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速度
初中物理的速度的讲解教案
初中物理的速度的讲解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速度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
2. 掌握速度的计算公式及应用。
3. 能够运用速度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速度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
2. 速度的计算公式及应用。
教学难点:1. 速度的计算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2. 速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教学实例或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实例或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2.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需要考虑时间和路程两个因素。
二、速度的概念(10分钟)1. 介绍速度的概念: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表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 解释速度的物理意义:速度反映了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重要参数。
三、速度的计算公式(10分钟)1. 给出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 = 路程 ÷ 时间。
2. 解释公式中的符号:速度用字母 v 表示,路程用字母 s 表示,时间用字母 t 表示。
3. 示例计算:给出一个实例,让学生根据路程和时间计算速度。
四、速度单位及换算(10分钟)1. 介绍速度的单位:国际单位是米每秒(m/s),常用单位还有千米每小时(km/h)。
2. 解释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1 m/s =3.6 km/h。
3. 示例换算:给出一个速度值,让学生进行单位换算。
五、应用速度解决实际问题(10分钟)1. 给出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速度的概念解决。
2.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中需要用到速度的哪些知识点。
3. 学生解答,教师点评。
六、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总结速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应用。
2. 强调速度在描述物体运动状态中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和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进而引入速度的概念。
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掌握速度的计算公式及应用,并能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最后,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运用速度的知识点,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初中物理速度公式三个
初中物理速度公式三个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物理中的速度公式。
听到“速度”这俩字,许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哦,那不就是跑得快慢的事吗?”没错,速度就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简单来说,就是你走得有多快。
不过,要想在物理课上混得风生水起,得掌握几个关键的公式。
今天就让我们轻松愉快地走进这个物理的世界吧!1. 速度的基本公式1.1 速度等于距离除以时间首先,我们得说的就是最基础的速度公式:( v = frac{s{t )。
别看这个公式长得像个数学题,其实它挺简单的。
想象一下,你今天去学校,走了300米,花了5分钟。
那你的速度就可以这么算:300米除以5分钟。
算一算,得出你是以60米每分钟的速度在走。
这时候,你心里是不是觉得自己像个小跑者?当然,如果你是用脚踏车,那速度可能还得快上几倍呢!1.2 理解速度的意义说到速度,其实它的意义可大了。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用速度来比较,比如“你跑得比我快”或“这辆车开得真快”。
速度不仅影响我们的出行,还和我们生活中的许多事情息息相关。
想象一下,如果你在打球,速度快就能抢到球,速度慢就只能看别人飞了,是吧?这就是速度的魅力所在。
2. 速度的变化与加速度2.1 加速度的概念接下来,咱们要聊的就是加速度。
你可能会问:“加速度是什么鬼?”其实,加速度就是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
比如说,你在滑滑梯,刚开始下去的时候,速度慢慢加快,这就是加速度的体现。
要是你从高处猛冲下去,那加速度可就大了,呼呼地风声让你感觉像是在飞!2.2 加速度的公式那么,加速度是怎么计算的呢?有个公式可以记住:( a = frac{Delta v{Delta t )。
简单来说,就是速度的变化量除以时间的变化量。
如果你起初的速度是0,后来加速到10米每秒,那在5秒内,你的加速度就是2米每秒平方。
看,这个公式也不难吧?加速度大了,意味着你变得越来越快,生活中的各种事情也在迅速变化!3.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3.1 平均速度的概念接下来,再来聊聊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初中物理所有公式 速度公式
速度公式初中物理所有公式 1、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s1)求速度:v= (单位要求:S 米 t秒 v 米/秒) t求路程:s=vt s求时间:t= v12)回声测距,激光测距:S=vt 2s2、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 t3、物体的物重与质量的关系:G=mg (g=9.8N/kg或g=10N/kg)4、密度的定义式 m求物质的密度:ρ= (m 千克,v 立方米ρ千克/立方米) v求物质的质量:m=ρV 求物质的体积:V=m ?4、压强的计算。
定义式:p=F/S(物质处于任何状态下都能适用) (F牛顿 S平方米) 液体压强:p=ρgh(h为深度)求压力:F=pS 求受力面积:S=F/p 5、浮力的计算称量法:F浮=G--F 公式法:F浮=G排=ρ排gV排漂浮法:F浮=G物(V排<V物)悬浮法:F浮=G物(V排=V物) 6、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 7、功的定义式:W=Fs 8、功率定义式:P=W/t 对于匀速直线运动情况来说:P=Fv (F为动力,V为速度) 9、机械效率:η=W有用/W总对于提升物体来说: W有用=Gh(h为高度) W总=Fs 110、斜面公式:FL=Gh 滑轮组:F=G ; S=nh ; W有用=Gh ; W总=SL n 拉力速度:v=nvh 11、物体温度变化时的吸热放热情况 Q吸=cmΔt (Δt=t-t0)Q放=cmΔt (Δt=t0-t) 12、燃料燃烧放出热量的计算:Q放=qm或 Q放=qV (q热值,单位:焦/千克或焦/立方米) 13、热平衡方程:Q吸=Q放 14、热机效率:η=W有用/ Q放( Q放=qm) 15、电流定义式:I=Q/t ( Q为电量,单位是库仑) 16、欧姆定律:I=U/R 变形求电压:U=IR 变形求电阻:R=U/I 17、串联电路的特点:(以两纯电阻式用电器串联为例)电压的关系:U=U1+U2 电流的关系:I=I1=I2 电阻的关系:R=R1+R2 18、并联电路的特点:(以两纯电阻式用电器并联为例)电压的关系:U=U1=U2 电流的关系:I=I1+I2 电阻的关系:1/R=1/R1+1/R2 19、电功的计算:W=UIt w20、电功率的定义式:P= t常用公式:P=UI 1)电功率的 u22wP== UI==IR Rt2)力的功率:P=Fv , 故W=Fvt 21、焦耳定律:Q放=I2Rt 对于纯电阻电路而言:Q放=I2Rt =U2t/R=UIt=Pt=UQ=W 22、照明电路的总功率的计算:P=P1+P2+…… n23、频率=次数/时间 f= [ f:赫兹(Hz), n次, t秒(s)] t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一、测量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初中物理有关速度的计算
初中物理有关速度的计算物理速度的计算方法是初中物理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下面是关于速度计算的详细解析,包括速度的定义、速度的计算方法和相关例题。
一、速度的定义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运动的距离,用物理符号v表示,单位是米每秒(m/s)。
二、速度的计算方法1.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平均速度指物体在时间区间内所做位移平均值与时间间隔之比,用公式表示为:v=Δs/Δt其中,v表示平均速度(m/s),Δs表示位移(m),Δt表示时间(s)。
2.瞬时速度的计算方法:瞬时速度指物体在其中一瞬间的速度,用公式表示为:v = ds / dt其中,v表示瞬时速度(m/s),ds表示物体在很小时间间隔dt内所运动的位移。
三、速度计算的常见例题1.例题一:小明用自行车以每小时20公里的速度向东骑行2小时后又向北骑行3小时,求小明从起点到终点的位移和平均速度。
解答:位移∆s由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两个位移组成。
先计算水平方向的位移:∆s₁ = v₁ * t₁ = 20 km/h * 2 h = 40 km再计算垂直方向的位移:∆s₂ = v₂ * t₂ = 0 km/h * 3 h = 0 km所以总位移为:∆s = √( ∆s₁² + ∆s₂² ) = √( 40² + 0² ) = 40 km平均速度为:v = ∆s / ∆t = 40 km / 5 h = 8 km/h2.例题二:小刚用汽车以每小时80公里的速度以边长为2千米的正方形运动,求小刚行驶过程中的瞬时速度。
解答:由于正方形四条边等长,所以边长为2千米的正方形的总位移为:∆s = 4 * 2 km = 8 km小刚行驶过程中的时间为:∆t = ∆s / v = 8 km / (80 km/h) = 0.1 h = 6 min所以小刚每6分钟瞬时速度为80 km/h。
四、总结速度是物理学中关于物体运动的重要概念之一、初中物理中涉及速度的计算一般包括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计算。
初中物理备课参考 速度
第二节 速度1.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1)比较相等时间内所运动的路程,运动的路程越远的运动的越快。
(2)比较在相等的路程上所用的时间,通过相等的距离用时越短的运动的越快。
2.速度(1)定义: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速度的公式及单位: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①公式:,V 表示速度;s 表示路程;t 表示时间。
注:公式中v 、s 、t 是对同一物体、同一路程(或时间)而言的。
②速度单位:由于,因此速度的单位=,只要分子是长度单位,分母是时间单位,所组成的单位一定是速度单位。
如:m/min 、cm/s 、km/h 、m/s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单位是米/秒(m/s 或者m·s-1),读作米每秒,其意思是物体每秒钟运动多少米。
交通运输中常用“kh/h ”。
为了方便、统一,今后速度的单位一般只用“m/s ”和“km/h ”这两个单位。
③单位关系:即3.路程、时间公式(1)由变形可得,。
(2)公式中v 、s 、t 具有同一性。
S 是物体在时间t 内通过的路程,t 是通过路程s 所用的时间,v 是物体在路程s 上(或时间t 内)的平均速度。
4.速度的测量(1)用钟表测量时间;(2)用刻度尺(或其它长度的测量工具)测量物体运动的路程(注意:要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3)利用公式求出速度。
s v t =路程单位时间单位110001/ 3.6/13600km m s km h h ==1/ 3.6/m s km =s v t =s vt =s t v =s v t =5.使用公式时应注意的事项(1)解答时要有已知、求、解、答。
(2)在应用时,速度、路程、时间要对同一物体而言。
(3)速度、路程、时间这三个量的单位必须统一(要么均用基本单位,或者均用常用单位)。
1.下列物体运动的速度哪个大().A.蜗牛:1.5毫米/秒B.炮弹:1000米/秒C.发射人造卫星的最起码速度:7.9千米/秒D.火车:360千米/时【解析】在物理学习中,经常遇到比较物理量的大小,在处理这类问题时,要统一单位,然后才能做出正确的比较,不能只看数值的大小.在遇到速度的不同单位时,最好都换算成国际单位制.1.5毫米/秒=0.0015米/秒7.9千米/秒=7900米/秒360千米/时=100米/秒都换算成统一单位时,数值大的速度大.通过比较,显然发射人造卫星的最起码速度最大.【答案】C2.某校学校乘坐汽车到风景区春游,路上共用1.5h.车在最初的半小时行驶了15km;中间的半小时行驶了20km;最后的半小时行驶10km.汽车在这三段路程上和在1.5h内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少?【解析】平均速度是粗略地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的大小等于物体运动的路程与完成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因此路程与时间必须是对应的.在谈到平均速度时,必须指明是在哪段时间内的或哪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否则是没有意义的.求平均速度时,一定要按平均速度定义来求.对于本题中全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有人往往采取三段速度之和除以3,即,这是错误的,要引起注意.【答案】最初半小时:中间半小时:最后半小时:全程的平均速度:.1.速度是表示____的物理量,符号____,它的国际单位是____.2.一辆汽车在1.5 h内通过的路程为54 km,这辆汽车的速度是____ km/h,合____ m/s,读作____.3.甲.乙两车都在向南行驶,甲车的速度是20 m/s,乙车的速度是17 m/s,若以甲车为参照物,则乙车的速度为____m/s,向____运动.【答案】1.物体运动的快慢 v m/s2.36 10 10 m/s3.3 北。
速度 初中物理教案
速度初中物理教案课程目标:1. 理解速度的概念和意义。
2. 掌握速度的计算公式和单位。
3. 能够应用速度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速度的概念和意义。
2. 速度的计算公式和单位。
教学难点:1. 速度的应用问题。
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
2. 黑板或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内容,如位移和时间的关系。
2. 提问:位移和时间的关系式是什么?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介绍速度的概念: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 讲解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 = 位移 / 时间。
3. 介绍速度的单位:米/秒(m/s)。
4. 举例说明速度的应用:如交通工具的速度、运动员的速度等。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有关速度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老师可以选择一些练习题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应用拓展(10分钟)1. 让学生思考如何应用速度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 举例说明:如计算一辆汽车行驶一定距离所需的时间、计算一名运动员跑完一定距离所需的时间等。
五、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速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2. 提醒学生注意速度单位和实际问题的联系。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速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让学生掌握了速度的基本知识。
通过课堂练习和应用拓展,学生能够应用速度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速度的意义,避免混淆概念。
同时,要注意与学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物理公式(初一到初三全)
初中物理公式(初一到初三全)1、速度:V=S/t2、重力:G=mg3、密度:ρ=m/V4、压强:p=F/S5、液体压强:p=ρgh6、浮力:(1)F浮=F’-F(压力差)(2)F浮=G-F(视重力)(3)F浮=G(漂浮、悬浮)(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7、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8、理想斜面:F/G=h/L9、理想滑轮:F=G/n10、实际滑轮:F=(G+G动)/n(竖直方向)11、功:W=FS=Gh(把物体举高)12、功率:P=W/t=FV13、功的原理:W手=W机14、实际机械:W总=W有+W额外15、机械效率:η=W有/W总16、滑轮组效率:(1)η=G/nF(竖直方向)(2)η=G/(G+G动)(竖直方向不计摩擦)(3)η=f/nF(水平方向)热学1、吸热:Q吸=Cm(t-t0)=CmΔt2、放热:Q放=Cm(t0-t)=CmΔt3、热值:q=Q/m4、炉子和热机的效率:η=w有/Q燃料5、热平衡方程:Q放=Q吸6、热力学温度:T=t+273K电学1、电流强度:I=Q电量/t2、电阻:R=ρL/S3、欧姆定律:I=U/R4、焦耳定律:(1)Q=Iˆ2Rt普适公式)(2)Q=UIt=Pt=UQ电量=Uˆ2t/R(纯电阻公式) 5、串联电路:(1)I=I1=I2(2)U=U1+U2(3)R=R1+R2(4)U1/U2=R1/R2(分压公式)(5)P1/P2=R1/R26、并联电路:(1)I=I1+I2(2)U=U1=U2(3)1/R=1/R1+1/R2[R=R1R2/(R1+R2)] (4)I1/I2=R2/R1(分流公式)(5)P1/P2=R2/R17定值电阻:(1)I1/I2=U1/U2(2)P1/P2=I12/I22(3)P1/P2=U12/U228电功:(1)W=UIt=Pt=UQ(普适公式)(2)W=Iˆ2Rt=Uˆ2t/R(纯电阻公式)9电功率:(1)P=W/t=UI(普适公式)(2)P=Iˆ2R=Uˆ2/R(纯电阻公式)10.电磁波:c=λf。
初中物理教案 速度
初中物理教案速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 让学生掌握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 = 路程 ÷ 时间。
3. 让学生能够运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的平均速度、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等。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速度的概念: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通常用字母 v 表示,单位是米每秒(m/s)。
2. 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 = 路程 ÷ 时间。
其中,路程是指物体从起点到终点所经过的距离,时间是指物体运动所花费的时间。
3. 速度公式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的平均速度、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速度的概念、速度的计算公式及应用。
2. 难点:速度公式的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速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利用实例分析,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速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3. 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测量物体的速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引出速度的概念。
2. 讲解:讲解速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单位。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速度的计算方法。
3. 练习:让学生运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的平均速度、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等。
4. 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和经验,互相学习和交流。
5. 实践:让学生动手测量物体的速度,如用尺子测量小车在固定距离上的运动时间,并用速度公式计算小车的速度。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速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应用。
7. 作业:布置一些有关速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可以适当调整教学难度,使大多数学生能够掌握速度的知识。
初中物理速度总结归纳
初中物理速度总结归纳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重要物理量。
在初中物理学中,我们学习了速度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相关的应用。
本文将对初中物理中关于速度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内容。
1. 速度的概念速度是物体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用符号v表示。
速度的计算公式为:v = S / t,其中S表示物体的位移,t表示时间。
速度是一个矢量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2.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平均速度是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用符号v表示。
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为:v = ΔS / Δt,其中ΔS表示物体的位移,Δt表示时间间隔。
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可以通过求极限的方法计算得到。
3. 速度与位移的关系速度与位移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是恒定不变的,位移与速度的乘积等于时间:S = v × t。
当速度不变时,物体的位移与时间成正比,即位移与时间成直线关系。
4. 速度的相对性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是相对的,需要参照物的选择。
当我们描述物体的速度时,需要明确参照物是什么。
同样的运动,在不同参照物的选择下,其速度大小和方向可能会有所不同。
5. 速度的合成当物体同时具有两个以上的速度时,可以通过速度的合成求出物体的合成速度。
合成速度的大小等于各个速度的矢量和的大小,方向则由各个速度的方向共同决定。
6. 相对速度相对速度是指两个物体相对于彼此的运动速度。
当两个物体相对运动时,它们之间的相对速度可以通过两个物体的速度之差得到。
7. 速度的图示和图像分析通过速度图像可以更直观地了解物体的速度变化情况。
当速度为正时,表示物体向正方向运动;当速度为负时,表示物体向负方向运动。
速度图像中的斜率可以表示物体的加速度大小。
8. 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加速度是速度变化率的物理量,用符号a表示。
当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速度的变化量等于加速度乘以时间:Δv = a × t。
速度的公式和定义以及物理意义
速度的公式和定义以及物理意义
一、速度的公式、定义和物理意义
1、公式:v=s/t
2、描述:其中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3、定义: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4、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的大小等于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某汽车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15 m/s,则表示的意义是每秒钟汽车通过的路程为15米。
通常用平均速度来表示变速运动的快慢程度。
它等于物体通过的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计算公式为
v¯=s/t(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v¯=s/t(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二、例题
某飞机在5s内飞行了1 000m,则它飞行的速度为_______m/s,相当于_______km/h,初中学生步行的速度大约为
_______m/s。
答案:2007201
解析:v=s/t=1000m/5s
v=s/t=1000m/5s=200m/s=200x3.6km/h=720km/h。
初中生步
行速度大约为1m/s.。
初中物理公式及意义
1、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求速度:v=s/t求路程:s=vt求时间:t=s/v2、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s/t3、物体的物重与质量的关系:G=mg (g=9.8N/kg)4、密度的定义式求物质的密度:ρ=m/V求物质的质量:m=ρV求物质的体积:V=m/ρ4、压强的计算。
定义式:p=F/S(物质处于任何状态下都能适用)液体压强:p=ρgh(h为深度)求压力:F=pS求受力面积:S=F/p5、浮力的计算称量法:F浮=G—F公式法:F浮=G排=ρ排V排g漂浮法:F浮=G物(V排<V物)悬浮法:F浮=G物(V排=V物)6、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7、功的定义式:W=Fs8、功率定义式:P=W/t对于匀速直线运动情况来说:P=Fv (F为动力)9、机械效率:η=W有用/W总对于提升物体来说:W有用=Gh(h为高度)W总=Fs10、斜面公式:FL=Gh11、物体温度变化时的吸热放热情况Q吸=cmΔt(Δt=t-t0)Q放=cmΔt(Δt=t0-t)12、燃料燃烧放出热量的计算:Q放=qm13、热平衡方程:Q吸=Q放14、热机效率:η=W有用/ Q放( Q放=qm)15、电流定义式:I=Q/t ( Q为电量,单位是库仑)16、欧姆定律:I=U/R变形求电压:U=IR变形求电阻:R=U/I17、串联电路的特点:(以两纯电阻式用电器串联为例)电压的关系:U=U1+U2电流的关系:I=I1=I2电阻的关系:R=R1+R218、并联电路的特点:(以两纯电阻式用电器并联为例)电压的关系:U=U1=U2电流的关系:I=I1+I2电阻的关系:1/R=1/R1+1/R219、电功的计算:W=UIt20、电功率的定义式:P=W/t常用公式:P=UI21、焦耳定律:Q放=I2Rt对于纯电阻电路而言:Q放=I2Rt =U2t/R=UIt=Pt=UQ=W22、照明电路的总功率的计算:P=P1+P1+……速度υ=S / t 1m / s = 3.6 Km / h声速υ=340m / s光速C=3×108 m /s密度ρ= m / V 1 g / c m3 = 103 Kg / m3合力F = F1 - F2 F1、F2在同一直线线上且方向相反F = F1 + F2 F1、F2在同一直线线上且方向相同压强 p = F / S适用于固、液、气p =ρg h适用于竖直固体柱p =ρg h可直接计算液体压强1标准大气压 = 76 cmHg柱 = 1.01×105 Pa = 10.3 m水柱浮力① F浮 = G – F②漂浮、悬浮:F浮 = G③ F浮 = G排=ρ液g V排④据浮沉条件判浮力大小(1)判断物体是否受浮力(2)根据物体浮沉条件判断物体处于什么状态(3)找出合适的公式计算浮力物体浮沉条件(前提: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①F浮>G(ρ液>ρ物)上浮至漂浮②F浮 =G(ρ液=ρ物)悬浮③F浮< G(ρ液<ρ物)下沉杠杆平衡条件:F1 L1 = F2 L 2 杠杆平衡条件也叫杠杆原理滑轮组 F = G / nF =(G动 + G物)/ nSF = n SG 理想滑轮组忽略轮轴间的摩擦n:作用在动滑轮上绳子股数功:W = F S = P t 1J = 1N?m = 1W?s功率:P = W / t = Fυ 1KW = 103 W,1MW = 103KW有用功:W有用=Gh(竖直提升)= F S(水平移动)= W总 – W额=ηW总额外功:W额 = W总 – W有 = G动 h(忽略轮轴间摩擦)= f L(斜面)总功:W总= W有用+ W额 = F S = W有用 / η机械效率η= W有用 / W总η=G /(n F)= G物 /(G物 + G动)定义式,适用于动滑轮、滑轮组初中物理力学公式精编1、求浮力的公式:(1).F浮=G排=ρ液gV排(阿基米德原理)(2)F浮=F向上-F向下(压力差法)(3)F浮=G-F拉(4)F浮=G(漂浮和悬浮)、F浮=G-F支(沉底)2、密度的公式:ρ=m/v3、压强公式:P=F/S,P=ρ液gh4、滑轮的公式:F拉绳=1/n(F拉物)(忽略动滑轮重、绳重和摩擦)分两种情况:竖直方向上和水平方向。
初中物理速度的概念及计算
物体运动的速度
第三节.物体运动的速度学习目标:理解平均速度、平均速率的概念;理解瞬时速度、瞬时速率的概念。
情感目标:学会观察物理现象和处理物理问题的方法。
学习重点:平均速度、瞬时速度概念学习难点:平均速度的概念及其应用,平均速率的概念及其应用。
教学流程:教学过程:一.平均速度1、初中物理:①速度的定义: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速度。
③缺陷:路程不能确切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和运动方向,因而初中定义的速度不能准确反映物体运动中位置变化的快慢。
2、高中物理:290030500D 、飞机在天空直线飞行1250 30 500 C 、火车沿平直公路行驶 100 10 0 B 、公共汽车沿平直公路行驶100 20 0 A 、自行车沿平直公路行驶末位置/m 经过时间/S初位置/m② 速度的定义:物体发生的位移与所用的时间的比值叫做平均速度。
③ 公式:V=S/t讨论与交流:比较下列物体运动的快慢?④ 矢量性:平均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⑤ 单位:国际制(SI 制)单位是:m/s ,读做米每秒。
⑥ 意义:表示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
3、 高初中物理的衔接:平均速率:物体运动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的比值叫平均速率。
是标量。
平均速度:物体发生的位移与所用的时间的比值叫平均速度。
是矢量。
二. 瞬时速度1、 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经过某一位置时的速度叫瞬时速度。
简称速度。
瞬时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物体经过某一位置时的运动方向相同。
瞬时速度的单位:m/s瞬时速度的意义:反映运动物体每时每刻的运动快慢。
2、 瞬时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
瞬时速率是标量。
速度计: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的速度计的指针所指的数值就是该时刻的瞬时速率。
初中物理速度简答题标准计算步骤
初中物理速度简答题标准计算步骤
初中物理速度简答题的标准计算步骤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理解题目:首先,仔细阅读题目,确保理解题目中提到的物理情境和需要求解的问题。
2. 确定已知量:从题目中找出已知的物理量,如距离、时间、速度等。
3. 选择合适的公式:根据题目要求,选择合适的速度公式。
初中物理中常用的速度公式有:速度= 距离/ 时间(v = s / t)。
4. 代入已知量:将已知的物理量代入公式中。
5. 进行计算:根据公式和已知量进行计算,得出结果。
6. 检查答案:检查答案是否合理,是否符合题目的要求。
7. 书写答案:将计算结果和解题过程清晰地书写出来。
注意书写规范,使用正确的物理术语和符号。
例如,如果题目是“一个物体在5秒内移动了25米,求该物体的速度。
”,则解题步骤如下:
1. 理解题目:物体在5秒内移动了25米,需要求解物体的速度。
2. 确定已知量:距离s = 25米,时间t = 5秒。
3. 选择合适的公式:速度v = s / t。
4. 代入已知量:v = 25米/ 5秒。
5. 进行计算:v = 5米/秒。
6. 检查答案:速度5米/秒是合理的,符合题目要求。
7. 书写答案:该物体的速度为5米/秒。
初中物理速度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速度知识点总结一、速度的基本概念1. 速度的定义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情况的物理量,它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经过的距离。
通常用v表示,单位是米/秒(m/s)。
速度的大小只能是正值或零,因为它是距离与时间的比值。
2. 速度的方向速度不仅有大小,还有方向。
在描述速度时,除了要说明速度的大小外,还要指出速度的方向。
通常情况下,我们会用箭头来表示速度的方向,箭头的长度表示速度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速度的方向。
3. 速度与位移的关系速度是描述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经过的距离,而位移是物体由一个位置移到另一个位置的距离。
速度是瞬间的,是物体在某一时刻的运动情况;而位移是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运动情况,它和速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速度的计算方法1. 平均速度的计算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通常速度是变化的。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平均速度来描述物体的整体运动情况。
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是:v = Δs / Δt,其中v表示平均速度,Δs表示位移,Δt表示时间。
2.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计算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是不变的。
这种情况下速度的计算相对简单,它的公式是:v = s / t,其中v表示速度,s表示位移,t表示时间。
3. 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计算在加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是变化的。
这种情况下速度的计算相对复杂,速度随时间的变化通常满足v = v0 + at,其中v表示速度,v0表示初速度,a表示加速度,t表示时间。
三、速度的相关知识点1. 速度和运动的关系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情况的重要物理量,它和物体的运动密切相关。
通过速度,我们可以了解物体移动的快慢、方向以及在单位时间内所经过的距离。
2. 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情况的物理量,它和速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加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和加速度满足v = v0 + at。
这个公式可以帮助我们计算物体在加速直线运动中的速度情况。
3. 速度和图表的关系通过图表可以直观地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其中速度-时间图表和位移-时间图表是最常见的。
初中物理速度解析
初中物理速度解析速度是物理学中基本的概念之一,它描述了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走过的距离。
在初中物理中,我们会研究到几种不同的速度概念和计算方法。
本篇文档将为您解析初中物理速度的相关内容。
1. 速度的定义速度(v)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走过的距离(s)与所用的时间(t)之比,即 v = s / t。
速度的单位通常使用米每秒(m/s)。
2. 平均速度平均速度(v_avg)是指物体在一段时间内所走过的总距离(s_total)与所用的总时间(t_total)之比,即 v_avg = s_total /t_total。
平均速度可以用于描述物体在整个过程中的平均行进情况。
3. 瞬时速度瞬时速度(v_instantaneous)是指物体在某一特定瞬间的速度,可以通过计算物体在该瞬间移动的微小距离与对应的微小时间间隔之比来获取。
瞬时速度可以用于描述物体在某一瞬间的行进情况。
4. 速度和速率的区别速度和速率是两个相关但不完全相同的概念。
速度是一个矢量量,它有大小和方向;而速率是一个标量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在物理学中,速度通常指的是有方向的速率。
5. 速度的计算示例下面是一个速度计算的示例问题:问题描述:小明用时30秒跑了150米的直线距离,求小明的速度。
解析:根据速度的定义,速度等于距离除以时间。
在这个问题中,小明跑了150米,用时30秒,所以他的速度可以计算为 v = 150 / 30 = 5 m/s。
结论初中物理中的速度是一个关键概念,它描述了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走过的距离。
了解速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对于解决相关问题非常重要。
本文档简要介绍了速度的定义、平均速度、瞬时速度、速度和速率的区别,并给出了一个速度计算的示例。
希望本文档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速度与速率的区别与联系:初中阶段的速度计算
速度与速率的区别与联系:初中阶段的速度计算在物理学中,速度和速率是两个经常会被混淆的概念,尤其是在初中阶段学习物理的学生中。
本文将探讨速度与速率的区别与联系,并介绍初中阶段常见的速度计算方法。
速度与速率的区别速度和速率在物理学中有着不同的定义。
速度通常指一个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经过的距离,可以用公式表示为$v = \\frac{d}{t}$,其中v表示速度,d表示距离,t表示时间。
速度是一个矢量量,除了有大小还有方向,因此速度有正负之分,负值表示反方向运动。
而速率则是指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不考虑方向,是一个标量量。
速率无论物体运动的方向如何,都是正值。
速率的计算公式与速度相同,但速率只考虑距离而不关心方向。
速度与速率的联系速度和速率的联系在于它们都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在某些情况下,速度和速率是相等的,比如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和速率相等;而在另一些情况下,速度和速率会不相等,比如物体做曲线运动时,速度和速率就会有所不同。
在物理学中,速度和速率的概念是相互联系的,通过速度和速率的计算可以更好地理解物体的运动情况。
初中阶段的速度计算初中阶段学习物理时,速度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平均速度计算: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计算方法为$v_{avg} = \\frac{\\Delta d}{\\Delta t}$,其中v avg为平均速度,$\\Delta d$为距离的变化量,$\\Delta t$为时间的变化量。
2.瞬时速度计算:瞬时速度是指在某一瞬间物体的速度,可以通过速度的导数来计算,即$v = \\lim_{\\Delta t \\to 0} \\frac{\\Delta d}{\\Delta t}$。
3.相对速度计算:当两个物体之间相对运动时,可以计算它们之间的相对速度。
相对速度的计算方法是两个物体的速度相减,即$v_{\\text{相对}} = v_{1} - v_{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讲教师 陶俊
飞人 刘翔
【活动】 看了比赛,说说如何比较快慢的。
方法1: 通过相同路程,比所花时间的多少
一、比较运动的快慢
【活动】 看比赛,说说如何比较快慢的。
方法2: 相同时间,比通过的路程的多少
一、比较运动的快慢
【思考】 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如何比较它们竖 直下落的快慢?
剪两个等大的圆纸片,其中一个圆纸片裁去的扇 形圆心角比另一个大,再分别将它们粘贴成两个 锥角不等的纸锥。
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关于“醉翁”与“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
会员免费下载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 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节奏划分思考“山行/六七里”为什么不能划分为“山/行六七里”? 明确:“山行”意指“沿着山路走”,“山行”是个状中短语,不能将其割裂。“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为什么不能划分为“望之蔚然/而深秀者”?明确:“蔚然而深秀”是两个并列的词,不宜割裂,“望之”是总起词语,故应从其后断句。【教学提示】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划分朗读节奏,在 划分节奏的过程中感知文意。对于部分结构复杂的句子,教师可做适当的讲解引导。目标导学三:结合注释,翻译训练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行疏通文义,并画出不解之处。【教学提示】节奏划分与明确文意相辅相成,若能以节奏划分引导学生明确文意最好;若学生理解有限,亦可在解读文 意后把握节奏划分。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组内互助解疑,并尝试用“直译”与“意译”两种方法译读文章。3.教师选择疑难句或值得翻译的句子,请学生用两种翻译方法进行翻译。翻译示例: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 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直译法:那太阳一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是山间早晚的景色。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郁的绿荫。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泉水浅了,石底露出水 面,这是山中四季的景色。意译法:太阳升起,山林里雾气开始消散,烟云聚拢,山谷又开始显得昏暗,清晨自暗而明,薄暮又自明而暗,如此暗明变化的,就是山中的朝暮。春天野花绽开并散发出阵阵幽香,夏日佳树繁茂并形成一片浓荫,秋天风高气爽,霜色洁白,冬日水枯而石底上露,如此,就是 山中的四季。【教学提示】翻译有直译与意译两种方式,直译锻炼学生用语的准确性,但可能会降低译文的美感;意译可加强译文的美感,培养学生的翻译兴趣,但可能会降低译文的准确性。因此,需两种翻译方式都做必要引导。全文直译内容见《我的积累本》。目标导学四:解读文段,把握文本内容
一、比较运动的快慢
【总结】 这两种方法能适用于所有的快慢比较吗? 【思考】 如果将两个纸锥从不同的高度同时释放,
怎样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
【思考】 如果将两个纸锥从不同高度同时释 放,怎样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
1秒下落0.5米
离地1米
1秒下落0.6米
下落用时2秒
路程 比值大运动快 时间
离地1.8米 下落用时3秒
四、速度的相关计算
【格式步骤】 为什么物理题解题格式如此严格?
已知:s=180km v=100km/h 用物理符号梳理已知条件
求:t
解:
ts v
= 180km 100km/h
=1.8h
用物理符号明确待求量 选好公式或构建方程 代入对应数据,不漏单位 计算结果,不用分数
答:汽车到达上海还需要 1复.8核小,时对结果作说明
三者存在对应关系。
⑥单位构成:
SI中主单位 m/s
生活中常用 km/h、cm/s 等
【思考】 1m/s和1km/h相比哪个更快呢?
二、速度
【换算】
1m/s =
1m
1s
=
1 1000
km
1 3600
h
=3.6km/h
这一关系式在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应用】火车的速度是 v1=72 km/h,汽车的速度是 v2= 30 m/s,是火车还是汽车跑得快?
此五物之间,岂不为六一乎?”写作背景: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参知政事范仲淹等人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们分辩,被贬到滁州做了两年知州。到任以后,他内心抑郁,但还能发挥“宽简而不扰”的作风,取得了某些政绩。《醉翁亭记》就是在这个时期写就的。目标导学二:朗读文章,通文
顺字1.初读文章,结合工具书梳理文章字词。2.朗读文章,划分文章节奏,标出节奏划分有疑难的语句。节奏划分示例
阳修。他于庆历五年被贬谪到滁州,也就是今天的安徽省滁州市。也是在此期间,欧阳修在滁州留下了不逊于《岳阳楼记》的千古名篇——《醉翁亭记》。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吧!【教学提示】结合前文教学,有利于学生把握本文写作背景,进而加深学生对作品含义的理解。二、教学新
课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作品背景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因此他又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
解析:
v1=72
km/h
72
1 3.6
m
/
s
20m
/
s
【活动】 了解并体验生活中常见物体的运动速度。
二、身边的速度
三、速度的测量
【速度表】 用km/h作单位,记录机动车的运行速度。
【测速仪】用超声波多普勒效应,记录物体运行速度。 【思考】 一般物体的运行速度如何测量呢?
三、速度的测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活动】 测量纸锥竖直下落的速度 方案 1、你认为应测量哪些量?(路程、时间) 2、你选用哪些测量工具?(刻度尺、秒表)
二、速度
【速度】 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①物理意义:描述运动的快慢。
②单位时间:1s 1min 1h 等。
③计算公式: 速度=
路程 时间
v s t
④公式变形: t s 和 s v t
v
二、速度
【速度】 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⑤公式说明:
v s t
s 为t时间内的路程,v 为这段过程 中的速度,t 为走完s所需的时间,
过程
序号
1 2 3
路程 s /m
时间 t /s
速度 v /m/s 平均速度v (m/s)
评估 为了更精确的测量速度,你觉得实验过 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你计划如何安排 测量细节,减小测量误差!
四、速度的相关计算
左图描述了汽车在 沪宁高速公路上行 驶的情形.如果速 度不变,该汽车到 达上海还需要多少 时间?
速度的疑惑
本节课你学 到了什么?
扬中市新坝中学八年级物理备课组
测量工具
11 醉翁亭记
1.反复朗读并背诵课文,培养文言语感。
2.结合注释疏通文义,了解文本内容,掌握文本写作思路。
3.把握文章的艺术特色,理解虚词在文中的作用。
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的政治理想。一、导入新课范仲淹因参与改革被贬,于庆历六年写下《岳阳楼记》,寄托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实际上,这次改革,受到贬谪的除了范仲淹和滕子京之外,还有范仲淹改革的另一位支持者——北宋大文学家、史学家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