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整体阅读谏太宗十思疏
高考语文复习专项练习文言文整体阅读:谏太宗十思疏 Word版含答案.doc
![高考语文复习专项练习文言文整体阅读:谏太宗十思疏 Word版含答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e454bad1ec3a87c24028c4ab.png)
文言文整体阅读:谏太宗十思疏课后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岂望流之远,根不固而何求木之长。
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唯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必固其根本固:使……稳固B.纵情以傲物纵情:尽情C.永保无疆之休休:美D.所宜深慎深慎:特别谨慎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情不胜其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人君当神器之重安步以当车C.必积其德义积土成山D.貌恭而不心服甲兵不劳而天下服3.下列句子与“以其无礼于晋”的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A.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B.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C.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D.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4.下面对这两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提出了全文要阐明的人君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主旨。
B.第一段用了两个比喻,先从正面喻证治国必积德,再从反面说明德不厚国不可长治久安。
C.第二段以历代帝王为例,说明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的道理。
D.第二段指出了历代帝王不能善始善终的根本原因是忽视了人民的力量。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而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谏太宗十思疏》复习卷(附答案)
![《谏太宗十思疏》复习卷(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375413e0740be1e650e9ab5.png)
《谏太宗十思疏》复习卷(附答案)一、文学常识1、疏是封建时代臣子向皇帝陈述意见的奏章的一种专用文体。
《谏太宗十思疏》是唐代著名政治家魏征所写的一篇奏章(奏疏),他以直言进谏的精神而名垂青史。
2、唐太宗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联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
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魏征这一“镜”,是三镜中的以人为镜。
3、“载舟覆舟”,典出于《荀子》:“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二、选择题1.下面与例句“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中加点词的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A、则思.正身以黜恶B、欲流之远.者C、宏.兹九德D、根不固而求木之长.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D)A、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大)B、简.能而任之(选拔)C、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深)D、虽董.之以严刑(正)3.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①人君当.神器之重( C )A.面对、对着B.适合C.主持,掌管 D.抵御,阻挡.②善始者实.繁(D )A.实际,真实B.果实C.真诚,诚实 D.确实③克.终者盖寡( D)A.战胜,攻破B.完成,成功C. 克制,制约D. 能够④⑤⑥4.下列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B(连词,表转折,相当于“却”。
A、副词,大概/连词,表示原因,是由于;C、代词,指代天下、江山/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D、动词,用、行/连词,相当于“而”,可不译)克终者盖.寡 根不固而.求木之长者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终苟免而.不怀仁岂取之.易,守之难乎 居安思危,戒著以.俭 臣闻求木之.长者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5.选出下列句中带点字用法与意义跟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 B 介词,凭借,用;其他,连词,表目的,用来)A.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虽董之以.严刑 C.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D.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6.选出下列句中带点字用法与意义跟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D —动词,行,用;其他:介词,凭借,用)A.振之以.威怒B. 何以.知之 C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D.戒奢以.俭7.选出下列句中带点字用法与意义跟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D 助词,的;其他:代词,代动作对象。
《谏太宗十思疏》阅读练习(含答案)
![《谏太宗十思疏》阅读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26929be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96.png)
《谏太宗十思疏》阅读练习唐太宗任人唯贤武德末,魏征为太子洗马,见太宗与太子阴相倾夺,每劝建成(即太子)早为之谋。
太宗既诛太子,召征责之曰:“汝离间我兄弟,何也?”众皆为之危惧。
征慷慨自若,从容对曰:“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
”太宗为之敛容,厚加礼异,擢拜谏议大夫。
数引之卧内,访以政术。
征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
太宗每与之言,未尝不悦。
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
又劳之曰:“卿所谏前后二百余事,皆称朕意。
非卿忠诚奉国,何能若是?”三年,累迁秘书监,参预朝政。
深谋远算,多所弘益。
太宗尝谓曰:“卿罪重于中钩[注],我任卿逾于管仲。
近代君臣相得,宁有似我与卿者乎?”六年,太宗幸九成宫,宴近臣。
长孙无忌曰:“王珪、魏征,往事息隐,臣见之若仇,不谓今者又同此宴。
”太宗曰:魏征往者实我所仇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征每犯颜切谏不许我为非我所以重之也。
征再拜曰:“陛下导臣使言,臣所以敢言。
若陛下不受臣言,臣亦何敢犯龙鳞、触忌讳也?”太宗大悦,各赐钱十五万。
七年,代王珪为侍中,累封郑国公。
寻以疾乞辞所职,太宗曰:“朕拔卿于仇虏之中,任卿以枢要之职,见朕之非,未尝不谏。
公独不见金之在矿,何足贵哉?良冶锻而为器,便为人所宝。
朕方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工。
虽有疾,未为衰老,岂得便尔耶?”征乃止。
(《贞观政要·任贤》)【注】中钩:春秋时,齐公子小白与公子纠争位,管仲辅佐公子纠。
一次,管仲用箭射中公子小白的衣带钩。
后公子小白获胜即位,是为齐桓公,他以管仲为相。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魏征往者实我所仇/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征每犯颜/切谏不许我为非/我所以重之也B.魏征往者/实我所仇/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征每犯颜/切谏不许我为/非我所以重之也C.魏征往者实我所仇/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征每犯颜切谏/不许我为非/我所以重之也D.魏征往者实我所仇/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征每犯颜/切谏不许我为非/我所以重之也2.对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征雅有经国之才雅:平素,向来B.性又抗直抗直:急躁,暴躁C.非卿忠诚奉国奉国:献身为国D.多所弘益弘益:补益,增益3.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A.征慷慨自若B.汝离间我兄弟,何也C.从容对曰D.我所以重之也4.翻译下列句子:(1)若陛下不受臣言,臣亦何敢犯龙鳞、触忌讳也?(2)良冶锻而为器,便为人所宝。
高考文言文《谏太宗十思疏》魏征
![高考文言文《谏太宗十思疏》魏征](https://img.taocdn.com/s3/m/45151054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5c.png)
(3)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被动句 ) 译文: 担心(耳目被)堵塞蒙蔽就要想到虚心采纳下面的意见。
1
2
3
4
5
6
7
6. 将下列有关本课文化常识的内容补充完整。 (1)谏:用言语规劝君主或尊长改正错误,一般用于下对上。 (2)疏:原本是 疏导、开通 的意思,后来作为一种公文形式,成了古代官员向帝
高考文言文 《谏太宗十思疏》魏征
原文呈现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
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 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 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 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连词,表修饰,可译为“地”。 ⑥而翁归,自与汝覆算耳(⟪促织⟫) 代词,你的。
1
2
3
4
5
6
7
4. 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其意义。
(1)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名词作动词,居于……之下。 (2)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名词作动词,统治。 (3)不念居安.思危. 形容词作名词,安逸的环境/危难的情况。 (4)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形容词作名词,有才能的人/好的意见。 (5)必固.其根本 使动用法,使……牢固。 (6)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使动用法,使……端正。 (7)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使动用法,使……安定。 (8)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意动用法,以……为乐。 (9)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意动用法,以……为忧。
1
2
3
高考语文一轮专项复习练习卷-古诗文阅读-《谏太宗十思疏》(含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专项复习练习卷-古诗文阅读-《谏太宗十思疏》(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7679b72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96.png)
《谏太宗十思疏》一、默写闯关(一)挖空练习《谏太宗十思疏》魏征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极天之(),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命,莫不()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弘()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附:记忆导图将易写错的字每个写3遍浚崇峻景殷董壅黜兹豫(二)情境默写1.【2024·吉林长春·三模】《谏太宗十思疏》用设喻来说明不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就做不到积累德义的句子是:“(),()。
”2.【2024·湖南长沙·二模】《<老子>四章》中说“慎终如始,则无败事”,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用“(),()”概括历代君王能创业不能守业这一现象,劝谏唐太宗要善始善终。
3.【2024·湖南长沙·一模】“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贾谊在《过秦论》中指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劝诫唐太宗吸取历史上王朝灭亡的教训,指出要想国家安定“()”。
2018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学案:专题四 文本14 谏太宗十思疏 含答案 精品
![2018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学案:专题四 文本14 谏太宗十思疏 含答案 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85aee2479b6648d7c1c746a4.png)
文本14 谏太宗十思疏 学习重点 1.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知识,背诵文中富有哲理的句子。
2.领悟文中“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道理以及“十思”的积极意义。
文本名句(1)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2)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国之治。
(3)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4)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5)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6)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文本导学1.读准字音(1)单音字①浚.源( ) ②谗.邪( ) ③懈怠.( ) ④壅.蔽( ) ⑤谬.赏( ) ⑥黜.恶( ) (2)多音字①⎩⎪⎨⎪⎧ 塞.源( )塞.车( )塞.外( ) ②⎩⎪⎨⎪⎧载.舟( )刊载.( ) 2.理解词语(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①当.神器之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承天景.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则纵情以傲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虽董.之以严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能克.终者盖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将有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则思谦冲以自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则思慎始而敬.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词多义①下⎩⎪⎨⎪⎧ 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虽在下.愚,知其不可: 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②当⎩⎪⎨⎪⎧ 人君当.神器之重: 盛夏之时,当.风而立: 安步当.车: ③信⎩⎪⎨⎪⎧ 信.者效其忠: 愿陛下亲之信.之: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忌不自信.:④求⎩⎪⎨⎪⎧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不求.闻达于诸侯: ⑤安⎩⎪⎨⎪⎧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3)古今异义①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虚词归纳①之⎩⎪⎨⎪⎧ 臣闻求木之.长者: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②以⎩⎪⎨⎪⎧ 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虽董之以.严刑: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③而⎩⎪⎨⎪⎧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子产而.死,谁其嗣之:④所⎩⎪⎨⎪⎧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山峦为晴雪所.洗:3.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貌.恭而不心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名词用作动词江海下.百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动词用作名词①诚能见可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将有作.: (4)形容词用作名词①人君当神器之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居域中之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想谗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简能.而任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择善.而从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则思正身以黜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形容词用作动词智者尽.其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使动用法①必固.其根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则思知止以安.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则思虚.心以纳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则思正.身以黜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何必劳.神苦.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欲流之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意动用法乐.盘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语句翻译(1)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谏太宗十思疏(含答案)
![谏太宗十思疏(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ee26ed65ef7ba0d4a733baf.png)
1.下列加点词语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必浚.其泉源(jùn)B.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yōng)C.则思正身以黜.恶(chù)D.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buō)解析:D(应为bō)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加强自身修养B.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忠诚的人C.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选拔有才能的人D.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老百姓解析:D(应为百官)3.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无以.怒而滥刑B.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C.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D.将有作,则.思知止而安人山峦为晴雪所.洗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解析:A(都是“因为”)4.下列四组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A.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B.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项王曰:“沛公安.在?”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C.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D.得不厚而望国之治.君臣固.守以窥周室劳心者治.人,劳人者治.于人解析:B(都是“有信用的、可信的”)5.阅读下面的片断,回答问题。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谏太宗十思疏魏征》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谏太宗十思疏魏征》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1f8be907ad51f01dc381f1c9.png)
《谏太宗十思疏魏征》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选自韩愈《师说》)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选自魏征《谏太宗十思疏》)1.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道:道理B. 今之众人众人:一般人C. 振之以威怒振:通“震”,威吓D. 载舟覆舟覆:使倾覆2. 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犹且从师而问焉莫不殷忧而道著B.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昔取之而有余C. 其皆出于此乎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D. 问之,则曰傲物则骨肉为行路3. 从句式角度看,下列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而耻学于师B.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C. 虽董之以严刑D.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答案】1. A2. D3. B4. 对于他自己,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糊涂啊!【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能力。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知识整理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知识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003e640a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d7.png)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知识整理
《谏太宗十思疏》是唐朝时期魏徵写给唐太宗的一篇奏疏,旨在劝诫太宗皇帝要有十种思考,以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
以下是该文言文知识的整理:
1. 通假字:
“九德”中的“俊”,通“俱”,全。
2. 古今异义:
“德不厚”中的“厚”,古义为深、重,今义为厚度、尺寸等。
3. 一词多义:
“所宜深慎”中的“深”,应当理解为十分、非常,表示程度深。
“振之以威怒”中的“振”,动词,整顿、整治。
4. 词类活用:
“纵情以自娱”中的“纵情”,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纵容自己的感情。
“何必劳神苦思”中的“劳”、“苦”,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累,使……苦。
5. 特殊句式:
“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是反问句。
6. 重要虚词:
“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中的“以”,表示目的,来。
“总此十思”中的“此”,代词,指上述的十种思考。
7. 固定搭配:
“戒奢以俭”中的“戒奢”与“以俭”不是固定搭配。
8. 常见文化常识:
“振之以威怒”中的“振”,在这里是整顿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中“振动”的意思不同。
“载舟覆舟,所宜深慎”中的“载舟覆舟”,比喻人民是决定国家存亡的根本力量,要得到人民的拥护。
9. 特殊实词:
“振之以威怒”中的“振”,动词,整治、整顿。
10. 文言句式:
“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是倒装句中的宾语前置句。
11. 多义词:
“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中的“盖”,连词,表示承接上文,对前面的事实或道理进行总结或说明。
这些是对《谏太宗十思疏》一文中的文言知识的整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这篇文章的内容和意义。
2018届高考苏教版语文天天练之《谏太宗十思疏》
![2018届高考苏教版语文天天练之《谏太宗十思疏》](https://img.taocdn.com/s3/m/4324bd18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01.png)
2018届高考苏教版语文天天练之《谏太宗十思疏》2018届高考苏教版语文天天练之《谏太宗十思疏》一、基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默写3分,共21分)1.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选自《魏郑公文集》。
作者魏征,字玄成,巨鹿曲阳人。
谥郑国公,以直言敢谏著称。
B.本文是魏征在贞观十一年(637)写给唐太宗的奏章之一,阐述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虚心以纳下”等观点C.疏,原意为“分条陈述”。
后指一种文体,给皇帝的奏议,也叫“条陈”。
D.魏征死后,唐太宗对侍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为()A.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B.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C.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D.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3.下列句子中加粗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项是()A.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B.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C.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D.惧满溢,则思江河下百川4.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加粗字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例:凡百元首,承天景命()A.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B.高山仰止,景行不止。
C.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D.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5.与“克终者盖寡”中“克”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克己复礼为仁 B.秦战未尝不克,攻未尝不取 C.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D.然性俭克,少恩情6.下列各句中加粗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B.尔安敢轻吾射。
C.陈涉太息曰:“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D.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7.选出“所”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项()A.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
B.渔人……为具言所闻。
C.赐我南都之田,狐狸所居,豺狼所嗥。
D.术(袁术)怒攻布(吕布),为布所破。
8.下列加粗虚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欲流之远者之:到 B.根不固而求木之长而:却 C.则思无以怒而滥刑以:凭借 D.而况于明哲乎于:比9.下列对“十思”理解不当的一项是()A.作者提出,作为帝王,在他计划营造宫殿时,就要想到适可而止,以尽可能减轻百姓负担,使他们安居乐业。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https://img.taocdn.com/s3/m/dd47680a52ea551810a68758.png)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过: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那么你知道他以谁为镜吗?背景和题解作者和作品课文翻译文言知识艺术鉴赏课堂练习课后作业隋朝在农民起义中覆灭,给唐朝统治者敲响了警钟。
唐太宗李世民就曾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朝初年,为了缓和阶级矛盾,积极纳谏。
太宗起初听不进魏征直谏,发誓要杀他,后来他悟出这是为了国家长治久安,便越听越爱听。
这篇奏疏是魏征贞观十一年写给唐太宗的。
当时,经过战争后的修养生息,经济得到了发展,人民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对外战争连年胜利,边防巩固,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四处游玩,劳民伤财,就在魏征呈上此文的当年,太宗先下令修飞仙宫,后来又诏令修建老君庙、宣尼庙。
二月巡游洛阳宫,六月巡游明德宫,十月猎于洛阳苑,十一月又巡游怀州,狩于济源,为此民怨沸腾。
魏征“频上四疏,以陈得失”(此为第二疏),太宗猛醒,还写了《答魏征手诏》称赞他。
谏劝谏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是我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开明君主之一,在他统治时期,出现了安定富强的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十思是本文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疏疏通事理,分条陈述。
作为一种文体,属古文体的奏议类,专指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奏疏。
魏征(繁写体为“徵”),(580—643) 。
字玄成,唐朝下曲阳人。
魏征是我国初唐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杰出的历史学家。
隋末,早年因避乱而出家做道士,后参加李密反隋的起义军,李密失败后降唐,太宗时拜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世人称魏郑公。
死后赠司空,谥文贞。
魏征从政十六七年,上书言事二百多次,达十万言,起奏疏收在《魏郑公谏录》、《贞观政要》中。
著有《类礼》20卷,辅佐唐太宗17年,以“犯颜直谏”而闻名。
他那种“上不负时主,下不阿权贵,中不侈亲戚,外不为朋党,不以逢时改节,不以图位卖忠”的精神,千百年来,一直被传为佳话。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谏太宗十思疏》《资治通鉴唐纪四》含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谏太宗十思疏》《资治通鉴唐纪四》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6da7f42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27.png)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谏太宗十思疏》《资治通鉴唐纪四》含答案(2023·新疆·高二统考学业考试)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褒。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魏征《谏太宗十思疏》)文本二:秦王李世民引兵自龙门乘冰坚渡河,与宋金刚相持。
时河东州县,俘掠之余,征敛无所得,军中乏食……宋金刚军中食亦尽。
至高壁岭,总管刘弘基执辔谏曰:“大王破贼,逐北至此,功亦足矣,深入不已,不爱身乎!且士卒饥疲宜留壁于此俟兵粮毕集然后复进未晚也。
”世民曰:“金刚技穷而走,众心离沮。
功难成而易败,机难得而易失,必乘此势取之。
若更淹留,使之计立备成,不可复攻矣。
《谏太宗十思疏》《谏逐客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谏太宗十思疏》《谏逐客书》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ee1d951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30.png)
《谏太宗十思疏》《谏逐客书》阅读练习及答案《谏太宗十思疏》《谏逐客书》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
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
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
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
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
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
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
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李斯《谏逐客书》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①必固其根本根本:事物的本质②人君当神器之重当:做上③今陛下致昆山之玉致:获致,得到④而陛下说之说:说说⑤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实:使……充满⑥西蜀丹青不为采为:“被”⑦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就:成就⑧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是:判断动词,是A.①⑥B.③⑤C.②④D.⑦⑧9.下列词语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求木之长者制诸侯之术也B.而况于明哲乎?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C.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今取人则不然D.所以饰后宫此非所以跨海内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永保无疆之休永远保持没有止境的休战B.情不胜其欲性情不能控制欲望C.秦不生一焉秦国一个都不出产D.适观而已矣适于观听罢了11.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魏征认为人君只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就一定能治理好国家。
2018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试题:专题4 谏太宗十思疏 含答案 精品
![2018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试题:专题4 谏太宗十思疏 含答案 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7036d047783e0912a2162a47.png)
谏太宗十思疏一、课外阅读(2017·全国Ⅲ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
举进士第一。
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
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
将入对曰:“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
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
”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
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
”及肄射,将先破的。
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
禧又曰:“界渠未定,顾和好体重,吾且往大国分画矣。
”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 ”禧惭不能对。
归报,神宗善之。
明年,知秦州,又改郓州。
上元..张灯,吏籍为盗者系狱,将曰:“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悉纵遣之,自是民无一人犯法,三圄皆空。
父老叹曰:“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
”郓俗士子喜聚肆以谤官政,将虽弗禁,其俗自息。
召为兵部侍郎。
上疏言:“治兵有制,名虽不同,从而横之,方而圆之,使万众犹一人。
”及西方用兵,神宗遣近侍..问兵马之数,将立具上之;明日,访枢臣,不能对也。
绍圣初,入为吏部尚书,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
哲宗以问将,对曰:“发人之墓,非盛德事。
”知颍昌府,移大名。
在大名六年,数告老..,召为佑神观使。
政和初,卒,年七十五。
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文定。
(节选自《宋史·许将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B.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C.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D.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解析:D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谏太宗十思疏》《太宗答魏征》阅读练习及答案翻译
![《谏太宗十思疏》《太宗答魏征》阅读练习及答案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51439475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73.png)
《谏太宗十思疏》《太宗答魏征》阅读练习及答案翻译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一)魏征谏太宗十思疏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二)太宗答魏征省频抗表,诚极忠款,言穷切至。
披览忘倦,每达宵分。
非公体国情深,启沃义重,岂能示以良图,匡其不及!朕闻晋武帝自平吴已后,务在骄奢,不复留心治政。
何曾退朝谓其子劭曰:“吾每见主上不论经国远图,但说平生常语,此非贻厥子孙者,尔身犹可以免。
”指诸孙曰:“此等必遇乱死。
”及孙绥,果为淫刑所戮。
前史美之,以为明于先见。
朕意不然,谓曾之不忠,其罪大矣。
夫为人臣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所以共为治也。
曾位极台司,名器崇重,当直辞正谏,论道佐时。
《谏太宗十思疏》练习(含解析)
![《谏太宗十思疏》练习(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07b84cf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e5.png)
《谏太宗十思疏》练习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礼论王安石呜呼,荀卿之不知礼也!其言曰“圣人化性而起伪”,吾是以知其不知礼也。
知礼者,贵乎知礼之意,而荀卿盛称其法度节奏之美,至于言化,则以为伪也。
亦乌知礼之意哉?夫礼始于天而成于人,知天而不知人则野,知人而不知天则伪。
圣人恶其野而疾其伪,以是礼兴焉。
今荀卿以谓圣人之化性为起伪,则是不知天之过也,然彼亦有见而云尔。
凡为礼者,必诎其放傲之心,逆其嗜欲之性。
莫不欲逸而为尊者劳,莫不欲得而为长者让,擎跽曲拳,以见其恭。
夫民之于此,岂皆有乐之之心哉?患上之恶己,而随之以刑也。
故荀卿以为特劫之法度之威,而为之于外尔,此亦不思之过也。
夫斫木而为之器,服马而为之驾,此非生而能者也。
故必削之以斧斤,直之以绳墨,圆之以规而方之以矩,束联胶漆之,而后器适于用焉。
前之以衔勒之制,后之以鞭策之威,驰骤舒疾,无得自放,而一听于人,而后马适于驾焉。
由是观之,莫不劫之于外而服之以力者也。
然圣人舍木而不为器,舍马而不为驾者,固亦因其天资之材也。
今人生而有严父爱母之心,圣人因其性之欲而为之制焉,故其制虽有以强人,而乃以顺其性之欲也。
圣人苟不为之礼,则天下盖将有慢其父而疾其母者矣。
此亦可谓失其性也。
得性者以为伪,则失其性者乃可以为真乎?此荀卿之所以为不思也。
夫狙猿之形,非不若人也,欲绳之以尊卑而节之以揖让,则彼有趋于深山大麓而走耳,虽畏之以威而驯之以化,其可服邪?以谓天性无是而可以化之使伪耶,则狙猿亦可使为礼矣。
故曰礼始于天而成于人天则无是而人欲为之者举天下之物吾盖未之见也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故曰/礼始于天而成/于人天则无是/而人欲为之者/举天下之物/吾盖未之见也/B.故曰礼始于天而成/于人天则无是/而人欲为之者/举天下之物/吾盖未之见也/C.故曰礼始于天而成于人/天则无是/而人欲为之者/举天下之物/吾盖未之见也/D.故曰/礼始于天而成于人/天则无/是而人欲为之者/举天下之物/吾盖未之见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论”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分为两体,一曰史论,乃忠臣于传末作议论,以断其人之善恶。
(浙江专版)2018-2019学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课文回顾练(十一)谏太宗十思疏
![(浙江专版)2018-2019学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课文回顾练(十一)谏太宗十思疏](https://img.taocdn.com/s3/m/8463e1f9f18583d048645939.png)
课文回顾练(十一)谏太宗十思疏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1.安错误!2.信错误!3.诚错误!4.终错误!5.以错误!二、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则思江海下.百川名词作动词,居于……之下2.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名词作动词,统治;动词作名词,想要的东西3.貌.恭而不心.服名词作状语,表面上,在心里4.人君当神器之重.形容词作名词,重任5.居域中之大.形容词作名词,重大的地位6.居安.思危.形容词作名词,安逸的环境,危难的环境7.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形容词作名词,奸恶的人8.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形容词作名词,有才能的人,好的意见9.源不深而望流之远.形容词作动词,达到远方10.塞源而欲流长.者也形容词作动词,流得长远11.能克终.者盖寡形容词作动词,坚持到底12.必固.其根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稳固13.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端正14.则思知止以安.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安定15.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16.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忧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
1.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古义:放纵情欲今义:尽情2.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古义:树木的根部今义: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主要的,重要的3.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古义:以之为,把它作为……今义:认为4.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古义:路人今义:走路四、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判断句)翻译:这也是砍断树根求得树木茂盛,堵住源泉而想要泉水流远啊。
2.虽董之以严刑。
(状语后置句)翻译:虽然(可以)用严酷的刑罚督责人们。
3.戒奢以俭。
(状语后置句)翻译:力行节俭,戒除奢侈。
4.鸣琴垂拱。
(省略句)翻译:(国君)或演奏琴瑟或垂衣拱手。
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档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整体阅读:谏太宗十思疏课后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岂望流之远,根不固而何求木之长。
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唯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必固其根本固:使……稳固B.纵情以傲物纵情:尽情C.永保无疆之休休:美D.所宜深慎深慎:特别谨慎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情不胜其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人君当神器之重安步以当车C.必积其德义积土成山D.貌恭而不心服甲兵不劳而天下服3.下列句子与“以其无礼于晋”的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A.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B.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C.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D.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4.下面对这两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提出了全文要阐明的人君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主旨。
B.第一段用了两个比喻,先从正面喻证治国必积德,再从反面说明德不厚国不可长治久安。
C.第二段以历代帝王为例,说明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的道理。
D.第二段指出了历代帝王不能善始善终的根本原因是忽视了人民的力量。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而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作:兴作,建筑B.则思谦冲而自牧牧:放牧C.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滥:过度,无节制D.简能而任之简:选拔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则思三驱以为度以为:是一个词,“认为”的意思B.则思正身以黜恶正身:是两个词,意思是“使自身端正”C.何必劳神苦思何必:“不必”的意思D.虽董之以严刑董:“在”的意思3.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则思知足以自戒②虽董之以严刑③简能而任之④可以尽豫游之乐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4.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知足”“知止”两条是戒骄躁,劝皇帝要恪守本分,勤于政事,不要劳民伤财。
B.作为一名君主,奖赏和刑罚都不能从个人的喜好和怨怒出发。
C.“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即“用人”“纳谏”策略。
D.治理天下要任人唯贤,放手让百官自己去处理职责内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1.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简能而任之能:有才能的人B.则思谦冲以自牧牧:放牧C.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滥:过度,无节制D.役聪明之耳目役:役使,劳损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①择善而从之②役聪明之耳目B.①则思三驱以为度②则思虚心以纳下C.①君人者②则智者尽其谋D.①终苟免而不怀仁②则思无因怒而滥刑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相同的两项是( )A.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B.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C.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D.总此十思,宏兹九德4.对本段内容的一些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十思”的第一思,谈的是君王的个人欲望。
B.“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不仅是个人修养问题,也是治理国家应采取的措施。
C.“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谈的是君主的行为准则。
D.做到了“十思”,国家就会垂拱而治。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必固其根本固: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牢固。
B.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纵情:尽情。
C.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休:美好,福祉。
D.载舟覆舟,所宜深慎深慎:特别谨慎。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诚能见可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人君当神器之重安步以当车C.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D.貌恭而不心服甲兵不劳而天下服3.下列句子与“以其无礼于晋”的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A.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B.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C.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D.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5.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A.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比及三年B.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后五年,吾妻来归C.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强者夭而病者全乎D.摇其本以观其疏密抑本其成败之迹6.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盈,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1.对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敬:尊重B.总此十思,宏兹九德宏:使……光大C,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作:建造,兴建D.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信:诚信2,对下列各句中的“而”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则思慎始而敬终②则思无以怒而滥刑③简能而任之④垂拱而治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3.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项是()A,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B.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C.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D.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4.选出句式特点与其它各句不同的一句()A.大王来何操? B.为天下笑者,何也C.沛公安在 D.何陋之有5.魏征“谏太宗十思”的主要目的,若概括为4个字,最恰当的是()A.简能任贤 B.文武并用 C.宏兹九德 D.择善从之7.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题。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而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作:(2)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牧:(3)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盘游:(4)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黜:2.翻译下面的句子。
(1)简能而任之译文:(2)仁者播其惠译文:3.你认为文中的“十思”,哪一条最有现实意义?并简述你的理由。
答: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谏太宗十思疏魏徵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岂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德不厚而望国之治治:安定B.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景:崇敬C. 虽董之以严刑董:督察D. 简能而任之简:选择2.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闻求木之长者则修文德以来之B. 虽在下愚,知其不可吾其还也C. 振之以威怒以其无礼于晋D. 鸣琴垂拱,不言而化涂有饿莩而不知发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