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教案《饮湖上初晴后雨》
第17课《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
《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的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增强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通过学习古诗,使其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2.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品味诗句、分析意象,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创造力。
3.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通过解读诗意、探讨创作背景,锻炼学生的分析、综合、评价等思维能力。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句的朗读感悟、诗意与词语理解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水光潋滟”和“山色空蒙”的意境描绘,我会通过图片展示和实际举例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古诗描绘美景相关的实际问题。
2.朗诵体验: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次诗歌朗诵体验。通过朗诵,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情感表达。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美丽的自然景色让你忍不住想要赞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诗中描绘美景的奥秘。
第17课《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17课《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选自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单元。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
1.诗歌朗诵: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饮湖上初晴后雨》,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诗意理解:通过分析诗句,帮助学生理解诗歌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的情感。
3.词语解析:学习并掌握诗中出现的重点词语,如“湖光”、“山色”、“晴方好”、“雨亦奇”等。
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通用10篇)
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通用10篇)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饮湖上初晴后雨》该诗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同题《绝句》中的第二首。
作者以生动传神的笔墨描绘了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
教学中应从抓住诗中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理解感悟。
同时应发挥韵文形式利于朗读的优势,以读促思,以读悟情。
【学生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于韵文的学习有一定难度,但他们有了一定的学诗经验,会对本诗的学习、理解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儿童特有的表现欲望、探究需要、被认可的需要,利于教者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
【设计理念】以学生学习和活动方式结构课堂教学是本设计突出的理念。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积极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实践。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主的潜能。
抓住儿童心理,发展学生个性,注重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积累。
渗透学习方法,促进学习实践,激发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目标】1、认识“亦、妆”两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句情感,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4、在小组交流中,体验合作的方法、乐趣,增强竞争意识。
5、巩固学习方法,丰富学习经验,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一、谈话切入,尝试背诗,创设情境,欣赏画面,引出新诗从与学生初次见面实际出发,挖掘学生的已有经验,既巩固了学生的知识,又为新课学习作好铺垫。
根据学生爱玩的心理特征,创设情境,由欣赏画面引出教学内容,营造学习氛围,调动学习热情,实现自然过渡。
二、师生商讨,激发动机,渗透学法,组织合作,自主探究深入挖掘学生学诗经验,帮助学生归纳梳理学诗方法,科学组织划分小组角色,营造组际竞赛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极大限度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方法自己定,小组自己组,任务自己分,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时间和空间的保障。
小学四年级语文《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饮湖上初晴后雨》赞美了西湖美景,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四年级语文《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四年级语文《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
2、从抓住诗中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背诵古诗。
3、以读促思,以读悟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朗读古诗,熟读成诵,感受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潋滟”“空潆”的风姿。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定向导入。
1、(播放古筝曲)请同学们仔细聆听这首曲子,想象你仿佛看到的景象,这使你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受?(学生交流)2、诗歌和音乐一样,它们的美需要我们用心去想象、感受、体会。
这节课我们就一块来欣赏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板书课题)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小组练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正音。
(重点指导:潋滟、空潆)3、再读古诗,进一步读通顺。
4、诗句我们读通了,你们有没有什么好方法把诗句读懂呢?指名交流,教师小结学习方法。
三、再读古诗,以读促思。
1、小黑板出示学习要求(1)选择合适的方式理解题意、诗意。
(2)提出自学中的疑问,小组内合作解决。
2、学生自学。
3、小组互学。
4、全班进行学习汇报:说说自己从古诗中知道了什么?(生交流,师小结)四、品读古诗,以读悟情。
1、刚才我们了解了这首诗的大意,但如果我们想领略其中的美,还远远不够,你有什么好办法吗?2.指名学生说,教师小结。
(读中感受诗歌韵律美;边读边想象中感受诗歌画面美;诵读体会诗歌意境美。
)3、四人小组中读古诗。
4、全班反馈:哪一组来展示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
(1)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诗人把西湖比做西子呢?小结:西湖美得那么动人。
(2)读了诗句,你们仿佛看到什么样的景象?(生交流)①(挂图出示“潋滟”“空潆”的景象),比一比有什么不同?让学生在比较中读出“好”和“奇”来,感受不同景象的美。
17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三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17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内容,感受作者对西湖美景的描绘。
2.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3. 通过学习古诗,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4. 培养学生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介绍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作者苏轼,了解他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2. 学习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内容,理解诗句的含义。
3. 分析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对偶等,体会其表达效果。
4. 诵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5. 创作古诗配画,展现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内容,体会作者描绘的西湖美景。
2. 教学难点:分析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对偶等,感受其表达效果。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古诗挂图、黑板、粉笔等。
2. 学具:古诗教材、笔记本、彩色笔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西湖美景图片,引发学生对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兴趣。
2. 介绍作者:简要介绍作者苏轼的生平及创作背景,为学习古诗奠定基础。
3. 学习古诗:引导学生逐句解读古诗,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作者描绘的西湖美景。
4. 分析修辞手法:引导学生发现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对偶等,体会其表达效果。
5. 诵读古诗:组织学生集体诵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6. 创作古诗配画:鼓励学生根据对古诗的理解,创作一幅描绘西湖美景的画作。
7.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的美学价值。
板书设计1. 《饮湖上初晴后雨》2. 作者:苏轼3. 古诗内容:诗句及解读4. 修辞手法:比喻、对偶等5. 课后作业:创作古诗配画作业设计1. 课后阅读:要求学生阅读其他描写自然风光的古诗,进一步体会古诗的美。
2. 创作古诗配画: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的理解,创作一幅描绘西湖美景的画作。
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
《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一、教学目标1.1 核心素养:•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学生能够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解析诗句中的关键词语。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运用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的方式,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学生能够通过想象和表达,感受古诗的韵味和美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作者对西湖美景的热爱和赞美,培养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力。
•学生能够激发对古诗的热爱,培养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1.2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的大意,感受作者的情感。
•体会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1.3 教学难点•准确解析诗句中的关键词语,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
•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表达,感受古诗的韵味和美感。
二、教学资源•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的文本资料。
•西湖美景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三、第一课时3.1 教学结构设计3.1.1 复习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回顾之前学过的古诗,引导学生回忆古诗的朗读和解析方法。
•展示西湖美景的图片或视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情境。
•引出课题《饮湖上初晴后雨》,介绍作者和背景。
3.1.2 初读课文识记生字•学生自主朗读古诗,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发音。
•教师领读古诗,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的模仿。
•指导学生识记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3.1.3 整体感知理清层次•教师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古诗的内容,了解古诗的大意。
•指导学生理清古诗的层次结构,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3.1.4 课堂活动•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古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分享自己的理解。
•分享交流:各小组代表上台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可以提问或补充。
•想象表达: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表达,感受古诗的韵味和美感。
3.1.5 总结拓展•教师总结本课学习的重点,强调古诗的意境美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自己的情感和感受融入到自己的写作中。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搜集其他描写西湖的古诗或名篇,进行课外阅读和赏析。
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和理解,学生能够感受并表达《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
(2)学生能够识别并解释诗中的生字、生词,理解诗句的含义。
(3)通过互动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激发对自然美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理解《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的生字、生词,以及诗句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三、教学难点深入体会诗人苏轼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赞美,以及如何通过诗句展现这种情感。
四、教学过程(一)巧妙导入,激发兴趣(1)展示西湖美景,引发情感共鸣①利用多媒体展示西湖不同天气下的图片,如晴天波光粼粼的湖面、雨天朦胧的山色等,让学生直观感受西湖的自然之美。
②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西湖的印象和感受,激发学生对西湖美好景色的向往和兴趣。
(2)巧设疑问,引入新课内容①教师提问:“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来形容西湖的美,你会怎么说?"引导学生尝试用简洁的语言描述西湖的美景。
②教师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饮湖上初晴后雨》,看看诗人苏轼是如何用他独特的语言来描绘西湖的。
”(3)朗读课题,感知韵律之美①教师首先示范朗读课题,注意语调的起伏和节奏的变化,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之美。
②邀请学生模仿教师的朗读,尝试用自己的声音表达诗歌的情感和节奏。
(4)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诗意①教师引导学生通读全诗,整体感知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②通过提问和讨论,让学生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表达方式,为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5)巧妙过渡,进入新课学习①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和回答,肯定学生对诗歌的初步理解。
②教师提出:“接下来,我们将深入学习诗歌中的生字、生词和句子,感受诗人对西湖美景的热爱和赞美。
"从而顺利过渡到新课的学习。
(二)深入解读文本,扎实字词基础(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生字生词①教师首先展示《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全文,并鼓励学生们大声朗读,要求他们标注出不认识的字词。
《饮湖上初晴后雨》详细教案
《饮湖上初晴后雨》详细教案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设计理念】《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三年级上册的一首写景抒情的经典诗文,是宋代大诗人苏轼的一篇传世佳作。
这首诗抓住了夏季时晴时雨的特征,描绘了西湖在不同天气下呈现的别样风姿,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与赞美。
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美好情感。
课堂教学以“读”为主,通过“读”“想”“说”结合的方法理解古诗内容和意境,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掌握表达技巧。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反复诵读古诗,从读通顺读准确到能背诵。
2、学习带拼音的字词,读准字音。
练习写字。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过程与方法:1、欣赏图片,抓住重点词、句反复诵读,感受西湖晴天雨天的美丽神奇。
2、通过“读”“想”“说”结合的方法理解意思,积累语言,掌握表达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1、品读诗句,感受韵律美,理解诗句意思。
2、体会诗中意境,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赏图揭题。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望天门山》,谁来背一背?(个人背、齐背)2、欣赏图片,积累词语。
昨天我们欣赏了天门山雄奇秀丽的景色,现在老师带着同学们一起领略西湖 1的美景。
请欣赏。
(出示杭州西湖十景)(看完)谁来赞一赞西湖的美景?(风景如画、如诗如画、山清水秀……)(师评价:你说得真好。
你观察得真仔细。
你们积累的词语真多。
)3、过渡揭题: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西湖真是风景如画,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来这里欣赏美景。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在杭州做通判时,非常喜欢西湖。
(出示苏轼图片)请看,这就是苏轼,世人称他为“苏东坡”,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
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及反思
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及反思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的1.学习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理解诗句,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比较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晓处净慈寺送林子方》这两首诗同一景物的不同描写。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背诵描写春天的诗《游园不值》,今天我们学习描写夏天景色的诗。
板书课题: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晓处净慈寺送林子方》(二)回忆学法谁还记得我们是怎样学习第一首诗的?小结板书:1.结合注释自读自悟(什么景象?)2.质疑、讨论和交流3.反复吟诵,4.看图想象,绘画创作。
(三)学习新课1.我们已有了学诗的经验,下面请同学们自学后两首诗。
出示自学提示:(1)同是描写夏天的景色,苏轼笔下的夏天和杨万里笔下的夏天一样吗?请你从内容和写法上比较着来阅读。
(在诗中画批)(2)观察图画(或播放课件)想一想诗人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小组内讨论,教师巡视。
3.在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先叙后议,写西湖晴雨天气;《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先议后叙,写了满湖荷花荷叶;但都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叹热爱之情。
4.朗读诗句,展开想象。
(教师可播放课件,学生吟诵)5.指名吟诵,背诵。
(四)激情创作请同学们任选一首你喜欢的描写夏天的诗,把诗中的景象画下来。
(五)作业1.默写三首古诗。
2.完成自己创作的画。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篇二教材依据:《望天门山》和《饮湖上初晴后雨》两诗为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21课,两诗同写山水却一阳刚一阴柔。
课堂上充分利用这种对比:以两诗文字的对比为主,辅之音乐、书法、绘画等手段,利用通感将“美”体验深刻。
本教材分两课时完成。
本课为第二课时,以《饮湖上初晴后雨》一诗的感悟为主。
设计思想:《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设计着力于重叠,意象和意景的重叠,文字和音乐的重叠,意境和书法的重叠。
《饮湖上初晴后雨》说课稿(精选7篇)
《饮湖上初晴后雨》说课稿(精选7篇)《饮湖上初晴后雨》说课稿(精选7篇)《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说课稿如何书写呢?《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说课稿有哪些内容呢?《饮湖上初晴后雨》说课稿阐述怎样的教学理念呢?下面是小编分享的《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说课稿,欢迎大家阅读。
《饮湖上初晴后雨》说课稿篇1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学流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说说这堂课的教学思路。
一、说教材这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组的第一篇课文《古诗两首》。
本组课文以“壮丽的祖国山河”为专题组织单元。
这篇课文包括《望天门山》和《饮湖上初晴后雨》两首诗。
两诗同写山水,却一阳刚、一阴柔,带给我们截然不同的美感。
这堂课钱老师给我们展示的是第二首诗,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写了诗人到西湖游览,最初,天色晴朗,阳光照射到湖面,水波闪动,非常好看。
后来天色转阴,下起雨来,雨雾迷茫,山色朦胧,又别有一番情调。
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和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
“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诗的后两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诗人用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
诗人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资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姿。
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这首诗被选入课本,编者意图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并深切感受祖国的山河美,由此产生热爱与向往之情。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通过语文学习,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这首诗有着平仄相对的音律美、丰富灵动的形象美、深遂悠久的意境美,历来为大家所传诵。
三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古诗学习经验,加上不久前刚学过两首古诗,这对本课的理解、感悟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 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感受诗歌所描绘的西湖美景。
3. 学会通过诗歌的比喻手法,理解并欣赏诗歌的意境。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引导学生直观感受西湖的自然美。
2.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
2. 通过对诗歌的学习和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诗歌中生字新词的认读与理解。
2. 诗歌所描绘的西湖美景的感悟与欣赏。
3. 诗歌比喻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难点1. 诗歌意境的深入理解和感悟。
2. 诗歌比喻手法的掌握和运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情境创设(1)展示西湖美景图片,让学生感受西湖的自然美。
(2)引导学生描述图片中的景色,激发他们对课文内容的好奇心。
2. 背景介绍(1)简单介绍苏轼的生平,强调其文学成就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2)讲述《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歌背后的历史和文化。
3. 激发兴趣(1)通过提问“你们喜欢晴天还是雨天的西湖?"来激发学生的思考。
(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晴天和雨天西湖的感受,为学习课文内容做铺垫。
4. 课文引入(1)教师朗读《饮湖上初晴后雨》,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解释诗歌的题目,让学生理解“初晴后雨”的含义,为深入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二)新课呈现1. 诗歌朗读与正音(1)教师首先播放一段西湖美景的图片,配以《饮湖上初晴后雨》的朗读录音,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感受诗歌的韵味。
(2)接着,教师逐句范读,注意语速、停顿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模仿正确的朗读方式。
(3)学生跟读,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发音错误,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准确朗读。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7篇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本诗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诗中始终所表达的意境。
2.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本诗,背诵本诗。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本诗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巧妙的构思描绘出西湖的风采神韵。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大家以前一定有过旅游的经历。
那么,大家都去过哪些地方旅游?看见过哪些令你难忘的自然景观?(明确: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使他们能在头脑中出现直观的印象,同时锻炼他们对自然景物描写的口头表达能力)杭州的西湖相信大家一定听说过。
它的景色异常秀美,吸引着国内外许多人来此参观旅游。
其时,不仅是现在,有一位古人也早已经听闻西湖的美名,留下了一首著名的描写西湖的诗篇,诗的名字就叫——(生齐读本诗题目:饮湖上初晴后雨)作者是——(苏轼)二、理解诗句意思1. 让学生先齐读一遍,然后指名读。
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诗歌的节奏。
2. 读懂诗意。
给出五分钟,请学生自己借助注释,准确解释出全诗的意思。
3. 找四位同学解释全诗,教师在旁作指导,纠正解释的不恰当之处。
三、体会诗歌意境1. 这首诗描写了西湖在哪些天气状态下的景象?(明确:分别描写了西湖晴天和雨天时的景色。
)请说出诗中作者是怎样描写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2. 在描写了西湖在晴天和雨天中的景色之后,西湖的美景又使作者联想到了什么?(明确:美女西施)在诗中作者是怎样描写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3. 全文读完,询问学生诗人对西湖有着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在学生回答后,教师介绍作者的写作背景。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15篇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1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诗的意境,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的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搜集相关的资料。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在杭州,最有名的景点要数西湖了。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去过西湖吗?今天,老师把西湖请进了咱们的教室,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播放课件:《动人的西湖》)旁白:西湖的美景,晨昏各异,四时不同。
这儿夏天的荷花很有名。
雪后的西湖是否别有一番风味呢?雨中的西湖又增添了几分诗意!西湖美吗?是啊!西湖以其秀美的景色,吸引了无数游客。
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雅士在此留下了他们的笔墨。
宋代大诗人苏轼就在这儿留下了他的传世佳作——《饮湖上初晴后雨》。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板书课题:《饮湖上初晴后雨》)从诗题中你读懂了什么?(在西湖上饮酒,开始是天晴,后来下雨了。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呢?(苏轼)你了解苏轼吗?(生答。
师补充:苏轼曾在西湖的所在地杭州当通判,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当杭州市的市长。
他在此为官期间,关心人民的生活,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深受百姓爱戴。
苏轼曾无数次在西湖漫步,他对西湖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大诗人苏轼,一同去领略西湖的美景吧!)二、初读感知:1 、自读课文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 、检查读书效果。
3 、师范读古诗。
4 、根据出示的诗歌朗读节奏提示,生齐读诗歌。
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
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一、破题导入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首描写祖国美景的诗(齐读课题)2、题目有点长能够怎么读?(生在说理由时,老师点评,天气变化、秒学对象,作者当时的状态,饮能够提示组词饮酒,以次理解题目意思。
)3、再来读读课题、注意停顿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1、自由读一读,把古诗读准确流利(副板书:准确、流利)2、谁来读?(指名读,对照要求评一评)谁再来?(点评亦、妆的读音准确、提示潋滟)3、一起读,争取读出点韵味来。
三、精品读古诗、理解诗意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1、出示句子“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师:这里的西子指的是谁?生汇报,点评通过注释理解资料,理解西子)2、作者把谁比作西子,有什么相似之处?(生自由说)3、师:真好,能在句子里找到答案吗?(能练习上下文去思考淡妆浓妆总相宜)4、齐读这句诗板书西子西湖比作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学习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1、师:作者究竟是看到了什么景象,让他不由得把西湖想到了西子?在诗里找一找(指名回答板书:水光潋滟山色空蒙2、这是什么样的景象?(指名回答注释)诗点评:很好,结合注释去说,闭上眼睛在心里想象一下,听一听,把心中的“水光潋滟”“山色空蒙”的样子勾勒出来,看到了吗?是什么样子?出示音乐3、辅助学习出示几幅画,谁最符合你心中“水光潋滟的景象,再出示几幅画,谁最符合你心中山色空蒙的景象?(师点评:这就是阅读的感受,每个人都该有属于自己的感受)4、同样是西湖的语境,著名现代作家于敏却这样写道:出示雨中即景,同样是西湖的雨景唐代、、、、、5、同样是西湖美景,你想用什么话来描绘?要求:用一两句话写一写你看到的西湖,能够写水光潋滟或是山色空蒙的样子。
6、是啊!西湖、、、泛舟湖上,看到这样的景色你想说、、、(7\、8人说)7、是啊!、、、(雨景)泛舟湖上,看到这样的变化,你又想赞叹(7、8人说)8、不过作者只用了两个词来赞叹(放好、亦奇)什么意思:正好、奇妙9、让孩子换词,看到这样的美景你们都用了这么多的赞叹,苏轼只用了两个词,你怎么看?(揣摩词用法的准确,答案能够开放最好引导“尽在不言中,没法再好了只能用最朴素的语言了。
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优秀5篇
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优秀5篇《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优秀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认识“亦、妆”2个字。
了解诗句的大概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受西湖的自然之美,感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搜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古诗是我国文学的一朵奇葩,学会古诗对我们有很大的用处。
人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同学们也学过不少古诗了,谁来给大家展示一下?一、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板书诗题,学生齐读课题。
2、(课件出示整首古诗)齐读古诗,整体感知。
师问:你们知道古诗是描写什么地方的吗?(西湖)3、学生介绍杭州西湖。
4、观看西湖的美景,老师补充介绍西湖。
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而西湖就像镶嵌在杭州城西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自唐代以来就远近闻名,许多文人墨客在这里饮酒赏景,吟诗作赋,而“苏堤春晓”、“曲苑风荷”、“雷峰夕照”等等本身就是一首首优美的诗,一幅幅多彩的画!下面,我们就乘坐小船和苏轼一起去欣赏西湖的美景吧!二、初读诗句。
1、诗的题目是(《饮湖上初晴后雨》),透过诗题,你读懂了什么?(a、天气变化——初晴后雨;b、地点——湖上舟中;c、干什么——饮酒聊天)谁能连起来说一说。
2、根据提示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说说诗题的意思。
3、教师小结:了解了诗题是我们学习古诗的第一步,苏轼写诗信手拈来,跟大家写日记似的,常常在题目中介绍一些写诗时的背景,理解了诗题,我们再来读一读。
4、现在,请大家边读古诗边看注释,想一想文中哪句古诗写的是初晴,哪句写的是后雨。
初晴——水光潋滟晴方好(晴天的西湖水面波光粼粼)后雨——山色空蒙雨亦奇(雨天的西湖朦朦胧胧)三、品读诗句。
1、短短两句诗,两幅神奇的画卷就在我们眼前出现了。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认读了“亦、抹、宜家”三个生字。
会写“饮、初”两个字,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多方式合作,合作探究,逐步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提高鉴赏古诗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诗人奇妙的想象和贴切的比喻。
感受西湖之美。
2、培养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重难点:1、体会诗的意境。
2、培养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由景入诗。
1、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你去过杭州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西湖的美景吧。
(课件播放西湖的美丽图片)2、观赏了西湖的美景,请说说西湖留给你怎样的印象,有什么感受?3、导入课题:是呀,西湖是一首诗,一幅画,一个美丽的故事。
宋代诗人苏轼在杭州为官时,除了造福百姓,也被西湖的美景深深地陶醉,写下了不少赞美的诗篇。
我们今天要学的就是他写的描写西湖的经典名篇《饮湖上初晴后雨》。
这也是一首写景状物的诗。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4、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从哪里知道的?懂了题目的意思再读题目。
二、自主读诗,领会诗意1、请同学们打开书,借助拼音自由地读读这首诗。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出示生字卡片,生自主交流识记生字“亦、妆”。
3、同桌互相读,要认真听别人读,若读错了要当小老师教读。
4、师检测读书情况,抽生读并评价。
5、请学生试着用以前读诗的方法自由读出诗的韵味。
6、古人读诗,摇头晃脑,非常有韵味,一起来读出诗的节奏美。
(出示课件)7、咱们以前学过很多古诗,相信你们已经掌握了很多理解诗意思的方法。
请介绍一下(借助注释、查阅资料、查字典、问同学等)8、学习小组合作,用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弄懂诗句的意思。
师随机点拨。
三、品读诗句1、感受晴天西湖的秀美。
(1)诗中哪一句写出了晴天西湖的美景?(课件出示句子)(2)读诗想象画面:水光潋滟是什么样子的?(欣赏课件)生说画面。
饮湖上初晴后雨优秀教案
饮湖上初晴后雨优秀教案这是饮湖上初晴后雨优秀教案,是优秀的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饮湖上初晴后雨优秀教案第1篇【教材分析】《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冀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首写景抒情的经典诗文,是宋代大诗人苏轼的一篇传世佳作。
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
诗人抓住夏季时晴时雨的天气特征,描绘了西湖的风采神韵,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写出了晴天的西湖在阳光的照耀下,水面波光粼粼的美。
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则描绘出在雨雾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
紧接着诗人用了一个奇妙的比喻“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写出了西湖的神韵。
这个比喻既传神又巧妙,令人拍案叫绝!并且得到了后世的公认,因此“西湖”又称“西子湖”。
【学生情况分析】许多经典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不少古代诗人的智慧与情感,学生如能仔细阅读、层层深入,便能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学生进入五年级以后,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语文阅读能力。
可以看出五年级学生已积累的古诗较多,但对于古诗的理解比较肤浅。
教学时对于生涩难懂的词语通过查字典、课件演示帮助理解,同时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为学生创设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帮助他们体会古诗所要表达的情感。
【教学目标】一、具体目标:1.正确认读古诗,理解诗句意思,自然成诵。
用心品读诗文,体悟“水光潋滟”、“山色空濛”构筑的画面与意境,读出诗的韵味与美感。
2.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情境,以读为主,读中悟情。
3.感受诗人眼中的西湖,对西湖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产生向往之情。
4.通过诗文对比,体会诗文的写作方法,并在生活中尝试运用。
二、教学重点:理解“水光潋滟”、“山色空濛”构筑的画面与意境,读出诗的韵味与美感。
三、教学难点:通过诗文对比,体会诗文的写作方法,并在生活中尝试运用。
【教学理念】对于以上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确立,主要依据是教材的特点,学生的语文实际学习水平以及课标的要求。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希望在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及健康的审美情趣。
17.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
答案:这首诗通过情感表达手法,将诗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色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同时也展现了诗人的感慨和深思。
3. 思维发展:通过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将得到锻炼和提升。他们将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
4. 文化素养:学生将对古代文化和文学有一定的了解,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他们将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培养自己的人文精神。
5. 情感态度:学生将通过对《饮湖上初晴后雨》的深入学习,培养对文学和艺术的热爱和兴趣。他们将在阅读和创作中体验到美的享受,增强对文学作品的情感共鸣。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1. 软硬件资源:教室、投影仪、计算机、打印机、白板、黑板、教学挂图、古诗文朗读设备。
2. 课程平台:学校提供的教学管理系统、在线学习平台。
3. 信息化资源:古诗文阅读软件、在线字典、文学鉴赏网站、相关多媒体教学素材。
17.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古诗。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主要体现在对古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上。学生需要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和分析,理解诗中的意象、情感和表达手法,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具体的教学内容分析如下:
1. 诗句理解:学生需要读懂《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诗句,理解其中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6. 例题六:请分析《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的意象组合手法。
答案:这首诗通过意象组合手法,将湖光、山色、晴天、雨天等元素巧妙地结合起来,形成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9篇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篇1学习目标:1、学会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这首古诗。
3、读懂诗句,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诗所描绘的意境。
2、读懂诗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课文插图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通过学习这首古诗你懂得了什么?2、师小结.二、学习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一)、初读课文,读准读通诗句。
1、师范读,学生评一评。
2、学生练读,互评。
3、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二)、精读课文理解古诗1、复习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谳诗句,悟诗意。
2、分级合作学习古诗,学生可以运用已有的方法,把你的理解、感受、问题材与小组交流。
解决不了的可以动笔记一记,方便在班上交流解决。
3、学生汇报所得所感所疑。
4、师边小结边板书。
指导朗读。
三、回读全诗,感受意境。
四、扩展思维我们被诗人带到如此迷人的西湖中,你会想到些什么呢?五、指导背诵六、作业练习题1、你还知道那些关于西湖的诗篇?引出《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2、填写诗句欲把西湖比西子。
课后反思《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是写西湖的景色,作者通过大胆的想象,用西施来比喻西湖,增添了西湖的美丽和奇妙。
学习这首诗,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读来体验作者的感情,通过对诗中“美”的理解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美”用读的形式表达出来。
在理解古诗的字、词时,我几乎把诗中所有的字、词都拿来和学生分析了,在学生理解字词的基础上,很快就领会诗句的意思了。
学生懂得诗句的意思后,就让他们讨论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然后一起分析,最后通过对作者感情的理解,有感情朗读这首诗,体验这首诗中的“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饮湖上初晴后雨》
设计理念:
这首诗是描写西湖的众多诗歌当中最为脍炙人口诗歌之一,有人说“此诗一出,人人传诵,从此名湖佳人相映成趣。
”西子是古代美女西施,苏轼的妙喻,让美丽的西湖和这位美
女从此结缘,西湖又称“西子湖”。
西湖之美如此传神,无论是“水光潋滟”的晴天还是“山色空蒙”的雨天都美得恰到好处,这缘于西湖自然之景美不胜收,也是作者与西湖独有的缘分。
体会诗歌的意境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首诗歌的教学,要在诗境与文章外显的语境之
间找到巧妙的融通点。
要读出西湖的美,走入晴日雨天丰姿不同而形神俱佳的西湖,从而感受到“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意境,可以抓住西湖晴雨两幅图中的语境。
从“水光潋滟”、“山色空蒙”、“方好”、“亦奇”中挖掘西湖的在不同天气下的不同的美,将这两幅图铺展开来,
将西湖的美读得富有层次和厚度。
从诗人信手拈来的比喻“淡妆浓抹”“总相宜”中寻找西湖和西子的共通之处,回文西湖晴雨图,读出西湖的自然出众,走入诗文中作者由触动心灵
的感官之美内化为理性赞美的诗境。
由此,诗歌“语境”和“诗境”紧密融通,生成诗歌课
堂和美之境。
根据五年级学生学习诗歌的要求,开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诗歌的能力,重视读诗的方法,通过“美读”和“趣读”激发阅读的主动性,同时通过“有方法”“有层次”地读让学生学
会读诗、品味诗歌语言,逐渐感悟出诗的意境,也有利于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积累和进行
课外阅读延伸。
教材简析:
《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是诗人苏轼在公元1073年在杭州任通判时写的。
这一天,
诗人到西湖游览,起初阳光明媚,阳光照射到湖面,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动,非常美丽。
后来天色转阴,下起雨来,在雨幕笼罩下,西湖雨雾迷茫,山色朦胧,也别有一番情调。
在
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和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
“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诗的后两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
诗人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资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姿。
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选编本课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古人对祖国山河的描写,在
诵读过程中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目标:
1.认识“亦、妆”两个生字,诵读诗句,利用注释及学过的方法学习古诗。
2.借助图片,发挥想像,走进诗境,能有感情朗读诗文,背诵诗文,并体会诗人的感情。
3.拓展学习,注重积累。
教学重点:朗读古诗,读出感情,读出韵味。
教学难点:欣赏古诗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
2.布置学生预习:搜集写西湖的诗,有条件的上网了解西湖、欣赏西湖美景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趣说东坡和西湖,引入诗文。
1.激趣: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西湖就像镶嵌在杭州城西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自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