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命全形论的译文

宝命全形论的译文
宝命全形论的译文

宝命全形论的译文

宝命全形论

文章:宝命全形论

原文:

宝命全形论篇第二十五

黄帝问曰: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君王众庶,尽欲全形,形之疾病,莫知其情,留淫日深,著于骨髓,心私虑之,余欲针除其疾病,为之奈何?

岐伯对曰:夫盐之味咸者,其气令器津泄;弦绝者,其音嘶败;木敷者,其叶发;病深者,其声哕。人有此三者,是谓坏府,毒药无治,短针无取,此皆绝皮伤肉,血气争黑。

帝曰:余念其痛,心为之乱惑,反甚其病,不可更代,百姓闻之,以为残贼,为之奈何?岐伯曰: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能应四时者,天地为之父母;知万物者,谓之天子。天有阴阳,人有十二节;天有寒暑,人有虚实。能经天地阴阳之化者,不失四时;知十二节之理者,圣智不能欺也;能存八动之变,五胜更立;能达虚实之数者,独出独入,呿吟至微,秋毫在目。

帝曰:人生有形,不离阴阳,天地合气,别为九野,分为四时,月有小大,日有短长,万物并至,不可胜量,虚实呿吟,敢问其方。

岐伯曰:木得金而伐,火得水而灭,土得木而达,金得火而缺,水得土而绝,万物尽然,不可胜竭。故针有悬布天下者五,黔首共余食,莫知之也。一曰治神,二曰知养身,三曰知毒药为真,四曰制砭石小大,五曰知府藏血气之诊。五法俱立,各有所先。今末世之刺也,虚者实之,满者泄之,此皆众工所共知也。若夫法天则地,随应而动,和之者若响,随之者若影,道无鬼神,独来独往。

帝曰:愿闻其道。

岐伯曰:凡刺之真,必先治神,五藏已定,九候已备,后乃存针,众脉不见,众凶弗闻,外内相得,无以形先,可玩往来,乃施于人。人有虚实,五虚勿近,五实勿远,至其当发,间不容瞚。手动若务,针耀而匀,静意视义,观适之变,是谓冥冥,莫知其形,见其乌乌,见其稷稷,从见其飞,不知其谁,伏如横弩,起如发机。

帝曰:何如而虚?何如而实?岐伯曰:刺虚者须其实,刺实者须其虚,经气已至,慎守勿失,深浅在志,远近若一,如临深渊,手如握虎,神无营于众物。

译文:

黄帝问道:天地之间,万物俱备,没有一样东西比人更宝贵了。人依靠天地之大气和水谷之精气生存,并随着四时生长收藏的规律而生活着,上至君主,下至平民,任何人都愿意保全形体的健康,但是往往有了病,却因病轻而难于察知,让病邪稽留,逐渐发展,日益深沉,乃至深入骨髓,我为之甚感忧虑。我要想解除他们的痛苦,应该怎样办才

好?岐伯回答说:比如盐味是咸的,当贮藏在器具中的时候,看到渗出水来,这就是盐气外泄;比如琴弦将要断的时候,就会发出嘶败的声音;内部已溃的树木,其枝叶好像很繁茂,实际上外盛中空,极容易萎谢;人在疾病深重的时候,就会产生呃逆。人要是有了这样的现象,说明内脏已有严重破坏,药物和针灸都失去治疗作用,因为皮肤肌肉受伤败坏,血气枯槁,就很难挽回了。

黄帝道:我很同情病人的痛苦,但思想上有些慌乱疑惑,因治疗不当反使病势加重,又没有更好的方法来替代,人们看起来,将要认为我残忍粗暴,究竟怎么好呢?岐伯说:一个人的生活,和自然界是密切相关联的。人能适应四时变迁,则自然界的一切,都成为他生命的泉源。能够知道万物生长收藏的道理的人,就有条件承受和运用万物。所以天有阴阳,人有十二经脉;天有寒暑,人有虚实盛衰。能够应天地阴阳的变化,不违背四时的规律,了解十二经脉的道理,就能明达事理,不会被疾病现象弄糊涂了。掌握八风的演变,五行的衰旺,通达病人虚实的变化,就一定能有独到的见解,哪怕病人的呵欠呻吟极微小的动态,也能够明察秋毫,洞明底细。

黄帝道:人生而有形体,离不开阴阳的变化,天地二气相合,从经纬上来讲,可以分为九野,从气候上来讲,可以分为四时,月行有小大,日行有短长,这都是阴阳消长变化的体现。天地间万物的生长变化更是不可胜数,根据患者微细呵欠及呻吟,就能判断出疾病的虚实变化。请问运用什么方法,能够提纲挈领,来加以认识和处理呢?岐伯说:可根据五行变化的道理来分析:木遇到金,就能折伐;火受到水,就能熄灭;土被木殖,就能疏松;金遇到火,就能熔化;水遇到土,就能遏止。这种变化,万物都是一样,不胜枚举。所以用针刺来治疗疾病,能够嘉惠天下人民的,有五大关键,但人们都弃余不顾,不懂得这些道理。所谓五大关键:一是要精神专一,二是要了解养身之道,三是要熟悉药物真正的性能,四要注意制取砭石的大小,五是要懂得脏腑血气的诊断方法。能够懂得这五项要道,就可以掌握缓急先后。近世运用针刺,一般的用补法治虚,泻法制满,这是大家都知道的。若能按照天地阴阳的道理,随机应变,那末疗效就能更好,如响之应,如影随形,医学的道理并没有什么神秘,只要懂得这些道理,就能运用自如了。

黄帝道:希望听你讲讲用针刺的道理。岐伯说:凡用折的关键,必先集中思想,了解五脏的虚实,三部九侯脉象的变化,然后下针。还要注意有没有真脏脉出现,五脏有无败

绝现象,外形与内脏是否协调,不能单独以外形为依据,更要熟悉经脉血气往来的情况,才可施针于病人。病人有虚实之分,见到五虚,不可草率下针治疗,见到五实,不可轻易放弃针刺治疗,应该要掌握针刺的时机,不然在瞬息之间就会错过机会。真刺时手的动作要专一协调,针要洁净而均匀,平心静意,看适当的时间,好像鸟一样集合,气盛之时,好像稷一样繁茂。气之往来,正如见鸟之飞翔,而无从捉摸他形迹的起落。所以用针之法,当气未至的时候,应该留针侯气,正如横弩之待发,气应的时候,则当迅速起针,正如弩箭之疾出。

黄帝道:怎样治疗虚症?怎样治疗实症?岐伯说:刺虚症,须用补法,刺实症,须用泻法;当针下感到经气至,则应慎重掌握,不失时机地运用补泻方法。针刺无论深浅,全在灵活掌握,取穴无论远近,侯针取气的扫道是一致的,针刺时都必须精神专一,好像面临万丈深渊,小心谨慎,又好像手中捉着印符那样坚定有力,全神贯注,不为其他事物所分心。

黄帝内经

您现在的位置 >>> 上篇→ 第二单元→ 《黄帝内经》两篇→ 课堂教学 《素问·宝命全形论》《灵枢·外揣》 课文串讲 第一段 〖原文〗 黃帝問曰:“天覆地載,萬物悉備,莫貴於人。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君王衆庶,盡欲全形,形之疾病,莫知其情,留淫日深,著於骨髓,心私慮之。余欲鍼除其疾病,爲之奈何?”岐伯對曰:“夫鹽之味鹹者,其氣令器津泄;絃絕者,其音嘶敗;木敷者,其葉發。病深者,其聲噦。人有此三者,是謂壞府,毒藥無治,短鍼無取。此皆絕皮傷肉,血氣爭黑。” [注释] 以:依靠。 生:生成。 留淫:停留蔓延浸透。此谓停留在人体向体内蔓延浸透的病邪。 众庶:人民大众。百姓。 四时之法成:意谓依照四季气候与人体五脏相对应的变化规律而成长。法:规律,法则。成:成长。张介宾注:“春应肝而养生,夏应心而养长,长夏应脾而养化,秋应肺而养收,冬应肾而养藏,故以四时之法成。” 著:附着。此有“侵入”义。 夫盐之味咸者,其气令器津泄:张介宾注曰:“盐味咸,水之化也,其性浸淫透物,久在器中,则津液外泄而器无固者。喻言人之肾气有损,则二阴不守也。”令器津泄:使器皿中水分渗出。 絃绝者,其音嘶败:张介宾注曰:“凡琴瑟之弦将损绝者,音必嘶败。喻人之肺气有损,则声音不清也。”絃,“弦”的异体字。绝,断。 木敷者,其叶发:言树木陈旧枯老,则叶落凋败。敷:陈,陈旧(依清末经学家于鬯《香草续校书》之说)。发,通“废”。草木枝叶凋零。其叶发,《太素》作“其叶落”。 哕(yuě):呃逆,打呃。以上四句杨上善注云:“言欲识病微者,须知其候。盐之在于器中,津泄于外,见津而知盐之有咸也;声嘶知琴瑟之弦将绝;叶落知陈木之已蠹,此三物衰败之微,以此声哕,识病候之深也。” 人有此三者:据任应秋说,三者当指“其声哕,绝皮伤肉,血气争黑”,则此处有错简。任氏认为:“绝皮伤肉、血气争黑”应在“其声哕”句下,才与“人有此三者”连贯,文意才通畅。任氏此说可供参考。坏府:泛指脏腑而言。谓脏腑败坏。 毒药:泛指各种治病的药物。 短针无取:谓针刺不能治疗。短针:原指小针,此泛各种针具。 绝皮伤肉:谓皮肤肌肉坏伤。绝:损伤。 血气争黑:谓人体恶血与肺气交争,使肤色晦暗,枯稿无光泽。王冰注:“病内溃于肺中,故毒药无治;外不在于经络,故短针无取。是以绝皮伤肉,乃可攻之。以恶血与肺气交争,故当血见而色黑也。” 【语译】 黄帝问岐伯说:苍天覆盖着万物,大地装载着万物,在天地间全部都具备的万物之中,没有比人更可宝贵的了。人依靠天地之间的阴阳之气而生成,按照四季气候与人体的五脏之气相对应的变化规律而生长。上至君王,下至百姓,全都想要保全自己的形体而不夭亡。对于人的身体上的疾病,如果不了解它的实情,留存人的身体上并向体内蔓延浸透的病邪一天

《黄帝内经》原文选读-宝命全形

《黄帝内经》原文选读 第一单元宝命全形 (2学时) ●素问·上古天真论(2学时)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导自学) ●灵枢·天年(指导自学) 长春中医药大学内经教研室 第一单元宝命全形 《素问·宝命全形论》:“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即世间万物,人是最宝贵的。 宝命,珍惜生命之意;全形,保全形体之意。 宝命全形,即保养生命的意思。又称养生、摄生、道生。 本单元主要讨论《内经》的养生思想和方法等问题。 【教学要求】 1.掌握养生的意义、原则和方法,熟悉人体生长、发育、生殖、衰老的生理过程和肾气的作用。理解补肾法对延缓衰老的意义;调理冲任与生殖机能的关系。 2.熟悉“四气调神”的养生之道及违背四时阴阳所产生的病变;掌握“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涵义及“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预防医学思想。 3.熟悉古人对生命形成的认识;掌握人之寿夭的根本因素;了解人之生长壮老的过程。 【教学内容】 1.上古之人长寿及《内经》时代人早衰的基本原因。 2.养生的原则和方法。 3.人体生长壮老的自然过程,肾气在生命过程中的重要性。 4.“四气调神”的养生之道。 5.“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预防医学思想。 6.“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预防医学思想。 7.人始生的物质基础。 8.神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9.脏腑功能活动与人之生长壮老及寿夭的关系。 一、原文导读 《素问·上古天真论》 [篇解] 上古:即远古,指人类生活的早期时代。以周代而言,上古指史前的远古时期。王冰注:“玄古也。”玄,远也。 天真:有三说,即: 1、指自然、纯真、质朴无邪的天性。《素问直解》注:“天真者,天性自然之真,毫无人欲之杂 也。”

医古文重点归纳

医古文重点归纳 扁鹊传(《史记》)P41 一、通假字 1.国中治穰过于众事。(穰,通“禳”,祛除邪恶的祭祀) 2.故暴蹷而死。(蹷,通“厥”,昏厥。) 3.治病不以汤液醴灑。(灑,通“酾”,过滤的酒) 4.案扤毒熨。(案,通“按”,按摩) 5.诀脉结筋。(诀,通“决”,疏通。) 6.揲荒爪幕。(荒,通“肓”,膏肓;幕,通“膜”,横膈膜。)7.嘘唏服臆。(服,通“愊”,郁满。) 8.使良医得蚤从事。(蚤,通“早”,及早。) 9.臣是以无请也。(无,通:“毋”,不。) 10.自知伎不如扁鹊也。(伎,通“技”,技术。) 二、古今字 1.揲荒爪幕。(爪,同“抓”,疏理。) 2.以郄视文。(文,同“纹”。花纹) 3.长终而不得反。(反,同“返”,返回) 4.厉针砥石。(厉,同“砺”,磨刀石。此作动词,磨) 5.八减之齐。(齐,同“剂”,药剂。) 6.病应见于大表。(见,同“现”,显现。) 7.五脏之输。(输,同“腧”,腧穴。) 三、异体字 1.瞚——瞬 2.——睫 四、重点词语 1.少时:年轻时。 2.过:到;来到。 3.奇:认为……不寻常。4.谨:敬词。恭敬地。 5.遇:接待。 6.閒:秘密地;悄悄地。 7.敬诺:恭敬地答应。 8.上池之水:未沾到地面的水。9.殆:大概。 10.垣:墙。 11.特:只是。 12.或:有时。 13.治:正常。 14.而:你们。15.閒:病愈。 16.治:举行。 17.精神:正气。 18.何如:多少;多长。 19.雞鸣:鸡鸣时辰。雞,“鸡”的异体字。20.收:收殓;装殓。 21.能:到。 22.诞:欺骗。 23.易:改变;矫正。 24.咳婴:刚会笑的婴儿。 25.终日:很久。 26.以管窥天:从竹管中看天空。喻见识小。27.以郄视文:从缝隙中看图纹。喻见识小。28.曲:委曲。

《人之生也直》原文和译文

《人之生也直》原文和译文 人之生也直 连云港外国语学校高三语文备课组陆洋 (一) 【原文】子曰:“人之生也直,罔(wǎng,诬罔不直。定州汉墓残简本“罔”作“亡”)之生(活着)也幸而免(侥幸免于祸患)。” 【译文】它的意思是说:一个人以为正直,所以在人世上能够生存,不正直的人有时也能在人世上生存,那只是因为他晓幸地躲避了灾难罢了。 【上章说斯民“直道而行”是天下能够大治的基础;若民性本邪,最英明的圣君最优越的制度也全都无效失灵。此章“人之生也直”,则进而说民直道而行的内在生命依据。“直”是人之本性,性者生而自有之质。“人之生”犹人之性,何以直而非枉?因为人就是历几百万年之努力逐渐由匍匐曲行而演进为直立行走,才作为一新生物种出现于天地间;慢慢挺直脊梁发展大脑,才进化为文化人,终成“天地之贵物也”。人类禀受直性而生,因直道而贵:“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静也翕(合),其动也辟(开),是以广生焉。”(《易·系辞上》)《坤》卦主生,其“六二”之爻德就是“直方大”。故直心之诚、直言之信、直行之道,都是生命的固有秉性,非后天自外灌输之物。中华古人对这天地合德之身的独特奇妙,充满欣喜的探究热情:“人者天地之心(宇宙间唯一能对天地作整体思考与感知的生灵)也,五行之端(大地精微凝聚而成)也,食味(吃进最有滋味的食物)、别声(能辨别各种声音的含义)、被色(一身充满最美妙的色泽)而生者也。”“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化合)、鬼(祖先基因)神(万物变化莫测之妙)之会(凝合)、五行之秀(据研究人身蕴含地球所有基本物质的菁华)也。”(《礼记·礼运》)古今中外思想界,孰能象儒家这样从生命本质上全面认知人、钟情人、宝爱人、矢志不渝地捍卫人!“天命(天赋的生命本质)之谓性,率性之谓道(按人性发展就是正道),修道(修养人性美善)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瞬息之间)离也,可离非道也。”(《中庸》开宗明义语)万物各以其性为生命,相区别;人亦然,得其性则生,养其性则健全发展,残其性则病,丧其性则亡。人既直生,自喜直长,故社会宜直不宜曲,人道即正直之道,与生命同在,能压制不可消灭。人之初,性相近,近在正直,故古人恒言“保其赤子之心”,内存不自欺之诚,外行不欺人之仁,皆此赤诚正直之自然,道德也,学养也,都只为自明其真性,护卫其直道。论人性,墨家以兼爱交利言,荀子以争利言,扬子以为我言,老子曰自然,佛教曰真如,现代言竞财逐势为人性,独孔子以正直为人性!孔学乃一纯粹高尚之人学,卓异于世,想正直做人,只有从学孔入手,后及其它。理虽如此,势未必然。世道不良,直道三黜,诬罔盛行,不直本不宜生而生者(“亡之生也”)比比而是,活得比直道中人还更滋润;诬罔取祸固有,免祸而侥幸得福者尤多。“幸”字古今字义有变迁。颜回好学而“不幸短命死”,皇《疏》曰:“凡应死而生曰幸,应生而死曰不幸。”可见幸与不幸,只指事出常理的非份之福或无妄之灾,由种种不应如此偏如此的非理性所致,“幸”即“侥幸”而免祸为福,故可庆幸。王充《论衡》有《幸偶篇》详言之:战场同时遭兵,隐蔽者不伤为可庆幸,不隐者中伤则为不幸;奸盗巨款而漏网免刑可庆幸,小偷被抓判重刑则不幸;无德而受厚禄为幸,贤才而被斥是不幸;一样素质或贵至封侯、富累巨亿可庆幸,或贱至奴仆、贫而乞食为不幸。无德无才不当受宠,靠媚道邪门大受宠信的佞幸,《史记》专为此辈列为一传。总之“幸者脱免而生,不幸者不侥幸也”。《幸偶》又引孔子曰:“君子有不幸(意外厄运)而无幸(不存侥幸心),小人有幸(意外走红)而无不幸(罪有应得,并非意外遭祸)。”《中庸》曰:“君子居(处)易(泰然)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以冒险碰运气)。”有道之世,“朝无幸位(无投机政客),民无幸生(刑罚当罪)。”故曰:“罔之生也幸而免。”羊舌职曰:“善人在上,则国无幸民(投机发财之民)。谚曰:‘民之多幸,国之不幸也。’”(《左·宣公十六年传》)民人若偶有侥幸得福者,事或偶然,不足为异。然天下之长治,以正直为常道,不可靠投机侥幸为福禄之道。权诈得手而侥幸升迁,贪贿得计而富可敌国,伪劣包装而侥幸蒙钱,逢迎恶俗而捧为明星,画眉入时而先占要津,成功碰运气,失败不反省,投机成风,劳者无产,有德无位,则弄权奸利者额手相庆,忠诚实干者效力无门。世多此幸,岂非“国之不幸”!百年前康有为曾以国学讥东洋人用语

阅读理解复习题

阅读理解复习题 (一)阅读议论文片段,完成7~8题。(4分) ①从小,我们就拒绝骄傲,自己不能骄傲,也不能接受别人骄傲。 ②但实际情况不是一加一等于二那么直截了当。拉长耳朵听听,睁开眼睛看看,骄傲了还在进步,谦虚了原地踏步,也少不了。其实,骄傲的含义广得多,影响进步与落后的要素也多得多,谦虚教育过于单一了。 ③骄傲是一种心理和心情的反映。可以是傲慢和狂放,也可以是自信和喜悦;可以在一时一事,也可以沉浸其间;可以成为一个终点,也可以是一个新的起点;骄傲也是千姿百态的。显而易见,把骄傲等同于自满、昏头、止步不前,是有失偏颇的。 ④所以,中国人骄傲地说60年中国进步了,世界都鼓掌。这个骄傲是事实,也是自豪。舍我其谁,骄傲还可以成为鼓励剂、推动力。 ⑤谦虚也同样是一种心理和心情的反映。虚怀若谷,博采众长,谦虚可以通向成功,但成功的因素并非只是一种态度,谦虚代替不了知识代替不了技术代替不了规则。谦虚可以成为谦谦君子,但成为英豪的还是狂放的曹操。 ⑥过度的谦虚教育,之于个人,可以有二害。一害,丧失自我,有他无我,只有我之短而无我之长,久而久之,畏缩不前,无进取之心。二害,拒绝他人张扬,只取其态度,而不看人张扬的依据骄傲的理由,自我封闭,最终还是落后于人。以谦虚之态度论成败定功过,虚假之风伪饰之风必起。 ⑦接受骄傲并不容易。之于己,既要对自己有信心,骄傲的资本经得起实际和历史的检验,又不怕人说三道四,神经要有刚性韧性,又要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不陶醉不止步;之于人,要容得了人,容得了人张扬,看得到他人之长而取人之长。 ⑧允许骄傲,接受骄傲,我们这个时代需要骄傲。让骄傲成为一种自信。别老低着头过日子。 (节选自《别老低着头过日子》,作者秋末)7.下列对文章各段落的分析错误的 ...一项是(2分)【▲】A.第①段是树靶子,准备批驳旧观点的偏激和教育方式的单一。 B.②~④段,全面阐述“骄傲”的含义,突出其积极意义。 C.⑤~⑥段,就“谦虚”展开论述。阐明谦虚并不永远是美德,谦虚可以造就谦谦君子,但却难以造就绝代英豪,意在突出过分谦虚的消极影响。 D.⑦~⑧段,明确写作目的,强调清醒头脑,把握好“谦虚”和“骄傲”的分寸。作者把“骄傲”的几个常用含义混杂在一起,但并没有犯概念不清的错误。 8.下列对文章内容、特色的分析错误的 ...一项是(2分)【▲】A.这是一篇驳论性质的议论文,行文简洁,视野开阔,逻辑严密。 B.文章第②段列举了人们的一些思维盲点,为下文说理拓展了空间。 C.通篇采用举例论证法,选例典型,描述准确,第④、⑥段就值得我们揣摩借鉴。 D.本文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引导读者看到“骄傲”的积极意义,主张让骄傲成为一种自信。 (二)阅读微型小说,完成9~12题。(共12分) 意外 [德国]梅洛利 虽说二人世界的生活非常甜美,但将要到期的购房债务困扰着他们。昨晚,他们又为此吵了一架。但在餐桌上,塔玛拉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边吃边和丈夫商量:“威廉,我开

医古文重点整理-扁鹊传

扁鹊传 摘要:司马迁,字子长,汉朝,历史学家、文学家。父亲:司马谈 主旨:“信巫不信医”为“六不治”之一的思想,及扁鹊“随俗为变”的医疗风格 扁鹊,名秦越人,号卢医,著有《难经》。 词语注释: 常謹.遇之:恭敬地 常謹遇.之:接待 閒.與語曰:私下 公族 ..:诸侯或君王的同族 血脈治.也:正常 而.何怪:代词,你 不出三日必閒.:病愈 治.穰:举行 中.害:中脏,内脏 未能.:及,到 精光 ..:风仪神采 先生得無誕.之乎:欺骗 因.五藏之输:顺着,依循 訣.脈結筋:通“决”,疏导 搦.髓腦:按摩

揲荒.爪幕:通“肓”,膏肓 揲荒爪幕.:通“膜”。膈膜 咳.嬰之兒:小儿笑声 終日 ..:良久 寫.形:审查病人 聞病之陽.:体表症状 論得其陰.:体内病机 大表 ..:外表 不可曲.止也:详尽 不可曲止.也:语助词 目眩然而不瞚.:同“瞬”,眨眼 舌撟然 ..而不下:举起貌 於中闕.:建于宫门的两侧的高台,中间有道路,台上起楼观 棄捐填溝壑 .....:“死”的委婉说法 因噓唏服臆 ..:心气郁结。联绵词,又作愊臆、腷忆、愊抑流涕長潸.:流泪 忽忽 ..承睫:忧伤貌,泪珠滚动的样子 厲.鍼:同“砺”,研磨 有閒 ..:有顷,一会儿 雖司命 ..無奈之何:古代传说中掌管生命的神 則重.難治也:很 帶下醫 ...:妇科医生

由.扁鹊也:遵循 背诵: 人之所病,病疾多;而醫之所病,病道少。故病有六不治:驕恣不論於理,一不治也;輕身重財,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適,三不治也;陰陽并,藏氣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藥,五不治也;信巫不信醫,六不治也。有此一者,則重難治也。 典故: 2 上池之水:未沾到地面的水。后来指喻学生接受老师的教诲。

黄帝内经·宝命全形论(2)原文

黄帝内经·宝命全形论(2)原文 宝命全形论(2) 岐伯说:可根据五行变化的道理来分析:木遇到金,就能折伐;火受到水,就能熄灭;土被木殖,就能疏松;金遇到火,就能熔化;水遇到土,就能遏止。这种变化,万物都是一样,不胜枚举。所以用针刺来治疗疾病,能够嘉惠天下人民的,有五大关键,但人们都弃余不顾,不懂得这些道理。所谓五大关键:一是要精神专一,二是要了解养身之道,三是要熟悉药物真正的性能,四要注意制取砭石的大小,五是要懂得脏腑血气的诊断方法。能够懂得这五项要道,就可以掌握缓急先后。近世运用针刺,一般的用补法治虚,泻法制满,这是大家都知道的。若能按照天地阴阳的道理,随机应变,那末疗效就能更好,如响之应,如影随形,医学的道理并没有什麽神秘,只要懂得这些道理,就能运用自如了。 帝曰:愿闻其道。 黄帝道:希望听你讲讲用针刺的道理。 岐伯曰:凡刺之真,必先治神,五脏已定,九候已备,后乃存针,众脉不见,众凶弗闻,外内相得,无以形先,可玩往来,乃施于人。人有虚实,五虚勿近,五实勿远,至其当发,间不容瞚。手动若务,针耀而匀。静意视义,观适之变,是谓冥冥,莫知其形。见其乌乌,见其稷稷,从见其飞,不知其谁。伏如横弩,起如发机。 岐伯说:凡用折的关键,必先集中思想,了解五脏的虚实,三部

九侯脉象的变化,然后下针。还要注意有没有真脏脉出现,五脏有无败绝现象,外形与内脏是否协调,不能单独以外形为依据,更要熟悉经脉血气往来的情况,才可施针于病人。病人有虚实之分,见到五虚,不可草率下针治疗,见到五实,不可轻易放弃针刺治疗,应该要掌握针刺的时机,不然在瞬息之间就会错过机会。真刺时手的动作要专一协调,针要洁净而均匀,平心静意,看适当的时间,好象鸟一样集合,气盛之时,好象稷一样繁茂。气之往来,正如见鸟之飞翔,而无从捉摸他形迹的起落。所以用针之法,当气未至的时候,应该留针侯气,正如横弩之待发,气应的时候,则当迅速起针,正如弩箭之疾出。 帝曰:何如而虚?何如而实? 黄帝道:怎样治疗虚症?怎样治疗实症? 岐伯曰:刺虚者须其实,刺实者须其虚。经气已至,慎守勿失,深浅在志,远近若一,如临深渊,手如握虎,神无营于众物。 岐伯说:刺虚症,须用补法,刺实症,须用泻法;当针下感到经气至,则应慎重掌握,不失时机地运用补泻方法。针刺无论深浅,全在灵活掌握,取穴无论远近,侯针取气的扫道是一致的,针刺时都必须精神专一,好象面临万丈深渊,小心谨慎,又好象手中捉着猛虎那样坚定有力,全神贯注,不为其他事物所分心。

医古文重点句子翻译

《扁鹊传》重点句子翻译 1.中庶子曰:“先生得無誕之乎?何以言太子可生也? 2.中庶子说:“先生大概是在骗我吧?! 凭什么说太子可以 复活呢? 先生之方能若是,則太子可生也;不能若是,而欲生之,曾不可以告咳嬰之兒。” 3.先生的医术能象这样,那么太子就能复活;不能象这样, 却想使他复活,简直不能把方才的话告诉刚刚会笑的婴儿! 4.“竊聞高義之日久矣,然未嘗得拜謁於前也。先生過小 國,幸而舉之,偏國寡臣幸甚。有先生則活,無先生則棄捐填溝壑,長終而不得反。” 5.“私下听到先生高尚义行的日子已经很久了,但是从来 没能到先生面前拜访过先生。先生来到我们这个小国,使我幸运地得到了援救,我们这个偏僻小国的太子真是幸运得很!有先生他就会复活,没有先生他就会被扔掉去填山沟,永远死去而不能回生了。” 6.人之所病,病疾多;而醫之所病,病道少。 7.人们担忧的事情,是担忧疾病多;而医生担忧的事情, 是担忧治病的方法少。

《华佗传》重点句子翻译 1.若病结积在内,针药所不能及,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 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 2.如果病患集结郁积在体内,扎针吃药的疗效都不能奏效,应 须剖开割除的,就饮服他配制的“麻沸散”,一会儿病人就如醉死一样,毫无知觉,于是就开刀切除患处,取出结积物。 3.即如佗言,立吐蛇一枚,县车边,欲造佗。佗尚未还,小儿 戏门前,逆见,自相谓曰:“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 4.他们马上照华佗的话去做,病人吃下后立即吐出一条蛇一样 的虫,他们把虫悬挂在车边,到华佗家去拜谢。华佗还没有回家,他的两个孩子在门口玩耍,迎面看见他们,小孩相互告诉说:“象是遇到咱们的父亲了,车边挂着的‘病’就是证明。 5.佗语普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 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 6.吴普遵照华佗的医术治病,许多人被治好救活了。华佗对吴 普说:“人的身体应该得到运动,只是不应当过度罢了。运动后水谷之气才能消化,血脉环流通畅,病就不会发生,比如转动着的门轴不会腐朽就是这样。 《丹溪翁传》重点句子翻译 1.“吾卧病久,非精于医者不能以起之。子聪明异常人,其肯游

论《内经》中的“守神”“守机”“守气

论《内经》中的“守神”“守机”“守气 摘要:在针刺过程中,医者不能只拘守手部形式,针刺关键在于“治神”。治神是医者手法的核心,贯穿于整个施治过程中。以神“侯气”、“调气”,进而“调神”、“调形体”。其理论在《内经》中已有叙述,具体包括:守神、守机和守气。这三者是对针灸医生针刺手法的要求,也是衡量针灸医生水平高低的标准之一。然而针道易陈而难入,针灸医生须认真钻研针刺手法和心法。针刺治神在于医者必须“心领神会”,方能感悟。 关键词:内经;守神;守机;守气 在针刺法治疗中,其疗效取决于两个方面:第一是对病情的正确诊断和针刺选穴及手法的正误;第二是就是治神法。前者通过正规的学习和训练就可以获得,而后者需要长期的临床实践用心揣摸之后才能够获得。 治神法,又称守神法,是通过患者精神调摄和医者意念集中等,使针下得气甚而气至病所,提高临床疗效的方法。《素问·宝命全形论》说:“凡刺之真,必先治神”。《灵枢·官能》篇说:“用针之要,勿忘其神。”治神要始终贯穿于针刺操作的全过程。治神法的应用直接影响到针灸临床疗效,同样也是衡量针灸医生水平高低的标准之一。 治神的理论根据来源于《内经》。从现在的治神法概念来看,治神法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医者的神,另一方面是患者的神。《内经》中所涉及的治神主要是从对医者要求的角度来论述。本文从《内经》的论述出发来论述“守神”、“守机”和“守气”。 1 “粗守形,上守神” 《灵枢·九针十二原》篇说到“粗守形,上守神”,文中显然认为守神与守机是针刺技术精良的标准。守神,即针刺时全面把握患者的神气,而神气是人的生命活力的集中体现。 “神”可以说是血气的升华,是生命现象的总体反映,它体现了内脏的功能和气血的盛衰,即《灵枢·天年》所说“失神者死,得神者生”。神分布于全身,其高级功能则为精神活动。人的眼光有神气,面色有神气,脉象有神气,形体有神气,志意有神气。人无病,则神气健旺,表现为脏腑和调,气血通畅,生机勃勃;人患病,则神气有衰,表现为脏腑失调,气血逆乱,生机减弱。当然,神衰的程度还有轻重的不同,必须时刻关注其变化。所以审察患者的神气盛衰,以决定针刺是补是泻,是医者针刺治疗的第一要务。故《素问·宝命全形论》说:“是故用针者,察观病人之态,以知精神魂魄之存亡得失之意。”又如《灵枢·本神》说:“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素问·宝命全形论》也说:“凡刺之真,必先治神,五脏已定,九候已备,后乃用针。”都把患者的神气状态作为是否用针治疗和如何用针治疗的前提。

中医院标语,中医名言名句

中医院标语,中医名言名句 1.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素问·宝命全形论篇》 2.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素问·举痛论》 3.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 4.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 5.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汉·张机《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6.天地之理,有开必有合;用药之机,有补必有泻。——清·程国彭《医学心悟·论补法》 7.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诊候》 8.虚邪贼风,避其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素问·上古天真论篇》 9.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素问·评热病论篇》 10.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刺法论篇》) 11.上工治未病。——《难经·七十七难》 12.大医精诚——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13.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唐·孙思邈《备

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14.医非仁爱不可托,非廉洁不可信。——元·戴良《九灵山房集·卷十一》 15.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后晋·张昭远《旧唐书·孙思邈传》 16.望闻问切宜详,补泻寒温宜辨。——明·李中梓《医宗必读·行方智圆心小胆大论》 17.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汉·张机《伤寒杂病论序》 18.医贵乎精,学贵乎博,识贵乎卓,心贵乎虚,业贵乎专,言贵乎显,法贵乎活,方贵乎纯,治贵乎巧,效贵乎捷,知乎此,则医之能事矣。——清·赵濂《医门补要·自序》 19.方不在多,心契则灵;症不在难,意会则明。——明·陈实功《外科正宗·痈疽治法论第二》 20.看方犹看律,用药如用兵,机无轻发,学贵专精。——清·刘一仁《医学传心录·病因赋》 21.医之为道,非精不能明其理,非博不能至其约。——清·喻昌《医门法律·先哲格言》 22.医之良,在工巧神圣;医之功,在望闻问切;医之学,在脉药方症。——清·陈清淳《蜀中医纂·习医规格》 23.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 24.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灵枢·营卫生会》

宝命全形论翻译

黄帝问道:天地之间,万物俱备,没有一样东西比人更宝贵了。人依靠天地之大气和水谷之精气生存,并随着四时生长收藏的规律而生活着,上至君主,下至平民,任何人都愿意保全形体的健康,但是往往有了病,却因病轻而难于察知,让病邪稽留,逐渐发展,日益深沉,乃至深入骨髓,我为之甚感忧虑。我要想解除他们的痛苦,应该怎样办才好?岐伯回答说:比如盐味是咸的,当贮藏在器具中的时候,看到渗出水来,这就是盐气外泄;比如琴弦将要断的时候,就会发出嘶败的声音;内部已溃的树木,其枝叶好像很繁茂,实际上外盛中空,极容易萎谢;人在疾病深重的时候,就会产生呃逆。人要是有了这样的现象,说明内脏已有严重破坏,药物和针灸都失去治疗作用,因为皮肤肌肉受伤败坏,血气枯槁,就很难挽回了。 黄帝道:我很同情病人的痛苦,但思想上有些慌乱疑惑,因治疗不当反使病势加重,又没有更好的方法来替代,人们看起来,将要认为我残忍粗暴,究竟怎么好呢?岐伯说:一个人的生活,和自然界是密切相关联的。人能适应四时变迁,则自然界的一切,都成为他生命的泉源。能够知道万物生长收藏的道理的人,就有条件承受和运用万物。所以天有阴阳,人有十二经脉;天有寒暑,人有虚实盛衰。能够应天地阴阳的变化,不违背四时的规律,了解十二经脉的道理,就能明达事理,不会被疾病现象弄糊涂了。掌握八风的演变,五行的衰旺,通达病人虚实的变化,就一定能有独到的见解,哪怕病人的呵欠呻吟极微小的动态,也能够明察秋毫,洞明底细。 黄帝道:人生而有形体,离不开阴阳的变化,天地二气相合,从经纬上来讲,可以分为九野,从气候上来讲,可以分为四时,月行有小大,日行有短长,这都是阴阳消长变化的体现。天地间万物的生长变化更是不可胜数,根据患者微细呵欠及呻吟,就能判断出疾病的虚实变化。请问运用什么方法,能够提纲挈领,来加以认识和处理呢?岐伯说:可根据五行变化的道理来分析:木遇到金,就能折伐;火受到水,就能熄灭;土被木殖,就能疏松;金遇到火,就能熔化;水遇到土,就能遏止。这种变化,万物都是一样,不胜枚举。所以用针刺来治疗疾病,能够嘉惠天下人民的,有五大关键,但人们都弃余不顾,不懂得这些道理。所谓五大关键:一是要精神专一,二是要了解养身之道,三是要熟悉药物真正的性能,四要注意制取砭石的大小,五是要懂得脏腑血气的诊断方法。能够懂得这五项要道,就可以掌握缓急先后。近世运用针刺,一般的用补法治虚,泻法制满,这是大家都知道的。若能按照天地阴阳的道理,随机应变,那末疗效就能更好,如响之应,如影随形,医学的道理并没有什么神秘,只要懂得这些道理,就能运用自如了。 黄帝道:希望听你讲讲用针刺的道理。岐伯说:凡用折的关键,必先集中思想,了解五脏的虚实,三部九侯脉象的变化,然后下针。还要注意有没有真脏脉出现,五脏有无败绝现象,外形与内脏是否协调,不能单独以外形为依据,更要熟悉经脉血气往来的情况,才可施针于病人。病人有虚实之分,见到五虚,不可草率下针治疗,见到五实,不可轻易放弃针刺治疗,应该要掌握针刺的时机,不然在瞬息之间就会错过机会。真刺时手的动作要专一协调,针要洁净而均匀,平心静意,看适当的时间,好像鸟一样集合,气盛之时,好像稷一样繁茂。气之往来,正如见鸟之飞翔,而无从捉摸他形迹的起落。所以用针之法,当气未至的时候,应该留针侯气,正如横弩之待发,气应的时候,则当迅速起针,正如弩箭之疾出。 黄帝道:怎样治疗虚症?怎样治疗实症?岐伯说:刺虚症,须用补法,刺实症,须用泻法;当针下感到经气至,则应慎重掌握,不失时机地运用补泻方法。针刺无论深浅,全在灵活掌握,取穴无论远近,侯针取气的扫道是一致的,针刺时都必须精神专一,好像面临万丈深渊,小心谨慎,又好像手中捉着印符那样坚定有力,全神贯注,不为其他事物所分心。

医古文重点句子文档

1丹溪翁传 1.操古方以治今病,其势不能以尽合。苟将起度量,立规矩,称权衡,必也〈〈素》、〈〈难》诸经乎!然吾乡诸医鲜克知之者。 〔译文〕拿古方来治疗当今的疾病,它们的情况不能够完全符合。如果要设置医学法度,确立治疗规范,符合医治准则,就必须依据〈〈素问》、〈〈难经》等各种医经!但是我们乡里的各位医生很少能够通晓这些经书的。” 2 ?罗遇翁亦甚欢,卽授以刘、张、李诸书,为之敷扬三家之旨,而一断于经,且曰:“尽去而旧学,非是也。” 〔译文〕罗先生接待丹溪翁也也很欢畅,就把刘完素、张从正、李杲的医书传授给他,为他陈述并阐发三位医家的学术要旨,而完全取决于医学经典理论,并且说: “全部抛弃你过去所学的东西,因为那是不正确的。 3.天下有道,则行有枝叶;天下无道,则辞有枝叶。夫行, 本也;辞,从而生者也。苟见枝叶之辞,去本而末是务,辄怒溢颜面,若将浼焉。 〔译文〕天下有道时,人们的行为就美好;天下无道时,人们的言辞就虚华。行为是根本;言辞是依从根本而派生的末节。如果听到虚华的言辞,舍弃根本而追求末节,便怒气充溢脸面,好像将被玷污似的。 4.左丘明有云:“仁人之言,其利溥哉!”信矣。若翁者,殆古所谓直谅多闻之益友,又可以医师少之哉? 〔译文〕左丘明曾说:“仁德之人的教诲,它的益处真大呀!”确实如此啊。像丹溪翁这样的人,大概就是古代所说 的正直、诚信、博学多闻的良师益友,又怎能因是医生而轻视他呢? 5.译:等到听了许文懿的话,便感慨地说:“读书人如果能精通一门技艺,用来推行由爱己而及于众人的仁 爱,即使在当世没有出仕,也像做官一样了。”于是全部毁 弃原先所学的科举学业,一心一意致力于医学。 6.他人靳靳守古? ??其他医生拘泥地守古法,丹溪翁却能灵活掌握取舍,而最终跟古法相合。当时跟他学习的人都像声响相随形影相附一样不离身边,丹溪翁教授他们总是孜孜不倦忘记疲劳。 7.左丘明有云:“仁人之言,其立薄哉!” ?…译: 左丘明曾说:“仁德之人的教诲,它的益处真大呀!”确实 如此啊。像丹溪翁这样的人,大概就是古人所说的正直、诚信、博学的良师益友,又怎能因是医生而轻视他呢? 2扁鹊传 1扁鹊者,勃海郡郑人也,姓秦氏,名越人。少时为人舍长。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 【译文】扁鹊是勃海郡郑人,姓秦,名叫越人。年轻时做人家客馆的主管人。馆客长桑君常来住宿,扁鹊特别觉得他不平凡,常常很恭敬地接待他。 2扁鹊曰:“血脉治也,而何怪?昔秦穆公尝如此,七日而寤。今主君之病与之同,不出三日必閒。”居二日半,简子寤。 【译文】扁鹊说:“血脉正常,你惊怪什么?从前秦穆公曾经患过像这样的病,过了七天才醒。现在你主君的病跟他相同,不出三天一定病愈。”过了两天半,简子醒了。 3先生之方能若是,则太子可生也;不能若是,而欲生之,曾不可以告咳婴之儿! 【译文】先生的方术能像这样,太子就能活了;不能像这样,想要使他活过来,简直不可以用来告诉刚会发笑的婴儿!4窃闻高义之日久矣,然未尝得拜谒于前也。先生过小国,幸而举之,偏国寡臣幸甚,有先生则活,无先生则弃捐填沟壑,长终而不得反。 【译文】我听说您崇高的德行的时间已经很久了,然而还不曾在您面前拜见过。先生来到小国,幸亏您来救 助我的儿子,使偏远之国寡德的我幸运得很,有先生,我的儿子就能活,没有先生,就要弃置沟壑,永远地不能回生了。5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 【译文】假使有见识的人能预先知道尚未显露症状的疾病,让高明的医生及早进行治疗,那么病就可以治好,身体就可以存活了。一般人所担心的事情,是担心病多;然而医生所担心的事情,是担心治病的方法少。 6.闻病之阳,论得其阴;闻病之阴论得其阳,病应见于大表,不出千里决者至不可曲指也 译:诊察到疾病外的症状,就能推知内在的病机;诊察到内在的病机,就能推知外在的症状。疾病对应的显现在身体的外表,不超出估计的范围之外的确诊方法非常多,不能一一尽述其中的原委。 3华佗传课文重点今译 1.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 [译文]曾在徐州一带游访名师求学,同时通晓几部儒家经典。沛国的丞相推举他为孝廉,太尉黄琬也征召他去做官,他都没去就任。 2.若病结积在内,针药所不能及,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 [译文]如果病毒是郁结积聚在体内,是针刺和药物的力量不能达到的地方,应当要剖开割除的话,就让他饮麻沸散,一会儿就像醉死一样,没有什么知觉了,于是就剖开腹部,取出积聚。 3.即如佗言,立吐虵一枚,县车边,欲造佗。佗尚未还,小儿戏门前,逆见,自相谓曰:“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译文]病人就按华佗的说法去做,立刻吐出一条蛇一样的寄生虫,挂在车边上,想要去到华佗家。当时华佗还没有回来,华佗的小儿子在门前玩耍,迎面看见了他们,就自言自语地说:“这些人好象遇到了我父亲,车边的病物就是明证”。 4.佗语普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熊颈鸱顾,引輓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译文]华佗告诉吴普说:”人体应该多运动,只是不应当使他疲惫罢了。经常活动,那么五谷精微之气就能消化吸收,血脉流通,疾病也就不会发生,譬如门轴由于经常转动不会腐烂是一样的道 理。因此古代长寿的人,创造了导引这类的体育锻炼的方法,他们像熊一样直立环抱,像鸱鸟一样左顾右盼,伸展腰肢,活动各个关节,用来求得长寿。 5.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系,宜含宥之”。 译:就这样把华佗递解交付到许昌监狱,拷问审核,供认服罪。荀彧请求说:“华佗的医术确实高明,是人们生命维系之人,应当宽恕他。” 5〈〈黄帝内经》二篇 1.夫盐之味咸者,其气令器津泄;絃绝者,其音嘶败;木敷者,其叶发。病深者,其声啰。【译文】盐的味儿是咸的,它的气味能使器皿渗出水来;琴瑟之弦将要断绝,声音是嘶裂不清的;树木陈旧衰老,它的枝叶就要凋零。这些都像病情深重的人,他的声音逆呃。 2.若夫法天则地,随应而动,和之者若响,随之者若影。道无鬼神,独来独往。 【译文】至于效法天地阴阳变化的规律,随时应变,就会如同回音应声,如影随形,得心应手,取效若神了。 医道并不神秘,只要掌握规律,针法就神妙、高超了。 3.凡刺之真,必先治神,五藏已定,九候已备,后乃存针。众脉不见,众凶弗闻,外内相得,无以形先,可玩往来,乃施于人。 【译文】一般说来,针刺的正确方法是医生自己必先调治精神,五脏的虚实已经确定,三部九候的诊断已经完备,然后才存意于针刺之法。进针时要全神贯注,尽管周围众目睽睽却视

宝命全形论的译文

宝命全形论的译文 宝命全形论 文章:宝命全形论 原文: 宝命全形论篇第二十五 黄帝问曰: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君王众庶,尽欲全形,形之疾病,莫知其情,留淫日深,著于骨髓,心私虑之,余欲针除其疾病,为之奈何? 岐伯对曰:夫盐之味咸者,其气令器津泄;弦绝者,其音嘶败;木敷者,其叶发;病深者,其声哕。人有此三者,是谓坏府,毒药无治,短针无取,此皆绝皮伤肉,血气争黑。 帝曰:余念其痛,心为之乱惑,反甚其病,不可更代,百姓闻之,以为残贼,为之奈何?岐伯曰: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能应四时者,天地为之父母;知万物者,谓之天子。天有阴阳,人有十二节;天有寒暑,人有虚实。能经天地阴阳之化者,不失四时;知十二节之理者,圣智不能欺也;能存八动之变,五胜更立;能达虚实之数者,独出独入,呿吟至微,秋毫在目。 帝曰:人生有形,不离阴阳,天地合气,别为九野,分为四时,月有小大,日有短长,万物并至,不可胜量,虚实呿吟,敢问其方。 岐伯曰:木得金而伐,火得水而灭,土得木而达,金得火而缺,水得土而绝,万物尽然,不可胜竭。故针有悬布天下者五,黔首共余食,莫知之也。一曰治神,二曰知养身,三曰知毒药为真,四曰制砭石小大,五曰知府藏血气之诊。五法俱立,各有所先。今末世之刺也,虚者实之,满者泄之,此皆众工所共知也。若夫法天则地,随应而动,和之者若响,随之者若影,道无鬼神,独来独往。 帝曰:愿闻其道。 岐伯曰:凡刺之真,必先治神,五藏已定,九候已备,后乃存针,众脉不见,众凶弗闻,外内相得,无以形先,可玩往来,乃施于人。人有虚实,五虚勿近,五实勿远,至其当发,间不容瞚。手动若务,针耀而匀,静意视义,观适之变,是谓冥冥,莫知其形,见其乌乌,见其稷稷,从见其飞,不知其谁,伏如横弩,起如发机。 帝曰:何如而虚?何如而实?岐伯曰:刺虚者须其实,刺实者须其虚,经气已至,慎守勿失,深浅在志,远近若一,如临深渊,手如握虎,神无营于众物。 译文: 黄帝问道:天地之间,万物俱备,没有一样东西比人更宝贵了。人依靠天地之大气和水谷之精气生存,并随着四时生长收藏的规律而生活着,上至君主,下至平民,任何人都愿意保全形体的健康,但是往往有了病,却因病轻而难于察知,让病邪稽留,逐渐发展,日益深沉,乃至深入骨髓,我为之甚感忧虑。我要想解除他们的痛苦,应该怎样办才

完整word版,医古文重点归纳,推荐文档

一、通假字 1 ?国中治穰过于众事。(穰,通“禳”,祛除邪恶的祭祀) 2. 故暴蹷而死。(蹷,通“厥”,昏厥。) 3?治病不以汤液醴灑。(灑,通“酾”,过滤的酒) 4. 案扤毒熨。(案,通“按”,按摩) 5. 诀脉结筋。(诀,通“决”,疏通。) 6?揲荒爪幕。(荒,通“肓”,膏肓;幕,通“膜”,横膈膜。)7.嘘唏服臆。(服,通“愊”,郁满。) &使良医得蚤从事。(蚤,通“早”,及早。) 9. 臣是以无请也。(无,通:“毋”,不。) 10. 自知伎不如扁鹊也。(伎,通“技”,技术。)二、古今字 1. 揲荒爪幕。(爪,同“抓”,疏理。) 2. 以郄视文。(文,同“纹”。花纹) 3. 长终而不得反。(反,同“返”,返回) 4. 厉针砥石。(厉,同“砺”,磨刀石。此作动词,磨) 5. 八减之齐。(齐,同“剂”,药剂。) 6. 病应见于大表。(见,同“现”,显现。) 7. 五脏之输。(输,同“腧”,腧穴。)三、异体字 1. 瞚一一瞬 2 . -I,――睫 四、重点词语 1. 少时:年轻时。 2. 过:至I」;来到。 3. 奇:认为……不寻常。 4. 谨:敬词。恭敬地。 5. 遇:接待。 6. 閒:秘密地;悄悄地。 7. 敬诺:恭敬地答应。 &上池之水:未沾到地面的水。 9. 殆:大概。 10. 坦:墙。 11 .特:只是。 12. 或:有时。 13. 治:正常。 14. 而:你们。 15. 閒:病愈。 16. 治:举行。17. 精神:正气。 18. 何如:多少;多长。 19. 雞鸣:鸡鸣时辰。雞,“鸡” 20. 收:收殓;装殓。 21. 能:到。 22. 诞:欺骗。 23. 易:改变;矫正。 24. 咳婴:刚会笑的婴儿。 25. 终日很久。 26. 以管窥天:从竹管中看天空。 27. 以郄视文:从缝隙中看图纹。 28. 曲:委曲。 的异体字。 喻见识小。 喻见识小。

宝命全形论练习题

宝命全形论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君王衆庶,盡欲全形。形之疾病,莫知其情,留淫日深,著於骨髓”中,“留淫”之义为( C ) A.留下病邪 B.邪留过多 C.停留蔓延 D.留邪渗透 2. 在“留淫日深,著於骨髓”中,“著”之义为( A ) A.附着 B.渗到 C.涉及 D.浸染 3. 在“留淫日深,著於骨髓,心私虑之”中,“虑”之义为( C ) A.思虑 B.顾虑 C.忧虑 D.考虑 4. 在“余欲鍼除其疾病,為之奈何”中,“鍼”之义为( D ) A.针刺 B.针对 C.针灸 D.用针 5. 在“余欲鍼除其疾病”中,“鍼”为名词用作状语,其意在表示动作行为的( B ) A.方式 B.工具 C.方向 D.时间 6. 在“木敷者,其葉發”中,“敷”之义为( C ) A.广布 B.涂抹 C.陈旧 D.宽阔 7. 在“木敷者,其葉發”中,“發”之义为( D ) A.生发 B.茂盛 C.枯萎 D.凋零 8. 在“病深者,其聲噦”中,“噦”之义为( B ) A.咽嗝 B.呃逆 C.饱胀 D.喘息 9. 在“人有此三者,是謂壞府”中,“坏府”之义为( B ) A.六腑败坏 B.脏气败坏 C.肠胃败坏 D.中气衰竭 10. 在“人有此三者,是謂壞府,毒藥無治”中,“毒藥”之义为( D ) A.有毒之药 B.性猛之药 C.猝死之药 D.泛指治病之药 11. 在“毒藥無治,短鍼無取”中,“取”之义为( A ) A.治疗 B.采用 C.刺取 D.成功 12. 在“此皆絕皮傷肉,血氣爭黑”中,“絕”之义为( A ) A.损伤 B.腐烂 C.坏死 D.失去 13. 在“余念其痛,心為之亂惑,反甚其病,不可更代”中,“更代”之义为( D ) A.更换 B.改变 C.消除 D.替代 14. 在“百姓聞之,以為殘賊”中,“殘賊”之义为( B ) A.残害 B.残暴不仁 C.凶残 D.残酷杀害 15. 在“夫人生於地,懸命於天”中,“懸”之义为( A ) A.系 B.掛 C.关 D.通 16. 在“能經天地陰陽之化者,不失四時”中,“經”之义为( D ) A.常道 B.规律 C.法则 D.效法 17. 在“知十二節之理者,聖智不能欺也”中,“欺”之义为( A ) A.超越 B.欺骗 C.谎言 D.诬蔑 18. 在“能存八動之變,五勝更立”中,“存”之义为( C ) A.存在 B.存心 C.察看 D.存有

医古文重点整理-十二温病条辨叙

十二温病条辨叙 1.了解吴瑭撰写《温病条辨》重要意义及问世过程。掌握文中重要词语,特别成语典故。 文章难点:文章中成语典故意义及作用。温病发展源流;作者对一些医家的评价有个人好恶。 1.通假字 ①已矣君相两火无论已。 ②亡无亡如世鲜知十之才士。 ③阙缺以阙如为耻。 ④秉禀秉超悟之哲。 ⑤有又嘉庆十有七年。 2.古今字 ①镫灯庶几幽室一镫。 ②原源咸知泝原《灵》、《素》。 ③全痊罕得十全。 ④厌餍嗜学不厌。 ⑤荂华若夫折杨皇荂。 3.异体字 ①蓋盖蓋自叔和而下。 ②寃冤寃鬼夜嘷。 ③嘷嗥寃鬼夜嘷。 ④泝溯咸知泝原《灵》、《素》。

(二)词语 1.病:担忧,忧虑。 2.已:通“矣”。 3.书本:此书原本。 4.作者:首创的人。 5.化而裁之,推而行之:即“变通”。 6.亡如:无奈。 7.知十:“闻一知十”的缩语,即触类旁通。 8.阙如:缺而不言。 9.按图索骥:按图去寻骏马喻拘泥不知变通 10.疴:病。 11.御风以絺:用细葛布抵御寒风。喻方法不对,无济于事。 12.指鹿为马:把鹿说成马。喻歪曲事实,颠倒黑白。 13.发明:阐发说明。 14.宗:尊崇,效法。 15.亟:(qi)多,频繁。 16.中流一柱:即“中流砥柱。” 17.文:文才。 18.訾;诋毁。 19.膏肓:喻难以治愈的疾病。 20.洽:和协,安定。 21.当名辨物:根据事物名称辨明事物实质。

22.向方:趋向正道。 23.是:认为……正确。 24.十全:所治皆愈。指很好的疗效。 25.哲:明智,聪慧。 26.厌:同“餍”,满足。 27.抗:高。 28.希:仰慕。 29.贸贸:同“眊眊”,目不明.此指蒙昧无知 30.摅:抒发,表达。 31.委:水之下游,此指末。 32.亟(jí):急迫,赶快。 33:子云:西汉学者杨雄。后喻“知音”。 34.仁寿:长寿。 35.听然:笑貌。 36.骘:定。 37.梓:印书的本板,此指刊印。 38.壮月:农历八月。 (三)语法 1.实词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 ①病:患。然伤寒者必病热。 ②师:学习,效法。虚心而师百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