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波与电磁辐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磁波与电磁辐射
我们生活的信息时代几乎是建立在电磁波物理学的基础上,不管喜欢它与否,我们现在是全球性地被电视、电话和网络连接起来,而且我们会不停的地浸没在由电视、收音机和电话发射器所产生的讯号中。
许多人经常纠结于怎样生活才能减少这些电磁波对我们的影响,今天我们从电磁波的源头说起,看一看使用电器时的注意事项。
一、认识电磁波
(一)什么是电磁波
电与磁可说是一体两面,变动的电会产生磁,变动的磁则会产生电,电磁波是能量的一种。
(二)电磁波的产生
电磁波的产生可分为两大类:
A. 电粒子加速度运动
带电粒子在进行加速度运动,如电流在天线上来回流动而形成的电极振荡,因而产生电磁波。电子和质子在加速器中受磁场的作用进行圆周运动时,因有向心加速度而产生电磁辐射。高速电子撞击金属靶时,因骤然减速或改变方向会产生x光射线。
B. 能量状态跃迁
原子、分子或核子,自一种能量状态跃迁到另一种能量状态时,会放出各种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其中包括可见光。
(三)电磁波的单位
电磁波一般的单位有mG(毫高斯)跟uT(微特斯拉),而1uT=10mG。MG 是美国习惯使用的单位,而Tesla 则是科学单位。这两个单位在电磁波测量器上都可以切换,这样才对测量出来的数据能有估计大小的概念。
(四)电磁波的分类
电磁波频谱分布范围由零赫兹(Hz)的直流电至十的三十二次方赫兹的宇宙射线。当高能量电磁波把能量传给其他物质时,有可能撞出物质内原子、分子的电子,使物质内充满带电离子,这种效应称为「游离化」,而造成这种游离化现象的电磁波就称为游离辐射(Ionizing Radiation, 简称IR),其能量较强可破坏生物组织细胞,例如阿法、贝塔、伽玛及X 射线等;反之,进入可见光频率以内的电磁波及红外线无法造成游离化效应,称为非游离辐射(Nonionizing
Radiation,简称NIR),其能量较弱并不会破坏生物组织细胞。
电磁波在我们的生活中较常提到的,大略可分成下列几项:
A. 无线电波
波长范围从0.3m 以上的电磁波都称为无线电波Radiowave。AM 调幅的波段约535kHz~1605kHz,这些讯号容易受到闪电、汽车点火系统甚至计算机或计算器等的影响;FM 调幅的波段约88MHz~106MHz,而FM 是将讯号以不同频率载波,因此较不会受到噪声影响讯号振幅的干扰。电视的影像以AM 传送,声音则以FM传送。此外人的高度和FM 的波长相近,人体本身也是很好的导体,因此是不错的天线。
频率范围在1GHz 到100GHz 的范围属于微波(Microwave)。对应于真空中1.0mm到30cm 的波长(在不同物质内电磁波的波长会改变)。微波可被用于地面和太空飞行物的通讯,但上述的无线电波无法穿越大气的电离层。水分子本身是极性分子,于是在电场作用下将试图与电场方向一致,而微波炉所产生的电磁波(2.45GHz,12.2cm 的微波)使得水分子受影响而产生共振振荡,于是大量吸收微波的能量转换成水分子间的运动动能,也就是热能。微波除了烹饪也用于电话通讯、警察的雷达测速等。
C. 红外线
1800 年时William Herschel 测量太阳光线经棱镜折射后各处所产生的热,却发现在红光外的边缘区域的温度,竟然发生最多的改变,于是他认为有人眼所看不见的『光』称为红外线。红外线的频率从300GHz 到385THz(780nm)。物质当加温时皆会辐射出红外线,包含人体(约起于300nm 到最多于10000nm)或动物体温的温度。红外线可穿透镜片或云层。底片也会对红外线感应,因此是很好的探测工具(间谍卫星)。红外线被用于追踪热源、夜间警卫与军事行动探测或各种遥控器等。
D. 可见光
通常指波长从780nm~390nm 的电磁波。人眼睛可看见的范围,可广至312nm~1050nm,只是「能见度」越来越差而已,且过度的照射容易对眼睛造成伤害。人眼对于「白光」的感觉,应该是源自于对于太阳光的感受。颜色并非光本身的特性,而是该频率的光与视神经与脑海共同形成的感觉。因此对于「黄光」更精确的说法是「看起来黄色的光」。
在日光下人眼睛对于黄绿光范围的光线最敏感,太阳光谱最强的光线波长便是560nm (2.2eV),因此戴上黄绿光绿色的眼镜片时物体的清晰度(对比)最明显。
E. 紫外线
对应频率范围约8×1014Hz 到2.4×1016Hz。对应约300nm 的太阳紫外光区会使皮肤晒黑或晒伤,约4eV 的能量便足以破坏C-C 碳分子的键结。当阳光通过大气层时,大部份的紫外光都因此被吸收了,藉由臭氧层的作用,使得地球不至于成为紫外线的「杀菌室」,波长更短于300nm 的紫外光更将会破坏蛋白质。物质反射可见光的能力和反射紫外光一样,在沙滩或雪地的环境里,即使没有直接晒到阳光,可是附近环境所反射却看不见的紫外线,依旧会伤害到人体,反过來玻璃窗户,却会吸收大部份的紫外光,因此在屋内晒太阳只是会多流汗,却是不会将皮肤晒黑的。
由于白内障而移除眼角膜的人,对于紫外光是有反应的,所以人的眼睛看不见紫外光,主要是眼角膜吸收了绝大多數的紫外光。大气中的N2、O2、CO2和H2O 的价电子,在紫外光区的共振也造成了蓝色的天空。
F. X 射线
主要对应频率在2.4×1016Hz 到5×1019Hz。由于能量约100eV-200KeV,因此单独的X 光子,便足以对物质起破坏作用。医学用的X 射线主要20keV-100keV 之间,藉由穿过人体时不同区域被吸收的量会不同,经过全身各方向的X 射线扫瞄后的讯号,透过现代计算机程序计算,可以将身体内部3D 的结构清楚的显现,对于医学诊治很有帮助。X 射线的來源,主要是原子的内层电子发生能阶跃迁时所产生。
主要对应于200keV(0.2MeV)以上的电磁波。原子核内的核子(质子与中子)也会有不同的分布,也对应有不同的能阶,由于原子核内的能阶更高,当发生跃迁时便产生γ射线。早期对于X 射线与γ射线的区分,在于能阶的跃迁起源与原子的内层电子或是由原子核的跃迁而來。可是近代的加速器使得电子在加速(转弯也是加速)过程时,也会辐射出高能量的X 射线或γ射线。主要用于科学研究或高科技用途。
依据各个波段具有的能量特征,可得知在非常低温下(接近绝对零度时),物质内的原子仅能辐射出无线电波和微波;当在摄氏零度左右(水的冰点)则原子可辐射红外光;在表面温度约摄氏5~6 千度的物质(如太阳表面),才会有可见光的辐射;在温度百万度的物体表面,就会有X 射线;到了表面温度达百亿度的物体表面,也会有伽玛射线呈现。
地球的大气层,仅留有可见光和无线电波段的透明窗口,让可见光和无线电波可到达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