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物理第2章阶段回顾第2~3节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合集下载

_新教材高中物理第2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章末综合提升学案教科版必修第一册

_新教材高中物理第2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章末综合提升学案教科版必修第一册

第2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巩固层·知识整合][提升层·能力强化]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理解与应用1常用方法规律特点一般公式法v t=v0+at;x=v0t+12at 2;v2t-v20=2ax. 使用时一般取v0方向为正方向平均速度法v=xt对任何直线运动都适用,而v=12(v0+v t)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时刻速度法vt2=v=12(v0+v),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比例法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与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利用比例法解题图像法应用v­t图像,可把较复杂的问题转变为较简单的数学问题解决巧用推论解题x n+1-x n=aT 2,若出现相等的时间问题,应优先考虑用Δx=aT 2求解逆向思维法(反演法)把运动过程的“末态”作为“初态”的反向研究问题的方法,一般用于末态已知情况(1)解题时首先选择正方向,一般以v 0方向为正方向. (2)刹车类问题一般先求出刹车时间.(3)对于有往返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全过程加速度a 恒定),可对全过程应用公式v t =v 0+at 、x =v 0t +12at 2、…列式求解.(4)分析题意时要养成画运动过程示意图的习惯,特别是对多过程问题.对于多过程问题,要注意前后过程的联系——前段过程的末速度是后一过程的初速度;再要注意寻找位移关系、时间关系.【例1】 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冲上固定的光滑斜面,到达斜面最高点C 时速度恰好为零,如图所示,已知物体运动到斜面长度3/4处的B 点时,所用时间为t ,求物体从B 滑到C 所用的时间.[解析] 解法一:逆向思维法物体向上匀减速冲上斜面,相当于向下匀加速滑下斜面.故x BC =12at 2BC ,x AC =12a (t +t BC )2又x BC =x AC4,解得t BC =t .解法二:比例法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位移之比为x 1∶x 2∶x 3∶…∶x n =1∶3∶5∶…∶(2n -1)现有x BC ∶x BA =x AC 4∶3x AC4=1∶3通过x AB 的时间为t ,故通过x BC 的时间t BC =t . 解法三:中间时刻速度法利用教材中的推论: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位移的平均速度v AC =v A +v C 2=v 0+02=v 02又v 20=2ax AC ,v 2B =2ax BC ,x BC =x AC4由以上各式解得v B =v 02可以看出v B 正好等于AC 段的平均速度,因此B 点是时间中点的位置,因此有t BC =t . 解法四:图像法利用相似三角形面积之比等于对应边平方比的方法,作出v ­t 图像,如图所示,S △AOC /S △BDC =CO 2/CD 2且S △AOC =4S △BDC ,OD =t ,OC =t +t CD所以4/1=t +t CD2t 2CD解得t CD =t .则t BC =t CD =t . [答案] t[一语通关] 这类匀减速直线运动,当物体速度为零时,加速度不为零,所以物体还要反向运动.求解这类问题一是注意矢量的正负;二是要注意速度、时间等物理量可能有两解.[跟进训练]1.一个物体以v 0=8 m/s 的初速度从斜面底端沿光滑斜面向上滑动,加速度的大小为2 m/s 2,冲上最高点之后,又以相同大小的加速度往回运动.求:(1)物体3 s 末的速度; (2)物体5 s 末的速度;(3)物体在斜面上的位移大小为15 m 时所用的时间. [解析] (1)(2)由t =v t -v 0a,物体冲上最高点的时间是4 s ,又根据v t =v 0+at,3 s 末的速度为v 3=(8-2×3)m/s=2 m/s,5 s 末的速度v 5=(8-2×5)m/s=-2 m/s ,即5 s 末速度大小为2 m/s ,方向沿斜面向下.(3)由位移公式x =v 0t +12at 2,以v 0方向为正方向,则x =15 m ,a =-2 m/s 2代入数据,解得:t 1=3 s ,t 2=5 s即经过位移大小为15 m 处所用的时间分别为3 s(上升过程中)和5 s(下降过程中). [答案] (1)2 m/s 方向沿斜面向上 (2)-2 m/s 方向沿斜面向下 (3)3 s 和5 s运动图像的理解与应用两类运动图像对比x ­t 图像 v ­t 图像典型 图像其中④为抛物线其中④为抛物线物理 意义 反映的是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反映的是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点 对应某一时刻物体所处的位置 对应某一时刻物体的速度 斜率斜率的大小表示速度大小 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斜率的大小表示加速度的大小 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截距直线与纵轴截距表示物体在t =0时刻距离原点的位移,即物体的出发点;在t 轴上的截距表示物体回到原点的时间直线与纵轴的截距表示物体在t =0时刻的初速度;在t 轴上的截距表示物体速度为0的时刻两图线的交点同一时刻各物体处于同一位置同一时刻各物体运动的速度相同【例2】 (多选)在如图所示的位移—时间(x ­t )图像和速度—时间(v ­t )图像中,给出的四条图线甲、乙、丙、丁分别代表四辆车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运动的情况,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 1时刻,乙车追上甲车B .0~t 1时间内,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C .丙、丁两车在t 2时刻相遇D .0~t 2时间内,丙、丁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AB [它们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运动,在t 1时刻前,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在t 1时刻甲、乙位移相等,则A 正确;在t 1时刻两车的位移相等,由v =xt,甲、乙两车在0~t 1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相等,B 正确;由v ­t 图像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丙、丁两车在t 2时刻对应v ­t 图线的面积不相等,即位移不相等,C 错误;0~t 2时间内,丁的位移大于丙的位移,时间相等,所以丁的平均速度大于丙的平均速度,故D 错误.][一语通关] 图像的特点在于直观性,可以通过“看”和“写”寻找规律及解题的突破口,为方便记忆,这里总结为“六看一写”:一看“轴”,二看“线”,三看“斜率”,四看“面”,五看“截距”,六看“特殊值”;必要时写出函数表达式.[跟进训练]2.(多选)2020年10月27日,中国载人深潜器“奋斗者”号,在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成功下潜突破1万米,达到10 058米,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全章精品学案(新教材全章整理)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全章精品学案(新教材全章整理)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精品学案第1节速度变化规律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1.定义:物体加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2.特点: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改变.3.分类(1)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2)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反.[判断正误](1)物体的速度增大,则物体一定做匀加速直线运动.(×)(2)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若加速度恒定,则物体一定做匀变速直线运动.(√)(3)物体的加速度与速度同向,且a恒定不变,物体一定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关系1.公式速度公式:v t=v0+at.当初速度为零时,公式为:v t=at.2.图像描述v-t图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如图甲所示.a-t图像:如果以时间为横坐标,加速度为纵坐标可以得到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通常称为a-t图像,如图乙所示.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a-t图像为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思考]有同学根据公式v t=v0+at提出“物体的加速度越大,速度一定增加得越快”的观点,你认为该说法正确吗?提示:不一定,当a与v同向时,a越大,速度会增加得越快;当a与v反向时,a越大,速度则会减小得越快.要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及v-t图像[探究导入] (1)某同学探究了小车在钩码牵引下的运动,并且用v -t 图像直观地描述了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你能求出小车的加速度吗?(2)如图是一个物体运动的v -t 图像,物体的加速度怎样变化?该物体所做的运动是匀变速运动吗?提示:(1)如图所示,在v -t 图像上取一段时间Δt (尽可能大一些),找出对应的Δv ,根据a =Δv Δt可知,直线的斜率即为小车的加速度.(2)由图像可以看出相等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不相等,变化量逐渐减小(如图),加速逐渐减小.故该物体的运动不是匀变速运动,而是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1.几种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v -t 图像)2.图像关键信息说明(1)纵截距:表示物体的初速度.(2)横截距:表示物体在开始计时后过一段时间才开始运动,或物体经过一段时间速度变为零.(3)与横轴的交点:表示速度为零且方向改变的时刻.(4)图线折点:表示加速度改变的时刻.(5)两图线的交点:表示该时刻两物体具有相同的速度.[易错提醒](1)v -t 图像反映的是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并不是物体运动的轨迹.(2)由于v -t 图像中只能表示正、负两个方向,所以它只能描述直线运动,无法描述曲线运动.[典例1] (多选)甲、乙两物体从同一位置出发沿同一直线运动,两物体运动的v -t 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做匀变速直线运动B .两物体两次速度相同的时刻分别在第1 s 末和第4 s 末C .乙在前2 s 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2 s 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D .2 s 后,甲、乙两物体的速度方向相反[解析] 由v -t 图像知,甲以2 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在0~2 s 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1=2 m/s2,2~6 s内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2=-1 m/s2,A错误,C 正确;t=1 s和t=4 s时二者速度相同,B正确;0~6 s 内甲、乙的速度方向都沿正方向,D错误.[答案]BC1.(多选)(2019·山东青岛高一期末检测)一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体的v-t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像OA段表示物体做非匀变速运动,AB段表示物体静止B.图像AB段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C.在0~9 s内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D.在9~12 s内物体的运动方向与0~9 s内的运动方向相反解析:v-t图像是曲线,表示物体做非匀变速直线运动,图像与t轴平行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图像是倾斜直线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A错误,B正确;0~9 s速度始终为正值,说明速度方向不变,C正确;9~12 s速度为负值,说明速度方向与正方向相反,D正确.答案:BCD要点二对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的理解及应用[探究导入]如图是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v-t图像).(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与我们在数学里学的什么图像类似?(2)你能不能将图中所示的直线用一次函数的一般表达式写出来?提示:(1)一次函数图像y=kx+b.(2)加速度a表示斜率,v0表示与纵轴的截距,v=v0+at.1.公式v=v0+at中各量的物理意义v0是开始计时时的瞬时速度,称为初速度;v是经时间t后的瞬时速度,称为末速度;at 是在时间t 内速度的变化量,即Δv =at .2.公式的适用条件: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3.注意公式的矢量性公式中的v 0、v 、a 均为矢量,应用公式解题时,一般取v 0的方向为正方向,若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 取正值;若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a 取负值.4.特殊情况(1)当v 0=0时,v =at ,即v ∝t (由静止开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2)当a =0时,v =v 0(匀速直线运动).[易错提醒]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关系式时要注意实际情况,对于匀减速直线运动,应注意物体速度减为0之后能否加速返回,若不能返回,应注意题中所给时间与物体所能运动的最长时间t =v 0a的关系.[典例2] 一物体从静止开始以2 m/s 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5 s 后做匀速直线运动,最后以大小为4 m/s 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至停止.求:(1)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速度大小;(2)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停止所用时间.[思路点拨] 解题关键是画出如下的示意图:[解析] 设思路点拨图中A →B 为匀加速直线运动,B →C 为匀速直线运动,C →D 为匀减速直线运动,BC 段的速度为AB 段的末速度,也为CD 段的初速度.(1)由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得v B =a 1t 1=2×5 m/s =10 m/s即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速度大小为10 m/s.(2)由v =v 0+at 得t 2=v D -v C a 2=0-10-4s =2.5 s. [答案] (1)10 m/s (2)2.5 s[规律总结]速度公式v t =v 0+at 与加速度定义式a =v t -v 0t的比较 速度公式v t =v 0+at 虽然是加速度定义式a =v t -v 0t的变形,但两式的适用条件是不同的:(1)v t =v 0+at 仅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2)a =v t -v 0t还可适用于匀变速曲线运动.2.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式v t =v 0+at ,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 .v 0是时间间隔t 开始的速度,v t 是时间间隔t 内的平均速度B .v t 一定大于v 0C .at 在时间间隔t 内,可以是速度的增加量,也可以是速度的减少量,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at 为正值,在匀减速直线运动中at 为负值D .a 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像的倾斜程度无关解析:v 0、v t 都是瞬时速度,at 是速度的变化量,A 错,C 对;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v t >v 0,在匀减速直线运动中v t <v 0,B 错误;在v -t 图像中,v -t 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D 错误.答案:C3.火车沿平直铁轨匀加速前进,通过某一路标时的速度为10.8 km/h,1 min 后变成了54 km/h ,又需经多少时间,火车的速度才能达到64.8 km/h?解析:三个不同时刻的速度分别为v 1=10.8 km/h =3 m/s 、v 2=54 km/h =15 m/s 、v 3=64.8 km/h =18 m/s时间t 1=1 min =60 s所以加速度a =v 2-v 1t 1=15-360m/s 2=0.2 m/s 2, 由v 3=v 2+at 2可得时间t 2=v 3-v 2a =18-150.2s =15 s. 答案:15 s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实际应用——“刹车问题”实际交通工具刹车后,在摩擦力作用下的运动可认为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且此运动过程不可逆,即当速度减小到零时,车辆就会停止运动, 不会反向加速.解答此类问题的常规思路是:(1)先确定刹车时间.若车辆从刹车到速度减到零所用的时间为T ,则刹车时间为T =v 0a. (2)将题中所给出的已知时间t 与T 比较.若T <t ,则在利用公式v t =v 0-at 进行计算时,公式中的时间应为T ;若T >t ,则在利用以上公式进行计算时,公式中的时间应为t .磁悬浮列车由静止开始加速出站,加速度为0.6 m/s 2,假设列车行驶在平直轨道上,则2 min 后列车速度为多大?列车匀速运动时速度为432 km/h ,如果以0.8 m/s 2的加速度减速进站,求减速160 s 时速度为多大?解析:取列车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列车2 min 后的速度v =v 10+a 1t 1=0+0.6×2×60 m/s =72 m/s.列车匀速运动的速度v 20=432 km/h =120 m/s.列车进站过程减速至停止的时间t 0=v 20a 2=1200.8s =150 s 所以列车减速160 s 时已经停止运动,速度为零.答案:72 m/s 01.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是加速度不变、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的直线运动B .是速度不变、加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C .是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加速度也随时间均匀变化的直线运动D .当速度不断减小时,其位移也一定不断减小解析:匀变速直线运动是速度均匀变化,而加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故A 正确,B 、C 错误;当物体沿正方向做匀减速运动时,速度减小,但位移增大,故D 错误.答案:A2.(多选)在运用公式v t =v 0+at 时,关于各个物理量的符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必须规定正方向,式中的v t 、v 0、a 才取正、负号B .在任何情况下a >0表示加速运动,a <0表示做减速运动C .习惯上总是规定物体开始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a >0表示做加速运动,a <0表示做减速运动D .v 的方向总是与v 0的方向相同解析:习惯上我们规定v 0的方向为正方向,当a 与v 0方向相同时a 取正号,a 与v 0方向相反时a 取负号,像这种规定我们一般不做另外的声明,但不说不等于未规定,所以A 、C 正确,B 错误;由v t =v 0-at 可以看出v t 的方向与v 0方向有可能相反,D 错误.答案:AC3.(多选)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 -t 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前4 s 内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B .在1~3 s 内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C .3 s 末质点的速度大小为5 m/s ,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D .1~2 s 内与2~3 s 内质点的加速度方向相反解析:由图像知,前4 s 内质点的加速度发生变化,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故A 项错;1~3 s 内质点加速度不变,故B 项对;3 s 末质点的速度为-5 m/s ,故C 项对;1~2 s 内加速度为负,2~3 s 内加速度也为负,故D 项错.答案:BC4.2018年4月12日上午10时,解放军海上阅兵式在南海举行, “辽宁舰”号航母等48艘战舰、76架战机,分列7个舰艇作战群、10个空中梯队接受检阅.若“辽宁舰”号航空母舰上装有帮助飞机起飞的弹射系统,已知“歼-15”型战斗机在跑道上加速时产生的最大加速度为6.0 m/s 2,起飞的最小速度是70 m/s ,弹射系统能够使飞机所具有的最大速度为40 m/s ,则飞机起飞至少需要加速的时间是 ( )A .3 sB .4 sC .5 sD .6 s解析:由v t =v 0+at 得t =v t -v 0a =70-406s =5 s. 答案:C5.(2019·陕西西安四校高一期末联考)在某汽车4S 店,一顾客正在测试汽车加速、减速性能.汽车以36 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现以0.6 m/s 2的加速度加速,则 10 s 后速度能达到多少?若汽车以-0.6 m/s 2的加速度滑行,汽车到停下来需多长时间?解析:初速度v 0=36 km/h =10 m/s ,加速度a 1=0.6 m/s 2,a 2=-0.6 m/s 2,v 2=0. 由速度公式得v 1=v 0+a 1t 1=10 m/s +0.6 m/s 2×10 s =16 m/s ,汽车开始滑行到停下来所用时间由v 2=v 0+a 2t 2得:t 2=v 2-v 0a 2=0-10-0.6s ≈16.7 s. 答案:16 m/s 16.7 s[A 组 素养达标]1.下列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定与时间成正比B.匀减速直线运动就是加速度为负值的运动C.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D.速度先减小再增大的运动一定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解析: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时间的一次函数,但不一定成正比,若初速度为零则成正比,所以A错;加速度的正、负仅表示加速度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还是相反,是否是减速运动还要看速度的方向,速度与加速度反向则为减速运动,所以B错;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所以C对;加速度恒定,初速度与加速度方向相反的直线运动中,速度就是先减小再增大的,所以D错.答案:C2.一个质点做直线运动,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关系为v=kt,其中k=0.3 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B.质点的速度变化量大小是0.3 m/sC.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D.质点的初速度为0.3 m/s解析:因为质点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所以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0.3 m/s2.答案:C3.有两个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经过相同的时间,速度大的质点加速度必定大B.若初速度相同,速度变化大的质点加速度必定大C.若加速度相同,初速度大的质点末速度一定大D.相同时间内,加速度大的质点速度变化必定大解析:由v t=v0+at可知,v t的大小除与t有关之外,还与v0和a有关,所以v t大的其a未必一定大,故A错误;速度的变化Δv=v t-v0=at,由于不知道时间的关系,故B错误;若a相同,由于t未知,所以也无法判断v t的大小,故C错误;若t相同,则Δv=v t-v0=at,a大的Δv一定大,故D正确.答案:D4.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它的加速度为2 m/s2,那么在任何1 s内()A.物体的末速度一定等于初速度的2倍B.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 m/sC.物体的初速度一定比前1 s的末速度大2 m/sD .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前1 s 的初速度大2 m/s解析:在任何1 s 内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 m/s ,故A 错误,B 正确.某1 s 初与前1 s 末为同一时刻,速度相等,故C 错误.某1 s 末比前1 s 初多2 s ,所以速度的变化量Δv =4 m/s ,故D 错误.答案:B5.一小球在斜面上从静止开始匀加速滚下,进入水平面后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至停止.在如图所示的v -t 图像中哪个可以反映小球的整个运动过程(v 为小球运动的速率)( )解析:A 、B 中的最后阶段表示的是匀速运动,所以A 、B 错;D 项中最后阶段表示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D 错;C 表示的恰为题干中小球的运动.答案:C6.如图所示是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像,由图可知物体( )A .初速度为0B .2 s 末的速度大小为3 m/sC .5 s 内的位移为0D .加速度的大小为1.5 m/s 2解析:由题图可知,物体的初速度v 0=5 m/s ,末速度v t =0,由公式v t =v 0+at 可得a =0-5 m/s 5 s=-1 m/s 2,A 、D 错误.由题图知,2 s 末物体的速度大小为3 m/s ,B 正确.由于5 s 内v -t 图像面积不为零,所以C 错误.答案:B7.一辆沿直线匀加速行驶的汽车,经过路旁两根电线杆共用时5 s ,汽车的加速度为2 m/s 2,它经过第2根电线杆时的速度为15 m/s ,则汽车经过第1根电线杆时的速度为( )A .2 m/sB .10 m/sC .2.5 m/sD .5 m/s解析:根据v t =v 0+at ,得v 0=v t -at =15 m/s -2×5 m/s =5 m/s ,D 正确.答案:D8.歼-20飞机在第11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进行飞行展示,这是中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隐身战斗机首次公开亮相.在某次短距离起飞过程中,战机只用了10 s 就从静止加速到起飞速度288 km/h ,假设战机在起飞过程中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它的加速度大小为( )A .28.8 m/s 2B .10 m/s 2C .8 m/s 2D .2 m/s 2解析:飞机末速度v t =288 km/h =80 m/s ,飞机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公式v t =v 0+at 可知v t =at ,即a =v t t =80 m/s10 s=8 m/s 2,选项C 正确.答案:C9.一颗子弹以600 m/s 的水平初速度击中一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木块,经过0.05 s 穿出木块时子弹的速度变为200 m/s.(1)若子弹穿过木块的过程中加速度恒定,求子弹穿过木块时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2)若木块在此过程中产生了恒为200 m/s 2的加速度,则子弹穿出木块时,木块获得的速度的大小为多少?解析:(1)设子弹的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对子弹有 v 0=600 m/s ,v t =200 m/s ,t =0.05 s. 由v t =v 0+at 得a =v t -v 0t =200-6000.05 m/s 2=-8×103 m/s 2负号表示a 的方向与子弹初速度的方向相反. (2)设木块获得的速度为v ′,则 v ′=a ′t =200 m/s 2×0.05 s =10 m/s.答案:(1)8×103 m/s 2 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2)10 m/s[B 组 素养提升]10.(多选)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当t =0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12 m/s ,方向向东;当t =2 s 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8 m/s ,方向仍向东.当物体的速度大小变为2 m/s 时,t 为( )A .3 sB .5 sC .7 sD .9 s解析:由题意可得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 =8-122m/s 2=-2 m/s 2.若速度大小为2 m/s 时,方向向东,则由v t =v 0+at 解得t =v t -v 0a =2-12-2s =5 s ;若速度大小为2 m/s 时,方向向西,则t =v t -v 0a =-2-12-2s =7 s.答案:BC11.(多选)给滑块一初速度v 0,使它沿足够长的光滑斜面向上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 ,当滑块速度大小变为v 02时,所用时间可能是( )A.v 04a B.v 02a C.3v 02aD.3v 0a解析:以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当末速度与初速度方向相同时,v 02=v 0-at ,得t =v 02a ;当末速度与初速度方向相反时,-v 02=v 0-at ′,得t ′=3v 02a,B 、C 正确.答案:BC12.卡车原来以10 m/s 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因为道口出现红灯,司机从较远的地方即开始刹车,使卡车匀减速前进,当车减速到2 m/s 时,交通灯转为绿灯,司机当即放开刹车,并且只用了减速过程的一半时间卡车就加速到原来的速度,从刹车开始到恢复原速过程用了12 s .求:(1)减速与加速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 (2)开始刹车后2 s 末及10 s 末的瞬时速度. 解析:(1)设加速过程的时间为t ,依题意有 2t +t =12 s 得t =4 s所以减速过程的加速度a 1=v 2-v 12t =2-108m/s 2=-1 m/s 2加速过程的加速度a 2=v 3-v 2t =10-24 m/s 2=2 m/s 2.(2)刹车后2 s 末的速度v =v 0+a 1t 1=10 m/s +(-1)×2 m/s =8 m/s 10 s 末的速度v ′=v 2+a 2t ′=2 m/s +2×(10-8) m/s =6 m/s. 答案:(1)1 m/s 2 2 m/s 2 (2)8 m/s 6 m/s[C 组 学霸冲刺]13.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从静止开始运动,先后经历匀加速、匀速、匀减速直线运动,最后停止.从汽车启动开始计时,下表记录了汽车某些时刻的瞬时速度,根据数据可判断出汽车运动的v -t 图像是( )解析:由题中表格里的数据可得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a 1=6.0-3.02.0-1.0 m/s 2=3m/s 2,故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时间t 1=va 1=4 s ,选项B 、D 错误;当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a 2=3.0-9.011.5-10.5m/s 2=-6 m/s 2,故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时间t 2=-va 2=2 s ,故选项A 错误,选项C 正确.答案:C第2节 位移变化规律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关系 1.位移在v -t 图像中的表示如图所示,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大小可以用v -t 图像中的图线和时间轴包围的梯形的面积来表示.2.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1)推导:⎭⎪⎬⎪⎫面积大小等于位移大小:s =12(v 0+v t )×t 速度公式:v t =v 0+at ―→s =v 0t +12at 2.(2)特例:如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初速度为零,公式可简化为s =12at 2.[判断正误](1)位移公式s =v 0t +12at 2仅适用于匀加速直线运动. (×)(2)初速度越大,时间越长,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位移一定越大. (×)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初速度、加速度、时间三个因素有关. (√)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速度关系1.速度与位移关系式:v 2t -v 20=2as .2.推导:3.速度与位移关系的应用条件:所研究的问题中,已知量和未知量都不涉及时间. [思考]如果你是机场跑道设计师,若已知飞机的加速度为a ,起飞速度为v t ,你应该如何来设计飞机跑道的长度?提示:根据公式v 2t -v 20=2as得v 2t =2aL ,所以L =v 2t 2a ,即应使飞机跑道的长度大于v 2t2a.要点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的理解及应用[探究导入] (1)甲同学把物体的运动分成几个小段,如图甲所示,每段位移≈每段起始时刻速度×每段的时间=对应矩形面积.所以,整个过程的位移≈各个小矩形面积之和.乙同学把运动过程分为更多的小段,如图乙所示,各小矩形的面积之和可以表示物体在整个过程的位移.比较以上两种分法,哪种更能精确的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2)结合甲、乙两同学的做法,丙同学认为,当Δt →0时,各矩形面积之和趋近于v -t 图线下面的面积(如图丙).试根据梯形面积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提示:(1)乙同学的做法更能精确的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 (2)由图可知:梯形OABC 的面积S =(OC +AB )×OA 2,代入各物理量得:s =12(v 0+v t )t ,又v t =v 0+at ,得s =v 0t +12at 2.1.公式的适用条件:位移公式s =v 0t +12at 2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2.公式的矢量性:s =v 0t +12at 2为矢量公式,其中s 、v 0、a 都是矢量,应用时必须选取统一的正方向.一般选v 0的方向为正方向.(1)匀加速直线运动中,a 与v 0同向,a 取正值;匀减速直线运动中,a 与v 0反向,a 取负值.(2)若位移的计算结果为正值,说明位移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若位移的计算结果为负值,说明位移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3.两种特殊形式(1)当v 0=0时,s =12at 2,即由静止开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s 与t 2成正比.(2)当a =0时,s =v 0t ,此即为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典例1] 一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a =2 m/s 2,求:(1)第5 s 末物体的速度多大? (2)前4 s 的位移多大? (3)第4 s 内的位移多大?[解析] (1)第5 s 末物体的速度由v 1=v 0+at 1 得v 1=0+2×5 m/s =10 m/s. (2)前4 s 的位移由s 1=v 0t 1+12at 21得s 1=0+12×2×42 m =16 m.(3)物体第3 s 末的速度v 2=v 0+at 2=0+2×3 m/s =6 m/s则第4 s 内的位移s 2=v 2t 3+12at 23=6×1 m +12×2×12m =7 m. [答案] (1)10 m/s (2)16 m (3)7 m1.(2019·陕西渭南尚德中学高一第一学期物理月考)某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跟时间的关系式是s =0.5t +t 2,则该物体 ( )A .初速度为1 m/sB .加速度为1 m/s 2C .前2 s 内位移为5 mD .第2 s 内位移为5 m解析:根据位移时间公式s =v 0t +12at 2与s =0.5t +t 2比较系数可得v 0=0.5 m/s ,a =2 m/s 2,故A 、B 错误;前2 s 内位移为s 1=(0.5×2+22)m =5 m ,故C 正确;第2 s 内位移为s 2=(0.5×2+22-0.5×1-12)m =3.5 m ,故D 错误.答案:C2.(2019·辽宁葫芦岛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一列火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一个人站在第一节车厢前端的站台上,观测到第一节车厢通过他历时2 s ,全部列车车厢通过他历时6 s ,则此列车的车厢数目为( )A .7节B .8节C .9节D .10节解析:设一节车厢的长度为L ,火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一节车厢经过他历时为:t 1=2 s ,由位移和时间的关系列出方程可得:L =12at 21=12a ·22=42a ①,然后再列t 2=6秒内位移s表达式:s=12at22=362a②,由①②两式解得:s=9L即火车共有9节车厢,故C正确.答案:C要点二位移—速度关系式的理解及应用[探究导入]在高速公路上,有时会发生“追尾”事故——后面的汽车撞上前面的汽车.造成追尾的主要因素是超速和精力不集中,如图所示是交警在处理一起事故.(1)交警同志在干什么呢?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2)为什么通过测量刹车距离就能知道是否超速?提示:(1)他们在测量刹车距离,目的是看看车是否超速.(2)因为速度和位移存在一定的关系,即v2t-v20=2as.1.适用条件速度与位移的关系v2t-v20=2as仅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2.意义公式v2t-v20=2as反映了初速度v0、末速度v t、加速度a、位移s之间的关系,当其中三个物理量已知时,可求另一个未知量.3.公式的矢量性公式中v0、v t、a、s都是矢量,应用时必须选取统一的正方向,一般选v0方向为正方向.(1)物体做加速运动时,a取正值,做减速运动时,a取负值.(2)s>0,说明物体通过的位移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s<0,说明位移的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反.4.两种特殊形式(1)当v0=0时,v2=2as.(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2)当v=0时,-v20=2as.(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典例2]某高速列车在某段距离中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由5 m/s增加到10 m/s时位移为s.则当速度由10 m/s增加到15 m/s时,它的位移是()A.52s B.53s C .2sD .3s[解析] 由v 2t -v 20=2as 得102-52=2as ①,152-102=2as ′②,联立①②得s ′=53s ,故选项B 正确.[答案] B [易错警示]应用位移—速度关系的两点注意(1)若不涉及时间,优先选用v 2t -v 20=2as .(2)选用v 2t -v 20=2as .要注意符号关系,必要时应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验证其合理性.3.(2019·南京市第十二中月考)一物体从A 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到达B 点时速度为v ,再运动到C 点时的速度为2v ,则AB 与BC 的位移大小之比为( )A .1∶3B .1∶4C .1∶2D .1∶1解析:对AB 过程,由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式可得v 2=2as AB ,解得s AB =v 22a ,对BC 过程可得(2v )2-v 2=2as BC ,解得s BC =3v 22a,所以AB 与BC 的位移大小之比为1∶3,故A 正确.答案:A4.(2019·江西南昌八一中学、洪都中学高一联考)酒后驾车严重威胁交通安全.其主要原因是饮酒后会使人的反应时间(从发现情况到实施操作制动的时间)变长,造成反制距离(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的距离)变长,假定汽车以20 m/s 的速度匀速行驶,刹车时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正常人的反应时间为0.5 s ,饮酒人的反应时间为1.5 s ,试问:(1)驾驶员正常的反制距离是多少米?(2)饮酒的驾驶员的反制距离比正常时多了多少米?解析:(1)在反应时间内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为: s 1=v 0t 1=20×0.5 m =10 m 汽车减速的距离为:2as 2=v 2t -v 20 代入数据解得: s 2=0-2022×(-10)m =20 m驾驶员正常的反制距离:s 1+s 2=30 m ;(2)饮酒的驾驶员的反制距离比正常时,主要是反应时间多1 s ,所以反制动距离比正常多:Δs =v 0Δt =20×1 m =20 m.答案:(1)30 m (2)20 m“数形结合法”的应用——利用v -t 图像求物体的位移根据“无限分割”“逐渐逼近”的思想可以利用v -t 图像与t 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这就提供了一种利用图像计算位移的方法,常称为数形结合法,应用时注意以下几点:(1)v -t 图像与t 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的大小.(2)面积在t 轴以上表示位移是正值,在t 轴以下表示位移是负值. (3)物体的总位移等于各部分位移(正、负面积)的代数和. (4)物体通过的路程为t 轴上、下“面积”绝对值的和.某一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v -t 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求:(1)0~4 s 内,物体距出发点的最远距离; (2)前4 s 内物体的位移; (3)前4 s 内物体通过的路程. 解析:(1)物体距出发点最远的距离 s m =12v 1t 1=12×4×3 m =6 m.(2)前4 s 内的位移s =s 1-s 2=12v 1t 1-12v 2t 2=12×4×3 m -12×2×1 m =5 m.(3)前4 s 内通过的路程x =s 1+s 2=12v 1t 1+12v 2t 2=12×4×3 m +12×2×1 m =7 m.答案:(1)6 m (2)5 m (3)7 m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s =v 0t +at 22,关于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t 秒。

新版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全册 共51页)

新版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全册 共51页)

新版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全册共51页)目录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1.2时间和位移1.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1.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1.5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2.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2.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2.4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2.5 自由落体运动2.6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第三章相互作用3.1 重力3.2 弹力3.3 摩擦力3.4 力的合成3.5 力的分解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知道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

2. 理解参考系的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参考系。

3. 会用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和位置的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1.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让学生将生活实际与物理概念相联系,通过几个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自主讨论,在讨论与交流中,自主升华为物理概念。

2.通过参考系的学习,知道从不同角度研究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从熟悉的常见现象和已有经验出发,体验不同参考系中运动的相对性,揭示参考系在确定物体运动时客观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促使学生形成勤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热爱自然,关心科技,正确方法,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质点概念的理解,如何选取参考系。

【教学难点】什么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雄鹰在空中翱翔,足球在绿茵场上飞滚,连静静的山川也在“坐地日行八万里”……。

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

运动是宇宙间永恒的主题,也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李白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来描绘气势磅礴的瀑布。

画家也用美丽的画笔描绘出动感十足的情景。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知识点梳理—【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学案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知识点梳理—【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学案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知识点梳理知识网络知识点梳理知识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2、特点:加速度大小、方向都不变3、分类: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若a与v方向相同,则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若a与v 方向相反,则表示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例1.(单选)如图所示是几个质点的运动图像,其中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是()A.甲、乙、丙B.甲、乙、丁C.甲、丙、丁D.乙、丙、丁答案:A变式练习1.(单选)下列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是均匀变化的B .相邻的相同时间间隔内的位移相等C .在任何相等的时间Δt 内的速度变化量Δv 都相等D .速度与运动时间成正比 答案:C知识点二、速度--时间式v =v 0+at 的理解及应用1、公式v =v 0+at 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当v 0=0时,v =at (由静止开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公式的矢量性:公式中v 0、v 、a 均为矢量,应用公式解题时,首先应选取正方向。

一般以v 0的方向为正方向,匀加速直线运动中a >0,匀减速直线运动中a <0。

若v 0=0,则以a 的方向为正方向。

3、刹车问题:车辆刹车时可看成匀减速直线运动直至速度变为零,所以刹车时车辆只在“刹车时间”内做匀减速运动,而速度减为零后保持静止。

刹车时间取决于初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

例2.滑雪运动员不借助雪杖,以加速度a 1由静止从山坡顶匀加速滑下,测得其20 s 后的速度为20 m/s ,50 s 后到达坡底,又以加速度a 2沿水平面减速运动,经20 s 恰好停止运动。

求: (1)a 1和a 2的大小;(2)滑雪运动员到达坡底后再经过6 s 的速度大小。

解:(1)运动员下滑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 a 1=v 1-v 0t 1=20-020m/s 2=1 m/s 2到达坡底时的速度大小 v 2=a 1t 2=1×50 m/s =50 m/s在水平面上的加速度 a 2=v -v 2t 3=0-5020 m/s 2=-2.5 m/s 2 即a 2的大小为2.5 m/s 2。

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物理第2章章末优化总结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最新整理)

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物理第2章章末优化总结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最新整理)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物理第2章章末优化总结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物理第2章章末优化总结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物理第2章章末优化总结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的全部内容。

章末优化总结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常用方法1.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公式间的关系2.常用解题方法常用方法规律特点一般公式法v=v+at,x=v0t+错误!at2,v2-v错误!=2ax使用时应注意它们都是矢量,一般以v0方向为正方向,其余物理量与正方向相同者为正,与正方向相反者为负平均速度法错误!=错误!,对任何性质的运动都适用;错误!=错误!(v0+v),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时刻速度法v错误!=错误!=错误!(v0+v),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比例法对于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或末速度为0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利用比例法求解逆向思维法把运动过程的“末态”作为“初态”的方法.例如,末速度为0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以看做反向的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图象法应用v-t图象,可把复杂的物理问题转化为较为简单的数学问题解决,尤其是用图象定性分析,可避免繁杂的计算,快速求解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冲上固定的光滑斜面,斜面总长度为l,到达斜面最高点C时速度恰好为零,如图.已知物体运动到距斜面底端错误!l处的B点时,所用时间为t,求物体从B滑到C所用的时间.[解析] 法一:逆向思维法物体向上匀减速冲上斜面相当于向下匀加速滑下斜面故x BC=错误!,x AC=错误!,又x BC=错误!由以上三式解得t BC=t.法二:基本公式法因为物体沿斜面向上做匀减速运动,设物体从B滑到C所用的时间为t BC,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可得v错误!=2ax AC ①v错误!=v错误!-2ax AB ②x AB=错误!x AC ③由①②③式解得v B=错误!④又v B=v0-at ⑤v B=at BC⑥由④⑤⑥式解得t BC=t.法三:比例法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位移之比为x∶x2∶x3∶…∶x n=1∶3∶5∶…∶(2n-1)1因为x CB∶x BA=错误!∶错误!=1∶3,而通过x BA的时间为t,所以通过x BC的时间t BC=t.法四:中间时刻速度法利用推论: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位移的平均速度,错误!AC=错误!=错误!,又v错误!=2ax AC,v2B=2ax BC,x BC=错误!。

新教材高中物理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2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学案教科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物理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2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学案教科版必修第一册

2.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必备知识·自主学习——突出基础性素养夯基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1.关系式:v t=____________.2.物理意义: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t时刻的速度v t等于物体在开始时的________加上在整个过程中速度的____________.3.各个量的含义的变形式,但两式的适用条[注意] 速度公式v=v0+at虽然是加速度定义式a=v−v0t适用于任何形式的运动.件是不同的.v=v0+at仅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而a=v−v0t二、速度方程的深入讨论以初速度v0的方向为正方向,即初速度v0为正值.1.如果加速度a是正值且大小恒定,表示a与v0的方向________,物体的速度数值随时间的增加而________,物体做的是________运动.其v­t图像向上倾斜,如图所示.2.如果加速度a是负值且大小恒定,表示a与v0的方向相反,其v­t图像________倾斜,如图所示.物体先做____________,后做________.3.如果加速度a=0,物体的________不发生变化,其运动就是匀速直线运动,其v­t 图像是一条________,如图所示.[导学] 在v ­ t图像中,图线斜率k=∆v∆t =∆v∆t=a,可知Δv=at,故得v t=v0+Δv=v0+at.反过来,利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可推导v ­ t图像的图线形式;在速度—时间关系式中,末速度v是时间t的一次函数,故v ­ t图线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斜率表示加速度a,纵轴截距表示初速度v0.关键能力·合作探究——突出综合性素养形成探究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关系式的应用1.公式的适用条件公式v t=v0+at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2.公式的矢量性(1)公式v t=v0+at中的v0、v t、a均为矢量,应用公式解题时,首先应选取正方向.(2)一般以v0的方向为正方向,此时若为匀加速直线运动,则a>0,若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则a<0;对于计算结果v t>0,说明v t与v0方向相同;v t<0,说明v t与v0方向相反.3.两种特殊情况(1)当v0=0时,v t=at.由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恒定不变,表明由静止开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与其运动时间成正比.(2)当a=0时,v t=v0.加速度为零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也表明匀速直线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例.【典例示范】题型1 单一运动过程问题例1火车沿平直轨道加速前进,加速度不变.通过某一路标时的速度为10.8km/h,1min 后变成54km/h,再经过多长时间火车的速度才能达到64.8km/h?题型2 多运动过程问题例2一质点从静止开始以1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5s后做匀速直线运动,最后2s的时间内使质点匀减速运动到速度为零,则质点匀速运动时速度多大?匀减速运动时的加速度又是多大?【思维方法】应用v t=v0+at解题的方法技巧(1)画出运动过程的示意图,分析不同阶段的运动情况;(2)确定一个方向为正方向(一般以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3)根据规定的正方向确定已知矢量的正负,并用带有正负号的数值表示;(4)根据不同阶段的已知量和未知量的关系,利用公式求未知量;(5)根据计算结果说明所求量的大小及方向.素养训练1 汽车一般有五个前进挡位,对应不同的速度范围,设在每一挡汽车均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换挡时间不计,某次行车时,一挡起步,起步后马上挂入二挡,加速度为2m/s2,3s后挂入三挡,再经过4s速度达到13m/s,随即挂入四挡,加速度为1.5m/s2,速度达到16m/s时挂上五挡,加速度为1m/s2.求:(1)汽车在三挡时的加速度大小;(2)汽车在四挡行驶的时间;(3)汽车挂上五挡后再过5s的速度大小.探究点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导学探究】仔细观察下列图片,探究下列问题.(1)如图所示,是小车在重物牵引下运动的v­t图像,该图像是什么形状?(2)由v­t图像的形状分析,任意一段时间Δt内速度的变化量Δv与Δt有什么关系?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归纳总结】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属性(1)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同.=a相等,即加速度a保持不变(大小、(2)不相等的时间,速度的变化量不相等,但∆v∆t方向均不变).(3)v­t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2.由v­t图像可以明确的信息3.关于交点的理解(1)两条图线相交,表明在该时刻两物体具有相同的速度.(2)图线与v轴相交,交点的纵坐标值为物体t=0时刻的速度.(3)图线与时间轴的交点表示速度方向改变,图线折点表示加速度方向或大小改变.【典例示范】例1 (多选)一动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从计时开始,到速度大小变为10m/s所需时间可能为( )A.4s B.6sC.14s D.10s教你解决问题第一步:读题―→获信息第二步:读图―→获信息【思维方法】分析v­t图像问题要做到“三看”“三定”和“一计算”(1)三看①一看轴:看清坐标轴表示的物理量.②二看线:看清图像形状,确定两个物理量的变化规律.③三看点:看清交点、折点、边界点,明确不同“点”的物理意义,确定物理量的变化范围及其条件.(2)三定①一定:图像与物体运动过程的关系.②二定:图像与物理公式的关系.③三定:图像中两图线的联系.(3)一计算把图像信息与相应的物理规律相结合,进行计算,做出判断.素养训练 2 如图所示是一个质点在水平面上运动的v­t图像,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在0~1s内,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在0~3s内,质点的加速度方向发生了变化C.第6s末,质点的加速度为0D.第6s内质点速度的变化量为-4m/s素养训练3 如图所示为A、B两个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1)A、B两个物体各做什么运动?求其加速度;(2)两图线的交点的意义是什么?(3)求1s末A、B两个物体的速度;(4)求6s末A、B两个物体的速度.探究点三刹车问题(STSE问题)1.刹车问题的分析思路汽车刹车速度减为0后将停止运动,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是:首先计算出速度变为0所需要的时间t0,然后比较t与t0的大小关系.(1)当t<t0时,直接应用t计算速度;(2)当t>t0时,末速度为0.2.常见错误:误以为汽车在给定的时间内一直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简单套用速度公式v=v0+at,得出的速度出现负值.汽车刹住后,将不再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所以公式不再适用.【典例示范】例4在平直公路上,一辆汽车以108km/h的速度行驶,司机发现前方有危险立即刹车,刹车时加速度大小为6m/s2,求:(1)刹车后3s末汽车的速度大小;(2)刹车后6s末汽车的速度大小.素养训练4 上海的磁悬浮列车由静止开始加速出站,加速度为0.6m/s2,2min后列车速度为多大?列车匀速运动时速度为432km/h,如果以0.8m/s2的加速度减速进站,求减速160s时列车的速度为多大?随堂演练·自主检测——突出创新性素养达标1.某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0.6m/s2,那么在任意1s内( )A.此物体的末速度一定等于初速度的35B.此物体任意1s的初速度一定比前1s末的速度大0.6m/sC.此物体在每1s内的速度变化大小均为0.6m/sD.此物体在任意1s内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0.6m/s2.如图所示,一辆匀加速行驶的汽车,经过路旁的两根电线杆共用5s时间,汽车的加速度为2m/s2,它经过第二根电线杆时的速度是15m/s,则汽车经过第一根电线杆的速度为( )A.2m/s B.10m/sC.2.5m/s D.5m/s3.如图所示,一辆汽车安装了全自动刹车系统,该车车速v=8m/s,当汽车与前方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小于安全距离时,该系统立即启动,启动后汽车刹车加速度大小为4~6m/s2,在该系统控制下汽车刹车的最长时间为( )A.1.33s B.2sC.2.5s D.4s4.独轮摩托车是一种新型交通工具.它通过内置的一对陀螺仪来实现平衡,而它的速度则是由倾斜程度来控制的,想要加速则向前倾,减速和后退则向后倾.如图所示,一个人骑着一款独轮摩托车从静止开始,以1.6m/s2的加速度沿直线匀加速行驶了4s,又以大小为1.2m/s2的加速度沿直线匀减速行驶了3s,然后做匀速直线运动,独轮摩托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为多少?5.一家从事创新设计的公司打造了一台飞行汽车,既可以在公路上行驶,也可以在天空飞行.已知该飞行汽车在跑道上的加速度大小为2m/s2,速度达到40m/s后离开地面.离开跑道后的加速度为5m/s2,最大速度为200m/s.飞行汽车从静止到加速至最大速度所用的时间为( )A.40s B.52s C.88s D.100s2.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必备知识·自主学习一、 1.v 0+at2.速度v 0 变化量at 二、1.相同 增加 加速 2.向下 减速运动 加速运动 3.速度 水平直线关键能力·合作探究探究点一 【典例示范】例1 解析:根据题意,画出如图所示的运动示意图,再将v 1、v 2、v 3的速度换算如下:v 1=10.8km/h =3m/s ,v 2=54km/h =15m/s ,v 3=64.8km/h =18m/s.方法一 运动过程中加速度a 不变. 由a =Δv Δt=v 2−v 1t 1=v 3−v 2t 2得t 2=v 3−v 2v 2−v 1·t 1=15s.方法二 画出火车运动的v ­t 图像,如下图所示,由图中的三角形相似可得v 3−v2v 2−v 1=t2t 1,解得t 2=15s.答案:15s例2 解析:质点的运动过程包括匀加速、匀速、匀减速三个阶段,运动草图如图所示,AB 为匀加速阶段,BC 为匀速阶段,CD 为匀减速阶段.匀速阶段的速度即为匀加速阶段的末速度v B ,由速度公式得:v B =v A +a 1t 1,得v B =0+1×5m/s =5m/s.而质点做匀减速运动的初速度即为匀速运动的速度,所以v B =v C =5m/s , 而最终v D =0,由v D =v C +a 2t 2得a 2=v D −v C t 2,得a 2=0−52m/s 2=-2.5m/s 2,所以,匀减速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为2.5m/s 2. 答案:5m/s 2.5m/s 2素养训练1 解析:汽车运动过程示意图如图所示(1)刚挂入三挡时汽车的速度v 1=a 1t 1=2×3m/s =6m/s ,可知汽车在三挡时的加速度大小a 2=v 2−v 1t 2=13−64m/s 2=1.75m/s 2.(2)汽车在四挡行驶的时间t 3=v 3−v 2a 3=16−131.5s =2s.(3)汽车挂上五挡后再过5s 的速度v 4=v 3+a 4t 4=16m/s +1×5m/s =21m/s. 答案:(1)1.75m/s 2(2)2s (3)21m/s 探究点二 【导学探究】提示:(1)是一条倾斜的直线.(2)无论Δt 选在什么区间,速度的变化量Δv 与对应的时间的变化量Δt 之比都相同,即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不变.【典例示范】例3 解析:根据图像可知,动车的初速度为18m/s ,物体速度随时间均匀减小,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时间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则有:a =Δv Δt=(0−18)9m/s 2=-2m/s 2,所以动车做初速度为18m/s ,加速度为-2 m/s 2的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变为10m/s ,则v =±10m/s ,根据v =v 0+at 解得:t =4s 或14s ,故A 、C 正确,B 、D 错误.答案:AC素养训练2 解析:由题图可知,在0~1s 内,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A 错误;v ­t 图像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由题图可知,在0~3s 内,质点的加速度方向没有发生变化,B 错误;因为在5~6s 内,图线的斜率不变,即加速度不变,故第6s 末质点的加速度不为0,C 错误;第6s 内质点速度的变化量为0-4m/s =-4m/s ,D 正确.答案:D素养训练3 解析:(1)A 物体沿规定的正方向做初速度为2m/s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 1=v−v 0t=8−26m/s 2=1m/s 2,加速度的方向沿规定的正方向;B 物体前4s 沿规定的正方向做初速度为8m/s 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 2=v ′−v 0′t ′=0−84m/s 2=-2m/s 2,加速度的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2)两图线的交点表示此时刻两个物体的速度相同.(3)A 物体的初速度v A 0=2m/s ,1s 末A 物体的速度为v A =v A 0+a 1t 1=3m/s ,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B 物体的初速度v B 0=8m/s ,1s 末B 物体的速度v B =v B 0+a 2t 1=6m/s ,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4)6s 末A 物体的速度为v ′A =v A 0+a 1t 6=8m/s ,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B 物体的速度为v ′B =v B 0+a 2t 6=-4m/s ,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答案:见解析 探究点三 【典例示范】例4 解析:汽车行驶速度v 0=108km/h =30m/s ,规定v 0的方向为正方向, 则a =-6m/s 2, 汽车刹车所用的总时间t 0=0−v 0a=0−30m/s−6m/s 2=5s.(1)t 1=3s 时的速度v 1=v 0+at =30m/s -6m/s 2×3s =12m/s.(2)由于t 0=5s<t 2=6s ,故6s 末汽车已停止,即v 2=0. 答案:(1)12m/s (2)0素养训练4 解析:列车加速出站时,取列车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列车初速度v 1=0,则列车从静止开始运动2min 后的速度v =v 1+a 1t 1=(0+0.6×2×60) m/s =72m/s当列车减速进站时,a2=-0.8m/s2初速度v2=432km/h=120m/s从开始刹车到速度为0的时间t2=0−v2a2=−120−0.8s=150s所以减速160s时列车已经停止运动,速度为0.答案:72m/s 0随堂演练·自主检测1.解析:因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且加速度大小为0.6m/s2,主要涉及对速度公式的理解:①物体可能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也可能做匀减速直线运动.②v t=v0+at是矢量式.如果选v0方向为正方向,匀加速直线运动a=0.6m/s2,匀减速直线运动a=-0.6m/s2.答案:C2.解析:由v t=v0+at知,v0=v t-at=15m/s-2×5m/s=5m/s,D正确.答案:D3.解析:车速已知,刹车加速度最小时,刹车时间最长,故有t max=0−v0−a min =0−8−4s=2s.答案:B4.解析:匀加速行驶4s时的速度为v1=v0+at=(0+1.6×4) m/s=6.4m/s.又匀减速行驶3s时的速度为v2=v1+a′t′=(6.4-1.2×3) m/s=2.8m/s.所以匀速行驶时的速度为v3=v2=2.8m/s.答案:2.8m/s5.解析: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v t=v0+at知,飞行汽车在跑道上行驶的时间为t1=v1a1=402s=20s.飞行汽车从离开地面到加速至最大速度的时间为t2=v2−v1a2=200−405s=32s,故t=t1+t2=52s,B正确.答案:B。

_新教材高中物理第2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4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学案教科版必修第一册

_新教材高中物理第2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4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学案教科版必修第一册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学习目标:1.[物理观念]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 2.[科学思维]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关系的推导方法. 3.[科学思维]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和时间之间的相互关系,会用公式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问题.一、位移与速度的关系1.公式:v 2t -v 20=2ax ;若v 0=0,则v 2t =2ax . 2.推导:速度公式v t =v 0+at ,位移公式x =v 0t +12at 2由以上两式可得:v 2t -v 20=2ax .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 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 1.公式:v x 2=v 20+v 2t 2.2.推导: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段位移x 的初、末速度分别是v 0和v t ,加速度为a ,中间位置的速度为v x 2,则根据速度与位移关系式,对前一半位移:v 2x 2-v 20=2a ·x 2,对后一半位移v 2t -v 2x 2=2a ·x 2,即v 2x 2-v 20=v 2t -v 2x 2,所以v x 2=v 20+v 2t2.1.思考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公式v 2t -v 20=2ax 适用于所有的直线运动.(×)(2)公式v 2t -v 20=2ax 中的四个物理量都是矢量,各量的正、负表示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还是相反.(√)(3)因为v 2t -v 20=2ax ,则v 2t =v 20+2ax ,所以物体的末速度v t 一定大于初速度v 0.(×) (4)只有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v x 2>v t2的关系才是成立的.(×)2.物体从长为L 的光滑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滑到底端时的速率为v ,如果物体以v 0=v2的初速度从斜面底端沿斜面上滑,上滑时的加速度与下滑时的加速度大小相同,则可以达到的最大距离为( )A .L 2B .L 3C .L4 D .2L C [对于下滑阶段有:v 2=2aL , 对于上滑阶段:0-⎝ ⎛⎭⎪⎫v 22=-2ax ,联立解得x =L4,A 、B 、D 错误,C 正确.]速度与位移的关系提示:由v 2-v 20=2ax 得x =v 22a=3240 m.2t 20(1)适用条件:公式表述的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2)公式的矢量性:公式中v 0、v t 、a 、x 都是矢量,应用时必须选取统一的正方向,一般选v 0方向为正方向.①物体做加速运动时,a 取正值,做减速运动时,a 取负值.②x >0,说明物体位移的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x <0,说明物体位移的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反.2.两种特殊形式(1)当v 0=0时,v 2t =2ax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当v t =0时,-v 20=2ax .(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例1】 我国多地出现的雾霾天气,给交通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危害,某地雾霾天气中高速公路上的能见度只有72 m ,要保证行驶前方突发紧急情况下汽车的安全,汽车行驶的速度不能太大.已知汽车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为5 m/s 2.(1)若前方紧急情况出现的同时汽车开始制动,汽车行驶的速度不能超过多大?(结果可以带根号)(2)若驾驶员从感知前方紧急情况到汽车开始制动的反应时间为0.6 s,汽车行驶的速度不能超过多大?思路点拨:①该问题中减速过程中,已知量和未知量都不涉及时间,可用速度和位移的关系式求解.②在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内,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解析](1)汽车刹车的加速度a=-5 m/s2,要在x=72 m内停下,设行驶的速度不超过v1,由运动学公式有:0-v21=2ax代入题中数据可得v1=12 5 m/s.(2)设汽车行驶的速度不超过v2,在驾驶员的反应时间t0内汽车做匀速运动的位移为x1,则x1=v2t0刹车减速位移x2=-v222ax=x1+x2联立各式代入数据可得v2=24 m/s.[答案](1)12 5 m/s (2)24 m/s运动学问题的一般求解思路(1)弄清题意.建立一幅物体运动的图景,尽可能地画出草图,并在图中标明一些位置和物理量.(2)弄清研究对象.明确哪些是已知量,哪些是未知量,据公式特点选用恰当公式.(3)列方程、求解.必要时要检查计算结果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合.[跟进训练]1.美国“肯尼迪”号航空母舰上装有帮助飞机起飞的弹射系统.已知“F-15”型战斗机在跑道上加速时,产生的最大加速度为5 m/s2,起飞的最小速度是50 m/s,弹射系统能够使飞机具有的最大速度为30 m/s,则:(1)飞机起飞时在跑道上至少加速多长时间才能起飞?(2)航空母舰的跑道至少应该多长?[解析](1)飞机在跑道上运动的过程中,当有最大初速度、最大加速度时,起飞所需时间最短,故有t =v t -v 0a =50-305s =4 s则飞机起飞时在跑道上的加速时间至少为4 s. (2)由v 2t -v 20=2ax 得x =v 2t -v 202a =502-3022×5m =160 m ,即航空母舰的跑道至少为160 m.[答案] (1)4 s (2)160 m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几个推论汽车以2 m/s 2的加速度由静止开始启动,若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请分别计算汽车1 s 、2 s 、3 s 、4 s 末的速度,以及1 s 、2 s 、3 s 、4 s 末的速度比.你能发现什么规律?提示:v =at 知v 1=2 m/s ,v 2=4 m/s ,v 3=6 m/s ,v 4=8 m/s ,故v 1∶v 2∶v 3∶v 4=1∶2∶3∶4,速度比等于时间比.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段位移x 的初末速度分别是v 0和v ,加速度为a ,中间位置的速度为v x 2,则根据速度与位移关系式,对前一半位移v 2x 2-v 20=2a ·x 2,对后一半位移v 2-v 2x2=2a ·x 2,即v 2x 2-v 2=v 2-v 2x 2,所以v x 2=v 20+v22.由数学知识知:v x 2>v t 2=v 0+v2.2.由静止开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几个重要比例 (1)1T 末、2T 末、3T 末……nT 末瞬时速度之比v 1∶v 2∶v 3∶…∶v n =1∶2∶3∶…∶n .(2)1T 内、2T 内、3T 内……nT 内的位移之比x 1∶x 2∶x 3∶…∶x n =12∶22∶32∶…∶n 2.(3)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第n 个T 内位移之比x Ⅰ∶x Ⅱ∶x Ⅲ∶…∶x n =1∶3∶5∶…∶(2n -1).(4)通过前x 、前2x 、前3x ……位移时的速度之比v 1∶v 2∶v 3∶…∶v n =1∶2∶3∶…∶n .(5)通过前x 、前2x 、前3x ……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t 1∶t 2∶t 3∶…∶t n =1∶2∶3∶…∶n .(6)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t Ⅰ∶t Ⅱ∶t Ⅲ∶…∶t n =1∶(2-1)∶(3-2)∶…∶(n -n -1).【例2】 一小球沿斜面由静止开始匀加速滚下(斜面足够长),已知小球在第4 s 末的速度为4 m/s.求:(1)第6 s 末的速度; (2)前6 s 内的位移; (3)第6 s 内的位移.思路点拨:①小球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②注意区别前6 s 和第6 s 的确切含义. [解析] (1)由于第4 s 末与第6 s 末的速度之比v 1∶v 2=4∶6=2∶3故第6 s 末的速度v 2=32v 1=6 m/s.(2)由v 1=at 1得a =v 1t 1=44m/s 2=1 m/s 2. 所以第1 s 内的位移x 1=12a ×12 m =0.5 m第1 s 内与前6 s 内的位移之比x 1∶x 6=12∶62故前6 s 内小球的位移x 6=36x 1=18 m. (3)第1 s 内与第6 s 内的位移之比x Ⅰ∶x Ⅵ=1∶(2×6-1)=1∶11故第6 s 内的位移x Ⅵ=11x Ⅰ=5.5 m. [答案] (1)6 m/s (2)18 m (3)5.5 m有关匀变速直线运动推论的选取技巧(1)对于初速度为零,且运动过程可分为等时间段或等位移段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可优先考虑应用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常用推论.(2)对于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把它看成逆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然后用比例关系,可使问题简化.[跟进训练]2.(多选)如图所示,一冰壶以速度v 垂直进入两个相同矩形区域做匀减速运动,且刚要离开第二个矩形区域时速度恰好为零,则冰壶依次进入每个矩形区域时的速度之比和穿过每个矩形区域所用的时间之比分别是(设冰壶可看成质点)( )A .v 1∶v 2=2∶1B .v 1∶v 2=2∶1C .t 1∶t 2=1∶ 2D .t 1∶t 2=(2-1)∶1BD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中连续两段相等位移的时间之比为1∶(2-1),故所求时间之比为(2-1)∶1,所以C 错误,D 正确;由v =at 可得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中的速度之比为1∶2,则所求的速度之比为2∶1,故A 错误,B 正确.]1.物理观念:速度与位移关系v 2-v 20=2ax . 2.科学思维:v 0=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推论.1.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经4 s 后停止,若在第1 s 内的位移是14 m ,则最后1 s 内的位移是 ( )A .3.5 mB .2 mC .1 mD .0B [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至停止,可以把这个过程看成逆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1∶3∶5∶7,所以由14 m 7=x 11得,所求位移x 1=2 m ,故B 正确.]2.A 、B 、C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一物体从A 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B 点的速度是v ,到C 点的速度是3v ,则x AB ∶x BC 等于 ( )A .1∶8B .1∶6C .1∶5D .1∶3A [由公式v 2t -v 20=2ax ,得v 2=2ax AB ,(3v )2=2a (x AB +x BC ),两式相比可得x AB ∶x BC =1∶8.]3.一个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第1秒内位移和第3秒内位移的比为( )A .1∶9B .1∶5C .1∶4D .1∶316B [根据x =12at 2得1 s 内、2 s 内、3 s 内的位移之比为1∶4∶9,则第1 s 内、第3s 内的位移之比为1∶5,故B 正确,A 、C 、D 错误.]4.(新情境题)歼­31是中航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研制的第五代单座双发战斗机,某次该飞机起飞滑行时,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 4.0 m/s 2,飞机速度达到80 m/s 时离开地面升空.如果在飞机刚达到起飞速度时,突然接到命令停止起飞,飞行员立即使飞机紧急制动,飞机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的大小为5.0 m/s 2.请你为该类型的飞机设计一条跑道,使在这种特殊的情况下飞机停止起飞而不滑出跑道.那么,设计的跑道至少要多长?[解析]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位移关系式,可得飞机匀加速和匀减速阶段的位移分别为x 1=v 2t2a 1=8022×4.0 m =800 mx 2=v 2t2a 2=8022×5.0m =640 m所以,设计的跑道至少长x =x 1+x 2=(800+640)m =1 440 m.[答案] 1 440 m。

江苏专用_新教材高中物理第二章机械振动3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和能量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江苏专用_新教材高中物理第二章机械振动3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和能量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和能量1.理解简谐运动的运动规律,掌握在一次全振动过程中位移、回复力、加速度、速度变化的规律。

2.掌握简谐运动回复力的特征。

3.对水平的弹簧振子,能定性地说明弹性势能与动能的转化过程。

知识点一简谐运动的回复力[情境导学]如图所示,O点为水平弹簧振子的平衡位置,A′、A分别是振子运动的最左端和最右端,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请思考:(1)振子在振动过程中位于O点左侧x处时所受合外力的大小怎样表示?方向怎样?产生什么效果?(2)振子在振动过程中位于O点右侧x处时所受合外力的大小怎样表示?方向怎样?产生什么效果?提示:(1)F=kx,方向(向右)指向平衡位置O,产生指向平衡位置的加速度,使物体回到平衡位置。

(2)F=kx,方向(向左)指向平衡位置O,产生指向平衡位置的加速度,使物体回到平衡位置。

[知识梳理]1.回复力(1)定义:使振动物体回到平衡位置的力。

(2)表达式:F=-kx,“-”号表示F与x反向。

(3)方向:总是指向平衡位置。

2.简谐运动:如果物体在运动方向上所受的力与它离开平衡位置位移的大小成正比,并且总是指向平衡位置,质点的运动就是简谐运动。

[初试小题]1.判断正误。

(1)回复力的方向总是与位移的方向相反。

(√)(2)回复力的方向总是与速度的方向相反。

(×)(3)回复力的方向总是与加速度的方向相反。

(×)(4)回复力F=-kx中的k一定是弹簧的劲度系数。

(×)2.对于弹簧振子的回复力和位移的关系,下列图中正确的是( )解析:选C 由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公式F=-kx可知,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时的回复力和位移的关系图像应如图C所示。

知识点二简谐运动的能量[情境导学]如图所示,O点为水平弹簧振子的平衡位置,A′、A分别是振子运动的最左端和最右端。

请思考:(1)振子在振动过程中位于O点时的动能、弹簧的弹性势能的大小怎样?(2)振子在振动过程中位于最左端A′和最右端A时的动能、弹簧的弹性势能的大小怎样?(3)振子经历A→O→A′过程中振子的动能、弹簧的弹性势能怎样转化?提示:(1)动能最大,弹性势能为零。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二章教案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二章教案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全章概述本章是在第一章运动描述的基础上,进一步用实验的方法,探索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和特点,并结合公式、图象对匀变速直线运动进行研究。

通过使用打点计时器设计相关实验探索运动规律,并用语言、公式、图象进行描述。

本章重点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掌握,重点掌握其研究的方法和运动的规律及应用。

本章公式和推论较多,在学习时要分清公式的应用条件和前提,不可乱套公式,在物理过程比较复杂时可以分解过程,—一突破并建立相关联系,必要时可借助图象进行分析比较。

本章可分为三个单元(1)基本规律的探索及描述(一、二、三节)(2)相关的推论的整理及应用(三节后半部分)(3)特殊应用及伽利略的研究史实(第四、五节)新课标要求本章也是必修模块中物理1模块的第一部分,为第一个二级主题。

1、通过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体会公式表述和图象表述的优越性,为进一步应用规律奠定基础,体会数学在处理问题中的重要性。

通过史实了解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所用的实验和推论方法,体会科学推理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科学推理能力。

2、在掌握相关规律的同时,通过对某些推论的导出过程的经历,体验物理规律“条件”的意义和重要性,明确很多规律都是有条件的,科学的推理也有条件性。

新课程学习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教案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根据相关实验器材,设计实验并熟练操作。

2、会运用已学知识处理纸带,求各点瞬时速度。

3、会用表格法处理数据,并合理猜想。

二、能力目标:1、初步学习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实验,完成某种规律的探究方法。

2、对打出的纸带,会用近似的方法得出各点瞬时速度。

三、德育目标1 、通过对小车运动的设计,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并锻炼其思考的全面性、准确性与逻辑性。

2、通过对纸带的处理,实验数据的图象展现,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能使学生灵活地运用科学方法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创新意识。

新教材同步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2章专题强化竖直上抛运动追及和相遇问题学案

新教材同步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2章专题强化竖直上抛运动追及和相遇问题学案

新教材同步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学案:专题强化 竖直上抛运动 追及和相遇问题[学习目标] 1.知道竖直上抛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会利用分段法或全程法求解竖直上抛的有关问题.2.会分析追及相遇问题,会根据两者速度关系和位移关系列方程解决追及相遇问题.一、竖直上抛运动 1.竖直上抛运动将一个物体以某一初速度v 0竖直向上抛出,抛出的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运动,这种运动就是竖直上抛运动. 2.运动性质先做竖直向上的匀减速运动,上升到最高点后,又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整个过程中加速度始终为g ,全段为匀变速直线运动. 3.运动规律通常取初速度v 0的方向为正方向,则a =-g . (1)速度公式:v =v 0-gt . (2)位移公式:h =v 0t -12gt 2.(3)位移和速度的关系式:v 2-v 02=-2gh . (4)上升的最大高度:H =v 202g.(5)上升到最高点(即v =0时)所需的时间:t =v 0g .4.运动的对称性 (1)时间对称物体从某点上升到最高点和从最高点回到该点的时间相等,即t 上=t 下. (2)速率对称物体上升和下降通过同一位置时速度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气球下挂一重物,以v 0=10 m/s 的速度匀速上升,当到达离地面高175 m 处时,悬挂重物的绳子突然断裂,那么重物再经多长时间落到地面?落地前瞬间的速度多大?(空气阻力不计,g 取10 m/s 2) 答案 7 s 60 m/s 解析 解法一 分段法绳子断裂后,重物先匀减速上升,速度减为零后,再匀加速下降. 重物上升阶段,时间t 1=v 0g =1 s ,由v 02=2gh 1知,h 1=v 202g=5 m重物下降阶段,下降距离H =h 1+175 m =180 m 设下落时间为t 2,则H =12gt 22,故t 2=2Hg=6 s 重物落地总时间t =t 1+t 2=7 s ,落地前瞬间的速度v =gt 2=60 m/s. 解法二 全程法 取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重物全程位移h =v 0t -12gt 2=-175 m可解得t =7 s(t =-5 s 舍去)由v =v 0-gt ,得v =-60 m/s ,负号表示方向竖直向下.竖直上抛运动的处理方法1.分段法(1)上升过程:v 0≠0、a =g 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2)下降过程:自由落体运动. 2.全程法(1)整个过程:初速度v 0向上、加速度g 竖直向下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应用规律v =v 0-gt ,h =v 0t -12gt 2.(2)正负号的含义(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 ①v >0表示物体上升,v <0表示物体下降.②h >0表示物体在抛出点上方,h <0表示物体在抛出点下方.(2019·天津益中学校高一月考)在某塔顶上将一物体竖直向上抛出,抛出点为A ,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为20 m ,不计空气阻力,设塔足够高,则:(g 取10 m/s 2) (1)物体抛出的初速度大小为多少?(2)物体位移大小为10 m 时,物体通过的路程可能为多少?(3)若塔高H =60 m ,求物体从抛出到落到地面的时间和落地速度大小. 答案 (1)20 m /s (2)10 m 30 m 50 m (3)6 s 40 m/s解析 (1)设初速度为v 0,竖直向上为正,有-2gh =0-v 02,故v 0=20 m/s.(2)位移大小为10 m ,有三种可能:向上运动时x =10 m ,返回时在出发点上方10 m ,返回时在出发点下方10 m ,对应的路程分别为s 1=10 m ,s 2=(20+10) m =30 m ,s 3=(40+10) m =50 m.(3)落到地面时的位移x =-60 m ,设从抛出到落到地面用时为t ,有x =v 0t -12gt 2,解得t =6 s(t =-2 s 舍去)落地速度v =v 0-gt =(20-10×6) m /s =-40 m/s ,则落地速度大小为40 m/s. 二、追及、相遇问题 1.分析追及问题的注意事项(1)要抓住一个条件,两个关系:一个条件是两物体的速度满足的临界条件;两个关系是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通过画草图找两物体的位移关系是解题的突破口,如两物体距离最大、最小,恰好追上或恰好追不上等.(2)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一定要注意追上前该物体是否已经停止运动. 2.解题基本思路和方法分析两物体的运动过程⇒画运动示意图⇒找两物体位移关系⇒列位移方程(2019·汉阳一中月考)一辆值勤的警车停在公路边,当警员发现在他前面x 0=13 m 远处以v 0=8 m/s 的速度匀速向前行驶的货车有违章行为时,决定前去追赶,经t 0=2.5 s ,警车发动起来,以加速度a =2 m/s 2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求: (1)警车发动后追上违章的货车所用的时间t ; (2)在警车追上货车之前,两车间的最大距离Δx m . 答案 (1)11 s (2)49 m解析 (1)警车开始运动时,货车在它前面 Δx =x 0+v 0t 0=13 m +8×2.5 m =33 m 警车运动位移:x 1=12at 2货车运动位移:x 2=v 0t警车要追上货车满足:x 1=x 2+Δx联立并代入数据解得:t =11 s(t =-3 s 舍去) (2)警车速度与货车速度相同时,相距最远 对警车有:v 0=at ′ x 1′=12at ′2,x 2′=v 0t ′最远距离:Δx m =x 2′-x 1′+Δx =49 m.针对训练 (2019·宁夏育才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汽车以20 m /s 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制动后40 s 停下来.现在同一平直公路上以20 m/s 的速度行驶时发现前方200 m 处有一货车以6 m/s 的速度同向匀速行驶,司机立即制动,则:(1)求汽车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2)是否发生撞车事故?若发生撞车事故,在何时发生?若没有撞车,两车最近距离为多少? 答案 (1)0.5 m/s 2 (2)不会相撞 最近相距4 m 解析 (1)汽车制动加速度大小a =v At =0.5 m/s 2(2)当汽车减速到与货车共速时t 0=v A -v Ba=28 s汽车运动的位移x 1=v 2A -v 2B2a=364 m此时间内货车运动的位移为x 2=v B t 0=168 m Δx =x 1-x 2=196 m <200 m ,所以两车不会相撞.此时两车相距最近,最近距离Δs =x 0-Δx =200 m -196 m =4 m.一辆小汽车以30 m /s 的速度匀速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突然发现正前方30 m 处有一辆大卡车以10 m/s 的速度同方向匀速行驶,小汽车紧急刹车,刹车过程中刹车失灵.如图1所示,图线a 、b 分别为小汽车和大卡车的v -t 图像(忽略刹车反应时间),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图1A .因刹车失灵前小汽车已减速,故不会发生追尾事故B .在t =3 s 时发生追尾事故C .在t =5 s 时发生追尾事故D .若紧急刹车时两车相距40 m ,则不会发生追尾事故且两车最近时相距10 m 答案 B解析 根据速度—时间图线与时间轴所围“面积”大小等于位移大小,由题图知,t =3 s 时大卡车的位移为:x b =v b t =10×3 m =30 m小汽车的位移为:x a =12×(30+20)×1 m +12×(20+15)×2 m =60 m则:x a -x b =30 m所以在t =3 s 时发生追尾事故,故B 正确,A 、C 错误;由v -t 图线可知在t =5 s 时两车速度相等,小汽车相对于大卡车的位移:Δx =12×(20+10)×1 m+12×10×4 m=35 m<40 m则不会发生追尾事故且两车最近时相距Δs=x0-Δx=5 m,故D错误.追及相遇问题常见情况1.速度小者追速度大者类型图像说明匀加速追匀速a.t=t0以前,后面物体与前面物体间距离增大;b.t=t0时,两物体相距最远为x0+Δx;c.t=t0以后,后面物体与前面物体间距离减小;d.能追上且只能相遇一次.注:x0为开始时两物体间的距离匀速追匀减速匀加速追匀减速2.速度大者追速度小者类型图像说明匀减速追匀速开始追时,后面物体与前面物体间距离在减小,当两物体速度相等时,即t=t0时刻:a.若Δx=x0,则恰能追上,两物体只能相遇一次,这也是避免相撞的临界条件;b.若Δx<x0,则不能追上,此时两物体间最小距离为x0-Δx;c.若Δx>x0,则相遇两次,设t1时刻Δx1=x0两物体第一次相遇,则t2时刻两物体第二次相遇.注:x0为开始时两物体间的距离匀速追匀加速匀减速追匀加速1.(竖直上抛运动)(多选)某物体以30 m/s 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g 取10 m/s 2,5 s 内物体的( ) A .路程为65 mB .位移大小为25 m ,方向竖直向上C .速度改变量的大小为10 m/sD .平均速度大小为13 m/s ,方向竖直向上 答案 AB解析 初速度为30 m/s ,只需要t 1=v 0g =3 s 即可上升到最高点,位移为h 1=12gt 12=45 m ,再自由下落2 s 时间,下降高度为h 2=12gt 22=20 m ,故路程为s =h 1+h 2=65 m ,A 项对;此时离抛出点高x =h 1-h 2=25 m ,位移方向竖直向上,B 项对;5 s 末时速度为v 5=v 0-gt =-20 m /s ,速度改变量大小为Δv =|v 5-v 0|=50 m/s ,C 项错;平均速度为v =xt =5 m/s ,方向竖直向上,D 项错.2.(追及相遇问题)(2019·龙岩市期末)甲、乙两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同时同地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v -t 图像如图2所示,在0~20 s 这段时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2A .在t =10 s 时两车相遇B .在t =10 s 时两车相距最近C .在t =20 s 时两车相遇D .在t =20 s 时,乙车在甲车前面 答案 C解析 0~10 s 内甲车的速度比乙车的大,甲车在乙车的前方,两者间距增大;t =10 s 后乙的速度比甲的大,两者间距减小,所以t =10 s 时甲、乙两车相距最远,故A 、B 错误;根据v -t 图线与时间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可知t =20 s 时甲、乙的位移相等,两车相遇,故C 正确,D 错误.3.(竖直上抛与相遇综合问题)以初速度v 0=20 m/s 竖直向上抛出一小球,2 s 后以相同的初速度在同一点竖直上抛另一小球,问两小球在离抛出点多高处相遇(g 取10 m/s 2)( )A .10 mB .15 mC .20 mD .5 m 答案 B解析 先竖直向上抛出的小球到达最高点所用的时间为t =v 0g =2010 s =2 s ,所以另一小球抛出时,它恰好在最高点将要做自由落体运动.由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可得,两小球再经过1 s 后相遇.故两小球相遇处离抛出点的高度为h =v 0t -12gt 2=20×1 m -12×10×12 m =15 m.4.(追及相遇问题)当交叉路口的绿灯亮时,一辆客车以a =2 m /s 2 的加速度由静止启动,在同一时刻,一辆货车以10 m/s 的恒定速度从客车旁边同向驶过(不计车长),则: (1)客车什么时候追上货车?客车追上货车时离路口多远? (2)在客车追上货车前,两车的最大距离是多少? 答案 (1)10 s 100 m (2)25 m解析 (1)客车追上货车的过程中,两车所用时间相等,位移也相等,设经过t 1时间客车追上货车, 则v 2t 1=12at 12,代入数据解得t 1=10 s ,客车追上货车时离路口的距离x =12at 12=12×2×102 m =100 m.(2)两车距离最远时,两车应具有相等的速度, 设经过时间为t 2,则v 2=at 2,代入数据解得t 2=5 s. 最大距离Δx =v 2t 2-12at 22=10×5 m -12×2×52 m =25 m.训练1 竖直上抛运动1.(2019·莆田四中、莆田六中高一联考)某同学身高1.8 m ,在运动会上他参加跳高比赛,起跳后身体横着越过了1.8 m 高的横杆.据此可估算出他起跳时竖直向上的速度约为( ) A .2 m /s B .4 m/s C .6 m /s D .8 m/s 答案 B解析 由题可知,人的重心在跳高时升高约0.9 m ,因而初速度v 0=2gh ≈4 m/s ,故选B. 2.(2019·湛江市模拟)如图1所示,将一小球以10 m/s 的初速度在某高台边缘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取抛出点为坐标原点,向上为坐标轴正方向,g 取10 m/s 2,则3 s 内小球运动的( )图1A .路程为25 mB .位移为15 mC .速度改变量为30 m/sD .平均速度为5 m/s 答案 A解析 由x =v 0t -12gt 2得位移x =-15 m ,B 错误;平均速度v =xt =-5 m/s ,D 错误;小球竖直上抛,由v =v 0-gt 得速度的改变量Δv =-gt =-30 m/s ,C 错误;上升阶段通过路程x 1=v 202g =5 m ,下降阶段通过的路程x 2=12gt 22,t 2=t -v 0g =2 s ,解得x 2=20 m ,所以3 s 内小球运动的路程为x 1+x 2=25 m ,A 正确.3.一个从地面开始做竖直上抛运动的物体,它两次经过一个较低点A 的时间间隔是T A ,两次经过一个较高点B 的时间间隔是T B ,则A 、B 两点之间的距离为( ) A.18g (T A 2-T B 2) B.14g (T A 2-T B 2) C.12g (T A 2-T B 2) D.12g (T A -T B ) 答案 A解析 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经过同一点,上升时间与下落时间相等,则从竖直上抛运动的最高点到点A 的时间t A =T A 2,从竖直上抛运动的最高点到点B 的时间t B =T B2,则A 、B 两点的距离x =12gt A 2-12gt B 2=18g (T A 2-T B 2).4.(多选)将甲、乙两小球先后以同样的速度在距地面不同高度处竖直向上抛出,抛出时间间隔为2 s ,它们运动的v -t 图像分别如图2中直线甲、乙所示.则( )图2A .t =2 s 时,两球的高度差一定为40 mB .t =4 s 时,两球相对于各自抛出点的位移相等C .两球从抛出至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相等D .甲球从抛出至到达最高点的时间间隔与乙球的相等 答案 BD解析 根据v -t 图像与时间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t =2 s 时,甲球的位移为40 m ,乙球位移为0,但需注意题干两球从距地面不同高度处抛出,故高度差不一定等于位移差,A 错误;t =4 s 时,对甲球位移为t 轴上方面积减去下方面积,代表的位移为40 m ,乙球位移也为40 m ,B 正确;由于初速度相同,两球从抛出到回到抛出点的运动情况一致,所以到达最高点的时间间隔和回到抛出点的时间相等,D 正确;由于抛出点高度不同,回到抛出点之后的运动时间不同,所以落到地面的时间间隔不同,C 错误.5.(多选)某人在高层楼房的阳台上以20 m/s 的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个石块,石块运动到离抛出点15 m 处时,所经历的时间可能是(不计空气阻力,g 取10 m/s 2)( ) A .1 s B .2 s C .3 s D .(2+7) s 答案 ACD解析 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当石块运动到抛出点上方离抛出点15 m 时,位移为x =15 m ,由x =v 0t -12gt 2,解得t 1=1 s ,t 2=3 s .其中t 1=1 s 对应着石块上升过程中离抛出点15 m 处时所用的时间,而t 2=3 s 对应着从最高点下落时离抛出点15 m 处时所用的时间.当石块运动到抛出点下方离抛出点15 m 处时,位移为x ′=-15 m ,由x ′=v 0t ′-12gt ′2,解得t 1′=(2+7) s ,t 2′=(2-7) s(舍去).6.(2016·江苏卷)小球从一定高度处由静止下落,与地面碰撞后回到原高度再次下落,重复上述运动,取小球的落地点为原点建立坐标系,竖直向上为正方向.下列速度v 和位置x 的关系图像中,能描述该过程的是( )答案 A解析 由运动学公式可得小球与地面碰撞后速度v 与位置x 的关系为v =v 20-2gx ,从最高点下落时二者的关系为v =-2g (x 0-x ),对比图像可知A 项正确.7.(2019·武威市第六中学月考)某校一课外活动小组自制了一枚火箭,设火箭发射后始终在垂直于地面的方向上运动.火箭点火后可认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4 s 到达离地面40 m 高处时燃料恰好用完,若不计空气阻力,取g =10 m/s 2,求: (1)燃料恰好用完时火箭的速度大小; (2)火箭上升离地面的最大高度;(3)火箭从发射到返回发射点的时间. 答案 (1)20 m/s (2)60 m (3)9.46 s解析 (1)设燃料恰好用完时火箭的速度为v ,根据运动学公式有h =v2t ,解得v =20 m/s.(2)火箭能够继续上升的时间t 1=v g =2010 s =2 s火箭能够继续上升的高度h 1=v 22g =2022×10 m =20 m因此火箭离地面的最大高度H =h +h 1=60 m. (3)火箭由最高点落至地面的时间t 2=2H g=2×6010s =2 3 s ,火箭从发射到返回发射点的时间t 总=t +t 1+t 2≈9.46 s.训练2 追及和相遇问题1.(多选)(2019·遵义航天高中模拟)在某次遥控车漂移激情挑战赛中,若a 、b 两个遥控车从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v -t 图像如图1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A .b 车启动时,a 车在其前方2 m 处B .运动过程中,b 车落后a 车的最大距离为4 mC .b 车启动3 s 后恰好追上a 车D .b 车超过a 车后,两车不会再相遇 答案 CD解析 根据速度—时间图线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b 在t =2 s 时启动,此时a 的位移为x =12×1×2 m =1 m ,即a 车在b 车前方1 m 处,选项A 错误;当两车的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最大距离为x max =1.5 m ,选项B 错误;由于两车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当位移相等时两车才相遇,由题图可知,b 车启动3 s 后(即t =5 s)的位移x b =12×2×2m +2×1 m =4 m ,x a =12×1×2 m +3×1 m =4 m ,故b 车启动3 s 后恰好追上a 车,C 正确;b 车超过a 车后,由于b 的速度大,所以不可能再相遇,选项D 正确.2.(多选)两辆游戏赛车a 、b 在两条平行的直车道上行驶,t =0时两车都在同一计时线处,此时比赛开始.它们在四次比赛中的v -t 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图像对应的比赛中,有一辆赛车能够追上另一辆的是( )答案 AC解析 选项A 图中当t =20 s 时,两图线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相等,此时b 追上a ,所以选项A 正确;选项B 图中a 图线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始终小于b 图线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所以不可能追上,选项B 错误;选项C 图中,在t =20 s 时,两图线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相等,此时b 追上a ,所以选项C 正确;选项D 图中a 图线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始终小于b 图线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所以不可能追上,选项D 错误.3.A 、B 两车沿同一直线同方向运动,A 车的速度v A =4 m /s ,B 车的速度v B =10 m/s.当B 车运动至A 车前方7 m 处时,B 车刹车并以大小为a =2 m/s 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从该时刻开始计时,求:(1)A 车追上B 车之前,两车间的最大距离;(2)经多长时间A 车追上B 车.答案 (1)16 m (2)8 s解析 (1)当B 车速度等于A 车速度时,两车间距最大.设经时间t 1两车速度相等,有:v B ′=v B -at 1,v B ′=v AB 的位移:x B =v B t 1-12at 12, A 的位移:x A =v A t 1,则:Δx m =x B +7 m -x A ,解得:Δx m =16 m.(2)设B 车停止运动所需时间为t 2,则t 2=v B a=5 s ,此时A 的位移x A ′=v A t 2=20 m ,B 的位移x B ′=v B t 2-12at 22=25 m , A 、B 间的距离Δx =x B ′-x A ′+7 m =12 m ,A 追上B 还需时间t 3=Δx v A=3 s , 故A 追上B 的总时间t =t 2+t 3=8 s.4.(2019·连云港市模拟)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比赛,某一时刻,乙车在甲车前方L 1=11 m 处,乙车速度v 乙=60 m/s ,甲车速度v 甲=50 m/s ,此时乙车离终点线尚有L 2=600 m ,如图2所示.若甲车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a =2 m/s 2,乙车速度不变,不计车长.图2(1)经过多长时间甲、乙两车间距离最大,最大距离是多少?(2)到达终点时甲车能否超过乙车?答案 (1)5 s 36 m (2)不能解析 (1)当甲、乙两车速度相等时,两车间距离最大,即v 甲+at 1=v 乙,得t 1=v 乙-v 甲a =60-502s =5 s ;甲车位移x 甲=v 甲t 1+12at 12=275 m ; 乙车位移:x 乙=v 乙t 1=60×5 m =300 m ,此时两车间距离Δx =x 乙+L 1-x 甲=36 m.(2)甲车追上乙车时,位移关系为x 甲′=x 乙′+L 1,甲车位移x 甲′=v 甲t 2+12at 22, 乙车位移x 乙′=v 乙t 2,将x 甲′、x 乙′代入位移关系,得v 甲t 2+12at 22=v 乙t 2+L 1, 代入数据得,t 2=11 s ,实际乙车到达终点的时间为t 3=L 2v 乙=10 s , 所以到达终点时甲车不能超过乙车.5.(拓展提升)一只气球以10 m /s 的速度匀速竖直上升,某时刻在气球正下方距气球6 m 处有一小球以20 m/s 的初速度竖直上抛,g 取10 m/s 2,不计小球受到的空气阻力.(1)不考虑上方气球对小球运动的可能影响,求小球抛出后上升的最大高度和时间.(2)小球能否追上气球?若追不上,说明理由;若能追上,需要多长时间?答案 (1)20 m 2 s(2)小球追不上气球,理由见解析解析 (1)设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时间为t ,则h =v 202g,解得h =20 m , t =v 0g,解得t =2 s. (2)设小球达到与气球速度相同时经过的时间是t 1,则 v 气=v 小=v 0-gt 1,解得t 1=1 s在这段时间内气球上升的高度为x 气,小球上升的高度为x 小,则x 气=v 气t 1=10 mx 小=v 0t 1-12gt 12=15 m 由于x 气+6 m>x 小,所以小球追不上气球.。

新教材高中物理 人教版必修一 精品学案 学生版2-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新教材高中物理 人教版必修一 精品学案 学生版2-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第3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知识梳理】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关系 1.关系式:x =v 0t +12at 22.适用条件:匀变速直线运动 二、速度与位移关系 1.公式:v 2-v 02=2ax 2.适用条件:匀变速直线运动【方法突破】一、对x =v 0t +12at 2的理解和应用■方法归纳1.矢量性:公式中x 、v 0、a 都是矢量,应用时必须选取统一的正方向,一般取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

若为匀加速直线运动,a 取正值;若为匀减速直线运动,a 取负值。

位移为正,说明与正方向相同;位移为负,说明与正方向相反。

2.当v 0=0时,x =12at 2,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例1】一质点做直线运动,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252m x t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0时刻质点的速度为5m/sB .质点的加速度为22m/sC .前2s 内质点的位移为8mD .前2s 内质点的平均速度为6.5m/s【针对训练1】一辆汽车以018m/s v =的速度匀速行驶,司机突然看到前方有行人横穿马路,立即急刹车使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停止,刹车过程中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26m/s ,则刹车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第1s 内汽车的位移是15m B .前4s 内汽车的位移是24m C .第2s 末汽车速度的大小是6m/s D .刹车过程中的最大位移是27m二、对v 2-v 20=2ax 的理解和应用■方法归纳1.矢量性:公式中v0、v、a、x都是矢量,应用时必须选取统一的正方向,一般选v0的方向为正方向。

2.两种特殊形式(1)当v0=0时,v2=2ax,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当v=0时,-v20=2ax,是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例2】光滑斜面的长度为L,一物体由静止开始从斜面顶端沿斜面匀加速滑下,当该物体滑到底部时的速度为v,则物体下滑到34L处的速度为()AB.2vC D.4v2.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遇到紧急情况需要刹车,刹车时加速度大小为4m/s2,则汽车从刹车开始到停止通过的距离为()A.20m B.40m C.50m D.100m三、对v-t图像的再认识1.利用图v-t图像求位移v-t图像与时间轴所围的梯形面积表示位移。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精编含章节综合与测试)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精编含章节综合与测试)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1.1《质点参考系》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质点的概念,能明确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看作质点。

2.知道参考系的概念。

知道选取参考系时,要考虑到使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

3.知道坐标系的概念,能够用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和位置的变化。

4.领悟质点概念的提出和分析、建立的过程。

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点,初步掌握科学抽象这种研究方法。

5.体验物理学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科学抽象,养成正确处理问题的方法,学会在研究问题总突出主要矛盾的哲学价值观。

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质点概念的理解、参考系的选取。

难点:理想化模型——质点的建立,及其相应的思想方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引入】“凌云戏月游银河,转瞬翔天过天空”——这是诗人对航天工程的形象描述。

世界万物都在运动,对于不同物体的运动,不同人有不同的描述,刚才我们就阐述了诗人的描述。

同样,画家画笔也可以来描述物体的运动。

那么,科学家怎么描述物体的运动呢?著名物理学家海森伯曾经说过:“为了理解现象,首要条件就是引入适当的概念。

只有借助于正确的概念,我们才能真正知道观察到了什么。

”【新知讲解】(一)物体与质点大家都看过鸽子在空中飞翔的景象,提问,并请同学们思考、讨论后回答:1.要准确描述鸽子身上各点位置随时间的变化不是件容易事,困难和麻烦出在哪里呢?指出:主要由于它的身体在向前运动的同时,它的翅膀还在上下运动,也就是鸟儿有一定的大小和形状,各部分的运动情况不一样。

2.如果我们研究它从北京到上海,需要了解它各部分运动的区别吗?3.如何才能较准确地描述它的运动呢?因此,有些时候为了便于分析,常常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

当我们一个物体从哪里移动到了哪里时,就不必太在意它的形状,把它看成一个点来描述它的运动就容易了。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些具体的实例,看看什么样的问题可以把物体看成一个点,什么样的问题不能把物体看成一个点。

例如:飞机以某速度从南京飞向北京,需要考虑飞机本身的大小吗?研究火车在城市之间运行,需要考虑火车的震动吗?研究汽车从北京到成都的平均速度时能否把汽车看作一个点?如果研究这辆汽车车轮的转动呢,能不能把汽车看作一个点?再如:神舟十一号发射时,科学家在研究它在太空中的运动位置、高度、速度等问题时就把它简化为一个有质量的点,(为什么这么讲?神舟十一号运行时在指挥部荧光屏上的显示为一个小小的光点。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全册各章节学案(知识点考点汇总及配套习题)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全册各章节学案(知识点考点汇总及配套习题)
(5)动量定理中说的“力的冲量”指的是合力的冲量,或者是各个力的冲量的矢量和。( √ )
『选一选』
如图所示,篮球运动员接传来的篮球时,通常要先伸出两臂迎接,手接触到球后,两臂随球迅速引至胸前,这样做可以( C )
A.减小球的动量的变化量
B.减小球对手作用力的冲量
1.2
【学习目标】
1.了解冲量的概念,理解动量定理的内涵。
2.知道动量定理和动能定理的区别。
3.能用动量定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有关现象,并会应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思维脉络】
课前预习反馈
知识点 1冲量
1.定义
力与力的作用时间的乘积叫力的冲量。
2.表达式
I=FΔt
3.方向
冲量是矢量,冲量的方向与力的方向一致,冲量的方向跟动量变化的方向一致。
p2=mv″=0.4×(-3) kg·m/s=-1.2 kg·m/s,方向向左,
动量的改变量为Δp′=p2-p1=-5.2 kg·m/s,负号表示方向向左。
ΔEk= mv′2- mv″2=18.2 J。
对点训练
2.(2020·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物体的动量变化量的大小为6 kg·m/s,这说明( D )
3.数据处理
(1)将以上两个实验过程中测得的数据填入下表中
碰撞前
碰撞后
质量
m1
m2
m1
m2
速度
v1
v2
v1′
v2′
根据表中的数据,找出碰撞前和碰撞后相等的关系量。
(2)结论
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碰撞前、后不变的量是物体的质量m与速度v的乘积之和,即m1v1+m2v2=m1v1′+m2v2′。
典例剖析
4.冲量的单位

新教材高中物理第二章机械振动2简谐运动的描述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物理第二章机械振动2简谐运动的描述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简谐运动的描述目标体系构建明确目标·梳理脉络【学习目标】1.知道振幅、周期和频率的概念,知道全振动的含义。

2.了解初相位和相位差的概念以及相位的物理意义。

3.了解简谐运动表达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

【思维脉络】简谐运动的描述—⎪⎪⎪⎪⎪⎪→描述简谐运动的物理量—⎪⎪⎪⎪→振幅A→表示振动强弱→周期T表示振动快慢→频率f→相位φ→表示振动状态→简谐运动的表达式→x=A sinωt+φ课前预习反馈教材梳理·落实新知知识点 1 描述简谐运动的物理量1.振幅(1)定义: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__最大距离__,用A表示,国际单位:m。

(2)振动范围:振动物体运动范围为__振幅__的两倍。

2.全振动:类似于O→B→O→C→O的一个__完整__的振动过程。

3.周期和频率(1)周期:做简谐运动的物体完成一次全振动所需要的__时间__,用T表示,国际单位: s。

(2)频率:单位时间内完成全振动的__次数__,用f表示,单位: Hz。

(3)周期T 与频率f 的关系:T =__1f__。

(4)物理意义:周期和频率都是表示物体__振动快慢__的物理量,周期越小,频率__越大__,表示物体振动越快。

4.相位用来描述周期性运动在各个时刻所处的__不同状态__。

知识点 2 简谐运动的表达式简谐运动的函数表达式为x =__A sin(ωt +φ)__。

1.A :表示简谐运动的__振幅__。

2.ω:是一个与频率成正比的量,叫作简谐运动的“圆频率”,表示简谐运动的快慢,ω=__2πT__=__2πf __。

3.ωt +φ:代表简谐运动的__相位__。

4.φ:表示t =0时的相位,叫作__初相__。

思考辨析『判一判』(1)周期、频率是表征物体做简谐运动振动快慢的物理量。

( √ ) (2)振幅就是指振子的位移。

( × ) (3)振幅就是指振子的路程。

( × )(4)振子从离开某位置到重新回到该位置的过程不一定是一次全振动过程。

_新教材高中物理第2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素养培优课2追及与相遇问题学案教科版必修第一册

_新教材高中物理第2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素养培优课2追及与相遇问题学案教科版必修第一册

追及与相遇问题培优目标:1.理解追及与相遇问题的关系. 2.会分析追及问题的临界条件. 3.掌握求解追及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对“追及”与“相遇”问题的认识1.追及问题(1)追及的特点:两个物体在同一时刻到达同一位置. (2)追及问题满足的两个关系①时间关系:从后面的物体追赶开始,到追上前面的物体时,两物体经历的时间相等. ②位移关系:x 2=x 0+x 1,其中x 0为开始追赶时两物体之间的距离,x 1表示前面被追赶物体的位移,x 2表示后面追赶物体的位移.(3)临界条件:当两个物体的速度相等时,可能出现恰好追上、恰好避免相撞,相距最远、相距最近等情况,即出现上述四种情况的临界条件为v 1=v 2.2.相遇问题(1)特点:在同一时刻两物体处于同一位置.(2)条件:同向运动的物体追上即相遇;相向运动的物体,各自发生的位移的绝对值之和等于开始时两物体之间的距离时即相遇.(3)临界状态:避免相碰撞的临界状态是两个物体处于相同的位置时,两者的相对速度为零.【例1】 如图所示,甲、乙两车沿着同一条平直公路同向行驶,甲车以20 m/s 的速度匀速运动,乙车原来速度为8 m/s ,从距甲车80 m 处以大小为4 m/s 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问:乙车经多少时间能追上甲车?思路点拨:①分析两车的运动性质. ②找出两车位移关系,列式求解.[解析] 设经时间t 乙车追上甲车.在这段时间内甲、乙两车位移分别为x 甲=v 甲t ,x 乙=v 乙t +12at 2追上时的位移条件为x 乙=x 甲+x 0 即20t +80=8t +2t 2整理得t 2-6t -40=0解得:t 1=10 s ,t 2=-4 s(舍) 乙车经10 s 能追上甲车. [答案] 10 s解决追及与相遇问题的常用方法(1)物理分析法抓住“两物体能否同时到达空间某位置”这一关键,认真审题,挖掘题中的隐含条件,在头脑中建立起一幅物体运动关系的图景,并画出运动情况示意图,找出位移关系.(2)图像法:将两者的速度—时间图像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然后利用图像求解. (3)数学分析法:设从开始至相遇时间为t ,根据条件列方程,得到关于t 的一元二次方程,用判别式进行讨论.[跟进训练]1.一辆汽车以3 m/s 2的加速度开始启动的瞬间,另一辆以6 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自行车恰好从汽车的旁边通过.(1)汽车一定能追上自行车吗?若能追上,汽车经多长时间追上?追上时汽车的瞬时速度多大?(2)在汽车追上自行车前,当v 汽<v 自时,两者间的距离如何变化?当v 汽>v 自时,两者间的距离如何变化?汽车追上自行车前多长时间与自行车相距最远?此时的距离是多大?[解析] (1)因为汽车做加速运动,自行车做匀速运动,故汽车一定能追上自行车.汽车追上自行车时,两者位移相等,x 汽=x 自,即12at 2=v 自t解得:t =2v 自a =2×63s =4 sv 汽=at =3×4 m/s=12 m/s.(2)开始阶段,v 汽<v 自,两者间的距离逐渐变大.后来v 汽>v 自,两者间的距离又逐渐减小.所以汽车追上自行车前,当v 汽=v 自时,两者距离最大.设经过时间t 1,汽车速度等于自行车速度,则at 1=v 自代入数据得t 1=2 s此时x 自′=v 自t 1=6×2 m=12 mx 汽′=12at 21=12×3×22m =6 m最大距离Δx =x 自′-x 汽′=6 m.[答案] (1)能 4 s 12 m/s (2)见解析追及问题的分析思路及临界条件1(1)两个关系:即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这两个关系可通过画草图得到.(2)一个条件:即两者速度相等,它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上、追不上或(两者)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的切入点.2.能否追上的判断方法物体B 追赶物体A :开始时,两个物体相距x 0.若v A =v B 时,x A +x 0≤x B ,则能追上;若v A =v B 时,x A +x 0>x B ,则没有追上.3.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一定要注意判断追上前该物体是否已经停止运动.4.解题思路和方法分析物体运动过程→画运动示意图→找两物体位移关系→列位移方程【例2】 某人离公共汽车尾部20 m ,以速度v 向汽车匀速跑过去,与此同时,汽车以1 m/s 2的加速度从静止启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试问,此人的速度v 分别为下列数值时,能否追上汽车?如果能,要用多长时间?如果不能,则他与汽车之间的最小距离是多少?(1)v =6 m/s ;(2)v 1=7 m/s.思路点拨:①分析两者的运动性质,求出到达共速所用时间.②分别求出各自到达共速时位移,利用位移关系分析判断能否追上及最小距离. [解析] (1)当汽车速度达到6 m/s 时,所需的时间t =v a =61s =6 s 在这段时间内的人的位移x 1=vt =6×6 m=36 m 汽车的位移x 2=12at 2=12×1×62m =18 m因为x 1<x 2+20 m ,所以人不能追上汽车,此时两车有最小距离,最小距离Δx =x 2+20 m -x 1=2 m.(2)当汽车速度达到7 m/s 时,所需的时间t 1=v 1a =71s =7 s在这段时间内的人的位移x ′1=v 1t 1=7×7 m=49 m 汽车的位移x 2′=12at 21=12×1×72m =24.5 m因为x 1′>x 2′+20 m ,所以人能追上公共汽车. 设经过t ′时间人追上汽车,有v 1t ′=12at ′2+20 m解得t 1′=4 s ,t 2′=10 s(舍去). [答案] (1)不能 2 m (2)能 4 s两类追及问题的解题技巧(1)若速度大的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后者追速度小的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前者,v 1>v 2两者距离减小,v 1<v 2两者距离增大;能否追上的临界条件是速度相等时的位移关系.若v 1=v 2时x 1≥x 2+s 0(s 0为两者初始距离),则能追上.若追不上,v 1=v 2时,两者有最小距离.(2)后面速度小的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追前面速度大的匀速运动的物体,一定能追上.v 1<v 2两者距离逐渐增加,v 1>v 2两者距离逐渐减小,即当v 1=v 2时,两者具有最大的距离.[跟进训练]2.当交叉路口的绿灯亮时,一辆客车以a =2 m/s 2的加速度由静止启动,在同一时刻,一辆货车以10 m/s 的恒定速度从客车旁边同向驶过(不计车长),则:(1)客车什么时候追上货车?客车追上货车时离路口多远? (2)在客车追上货车前,两车的最大距离是多少?[解析] (1)客车追上货车的过程中,两车所用时间相等,位移也相等, 即v 2t 1=12at 21代入数据解得t 1=10 sx =12at 21=12×2×102m =100 m.(2)两车距离最大时,两车应具有相等的速度,即v 2=at 2,代入数据解得t 2=5 s Δx =v 2t 2-12at 22=10×5-12×2×52m =25 m.[答案] (1)10 s 100 m (2)25 m1.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t =0时刻同时经过公路旁的同一个路标,在描述两车运动的v ­t 图像中(如图所示),直线a 、b 分别描述了甲、乙两车在0~20 s 的运动情况,关于两辆车之间的位置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0~10 s 内两车逐渐靠近B .在10~20 s 内两车逐渐远离C .在5~15 s 内两车的位移相等D .在t =10 s 时两车在公路上相遇C [由v ­t 图像知,0~10 s 内,v 乙>v 甲,两车逐渐远离,10~20 s 内,v 乙<v 甲,两车逐渐靠近,故A 、B 错误;v ­t 图线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5~15 s 内,两图线与t 轴包围的面积相等,故两车的位移相等,故C 正确;在t =10 s 时,两车的位移不相等,说明两车不相遇,故D 错误.]2.甲、乙两物体先后从同一地点出发,沿一条直线运动,它们的v ­t 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 )A .甲比乙运动快,且早出发,所以乙追不上甲B .t =20 s 时,乙追上甲C .在t =20 s 之前,甲比乙运动快;在t =20 s 之后,乙比甲运动快D .由于乙在t =10 s 时才开始运动,所以t =10 s 时,甲在乙前面,它们之间的距离为乙追上甲前的最大距离C [由图像知t =20 s 时两者达共同速度,此时两者间距最大,故选项B 、D 错误;20 s 后v 乙>v 甲两者间距越来越小,乙一定会追上甲,故选项A 错误,C 正确.]3.(多选)A 与B 两个质点向同一方向运动,A 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B 做匀速直线运动.开始计时时,A 、B 位于同一位置,则当它们再次位于同一位置时( )A .两质点速度相等B .A 与B 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相等C .A 的瞬时速度是B 的2倍D .A 与B 的位移相同BCD [整个过程,质点A 、B 位移相同,用时相等,故v A =v B ,选项B 、D 正确;因质点B 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v B =v B ;而A 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故v A =v A2,故选项A 错误,C 正确.]4.汽车正以10 m/s 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前进,突然发现正前方有一辆自行车以4 m/s 的速度做同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汽车立即关闭油门做加速度大小为6 m/s 2的匀减速运动,汽车恰好没碰上自行车,求关闭油门时汽车离自行车多远?[解析] 运动草图如下:解法一:用基本公式法求解.汽车减速到4 m/s 时发生的位移和运动的时间分别为x 汽=v 2汽-v 2自2a =100-162×6m =7 mt =v 汽-v 自a =10-46s =1 s这段时间内自行车发生的位移x 自=v 自t =4×1 m=4 m汽车关闭油门时离自行车的距离x =x 汽-x 自=(7-4)m =3 m.解法二:利用v ­t 图像进行求解.如图所示,图线Ⅰ、Ⅱ分别是汽车与自行车的v ­t 图像,其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当两车车速相等时汽车比自行车多运动的位移,即汽车关闭油门时离自行车的距离x .图线Ⅰ的斜率大小的绝对值即为汽车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所以应有x =v 汽-v 自t 02=v 汽-v 自2×v 汽-v 自a=10-422×6m =3 m.[答案] 3 m。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物理第2章机械振动章末综合提升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物理第2章机械振动章末综合提升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第2章机械振动[巩固层·知识整合][提升层·能力强化]简谐运动的周期性和对称性以做简谐运动的物体具有周期性.2.做简谐运动的物体其运动具有对称性.对称性表现在:(1)速率的对称性:系统在关于平衡位置对称的两位置具有相等的速率.(2)加速度的对称性:系统在关于平衡位置对称的两位置具有等大反向的加速度和回复力.(3)时间的对称性:系统通过关于平衡位置对称的两段位移的时间相等.振动过程中通过任意两点A、B的时间与逆向通过该段的时间相等.【例1】一个质点在平衡位置O点的附近做简谐运动,它离开O点后经过3 s时间第一次经过M点,再经过2 s第二次经过M点,该质点再经过________s第三次经过M点.若该质点由O点出发在20 s内经过的路程是20 cm,则质点振动的振幅为________cm.[解析] 作出该质点振动的图像如图所示,则M 点的位置可能有两个,即如图所示的M 1、M 2.(1)第一种情况:若是位置M 1,由图可知T 14=3 s +1 s =4 s ,T 1=16 s ,根据简谐运动的周期性,质点第三次经过M 1时需再经过的时间为Δt 1=16 s -2 s =14 s .质点在20 s 内⎝ ⎛⎭⎪⎫即n =2016=54个周期的路程为20 cm ,故由5A 1=20 cm ,得振幅A 1=4 cm.(2)第二种情况:若是位置M 2,由图可知3T 24=3 s +1 s =4 s , T 2=163 s .根据对称性,质点第三次经过M 2时需再经过的时间为Δt 2=163 s -2 s =103s ,质点在20 s 内⎝ ⎛⎭⎪⎪⎫即n = 20 163=154个周期内的路程为20 cm ,故由15A 2=20 cm ,得振幅A 2=43cm.[答案] 14或103 4或43[一语通关] 由于简谐运动的周期性和初始条件的不确定性,往往引起此类问题的多解,解决此类问题时要将题目分析透彻,弄清各种可能性,切勿漏解.1.光滑水平面上的弹簧振子,振子质量为50 g ,若在弹簧振子被拉到最大位移处释放时开始计时,在t =0.2 s 时,振子第一次通过平衡位置,此时速度为4 m/s.则在t =1.2 s 末,弹簧的弹性势能为________ J ,该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时其动能的变化频率为________Hz,1 min 内,弹簧弹力对弹簧振子做正功的次数为________次.[解析] 根据其周期性及对称性,则有周期T =0.8 s ,振子的最大速度为4 m/s ,则最大动能E km =12mv 2=0.4 J .根据振子振动的周期性判定在t =1.2 s 末,振子在最大位移处,据机械能守恒有E p =E km =0.4 J ,物体的振动周期为0.8 s ,则其动能的变化周期为T2=0.4 s ,所以动能的变化频率为2.5 Hz.在物体振动的1个周期内(向平衡位置运动时弹力做正功)弹力两次做正功,根据其周期性可求得1 min 内弹力做正功的次数为n =600.8×2次=150次. [答案] 0.4 2.5 150 简谐运动的图像及应用度、加速度、动能和势能等物理量以及它们的变化规律,具体分析如下:项目 内容 说明横、纵轴表示的物理量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质点的位移①振动的图像不是振动质点的运动轨迹②计时起点一旦确定,已经形成的图像形状不变,以后的图像随时间向后延伸③简谐运动图像的具体形状跟正方向的规定有关意义表示振动质点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形状应用①直接从图像上读出周期和振幅②确定任一时刻质点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③判断任意时刻振动质点的速度方向和加速度方向④判断某段时间内振动质点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动能及势能大小的变化情况【例2】(多选)如图甲所示,弹簧振子以点O为平衡位置,在A、B两点之间做简谐运动.取向右为正方向,振子的位移x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甲乙A.t=0.8 s时,振子的速度方向向左B.t=0.2 s时,振子在O点右侧6 2 cm处C.t=0.4 s和t=1.2 s时,振子的加速度完全相同D.t=0.4 s到t=0.8 s的时间内,振子的速度逐渐增大ABD[t=0.8 s时,振子经过O点向负方向运动,即向左运动,选项A正确;t=0.2 s 时,振子在O点右侧6 2 cm处,选项B正确;t=0.4 s和t=1.2 s时,振子的位移等大反向,回复力和加速度也是等大反向,选项C错误;t=0.4 s时到t=0.8 s的时间内,振子从B点向左运动到平衡位置,其速度逐渐增加,选项D正确.][跟进训练]2.(多选)一质点做简谐运动,其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A.质点振动频率是0.25 HzB.t=2 s时,质点的加速度最大C.质点的振幅为2 cmD.t=3 s时,质点所受的合外力一定为零ABC[质点振动的周期是4 s,频率是0.25 Hz;t=2 s时,质点的位移最大,回复力最大,加速度最大;质点的振幅为2 cm;t=3 s时,质点的位移为零,所受的回复力为零,所受的合外力可能为零,也可能最大,选项A、B、C正确.]单摆周期公式的应用(1)单摆的周期公式在单摆偏角很小时成立.(2)公式中l是摆长,即悬点到摆球球心的距离,l=l线+r球.(3)公式中g是单摆所在地的重力加速度,由单摆所在的空间位置决定.(4)周期T只与l和g有关,与摆球质量m及振幅无关.2.有关周期T的常见情况(1)同一单摆,在地球的不同位置上,由于重力加速度不同,其周期也不同.(2)同一单摆,在不同的星球上,其周期也不相同.例如单摆放在月球上时,由于g月<g地,所以同一单摆在月球上的周期比在地球上的周期大.(3)当单摆处在绕地球运行的卫星中时,由于卫星处于完全失重状态,等效重力加速度g=0,则周期T为无穷大,即单摆不会振动.(4)当单摆放在竖直方向的电场中,若单摆带电,则类似于超(失)重,等效加速度g′=g+a(g′=g-a),其中a=Eqm,故周期T变化.(g>a)(5)当带电单摆放到跟振动平面垂直的磁场中时,由于洛伦兹力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不改变等效加速度g′的大小,故周期T不变.【例3】如图所示,三根长度均为l0的绳l1、l2、l3共同系住一密度均匀的小球m,球的直径为d(d≪l0),绳l2、l3与天花板的夹角α=30°.则:(1)若小球在纸面内做小角度的左右摆动,周期T1为多少?(2)若小球做垂直于纸面的小角度摆动,周期T2又为多少?[解析] 本题应理解等效摆长及单摆周期公式中的摆长.(1)小球以O′为圆心做简谐运动,所以摆长l=l0+d2,振动的周期为T1=2πlg=2πl0+d2g=2π2l0+d2g.(2)小球以O为圆心做简谐运动,摆长l′=l0+l0sin α+d2,振动周期为T2=2πl′g=2πl0+l0sin α+d2g=2π3l0+d2g.[答案] (1)2π2l0+d2g(2)2π3l0+d2g[一语通关]1不同的摆动方向,等效摆长不同,振动周期也就不同.2同一单摆放到不同环境中,等效重力加速度不同,导致周期不同.3.如图所示,单摆甲放在空气中,周期为T甲;单摆乙放在以加速度a(g>a)向下加速的电梯中,周期为T乙;单摆丙带正电荷,放在匀强磁场B中,周期为T丙;单摆丁带正电荷,放在匀强电场E中,周期为T丁,单摆甲、乙、丙及丁的摆长l相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甲乙丙丁A.T甲>T乙>T丁>T丙B.T乙>T甲=T丙>T丁C.T丙>T甲>T丁>T乙D.T丁>T甲=T丙>T乙B[对甲摆:T甲=2πlg.对乙摆:T乙=2πlg-a.对丙摆:由于摆动过程中洛伦兹力总是垂直于速度方向,故不可能产生沿圆弧切向的分力效果而参与提供回复力,所以周期不变,即T丙=2πl g .对丁摆:由于摆球受竖直向下的重力的同时,还受竖直向下的电场力,电场力在圆弧切向产生分力,与重力沿切向的分力一起提供回复力,相当于重力增大了.等效重力F=mg+qE,故等效重力加速度g′=g+qEm,故周期T丁=2πmlmg+qE,所以T乙>T甲=T丙>T丁.] [培养层·素养升华]情景:共振的危害(1)雪崩(2)轮船在大海中航行共振现象是自然界中常发生的一种物理现象.发生共振时常常给生活和自然界带来危害.如在冰山雪峰间常发生雪崩造成自然灾害,轮船在大海中航行时受到波浪冲击时有时会出现翻船危险.[设问探究]1.什么是共振现象?产生共振的条件是什么?2.运动员登山时为什么要严禁高声说话?3.轮船在大海中航行,遇到波浪为什么常选择改变航向和速度,从而避免发生翻船事故.提示:1.(1)共振:驱动力频率f驱等于系统的固有频率f固时,受迫振动的振幅最大,这种现象叫作共振.(2)共振的产生条件:f驱=f固,即驱动力的频率与物体的固有频率相等.2.在冰山雪峰间,动物的吼叫声引起空气的振动,当频率等于雪层中某一部分的固有振动频率时,会发生共振,形成雪崩,因此,登山队员严禁高声说话.3.轮船在航行时,会受到周期性的波浪冲击而左右摇摆.如果波浪冲击力的频率与轮船的固有频率相同,就会发生共振,摆幅增大,甚至可以使船倾覆.这时可以改变船的航向和速度,使波浪冲击的频率远离船的固有频率.[深度思考](多选)铺设铁轨时,每两根钢轨接缝处都必须留有一定的间隙,匀速运行的列车经过轨端接缝处时,车轮就会受到一次冲击.由于每一根钢轨长度相等,所以这个冲击力是周期性的,列车受到周期性的冲击做受迫振动.普通钢轨长为12.6 m,列车的固有周期为0.315 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列车的危险速度为40 m/sB.列车过桥需要减速,是为了防止列车与桥发生共振现象C .列车运行的振动频率和列车的固有频率总是相等的D .增加钢轨的长度有利于列车高速运行ABD [对于受迫振动,当驱动力的频率与固有频率相等时将发生共振现象,所以列车的危险速率v =L T =40 m/s ,A 正确,C 错误;列车过桥需要减速是为了防止共振现象发生,B 正确;由v =L T可知L 增大时,T 不变,v 变大,D 正确.]。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物理第2章第4节自由落体运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物理第2章第4节自由落体运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参与实验,观察和记录物体下落的数据。
-提问与讨论:学生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知识点。
-实践活动法:通过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合作学习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最后,在实验操作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实验器材的使用不够熟悉。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可以在实验前进行一次简短的器材使用培训,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正确操作实验器材。
2.教学总结
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们对自由落体运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这表明我在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的方法是有效的。
-反思总结法: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自由落体运动知识点和技能。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学生学习效果
1.理解并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特点和规律,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自由落体运动现象。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学生认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自由落体运动的知识点。
-拓展学习:学生利用推荐的资源,进行自由落体运动的深入学习。
-反思总结: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作业进行反思,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
-实验室设备:的自由落体实验装置、计时器、尺子等。
-计算机和投影仪:用于展示PPT和视频资料。

2021版新教材高中物理第2章阶段回顾(第2~3节)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2021版新教材高中物理第2章阶段回顾(第2~3节)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阶段回忆 (第2~3节)易错点一 刹车问题忘记考虑停顿时间1.汽车以20 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的加速度大小为5 m/s 2,那么在刹车后的前3 s 内与最后1 s 内汽车通过的位移之比为( )A .1∶1B .3∶1C .4∶1D .15∶1答案 D解析 以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那么汽车从刹车至停顿经过的时间t =0-v 0a =0-20-5 s =4 s ,前3 s 内的位移x 1=v 0t 1+12at 21=20×3 m-12×5×32m =37.5 m ,最后1 s 内的位移等于第4 s 内的位移,那么有x 2=12|a |t 22=12×5×12m =2.5 m ,故x 1∶x 2=15∶1,D 正确。

易错点二 对运动学公式的矢量性理解不到位2.(多项选择)给滑块一初速度v 0,使它沿光滑斜面向上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 ,当滑块速度大小变为v 02时,所用时间可能是( )A.v 04aB.v 02a C.3v 02aD.3v 0a答案 BC解析 以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当末速度与初速度方向一样时,v 02=v 0-at ,得t =v 02a;当末速度与初速度方向相反时,-v 02=v 0-at ′,得t ′=3v 02a,B 、C 正确。

易错点三 中间时刻和中间位置的速度的大小关系不明确3.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 内的位移为x ,设这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为v 1,这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为v 2,那么( )A .无论是匀加速运动还是匀减速运动,v 1<v 2B .无论是匀加速运动还是匀减速运动,v 1>v 2C .无论是匀加速运动还是匀减速运动,v 1=v 2D .匀加速运动时,v 1<v 2,匀减速运动时,v 1>v 2 答案 A解析 设物体运动的初速度为v 0,末速度为v ,根据速度时间关系式,物体在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v 1=v 0+12at =2v 0+at 2=v 0+v2。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物理 第2章 机械振动 章末综合提升学案 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物理 第2章 机械振动 章末综合提升学案 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第2章机械振动主题1 简谐运动的五大特征受力特征回复力F=-kx,F(或a)的大小与x的大小成正比,方向相反运动特征靠近平衡位置时,a、F、x都减小,v增大;远离平衡位置时,a、F、x都增大,v减小能量特征振幅越大,能量越大,在运动过程中,系统的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机械能守恒周期性特征质点的位移、回复力、加速度和速度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变化周期就是简谐运动的周期T;动能和势能也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其变化周期为T2对称性特征关于平衡位置O对称的两点,速度的大小、动能、势能相等,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相等;由对称点到平衡位置O用时相等【典例1】(多选)如图甲所示,一单摆做小角度摆动,从某次摆球由左向右通过平衡位置开始计时,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x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

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

对于这个单摆的振动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甲乙A.单摆的摆长约为1.0 mB.单摆的位移x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式为x=8sin πt cmC.从t=0.5 s到t=1.0 s的过程中,摆球的重力势能逐渐增大D.从t=1.0 s到t=1.5 s的过程中,摆球所受回复力逐渐减小AB [由题图乙可知单摆的周期T=2 s,振幅A=8 cm,由单摆的周期公式T=2πlg,代入数据可得l≈1 m,A正确;由ω=2πT可得ω=π rad/s,则单摆的位移x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式为x=A sin ωt=8sin πt cm,B正确;从t=0.5 s到t =1.0 s的过程中,摆球从最高点运动到最低点,重力势能减小,C错误;从t=1.0 s 到t=1.5 s的过程中,摆球的位移增大,回复力增大,D错误。

][一语通关] 1做简谐运动的物体经过平衡位置时,回复力一定为零,但所受合外力不一定为零。

2由于简谐运动具有周期性和对称性,因此涉及简谐运动时往往会出现多解的情况,分析时应特别注意。

3位移相同时回复力大小、加速度大小、动能和势能等可以确定,但速度可能有两个方向,由于周期性,运动时间也不能确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教材高中物理第2章阶段回顾第2~3节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易错点一 刹车问题忘记考虑停止时间1.汽车以20 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的加速度大小为5 m/s 2,那么在刹车后的前3 s 内与最后1 s 内汽车通过的位移之比为( )A .1∶1B .3∶1C .4∶1D .15∶1答案 D解析 以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则汽车从刹车至停止经过的时间t =0-v 0a =0-20-5 s =4 s ,前3 s 内的位移x 1=v 0t 1+12at 21=20×3 m-12×5×32m =37.5 m ,最后1 s 内的位移等于第4 s 内的位移,则有x 2=12|a |t 22=12×5×12m =2.5 m ,故x 1∶x 2=15∶1,D 正确。

易错点二 对运动学公式的矢量性理解不到位2.(多选)给滑块一初速度v 0,使它沿光滑斜面向上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 ,当滑块速度大小变为v 02时,所用时间可能是( )A.v 04aB.v 02a C.3v 02aD.3v 0a答案 BC解析 以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当末速度与初速度方向相同时,v 02=v 0-at ,得t =v 02a;当末速度与初速度方向相反时,-v 02=v 0-at ′,得t ′=3v 02a,B 、C 正确。

易错点三 中间时刻和中间位置的速度的大小关系不明确3.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 内的位移为x ,设这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为v 1,这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为v 2,则( )A .无论是匀加速运动还是匀减速运动,v 1<v 2B .无论是匀加速运动还是匀减速运动,v 1>v 2C .无论是匀加速运动还是匀减速运动,v 1=v 2D .匀加速运动时,v 1<v 2,匀减速运动时,v 1>v 2 答案 A解析 设物体运动的初速度为v 0,末速度为v ,根据速度时间关系式,物体在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v 1=v 0+12at =2v 0+at 2=v 0+v2。

根据速度位移关系式,物体在中间位移处的瞬时速度v 2满足以下关系式v 22-v 20=2a s2=v 2-v 22,解得v 2=v 2+v 202,根据数学关系比较可知v 2+v 202≥v 0+v 2,当物体做匀速运动时即v =v 0时取等于号,无论物体做匀加速运动还是匀减速运动都满足v 1<v 2,A 正确。

易错点四 不能有效利用v ­t 图像解题4.近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经常出现雾霾天气,给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在一雾霾天,某人驾驶一辆小汽车以30 m/s 的速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突然发现正前方30 m 处有一辆大卡车以10 m/s 的速度同方向匀速行驶,小汽车紧急刹车,但刹车过程中刹车失灵。

如图所示,a 、b 分别为小汽车和大卡车的v ­t 图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因刹车失灵前小汽车已减速,不会追尾B .在t =5 s 时追尾C .在t =3 s 时追尾D .由于初始距离太近,即使刹车不失灵也会追尾 答案 C解析 从图像中可以看出,小汽车刹车失灵前的加速度a 1=-10 m/s 2,失灵后的加速度a 2=-2.5 m/s 2。

假设能追尾,设追尾时间为t ,则小汽车刹车失灵前的位移x 1=12×(20+30)×1m =25 m ,小汽车刹车失灵后的位移x 2=20×(t -1)-12×2.5×(t -1)2,大卡车的位移x 3=10t ,由x 1+x 2=30+x 3得t =3 s ,则假设成立,故A 、B 错误,C 正确;如果刹车不失灵,则在t =2 s 时两车速度相同,此时小汽车的位移x 4=12×(30+10)×2 m =40 m ,大卡车的位移x 5=10×2 m=20 m ,x 4-x 5=20 m<30 m ,故这时没有追尾,以后两车间距会越来越大,更不会追尾,D 错误。

重难点一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式1.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它在第1 s 内与第2 s 内的位移之比为x 1∶x 2,在走完第1 m 时与走完第2 m 时的速度之比为v 1∶v 2。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x 1∶x 2=1∶3,v 1∶v 2=1∶2B .x 1∶x 2=1∶3,v 1∶v 2=1∶ 2C .x 1∶x 2=1∶4,v 1∶v 2=1∶2D .x 1∶x 2=1∶4,v 1∶v 2=1∶ 2 答案 B解析 由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关系知x 1∶x 2=1∶3,由x =12at 2知,走完1 m 与走完2 m 所用时间之比为t 1∶t 2=1∶2,再由v =at ,可得v 1∶v 2=1∶2,B 正确。

2.质点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1个2 s 、第2个2 s 和第5个2 s 内的三段位移之比为( )A .1∶4∶25B .2∶8∶7C .1∶3∶9D .2∶2∶1答案 C解析 质点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位移之比为1∶3∶5∶…∶(2n -1),所以质点在第1个2 s 、第2个2 s 和第5个2 s 内的三段位移之比为1∶3∶9,因此选C 。

3. (多选)如图所示,在水平面上固定着三个完全相同的木块,一颗子弹以水平速度v 射入。

若子弹在木块中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当穿透第三个木块时速度恰好为零,则子弹依次穿入每个木块时的速度之比和穿过每个木块所用时间之比分别为( )A .v 1∶v 2∶v 3=3∶2∶1B .v 1∶v 2∶v 3=3∶2∶1C .t 1∶t 2∶t 3=1∶2∶ 3D .t 1∶t 2∶t 3=(3-2)∶(2-1)∶1 答案 BD解析 把子弹的运动逆向看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根据v 2=2ax 可知,子弹由右向左依次“穿出”三个木块的速度之比为1∶2∶3,则子弹实际运动从左向右依次穿入每个木块时的速度之比v 1∶v 2∶v 3=3∶2∶1,故A 错误,B 正确;仍假设子弹从右向左运动,子弹通过每个木块的时间之比为1∶(2-1)∶(3-2),则子弹实际运动从左向右依次穿过每个木块所用的时间之比为t 1∶t 2∶t 3=(3-2)∶(2-1)∶1,故C 错误,D 正确。

重难点二 推论Δx =aT 2和x m -x n =(m -n )aT 2的应用4.从光滑斜面上某一位置,每隔0.1 s 释放一颗相同的小球,在连续放下几颗以后,对在斜面上运动的小球摄下照片,如图所示,测得AB =15 cm ,BC =20 cm ,试求:(1)小球的加速度大小; (2)拍摄时B 球的速度大小v B ; (3)D 球与C 球的距离;(4)A 球上面正在运动的球的数量。

答案 (1)5 m/s 2(2)1.75 m/s (3)0.25 m (4)2个 解析 (1)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可得 a =Δx t2=20-15×10-20.12m/s 2=5 m/s 2。

(2)B 球的速度等于AC 段的平均速度v B =x AC 2t =15+20×10-22×0.1m/s =1.75 m/s 。

(3)由于相邻相等时间的位移差恒定,即x CD -x BC =x BC -x AB ,可得x CD =2x BC -x AB =0.25 m 。

(4)设A 球的速度为v A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可得v A =v B -at =1.25 m/s ,所以A 球的运动时间t A =v Aa=0.25 s , 故A 球的上方正在运动的小球还有两个。

重难点三 逐差法求解加速度5.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测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从若干纸带中选中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他每隔4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图中注明了他对各计数点间距离的测量结果。

已知所接电源是频率为50 Hz 的交流电。

(1)为了验证小车的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请进行下列计算,并填入下表内。

(单位:cm)x 2-x 1x 3-x 2x 4-x 3x 5-x 4x 6-x 5Δx各位移差与平均值最多相差________ cm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小车的运动是________________。

(2)两个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Δt =________ s 。

(3)小车的加速度的计算式a =______________,加速度a =________ m/s 2。

(4)计算打计数点B 时小车的速度v B =________ m/s 。

答案 (1)表格数据见解析 0.05 匀变速直线运动 (2)0.1 (3)x 4+x 5+x 6-x 1-x 2-x 39Δt21.58 (4)0.518解析 (1)数据如表所示。

(单位:cm)x 2-x 1x 3-x 2x 4-x 3x 5-x 4x 6-x 5Δx 1.601.551.621.531.611.58由表格数据分析,可知各位移差与平均值最多相差0.05 cm ,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近似相等,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小车的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2)该打点计时器所接的电源是频率为50 Hz 的交流电,纸带上每隔4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即两个相邻计数点间有5段相等时间间隔,所以两个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Δt =5×150 s=0.1 s 。

(3)用逐差法来计算加速度可得a 1=x 4-x 13Δt 2,a 2=x 5-x 23Δt 2,a 3=x 6-x 33Δt2,取平均值,有a =a 1+a 2+a 33=x 4+x 5+x 6-x 1+x 2+x 39Δt2, 将数据代入得加速度的值a =[7.57+9.10+10.71- 2.80+4.40+5.95]×10-29×0.12m/s 2≈1.58 m/s 2。

(4)由于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因此,打计数点B 时小车的速度等于AC 段的平均速度,即v B =x 2+x 32Δt = 4.40+5.95×10-22×0.1m/s≈0.518 m/s。

重难点四 追及、相遇问题6.当交叉路口的绿灯亮时,一辆客车以a =2 m/s 2的加速度由静止启动,在同一时刻,一辆货车以10 m/s 的恒定速度从客车旁边同向驶过(不计车长),则:(1)客车多长时间后追上货车?客车追上货车时与路口的距离是多少?(2)在客车追上货车前,两车的最大距离是多少? 答案 (1)10 s 100 m (2)25 m解析 (1)客车追上货车的过程中,两车所用时间相等,位移也相等,即v 2t 1=12at 21,代入数据,解得t 1=10 s ,即客车10 s 追上货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