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U+CIA+内生货币+新货币经济学Model
第四章 新古典综合学派的货币金融学说
第四章新古典综合学派的货币金融学说学习目标:1.了解新古典综合派的形成、影响与理论特点;鲍莫尔模型、惠伦模型的主要内容;哈罗德的实物增长模型;托宾的货币增长理论;滞胀的原因分析2.熟悉货币乘数论;货币供给理论中的“新观点”;鲍莫尔模型、惠伦模型的主要结论;影响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均衡的主要因素;储蓄生命周期说;货币政策的资产传导论;抑制通货膨胀的政策主张;3.掌握内生货币供应论;IS — LM 模型的理论核心;资产选择理论;利率的结构理论;通货膨胀的原因解说;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多重货币政策目标论;利率中介指标论主要内容1.一、新古典综合学派的货币金融学说2.二、货币供给理论1.(一)货币乘数论2.(二)货币供给理论中的“新观点”3.(三)内生货币供给论3.三、新古典综合派的货币需求理论1.(一)“平方根定律”——鲍莫尔模型2.(二)“立方根定律”——惠伦模型3.(三)“资产选择理论”——托宾模型4.四、利率理论1.(一)利率的决定模型—IS - LM曲线分析(二)利率的结构理论五、储蓄理论1.(一)储蓄生命周期理论2.(二)储蓄与经济增长六、通货膨胀理论3.(一)通货膨胀的原因4.(二)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的关系5.(三)“滞胀”原因分析6.(四)抑制通货膨胀的政策主张七、货币政策理论(一)多重货币政策目标论(二)货币政策中介指标论(三)货币政策的资产传导论一、新古典综合学派的货币金融学说新古典综合派是现代凯恩斯主义的两大支派之一。
与另一支派新剑桥学派相比,新古典综合派形成的时间较早,影响的范围较大,自20世纪50年代起至80年代初,一直代表凯恩斯主义雄居官方经济学的宝座。
新古典综合派还有许多别称,在谈论“两个剑桥之争”时,为了有别于英国的新剑桥学派,常把他们称作“美国剑桥学派”或“美国凯恩斯主义”,而他们为了显示其正统地位,则自命为“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派”。
但由于该学派的最大特点是把新古典学派的理论和凯恩斯的理论综合在一起,故人们大多仍然采用该学派早期自我命名的“新古典综合派”。
发展经济学:新增长模型
其中:s = 用于物质资本积累的储蓄份额a fraction of output saved in accumulation of capital
人力资本投资,人力资本深化,h(t+1) - h(t) = q y(t) 其中:q =用于人力物质资本积累的储蓄份额= a fraction of output saved in using to augment the quality of human capital
4
I. 人力资本与增长-卢卡斯模型
1985年罗伯特•卢卡斯(Lucas, R.) 在剑桥大学所作的“马歇尔讲座”上 的讲话(1988年出版) “论经济发展的机制” 这里介绍最简单的版本
5
基本思想来源 富国不仅拥有大量的物质资本, 通过投资教 育,生产大量的人力资本
熟练工 labor that is skilled in
的共同效果
19
有意识的技术进步模型
A model of deliberate Technical progress
K(t+1)- K(t)= sY(t)
s=储蓄率 the rate of saving
E(t+1)- E(t) E(t) where :
= a (1- u)H
1-u= 人力资本用于知识生产的份额the fraction of human capital devoted to the production of knowledge
研发:有意识的将资源从当前生产活动 中转移到研发部门,产生知识进步
Product innovation Process innovation
技术知识转移(从创新企业或核心创新 企业)
经济学名词解释-新增长理论与模型
经济学名词解释:新增长理论与模型1、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Cobb-Douglas production function)用来预测国家和地区的工业系统或大企业的生产和分析发展生产的途径的一种经济数学模型,简称生产函数。
它的基本的形式为:式中Y是工业总产值,At是综合技术水平,L是投入的劳动力数(单位是万人或人),K是投入的资本,一般指固定资产净值(单位是亿元或万元,但必须与劳动力数的单位相对应,如劳动力用万人作单位,固定资产净值就用亿元作单位),α 是劳动力产出的弹性系数,β是资本产出的弹性系数,μ表示随机干扰的影响,μ≤1。
从这个模型看出,决定工业系统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是投入的劳动力数、固定资产和综合技术水平(包括经营管理水平、劳动力素质、引进先进技术等)。
根据α 和β的组合情况,它有三种类型:①α+β>1, 称为递增报酬型,表明按现有技术用扩大生产规模来增加产出是有利的。
②α+β<1, 称为递减报酬型,表明按现有技术用扩大生产规模来增加产出是得不偿失的。
③α+β=1, 称为不变报酬型,表明生产效率并不会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而提高,只有提高技术水平,才会提高经济效益。
2、新经济增长理论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罗默(Paul Romer)和卢卡斯(Robert Lucas)为代表的“新增长理论”的出现,。
经济增长理论在经过20余年的沉寂之后再次焕发生机。
新经济增长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把新古典增长模型中的“劳动力”的定义扩大为人力资本投资,即人力不仅包括绝对的劳动力数量和该国所处的平均技术水平,而且还包括劳动力的教育水平、生产技能训练和相互协作能力的培养等等,这些统称为“人力资本”。
美国经济学家保罗•罗默1990年提出了技术进步内生增长模型,他在理论上第一次提出了技术进步内生的增长模型,把经济增长建立在内生技术进步上。
技术进步内生增长模型的基础是:(1 )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核心;(2)大部分技术进步是出于市场激励而导致的有意识行为的结果;(3 )知识商品可反复使用,无需追加成本,成本只是生产开发本身的成本。
宏观经济学中的经济增长模型
宏观经济学中的经济增长模型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长期内生产总值(GDP)、经济规模和经济活动水平的增加过程。
它代表了一个经济体的繁荣和发展。
在宏观经济学领域,研究者们提出了多种经济增长模型,用于解释和预测经济增长的原因和趋势。
一、古典经济学增长模型古典经济学增长模型是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人所提出的。
该模型的基础理论是供给决定需求,通过劳动力、资本和土地资源的有限性来解释经济增长。
古典经济学模型认为,劳动力和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
在这个模型中,经济增长是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本积累来实现的。
二、新古典经济学增长模型新古典经济学增长模型是对古典经济学模型的拓展和改进。
该模型由罗默、索洛和卢卡斯等学者提出。
新古典经济学模型认为,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通过技术创新、研发投资和教育培训等途径,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劳动力素质,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新古典经济学增长模型还引入了人力资本和创新要素,将技术进步视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三、凯恩斯主义增长模型凯恩斯主义增长模型是由凯恩斯和凯恩斯主义学派提出的。
凯恩斯主义增长模型认为,有效需求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
在该模型中,经济增长不仅受到投资和技术进步的影响,还受到政府支出和消费等因素的影响。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认为,通过调节政府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可以有效地控制经济增长。
四、内外生增长模型内外生增长模型是由罗默和卡萨格兰德等学者提出的。
该模型综合了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的观点,认为经济增长既受内部因素的影响,也受外部因素的影响。
内生增长模型强调创新和技术进步的重要性,同时也考虑了制度环境、政策环境和国际经济环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五、索洛增长模型索洛增长模型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索洛提出的。
该模型强调技术进步和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索洛增长模型认为,技术进步是影响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通过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更多的技术和知识,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增长率。
《宏观经济学》第六讲:IS-LM-BP模型
第六讲开放经济的三重均衡——IS-LM-BP模型第一节国际经济的基本知识一、国际贸易的主要理论1、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代表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1776年)又名《国富论》。
理论背景:反对重商主义的“贸易差额论”,财富的积累必须是提高劳动生产率,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进行分工。
基本思想:各国按照各自有利条件(绝对成本低)进行分工和交换。
每个国家都应按照其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去进行专业化生产,出口那些在生产技术上拥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同时进口那些在生产技术上处于绝对劣势的产品。
举例:英国、葡萄牙两国都生产葡萄酒和毛呢两种产品的情形下,通过国际分工与贸易,最终两国享有的产品总量都有所增加。
各国的成本情况如下(成本用每单位产品所用工时数计算)设英国和葡萄牙各自的劳动总人时为70。
没有国际分工和贸易的情形下的产量与消费量:有国际分工情形下的产量:有国际贸易情形下的消费量(假定贸易条件是1单位呢绒交换1单位葡萄酒):由此看来,英国生产呢绒的成本低于葡萄牙。
这样,英国只生产呢绒,葡萄牙只生产葡萄酒,英国进口葡萄酒出口呢绒,葡萄牙进口呢绒出口葡萄酒,双方进行国际贸易,都是有利的。
政策主张:根据这一理论,斯密提出了自由贸易的主张。
2、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 )的代表作:1817年,《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李嘉图认为一个国家各种产品生产都处于绝对优势,另一国家都处于劣势,但它们在同种产品生产上的优、劣势程度是不相同的,具体表现为劳动生产率的差距是不同的。
例如,英国与葡萄牙生产呢绒与葡萄酒的成本情况如下:这就是说,葡萄牙生产这两种产品都比英国有利。
英国尽管在两产品生产上都处于绝对劣势,但在呢绒生产上有比较优势。
葡国尽管在两产品生产上都处于绝对优势,但在葡萄酒生产上有比较优势。
设劳动总人时英国为220,葡萄牙为170。
没有国际分工和贸易的情形下的产量与消费量:有国际分工情形下的产量:有国际贸易情形下的消费量(假定贸易条件是1单位呢绒交换1单位葡萄酒):基本思想:①两国商品比较成本的差别,决定了两国间比较利益优势的差别。
经济增长理论新古典增长模型的解释
经济增长理论新古典增长模型的解释经济增长理论:新古典增长模型的解释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发展的关键指标,也是衡量国家或地区经济繁荣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为了更好地理解经济增长的机制和影响因素,经济学家们提出了不同的增长理论。
其中,新古典增长模型被广泛应用于探讨经济增长、产出变动和技术进步等方面的问题。
一、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假设新古典增长模型假设一个封闭的经济系统,其要素包括资本、劳动、技术和产出。
该模型基于一系列假设,包括经济中的资源有限、市场竞争完全、效用函数和生产函数连续可导等。
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以生产函数为核心的生产关系被认为是经济增长的基础。
生产函数描述了如何将劳动力和资本投入转化为产出。
通常,生产函数是一个关于劳动力、资本和技术的函数,表达为 Y =F(K,AL),其中 Y 表示产出,K 表示资本存量,A 表示技术水平,L 表示劳动力。
二、新古典增长模型的要点分析1. 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新古典增长模型认为,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关键驱动因素之一。
通过提高资本存量和投资水平,可以促进经济的生产效率和产出水平的提高。
2. 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技术进步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技术的进步可以提高效率,使得同样的投入能够得到更多的产出,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技术进步可以通过提高研发投入、知识积累和创新等途径实现。
3. 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人力资本是指劳动者的知识、技能和经验等方面的投资。
新古典增长模型认为,人力资本的积累可以提高生产力水平,促进经济增长。
通过教育、培训和职业技能的提升,人力资本的投资可以改善劳动力素质,进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4. 增长率与稳定状态新古典增长模型将经济增长分为两个阶段:短期增长和长期增长。
短期增长主要由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推动,而长期增长则依赖于技术进步。
稳定状态是指经济增长达到长期均衡状态,其中投资、储蓄、产出和资本存量等各要素之间处于平衡状态。
三、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局限性和拓展尽管新古典增长模型在解释经济增长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它仍存在一些局限性。
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知识讲解
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目录理论概述理论内容理论思路理论概述理论内容理论思路展开编辑本段理论概述内生增长理论概述内生增长理论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揭示经济增长率差异的原因和解释持续经济增长的可能。
尽管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为说明经济的持续增长导入了外生的技术进步和人口增长率,但外生的技术进步率和人口增长率并没有能够从理论上说明持续经济增长的问题。
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内生增长理论是基于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发展起来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突破在于放松了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假设并把相关的变量内生化。
编辑本段理论内容储蓄率内生早期的新古典增长模型假设储蓄率是外生的,Cass(1965年)和Koopmans(1965年)把Ramsey的消费者最优化分析引入到新古典增长理论中,因而提供了对储蓄率的一种内生决定:储蓄率取决于居民的消费选择或者说对现期消费和远期消费(储蓄)的偏好。
内生储蓄率意味着资本积累速度和资本供给的内生决定,从而决定经济增长的一个投入要素(资本)从数量上得以在模型内加以说明。
然而,Ramsey-Cass-Koopmans模型对储蓄的内生性的技术处理并没有消除模型本身长期人均增长率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对外生技术进步的依赖。
Ramsey模型暗示长期增长率被钉住在外生的技术进步率值x上。
一个更高的储蓄意愿或技术水平的增进在长期中体现为更高的资本或更有效的工人产出水平,但却不会引起人均增长率的变化。
劳动供给内生新古典的另一个关键外生变量是人口增长率。
更高的人口增长率降低了每个工人的资本和产出的稳态水平,因而趋于减少对于一个给定的人均产出初始水平而言的人均增长率。
然而标准模型没有考虑人均收入及工资率对人口增长的影响——被Malthus所强调的那种影响——也没有把在养育过程中所使用的资源考虑在内。
内生增长理论的一条研究路线通过把迁移、生育选择和劳动/闲暇选择分析整合进新古典模型中来使人口增长内生化。
首先,考虑针对经济机会的移入(immigration)和移出(emigration)。
第1章 MIU模型
货币理论与政策第一部分 货币为什么具有价值✧ OLG 模型(Samuelson 1958):货币可以跨期转移资源。
✧ MIU 模型(money-in-the-utility function, Sidrauski, 1967):u(c, m):将货币引入效用函数,即货币可以产生效用。
✧ CIA 模型(cash-in-advance )/购物时间模型(shopping-time model ):货币的交易中介作用OLG 模型的基本思想: Jensen 不等式:Eu(X)≤u(EX)。
两期模型:每期都有老年人和年轻人,每个人只能存活2期。
两类人的禀赋分别为0.7和0.3。
市场出清。
是否存在某种货币机制使得消费流变为(0.5, 0,5)?第1章 MIU 模型第1节 确定性MIU 模型1、模型代表性个体(家庭)最大化终身效用水平,0max (,)tt t t u c m β∞=∑经济中的总预算约束为1111(1)(1)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i B M M BY N K C K P P P P τδ----+++-++=+++,其中t Y 为总产出,1t K -为t 期初的总资本存量,t t N τ为总转移支付,t N 为人口数(就业人数)。
方程的左边是资源的来源,方程的右边是资源的分配。
生产函数为 1(,)t t t Y F K N -= 若假定生产函数为常数规模收益型的生产函数,则11111111(,)(,1)(,1)(,1)1()1t t t t t tt tt t t tt t Y y F K N N N K F N K N F N N kF n k f n-------=====+≡+此处,常数11tt N n N -=-为劳动的增长速度。
假定:0,0k kk f f ≥≤,Inada 条件:0lim (),lim ()0k k k k f k f k →→∞=∞=。
货币先行模型(Cash in advance model或CIA model)
货币先行模型(Cash in advance model或CIA model)货币先行模型的概述当代西方宏观经济学中另一广泛使用的是货币先行(cash in advance或CIA)模型。
该模型由克拉奥(Clower,1967)首先提出,其前提是消费必须用货币来购买。
从技术上讲,这相当于给模型增加了一个现金约束。
克拉奥之后,大卫·斯托克曼(David Stockman,1981)发展了不仅消费品而且投资品也要用货币来购买的模型,罗伯特·卢卡斯(Robert E.Lucas)和斯道克曼(1983,1987)此后又将消费品分为必须用现金购买(现金物品)和可用信贷购买(信贷物品)的两部分。
CIA模型的优点在于它在保持动态最优分析的同时可以很容易地推导出货币需求。
该模型前提是消费必须使用货币来购买。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克拉奥在模型中假设了一个货币在先约束,即物品购买量受先前换取的货币量的约束。
这是人们预算约束之外的另一约束。
它隐含着两种限制:其一,货币为购买物品的唯一媒介;其二,货币必须在物品交换之前换取。
Clower之后,Stockman发展了不仅消费品而且投资品也要用货币来购买的模型。
货币先行模型的内容不考虑不确定性,代表性行为人的目标函数可写作:(1)式中,β为贴现率,效用函数u(·)为连续可微、严格递增的凹函数。
行为人通过消费和资产选择使目标函数极大化。
为简单起见,下面我们不考虑资本,假定债券是除货币外的惟一金融资产。
以名义量表示的该极大化问题的约束条件为:(2)式中,T t为来自于政府的净转移收入,B t− 1是行为人在t—1期持有的t期到期的债券,I t− 1是t—1到t期的名义债券收益,其他变量的含义相同。
用t期物价水平去除上式,得到以实际量表示的约束:(3)式中,τt = T t / P t,,行为人在t+1期的全部资源为:(4)除了上述限制之外,CIA模型增加了1个货币先行约束:(5)即t期的消费支出不能超过持有至t期的实际货币余额加期初得到的转移支付。
新货币经济学探析(一)
新货币经济学探析(一)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金融理论的新发展主要沿着两种思路展开:一种思路是在宏观经济模型中加入货币的因素;另一种思路是从货币与各种金融资产的替代效应出发,提出所谓“新货币经济学”。
本文详细探讨了新货币经济学的含义和主要分支,并揭示了新货币经济学产生和发展对现代货币、金融理论研究的启示。
关键词新货币经济学分支启示1导言1900年,瓦尔拉在其《纯粹经济学要义》一书中提出了经济学上著名的瓦尔拉斯均衡模型。
随后,瓦尔拉斯首创的一般均衡分析成为经济学中最有影响的研究方法之一。
然而,这个几乎涵盖一切的、一般均衡体系却不能包容货币理论。
货币就一直被当作是外在于均衡体系的扰动因素,相对价格的决定与货币价格(名义价格)的决定被视为互不相干的两码事,经济学也因此被分成价格理论和货币理论两个独立的理论体系,这就是经济学说史上有名的“两分法”(Dichoto?鄄my)。
为了体现均衡存在的一般性,统一价值理论与货币理论,打破传统的“两分法”便成为经济学界要解决的首要课题。
近一个世纪中,多数经济学家试图通过为货币分析建立“微观基础”而最终将货币“纳入”(Integrate)一般均衡理论体系,所谓“瓦尔拉—希克斯—帕廷金传统”便是代表。
但由于受到广泛质疑,迄今为止,货币理论与价值理论相统一仍然是货币经济学有待攻克的难题之一。
正当主流经济学家沿着传统研究路径艰难跋涉之际,以尤金·法马、列兰德·伊格尔等著名货币理论家为首,推出了另辟蹊径并号称“新货币经济学”(Neo-MonetaryEconomics,简称NME)的理论。
他们同样力图证明瓦尔拉体系的合理性,与其他学派迥异的是,他们非但不想把货币“纳入”一般均衡世界,反而欲通过取消货币以维护瓦尔拉体系的一致性。
这样,“新货币经济学”框架下,不存在相对价格与物价水平决定相分离的问题,其实际上是通过取消货币而达成改造后的货币理论与传统的价值理论相统一。
MIU+CIA+内生货币+新货币经济学Model
效用函数中的货币模型MIU Model效用函数中的货币模型(Money in the utility Function或MIU Model)[编辑]效用函数中的货币模型的概述效用函数中的货币模型由塞朝斯基(Sidrauski,1967)首先提出,模型假定行为人的效用既来自于对物品的消费也来自于对货币的持有。
持有货币能够直接带来效用的原因在于货币的使用在“需求双向不吻合(No Double Coincidence of Wants)”的交易中减少了购物时间,而时间是能够为人们带来效用的。
但要增加货币持有量就必须减少行为人的消费量或债券拥有量,而这些同样会为行为人带来效用。
因此,行为人要使其效用极大化,需要在货币持有量与其消费量或债券拥有量之间进行权衡。
如果稳态下模型经济的货币需求为正,它能为人们带来效用,那么,货币就具有了正的价值。
MIU模型是首次在均衡分析中使货币真正具有正价值的模型。
[编辑]效用函数中的货币模型的内容效用函数中的货币模型将代表性行为人的效用函数表示为:(1)其中,c t( = C / N)为时期t人均消费,m t( = M / PN)为人均实际货币余额,0 < β < 1为贴现因子。
通常假定u c > 0,u m > 0,u(c,m)为严格凹函数。
假定经济中有货币和物质资本2种资产,给定收入,行为人的财富分解为消费、资本投资和货币余额3部分。
用τt表示行为人在t期从政府那里得到的净转移支付,πt表示通货膨胀率,Y t表示t期产量,δ表示资本折旧率,总体经济的预算限制可表示为:(2)当人口增长率为n时,用人均量表示,等式(2)成为:(3)式中,f(k t− 1) = y t。
家庭在等式(3)的约束下选择c t,k t和m t使目标函数(1)极大化。
对这一问题的分析可以通过值函数进行。
家庭初始财富w t是该问题的状态变量。
令值函数V(w t)为家庭最优地选定消费、资本存量和货币余额时的效用现值:其中,λ是时期t消费的边际效用。
包括货币增长的RAMSEY模型
包括货币增长的Ramsey 模型本章介绍的有货币的资本累积模型,货币被引入模型中来,探讨的是货币对资本累积有什么影响,而这问题和政府的政策有关。
譬如50年代、60年代大家热衷于探讨若要使经济增长,应采宽松的货币(easy money)还是紧缩的货币(tight money)。
而现在的中央银行也都对货币成长率设定一个目标区(target),譬如目前此目标区为6%~11%,而为什么要选择控制在此范围呢?因为货币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同向变动,甚至在稳定均衡状态时,通货膨胀率等于货币增长率。
因此,不能让货币增长率太高。
这里,我们可以思考在刺激经济增长或促进资本累积的目标下,应该让货币政策宽松或紧缩呢?一般的观念是当货币增长率较快时,资金宽松使利率下降,而可刺激投资,导致资本累积增加。
这样的观念较强调的是货币和利率的关系。
但是货币增加是否一定导致利率下降昵?两者之间的管道应了解清楚。
在Ramsey 模型中,得到的结论是11-=βr (即β11=+r ),实质利率r 和货币增长率μ无关。
在Ramsey 模型中得到这样的结果,纯粹是因为模型中有借贷关系而决定出实质利率。
而透过费雪方程式,我们知道)1)(1(1π++=+r R ,名义利率和通货膨胀率有一对一的关系,因此,货币增长率上升会使名义利率上升。
所以,若我们强调货币增长使通货膨胀率上升这部分,货币和名义利率的关系应为正向的(实际利率不变)。
不过, Ramsey 模型并不适用于讨论经济增长和货币的关系,因模型中只使用劳动力生产,并无资本的概念。
而Tobin(1965)提出一个主张:要保持快速经济增长,应维持一宽松的货币政策。
他的说明为,人们获得的收入扣除消费后即为储蓄,因此人们会选择资产组合来保有储蓄。
可选择的资产有货币(不生利,但提供方便性)和实质资本(可生利)。
因此当通货膨胀较高时,人们愿意持有的货币量会减少,因而使持有的实质资本增加。
资本累积增加可使经济成长。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
报告人:王劲松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系Email:wjscass@开放条件下的内生经济增长理论1.新古典经济学的缺陷:1.1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困境:1.1.1 趋同与趋异:1.1.2 增长的回归分析:1.2 新古典国际经济理论的现实困境:1.2.1 古典经济学的比较优势学说:1.2.2 新古典经济学的国际贸易理论:1. 3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对经济发展的关注1.4 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经济学:2.关于分工与贸易的内生经济增长理论:3 开放条件下的内生经济增长理论:3.1 开放条件下的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及其涵义:3.2 一般性的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模型的开放化研究:3.2.1 外部性与人力资本3.2.2 内生技术进步理论:3.3 新国际贸易理论出现后的开放条件下经济增长理论:3.3.1 新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3.3.2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与新国际贸易理论:3.3.3 专门的开放条件下的内生经济增长理论:3.4 开放条件下的新经济增长理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认识:3.5 开放条件下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制度(组织)分析:4 开放条件下的内生经济增长的进一步讨论:1.1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困境:1.1.1 趋同与趋异:趋同(收敛)的定义:绝对收敛:不论条件如何,穷国比富国收敛更快。
条件收敛:技术给定,其它条件一样的话,人均产出低的国家有着较高的人均产出增长率。
一国在远离均衡状态时,比接近均衡状态时,增长速度快。
convergence: 向期望值收敛,穷国比富国收敛更快。
convergence:是关于横截面的收敛,如果离差——比如,用国家或区域间的对数人均收入或产量的标准差来衡量——随时间而衰退,则存在收敛。
convergence会生成convergence。
MRW模型(扩展的Solow-Swan模型)和Evans(1996)对OECD的检验分别为收敛、收敛提供了一个说明例证。
在现实中,趋同不能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接受;比较容易接受的是分组趋同,即“俱乐部趋同”(Quah1996)。
第1章 MIU模型
货币理论与政策第一部分 货币为什么具有价值✧ OLG 模型(Samuelson 1958):货币可以跨期转移资源。
✧ MIU 模型(money-in-the-utility function, Sidrauski, 1967):u(c, m):将货币引入效用函数,即货币可以产生效用。
✧ CIA 模型(cash-in-advance )/购物时间模型(shopping-time model ):货币的交易中介作用OLG 模型的基本思想: Jensen 不等式:Eu(X)≤u(EX)。
两期模型:每期都有老年人和年轻人,每个人只能存活2期。
两类人的禀赋分别为0.7和0.3。
市场出清。
是否存在某种货币机制使得消费流变为(0.5, 0,5)?第1章 MIU 模型第1节 确定性MIU 模型1、模型代表性个体(家庭)最大化终身效用水平,0max (,)tt t t u c m β∞=∑经济中的总预算约束为1111(1)(1)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i B M M BY N K C K P P P P τδ----+++-++=+++,其中t Y 为总产出,1t K -为t 期初的总资本存量,t t N τ为总转移支付,t N 为人口数(就业人数)。
方程的左边是资源的来源,方程的右边是资源的分配。
生产函数为 1(,)t t t Y F K N -= 若假定生产函数为常数规模收益型的生产函数,则11111111(,)(,1)(,1)(,1)1()1t t t t t tt tt t t tt t Y y F K N N N K F N K N F N N kF n k f n-------=====+≡+此处,常数11tt N n N -=-为劳动的增长速度。
假定:0,0k kk f f ≥≤,Inada 条件:0lim (),lim ()0k k k k f k f k →→∞=∞=。
经济学名词解释:外生经济增长和内生经济增长理论
经济学名词解释:外生经济增长和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学名词解释:外生经济增长和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对经济增长的研究, 可以从不同的方面进行, 从而形成各有侧重的经济增长理论。
对现代增长理论的重新思考, 源自所谓外生增长和内生增长之间的差别。
外生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是由经济理论不能预见的所谓外生的技术进步推动。
而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是指不依赖经济外部的力量(如外生的技术进步、外资等) 的推动, 主要由经济的内在力量(如内生的技术变化、资本积累等) 推动的长期经济增长。
因此,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大体上可以作这样一个划分: 一类是将技术当成是外生变量的经济增长理论, 以罗伯特?索洛(R. M. Solow) 为代表: 另一类是将技术当成是内生变量的经济增长理论, 主要是80 年代以来保罗?罗默(P. Romer) 等人的新经济增长理论为代表。
外生经济增长理论外生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是由经济理论不能预见的所谓外生的技术进步推动。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古典增长模型和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都已经做了不少研究。
对影响经济增长的各种力量以及决定增长过程的机制做出说明。
他们认为, 经济增长取决于投资的规模和资本产出率的大小, 而投资来源于储蓄, 因而经济增长最终由一国的储蓄率与资本的投资效率决定。
后来, 索洛等人提出一个强调技术进步的经济增长论。
他们区分经济增长的两种不同的来源: 由要素数量增加而产生的“增长效应” (Growth Effect) 和因要素技术水平提高而带来的经济增长。
索洛把后者称之为“水平效应” (Level Effect) 。
其含义是指在不增加要素投入的情况下, 技术进步可以通过改变生产函数, 从而使生产函数向上移动, 达到经济增长的目的。
所以, 外生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是由经济理论不能预见的所谓外生的技术进步推动。
索洛模型, 由索洛和斯旺(T. W. Swan) 于1956 年作出。
索洛模型以其简洁性和实用性成为宏观经济学家工具箱中不可缺少的工具, 经济学家在回答有关经济增长的问题时, 通常都从索洛模型开始。
新经济学货币
新经济学货币2019-06-27世纪的今天,经济的发展⽅式发⽣了根本的变化。
⽹络的产业化应⽤不仅改变了⼈们的⽣活⽅式,也改变了经济增长的要素结构。
在包括凯恩斯和萨缪尔森等⼈的传统的主流经济学看来,四个衡量宏观经济的指标——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国际收⽀平衡是不能同时达到的。
但是,在今天时兴的新经济中不可能变为了可能。
⽽在现代中央银⾏都将这四个⽬标列⼊基本的货币政策⽬标中。
这也使得央⾏的职能和运做⽅式需要进⾏变⾰,以适应现代经济的"新"。
⽽本⽂重在探求新经济中货币政策是否还象过去⼏⼗年中经济学家解释的那么有效,进⽽探询如何运⽤货币政策能起到应有的效果,⽽不是与预期相反的结果。
并从美国的经验中探寻中国货币政策改⾰的⽅向。
⾸先,我们必须明确究竟什么是所谓的"新经济",新经济⼀词是从美国泊来的,没有⾮常明确的定义,但⼜实实在在地在美国出现,⽽且迅速席卷世界。
归纳起来,我觉得可以概括为如下⼏点:以数字化信息技术和因特⽹为标志的技术变⾰在全球化拓展;知识创新的商业模式——建⽴在个⼈信誉基础上的风险投资制度已经成熟,被投资者所认可;互联⽹的普及速度超过了以往过去的任何发明,它以其开发性、可扩展性和互动性,迅速成为了客户需求的新平台,成为了⼀个新标准;服务业替代制造业主宰产业发展;全球化的各种规则开始建⽴,降低了要素流动的摩擦;资本市场是这⼀创新时代的最重要的引擎,是结构调整最有效的⼯具,⽽⼯业社会中集中控制资源进⾏结构调整的⽅式已经过时;在新经济中,公司正在⾛上收益递增的轨道。
这些新经济的趋势性特征涉及到技术、商业模式、客户标准、产业、规则和⾦融⼯具,它们综合贡献给了经济增长,构成经济增长的新要素,这些新要素正在改变着经济增长的周期性波动,从⽽构成了所谓的“新经济”。
⽽从传统经济学来看,经济的发展是有周期的,新古典经济学认为经济周期是主体随即错误的结果,所以政府在货币政策上不宜⼲预过多。
金融学《新货币供给》课件
金融学
二、卡甘模型
根据货币的定义 :
M CD 两边同除以M,并移项后得:
D M
1
C M
如以R表示存款准备金,则
R M
R D
D M
DR(1
C M
)
经管学院
金融学
高能货币H为货币供给M的一部分,即
H M
C M
R
C M
R M
C M
DR(1
C M
)
C M
R D
R D
C M
所以
M
C M
H
R D
R D
m
rd
D rt
D k D t D e D k D
rd
1 k rt t e k
M1
B rd
1 k rt t e k
经管学院
金融学
由上述乔顿模型可知,决定货币供给的因素共有6个 其中,B、rd、rt系由货币当局或中央银行所决定; e由商业银行所决定; 而k和t则由社会公众的资产选择行为所决定。 由此可见,货币当局或中央银行实际上只能对决定货币
1.基础货币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在货币乘数一定时,若基础货币增加,货币供给量将成
倍地扩张;由于基础货币能为货币当局所直接控制,因
此,在货币乘数不变的条件下,货币当局即可通过控制
基础货币来控制整个货币供给量。
2.货币乘数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在基础货币一定的条件
下,货币乘数与货币供给成正比。
经管学院
金融学
第二节 其他货币供给理论
L=M3+短期财政部证券+商业票据+储蓄债券+银行承兑票据 不需记住,只需要知道规律即可
经管学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效用函数中的货币模型MIU Model效用函数中的货币模型(Money in the utility Function或MIU Model)[编辑]效用函数中的货币模型的概述效用函数中的货币模型由塞朝斯基(Sidrauski,1967)首先提出,模型假定行为人的效用既来自于对物品的消费也来自于对货币的持有。
持有货币能够直接带来效用的原因在于货币的使用在“需求双向不吻合(No Double Coincidence of Wants)”的交易中减少了购物时间,而时间是能够为人们带来效用的。
但要增加货币持有量就必须减少行为人的消费量或债券拥有量,而这些同样会为行为人带来效用。
因此,行为人要使其效用极大化,需要在货币持有量与其消费量或债券拥有量之间进行权衡。
如果稳态下模型经济的货币需求为正,它能为人们带来效用,那么,货币就具有了正的价值。
MIU模型是首次在均衡分析中使货币真正具有正价值的模型。
[编辑]效用函数中的货币模型的内容效用函数中的货币模型将代表性行为人的效用函数表示为:(1)其中,c t( = C / N)为时期t人均消费,m t( = M / PN)为人均实际货币余额,0 < β < 1为贴现因子。
通常假定u c > 0,u m > 0,u(c,m)为严格凹函数。
假定经济中有货币和物质资本2种资产,给定收入,行为人的财富分解为消费、资本投资和货币余额3部分。
用τt表示行为人在t期从政府那里得到的净转移支付,πt表示通货膨胀率,Y t表示t期产量,δ表示资本折旧率,总体经济的预算限制可表示为:(2)当人口增长率为n时,用人均量表示,等式(2)成为:(3)式中,f(k t− 1) = y t。
家庭在等式(3)的约束下选择c t,k t和m t使目标函数(1)极大化。
对这一问题的分析可以通过值函数进行。
家庭初始财富w t是该问题的状态变量。
令值函数V(w t)为家庭最优地选定消费、资本存量和货币余额时的效用现值:其中,λ是时期t消费的边际效用。
根据包络定理有λt = V w(w t) = u c(u t,m t) (8)一阶条件的含义为:初始条件分为消费、资本和货币余额3部分,在最佳配置下,各部分的边际效用相同。
利用等式(5)和等式(8),等式(6)可写作:(9)即在t期增加货币余额的边际收益等于该期消费的边际效用。
等式(5)一(7)与限制式(3)构成的体系描述了每一时点行为人选择的消费、资本量和货币余额,可以利用这一体系对经济动态进行分析。
例如,通过对稳态的分析,可以等式(5)-(7)与限制式(3)构成的体系描述了每一时点行为人选择的消费、资本量和货币余额,可以利用这一体系对经济动态进行分析。
例如,通过对稳态的分析,可以得出长期中资本存量独立于货币增长率、均衡时的消费水平与货币增长无关的货币超中性结论(Sidrausky,1967)。
由于货币产生效用,通胀在减少货币余额时会带来福利损失,从而可以找出最优通胀率,它发生在名义利率为零时,这就是弗里德曼准则。
对效用函数加以特殊设定,可以利用这一体系考察一国通货膨胀的福利成本(Lucas,1994)。
[编辑]效用函数中的货币模型的意义MIU模型开创了从行为人追求效用极大化来推导货币需求问题的先河,得出了在均衡状态下货币需求为正的结论。
然而,该模型的假设前提是,货币的使用能减少购物时间,却没有直接去模拟为什么没有货币时交换就会困难。
此外,该模型中隐含地假定货币是唯一的交换媒介,但模型中并没有任何明确的限制条件来达到这一目的。
事实上,由于货币的回报率最低,人们完全可以以非货币形式持有财富,而只是在交换时才将一部分非金融资产换成货币。
如果是这样,人们最优的决策就是将所有储蓄都放在生产资本或债券上,而不放在货币上。
如果所有人都这么做,那么货币的需求只在一瞬间为正,而其他时候均为零。
内生货币(Endogenous Money)[编辑]什么是内生货币内生货币是指货币存量是由实际产出、利率、物价水平等经济变量的变动决定的。
相对的,外生货币是指货币存量是由外在于本国的生产过程的某个机构(通常是中央银行)提供的。
内生货币理论强调中央银行不能完全自主地控制货币数量,而实体经济的运行会在商业银行体系内自动生成所需要的货币数量。
[编辑]内生货币的理论溯源[1]货币数量论的两个源头,英国的剑桥方程式和美国的费雪方程式。
分别考察了价值储藏货币(坐着的货币)和交易媒介货币(飞着的货币)与货币收入之间的稳定关系。
前者解释为收入中的一个既定比例,后者解释为货币收入流通速度和交易值与收入比例的稳定。
凯恩斯1936年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同时考查了货币需求的交易、预防和价值储藏(投机)职能,但是保留了存量分析而忽视了流量分析。
20世纪五十年代,凯恩斯主义在学术界和政策界都如日中天的时候,弗里德曼(2001)重新表述了货币数量论,把货币数量论表述为一个存量资产选择的货币需求理论。
但是弗里德曼把货币需求设定为价格和产出的齐次函数,从假定上回避了对齐次性的解释,只解释了货币需求的稳定而没有从理论上解释货币收入流通速度的决定。
同时进行的是对现代货币数量论的长期经验研究(Milton Friedman, Anna Jacobson Schwartz, 1971:弗里德曼,施瓦茨,1991;Cagan,1965),从货币史上证实了货币数量论的成立和货币收入流通速度的稳定性,得出货币长期重要和短期与经济波动相联系的结论,提出K%的规则货币供给政策。
在弗里德曼和卡甘的著作中,外生的货币供给假定进一步表述为货币乘数理论。
货币供给的乘数理论是从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的角度出发,如果乘数稳定,货币供给外生性强。
如果乘数不稳定,则货币供给有内生性。
事实上,乘数取决于两个关键比例,准备金比例和通货—存款比例,企业、居民和商业银行都在其中扮演了角色。
因此在货币供给的内生性问题上,人们更多从央行对货币供给的可控性出发。
中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尤为显著,因此国内也有很多研究特别是一些学者从实际工作的经验质疑了外生货币供给理论的正确性。
张新泽(1997)和孙国峰(2001)注意到了信用货币表示债权债务的性质,即存款与贷款是同时产生的,由此对教科书的乘数模型的外生货币供给理论提出置疑。
这确实是个常识,问题是这个“缺陷”对于分析是否重要。
凯恩斯在1930年的《货币论》中是一个货币内生主义者,而在1936年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中,却采取了外生货币供给的假定。
这主要是由于后者把货币需求作为分析的重点,从而采取外生货币供给是一种分析上的便利。
这形成“路径依赖”影响了货币理论史,如前所述,弗里德曼的新货币数量论同样把重点放在货币需求上。
凯恩斯主义政策面对1970年代美国的滞胀局面也宣告破产,使货币学派兴盛一时,但新古典综合派和货币主义学派关于IS-LM模型的争论实际上没有定论,理论上主流的线索是转向新古典建立微观基础以避免无谓的争论。
另一条线则是弥补初始模型的漏洞。
在现代经济中,货币供给的决定因素越来越多的考虑到了货币需求的影响。
从1959年英国的《拉德克利夫报告》开始的货币供给内生性的探讨,到卡尔多和温特劳布(参见罗西斯,1991),到美国的后凯恩斯学派,内生货币供给成为一个重要观点。
后凯恩斯学派的内生货币观点有水平主义和结构主义两种(约翰·史密森,2004)。
但是后凯恩斯的内生货币供给产生于货币需求。
货币供给的发展象货币需求那样依赖于规模变量(收入、财富)和价格变量(各种利率、通货膨胀率)而“内生化”,而从凯恩斯起一直试图避免又最终不可避免的结果是,需求与供给成为相关的变量,从而丧失了稳定的均衡。
实际上,内生货币和外生货币的争论是从货币数量论存在就从未停歇的一个争论,即通货决定物价还是物价决定通货数量,在进入供求分析后,就成为内生货币供给和外生货币供给的争论。
货币数量论者几乎都是指外生货币主义者。
而与货币的内生和外生供给相联系并常常混淆然而可能更有意义的区分是内部货币和外部货币的区分,这种区分来自格利和肖(1988)。
格利和肖认为,一般充当货币(即作为支付手段)的资产,或者是政府的债务,或者是私人金融机构的债务。
由政府购买商品、劳务或转移支付而产生的货币资产称作“外在货币”,因为它们代表政府对私人部门(或者说是“外在于”私人部门)的债务净额;而由私人金融机构债务组成的货币资产称作“内在货币”,因为它们代表“内在于”私人部门的资产和负债,是以私人内部债务为基础的。
这种划分曾经引起许多争论,由于使用了不同的分析方法,特别是货币余额概念的引入,争论表明,外部货币和内部货币并不完全符合格利和肖的定义,内部货币与外部货币的区别对于货币是不是净财产来说并不是最关键的问题,重要的区别在于有利息的银行存款与无利息的银行存款之间的区别。
笔者认为,内部、外部货币的划分的主要意义在于区分了不同资产不同的来源途径(中央银行的货币和商业银行的货币),区分了不同类型的货币资产的扩张和收缩对实际经济活动的不同效果。
按照这种划分,货币的两种主要形式,现金和存款货币就可以分别对应于外部货币和内部货币,这样就对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在货币创造和宏观经济中作用的分析提供了一个好的分析角度。
托宾是把货币分析引入资产选择框架的重要人物(托宾,戈卢布,2000)。
资产选择理论的一个缺陷是存量决策和流量决策的分离,即只能在不考虑流量改变存量的存量既定下分析在各资产上的决策,注重静态分析而没有存量—流量相互作用、循环周转的动态分析;二是没有说明(包括弗里德曼的新货币数量论)各种备选资产的关系及其收益率的决定和相互影响。
信贷的分析越来越受到重视。
斯蒂格里茨与贾菲、格林沃尔德等一道创立了信贷配给理论(斯蒂格里茨,2002)。
与后凯恩斯注重货币需求方的决定力量不同,信贷配给理论更重视货币供给方和作用和非价格调整。
斯蒂格里茨和格林沃尔德(2005)提出建立一种信贷分析居于核心的货币分析新范式,处理微观上企业的异质性,强调了利率有别于一般商品价格、资本市场有别于一般拍卖市场的金融特质。
可以看到斯蒂格里茨与托宾的研究有很大的延续性。
在信贷配给理论中,抵押是分离异质当事人以克服逆向选择的变量。
而信贷配给理论只是更广泛的金融和宏观理论的一部分。
抵押对于净值、投资这些变量进而对经济波动的影响受到了广泛关注(如Bernanke,Gertler,和Gilchrist,1996;Kiyotaki和Moore,1997等),应用于合同理论、经济周期理论,和公司金融理论(Tirole,2006)之中。
综上,货币数量论经历了从货币需求到货币供给、从外生供给到内生供给、从货币到信贷的分析思路,但是目前主流的货币理论把货币数量论建立在了一般均衡理论基础之上,无论是MIU、CIA模型还是OG模型,都没有把货币的交易媒介和价值储藏职能统一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