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听《咏华山》课堂教学有感

合集下载

一年级《咏华山》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年级《咏华山》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年级《咏华山》教学设计及反思本课时学习目标或学习任务1、我能学会本课7个生字,认识双绿线中的11个字,认识2个偏旁。

我能利用上下文或通过查字典、上网等方法或途径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能正确、优美的书写生字。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我能通过朗读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并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

4、我能在理解诗文的基础上,为古诗配画。

本课时重点难点或学习建议我通过朗读联系上文,找到文中与各句诗相对应的句子,并借助文中优美的文字体会诗的意境。

本课时教学资源的使用我能利用资源(如:图片、文字等)了解华山及寇准的相关资料。

学习过程学习要求或学法指导自学准备与知识导学:1、搜集资料。

华山:寇准:利用“加、减、换、编儿歌、猜字谜等方法记忆,比一比看谁记得生字多。

2、预习要求:一读、二圈、三标、四问。

我会读——为汉字注音。

(你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生字读音吗?请在该字的下面点上“·”。

)①()()()()咏沿艰难()()()()顶禁吟诵()()()赞宋寇②()()()()华间与齐()()()称代岁我会写——识记字形。

华:间:与:齐:称:(偏旁:)代:岁:(偏旁:)、请根据课文中读音给生字组词。

(注意“华、间、称”在文中的读音!)huà( )华huá( )我会用:汉字开花。

华间与齐称代岁学习交流与问题研讨:初读课文。

①我知道故事发生的时间、人物、事情:②我知道文中的“小孩儿”是()代的(),吟诵《咏华山》时,他才()岁。

③我会吟诵《咏华山》这首诗: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④我有不理解的地方需要请教:精读课文。

①引导学习:我理解“艰难”、“情不自禁”的意思我能说出对华山的印象。

②小组合作学习:我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的意思。

我能找到与文中对应的诗句。

文诗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咏华山》课堂教学随笔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咏华山》课堂教学随笔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咏华山》课堂教学随笔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

一年级的学生正处在阅读的起始阶段,我们可以借助各种手段把学会上带入课文的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好奇心、求知欲。

本课教学时我采用看看、读读、想想、画画等多种教学策略,鼓励学生读书、发现。

整个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注重朗读训练的方式方法,使学生始终保持主动参与的意识
在理解课文的时候我没有多做讲解,而是借助插图让学生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并通过指导朗读来体会。

为了让学生便于理解掌握诗句的意思,在讲课时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在黑板上进行相应的简笔画,通过图画的描绘,帮助学生加深对诗句的理解,以图为主,使小学生容易看懂,也较好地让学生根据图画辅助之背诵。

学完课文后,我让学生站起来配上动作边表演边朗诵,学生的兴趣很浓,这样有利于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及背诵。

第1页共1页。

听《咏华山》课堂教学有感

听《咏华山》课堂教学有感

听《咏华山》堂教学有感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21作者:刘颖听《咏华山》有感星期二上午第二节,我有幸看了一段录像资料,是一年级下册《咏华山》的教学实况,看了之后,感触颇深,对我的启发也很大。

、教师朗读很有味,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如:“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一句,“远远近近”这个表示山多的词学生老是读不好,老师适时的示范,让学生很快找到了“感觉”,读得比较到位,进步很明显,老师适时表扬,更激发了学生读好书的兴趣。

我想,他之所以能把书读得这么入味,之前一定花了很多的功夫熟悉教材,将文读了很多遍,就像大海,表面看似乎波澜不惊,海底深处却是汹涌澎湃。

老师读书看似轻轻松松,殊不知背后凝结了多少努力的汗水!(友情提醒:查找本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文题目)2、不忘时时处处灌输读书的方法。

一年级学生年龄较小,以形象思维为主。

老师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更有利于学生在理解文的基础上读好文。

这节上,老师多次让学生边读边想象,如:“华山真高啊!”一句,华山究竟有多高?学生并不知道。

这时,老师适当地介绍,华山有两千多米高,再与同学现在所处的体育馆作比较,“体育馆高不高?”“高!”“而华山却有10个体育馆那么高!”这样一比较,再让学生边读边想象,他们就能较容易地体会华山的高,从面读好“华山真高啊!”这句话。

当学生一句话读得比较好时,老师这样夸奖:“听了你的朗读,老师眼前仿佛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你一定是带着想象读书的,真不错!其他小朋友也要像他这样,一边读一边想象。

”时时处处不忘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此外,老师还通过和学生一起画图来理解文,体会华山的高,进而读好文。

如:老师画远山,让学生指一指近处的山该画在哪儿呢?太阳该画哪儿呢?白云呢?山腰在哪里呢?画一朵白云行吗?为什么呢?……通过和学生一起画图,再现文内容,理解语言文字,并读好文,不知不觉中,学生掌握了读书的方法。

3、堂评价语言丰富,具有激励性。

《咏华山》教案设计

《咏华山》教案设计

《咏华山》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咏华山》。

(2)理解诗文的内容,体会诗人对华山雄伟壮丽的景象的赞美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2)学会欣赏自然景观,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华山的美景,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向往和赞美。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咏华山》。

2. 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对华山雄伟壮丽景象的赞美之情。

三、教学难点:1.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2. 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咏华山》全文、图片、相关资料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华山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华山的特点。

(2)学生分享对华山的第一印象。

(3)教师简介华山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朗读诗文(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咏华山》。

(2)学生自主朗读,体会诗的节奏和韵律。

(3)教师点评学生的朗读情况。

3. 理解诗文(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如华山的高、险、奇等。

(2)学生分享对诗中意象的理解。

(3)教师总结并板书关键词。

4. 欣赏诗文(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中的表达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学生举例说明诗中的表达手法。

(3)教师点评并总结。

5.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自己站在华山之巅,感受其雄伟壮丽。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

(3)教师总结,强调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6.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复述对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7. 作业布置(1)正确朗读和背诵《咏华山》。

(2)写一篇关于华山的小作文,可以是描绘华山的景色,也可以是表达对华山之美的感悟。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

《咏华山》教学反思

《咏华山》教学反思

《咏华山》教学反思《咏华山》教学反思《咏华山》教学反思1课时目标1、学生能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书写本课生字“岁、齐、华”。

2、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观赏华山风光,通过阅读、理解课文描写华山高的句子,并能诗文对照理解古诗的意思。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并能诗文对照理解古诗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教学课件、简笔画(华山)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背课文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咏华山(齐读课题)2、上节课我们借助拼音读通了课文,知道了——(出示课件) 古时候,有个小孩儿跟着先生去。

这个小孩儿就是,那年。

3、比我们还小呢! 小小年纪就会写诗啦! 瞧,这就是他写的诗,谁来读一读?(出示课件)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4、指名读。

5、你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地方吗?(出示课件:加“华山”2个字)二、创设情境,细读课文过渡:看,这就是华山。

(课件出示华山图) 它是我国的一座名山,你们想看看吗?1、捧起书,自由地读读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华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1)自由读。

指名回答。

是啊! 小寇准的感觉就和你们一样,谁来读一读?(出示课件) 啊! 华山真高哇!2、是呀,华山真高呀,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华山的高? 请小朋友在第二自然段中找一找,读一读。

(1)自由读。

(师行间巡视)(2)生找句子。

讨论:(出示课件) 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轻声地读一读,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讨论)你们想不想看看华山的美景?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播放录像,加解说语。

)看完了录像,再读读这两句话,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有更深的感受。

自由读一读。

(3)指导朗读。

指名读,评价(师画简笔画,结合简笔画指导朗读。

)(4)齐读。

(5)指导背诵。

华山巍峨峻秀,高入云霄,你们想不想把这两句话背下来? 生自由准备。

《咏华山》语文教案

《咏华山》语文教案

《咏华山》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学习《咏华山》,了解华山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自然景观。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能够理解并欣赏杜甫的诗歌风格。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对《咏华山》诗歌内容的理解。

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感受华山的壮丽景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增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通过学习杜甫的诗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民族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咏华山》诗歌的基本内容,理解杜甫的写作背景和情感表达。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能够理解和欣赏杜甫的诗歌风格。

2.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杜甫的诗歌意境,感受华山的壮丽景色。

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将诗歌中的景象与实际景观相结合。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师准备:熟悉《咏华山》诗歌的内容和背景,准备好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材料。

制定教学计划,确定教学步骤和时间安排。

3.2 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咏华山》诗歌,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学生可以提前查阅一些关于华山的相关资料,对华山有一定的了解。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华山的图片或者播放华山的视频,引起学生对华山的好奇心。

教师可以简单介绍华山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为学生学习《咏华山》诗歌做好铺垫。

4.2 朗读与理解: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咏华山》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第五章: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5.1 课堂小结: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华山美景的感受和想象。

5.2 作业布置:教师可以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作业可以包括写一篇关于华山的想象作文,或者选择其他诗人描写自然景观的诗进行鉴赏。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相关知识介绍:教师可以介绍杜甫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咏华山》诗歌。

咏华山教案及教学反思(五篇范例)

咏华山教案及教学反思(五篇范例)

咏华山教案及教学反思(五篇范例)第一篇:咏华山教案及教学反思《咏华山》太仓市科教新城南郊小学彭艳萍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会读本课生字词,通过反反复复诵读课文,理解生字词;借助图画,依托观察、思考及想象,进行诗文对应,体会古诗的意思。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背诵古诗《咏华山》。

3.情感目标: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

二、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咏华山》是一种新的课型——文包诗。

课文叙述了寇准跟先生登华山时咏诗赞华山的事,描绘了华山的雄伟壮丽,也赞扬了寇准的聪明才华。

全文共有4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写孩子和先生登华山。

第二自然段写孩子欣赏华山景色时吟诗咱华山。

第三自然段写孩子得到先生的夸奖。

第四自然段交代了孩子的年龄和姓名。

课文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无论写爬山还是写山顶景观,都紧扣一句话:“华山真高啊!” 2.教学重点:在电教媒体的辅助下,引导学生读懂文中的字、词句的意思,并进行诗文对应,体会古诗的意思。

3.教学难点:理解第二自然段,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

三、教学对象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我们生活的周围没有这样的高山,一年级的学生也没有机会去登高,所以在这方面学生的经验也许有所欠缺,无法想象登高时的感受。

教学时可以借助多媒体这一辅助手段,让学生欣赏华山的图片并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

四、教学设计:1.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创造力。

自主、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是提高课堂主体参与,拓宽学生情感交流的一种渠道。

在教学中,我更多地采用了让学生自主、合作的方式去学习、交流、检查读课文情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等,引导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读、自悟、自主探究。

启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评议,深化理解了课文内涵,在交流中提出不同的创新见解,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能力,促进了创造精神和创造力的培养,使得双向互动的交流得以实现。

2.循文明像,体情悟道,突破“文包诗”难点。

咏华山课文教学反思

咏华山课文教学反思

咏华山课文教学反思引言咏华山是一首描写华山壮丽景色的经典诗歌,它既展示了自然风光的壮丽和美丽,也展示了人的奋斗精神。

在教学中,我们通常将咏华山作为文学课程的一部分,通过解读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欣赏能力。

然而,在教学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本文将对咏华山课文教学进行反思,分析问题的原因,并提出改进的方案。

问题分析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于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不够,很多学生只是机械地背诵诗歌的内容,缺乏对于诗歌意境和修辞手法的深入理解。

这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导致:1. 教学方法不当在课堂上,我主要采用讲解的方式来介绍诗歌的内容和意义。

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可能导致学生的 passivity,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缺乏积极主动的思考和理解。

我应该更加注重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让学生自己思考来引导学生理解诗歌。

2. 缺乏相关背景知识咏华山虽然是一首经典的名篇,但学生在欣赏时缺乏相关的背景知识。

他们对华山的历史和文化了解不多,这也难以真正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感情。

我需要在课堂上进行必要的背景知识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3. 考核压力过大由于学生要应对各科目的考试压力,他们更加注重记忆诗歌的内容,而忽略了对于诗歌的理解。

学生普遍感到诗歌是“无用功”,不值得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学习。

我应该鼓励学生享受诗歌的美,将其作为一种人文精神的培养。

改进方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考虑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改进策略:1. 多种教学方法结合使用在课堂上,我应该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如讲解、讨论、分组合作等。

通过提问、讨论和小组合作,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同时,我也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些自主学习的机会,在课后进行讨论和写作,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2. 创设情境,增加趣味性为了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我应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可以通过观看图片、视频、听音乐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美感。

2023年《咏华山》教学反思3篇

2023年《咏华山》教学反思3篇

2023年《咏华山》教学反思3篇《咏华山》教学反思1本课是“文包诗”,叙述了寇准和先生登华山时咏诗赞华山的事。

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体会华山的雄伟壮丽以及寇准的聪明,有才华。

这篇课文分为三部分,因此我的教学也分为三大块:第一块是第一小节,主要是引导学生理解“谁和谁干什么”以及体会他们出游时开心,愉快的心情.这两个要点主要是用”我问生答”和“学生有感情朗读”这两个方法来解决.第二块是第二小节,诗文结合体会华山的高是本小节的.教学难点.这块教学我分为3个环节:第一环节(第一、二句)我是通过播放华山视频、华山天险图以及联系学生亲身爬茅山的经历来帮助他们体会华山的高和登山之难,进而朗读好第一、二两句话。

在这块教学中,我本来想通过自己的点拨将华山和茅山进行对比,让学生体会华山的高,但遗憾的是我漏了这点,否则学生的体会可能会更到位。

第二环节(第三、四句)我紧扣“高”这个字,让学生去课文找找哪些地方体现了华山的“高”。

在这块教学中,学生紧紧抓住了日常生活中比较熟悉的“太阳”、“白云”与华山进行对比,很好地理解了华山的“高耸入云”。

在理解第三句华山与其他山对比时,学生没有说到位,我就急忙自己说了出来,没有很好地启发引导学生。

在这个教学点上,其他老师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低年级学生是借助形象思维来理解课文的,这时就可以出示图片,让学生直观形象地去感受什么叫“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然后让学生进行变换句式的练习“华山比远远近近的山都高”。

学生通过看图和句式练习就能很好地来理解第三句话了。

第三环节联系上文理解诗句。

在这个环节中,为了降低学生学习难度,我把古诗和前面对应的文字放在了一张幻灯片上,然后让学生去找找它们之间的联系。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很容易就发现了其中联系。

不过我忽略了第三、四句的内容并不能完全解释整首诗的意思,还需要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对诗句的意思进行补充。

诗句中出现的一些重点词语像“举头”、“回首”我还是有必要进行一些解释,帮助学生理解。

课文《咏华山》教案范文

课文《咏华山》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咏华山》。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对华山美景的赞美之情。

(3)了解华山的地理特征和历史背景,拓宽知识面。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学会欣赏自然景观,提高对美景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2)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敬畏之心,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咏华山》。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3)了解华山的地理特征和历史背景。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如何欣赏自然景观,提高对美景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华山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观。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游览华山的心得体会。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课文《咏华山》,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自主查找华山的地理特征和历史背景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2)分析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进行欣赏和模仿。

4.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引导学生树立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四、课后作业:1. 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咏华山》。

2. 写一篇关于华山美景的作文,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运用学到的表达方式。

3. 调查身边的同学,了解他们游览华山的经历和感受,进行分享和交流。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华山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观,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咏华山课后教学反思

咏华山课后教学反思

咏华山课后教学反思1. 引言《咏华山》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叙事诗,通过对华山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华山精神的追求。

作为语文老师,我认为通过对这篇诗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观察和想象力等综合素养,使学生真正领悟人与自然的关系。

然而,在本周的咏华山课后教学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有待提高,他们对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理解不深刻,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也相对薄弱。

为此,我对教学的不足之处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一些改进策略。

2. 教学目标的设定在本节课中,我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学生能够理解华山作为自然景观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领悟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感知诗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诗歌,感知到其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提高对诗歌的文学欣赏能力;•培养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学生能够通过对诗歌的分析和解读,培养自己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开展更深入的思考。

3. 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以下问题:3.1 阅读理解能力较弱部分学生对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理解不够深刻,阅读理解能力有待提高。

他们容易陷入表面理解和字面意义,缺乏对隐喻、比喻等修辞手法的敏感性。

3.2 文学欣赏能力不足学生对诗歌的文学欣赏能力较弱,缺乏对押韵、节奏和意象等文学要素的准确把握。

他们对于诗歌的赏析往往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的分析和解读。

3.3 缺乏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部分学生在课堂讨论中追求标准答案,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

他们习惯于从书本上找答案,对于个人的思考和独立见解缺乏培养。

4. 改进策略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拟定了以下改进策略:4.1 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本课中,我将通过多媒体展示和趣味引导的方式引起孩子们对华山的兴趣。

我会向学生介绍一些关于华山的有趣的事实和故事,通过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他们的主动参与度。

4.2 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和思考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我会引导学生多次阅读诗歌,并提出一些具体问题,引导学生对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进行深入思考和解读。

小学一年级语文《咏华山》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语文《咏华山》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语文《咏华山》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篇一】小学一年级语文《咏华山》原文古时候,有个小孩儿跟着先生去登华山。

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

啊,华山真高哇!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小孩儿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来: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好诗!好诗!”先生连连点头称赞。

这个小孩儿就是宋代的寇准,那年才八岁。

【篇二】小学一年级语文《咏华山》教案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17个生字,会写其中的7个生字。

认识1个偏旁。

3、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要多亲身去感受,去体验的启发。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谁去过华山?想看看华山吗?2、课件播放一小段表现华山高的录像。

3、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叫《咏华山》。

读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自然段。

2、认读带有拼音的生字。

3、课件出示17个带有拼音的生字、学生想读啊个就读哪个,读对了,其他同学跟读3遍。

4、认读没有拼音的生字。

5、课件出示本课生字组成的词。

自由读,指名读。

6、用手势告诉教师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三、了解每自然段的大意。

四、指导写字。

五、学生描红、老师巡视、指导。

教学后记:二类字比较难认。

第二课时一、复习生字引入形式:开火车二、读文感悟,巩固识字。

1、齐读第1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

2、学习第2、3自然段。

3、画出讲华山高的句子。

4、再读读,一边读一边想象华山的样子。

5、指名读。

6、站在高耸入云的华山上,七岁的寇谁情不自禁地吟咏起诗来。

7、吟诵诗句。

8、诗中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9、齐读第2、3自然段。

10、分角色朗读。

11、说说寇准为什么能作出好诗来?你受到什么启发?12、记一记本自然段的生字。

四、质疑五、小结教学后记:学生能从学习课文从中去学习诗,更容易让他们理解诗的大意。

小学一年级语文《咏华山》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语文《咏华山》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语文《咏华山》教案及教学反思小学一年级语文《咏华山》教案及教学反思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用好语文。

3、学习本课14个生字,理解本课新词。

教学重点和难点:1、课文第2段诗文的体会领悟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谈话揭趣,引入情境师: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跟老师写课题(师生板书课题)上节课我们已经读通读熟了课文,还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指名背诵第一自然段)。

师:小朋友,华山可是我国的一座名山呀!老师这里正好有一首诗是介绍华山的,你们想念念吗?出示:《登华山》师:小朋友们你们想去看看吗?我们这节课就跟着小寇准和先生一块去登华山好吗?(二)学习第二段一、出示多媒体1、师配乐朗读第二自然段,2、学生自由读。

说一说,你觉得华山怎么样?(出示小黑板,啊!华山真高哇!)学生自由练读。

(读出华山的高)。

指名读。

3、师:华山到底有多高呢,我们一起跟小寇准和先生到山顶上去看一看。

4、(出示小黑板):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太阳是那么近,山腰飘着朵朵白云。

自己读读这两句话,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指名读,齐读(读出华山的高来)分别读第一和第二句。

(指导有感情朗读)师:这两句把华山写得多高多美呀,我们连起来读一读。

生练习背。

指名背师:华山真高、真美啊!看到这么高、这么美的华山,小寇准的心里非常激动,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情不自禁的吟诵起来:(出示黑板)“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师:这首读共四行,两句话,这首诗的意思就蕴含在课文中,你能找到吗?指名说一说。

这首诗把华山的高和美都写了出来,我们应该怎样读好它,自己练练。

加上动作读一读,背一背。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1、这个小孩儿这首诗写的怎么样?谁来学学先生夸夸他。

2、谁能加上动作朗读第三自然段3、我们一起学着先生夸夸小孩儿。

一年级《咏华山》语文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年级《咏华山》语文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年级《咏华山》语文教学设计及反思一年级《咏华山》语文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一」《咏华山》是一篇阅读课文,它有着一种全新的课型——文包诗,即把一首古诗包含在一个小故事里,而故事本身就是对诗的意境的阐发。

《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可见激发阅读情趣在低年级是多么的重要。

因此,低年级阅读必须从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开始,要想方设法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必要时也可适当为他们提供一些背景知识,帮助他们建立新旧知识联系。

在新课伊始,就可以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爬过哪些山,留下什么印象或感觉,然后运用多媒体播放华山风光镜头,引发学生的向往与遐想。

在此基础上告诉学生古代有个7岁的小男孩,不但登上华山还念出一首赞美华山的诗呢!这样,学生便可带者急于知道详情的强烈愿望进入阅读。

课文第二自然段写孩子吟诗赞华山,成为全文的重点,也是难点。

作者写孩子和先生登山情景,紧扣一个“高”字依次展开,先以“艰难地爬”暗示华山的陡峭高峻,次以两个感叹号渲染华山的陡峭高峻,再以具体描写展现华山的陡峭高峻。

华山巍巍,耸入云霄,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华山如此的壮观非凡?完全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生动形象的画面如实地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

让学生观察那悬崖峭壁上那条飘带似的山道,学生自然能体会到爬山之艰难。

让学生欣赏那美丽的山顶景观,随机飘出相对应的语言文字。

让课文语言在孩子头脑中变成美丽的风景,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孩子们设身处地把自己当成文中的小孩,去登山,去读课文,同时助以表情动作来看蓝天,看群山,看太阳,看白云,体会文中人物观察角度的变化和不同的感受,使学生获得最真切的体验。

人们说:情动于中而发于外。

面对如此峻峭雄奇、壮观非凡的华山,孩子情不自禁地吟诗作赞。

“情不自禁”这一成语十分切合此时、此境、此情。

但这词很难说清,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当自己获得成功时,情不自禁地说。

一年级《咏华山》语文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二」在《咏华山》这篇课文中古诗是全文的中心、话题,所以要避开繁琐的零碎知识,直接将学生引入课文中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听《咏华山》课堂教学有感
星期二上午第二节课,我有幸看了一段录像资料,是一年级下册《咏华山》的教学实况,看了之后,感触颇深,对我的启发也很大。

1、教师朗读很有味,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如: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一句,远远近近这个表示山多的词学生老是读不好,老师适时的示范,让学生很快找到了感觉,读得比较到位,进步很明显,老师适时表扬,更激发了学生读好书的兴趣。

我想,他之所以能把书读得这么入味,之前一定花了很多的功夫熟悉教材,将课文读了很多遍,就像大海,表面看似乎波澜不惊,海底深处却是汹涌澎湃。

老师读书看似轻轻松松,殊不知背后凝结了多少努力的汗水!
2、不忘时时处处灌输读书的方法。

一年级学生年龄较小,以形象思维为主。

老师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更有利于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读好课文。

这节课上,老师多次让学生边读边想象,如:华山真高啊!一句,华山究竟有多高?学生并不知道。

这时,老师适当地介绍,华山有两千多米高,再与同学现在所处的体育馆作比较,体育馆高不高?高!而华山却有150个体育馆那么高!这样一比较,再让学生边读边想象,他们就能较容易地体会华山的高,从面读好华山真高啊!这句话。

当学生一句话读得比较好时,老师这样夸奖:听了你的朗读,老师眼前仿佛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你一定是带着想象读书的,真不错!其他小朋友也要像他这样,一边读一边想象。

时时处处不忘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此外,老师还通过和学生一起画图来理解课文,体会华山的高,进而读好课文。

如:老师画远山,让学生指一指近处的山该画在哪儿呢?太阳该画哪儿呢?白云呢?山腰在哪里呢?画一朵白云行吗?为什么呢?通过和学生一起画图,再现课文内容,理解语言文字,并读好课文,不知不觉中,学生掌握了读书的方法。

3、课堂评价语言丰富,具有激励性。

学生每答对一次问题,读好一句话,老师都不忘及时评价:你真聪明!进步可真大!听了你的朗读,我们仿佛看到了当时的情景!
在这样富有激励性的评价中,学生的学习兴致更浓了。

4、注重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讲完生字后,老师请学生拿出习字本,这时,并没有急着让学生写,而是先摆姿势,看谁的姿势正确,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上好一节课很不容易,老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基本功、渊博的知识、灵活的应变机智,更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钻研教材,确定教法、学法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关注学生,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发现问题,挖掘闪光点,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

如何充当好引导都的角色,轻松地驾驶课堂,这将是我今后不断努力的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