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电子教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一个“暗”字,给人以沉重压抑之感。
品读此句,要读出沉重压抑之感。
“孤”字写出了边塞开阔、萧索的景色,也从反映出将士戍边生活的孤寂和艰苦。
战士们戍守边塞,回望国家却只见玉门关一座孤城。
品读此句时要读出孤寂的语气。
(3)假如你是那个遥望玉门关的战士,你心中会想些什么?(4)过渡语:环境这样恶劣,乡情这样深切,守边将士又是怎样做的呢?2.“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你从这两句诗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1)“黄沙”“百战”“穿金甲”分别说明了什么?“黄沙”形象地写出边塞战场的特征,“百战”极言战事之频繁,“穿金甲”是说金甲都磨穿了,表现了戍边时间之长及战斗的激烈。
短短七个字,高度概括了边地之荒凉、条件之恶劣、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争之频繁艰难。
短短七个字,我们可以从中看出边塞环境的艰苦,战争的频繁,以及将士们不畏艰险、英勇战斗的英雄形象。
品读第三句,要读出低沉、忧郁的语气。
3.感受《从军行》的艺术技巧。
(1)前两句的景物描写对表现将士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2)小结:典型环境与人物感情的高度统一是王昌龄边塞诗的一个突出特点。
4.配乐朗诵,背诵。
四、拓展延伸。
1.你还知道哪些边塞诗?边塞诗是唐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些雄浑开阔的边塞诗让我们透过历史再次感受到了那些弃家入塞、许身报国的战士们的英雄气概和爱国情怀。
2.简介其他的边塞诗人,引导学生课下继续收集资料,激发学生课外阅读此类资料的兴趣。
板书设计课后反思A对比感悟“悲喜交集”。
是怎样的泪呢?(这是喜悦的泪、激动的泪、感慨的泪……)B想象感悟“欣喜若狂”。
看课文插图,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把你见到的诗人一家欣喜若狂的样子描绘一番。
C朗读感悟“放歌纵酒”。
(1)泪满衣襟,欣喜若狂,不足以表达诗人心中的喜悦,他还要做什么?(2)想到在阳春三月就要回到久别的故乡,回乡的路上有做伴,有做伴,还有做伴,此时,诗人喜到极致,忘乎所以。
让我们一起感受诗人的“喜欲狂”,与诗人一同放歌纵酒,一同颠狂。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青山处处埋忠骨》第1课时教案(定稿)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青山处处埋忠骨》第1课时教案(定稿)一、教学目标1.了解《青山处处埋忠骨》的故事背景和主要内容。
2.掌握课文中重要词语的解释和运用。
3.能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
4.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二、教学重点1.理解《青山处处埋忠骨》的主题。
2.分析课文中的生字词语。
3.理解作者通过本文所表达的主旨和情感。
三、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中的感情色彩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2.运用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和表达个人感悟。
四、教学准备1.课文《青山处处埋忠骨》2.黑板和白板3.针对课文的练习题和活动五、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简要介绍《青山处处埋忠骨》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新词逐个教授生字词语,让学生掌握词义和用法。
3. 阅读课文让学生阅读课文,并提问确保他们理解文章意思。
4. 分析课文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从情节、情感和主题等方面进行讨论。
5. 情感表达让学生表达自己对《青山处处埋忠骨》的感想,引导他们思考爱国情感的培养。
6. 作业布置布置阅读任务或写作任务,巩固本课所学内容。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的目的是通过课文《青山处处埋忠骨》引导学生感受爱国情怀,并通过分析课文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同时,布置的作业也要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写作,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以上就是本课的教学计划,希望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情感品质的培养。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单元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包含了《古诗两首》、《草原》、《赵州桥》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四篇课文。
这一单元的课文内容丰富,既有古诗的韵味,又有描绘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优美文章。
通过学习这一单元,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丰富自己的词汇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古诗和优美文章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作者情感等方面仍存在一定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情感;能够背诵指定的古诗;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热爱,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指定古诗;2.教学难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作者情感,对课文进行深入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所描绘的场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2.教案:提前准备好教案,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3.课文录音:准备课文录音,让学生在朗读时能够对照课文,提高朗读效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展示图片、播放课文录音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韵律和美感。
随后,教师呈现课文内容,让学生初步理解课文。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备课及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备课及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本单元的研究,使学生了解民间传说的特点和文化内涵。
2. 通过朗读民间传说,培养学生的朗读技能和语感。
3. 通过研究民间传说,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准备1. 课本《中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2. 多媒体设备。
3. 民间传说故事集。
4. 黑板、粉笔。
5. 教学素材:照片、图片、视频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民间传说的特点1. 观看视频介绍民间传说的定义和特点。
2. 分组讨论,让学生自由发表对民间传说的理解和体会。
3. 教师引导学生概括总结民间传说的特点,并用黑板记录。
第二课:朗读民间传说1. 教师向学生介绍几个经典的民间传说故事,如《白蛇传》、《牛郎织女》等。
2. 学生分组选择一个民间传说故事进行朗读准备。
3. 学生进行朗读练,教师进行指导和点评。
第三课:阅读理解民间传说1. 学生阅读课本中的一篇民间传说,理解故事内容。
2.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和故事背后的道理。
3. 学生展示小组讨论结果,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第四课:写作民间传说1. 学生根据所学的民间传说故事,进行写作练。
2. 学生分组互相交流和修改,提高写作水平。
3. 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教学评价与反思1. 通过观察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朗读表达的准确性以及写作能力的提升来评价他们的研究情况。
2. 教师应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设计,不断改进教学效果。
教学延伸1. 邀请民间传说专家来校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民间传说。
2. 组织学生进行采访和调查,了解当地的民间传说并整理成小册子。
3. 组织学生进行创作,编写自己的民间传说故事。
4. 安排学生进行朗诵比赛,展示他们的朗读技巧和语感。
参考资料1. 《中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
2. 民间传说故事集。
3. 视频资料。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教案+教学设计+预习单+检测(全套4份打包)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教案+教学设计+预习单+检测(全套4份打包)第一部分: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诗歌《春晓》的意境和作者的感情。
2.能够朗读、背诵诗歌《春晓》。
3.能够运用本单元所学知识,进行相关的写作和表现。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感情。
2.朗读、背诵诗歌《春晓》。
三、教学难点1.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诗歌《春晓》的意境。
2.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作者的感情。
第二部分:教学设计一、课前准备1.准备诗歌《春晓》的课件或挂图。
2.准备相关教学实物,如花朵、果实等。
3.准备学生阅读本单元课文的笔记。
二、课堂教学过程第一节:导入1.谈论春天的美好。
2.出示诗歌《春晓》的内容,让学生看图、猜题意。
第二节:学习诗歌1.听诵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
2.解释生词,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
3.逐句讲解诗歌,《春晓》的意境。
4.学生跟读、朗读。
第三节:理解诗歌1.讨论诗歌的意象和作者的情感。
2.开展小组讨论,分析诗歌表达的意境。
三、课后作业1.背诵诗歌《春晓》。
2.完成课后习题,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第三部分:预习单一、预习内容1.预习《春晓》的诗歌内容,了解其意境。
2.预习课文中生词的意思。
二、预习要求1.用自己的话解释《春晓》的意境。
2.预习相关课文,准备好问题和思考。
第四部分:检测一、考试内容1.朗读《春晓》,表达诗歌的感情。
2.简答题:解释《春晓》的意境和情感。
二、考试要求1.清晰流畅的朗读。
2.提供准确的答案,表达自己的理解。
以上是针对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的教案、教学设计、预习单和检测的全套内容。
通过系统的教学设计和综合的教学辅助,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提高语文的学习能力。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优秀教案含教学反思(59页)
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围绕“家国情怀”这一主题,安排了《古诗三首》《军神》《青山处处埋忠骨》《清贫》4篇课文。
文章对人物的刻画细致入微,从不同角度表现了人物崇高的品质。
《古诗三首》描绘了栩栩如生边塞风光图、春日送别图和遗民思国图;《军神》叙写了刘伯承在不使用麻醉剂的情况下忍受了72刀的刀割之痛却一声不吭,而被沃克医生称为“军神”的故事;《青山处处埋忠骨》叙写了毛泽东得知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牺牲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清贫》叙写了方志敏一生甘于清贫,被俘时身无分文的故事。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内容课时 教学要点 古诗三首3 1.会认29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36个字,正确读写26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古诗,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3.抓住沃克医生对刘伯承前后不同的表现,体会人物的内心,并以沃克医生的口吻讲一讲这个故事。
4.抓住对毛主席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体会他的内心世界,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抓住对国方兵士和方志敏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军神2 青山处处埋忠骨 2 清贫 19 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会认“渭、仞、岳、蓟”等6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3.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策略1.识字写字随文认识“仞、岳、蓟”等6个生字。
本文要求会正确书写6个字,关键是“仞”和“遗”这两个容易写错的字,应重点指导。
2.阅读理解课堂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借助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入情、在品味意境中悟情、在展开想象中融情。
3.语言运用训练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提高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够理解诗歌《水调歌头》的意境和情感2.熟练掌握古诗的朗读技巧3.能够使用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过程与方法1.通过诗歌朗读、分析、表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通过小组合作、情感交流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水调歌头》的意境和情感2.朗读古诗的技巧3.表达自己的感受教学难点1.理解古诗《水调歌头》的语言特点和文化内涵2.通过表演等方式,真实地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三、教学过程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教材、诗歌朗读音频等2.学生准备课前阅读、背诵等一、导入教师播放《水调歌头》的音频,让学生跟读并聆听诗歌的韵律和情感表达。
二、学习与体验1.学生课前背诵《水调歌头》,并进行朗读。
2.分析诗歌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3.学生小组合作进行诗歌表演,真实地传达诗歌的内涵。
三、展示与分享学生展示诗歌表演成果,互相欣赏和分享感悟。
四、总结与拓展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鼓励学生继续阅读、欣赏古诗,拓展诗歌世界的认识。
四、课堂互动1.学生可以自行选择其他古诗进行朗读和分享。
2.学生可以自由发挥,用绘画、写作等方式表达对诗歌的感受。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多种形式,如诗歌朗读、小组合作表演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表达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对文学的感悟能力。
六、课后作业1.继续背诵和朗读《水调歌头》。
2.欣赏其他古诗,写下感悟。
3.准备下节课的诗歌表演。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教学设计,希望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让他们在诗歌的世界里感受美的力量。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教案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教案教案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四》是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节课主要通过一篇篇精美的文章,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课文内容丰富,既有民间故事,又有科普知识,还有古诗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拓宽视野,提高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语文学科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仍需要不断地引导和激励,以提高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热情。
在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存在阅读理解困难、写作表达能力不足等问题,需要教师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读写词语,理解文章内容,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读写词语,理解文章内容,掌握阅读技巧。
2.难点:深入理解文章主题,提高写作表达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答案。
4.示范法:教师示范阅读、写作等技能,引导学生模仿和实践。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便于学生跟读、模仿。
2.教学PPT:展示课文内容,方便学生观看。
3.作业本:用于布置课堂练习和家庭作业。
4.教学用具:如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跟读。
然后提问:“你们觉得这篇课文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朗读。
过程中,教师讲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文章。
3.操练(10分钟)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设计一些阅读理解题目。
学生独立思考后,与同桌交流答案。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四单元全套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四单元全套教学设计一、单元目标本教学设计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书写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四个单元的学习,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五年级语文下册的知识要点和技能要求。
二、教学内容及安排1. 第一单元:《进城》教学目标: - 了解城市的特点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 掌握描述城市生活的词语和句式教学内容:- 阅读课文,学习生词和短语- 分组讨论城市和乡村的特点- 作文:描写自己心目中的城市2. 第二单元:《拾掇》教学目标: - 培养学生的整理能力和观察细节的能力 -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内容: - 阅读课文,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 学习描写细节的写作技巧 - 作文:描写一次简单的整理经历3. 第三单元:《邻居》教学目标: - 了解邻居间的互助和合作关系 - 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教学内容: - 阅读邻居故事,讨论邻里关系 - 角色扮演:模拟邻里关系中的冲突和解决 - 作文:写一篇感谢邻居的文章4. 第四单元:《找文字》教学目标: -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 提高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教学内容:- 学习古诗《春晓》,了解意境和修辞手法- 诗歌朗诵比赛- 作文:写一首以“春”为主题的诗歌三、教学方法1.解读课文:师生共同阅读课文,学生根据问题思考答案。
2.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问题,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和合作。
3.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故事中的情节。
4.作文练习:指导学生进行书面表达,锻炼其写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方式1.课堂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回答问题和讨论的积极性。
2.作业考查:书面作业的完成情况和内容质量。
3.测验评分:针对课堂所学知识进行的小测验,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反思与调整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课堂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使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提高学习效果。
以上就是本教学设计的内容,希望通过这个教学计划,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反思)
9.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默写《从军行》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3.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边塞诗歌中意象的运用。
[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课题1.简介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
理解“从军”。
(板书:从军)2.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的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事迹,都有仁人志士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想去唐朝的边塞,领略一下当时的边塞风光,看看将士们作战的情况吗?现在,我们来学习一首唐代诗人王昌龄写的《从军行》。
(板书:行)二、解诗题,知诗人1.《从军行》即从军歌,是乐府诗题,这类诗大多描写边疆军事生活。
标题有的加上“歌”“引”“曲”“吟”“歌行”等,都属于乐府诗。
2.说说你对王昌龄的了解。
(指名说,师补充)三、品诗句,明诗意1.请学生自由读诗,读准字音。
2.再读,整体感知(1)指名读,师范读,齐读。
(2)通过这几遍读,你们能不能感受到诗人在表达一种怎样的情感?3.研读,读懂诗意(1)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注释,带着自己对这首诗的初步感知,把诗读懂。
(2)指名谈谈对诗句的理解。
四、想意境,悟诗情1.“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1)指名读,教师随手将“暗”“孤”加上点,再请学生读。
(2)透过这两句诗,透过这“暗”“孤”两个字,你的脑海中有了一个怎样的画面?这样的画面让你的脑海中又涌现了哪些词?(3)请你走进这个画面,假如你是遥望玉门关的战士,你心中会想些什么?(4)将你的体会融入诗句,读这两句诗。
2.“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你从这两句中又读出了什么?为什么?(引导学生抓出“黄沙”“百战”“穿”等重点词语去体会环境的艰苦,边地的荒凉,战争的残酷,时间的漫长。
抓住“终不还”去体会战士们保家卫国的决心。
)(2)教师用语言去渲染情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诠释,用自己的朗读去表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教案及教学反
思
一、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次教学的内容主要围绕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展开。
该单元主要涉及课文内容包括《抱薪救火》、《井底之蛙》和《长干行》,通过这些文章的阅读学习,让学生体会到古代人民对困难所持的顽强精神与美好向往。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抱薪救火》、《井底之蛙》和《长干行》的内涵;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情感,做好主旨概括;
•难点:运用联想和想象,引导学生进行情感表达。
四、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困难时候的经历,激发学生对困难克
服的渴望;
2.学习《抱薪救火》:学生朗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分组讨论困难时
的应对方式;
3.学习《井底之蛙》: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深入理解井底之蛙的心理
活动;
4.学习《长干行》:学生跟读课文,辨析诗词意境,展开情感分享和表
达。
五、教学方式与手段
1.课堂讲授结合小组合作;
2.角色扮演,情感表达;
3.课件辅助。
二、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于古代诗文的理解和情感表达仍然存在一定困难。
在下一次的教学中,我打算采用更多的情感互动,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体会诗文背后
的深刻含义。
同时,我会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引导,让他们在体验中学会独立思考和表达。
最后,我还会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不断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内容能够更好地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情感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从语文学习中受益。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xxxx单元备课(第四单元)单元备课(五)年级(语文)学科备课人:xxxxx 使用人:单元知识树xxxxx课堂课时备课(五)年级(语文)学科备课人:xxxxx 使用人:课题13人物描写一组教学目标1.认识“墩、搂”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监”,会写“跤、搂”等15个字,会写“摔跤、欺负”等9个词语。
2.默读课文,结合课文句子感受小嘎子、祥子、严监生这三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心理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4.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1.默读课文,结合课文句子感受小嘎子、祥子、严监生这三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心理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3.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法学法1.教法:朗读指导法2.学法指导:小组合作赵氏两茎灯草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安心为的竟然是微不足道的两茎灯草。
一个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的形象跃然纸上。
(严监生的心理可让学生自己揣摩,不设统一答案。
)四、感悟写法,尝试描写。
1.快速阅读三篇短文,你认为哪个人物形象在你头脑中留下了最鲜明的印象?为什么?在文中找出理由,做好标记。
2.交流讨论:学生讲述自己的看法和理由,教师随机点拨。
点拨要点:(1)对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的描写符合人物身份。
例如,小嘎子的动作就是一个小孩子才会做的,他的想法也是小孩子简单的“狡猾”。
(2)采用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形象。
例如,严监生临死前还惦念两茎灯草,这件事最能表现他的吝啬。
(3)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突出人物特点。
例如,对祥子外貌的描写,突出了祥子强健的体魄,表现了祥子精气神十足、充满生气的特点。
小结:描写人物时,要选取典型的事例;对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点。
3.回忆生活中让你印象深刻的人物,设想一个具体的生活情景,描写一个人物活动的片段。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学了《人物描写一组》,了解到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有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1军神》教案(含2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1军神》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11军神》这篇课文的背景和主题。
2.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正确理解文章中的内容。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通过学习这篇文章进行写作练习。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一些任务。
二、教学重点1.理解《11军神》这篇文章,把握文章的主旨。
2.学习文章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和表达方式。
三、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中的一些细节内容,把握文章的整体脉络。
2.学会如何通过阅读文章获取相关信息。
四、教学准备1.课文资料《11军神》。
2.多媒体设备。
3.黑板、彩色粉笔。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通过简单的谈论“军神”这个词,让学生联想到什么,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学习课文1.教师朗读课文,《11军神》,要求学生跟读。
2.分组讨论,理解课文大意,提取关键信息。
三、课文导读通过问题引导,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四、课后小结总结课文,点出重点。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对上节课内容进行系统复习,确保学生理解深入。
二、课文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每一个段落的意思。
2.师生共同讨论,分析课文的结构和用词。
三、课文扩展通过延伸阅读或小组合作探究,加深对课文主题的理解。
四、作业布置要求学生通过课文的内容,写一篇与军人相关的作文。
六、教学反思这堂课需要引导学生多阅读与军人相关的文章,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团队精神,让他们在巩固语文知识的同时,获得更多的人文素养。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电子教案
第四单元教材内容概说一、单元教材分析本组教材共有4篇课文,这些课文讲述了一些感人至深的故事。
这4篇课文有散文、有小说,内容生动、人物鲜明,表达了作者丰富美好的情感;课文在表达方法上各具特色。
比如,《再见了,亲人》将抒情叙事相互交织,感情真挚强烈;《金色的鱼钩》先倒叙,再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清楚了鱼钩的来历,并通过具体的事例,赞美了老班长的高尚品质,抒发了作者对革命前辈的怀念之情;《桥》在环境的描写上、语言的使用上(精练、干脆)以及文章的结尾都极具特色,这其中蕴含着作者丰富、强烈的感情。
“口语交际·习作”安排交流令自己深受感动的、触动自己心灵的事情,“回顾·拓展”安排了“交流平台”“日积月累”“成语故事”等教学内容,并教会学生运用词语的过程中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巩固记忆。
二、单元教学目标1、能正确认读32个生字,会写2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使自己感动的语句。
3、引导学生在阅读这些生动感人的故事的同时,思想受到感染熏陶,情感得到陶冶升华,感受到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
3.要引导学生懂得在阅读的时候既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又要注意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4.要引导学生课外搜集一些感人的故事,为口语交际和习作的教学做一些准备。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1、要引导学生懂得在阅读的时候既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又要注意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2、引导学生潜心读书,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
四、单元课时安排《再见了,亲人》 2课时《金色的鱼钩》 1课时《桥》 2课时《梦想的力量》 1课时口语交际·习作四 4课时回顾·拓展 1课时五、教学措施及手段1.要引导学生潜心读书,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
2.体会作者的情感脉络和表达方法。
3.继续培养学生的速读能力。
课题:14 再见了,亲人课题: 15* 金色的鱼钩课题:16 桥课题: 17* 梦想的力量课题:口语交际课题:回顾·拓展四。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古诗三首》教学教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古诗三首》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包含了《泊船瓜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和《春日》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内容丰富,寓意深刻,旨在让学生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体会诗人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通过之前的的学习,他们对古代诗歌的韵律、意境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这首古诗,学生可能对诗中的某些意象和情感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解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欣赏古代诗歌的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培养他们对文学艺术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2.难点:对诗中的某些意象和情感进行深入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
2.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音乐等。
2.黑板:准备好黑板,以便于板书。
3.诗词卡片:制作诗词卡片,用于学生朗读和背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三首古诗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然后简要介绍这三首诗的背景和作者。
2.呈现(10分钟)呈现课文,让学生自主朗读,注意朗读的语气、节奏。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发音和朗读姿势。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探讨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分享他们的感悟。
4.巩固(5分钟)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检查他们的朗读效果。
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诗中的画面。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教学设计)第四单元9.古诗三首【教学内容】教科书P54~55内容。
【教学目标】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2.了解古诗的类别及其特点。
3.反复诵读,了解古诗中的意象及表达方式。
4.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逐字逐句地理解诗的意思,边读边想象古诗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了解古诗中的意象;理解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的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事迹,都有仁人志士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今天,我们研究一首唐代大诗人XXX写的《从军行》。
二、解读诗题1.《从军行》即从军歌,是乐府诗题,这类诗大多描写边疆军事生活。
标题后加上“歌”“引”“曲”“吟”“行”等,都属于乐府诗。
2.说说你对唐朝的边塞有多少了解?(唐朝的首都是长安(西安),当时西、北方的强敌,一是吐蕃,一是突厥。
“青海”地区,正是吐蕃与唐军多次作战的场所,而“玉门关”外,则是突厥的势力范围。
)三、整体通读1.自由读古诗,请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朗读。
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3.教师范读。
4.通过XXX的《从军行》,你看到唐朝的边塞有哪些景物?5.看图读前两句,你有何感受?带上感情读一读。
(戍边将士艰苦、孤寂的生活,怀念家乡。
)6.齐读后两句。
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7.“黄沙”“百战”“穿金甲”说明了什么?(将士们面对困难,报国壮志不但没有消磨,而且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
)四、体会意境同砚们,让我们一起从头回到唐朝的西北边陲,再一次将所见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留在心中。
让我们牢记戍边的将士,进修他们弃家入塞、奋勇杀敌、许身报国、建功立业的主动进取的精神。
五、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古诗。
【板书设计】从军行青海孤城——怀念家乡黄沙不还——壮志报国第2课时【讲授过程】一、情境导入,知人论世1.播放黄河、西岳的图片,请同砚们谈谈看了图片之后的感受。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教案文本)
( 语文教案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教案文本)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教案文本)14、秦兵马俑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状物类散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再现了中华民族一段强盛辉煌的历史。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8个,两条绿线中的7个字只识不写。
认识1个多音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4、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抓住过渡句统领全文的结构和内容。
课前准备:兵马俑资料的搜集。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教时一、导入新课。
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
它出土于西安以东30千米的临潼。
秦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让我们一起去神奇的地下王国看一看吧!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读准字音,勾划新词,理解词意。
2、思考:秦兵马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3、指名交流。
三、精读第二段。
1、指名朗读,课文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三个俑坑的总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一号坑的长、宽、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
)2、为了说明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课文的语言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列举了大量的数据,增强直面感受。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习作:他了》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习作:他了》教案(集体备课)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并掌握《习作:他了》的基本情节和主题。
2.能够运用正确的语言表达技巧书写一篇习作。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2.增强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让学生感受习作的情感表达。
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培养学生的坚韧性格。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理解《习作:他了》的主题和情感。
2.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提升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难点1.启发学生表达习作中的情感和思想。
2.引导学生选择恰当的写作思路和手法。
三、教学准备1.课文《习作:他了》相关教材和教学资料。
2.板书设计:关于习作的基本要素和写作技巧。
3.学生笔墨、教师课件。
4.备课教师的教学指导大纲。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利用图片或相关故事情节引导学生进入主题,引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步骤二:学习课文•以小组形式阅读课文《习作:他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情节和主题。
•课堂讨论,了解学生对《习作:他了》的理解和感受。
步骤三:学习写作技巧•分析《习作:他了》的写作手法和结构。
•反复强调写作中的情感表达和逻辑性。
步骤四:写作训练•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明确写作内容和主题。
•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写作练习。
步骤五:展示成果•学生展示自己的习作,供其他同学评价和讨论。
•教师针对习作内容和表达给予评价和指导。
五、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重点。
•强调写作技巧和表达情感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布置写作作业,要求学生自选题材写一篇短文,并用课堂所学技巧进行表达。
七、教学反思•教师对本堂课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学情进行反思,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能够更好地理解《习作:他了》的主题和情感,提升自身写作技巧,增强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全套教案
9 古诗三首第一课时从军行教学目标:1、边塞诗歌的特点2、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学习,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3、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边塞诗歌中意象的运用。
教学重难点:1、理解边塞诗歌中诗人怀乡思亲之情。
2、学习诗歌的对比,了解诗人不同作品的特色。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出示课题1、同学们听说过花木兰吧,花木兰代父从军,,在战场上骁勇善战,猛打猛冲,屡立战功,频频荣升。
2、理解“从军”板书:从军3、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的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事迹,都有仁人志士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唐代大诗人王昌龄写的《从军行》板书:行二、解诗题,知诗人1、《从军行》即从军歌,是乐府诗题,这类诗大多描写边疆军事生活。
标题有的加上“歌”“引”“曲”“吟”“行”等,都属于乐府诗。
2、说说你对唐朝的边塞有多少了解?三、整体通读,把握诗境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朗读。
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3、教师范读4、通过王昌龄的《从军行》,看到唐朝的边塞哪些景物?唐朝的首都是长安(西安),当时西、北方的强敌,一是吐蕃,一是突厥。
“青海”地区,正是吐蕃与唐军多次作战的场所,而“玉门关”外,则是突厥的势力范围。
“孤城”南拒吐蕃,西防突厥的极其重要的地理形势。
5、看图读前两句,你有何感受?带上感情读一读。
(戍边将士艰苦、孤寂的生活,怀念家乡)6、过渡语:尽管环境这样恶劣,乡情这样深切,守边将士又是怎样做的呢?7、齐读后两句。
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8、第三句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
“黄沙”“百战”“穿金甲”说明了什么?(将士们面对困难,报国壮志不但没有消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四、体会意境同学们,让我们一起重新回到唐朝的西北边陲,再一次将所想到的、见到的、听到的,留在心中。
让我们牢记戍边的将士,学习他们弃家入塞、奋勇杀敌、许身报国、建功立业的积极进取的精神。
五、作业:背诵并默写古诗从军行七首作者:王昌龄原文:1、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教材内容概说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共有4篇课文,这些课文讲述了一些感人至深的故事。
这4篇课文有散文、有小说,内容生动、人物鲜明,表达了作者丰富美好的情感;课文在表达方法上各具特色。
比如,《再见了,亲人》将抒情叙事相互交织,感情真挚强烈;《金色的鱼钩》先倒叙,再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清楚了鱼钩的来历,并通过具体的事例,赞美了老班长的高尚品质,抒发了作者对革命前辈的怀念之情;《桥》在环境的描写上、语言的使用上(精练、干脆)以及文章的结尾都极具特色,这其中蕴含着作者丰富、强烈的感情。
“口语交际·习作”安排交流令自己深受感动的、触动自己心灵的事情,“回顾·拓展”安排了“交流平台”“日积月累”“成语故事”等教学内容,并教会学生运用词语的过程中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巩固记忆。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32个生字,会写2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使自己感动的语句。
3、引导学生在阅读这些生动感人的故事的同时,思想受到感染熏陶,情感得到陶冶升华,感受到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
3.要引导学生懂得在阅读的时候既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又要注意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4.要引导学生课外搜集一些感人的故事,为口语交际和习作的教学做一些准备。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1、要引导学生懂得在阅读的时候既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又要注意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2、引导学生潜心读书,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
四、单元课时安排
《再见了,亲人》 2课时《金色的鱼钩》 1课时
《桥》 2课时《梦想的力量》 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四 4课时回顾·拓展 1课时五、教学措施及手段
1.要引导学生潜心读书,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
2.体会作者的情感脉络和表达方法。
3.继续培养学生的速读能力。
课题:14 再见了,亲人
课题: 15* 金色的鱼钩
课题:16 桥
课题: 17* 梦想的力量
课题:口语交际
课题:回顾·拓展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