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16课《短文两篇》之《爱莲说》说课讲稿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爱莲说》课件(含说课)(共24张PPT)
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注意朗读的 节奏和语气
学生活动一:
莲的可爱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 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 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莲,花之君子者。
君 子
1 在先秦典籍中,常指君王之子,强调地位的
崇高。
2 对统治者和贵族男子的统称,与“小
我想要像莲一样高洁、正 为
直、单纯、雅致。
什
我想要成为莲一样的君子, 么
在污浊的世间独立,永远保 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爱 莲 ?
托物言志
学生探究三:
作者如此爱莲,文中提到牡丹和菊花有何用意?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 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衬 托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松菊犹存 秋菊盈园 秋菊有佳色
总之,语文教学要在每个环节上做 扎实,无论在哪个学段上都要本着:练 好字、读好书、写好文章、练好口才 这四大块进行,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核 心素养。
感聆 谢听爱
莲 说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荷
花
爱莲说
周敦颐
fán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
读
yū
zhuó
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
出 喜
màn
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
xiè
爱
不可亵玩焉。
之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
情
yī
xiǎn
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
说教学目标
1、了解“说”这种古代文 体及其特点,积累文言词句, 熟读成诵。 2、以读促悟,在朗读赏析 的过程中,把握衬托和托物 言志的写法。 3、学习作者不慕名利、洁 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 高雅脱俗的情怀。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短文两篇之爱莲说》注释译文赏析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短文两篇之爱莲说》注释译文赏析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作者周敦颐(1017年6月1日—1073年7月14日),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实,字茂叔,谥号元公,道州营道楼田保(今湖南省道县)人,世称濂溪先生。
是北宋五子之一,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文学家、哲学家。
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太极图说》《通书》(后人整编进《周元公集》)。
周敦颐所提出的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动静、主静、至诚、无欲、顺化等理学基本概念,为后世的理学家反复讨论和发挥,构成理学范畴体系中的重要内容。
注释1、甚:很,十分。
2、说: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3、之:的。
4、可爱:值得怜爱。
5、者:花。
6、甚:很,非常。
7、蕃:多。
8、自:自从。
9、李唐:指唐朝。
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10、独:只,仅仅。
11、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12、出:长出。
13、淤(yū)泥:污泥。
14、染:沾染(污秽)。
15、濯(zhuó):洗涤。
16、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17、妖:美丽而不端庄。
18、通:贯通;通透。
19、直:挺立的样子。
20、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
21、不蔓(màn)不枝:不生蔓,不长枝。
22、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愈加使人感到清雅。
23、益:更加。
24、清:清芬。
25、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26、亭亭:挺直的样子。
27、植:竖立。
28、可:只能。
29、亵玩:靠近赏玩。
30、亵(xiè):亲近而不庄重。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4单元第16课 短文两篇——爱莲说(冯上发)
“说”是一种议论文 的文体,可以直接说 明事物或论述道理, 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 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爱莲说》就是说 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字茂叔, 道 州营道(今湖南省道县)人,著 名的 。晚年在庐山莲花峰 下建“濂溪书堂”讲学,系统地 传授自己的唯心主义哲学思想创 业哲学学派,因此,世人称他为 濂溪先生”。著有 。
不 同 点
1、文体: 一为“铭”,一为“说”; 2、句式:《陋》以骈句为主,
《爱》以散句为主; 3、线索: 《陋》以“惟吾德馨”引领全文, 《爱》以“爱”贯穿始终。
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表 现了他们处世态度有何异同? 同:他们不随波逐流的态度 异:陶渊明面对污浊的环境,选择了归隐; 周敦颐强调人格修养,环境不好,但 人格可以很高尚。
菊 秋季开花,迎寒
斗霜,清高避世
正衬自己不苟同于世俗 的高洁品质
牡丹 花色艳丽,雍
容华贵
反衬莲的高洁品质,表 明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作者把莲比作君子,那么 “菊”和“牡丹”分别比 作什么人呢?作者对它们 的感情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菊 隐逸者 惋惜
牡丹
富贵者
讽刺
“牡丹之爱,宜乎众 矣。”表达了作者怎 样的感情?
亲近而不庄重
予独爱莲之出 沾染
予谓菊, 花之隐逸者 也;牡丹, 花之富贵者 也;莲,花 之君子者也。
品德高尚 的人
认为
我认为菊, 是花中的 隐士;牡 丹, 是花中的富贵者; 莲,是花中的君 子。
Yī叹词
Xiǎn少,难得
噫!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 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 宜乎众矣。
应当
唉,喜爱菊花的, 陶渊明以后就很 少听到了。喜爱 莲花的,像我一 样的人有几个呢? 喜爱牡丹的人, 应当很多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爱莲说》 课件
赞美
讽刺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 短文两 篇—爱 莲说》 课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 短文两 篇—爱 莲说》 课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 短文两 篇—爱 莲说》 课件
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是什 么?他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作者借莲的形象寄寓了自己不慕名 利,洁身自好的品格。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 短文两 篇—爱 莲说》 课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 短文两 篇—爱 莲说》 课件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 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这个感叹句,是作者对那时一些士大 夫追求名利,求取富贵的处世态度的强烈 讽刺。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 短文两 篇—爱 莲说》 课件
噫!菊之爱,陶后鲜 有闻。莲之爱,同予 者何人? 牡丹之爱, 宜乎众矣!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 短文两 篇—爱 莲说》 课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 短文两 篇—爱 莲说》 课件
课堂练习
模仿例句,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造句
造句:我爱
,因为它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 短文两 篇—爱 莲说》 课件
是本文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 短文两 篇—爱 莲说》 课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 短文两 篇—爱 莲说》 课件
本文以莲自喻,托物言志,通过对 莲的形象和品格的描写,赞美了君子 “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德,批判了当时 追逐名利、趋炎附势的世风,表现了作 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愿与世俗同 流合污的高尚品格。
。
风度气质:“亭亭净 植,可远观而不可亵 玩焉”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 短文两 篇—爱 莲说》 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 爱莲说》精制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爱莲说》精制教案一. 教材分析《短文两篇爱莲说》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的第16课,本课主要包括两篇短文《爱莲说》和《荷塘月色》。
这两篇短文都是描绘自然景色的美,通过对比和衬托的手法,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本课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和感悟短文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有一定的语文基础,能够理解和欣赏一些简单的文学作品。
但部分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引导和帮助。
同时,学生对自然景色的美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通过文学作品来感悟自然之美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感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和背诵《爱莲说》和《荷塘月色》两篇短文,掌握一些重点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和衬托的手法,学会欣赏和评价自然景色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和背诵《爱莲说》和《荷塘月色》两篇短文,掌握一些重点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2.教学难点:通过对比和衬托的手法,感悟自然景色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自然景色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
2.对比教学法:通过对比和衬托的手法,引导学生发现和欣赏自然景色的美。
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自然美景的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设备:准备自然景色的图片和视频,用于展示和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教学课件:制作教学课件,包括短文内容、词语解释、图片展示等。
3.分组讨论:准备分组讨论的表格和指导学生讨论的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自然景色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兴趣和好奇心。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016部编版)第16课《短文两篇 爱莲说》教案
《爱莲说》《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
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课文篇幅短小,虽寥寥几笔,意却在言外,有一唱三叹之致。
学生在多次诵读的之后,能了解本文大意,因此我把“莲”美丽的形象,优美语言的欣赏,并体会莲的高贵品质作为本课的重点。
把托物言志的手法作为本文难点。
【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的高洁志趣;2.积累文言词句,朗读并背诵这两篇短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1.引导学生细品读课文,揣摩句子,体会作者描写的特点及其中表达的情感;2.学习两篇文章细致入微地描写事物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悟生命的意义,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生命。
【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句,朗读并背诵这两篇短文。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的高洁志趣。
请学生课前仔细阅读预习资料。
一、导入课文莲花又称荷花、芙蓉。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
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文章。
二、解题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
“爱”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莲”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说”在这里指什么?作者借描写莲来抒发感情,并说明道理,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法。
学习此类文章,一要理解所托之物的含义,二要理解作者怎样托物,如何言志,这两点正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目标。
三、自读课文,疏通文意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结合书下注释,也可以利用工具书,疏通字词的音、形、义,并逐句翻译。
请两位学生翻译课文。
教师进行订正。
四、精读课文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托物言志文章的一般写法,首先要准确生动地描写出所托之物的形象,揭示出内在的精神品格。
本文所托之物是什么?“莲”1.请同学们把文中具体描写莲的语句找出来。
2.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赋予莲花哪些品格?总结:这些描写,句句写莲,而又句句喻人。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6短文两篇《爱莲说》
5、花之隐逸者也(A )A、隐居 6、花之君子者也(A )
B、隐藏 C、逃跑
A、品德高尚的人 B、地位高的人
C、丈夫
7、陶后鲜有闻( )A、新鲜 B、鲜艳 C、很少
C C 8、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A的 B代词指莲花C、舒缓语气,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A 9、水陆草木之花(
)
A、的 B、代词,指莲花
是从体态香气方面来写的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 不可亵玩焉是
是从风度气质方面来写的
你认为莲与君子有哪些相同之处?
生长环境:“出淤泥而 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教 学目标
1、了解“说”的文体。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正衬反衬的 写法。(重点)
3、理解作者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 合污的高尚志趣。(难点)
4、熟读成诵。
周敦颐
周敦颐:北宋著名的哲学家, 字茂叔,号濂溪先生。选自 《周元公集》人品极高,胸 怀磊落。在江西任职期间, 他曾亲自率领属下开辟一块 池塘种莲,名曰“爱莲池”。 池中建赏莲亭,南北曲桥连 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 馨香扑鼻。作者凭栏放目, 触景生情,写下了本文。
树立
唐朝
课文分析:爱莲说
沾染
清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
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
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
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隐逸者也;牡丹,
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
C、用在主谓之间,取 消句 子的独立性
重点字词
• 可爱者甚蕃 • 出淤泥而不染 • 濯清涟而不妖 • 濯清涟而不妖 • 不蔓不枝 • 香远益清 • 亭亭净植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十六课《短文两篇》《爱莲说》课件(共36张PPT)
,中通外直, 的茎内空外直,不生
不蔓不枝,香 枝蔓,不长枝节;香
远益清,亭亭 净树植立 ,可远观
气远播,更显得清芬 ;笔直地洁净地立在 那里,只可以从远处
而不可亵玩焉
。
亲近而不庄重
观赏却不可以贴近去 玩弄啊。。
认为
予谓菊 ,花之隐逸 者也;牡丹 ,花之富贵 者也;莲, 花之君子者也 。 品德高
尚的人
长枝 亲近而 样子
蔓
节 不庄重
句子翻译: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 我只喜欢莲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受沾染,在清水里洗涤 过,而不显得妖媚。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它的)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可以贴近去玩弄啊。 5、莲,花之君子者也。 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人。
4、理解性默写 1)、《爱莲说》中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 是 : 2)、《爱莲说》中表明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句子 是: 3)、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他花的人多,用周敦
颐《爱莲说》中的来说 是:
注释1:
多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 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 李唐来,世 人盛爱牡丹。
唐朝
叹词 唉
认为注释3:隐士
我认为菊 花,是花 中隐居的 人;牡丹 是花中富贵的( 花);莲花是花 中品德高尚的人 。
yī叹词,唉
噫!菊之爱,
Xiǎn少
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 者何人?牡丹 之爱,
应当
宜乎众矣。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 ,陶渊明以后就很少 听到了。对于莲花的 喜爱,像我一样的还 有几个人呢?对于牡 丹的喜爱,人该是很 多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爱莲说》说课课件(共21张PPT)
(六)布置作业
作业一: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以花 喻人,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
板 书 设 计
托 物 言 志
菊
隐逸者
惜
正 衬
生态环境
莲
君子 爱
体态香气
反 衬
牡丹
富贵者
风度气质
厌
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 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
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 直的品德。
爱莲说
分教 析材
《爱莲说》是人 教版七年级(下)第 四单元中的一篇精读 文言文,
在单元教学中,又要求弄清文章 中段与段的内在联系,理解作者 怎样由一物写到另一物。
结合学生实际,在文言文教学
中,让学生还应该重点学习文
学
言实词的含义,虚词的不同用
情
法,句式、修辞、写法等综合
分
运用 。
析
教
1、理清文章的思想内容。 2、了解“说”这种文学体裁和作者生平。
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莲花? 3、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君子)
莲花具有哪些君子人格?
4、文章除了写莲,还写了菊和牡丹,分析 作者对菊和牡丹的情感态度。
5、作者为什么在写莲花的同时,还要写菊 和牡丹?(从写作技巧方面找原因) (衬托——正衬和反衬)
(五)知识迁移,拓展思考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 渊明为什么独爱菊? 2、“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 京城”,文中为什么要写牡丹? 3、试比较《爱莲说》和《陋室铭》 在写法上有何相同之处并具体说明。
学 3、掌握 “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作手法。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 方法
反复朗读以至 成诵,培养学生自 主、合作、探究的 学习方法。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016部编版)第16课《短文两篇》之《爱莲说》课件(共27张PPT)
隐 逸 者
衬
富
托
贵
者 君子
6、“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为何 “晋陶渊明独爱菊”?“世人甚爱牡丹” 而“予独爱莲”呢?作者对它们的感情态 度又是怎样的呢?
菊
正 衬
莲 以花喻人
托 物 言
反 衬
志
牡丹
隐逸
君子 爱
富贵
惜
生长环境 体态香气 风度气质
厌
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 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 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 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 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 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 来论述道理。
《爱莲说》就是说说爱好莲花 的问题。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 蕃 fán 多
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
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淤 yū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
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 而不可亵玩焉。
模仿例句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种植物, 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造句。
例句: 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 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造句:我爱…..., 因为它.......
濯 zhuó 洗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
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亵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
xiè 亲近 而不庄重
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鲜 xiǎn 少
水陆草木之花, 可爱者甚蕃。多 晋 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唐来朝 ,世人 甚爱牡丹。
水上、陆地上 各种花草树木,可 爱的很多。晋朝的 陶渊明惟独喜爱菊 花。自从唐朝以来, 世上的人们很喜爱 牡丹。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爱莲说》课件(共19张PPT)
注意体会作者对这三种花的不同看法和不同情感,再有
感情地齐声朗读第二节。
文中有一个叹词“噫”,朗读时声音应该延长。 最后三句运用了三种不同的句式来表达作者内心复杂的 情感。“菊之爱,陶后鲜有闻”是什么句式?(提示:一般句 式有陈述、疑问、祈使、感叹四种)陈述句,在朗读时应读平
调,这一句重音应放在“鲜”字上,应读出“惋惜”的语气。
谁爱菊花?陶渊明是什么人?我们学过他的一首
饮酒诗,当中有一句话能表现出陶渊明爱菊花。
作者写陶渊明独爱菊,正是赞颂他不苟同于世俗
的高洁品质,于是也是用菊花来正面衬托莲花,用陶 渊明来正面衬托他自己。
然而能洁身自好的封建士大夫,从晋朝以来就极少 爱菊花的,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为什么? 因为牡丹色彩艳丽,妩媚动人,象征富贵,也就 是说世人都追求富贵。作者愿不愿意像世人那样贪慕富 贵呢?文中哪一个字能体现作者的这种感情? 作者写世人甚爱牡丹是从反面衬托莲的高洁品质, 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自 主 探究
周敦颐(1017 -1073),
字茂叔,北宋哲学家、文
学家。他为人清廉方正,
傲岸不阿,时人赞为“胸 怀洒落,如光风霁月”。 他的诗文多抒怀之作。
说,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说明议论,也可以 记叙事物,但都是用来阐述作者对各种问题的见 解。本文就是一篇借物咏志讽世的散文。
北宋仁宗嘉祐八年(1063年),周敦颐与沈希 颜、钱拓共游雩都(今江西省于都县)罗岩,有诗 刻石。后来沈希颜在雩都善山与建濂溪阁,请周敦
课 堂 小结
周敦颐盛赞莲花为君子,当然有其独家的见 解和他所处时代的特点,但他表现出的对贪慕富贵
的鄙弃,对高洁志行的推崇,至今仍对我们有积极
的教育意义。我们应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莲一样 正直的人。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之《爱莲说》课件(共40张PPT)
“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唐·刘禹锡《赏牡丹》
“三条九陌花时节,万马千车看牡丹。” ——徐凝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古诗十九首》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汉乐府·江南曲》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谢谢
(2)两篇文章都对所描写的事物进行了生动传神的 描绘。《陋室铭》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情 趣等方面由表及里地刻画“陋室”主人的情操;《爱莲 说》则从莲的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等角度来 赞美君子的品格。
(3)在思想内容上,两篇文章都表现了作者高洁的 品质。《陋室铭》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和高 洁傲岸的道德情操;《爱莲说》表现了作者在污浊的世 间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译文】我认为,菊是花中的 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 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 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 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那当 然是有很多的人了!
文章感知
朗读课文,说说题目中包含的信息。
爱 作者的感情
莲
文章写作的主体 含义:说说爱好
莲花的问题
说 文体
划分文章层次,并概括每层大意。
第一层: 从生长环境、外形、气质描写莲花的形 (1) 象,说明自己爱莲的原因。
第二层: 评述三种花,揭示三种花的比喻义,并 (2) 以莲自况,抒发作者内心深沉的感叹。
文章解析
1.请在文中找出描写莲的形象的句子。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第16课短文两篇—爱莲说(共19张PPT)
说一说喜爱莲花的道理
冰清玉洁-赏莲
赏形美
出淤泥而不染
品质美
(洁身自好)
濯清涟而不妖
(纯洁质朴)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爱 (通达正直) (不攀权贵)
君 子
(美名远扬)
亭亭净植
(端庄高雅)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不可轻辱)
我从 中,可以读出莲花
。
作者生平小故事
事例1:周敦颐在任参军时,为了一个“法不当 死”的囚犯,曾与顶头上司王逵据理力争。最 终避免了一桩冤案。 为人正直
莲,花之
者也。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 杨万里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李白自传体诗
冰清玉洁-赏莲
子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意思是: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坚 持自己的理想信念,这才是君子。 子曰:“君子坦荡荡。” ——《论语》 意思是:君子胸怀坦荡。
走近作者:
周敦颐,(1017—— 1073),字茂叔,道州 营道人。北宋著名的哲 学家。晚年在庐山莲花 峰下建濂溪书屋讲学, 世称“濂溪先生”。宋 代理学创始人,著《周 元公集》。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小池》
赏莲知其意
予独爱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爱 莲
宋
周说
敦
颐
重要字词
亭亭净植 出淤泥而不染 予谓菊 宜乎众矣
(竖立) (沾染) (认为) (当然)
一词多义
水陆草木之花 ( 的 )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6 短文两篇——《 爱莲说》(素材)
16、短文两篇——《爱莲说》一、文体知识及其作者情况。
1、“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的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有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
2、本文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人称濂溪先生,宋宁宗赐敦颐谥号为“元”,因此敦颐又被称为“元公”。
他是中国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在中国哲学史上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著作有《太极图说》、《通书》,代表作是《爱莲说》周敦颐(1017~1073)是我国理学的开山祖,他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周敦颐从小喜爱读书,在家乡颇有名气,人们都说他“志趣高远,博学力行,有古人之风”。
他的学问、气度,也感动过许多人来追随他学习,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程颐、程颢两兄弟,他们后来都成了南宋一代著名的理学家。
周敦颐生前并不为人们所推崇,学术地位也不高。
人们只知道他“政事精绝”,宦业“过人”,尤有“山林之志”,胸怀洒脱,有仙风道气。
但没有人知道他的理学思想,只有南安通判程太中知道他的理学造诣很深,并将两个儿子——程颢、程赜送到他的门下,后二程均为著名理学家。
南宋学者,胡宏对敦颐的理论学加以尊信,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对他评价很高,为他作事状,又为《太极图.易说》、《易通》作了注解。
张(木加武字)称他为“道学宗主”,其名声逐渐大起,九江、道州等、南安等地纷纷建濂溪祠纪念他,宁宗赐敦颐谥号为“元”,因此敦颐又被称为“元公”,到理宗时,从祀孔子庙庭,确定了周敦颐的理学开山地位。
周敦颐性情朴实,自述道:“芋蔬可卒岁,绢布是衣食,饱暖大富贵,康宁无价金,吾乐盖易足,廉名朝暮箴”。
他从小信古好义,“以名节自砥砺”。
平生不慕钱财,爱谈名理,他认为“君子以道充为贵,身安为富”。
他虽在各地作官,但俸禄甚微,即使这样,来到九江时,他还把自的积蓄给了故里宗族。
公元1072年,周敦颐来到江西,创办了濂溪书院,从此开始设堂讲学,收徒育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莲说》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简析:
《爱莲说》是八年级的一篇文言文,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因为很多文言知识是原来学生没有学过的,所以在目标的设定上既要对字词落实,又要掌握本文的写法及文章的中心,感悟古人追求的“君子”之风。
对于九年级来说则更应该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尤其是知识点的整合。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情感目标: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提高生活情趣。
3、教学重点:
理解作品内容及作者的思想。
4、教学难点:
如何通过“莲花”来表现作者的理想的。
(二)学生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学习成绩优异的同学对八年级的文言文基础掌握得非常牢固,需要进行拓宽、拓深的练习。
而基础薄弱的学生应在加强基础复习的同时努力提高他们的能力。
这部分同学往往自尊心较强,教师要注意采用合理的教育方法,做因材施教。
对于双差生要根据他们的弱点,选准切入点很啊抓基础,确保他们合格毕业。
(三)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活动安排:搜集写作背景给予本课相关的链接。
2、教师课前活动安排:准备好幻灯片和上课所用媒体;教学资料。
资料如下:
写作背景
《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
作者周敦颐,宋代哲学家。
《宋史》上说他“博学力行”,并引用宋代著名文学家、江西诗派首领黄庭坚的话,评价他:“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
廉于取名而锐于取志,薄于微福而厚于得民,菲于奉身而燕及茕嫠,陋于希世而尚友千古。
”虽然他一生担任过州县地方官吏,但他平时更喜欢游览各处名胜,潜心研究学问,是一个事必躬亲、处事公正、颇受时人拥戴的学者。
他厌弃封建社会那种纸醉金迷的生活,以素净、淡泊为足,以“饱暖”、“康宁”为乐。
特别喜爱“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
在江西南康郡为官期间,亲自率领部下在旧南康府署一侧,挖池种莲,并独出心裁地把莲池叫做“爱莲池”。
每当夏日炎炎,他漫步池畔,倾心欣赏,全神思索。
经过酝酿、构思、推敲,终于写下了流芳百世的篇章《爱莲说》。
(四)教学流程
(1)引入课题。
由多媒体配乐展示荷花的图片(引入情景),由学生
回忆相关咏“莲”或“荷”的诗句(引入课文),从古到今,有很多人赞美“莲花”,今天我们就去看看周敦颐是如何赞美莲花的,为什么要赞美莲花。
(这个教学环节用5分钟,学生在回忆诗句的过程实际是检查学生的积累。
在交流中,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拓宽知识面,较差的学生可以通过笔记的形式积累诗句获得知识。
)
(2)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师让学生明白自主学习的内容,师生共同合作加上教师的点拨,共同完成在自主学习阶段不能完成的任务。
)学习内容:(多媒体展示)
①什么是“说”?
②关于作者的情况。
③看课文注释,画出不能理解的句子。
④学生自由的读课文。
(这个教学环节用15分钟,对于九年级的学生,这篇课文已经学过,以上几个问题没必要过多讲解,完全可以放手给学生,这样既避免了学生听的重复性,又可以调动学生思索的积极性。
同时又培养学生自己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
(3)探究文章的内容,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体会文章的思想情感。
(学生分组讨论,与教师的点拨和学生的合作学习相结合)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探究的内容。
(多媒体展示)
①文中写了哪些花?重点写什么?为什么要写其他的花?
②哪些地方是写莲的?从哪些方面写莲的?
③文章仅仅是写花吗?采用了什么写法?
④花与人有什么关系?
⑤作者的感叹说明了什么?
(这个教学环节用15分钟,帮助学生梳理文章脉络,复习已经学过的写法。
是成绩不错的学生更注意知识点的整合和积累,成绩略差的同学加深课文的理解并及时消化与及时整理。
)
(5)巩固练习:
多媒体展示:
“莲花”与“君子”的联系。
(这个教学环节用3分钟,目的是通过探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
(6)、指导背诵:
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实现。
如男女生分段朗读,自由朗读,教师提问,学生用书上的原句回答等。
(这个教学环节用5分钟,目的是通过提问背诵课文,同时能为理解性默写打基础。
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应该掌握。
)
(7)、课文总结,布置作业。
作业:作者的思想过时吗?
(这个教学环节用2分钟,从课程的设计来看,能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在课堂来看能
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学习方式上,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辅以教师的点拨;从教法上看,能将传统的诵读法与现代的多媒体技术相结合;从问题的设计上,从体现梯度。
)
板书设计
爱莲说
周敦颐
出淤泥而不染——————————————高洁
濯清涟而不妖——————————————质朴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正直
香远益清————————————---——-芳香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清高
托物———————————————————言志(莲)(不慕名利洁身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