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比较探究听听那冷雨练习北师大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听听那冷雨
基础练习
1.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惊蛰.
( ) ②裾.边( ) ③仓颉.( ) ④滂.
沱( ) ⑤雷电霹.雹( ) ⑥薄荷..( ) ⑦蠢蠢.而蠕.( ) ⑧青霭.( ) ⑨氤氲..( ) ⑩沁.鼻( ) ⑪岑.寂( ) ⑫断柯.
折枝( ) ⑬蓊郁..( ) ⑭一峰半壑.( ) ⑮山隐水迢.( ) ⑯铿锵..( ) ⑰王禹偁.
( ) ⑱如椽.( ) ①zhé ②jū ③jié ④pānɡ ⑤pī ⑥bò he ⑦chǔn rú ⑧ǎi ⑨yīn yūn ⑩qìn ⑪cén ⑫kē ⑬wěnɡ yù ⑭hè ⑮tiáo ⑯kēnɡ qiānɡ ⑰chēnɡ ⑱chuán
2.为下列各组字组词
①⎩⎪⎨⎪⎧ 宛 惋 婉
②⎩⎪⎨⎪⎧ 峭 俏 诮 ③⎩⎪⎨⎪⎧ 潇 萧 箫 ④⎩
⎪⎨⎪⎧ 霭 蔼 ⑤⎩⎪⎨⎪⎧ 岑 涔 ⑥⎩⎪⎨⎪⎧ 磁 滋 ⑦⎩⎪⎨⎪⎧ 蛰 蜇 ⑧⎩⎪⎨⎪⎧ 滂 磅 ⑨⎩⎪⎨⎪⎧ 叠 迭
⑩⎩⎪⎨⎪⎧ 霏 非 斐 ⑪⎩⎪⎨⎪⎧ 孺 濡 蠕 ⑫⎩⎪⎨⎪⎧ 肘 忖
①宛然、惋惜、婉转 ②料峭、俏丽、讥诮 ③潇洒、萧瑟、洞箫 ④雾霭、和蔼 ⑤岑寂、汗涔涔 ⑥磁场、滋润 ⑦惊蛰、海蜇 ⑧滂沱、磅礴 ⑨重叠、迭宕 ⑩烟雨霏霏、想入非非、斐然 ⑪孺子、耳濡目染、蠕动 ⑫捉襟见肘、思忖
3.近义词辨析
①想入非非·异想天开
①二者都有想得异乎寻常的意思。但“想入非非”重在想虚幻、不现实的事,多指不可能实现的想法或不可能达到的目的、企图,含贬义。
“异想天开”既指不能实现的想法或不能达到的企图,也指可以做到或已经做到的事情,还可以表示解放思想,属中性词。
②跃跃欲试·蠢蠢欲动
二者都有想动手试一下的意思。但“跃跃欲试”不但有“试身手”的意思,还有“试刀
枪”的意思,属中性词。
“蠢蠢欲动”表示“想动手试一下”,含贬义。
③凄切·凄惨
“凄切”指凄凉而悲哀,多形容声音,如“寒蝉凄切”。
“凄惨”指凄凉悲惨,如“身世凄惨”“凄惨地叫喊”。
课文理解
1.在第一段中作者为什么说躲不过整个雨季?“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这句话如何理解?
点拨以雨开头,告诉我们,有时虽然可以暂时排遣心境,但是那种游子思乡的牵挂之情却是无处不在的。他也想家啊。
2.在第二段中作者是写冷雨吗?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点拨不是。勾起作者对故土大陆的思念之情。
3.作者在文中两次写到在“日式的古屋里听雨”,听到的是同一种雨吗?
点拨不是。前一种听到的是台风台雨,雷雨,暴雨,西北雨,写到了凄凉的秋意,听到这些的时候,作者那颗平静的心再也无法安宁,只剩下了一份凄凉,惆怅,冷湿的情怀。后者从春雨绵绵,听到了秋雨潇潇,从少年听到中年,雨是一种单调而耐听的音乐,而且是会回忆的音乐,于是自然地想到了江南,想到了四川。但是是梦总会醒的,是回忆总会回到现实的,于是他又无法不回到70年代的台北,回到那个黑白的公寓时代,瓦的音乐成了绝响,美丽的蝴蝶飞入了历史的记忆,现在真的不需要了吗?并不是的,生活富足了,可是色彩却单一了情韵没有了,只剩下一张黑白的默片,表达了作者的一种深深的遗憾,一种家国之痛的遗憾。
4.作者一再写到“雨”,那么“雨”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点拨作用主要有二:一、以雨为主线,用微寒潮湿的春雨象征心情,把内心独特的感受通过“凄冷”的雨表达出来,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二、借雨抒情,易于展开思路的想象空间,将横的地域感(从美国,到台湾,到大陆)、纵的历史感(从太初有字,到亡宋之痛,到公寓时代)、纵横交错的现实感(人到中年沧桑过后的洞明人生,现代都市对传统意趣的破坏,对永恒的理想的追求)交织成一个形象密集、述写瑰丽、情切意浓的美的境界。
5.综观全文,可以看出作者对雨的描写表达的内涵是丰富的,主要包括哪些方面?作者又是从哪些方面宕开思路的?
点拨①《听听那冷雨》是作者精心构思的一篇美文。文章从横的地域感来看,表达出作者浓郁的怀乡、思乡之情,体现出作者的爱国情怀;从纵的历史感也可看出作者沧桑过后的对人生易逝、家国难回的深沉感喟;同时现实的感受中也渗透了作者对永恒的美好追求。这篇散文在雄浑华丽的色彩的外表下,以听雨为主线,更包含了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深刻体验。文中情绪多变,内容多变,都深蓄着苍凉与感伤。
②作者先从一种狭长的巷子的永远延伸写起,通过时空的跨越描绘中国的神奇迷离之境,把凄凉、凄清、凄楚的思乡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接着抒写在日式的古屋里听雨的感喟,作者把对乡村的恋情融入对故土的眷念,无奈和悲情地听雨自然勾起对故土的无限思念,在凄凉中更显示出对乡土回忆的温馨;最后作者从时代的巨变着笔,把台湾和大陆的命运紧紧相连,表现出一个思归游子的爱国情怀。
6.为什么在文中,余光中写台湾的雨景是真真切切的,而写大陆的雨景却是朦朦胧胧的,用的词汇是凄凉、凄清、凄楚、凄迷?作者在文中感叹:“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这是为什么?
点拨1949年,余光中随父母去香港,后又去台湾,一直到1992年才有机会回大陆造访。余光中写这篇散文的时候,离开大陆已经25年了。25年来他对故乡魂牵梦绕,所以,余光中写台湾的雨景是真真切切的,而写大陆的雨景却是朦朦胧胧的,用的词汇是凄凉、凄清、凄楚、凄迷,一切都是在回忆之中;而余光中此时嫁接古诗载入文章的字里行间,其中的江南清明雨、剑门细雨,无不融入了作者在大陆的经历,而渭城朝雨又与“雨”有关,所以这一些古为今用的古诗,铺展了多义多味的一片土地。在这片土地上,旺盛地生长着累累乡愁,生长着对大陆、大陆上的家乡的深深思念!因了这湿漉漉的雨,这乡愁、这怀念也是湿漉漉的了,难怪乎作者感叹: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
7.在本文中,有一个重要的艺术特色,那就是运用古典诗文拓展散文的思维空间。试举例分析。
点拨①第4自然段中,开头“杏花。春雨。江南”描绘了一幅春到江南,杏花绽放,细雨迷蒙的动人景象。杏花属即目所见,春雨在整个望中,江南则囊括了视线以外的景物,由小及大,由近及远,逐层推衍开去,意境深邃,韵味隽永。作为视觉形象,烂漫杏花又仿佛洋溢着扑鼻的芳馨,潇潇春雨又仿佛传送来随风洒落的音响,使浓酽如酒的春之气息,伴和着由杏花与春雨所引发的欢欣愉悦之情,充盈于辽阔江南的大地与上空。“杏花春雨江南”这句词最早出现在元代诗人虞集的词《风入松》里。
②除直接引用的诗文,“荡胸生层云”“商略黄昏雨”“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外,还有一些巧妙的不露痕迹的化用,例如,“笑而不答心自闲”化用了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③作者引用宋代词人蒋捷的《虞美人·听雨》写出了冷冷的雨串起少年、中年、暮年的人生历程。此词从“听雨”这一独特视角,表现了诗人对少年、壮年、晚年三个人生阶段不同境遇、不同况味的不同感受。
④第7自然段中,“疏雨滴梧桐”一句出自孟浩然诗“微云淡河汉,疏雨打梧桐”。“疏雨滴梧桐”这一情境大多是表现一种清寂、忧愁的情怀。还会使我们想到温庭筠的《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而“骤雨打荷叶”,还会使我们想到李商隐的“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