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风格
简述后现代主义的设计风格
简述后现代主义的设计风格
后现代主义设计,源于20世纪60年代,它是以现代主义为根基,通
过对当代社会、文化和科学积极发展的反思和重新定义,以达到超越
传统设计模式,实现艺术自由创新的一种设计思想。
它集合当代哲学、艺术和科学的元素,利用现象学的观念来重新定义设计,使之具有更
多的前瞻性和创造性。
首先,后现代主义设计拥有独特的色彩风格。
继承了现代主义的简约
风格之外,后现代主义还把夸张的、艳丽的、生动的图形色彩加入其中,使得设计变得更具有表现力。
其次,后现代主义设计善于利用现代科技和传统文化相结合,以最大
限度地发挥新元素的创意特性,表现出一种特有的“科技结合文化”
的涵义,以此来创造更具有时尚气息的设计风格。
例如利用数码技术
和新兴网络技术开发移动端以及客户端应用,把现代科技与文化融合
能够实现使用者最大限度的满足。
再者,后现代主义设计善于创造空间特色,空间分割、空间缝隙、空
间变形等,以这样的方法来创造表现力强、充满创意的后现代主义空
间风格。
同时,它也重视空间利用率,强调分割开的空间要灵活多变,让空间看起来更加简洁和整洁,同时又能兼容多种的使用需求,以满
足不同的审美要求。
最后,设计师在运用后现代主义设计的时候,也需要注意避免过度装饰,因为后现代主义着重于把简约的设计理念融入其中,立足于当下,强调“简单更美”,使设计更加简洁大方,以此来表达后现代主义的
精神内涵。
总而言之,后现代主义设计将现代精神、文化和科学有机地结合,使之去传统现代主义设计的桎梏与束缚,以自由创造性的设计理念追求艺术极致,是给人以时尚、科技美学、审美感受的理想设计方式。
后现代主义风格-室内设计
后现代主义风格-室内设计后现代主义风格-室内设计后现代主义风格-室内设计后现代主义风格-室内设计后现代主义风格室内设计定义“后现代主义”室内设计指的是“在现代主义、国后现代主义”室内设计指的是“在现代主义、际主义设计上大量利用历史装饰动机进行折衷主义式的装饰的一种设计风格” 它有明确的时间段,70年代装饰的一种设计风格”,它有明确的时间段,从70年代持续到90年代初,之后便开始衰退。
90年代初持续到90年代初,之后便开始衰退。
后现代主义风格-室内设计后现代主义风格-室内设计后现代主义设计理念的概述后现代主义设计是对现代主义设计的挑战,是对现代主义、国际主义设计的一种装饰性的发展,反对设计中的国际主义、极少主义风格,主张以装饰手法达到视觉上的审美愉悦,注重消费者心理的满足。
在设计上大量运用了各种的历史装饰符号,但又不是简单的复古,采取的是折衷的手法,把传统的文化脉络与现代设计结合起来,开创了装饰艺术的新阶段。
从本质上讲,后现代主义设计并非对现代主义设计进行推翻与否定,而是在肯定其实用功能因素的基础上,在形式上赋予其人格化,情感化的装饰效果,后现代主义设计理论的权威、美国评论家、建筑家和作家查尔斯?詹克斯自己也说:后现代主义是现代主义加上一些什么别的。
后现代主义设计中采用大量历史风格,比如哥特式、巴洛克式。
从古典到文艺复兴,无所不包,进行装饰符号的挪用,戏谑、调侃、夸张和象征的描述,以多种历史风格的整合拼接达到装饰化的效果,它是折衷主义的,许多作品都反映了这种特征。
比如查尔斯?穆尔设计的美国新奥尔良的意大利广场。
菲力普约翰逊的ATT大厦等。
装饰在后现代主义设计中的复兴,在很大的程度上在于为了摆脱严肃的、冷漠的、单调的现代主义与国际主义设计风格带来的压抑,最早在建筑上提出明确的后现代主张的美国建筑师罗伯特?文丘里认为现代主义、国际主义风格是丑陋的、平庸的,对于“少即多” 的教条,他恢谐地将其改为“少即厌烦”。
举例后现代主义设计的主要风格及表现
后现代主义设计的主要风格及表现一、极简主义极简主义是后现代主义设计的一种重要风格,强调简约、纯净和简洁。
在极简主义设计中,颜色、形状、线条和材质都经过精心的选择和组合,以达到简洁、清晰和有力的视觉效果。
极简主义设计常常用于室内设计、平面设计等领域。
二、装饰主义装饰主义是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另一种重要风格,强调装饰和细节。
在装饰主义设计中,设计师们运用各种材料和技术来创造富有装饰性的设计,如金属、玻璃、陶瓷等。
装饰主义设计常常用于室内设计、家具设计等领域。
三、折衷主义折衷主义是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另一种风格,强调融合和混合。
在折衷主义设计中,设计师们运用不同的设计元素和风格来创造独特的设计。
折衷主义设计常常用于建筑、室内设计等领域。
四、高技派高技派是后现代主义设计的一种风格,强调技术和未来感。
在高技派设计中,设计师们运用先进的技术和材料来创造具有未来感的设计。
高技派设计常常用于建筑、工业设计等领域。
五、波普艺术波普艺术是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另一种风格,强调大众化和流行文化。
在波普艺术设计中,设计师们运用大众化的图像和色彩来创造具有独特魅力的设计。
波普艺术设计常常用于服装设计、平面设计等领域。
六、环保主义环保主义是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另一种重要风格,强调环保和可持续性。
在环保主义设计中,设计师们运用环保材料和技术来创造具有可持续性的设计。
环保主义设计常常用于建筑、工业设计等领域。
七、乡土风格乡土风格是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另一种风格,强调地域文化和传统元素。
在乡土风格设计中,设计师们运用地域性的材料和技术来创造具有独特魅力的设计。
乡土风格设计常常用于室内设计、服装设计等领域。
八、抽象表现主义抽象表现主义是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另一种风格,强调抽象和自由表达。
在抽象表现主义设计中,设计师们运用抽象的形状和线条来创造具有独特魅力的设计。
抽象表现主义设计常常用于绘画、雕塑等领域。
九、概念设计概念设计是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另一种重要风格,强调创新和未来性。
设计美学 后现代主义风格名词解释
设计美学:后现代主义风格名词解释一、设计美学设计美学是指在设计中追求美的理念和原则。
这种理念强调以美的标准创造、评价和鉴赏设计作品。
设计美学涵盖了艺术美学、功能美学和文化美学等多个方面,是设计师在创作过程中需要考虑和遵循的重要原则之一。
1. 融合功能和美感设计美学强调设计作品不仅要满足功能需求,更应该具有美感。
通过创造性的设计,将功能和美感融合在一起,使设计作品更加具有吸引力和实用性。
2. 体现个性和文化设计美学还强调个性和文化的体现。
设计作品应该反映设计师和使用者的个性特征,同时还要考虑到文化背景和当地传统,以此增加作品的独特性和文化内涵。
3. 追求创新和实验设计美学鼓励设计师不断追求创新和实验。
通过新颖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不断挑战传统的审美观念,开拓出更加丰富多彩的设计空间。
二、后现代主义风格名词解释后现代主义风格是在20世纪60年代逐渐兴起的一个艺术和设计流派。
该风格强调对传统的批判和超越,提倡多元文化、多样性和反规范化,是对现代主义的一种反叛和挑战。
1. 多元文化和超现实主义后现代主义风格强调多元文化的融合和超现实主义的表现。
通过各种艺术形式和设计手段,表达不同文化间的碰撞和融合,展现出丰富多样的视觉和情感冲击。
2. 反规范化和解构主义后现代主义风格反对传统的规范和结构,提倡解构主义的设计手法。
在视觉上打破常规的形式和结构,寻求新的设计语言和表达方式,以此挑战传统的审美标准。
3. 多样性和超现实主义后现代主义风格强调多样性和艺术的超现实主义表现。
通过丰富多彩的视觉符号和情感表达,创造出复杂、深刻的艺术和设计作品,引发观者多层次的思考和体验。
个人观点和理解设计美学与后现代主义风格是密不可分的。
在设计美学中,强调了美的标准和原则,注重功能、个性和创新的融合。
而后现代主义风格则提倡对传统的反叛和挑战,强调多元文化、反规范化和超现实主义的表现。
在当今社会,设计美学与后现代主义风格的结合,为设计师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的创作空间和表达方式。
理解现代文学作品中的后现代主义风格
理解现代文学作品中的后现代主义风格在现代社会中,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风格,深受许多作家的喜爱与追捧。
它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和思想密度,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幅扣人心弦的文学画卷。
本文将从叙述方式、主题内容以及语言风格等方面,探讨如何理解现代文学作品中的后现代主义风格。
一、破碎的叙事方式后现代主义作品常常采用破碎的叙事方式,突破了传统叙事的线性结构,使得作品呈现出碎片化的状态。
这种破碎的叙事方式往往以不同时间、空间和视角的交替展现,使得读者需要通过拼凑思维来理解故事的全貌。
例如,美国作家托马斯·品钦的小说《重返故乡》中,通过不同角色的视角和时间交叠的方式,表达了战争带来的心灵创伤和人性的扭曲。
二、多元的主题内容后现代主义作品也以其多元的主题内容而著称。
与传统文学作品强调情节发展和人物形象不同,后现代主义作品常常关注社会和人类存在的多样性以及现实与幻想的边界。
例如,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小说《1Q84》中,通过复杂的情节和奇幻的元素,探讨了现实与虚幻之间的模糊界限,引发读者对真实与虚拟的思考。
三、语言风格的颠覆与创新后现代主义作品在语言风格上具有颠覆与创新的特点。
作家通过独特的表达方式,打破了传统的文学语言规范,创造出了丰富多样的写作形式。
例如,法国女作家克里斯汀·安格斯蒂的小说《亚舒兰皮合同》,以各种夸张、离奇的修辞手法和叙述结构,塑造了一个怪诞而迷人的世界。
同时,作家还常常运用大量的隐喻和象征,使得作品充满了哲学性和独特的艺术美感。
四、后现代主义与社会背景的关联后现代主义作品的兴起与当代社会背景紧密相关。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着信息过载和价值观碎片化的困扰,后现代主义作品通过其碎片化的叙事方式和多元的主题内容,折射出了这种社会背景下的人类困境。
作者通过对这些困境的揭示和反思,使得读者对当代社会和人性的现状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总之,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风格,在现代文学作品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后现代主义风格试题
后现代主义风格试题1. 简述后现代主义风格的起源和发展背景。
后现代主义风格起源于20世纪后期的西方社会,是对现代主义风格的一种反叛和对抗。
它反映了当时社会快速变革和多元化的现象,以及对现代主义思想的怀疑和批判。
2. 描述后现代主义风格的特点和特征。
后现代主义风格的特点包括:- 拒绝统一和固定的真理和价值观,强调相对主义和多元性。
- 喜欢混合和重新解构传统的艺术形式和风格,创造出新的复杂和多样的艺术作品。
- 倾向于突出现实和虚构之间的边界和混淆,挑战传统的二元对立。
- 使用多媒体和新技术创作,突破传统的艺术媒介限制。
3. 举例说明后现代主义风格在不同艺术领域的表现。
- 文学: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常常以非线性的叙事结构和打破常规语言规则的方式创作,如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
- 绘画:后现代主义绘画作品常常呈现出错综复杂、破碎和混乱的形象,如毕加索的立体派作品。
- 影视:后现代主义电影作品强调对传统叙事结构的颠覆和对观众的挑战,如昆汀·塔伦蒂诺的《低俗小说》。
- 建筑:后现代主义建筑作品追求多样性和视觉冲击力,如法兰克·盖里的古根海姆博物馆。
4. 讨论后现代主义风格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风格的出现对当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挑战了传统的权威和价值观,鼓励人们思考和置疑现实世界。
- 它强调多元性和相对主义,推动了社会的多元发展和文化交流。
- 它突破了传统艺术形式和媒介的限制,鼓励创新和实验。
- 它引入了新技术和媒体的应用,改变了艺术创作和传播的方式。
总体而言,后现代主义风格的出现带来了对传统和现代主义的反思和挑战,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设计美学 后现代主义风格名词解释
设计美学后现代主义风格名词解释设计美学是一个广阔而多元的概念,它包含了对美的感知和创造的理论和实践。
随着时间和文化的演变,设计美学也不断演变,其中之一就是后现代主义风格。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设计美学和后现代主义风格进行深度解释,探讨其内涵和影响,并分享个人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观点。
【1. 设计美学的基本概念】设计美学是对设计领域中所涉及的美学原则和理念的研究和探索。
它关注视觉、感觉和认知,以创造具有美感和功能性的产品、空间和体验。
在设计美学中,我们关注形式、结构、比例、颜色、材料和布局等因素的艺术与审美效果。
设计美学的核心是以人为中心的设计,即将最终用户的需求、偏好和体验纳入考虑。
通过深入理解人类的感知和认知机制,设计美学可以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同时在形式上也能提供视觉上的美感。
【2. 后现代主义风格的名词解释】后现代主义风格是20世纪后半叶出现的一种社会和文化思潮,对现代主义的理念和实践进行了反思和颠覆。
后现代主义风格强调对大众文化、历史、权力和多元性的重拾和关注,突破了现代主义对传统规范和结构的限制。
后现代主义风格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对碎片化和混乱性的追求。
它通过多样的材料、形式和表达方式来突破传统的线性和规范化思维方式,表达出混沌、多元和复杂的社会和文化现实。
【3. 设计美学与后现代主义风格的联系】设计美学和后现代主义风格有着密切的联系和影响。
设计美学强调以人为中心的设计和用户体验,而后现代主义风格注重对社会、文化和历史的关注和反思。
两者都不拘泥于传统的规范和结构,而是追求多元性、非线性和自由性。
在设计实践中,后现代主义风格的理念可以激发设计师的创造性思维,并使他们能够打破传统的设计模式和固定的审美标准。
通过将后现代主义的混乱性和多元性应用于设计中,设计师可以创造出更具创新性和个性化的作品,为用户提供不同于传统的体验和感受。
【4.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设计美学和后现代主义风格提供了一种挑战传统的机会,通过突破规范和结构的限制,创造出独特而个性化的设计作品。
后现代主义风格特点
后现代主义风格特点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末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化思潮和艺术风格,这种风格的特点是反对传统的认知方式和文化价值观,强调真实的多元性和相对性,拒绝任何一种固化的形式和规范。
后现代主义风格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解释:
1. 反对大众文化和媒介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倡导的是一种反对大众文化和媒介的影响的态度,认为大众文化和媒介的传播方式会带来虚假的信息和价值观,使人们的认知被束缚在某种固定的框架中,无法真正地自由思考和创造。
2. 强调相对性和多元性
后现代主义强调的是相对性和多元性,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真理和价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因此,后现代主义的艺术作品常常表现出多重的意义和解释,让观众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感受。
3. 拒绝任何一种固化的形式和规范
后现代主义拒绝任何一种固化的形式和规范,尤其是传统的艺术形式和文化规范,认为它们已经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和价值。
因此,后现代主义的艺术作品常常表现出一种反传统的态度,采用各种各样
的形式和媒介进行创作。
4. 追求真实的体验和情感
后现代主义追求真实的体验和情感,试图打破传统的艺术表达方式和形式,让观众能够真正地感受到艺术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和意义。
因此,后现代主义的艺术作品常常表现出一种混沌和破碎的感觉,让观众感受到一种真实的体验。
后现代主义风格的特点是反传统、反规范、反大众文化,强调相对性和多元性,追求真实的体验和情感。
这种风格的艺术作品常常表现出一种混沌和破碎的感觉,让观众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感受。
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文学风格的转变与《洛丽塔》的创作背景
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文学风格的转变与《洛丽塔》的创作背景一、现代主义文学风格的特点在20世纪初期,现代主义文学崛起并对传统文学风格进行了颠覆。
以下是现代主义文学风格的几个重要特点: 1. 内心流意识:小说中采用意识流技巧,展现人物内心复杂的思想和感受。
2. 多元视角:以多种视角来呈现故事,打破传统的线性叙事结构。
3. 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以非线性方式表达时间和空间,并采用错综复杂的叙述结构。
4. 碎片化描写:使用碎片化手法呈现故事情节,强调感知上的不连贯性。
二、后现代主义文学风格的特点在20世纪后期,后现代主义成为文学界新兴潮流,对现代主义进行了进一步拓展。
以下是后现代主义文学风格的几个重要特点: 1. 反叙事性:通过混乱和难以捉摸的叙述方式挑战读者的理解和解读能力。
2. 历史断裂感:对历史观念的怀疑和拒斥,强调现实的不确定性和相对性。
3. 超现实主义:运用幻想、夸张和荒诞等手法来揭示社会的虚假与矛盾。
4. 媒体文化反思:关注大众媒体对社会认知和价值观念的塑造。
三、《洛丽塔》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1.创作背景:《洛丽塔》是俄裔美国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于1955年出版的一部小说。
它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和讨论。
2.文学风格:《洛丽塔》在形式上融合了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元素。
它以第一人称叙述结构展示了内心流意识,采用碎片化叙事方式表达故事情节,并通过特殊语言技巧创造出多重视角。
3.主题探讨:小说中涉及到多个复杂而敏感的主题,如性、权力、道德、爱与依赖等。
《洛丽塔》以非传统的方式探讨着这些主题,并挑战读者对道德观念和文学审美的界限。
4.文学意义:《洛丽塔》被认为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和大胆的主题处理在当时引起了巨大轰动。
它对后世写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后现代主义文学风格的重要里程碑。
总结起来,《洛丽塔》作为一部融合了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元素的小说,在其创作背景、文学风格和影响等方面都有着重要价值。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与风格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与风格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兴起的一个文学流派,其特定的艺术表达方式、理论关注点和文学观念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反响。
后现代主义文学取代了传统的现代主义文学,它们的文学主张是自然、个性化和反传统。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是多样性和异质性。
这些作品包括多种文类,如小说、诗歌、戏剧、散文等。
其创作风格深受象征主义、超现实主义、后殖民主义等流派影响。
它们拒绝传统的、线性的和清晰的叙述方式,采用碎片化的、异质化的、破坏性的叙述方式,通常打破传统的时间和空间限制。
较典型的作品作为基于个人和社会现实的夸张的叙述,被解释为反映对文化基础的分裂和消解。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力也反映在了其拒绝意识形态、真相和合理性体系上。
这些作品以反思和质疑传统价值为特点,试图探究人类的基本问题,例如人类的存在、历史和文化的意义等。
与此同时,它们是含糊和模糊的,揭示了真相和意义是相对的,因此反复寻找和探究意义是不太可能的。
因此,关于文学作品和文学形式的批评已经变得更加主观和幸存。
同时,其文学视野也广泛,包含了各个领域和经验的视角。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是美国作家托马斯·品钦的《规则的物理》,这是一部极富前卫特色的小说,表现了对时间和空间的极度扭曲和错置,对人类记忆和历史的消逝和混乱的强调,以及对信息和符号的混淆。
同时,品钦对语言的运用也反应了后现代文学风格中的一种核心理念,即语言具有多重含义和指向。
后现代主义文学已经成为文学史上的一个分水岭,它揭示了现代主义文学运动的不足之处,推动了文学语言和表达的变革。
在20世纪后半期,它受到了欢迎甚至是一种主流趋势。
它是一个空间、时间、思维、意象等而非单调的文学的全新的重构。
更重要的是,它突出了语言在审美和形式层面上的重要性,为文学创作开辟了新的道路和发展方向。
后现代主义的六个风格
后现代主义的六个风格
后现代主义的六个风格是:
1. 绿化风格:这种风格强调室内环境,通过使用自然的元素,如植物、石头和木材等,来创造一个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室内环境。
2. 宏伟风格:这种风格通过使用大胆的空间设计、大尺寸的装饰元素和绚丽的灯光效果来营造出一种雄伟、气派的感觉。
3. 现代简约风格:这种风格追求简单、干净、明快的视觉效果,通过使用黑白灰等中性色系和极简的线条和形状来营造出一种清新、现代的感觉。
4. 装饰艺术风格:这种风格又称为“摩登风格”或“现代主
义风格”,它在设计上强调几何形状、对称、对比和平衡,常
常使用黑色、白色、红色、金色和灰色等颜色。
5. 自然风格:这种风格强调自然元素和材料,如木质、石质、棉麻等,营造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感觉。
6. 古典风格:这种风格通常融合了多种古典元素,如古希腊、古罗马、文艺复兴等时期的元素,营造出一种典雅、高贵的感觉。
后现代主义是一种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逐渐兴起的建筑风格,它反对现代主义的简单、冷酷和缺乏人情味,倡导将设
计的重点放在人们的生活和情感上。
后现代主义的设计风格多样化,包含了多种不同的风格和文化元素。
后现代主义设计风格名词解释
后现代主义设计风格名词解释
后现代主义设计风格是20世纪末期至今最重要的设计流派之一。
它以反传统、反规则和反现实的特点而闻名,将艺术与设计融合在一起,打破了过去的常规和限制。
后现代主义设计风格以其极度多样化和反刻板印象的特点而著称。
它摒弃了一
成不变的规范和规则,采用了多种元素和风格的混合。
这种设计风格注重个体化和自由,强调独特和异质的审美体验。
后现代主义设计风格的特点之一是抽象性。
它常常使用非传统的几何形状、颜
色和材料,以拼贴和混合的方式创造独特的视觉效果。
设计师们倾向于将艺术和设计元素融合在一起,通过冲突和对比创造出引人注目的视觉效果。
此外,后现代主义设计风格还强调了视觉上的交互性和反馈性。
它常常使用大
胆的排版、强烈的对比和动态的图像处理技术,以吸引并引导观众的视线。
设计师们通过运用复杂的色彩、图案和纹理,创造出视觉上的紧张感和层次感。
后现代主义设计风格还常常关注社会和文化问题。
设计师们倾向于通过设计来
探索和反映当代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他们引用了大量的历史、文化和时尚元素,以表达对传统和权威的质疑,并展示出当代社会的多元性和多样性。
总而言之,后现代主义设计风格是一种具有极度多样性和反传统特点的设计流派。
它突破了过去的规则和限制,注重个体化和自由。
设计师们通过抽象性、交互性和社会文化问题的关注,创造出独特而引人注目的视觉体验。
后现代主义风格 详细分析
后现代主义风格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后被神学家和社会学家开始经常使用的一个词。
后现代主义是指在反抗现代主义纯而又纯的方法论的一场运动,它广泛地体现于文学、哲学、批评理论、建筑及设计领域中。
后现代主义风格特点:“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现代主义风格引领设计潮流已近一个世纪。
从威廉•莫里斯为“红屋”设计的家具、到麦金托什设计的直背餐椅、从赖特的“流水山庄”、到格罗皮斯的包豪斯校舍、勒•柯布西耶的萨沃伊别墅。
都充分体现了现代主义的设计风格。
然而,现代主义在完成它特定的使命后走下了历史的神坛,后现代主义成为主流设计。
究竟后现代主义有什么样的特点,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注重人性化、自由化后现代主义作为现代主义内部的逆动,是对现代主义的纯理性及功能主义、尤其是国际风格的形式主义的反叛,后现代主义风格在设计中仍秉承设计以人为本的原则,强调人在技术中的主导地位,突出人机工程在设计中的应用,注重设计的人性化、自由化。
其二:注重体现个性和文化内涵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设计思潮,反对现代主义的苍白平庸及千篇一律,并以浪漫主义、个人主义作为哲学基础,推崇舒畅、自然、高雅的生活情趣,强调人性经验在设计中的主导作用,突出设计的文化内涵。
其三:注重历史文脉的延续性后现代主义主张继承历史文化传统,强调设计的历史文脉,在世纪末怀旧思潮的影响下,后现代主义追求传统的典雅与现代的新颖相融合,创造出集传统与现代,融古典与时尚于一体的大众设计。
其四:矛盾性、复杂性和多元化的统一后现代主义以复杂性和矛盾性去洗刷现代主义的简洁性、单一性。
采用非传统的混合、叠加等设计手段,以模棱两可的紧张感取代陈直不误的清晰感,非此非彼,亦此亦彼的杂乱取代明确统一,在艺术风格上,主张多元化的统一。
设计中的后现代主义为了挑战现代主义的极限,艺术家与设计师于是以后现代主义来统称当代各种主义,如:女性主义、多元文化、解构主义、时间元素、媒体应用、物质主义等。
建筑中的后现代主义设计风格
建筑中的后现代主义设计风格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后半叶以来建筑界的新一波思潮,它与传统的现代主义设计风格相对立。
后现代主义建筑强调个性化、多样性和复杂性,它突破了传统设计的限制,更加注重在空间、形式和材料运用上的创新。
本文将探讨建筑中的后现代主义设计风格。
一、建筑外观的变化后现代主义建筑强调对建筑外观的重新审视和重新定义。
它摒弃了传统的直线、对称和简约的外观风格,取而代之的是异形、抽象和曲线的设计元素。
例如,弗兰克·盖里设计的悉尼歌剧院就是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典范之一。
它采用了一系列曲线形状的壳状结构,给人一种流动而动态的感觉,完全突破了传统建筑外观的束缚。
二、内部空间的创新后现代主义建筑追求空间的独特性和多样性。
室内空间的布局和使用被赋予更多的自由。
建筑师们通过创造非传统的空间形式来丰富人们的体验。
例如,弗兰克·劳埃德·赖特设计的古根海姆博物馆就是后现代主义建筑在内部空间上的一次突破。
博物馆中采用了螺旋形的斜坡,使参观者在不同楼层之间流畅穿行,为观赏艺术品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式。
三、材料与技术的创新应用后现代主义建筑强调对材料和技术的创新应用。
建筑师们开始尝试使用新型材料,如钢材、玻璃和混凝土,以及新兴的建筑技术,如悬臂结构和玻璃幕墙。
这些新材料和技术为后现代主义建筑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度和创造力。
例如,世界贸易中心的双子塔就是后现代主义建筑中创新应用技术的杰作,它们采用了大量的钢材和玻璃,给人一种轻盈而透明的感觉。
四、后现代主义与环境的关系后现代主义建筑注重与环境的和谐融合。
建筑师们致力于通过建筑的设计和布局来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
他们关注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通过合理的景观设计、节能设计和可持续建筑材料的选择来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总结:后现代主义设计风格为建筑界注入了一股创新的力量。
它打破了传统建筑设计的束缚,强调个性化、多样性和复杂性。
通过重新定义建筑外观、创新内部空间、应用新材料和技术以及关注与环境的关系,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广泛的赞誉和认可。
后现代主义风格特征
后现代主义风格特征后现代主义是一种哲学、文化和艺术思潮,主张对现代主义的批判和否定,同时反对传统,追求多样性、相对主义和自我表达。
在后现代主义的思潮下,一些特征的元素成为其艺术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几个典型特征:1.混杂混杂是后现代主义的重要标志,它表现在许多不同层面的艺术中。
后现代主义从大多数文化和艺术中摒弃了线性的发展逻辑,而采用一个无序的、多元、杂乱的基础。
混合的形式和大量使用引用、借鉴、抄袭和重述等手法也成为了后现代主义风格的特征之一。
2.自我表现后现代主义之所以强调自我表现,是因为在其早期阶段,只有权力和媒体的少数精英能够通过传统媒体扩大范围地展示自己,而大多数人则只能通过各种受限的自我表现手段,来体现自身的主张和存在感。
在这种环境下,后现代主义的艺术家通过表现个人和独特的视角来建立自己的身份认同感。
当代诗歌、唱片、电影和杂志等文化形式中,也出现了更多并且更为多元化的自我表现方式。
3.相对主义在后现代主义的思想中,绝对真理的概念得到了被否认,广告、流行文化和大众传媒不断地灌输着人们的概念和信仰,因此后现代主义的思潮认为,没有一种真正的、不容怀疑的真理。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相对主义的观念得到大量的强调,人类无法逃避自相矛盾、主观性、样式的多样性以及相对的价值观念和美学观念。
4.模拟和仿制模拟是后现代主义艺术的主要元素之一,相当大一部分的作品呈现出似是而非的效果,呈现一种虚假、复制或是缩影的效果。
这种追求模拟的倾向源于传统艺术表现初衷的熔铸和再现,许多后现代主义艺术家通过模拟的方式来表达他们作为文明中的个体,对于世界进行的真实性检验的需求。
5.反对意义在后现代主义的笔触下,意义的观念被重新定义了。
一些观念的转变使后现代主义艺术家对意义产生了挑战,后现代主义思想者们认为,在现代社会,文化民族意义的本质已经被社会科学家、艺术家和普通人们所审视、校对、补救。
因此,斯蒂芬·科纳建立了“纯粹的散文”理论,即后现代主义的艺术家不必诉诸意义,因为这仍然处于名义上的意义层面。
后现代主义风格
后现代主义风格后现代主义风格后现代主义是发源于西方国家的一场声势浩大、影响广泛的文化运动,其影响范围包括了哲学、语言学、宗教、文学、文艺评论、新闻学、音乐、建筑、舞蹈、电影、摄影、雕塑、戏剧等社会学及自然科学领域。
“后现代主义”这一艺术思潮自产生以来,社会各界对它的评判就没有停止过。
它的发展途径如同蜿蜒的河流一般曲折而多变,以至于不同的人对它都有各自不同的评价:多样化、人性化、模糊化、非理性、叛逆性、颠覆性,等等。
正是因为它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目前学术界还很难对它做出恰当的定义。
后现代主义的基本思想就是在艺术创作中所表现的突破一切禁忌与界限、追求自由的精神,这也是后现代艺术对现代艺术进行批判的一个主要出发点,其所说的“不确定性”正是不满现代艺术对于形式、体系、观念等一切的束缚,不愿艺术创作和创新停滞不前,充分体现了后现代艺术颠覆传统的大无畏精神,表现了艺术对于颠覆旧文化所表现出来的巨大力量。
后现代艺术否定传统艺术的目的并不是不要艺术,而是在艰难中寻求没有任何限制与束缚的新艺术和大自由,这是一个先解构再重新建构的过程。
后现代主义设计风格强调复杂性与矛盾性,反对单一化与模式化,追求人情味,崇尚隐喻与象征的手法,大胆地运用装饰和色彩,提倡多样化与多元化。
在造型设计的构图理论中吸取其它艺术或自然科学概念,如片断、反射、折射、裂变、变形等一些非传统的手法。
以不熟悉的方式来组合熟悉的东西,用各种刻意制造的矛盾,如断裂、错位、扭曲、矛盾共处等手法,将传统的构件组合在新的情景之中,让人产生复杂的联想。
探索后现代设计风格对于当代社会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从而能够更好地促进现代设计的发展。
一、后现代主义设计的产生与形成对于后现代主义设计,一直以来有不少的褒贬与争论,它的相关理论与定义人们并无一致的理解。
那么,到底什么才是后现代主义设计呢?从20 世纪60 年代著名的的波普运动开始,各国设计师们开始了各种各样的反现代主义设计的尝试,认为现代主义风格冷漠、单调、毫无个性。
简述后现代主义设计的特征
简述后现代主义设计的特征
后现代主义设计是一种反传统主义,突破传统思维模式的设计风格,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非线性和混沌性:后现代主义设计取消了传统设计中的线性和层次
分明的布局,运用错位、叠放等手法创造出一种混乱的感觉,给人带
来不确定、失序的感觉。
2. 破碎和重组:后现代主义设计不再看重整体性,它将事物破碎成不
同的部分,然后重新组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具有挑战性的视觉元素,透过不同的器材及颜色组合,呈现出一种全新的视觉效果。
3. 多元文化和跨界融合:后现代主义设计融合了多元文化,没有它自
己特定的风格,而是从各个文化和学科中借鉴、吸收元素,运用于设
计之中。
4. 反叛和讽刺:后现代主义设计反传统、反主流和反权威,它运用讽刺、幽默等手法,对传统、权威进行质疑和反抗。
5. 抽象和符号化:后现代主义设计强调形式和色彩的自我表现,把自
然界所见的物体或事物变成特殊的、抽象的符号,采用异色独特组合
形成的符号、形状、线条或纹样来表现事物,强调视觉效果上的冲击力。
6. 动态和互动性:后现代主义设计运用新媒介技术,利用互动性和动态性的表现手法,创造出全新的设计形式,以响应当下不断发展的数字时代。
7. 实验和创新:后现代主义设计是一种不断实验和创新的探索,它不断地挑战和突破传统设计的束缚,通过不断的尝试和反思,达到内容和形式的新境界。
后现代主义风格特征
后现代主义风格特征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末以来文化领域中的一个新兴思潮,是对现代主义的一种反思和批判,但也借鉴了现代主义的某些思想和方法。
后现代主义风格具有一些独特的特征,下面将逐一阐述。
1. 非线性叙事后现代主义拒绝线性的叙事结构,采用一种跳跃式的叙述方式。
不同的场景和时空交错出现,操作叙事的时间和空间非常灵活,而不是严格遵循传统的故事模式。
这种非线性的叙事方式能够打开读者的视野,让读者感受到更多的可能性和多重性。
2. 模糊性和多义性后现代主义似乎意在打破传统的二分法思维方式,常会运用一些隐喻和比喻技巧模糊事物的边界,使事物变得多义性。
这类作品传达的信息不是那么直白,而是需要读者自己作出解释和理解。
这种模糊性和多义性保持了一定的开放性和灵活性,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创作者的不同层次和深度。
3. 肢体化/物化后现代主义表现事物的方式常常是用具象的形式,像是“事物化了”,“具体化了”,并常常通过呈现接近肢体和物质的感受方式来展现人、物、事的情感。
这种肢体化和物化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创作世界的感受,能够更好地从现实世界和内在世界之间建立联结。
4. 反知识分子后现代主义对知识分子的批判是一种态度,反对过分关注知识的权力与积累,拒绝知识成为一种界限和教条。
他们认为知识并不等同于真理,知识不是一个非常直白的事实,更多取决于我们所基于的文化语境。
这也是后现代主义文化哲学思潮的一种的特点。
5. 对大众文化的关注后现代主义深入到本质上是在发表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并且是从文化领域中进行着。
因此,后现代主义关心的不只有高雅的艺术文学院派,同时也关注那些属于大众文化中的事物,比如歌曲、影视、演出等。
他们探讨了大众文化的形式与内容,强调它们的借用、演绎和影响。
这样的研究有助于观察到大众文化所具有的独特价值,借鉴其优点来提升其他艺术领域的表现力。
总之,后现代主义的风格特征更多地是反映了一种创作者的态度和声音,反对故步自封的固有思维方式,强调多元和开放性,并探寻一种全新的艺术、文化表达方式。
后现代主义风格 ppt课件
列的尚有许多20世纪70年代 以来在西方各国出现的统称为 “新绘画”的流派,如德国的 新表现主义,新野兽;法国的 新自由形象;意大利的超前卫; 英国的新精神;美国的新形象, 涂鸦艺术等 。
涂德鸦国艺新术表现主义绘画
现代主义的特式
• 少则多 • 反抗传统,视颠覆过去为前进的法则。 • 唯美主义。 • 形式结构主义。 • 理性化。 • 主体性哲学。 • 一元化
后现代主义——风格
娱 三
乐性,以及处理装
饰细节上的含糊性。娱乐特
点是后现代主义非常典型的
特征。现代主义,国际主义
设计强调明确,高度理性化,
毫不含糊,人们在对于这种
设计形式上过于理性化的倾
向感到厌倦之后,自然希望
设计上有更多的非理性成分,
含糊性是一个自然的结果。
彼埃·蒙德里安的作品
后现代主义——风格
布鲁特-伊果 内景
“像监狱一样的冰冷无情”
布鲁特-伊果 外景
后现代主义——起源
山崎实的代表作:纽约世界贸易中心
后现代主义——理念
一、 强调形态的隐喻、
符号和文化、历史的装饰主义。 后现代主义室内设计运用了众多 隐喻性的视觉符号在作品中,强 调了历史性和文化性,肯定装饰 对于视觉的象征作用。后现代设 计运动的装饰性为多种风格的融 合提供了一个多样化的环境,以 这种共享关系贴近居住者的意义
休斯顿银行大厦
后现代主义——理念
三 设 、 计的含糊性和戏谑
性。后现代主义室内设计师运用 分裂与解析的手法,打破和分解 了既存的形式、意向格局和模式, 将现代主义设计的冷漠、理性的 特征反叛为一种在设计细节中采 用的调侃手段,以强调非理性因 素来达到一种设计中的轻松和宽 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现代主义风格后现代主义风格后现代主义是发源于西方国家的一场声势浩大、影响广泛的文化运动,其影响范围包括了哲学、语言学、宗教、文学、文艺评论、新闻学、音乐、建筑、舞蹈、电影、摄影、雕塑、戏剧等社会学及自然科学领域。
“后现代主义”这一艺术思潮自产生以来,社会各界对它的评判就没有停止过。
它的发展途径如同蜿蜒的河流一般曲折而多变,以至于不同的人对它都有各自不同的评价:多样化、人性化、模糊化、非理性、叛逆性、颠覆性,等等。
正是因为它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目前学术界还很难对它做出恰当的定义。
后现代主义的基本思想就是在艺术创作中所表现的突破一切禁忌与界限、追求自由的精神,这也是后现代艺术对现代艺术进行批判的一个主要出发点,其所说的“不确定性”正是不满现代艺术对于形式、体系、观念等一切的束缚,不愿艺术创作和创新停滞不前,充分体现了后现代艺术颠覆传统的大无畏精神,表现了艺术对于颠覆旧文化所表现出来的巨大力量。
后现代艺术否定传统艺术的目的并不是不要艺术,而是在艰难中寻求没有任何限制与束缚的新艺术和大自由,这是一个先解构再重新建构的过程。
后现代主义设计风格强调复杂性与矛盾性,反对单一化与模式化,追求人情味,崇尚隐喻与象征的手法,大胆地运用装饰和色彩,提倡多样化与多元化。
在造型设计的构图理论中吸取其它艺术或自然科学概念,如片断、反射、折射、裂变、变形等一些非传统的手法。
以不熟悉的方式来组合熟悉的东西,用各种刻意制造的矛盾,如断裂、错位、扭曲、矛盾共处等手法,将传统的构件计师山崎实设计的典型的现代主义建筑群作为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结束标志。
他在《什么是后现代主义》中说:“我所观察和定义的后现代,其解释如下:一种职业性根基的、同时是大众的建筑艺术,它以新技术和老式样为基础。
‘双重译码’是‘名流———大众’和‘新———老’这两层含义的简称”。
在他的《后现代主义》、《今日建筑》等著作里详尽地列举和分析了各种建筑思潮,并将它们归于后现代主义范畴。
他认为后现代主义设计应该是从60 年代的反文化运动、波普文化和波普艺术运动中发展起来的,为确立建筑设计的后现代主义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
80 年代是后现代主义设计最为活跃的十年,后现代设计以其混合、多元化的装饰风格一度成为设计的主流。
当后现代主义风行之际,也有不少的质疑声接踵而至。
诚然,后现代主义设计缺乏了一种系统的设计理论和思想,并没有改变现代主义设计的本质,而是对它的一种装饰和修正。
后现代主义设计是感性和随意的,虽然它表现的是反现代主义设计,但它对现代主义的挑战基本都停留在设计的风格和形式上,并没有涉及到现代主义的思想核心,它薄弱的思想和形式主义特征使其从根本上不可能取代现代主义设计。
相对于现代主义设计夯实的思想基础和理性化的特点来讲,具有强烈感性色彩的后现代主义设计是脆弱到不堪一击的。
从形式上讲,后现代主义是一股源自现代主义但又反叛现代主义的思潮,它与现代主义之间是一种既继承又反叛的关系;从内容上看,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源于工业文明,对工业文明的负面效应的思考与回答,是对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剥夺人的主体性、感官丰富性的死板僵化、机械划一的整体性、中心同一性等的批判与解构,也是对西方传统哲学的本质主义、基础主义、“形而上学的立场”、“逻各斯中心主义”等的批判与解构;从实质上说,后现代主义是对西方传统哲学和西方现代社会的纠正与反叛,是一种在批判与反叛中未免走向另一个极端———怀疑主义和虚无主义———的“过正”的“矫枉”。
二、后现代主义设计的特点及其影响尽管后现代主义的各种理论观点不尽相同,但是如果从总体上对后现代主义的特征进行把握,不难发现后现代主义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倾向。
其一,后现代主义设计注重人性化、自由化。
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的纯理性及功能主义的叛逆,尤其反叛国际风格的形式主义。
后现代主义风格在设计中秉承设计以人为本的原则,强调人在技术中的主导地位,注重设计的人性化和自由化。
其二,后现代主义设计注重文化内涵,体现个性。
作为一种设计思潮的后现代主义,反对现代主义的庸俗及单调,并以浪漫主义、个人主义作为哲学基础,推崇舒适、自然、高雅的生活情趣,强调主观经验在设计中的主导作用,突出设计的文化内涵。
其三,后现代主义设计注重历史文脉的延续性,并与现代技术相结合。
后现代主义主张继承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强调设计的历史文脉,受世纪末怀旧思潮的影响,后现代主义追求传统的典雅与现代的新颖相融合,创造出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古典与时尚相融合的大众设计。
其四,后现代主义设计的矛盾性、复杂性和多元化的统一。
后现代主义以矛盾性、复杂性取代现代主义的简洁性、单一性,采用非传统的混合、叠加等设计手段,制造出模棱两可的紧张感,用杂乱无章取代明确统一,在艺术风格上,主张多元化的统一。
在20 世纪70 年代,西方的一些建筑杂志对后现代主义建筑作品大肆宣传,但事实上一直到80 年代中期,堪称有代表性的后现代主义建筑,无论在西欧还是在美国仍然屈指可数。
比较典型的有美国波特兰市政大楼、美国电话电报大楼、美国费城老年公寓等,这一系列的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巍巍矗立使后现代主义理论得到了完美的阐释。
总体来看,后现代主义主要表现为思维方式的转换和变化,强调对现代主义的批判和解构。
从很大程度上来讲,后现代主义设计是针对现代主义设计所存在的弱点而产生的,它对现代主义设计所提到的问题对我国的当代设计起到了一定的警示作用。
三、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发展与应用构想设计的本质特征,就是在精神和功能上满足人的需求。
后现代主义设计较好地满足了人类对于精神、情感上的某种需求,也满足了设计本身的内在特征。
但后现代设计并没有改变现代主义设计的实质,而只是在现代主义设计的表面大做文章,或者是为现代主义设计做一些修正工作。
后现代主义设计中采用大量的历史风格,比如哥特式、巴洛克式等,从古典到文艺复兴包罗万象,进行装饰符号的挪用、调侃、夸张和象征的描述,以多种历史风格的整合拼接最终达到装饰美化的效果,属于折衷主义。
现代主义设计和后现代主义设计并不矛盾也不对立,可以说,后现代主义风格是建立在现代主义风格的基础上,将它的简单、易于生产和国际化发扬光大,也将其过于极简统一的设计弊端在某种程度上进行了缩小和弥补。
后现代主义设计属于人类在现代主义设计中感情化和艺术化的产物,所以在一阵辉煌后就逐渐式微了。
但后现代主义设计为设计师开启了全新的设计思路,在它的影响与推动下,设计已成为与传统、历史、文化和自然以及意识形态相联系的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
若以单纯的历史发展角度来说,最早出现后现代主义的是哲学和建筑学。
当中领先其他范畴的,尤其是六十年以来的建筑师,由于反对全球性风格缺乏人文关注,引起不同建筑师的大胆创作,发展出既独特又多元化的后现代式建筑方案。
而哲学界则先后出现不同学者就相类似的人文境况进行解说,其中能够为后现代主义大略性表述的哲学文本,可算是法国的解构主义了。
历史背景,若论者接受现代主义是战后社会的处境:人类以刻苦自强精神来重建文明,建立自工业革命以来最大的社会发展运动,当中又结合美国的清教精神,和冷战时代的美苏二元对立政治方式,那麽我们就可了解到为何后现代主义衍生的文化信念会是反对主流方案、反对单一以理性为中心、反对二元对立,更反对功能主义和实用主义为主的美式文化生活。
相反的,对于现代主义以前的旧式社会生活方式,人们却充满了怀念之情。
建筑师对都市文明和乡间生活的反思,引发我们对现代工业社会和资本主义对人类正面和负面影响的思考。
当然由于我们巳经没有办法脱离现代生活方式的制约,而各种现代主义所带来的恶果,并不足以完全否定现代文明的生活。
思想家和各种艺术家就以各自的方式,解开我们对现代文明生活的迷思。
为当下人类这种情结提供最深刻解说,且为解开迷思提供方法论其基础和实则演练的,是法国的解构主义。
必需注意的是解构主义并不是毁灭主义。
因为解构主义对于任何形式透过语言传达的思想都进行解构,令我们知道思想的不稳定性,知识的无常,对任何思想进行系统化、集体性的统一解说都是谬误的。
不过,这提法并不是极端的反智论,或者虚无主义,因为德里达反对的并不是思想或者知识本身,而是对思想成为体系,或者集结成为政治力量(例如各种意识型态)的反动,德里达为所有我们认为是经典的核心理念,进行原教旨式的辩式,用类似中国人“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分析方法,令其意义向外扩散。
论者认为解构主义是以诠释学的一种变现,而且是极端原教旨主义的一种操作。
由于语言成为哲学论说的必然方式,解构语言进行极端细微的close reading ,就能够策略上解读文字所包裹著的理念。
其实后现代主义所使用的解读文字方法,并不是德里达所独创的。
于七十年代当解构主义传到美国之后,在耶鲁大学的几位学者之中,就有Harold Bloom有关犹太神秘解经学Kabala的研究,成为一种独特的解读语言方式。
这些也是后现代理论中最为神秘的部份。
解构主义的思想根源有现象学、海德格尔和东方哲学。
其中海德格尔晚期哲学亦深具东方(庄子)色彩。
对东方哲学有理解的,应不难在解构主义中找到东方哲学的脉络。
社会文化领域的更迭态势,它主要研究后现代状态下的社会、经济和文化转型给电影带来的问题与启发。
后现代不只是一个主义,它更是一种社会生活状态。
希尔也强调后现代主义一词可以被用来形容一个社会和经济领域的新秩序。
对于电影来说,以这个新秩序为基础的后现代社会大致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剖析。
一个是研究传统的工业秩序向后工业社会的转型;另一个是讨论科技革新对后现代社会文化的影响。
希尔在《牛津电影研究导读》一书中总结了后工业社会的经济转型特征如下:第一,社会的经济重心由产品制造业转向服务行业,剩余价值的来源从一、二产业转向各经济服务领域,如商业、银行业、信息业等等;第二,传统的大规模生产模式被“后福特”生产模式所取代,灵活而个性的消费需求成为生产的风向标,即消费主导生产,主动权在买方市场,卖方不再单纯追求产量而是倾力打造品牌并提升产品的品位(这导致广告的兴旺与大众对时尚生活的向往。
后工业时代不仅生产产品,也生产“渴望”和“需求”--- Harvey, 1989, The Condition of Post-modernity);第三,从事服务行业的白领阶层成为社会的主导阶层,他们的意志代替了少数精英分子的高端幻想而成为引领社会文化生活的主流形态---既大众文化;最后,(受时尚消费观念的影响)后现代社会中的个体倾向于具有灵活多变的(不确定的)身份认同特征,人在浮华的社会表层更倾向于在诸如性别、宗教与性取向、理性判断等问题上表现出异质的、不稳定的身份与性格特征。
于是作为后现代的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电影一方面自觉地、无从逃避地反映着后工业社会的现实,另一方面也倾向于对后现代社会生活表现出或焦虑或讽刺的意味,而不管是焦虑的对象还是讽刺的矛头都直接或间接地指向这个消费日益主导一切的社会,从而反映物质对人的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