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 认识容量和升1教学反思 苏教版
《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及反思
《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及反思第一篇:《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及反思《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0~12页。
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在具体情境中体验容量的含义,体会计量容量需要有统一的容量单位。
2.结合观察在具体操作中体验、了解“升”的实际意义,加强1升的空间感知。
并和学生熟悉的长度单位等进行比较,使学生建立空间模型。
3.估计一些容器的容量,形成空间大小的量化观念。
教学准备:课件,冷水壶1把,茶杯,水,饮料瓶,量杯等。
教学过程:一、理解容量的意义1.出示两个大小有明显区别的空杯:这两个杯子哪一个能盛比较多的水?学生讨论并汇报结果。
指出:左边这个杯子能盛的水多,也就说明这个茶杯的容量比较大。
2.出示两个容量差不多的杯子:观察这两个杯子,哪个杯子的容量大一些?学生猜测,猜测的结果不同。
提问:怎样才能知道到底哪个杯子的容量大呢?你有什么方法?学生回答后演示往杯子中倒水。
提问:通过倒一倒,你们发现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容量。
3.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通过讨论明确:中间一个杯子的容量最大,最后一个杯子的容量最小。
【设计意图】从观察入手,立足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在交流中感受。
积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和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理解容量的意义,逐步体会容量单位统一的必要性及1升的观念,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感受容量单位统一的必要性1.对话解读。
谈话:小明听说好朋友小亮家新买了一套茶具,打电话询问了茶具的有关信息。
下面是他们的对话内容。
先连一连,再说说哪一句是回答水壶的容量的。
什么颜色的?一个冷水壶和四个茶杯。
有几个?装满水后能倒满5杯。
有多高?淡蓝色的。
冷水壶的容量是多少?15厘米。
2.谈话:小明说:“我家有一个黄色的水壶,这个水壶能倒几杯呢?”通过演示,得出:黄色水壶能倒满7杯水。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认识容量和升(1)教案及反思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认识容量和升(1)教案及反思[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第八册,教科书第10--12页的内容[教材简析]本课内容包括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容量单位经常用来表示容器里容纳的液体的体积。
本册教材在教学体积之前先教学容量和容量单位,是因为这一内容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极广,几乎随时随地都可能接触到。
尽量早些教学容量忽然容量单位,既方便学生生活,又为以后教学体积积累了感性材料。
由于在体积之前教学,因此采取了直观认识、直觉感受为主的教学方法。
第一道例题通过三个活动使学生从不同的层次认识容量这一新的概念,同时产生认识容量单位的心理需求,由此过度到第二个例题容量单位升的教学,感受升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并通过实验认识1升容量的大小,从感性上认识1升有多少。
想想做做培养学生以不同的方法估计容量,认识容量单位升。
教学内容:教材第10-12页,想想做做第1-4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联系实际形成1升的容量观念。
2、使学生初步了解测量、比较容量的方法,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3、使学生联系实际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学习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教学难点:形成一升的具体概念。
学具准备:每生自带2件左右常见的容器。
教学过程:一、教学容量。
1、老师取两个大小明显有区别的容器,问:这两个容器,哪个可以装得更多?在学生回答的时候,教学生用容量来说一说,指出:这个容器所能装的液体的多少,可称之为容量。
2、拿两个差不多大的容器,让学生猜一猜哪个容量比较大。
当有分歧的时候,让学生说说用什么方法来验证猜想?(可装水倒一倒)实验,(略)得出结论。
想象一下,如果反过来倒水,会出现什么情况?说明了什么?3、完成书上的练习(1)和(2)分别让学生把图的意思说一说,再得出某个结论。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认识容量和升(1)教案及反思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认识容量和升(1)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道容量的定义;2.知道升的定义;3.了解升的大小关系;4.能正确读写升、毫升单位;5.能够从容量大小比较中,理解容量的概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升的定义和大小关系、读写升和毫升单位;2.教学难点:升和毫升单位的换算。
三、教学过程(一)引入1.引入容量的概念: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下容器,让学生说一下你们知道哪些容器,如:瓶子、杯子、罐子、锅、按摩器等,然后问一下学生,瓶子能装多少水呢?这个多少水就是容量的概念。
2.引入单位的概念:告诉学生容量有很多种表示方法,例如:瓶、杯、升等等,而在学习容量的时候,我们就需要使用特定的单位。
(这里要对容量的不同单位做一下解释)(二)讲解1.内容:通过一些常见容器的展示,让学生感受一下容量的大小差异,再介绍一下最常用的容量单位——升(L),并说一下1升表示的是一个空间大小的量。
让学生将自己家中使用的常见容器量一下大小,看看可以分别装多少会升。
2.升的大小关系:首先要让学生了解1升相当于多少毫升,然后让学生如果有2个上了盖子的瓶子容积分别为500毫升和600毫升,让学生拿一个超大盖子把它们一起装起来看装满之后容量是多少。
然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找两个毫升数相差悬殊的容器,看看它们装满后差距有多大(比如一个升和一千毫升),这可以帮助他们理解毫升与升的区别以及升之间的大小关系。
3.升与毫升的换算:介绍一下1升有多少毫升,然后通过一些练习来让学生感受一下升和毫升之间的换算。
(这里要注意,不要只让学生对着课本做练习题,可以将一些杯子、瓶子、容器等拿来实际演练一下,这样更有利于他们的学习效果。
)(三)巩固巩固就是小测验,可以在纸上或者在黑板上发一些题目,考查学生对于升和毫升单位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反思1.教材内容:教材的内容很充实,许多常见容器的图片和升的大小关系图都是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理解的。
2.教学方法:在引入学习目标的时候引入比较,让学生比较不同容器的大小,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同时,在讲解升和毫升的换算时采用了实际操作的方式,这也更加生动有趣。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第二单元《升与毫升》教学反思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第二单元《升与毫
升》教学反思
认识容量与升(1)
课前让学生准备一些容器,有的学生带的茶杯,有的学生带的饮料瓶。
课上,我拿出两个明显可以看出大小的两个容器问学生,哪个装得多一些,哪个装得少一些?学生通过肉眼可以看出。
再拿出两个形装不同,容量差不多的瓶子问学生,那个装得多一些?学生经过思考说出正确的比较方法而引出容量一句,引导学生说出,甲瓶的容量比乙瓶大,乙瓶的容量比甲瓶小。
同时引也容量单位升。
把自制一个棱长一分米的正方体容器装满水倒入量杯中。
让学生感觉1升是多少?然后要求学生前一天的家庭作业mdash;mdash;自制一个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无上面,要黑板上画好画剪裁方法)。
观察一下,里面如果可以装水的话,那就是一升。
再通过几个常见容器的比较,并结合练习,巩固1升有多少的观念。
认识毫升
课初,出示几种容量较小的容器,学生通过观察知道这些都是用
毫升做单位的。
提醒学生回忆用毫升与升做单位有什么不同?出示大容器,打比方,就如泰州到南京大约是160千米,因而我们不会说成160000米或16000000厘米一样,再举一反例。
通过学生观察一毫升红水在量桶中的位置,让学生有一初步印象,再演示一毫升大约有20滴水。
让学生对一毫升的认识更具体。
通过牛奶瓶200ml、果汁500ml,让学生猜测一个1升奶瓶的容量是多少毫升?再通过检验加以验证。
练习二
本节课,我着重培养学生估计容量的方法与能力。
方法:1、看法图片上的容量是什么?
2、寻找熟悉参照物,估计容量。
(四年级数学教案)认识容量和升(1)教案及反思
认识容量和升(1)教案及反思四年级数学教案[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第八册,教科书第10--12页的内容[教材简析]本课内容包括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容量单位经常用来表示容器里容纳的液体的体积。
本册教材在教学体积之前先教学容量和容量单位,是因为这一内容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极广,几乎随时随地都可能接触到。
尽量早些教学容量忽然容量单位,既方便学生生活,又为以后教学体积积累了感性材料。
由于在体积之前教学,因此采取了直观认识、直觉感受为主的教学方法。
第一道例题通过三个活动使学生从不同的层次认识容量这一新的概念,同时产生认识容量单位的心理需求,由此过度到第二个例题容量单位升”的教学,感受升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并通过实验认识1升容量的大小,从感性上认识1升有多少。
想想做做”培养学生以不同的方法估计容量,认识容量单位升”教学内容:教材第10-12页,想想做做”第1-4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联系实际形成1 升的容量观念。
2、使学生初步了解测量、比较容量的方法,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3、使学生联系实际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学习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教学难点:形成一升的具体概念。
学具准备:每生自带2件左右常见的容器。
教学过程:一、教学容量”1、老师取两个大小明显有区别的容器,问:这两个容器,哪个可以装得更多?在学生回答的时候,教学生用容量”来说一说,指出:这个容器所能装的液体的多少,可称之为容量”2、拿两个差不多大的容器,让学生猜一猜哪个容量比较大。
当有分歧的时候,让学生说说用什么方法来验证猜想?(可装水倒一倒)实验,(略)得出结论。
想象一下,如果反过来倒水,会出现什么情况?说明了什么?3、完成书上的练习(1)和(2)分别让学生把图的意思说一说,再得出某个结论。
G《认识容量和升》教学反思
《认识容量和升》教学反思《认识容量和升》这堂课是我准备时间比较长的一节课,但是一节课下来感觉没有把握好、教学效果也一般。
为什么呢?我总结了一下,感觉是因为这节课要用大量教具、学具进行操作实验的数学课教学形式虽然教学效果较好,但是操作起来比较繁琐,课堂的把控难以掌握。
所以,我渴望自己的充分准备上出这节课的特点,上出一节让学生感受深刻的、不一样的数学课!为了上好这节课,我做了精心的准备——深入钻研教参、教材,上网看教学设计,精心编制教案,准备了大量教具和学具。
我充分的准备、整理,理出教学顺序。
在学校仪器室把水槽、一升的烧杯、250毫升、500毫升的烧杯、10毫升的量筒、滴管;从家里带来的大小不同的碗、汤勺、饮料瓶、等生活中常见的容器归置妥当。
上课一开始学生们就被我这么大的动静多吸引,我先拿出一个热水瓶和一个水壶(水壶的体积要比热水瓶小很多),先让学生猜测谁的容量大,学生的意见也不相同,相互争执不下。
然后,我把满满的一热水瓶的水缓缓地倒入水壶,最后正好全部到入水壶——学生惊呼,原来它们的容量一样大。
我趁热打铁,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么大的热水瓶,它的容量竟然会和这个小小的水壶的容量一样大。
让学生们充分的交流、讨论、各抒己见。
之后我及时小结:容量是指容器内部可容纳液体的大小,与它的外部形象、外部特点没有什么关系。
我想,通过这样的实验,学生建立的容量的概念是比较清晰的。
然后,我在课上分成了四个步骤:首先出现1升的标准件:棱长为1分米的塑料正方体盒子,让学生倒满黄色的水,让学生记忆长宽高都是1分米的塑料盒的容量是1升;其次,让学生观察哪些容器可以倒入1升水,然后我先后把1升水倒入圆柱形的可乐瓶、到入玻璃水壶、倒入脸盆,让学生观察形状不同的1升水,记住它的大小;再次,我让学生把1升水倒入玻璃杯中,看看可以倒几杯;再次,我让学生猜猜热水瓶的容量大约是多少升,然后用1升的塑料盒把水倒入热水瓶,最后学生发现热水瓶的容量大约是2升,又猜猜脸盆的容量是多少,再把一升升的水倒入,这时学生发现脸盆的容量大约是4升,等等。
认识容量及容量单位升教后反思
认识容量及容量单位升教后反思教学的内容是初步认识容量及容量单位升,这是学生学习长度、质量、时间及其计量单位后,认识的又一类量及其计量单位。
1.在观察、操作、比较中认识容量的意义。
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观察大小明显的两个杯子,让学生发现杯子的容量是有大小的。
然后组织学生应用操作的方法来比较两个大小不明显的杯子,掌握比较杯子容量大小的方法,最后通过“想想做做”的1、2练习,进一步感受这种比较方法,体会容量是有大小的。
2.在认知冲突中引出容量单位升。
创设一个“比一比,谁家的水壶的容量大?”这一个问题情境,学生在争论中产生统一和认识容量单位的心理需求,这时及时让学生说说你知道的容量单位?关于升你知道些什么?用这样的问题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激起对学生容量单位的欲望。
3.在估计与验证中认识1升.在教学中,我尽可能地让学生通过观察、估计、验证、交流等数学活动来感受1升有多少,使学生形成1升的清晰表象。
在估计与验证中积累对1升的直观经验,在交流中去强化对1升大小的体验。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两个不同质数相乘的积一定是()。
A.偶数B.质数C.合数2.用一个高是30厘米的圆锥体容器装满水,倒入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容器中,水的高度是()厘米.A.10 B.90 C.203.一个梯形最多有()个直角。
A.1 B.2 C.3 D.44.在21:00时,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成()A.锐角B.直角C.钝角D.平角5.小军乘长途汽车去奶奶家,14:30发车,经过7小时到达,这时小军看到的景象可能是( )。
A.旭日东升B.烈日当空C.夕阳西下D.满天繁星6.贝贝想调制一杯含糖率为20%的糖水,现在他在60克水中放入了10克糖,要想满足要求,他应再()A.加入2克糖B.倒入5克糖C.加入20克水和10克糖7.一架从“重庆往黄山再飞往上海”的飞机上有a名乘客,在“黄山站”中转时有b名乘客下机,15名乘客上机。
这时飞机上有()人。
四年级数学下册 认识容量和升教学反思4 苏教版.doc
师生师生生师生师生师生认识容量和升教学反思在昨天教学的基础上,学生已经比较深刻的认识了容量和升,并感受1实际大小。
今天,进一步教学《升和毫升》,考虑到学生平时很少关注这方面的知识,缺乏生活经验,因此在教学之前我和同纽的老师,深入讨论研究,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工作,尽可能地创设学生熟悉的学习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容量单位吋的主动性,提高学习的实效性。
今天的教学,我注意了以下儿个方而:1.我始终坚持课前的准备充分为课堂提高了很大的效率,不仅可以节省时间而II课堂做到有的方矢, 胸有成竹。
我准备了大小杯子若干个,1升的量杯、250毫升的量筒,棱长1分米的小正方体等等,每一小纽也都有水杯、饮料瓶以及相应的水等,准备好一切教学用具。
2.教学中体现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实践性以及教育性。
学生己经初步感知1升的水究竟有多少后, 让学生小组合作,白C探究和感知1升究竟是多少,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实践能力。
3.重学生的估计能力。
不管是教师白C演示还是学生的操作屮,都要注重止学生先估计然后在操作, 这样也培养了孩子们的估计能力。
因为估计能力是我们新课标中所重视的一个能力的培养。
下而,我摘取其中的一个片段:师:容积单位不仅有升,而口还有毫升。
1升等于多少毫升呢?我们看,这是200毫升的量杯,用它装水倒入1升的量杯中,要倒儿下呢?谁上来试试?生上去操作。
师:同学们观察到了吗?一共倒了几下?生:5下。
师:说明1升等于多少毫升?生:1升等于1000 «升。
师:谁再上来验证一下?…在本次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入的:师:容积单位不仅有升,而且还有毫升。
相信大家一定己经到帀场上去搜集了很多关于毫升的资料。
谁愿意把你获得的资料与大家分享一下?生:我在雪碧罐上、椰子汁罐上分别看见了335ml. 250ml的字样,我想它们的容积也分别就是335ml 和250ml0生:我知道白酒瓶上一般标上500沁,而啤酒瓶上却是640ml0同学们知道得可真多。
认识容量和升
认识容量和升(一)一、教材依据: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0-12页。
二、设计思路:容量单位经常用来度量容器里容纳的液体的体积。
本册教材在教学体积前先进行容量和容量单位的教学,是因为这一内容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极广,几乎随时随地都能接触到。
尽量早点教学容量和容量单位,即方便学生生活,又为以后教学体积积累了感性的材料。
由于在体积之前教学,因此采取直观认识、直觉感受为主。
整个教学过程从观察入手,立足操作体验,教师积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容量单位、升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三、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观察、比较中初步认识容量的含义;联系实际认识容量单位升;初步形成1升大小的容量观念。
2、使学生在认识容量及其计量单位“升”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观察、比较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理解容量的概念,初步感知容量单位“升”的大小。
五、教学难点:建立一升的观念。
六、教学准备:演示课件、冷水壶1把、茶杯、水、饮料瓶、量杯等七、教学过程:(一)理解容量的意义1、教师出示(两个大小有明显区别的杯子):这两个杯子都是空的,想想看两个杯子哪一个能盛比较多的水?学生讨论并汇报结果。
教师指出:图中比较高的那个茶杯能盛的水多,这个茶杯的容量比较大。
在小组内说说看,你对容量是怎样理解的?2、教师出示(两个容量差不多的杯子):请同学们观察这两个杯子,哪个杯子的容量大一些?学生猜测,研究方法。
装满水倒一倒。
学生演示。
3.想想做做。
下面3个容器,哪个容量最大,哪个容量最小?(12页第1题。
)(二)认识容量单位统一的必要性。
1、对话解读。
2、“这个黄水壶能倒几杯呢?”(随堂演示。
四年级数学下册 认识容量和升教学反思4 苏教版 教案
认识容量和升教学反思在昨天教学的根底上,学生已经比拟深刻的认识了容量和升,并感受1实际大小。
今天,进一步教学《升和毫升》,考虑到学生平时很少关注这方面的知识,缺乏生活经历,因此在教学之前我和同组的教师,深入讨论研究,做了比拟充分的准备工作,尽可能地创设学生熟悉的学习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容量单位时的主动性,提高学习的实效性。
今天的教学,我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1.我始终坚持课前的准备充分为课堂提高了很大的效率,不仅可以节省时间而且课堂做到有的方矢,胸有成竹。
我准备了大小杯子假设干个,1升的量杯、250毫升的量筒,棱长1分米的小正方体等等,每一小组也都有水杯、饮料瓶以与相应的水等,准备好一切教学用具。
2.教学中表达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实践性以与教育性。
学生已经初步感知1升的水终究有多少后,让学生小组合作,自己探究和感知1升终究是多少,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实践能力。
3.重学生的估计能力。
不管是教师自己演示还是学生的操作中,都要注重让学生先估计然后在操作,这样也培养了孩子们的估计能力。
因为估计能力是我们新课标中所重视的一个能力的培养。
下面,我摘取其中的一个片段:师:容积单位不仅有升,而且还有毫升。
1升等于多少毫升呢?我们看,这是200毫升的量杯,用它装水倒入1升的量杯中,要倒几下呢?谁上来试试?生上去操作。
师:同学们观察到了吗?一共倒了几下?生:5下。
师:说明1升等于多少毫升?生:1升等于1000毫升。
师:谁再上来验证一下?…在本次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入的:师:容积单位不仅有升,而且还有毫升。
相信大家一定已经到市场上去搜集了很多关于毫升的资料。
谁愿意把你获得的资料与大家分享一下?生:我在雪碧罐上、椰子汁罐上分别看见了335ml、250ml的字样,我想它们的容积也分别就是335ml和250ml。
生:我知道白酒瓶上一般标上500ml,而啤酒瓶上却是640ml。
……师:同学们知道得可真多。
有谁知道升与毫升是什么关系吗?生:1升等于1000毫升。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认识容量和升(1)教案及反思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认识容量和升(1)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容量和升单位,并掌握容量的量词;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引导、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掌握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组织小组活动、讲授实验知识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容量和升单位,并掌握容量的量词;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掌握用毫升、升来度量实物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向学生展示几个大小不同的饮料瓶,让学生猜瓶子的容量大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 学习新知(1)示范:老师向学生展示1升的饮料瓶,并让学生把其他瓶子放在1升的瓶子旁边,比较大小。
然后,老师向学生介绍升单位的概念,并让学生自己猜测1升有多少毫升,再让学生用容量瓶测量、验证。
(2)讲授:老师讲解升单位的基本概念,并引导学生正确掌握毫升与升的换算关系。
(3)练习:让学生分组合作,从周边环境中选择一些物品,然后用容量瓶量出其容量,最终汇总成表格。
3. 拓展实践(1)小组探究:老师组织小组探究活动,让学生自己掌握升的定义,并运用实验方法学习容量与体积的概念。
(2)实践探究: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了解容量与质量之间的关系,并研究出新的量具。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内容重点难点清晰。
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认识,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究欲望,使学生能够掌握升单位的基本概念和量词,同时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值得改进的地方,我认为可以在实践过程中多安排一些小组合作,让学生彼此互相帮助,共同分享知识和经验。
同时,在反馈环节中,可以组织一些探究班级经验和成果的展示,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分享意识,促进班级的互动和学习氛围的建立。
“认识容量和升(1)”教学反思
“认识容量和升(1)”教学反思
升和毫升是容量单位,这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学生也是第一次接触。
因此在教学之前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工作,尽可能地创设学生熟悉的学习情境,以降低学习的坡度,激发学生学习容量单位时的主动性,提高学习的实效性。
在认识升以前我安排了3个层次,第一:引出概念—容量和容器。
出示2个大小明显的玻璃杯,哪个装的水多?引出装水多的“容量大”,装水的东西可以称之为“容器”。
让学生用这2个词说一说2个杯子容量的大小。
第二:有时不能一眼看出容器容量的大小,这时怎么判断。
出示2个大小接近的杯子,引导学生比一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想办法解决问题。
生1:1个杯子装满水,倒入另一杯比较,生2:2杯倒满水,倒入有刻度的杯子比一比…….充分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出示茶壶,问它的容量是多少呢?甲说它的容量是5杯,乙说它的容量是4杯,你认为他们说的科学吗?为什么?从而引出容量也应该向长度,重量一样有统一的单位。
由这样的三个层次循序渐进,为下面的探究活动做好了铺垫。
其次,在教学中给学生正确的概念。
出示长宽高都是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它的容量是1升。
让学生闭上眼感知,然后再量出1升水倒入不同的容器中,感知1升水的多少。
这样通过直观让学生建立1升的概念。
认识容量和升教学反思
认识容量和升教学反思《认识容量和升教学反思》哎呀,老师最近给我们讲了“认识容量和升”,这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呀!一开始,老师拿出了各种各样的容器,有大瓶子、小杯子,还有奇奇怪怪形状的罐子。
我就在想,这是要干啥呀?后来才知道,这是要让我们明白啥是容量。
老师问我们:“同学们,你们觉得哪个容器装的东西多呀?”大家都七嘴八舌地说开了。
有的说大瓶子能装得多,有的说小杯子装得少。
我心里也在嘀咕:这不是明摆着的嘛,大的当然装得多啦!这就像大象和小猫咪比谁吃得多,那肯定是大象呀!然后,老师又拿出两个差不多大的杯子,一个高一点,一个矮一点。
她往里面倒水,问我们:“猜猜看,哪个杯子装的水多?”这可把我难住了,看起来都差不多呀!后来老师告诉我们,不能光看外表,得实际比较才行。
这就跟不能光看一个人的外表来判断他厉不厉害是一个道理嘛!在学习“升”这个概念的时候,老师拿来了一个1 升的量杯,告诉我们这就是1 升的容量。
哇,1 升原来这么多呀!老师还让我们猜猜,几个小杯子的水才能装满1 升的量杯。
大家又开始瞎猜啦,有的说5 个,有的说10 个。
最后我们亲手实验,才知道答案。
这过程可太有趣啦,就像在探险一样!在小组讨论的时候,我和小伙伴们也争论得热火朝天。
小明说:“容量不就是能装多少东西嘛,这有啥难的!”我可不这么认为,我说:“那也得搞清楚单位呀,不然怎么比较呢?”我们争得面红耳赤,最后还是老师来给我们解答。
通过这堂课,我算是明白了,容量和升可不像看起来那么简单。
要真正搞清楚,得好好观察、动手实验。
这就像我们做数学题,不能光靠想,得动笔算算才行!我觉得呀,学习就得多动手、多思考,这样才能学到真本事!你们说是不是呢?总之,这堂课让我学到了好多新知识,也让我知道了学习不能马虎,要认真对待每一个知识点。
我以后会更加努力,把这些知识都掌握好!。
《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及反思
《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0~12页。
教学目标:1. 结合实例在具体情境中体验容量的含义,体会计量容量需要有统一的容量单位。
2. 结合观察在具体操作中体验、了解“升”的实际意义,加强1升的空间感知。
并和学生熟悉的长度单位等进行比较,使学生建立空间模型。
3. 估计一些容器的容量,形成空间大小的量化观念。
教学准备:课件,冷水壶1把,茶杯,水,饮料瓶,量杯等。
教学过程:一、理解容量的意义1. 出示两个大小有明显区别的空杯:这两个杯子哪一个能盛比较多的水?学生讨论并汇报结果。
指出:左边这个杯子能盛的水多,也就说明这个茶杯的容量比较大。
2. 出示两个容量差不多的杯子:观察这两个杯子,哪个杯子的容量大一些?学生猜测,猜测的结果不同。
提问:怎样才能知道到底哪个杯子的容量大呢?你有什么方法?学生回答后演示往杯子中倒水。
提问:通过倒一倒,你们发现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容量。
3. 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通过讨论明确:中间一个杯子的容量最大,最后一个杯子的容量最小。
【设计意图】从观察入手,立足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在交流中感受。
积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和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理解容量的意义,逐步体会容量单位统一的必要性及1升的观念,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感受容量单位统一的必要性1. 对话解读。
谈话:小明听说好朋友小亮家新买了一套茶具,打电话询问了茶具的有关信息。
下面是他们的对话内容。
先连一连,再说说哪一句是回答水壶的容量的。
什么颜色的?一个冷水壶和四个茶杯。
有几个?装满水后能倒满5杯。
有多高?淡蓝色的。
冷水壶的容量是多少?15厘米。
2. 谈话:小明说:“我家有一个黄色的水壶,这个水壶能倒几杯呢?”通过演示,得出:黄色水壶能倒满7杯水。
3. 提问:小明家的黄色水壶能倒满7杯水,小亮家的蓝色水壶能倒满5杯水。
认识容量及容量单位升教后反思
认识容量及容量单位升教后反思教学的内容是初步认识容量及容量单位升,这是学生学习长度、质量、时间及其计量单位后,认识的又一类量及其计量单位。
1.在观察、操作、比较中认识容量的意义。
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观察大小明显的两个杯子,让学生发现杯子的容量是有大小的。
然后组织学生应用操作的方法来比较两个大小不明显的杯子,掌握比较杯子容量大小的方法,最后通过“想想做做”的1、2练习,进一步感受这种比较方法,体会容量是有大小的。
2.在认知冲突中引出容量单位升。
创设一个“比一比,谁家的水壶的容量大?”这一个问题情境,学生在争论中产生统一和认识容量单位的心理需求,这时及时让学生说说你知道的容量单位?关于升你知道些什么?用这样的问题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激起对学生容量单位的欲望。
3.在估计与验证中认识1升.在教学中,我尽可能地让学生通过观察、估计、验证、交流等数学活动来感受1升有多少,使学生形成1升的清晰表象。
在估计与验证中积累对1升的直观经验,在交流中去强化对1升大小的体验。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某班学生接近50人,在一次数学竞赛中,该班学生的获得一等奖,获得二等奖,获得三等奖,其余获得纪念奖。
这个班的人数可能是()。
A.49 B.24 C.48 D.562.要反映果园里各种果树的棵数与总棵树之间的关系,应选用()统计图。
A.条形B.折线C.扇形3.芳芳和媛媛各走一段路。
芳芳走的路程比媛媛多,芳芳用的时间比媛媛多,芳芳和媛媛的速度比是( )。
A.5:8 B.8:5C.27:20 D.16:154.A÷B=7……1,如果A和B同时扩大到原数的100倍,这时余数是()。
A.1 B.100 C.200 D.100005.一台碾米机小时碾米吨,每小时碾米()吨。
A.B.C.6.一个两位数除以5余3,除以7余5,这个两位数最大是()A.72 B.37 C.68 D.337.把米长的绳子剪成4段,平均每段占全长的()A.B.C.m D.m8.下列式子中()是方程.A.2+3﹣X B.3+X>5 C.3﹣y=1 D.无答案9.两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后,表面积的总和()。
四年级数学下册 认识容量和升教学反思1 苏教版
认识容量和升教学反思《认识容量和升》这堂课是我准备比较充分的一节课,因为像这种课要用大量教具、学具进行操作实验的数学课,教学形式在以往的老教材中几乎没有,而且帮助学生建立升的较为正确的空间观念的难度比较大。
建立容积单位的表象及空间观念,估计常见容器的容量,这些内容在老教材中非常薄弱的,以致于部分学生到了高年级对于自己计算出来的容积也不知它的实际大小有多少,比如算出柴油桶的容积是9升,也不知道是错误的。
新旧教材的比较,让我感觉到新教材的优点。
为了上好这节课,我作了精心的准备——深入钻研教参、教材,精心编制教案,准备了大量教具和学具。
借来的水槽、一升的烧杯、250毫升、500毫升的烧杯、10毫升的量筒、滴管;大小不同的碗、水壶、汤勺、饮料瓶、热水瓶等生活中常见的容器。
我是怎么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容量概念的呢?我拿出一个热水瓶和一个水壶(水壶的体积要比热水瓶小很多),先让学生猜测谁的容量大,学生的意见分三种:热水瓶的容量大、水壶的容量大、一样大。
我把满满的一热水瓶的水缓缓地倒入水壶,最后正好全部到入水壶——学生惊呼,它们的容量一样大。
我趁热打铁,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么大的热水瓶,它的容量竟然会和这个小小的水壶的容量一样大。
在学生解释后,我及时小结:容量是指容器内部可容纳液体的大小。
我想,通过这样的实验,学生建立的容量的概念是比较到位的。
如何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升的空间观念的呢?我在课上分成了四个步骤:首先出现1升的标准件: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塑料盒子,让学生倒满红色的水,让学生记忆长宽高都是1分米的塑料盒的容量是1升;其次,让学生观察哪些容器可以倒入1升水,然后我先后把1升水倒入圆柱形的可乐瓶,到入玻璃水壶、倒入脸盆,让学生观察形状不同的1升水,记住它的大小;再次,我让学生把1升水倒入玻璃杯中,看看可以倒几杯,倒入饭碗里,看看可以倒几碗;再次,我让学生猜猜热水瓶的容量大约是多少升,然后用1升的塑料盒把水倒入热水瓶,最后学生发现热水瓶的容量大约是2升,又猜猜脸盆的容量是多少,再把一升升的水倒入,这时学生发现脸盆的容量大约是4升,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容量和升教学反思
《认识容量和升》这堂课是我准备比较充分的一节课,因为像这种课要用大量教具、学具进行操作实验的数学课,教学形式在以往的老教材中几乎没有,而且帮助学生建立升的较为正确的空间观念的难度比较大。
建立容积单位的表象及空间观念,估计常见容器的容量,这些内容在老教材中非常薄弱的,以致于部分学生到了高年级对于自己计算出来的容积也不知它的实际大小有多少,比如算出柴油桶的容积是9升,也不知道是错误的。
新旧教材的比较,让我感觉到新教材的优点。
为了上好这节课,我作了精心的准备——深入钻研教参、教材,精心编制教案,准备了大量教具和学具。
借来的水槽、一升的烧杯、250毫升、500毫升的烧杯、10毫升的量筒、滴管;大小不同的碗、水壶、汤勺、饮料瓶、热水瓶等生活中常见的容器。
我是怎么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容量概念的呢?我拿出一个热水瓶和一个水壶(水壶的体积要比热水瓶小很多),先让学生猜测谁的容量大,学生的意见分三种:热水瓶的容量大、水壶的容量大、一样大。
我把满满的一热水瓶的水缓缓地倒入水壶,最后正好全部到入水壶——学生惊呼,它们的容量一样大。
我趁热打铁,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么大的热水瓶,它的容量竟然会和这个小小的水壶的容量一样大。
在学生解释后,我及时小结:容量是指容器内部可容纳液体的大小。
我想,通过这样的实验,学生建立的容量的概念是比较到位的。
如何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升的空间观念的呢?我在课上分成了四个步骤:首先出现1升的标准件: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塑料盒子,让学生倒满红色的水,让学生记忆长宽高都是1分米的塑料盒的容量是1升;其次,让学生观察哪些容器可以倒入1升水,然后我先后把1升水倒入圆柱形的可乐瓶,到入玻璃水壶、倒入脸盆,让学生观察形状不同的1升水,记住它的大小;再次,我让学生把1升水倒入玻璃杯中,看看可以倒几杯,倒入饭碗里,看看可以倒几碗;再次,我让学生猜猜热水瓶的容量大约是多少升,然后用1升的塑料盒把水倒入热水瓶,最后学生发现热水瓶的容量大约是2升,又猜猜脸盆的容量是多少,再把一升升的水倒入,这时学生发现脸盆的容量大约是4升,等
等。
在第二个操作环节中,我补充了小孩一天需要喝3升水。
在每一个步骤的结束时,我都让学生回顾1升的大小,加强对标准件的认识。
由于学生对1升的感知较为充分,所以学生在回答P12第四题正确率非常高。
学生的空间观念不是凭空瞬时就能产生的,我认为学生空间观念需要经过凭借实物到空间想象的两个阶段,而且前一阶段是长久和最具实效的,这节课确定教学目标就是:要让学生对生活中的常见的容器的容量都要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学生对身边的常见容器容量的了解和熟悉,又大大丰富了学生的升的表象。
本节课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还是放得不开、怕教学任务完不成,给学生的时间还不够充分,学生自己操作少,没能让每个学习小组的同学都能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