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特点》教案
地理教学材料当代环境问题的六大特点
![地理教学材料当代环境问题的六大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a0eeee5f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7a.png)
地理教学材料当代环境问题的六大特点在当今时代,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从气候变化到生物多样性丧失,从污染到资源短缺,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质量,还威胁着人类的未来生存与发展。
接下来,让我们深入探讨当代环境问题的六大特点。
一、全球性当代环境问题不再局限于某个地区或国家,而是具有全球性的影响。
例如,气候变化带来的气温升高、海平面上升等问题,对世界各地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无论是北极的冰川融化,还是非洲的干旱加剧,都与全球气候系统的变化息息相关。
大气环流使得污染物能够在全球范围内传播。
比如,亚洲产生的雾霾可能会随着气流飘到北美洲。
海洋污染也是全球性的,塑料垃圾在各大洋中漂浮,甚至在最偏远的海域也能发现其踪迹。
此外,森林砍伐导致的生物多样性减少,不仅影响当地的生态平衡,也对全球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产生负面效应。
许多物种在全球范围内面临灭绝的危险,这将破坏整个地球的生态平衡。
二、综合性环境问题往往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具有综合性的特点。
以水资源问题为例,它不仅涉及到水资源的短缺,还与水污染、水生态破坏等密切相关。
过度开采地下水可能导致地面沉降,同时也会影响河流的流量和生态基流。
水污染会使可用的水资源减少,同时危害水生生物的生存,破坏水生态系统。
再比如,能源问题不仅与能源的供应和需求有关,还与温室气体排放、空气质量、生态破坏等方面相互交织。
传统的化石能源开采和使用会导致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加剧气候变化,同时也可能造成土地破坏和生态系统的退化。
三、累积性许多环境问题是长期积累的结果。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污染物的大量排放,逐渐积累到了今天的程度。
例如,土壤污染往往是由于长期使用农药、化肥以及工业废弃物的排放造成的。
这些污染物在土壤中逐渐累积,经过多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才显现出明显的危害,如土壤肥力下降、农作物减产、农产品质量降低等。
大气中的温室气体也是长期累积的结果。
选修6 环境保护
![选修6 环境保护](https://img.taocdn.com/s3/m/3c33587c8e9951e79b89274f.png)
体污染,进入土壤会造成土壤污染,焚烧会造成大气污
染等。第(4)题,提高认识,倡导绿色消费;提高环保意
识;推动科技进步,使塑料袋能降解。
湘教版地理 目 录
第一讲 环境与环境问题 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
[答案]
(1)B
(2)石油。 (3)①若被焚烧会产生有害气体,污染大气;②若填
高 频 考 点 要 通 关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废弃塑料袋对环境造
成的影响或危害。(答出三条即可)
(4)为减少塑料袋的使用,除了实行有偿使用制度, 你还有什么方法解决?
湘教版地理
目 录
第一讲 环境与环境问题 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
————————[获取和解读信息]———————— (1)由材料1可知国家推行塑料袋有偿使用制度目的 是“限塑”。
埋会影响土壤透气性,阻碍水循环和作物根系发育,影响 解 农作物生长;③若被动物误食会危及其生命安全;④遗弃 的塑料袋如沾有污染物,会成为蚊蝇和细菌生存、繁殖的 温床,危害人体健康;⑤废弃塑料袋会造成水体特别是海
题 训 练 要 高 效
洋的污染,影响渔业,使水质恶化。(任选三条)
(4)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提倡绿色消费,使用环保 袋;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塑料袋循环使用等。
解 题 训 练 要 高 效
成 正相关 。
——————————————————————————————— 目 录
湘教版地理
第一讲 环境与环境问题 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酸雨的污染来源、危害
以及南北方的差异,南方的二氧化硫排放量虽然不及北 方,但南方多降水。从图示能源消费情况,结合中国的
解 题 训 练 要 高 效
湘教版地理
《环境问题导学案》
![《环境问题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27a1002d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3e.png)
《环境问题》导学案
导学目标:通过进修本节课内容,学生能够了解环境问题的现状、原因和解决方法,提高环保认识,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一、导入
1. 通过观看环境珍爱宣传片或图片,引发学生对环境问题的思考和讨论。
2. 提出问题:你认为环境问题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为什么要珍爱环境?
二、进修环境问题
1. 环境问题的现状:介绍举世和国内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垃圾围城等。
2. 环境问题的原因: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如工业化、城市化、能源消耗过度等。
3. 环境问题的影响:讨论环境问题对人类和地球的影响,如健康受损、生态平衡被破坏等。
三、探讨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法
1. 改变生活方式:提倡低碳生活、减少应用一次性塑料制品等。
2. 加强环境珍爱法律法规:宣传环境珍爱法律法规的重要性,呼吁大家恪守环保法规。
3. 积极参与环保行动:鼓励学生参与环保志愿活动,如植树造林、垃圾分类等。
四、展开讨论
1.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法,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2. 个人思考:每位学生写下自己对环境问题的看法和对策,展示出环保认识和行动力。
五、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对环境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认识到珍爱环境的重要性,激发了环保认识,希望大家能够积极参与环保行动,共同建设美丽的故里。
六、作业
1. 撰写一篇关于环境问题的短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2. 参与一项环保志愿活动并写下心得体会。
以上是本节课的导学案内容,希望同砚们能够认真进修、积极参与,共同为环境珍爱贡献自己的力量。
愿我们的地球更加美丽!。
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
![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ac161757b14e852459fb5742.png)
第二节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学习目标1.了解当代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及主要特点,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2.学习通过分析现象、事实概括事物本质,通过比较确定事物特点的思维方法,培养综合分析宏观问题的能力。
3.通过分析环境问题产生原因的研讨活动和对于保护环境知行差距的调查活动,培养保护环境的自律性和责任感。
知识梳理一、环境问题的表现1.近三百年来,环境问题的表现主要有①、②、生态破坏和全球环境变化等问题。
2.人们弃置到环境中的废弃物在环境中几乎不能③,造成了较严重的环境污染。
例如,20世纪中叶发生的“④”,令人震惊。
3.生态破坏主要是⑤破坏,从而引起⑥受损害、环境质量下降、水土流失等。
4.人类的某些行动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如⑦、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生物多样性锐减和⑧等。
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1.⑨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
2.⑩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
3.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
4.个人行为和的矛盾。
三、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1.的不可预见性。
2.的不可逆性。
3.的全球性。
学习交流1.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哪些?2.试举例说明环境问题具有规模的全球性。
探究与创新探究一环境问题的表现[互动探究] 1。
读教材图1.4“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人们每天对能源的需求”,分析能源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2.阅读教材材料“八大公害事件简介”,概括环境污染的类型。
3.生态破坏的核心是什么?其破坏引发的环境问题有哪些?4.全球性环境变化问题有哪些?5.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有哪些区别与联系?探究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互动探究] 1、如何理解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2.教材漫画《苦难的母亲》反映的地理现象是什么?3.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分析下列现象体现的矛盾,并将与之对应的类型连线。
4.阅读教材的“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该山区采矿引发的环境问题有哪些?(2)矿厂投资商、环保局领导、果农、村长四方的意见,各方的侧重点是什么?(3)你认为这件事情矛盾的焦点在哪里?5.几乎无人类工业活动的北极地区形成了严重的烟雾,结合教材“案例2”分析其原因,并说出污染物是通过哪些途径到达北极地区的。
对全球环境问题的现状、特点及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对全球环境问题的现状、特点及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90dc8f37c1cfad6195fa7ee.png)
中国参与国际环境活动的 情况及对全球环境问题的 基本原则立场
(一)全球环境问题的现状
全球环境问题是指超越一个以上主权国家 的国界和管辖范围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
2.综合化
过去,人们主要关心的环境问题是“三废”污
染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而全球环境问题已经远 远超出了这一范畴,涉及到了人类生存的各个方面。
因此,解决当代全球环境问题不能只寄希望于“三
废”的治理,而是要将一个区域、流域、国家乃至 全球作为一个完整的包括自然、社会、经济和生活
等在内的复杂巨系统来进行统一规划和综合整治,
环境规划理事会的全部工作应当是促进环境领 域的国际合作,并向联合国大会提出为此目的而实 行的政策的建议。理事会的主要任务是经常评估世 界上的环境状况,以便各国政府和各国际组织恰当 地审视环境领域所出现的问题。同时,理事会每年
要对环境基金利用资金的情况进行评述,并批准其
计划。
秘书处和执行主任是UNEP的一个常设的机关, 它负责协调全球自然保护工作、执行联合国大会关 于评价环境状况和保护环境措施方面的决议,以及
破坏等方面,对于这部分内容,本书已在第一章的
阅读材料“当今世界的环境状况与政策反应”中进 行了详细的介绍。
(二)全球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高消耗的生产模式和高消费的生活方式 发展不足(贫穷)地区的生活生产方式 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
(三)全球环境问题的发展趋势
现在的全球环境问题是过去几十年甚至几百年 间人类社会行为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结果,而未
目前,最受关注的全球环境问题主要有: 全球气候变化、酸雨、臭氧层耗竭、有毒有害 化学品和废弃物越境转移、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海 洋污染等,这些都是发达国家特别关注的“热点”。
当代生态环境问题
![当代生态环境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0222c097a58da0116c17495f.png)
第四讲当代生态环境问题1.如何理解“人类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的关系,为什么说把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联系起来,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基本方法论?在人类面临的千千万万问题和复杂纷纭的矛盾中,马克思、恩格斯将环境问题看作是人类面对的两太基本问题之一,扬弃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的异化现象,高度概括指出了人类社会面临的两大根本任务,即实现“两个和解”,体现了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社会三者关系的创新和最高价值追求。
首先,“人类同自然的和解”。
就是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即天人关系,也就是人类面对的环境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解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
这种“和解”在本质上是人与自然界之间的互动过程。
这种互动一方面表现为“自然界向人的生成”,即人通过物质生产活动,把自然界中人的生活资料和生命活动的材料、对象和工具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
另一方面,这种互动又表现为“人向自然界的融化”,即人通过实践活动广泛掌握和同化自然力,用各种自然物的属性来丰富和充实自己的生命活动,使自己能力的提高和发挥根植于自然系统的演化之中。
“人类同自然的和解”的实践基础是物质生产活动,实现这一“和解”,要求“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
”在这里,马克思、恩格斯用“物质变换”的概念说明了人类与自然在实践活动基础上的对立统一、和谐发展的辩证关系。
其次,“人类本身的和解”。
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社会关系问题。
唯物史观认为,人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是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
马克思、恩格斯看穿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本质,认为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建立在另一部分民族、国家和阶级不发展的基础之上的,这就加深了人们之间的相互分裂和对抗,阻碍着世界性普遍交往的进一步发展,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
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
![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265a47b15727a5e9856a61a1.png)
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自然原因
火山爆发、地震、台风等等。
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
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 人为原因
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
个人行为与大众利益的矛盾
1.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
资源的有限性: 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 人类需求的无限性法中,不能妥善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是( ) • A.把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迁到偏远山区 • B.采用新工艺,减少污染物排放 • C.回收处理废气、废水、废渣等,减少污染物排放 • D.人人都重视环境保护问题,设法减少污染物 • 4.下列地区的环境问题,可能影响全球环境的是( ) • A.德国境内莱菌河的污染 • B.巴西热带雨林的破坏 • C.北美洲西部草原的荒漠化 • D.华北平原的土地次生盐碱化
3、生态破坏--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 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
生态破坏主要是植被的破坏
植被是生态系统的基础与核心
生物多样 环境质 水土流失 土壤肥 土地荒漠化
性受损 量下降
力降低
人类丧失生存条件!
4、全球环境恶化
环境问题的图示
环境污染
环境恶化
生态破坏
扩展 全球性
资源需求无限增长 资源短缺
人类活动作用于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 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 和健康的影响问题。
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 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当人 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 境的自净能力,环境则把这种不良影 响反作用于人类,就会出现环境问题。 这是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传统工业道路是一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
→先污染,后治理 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往往是环境污染和生态破 坏 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是人们追求的目标。
高中地理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二节 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危害教学案 高二地理教学案
![高中地理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二节 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危害教学案 高二地理教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67770b9125c52cc58ad6be06.png)
第二节境问题的产生及其危害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情景导入先思考——————思考探究:此漫画的主题可概括为什么?易产生哪一类环境问题和后果?提示:“枪下留情”或“滥捕滥杀”。
导致生物物种锐减和物种灭绝。
造成生物基因库的巨大损失,直接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和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基础知识要记牢——————1.环境问题的概念指因自然变化或人类活动而引起的环境破坏和环境质量变化,以及由此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
2.环境问题的分类3.环境问题的成因(1)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
(2)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本身的自净能力。
———————重点难点掌握好——————结合人类与环境关系模式图,分析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
该模式图说明了人类通过生产消费活动与环境发生关系,这种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的,即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既对立又统一的。
这种对立统一的关系图解如下:1.内圆表示占有一定空间的人类社会,内、外圆之间的空间表示人类社会周围的环境。
2.箭头①②表示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3.箭头③④代表人类将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产物,以废弃物的形式排放到环境中去。
4.箭头⑤⑥指人类通过生活和生产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
这种影响包括两方面:一是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资源,使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二是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使环境质量下降、恶化。
5.箭头⑦⑧指环境把它所受到的人类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
这种反作用,一种是良性的,将使人类获得可持续发展;一种是恶性的,会产生影响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生存的环境问题。
[拓展提升]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主要表现在:(1)威胁生态平衡。
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失调,生态失衡,致使环境质量下降,甚至造成生态危机,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
![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f9b2dafa102de2bd9605889b.png)
【学习目标】
1.了解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认识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课前预习】
事件污染致害原因
玛纳斯大气污染
洛杉矶
多诺拉
伦敦
四日
水俣海洋
米糠油食品
富山水体
【问题探究1】
一、环境问题的表现
1、环境问题的四大表现:
3、八大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
4、生态破坏的主要表现是,其后果是:
5、全球环境变化:工业革命后,出现全球性环境问题,如
【归纳总结】
2. 八大公害事件(注意前四个异同比较)
相同点:
不同点:
【问题探究2】
1.读图1.8
⑴此图可表明哪一个环境问题?
⑵黄土高原地貌特征?最严重的环境问题?
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⑷怎样治理?课本p60
2. 从上可以看出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归纳总结】
②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
③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
④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
⑥向环境中排放大量废弃物,超过环境自净能力
【问题探究3】
1.(案例2)人类排放的污染物是如何到达极地地区的?
2.从上案例可以看出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有哪些?
【归纳总结】
总结: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关系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难题,要深入分析它产生的原因,进而确立解决环境问题的正确思想。
【课堂反馈】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空白框内(每字母限填一次)。
(2)说明导致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3)简述减轻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
当代生态环境问题绪论
![当代生态环境问题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66d6fdb1852458fb760b5604.png)
2. 环境问题与安全问题
• 环境问题越来越与安全问题联系起来,成为环境安全问题。
• 环境安全,就是指构成人类生存与发展条件的自然生成性环境资源,主 要是水、土、物种、气候的安全。
• 环境安全与社会安全、社会发展、社会和谐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2. 环境问题与安全问题
• 社会安全必须有稳定的环境支撑。
• 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势必造成生产能力、消费欲望的无限扩张和生态 环境的有限承载之间的矛盾激化,破坏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平衡, 最终威胁到人类本身。
1. 马克思主义生态环境思想
• 维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全人类的共同努力
• 自然是人类“永远的共同财产”,只能以符合全人类利益的形式来管理。
• “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 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一种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 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
3. 国际社会对生态环境问题高度重视
• 发展必须有环境的支持。
• 为了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不仅要促进发展,还必须获得发展所需的环境 资源。
• 环境代价过于沉重,势必导致发展的不可持续。 • 人类不能在摆脱贫困和阻止环境退化两者之间进行非此即彼的选择,必
须彼此兼顾。否则任何一个问题都解决不了。 • 人们谋求发展的同时,必须对不科学的发展行为有所限制。发展不能以
• 1992年的《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则强调:“为了公平地满足今世后代 在发展与环境方面的需要,求取发展的权利必须实现”;“为了实现可 持续的发展,环境保护工作应是发展进程的一个整体组成部分,不能脱 离这一进程来考虑”。
• 只有把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联系起来,充分考虑现在发展需要与未来发 展需要,既遵循经济规律又遵循自然规律,既讲究经济社会效益又讲究 资源和生态环境效益,才能实现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第三节 当代面临的三大主要环境问题
![第三节 当代面临的三大主要环境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d4ac1e10227916888486d77a.png)
学习目标
1、了解当代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产生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
2、认识当代环境问题的主要特点 3、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一、当代环境问题的主要特点
1、环境问题的全球性 2、环境问题的综合性 3、环境问题的累积性 4、环境问题的社会性
二、全球性环境问题
1 2 3 4 5 6 7 8
对策
禁止和减少 对化石燃料进行脱硫处理, 氟氯烃 综合 _______的排 加强_______利用,变 废为宝 放,研制新型 制冷系统,加
说一说: 回忆必修一的相关内容和图1-3-2“温室效应示意 图”、图1-3-3“全球气候变暖使海平面升高”, 1、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是什么? 2、你能解释温室效应吗? 3、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为什么会不断增加? 4、全球气候变暖会造成哪些影响? 5、可采取哪些措施缓解全球气候变暖?
(1) 臭氧低值范围逐年扩大的位置在 南 极上空。 (2) 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释放出的 氟氯烃化合 物通过。光化学反应使大气 平流 层中的臭氧分解。 (3) 大气中臭氧减少使到达地面的太阳 紫外线 辐射增加,其主 要危害是对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 (4) 我国科学家最近在青藏高原上空发现夏季时存在着一个臭氧 “低谷”,最低时要比 周围地区少10%,10月以后“低谷” 逐渐消失,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D A.氟里昂的泄漏 B.可燃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C.喷气式飞机的尾气排放 D.大气的垂直运动
全球气候变暖
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
环 境 污 染
臭氧层破坏 酸雨蔓延 水体污染 垃圾污染与危险废物转移 生物多样性破坏
生 态 破 坏
森林锐减
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及解决措施
![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及解决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5e2e207aec3a87c24128c426.png)
内涵
地位
目标
生态持续 可持续发展 强调发展要与资源和环境的承
发展 的基础
载能力相协调
经济持续 可持续发展 发展 的条件
强调发展不仅要重视增长数量, 更要追求改善质量、提高效益、 节约能源、减少废物、改变传统 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
产和文明消费
社会持续 可持续发展 强调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 发展 的目的 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B.“绿色GDP”的含义之一是不追求GDP的增长速度, 而追求环境质量
C.“绿色GDP”的提高会增加资源的相对消耗量
DD.“绿色GDP”的实质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科学发展观是从十六大以来的一个热点问题,科学发展观 即“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据此回答3~4 题。
4.近几年北京郊区的农村在秋收以后,某些农作物秸秆 并不挖掉,而是等到第二年春耕之前挖掉,这种做法的好 处是( )
7.下列关于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A.人口压力 B.深刻的环境危机
C.资源短缺 DD.经济述,正确的是( ) A.自然灾害多发使我国自然环境面临着极大的危机 B.从全国看,以大气污染、海洋污染、食品污染、噪声 污染为重点
CC.污染仍在发展,并迅速由城市向农村扩散
环境问题 的表现
资源 短缺
生态 破坏
环境 污染
全球 环境 变化
环境问题
Environmental problems
表现
资源短缺
人口总量增长 人均资源需求量的增长
水资源短缺
环境问题 表 现 Environmental problems
环境污染
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弃置到环境中的废物越来越多;
高中地理_选修六_环境保护全套教案[教案]
![高中地理_选修六_环境保护全套教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30af58c650e52ea551898d9.png)
环境保护全套教案选修6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目标:一、环境与环境问题1、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正确的环境伦理观2、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3、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二、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保护1、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2、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采取的相应措施3、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4、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三、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1、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2、某种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一般过程3、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4、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5、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四、环境污染与防治1、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2、环境污染事件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3、针对某类环境污染的主要防治措施五、环境管理1、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2、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与国际行动3、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本讲重点: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与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本讲难点:1.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2.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3.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考点点拨:第一课时一、我们周围的环境(一)环境的概念及分类1.概念: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
2.分类(根据人类对其影响的程度)(二)人类与环境1.关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
人类活动影响了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制约人类,作用力越大则反作用的制约力越大。
2.人类与环境关系变化历程:[经典例题1]读人类社会演进和人地关系两幅示意图,回答问题。
(1)甲图所示三种社会形态中,哪些属于乙图所示人地关系原理的范畴(2)在我国江南丘陵地区广泛修建梯田,直接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有哪些(3)列举中国古代不利于生态平衡的农业生产活动并分析原因。
(4)影响人地关系演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解析】正确认识乙图中人地关系模式图,结合人类历史不同阶段生产活动分析相关问题。
第二节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 同步练习
![第二节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 同步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771fdad9b9f3f90f76c61b2e.png)
第二节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同步练习一、单项选择题《2002年地球生态报告》显示,人类若依照目前的速度继续消耗地球资源,那么所有的自然资源会在2075年之前耗尽。
这份报告除评估全球生态系统现状外,还根据每个国家人口数量和各国自给自足能力的平衡关系,计算各国的“生态脚印”大小,换言之,也就是指各国消耗资源时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冲击程度。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是在地球留下最大“生态脚印”的国家。
据此,完成1~3题。
1.这段材料说明了“地球资源”的特点是()A极易被破坏 B.利用潜力大 C.数量是有限的 D.再生能力差2.“生态脚印”说明()A发展经济不可避免地以牺牲环境为代价B.们对环境规律的认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C.对自然资源利用的范围不能继续扩大和加深D.环境容量是有限的3.阿联酋等国“生态脚印”大,主要是因为这些国家()A发展速度快 B.生态系统的承载力太小C.资源消费量大D.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不协调4.局部的环境问题之所以能够扩大甚至蔓延全球,其原因是()①自然界的大气、水、地表物质不断运动、循环②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和渗透③一个地区环境的改变,会使全球所有地区环境随之改变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主要的、明显的,差异性是次要的、不明显的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读我国北方某地区的部分统计资料,回答5~6题。
5.上述资料反映,导致该地区20年来粮食产量下降最主要的原因是()A.退耕还牧面积增大B.气候发生异常,出现水旱灾害C.毁林开荒现象严重D.人口增长过快6.目前,该地区生态环境最主要的问题是()A风沙危害严重 B.水土流失加剧 C.气候大陆性特征增强 D.光照条件变差国务院曾发出通告,在内蒙古草原上禁止挖发菜、甘草、麻黄草。
据此回答7~9题。
7.国务院做出上述决策的原因是()A.上述植物属于珍稀植物,必须加以保护B.食用发菜等会危害人体健康C.甘草、麻黄草属于淘汰使用的药材D.保护草原植被,防止荒漠化和沙尘暴8.内蒙古高原土地辽阔,资源丰富,发挥地区优势发展经济,下列做法中最不可取的是()A.开发东部丰富的煤炭资源B.建设人工草场、种植牧草C.大力植树种草、保护生态D.增加牧场的牲畜数量以增加牧民收入9.下列各项法规、通告中,惟一与国务院此通告目的不同的是()A.鄱阳湖每年10月至次年3月休渔B.禁止捕杀藏羚羊C.南方农田禁止捕食青蛙D.上海市限制骑摩托车进入主要市内干道北京市是一个资源性缺水城市,近几年无法有根本性改变。
环境与环境问题
![环境与环境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9d4ae5e8c1c708a1284a446e.png)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高考考点:1、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2、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预习案一、我们周围的环境(一)、什么是环境1、环境的定义: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法》中的“环境”的中心事物是。
3、依据人类对其影响程度环境可分为天然环境和人工环境,其中天然环境是指;人工环境是指。
(二)、人类与环境人类社会初期,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
随着和,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
二、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一)环境问题的表现1、环境问题包括、、、等问题。
2、资源短缺的原因是:。
3、环境污染的原因是:。
4、植被是生态系统的基础与核心,生态破坏主要是。
(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环境问题的产生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在人为原因中表现为以下几对矛盾:、、、。
(三)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
三、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路:(一)一种新的环境观:1、环境观的定义:。
2、传统的环境观是一种观点;新的环境观认为,。
(二)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包含的两方面内容有,。
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主要包括:,,。
四、我的疑惑:五、单元知识结构梳理:探究案【问题1】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问题2】主要的生态问题有哪些?并分析一例的成因。
【问题3】读P6“苦难的母亲”,分析庞大的人口数量和高速增长的人口问题对环境、资源、经济发展的影响。
【问题4】读P7-----P8“思考”完成后面三个问题。
训练案一、单项选择:1.下列选项不属于天然环境的是A.大漠盐湖 B.极地苔原C.畜群牧场D.高山草甸2.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为A.互相影响,互相制约 B.环境决定人类活动C.人类活动决定环境的发展和变化D.环境的发展具有自我的规律,人类应服从环境3.下列关于环境概念的叙述错误的是()A.环境是相对于中心事物而言的 B.环境是相对某项中心事物周围的所有事物C.中心事物不同,环境的含义也不同 D.人类环境是指以人类为中心与人类相关的所有事物4.下列人类介入才能维持的环境是()A.原始森林 B.城市聚落 C.极地苔原 D.荒漠流沙5.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废气,通过高烟囱“越境”到北方邻国加拿大,引起了国际纠纷。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1第一章第二节《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1第一章第二节《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cd399a0ba0d4a7302763a96.png)
2019/8/11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thank
you!
2019/8/11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表现
成因
植被是生态系统的基础和核心。生态破坏主要是植被 生态 的破坏。植被破坏不仅损害一个地区的景观,而且会 破坏 引发生物多样性受损害、环境质量下降、水土流失、
土壤肥力下降、土地荒漠化等
全球 工业革命以来,尤其是最近50年来,人类对环境的影 环境 响已经遍及全球每个角落。人类的某些行动,使全球 变化 环境趋于恶化,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乃至人类的生存
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指火山 爆发、地震、山崩、泥石流、台风、海啸、寒潮、水旱等 自然界固有的自然灾害。 (2)人为原因:环境问题的产生,人为原因更为重要, 具体表现为以下四点矛盾冲突。
原因的 矛盾冲突
性质
表现
地球自然资源的总量有限,并且分布
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都是人们所追求 的目标,但是,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 短期经济 过程中,往往出现以损害环境为代价, 利益与长 换取眼前经济效益的短期行为,不少 远环境效 地区在短期经济利益的驱使下,置资 益的矛盾 源破坏与环境污染于不顾,造成严重 的环境问题
原因的 性质
矛盾冲突
表现
有些地区和国家对待环境问题,采
遍自己写的笔记,既可以起到复习的作用,又可以检查笔记中的遗漏和错误。遗漏之处要补全,错别字要纠正,过于潦草的字要写清楚。同时,将自己 对讲课内容的理解、自己的收获和感想,用自己的话写在笔记本的空白处。这样,可以使笔记变的更加完整、充实。 • 三、课后“静思2分钟”大有学问 • 我们还要注意课后的及时思考。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在心中快速把刚才上课时刚讲过的一些关键思路理一遍,把老师讲解的题目从题意到解答整个过 程详细审视一遍,这样,不仅可以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轻而易举地掌握一些关键的解题技巧。所以,2分钟的课后静思等于同一学科知识的 课后复习30分钟。
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知识讲解
![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知识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a17d79af910ef12d2bf9e755.png)
《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教案一、说教材(一)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为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第一单元第二节,对整个教材来说,本节起到总纲作用;对第一单元来说,本节起到承上启下作用。
本节课的地位不言而喻。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认识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2、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环境问题产生原因的研讨活动和对于保护环境知行差距的调查活动,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自律性和责任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认识环境问题危害,承担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表现、特点二、说学生该章节比较联系生活实际,环境问题是我们每天都亲身能够感受的,所以学生学起来应该比较简单轻松、感兴趣。
三、说教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等四、说学法1、理论联系实际:很多环境问题是生活中可以体验到的,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环境问题,有利于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
2、自主探究:通过阅读课文、读图,自己独自理解偏简单的知识点,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案例讲解:列举生活中发生在身边的环境问题,增强兴趣和巩固记忆点。
五、说教学过程复习旧课:1、环境的概念。
2、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新课导入】由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引入新课,如果人类对环境的作用超过环境的承载力,那么环境会发生那些变化呢?一、环境问题的表现1、概念: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的影响问题。
当人类违反环境发展的客观规律,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环境则把这种不良影响反作用于人类,就会出现影响人类的生存、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的环境问题2、表现(1)资源短缺说明:当前世界上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某种程度上面临资源短缺问题(2)环境污染--由于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以废气、废液、固体废弃物、热、噪声、电磁波等形式),导致环境质量下降。
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二节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课时分层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
![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二节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课时分层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https://img.taocdn.com/s3/m/88097954e009581b6ad9eb09.png)
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基础达标练】当代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人类不合理的活动造成的,如巨大的人口压力、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等,都是产生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读材料完成1~2题。
1.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 )①环境污染②人口增长过快③生态破坏④资源短缺A.①③④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②③2.大量移植树木对树木原生地可能造成的影响有( )①加剧水土流失②诱发地质灾害③增加酸雨频率④影响生态群落⑤增加地表水的下渗A.①②④ B.①③⑤C.①②③ D.②③④读非洲某区域人地关系示意图,回答3~4题。
3.该区域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 B.森林锐减C.土地荒漠化 D.矿产资源枯竭4.造成该区域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A.炎热干旱的气候条件 B.人口激增,素质较低C.农作侵入牧区 D.土地生产力下降PM2.5是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据此回答5~6题。
5.PM2.5造成的环境问题属于( )A.环境污染 B.生态破坏C.资源短缺 D.生物多样性减少6.根据资料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M2.5就是空气中的浮尘,肉眼可见B.PM2.5对呼吸道健康的人没有危害C.PM2.5在空气中含量浓度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D.PM2.5在海洋上含量高,因为海洋上空水汽充足7.读“中国主要贫困区分布和某地区的恶性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2中的关联性发生在图1中的A处,则①表示________,②表示________;若图2中的关联性发生在图1中的C处,则①表示________,②表示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图1中B处生态破坏后很难恢复的原因。
(3)分析导致图1中D处贫困人口较多的主要原因。
【能力提升练】巨大的人口压力、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等,都是产生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现当代科学技术与生态环境问题
![现当代科学技术与生态环境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46469495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d7.png)
主要内容
• 一、生态环境问题的现代科学技术根源 • 二、现代科学技术的生态学转向
一、生态环境问题的科学技术根源
• 一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 • 二环境危机和生态危机:界定与特征 • 三环境危机的原因 • 四现代科学技术破坏生态环境的原因
一 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
• 毁灭人类世界的两大威胁:核战争和生态 灾难.
9月16日是世界臭氧层保护日
臭氧层耗竭
臭氧层漏洞增大
物种迅速灭绝
• 在今天的地球上,每天都有一两种植物消失, 每15分钟就有一种生物灭绝.美国德克萨斯 大学的一位科学家预言:地球上30%至70% 的植物将在今后的100年内消失.上个世纪 意大利植物学家埃尔纳·贝内特曾指出: 在1万年前,世界人口只有500万,却得到 5000种植物所提供的食物,到20世纪80年代, 地球人口已达50多亿,却只剩下150多种植 物提供食物.
• 地圈:森林面积锐减与地表植被破坏,荒漠 化土地扩大,固废和垃圾山
• 水圈:淡水资源危机,水体污染 • 生物:食品安全、栖息地剧变与物种灭绝,
生物多样性急剧减少
全球温室效应
• 全球变暖带来的问题 产生频繁而加重的气象灾难事件:气
候变暖能影响大洋海水的水温变化,导致海 洋中海水流动的异常,增加台风、暴雨、洪 水、龙卷风、暴风雪、酷热、干旱等灾害. 影响动植物分布.使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
物质能量循环的断裂
• 马克思:物质代谢的三重含义 1商品交换使用价值的转换意义上的质料转换
Stoffwechsel ; 2化学变化意义上的物质代谢,也称作自然的
物质代谢; 3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代谢、人和土地之间的
物质代谢.
人和自然物质代谢的裂缝论
人教高中地理选修6《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二节 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_13
![人教高中地理选修6《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二节 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_13](https://img.taocdn.com/s3/m/25dc1048b52acfc789ebc961.png)
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一、考纲:1.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2.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3.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4.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
5.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其形成的一般过程。
6.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7.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8.环境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
9.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
10.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个人在环境保护中的作为。
二、问题导学:1.“水华”产生的原因?有何危害?防止“水华”现象的措施?三、资料补充:1、赤潮对水生生物的影响①是大量赤潮生物集聚于鱼类的鳃部,使鱼类因缺氧而窒息死亡。
②是赤潮生物死亡后,藻体在分解过程中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导致鱼类及其它海洋生物因缺氧死亡,同时还会释放出大量有害气体和毒素,严重污染海洋环境,使海洋的正常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的破坏。
③是鱼类吞食大量有毒藻类。
④是有些藻类可分泌有毒物质使水体污染导致鱼类死亡。
赤潮发生后,除海水变成红色外,同时海水的pH值也会升高,粘稠度增加,非赤潮藻类的浮游生物会死亡、衰减;赤潮藻也因爆发性增殖、过度聚集而大量死亡。
2.固体废弃物的污染途径(1)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垃圾中的细微颗粒,随风飘浮,污染大气。
堆放垃圾,分解释放有害恶性气体;填埋垃圾,逸出沼气;焚烧垃圾,产生二次污染。
(2)对水环境的影响:直接倾倒,污染水体、危害生物、缩减水域面积,降低排洪能力;露天堆放和简单填埋,渗滤液污染地表水及地下水;垃圾倾倒海洋,造成海洋污染。
(3)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垃圾中的毒液体渗入土壤,杀害微生物,破坏土壤的腐解能力和土壤结构;有害废弃物成分残留在土壤中,并在动植物体内积蓄,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给人类健康带来极大危害。
3.土壤污染物大致可分为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两大类。
无机污染物主要包括酸、碱、重金属,盐类、放射性元素铯、锶的化合物、含砷、硒、氟的化合物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
教学目的:
1.了解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认识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教学重难点: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教学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等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
1、环境的概念
2、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新课导入:
由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引入新课,如果人类对环境的作
用超过环境的承载力,那么环境会发生那些变化呢?
(一)环境问题的表现
1.环境问题的概念
环境问题: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的影响问题。
当人类违反环境发展的客观规律,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环境则把这种不良影响反作用于人类,就会出现影响人类的生存、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的环境问题。
2.表现
(2)环境污染--由于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以废气、废液、固体废弃物、热、噪声、电磁波等形式),导致环境质量下降。
事件污染致害原因
玛纳斯
大气污染河谷地形,逆温天气且有雾,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洛杉矶
三面环山,静风,不利于空气流通;阳光充足,工业、汽车废气在紫外线作用下生成光化学烟雾
多诺拉河谷形盆地,逆温和多雾天气,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伦敦
逆温天气,不利于污染物稀释扩散;SO2在金属颗粒物催化下生成SO3、硫酸,附着在烟尘上吸入肺部
四日重金属粉尘和SO2随煤尘进入肺部
水俣海洋
无机汞在海水中转化甲基汞,被鱼、贝类摄入,并在鱼体内富集,当地居民食用含甲基汞的鱼而中毒
米糠油食品食用含多氯联苯的米糠油
富山水体用河水灌溉稻米,使米中也含镉,变成镉米
生态破坏--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
①生态系统的基础与核心:植被
②植被破坏不仅损害一个地区的景观,而且引起生物多样性受损害、环境质量下降、水土流失、土壤肥力降低、土地荒漠化等,使这些地区的居民丧失了起码的生存条件。
(4)全球环境变化
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生物多样性锐减和海洋污染等问题。
[经典例题]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空白框内(每字母限填一次)。
a.臭氧层空洞
b.全球变暖
c.酸雨
d.森林锐减
(2)说明导致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3)简述减轻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
(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自然灾害
火山爆发、地震、台风等。
2.人为原因(更重要)
(1)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根本性的原因)
1)资源的有限性:
让学生举例:如石油资源
2)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
让学生举例:如毁林开荒
3)人类需求的无限性
4)巨大的人口压力
P6思考题:
1、庞大的人口数量给带来了巨大压力。
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较高的人口增长率,对全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形成巨大的人口压力。
人口的持续增长,对物质资料的需求和消耗随之增多,最终会超出环境供给资源和消化废弃物的能力,进而出现种种资源和环境问题。
资源的不合
理开发利用
(2)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
•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传统工业道路是一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先污染,后治理
•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往往是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是人们追求的目标。
(3)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
(4)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
思考题:
题1:
投资商:自己和当地人的经济利益
环保局领导:开矿带来的环境问题
果农:自己受到了环境灾害
村长:兼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题2: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
题3:发展经济,加强环境保护
小结
(三)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
1.危害的不可预见性
环境变化是一个规模极大、时间很长的过程,难以在实验室中模拟。
让学生举例说明
2.过程的不可逆性
由于科学与技术的进步,人类具有了大规模干预环境的能力,使环境中经长期演化形成的物理、化学、生物过程发生改变,而其中有些过程是不可逆的。
让学生举例说明
3.规模的全球性
有些环境问题是局部的,只影响一个流域、一个地区,或少数国家。
但有些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例如全球气候变暖问题、臭氧层破坏问题、酸雨问题、生物多样性锐减问题和海洋污染问题等。
让学生举例说明
总结: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关系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难题,要深入分析它产生的原因,进而确立解决环境问题的正确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