小- 实验三:利用螺栓和螺母的膨胀差实验研究热胀冷缩差异5. 研究物体的声音- 实验一:利用乐器和弹弓的实验研究音的产生- 实验二:利用音叉实验研究音的高低和频率- 实验三:利用共鸣管实验研究声音共鸣现象二、练习题附答案1. 实验一:利用直尺和秒表确定物体的速度时,如果物体在1秒里移动了10厘米的距离,则它的速度是多少?答:速度 = 距离 ÷时间 = 10厘米 ÷ 1秒 = 10厘米/秒。
2. 实验二:利用测速计测量物体的速度时,如果测得的速度是40米/秒,则物体在2秒内移动了多少距离?答:距离 = 速度 ×时间 = 40米/秒 × 2秒 = 80米。
3. 实验一:利用弹簧秤测量物体的质量时,如果弹簧秤指向的刻度是5千克,则物体的质量是多少?答:物体的质量 = 刻度读数 = 5千克。
4. 实验二:利用天平和弹簧秤测量物体的质量时,如果天平的左右两端秤盘的指示分别是400克和600克,则物体的质量是多少?答:物体的质量 = 左秤盘指示 + 右秤盘指示 = 400克 + 600克 = 1000克。
5. 实验一:利用密度瓶测量物体的密度时,如果物体的质量是20克,占据的体积是5立方厘米,则物体的密度是多少?答:物体的密度 = 质量 ÷体积 = 20克 ÷ 5立方厘米 = 4克/立方厘米。
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题总结
初二上学实验探究总结一、声现象1、在学习吉他演奏过程中,小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以下猜想:猜想1: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2: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3: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的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了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1为了验证猜想1,应选用编号为、、的琴弦进行实验,为了验证猜想2,应选用编号为、、的琴弦进行实验;表中有的材料的规格还没有填全,为了验证猜想3,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编号材料长度cm 横截面积mm2A 铜60 0.76B 铜60 0.89C 铜60 1.02D 铜80 0.76E 铜F 铜100 0.76G 钢80 1. 02H 尼龙80 1.02I 尼龙100 1.022随着实验的进行,小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二、物态变化1、如图11,为某物质的凝固图象,从图像可知1该物质为______填“晶体”“非晶体”2 A到D整个过程是________的选填“吸热”或“放热”③在AB段物质处于_________态.3BC段是个________过程,物质处于____________状态,其对应的温度48℃代表此晶体熔液的____________;2、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1如图1所示,是小明同学用温度计测小烧杯中水的初温时的操作图;A是操作过程,B是读数过程,C是读取的温度;①A图中操作的错误是;②B图中读数的错误是;③若操作正确无误,根据C图可知此时烧杯中水的实际温度是℃;2小明同学在利用图D 所示的装置做实验时,实验过程中主要观察 ,发现从开始给水加热到水开始沸腾所用的时间过长,请你帮助他找出可能存在的原因;写出两种即可① ;② ;为了缩短把水加热到沸腾的时间,请你提出二条有效的操作建议: ① ; ② ;3如图E 中甲乙图中,图 所示是水沸腾的情况;可以看到沸腾现象是在液体 同时发生;如图F,是小明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后所绘制的图象;图象中BC 段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此时水的沸点是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4为了研究水的沸腾,张怡然同学观察了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情况,并记录有关数据如下表: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90929496979899999999①请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图G 中先描点,再用平滑的曲线画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②从图像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 ℃,你认为原因是: ; ③由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水沸腾的特点是: ____ ; ④水沸腾时,可以看到水面上不停的冒“白气”,此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3、6分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⑴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猜想:a 根据衣服晒在太阳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摊开晾晒比又叠着干得快,猜想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 的大小有关;b 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猜想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c 根据在相同条件下,将水和酒精同时擦在手臂上,酒精更容易干,猜想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还与 有关;⑵设计与进行实验:小明同学对其中的一个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如图所示,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等的酒精,通过观察图中情景可知,他探究的是酒精蒸发快慢与 是否有关.此实验过程中需控制酒精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同. ⑶交流与评估:我们知道液体蒸发时要吸热,请你举一个应用蒸发吸热的事; 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A 图B 图C 图D 图E 图F图 G乙图 A B C D三、光现象1.如右图所示,某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 和B,将A 和B 一前一后竖直立在直尺上;⑴实验时点燃蜡烛A,并在玻璃板后面移动没有点燃的蜡烛B,当 时,B 的位置即为A 的像所在的位置;若移去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位置放置一光屏,则在光屏上 ___ 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 的像⑵实验中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 的关系;两段蜡烛相同是为了比较像与物 的关系;⑶实验结果表明:平面镜所成像是虚像,像与物的大小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___ 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⑷用平面镜代替玻璃板,上述实验 填“能”或“不能”进行, 因为 ;2、4分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14所示,平面镜M 放在平板上,E 、F 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可绕垂直镜面的接缝ON 转动.1如图甲,当E 、F 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 沿纸板E 射向镜面,在F 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再观测几组入射角和反射角,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将AO 向ON 靠近,则OB 选填“靠近”或“远离”ON .2如图乙,以法线ON 为轴线,把纸板F 向后缓慢旋转,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本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光的折射 透镜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明用9个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镶嵌排列在白色方格板上替代蜡烛作为光源,又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成光屏,实验使用的凸透镜焦距为10cm,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 实验时,首先调节光源、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 其目的是 ;2 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线上,小明将光源移至40cm 刻度线处,光屏上出现倒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实像;如果小明将光源移至8cm 刻度线处,他通过凸透镜可看到光源的 选填“倒立”或“正立”、放大的虚像.3 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线上,将大小如图乙所示的光源放在光具座15cm 刻度线处,如果此时用遮光罩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罩住,则光屏上所成的像是 选A 、B 、C 、D;图14 甲图4 2分同学们看了小明使用的实验装置后,进行了如下评价,其中错误的...是A.与烛焰相比,实验使用的光源不会晃动,光屏上所成的像比较稳定B.光源镶嵌在白色方格板上,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光屏,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C.零刻度线刻在光具座标尺的中央,可直接测出物距和像距D.若凸透镜的焦距未知,则利用此实验装置一定不能测量凸透镜的焦距5他们不用蜡烛,而用由几个发光二极管做成“F”字样的发光体进行实验如图所示,你认为其好处是__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2.8分小刚同学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实验,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所示,在实验过程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填空;1若A处放置蜡烛,则B处应该放置______________2改变蜡烛位置,使其距透镜24cm,再移动光屏,则可以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__ 的实像;填成像特点3改变蜡烛位置,使其距透镜6cm,接下来小刚可从透镜的侧选填“左”或“右”通过透镜可以看到一个______、________的烛焰的像;4小刚在实验时,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如图所示,要使烛焰成像在光屏中心,若只调节光屏,应将光屏向__________填“上”、“下”,下同调节;若只调节凸透镜,应将其向_________调节;5接着,小刚用不透光的纸板遮挡住凸透镜的上半边,然后前后移动光屏,他能看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10安徽省下图是研究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原理图;下表中记录了不同的入射角和对应的折射角的实验测量数据; 入射角i 10°20°30°40°50°60°70°80°折射角 6.7°13.3°19.6°25.2°30.7°35.1°38.6°40.6°1请你结合图,以光从空气进入到玻璃中的情况为例,分析实验数据光从空气进入其它透明介质中也可得到具有相同规律的实验数据,对光从空气进入它透明介质中的折射规律加以总结补充完整:a.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并且分别位于法线两侧;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定量比较实验数据,把你新的发现写在下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速度与运动1.8分“五一”假期,小明一家驾车外出旅游,一路上,所学的运动学知识帮助他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1经过某交通标志牌时,小明注意到了牌上的标志如图所示.若小明爸爸驾车通过这段路程用时30min,则汽车的速度为多少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试计算从标志牌到上桥最快要用几分钟第27题2当汽车行至某高速公路入口处时,小明注意到这段高速公路全长180 km,行驶速度要求为:最低限速60km/h,最高限速120 km/h,小明看表时正好是上午10:00,他很快算出并告诉爸爸要跑完这段路程,必须在哪一段时间到达高速公路出口才不会违规.请你通过计算,说明小明告诉他爸爸的是哪一段时间2.4分福州到厦门铁路全程约276km,下表为D6201次列车运行时刻表.请根据该表回答下列问题:⑴则列车从福州直达厦门的运行时间是多少小时⑵列车从福州到莆田的平均速度为多少千米每小时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3.一列长为360m 的火车匀速穿过一条长1800m 的隧道,测得火车完全通过隧道需要108s .求: 1火车的运行速度单位用米/秒,合多少千米/时; 2火车头从刚进入隧道到恰要离开隧道所用的时间;3火车全部在隧道内运行的时间.4.6分晓军从家中出发到万达广场,其中一半路程步行,一半路程骑自行车.路程与时间图像如图16所示.则: 1晓军骑车的是图中哪一段2晓军骑车的速度是多少3晓军从家到万达广场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5.汽车以每小时72千米的速度笔直的开向寂静的山谷,驾驶员按一声喇叭,4秒后听到回响,已知声音的速度是每秒340米,1汽车鸣笛时离山谷有多远2听到回响时汽车离山谷距离是多少米车站 里程/Km到站、 发车时刻 福州 0 7:12 莆田 105 7:54 7:56 泉州 174 8:17 8:19 厦门2769:02图166.甲所示,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中:1气泡上升过程中,若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管口的塞子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2若测得气泡从管子的底端运动到顶端的路程为56cm,所用的时间为7s,则在这个过程中气泡的平均速度为 m/s.3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为便于时间的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 选填”快”或“慢”.4下表为小明同学在实验中测得的数据,请你根据他所测得的数据在图15乙中画出s -t 图像从O 点开始的路程s /cm0 10 20 30 40 50 从O 点开始计时的时间t /s1.252.503.755.006.25Ot /ss /cm10 20 30 40 2 4 6 8 1050乙图甲50cm 0c10cm20c 30cm 40c O。
2023-2024学年度八年级物理上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教材实验梳理、专项练习题
2023-2024学年度八年级物理上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教材实验梳理、专项练习题真题练习1.(2023四川广元)某物理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实验中,他们将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 )的斜面顶端A 点静止释放,并同时按下电子停表开始计时,图中圆圈内显示了小车位于A 、B 、C 三点的时刻(数字分别表示“时:分:秒”)。
(1)由图中的实验数据可知,小车下滑过程中做___________运动(选填“减速”“匀速”或“加速”);(2)根据图中信息,小车在下滑过程中BC 段的平均速度大小是___________cm/s ; (3)如果在A 点时,先释放小车,后按下停表开始计时,B 、C 两点都准确计时,则会使所测AB 段的平均速度___________(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答案】(1)加速 (2)50.0 (3)偏大【解析】(1)由图可知AB 段的路程为sAB =10.00dm-6.00cm=4.00dm=40.0cm ,AB 段的时间为tAB =2s ,AB 段的平均速度为40.0cm =20.0cm/s 2sAB AB AB s v t ==,BC 段的路程为sBC =6.00dm-1.00dm=5.00dm=50.0cm ,BC 段的时间为tBC =1s ,则BC 段的平均速度为50.0cm=50.0cm/s 1sBC BC BC s v t ==,因为vBC >vAB ,所以小车下滑过程中做加速运动。
(2)由(1)可知小车在下滑过程中BC 段的平均速度大小是50.0cm/s 。
(3)如果在A 点时,先释放小车,后按下停表开始计时,则计时晚了,时间变短,会使所测AB 段的平均速度vAB 偏大2.(2023·新疆卷)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常用的实验手段。
在暗室中,照相机的快门处于常开状态,频闪仪每隔一定时间闪光一次,照亮运动的物体,于是胶片上记录了物体在几个闪光时刻的位置。
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探究题专题复习
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探究题专题复习姓名班级得分一、晶体熔化实验1.如图甲所示,是“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1)试管内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某时刻温度如图乙所示,读数方法正确的是(选填“A”、“B”或“C”),示数为℃,某同学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描绘出该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ABCDE),则可知该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理由是。
(2)在该物质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该物质将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该物质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3)该物质熔化总共用了分钟.(4)根据描绘的图线,该物质在第5min时处于态,该物质的熔点为℃,仔细观察图象发现,该物质熔化前(AB段)升温比熔化后(CD段)升温(选填“快“或“慢“).(5)图象中DE段是过程.(6)把试管中的固体换成水,使用以上装置做水沸腾实验,试管中的水沸腾(选填“会“或“不会“),原因是.(7)在加热水的过程中,同学们发现烧杯口上方有“白气”,这是(空气中/烧杯中)的水蒸气(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同时,靠近杯口的地方反而没有“白气”,这是为什么呢?理由是:.(8)该实验用水浴加热的好处是.二、水的沸腾实验1.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观察水的沸腾(1)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性质制成的;(2)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图甲中的(选填“A”或“B”):(3)请指出他所用装置中的错误之处:、、.(4)安装好实验器材后,加热过程中,某时刻温度计中的液面位置如图乙所示,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为了方便读出温度计的示数,某同学将温度计从水中拿出来进行观察读数,则会导致所测温度偏(填“高”或“低”).(5)沸腾前水的温度不断升高,水表面的“白气”逐惭增多,说明.(6)在水温升高到90℃后,小明每隔1min观察1次温度计的示数,记录在表中,直至水沸腾,如此持续3min后停止读数;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温度/℃90 92 94 96 98 99 99 99①在第7min小明忘记记录数据,此时的水温应为℃,理由是.②小明观察到: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形为图丙中图(选填“C”或“D”);气泡主要成分是;(选填“空气”、“小水珠”或“水蒸气”)③请你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丁所示的坐标系中画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戊(7)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为了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8)若撤掉酒精灯后,水不会立刻停止沸腾,原因是.(9)由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水沸腾的特点是:.(10)水沸腾时,可以看到水面上不停的冒“白气”,此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并从实验可得出,沸腾是液体和同时发生的剧烈的现象.(11)实验过程中有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水开始沸腾的时刻不同,他们绘制的沸腾图象如图戊所示:b、c两种图象不同的原因是.(12)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在交流时,发现各自测出的水的沸点大都不是100℃,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为:(写出一条).(13)加热时应使用酒精灯的(内焰/外焰/焰心)加热.在这次实验中发现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若要适当缩短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写两条):①;②.(14)实验收集8组数据比收集5组数据的好处是(只填字母).A.只有5组数据才能得到结论 B.取平均值,减小实验误差 C.得到物理量的关系更接近实际三、测固、液体的密度1.一次周末,小红同学与家人一起到剑河游玩,苗族姑娘们用银饰把自己装扮得十分光彩夺目(如图所示),顿时吸引了她的眼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在“探究固体的密度”实验中:
(1) 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游码移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指针偏向分度标尺的左边,应将平衡螺母
向________调节直到横梁平衡(选填“左”或“右”);
(2) 用天平称矿石的质量。
把矿石放在天平的________,天平平衡时,放在右
盘中的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6所示则矿石质为 。
用量筒量出矿石的体积如图7所示,在观察量筒的刻度时,视线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矿石体积为 ,由此可知,矿
石的密度 =__________kg /m 3。
(3)如果采用先测量小石头的体积后再测量小石头的质量,这种方法测出的小
矿石的密度会比实际值偏 ,原因是 。
所采取的实验方
案除了对实验结果造成一定的偏差之外,还可能造成另一不良后果,即 。
请你对小明的实验方案提出一条改进的建议: 。
2、某同学通过下述实验步骤测量牛奶的密度:
(1)他按甲、乙、丙、的顺序进行试验。
根据图中数据可知:量筒中牛奶的质
量为_______,体积为______________,牛奶密度为______________kg/m 3。
(2)为了更加准确地测量牛奶的密度,你认为图中合理的实验顺序为
______________,这样调整顺序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
3、.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
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 和B ,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 ,进行观察,
如图4所示,在此实验中:
(1)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
(2)有两块玻璃板分别厚度为1mm 和2mm ,要选择_________,原因_________
(3)玻璃板应该_________放置,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图 6
图7
(4)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________关系。
(5)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___关系。
(6)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____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像(填“虚”或“实”)。
(7)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_________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小聪在“探究物体的熔化规律”实验中,所用装置如图。
下表为他记录的实验数据,请根据装置田和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熔点是℃,故该物质是。
(2)实验时,将装有物质的试管放人盛有水的烧杯中加热,试管在水中的深度要适当
..。
其“适当”的含义是:和,。
(3)3 min时,物体的状态。
(4)该物质是,(晶体或非晶体)原因:
(5)小聪从数据中还发现:该物质在开始2min比最后2min升温快,这是由于它在固态时的吸热能力比液态时的吸热能力(选填“强”或“弱”)造成的。
5、在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1)说出两种简便易行的判断透镜是否是凸透镜
①
②
(2)提供的实验器材如下:光具座、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还缺少的是。
(3)应把凸透镜、蜡烛、光屏放在,点燃蜡烛,调节蜡烛、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蜡烛焰、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4)当蜡烛的像位于光屏的右上方,蜡烛应该往移动。
(5)当蜡烛在凸透镜的左侧20cm处时,在蜡烛的右侧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则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6)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a、b、c、d和e点,如图所示,同时调整光屏的位置,那么:
a、把烛焰放在________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小
b、把烛焰放在________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大
c、把烛焰放在________点,屏上不出现烛焰的像
d、如果把烛焰从a移动到b点,像到凸透镜的距离________,像的大小______(变大,变小,不变)
6、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小明的实验记录表格如下:
(1)观察到当水沸腾时,水中形成大量的气泡上升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
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从实验可得出,沸腾是从液
体 和 同时发生的剧烈的 现象。
液体
在沸腾过程中要
热,但温度 。
(2)从记录的数据看出,在第 分钟记录的数据是明显错误的。
(3)由表可知,加热了 分钟水开始沸腾,水的沸点
是 ℃。
(4)小丽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a )、
(b )所示,则图 是水沸腾前的情况,图 是水沸腾时
的情况。
(5)水沸腾时,可以看到水面上不停的冒“白气”,此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
7、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
度值为1mm )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 .B .C 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
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l )斜面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金属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___进行测量的。
(4)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___(填"大"或"小")
(5)请根据图中所给的信息回答:s AB=_______cm t BC=______s v AC=_______m/s
(6) 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 AC偏_______。
(填"大"或"小")
8、3.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小明进行了如图3所示的实验。
(1)请在图中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2)小明想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他应如何操作?
(3)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