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课堂人教部编本八年级上册同步配套课件21 梦回繁华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梦回繁华》优秀课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梦回繁华》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feac620c281e53a5802fffc.png)
课下作业
观察《清明上河图》(局部),写一篇说明文描绘图中的场景。
20 梦回繁华
课件PPT
情境导入
《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 名画之一。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 绘了数量庞大的各色人物,牛、骡、 驴等牲畜,车、轿、大小船只,房屋、 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 建筑的特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 艺术价值。专家表示,《清明上河图》 虽然场面热闹,但表现的并非繁荣市 景,而是一幅带有忧患意识的“盛世
本文先从北宋的绘画题材的转变说起,引出说 明对象——《清明上河图》,接着对这幅巨画的作 者作了简单的介绍,接下来又按照空间顺序具体介 绍了《清明上河图》的规模、内容等知识。最后对 画作价值又作了介绍。
就全文而言,使用了由表及里的逻辑顺序。
精读细研
课文详写了哪些内容,略写了哪些内容?为什 么这样安排?
课件PPT
课时目标
1.通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学习作者说明事物的顺序和方法。
课件PPT
文题解说
课件PPT
题目点明了文章所说明的主要内容,概括 了这幅画的特点。
生难字词
课件PPT
汴梁(biàn) 拓展(tuò) 题跋(bá) 擅长(shàn ) 跋涉(bá) 竹篙(gāo) 冗长(rǒng) 绢(juàn) 檀(tán) 田畴(chóu) 岔(chà)道 遒(qiú)劲 城郭(guō) 摩肩接踵(zhǒng) 【翰林】谓文翰荟萃之所,犹词坛文苑 【擅长】在某方面有专长。 【田畴】泛指田地。 【摄取】吸收,吸取。 【遒劲】刚劲有力。
合作探究
怎样理解文章题目《梦回繁华》?
梦中回到某个地方
梦回繁华
繁荣热闹,通常形容 地方经济的发达
文题指明了本文要说明的内 容不是现在的繁荣热闹的景 象,而是北宋时期的繁华热 闹的景象。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21《梦回繁华》公开课课件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21《梦回繁华》公开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fc04adcf46527d3240ce0d3.png)
1、“除《清明上河图》外,还有《西湖争标图》 相传为他所画”中的“相传”一词能否删去?为 什么?
不能删去。“相传”是长期以来互相传说的意思,是 不确定的说法,去掉以后,就成了“《西湖争标图》 为他所画”,可能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 准确性、严密性。
2、作者在描绘《清明上河图》的画面时,使用 了大量的四字短语,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南宋人梦想的繁华 最后详写清明上河图反映内容和
创作技法的繁华
5、作者是按照怎样的说明顺序来介绍《清明上河
图》的画面的?请找出相关语句进行说明。
• 内涵——内容——价值
逻辑顺序
“画面开卷处描绘的是汴京近郊的风光” 左
空 间
“画面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 中
顺
“后段描写汴梁市区的街道” 右
序
课文都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概括课文内容。
•4、课文是怎样围绕“繁华”来说清 明上河图的?
•5、作者是按照怎样的说明顺序来介 绍《清明上河图》的画面的?请找出 相关语句进行说明。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2、本文围绕《清明上河图》,介绍了哪些方面的 内容?
总 第1段 《清明上河图》产生的社会背景。 第2段 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及作画时间、背景
4.根据语境选词填空,最恰当的一项是( B )
北宋汴梁商业 ,除贵族
外,还有大量的商人、
手工业者和市民,城市的文化生活也十分 。 ,
绘画的题材范围在反映现实生活方面得到了极大地拓展,
从唐代以描绘重大历史事件和贵族生活为主,扩展到描
绘城乡市井平民生活的各个方面。
A.密集 聚集 活跃 由此
B.繁盛 聚集 活跃 由此
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 21《梦回繁华》 课件
![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 21《梦回繁华》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2bf2f13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f9.png)
第四步 巩固拓展
【环节1:师友练习】
4、怎样理解文章题目《梦回繁华》?
《梦回繁华》
请师友互相交流,说一说各自的理解。
第四步 巩固拓展
【环节2:教师归纳】
怎样理解文章题目《梦回繁华》?
梦中回到某个地方
《梦回繁华》
繁荣热闹,指北宋时期经 济的发达
含义:1.反映了南宋人民渴望回到当年繁华太平年代 的强烈愿望;2.表达了对我国古代繁荣的经济、文化 的赞美;3.希望我们的下一代继承并弘扬这种繁华。
语言典雅生动,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画卷比作乐 章,形象地表明了画卷疏密相间、错落有致的特点。
第三步 互助释疑 【环节1:师友解惑】
请师友互助解决疑惑,将师友解 决不了的疑惑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
第四步 巩固拓展
【环节1:师友练习】
1.下列画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C )
A.汴梁(biàn) 拓展(tuò) 题跋(bá) B.擅长(shàn) 跋涉(bá) 竹篙(gāo) C.沉檀(tán) 田畴(chóu) 冗长(chén) D.岔道(chà) 遒劲(qiú) 城郭(guō)
板书设计
对象 《清明上河图》
梦 回
特征
繁而不乱 长而不冗
繁 华
语言
平实 典雅
情感 赞叹、自豪
第一步 交流感知 【环节2:教师指导】
2. 阅读课文,概括每段的内容。
原来抓住 关键句,
概括也不是
画的背景及意义
作者介绍
难事嘛!
画的总体介绍
详细画面内容
画的艺术特色
第二步 研读共品 【环节1:师友研读】
1.《清明上河图》描绘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作者是按怎 样的顺序介绍《清明上河图》的?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1课《梦回繁华》课件(24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1课《梦回繁华》课件(2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92323aca8956bec0875e3cc.png)
有一件享誉古今中外的传 世杰作。在问世以后的 800多年里,曾被无数收 藏家和鉴赏家把玩欣赏, 是后世帝王权贵巧取豪夺 的目标,它曾辗转飘零, 几经战火,历尽劫难…… 它曾五次进入宫廷,四次 被盗出宫,演绎出了许多 传奇故事,它是我国绘画 史上的无价之宝,同学们 知道这幅画是什么了吧?
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北宋 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 宫博物院。 清明上河图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 [1] ,绢本设色。作品
梦回繁华
毛宁
课文作者
毛宁,1975年生,浙江财经大学 艺术学院副教授,主讲中外美术史、美术 鉴赏等课程。代表论著有《龙门石窟天王 力士造像——兼论中国佛教艺术的本土化 与世俗化》《从女神头像到钟虞铜人—— 试论先秦人物雕塑的风格演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 城)人。早年游学汴京,后习绘画,宋 徽宗赵佶(1101年—1124年在位)时期 供职翰林图画院。专工中国画中以界笔、 直尺划线的技法,用以表现宫室、楼台、 屋宇等题材,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 街道、城郭。他的画自成一家,别具一 格。张择端的画作,大都散佚,只有 《清明上河图》卷完好地保存下来了。
徽宗每年都以诗词为题目考试诸生, 这些试题都是他自己亲自设计,曾刺激 出许多创意佳话。如有一年的考试题目 为“山中藏古寺”,许多人画的都是深 山寺院、庙宇飞檐,赵佶取的第一名画 作却是没有画任何房屋,只画了一个和 尚在山溪挑水,其深山古寺之意自在不 言之中,很符合传统美学言有尽意无穷 的含蓄风格。
中国历史上四百多位帝王,宋 徽宗是知名度极高的一位。他 是亡国之君,也因书画造诣在 艺术界流芳千古。
宋徽宗对艺术教育的重视,培 养出一大批画家,其中最为人 熟知的,是《清明上河图》作 者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北宋 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 宫博物院。 清明上河图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 [1] ,绢本设色。作品
梦回繁华
毛宁
课文作者
毛宁,1975年生,浙江财经大学 艺术学院副教授,主讲中外美术史、美术 鉴赏等课程。代表论著有《龙门石窟天王 力士造像——兼论中国佛教艺术的本土化 与世俗化》《从女神头像到钟虞铜人—— 试论先秦人物雕塑的风格演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 城)人。早年游学汴京,后习绘画,宋 徽宗赵佶(1101年—1124年在位)时期 供职翰林图画院。专工中国画中以界笔、 直尺划线的技法,用以表现宫室、楼台、 屋宇等题材,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 街道、城郭。他的画自成一家,别具一 格。张择端的画作,大都散佚,只有 《清明上河图》卷完好地保存下来了。
徽宗每年都以诗词为题目考试诸生, 这些试题都是他自己亲自设计,曾刺激 出许多创意佳话。如有一年的考试题目 为“山中藏古寺”,许多人画的都是深 山寺院、庙宇飞檐,赵佶取的第一名画 作却是没有画任何房屋,只画了一个和 尚在山溪挑水,其深山古寺之意自在不 言之中,很符合传统美学言有尽意无穷 的含蓄风格。
中国历史上四百多位帝王,宋 徽宗是知名度极高的一位。他 是亡国之君,也因书画造诣在 艺术界流芳千古。
宋徽宗对艺术教育的重视,培 养出一大批画家,其中最为人 熟知的,是《清明上河图》作 者张择端。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1课《梦回繁华》课件(共21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1课《梦回繁华》课件(共2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b38dd6024afe04a1b171deaa.png)
4.本文的说明顺序怎样的?
就全文而言,使用的是逻辑顺序,从画作的 时代背景、作者情况写起,进而详细说明画作 本身,最后介绍画作的艺术和历史价值,按照 “内涵—内容—价值”的思路展开,清晰而全 面,重点突出。
第4段介绍说明画作内容时,主要采用的是 空间顺序。其中“画面开卷处”“画面中 段”“画卷后段”将画作切分成三个部分,然 后按照从前到后的空间方位依次说明。
梦回繁华
作者:毛宁
“天街上尽列珠玑,小巷内遍 盈罗绮”
看了题目“梦回繁华”,你会联想到什么 ?
什么原因只能到梦里去找寻繁华?
靖康之耻
又称靖康之乱 、靖康之难 、靖康之祸、靖康 耻。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著名事件,发生于北宋皇 帝宋钦宗靖康年间(公元1126-1127年)因而得名。 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除了烧 杀抢掠之外,更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以及 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 人北上金国,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靖康之 耻导致北宋的灭亡,深深刺痛汉人的内心,南宋大 将岳飞在《满江红》中提到:"靖康耻,犹未雪,臣 子恨,何时灭"。
背景链接
北宋末期,宋金形成军事对峙之势, 北宋的王室衰微,国土沦丧,民不聊 生,在朝野内外形成了一股强劲的爱 国主义力量。其中,以青年学生为主 流的爱国力量在崛起,但是,面对朝 廷软弱无力的政治、军事,他们仅仅 将富国强兵、收复山河的理想寄托在 自己的艺术文化创造中。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清明上河图》在绘画 史上的重要地位。 2.熟读课文,掌握作者条理清晰地介绍画 作的说明方法,揣摩作者准确富于概括力 的说明语言。 3.品味作者精彩说明语言的运用,增强热 爱中华文明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生字难字 预习检测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梦回繁华》优质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梦回繁华》优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231f81faeaad1f347933fd6.png)
细读课文第4段,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 来说明画卷内容的?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
第4段主要采用的是空间顺序。 (1)作者先介绍画面开卷处描绘的内容,按 照由远及近的顺序逐一具体介绍。先介绍近郊风 光,再介绍赶集的乡人,扫墓归来的权贵,最后 介绍近处小路上的行旅。
(2)接着介绍画面中段描绘的情景。先介绍 汴河上的船,忙碌的船工,逆水行驶的船,再介 绍河上的拱桥结构、形状,桥的两端,最后详细 介绍一艘准备驶过拱桥的巨大漕船上船夫呼喊、 桥上的人呼应、行人围观的紧张一幕。
打比方,把“长卷”比作“乐 章”,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清明 上河图》内容的优美丰富。
《清明上河图》采用了中国传 统绘画特有的手卷形式……采用 兼工带写的手法,线条遒劲,笔 法灵动,有别于一般的界画。
作比较,将《清明上河图》 的手法和一般的界画进行比较, 突出其“线条遒劲,笔法灵动” 的特征。
画面细节的刻画也十分真实, 如桥梁的结构,车马的样式,人物 的衣冠服饰,各行各业人员的活动, 皆细致入微。
(3)最后介绍画卷后段描绘的街道。先介绍 街道房屋店铺,再介绍店铺经营品种,最后介绍 各行各业及行人。
画面内容虽纷繁复杂,但作者能够条理 分明,层次清晰地为我们说明,这得益于作 者采用了恰当的说明顺序。
课文主要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本文主要使用了列数字、打比方、摹状 貌等说明方法。
(1)列数字:“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 绢本,设色,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准确 介绍画作纵高和横长,让读者对这幅画的规格有 直观的了解。
遒劲( qiú ) 春寒料峭( qiào )摩肩接踵(zhǒnɡ)
络绎不绝( yì ) 长而不冗( rǒnɡ)
多音字
(jìnɡ)遒劲 劲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1课《梦回繁华》课件(20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1课《梦回繁华》课件(2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0d4d0c32af90242a995e5cc.png)
第五段:介绍《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 和历史价值。
课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本文使用了逻辑顺序,具体介绍《清明上 河图》部分使用了空间顺序,这样写,由 表及里,条理清楚,结构严谨。
说明方法
课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 用? 1.列数字。“张择端画的《清明上 河图》……纵24.8厘米,横 528.7厘米。”使用准确的数字, 说明了《清明上河图》的大小。
什么?
不能删去。“相
传”是长期以来
互相传说的意思,
是不确定的说法,
去掉以后,就成
了“《西湖争标
图》为他所画”,
可能与事实不符,
体现了说明文语
言的准确性、严
密性。
一.作者在描绘《清明上河图》的画面 时,使用了大量的四字短语,这样写 的好处是什么? “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 峭”“车水马龙,热闹非凡”“街道 纵横,房屋林立”“罗锦布匹、沉檀 香料、香烛纸马”“士农工商,男女 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
字词积累
生字难字
预习检测
汴梁(biàn) 坊(fāng) 舳舻 (zhú lú) 多音辨析
(田ch畴óu) (tán) 沉檀 春(寒q料ià峭o) 摩肩(z接hǒ踵ng)
(qiú jìng遒) 劲 长(途bá跋涉shè)
络(绎lu不ò 绝yì)
báo
(奇观)bó 薄 bò 观
(道观)
(薄qi饼àn) (薄雾 x)iān
●内容凝练、丰富,形式工整,节奏 鲜明,使文章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
课文小结
课文以《梦回繁华》为题,介绍了《清明上河 图》这一国宝级画作,描摹 北宋时 期繁华的 市井风情,丰富了我们对当时社会风貌的了解, 激发了我们对古代生活丰富的想象,这幅长卷 人物繁多,场景复杂,但作者把它介绍得条理 分明,细腻具体,真是难能可贵,值得我们借 鉴学习。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1梦回繁华课件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1梦回繁华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b2aa18e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d4.png)
八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
20 梦回繁华
毛宁
一、新课引入
同学们,在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幅举世闻名的现实主义风俗画卷,表现了北 宋时期汴京以及汴河两岸的自然风光 和繁荣景象。全卷所绘人物五百余位, 牲畜六十多只,各种车船二十余辆 (艘),房屋众多,道具无数,场面 巨大,层次分明,结构严密,有条不 紊。技法娴熟,用笔细致,线条遒劲,凝重老练。千百年来,此画声名显赫, 广受青睐,被称为画苑“国宝”。它是哪幅画呢?
四、强化训练
3、下列句中加蓝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长途跋涉的不辞劳苦,放弃休息的连续奋战,其实也仅仅是我们高速 交警工作常态的一部分而已,然而能够得到群众的肯定和赞许才是我们最大的 欣慰。 B.孩子向家长倾吐心声时,家长应洗耳恭听,这是家庭沟通中特别需要 注意的地方。 C.便衣民警犀利的眼神一直在摩肩接踵的游客中排查,搜索着人群中的 “第三只手”。 D.春寒料峭,何处寻觅暖色调?从春节前夕开始,四个品种的桃花依次 开花,一直持续到三月底。
2.“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这几个短语在表达效果方面有什么特点?
作者用精炼的四字短语 形象地概括说明了汴梁近郊 的自然风光,而且使文章的 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
二、新课讲解
3.作者是从哪些方面介绍画作中所描绘的“汴京近郊的风光”的?是按 什么顺序说明的?
作者是从景物和人物 这两方面来写汴京近郊风 光的,按由远到近的空间 顺序说明。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五、拓展延伸
现在还有一部分研究者主张画中所描绘为秋景。理由一是画卷右首有驮负10 篓木炭的驴子。因为当时汴京城是以烧煤为主,临近冬天才准备烤火用的木炭。 《东京梦华录》记载:每年农历十月,汴京始“进暖炉炭,帏前皆置酒作暖炉会 也”;二是画面上酒肆多处,酒旗上写着“新酒”二字,而《东京梦华录》载: “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市人争饮”;三是画面中气候还很炎热,街上有 卖西瓜的。还有是画里面拿扇子的人多,宋朝时候的人,春夏秋冬都带扇子。这 扇子不是扇风的,它还有一个作用,就是见着熟人了,拿扇子遮一下脸,表明我 还有事,您别打招呼。这叫“便面”。但是扇子确实也不能说明它就是秋天。
20 梦回繁华
毛宁
一、新课引入
同学们,在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幅举世闻名的现实主义风俗画卷,表现了北 宋时期汴京以及汴河两岸的自然风光 和繁荣景象。全卷所绘人物五百余位, 牲畜六十多只,各种车船二十余辆 (艘),房屋众多,道具无数,场面 巨大,层次分明,结构严密,有条不 紊。技法娴熟,用笔细致,线条遒劲,凝重老练。千百年来,此画声名显赫, 广受青睐,被称为画苑“国宝”。它是哪幅画呢?
四、强化训练
3、下列句中加蓝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长途跋涉的不辞劳苦,放弃休息的连续奋战,其实也仅仅是我们高速 交警工作常态的一部分而已,然而能够得到群众的肯定和赞许才是我们最大的 欣慰。 B.孩子向家长倾吐心声时,家长应洗耳恭听,这是家庭沟通中特别需要 注意的地方。 C.便衣民警犀利的眼神一直在摩肩接踵的游客中排查,搜索着人群中的 “第三只手”。 D.春寒料峭,何处寻觅暖色调?从春节前夕开始,四个品种的桃花依次 开花,一直持续到三月底。
2.“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这几个短语在表达效果方面有什么特点?
作者用精炼的四字短语 形象地概括说明了汴梁近郊 的自然风光,而且使文章的 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
二、新课讲解
3.作者是从哪些方面介绍画作中所描绘的“汴京近郊的风光”的?是按 什么顺序说明的?
作者是从景物和人物 这两方面来写汴京近郊风 光的,按由远到近的空间 顺序说明。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五、拓展延伸
现在还有一部分研究者主张画中所描绘为秋景。理由一是画卷右首有驮负10 篓木炭的驴子。因为当时汴京城是以烧煤为主,临近冬天才准备烤火用的木炭。 《东京梦华录》记载:每年农历十月,汴京始“进暖炉炭,帏前皆置酒作暖炉会 也”;二是画面上酒肆多处,酒旗上写着“新酒”二字,而《东京梦华录》载: “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市人争饮”;三是画面中气候还很炎热,街上有 卖西瓜的。还有是画里面拿扇子的人多,宋朝时候的人,春夏秋冬都带扇子。这 扇子不是扇风的,它还有一个作用,就是见着熟人了,拿扇子遮一下脸,表明我 还有事,您别打招呼。这叫“便面”。但是扇子确实也不能说明它就是秋天。
第21课《梦回繁华》同步课件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梦回繁华》同步课件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5d203b27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01.png)
空 画面开卷处描绘的是汴京近郊的风光。
间 顺
画面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
序 后段描写汴京市区的街道。
好处:这样说明犹如一幅画卷在读者面前 徐徐打开,符合读者欣赏画卷的观赏习惯,也 使文章说明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第4自然段中运用了大量的四字短语来介绍《清明 上河图》中的景象,请你认真读读这一段,找一找。
列数字
通过“24.8厘米”“528.7厘米”等具体 准确的数字,介绍了画作的大小,体现了说明 文语言的准确性。
打比方
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慢板、柔板, 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留下无 尽的回味。
把“长卷”比作 “乐章”,生动形象 地说明了《清明上河 图》内容的优美丰富。
2.第4自然段是按照什么说明顺序来描述《清明 上河图》里的内容的?在文中标出关键词句。说 一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课堂小结
课文以《梦回繁华》为题,介绍了《清明上河图》这 一国宝级名画,描摹了北宋时期繁华的市井风情,丰富了 人们对当时社会风貌的了解,激发了人们对古代生活的想 象。画卷人物繁多,场景复杂,但作者介绍的条理清晰, 细腻具体,不仅给人以美的愉悦,更学习了古历史知识, 知道了《清明上河图》高超的创作技巧、表现手法以及它 巨大的艺术价值。由此,我们由衷地为古人的智慧而自豪, 为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而自豪。
品味语言
2、作者在描绘《清明上河图》的画面时,使用 了大量的四字短语,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车水马龙,热闹非 凡”“街道纵横,房屋林立”“罗锦布匹、沉檀香料、香烛 纸马”“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
内容凝练、丰富,形式工整,节奏鲜明,使文章语言 典雅而富有韵味。
观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1 梦回繁华 (共27张PPT) (1)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1 梦回繁华 (共27张PPT) (1)](https://img.taocdn.com/s3/m/b0601b41c281e53a5802ff8b.png)
除了保护,也要严厉打击文物犯罪。近几年,国家成功打掉了 一批长期猖獗、影响恶劣的文物犯罪团伙,起到了很大的震慑作用。
最后,要把文物保护纳入法制轨道。按照文物法规定,各地进 行基本建设工程前必须先进行考古勘探调查,之后才能开工建设, 有效保护地下文物。
雒树刚指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主要体现“见人见 物见生活”的精神。非物质文化遗产“活于民间、死于庙堂”,只 有和群众生产生活结合起来,才有强大的生命力。
(解析:A.“失陪”是自己不能陪别人时的客套语,不能用于别人; C.“寒舍”是称自己家的谦辞,不能的孩子。)
7.语言运用——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D ) A.过了一会儿,汽车突然渐渐地放慢了速度。 B.由于革命潮流的冲击和进步思想的影响,使他形成了初步 的民主主义思想。 C.他的学习成绩不仅在全校拔尖,而且在班里也名列前茅。 D.通过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我们学校的环境卫 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变。 (解析:A.语义矛盾,“突然”与“渐渐地”删去其一;B.成分 残缺,去掉“由于”或“使”;C.语序不当,应该改为“他的学习成 绩不仅在班里名列前茅,而且在全校也拔尖”。)
(解析:D.“举例子”应为“引资料”。)
关于非遗保护 材料一:本报北京 2 月 14 日电 日前,文化部在其官网首页 发布《各地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情况评 估报告》。报告显示《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下简 称《非遗法》)颁布五年,各地落实情况喜忧参半。 2011 年 6 月 1 日,《非遗法》正式实施。为掌握法律实施五年 来的落实情况,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文化部于 2016 年组织开展了《非遗法》贯彻落实情况检查,并委托中国非物质文 化遗产保护中心对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评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1梦回繁华课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1梦回繁华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488174d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70.png)
②“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留下无尽的回味。”
语言典雅生动,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画卷比作乐章,形象地表 明了画卷疏密相间,错落有致的特点。
③“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 ”“摩肩接踵”“川流不息”
大量的四字短语,不仅概括力强,而且使文章的语言典雅而富有韵 掉,为什么?
《清明上河图》本是进献给宋徽宗的贡品,流传至今已有800 多年的历史。其主题主要是描写北宋都城东京市民的生活状况和汴 河上店铺林立、市民熙来攘往的热闹场面,描画了运载东南粮米财 货的漕船通过汴河桥涵紧张繁忙的景象。作品气势恢弘,长528.7 厘米、宽24.8厘米,画有587个不同身份的人物,个个形神兼备, 并画有13种动物、9种植物,其态无不活灵活现,各种牲畜共56匹, 不同车轿二十余辆,大小船只二十余艘。
八、拓展延伸:
1.选取一件自己爱好熟悉的事物,借鉴《梦回 繁华》的说明特点写一篇小说明文,在班上交 流一下。
2.课外借阅《清明上河图的故事》,然后说说 你对这幅名画有什么新的理解和认识,拿出来 和同学们分享一下。
这幅画的名字叫什么? 谁画的?
(1)画面细节的刻画也十分真实。
不能去掉,“十分”表程度上的限定,说明画面细节的刻画非常 真实;去掉后,语气减弱,与作者的原意不符;“十分”一词,体现 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画中所描画的景物,与文献中有关汴梁的记载基本一致。
不能去掉,“基本”表程度上的限定,是画中所描画的景物,与 文献中有关汴梁的记载大体一致,并不完全相同;去掉后,变成完全 一致,与事实不符;“基本”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五、再读课文,理解文意
1.题目解读:
“梦回繁华”生动形象,富有文采。“梦回”, 指梦中回到某个地方。“繁华”,繁华热闹,通常形 容地方经济的发达。
语言典雅生动,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画卷比作乐章,形象地表 明了画卷疏密相间,错落有致的特点。
③“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 ”“摩肩接踵”“川流不息”
大量的四字短语,不仅概括力强,而且使文章的语言典雅而富有韵 掉,为什么?
《清明上河图》本是进献给宋徽宗的贡品,流传至今已有800 多年的历史。其主题主要是描写北宋都城东京市民的生活状况和汴 河上店铺林立、市民熙来攘往的热闹场面,描画了运载东南粮米财 货的漕船通过汴河桥涵紧张繁忙的景象。作品气势恢弘,长528.7 厘米、宽24.8厘米,画有587个不同身份的人物,个个形神兼备, 并画有13种动物、9种植物,其态无不活灵活现,各种牲畜共56匹, 不同车轿二十余辆,大小船只二十余艘。
八、拓展延伸:
1.选取一件自己爱好熟悉的事物,借鉴《梦回 繁华》的说明特点写一篇小说明文,在班上交 流一下。
2.课外借阅《清明上河图的故事》,然后说说 你对这幅名画有什么新的理解和认识,拿出来 和同学们分享一下。
这幅画的名字叫什么? 谁画的?
(1)画面细节的刻画也十分真实。
不能去掉,“十分”表程度上的限定,说明画面细节的刻画非常 真实;去掉后,语气减弱,与作者的原意不符;“十分”一词,体现 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画中所描画的景物,与文献中有关汴梁的记载基本一致。
不能去掉,“基本”表程度上的限定,是画中所描画的景物,与 文献中有关汴梁的记载大体一致,并不完全相同;去掉后,变成完全 一致,与事实不符;“基本”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五、再读课文,理解文意
1.题目解读:
“梦回繁华”生动形象,富有文采。“梦回”, 指梦中回到某个地方。“繁华”,繁华热闹,通常形 容地方经济的发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清明上河图》人物繁多,场景复杂,但本文介绍得条理分明、细 腻具体。试分析一下作者是如何做到的?
【交流点拨】作者按照空间顺序,即“画面开卷处”“画面中段”“后段” 的方位进行说明。从大的方面讲,“画面开卷处描绘的是汴京近郊的风光”“画 面中段描绘的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后段描绘的汴梁市区的街道”,由近 及远,清楚明了。在近郊的描述中,有往城内去的毛驴驼队、正进入大道的 是权贵的轿乘队伍、近处骑驴的行旅,还有调节画面的新发的枝芽,交代得 明明白白。在中段的描述中,以漕船为核心,写了船工、纤夫、拱桥、桥上 的人们。在后段的描述中,介绍了城楼两侧的各种店铺、店铺的经营内容、 店铺街道上的各种人物等。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条理分明。
(三)语言赏析 反复阅读,品味本文的语言,简要分析语言的突出特点是什 么? 【交流点拨】文章中大量使用四字短语,如“疏林薄雾”“农 舍田畴”“春寒料峭”“握篙盘索”等等,不仅概括能力强,而且使 文章的语言典雅而有韵味。
四、课堂小结 课文以《梦回繁华》为题,介绍《清明上河图》这一国宝级名 画,描摹了北宋时期繁华的市井风情。丰富了人们对当时社会风貌 的了解,激发了人们对古代生活的想象。画卷人物繁多,场景复杂, 但作者介绍的条理清晰,细腻具体,不仅给人以美的愉悦,更学习 了历史知识,知道了《清明上河图》高超的创作技巧、表现手法以 及它巨大的艺术价值。由此,我们由衷地为古人的智慧而自豪,为 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而骄傲。
示例二:“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慢板、柔板,逐渐进入 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运用了打比方的 说明方法,将色彩绚烂的画面比作有声的音乐,调动了人们的听觉, 丰富了想象,加深了理解,同时把客观的视觉感受转化成了主观的 视听盛宴。
示例三:“《东京梦华录》中所记述的街巷……,都能在这画面 中找到生动的图释。”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上句“《清 明上河图》是一幅写实性很强的作品,画中所绘景物,与文献中有 关汴梁的记载基本一致。”的真实性,具有一定的说服力。
五、板书设计
六、拓展延伸 结合本文的学习,练习就一幅绘画进行有文采的说明。然后, 同学之间进行交流。
3.相关链接 《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北 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清明上河图宽 25.5 厘米,长 525 厘 米,绢本设色。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 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 活状况,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状况的写照。 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在五米多长的画卷 里,共绘了数量庞大的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车、轿、大
3.细读课文,说说本文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呢?试举例说明。
【交流点拨】本文运用了列数字、打比方、摹状貌、分类别、 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示例一:“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 25.5 厘 米,横 525 厘米。”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地说明了画本的 具体尺寸,使人们对画本有了清晰的印象。
小船只,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 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清明上河是当时的民间风俗,像 今天的节日集会,人们借以参加商贸活动。全图大致分为汴京郊外 春光、汴河场景、城内街市三部分。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找出本文的说明对象,说说本文的说明对象具 有什么特点? 【交流点拨】说明对象:《清明上河图》。特点:描绘了城乡市 井平民生活的各个方面。
2.本文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请简要分析文章的结构。 【交流点拨】主要运用了逻辑顺序。第一部分(第 1 段)简介《清 明上河图》的艺术地位。第二部分(第 2 段)介绍作者和此画背后所 蕴含的心情。第三部分(第 3 段)介绍了画作的规格。第四部分(第 4 段)详细介绍了画面内容。第五部分(第 5 段)介绍了《清明上河图》 内容、结构、技法的特点和写实性强的依据。
(二)深层探究 1.结合全文内容,分析文题《梦回繁华》的深层含义。 【交流点拨】《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北宋时期繁华的市井风 情是真实的,“画中所绘景物,与文献中有关汴梁的记载基本一致”, 画作完成于北宋覆灭前夕,在后来南渡的北宋遗民眼中画中的一切 意义非同一般,正是他们回首故土、梦回繁华的写照,有一定的历 史内涵。
第五单元
21* 梦回繁华
1.通读全文,了解本文的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2.细读课文,抓住关键语句,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3.分析说明方法,理解其在文中的作用。 4.品味文章的遣词造句,品析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5.通过对本文画面介绍的学习,挖掘画面背后的社会历史内 涵。
一、新课导入 “它是一幅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风俗长卷,画家成功地描绘出 汴京城内及近郊在清明时节社会上各阶层的生活景象。主要表现的 是劳动者和小市民。对人物、建筑物、交通工具、树木、水流之间 的相互关系的处理,非常巧妙,整体感很强,具有极大的考史价值。 此后历代绘制的都市风俗画,无不受其影响。”这是《简明不列颠 百科全书》对《清明上河图》的评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梦 回繁华》,一起来了解 800 多年前宋朝的繁华。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汴.梁(biàn) 绢.本(juàn) 跋.涉.(báshè) 沉檀.(tán) 料峭.(qiào ) 摩.肩接踵.(mó zhǒng)
坊.(fāng ) 络.绎.不绝(luòyì) 漕.运(cáo) 舳.舻.相接(zhú lú) 遒.劲(qqiú)
2.解释下面的词语。 春寒料峭:形形容容春春天天异异常常寒寒冷冷的的天天气气。。料料峭峭,,微微寒寒。。 长途跋涉:指指远远距距离离的的翻翻山山渡渡水水。。形形容容路路途途遥遥远远,,行行路路辛辛苦苦。。 跋跋涉涉,,爬爬山山过过水水,,形形容容旅旅途途艰艰苦苦。。 舳舻相接:船只首尾衔接。舳,船尾。舻,船头。 摩肩接踵:肩并肩,脚碰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踵,脚后 跟。 络绎不绝:形容行人很多,往来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